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课件】【统编版】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课件】【统编版】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课件】【统编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中国历史》统编版教材第四课“夏商周的更替”。

具体内容包括:夏朝的建立与衰亡、商朝的建立与发展、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度以及东周的春秋战国时期。

详细内容涉及夏禹治水、汤武革命、周文王与周武王的功绩,以及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历史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更替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2. 掌握夏商周时期的代表性事件和关键人物,分析这些事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3. 学习并能够运用分封制和宗法制度的知识,分析西周的政治与社会结构。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封制和宗法制度的内容及其对西周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点: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更迭原因和过程,以及各个时期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中国历史》统编版教材、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时间线图表。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历史知识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夏商周时期的历史文物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好奇心。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图片中的历史文物,推测它们与夏商周时期的关系。

2. 知识讲解:夏朝:介绍夏禹治水的故事,强调夏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的意义。

商朝:讲解汤武革命,分析商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特点。

西周:详细讲解分封制和宗法制度,展示西周的政治与社会结构。

东周:概述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介绍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3. 例题讲解:通过分析具体历史事件,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例题1:夏朝是如何建立和衰亡的?例题2:商朝为什么能够取代夏朝?例题3: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度是如何运作的?4.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即时应用所学知识。

练习1:绘制夏商周时期的时间线。

练习2:分析周文王和周武王的贡献。

六、板书设计1. 夏商周的更替时间线。

2. 分封制与宗法制度的要点。

3. 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事件和关键人物。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分析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政治制度变迁,并探讨其对后世的影响。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
(3)战役结果: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
(4)性质:奴隶主贵族反对暴政的正义战争
3.西周的建立
(1)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年
(2)建立者:周武王
(3)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
(4)重大事件:牧野之战、分封制、国人暴动
4.西周分封制
(1)出示图片:夏商周三朝版图的变化呈现怎样的特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课后反思:
二次备课
展示图片,学生观察
二次备课
展示图片,学生理解。
观察夏商形势图,指出商朝的都城;并说说商朝相比于夏朝有何变化。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学生了解烽火戏诸侯的历史典故。
为了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周公旦“制礼作乐”,制定了一套严密的礼乐制度,包括严格区分君臣、父子、夫妻等身份和亲疏、尊卑、贵贱等地位的礼仪,以及与这些礼仪相配套的乐舞。例如,青铜鼎的使用数量有严格的区分,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
四、师生共同小结
五、拓展思维:
问题思考:夏商周的兴起和灭亡有哪些共同点?从中得到的启示。
学生理解助纣为虐的含义。
(三)西周的兴衰
1.周人的兴起与西周建立
背景:商朝晚期,分布陕西渭水流域周原一带的周人,以农业立国,不断拓展疆土,发展迅速,成为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对商朝的统治构成严重挑战。周文王在吕尚等人辅佐之下,积极作灭商的准备。
2.武王伐纣(牧野之战)
(1)时间:公元前1046年
(2)决战地点:牧野
(4)商的势力:商朝对方国的统治取决于商朝的实力,一旦国势衰微,对诸侯的控制力则会下降,地方的自主性较强,统治不稳定。
3.商朝的衰亡
(1)商朝后期,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奴隶主贵族更加腐朽。末代商王纣继位后,军事上连年征伐,耗费国力;经济上横征暴敛,政治上施行严刑峻法,导致民不聊生。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张坂中学七年级上历史学案【课题】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班级:姓名:号数: __【课标要求】1.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2.知道夏商周三朝的更替3. 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学习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学习过程】一、温故而知新:1、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激战,最终打败蚩尤。

2、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海内外华人也以自称。

3、炎帝被称为,黄帝被称为。

4、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做。

二、对症方可下药: 大声齐读本课的学习目标,仔细听老师讲解本节课的重点方向。

三、在激流中勇进:紧紧围绕以下问题认真阅读课文,并用笔在书本上圈画出答案。

自主学习:2. 西周的分封制目的:为稳定,巩固疆土。

内容:①周王根据和,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②诸侯国需要向进献供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③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逢低内进行再分封。

