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两晋诗歌
第二章 两晋诗坛

咏史诗
• 西晋诗人左思所做的一组吟咏历史的诗, 共八首。以咏史为题,始于东汉班固。而 其开端往往“隠括本传”。左思既受前人 影响,又有创新,其诗抒发寒士之不平及 对世族的蔑视与抗争,故后人称之为“自 抒胸臆”的“变体”。开创了咏史诗借咏 诗以抒怀的新路,成为后世诗人效法的典 范。对中国诗歌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游仙诗 其一举办,得到了后世文人、书家的 积极响应与有效传承。从南北朝开始,历唐宋元 明清直至近现代,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批文人、 书家相聚兰亭举办兰亭雅集活动。兰亭雅集传承 有绪、绵延不绝,已形成一道独特的中国传统文 化景观。而且自南北朝起,还辐射到山东济南、 陕西西安、日本福冈、河南开封、广西桂林、浙 江余姚、首都北京、贵州凤冈与日本东京等地。 • 兰亭雅集的基本内容有修禊、曲水流觞、饮 酒赋诗、制序和挥毫作书等。
左思
咏史 其二
• • • • 借史咏怀,情感忧愤。 善用比兴,形象贴切。 用典贴切,说服力强。 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三张 二陆
• 张载、张协、张亢兄弟。 • 陆机、陆云兄弟
七哀诗
• 战国时齐人雍门周与贵公子孟尝君一次谈话。桓谭《新论》 云:“雍门周以琴见孟尝君曰:‘臣窃悲千秋万岁后,坟 墓生荆棘,狐兔穴其中,樵儿牧竖踯躅而歌其上,行人见 之凄怆,孟尝君之尊贵,如何成此乎!’孟尝君喟然叹息, 泪下承睫。”(转引自《文选》李善注)雍门周于孟尝君 尊贵之时,预言其死后葬身之所必衰,揭示盛衰无常、富 贵难永之理,可谓具有哲人的眼光。张载目睹之荒败汉陵, 与雍门周所预言的境界,完全吻合。他们虽古今相隔,但 精神却是遥遥相接的,雍门周所谓“行人见之凄怆”,也 正是张载此时之情绪的写照,故他以“凄怆哀今古”收束 全诗。一个“哀”字点应了诗题;“今古”二字则把现实 之哀与历史之哀融合一体,也就是把己之哀与雍门周之衷 融合一体,使此诗的主题思想突破一时一事之限,从而更 加深沉开阔。
5 第二章_两晋诗坛

四、太康诗风代表作家
• (一)傅玄(217-278),字休奕,是晋初 出身寒微的官僚。也是当时诗人中年辈最 长的一个。他的思想比较开明,性格刚劲 亮直。 • 其诗歌创作主要以乐府为主,其中一部分 乐府诗是歌功颂德的宗庙的乐章,一部分 能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反映 社会问题,很有现实意义。傅玄以男女爱 情为题材的小诗往往善用比兴,宛转清巧, 有较好的艺术成就。
△古诗•《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 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 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 弹再三叹,慷慨有馀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 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陆机《西北有高楼》 高楼一何峻,迢迢峻而安。绮窗出尘冥,飞陛 蹑(niè)云端。佳人抚琴瑟,纤手清且闲。芳气 随风结,哀响馥若兰。玉容谁能顾,倾城在一弹。 伫立望日昃zè,踯躅(zhīzhú)再三叹。不怨 伫立久,但愿歌者欢。思驾归鸿羽,比翼双飞翰。
三、太康诗风的特征: 繁缛
1、太康诗风: • 太康是西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三个年号。所谓太康 诗风就是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其 间诗风形式主义日趋严重,注重文学作品形式的 华美,诗尚雕琢,文崇骈俪,词采绮丽成为诗文 的普遍特色。陆机的《拟古诗》就是华丽藻饰的 代表作。代表作家是:三张(张载、张协、 张 亢),二陆(陆机 陆云),两潘(潘岳、潘尼), 一左(左思)。
(二)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
• 悼亡诗 潘岳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隟来,晨霤承檐滴。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古代文学史教学方案(第二章:两晋诗坛)

