第十八届世界美学大会在北大召开

合集下载

再论“美是什么”暨答问

再论“美是什么”暨答问

再论“美是什么”暨答问作者:祁志祥来源:《艺术广角》2024年第01期摘要针对当下“美不可解”、美丑不分的审美乱象,祁志祥教授在对古今中外关于美的定义加以甄别比较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美是有价值的乐感对象”的观点。

他指出,美有三种基本的规定性,分别是愉快、价值和对象性。

他的“乐感美学”学说,思想观点独到深刻,为我们树立健康的审美观,正确辨别美丑义界,从快乐和价值两个维度从事美的欣赏和创造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美;价值;美育;乐感美学“美是什么”,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复杂的程度使它成为美学研究史上的千古之谜。

甚至有人不满意几千年来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认为这个问题不可回答,是一个伪问题。

但是,如果我们真的把它全否定了以后,就会在实践上导致美丑不分,美丑混淆,造成混乱。

到底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我们必须对这个问题给出一个基本的回答,给大家在实践当中作为参考。

什么是美?人们常用“美”这个词,这个词在现实生活当中使用频率极高。

但是如果我们问,美到底为何物,这个问題是极难回答的。

人们可以描述美学现象、审美现象,百分之百的人都能够描写,但是能够回答美是什么的人,万分之一,甚至千万分之一的人都做不到。

从历史上看,古今中外人们对这个问题曾经作出过若干思考,作出过各种解答。

这些解答有三种类别,一种是主观论,一种是客观论,一种是主客观合一的二元论。

当你见到一个物,说“美”的时候,这个美到底是什么词呢?是名词还是形容词?是指称对象还是形容主体的感觉?其实兼而有之。

对象的美是beauty,引起的反应是beautiful。

这在英文当中是分得很开的,但是在汉语当中都是一个词“美”。

这个词既可以做名词——指对象具有的品质,也可以是形容词——对美所引起的主体的情感状态的一种形容。

那么,人们的愉快感是因为对象而起,因为对象具有美的品质,还是因为人产生了愉快感,对象才变得具有美的品质?在漫不经心当中,我们就埋下了二律背反或互为因果的风险。

“城市美学”:当代审美新视野

“城市美学”:当代审美新视野

龙源期刊网 “城市美学”:当代审美新视野作者:本刊编辑部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2年第06期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浪潮席卷全球,由城市化浪潮带来的新的社会现象和“城市病”也日益突出。

如城市环境与自然的冲突;城市环境与历史的错位;城市缺乏市民家园的氛围感;城市自身缺乏鲜明个性等。

在这一情势之下,有关“城市”的人文学科群应运而生,其中包括“城市美学”。

“城市美学”作为世界新兴学科,是从美学角度宏观地研究城市兴衰的哲理,城市与人的关系,包括城市的物质建设、环境建构、风尚变迁,市民生活方式、文化心理、审美素质等等丰富内容,探讨人类与城市为何失去和谐、两者和谐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以及两者最终重导和谐、真正将城市塑造成市民诗意栖居的天堂的途径。

这不仅是一门新兴学科,而且也是一项具有超前性的美学学科。

因此,它渐成美学热点,2010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第十八届世界美学大会还专门设立了“美学与城市文化论坛”,上海市还成立了“城市美学促进会”的组织,有的学者称“城市美学”将成为“中国美学研究的新支点”。

我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城市高速膨胀所带来的“城市病”也更为突出。

所以“城市美学”研究从上世纪末引进我国,到21世纪初,已经在全国蓬勃开展起来,其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正在被广泛认可。

在短短的几年内,城市美学专著、译著,论文(包括硕、博士论文)纷纷推出。

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出版的城市美学专著不下二十种,发表的论文数百篇。

近年来城市美学研究渐成热点。

“城市美学”研究范围十分广泛,而且为新兴学科,正在开拓阶段,实践性强,不仅需要学理的研究,同时也需要对城市现实的考察与描述,已经突破了一般美学的纯理论模式。

为此,经河南省新闻出版局批准,将《美与时代》改为周刊,每月增出的一期,内容以“城市美学”研究为中心,反映我国城市面貌的迅速变化,关注城市化浪潮中所出现各种新现象,探讨城市化进程中物质与精神生活等各领域的审美问题。

