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确认过程
计量验证的基本步骤
计量验证的基本步骤
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计量验证是一种重要的方法,用于验证和确认测量系统或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计量验证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基本步骤:
1. 确定验证目标
计量验证的第一步是明确验证的目标和目的。这包括确定需要验证的测量系统或仪器的特性和性能指标,以及验证的范围和标准。
2. 制定验证方案
在制定验证方案时,需要确定验证的方法和步骤。这包括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和仪器,确定验证的样本和测试条件,以及制定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方法。
3. 实施验证实验
根据制定的验证方案,进行实际的验证实验。这包括根据设定的测试条件和样本要求,使用适当的测量仪器进行测量,记录和采集必要的数据。
4. 数据分析与处理
在完成实验后,需要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这包括计算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度,评估测量系统或仪器的性能,并进行统计分析和误差分析。
5. 结果评估与判断
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对验证实验的结果进行评估和判断。这包括比较测量结果与标准值或参考值的差异,评估测量系统或仪器的符合性和可靠性,并进行结果的解释和报告。
6. 确定有效性和改进措施
根据结果评估的结论,确定验证实验的有效性,并提出必要的改进措施。这包括对测量系统或仪器的校准和调整,对测试方法和条件的优化,以及对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改进。
7. 编制验证报告
在计量验证完成后,需要编制验证报告,详细记录验证的目标、方案、实验过程、数据分析和结果评估。验证报告应该清晰明确,包含足够的信息,以便他人能够理解和重复验证实验。
8. 审查与确认
验证报告需要经过审查与确认,确保验证过程的可靠性和结果的准确性。这包括对实验数据和分析方法的审查,对结果的再次评估,以及对报告的修改和完善。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
计量确认是指为确保测量设备满足预期使用要求而进行的一组操作。所有的测量设备必须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即必须经过确认,并在受控条件下使用,才能保证测量结果的有效性。由于不同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各不相同,因此,按某一特定测量过程的要求确认的测量设备也许不能用于其他的测量过程。
计量确认过程有两个输入,即顾客计量要求和测量设备特性;而确认过程的惟一输出,则是测量设备的确认状态,即测量设备是否满足顾客的计量要求。
顾客计量要求是指顾客根据相应的生产过程所规定的测量要求,它取决于被测量的情况。确定顾客计量要求时还需考虑不正确测量发生的风险,及其对相关产品质量的影响。顾客计量要求通常用最大允许误差、测量不确定度等技术指标来表述。
顾客计量要求一旦确定之后,就可据此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或将已有测量设备的特性与之相比较,以确认测量设备是否满足这些要求。
测量设备的特性通常是通过一次或多次校准或检定确定的。将所确定的测量设备的特性与顾客计量要求进行比较后,即可确认测量设备是否符合预期使用要求。
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中非常重要的信息之一,是关于校准结果测量不确定度的说明,它将用于使用该设备的测量过程不确定度的评价。
测量过程的一些重要特性,如测量不确定度等,不仅取决于测量设备本身,也取决于环境条件、测量程序等,有时还与观测者的技能和经验有
关。为此,在选择测量设备时,关键的一点是将整个测量过程作为总体来考虑,以更好地满足使用要求。
企业在做计量确认的时候容易检定或校准回来后,根据《检定证书》与《检定结果通知书》给检定/校准合格的设备贴上合格标签或者计量确认合格标签,没能正确理解计量确认。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管理程序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管理程序
1. 引言
测量设备是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工具,用于确保产品质量和过程控制的有效性。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使用的频繁度增加,测量设备的性能可能会发生变化,导致测量结果的不准确性。为了确保测量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定期的计量确认。本文档描述了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管理程序,旨在确保测量设备的持续性能和有效的质量控制。