古代文学史教学方案(第二章:两晋诗坛)第二章两晋诗坛【教学设想】本章相对略讲。
教学的重点是左思的诗歌创作;难点是“太康诗风”。
介绍陆机、潘岳等人的作品。
计划课时:2。
第一节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一、太康和太康诗风“太康”,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年号。
文学史上所说的“太康文学”,是指从“泰始”(晋武帝司马炎年号,公元264年)到“元康”(晋惠帝司马衷年号,公元299年)约30多年间的文学。
这一时期,社会较为安定,经济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文学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
陆机、潘岳是西晋诗坛的代表,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
陆机在文学上很有成就,作品数量丰富,才力富赡,形式华美喜悦,辞藻繁丽,在文学史上素有“陆海潘江”之说。
钟嵘《诗品》说:“潘诗烂若舒锦,无处不佳;陆文如披纱简金,往往见宝……余常言: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钟嵘对陆机的推崇,主要缘于陆机以才冠当世,其诗、文、赋的成就都超过同时代人。
在创作上将诗歌进一步推向了文人化和贵族化,创立了两晋繁富华美的诗风。
陆机诗多为模拟乐府,古诗之作,内容与形式极少创新。
其拟古诗占其全部诗作一半以上。
就其艺术特点来说陆机诗表现为对语言的刻意雕琢和力求委婉,造成了繁冗乏力之病。
首先表现在用字上,极力追求深奥而避免浅近,而使他的诗距通俗愈远。
这一特点在他的拟古诗中尤为显著。
如《古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而陆机拟作是“上山采琼蕊,穷谷饶芳兰。
”可见陆机在语言上的有意求深。
其次是刻意追求辞句的排比对偶。
《赴洛道中作》三首除首尾外,几乎都是对偶句。
而且刻意求深,斧凿痕迹很明显。
陆机过分讲究辞藻的修饰和雕琢,显然受曹植影响。
钟嵘《诗品》中说陆机:“源出于陈思,才高词赡,举体华美。
”但曹植是“骨气奇高,辞采华茂,”而陆机忽略了“骨气奇高”,偏重追求辞采喜悦华茂”,难免出现雕琢太重,辞句烦累之病,所以孙绰说:“陆文深而芜。
”这种现象在其他各体文章中也很明显,其后文章骈丽之喜悦风大兴,陆机的文风有很大影响。
第二章 两晋诗坛

【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
1.
2.
3.
4.
《陆士衡诗注》 郝立权注 人民文学 陆士衡诗注》 出版社 1958年版 1958年版 《陆机集》 金涛声校点 中华书局 陆机集》 1982年版 1982年版 《陆云集》 黄葵点校 中华书局 1988 陆云集》 年版 《郭弘农集校注》 聂恩彦 山西人民出 郭弘农集校注》 版社 1989年版 1989年版
潘岳
(247-300)
字安仁,荥阳中牟(河南中牟) 字安仁,荥阳中牟(河南中牟)人。 为二十四友之首。 为二十四友之首。
存诗十余篇,以《悼亡诗》三首为代表。 《悼亡诗》 词采华艳,语句繁冗。 赋二十余篇。“尤善哀诔之文”(《本 传》)。
悼亡诗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 隔。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僶俛恭朝命,回心反 初役。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仿佛,翰墨 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怳如或存,周 遑忡惊惕。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 比目中路析。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寝息何时忘, 沉忧日盈积。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解题】《悼亡诗》共三首,作于元康六年(296), 解题】《悼亡诗》共三首,作于元康六年(296), 其亡妻丧服已满后。这是其中的第一首,写离家赴任 前对亡妻的悼念,情感真挚,是潘岳的代表作品。后 人遂以悼亡作为丧妻的代称。
第二节 左思与 刘琨
刘琨(271-318) 271-318)
字越石, 少时有诗名, 曾与祖逖“ 闻鸡起舞” 字越石 , 少时有诗名 , 曾与祖逖 “ 闻鸡起舞 ” 。 晋 怀帝永嘉元年(307) 五胡乱华,曾出任并州刺史, 怀帝永嘉元年 ( 307 ) , 五胡乱华 , 曾出任并州刺史 , 在北方抗战,后败亡。 在北方抗战,后败亡。 诗歌: 诗歌: 今存诗三首:五言《扶风歌》 重赠卢谌》 今存诗三首:五言《扶风歌》《重赠卢谌》 四言《答卢谌诗》 四言《答卢谌诗》 其诗悲歌慷慨, 直承汉魏风骨, 清刚之气” 其诗悲歌慷慨 , 直承汉魏风骨 , 有 “ 清刚之气 ” ( 钟嵘
第二章_两晋诗歌_第三章陶渊明