18届世界美容医学大会通知

18届世界美容医学大会通知
Eu op a s i t n o n a u i r e n As o a i fDe t l bl c o P c
Cr n o a i l a n a i f c a i P
Ho p g : t /c a i .om/ me a e h t / r n o c p: I SN: 8 — 3 S 08 6 96 4
c ne tnent n l e tlo ra o t / trai a— na- un l ni o d j
I N: 0 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6 3 SS 0 2 —5 9
5 . m m u i n a e lh 2 Co n t De t l at y H
Ed t r i — i f D M u l n i —n Ch e : O’ l e o a I rn :FDIW 0 i n a e e a i n mp i t rd De t lF d r to
I a t co : 6 mp c Fa t r 0.
Fe un y Qur r rq ec : at l ey
I a tF co : 5 6 mp c a t r 0.5 P l h r Ame i a a e f ub i e : s rc nAc d my o
Pu l h r Th i s s c a i n f rt e b i e : e Brf h As o i to o h s i St d fCommu iy De tsr n h u yo n t n ity a d t e
在 北 京举 行 。
国 际美 容 医 学联 盟 ( in Itrain l e Uno nen t ae o d M e eie E t eiu ,U M E 1 7 年 成 立 于 法 国 ,现 有 成 员 国 2 d c sh t e I ) 9 5 n q 6 个 。 是 当 今 世 界 _ 唯 一称 “ 容 医 学 ” 的 全 球 性 学 术 组 织 。 是 一 个 从 事 美 容 医 学 专业 方 面 的 学 术 交 流 、 教 育 培 训 等 活 动 , 卜 美 以 提 高 各 国 和 国 际 医 学 美 容 学 水 平 的 非 营 利 性 的 全球 性 学 术 组 织 。 其 世 界 美 容 医 学 大 会现 每 两 年 举 办 一 次 由 各 成 员 国 竟 标

“美学的多样性”与新时代的中国美学——第18届世界美学大会综述

“美学的多样性”与新时代的中国美学——第18届世界美学大会综述

他社会 公众共 有 的处境 , 也可 以说是 全人 类都 不能摆 脱 的处境 。吉 岗洋教 授进 一 步指 出 , 当代 社会 的
信 息化 的生活 方式让 社会 生活 的多样 性更 加突 出 , 以至于 出现 了人 与人 的 隔膜 , 而积 极 的理 论思 考 则 有 助于我 们更好 地理 解这 个世 界 。作 为 日本哲 学 家 , 他认 为西 方文 化 最重 要 的财 富并 非科 学 和 市 场
< 一_ zo .zo . o1 o . .1 l . 1 v o
现象 的表露 中 , 诉求 整体 的秩序 以及太 和 的安 详 。以 面对 与解 决 这类 问题 为诉 求 , 教授 提 出 了 “ 成 问 题 美学 ” Polm A s ec) ( rbe et ts 的概念 。他认 为 , 当从 本体 的层 面理 解 中国美 学 。他立 足 于周 易 的哲 hi 应 学 观念 , 从五个 本体存 在 的层次 与面 向提 出中 国美 学 的特 点 : 宇宙 、 心灵 、 德 、 道 礼乐 和艺 术 , 为在 其 认 中蕴涵 了 中国古 人重视 的涵 容 、 潜 、 沉 刚健 、 明 、 乐 、 高 和 自由之美 。与西 方 的知识 化 的美 学相 比 , 国 中 美学 更 注重一个 生生不 已开 创新境 的美 善诸 多价值 的实现 过 程 : 多彩 多姿 的理 、 、 、 、 、 、 、 思 文 赋 诗 画 歌 舞等, 目的都在 明 己感人 、 率道 继 善 、 成德 成 己 、 人成 物 。 成
经济, 而是 反思 性 的思 考传 统 , 可 以与东 方 的智 慧相 映成趣 。 并 美 国夏 威夷 大学 的成 中英 教 授认 为 , 西方 当代 的后 现 代美 学 , 映 了一 个 多元 多 向 、 序 不 宁 的 反 失 生活 世界 , 现 了现代 生活 的权 宜性 、 机性 及 浑 沦性 。但 美 学研 究 似 乎仍 有 一个 潜 存 的愿望 , 体 危 即在

美学的问答题

美学的问答题

问答题1、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1)是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也就是说,不是美,而是审美活动,才是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2)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

包括四方面:①艺术美(如唐诗宋词的美);②自然美(如高山大川的美);③科技美(如细胞结构的美);④日常生活中的美(如服饰的美)。

2、美学的性质是什么答: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包括三个层面: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是审美活动;②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③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3、怎样理解美学属于人文学科答:①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不一样;②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不一样。

4、怎样理解美学以马克思的实践存在论为基础答:①首先要看到,人的存在与世界的存在、人的审美感觉与现实的审美对象都是在实践中双向建构、同步发展的。

这一点为美学提供了实践存在论的根基;②美学以实践存在论为哲学基础,还需要借助自由概念和范畴作为中介,因为自由乃是通向审美的根本途径,也是哲学通向美学的桥梁。

5、为何说美学是一种人生实践答:①首先,美学之所以产生和发展,是有其必然性的,是由于人的生存发展的实践需要审美;②其次,美学实践一方面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以人生实践为源泉。

6、审美对象的特点是什么答:①它是情景交融、人与世界一体的人生形象;②它是主体能通过它“直观自身”,并与之产生精神情感交流的意义形象;③它是超个体及眼前功利的、气韵生动的自由形象;④它是能唤起主体联想、想象,使主体产生超越的超越形象。

