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仁华课本)6
六年级下册人美版完整版
六年级下册人美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1、追寻文明的足迹教学目标:1、通过书中图片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感受另一种凄惨的美,古风古韵的美。
2、通过资料的收集,让学生更加珍惜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巨大的财富—历史建筑,并培养学生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资料的收集了解文化遗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具准备:世界地图及各种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地球上有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这是前人留给全人类的财富,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它们,了解它们,感受历史带给我们的震撼。
板书课题:追寻文明的足迹二、新授课件展示:《阿布辛拜勒神庙前的拉美西斯二世雕塑》(埃及)问:埃及属于哪个洲神庙前的四尊雕塑是谁教师介绍:埃及属于非洲。
神庙前的四尊雕塑是拉美西斯二世的坐像。
……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刚才电脑播放的哪些图片有的了解,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前收集的资料点击电脑上的图片为同学们做解释。
2、你还收集到了哪些图片资料展示给大家看一看!3、除了课件中提到的历史文化遗产,你还知道哪些有图片吗展示一下!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很全面,通过这些图片资料,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留给我们一笔不小的财富,同时我们通过它们也能看到过去的历史中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
4、我们今天看到的是存在于现实的,那么还有很多已经遗失的古迹,它已成为了一个古迹,比如巴特农神殿,在公元1687年被威尼斯军队炮轰致毁;还有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它是人们梦想中的花园,但它是否真正的存在,人们仍无法寻得根源;还有罗德港巨人雕像,摩梭拉斯陵墓,都因为年代的久远无从考证。
5、为了保护历史留给我们的遗产,我们应该为它做些什么呢如果你以一个旅游者的身份到此贵地,你会如何做才能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呢三、课外拓展其实我们就近来看,在我们中国就有很多的文明古迹,九寨沟,故宫,苏杭二州,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要更好的保护它们,让他们继续存留下去,把它留给未来。
6下导学精要解读说明及参考答案
六下第2课《匆匆》解读说明和参考答案解读说明1.著名作家余秋雨说,散文就是读者与作者的悄然对话与共同的思考。
通过对问题1的探究,引导学生有思考地读书,知道文章主要内容,初步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文体特点,为后面与作者悄然对话和共同思考做好铺垫。
2.问题2的设计是为达到学习目标2。
阅读教学,学生得静下心来,集中精力,潜入语言文字中,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非得抓住重点或关键词句、语段反复琢磨推敲,熟读成诵,才能学得扎实,方可迁移运用。
3.《春》《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写景散文的代表作品,能体现朱自清写景散文语言清丽朴素,形象生动,意境优美,用词准确,善于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多用叠词,富有音韵美的特点。
节选这两篇散文中的片段让学生阅读,进一步感受朱自清散文的精美,巩固学生在课文中习得的理解、欣赏语言的方法,也为后面的课外阅读垫基。
部分参考答案【思路导航1】整篇文章都在写日子去来匆匆,文中能让学生感受到日子去来匆匆的地方随处可寻,让学生尽量多找一些。
集中表达的意思是:时间匆匆而逝,作者心中充满了淡淡的惆怅。
让学生初步了解散文形散而神聚的文体特点。
【思路导航2】可参考教参的讲解,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语段仔细琢磨,充分交流,引导朗读、背诵。
【达标检测】(一)1 .略2.bózhēnɡnuó zhuàn3.略 4.眼(睁睁)绿(油油)急(匆匆)乐(呵呵)汗(涔涔)白(花花)笑(嘻嘻)哭(啼啼) 5.果然凝然悄然感觉发觉觉察(二)1 .略2.描写了时间对人的慷慨、公正、公平和能改变一切的特点,告诉人们时间稍纵即逝、一去不返,要珍惜时间。
六下第3课桃花心木解读说明和参考答案第一部分学习探究问题1(1)(质疑略)(训练点:由质疑题目入手,为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作铺垫。
)(2)作者想借‚桃花心木‛的生长告诉我们‚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人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人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目录第1课《追寻文明的足迹》 (2)第2课《探访自然的奇观》 (10)第3课《装饰色彩》 (12)第4课《装饰画》 (18)第5课《彩球的设计》 (21)第6课《城市雕塑》 (27)第7课《用各种材料制版》 (34)第8课《装饰柱》 (38)第9课《精彩的戏曲》 (42)第10课《戏曲人物》 (45)第11课《画故事》 (54)第12课《动画片的今昔》 (58)第13课《拟人化的动漫形象》 (63)第14课《留给母校的纪念》 (67)第15课《我的成长记录》 (69)第16课《剪纸中的古老记忆》 (71)第17课《绣在服装上的故事》 (76)第19课《滚灯》 (80)第22课《四川青花瓷》 (84)第23课《人民和总理》 (88)第1课《追寻文明的足迹》1教材分析《追寻文明的足迹》一课是选自人美版美术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课内容,属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本课是继第11册《神州风采》有关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一课后,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一次专题欣赏活动。
