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第十七章 领导

合集下载

17 第十七章 变配电所的安全运行

17 第十七章 变配电所的安全运行

第四节 变电所的巡视检查
• 一、巡视检查的一般规定 • (1)有人值班的变配电所,除交接班外,一般每班至少巡视两 次。根据设备繁简情况及供电的性质,可适当增加巡视次数。 • (2)遇有特殊天气(如大风、暴雨、冰雹、雪、雾)时室外电气 设备应进行特殊检查。 • (3)处于污秽地区的变配电所,对室外电气设备的巡视检查应 根据天气情况及污秽程度来确定。 • (4)电气设备发生重大事故又恢复运行以后,对事故范围内的 设备进行特殊巡视检查。 • (5)电气装备存在有缺陷或过负荷时,至少每半小时巡视一次, 直至设备正常。 • (6)新投入或大修后投入运行的电气设备,在72小时内应加强 巡视,无异常情况时,可按正常周期进行巡视。 • 二.正常巡视检查内容 • 三.特殊巡视检查内容
2、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用户的用电规模分类
• 二级降压的供配电系统(特大型民用建筑群或工业企业) • 一级降压的供配电系统(中型建筑或工业企业) • 直接供电的供配电系统(小型建筑或工业企业)
3、用户供配电的组成
• 供配电系统由一次部分和二次部分组成。 • 系统中用于变换和传输电能的部分叫一次部分,其设备叫一 次设备,由这些设备组合起来的电路叫一次回路。 • 系统中用于监测运行参数(电压、电流、功率)、保护一次 设备、自动进行开关投切操作的部分叫二次部分,其设备叫 二次设备,由这些设备组合起来的电路叫二次回路。 • 二次回路配合一次回路工作,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长征1到18章节概括

长征1到18章节概括

长征1到18章节概括

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一次艰苦卓越的战略转移行动。长征的过程可以分为18个章节,下面我将对每个章节进行概括。

1. 第一章,离开江西根据地。

红军在1934年10月开始了长征。他们离开了江西根据地,面临着敌人的追击和艰难的山地环境。

2. 第二章,突围战。

红军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下,进行了一系列的突围战。他们通过战术灵活、运用山地优势等方式,成功突围。

3. 第三章,巧渡大渡河。

红军在渡过大渡河时,敌人对河流进行了严密防守。红军采取了巧妙的策略,成功渡过大渡河。

4. 第四章,飞夺泸定桥。

红军在泸定桥遭遇了敌人的阻击。经过激烈战斗,红军最终夺

取了泸定桥的控制权。

5. 第五章,战胜剿共军。

红军在剿共军的追击下,通过游击战术和山地作战的优势,成

功击溃了敌人。

6. 第六章,过草地。

红军在广袤的草地上行进,面临着饥饿和恶劣的气候条件。他

们通过互助合作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成功度过了这一难关。

7. 第七章,攻克乌蒙山。

红军在攻克乌蒙山时,遭遇了敌人的顽强抵抗。经过多次战斗,红军最终攻克了乌蒙山。

8. 第八章,渡金沙江。

红军在渡过金沙江时,面临了敌人的炮火和河流的阻碍。红军

通过艰苦的努力,成功渡过了金沙江。

9. 第九章,翻越雪山。

红军在翻越雪山时,面临了严寒和缺乏装备的困难。他们通过

相互扶持和顽强的毅力,成功翻越了雪山。

10. 第十章,战胜敌人的追击。

红军在敌人的追击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战斗。他们通过游击战

术和灵活机动的行动,成功战胜了敌人。

11. 第十一章,突破敌人封锁。

第17章 组织行为

第17章 组织行为

总结
组织行为学的8个核心问题
核心问题之五:必需正视组织生存的关键影响因素:1)激励体制的有效性 相对于组织外在关系(2)激励体制是否有能力确保组织的凝聚力、协作和 组织成员对具体指令的服从。 核心问题之六:组织结构的局限性。 核心问题之七:组织结构更要依据责任而不是权力来设定。 核心问题之八:组织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组织群落生 态学
组织生态系统
三、
组织生态学
2.种群生态理论
种群生态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来源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 论,强调自然对生物物种的选择和决定性影响。
这一理论的分析对象为所有组织的生存如何适应环境的问题, 重点不在于个别组织如何改变,而是整个社群(Community) 或全种群(Population)组织的变化。因此,可以说种群生 态学是组织的社会生物学(Sociobiology)理论,组织就是组 织的社会生物学中的“物种”。
一、积极组织行为学
5.积极组织行为与利他行为
积极组织行为与 利他行为
积极组织行为有利 他行为的成分,但 积极组织行为中的 助人行为是与组织 目标相一致的利他 行为
二者指向不同,利 他、行为更多的指 向个体,积极组织 行为的助人行为更 多指向组织目标和 与组织目标相关的 个人绩效
二、组织健康
1.组织健康的定义
第十七章 组织行为学理论的新发展