7、审美经验的特点是什么答:①审美经验主要不是认识,而是一种感性体验;②审美经验是一种快感体验,但不同于感官欲望带来的快感。

在审美经验中,美感提升着欲望满足的快感;③在审美经验中主体也追求对象,但这种追求是与特定对象展开的精神性对话与交流,而不是实际的占有、利用对象。

8、请简要回答审美活动的特殊性。

怎样才能成为一位美学家

怎样才能成为一位美学家

中国是一个爱美的国度,也是一个热爱美学的国家。

不仅20世纪50年代有过全国性轰轰烈烈的美学大讨论,而且时至今日,热情不减,从事美学研究的专业人员就有数千人。

2010年北京第十八届世界美学大会,由于中国学者的踊跃参加,使得原本只有四百人的国际美协协会,会员一下子增加到了一千二百人。

这还不包括尚未加入到国际美协的国内中华美学学会会员,各省、市、自治区的美学学会会员。

因此可以说美学事业在中国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在全球绝无仅有。

但与中国美学军团的庞大的人员规模相比,中国美学在国际上并未占到重要位置。

表现在,一方面,西方美学家的著作、思想、理论一直主导着美学研究的方向,中国学者大多跟着西方美学走,引用、阐述西方的美学,而较少有自己的能够引起西方学者注意并加以研究的学说和思想。

因此,我们的文论研究包括美学研究一旦脱离了西方话语体系,就不知如何表达。

另一方面,中国学者研究美学的论著极少被翻译、介绍到西方,西方学者对中国美学知之甚少,因而很难说中国学者的美学研究具有国际性的影响力。

这大概是与中国的经济大国地位不相称的已经引起人们注意的问题。

有幸参加2013年11月广西艺术学院为美学家黄海澄先生举行的八十华诞学术研讨会,又重温了黄海澄先生的几部著作,渐渐有个想法,而且这个想法非常牢固,挥之不去。

这个想法就是:美学家是怎样造就的?或者,怎样才能成为一位美学家?要成为美学家,一般会要求具有填补空白的原创,或理论发现、理论建树。

时下,学界申报项目也好,鉴定成果也好,总会使用“填补空白”“原创”等词,以彰显自己的研究具有多么重要的突破和多么重要的价值。

我也乐得见到这类褒义词。

但中国美学界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类所谓的“填补空白”,只是某一行业与美学的拼凑,如工业美学、农业美学、军事美学、商业美学、证券美学、医疗美学、美容美学、美体美学、运动美学、文艺美学,等等,著述颇多。

只要有一个行业,这个行业便很快地被冠以“美学”,从而“填补了空白”。

第一单元 我们共同的世界 单元测试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 (1)

第一单元 我们共同的世界 单元测试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 (1)

第一单元我们共同的世界测试题一、选择题1.2021年9月,习近平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上指出:一个和平发展的世界应该承载不同形态的文明,必须兼容走向现代化的多样道路。

民主不是哪个国家的专利,而是各国人民的权利。

外部军事干涉和所谓的民主改造贻害无穷。

这一论述意在强调()①尊重各国独立自主地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①着力解决国家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①要摒弃小圈子和零和博弈,变竞争为合作①践行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理念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2.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

这一中国宣扬体现的主要理念是()A.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B.合作共赢,消除各国发展差异C.构建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D.各尽所能,共享中国发展机遇3.2020年11月4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

博览会上,展商们为美食爱好者呈现了一道道可口美味:色香味俱全的寿司,刚刚制作完成的墨鱼面,琳琅满目的面包……上述材料形象地体现出( )①中国开放包容的博大胸怀①不同文化存在碰撞与冲突①不同文化之间的平等交流①中国的饮食文化无与伦比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4.2020年5月8日,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与美方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政部长姆努钦通话,双方同意保持沟通协调,并表示会加强宏观经济和公共卫生合作,努力为中美经贸协议的落实创造有利氛围和条件,推动中美经贸合作取得积极成效。

这告诉我们()①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①国与国之间只有通过合作互惠,才能实现共同发展①各国应通过协商对话解决国际事务,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①中国想成为全球发展、国际秩序的决定者就必须与美国合作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5.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满足人类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

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正确的选择是()①顺应历史潮流,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主动参与竞争①居安思危,增强风险意识,注重国家经济安全①为了防止风险,减少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往来①为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做好充分准备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6.2021年3月,由于货轮搁浅导致苏伊士运河暂时停航,全球每天因此减少的贸易额高达90亿美元。

2021年美学题库

2021年美学题库

《美学原理》题库绪论:什么是美学•填空题•美学学科名称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在1750年初次提出。