2. 目标
本文档的目标是确保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管理能够做到以下几点:
•确保测量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定期检查和验证测量设备的性能
•记录和跟踪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结果
•建立修正措施以纠正发现的问题
•提供有效的质量控制和过程控制
3. 管理程序概述
3.1 计量确认计划
在测量设备投入使用之前,应制定计量确认计划。计划应明确需要进行计量确
认的设备、计量频率、计量方法和责任人。计划还应包括计量记录的管理和保留要求。
3.2 标准操作程序(SOP)
为了确保计量确认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应编制标准操作程序(SOP)。该程序
应详细说明每个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步骤、所需的设备和工具、测试方法和评估准则。SOP还应包括操作人员的培训要求和记录管理要求。
3.3 计量确认的执行
执行计量确认的过程中,应按照SOP的要求进行操作。测量设备的性能应进行检查和验证,例如进行校准、线性度测试、重现性测试等。测试结果应记录,并与预期的性能指标进行比较,以确定设备是否满足要求。
3.4 结果分析和修正措施
对于不满足预期性能指标的测量设备,应进行结果分析,以确定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修正措施可能包括设备校准、维护和维修,或更换设备。修正措施的实施应记录,并验证修正措施的有效性。
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它能够确保使用的计量工具的准确性和精确性。这个过程通常在生产或制造行业中进行,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常常需要进行类似的过程。
的过程其实很简单,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选择计量工具。在进行任何计量过程之前,首先要明确需要使用哪些计量工具。这些工具可能包括尺子、衡量杯、温度计和称重器等。在选择这些工具时,需要确保它们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并且具有足够的精度和准确性。
第二步,进行标定和校准。在使用这些计量工具之前,需要进行标定和校准。标定是指将工具与已知标准进行比较,以确保其准确性。校准是指对工具进行校正,以消除任何误差。这些过程需要由专业人员进行,并且需要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
第三步,记录数据。在使用这些计量工具进行测量时,需要将数据记录下来。这些数据应包括测量值、日期和时间、测量员的
姓名和标识符等。这些数据应保存在计量记录报告中,以备将来参考。
第四步,核实数据。在记录数据之后,需要核实这些数据的准确性。这可能包括重复测量、与已知标准对比和其他验证过程。这些步骤可以帮助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五步,生成报告。生成计量记录报告可以将测量数据和验证结果整理并汇总,以便进行审查和参考。这些报告应归档并保存在机构或公司记录中,以备将来参考或进行审核。
通过这些步骤,就可以进行计量记录报告的确认过程。这些过程对于确保设备和产品质量至关重要,也是保证安全和健康的重要步骤。了解和遵守标准操作程序可以帮助确保这些过程的有效性。
计量合格确认规范
计量合格确认规范
一、引言
计量合格确认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测试、检验和评价,评定被测量设
备或仪器的测量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其符合相关的计量标准和要求。计量合格确认规范是实施计量合格确认工作的指导文件,旨在确保计
量结果的真实可靠性,提高产品质量和计量的准确性,保护消费者和
企业的合法权益。本文将探讨计量合格确认规范的重要性以及其基本
要素和实施步骤。
二、计量合格确认规范的重要性
1. 保障产品质量
计量合格确认规范的遵循可以确保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计量结果准
确可靠,从而保障产品质量。通过对被测量设备或仪器进行合格确认,可以确保其在生产流程中所计量的数据是准确无误的,避免了因计量
不准确引起的产品质量问题。
2. 提高计量的准确性
计量合格确认规范的实施可以提高计量的准确性。在进行计量合格
确认时,需要对被测量设备或仪器进行校准,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同时,还需对计量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以减少
误差和不确定度的影响,提高计量数据的可靠性。
3. 保护消费者和企业权益
