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后现代理论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影响和渗透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一种简约化理解及启示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一种简约化理解及启示【摘要】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内核结构可归结三块,即后现代主义哲学基础、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批判,以及公共行政问题的后现代解决方案。
其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政府改革的指导理论中要加入后现代主义思维,在增进政府现代性的同时要认识到公共行政现代性的限度,应借鉴后现代公共行政解决方案用以推进我国政府治理现代化。
【关键词】后现代公共行政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政府治理现代化【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基金项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政治协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4720144025B)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鲁彦平,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公共管理系讲师,国家行政学院2014级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公务员教育培训等;卓惠萍,山东省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讲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社会性别、公共治理。
【中图分类号】 D6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4-0014-02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诞生以来,对当代公共行政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然而,要厘清人们对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理解并不是一件易事。
基于对国外相关文献和国内认知现状的简要述评,本文对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内容结构做了一种简约化的分析与概括,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其对我国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几点启示。
一、众说纷纭的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本质上是“后现代主义”在公共行政领域的具体化,而后现代主义又是和“现代性”联系在一起的。
理解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困难恰恰在于,在“现代性――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这个逻辑链条上,要明晰每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非常困难。
拿后现代主义来说,仅就其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维度而言,就涵盖了以格里芬为代表的“反现代”、“超现代”,以吉登斯为代表的“高度现代”、“晚期现代”、“反思现代”,以及利奥塔为代表的“反元叙事”。
浅析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内容及对我国行政管理的启示
浅析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内容及对我国行政管理的启示摘要:新公共管理是兴盛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也是近年来西方规模空前的行政改革的主体指导思想之一。
它以现代经济学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主张在政府等公共部门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重视公共服务的产出,倡导在人员录用、任期、工资及其他人事行政环节上实行更加灵活、富有成效的管理。
新公共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共行政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因而对我国行政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行政管理,启示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出现以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财政赤字、高失业率为特征的“滞胀”现象,造成了严重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促使人们对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公共管理尤其是全面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实践以及凯恩斯主义加以批判反思,再加之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的发展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思潮由此兴起,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理论逐渐被新的公共管理理论所取代。
在70年代末的美国大学中,几乎同时出现了两种明显不同的公共管理途径:一种是来自于公共政策学院的“政策途径”,简称为“P途径”;另一种是来自于商学院并受传统公共行政学影响的“商业途径”,简称为“B途径”。
前者主张对公共项目的研究,绩效问题成为研究重点。
后者则主张在公共部门中引入私人部门的管理经验和模式,把焦点集中在战略和组织管理上。
经过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孕育和发展,公共管理的P途径和B途径逐渐汇合,形成公共管理的新范式。
新公共管理理论运动是追求“三E”(经济、效益、效能)目标的管理改革要运动。
它主张政府的管理职能应是掌舵而不是划桨,授权或分权是政府广泛采用的管理方法,政府服务应以顾客、市场为导向,奉行顾客至上的全新价值理念,广泛采用私营部门的管理方式和竞争机制,取消公共服务供给的垄断性,注重公共服务的效果与质量,实施绩效目标控制,改造公务员制度,创造有事业心和有预见的政府。
行政管理理论的作用与影响
行政管理理论的作用与影响在现代社会中,行政管理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理论,对于政府和企业的管理实践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影响也是深远而广泛的。
本文将从行政管理理论的定义、作用及影响三个方面来阐述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一、行政管理理论的定义行政管理理论是指研究、探讨和总结行政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原则和方法的一种学术体系。
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组织、计划、领导、控制、决策等管理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旨在为行政管理活动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行政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现代管理学的发展,其内容涉及广泛,涵盖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战略管理等多个方面,对于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有着重要作用。
二、行政管理理论的作用1. 为管理决策提供理论支持行政管理理论通过对管理活动的研究和总结,提炼出了一系列管理原则、方法和工具,为管理决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在日常管理实践中,管理者可以根据行政管理理论的指导,更加科学、合理地制定管理策略和决策,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
2. 促进管理实践的创新行政管理理论不断地丰富和更新,为管理实践提供了不断的创新动力。