涉足面广泛,主要是欧洲、亚洲、非洲经典文化遗产,为了让学生领会世界文化遗产对人类的重要价值,一节课无法让学生认识全面,我将本课教材中欣赏内容划分为四部分。
主要有:1、史前美术 2、古埃及壁画艺术 3、西方文明之源——希腊4、亚洲的文化魅力。
分四课时逐步使学生了解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进步的闪光足迹,是全世界共同的财富。
初步了解美术的起源和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与发展。
前两课时分别讲述了史前美术的起源与发展和早期文明的杰出代表——古埃及所产生出的艺术文明,学习岩画和埃及壁画的美术知识。
后两课赏析欧洲与亚洲的文化艺术。
这节课我重点让学生感受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古埃及金字塔中壁画艺术的魅力,了解古埃及壁画历史、艺术成就。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欣赏,感受、认识和评述古埃及艺术,使学生了解古埃及美术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和艺术特点。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1课:明与暗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3.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学准备】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一)导入(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看教室两边墙上,这些是美术兴趣小组同学们的素描作品,你们能看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师: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
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
(出示课题)(二)新授:(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
)师: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写生灯)你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你来观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谁能想办法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学生上台演示)你是把它卷了一下,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师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
师:下面来看这位同学把纸折了一下,我们把它放到灯光下,有了什么变化?师总结:对,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师:还有一位同学把纸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师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时怎样产生的吗?1师总结:对了,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三)观察体会(设计意图: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理解,加强学生对物体明暗认识与体验,并为下一步进行实践创作做准备。
)1.同学们这里有一个石膏球体,我们来观察,当光线照射的它时,我们会发现什么?(出示石膏球让学生思考、议论后回答)总结:光照后,球体表面出现了明、暗半球。
《仁华学校奥林匹克数学课本(小学一年级)》
《仁华学校奥林匹克数学课本(小学一年级)》
上册
第1讲认识图形(一)
第2讲认识图形(二)
第3讲认识图形(三)
第4讲数一数(一)
第5讲数一数(二)
第6讲动手画画
第7讲摆摆看看
第8讲做做想想
第9讲区分图形
第10讲立体平面展开
第11讲做立体模型
第12讲图形的整体与部分
第13讲折叠描痕法
第14讲多个图形的组拼
第15讲一个图形的等积变换
第16讲一个图形的等份分划
第17讲发现图形的变化规律
下册
第1讲速算与巧算(一)
第2讲速算与巧算(二)
第3讲数数与计数(一)
第4讲数数与计数(二)
第5讲数数与计数(三)
第6讲数数与计数(四)
第7讲填图与拆数(一)
第8讲填图与拆数(二)
第9讲分组与组式
第10讲自然数串趣题
第11讲不等与排序
第12讲奇与偶
第13讲是与非
第14讲火柴棍游戏(一)
第15讲火柴棍游戏(二)
第16讲火柴棍游戏(三)
附录
第1讲点、线、角
第2讲长方形、正方形、三解形、角
第3讲多边形、扇形
第4讲立体图形的认识。
小学奥数教材
小学奥数经典教材推荐1. 《仁华学校奥林匹克数学课本》(俗称“课本”,一共六册,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这套书写的非常详细,把小学奥数基本内容都涵盖了,而且内容不太复杂,非常适合让孩子自学!。
如果孩子不太自觉,那可以报一个班儿,让老师来教,监督孩子扎实地掌握里面的内容。