7
二
刘琨
(一)生平 (二)创作
《诗品》:“善为凄戾之词,自有清拔之气”。
(三)简析《扶风歌》 (四)补充《重赠卢谌》中的名句:
“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8
三、郭璞
(一)生平 (二)游仙诗概述 (三)郭璞的游仙诗 内容: 乖远玄宗与坎壈咏怀 艺术特色: 1 寄托高远 2 文采富丽、富于形象性
1 以陆机为例,说明太康诗人的创作特点。
2 简析左思《咏史》其二的主旨和艺术特点。 3 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主要有哪些方面? 4 陶渊明诗歌有哪些艺术特色?请举例说明。 5 为什么锺嵘称陶渊明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你认为这种评价是否正确?为什么?
23
9
(四)郭璞游仙诗的地位 郭璞游仙诗文采富丽、富于形象性的特色在 玄言诗兴盛的时代,是高出侪辈、独领风骚的, 故《诗品》评郭璞“始变永嘉平淡之体”。称
其为 “中兴第一”。
明代胡应麟说:“太冲《咏史》,景纯《游
仙》,皆晋人杰作。”
10
第三节 东晋玄言诗
一 东晋玄言诗产生的原因
1 魏晋玄学及清谈之风的兴盛 2 玄释合流和东晋文人的心态
二 兰亭之会和兰亭诗
1 兰亭之会
2 兰亭诗的内容
3 《兰亭集序》
11
三 东晋玄言诗的特点
钟嵘《诗品序》说: 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皆平典似道德论 刘勰《文心雕龙〃时序》说: 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
四 东晋玄言诗的价值
12
第三章 陶渊明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陶渊明的诗歌创作
1 表现农村的恬静幽美和诗人的悠然自得之趣 2 反映劳动生活的内容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建立
第二章两晋诗歌

公元265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后又灭蜀平吴, 第一节 西晋诗歌 统一全国。在太康年间,国家出现了短暂的统 一的局面。 一、西晋的时代特点 晋惠帝继位,贾太后专权,导致了八王之乱, 文人没有理想,没有特操,没有进取心,不务 晋朝受到沉重的打击,而北方的少数民族入主 (一)短暂的统一 实际,崇尚空谈。依附权贵,灵魂卑污。如外 中原,西晋灭亡,北方进入五胡十六国。西晋 戚贾谧就有文章二十四友。他们深处于政治斗 (二)门阀士族统治的确立 前后存续五十余年 士族文人轻视事功,重视文化修养。朝廷大规 争的旋涡,随时都有杀身之祸,故文学创作更 模地兴儒学、修礼乐,导致崇文善雅的风气。 加注重表现内心的体验,人生忧患、恐惧、短 士族文人凭借着优厚的生活条件,极力地追求 暂的体验。所以这时就出现了很多感时叹世的 物质和精神享乐。而最高统治者更为荒淫奢侈。 作品和归隐的作品,且思亲念友、悼亡这样的 在这种情况下,文风就趋向于典雅和绮迷。追 作品也很引人注目。这成为作者的苦闷心灵的 求形式的华美,失去了刚健之气。 寄托。
△古诗· 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 陆机诗歌特点 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 一是拟古 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 摹拟《诗经》、汉乐府和《古诗》,成为当时的风 叹,慷慨有馀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 气。 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陆机的《赠冯文罴迁斥丘令寺》八章、《与弟清河 △拟西北有高楼陆机 云诗》十章,均为四言体的名篇,这些诗学习《诗 高楼一何峻,迢迢峻而安。绮窗出尘冥,飞陛 经》,但文辞趋向华美。在《乐府诗集》的《相和 蹑云端。佳人抚琴瑟,纤手清且闲。芳气随风结, 歌辞》中,大多数曲调都有陆机的拟作。陆机的 哀响馥若兰。玉容谁能顾,倾城在一弹。伫立望日 《拟古诗》十二首,基本上都是拟《古诗十九首》 昃,踯躅再三叹。不怨伫立久,但愿歌者欢。思驾 的,在内容上皆沿袭原题,格调上变朴素为文雅, 归鸿羽,比翼双飞翰。 显示出诗歌文人化的倾向。 这两首诗内容相同,每两句所描绘的具体情景 相似,结构也一致。可是风格有朴素与华丽之别。
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12 第二章:两晋诗坛2