依据行政管理理论,管理者可以更加开拓进取地进行管理实践,不断地探索、尝试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促进管理实践的创新和进步。
3. 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行政管理理论通过对管理活动的规律和方法的研究,帮助管理者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管理活动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
行政管理理论为管理者提供了一系列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使得管理活动更加有序、高效,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
4. 促进组织发展和壮大行政管理理论的不断壮大和发展,为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在行政管理理论的指导下,管理者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组织发展规划和管理,促进组织的发展和壮大。
5. 促进管理者的专业化和职业化行政管理理论对管理活动的研究和总结,为管理者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提供了理论支持。
在行政管理理论的指导下,管理者可以更加系统、科学地进行管理活动,提高管理素质和水平,实现管理者的专业化和职业化。
试论后现代理论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影响和渗透
试论后现代理论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影响和渗透后现代公共行政思潮是在当代国际社会“后现代性”话语出现跨领域使用的背景下形成的。
对于“后现代”这头大象,不同的领域有着各自不同的解读:IT业将之称为数字化,哲学界将之称为本质直观,心理学家把它概括为行为体验,伦理界称它为自我认同,人类学家则说它是社会资本,物理学将它概括为负熵,化学说它是复杂和混沌,生物学则说它是基因重组……其实,“后现代”只有一个,那就是伴随着哲学的语言学转向而来的,语言(或者说符号)本身的权力(power)的被重视,以及在现代性语境下的结构主义、科学主义、理性主义等传统观念被打破其垄断地位。
具体应用到公共行政领域,则是强调“以流程转变为核心”的公共行政改革取向。
这种影响主要促使后现代公共行政管理理论朝向三个方向转变: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以及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
本文主要拟从两个方面来论述后现代理论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影响和渗透。
首先,我将简单阐述一下什么是现代性、后现代话语的产生以及后现代性,其次,我将就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一些基本观点加以初步探讨。
1 / 91现代性,后现代话语的产生以及后现代性“现代性”是一个令人困惑和难以精确界定的概念,而且在当前,对这个概念更是充满着批判与解构的尝试。
在关于现代性概念的界定中,有三位学者的观点比较著名:首先是吉登斯,他从社会学的角度,将现代性看作是现代社会或工业文明的缩略语,它包括从世界观(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态度)、经济制度(工业生产与市场经济)到政治制度(民族国家和民主)的一套架构。
他着眼于“从制度层面上来理解现代性”,因此他的现代性概念主要指称在后封建的欧洲所建立、并在20世纪日益成为具有世界历史性影响的行为制度与模式,等同于“工业化的世界”与“资本主义”制度…。
第二个是哈贝马斯,他从哲学的角度把现代性视为一项“未完成的设计”,是一套源于理性的价值系统与社会模式设计,它旨在用新的模式和标准来取代中世纪已经分崩离析的模式和标准,来建构一种新的社会知识和时代,其中个人“自由”构成现代性的时代特征,“主体性”原则构成现代性的自我确证的原则。
现代公共行政管理理论
现代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引言公共行政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公共行政管理理论也在不断完善和深化。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学者们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和理论。
本文将从历史演进、核心概念、主要理论等方面对现代公共行政管理理论进行综述,以期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深化和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历史演进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期。
当时,随着工业革命和城市化的发展,政府对社会和经济事务的干预越来越多。
这使得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研究和探讨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20世纪初期,公共行政管理理论主要围绕着政府治理、效率与公平等问题展开。
在此期间,传统的公共行政管理理论主要关注公共机构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法,以及政府部门的职能和责任。
这一时期的代表性理论包括弗雷德里克·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和马克斯·韦伯的官僚理论等。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共行政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问题。
这使得公共行政管理理论逐渐向多元化和复杂化发展。
在20世纪中后期,公共行政管理理论逐渐转向了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公共服务的提供和管理等方面。
代表性理论包括赫伯特·西蒙的决策理论、克里斯·阿金的治理理论等。
今天,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断深化,公共行政管理理论正在经历着新的变革和发展。
新型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强调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等方面的协同合作,以及信息技术等新技术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
同时,公共行政管理理论也更加关注公民参与、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这些都为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深化和完善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核心概念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核心概念包括公共性、效率与公平、治理和政策等。
首先,公共性是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
公共性是公共行政管理的基本属性,它决定了公共行政管理与私人管理的根本区别。
怎样评价新公共行政运动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3
怎样评价新公共行政运动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新公共行政摒弃了传统政治理论的观察视角,而是从市场和经济学的角度重塑了许多行政的理念和价值,从而建立了一整套全新的行政发展架构。
同时,必须注意到的是,以丹哈特夫妇为代表的另一些学者针对新公共管理的理论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并倡导“服务而非掌舵”的新公共服务理论,他们的观点在我们的服务行政研究中具有值得重视的巨大意义。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缺陷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产生,为政府改革注入了新鲜血液。
新公共管理的核心理念是政府有限理性和政府官员的“经济人”假设,政府相似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组织,政府与民众的关系是公共服务的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
因此,其核心内容是力图将私营部门和工商企业的方法用于公共部门,强调市场竞争、政府工作的绩效评估、行政过程的透明取向、成本效率和顾客导向等。
一时间,“企业化政府”、“市场为本”、“政府瘦身”、“重塑政府”成了政府官员使用率极高的流行词语。
然而新公共管理的思想并没有涵盖当今政府在实践中所应该涵盖的基本理念。
而且新公共管理过分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过分强调政府向企业学习、用企业提供商品的方式提公共服务,往往会而且在实践中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差别,从而产生伦理上和责任上的问题。