里头每一讲都既有例题又有练习,而且练习不光有答案,还有解答。
大家可以学完例题,然后做练习。
注意,练习一定要做,而且要一道不落!因为光看是绝对学不会数学的!三年级孩子比较适合从这套书入手开始奥数的学习。
需要注意的是这套书一二年级两本书编排的相对差一些,比如二年级很多计算学校课堂还没有学,但是题目中却经常出现(这对孩子理解会造成非常大的障碍);二年级仁华课本中经常有枚举类问题(比如整数拆分问题等等),这类问题逻辑严谨性很高,对二年级学生来讲比较难,但是课本中很前面就出现了。
所以我们建议如果低年级学生学习该课本时,应该在相应章节讲之前补充适当的基础知识,一些较难的章节应适当放在后面学习。
另外,这套书成书较早,很多内容相对简单。
作为基础教材,必须有一个超前使用的意识。
比如三年级的孩子,不要仅仅局限于学习三年级的课本,很多四年级课本的知识也可以给孩子学,比如整数的简便运算,四年级课本里就有,但三年级的孩子完全可以学。
一般到了五年级,在接触了分数的四则运算之后,学习六年级课本里的绝大多数内容是没有问题的了,所以五年级的孩子就应该当六年级的孩子来看待了。
不过话说回来,超前学是一方面,无论如何学踏实是一定要有的,绝对不能盲目追求速度,学得囫囵吞枣。
2. 《仁华学校数学思维训练导引》(俗称“导引”,一共两册,三、四年级一册,五、六年级一册)这套书是其实就是习题集,而且是难题集。
里面的大多数题目都有一定难度,有的甚至是IM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题目。
而且,里面的内容并不是完全按题目难度来编排的,而是根据所需要的数学知识。
这会导致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那就是:一道题目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可能很简单,也许只需要三年级孩子都会的整数四则运算,但题目的思考难度却远远不是一个三年级的孩子所能承受的。
仁华学校奥林匹克数学课本(一年级)
上册 1这叫什么?这叫“点”。
用笔在纸上画一个点,可以画大些, 也可以画小些。
点在纸上占一个位 置。
这叫什么?这叫“线段”。
沿着直尺把两点用笔连起来,就能 画出一条线段。
线段有 2 个端点。
这叫什么?这叫“射线”。
从一点出发,用笔沿着直尺画出去, 就能画出一条射线。
射线有 1 个端 点。
另一边延伸得很远很远,没有 尽头。
这叫什么?这叫直线。
沿着直尺用笔可以画出直线。
直线 没有端点。
可以向两边无限延伸。
2 仁华学校奥林匹克数学课本(小学一年级)这两条直线相交。
两条直线相交,惟独一个交点。
这两条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平行,没有交点。
无论延 伸多远都不相交。
这叫什么?这叫“角”。
角是由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构 成的。
这点叫角的顶点,射线叫角 的边。
一个角有 1 个顶点,有 2 条边。
角分锐角、直角和钝角 3 种。
直角的两边互相垂直。
三角板有一个角就是这样的直角。
教室里 天花板上角都是直角。
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第 1 讲认识图形(一) 3【看看想想】1.点(1)看,这些点罗列得多好!(2)看,这个带箭头的线上画了点。
2.线段下图中的线段表示小棍,看小棍的摆法多有趣!(1) 1 根小棍,可以横着摆,也可以竖着摆。
(2) 2 根小棍,可以都横着摆,也可以都竖着摆,还可以一横一竖摆。
4 仁华学校奥林匹克数学课本(小学一年级)(3) 3 根小棍,可以像下面这样摆。
3.两条直线哪两条直线相交?哪两条直线垂直?哪两条直线平行?4. 你能在自己的周围发现这样的角吗?第 2 讲认识图形(二) 5一、认识三角形这叫什么?这叫“三角形”。
每一个三角形有 3 条边,3个角, 3 个顶点。
这叫什么?这叫“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 1 个角是直角。
它的 3 条边中有 2 条叫直角边, 1条叫斜边。
这叫什么?这叫“等腰三角形”。
它也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 2 条边一样长(相等),相等的 2条边叫“腰”,此外的1 条边叫“底”。
小学奥数书推荐
小学几年级开始学奥数aadd8833 11级分类:小学教育被浏览1893次采纳率:51% 10级新学期开始了,最近有不少的家长给我打电话,询问小学生从几年级开始学奥数好对于这个问题,根据我多年的经验,我的回答是:小学生学奥数最好的年级是从三年级开始。
理由如下:一、一二年级的儿童,因为年纪太小,理解问题非常单一,长时记忆能力不好;再加上不识字,不会简单的计算,大多数儿童学习奥数会非常吃力;除了参加奥数班的学习,单靠家长的辅导或灌输,往往事倍功半,很容易挫伤儿童学习奥数的积极性,也会弄的家长疲惫不堪;因此,对于大多数儿童,我是不提倡过早的接触奥数的。
但是也有例外,有部分儿童天生就对数字敏感,在小学一二年级就可表现出很强的理解问题的能力,对于这些儿童,如果不适时进行一些数学教育,很显然是浪费天赋的,对于这些儿童就可以从数学游戏开始进行训练。
二、三年级的儿童,因为经过学校中两年的学习,他们已经有一定的识字基础和数学计算能力;儿童对于数学的兴趣已经开始显现,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在增长,长时记忆能力有显著的提高;这时大多数的儿童在学习奥数的过程中,都会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对于知识的理解开始登上新台阶。
当学习了一个阶段后,学习的信心都会有很大的提高,这时奥数的学习会使学生感到开阔了视野,弥补了普通课堂上知识的不足,对于普通课堂上的知识,普遍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在校的学习成绩。
三、从现行的各种奥数课本的知识编排体系上看,三年级是一个最重要的阶段。
这里有各种奥数的基础知识:包括整数的各种简便计算及其运算定律、平面几何图形的各种计数方法和规律、各类典型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等,尤其是各类典型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那是差不多从小学一直到初中乃至高中阶段各类应用题的基础,对于整个数学学习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无怪乎有的奥数老师说,“如果学习奥数不学三年级的课程,你就很难真正走进奥数的殿堂”。