•康德关于美学一部名著书名叫(《判断力批判》)。

•中华人民共和国古典美学三个黄金时代分别是(先秦)、(魏晋南北朝)和(清代前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学真正起点是(老子),她开创了(道家)美学老式。

•(孔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第一种倡导美育思想家。

•在唐、五代和宋元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古典美学除了儒家美学、道家美学这两条线之外,(禅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古典美学也产生了越来越大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近代美学三人们是(梁启超)、(王国维)和(蔡元培)。

•中华人民共和国当代美学两大代表性人物是(朱光潜)、(宗白华)。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当代美学第一次热潮中浮现了四大美学流派,她们分别是以蔡仪为代表(客观派),以高尔泰、吕荧为代表(主观派),以朱光潜为代表(主客观统一派)派和以李泽厚为代表(客观性和社会性统一派)。

•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

•名词解释•审美活动P13-151.审美活动是人类一种精神活动,它是人性需求。

没有审美活动,人就不是真正意义上人。

2.审美活动是人一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人生体验活动。

这个意象世界照亮一种本然生活世界。

在这个以意象世界为对象体验活动中,人获得心灵自由。

在这个以意象世界为对象体验活动中,“真”、“善”、“美”得到了统一。

3.审美活动是人类一种文化活动,它在人类历史上发生、发展,它受人类文化环境影响和制约。

因而审美活动具备社会性、历史性。

总括起来,咱们可以说,,审美活动是人一种精神—文化活动,它核心是以审美意象为对象人生体验。

在这种体验中,人精神超越了“自我”有限性,得到一种自由和解放,回到人精神家园。

从而确证了自己存在。

•美学P16-19(一)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研究对象是人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

美学属于人文学科,从大范畴来讲,它研究对象是人生活世界,是人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

2023届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届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届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美学经过“第二次美学大讨论”,从20世纪末到当下又形成了众多的美学学派。

徐碧辉研究员认为,哲学已从认识论转向了实践论,此后,又转向了生存论。

“人活着”,是哲学的出发点;“为什么活”,涉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问题,是伦理学问题;而“活得怎样”,则是美学问题。

哲学的追问最后走向了美学,而历史的发展也同样走向了美学。

由此,徐碧辉提出了她的“实践生存论美学”,这是从历史本体到心理本体,从工具本体到情本体的为个体“立命”的审美。

潘知常教授在1985年《美学何处去》的文章中,提出了生命美学的概念。

此后逐渐形成了生命美学的理论。

生命美学立足于“万物一体仁爱”的生命哲学,把生命看作一个由宇宙大生命的“不自觉”与人类小生命的“自觉”组成的向美而生也为美而在的自组织、自鼓励、自协调的自控系统。

生命美学强调“美者优存”“我审美故我在”的命题,以此区别于其他美学观点,认为审美活动是生命活动的必然与必需,其中包含两个方面:审美活动是生命的享受;审美活动也是生命的提升。

封孝伦教授也以人的生命需要为逻辑起点,以“美是人的生命追求的精神实现”为命题,形成了他的生命美学理论。

生命美学打破了实践美学所处的美学主流话语局面,强调生命的本体地位,呼唤个体意识的觉醒,倡导信仰救赎的理想。

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价值所在。

新世纪以来,生态问题被当代中国美学界所关注。

“生态美学是对人类生态审美观念反思的理论。

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美学的研究对象不能停留在环境污染、土地沙化等具体层面上。

”美学以人的生态审美观念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反思传统的审美观念,确立新的生态审美观。

“生态美学从生态存在论出发,其核心命题是,自然事物以人类的审美知觉为通道,如其本然地显现其自身。

第二讲 审美观念的发展2

第二讲  审美观念的发展2

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锋利 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 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 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 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 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 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 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 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 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 集中到一
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 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 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 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 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 ,是用刀割断筋肉割坏的(就像我们用 刀割绳子一样);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 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砍断骨头而将刀砍 坏的(因为不知道怎么砍,所以砍到骨 头的时候就容易坏)。如今,我的刀用 了十九年,
生活中美如何产生?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苏轼《题沈君琴》
“忧心冲冲的穷人对最美的 戏剧都无动于衷。”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 哲学手稿》
一、感受美的生活基础
其次,生存困境可以成为艺术家创造 美的动力,成为艺术家创造性地突破创 作惯性的特殊境遇。
感受美和生活的关系,需辩证看。
曹雪芹被抄家,沦落民间后,才创作 出《红楼梦》。
……晤子清,如临
风玉树,谈若粲花。 甫曼倩待诏之年,腹 嫏嬛二酉之秘,贝多 金碧,象数艺术,无 所不窥;弧骑剑槊, 弹棋擘阮,悉造精诣 。与之交,温润伉爽 ,道气迎人,予益叹 其才之絶出也!…… 昔子建与淳于生,分 座纵谭,蔗杖起舞, 淳于目之以天人。今 子清何多逊也!
Aesthetica:
“感性学”在翻译和流传的过程中,出现了 不同的汉译和日译。
英国来华传教士罗存德1866年所编的《英 华词典》(第一册),将Aesthetics译为“佳美 之理”和“审美之理”。