另外,在市场化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腐败现象。
这一切,导致公平与公正问题的凸显。
新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政府不再同时掌舵和划桨,而是把划桨的任务赋予更为高效率的市场,政府则专心做好掌舵的工作。
丹哈特夫妇则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个实质性的问题:“当我们急于掌舵时,我们是否正在淡忘谁拥有这条船?”从掌控和驾驭社会的角度讲,政府过去已经做了很多,也的确发挥过积极的意义。
但是对于现代社会,这种单极化的掌控结构是否还合理呢?现代社会更多意义上是一个多元化的结构,即便在公共行政领域它更多的也要体现出公民的主体性。
其实公民才是一个多重的角色,他们既是公共财政的主要供给者,也是公共服务的接受者,同时也是各种生活的参与者和公共利益实现的监督者。
后新公共管理改革
后新公共管理改革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在过去的20年里,西方各国政府无不强调对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的改革。
从西方主要国家的治理实践中可以看出改革大多集中在对管理模式的改进,诸如结构性、效率、控制、合作、绩效管理和领导者能力等等,但不少人却对此存有疑虑。
柯迪斯?文奇斯(CurtisVentriSS)在《新公共管理的影响对当代公共事务的检视》一文中直言不讳地指出:“我们究竟是怎样处理公共行政中糟糕的事务的?”可以说公共行政领域中的复杂问题一直被基于经济学与管理主义的治道逻辑所困扰,以至于产生了新公共管理的继任者一后新公共管理。
一、后新公共管理改革兴起的背景及其内涵后新公共管理(post-NPM)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挪威等具有威斯敏斯特体制(West?minsterSystem)的西方国家,主要是对前期新公共管理改革中出现的机构“碎片化”和部门的自我中心主义、缺乏合作与协调,从而影响效益与效率的一种回应。
它的提倡者们普遍认为后新公共管理作为新公共管理改革的第二轮浪潮,同样是基于政治经济学、制度学和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严格来说,后新公共管理只是一种理论思潮,是在批判新公共管理范式基础上对管理主义观点的统称。
具体来讲,后新公共管理从实践角度是指政府针对由于施行新公共管理中所带来的公共服务“破碎化”、责任问题与民主社会价值观缺失等问题所采取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模式,从而提高政府的效能和合法性。
虽然后新公共管理改革的理念具有结构性、功能性,并在像新西兰这样的国家激进地实施着,但很难说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后新公共管理所蕴涵的理论主要为一种组织结构性上的设计,如“整体政府论”(WholeofGovernment)或者“协同政府论”(Joined-upGovernment),并且这些理论的影响力在逐步增强,以至中国台湾学者彭锦彭认为该理论可望成为21世纪有关政府治理的大理论[2]o后新公共管理改革时期的新一轮改革被称为“整体政府”,在改革之初也被称作“协同政府’与新公共管理改革不同,整体政府改革的重点已经从结构性分权、机构裁减和设立单一职能机构转向注重全局战略。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
[摘要]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对我国行政学理论和实践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本文首先对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内涵进行了阐释,其次厘清了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主要研究路径,再次揭示了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哲学基础,最后对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作了简要的评析。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是以福克斯、米勒和法默尔等为代表的学者在公共行政领域掀起的一种全新的理论思潮,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方兴未艾。
它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尤其是理性官僚制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质疑和批判,在许多方面又继承和发扬了现代公共行政的民主精神。
本文就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内涵、研究路径以及哲学基础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以期进一步深化研究。
一、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涵义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兴起植根于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后者以强调否定性、非中心化、破碎性、反正统性、不确定性、非连续性和多样性为特征。
就公共行政理论而言,美国著名公共行政哲学家法默尔( David John Farmer)从后现代视角做出了与众不同的概念阐释。
他认为,所谓公共行政理论,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语言。
语言不仅仅是用来表达和交流思想的思维工具,它还是观念、方法、直觉、假定和强烈欲望的加工厂,所有这一切构成了我们的世界观,塑造着我们的形态和人格。
[1]在法默尔看来,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是我们看待公共行政的两个基本视角或基本的语言范式。
在现代主义的视角中,公共行政被建构为一种科学,一种技术,一种阐释;而在后现代主义的视角中,公共行政欲通过对“想象”、“解构”、“非领地化”和“变样”的强调来掀起一场变革官僚制的革命。
另两位著名的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家福克斯(C·J·Fox)和米勒(H·T·Miller)认为,传统的公共行政实际上就是一个缺乏沟通的体系,或者说,它就是一个话语霸权的体系。
在这一个话语霸权体系内,自上而下的指示、指令必须逐级执行,不容许有任何讨价还价,更不允许提出怀疑和表示异议。
行政管理理论的现状及未来趋势
行政管理理论的现状及未来趋势一、行政管理理论的现状1. 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全球化是当今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对于行政管理理论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全球化使得行政管理面临着跨国界、跨文化、跨民族的管理要求,需要更加开放和包容的管理理论和实践。
2. 注重创新和变革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行政管理理论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和变革。
越来越多的新理论、新模式和新方法被引入实践中,强调管理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以适应日益复杂和多变的管理环境。
3. 强调参与与民主传统的行政管理理论强调权威与效率,而现代行政管理理论更加强调参与与民主。
参与型管理、民主决策、公民参与等理念和方法逐渐受到重视,推动着管理实践向更为民主和公平的方向发展。
4. 推崇透明与诚信透明性和诚信是现代行政管理的重要标志。
行政管理理论也在不断强调透明和诚信的重要性,强调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信息对称和信任。
5. 注重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主题之一,行政管理理论也在不断关注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成为了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行政管理理论也在不断探索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化路径。
二、行政管理理论的未来趋势1. 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未来,行政管理理论将继续向更加创新和实践探索的方向发展。
新的问题和挑战需要新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安全等新问题都需要行政管理理论来进行进一步探索。
2. 更加民主和参与未来的行政管理理论将更加强调民主和参与的理念。
公民参与、政府透明、权力制约等概念将成为行政管理的核心内容,政府将更加倾听并满足公民的需求。
3. 着力解决全球性问题全球化的趋势使得行政管理面临着全球性的问题,未来的行政管理理论将更加着力解决全球性问题。