潘岳的诗歌今存十余首,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述志抒怀
的诗歌,如《河阳县作诗二首》、《怀县作诗》二首,这类作 品写自己政治上的志向、追求和欲望,以及志向不能实现或欲
望不得满足的痛苦与愤怒,这类诗歌是他精心结撰之作,很能
体现潘诗“辞藻绝艳”的艺术特征。第二类是交游、赠答酬唱 诗,如《金谷集作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金谷会诗》、《于贾谧坐讲汉书
的首领纷纷自立,摧毁了晋朝在北方的统治。西晋从立国到覆灭,
总共只有大约五十年。西晋覆灭后,公元317年,镇守建业(今南 京)的琅琊王司马睿称帝,这以后的晋王朝,史称东晋。
西晋五十年间,以太康年间这十年最为繁荣。锺嵘《诗品》中说:
“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踵武前王,风流
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 因此,人们以太康诗歌作为西晋诗歌的 代表,严羽《沧浪诗话· 诗体》还专列有“太康体”。太康诗歌在艺 术上的主要特点是“结藻清英,流韵绮靡”(刘勰《文心雕龙· 时 序》),诗人普遍追求语言的华丽,形式的对偶,描写的繁缛,只 有极少数诗人能独拔于时流。如左思《咏史》诗,喊出了寒士的不 平,在当时独树一帜。
第二章:两 晋 诗 坛
公元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取代魏室,建立了晋王朝,史称西 晋。此前蜀汉已灭。晋立国不久,又攻灭东吴,结束三国分裂,重 新统一中国。但以司马炎为首的统治集团,未能建立起良好的政治 秩序,就沉湎于享乐,而司马炎以曹魏宗室孤弱、不能救助王室为 戒,分遣同姓诸侯统率精兵镇守要地,又从另一面种下了祸根。他 死后不久,就由一场宫廷内的权力之争演变出宗室间的大混战,史 称“八王之乱”。趁此机会,汉、魏以来大量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
第二章两晋诗坛

2、西晋末的永嘉(307-312)前后, 诗坛上开始盛行玄言诗。唯有刘琨在北方 转战生涯中唱出了慷慨的悲歌。另有郭璞 的《游仙诗》,借游仙抒其坎壈之怀。
3、东晋诗坛一直被玄言诗笼罩。直到 东晋末陶渊明的出现,才给诗坛带来了全 新的气息。陶渊明是东晋时期成就最高的 诗人。
3
第二节 陆机、潘岳和太康诗风
孙绰也有写得比较形象的玄言诗,如 《秋日诗》,面对山水体悟玄理,胜于其 他玄言诗。
25
12
二、刘琨 刘琨(271-318),字越石,中山魏 昌(今河北无极)人。 刘琨诗现存三首,都是后期所作。四 言体的《答卢谌》和五言体的《扶风歌》、 《重赠卢谌》。其中《扶风歌》和《重赠 卢堪》两首尤为悲壮。
13
《扶风歌》是刘琨赴任并州刺史途中所 作。诗中真实记录了自己为保卫晋室转战 并州的困苦经历和所见所感,抒发了感时 伤乱的爱国思想和对朝政腐败的忧虑。
5
二、陆机、潘岳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华 亭(今上海松江)人。 陆机是太康诗风的代表。其诗内容多 是士大夫的一般感慨,艺术上刻意追求辞 藻的华美和诗句的对偶,并喜欢模拟前人 的作品。其诗歌以其形式美为时人推重, 并对后代产生很大的影响。 也有一些诗写得情感深沉动人,如 《赴洛道中作二首》。
《重赠卢谌》是刘琨被杀害之前的绝命 诗。诗中一方面痛叙自己事业受挫,英雄 失路的悲哀,一方面运典故,鼓励卢谌追 步前贤,继续救国使命。
14
刘琨的诗风格清刚悲壮,《诗品》列 为上品,称刘琨“仗清刚之气”。并说他 “善为凄戾之词,自有清拔之气。”
刘琨的诗风与建安风骨一脉相承。
15
第四节 郭璞的游仙诗
一、太康诗风 太康诗风是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 晋诗风。太康时期,诗坛上又一次呈现出诗 歌时的诗歌,内容比 较贫弱,诗人的努力,主要表现在拟古和追 求诗歌的形式技巧,并表现出繁缛的诗风。 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太康诗风”。
第二章 两晋诗坛

为悼念亡妻的专门体裁。
第三节 左思、刘琨、郭璞
洛阳纸贵
• 一、左思
• 1、出身寒微,在门阀士族制度的重压下, 壮志难酬,诗歌充满了寒士的愤懑和反抗之音。
• 2、《咏史》(选34)八首是其代表作,表 现了理想抱负,抨击了门阀制度对寒士的压抑和 摧残,以及对高门权贵的蔑视。
• 3、诗歌笔力矫健,气势高拔,辞采壮丽, 深得建安风骨之精神,被称为“左思风力”。
• 一、陆机
• 陆机诗歌倍受时人推崇,但形式主义和模拟 因习气严重。追求辞藻的华丽,大量使用排偶, 描写繁冗,语言板滞僵化而乏神采精神。
• 代表诗作:
•
《赴洛道中作》(选29)
•
《猛虎行》(选30)
•
• 二、潘岳
•
诗文亦是辞藻华艳,
绮密工整。
•
潘岳有些抒情诗写得
较好,如:
•
《悼亡诗》(选32)
•
潘岳之后,悼亡诗成
• 第三层:以历史典故进一步说明门阀士族制 度的不合理和历史根源。
• ⑶、艺术特色: • ★表现手法: • 一以自然意象来比喻、象征。 • 二以议论来揭示比兴意象的涵义。 • 三以历史典故来说明事理。 • ★通篇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 松、苗处势的对比,“世胄”、“英俊”地
位的对比,“金张”、“冯公”社会机遇的对比。
•
• 3、西晋末年有爱国诗人刘琨。
• 4、两晋之交有郭璞的游仙诗。
• 二、东晋诗歌
• 1、玄言诗统治诗坛。玄言诗以阐发老庄哲 理为基本内容,代表作家有许询、孙绰等。
• “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皆 平典似《道德论》”
•
——钟嵘《诗品》
• 2、东晋末年出现了伟大的诗人陶渊明。
古代文学重点整理