作用:加强对地方控制,稳定证据,扩大统治范围。

等级:天子、、卿大夫、。

四、万变不离其宗 :总结本课内容,再速记。

五、课堂练习(圈画关键词)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标志着()A.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B、封建等级制度的确立C.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D.诸侯混战局面的结束2.禹死后,他的儿子启是通过什么样的继承方式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的()A.禅让制 B.奴隶制 C.世袭制 D.分封制3.商朝在迁都到殷后,统治稳定,疆域扩大,成为世界上的大国,此时商朝的统治者为()A.武王 B.成汤 C.夏桀 D.盘庚4.习近平总书记国学修养深厚,在治国理政方面常常引经据典,他引用“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强调勤政为民的重要性,教导干部一定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重的位置。

下列历史人物的结局与“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观点相一致的是()①启②夏桀③商纣④周厉王⑤周武王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③④5.小历同学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关键词:西周、王、候、制度。

《夏商周的更替》说课稿

《夏商周的更替》说课稿

《夏商周的更替》说课稿大家好!我是初中历史老师,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本课是初中历史教材的第二单元第4课,主要内容是夏商周的更替。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中国历史上三个重要朝代的更替,了解到夏商周的发展与衰落,为后续的历史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学情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第一单元的内容,对于历史学科有了初步的认识。

他们对于古代历史的认知还较为模糊,对于夏商周的了解也较少。

因此,本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夏商周的发展与衰落;(2)掌握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基本特点;(3)能够描述夏商周的更替过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3)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整理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基本特点,掌握夏商周的更替过程。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夏商周的发展与衰落的原因,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五、说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

通过多种方法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说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教师出示一幅夏商周的历史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是什么时代的图片。

例如,出示一幅描绘夏朝的壁画图片,让学生观察人物服饰、建筑风格等细节,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第二环节:学习新课(1)讲授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基本特点。

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夏商周三个朝代的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等方面的内容。

例如,教师可以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夏朝的社会制度是封建制度,商朝的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周朝的文化成就有《诗经》等。

(2)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讨论夏商周的发展与衰落的原因,并记录下来。

例如,学生可以讨论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是否合理,经济发展是否受到制约等。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设计)(统编版2024)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设计)(统编版2024)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目标】①知道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时空观念、唯物史观)②理解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及作用。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③通过朝代兴衰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家国情怀、唯物史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夏、商、西周的建立和灭亡。

教学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夏有禹,商有汤。

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三字经》中共提到哪些王朝?分别存世多久?答案提示:夏、商、周;四百年、六百年、八百年。

教师指导:夏商周三代是如何更替的呢?为什么周朝存在时间要比前两个朝代更长,今天让我们走进本课,一起来了解那段历史。

环节二:整体感知1、先导阅读:阅读教材子目录,说一说本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案提示:教师指导:尧舜禹处于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财产出现,贫富分化加剧,各个部落之间为了抢占资源而进行战争,战争有胜有败,就出现大量的战俘,这些战俘沦为奴隶。

于是,社会日益分裂成为两大对立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奴隶主阶级为了防止奴隶阶级反抗,开始设置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

在这种情况下,奴隶制国家产生了。

中国开始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

环节三:新课教学(一)目标导学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梳理夏朝建立的基本概况。

答案提示:教师指导:禹在涂山邀请各位诸侯召开大会,在诸侯面前手拿玉帛向天祭祀。

以奉行天命自居,表明已取得“夏后”地位,一般认为,涂山之会是夏朝建立的标志性事件。

不久后禹命各方诸侯进献金,将其铸造成九个大鼎。

这就是一言九鼎这个成语的典故。

九鼎象征着九州。

九鼎继而成为“天命”之所在,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

2、自主学习:禹最初想传位于谁?但最终谁成为了夏朝新的继承人?他能继承王位的原因是什么?由此开创了哪一制度?答案提示:伯益、启、血缘关系、世袭制教师指导:世袭制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宗族内部血缘关系世代继承。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说课稿)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说课稿)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主要讲述了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教材通过生动的叙述,展示了我国古代历史的变迁,使学生了解夏商周时期的社会风貌,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较远,需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历史的发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夏商周时期的历史较为久远,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知识,如夏商周的地理位置、年代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和灭亡,掌握夏商周时期的社会风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自豪感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和灭亡;夏商周时期的社会风貌。