跨国界、跨文化、跨国家的管理将成为行政管理的重中之重。
4. 推动创新型管理未来的行政管理理论将更加注重创新型管理,强调创新和变革。
科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将不断催生新的管理需求,需要更加创新和变革的管理理论和实践来满足这些需求。
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其借鉴意义
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其借鉴意义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公共管理实践的日益复杂化,新公共管理理论应运而生,成为了公共行政领域的一股重要力量。
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以市场为导向,引入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改善公共服务的提供和质量。
本文旨在探讨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核心观点、实践应用及其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借鉴意义。
文章将首先对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概述,明确其基本概念和核心要素。
随后,文章将分析新公共管理理论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践案例,探讨其在实际运作中的成效与问题。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总结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贡献与局限性,并探讨其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借鉴意义。
通过本文的论述,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新公共管理理论框架,为其在公共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和启示。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新公共管理理论(New Public Management, NPM)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兴起的公共行政理论和实践模式。
它强调商业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在公共部门管理中的应用,追求公共部门管理的高效率、高质量和高效果。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管理主义: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将私人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引入公共部门管理之中,强调管理的专业化、系统化和科学化。
它认为,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施绩效管理、重视结果导向等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公共部门的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
顾客导向: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公共部门应以顾客(公民或纳税人)的需求为导向,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这意味着公共部门需要更加关注公民的需求和满意度,积极回应公民的需求,并通过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提升公民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
市场化: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打破公共部门的垄断地位,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这包括通过公私合作、外包、竞争招标等方式,引入私人部门的竞争力量,推动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改革。
分权与授权: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分权与授权的重要性,认为通过减少政府层级、下放权力、授权给基层管理人员等方式,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公共部门的响应速度和决策效率。
行政管理理论结论
行政管理理论结论表现优秀的行政管理理论是行政管理工作的核心和基础。
它为政府机构提供了有效的管理和领导方法,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在过去几十年里,行政管理理论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包括新公共管理、治理、行政效率、行政责任等观念和方法。
在本文中,我们试图总结一些行政管理理论的结论,包括新公共管理、治理、行政效率、行政责任等观念和方法的结论,以期通过这些结论对行政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新公共管理(NPM)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一种新型行政管理理论,其主要思想是通过模仿市场经济的机制和方法,以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和效益。
在实践中,NPM对于公共部门的管理和运作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比如增加公共部门的透明度和责任,提高行政效率,促进创新和变革等。
但是,NPM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争议,比如市场化导致的公共服务私有化、公共福利变差等。
总的来说,NPM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行政管理理论和实践,并对公共部门的管理和运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治理模式是当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新型行政治理模式。
在治理模式下,政府与社会各个组织和个人之间形成了一种合作或伙伴关系,共同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治理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多元化、参与性、民主性、协商性等,它通过增强参与和协商,促进政府与社会的互动与合作,以更好地解决公共问题。
提高治理效能。
在实践中,治理模式对于解决一些复杂的、跨领域的公共问题有着一定的作用,比如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社区管理、卫生保健等。
但是,治理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民主参与度不足,领导力不足,公共权能不足等。
总的来说,治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共治理的效能和效果。
在行政效率方面,行政创新是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途径。
政府部门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改进,使其组织和运作方式更加灵活、高效、适应性更强,从而提高了行政效率。
此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政府提供了更多提高行政效率的手段和方法。
比如电子政务、大数据分析等,它们使政府部门的运作更加高效,促进了政府和社会的互动与合作。
试论后现代理论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影响和渗透
中图分类号: F 8 3 0 . 9 9
后现代 公共行政思潮是在当代 国际社会“ 后现代性” 话语 出现跨领域使用 的背景下形成 的。伴随着哲学的语言学转 向 而来的 , 语言( 或者说符号) 本身的权力( p o we r ) 的被重视, 以及 在现代性语境下 的结构主义、 科学主义、 理性主义等传统观念 被打破其垄 断地位 。具体应用到公共行政领域, 则是强调“ 以 流程转变为核心”的公共行政改革取 向。这种影响主要促使 后现代公共行政管理理论朝 向三个方 向转变:新公共管理理
参 考 文 献
【 1 】 韩兆柱, 汪毅霖. 新 公共 管理中的 自由主与转型中的菩 治 【 J ] . 理论与改革 , 2 0 0 6 ( 0 1 ) . 【 2 】 陈国权, 曾军荣 经济 理性与新公共管理 [ J 】 . 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 版) 。 2 0 0 5 ( 0 2 ) . 【 3 】 郝铁川 论 中央和地 方职能与权限的划分 [ J ] . 浙江社会科学, 2 0 0 3 ( 0 6 ) .