第十七章技术创新与组织变革《管理学》PPT课件

第十七章技术创新与组织变革《管理学》PPT课件

二、平台组织的特征
⑴网络化。 ⑵柔性化。 ⑶自组织。 ⑷去组织化。
三、平台组织的形成动因
⑴网络信息技术。 ⑵后现代伦理。
第四节 区块链组织:分布式的网络组织 一 、 区块链组织的概念
区块链组织是建立在区块链平台基础上综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数 字技术协调组织上节点与节点之间关系,通过智能合约和通证激励方式,使得组织按 照预先设定的规则实现去中心、去中介、开放自治,进而实现组织的效率和价值最大 化的新型组织形态。
(一)互构论的形成基础
• 互构论是基于对技术“实践特质”的思考,即通过信息技术的外源定制性这一实践特质,看到了技术刚柔皆备 的可互构性,而对外源性技术的互构程度又受到技术的另一个实践特质即技术本身的和在组织活动中的层级结 构的调节。
(二)互构论的理论特色
• 互构论抛弃结构二重性的宏大理论,直接把社会学传统的互动命题引入技术与组织的关系研究,并将关系限定 在结构的范畴,凸显了行动者的能动性,从而技术作为技术使用方和提供方之间的互动媒介现出端倪。
17
第十七章
技术创新与组织变革
第一节 技术与组织的关系
一、技术决定论 • (一)技术决定论的起源及发展
及其局限性
Fra Baidu bibliotek
• (二)技术决定论的局限性
二、技术结构化 理论及其局限性
• (一)技术结构化理论的起源及发 展

管理学课件 第17章 领导Leadership

管理学课件 第17章 领导Leadership
– 也没有研究证据支持(9,9)在所有情境下都是最有效的 – 并未回答如何使管理者成为有效的领导者这一问题
17–13
Exhibit 17–3 The Managerial Grid
Source: Reprinted by permission of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An exhibit from ―Breakthrough in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by Robert R. Blake, Jane S. Mouton, Louis B. Barnes, and Larry E. Greiner, November–December 1964, p. 136. Copyright © 1964 by the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Source: S. A. Kirkpatrick and E. A. Locke, ―Leadership: Do Traits Really Matter?‖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May 1991, pp. 48–60; T. A. Judge, J. E. Bono, R. llies, and M. W. Gerhardt, ―Personality and Leadership: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view, ‖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August 2002, pp. 765–780.

第17章 第1节 总需求曲线

第17章 第1节 总需求曲线

IS:
r α e g βt 1 β y
d
d
因此,价格p变动时,只有LM的位置发生移动 因为P变动,实际货币供给发生变动,则LM移动 LM: r ky m hh
00:16
16
二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图形推导
r ky m hh
r IS
LM(P1)
P AD
LM(P2) P1
结论:总需求曲线 向右下方倾斜
00:16
14
二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模型推导:结论
根据:y= 3640 + 960/P y和p反向变动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00:16
15
二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图形推导
价格P变动对IS的位置没有影响,因为
决定IS的变量被假定为实际量,不是随着价格变动而变动 的名义量,不随价格变化而变动
并由此导出总供给曲线,最终完成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横向沟通
00:16
3
本章是课程重点,全面掌握
总需求曲线
推导方法 总需求曲线形状
总供给曲线
不同假设条件下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不同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
总供求分析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00:16
4
课程重点,全面掌握
我们将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
8ຫໍສະໝຸດ Baidu
一 总需求与总需求曲线