2.教学难点:夏商周时期的历史变迁及其原因;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提问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史料图片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夏商周时期的音乐、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夏商周时期的社会风貌,分享学习心得。

4.讲授法:教师讲解夏商周时期的历史变迁及其原因。

5.提问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解答学生疑问。

6.总结提升: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历史发展规律。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发展奴隶制国家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灭亡夏朝商朝西周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对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和灭亡的了解程度。

历史人教版7年级上(2024)第二单元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

历史人教版7年级上(2024)第二单元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课程标准】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

【重点难点】重点:1.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2.西周的分封制。

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我国神话传说里,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她偷吃了丈夫从西王母那里求来的长生不死药,奔向了月宫。

据说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的著名人物。

夏朝经历了多少年?夏朝以后紧接着是哪两个朝代?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新课探究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夏朝建立(1)【史料研读】材料一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大意是禹在涂山会见各部落首领,这些部落首领都带着玉、帛等礼品来朝见他。

说明此时禹的权势已经很大。

)——《左传·哀公七年》材料二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

(大意是禹将死的时候准备传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进攻伯益,继承了统治者的位置。

)——《韩非子》材料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2)【问题探究】①禹死后启继位,使尧、舜、禹时期的哪一制度遭到破坏?说明了什么?答案提示:禅让制。

说明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②王位世袭制和禅让制有什么不同?答案提示:王位世袭制是指一个家族世世代代承袭王位,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是一种“家天下”的制度,开始于启。

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举首领的制度,开始于尧,结束于禹。

2.国家机构(1)【史料研读】材料夏朝把天下划分为“九州”进行统治,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统治者筑城郭以保护自己。

我国早期奴隶制国家机器产生了。

(2)【问题探究】我国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发展到奴隶制国家,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 为什么?答案提示:是社会的进步。

因为原始社会虽然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却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低下的基础之上的,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极低,生活质量很差,文化的发展极为缓慢;而在奴隶制国家中,奴隶主役使众多奴隶从事生产,使农业和手工业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的发展繁荣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课件精品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课件精品
A
A. 分封制 B. 世袭制 C. 禅让制 D. 奴隶制
6.“通过分封制度,周人终于建立了一个拥有广袤领土的强大国家,使西周王朝的统治触角伸向了遥远的地方。”据此可知,分封制( )
A
A. 扩大了统治范围 B. 强化了诸侯权力C. 加速了西周灭亡 D. 确立了君主专制
7.制度变革推动社会发展,阅读材料,Hale Waihona Puke 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一:如图所示。
_
名称:二里头遗址一号宫殿复原想象图实质:阶级社会产生进程:_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鼎
1.【史料实证】右图是在号称“华夏第一王都”的宫城遗址内发掘出的铜鼎,它的出土为探索哪个时期的历史提供了最原始的研究资料( )
A
A. 夏 B. 东周 C. 商 D. 西周
2.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凭借强大的势力,继承了父亲的位置。这段史料反映了( )
A
A.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 禅让制代替世袭制C. 分封制代替世袭制 D. 禅让制代替分封制
3.【时空观念】下面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②处应该是哪一朝代的建立( )
B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4.右图文物名为利簋,其主人名“利”,内底铭文记载了他参加牧野大战,胜利后受到奖赏的史实。该文物可以佐证的史实是( )
C
A. 炎黄战蚩尤 B. 商汤灭夏 C. 武王伐纣 D. 平王东迁
5.下图所示文物为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西周青铜器士山盘,其铭文记载了贵族士山被周王封在汉水中游一带,负责管理这一地区的贡赋缴纳等事务的史实。士山盘可以用来研究西周的( )
(1)根据材料一,分析启继“天子之位”的方式与其父禹相比有何不同。(2分)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

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素养提升教案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一、课标内容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

二、素养目标1.唯物史观:知道国家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认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时空观念:知道夏、商、周三代更替,国家疆域不断扩大,掌握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