世界美学大会在北大召开

世界美学大会在北大召开

规 ” 信 息 传 递 ” 招 生 录 取 ” 管 理 培 “ “ “ 养 ” 情 况 统 计 ” 栏 目 . 该 项 计 划 “ 等 对 进 行 全 方 位 的介 绍 和 报 道 。
2加 强 监控 。 实 政 策 . 落 () 央 和 省 级 业 务 主 管 部 门要 1中
保 “ 师计划” 硕 的顺 利 实 施 。 体 来 说 . 具 针 对 前 述 各 专 业 招 生 人 数 少 、 班 率 成
政 策 落 实环 节 , 保 符 合 政 策 规 定 , 确 杜
认 知度 不 高 、在 民众 中 的 影 响有 限 。 据 不 完 全 调 查 . 然 有 9 %以 上 的农 竟 O
村学校 教育硕士生 参加该计划 时 . 对
绝“ 短斤少两”③ 岗位安排环节 , ; 坚持
政 策 精 神 . 到 “ 钢 用 在 刀 刃 上 ” 做 好 。
() 充 分 调 动 各级 政 府 专 职 监察 2要
机 构 、 党 纪律 检查 部 门 和大 众 媒 体 、 政
群 众 舆 论 等 监 督 主 体 的 政 策 监 督 职 能 。各 级 政 策 业 务 主 管 部 门 要 主 动将 政 策 内容 、 策 精 神 告 知 上 述 监 督 主 政
体 , 动 邀 请 他 们监 督政 策执 行 。 主 () 级 政 策 监 控 主 体 还 要 加 强 对 3各
违 规 行 为 查 处 的 力 度 , 护 政 策 监 控 维 资 源 , 免 “ 面开 花 ” 可 在 日前 认 定 避 全 。
误 以 为 该 政 策 与 一 般 教 育 硕 士 没 有
该 政 策 都 不 太 了解 。 说 只 听 辅 导 员 都
说 过 而 已 . 学 校 时 几 乎 没 看 到 过 宣 在

西方分析美学与中国传统美学语言观差异比较

西方分析美学与中国传统美学语言观差异比较

西方分析美学与中国传统美学语言观差异比较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摘要:西方分析美学秉承分析哲学的语言分析方法,力图将美学问题当做语言问题来加以解决,艺术定义为分析美学的核心问题。

中国传统美学推崇妙悟,超越语言通过体验通达最高的无言之美,更重视语言之外的心灵体验。

分析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语言观之差异主要根源于中西美学思维方法的区别,依据冯友兰观点,分析美学方法即“正的方法”,中国传统美学即“负的方法”,二者均有其独到之处。

关键词:分析美学;语言分析;艺术定义;中国美学;妙悟;无言之美;思维方法2016年8月9至13日,第18届世界美学大会在北京大学召开,国内外千余名学者参与,此次大会主题为“美学多样性”。

会议上设立“中国艺术专场”,中国美学和艺术受到世界的关注,中国美学和艺术日益走向世界。

但迄今为止,相对西方美学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美学话语相对失衡,由于中西美学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艺术形态等多方面差异,探索二者区别是促进东西美学交流的重要基础。

西方分析美学对语言的哲学分析和中国传统对“无言之美”的推崇,代表两种不同的美学语言观念,从中可见中西美学思维差异之一斑。

一、分析美学的语言分析和艺术定义分析美学是20世纪后半叶以后在英美及欧洲诸国唯一占据主流位置的重要美学流派,它秉承了20世纪新哲学的“分析”视角,即在面对美学问题时采取“语言分析”的方法,力图将美学理论问题当作语言问题来加以解决。