小学六年级下册全册22页word文档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精品教案全册第一单元你我同行1 男生和女生教学目标:⒈能够通过生活实例,感受男女生的和谐相处会给双方带来乐趣,了解男女生既有共性,又有差异。
⒉学会理解、欣赏异性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征,面对男女生交往中的困惑,能够从性别差异的角度认识、化解矛盾,学习与异性和谐相处。
教学时间:4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同学们,我们男生和女生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学习和生活,朝夕相处,有着无数的欢乐,可是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烦恼。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男生和女生有什么共性和差异。
(板书课题)二、教学活动活动一:小测验⒈参照教材表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比着填写男生和女生在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和行为举止方面有哪些不同。
(学生自主填表)⒉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⒊小结:男女生无论是外在表现,还是内在性格方面,既有差异,又有很多共性。
活动二:各抒己见⒈学生自由学习课本P3的案例,然后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想一想: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男孩和女孩在要求或态度上有什么不同,产生这些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自主交流)⒉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将人们对异性的不同要求和态度进行归纳总结,选择具有典型性的事例,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其是否合理。
活动三:男女生擂台赛⒈全班学生组成一个男生队和一个女生队,举行一次擂台赛。
内容包括:看谁手最巧、谁的力量最大、谁的歌声最动听、谁的舞姿最优美等。
⒉结合以往班里和学校的各项活动,让学生夸夸班里的“功臣”,找找男生和女生在这些活动中的功劳。
⒊学生自主讲一讲男女生在一起有趣的故事。
⒋引导学生开展“我来夸夸你”的活动。
(要求每生至少要夸两名异性同学)活动四:“悄悄话”信箱⒈在班级内设置“悄悄话”信箱,让学生把与异性同学交往过程中遇到的烦恼、当时的心情、烦恼的原因写在一张纸条上,并注意不要写明自己或他人的真实姓名,然后把纸条放进信箱。
⒉让学生任意抽出一张纸条在全班阅读。
⒊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这些烦恼的看法,共同分析造成烦恼的原因是什么。
小学数学牛吃草问题综合讲解
小学数学牛吃草问题吃草问题是小学奥数五年级的内容,学过的同学都知道这是一类比较复杂的应用题,还有一些相应的变形题:排队买票、大坝泄洪、抽水机抽水等等。
那么在这里讲下牛吃草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技巧供大家学习。
一、解决此类问题,孩子必须弄个清楚几个不变量:1、草的增长速度不变 2、草场原有草的量不变。
草的总量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牧场原有草和新长出来的草。
新长出来草的数量随着天数在变而变。
因此孩子要弄清楚三个量的关系:第一:草的均匀变化速度(是均匀生长还是均匀减少)第二:求出原有草量第三:题意让我们求什么(时间、牛头数)。
注意问题的变形:如果题目为抽水机问题的话,会让求需要多少台抽水机二、解题基本思路1、先求出草的均匀变化速度,再求原有草量。
2、在求出“每天新增长的草量”和“原有草量”后,已知头数求时间时,我们用“原有草量÷每天实际减少的草量(即头数与每日生长量的差)”求出天数。
3、已知天数求只数时,同样需要先求出“每天新生长的草量”和“原有草量”。
4、根据(“原有草量”+若干天里新生草量)÷天数”,求出只数三、解题基本公式解决牛吃草问题常用到的四个基本公式分别为:1、草的生长速度=对应的牛头数×吃的较多天数-相应的牛头数×吃的较少天数÷(吃的较多天数-吃的较少天数)2、原有草量=牛头数×吃的天数-草的生长速度×吃的天数3、吃的天数=原有草量÷(牛头数-草的生长速度)4、牛头数=原有草量÷吃的天数+草的生长速度四、下面举个例子例题:有一牧场,已知养牛27头,6天把草吃尽;养牛23头,9天把草吃尽。
如果养牛21头,那么几天能把牧场上的草吃尽呢?并且牧场上的草是不断生长的。
一般方法:先假设1头牛1天所吃的牧草为1,那么就有:(1)27头牛6天所吃的牧草为:27×6=162(这162包括牧场原有的草和6天新长的草。
小学奥数书推荐
小学奥数书推荐(2011-04-11 15:23:24)转载▼分类:教育标签:教育/s/articlelist_1918334024_0_1.html西工大李老师小升初超常教育实验班:最强、最牛、最给力的小学奥数经典教材介绍1. 《仁华学校奥林匹克数学课本》(俗称“课本”,一共六册,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这套书写的非常详细,把小学奥数基本内容都涵盖了,而且内容不太复杂,非常适合让孩子自学!。
如果孩子不太自觉,那可以报一个班儿,让老师来教,监督孩子扎实地掌握里面的内容。
里头每一讲都既有例题又有练习,而且练习不光有答案,还有解答。
大家可以学完例题,然后做练习。
注意,练习一定要做,而且要一道不落!因为光看是绝对学不会数学的!三年级孩子比较适合从这套书入手开始奥数的学习。
需要注意的是这套书一二年级两本书编排的相对差一些,比如二年级很多计算学校课堂还没有学,但是题目中却经常出现(这对孩子理解会造成非常大的障碍);二年级仁华课本中经常有枚举类问题(比如整数拆分问题等等),这类问题逻辑严谨性很高,对二年级学生来讲比较难,但是课本中很前面就出现了。