3.史料实证:知道考古学者发掘了夏、商、周时期的都城遗址及其大量文物,学会依靠可信史料了解和认识历史,形成重证据的意识。

4.历史解释:知道二里头遗址及其文物的发掘,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证实了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及其文明进程,学会在理解和辨析史料的基础上,形成历史认识。

归纳西周分封制的有关内容,结合文字和图片史料,概括分封制的作用。

5.家国情怀:通过理解夏、商、周朝代兴衰和更替的原因,明白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理解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分析夏商周灭亡的原因。

【教学难点】分封制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史记·夏本纪》书影“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si)氏。

”这是《史记·夏本纪》中对禹建立夏朝的描述。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王朝的产生。

后继的商朝和西周,国家的地域更为广大,建立了各项制度,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

夏、商、西周三朝是怎样更替的?(二)新课探究探究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夏朝建立教师讲解: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禹的儿子启不接受传统举贤禅让做法,直接继承禹的王位。

“家天下”形成:从此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材料研读: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合作探究:“天下为公”和“天下为家”各指什么制度?“家”指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天下为公:禅让制,传贤。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中国古代历史中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相互更迭;2.了解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社会制度;3.能够分析夏、商、周三代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教学内容】一、情境导入1.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猜测图片所代表的历史时期。

2.学生通过阅读史料梳理古代中国的王朝更替,初步认识夏商周三代的王朝。

二、讲授1.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相继出现和更替。

2.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社会制度。

3.夏、商、周三代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变化。

三、讲解分析1.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相继出现和更替带领学生分析夏、商、周三代的出现顺序以及相互之间的更替关系,初步了解中国古代王朝的历史演变。

2.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社会制度带领学生认识三代王朝的政治权力与家族关系的关联;初步了解周王朝的封建制度和等级制度。

3.夏、商、周三代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变化带领学生分析三代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变化,初步掌握古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

四、讨论1.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围绕夏、商、周三代王朝的出现和更替展开讨论,互相交流想法和看法。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建立思辨意识,进行讨论研究,追求深度理解。

五、练习1.使用时间轴表现出夏、商、周三代的出现和更替关系,并简单注释关键事件和人物。

2.让学生根据课堂讲授,分别列举出夏、商、周三代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变化。

六、总结1.对课堂内容进行回顾,强调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社会制度;2.指导学生深入思考古代中国历史的总体趋势,探究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

【教学评估】1. 课堂检测。

2. 作业。

3. 课后测试。

【教学参考】1.《历史》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中华历史文化教育网。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 观察图片,猜测历史时期通过放映古代建筑、器物、服饰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图片所代表的历史时期和文化特征。

2. 阅读史料,初步认识夏商周三代的王朝让学生对《史记》中的关于夏商周王朝的内容进行阅读,并结合讲解,初步认识三代王朝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变化。

2024年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课件

2024年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课件

2024年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中国历史》教材中关于夏商周的更替的内容。

具体章节为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史”第一课“夏商周”的第二部分“夏商周的更替”,内容主要包括夏朝的建立和衰落、商朝的建立和盘庚迁都、西周的建立与分封制、东周的演变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更替过程,掌握各个朝代的兴衰原因。

2. 通过对夏商周历史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经验教训,提高对国家和社会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更替过程及其原因。

教学重点:夏朝的建立和衰落、商朝的建立和盘庚迁都、西周的建立与分封制、东周的演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中国历史》学习笔记、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引入夏朝的建立。

2. 讲解夏朝:介绍夏朝的建立、主要历史事件及衰落原因。

3. 过渡到商朝:讲解商汤灭夏、盘庚迁都等事件。

4. 讲解商朝:介绍商朝的政治制度、文化成就及灭亡原因。

5. 过渡到周朝:讲解周武王灭商、西周的建立与分封制。

6. 讲解周朝:介绍周朝的政治制度、文化成就及东周的演变。

7.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更替时间线,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记忆。

8. 例题讲解:分析夏商周三个朝代更替的共同原因。

六、板书设计1. 夏商周的更替夏朝:建立、主要历史事件、衰落原因商朝:建立、盘庚迁都、灭亡原因周朝:建立、分封制、东周演变2. 夏商周三个朝代更替的共同原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更替过程及其原因。