其中维特根斯坦的早期和后期哲学对分析美学的影响极大,他的《逻辑哲学论》的逻辑分析哲学和《哲学研究》的日常语言分析,均为分析美学提供丰富的启示。

早期维特根斯坦认为美是不可言说的东西,而对不可言说的必须保持沉默。

因此哲学的目的就是利用语言分析澄清美学概念的滥用和模糊不清的问题,在早期维特根斯坦看来:“哲学的目的是从逻辑上澄清思想。

经验的反身性——论信息社会语境设计美学批评的主体意识

经验的反身性——论信息社会语境设计美学批评的主体意识
^>H= /(+LM6(+L
!78C((-(.b1+3H*54#7()5CQC1+,;(*P,-0+123*4156#K),+LUC()!X?%"!?#QC1+,"
!!;<+%"#$%$Q*151814PD(34+(5*3.3*5( )45,+D,*D4*#F)515*3R*343+54,+,5515)D35(T,*D43ER3*13+83:>+ 5C38(+53E5(.1+.(*P,51(+4(81356#5C3A)DLP3+5(.D341L+3ER3*13+83 P,1+-61+2(-2345C34)FA385#(FA385 ,+D P(D3F,43D(+1+.(*P,51(+(+5(-(L6:NC3P38C,+14P-(L18(.538C+(-(L18,-4(81356R*(21D34,8(L+15123 .*,P3T(*B.(*)45()+D3*45,+D5C3D341L+4)FA385)+D3*5C3C,-((.538C+(-(L6:NC31+53*M4)FA38512156(. 1+.(*P,51(+1+53*,851(+8(+4515)5345C33ER3*13+51,-3E1453+83(.,345C351841+D341L+:N(A)DL35C33ER3*1M 3+83#T3+33D5(8C,+L3.*(P )*3.-3851(+*5( )*3.-38512156*#.*(P )+,5)*,-*3,-156*5( )4(81,-*3,-156*#4( 5C,55C35C3(*3518,-8(+45*)851(+(.D341L+,345C35188*151814P8,+5,B3*((51+5C3*3,-156(.538C+(-(L18,-4(M 81356:>+5C38(+53E5(.1+.(*P,51(+4(81356#5C38*151814P(.D341L+,345C351844C()-DF3F,43D(+ )8(PP)M +1561P,L1+,51(+*,+D*3.-385(+5C31+53*.,83R*(D)85.(*P,+D1+.(*P,5123F3C,21(*R*,85183T15CF()+D3D *,51(+,-156:NC14R*(83444C()-D+(5(+-6.(*P,*35C1+B1+L(.5C32,-)3(.3ER3*13+83#F)5,-4(3-,F(*,53(+ 5C3+3TB+(T-3DL3(.)>*F6D148)441+L5C3D341L+,345C351841+R)F-18156#5C)4.(*P1+L,5*,+483+D3+83(. 3ER3*13+83: ! !='9>/")+$D341L+3ER3*13+83%4)FA38512156%*3.-3E12156

2024年秋江苏开放大学美学概论060909形成性考核一

2024年秋江苏开放大学美学概论060909形成性考核一

2024年秋江苏开放大学美学概论060909形成性考核一试题列表单选题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3分难度:简单得分:31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与这段话最切近的美论是A美在形式B美在关系C美在生活D美在距离学生答案:D老师点评: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3分难度:一般得分:32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学术界曾有一场美学大讨论,讨论的中心问题就是“美是什么”的问题,学者蔡仪的观点是A自然物本身就有美B美在心不在物C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D主客观的统一学生答案:A老师点评: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3分难度:一般得分:33美的本质问题的核心是A人的本质与美的本质之间的关系问题B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关系问题C人类审美感官与世界历史的关系问题D事物审美属性如何在实践中生成的问题学生答案:A老师点评: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3分难度:简单得分:34美感产生于A游戏B摹仿C巫术D社会实践学生答案:D老师点评: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3分难度:中等得分:35“自然美只是属于心灵美的那种美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一种不完善的形态,而按照它的实体,这种形态原已包含在心灵里。

”这是谁的观点?A朱光潜B黑格尔C李泽厚D高尔太学生答案:B老师点评: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3分难度:一般得分:36自然美的意蕴产生于A审美价值B审美范畴C.审美活动D审美人生学生答案:C老师点评: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3分难度:中等得分:37“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体现的是社会美中的哪种生活形态?A日常生活B民俗风情C节庆狂欢D休闲文化学生答案:B老师点评: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3分难度:中等得分:38“世目李元礼,谡谡如劲松下风”中的“目”指的是A鉴赏B选择C思考D练习学生答案:A老师点评: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3分难度:中等得分:39罗素把“科学美”称为是A一种冷峻而严肃的美B一种隐蔽的美C一种理性的美D一种深邃的美学生答案:A老师点评: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3分难度:中等得分:310《考工记》中“梓人为笋虡”,用来装饰“笋虡”的图案是A植物B动物C字母D文字学生答案:B老师点评:多选题题型:多选题客观题分值5分难度:困难得分:51美感的特征是A无功利性B直觉性C创造性D超越性E愉悦性学生答案:A;B;C;D;E老师点评:题型:多选题客观题分值5分难度:较难得分:2针对“肯定美学”说法正确的是A错误的根源在于把自然物的美看成是自然物本身的超历史的属性B否定审美活动是一种社会的历史的文化活动C主张一种完全脱离文化世界、完全排除价值内涵的所谓“纯然的必然性”和“解人化的自然”D自然总是美的,自然从来都不丑学生答案:B;C;D老师点评:题型:多选题客观题分值5分难度:较难得分:53人体美是由哪些元素构成的这样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意象世界?A形体B比例C曲线D色彩学生答案:A;B;C;D老师点评:题型:多选题客观题分值5分难度:较难得分:54欧洲雕塑史上的三座高峰是A菲狄亚斯B米开朗琪罗C罗丹D波提切利学生答案:A;B;C老师点评:题型:多选题客观题分值5分难度:较难得分:55郑板桥所说的“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