计量合格确认规范的执行可以保护消费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在产品交易和服务过程中,计量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消费者和企业的利益。通过确保计量合格确认的实施,可以避免误导消费者和企业的情况发生,保护其合法权益。
三、计量合格确认规范的基本要素
1. 标准要求
计量合格确认规范应明确被测量设备或仪器的计量标准要求,包括测量范围、准确度、分辨率等要素。标准要求是确保计量结果准确和可靠性的基础。
2. 测试方法和程序
计量合格确认规范应规定被测量设备或仪器的测试方法和程序,包括测试环境、测试步骤、测试仪器等。通过明确的测试方法和程序,可以确保计量合格确认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计量确认
3
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示意图
校准
校准(测量设备 与测量标准的技
术比较
校准证书/报告
校准状态标识
计量验证
验证和(或)确 认文件
是
设备是否 符合要求
是 是否存在 计量要求
否 不能验证
决定和措施
22
五、封印
3. 形式 标签、封料、线材、涂料 设计:一旦改动即可出现明显的痕迹,从而可以及时发现该可调部
位已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改变。
23
五、封印
4. 部位 一般在仪器说明书或有关技术规范中均有规定。
24
确认状态 标识
否
评审确认间隔
调整和维修
是 是否调 整或维
修 否
测试报告:验证 失败
4
7.1 计量确认
7.1.1 总则 应设计并实施计量确认,以确保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满足测量
过程的计量要求。 计量确认包括测量设备校准和测量设备验证。 测量设备的操作者应得到与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状态有关的信息,
包括所有限制和特殊要求。 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应适宜其预期用途。
使用地点 生产厂家
检定 /校准
计量验证
检定/校准日期 检定/校准结果
计量要求
收入确认和计量的五个步骤
收入确认和计量的五个步骤
一、准备工作
1、明确本审计的目标,确定收入审计计划要在具体期间内完成,明确各环节负责人,按照工作安排协调收入确认及计量审计环节。
2、根据审计对象的特点及经营特征,分析审计对象的会计收入流向,了解全部的收
入结构,明确收入的形成过程及结构,以及关联的会计问题和争议点需要考察的内容。
3、准备审计文件和审计程序,根据审计目标,完善审计程序,拟定审计发现和思考
的线索,停止审计现场工作。
二、启动审计
1、给客户做审计准备工作的指导,明确与客户的收入确认和计量审计的关联,控制
启动审计的过程。
2、检查有关财务信息和会计账簿的内容,确定收入的核算清单和收入的分类,提出
与收入有关的审计结论。
3、根据审计计划,分析收入结构,确定从金额、类别和特征方面审核收入是否准确,明确不同类收入及其分类。
4、通过审计文件,核查客户收入的记录,确认试算表中收入清单的准确性,分析审
计认证过程中出现的可疑性。
三、进行审计
1、检查收入记录,审计客户收入记录的真实性,分析收入流程和控制措施的正确性,明确客户的收入准确性和合法性。
2、检查收入的内容,确认客户的收入是否准确、完整并合法,确保收入的相关权益
是否真实存在、转让的是否合法,检验收入的相关准入条件是否健全,收入的实际限制是
否合情合理。
3、检查确认收入的过程,以及确认收入的依据和收入调整手段是否合理,在审计过
程中注意是否存在超范围调整等问题。
四、审计证实
1、归纳审计发现,与客户财务部门沟通,共同探讨是否存在客户收入确认和计量的
问题,并对可能存在的异议和风险提出建议。
收入确认和计量的五个步骤
收入确认和计量的五个步骤
收入是一个企业营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收入的确认和计量非常重要,很多企业在收入确认和计量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充分了解收入确认和计量的五个步骤,以确保收入正确的确认和计量。
第一步是识别收入事件。收入事件是指企业因履行合同、提供有偿服务或转让产品而获得的经济利益。企业需要识别是否存在收入事件,以便正确地确认收入。
第二步是确定识别的收入事件的可测量性。收入事件的可测量性是指收入事件的金额或量是否可以准确地测量。由于收入事件在识别时可能无法准确测量,企业需要慎重地识别收入事件,以确保能够准确测量。
第三步是计算收入事件的金额或量。企业需要根据收入事件的可测量性和其他因素,准确地计算收入事件的金额或量。
第四步是确认收入事件。企业需要在具备合理把握的情况下,通过实质性评价的方式来确认收入事件,以确定收入的确认日期和金额。
最后一步是对收入事件进行计量。企业需要根据收入确认的情况,正确地计量收入事件,以便准确地确定收入结转和报告。
总之,收入确认和计量的五个步骤包括识别收入事件、确定识别的收入事件的可测量性、计算收入事件的金额或量、确认收入事件以及对收入事件进行计量。这些步骤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是企业进行正确收入确认和计量的关键,也是企业遵守会计准则的基础。因此,