第17章 人治与法治

第17章 人治与法治
1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法治国家与依法治国 “法治国”的概念最初由德国哲学家普拉西度斯提出,它起源于康德的名言:“国家 是许多人一法律为根据的联合。”中国从日文中借鉴了这一用语。德国的“法治国”与英国 的“法治”的含义表述不同,但含义一致,都包含着用法律规范国家权力行使方式,追求 法治的正义价值,保障人权,防范政府权力滥用的基本内容。我国学者认为,“法治国家” 与“法治”是密切相连的概念,法治作为理念、精神和治国方略,必然要进入国家政治领域, 成为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和政治活动的依据,使国家的管理结构和模式发生改革和变迁。法 治与国家的互动就形成了法治国家。 (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法治理念是对法治的性质、功能、价值取向以及实现途径等法治基本问题的集中概括和 系统认识。一般而言,一国的法治事业总是在特定的法治理念指导和支配下展开的。尤其是 在主动建构法治的现代化国家,法治理念是谋划法治战略的基准,是制定法律的依据和实 施法律的指导。
二、法治的制度演变
对国家权力进行制约的制度与法治制度是同源的,但在具体的制度设计方面,不同时 代的制度选择存在差异。
在西方,古代社会的权力制约制度以古代雅典和古代罗马为代表。 近代法治思想的代表人物英国的哈林顿在《大洋国》里设计了法治共和国的蓝图。 西方当代国家法治思想的核心是“福利国家与法治改革”。 严格规则模式的主要内容是将“权力”分配给不同的国家机构,并通过实体法对它们 的职能予以严格确定,权力主体在行使权力时严格遵守规则,越权则无效,以达到不滥用 职权的目的。 程序正义模式的主要内容是在承认“权力分立”的前提下,不同的国家机构行使权力 时按照特定的合理程序进行,着意于防范国家权力对公民的侵犯。通过程序来保证权力的依 法行使的正当性,这些程序有立法程序、执行程序、司法程序,还有政党程序和选举程序等, 它们构成了政治过程的要害与核心。

第17章_成为有效领导者

第17章_成为有效领导者

16
17.3.1费德勒模型
➢ 得出结论 ❖任务取向的领导者在非常有利的情境下和非常不利的 情境下效果更好 ❖关系取向的领导者则在中间情境下干得更好
➢ 提高领导者的有效性的途径 ❖你可以选择领导者以适应情境 ❖改变情境以适应领导者
➢ 有相当多的证据支持这一模型 ➢ 该模型假定“个体不可能改变自己的领导风格以适应情境”
研究结果:不确定性结果

• 高-高型领导者,通常但不绝

对,达到更高绩效和满意度




范建平 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低关怀 高定规
高关怀 高定规
低关怀 低定规
高关怀 低定规
7
低 关怀维度 高
17.2 早期的领导理论
17.2.2 领导行为理论(续)
➢ 密歇根大学的研究
❖ 将领导行为划分为两个维度: ✓ 员工导向: 重视人际关系 ✓ 生产导向:更关注工作的任务层面
范建平 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57分以下:LPC低分者, 任务取向型
58-63分:LPC中等得分, 独立型
64分以上:LPC高分者, 关系取向型
14
17.3.1费德勒模型
情境因素的三项权变维度:
➢ 领导者—成员关系(leader-member relations):员工对 其领导者的信心、信任和尊重程度,用好或差衡量。

第十七章 权变管理原理

第十七章 权变管理原理

12
1.环境的分类 我们知道,组织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当 中发挥其作用的,并且环境和组织之间是一种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根据环境的变化 程度,环境可以分为如下几个类型: (1)平静随机型。这种环境的特点在于环境比 较简单,而且没有什么大的变化,环境因素对 于组织来说,影响力不大。通常在这种环境当 中存在着一些非常小型的单个组织。
13
(2)平静串联型。这种环境的特点和上面那种环 境比较类似,都是变化不是很快,而且可以对 于因果关系进行概率估算。通常在这种环境当 中的组织都是形成等级层次,并且是高度的集 权化控制。 (3)混乱活跃型。在这种环境当中存在着许多相 似的组织,要在这种环境当中生存就必须具有 非常强烈的竞争意识。 (4)动荡型。这种环境是非常混乱的,而且不断 地发生变化,环境的变化对于组织内部的管理 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这种环境当中,组织必 须高度地依赖于自己的研究和开发工作,这样 才可以不断地适应环境的变化,适应竞争的挑 14 战。
22
经济变量对于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是巨大的。 经济体系的类型、竞争和经济稳定性极大地影 响着组织的日常运作,企业在计划活动中要用 到经济预测数据。 通常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影响企业的两个重 要的经济变量,货币政策决定货币的稳定,财 政政策决定价格的稳定性和税率。 消费收入和消费结构对于企业的组织结构的影 响也较大,其中,消费收入变量包含着宏观上 的国民收入、人均国民收入,微观上的个人收 入、个人可支配收人、个人可任意支配收入等; 消费结构变量包括食品消费、必需品消费、精 神和成长消费、住宅消费等。