“第十八届国际美学大会”在北京召开

“第十八届国际美学大会”在北京召开
形态 的价值 互动 中追求 世界伦 理精 神的合理 性 的能
力 。 @只有 民族 的才 是世 界的 。只有充分 发展本 民 ”
的意 义和价值 , 但这 也 不 能否 认 不 同 国家 主体 对 其 自身利 益 的价 值诉 求 。从 理论 上 说 , 世伦 理 虽 是 普 指全 人类所 共 同遵 守 的道德 规 范 , 以“ 主体 ” 是 类 为 价值 主体 的 , 但在 实际生 活 中 , 世伦 理却是指 在全 普
中州 学 刊 2 1 第 6期 0 0年
主发展 , 保持彼 此 间的宽容 、 解 、 作和交 流 , 能 理 合 才
真正找 到他 们 共 有 的信 念 和 准 绳 , 成 道 德 共 识 。 促 相反 , 当现代性社 会 的西 方 化 特征 已经 带来 了多元 文明或文 化之 间的 冲突 , 仅仅 立 足 于西 方 先 行 现 还
融”“ 、美学与音乐、 绘画、 、 雕塑 建筑、 书法、 设计等艺术门类的关系” 1 等 0个议题展开多场大会发言、 分组讨论和圆桌会 菱
议等, 并开设 “ 中国艺术 ” “ 、艺术教育” 舞蹈美学” 与“ 三个分会场 , 为干余位海 内外学者提供了一个分享 体验 、 流思想 交
的平台 。世界美学大 会是 国际美学界规模最大 、 学术 水准最高的会议 , 3年举办一届 , 每 被称为世界美学学术转向的 “ 风
注 释
①万俊人 :寻求普世伦理 》 商务印书馆 ,0 1年 , 33页。②③ 《 , 20 第 0
[ ] 汉 思 、 舍 尔 : 全 球 伦 理 》 何 光 沪译 , 德 孔 库 《 , 四川 人 民 出版 社 ,97 19
年 , 1 、7 第 2 1 1页。④⑤⑥⑦《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3卷 , 民出版 第 人 社 ,9 5年 , 4 5、3 4 3 3 44 _3 19 第 3 4 4、3 —4 4、3 —4 5页。⑧ ⑩ ⑩ 万 俊 人: 《 普世伦理及其方法 问题》,哲学研究》 9 8年第 l 《 19 O期。⑨[ ] 英 杰 弗里 ・巴勒克拉夫 : 当代史导论》 张广勇等译 , 《 , 上海社会科学 出版 社 ,9 6年 , 3 19 第 4页。⑩ [ ]比尔 ・ 茨 : 未来之路》, 正坤等 美 盖 《 辜

美学_自然美

美学_自然美

“意象”也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回应。第61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的学者对话中,德国著名汉学家、波恩大学教授顾彬这样评说自己和叶朗的交往,“他(叶朗)告诉我不应该从美来看中国文学,应该从意象、境界来看,这完全有道理。这不是说我不能用西方的方法来分析中国文学,但是如果我们也能够同时从中国美学来做研究工作的话,那显然就能够加深中国文学作品的深邃和深度……所以我们需要叶朗这类的学者,是他们告诉了我们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不一样。”
始终勤奋,哪怕一丝学术的亮光都会被他捕捉到——美学大讨论中,一看到阅报栏有《人民日报》或《光明日报》刊发美学文章,就马上跑到北大东侧门旁边的邮局去买;“大跃进”时北大哲学系全体师生到北京大兴农村,参加“人民公社化运动”,他看到报纸上说《美学问题讨论集》出版了,马上抽时间跑到城里书店去购买。
宗先生淡定随性,灵感常常妙手得之。“翻书,看到这一段好,就即兴把它翻译出来。但不翻译全书;讲课,不照讲稿,也带着本子,就写着几个很大的字。”
叶朗是宗白华的助教。宗先生在讲台上自由挥洒,叶朗站在旁边把提到的诗句典故写在黑板上。一个学期后,系里要求美学老师准备讲课提纲,宗白华对他说,“好,你来替我准备一份吧。”
除去大型演出,这个沙龙还有一种形式,就是不同艺术家、不同专业学者之间的小型艺术品鉴会,小型讨论会。李政道、吴良镛、沈鹏、欧阳中石、王立平、叶毓中、李祥霆、王恩哥、饶毅等著名科学家、艺术家都是沙龙的座上宾。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树声入座,兰香湿衣,这成了北大燕南园的一道盛景。
叶朗: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叶朗认为,“美学,就是引导人们去努力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使自己具有一种‘光风霁月’般的胸襟上他的思维和脚步。
1999年,他提出要关注“文化产业”,并在北京大学建立“文化产业研究院”,而那时尚未跨世纪的中国民众,很多人还不敢将“产业”二字缀于“文化”之后。十年过去了,“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社会生活常识性用语,他挂在嘴边的却是重视精神与心灵价值的中国传统美学。