第二章:两晋文学陆机——太康之英代表作:诗歌:《赴洛道中作》(二首)赋作:《文赋》我国第一篇系统的文学创作论,影响到刘勰《文心雕龙》。
艺术特色:1、以“缘情绮靡”(《文赋》)为准则,将诗歌进一步推向文人化、贵族化,引导了华丽雅致的诗风,流播久远。
2、文词华美,对偶工稳,而且意象描绘的工巧细致,感受的敏锐和刻炼之功明显超过建安诗人。
缺点:过分雕琢,堆砌辞藻,繁冗乏力,缺乏鲜明的自我形象。
潘岳:代表作《悼亡诗》左思代表作:《三都赋》,有“洛阳纸贵”之誉《咏史》诗八首《咏史》诗的主题:抒发下层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不平之气。
侧重点:一是直接抨击门第观念和社会对下层人才的打压二是借咏史来大力歌颂历史上出身下层或沉沦下僚的著名人物艺术特点:1、善用比兴手法2、风格直白、坦诚、明朗,具有“建安风骨”3、用组诗的形式4、将咏史与咏怀相结合玄言诗名词解释:魏晋以来,玄学兴盛,文学也受到了影响。
到了东晋,玄言诗开始盛行。
所谓玄言诗,就是用诗歌的形式阐释玄学,语言枯燥,缺乏形象性,其所阐释的“理”也基本限制在《老子》《庄子》的范围内,诗歌主题相对单一。
代表作家:孙绰和许询。
玄言诗本身艺术价值并不高,但对后世影响相当深远,如谢灵运、白居易、宋明理学家之诗都或多或少受其熏染。
《玄言诗》的影响:1、玄言诗人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崇尚自然,他们往往在山水中体味道的玄妙,诗中有不少关于山水的描写,这对山水诗的形成至关重要。
2、玄言诗对言外之意的追求影响了后世的审美趣味。
3、玄言诗注重说理,说理诗写作的尝试,开拓了古代诗歌的表现领域,为后来说理诗写作提供了创作经验第三章:陶渊明人生道路: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以辞彭泽令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
前期尚积极谋仕,但也向往隐逸生活,追求精神自由。
后期走向归隐陶渊明的反复出仕和反复归隐,其思想根源是儒道两家思想的取舍调和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自然”哲学。
思想:(一)坚守“固穷”的思想。
不失气节和人格(二)崇尚“自然”的思想道德修养上的“抱朴含真”生活道路上的“归园田居”生死观念上的“纵浪大化诗歌题材:一、田园诗:1、描绘田园风光的恬美,抒写闲适自得的心境。
第二章 两晋文学

赴洛道中作(陆机)
总辔登长路。呜咽辞密亲。借问子何之。世网婴我
身。永叹遵北渚。遗思结南津。行行遂已远。野途旷无
人。山泽纷纡余。林薄杳阡眠。虎啸深谷底。鸡鸣高树 巅。哀风中夜流。孤兽更我前。悲情触物感。沉思郁缠
绵。伫立望故乡。顾影凄自怜。
猛虎行(陆机)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恶木岂无枝,志士
多苦心。整驾肃时命,杖策将远寻。饥食猛虎窟,寒栖 野雀林。日归功未建,时往岁载阴。崇云临岸骇,鸣条
他的《拟古诗》十二首,是模仿《古诗十九首》的, 曾名重一时。陆机诗的这些特点使他成为当时诗风的代表作 家。陆机的《赴洛道中作》,能比较形象地写出诗人去国远 行途中的一些亲身感受。他的诗,往往有些名句,如孙绰所 说的:“陆文若排沙简金,往往见宝。”陆机《文赋》是清 心结撰的论文名作。 潘岳与陆机齐名,也是当时形式主义诗风的代表人物。 他的诗艺术表现特点之一是词采华艳,所以孙绰说“潘文料 若披锦”;其次是铺叙过多,往往平缓繁冗而缺乏含蓄。
随风吟。静言幽谷底,长啸高山岑。急弦无懦响,亮节
难为音。人生诚未易,曷云开此襟。眷我耿介怀,俯仰 愧古今。
(远游越山川)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振策陟崇丘。安辔遵平 莽。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顿辔倚高岩。侧听悲风 响。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 想。
赠尚书郎顾彦先
朝游游层城。夕息旋直庐。迅雷中霄激。惊电光夜舒。 玄云拖朱阁。振风薄绮疏。丰注溢修溜。潢潦浸阶除。停阴 结不解。通衢化为渠。沈稼湮梁颍。流民泝荆徐。眷言怀桑 梓。无乃将为鱼。
三、左思、刘琨、郭璞
在形式主义诗风盛行的太康时期,能继承和发扬“建 安风骨”的传统,写出了有充实内容的作品的作家,是杰 出的诗人左思。左思现存诗十四首,《咏史》八首是他的 代表作,这些诗并非一时写的,它反映了诗人由积极而消 极的过程。左思出身寒门,在门阀社会里得不到重视,一 生不得志。正是这种感受,诗人对门阀制度揭露了揭露和 抨击,如《咏史》第二首,全诗前半以贴切而形象的比喻 揭露了门阀社会的不合理:“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后半更指出了这种现象的历史原因:“地势使之然,由来 非一朝。”
魏晋六朝文学之第二章.ppt.Convertor