论、 政 府 治 理 理 论 以及 后 现代 公共 行 政 理论 。 本文主要拟从两个方面来论述后现代理论对公共行政管 理理论的影 响和渗透 。即现代性、后现代话语的产 生以及后 现代性 , 以及后现代公共 行政 理论 的一些基本观 点。 l 现代性 , 后现 代 话 语 的产 生 以及 后 现 代 性 “ 现代性” 是一个令人困惑和难 以精确 界定的概念 , 而且 在当前,对这个概念更是充满着批判与解构的尝试 。说到现
试论后现代理论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影响和渗透
赵
摘 要
丹
( 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专业< MP A > 辽宁 ・ 沈阳 1 1 0 0 3 4 )
后现代公共管理分析方法的框架、功用及启示
后现代公共管理分析方法的框架、功用及启示一、后现代公共管理理论释义后现代主义是伴随着上世纪中后期西方国家社会转型和环境变革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社会文化思潮。
作为现代主义的辩证的“反面”,后现代具有强烈的反叛意识和鲜明的解构特征。
它将批判的矛头直指自启蒙运动以来到20 世纪现代主义的思想文化成果,倡导与现代性理论、话语和价值观相决裂,并致力于对现代性的发展理念、范式进行廓清和修正[1]。
相对于以理性、高效着称的现代工业文明所彰显的同一性、本质性和封闭性等发展特点,后现代主义则扮演着反叛和纠偏的角色,将被现代性所忽视的诸如:差异性、开放性、去中心化、边缘化、创造力等特征作为其研究的焦点,深入挖掘和反思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种种负面效应,从而以更加独特的视角全面地审视社会的发展。
后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是在后现代文化思潮和话语体系出现并跨领域进行传播、使用的背景下形成的。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转型都强有力地冲击着传统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石,导致现代公共管理遭遇着巨大的理论危机。
以福克斯、米勒和法默尔等为代表的一批美国公共管理学者遵循后现代的分析方法和研究思路,对传统公共管理理论体系和方法论进行了深刻的质疑和批判,目的旨在消解传统公共管理的思维禁锢和理解障碍,探寻其治理模式的困境与失范之成因,通过建构全新的公共管理话语体系和发展模式,为社会的多元发展提供新的范畴、理论和机理。
后现代公共管理核心的创新在于将公共管理活动的本质定性为一种话语范式,通过真实、坦白和真诚的对话和沟通,以达到反抗等级制度、反对权威话语、释放民主价值和超越僵化理性的公共管理目标,最终使公共管理的前进方向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相一致。
二、后现代公共管理分析方法的框架和功用后现代公共管理的分析过程就本质上而言是对作为“元话语” 的现代性理论在宏大叙事制约的背景下进行的怀疑和否定过程,事实上是文化代码在语言层面上的解码和再编码。
后现代主义对公共行政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对公共行政的影响后现代主义对公共行政的影响后现代主义对公共行政的影响摘要本文对后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做了简单的探讨,分析了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公共行政产生的背景及其基本理论,并论述了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对现行公共行政理论的一些批判意见,指出其对我国当前行政改革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理论一、后现代主义概念的起源与发展“后现代”这个概念最早是在1870年前后由英国画家约翰・瓦特金斯・�普曼提出的,他用“后现代绘画”来指称那些据说比法国的印象主义绘画还要现代和前卫的绘画作品。
自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科技革命的推进和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西方社会进入一种“后工业社会”,信息技术高度发达,文化形态上也随之产生变化,“后现代”在西方开始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话语和普遍化的社会思潮,更深一层面来说,后现代指的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基于对现代主义的反思与批判而产生的,对于现代主义中诸如宏大叙事、权威视野、价值理性等观点的反对构成了后现代主义思维方式的基础。
二、后现代主义在公共行政领域的影响(一)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产生的背景。
首先,后现代主义对当代公共行政的冲击和挑战并非完全来自于其先天的批判与反抗精神,同时也因为现代公共行政自身已陷入困境,面临一系列危机,比如政府财政危机、信任危机、官僚制危机等等。
后现代社会背景下行政环境日益复杂化,这导致传统的公共行政理论在实际运用中显得颇有些力不从心,因而具有创新和批判精神的后现代公共行政的理论方法或许能够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条新思路。
其次,后现代公共行政的相关理论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福克斯和米勒在《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一书中对其话语理论做了详细阐述,他们认为,在当前公共行政体制下“独白式的对话”基础上产生的公共政策,只能是政府和官僚精英们的政策偏好,而不是公民一致认同的,公民基本被这一话语所支配,且没有正常表达的渠道。
对于此福克斯和米勒提出了基于真实和坦诚的部分人对话基础上的话语论,倡导形成公共行政话语机制,通过各种话语之间对抗性的交流来解决公共行政问题,形成公共政策,同时公共行政主体要切实保证群众普遍的有质量的参与。
后现代行政管理理论
后现代行政管理理论引言作为一种新兴的行政管理理论,后现代行政管理理论(Postmodern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ory)旨在突破传统行政管理理论的束缚,重新审视管理实践中的权力、知识、文化和价值观念,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论。
本文将从后现代行政管理理论的起源和发展、核心观点、批判和挑战、实践应用等方面展开阐述,以期为行政管理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第一部分:后现代行政管理理论的起源和发展后现代行政管理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当时在西方国家,特别是在法国的先锋领域,出现了一股后现代主义的思潮。
这一思潮起源于对于现代主义的批判和否定,并试图在此基础之上构建一种全新的思维框架。