北京大学美学学科史

北京大学美学学科史

北京大学美学学科史2012-7-18章启群许迪美学学科是北京大学具有悠久传统和优势的学科。

1921年蔡元培先生率先在北京大学开设美学课,是全国最早的美学课程。

1960年北京大学建立了全国高校最早的美学教研室,并在全国最早开设西方美学史、中国美学史、马克思主义美学原理等课程,出版了相应的各种教材。

1980年代北京大学建立了全国高校中最早的美学硕士、博士点,培养了数以百计的专门人才。

以蔡元培、邓以蛰、朱光潜、宗白华为代表的北大美学研究,构成了现代中国美学发展的主线。

北京大学美学学科是中国几代美学家建设的成果,它的历程,是现代中国美学史的缩影。

第一节学科前史西学东渐:从aesthetica到“美学”自从19世纪中叶中国的国门被打开以后,西方的学术、文化如潮水一般涌入中国。

转型与改造,就成为中国的传统学术在现实中发展的必然选择。

应该说,现代中国美学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对于美学这门学科的认识。

与汉语“美学”相对应的拉丁语aesthetica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aisthesis,原义是“感性学”。

据考察,在中国最早使用汉字“美学”一词,是德国来华传教士花之安(Emst Faber)。

1878年,他以中文写作出版的著作《大德国学校论略》,使用了“美学”一词。

1897年康有为编《日本书目志》,也使用了“美学”一词。

1902年,王国维翻译日本学者牧漱五一郎《教育学教科书》和桑木严翼《哲学概论》时,较为完整地介绍了“美学”的相关内容。

由于这个原因,后来学界认为是王国维首先从日本把“美学”一词引进中国。

1[1]将“aesthetica”不是直译成“感性学”,而是意译为“美学”,由此可以体察到最初进入这个领域的学者们的苦心。

他们实际上已经明确认识到,东西文化中的一些内在精神,是不能够在文字的表层意义上直接对译出来,而恰恰相反,只有通过这种充满意蕴的传神译法才能传达和沟通东西文化的内在思想和精神。

(与此相似的有将“metaphysics”翻译为“形上学”,“philosophy”翻译为“哲学”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期胡可先:杨氏家族与中晚唐文学生态49
The Yang’s Family and the Literary Environment
of the Middle and Late Tang Dynasty
Hu Kexian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310028,China)
Abstract:After the An-Shi Rebellion in the Tang Dynasty,many changes took place in such areas as politics,society,economy and culture.These changes constituted an abundant and complicated literary environment. The prosperous Yang’s Family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olitical background,social origin and regional environment of the literary development in the middle and late Tang Dynasty.Besides,there were a number of the Yang’s Family members,who formed one of the factors which made great influence upon the literary development at that time.This article also studies the literary environment involving regions,party struggle,imperial examination and marriage in the middle and late Tang Dynasty,with the Yang’s Family as an entry point.This is a new perspective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n literature of the Tang Dynasty.
Key words:the Yang’s Family;the middle and late Tang Dynasty;literary environment
第十八届世界美学大会在北大召开
8月9日上午,第18届世界美学大会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开幕。

300多位来自世界各国的美学家与400多位国内学者,在“美学的多样性”的主题下,围绕美学、哲学、艺术、教育等广泛的问题展开讨论。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利民、中华美学学会主席汝信、国际美学协会现任主席穆尔、国际美学协会候任主席卡特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

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中心主任叶朗教育主持开幕式。

美国天普大学教授,国际美学协会前任主席、终身会员马戈里斯马戈里斯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家吴良镛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张世英先生应邀为大会作了题为“全球化世界中的客观价值问题”、“人居环境的最高艺术境界”和“哲学与审美———从西方后现代艺术谈起”的演讲。

马戈里斯、吴良镛、张世英三位学者的发言,不仅从不同的方面展示了美学与哲学,美学与艺术、日常生活之间的广泛而深刻的联系,而且为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与交融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这次世界美学大会在8月9日到13日五天内,围绕“全球与地方:西方与非西方的美学”、“文化研究与美学的冲突与交融”、“美学与音乐、绘画、雕塑、建筑、书法、设计等艺术门类的关系”等10个议题展开多场高规格的大会发言、分组讨论和圆桌会议等,并开设“中国艺术”、“艺术教育”与“舞蹈美学”三个分会场。

为海内外学者提供一个分享体验、交流思想的平台。

世界美学大会是国际美学界规模最大、学术水准最高的会议,每三年举办一届,被称为世界美学学术转向的“风向标”。

(丛欣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