第二章两晋诗坛两晋诗歌是指西晋与东晋两朝的诗歌。
西晋从256年司马炎称帝开始,到316年西晋王室南迁,共有51年。
而东晋从317年开始到420年刘裕代晋自立,共有103年,所以两晋诗歌就指的是发生在这一百五十年间的诗歌创作现象。
第一节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一、太康诗坛:1、太康是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全国之后的一个年号,只有十年(280——289)。
而在文学史上用太康诗歌来指代的是整个西晋一代的诗歌,是指从“泰始”(晋武帝司马炎年号,公元264年)到“元康”(晋惠帝司马衷年号,公元299年)约30多年间的文学。
它的代表诗人是陆机与潘岳。
2、这一时期的诗人已经丧失了建安时期文人那种建功立业的雄心,抛开了正始年代如同阮、稽二人那样的对于政治的批判,他们热衷于个人的功名,这种功名是与社会相隔绝的,并不象建安时代一样在实现社会理想的同时来体现个人之历史价值。
在热衷名利心态的驱使下,西晋的文人在随之而来的乱世之中演绎了一出出的悲剧。
二、太康文学的代表作家:“三张”(张载、张协、张华)“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尼、潘岳)“一左”(左思)陆机画像1、陆机。
陆机今存诗107首,多为模拟乐府,古诗之作,内容与形式极少创新。
其拟古诗占其全部诗作一半以上,其中少量作品抒发了真情实感,《赴洛道中作》是其诗作中的杰作。
三、太康诗歌主要代表作家及作品陆机《平复帖》墨迹2、潘岳。
潘岳工于言情,善写哀诔之文。
今存诗仅十八首,《悼亡诗》三首,是他全部诗作的代表作。
潘岳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黾勉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怳如或存,回遑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悼亡诗》其一3、傅玄。
傅玄诗歌创作主要以乐府为主,其中一部分乐府诗是歌功颂德的宗庙的乐章,一部分能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两晋诗坛

第一节 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
一、力弱采缛的太康诗风
• 《诗品》:“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 诗品》 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
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次有攀龙附凤、 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次有攀龙附凤、 自致于属车者,盖将百计。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矣! 自致于属车者,盖将百计。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矣!尔 后凌迟衰微,迄于有晋。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 后凌迟衰微,迄于有晋。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 一左,勃尔复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 一左,勃尔复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 也。” 太康” 是晋武帝的年号(280-289), ),前人用来 “太康”,是晋武帝的年号(280-289),前人用来 代指西晋文学;或用元康来代指, 代指西晋文学;或用元康来代指,元康为晋惠帝年号 291-299)。此期较重要的诗人还有傅玄、傅咸、 )。此期较重要的诗人还有傅玄 (291-299)。此期较重要的诗人还有傅玄、傅咸、 张华、夏侯湛、刘琨等。 张华、夏侯湛、刘琨等。 审慎、谦柔、明哲保身的群体性格。 审慎、谦柔、明哲保身的群体性格。 诗歌创作追求温丽的风格, 诗歌创作追求温丽的风格,寻求纤柔的感觉和细腻的技 同时,追求典雅、模拟的风气也颇为兴盛。 巧。同时,追求典雅、模拟的风气也颇为兴盛。
《悼亡诗》其一 悼亡诗》
• 吴淇《六朝选诗定论》:“‘周惶忡警惕’,想其所历 吴淇《六朝选诗定论》 “‘周惶忡警惕 周惶忡警惕’
而犹为未亡,故以‘周惶忡警惕’五字合之‘怅况’ 而犹为未亡,故以‘周惶忡警惕’五字合之‘怅况’, 共七字,总以描写室中人新亡,单剩孤孤一身在室内, 共七字,总以描写室中人新亡,单剩孤孤一身在室内, 其心中忐忐忑忑,光景如画。 其心中忐忐忑忑,光景如画。”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安仁情深,每一涉笔,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安仁情深,每一涉笔,淋 漓倾注,宛转侧折,剌剌不能自休。夫诗以道情, 漓倾注,宛转侧折,剌剌不能自休。夫诗以道情,未有 情深而语不佳者;所嫌笔端繁冗,不能裁节, 情深而语不佳者;所嫌笔端繁冗,不能裁节,有逊乐府 古诗含蕴不尽之妙。 古诗含蕴不尽之妙。” 沈德潜《古诗源》 沈德潜《古诗源》:“其情自深”。 其情自深” 文选集评》卷十四: 由真写出,委曲绵至。 《文选集评》卷十四:“由真写出,委曲绵至。”
两晋诗坛