2. 答案: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由大禹建立。

夏朝的衰落原因主要有:内部矛盾激化、王权衰落、自然灾害等。

商朝:建立于约公元前1600年,由商汤建立。

商朝灭亡的原因主要有:暴政、阶级矛盾尖锐、外患等。

周朝:建立于公元前1046年,由周武王建立。

202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说课稿新人教版

202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说课稿新人教版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在讲解基础知识时,我可能过于注重详细讲解,而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在未来的教学中,我计划增加提问和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其次,在小组讨论和学生展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可能因为紧张或缺乏自信而未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更好地参与课堂活动。
展示一些关于夏商周时期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那个时代的文化魅力。
简短介绍夏商周时期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夏商周时期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夏商周时期的基本概念、重要事件和特点。
过程:
讲解夏商周时期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的历史事件和特点。
详细介绍夏商周时期的重要事件,如夏朝的建立与灭亡、商朝的兴衰以及周朝的崛起等,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5.请学生在完成上述任务后,与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相互学习和借鉴。
(4)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学生对于这个故事背后的历史教训的理解,以及对于周幽王的昏庸无道的把握。
教学方法与策略
为了有效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计划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策略:
1.讲授法:在课堂上,我将运用讲授法向学生传授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历史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各个朝代的建立、发展、灭亡及其历史地位和影响。在讲授过程中,我会注重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1.拓展阅读材料:
(1)《中国古代史》-章节:夏商周时期
(2)《夏商周探秘》-章节:夏商周的更替
(3)《中国古代文明》-章节:夏商周时期的文明成就
2.视频资源:
(1)夏商周时期的历史纪录片,如《夏商周: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课件精品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课件精品

商朝的统治
2.统治措施
商朝为巩固统治, 增强军力,设置监狱, 制定刑法,加强对奴 隶和平民的控制。
盘庚迁殷,保持 了相对的稳定。
商朝形势图
商朝的统治
3.灭亡
商朝时,生产领域大量使用奴隶。奴隶被迫 在农田上集体耕作,在手工作坊里做工,在贵族家 中劳动,过着极其悲惨的生活。奴隶没有人身自由, 奴隶主可以随意把他们转让、买卖,乃至屠杀,用 来作为祭祀祖先的祭品,或为死去的奴隶主殉葬。 例如,河南安阳殷墟的一座商王大墓,殉葬的奴隶 (商朝)戴枷奴隶陶俑 就有400人之多。他们有的和狗、马同葬,可见其 地位与牲畜等同。
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
——《史记·夏本纪》
(夏桀)作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
——《竹书纪年》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图片,分析夏朝为什么会灭亡?
末代君主夏桀穷奢极欲,残暴无道, 民怨沸腾,夏朝陷入全面统治危机。
夏桀把人当坐骑
时日曷丧,予 及汝皆亡。
商朝的统治
1.商朝的建立
夏桀为虐政淫荒,……汤乃践 天子位,平定海内。
2.启继承王位
把~王位~传~给~ 贤德~的伯~ 益……
老爸,我可是你亲儿子, 为什么要把王位传给外
人?(愤怒)
戴冠冕的夏禹
伯益
夏禹
禹的儿子启拒不接受传统的举贤禅让做法,取代伯益直接继承 了王位。从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2.启继承王位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 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商朝后期,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奴隶主贵族更加腐朽。
商朝的统治
2.统治措施
商纣荒淫无度,聚众作乐“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且刑罚严酷, 设置了炮烙等酷刑。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部编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部编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
九、作业评价
1.作业批改: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例如,检查学生对夏商周时期历史事件的描述是否准确,对人物、事件的分析是否合理。
2.点评反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给予具体的反馈,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例如,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分,指出其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4.文化认同:学生能够增强对我国古代历史的了解,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例如,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夏商周时期的历史,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产生敬意,并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更深的认识。
5.学习兴趣:学生能够激发对历史学科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例如,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主动提问,参与小组讨论,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夏商周更替的过程。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夏商周更替的知识点,掌握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设计关于夏商周时期的历史小论文,巩固学习效果。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通过分析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更替过程,让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同时,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理解历史事件,认识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此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增强对我国古代历史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3.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1)PPT:教师制作精美生动的PPT,展示夏商周时期的图片、文物、地图等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背景和史实。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夏商周的更替》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夏朝、商朝和西周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插图,帮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人物,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夏商周时期的历史较为久远,学生可能对一些具体事件和人物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教学手段和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夏朝、商朝和西周的建立、发展和灭亡过程,掌握夏商周时期的历史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和灭亡过程。