企业应当熟悉这些步骤,以便正确地确认和计量收入。
具体来说,企业首先需要发掘和识别收入事件,以便进一步确定事件的可测量性,然后准确地计算事件的金额或量,之后通过实质性评价的方式来确认收入事件,最后再根据收入确认的情况正确地计量收入事件,以此确定收入结转和报告。
计量确认管理制度
计量确认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规范计量确认管理工作,提高计量确认管理水平,保证计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特
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计量确认工作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计量器具的管理、计量方法
的确定、计量结果的确认等。
三、计量器具的管理
1.计量器具的购置
(1)公司必须从有资质的供应商购买标准合格的计量器具,严禁购买无认证的计量器具。(2)购置计量器具须提供相关的质量认证证书,并进行登记备案。
2.计量器具的使用与维护
(1)计量器具的使用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禁止私自调整或更改。
(2)计量器具的维护工作应定期进行,维护记录必须完整、准确,并进行归档保存。
3.计量器具的检定与校准
(1)计量器具必须定期进行检定与校准,确保其能够满足计量要求。
(2)检定与校准的记录必须与实际情况一致,并进行备份存档。
4.计量器具的处置
(1)计量器具达到报废标准时,必须及时报废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2)报废的计量器具必须进行清点、销毁,并填写报废记录,确保不会再次被使用。
四、计量方法的确定
1.确定计量方法前,必须对被测量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确保所选取的计量方法能够准确
反映被测量的实际情况。
2.确定的计量方法必须经过专业人员的审定,并与相关部门进行确认,确保计量方法的科
学性和合理性。
3.计量方法的确定必须进行记录,并进行备份保存,以备日后查阅。
五、计量结果的确认
1.计量结果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确认,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确认计量结果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和专业技能,确保其对计量结果的理解和判断
计量确认两阶段的主要工作理解
计量确认两阶段的主要工作理解
卓琦质量:专注质量,深耕质量,提高质量
计量工作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老师傅徒手垫一垫、毛重净重了然于心”,长期经验的积累,使其不仅将标准牢记于心(校准)、形成特有的重量溯源方法(验证)、更有下一步预期行为的准确判断(应用)。
从定义角度理解,计量确认是指为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所需的一组操作。通常包括:校准、出具报告、粘贴标识,验证、出具报告、标识。从校准和验证两个方面来理解,有利于分清谁负责、怎么做、怎么管。
一、校准
校准是计量确认的一个过程,是计量确认的第一个阶段,需要将测量设备与测量标准进行技术比较,目的是确定测量仪器示值误差的大小。校准还包括出具校准证书或报告,说明校准结果,必要时粘贴校准标识。
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理解:
1、有一个校准报告,是这个行业的惯例。一个报告在手,检查也好、偏差调查也罢、甚至管理上的深究,都有了一个标准的溯源。但也倒逼管理者,来识别校准报告的可靠性和专业性。
2、选择哪家公司来计量、检定、校准,不仅成为企业外包服务的趋势。当下,各家机构都在服务、价格、提供报告速度方面进行大比拼,价格低、能上门服务、报告时间灵活性等非常值得企业考虑。但,有些专业性设备,特别是易发生偏差工序相关、影响产品质量相关、关键的检验和工艺控制工序相关的,还是要舍得花点钱。多花点钱,让专业的单位多提供些服务(频率增加、技术和标准支持、异常提醒),能够节省标准的纠结、能够更早点发现异常、能够及时的一起研究。
3、识别和研究,离不开内部的及时管理。你的计量管理是工程管理、还是QC管理、亦或是单独的部门、甚至相关人员的兼任,其实
计量确认的必要性、特点和过程研究
计量确认的必要性、特点和过程研究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计量校准工作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计量校准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而且随着计量校准的快速发展和各种仪器设备更新换代的加快,校准以其特有的灵活性,在计量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多。但是在计量器具的技术状态确认工作中,传统以检定证书的结论作为判断依据已越来越不适应实际情况的需求。而校准只出具校准证书,不做合格与否的判断,里面主要包含校准数值,偏差值和修正值等,同样给测量仪器的技术状态确认工作带来了很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使用计量确认,利用计量校准结果进行测量设备的确认工作。目前,这项工作越来越被各个企业和校准实验室所重视。