第二节 东晋诗歌
一、东晋诗坛概况 • 东晋时期,士族清谈玄理的风气更盛,玄言文学 占了文坛的统治地位。只有两晋之交的郭璞,其《 游仙诗》借游仙写其坎壈之怀,较有特色。 • 被玄风笼罩的东晋诗坛,最突出的现象就是玄言 诗的兴盛,玄言诗发端于正始时期,西晋末东晋初 进入发展阶段,东晋中期达到高潮。以孙绰、许询 为代表的玄言诗人,其作品以体悟玄理为宗旨,“ 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大多缺乏形象与情采。 • 另外山水诗的萌芽、田园诗的兴起也是这一时 期诗坛重要的现象。
5、陶诗内容的开创性 陶渊明的田园诗开创了新的审美领域,第一次将田园风光、 农村生活作为重要的审美对象,将农村、田园诗化。与此相联系 ,陶诗还有另一大特点,也是另一种开创,那就是将日常生活诗 化,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重要的意义和久而弥淳的诗味。在他以前 ,屈原、曹操、曹植、阮籍、陆机等等都着重于关乎国家政治的 题材,陶渊明着重写普普通通的生活,用家常话写家常事,写得 诗意盎然。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陶诗中最集中的是以冲淡平和、 旷洁悠远为特征的田园诗,但他也有一些直接涉及现实政治,或 直接表现出内心强烈情绪的诗篇,如其咏怀诗、咏史诗中就不乏 此类作品。因此鲁迅先生就指出,陶诗不但有“静穆”、“悠然 ”的一面,也有“金刚怒目”的一面。即使是那些看似“静穆” 的田园诗,也充满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恶与不安,对人生短促深感 无所寄托的焦虑。
(2)写躬耕的生活体验 陶渊明的田园诗有的着重写躬耕的生活体验,这是 其田园诗最有特点的部分,也是最为可贵的部分。 《 归园田居》其三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 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 违。
(3)写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的凋敝
2、咏怀诗和咏史诗 陶渊明的咏怀诗有些是以组诗的形式写成的,如《 饮酒》(共二十首)、《拟古》(共九首)、《杂诗》 (共十二首)。他的咏史诗所咏的对象偏重于古代的人 物,如“三良”、“二疏”、荆轲,以及《咏贫士》所 写的古代贫士;《读山海经》也可归入这一类。这些咏 怀、咏史之作,明显地继承了阮籍、左思诗歌的传统, 又有陶渊明自己的特点。
第二章 两晋诗坛