在这一思潮的影响下,行政管理理论也开始出现了后现代主义的影子,后现代行政管理理论在行政管理领域反映出的具体内容和形式逐渐显现。
根据学者们的研究,后现代行政管理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70年代至1980年代初期,学者们开始对现代行政管理理论的弊端进行批判,认为现代行政管理理论体系中存在着过于机器化和宏观化的缺陷,这些缺陷导致了对于社会和人性等问题的忽略;第二个阶段是1980年代至1990年代初期,学者们开始尝试引入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和方法,试图在现有行政管理理论的基础之上,构建一种更加符合现实需求和社会变迁的行政管理学说;第三个阶段是1990年代至今,后现代行政管理理论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并开始在实践领域中得到应用和检验,成为行政管理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
第二部分:后现代行政管理理论的核心观点后现代行政管理理论的核心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后现代行政管理理论强调实践导向,注重从实践经验中总结规律性的理论,致力于提高行政管理的实效性和适应性。
其次,后现代行政管理理论强调权力扩散和多元参与,试图打破传统行政机构的权力垄断,增加社会各界的参与度和影响力。
新公共管理理论对行政实践的影响
新公共管理理论对行政实践的影响公共管理是指政府或公共机构在执行职责和提供公共服务时所采取的管理方法和原则。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新公共管理理论逐渐兴起并对行政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新公共管理理论对行政实践的影响,包括其对组织结构、决策制定、公众参与和绩效评估等方面的影响。
新公共管理理论对行政组织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
传统的行政组织通常采用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刚性的层级结构,而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灵活性和扁平化管理结构。
根据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观点,管理者应该更加注重绩效和结果,而不是过多关注程序和规程。
因此,许多行政组织开始采用分权和授权的管理方式,以促进组织内部的创新和灵活性。
新公共管理理论还对行政决策制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传统的行政决策往往是由少数高层官员或专家来制定的,而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更多地考虑公众的意见和参与。
它提倡通过公众参与和协商来达成决策,以确保决策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因此,许多行政机构开始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如公听会、咨询委员会和社区论坛等,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新公共管理理论还对行政绩效评估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传统的行政绩效评估主要关注过程和活动的执行情况,而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结果导向和绩效导向。
根据这一理论,行政机构应该根据其达成的实际成果来评估绩效,并借助各种指标和工具对绩效进行量化和分析。
因此,许多行政机构开始使用关键绩效指标和平衡计分卡等工具来评估绩效,以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果。
新公共管理理论还对行政透明度和问责制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由于透明度和问责制度在新公共管理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许多行政机构开始采取措施来提高政府机构的透明度和问责制度。
例如,一些国家建立了独立的监察机构来监督公共机构的行为,同时建立了信息公开制度以保障公众获得信息的权利。
这些举措有助于提高政府机构的效率、防止滥用权力和减少腐败行为。
综上所述,新公共管理理论对行政实践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后现代公共行政的话语理论研究.doc
后现代公共行政的话语理论研究当今社会,政府行政体系与市场体系成为控制社会、影响社会的最大两股力量。
理论和实践研究表明,政府的公共行政与管理体系在创造和提升国家竞争优势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伴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想的涌现,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弊端也日益突显,建立一个民主的、负责任的、有能力的、高效率的、透明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的诉求也日益高涨,如何找到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成为后现代学者们思考的问题,话语理论也应运而生。
一、传统的公共行政及其替代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的一些观点和理论都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作为一种可以接受的中立的公共行政的传统治理模式,已经无法很有效的解决现实中存在的诸多的行政合法性问题。
因而,伴随着后现代思潮的到来,传统的公共行政治理模式也渐渐的开始退出它的历史舞台。
他的替代品因此也竟相取代之:新制度主义或宪政主义;社群主义和公民主义;由于社群主义与宪政主义之间在公共行政本身有合法化的义务和公共行政对外部的统治责任问题存在分歧和争论,一直无法成为一种正统的治理模式;而话语理论避免了宪政主义与社群主义本身的缺点,提出了合法性就存在于做事情的过程中,重视政策质量的优质性,强调的是我们下一步该做什么,而不是我们已经和正在做的事情中哪些应该合法化。
同时也给了我们当代学者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公共行政的视角。
二、话语理论的理论基础(一)构成主义的现象学基础1.身体——主体既是物理的又是精神的。
我们的身体实实在在的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结合。
因为所有的意识都在身体中发生,并且某个个体的身体与其他相似的身体有明显的重叠能力,所以我们将最终消除根深蒂固的不兼容性,话语是可能的,由于这一具体的世界,新部落主义原则上是不会流行的。