1 计量确认概念
计量确认的定义是:为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所需的一组操作。计量确认通常包括:校准和验证、各种必要的调整或维修及随后的再校准、与设备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相比较以及所要求的封印和标签。通过定期对测量器具的性能进行评价,与使用要求进行对比验证,保证测量器具符合测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计量确认间隔可能是时间间隔,也可能是使用次数的间隔。
2 计量确认的必要性
了解相关概念后,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计量确认的必要性。
(1)检定是按照法制管理要求,检定的目的是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有关的法定要求。检定依据的是国家检定系统表和检定规程等技术法规文件,具有强制性特点,一般不考虑用户的实际情况。而且,检定必须给出合格与否的结论,合格的就允许用户使用,不合格的就禁止用户使用。但是实际情况可能会出现不合格的不一定就不能使用的情况,这样禁止使用无疑增加了使用者的成本,没有考虑经济这一条件。而且同种计量器具应用在不同场合,其作用往往也不同,而根据检定规程的规定检定,也不能为使用者提供很方便的性能确认依据。靠传统的检定方法进行技术状态控制,还会出现一种情况,即对检定规程无覆盖或者根本就没有检定规程的计量器具,存在不知如何来确认的死角。
计量校准流程
计量校准流程
计量校准流程
介绍
计量校准是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和可靠的重要步骤。本文将详细介
绍计量校准的流程,包括准备工作、执行步骤和记录。
准备工作
•确定校准标准:根据需要校准的测量设备或仪器,选择相应的校准标准。
•准备校准设备:校准设备应经过检查和验证,确保其准确度和可靠性。
•准备校准程序:根据校准标准和要求,编制详细的校准程序。
•安排校准时间:根据计划和优先级,安排校准的时间和人力资源。执行步骤
1.标记设备:在进行校准之前,为每个待校准设备进行标记,以确
保正确识别。
2.准备设备:将待校准设备安装到校准设备上,并确保设备处于正
常工作状态。
3.进行校准:按照校准程序的要求,依次进行各项校准操作。
–调整参数:根据校准标准要求,调整设备或仪器的参数,使其符合标准。
–记录数据:在校准过程中,详细记录各项数据和调整结果。
–进行重复校准:对于某些特殊设备或要求,需要进行重复校准,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4.完成校准:校准完成后,确认设备符合标准要求,并进行最终校
准数据的汇总和分析。
记录
•校准报告:根据校准数据和结果,编制详细的校准报告。报告应包括设备信息、校准程序、校准数据、结论等内容。
•数据存储:将校准数据和报告进行存储,确保其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数据分析:对校准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以评估设备的稳定性和测量误差。
总结
计量校准是确保测量结果可靠的关键步骤。通过准备工作、执行
步骤和记录,可以确保校准过程的有效性和可追溯性。校准报告和数
据的记录和分析,可以为设备维护和质量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补充建议
•定期校准: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和重要性,制定定期校准的计划。
简述收入确认和计量的五步法原则
简述收入确认和计量的五步法原则收入确认和计量的五步法原则,是指将企业收入识别和计量过程分为五个步骤的原则。这五个步骤是:确定收入的来源,确认交付,确定收入金额,确认收入时间和确认收入的收取可能性。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说明这五步法原则。
第一步:确定收入的来源
在这一步中,企业需要确定是哪些交易产生了收入。在选择产品或提供服务前,企业需要确定其收入来源。这个过程需要识别所有可能带来收入的交易和商业活动,并在合同中明确规定相关条款和条件。
第二步:确认交付
在确定收入来源之后,企业需要确认是否已经完成了产品或服务的交付。只有在交货或完成服务之后,才可以确认收入。在确认交付时,企业需要考虑是否满足客户的要求,并且是否符合合同中的规定。
第三步:确定收入金额
在确认已交付产品或服务之后,企业需要确定收入金额。确定收入金额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售价、折扣、佣金、兑换率、税收和其他相关成本等。确认收入金额时,企业需要确保准确、可靠且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