第五节 孙绰、许询与玄言诗
玄言诗是东晋的诗歌流派,约起于西晋之末而盛行
于东晋,是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
歌。代表作家有孙绰、许询等;其特点是玄理入诗,以 诗为老庄哲学的说教和注解,严重脱离社会生活。由于
玄言诗大多“理过其辞,淡乎寡味”(《诗品序》),
缺乏艺术形象及真挚感情,文学价值不高,所以作品绝 大多数失传。但其中通过景物来表现哲理的作品,为山
三、刘 琨
1、性格:
慕老、庄,闻鸡起舞的故事最能见其性格。
2、创作:
《扶风歌》是其代表作之一,《答卢谌》 和《重赠卢谌》是其绝命诗。 3、诗风:感情深厚,风格雄峻。
第三节 郭璞的游仙诗
一、游仙诗溯源
两晋之际诗人郭璞的代表作《游仙诗》十四
首,将老庄思想与道教神仙之说相混合,寄寓仕
宦失意、惧祸避世的情绪和苦闷情怀。名为“游 仙”,实为咏怀,抒发怀才不遇和对现实的不满 之情。郭璞的诗形象鲜明,比喻贴切,词采清新, 气势挺拔,寄兴深远,较之当时盛行的“理过其
“左思风力”。
咏史 郁郁涧底松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主题及艺术特点
主题:
揭露门阀制度的不合理及有才华的知识分子受压制、
受排挤的现象,表现了对门阀势力的强烈不满,包含着对 权贵的蔑视。 艺术特点: (1)卓越的比兴手法:涧底松——山上苗;知识分 子——士族子弟; (2)通篇运用对比手法:世胄——英俊;金张—— 冯唐;
※ 阮籍与左思诗歌风格比较
相同点:
作品多用比兴手法表现对现实的不满。
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二章:魏晋南北朝诗歌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 《登池上楼》
▪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棲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及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嶔。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操持岂儿古,无闷徵在今。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王夫之《古诗评选》: “微雨从东来”二句, 不但兴会佳绝,安顿尤 好,若系之“吾亦爱吾 庐”之下,正作两分两 搭,局量狭小,虽佳亦 不足存。
《归园田居》五首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田园诗与山水诗之 区别:
乐府诗集.北京:中 华书局,2003
▪ 二、吴歌代表作: 《子夜四时歌》 ▪ 光风流月初,新林锦花舒。 ▪ 情人戏春月,窈窕曳罗裾。(春歌) ▪ 青荷盖渌水,芙蓉葩红鲜。 ▪ 郎见欲采我,我心欲怀莲。(夏歌) ▪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 ▪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秋歌) ▪ 昔别春草绿,今还墀雪盈。 ▪ 谁知相思苦,玄鬓白发生。(冬歌)
第二章两晋诗坛

弱冠弄柔翰
• • • • • • • •
左思
弱冠弄柔翰,卓荦luo观群乢。 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 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ju》。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 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功成丌受爵,长揖归田庐。
郁郁涧底東64
• 郁郁涧底東,离离山上苗。
代表 作家:
• 陆机(261-300),字士衡,出身江东大士族。 今存诗一百多篇,被誉为“太康诗人之首”。 • 其诗文辞繁缛,语言华美典雅,多用排偶,少数 写行役之苦、离别之哀的作品有作者的真实感受 • 《赴洛道中作》二首是其中的成功之作。 • 模拟乐府诗歌如“拟明月皎皎”。 • 《文赋》倡导“诗缘情而绮靡”,多用对偶,对 当时华丽雅致的诗风起到了推动作用。
• 刘琨(271-318)字越石,出身士族。早年好
老庄,喜清谈,后来国破家亡的惨痛现实激发了 他的报国情怀,诗风也呈现出格调悲壮、刚劲清 拔的特色。 • 存诗3首。《赠卢谌chen》、《重赠卢谌》 和 《扶风歌》。主要表现爱国志士的热情与悲痛 ,充满着忠愤忧患之情。
《扶风歌》75
朝収广莫门,暮宿丹水山。 左手弯繁弱,右手挥龙渊。 顾瞻望宫阙,俯仨御飞轩。 据鞍长号息,泪下如流泉。 系马长東下,収鞍高岳头。 烈烈悲风起,泠泠涧水流。 挥手长相谢,哽咽丌能言。 浮于为我结,归鸟为我旋。 去家日已进,安知存不亡? 慷慨穷林中,抱膝独摧藏。 麋鹿游我前,猿猴戏我侧。 资粮既乏尽,薇蕨安可食? 揽辔命徒侣,吟啸绝岩中。 君子道微矣,夫子固有穷。 惟昔李骞期,寄在匈奴庭。 忠信反获罪,汉武丌见明。 我欲竞此曲,此曲悲且长。弃置勿重陈,重陈令心伤!
• 以彼徂寸茎,荫此百尺条。
•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 釐张藉旧业,七叴珥汉貂。 • 冯公岂丌伟,白首丌见招。
三国两晋诗词

三国两晋诗词
三国两晋的诗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首:
1. 魏晋时期,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美妙生活的追求。
2. 曹操的《观沧海》以宏伟的气势写出了大海的壮观,抒发了诗人胸怀壮志豪情。
3. 曹植的《洛神赋》抒发了对爱情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4. 嵇康的《赠秀才入军》写给其兄嵇喜,以送别为名,为砥砺风节、托孤寄命之作。
5. 陆机的《叹逝赋》以“修短之运”与“圣人之徒以贵易贱”并提,贵贱寿夭与贤愚善恶都不是绝对的,流露出对当时政治昏暗的强烈不满。
以上是三国两晋时期的诗词举例,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