所以我们建议如果低年级学生学习该课本时,应该在相应章节讲之前补充适当的基础知识,一些较难的章节应适当放在后面学习。
另外,这套书成书较早,很多内容相对简单。
作为基础教材,必须有一个超前使用的意识。
比如三年级的孩子,不要仅仅局限于学习三年级的课本,很多四年级课本的知识也可以给孩子学,比如整数的简便运算,四年级课本里就有,但三年级的孩子完全可以学。
一般到了五年级,在接触了分数的四则运算之后,学习六年级课本里的绝大多数内容是没有问题的了,所以五年级的孩子就应该当六年级的孩子来看待了。
不过话说回来,超前学是一方面,无论如何学踏实是一定要有的,绝对不能盲目追求速度,学得囫囵吞枣。
2. 《仁华学校数学思维训练导引》(俗称“导引”,一共两册,三、四年级一册,五、六年级一册)这套书是其实就是习题集,而且是难题集。
仁华六年级试题.doc0001
六年级说明为使我校的招生和教学活动健康、持久地开展,逐步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特制定本说明-在此我们给出了各年级入学考试对知识的要求,它基本上不超岀相应的小学教材,以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希望通过对知识范圉的限制,引导家长和教师在复习迎考时着眼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上进心理和创造性思维,而不要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模仿型技能的灌输一、概述(一)调查试卷安排入学调查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有A型、B型两种,每个考生只解答其中的-种类型•第I卷为思维能力初试考试时间为60分钟,满分50分:第II卷为逻辑能力测试,考试时间30分钟,满分20分;第III卷为思维能力复试,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50分.(二)录取方式录取和分班只妥依据由卷面成绩转换而来的标准总分•每卷标准分的转换公式是「卷面分一平均分 1I--------------------------- X0.15 +0.5 40 (第【,1【1卷),20 (第II卷)•原来在仁华学校学习的考生将五年11标准差.级两次期末思维能力调查成绩的标准分乘以 4.5%,语言部分成绩的标准分乘以0.5%,以附加分的形式计卷面分_平均分----------------- X 15+50计算,将三卷的标准分和附加分相加即得标准入•期末调査的标准分按照公标准差式总分•二、内容(一)思维能力测试1•计算(1)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加、减、乘、除,以及带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这里的除法既包括整数之间相除时的带有余数的除法,也包括-般意义下的除法(2)分数的约分,假分数与代分数的互化,分数与小数(包括循环小数)的互化• 了解幕次的概念及其衣示方法•(3)运用运算性质与定彳隶,并结合题目特点进行速算与巧算,这里包括等差数列的求和(4)各种数的大小比较及不等号的概念,四舍五入与约等号,根据需要进行恰当精度的估算(5)能够根据新定义运算符号的规则进行计算,不要求各种进位制之间数的转换和等比数列的求和•(6)不要求繁分数、百分数与比例的计算,不要求各种进位制之间数的转换和等比数列的求和2.应用题(1)应用题涉及的基本数量关系为:和差关系,倍分关系,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的关系。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件+教案+单元试题)桃花心木 教案
3 桃花心木【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学习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重点从“从从容容”一词,感悟这是一个怎样的种树人,并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3.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教学难点】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课件出示桃花心木的有关图片,这是什么植物?学生交流搜集的关于桃花心木的资料,加强对桃花心木的了解:(桃花心木常绿乔木。
树皮淡红色。
鳞片状剥落。
羽状复叶,小叶4~6对,卵形或卵状披针形,两侧不等。
春夏开花,圆锥花序,花淡黄色。
蒴果大,卵形,木质,五瓣裂。
原产南美洲,中国南部有栽培。
木材色泽美丽,能抗虫蚀,适于制作车船、家具等,为世界名贵木材之一。
)师:你了解本文作者林清玄吗?林清玄1953年生。
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台湾高雄人,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
1973年开始散文创作。
他认为所有的艺术文化都应该和生活结合才有真正的意义。
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
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
)师:的确,林清玄的散文总是让人在平凡的小事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
人美版 小学 美术 六年级 下册 全册PPT优质课件
近看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仰望
中国古代诗人是怎样欣赏描述自然景色的?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联想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心境
小组合作完成:
1.每人选择一张图片,用文字(2-3句话)记录
下你的所见、所感,所想。
2.小组合作练习,按照顺序:前言——晨曦中的
大峡谷——俯瞰大峡谷——走进大峡谷——暴雨前的
作业: 为一处世界文化遗产设计一幅介绍图 要求: 图文并茂
消失的文明
什么是消失了的文明?