第十七章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

第十七章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

三、克服变革的阻力
(二)消除改革阻力的方法 3、改革后的行为转化阶段的方法 (1)要采取各激励、强化积极行动,转 化消极行为,使职工对新的行为规范逐 渐认识并与之相适应能力; (2)保持原有社会联第的相对稳定性。
第三节 组织变革的对策
一、组织成长阶段理论 任何一个组织均有其生命周期,现时 的组织均处在其发展阶段之中。 西方关于(包括形成、成长、成熟和 衰退等四个阶段的)组织寿命周期的研 究表明,组织的不同成长阶段总是伴随 着不同的组织特征,而每一个阶段所面 临的特定危机或问题的有效解决,又会 将组织推向下一个发展阶段。 (见教材405页图17-3)
一、组织变革和发展的目标
(一)从如何增强组织活力和保持动态平衡的角 度来看,组织变革和发展的目标应包括以下四 个具体目标:“四使” 1、使组织具有足够的稳定性,以利于实现组织 目标; 2、使组织具有足够的持续性,以保证在目标和 方法方面进行有秩序的变革; 3、使组织具有足够的适应性,以便及时地外部 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内部的变化作出敏捷的反应; 4、使组织具有足够的革新性,以便在条件适宜 时还能够主动地去进行相应的变革。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考核要求
(一)组织变革和发展的目标 识记:从不同角度看,组织变革和发展的 目标。 (二)当今世界组织变革的特点 领会:当今世界组织变革的三个特点。 (三)压力变动力 1、领会:组织变革的八种压力。 2、应用:如何把组织变革的压力变为动力。

管理学习题与答案第17章激励

管理学习题与答案第17章激励

管理学习题与答案第17章激励

第⼗七章激励

⼀、教学要点

1、解释激励过程。

2、卢因的⼒场理论的基本内容。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

4、需要的性质。

5、弗鲁姆的期望理论的基本内容。

6、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的基本内容。

7、斯⾦纳的强化理论的基本内容。

8、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型的基本内容。

9、四种激励⽅法的基本内涵。

10、关键名词:激励、⼒场理论、需要层次理论、需要、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正强化、负强化、

⼆、习题

(⼀)填充题

1.管理的激励职能就是研究如何根据规律性来提⾼⼈的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是产⽣激励的起点,进⽽导致某种⾏为。

3. 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所谓效价是指个⼈对达到某种预期效果的__________,或某种预期成果可能给⾏为者个⼈带来的___________。

4.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激励⼒=某⼀⾏动结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库尔特·卢因(Kurt LEwin)把⼈看作是在⼀个⼒场上活动的,⼒场内并存着________和

__________,⼈的⾏为便是场内诸⼒作⽤的产物。

6.美国⼼理学家_____________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7. 马斯洛将需要划分为五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尊重的需要可以分为两类,即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9.安全的需要可以分为两⼩类,即_______的安全的需要和对_______的安全的需要。

17第十七章质量管理

17第十七章质量管理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实质:
1.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是全面质量管理的 标准化
2. ISO9000标准与《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在 目的、范围上存在很大的不同
2005年波多里奇卓越绩效模式(计划) 三个组成部分
11个核心理念和 价值观
一个标准/准则 (要求)
7类19项 33个领域 87个具体的问题
17.1.1 质量的含义
质量(Quality)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 要求的程度。
产品/服务的质量特性: 1. 技术特性或理化特性 2. 心理方面的特性 3. 时间方面的特性 4. 安全方面的特性 5. 社会方面的特性
质量的两重含义
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品特性
较高的质量使公司能够: • 增加顾客满意 • 使产品好销 • 应对竞争要求 • 用增加市场份额 • 提高销售收入 • 卖出较高价格 • 提高产量和产能
1.领导
2.战略计划
5.对人力资 源的注重
3.以顾 客和市
6.过程管理
场为中
心 4.测量、分析和知识管理
7.经营结果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实质
其中的质量,是“经营管理质量” 全面质量管理(TQM)的一种实施细则; 系统化的管理架构和途径; 企业管理的听诊器或诊疗仪; 企业管理中驾驭复杂性的一个仪表盘; 世界级的经营管理奖项; 体现世界级的先进管理理念。