2.意向性产生于世界中的主体——身体。
它不仅仅是闲来无事的沉思,也不是出于兴趣的观察,而是为了能动性,为了行动,为了那些身体——主体。
《后现代公共行政》读后感
《后现代公共行政》读后感一、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1887年,威尔逊的《行政学之研究》一文的发表标志着现代美国公共行政研究的发端,其后,马克思·韦伯的官僚制理论的引入,奠定了美国公共行政思想的主流,并在二战后的一段时期达到其发展的巅峰。
然则,到20世纪60年代末,越战、白宫丑闻、各种激进的社会思潮与民主运动的高涨等导致了美国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宪法危机,激发了公共行政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开始重新思考美国公共行政的传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替代传统模式的新理论,而后现代公共行政便是其中一副有代表性的处方。
后现代公共行政主张从经验的具体,上升到本质的抽象;再从本质的抽象,回到更高实践的具体。
所以,“回到事物本身”这个“回到”,是理解后现代的关键。
从后现代公共行政的观点看来,无论是新公共管理还是治理理论,都还没有彻底回到政治本身。
因为他们语义中的政治,还只是一种本质,一种抽象;而每个公共的利益是具体的。
后现代公共行政,就是从本质的抽象,再回到现象的具体,使公共行政可以响应公民个性化的公共需求。
但现代公共行政,做不到这一点。
它相当于大规模生产,只能对共同的公共利益进行批量化满足。
如果非让它去满足公民个性化要求,就相当于私人定制,它的成本太高,不可能实现。
后现代公共行政开始转向,在满足社会对公共产品的大路货需求(如安全、义务教育)的同时,开始考虑响应复杂多变条件下的这种需求,所以要进行政府流程再造,提高政府回应速度和回应能力。
二、后现代公共行政: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批判(一)事实和价值传统公共行政理论认为,像其他社会科学一样,公共行政科学能够利用自然科学领域所运用的实证方法来加以认识,社会生活的事实因素能够与价值因素分开,科学研究的重点应该是对事实因素的分析,而事实因素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因而科学研究的指标也应该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认为,实证研究方法不可避免地将公共行政的研究范畴限制在了可以测度的行政效率等狭隘的范围内,而把民主、公正等价值因素排除在了公共行政的研究范畴之外。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视域下对公共政策制定的思考
念 ;能量 的概念可 以追溯到前苏格 拉底时 代希腊 的原子论 的激进的单子 多元 论 ,能
量 指 的 是 一 种 内在 的 力 量 ;把 场 的概 念 与
在 这 种 话 语 理 论 视 角 下 ,通 过 对 几 种
传 统 治理 模 式 下 公 共 政 策 制 定 的 梳 理
端 ,而 “ 一些人 的对话 ”则位于二者之
策 制定的几点新思考 。
传 统 治 理 模 式 下 公 共 政 策 制 定 的 批 判
( )对 “ 式 民 主 ” 式 下公 共政 策 一 环 模 制 定 的 批 判
话语 在某一重复性 的实践 的语境 中为获取 意 义而相互交流 、论争 的过 程 ,这也 是对
传 统 官僚 制 与 环 境 分 离 、官 员 独 白式 话 语 的超 越 。 在 这 个 公 共 能 量 场 中 ,社 会 对 话 和 公 共 政 策 就 是 在 不 同 的 目标 和 意 图 的 相 互 影 响 、激 变 与 碰 撞 中形 成 的 ,在 这 个政 策 形 成 过 程 中 ,没 有 任 何 一 种 目标 或 意 图 具 有
公共能量场 中 ,组织的行 为者 与环境 的行
为 者 之 间是 互 动 的 ,他 们 的动 机 和场 内的 能 量 具 有 自 由 性 ,具 有 不 同意 向 性 的 政 策
作。 本文在后 现代公共行 政话语理论 的基 础下 , 通过对几 种传统治理模 式下公共 政 策制定 的梳理 与批判 , 并提 出 了对公共 政
做 出了严格 的限定 ,以确保把 那些违背基 本 的真实话语 规则 的人限 制在对话 之外 。 这个 真实话语 的规 则是 :交谈者 的真诚 、 表达 的清 晰、表达 内容 的准确 以及言论与 讨论语境 的相 关性。为 了防止对话 陷入官
《后现代公共行政》读后感
《后现代公共行政》读后感《后现代公共行政》读后感一、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1887年,威尔逊的《行政学之研究》一文的发表标志着现代美国公共行政研究的发端,其后,马克思·韦伯的官僚制理论的引入,奠定了美国公共行政思想的主流,并在二战后的一段时期达到其发展的巅峰。
然则,到20世纪60年代末,越战、白宫丑闻、各种激进的社会思潮与民主运动的高涨等导致了美国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宪法危机,激发了公共行政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开始重新思考美国公共行政的传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替代传统模式的新理论,而后现代公共行政便是其中一副有代表性的处方。
后现代公共行政主张从经验的具体,上升到本质的抽象;再从本质的抽象,回到更高实践的具体。
所以,“回到事物本身”这个“回到”,是理解后现代的关键。
从后现代公共行政的观点看来,无论是新公共管理还是治理理论,都还没有彻底回到政治本身。
因为他们语义中的政治,还只是一种本质,一种抽象;而每个公共的利益是具体的。
后现代公共行政,就是从本质的抽象,再回到现象的具体,使公共行政可以响应公民个性化的公共需求。
但现代公共行政,做不到这一点。
它相当于大规模生产,只能对共同的公共利益进行批量化满足。
如果非让它去满足公民个性化要求,就相当于私人定制,它的成本太高,不可能实现。
后现代公共行政开始转向,在满足社会对公共产品的大路货需求(如安全、义务教育)的同时,开始考虑响应复杂多变条件下的这种需求,所以要进行政府流程再造,提高政府回应速度和回应能力。
二、后现代公共行政: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批判(一)事实和价值传统公共行政理论认为,像其他社会科学一样,公共行政科学能够利用自然科学领域所运用的实证方法来加以认识,社会生活的事实因素能够与价值因素分开,科学研究的重点应该是对事实因素的分析,而事实因素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因而科学研究的指标也应该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认为,实证研究方法不可避免地将公共行政的研究范畴限制在了可以测度的行政效率等狭隘的范围内,而把民主、公正等价值因素排除在了公共行政的研究范畴之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后现代理论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影响和渗透【论文摘要】“后现代性”作为一种脱胎于“现代性”的思想与行为方式,其精神实质如去中心化、多元主义、不确定性、微小叙事、消解权力的中心主义等诸多观念已经被广泛接受,正在逐渐渗透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且对公共行政管理的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促使后现代公共行政管理理论朝向三个方向转变: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以及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主要解决的是公共产品需求的个性化响应问题。