消失的文明:无法延续的文明
古高棉文明 古代埃及文明 古代玛雅文明
世界文化遗产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文化遗产是我们的 祖先智慧的结晶,它直观 地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 这一重要过程,具体有历 史的、社会的、科技的、 经济的和审美的价值,是 我们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 物证.因此,保护文化遗 产就是保护人类文化的传 承,培植社会文化的根基 !
重要的是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由于海洋污染,世界很多地区的珊瑚大量 死去。海洋生态受到严重破坏。
面对大自然,我们有哪些思考? 我们又能为大自然做些什么?
什么是装饰色彩:
装饰色彩是提取自然形象中的色彩,进行夸张和对比 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给人以质朴;真挚的感受,民间 的装饰色彩常用补色的对比关系如:红与绿;橙与蓝; 黄与紫。
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 六年级下册 第5课
生活中各式各样的球状物体
老师也把一个彩球带到了课堂, 请同学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它是 用什么材料做的?怎么做成的?
怎样把这些图形连接起来?
12 个 正 五 边 形
接 粘
围 粘
正五边形
怎样把这些图形连接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讲最大与最小问题先看一个简单的问题:妈妈让小明给客人烧水沏茶.洗开水壶要用1分钟,烧开水要用15分钟,洗茶壶要用1分钟,洗茶杯要用1分钟,拿茶叶要用2分钟,小明估算了一下,完成这些工作要花20分钟.为了使客人早点喝上茶,按你认为最合理的安排,多少分钟就能沏茶了?这个题目,取材于华罗庚教授1965年发表的《统筹方法平话》.开水壶不洗,不能烧开水,因而洗开水壶是烧开水的先决条件;没开水、没茶叶、不洗壶杯则不能泡茶,这些又是泡茶的先决条件.因此我们可以列出它们的相互关系图从上图中很容易看出,最省时间的办法是:先洗开水壶用1分钟,接着烧开水用15分钟,在等待水开的过程中,可以完成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水开了就沏茶,这样仅用16分钟就能沏茶了,这是没有“窝工”的最合理的安排,用最少的时间完成了工作.像这样,研究某种量(或几种量)在一定条件下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我们称为最大与最小问题.在日常生活、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存在大量的最大与最小问题.如,把一些物资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怎样运才能使路程尽可能短,运费最省;一项(或多项)工作,如何安排调配,才能使工期最短、效率最高等等,都是最大与最小问题.这里贯穿了一种统筹的数学思想-最优化原则.概括起来就是:要在尽可能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的前提下,争取获得在可能范围内的最佳效果.这一原则在生产、科学研究及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一、数、式、方程(组)中的最大最小问题例1把14拆成几个自然数的和,再求出这些数的乘积,如何拆可以使乘积最大?分析与解答这要考虑到一些隐含着的限制条件,可以这样思考:①要使14拆成的自然数的乘积最大,所拆成的数的个数要尽可能多,多一个可以多乘一次,但1不应出现,因为1与任何数的积仍为原数.②拆出的加数不要超过4,例如5,它还可以拆成2和3,而2×3>5,所以加数大于4的数还要继续拆小.③由于4=2+2,又4=2×2,因此拆出的加数中可以不出现4.④拆出的加数中2的个数不能多于两个.例如拆成三个2,不如拆成两个3.因为三个2的积为8,两个3的积为9,这就是说,应尽可能多拆出3.因为14=3×4+2,所以把14拆成3、3、3、3、2时,积为3×3×3×3×2=162最大.对最大与最小问题一要注意变化规律,即弄清思路,又要注意限制条件,对于字母则要根据其特点进行讨论分析.例2已知p·q-1=x,其中p、q为质数且均小于1000,x是奇数,那么x的最大值是____.分析与解答由p·q-1=x,x为奇数可知,q·p=x+1是偶数又因为p、q为质数,所以p、q中必有一个为偶质数2.不妨设p=2.为了使x尽可能大,只须取q为最大的三位质数997.这时x达到最大值:2×997-1=1993.方程中有参数和其他条件,也可能出现最大或最小问题.的根为自然数,则最小自然数a=____.