第四步:确认收入时间
在进行前三个步骤之后,企业需要确定收入的确认时间。收入确认时间应基于以下原则:收入已经收到、无明显争议或不确定性,收入数量可以可靠测量。确认时间通常在交付后、收款后或服务提供后。
第五步:确认收入的收取可能性
在进行前四个步骤之后,企业需要确定是否可以成功收取收入。由于客户拖欠和其他原因,企业不能一定收取所有的收入。确认收入的收取可能性需要考虑客户的信用记录和支付历史,以及任何潜在的争议和不确定性。如果存在任何潜在的争议和不确定性,企业需要谨慎考虑收入的确认。
计量确认
确认过程
测量范围 准确度 分辨率 计量要求 计量验证 稳定性 允许误差/不确定度 环境条件 确认间隔 验证结果 决定和措施 确认: 合格。验证人: 审核:
18
三、标识
19
四、计量确认间隔
- 应定期评审。 - 调整:一般为原周期的1/3 – 2/3。
- 对于不需进行周期检定的计量器具,如体温计、钢直尺等,可以
在确定是否修改计量确认间隔时,利用测量过程统计控制技术的
记录是有用的。
校准间隔可与计量确认间隔相等(见OIML D10)。
10
7.1.3 设备调整控制
在经确认的测量设备上,对影响其性能的调整装置进行封印或采取 其他保护措施,以防止未经授权的改变。
封印或保护装置的设计和实施应保证一旦改变将会被发现。
华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 JJG52-1999 (参照检定证书) 2007.8.24 检定/校准人 刘深 证书编号 检定.校准周期
测量范围
准确度 检定/校准结果 分辨率 稳定性 允许误差/不确定度
0 – 1.0MPa
0.25 0.01 符合要求 +/- 2.5KPa 0 – 1.0MPa 0.25 0.01 符合要求 +/- 2.5KPa (参见内部管理规定) 1年 批准人: 批准: 日期:
在使用前进行一次性检定。
20
五、封印
1. 目的 针对某些测量设备上的可调部位,如果没有封印,将容易使未经授
计量确认程序
a) 设备的安装位置不方便检定或校准,又没有合适的在线检定或校准装置进行检定或校准;
b) 设备拆卸后,再次安装调试时间较长会给生产经营造成重大影响;
4.7测量设备封印
4.7.1本公司测量设备的封印形式有:标签、铅封和漆封等。
4.7.2测量设备使用部门应保护测量设备封印的完整性。
4.7.3品质部对测量设备的封印状况进行监查并保持记录。
4.7.4封印受损后,应作为不合格测量设备,按《计量不合格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4.8暂时不能进行计量确认的测量设备的处理
****有限公司
计量确认程序
文件编号/版本
发布日期
编 制
审 核
批 准
1目的:确保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测量管理体系所用的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
3职责
3.1部门负责人:审核验证记录。
3.2检定员、各部门兼职计量员:进行验证,保持验证记录,贴计量确认标识。
3.3品质部负责组织相关单位进行计量要求的导出。
4.3.2.2不能直接通过检定证书或校准证书进行计量确认的测量设备(如色谱仪、光谱仪等、较复杂的试验设备):测量设备责任部门的计量员填写内部验证记录。验证内容应包括测量范围、分辨率、最大允许误差等。内部验证记录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测量设备使用部门的计量员粘贴计量确认合格标识。
计量确认过程举例
计量确认过程举例
法规与文件P26.例
1、顾客对生产过程或产品的要求
压力控制在200 kPa可以认为这是顾客对生产过程控制的要求(或称产品的要求)它不是计量要求,也不是对测量设备的要求。
因为顾客不可能直接提出对测量、计量或测量设备有什么具体要求,顾客感兴趣的是对产品性能的要求,对生产控制的要求。顾客的这些要求往往是通过技术规范、合同书、产品操作等反映出来。
因此上述的顾客要求可能是从反应堆中压力控制的操作规范中查出,不是测量出来。
2、将顾客的要求转化为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
要测量或监测出200kPa~250kPa压力,才能控制.就需要建立测量过程或监测过程,需要购置测量设备(如压力计或压力表)
但是由于测量或监测过程会产生不确定度,测量设备会有误差,因此如果要测量200kPa至250kPa的压力,我们需要购置准确度等级多大的压力计才会满足需要?测量过程产生多少测量不确定度才会不造成压力测量的风险和后果?这就需要提出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和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需要把顾客对生产过程控制(或产品)要求转化为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导出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
而这种导出就需要对生产过程和计量学有丰富经验的人才能完成,它是根据经验分析和推导出来的。
本例中就推导出测量范围150kPa至300kPa
最大允许误差2kPa
测量不确定度为0.3kPa
漂移不大于0.1kPa等计量要求
不同专业,不同场合,不同技术规范,不同专家推导出的计量要求是不同的,下面我们试图分析一下他们的推导思路。