2.难点:夏商周时期的历史特点及其背后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和人物。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夏商周时期的历史背景。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夏商周时期的文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一时期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夏商周时期的重大事件和人物,如夏朝的建立、商汤灭夏、周武王灭商等。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夏商周时期的历史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夏商周时期的历史特点及其背后的原因。

2024年精彩课件七上历史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2024年精彩课件七上历史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2024年精彩课件七上历史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一、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选自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四课《夏商周的更替》,详细内容包括夏朝的建立与灭亡、商朝的建立与发展、西周的建立与分封制、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与变革。

具体章节为:1.夏朝的建立与灭亡;2.商朝的建立与发展;3.西周的建立与分封制;4.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与变革。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更替过程,掌握各个朝代的基本特征和历史意义。

2. 通过对夏商周更替的了解,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 使学生掌握分封制的内容及其在周朝的作用,培养学生对历史制度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更替过程及其历史意义;分封制的内容及其在周朝的作用。

难点:对夏商周更替过程中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分封制的运行机制及其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历史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课件,介绍夏商周三个朝代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分别详细讲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灭亡过程,强调重点知识。

3. 实践情景引入: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夏商周更替的过程,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4. 例题讲解:解答关于夏商周更替的典型题目,指导学生解题技巧。

5.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夏商周的更替夏朝:建立、灭亡商朝:建立、发展西周:建立、分封制春秋战国:纷争、变革2. 分封制的内容及其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更替过程。

(2)分析分封制在周朝的作用。

2. 答案:(1)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大禹建立夏朝。

夏朝末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

商朝:公元前1600年,商汤建立商朝。

商朝中期,盘庚迁都至殷,商朝进入全盛时期。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

西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西周。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教案)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教案)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材分析本课课程标准: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本课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

本课难点:分封制的特点和影响。

本课解读:国家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夏、商、西周是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时期。

商朝和周朝,国家地域扩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国家统治者建立了统治人民的机构、军队,制定了法律和制度。

这些制度与世袭制、分封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

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反映了朝代兴衰的规律。

学情分析面对的是初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上仍是处于未成熟的发展阶段;性格上,比较活泼好动同时注意力容易转移。

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才刚开始,对于学习历史的方法还需要加强,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同时还需要注意学习习惯的培养,历史兴趣的培养,尽量让学生参与更多。

教学目标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初步梳理历史发展线索。

阅读《材料研读》和《相关史事》内容,引导学生如何利用教材,使用教材。

分析西周等级示意图,结合材料分析,认识分封制的特点和影响,辩证看待分封制。

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通过对奴隶制国家夏朝的学习,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本课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

本课难点:分封制的特点和影响。

板书设计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一、大禹立夏家天下1.夏朝2.世袭制二、商周更替国成型1.商朝2.西周:分封制三、兴衰成败悟家国得民心者得天下教学过程导入展示图片:何尊。

教师讲解:在《如果国宝会说话》节目中,曾经介绍过一件西周时期珍贵的国宝:何尊。

尊底有一段铭文“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这段话的意思是:我将中国作为统治地,自己统治那里的民众。

2024年秋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

2024年秋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一、新课标标准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

二、内容分析国家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夏、商、西周是中国早期国家的发展时期。

商朝和周朝,国家地域扩大。

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国家统治者建立了统治人民的机构、军队,制定了法律和制度。

这些制度和世袭制、分封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

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反映了朝代兴衰的规律。

三、教学目标1.了解夏商周三代更替的相关史事,掌握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及作用。

(时空观念、唯物史观)2.通过夏商周的更替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家国情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设计意图:回顾旧知,引入新知。

(二)讲授新课1.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教师活动阅读教材P22,概况夏朝建立的相关史实。

(2)学生活动(3)教师活动想一想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什么区别?(4)学生活动(3)教师活动阅读课本,思考二里头文化遗存,反映出怎样的信息。