红岩第十七章的内容概括

红岩第十七章的内容概括

红岩第十七章的内容概括

《红岩》第十七章讲述的是李云龙在敌后进行侦察任务、营救战

友的故事。这一章内容生动、紧凑,铺陈详细,一方面展现了李云龙

勇敢果敢的军人形象,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中国革命队伍借助民力、巧

妙斗争的策略。

李云龙迅速完成了侦察任务,但在逃离敌人追杀的过程中,却因

误入一个拦路山洞而被困,遇到了伤病战友。尽管情况十分危险,李

云龙并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成功出现了困境,并极力营救了伤

病战友。这一壮举让人惊叹李云龙的勇气和决心。

在这一章中,除了李云龙的英勇表现外,还流露出了革命队伍需

要依靠广泛民众力量的思想。在李云龙被困山洞期间,他接到了机密

文件的指令,但只能借助当地村民的帮助才能传送信息。凭借着与当

地村民打交道的熟练才能和历练,李云龙成功地将文件通过极其隐蔽

的方式传递给指挥部。这说明,革命队伍需要借助各个阶层的民众力量,而且得到广泛支持才能取得胜利。

因此,本章对我们有很多的启示。一方面,我们要像李云龙一样,保持决心和勇气,在战斗中不退缩。另一方面,我们需要认识到成功

革命不仅仅靠一小撮领导者的力量,还需要广泛地调动社会各界的积

极力量。只有在付出了艰苦努力,调动了全体民众的积极性,我们才

能真正取得革命胜利,建成我们渴望的美好祖国。

历代上第十七章的解读.docx

历代上第十七章的解读.docx

历代上第十七章的解读

历代上第十七章的解读

历代上第十七章是《旧约圣经》中的一章,属于历代记的一部分。这章在中东地区的宗教和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广泛解读和研究。本文将对历代上第十七章进行解读,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探讨。

历代上第十七章主要讲述了以色列国王大卫对上帝的愿望和上帝

的应许。在这一章中,大卫表达了他想为上帝建造一个城堡的意愿,并询问先知拿单是否可以实现这个愿望。上帝通过拿单向大卫传达了他的旨意,告诉他他不会建造这个城堡,但上帝会建立一个永恒的王国,并保证大卫的后裔将继续统治以色列。

从历史背景来看,这一章的解读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首先,大

卫想为上帝建造城堡的愿望反映了他对上帝的虔诚和尊敬。作为一位信仰坚定的国王,大卫渴望在自己的统治下为上帝建立一个圣地,以彰显上帝的威严和荣耀。然而,上帝却告诉大卫,他不需要一个由人建造的城堡来彰显他的存在,因为他是无所不在的。

其次,这一章所包含的上帝对大卫的应许也有着深远的意义。上

帝向大卫保证,他的王国将永恒存在,并且大卫的后裔将成为继续统

第1页/共6页

治以色列的国王。这个应许被认为是对以色列人民的安慰和希望,因为他们相信上帝的应许是可靠的,他们的国家将永远存在,并且会有正义和公正的统治者。

此外,历代上第十七章还可以被解读为对权力和权威的思考。大卫作为国王,他的意愿和愿望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但上帝的话语却让他认识到,他的权力和建设城堡的努力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上帝通过拒绝大卫的愿望,提醒他要将重心放在与上帝的关系上,而不仅仅追求权力和世俗的事物。

管理学17章控制与控制过程

管理学17章控制与控制过程

30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三:六点 五分。
1、通过衡量成绩,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
效性; 2、确定适宜的衡量频度;
3、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31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六点 五分。
三、纠正偏差
1、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2、确定纠偏措施的实施对象;
小故事:牧人的困惑
3、选择适当的纠偏措施。 A、使纠偏方案双重优化; B、充分考虑原先计划实施的影响;
核心思想是在决定一个事物的众多因素中分清 主次,识别少数的但对事物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 和多数的但对事物影响较少的次要因素,从而有区 别地确定管理方式的一种分析法。
ABC分类法的另一种表述方式就是“80:20原 则”,即“企业的80%利润来自于20%的顾客”。
22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六点 五分。
控制的必要性
“尽管计划可以制定出来,组织结构可以调整得
非常有效,员工的积极性也可以调动起来,但是
这仍然不能保证所有的行动按计划执行,不能保 证管理者追求的目标一定能达到”
——罗宾斯
1、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 2、管理权力的分散;
3、工作能力(组织成员的素百度文库)的差异。
8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三:六点 五分。
2、质量标准: 3、消耗标准:
4、行为标准: 5、生产率标准:

17第十七章 激励

17第十七章  激励
书中,通常是和动机连在一起的。美国管理学
家罗宾斯把动机定义为个体通过高水平的努力
而实现组织目标的愿望,而这种努力又能满足
个体的某些需要。
5
无论是激励还是动机,都包括三个要
素:努力、组织目标和需要。一般而言,
动机是指诱发、活跃、推动并引导行为
指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激励是指影响人们的内在需求或动
机,从而加强、引导和维持行为的活动
a.领导者用报酬或奖赏来激励组织成员时,一定要使员工感 到公平和合理。
b.领导者应注意横向比较,关心员工经常提及的参照群体。 c.公平理论表明公平与否始源于个人的感觉。领导者要注意 引导主观感受上的认识偏差。 23
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维克多•弗鲁姆 (Victor H. Vroom)60年代中期提出的。
自我实现
尊重
社交
安全 生理
14
(1)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有两个基本出
发点:
a. 人人都有需要;某层需要获得满足后, 另一层
需要才出现
b. 在多种需要未获满足前,首先满足迫切需要;
该需要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显示出其激励作

15
不同时期美国工人需要的变化对比
1935年 1995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社会需要 尊重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②A=B;进行比较的员工觉得报酬是公平的,他最有可能 继续保持工作的积极性和努力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七章领导

□选择题

1.分析了能将领导者从非领导者中区分出来的个性特质的理论是()

a.行为理论

b.特质理论

c.权变理论

d.目标——路径理论

2.()同有效的领导相关

a.内在驱动力

b.诚实

c.智慧

d.以上各项

3.()的领导者通常给予群体成员充分的决策自主权,让他们按照自己认为合适的做法完成工作

a.独裁型风格

b.民主型风格

c.放任型风格

d.命令和控制型风格

4.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总结出的两个行为维度是()

a.关怀维度和定规维度

b.员工导向和生产导向

c.关心人和关心生产

d.可信赖性和独裁性

5.()的研究得出结论,(9,9)型管理者工作效果最佳

a.俄亥俄州立大学

b.密歇根大学

c.艾奥瓦大学

d.管理方格

6.最难共事者问卷在()中被用于发展对领导者而言十分重要的情境因素

a.目标——路径理论

b.领导者参与模型

c.费德勒的权变模型

d.赫赛和布兰查德的情境领导理论

7.根据费德勒的权变模型,()