分析与解答由原方程可得例4求同时满足a+b+c=6,2a-b+c=3,且b≥c≥0的a的最大值及最小值.分析既然是求a的最大值及最小值,就要想办法将b及c用a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再根据b≥c≥0来求.求b及c可将a+b+c=6,2a-b+c=3看作含b、c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二、统筹方法中教学思想方法的初步应用在开始引例中引用了华罗庚教授《统筹方法平话》中的例子,统筹方法是生产建设和企业管理中合理安排工作的一种科学方法,它对于进行合理调度、加快工作进展、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是十分有效的,所用数学思想是朴素而精彩的.例55个人各拿一个水桶在自来水龙头前等候打水,他们打水所需的时间分别是1分钟、2分钟、3分钟、4分钟和5分钟.如果只有一个水龙头,试问怎样适当安排他们的打水顺序,使所有人排队和打水时间的总和最小?并求出最小值.分析这是我们经常遇到而不去思考的问题,其中却有着丰富的数学思想.5个人排队一共有5×4×3×2×1=120种顺序,要把所有情形的时间总和都计算出来加以比较,就太繁琐了.凭直觉,应该把打水时间少的人排在前面所费的总时间会省些.试用“逐步调整”法求解.解:首先证明要使所用总时间最省,应该把打水时间需1分钟的人排在第一位置.假如第一位置的人打水时间要a分钟(其中2≤a≤5),而打水需1分钟的人排在第b位(其中2≤b≤5),我们将这两个人位置交换,其他三人位置不动.这样调整以后第b位后面的人排队和打水所费时间与调整前相同,并且前b个人打水所费时间也未受影响,但第二位至第b位的人排队等候的时间都减少了(a-1)分钟,这说明调整后五个人排队和打水时间的总和减少了.换言之,要使所费时间最省,就要把打水需1分钟的人排在第一位置.其次,根据同样的道理,再将打水需2分钟的人调整到第二位置;将打水需3、4、5分钟的人逐次调整到三、四、五位.所以,将五人按照打水所需时间由少到多的顺序排队,所费的总时间最省,得出5人排队和打水时间总和的最小值是:1×5+2×4+3×3+4×2+5×1=35(分钟).本题所用的逐步调整法是一个很朴素的数学思想,它使我们思考问题过程简化,更有趣味.例6一个水池,底部安有一个常开的排水管,上部安有若干个同样粗细的进水管,当打开4个进水管时需要5小时才能注满水池;当打开2个进水管时,需要15小时才能注满水池;现在需要在2小时内将水池注满,那么至少要打开多少个进水管?分析本题没给出排水管的排水速度,因此必须找出排水管与进水管之间的数量关系,才能确定至少要打开多少个进水管.解:本题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工程问题,因没给出注水速度和排水速度,故需引入参数.设每个进水管1小时注水量为a,排水管1小时排水量为b,根据水池的容量不变,我们得方程(4a-b)×5=(2a-b)×15,化简,得:4a-b=6a-3b,即a=b.这就是说,每个进水管1小时的注水量等于排水管1小时的排水量.再设2小时注满水池需要打开x个进水管,根据水池的容量列方程,得(xa-a)×2=(2a-a)×15,化简,得 2ax-2a=15a,即 2xa=17a.(a≠0)所以x=8.5因此至少要打开9个进水管,才能在2小时内将水池注满.注意:x=8.5,这里若开8个水管达不到2小时内将水池注满的要求;开8.5个水管不切实际.因此至少开9个进水管才行.例7在一条公路上,每隔100千米有一个仓库,共5个.一号仓库存货10吨,二号仓库存货20吨,五号仓库存货40吨,三、四号仓库空着.现在要把所有的货物集中存放在一个仓库里,如果每吨货物运输1千米需要0.8元运费,那么最少要花多少运费?分析与解答由于运费是以每吨货物运输1千米为单位(即吨·千米)计量的,因此要使运费最省,就要把所有货物运往离货物最多的仓库适当近的地方集中.我们依次计算以一、二、…、五号仓库为集中点所需的运费:0.8×(20×100+40×400)=14400(元),0.8×(10×100+40×300)=10400(元),0.8×(100×200+20×100+40×200)=9600(元),0.8×(10×300+20×200+40×100)=8800(元),0.8×(10×400+20×300)=8000(元).因此,把所有货物集中到五号仓库所需的运费最少,运费为8000元.说明:①由例7的枚举解法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某处货物的重量大于或等于货物总重量的一半,那么,把货物往此处集中花的运费是最少(或最少之一)的.这可以叫做“小往大处靠”原则.可以解释如下.把各个仓库用A1,A2,…,A n表示,A i中的货物重量为m i,把所有货物集中到A i的运输吨·千米数为a i(它与集中货物到A 所需的运输费用成正比),货物总重量为M(=m1+m2+…+m n).a1相比较,把货物集中到A i(2≤i≤n)的运输吨·千米数a i所增加的至少是m1·A1A i,所减少的至多是(m2+m3+…+m n)·A1A i,这里A1A i 表示A1与A i之间的距离.