(4)学生活动①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②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

2.商朝的统治(1)教师活动商朝的建立与统治(2)学生活动①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商朝很快走向强盛。

②商朝为巩固统治,增强军力,设置监狱,制定酷刑,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3)教师活动首都是国家的中心,为什么要多次迁都?古我先王将多于前功,适于山,用降我凶,德嘉绩于联邦。

今我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

——《尚书·盘庚》自中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

——《史记·殷本纪》(4)学生活动自然灾难;王室争夺权力。

3.西周的兴衰(1)教师活动阅读教材P26,梳理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基本概况?(2)学生活动①目的:巩固统治②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③权利与义务:义务:政治上:听命天子,朝觐述职;军事上: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经济上:交纳贡赋。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目标】1.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

2.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

3.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1.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2.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教学难点】1.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2.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这是古时的《三字经》中对夏朝的描述。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后继的商王朝和周王朝,国家的地域更为扩大,建立了各项制度,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

夏、商、周三朝是怎样更替的?西周时期建立了什么样的制度?这是我们今天要弄清楚的问题。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导读提纲阅读课本。

课件展示导读提纲1.什么事件之后,世袭制替代了禅让制?2.夏朝的统治中心地区在哪里?夏朝建立了哪些国家机构?3.商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商朝为什么又称殷朝?4.西周建立的时间、建立者?5.列举夏桀、商纣的暴行。

6.简述商汤、周文王时为什么会国力强盛。

7.西周分封制实行的目的、内容、意义各是什么?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让学生总结出夏朝奴隶制国家建立的特点,有哪些国家机构?注意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统治奴隶和平民的工具。

2.学生自由发言明确: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国家机构的建立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等。

3.材料研读:“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材料中“天下为家”的“家”指的是什么?“天下为公”,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天下为家”,则指将君位传给儿子,把国家当作一家所私有。

4.学生讨论:为什么说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就是哲学上说的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酒 池 肉 林
三、武王伐纣


1、背景
商纣王的暴政激起人民的反抗

2、周的发展壮大
1)商朝晚期,分布于陕西渭水流域周原一带的周

部落,以农业立国,不

断拓展疆土,发展迅速。

2)周武王时,得到吕尚、周公等人的辅佐,周部
落日益强盛。
3、牧野之战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 决战,商军临阵倒戈,引周军攻入商朝都城,商纣逃到鹿台自焚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夏、商、西周的更替
朝代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建立者 夏 商
都城
亡国之君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1、大禹建夏
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了部落联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 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
历史上把这种将王位、爵号 和财产按照家族血缘关系世 代继承下去,实行父死子继 或兄终弟及的制度称为世袭 制。
1、西周的分封制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
人。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
诸侯。
为了控制全国广大地区, ——《荀子·儒效》
周王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
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 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这一制 度史称分封制。西周初年,一
注:古代的“封建”,政治名词 土地,建立国家。
反映了夏王朝的 阶级分化和等级 界限。
二里头遗址中还有许多埋葬奴隶的灰坑,坑中的奴隶形态各异 有的被捆缚,有的身首异处。他们或因苦役而累死,或因奴隶主的 因当时奴隶制时代的人祭、人牲制度而被活埋殉葬。
反映了夏朝
玉戈
时期的文明
进程。
绿松石夔龙 饰
青铜爵
嵌绿松石铜牌饰 附加堆纹陶 鼎
二里头遗址清理出大量青铜器、玉器、骨器、陶器制 爵、青铜斝形制古朴庄重,这是中国发现最早的青铜容器 最早的青铜器。
指原始社会没有剥削和压 迫,没有贫富分化,人人 平等,共同劳动,共同消 费,被后来的儒家视为 “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
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帝王把国家政权世代占 为己有,把天下当作自 己一家的私产,世代相 传。
“公天下”变成了“家天
3、夏朝的统治
夏朝区域
建立了军队,制定刑 法,设置监狱,此外 还制定了历法,称为 “夏历”。
共建立了71个封国,重要的有
鲁、齐、燕、晋、宋等。封国
的统治者为国君(一般称为诸
侯)。
目的:为了稳定周初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B. 商纣王是商朝 的末代国君,他对 外征伐,耗费国力, 同时修筑豪华宫殿, 对百姓征收繁重的 赋税,还施以酷刑, 残害人民,是历史 上有名的暴君。
1商.修纣筑王豪“华八宫大殿罪园状林”,:尽情享受; 21.施残用暴炮统烙治酷;刑,2.镇政压治人腐民败; 3.设残“害酒忠池良”;“肉4.林赋”税嬉沉戏重游;乐; 45.建连巨年桥征粮战仓;和鹿6.台荒,淫堆无积度掠;夺来 7.宝贪。财好利; 8.贪图享乐。
2、商朝建立
建立者:

时间: 公元前1600年
都城:

3、商朝的强盛
商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 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 人民生活相对安定,商朝很快强 大起来。
4、盘庚迁殷
受战乱、环 境变化等因素的 影响,商朝前期 多次迁都,都城 很不稳定。约公 元前1300年,商 王盘庚时迁都到 殷,此后都城才 保持了相对的稳 定。
夏朝国家机构实质上是奴隶主阶级维护自己的利益、压迫 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见证夏朝历史的二里头遗址
考古人员在河南偃师市二里头村及其周围发现了一座距今约三千六百年的大 称这是迄今为止可以确认的中国最早的宫城,是迄今为止可以确认的中国古代最 邑,其布局开创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制度的先河。
二里头遗址初步被确认为夏代中晚期都城遗址,对研究华夏文明的渊源、国 王都建设、王宫定制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址内发现有宫殿、居民区 窖穴、墓葬等遗迹。
4、西周的建立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双方在牧野大战。商军在阵前纷纷 入商都,商纣逃到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同年,武王建立周朝 西周。
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年
建立者: 周武王
都城: 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商汤灭夏与武王伐纣如出一辙,为什么都 会取得胜利?
•夏暴桀君、暴商纣政的激极引端民残忿暴;统治激起了平民和 奴伐隶无的道不满、和除反暴抗君;深得民心; •商重汤用和贤武王人伐,无团道结,、除联暴合君,周深边得小人国心。;
4、夏桀(jié)的暴政
夏朝历经400多年,
到夏王桀(jié)在位时
期,国力衰弱。桀是历
史上有名的暴君。他不
修德行,统治残暴,修
建许多豪华的宫室,无
休止地征发百姓,强迫
他们服劳役,引起民众
的反抗。
夏桀把人当坐骑
1.搜刮民财,建造豪华宫室;
2.无休止地征发百姓服劳役;
3.不分昼夜饮酒作乐……
夏桀“自比于日”,自夸说: “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日有亡哉? 日亡吾亦亡矣。”因此,百姓们骂他: “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意思是:“什 么时候你这个太阳才灭亡啊?我们宁愿 与你同归于尽!”
二、商汤灭夏
1、背景 夏桀实行暴政;商部落的逐渐强大。
夏桀的统治残暴, 荒淫无度,百姓怨 恨到了极点,平民 和奴隶纷纷怠工, 反抗桀的暴政。
约公元前1600年,商 的首成汤联合一些部 落,乘桀失去民心, 起兵攻夏。双方大战 于鸣条(今河南封丘 ),夏桀战败,夏朝 灭亡。
商朝 建立
当夏朝衰落之时, 河下游地区的商部 大起来。
•商汤和武王能重用人才,并团结和联合周边 小国、部落,
得抓道住时多机助一,起失取胜道。寡助。得民心者得 天下。

假如你是西周的统治者,面对广袤
察 三
的疆域,在“家天下”的社会,你 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广阔的疆土?











夏朝50多万平方公里,商朝100多万平方公里,周朝25
四、西周的分封制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盘庚迁殷后,商朝国力日渐强盛。鼎盛时期,商的 势力范围东至山东西部,西到陕西西部,南抵长江流域, 北达河北北部。
殷 墟 商 代 遗 址
殷墟是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 一带,距今已有3300多年历史。因其出土大量的甲骨 名中外。
5、商朝的统治及灭亡
A. 商朝为巩固政治,设置监狱,制定酷刑,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