a.领导者的行为应该是弹性灵活的,能够适应情境的变化

b.只能通过改变领导者或情境来改进领导的有效性

c.任何一个人都能在任何情境中学会领导

d.领导特质最终选择的是领导者采用的权力形式

8.赫赛和布兰查德的情境领导理论描述了()型领导风格,领导者与下属共同决策。

a.告知

b.推销

c.参与

d.授权

9.(领导者参与模型)提供了一系列的有序规则,在决定领导者在决策中的参与类型和参与程度时必须遵循这些规则。

a.领袖魅力型领导理论b.领导者参与模型

c.费德勒的权变模型 d.路径—目标理论

10.路径—目标理论和费德勒的权变模型的不同点在于路径—目标理论()。

a.假定一个领导者的风格可以是灵活多样的,可以表现出任何一种或所有的领导风格

b.是基于特质的理论,而不是权变理论

c.采用的风格基于任务而不是员工需要

d.基于以上所有因素,而费德勒的权变模型相反

11.在路径—目标理论中,决定最有效的领导风格的下属权变因素是()。

a.工作绩效和满意水平

b.任务结构、正式职权系统以及他们是否在同一个工作群体

c.控制点、过去经验和知觉能力

d.对领导者和团队成员之间的参与程度事先设立的规则

12.()是充满热情而自信的,他的人格魅力和活动能力影响着人们以某种特定的方式活动。

a.领袖魅力型领导者 b.愿景规划型领导者

c.团队领导者 d.冲突管理者

13.一位领导者通过澄清工作角色与任务要求,指导并激励下属向着既定目标的方向前进,他是()。

a.交易型领导者 b.基于权力的领导者

c.变革型领导者 d.基于参照权力的领导者

14.关注具有设计一个现实的、可信的、诱人的、基于当前条件的前景目标的能力的领导理论是()。 a.领袖魅力的领导理论 b.领导参与模型

c.愿景规划的领导理论 d.归因理论模型

15.实现团队领导的最大挑战是()。

a.用有效的团队步骤来培训员工

b.识别有效的团队领导者的特质

c.向管理者传授如何成为有效的团队领导者

d.设立一套规则和程序

16.教练、冲突管理者、对外联络官、困难处理专家都是()领导角色的例子。

a.团队 b.民主型

c.独裁型 d.放任型

17.一个人因具有威胁、批准或惩罚的能力而拥有的权力是()

a.强制权力 b.奖赏权力

c.专家权力 d.参照权力

18.一位管理者允许工人完成一项特殊的困难的项目后可以暂停工作一天,他行使的是()权力。 a.强制b.奖赏

c.专家 d.参照

19.信任建立在五个概念的基础上,包括()。

a.正直 b.胜任力

c.始终如一d.以上各项

20.如果管理者开明、公正、敢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则他们能够建立()。

a.他们的参照权力 b.自己的信誉

c.员工对他们的信任 d.他们的权变领导技能

21.授权现象在不断增加,因为()。

a.将管理者培训成群体领导者的尝试普遍遭遇失败

b.组织进行了精简

c.对领导的归因理论接受程度上升

d.员工越来越团结

22.在其他国家,民族文化会影响领导风格,因为()。

a.要求领导者具有高度的指导性

b.存在性别歧视

c.需要一位突出的领袖魅力型领导者

d.下属的回应方式不同

23.下列关于其他国家的领导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男性和女性可以十分自由地选择他们的领导风格

b.在阿拉伯国家的文化中,如果没有对方请求你,就不要表现出仁慈和慷慨 c.亚洲文化倾向于具有指导性、沟通程度低的领导风格

d.在丹麦和芬兰,指导优于参与

24.女性倾向于采用()领导风格。

a.命令和控制型 b.交易型

c.变革型 d.独裁型

25.如果(),领导可能就没有必要了。

a.对下属的培训效果不佳

b.领导者缺乏专业知识

c.组织目标明确,工作团队凝聚力强

d.不提供培训

□判断题

1.T F 理想而言,所有的管理者都应该是领导者。

2.T F 早期的领导理论关注领导者以及领导与下属成员的相互作用。

3.T F 艾奥瓦大学对领导力的研究关注领导行为的两个维度,即定规维度和关怀维度。

4.T F 管理方格理论提供了一个对领导风格的概念化框架,并通过许多研究证据总结出(9,9)型管理者工作效果最佳的观点。

5、 T F 费德勒的权变模型认为有效的群体绩效取决于两个方面的恰当匹配:其一是与下属发生相互

作用的领导者风格;其二是领导者能够控制和影响情境的成熟度。

6、 T F 工作任务的正规化和程序化的程度叫做领导者——成员关系。

7、 T F 情境领导理论关注下属的成熟度。

8、 T F 弗洛姆和耶顿的领导者参与模型是一个领导的权变模型。

9、 T F 路径——目标理论的实质是领导者帮助下属实现他们的目标。

10、 T F 路径——目标模型是由罗伯特•豪斯开发的领导权变模型,从激励的期望理论中吸收了关键要

素。

11、 T F 路径——目标理论的假设之一是,当工作群体内存在着实质的冲突时,参与型领导会带来高的

员工满意度。

12、 T F 变革型领导通过澄清工作角色与任务要求,指导并激励下属向着既定目标的方向前进。

13、 T F 支持变革型领导优于交易型领导的证据十分显著。

14、 T F 领袖魅力型领导同高绩效和高员工满意度正相关。

15、 T F 大多数管理者自然能够成为有效的团队领导者,因为他们已经接受了如何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

作任务的培训。

16、 T F 人们由于在组织中身处某一职位而获得的权力就是职位权力。

17、 T F 专家权力源于个人所具备的令人羡慕的资源或人格特点。

18、 T F 信任是下属判断一个人的诚实、胜任力和鼓舞他人的能力的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