∴a i≥a1.这说明了“小往大处靠”原则是正确的.处靠”原则不成立.例如.在例7中一、二、五号仓库中的存货如果分别为30吨、10吨、30吨,那么容易知道把货物集中到二号仓库运费最少.例8若干箱货物总重19.5吨,每箱重量不超过353千克,今有载重量为1.5吨的汽车,至少需要几辆,才能把这些箱货物一次全部运走?分析与解答如果认为19.5÷1.5=13,因此只需13辆汽车就可以把这些箱货物一次全部运走,这就把题意理解错了.因为货物是整箱装的,每辆汽车不一定都能满载.请先看一个反例,它说明甚至15辆车都不一定能一次运完.例如这批货物共装有65只箱子,其中64箱的重量都是301千克(不超过353千克),另一箱的重量是236千克,那么总重量为301×64+236=19500(千克).恰好符合总重为19.5吨的要求由于301×5=1505(千克)即5只重量为301千克的箱子的总和超过1.5吨,因此,每辆汽车最多只能装4只重量为301千克的箱子,15辆汽车最多只能装4×15=60(只)重量为301千克的箱子,这样,必然有4只重量为301千克的箱子无法再装运了.既然15辆汽车无论如何无法一次运完上例中的65只箱子,那么16辆汽车能不能一次运完这些货物呢?答案是肯定的.事实上,301×4+236=1440(千克),不超过1.5吨,这就是说,第16辆汽车可以装余下的4只重量为301千克的箱子和1只重量为236千克的箱子.所以,16辆汽车可以一次运完这些箱货物.问题到这里仍然没有彻底解决.因为每箱货物的重量只要求不超过353千克,除此别无具体数量的限制,所以我们还应该对于一般情况(上例仅是一种特殊情况)来验证16辆汽车确实能一次运完全部箱子.首先让12辆汽车装货刚刚超过1.5吨,即若取下最后装的一只箱子就不超过1.5吨,再从这12辆汽车上把每辆车最后装的那只箱子卸下来,并把这12只箱子分别装上另外3辆空车,每车4箱,由于每车4箱总重量不超过4×353=1412(千克).因此也不超过1.5吨.这时,12+3=15辆车就装完原来前12辆车上全部货物,总重量超过1.5×12=18(吨).而且每辆车载重不超过1.5吨,于是,剩下来装车的箱子总重量不足19.5-18=1.5(吨),可以把它们全部装在第16辆车上运走.三、最短的路线(几何中的最大最小问题)例9 下图,直线l表示一条公路,A、B表示公路同一侧的两个村子,现在要在公路l上修建一个汽车站,问这个汽车站建在哪一点时,A村与B村到汽车站的距离之和最短?分析与解答如果A、B两个村子在公路l的两侧,问题就简单了,只要把A、B两点连接起来,与公路l的交点就是建站的地方,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A、B两村在公路l的同侧的情形,我们用“对称”的方法来解决,先求出A点关于l的对称点A',连结A'B与l交点于C点,则C点就是汽车站应建的那个点.为什么AC+BC是距离最短呢?我们假设不选C点,而选择C外的一点C',显然有AC+CB=A'C+CB=A'B,AC'+C'B=A'C'+C'B.根据“连接两点的线中直线段最短”,有 A'C'+C'B>A'B,所以选择C点能使AC+CB距离最短.利用这种对称原理可以解决很多复杂的问题.例10 设牧马营地在M,每天牧马人要赶着马群先到河边饮水,再到草地吃草,然后回营地.问:怎样的放牧路程最短?分析与解答依题意,每一条放牧路线都是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我们设法把这条路线变成两个固定点之间的连线.根据“对称”原理,设草地的边线是l1,河流的岸线是l2(下图).令M关于l1、l2的对称点分别是M1、M2连结MM,分别交l1、l2于A、B,则路线M→B→A→M就是最短路线,读者可自己证明其路线最短.几何中的最大与最小问题很多,待学习一些知识后,将有很多有趣的最大与最小的问题等待你去解决.习题六且不大于2,则n的最大值是____.2.赵师傅要加工某项工程五个相互无关的部件急需的5个零件,如果加工零件A、B、C、D、E所需时间分别是5分钟、3分钟、7分钟、4分钟、6分钟.问应该按照什么次序加工,使工程各部件组装所需要的总时间最少?这个时间是多少?3.下图,小明住在甲村,奶奶住在乙村,星期天小明去看奶奶,先在北山坡打一捆草,又在南山坡砍一捆柴给奶奶送去.请问:小明应选择怎样的路线使路程最短?4.某车场每天有4辆汽车经过A1、A2、A3、A4、A5、A6六个点组织循环运输(如图).在A1点装货,需6个工人;在A2点卸货,需4个工人;在A3点装货,需8个工人;在A4点卸货,需5个工人;在A5点装货需3个工人;在A6点卸货,需4个工人.若每个点固定工人太多,会造成人力浪费,我们可以让装卸工人跟车走.这样有人跟车,有人固定,问最少要安排多少名装卸工人?习题六解答1.510.2.65分钟.加工顺序为B、D、A、E、C.3.如下图,用“对称”方法找出甲'和乙',连接甲'乙'后交北山坡于A,交南山坡于B.小明应在A处打草,在B处砍柴.4.2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