(1)测量范围的推导
一般情况下,压力控制在200kPa至250kPa,其测量范围应该两边延伸一段范围,因为测量设备最低端和最高端往往测不准的,如果要测量200kPa这一点则测量范围一般选一定的余量,如选为150kPa至250kPa,要想测量250kPa,测量范围应选在200-300kPa要想从200kPa至250kPa 测量范围就可能选为150kPa至300kP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设备计量确认过程
计量确认——为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所需的一组操作。
注 1. 计量确认通常包括:校准和验证、各种必要的调整或维修及随后的再校准、与设备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相比较以及所要求的封印和标签。(校准证明:校准证书、报告,校准记录)
注2. 只有测量设备已被证实适合于预期使用并形成文件,计量确认才算完成。
注3. 预期使用要求包括:测量范围、分辨力、最大允许误差等。
注4. 计量要求通常与产品要求不同,并不在产品要求中规定。
检定――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特点:
1)对象:计量器具;
2)目的:判定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的要求(全部应检项目);
3)依据:按法定程序审批发布的计量检定规程
4)结果:必须作出是否合格的结论,并出具检定证书(检定结果通知书);5)性质:具有法制性,是实施国家对测量业务监督的一种形式。
校准――确定由测量标准提供的量值与相应示值之间的关系。
1)对象:计量器具;
2)目的:确定计量器具的示值或其他计量特性;
3)依据: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
4)结果:给出实际值或修正值,一般不作合格判定,出具校准证书;
5)性质:不具有法制性,是溯源的一种方法。
计量要求——计量要求是顾客根据相应的生产、检测过程规定的测量要求。可
以用最大允许误差或操作限制等方法表述。
由于测量过程中最重要且必备的要素是测量设备,因此计量要求可分解为: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要求+测量过程控制要求(操作者、对被测参数的限定条件、方法、环境、测量允许不确定度/允许误差)。其中“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要求”是选配测量设备的主要依据。
。
计量特性——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可区分的特性。
注1. 测量设备通常有若干个计量特性。
注2. 计量特性可作为校准的对象。
分辨力——显示装置能有效辨别的最小的示差值。
注:1.对于数字式显示装置,这就是当变化一个末位有效数字时其示值的变化。
2.此概念亦适用于记录式装置。
校准证书的验证及处理
1 验证目的:
评价测量设备经校准后得到的计量特性是否满足测量过程所规定的测量设备计量特性要求(主要是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
2 验证过程:
2.1 校准证书给出的数据验证:
校准证书只给出校准数据及不确定度,未给出符合性判定时,可采用下述方法进行计量验证(计量要求以示值误差为例)。
2.1.1 计量要求的规定为最大允许误差时
a 如校准证书给出各校准点的误差值
找出最大误差值(需要时应先将误差值转换成与计量要求中最大允许误差的形式相同,如相对误差、引用误差等),当最大误差值及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均小于最大允许误差时,验证通过;
b 校准证书给出各校准点的实际值或偏差、修正值
由各校准点的名义值与实际值之差计算出示值误差后,或将偏差、修正值换算为误差后,按方法a验证。
2.1.2 计量要求的规定为准确度等级时
1) 按照2.1.1方法找出最大误差值及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两者的较大值;
2) 对照相应测量设备的国家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中各准确度等级的允差要
求确定其符合哪一等级;
3) 与计量要求的规定的准确度等级相比较,如满足,则验证通过。
3 前述验证不符合的处理
3.1 示值误差超差
分析测量过程所用的功能或量程是否超差:
3.1.1测量过程所用的功能或量程不超差,验证合格(确认标识应用黄色准用
予以限制);
3.2.2测量过程所用的功能或量程超差,但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小于该测量设
备最大允许误差时,可考虑加修正值按原等级使用(确认标识应用黄色
准用予以限制),或降级、修理。
3.2 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不合格
重新校准,并对校准机构提出校准结果不确定度的要求。
验证实例:
见文件“校准证书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