后现代公共行政思潮是在当代国际社会“后现代性”话语出现跨领域使用的背景下形成的。
对于“后现代”这头大象,不同的领域有着各自不同的解读:IT业将之称为数字化,哲学界将之称为本质直观,心理学家把它概括为行为体验,伦理界称它为自我认同,人类学家则说它是社会资本,物理学将它概括为负熵,化学说它是复杂和混沌,生物学则说它是基因重组……其实,“后现代”只有一个,那就是伴随着哲学的语言学转向而来的,语言(或者说符号)本身的权力(power)的被重视,以及在现代性语境下的结构主义、科学主义、理性主义等传统观念被打破其垄断地位。
具体应用到公共行政领域,则是强调“以流程转变为核心”的公共行政改革取向。
这种影响主要促使后现代公共行政管理理论朝向三个方向转变: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以及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
本文主要拟从两个方面来论述后现代理论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影响和渗透。
首先,我将简单阐述一下什么是现代性、后现代话语的产生以及后现代性,其次,我将就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一些基本观点加以初步探讨。
1现代性,后现代话语的产生以及后现代性“现代性”是一个令人困惑和难以精确界定的概念,而且在当前,对这个概念更是充满着批判与解构的尝试。
在关于现代性概念的界定中,有三位学者的观点比较着名:首先是吉登斯,他从社会学的角度,将现代性看作是现代社会或工业文明的缩略语,它包括从世界观(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态度)、经济制度(工业生产与市场经济)到政治制度(民族国家和民主)的一套架构。
他着眼于“从制度层面上来理解现代性”,因此他的现代性概念主要指称在后封建的欧洲所建立、并在20世纪日益成为具有世界历史性影响的行为制度与模式,等同于“工业化的世界”与“资本主义”制度…。
第二个是哈贝马斯,他从哲学的角度把现代性视为一项“未完成的设计”,是一套源于理性的价值系统与社会模式设计,它旨在用新的模式和标准来取代中世纪已经分崩离析的模式和标准,来建构一种新的社会知识和时代,其中个人“自由”构成现代性的时代特征,“主体性”原则构成现代性的自我确证的原则。
在他看来,现代性的一个最为核心的问题,就是它的自我理解和自我确证的问题。
第三是福柯,他同样足从哲学的角度出发,不过他将现代性理解为“一种态度”,而不是一个历史时期,不是一个时间概念。
对他来说,现代性从根本上意味着一种批判的精神。
说到现代性,我们就无法绕开欧洲的启蒙运动,因为我们通常把现代性的产生归功于启蒙运动,正是启蒙运动的精神孕育出了现代性的基本观念。
这些精神主要包括理性主义的精神、科学的观念以及自由主义思想。
这其中,康德作为启蒙哲学的杰出代表,其所谓“先验”的理性主义精神正是对现代性精神的最好诠释。
而理性的批判与建构、理性神学、自由的权利以及民主国家的理念等,自然也就成为现代性的应有之义。
随着对现代性概念的不断解读与对现代性理念的不断实践,我们逐渐发现随现代性而来的虚无主义成为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
现代性的自我确证性在面临“存在”与“虚无”的追问时显然无计可施。
同时,随着罗素(Bertrand Russel1)、索绪尔(Ferdinand deSaussure)、穆尔(G.E.Moore)、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卡尔纳普(Rudolph Carnap)等人的分析哲学以及随之而来的哲学语言学转向的开始,再加上解构主义领袖德里达的推波助澜,后现代这个概念自然而然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正如“现代性”一样,“后现代性”也是一个令人困惑、众说纷纭、有着多重歧义的概念。
作为一种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逐渐在西方开始流行起来的社会思潮,经过分析哲学、符号学、语言学、叙事学、解构主义等等诸多流派和专家的诠释,以及消费社会的兴起与全球化的进程,后现代的思想和内容可以说已经覆盖了文化和社会诸多方面,同时也丰富、庞杂到了混乱不堪的地步。
关于后现代思潮的起因以及“后现代”的性质,有专家将之大致归结为以下几种解释:一是社会动因说,这种解释将后现代思潮的兴起归结为它的社会政治背景,认为一种全新的社会秩序应该被确立。
二是后工业化或信息社会说,它将信息社会及其知识状态作为观察问题的一个基本视角。
三是消费社会说,它认为后现代社会表现为一种消费文化盛行并支配着社会成员生活的“消费社会”的生活方式。
四是文化反叛说,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DanielBel1),它从价值体系、宗教和文化的角度来反思现代主义。
五是叙事危机说,其代表人物利奥塔(Jean~FrancoisLyotard)以“叙事危机”作为切人点来展开对后现代的阐述,以“语言游戏”的范式来解决后现代思想的核心问题,将追求差异性、多元化作为后现代的游戏规则。
上述五个解释中,前三个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后面两个则从文化的角度来探讨后现代话语的产生。
“后现代性”作为一种脱胎于“现代性”的思想与行为方式,无论其理论面临多少对抗与反对,作为其精神实质的“主体去中心化”、多元主义、不确定性、微小叙事、消解权力的中心主义等诸多观念已经被广泛接受,并且正在触及、渗透到各个不同领域,尤其随着信息技术及其手段的普及、经济的全球化,这种影响正在深入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就包括我们社会政治生活领域的公共行政管理。
2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几个基本观点正如本文开头所描述的那样,后现代理论在公共行政领域的跨学科繁殖产生了后现代公共行政的概念,这个概念的核心仍然是对现代性的反思、对意义的解构以及对主体中心主义的消解。
在现代性的视角中,公共行政被建构为一种科学、一种技术、一种企业、一种阐释,其寻求的是科学性、客观性、效率和确定的意义,而从后现代性的角度来看,公共行政应该是通过对相像、解构、非地域化和他在性的强调来掀起一场变革官僚制的革命。
现代公共行政相当于规模生产,它只能对共同的公共利益进行批量化满足,如果非让它去满足公民的个性化要求,就相当于定制,成本太高,不可能实现。
后现代公共行政开始转向流程再造。
在批量化满足社会对公共产品的大路货需求(比如安全、义务教育等)的同时,开始考虑响应复杂多变条件下的个性化公共需求,所以要进行流程再造,提高响应速度和响应能力。
但作为流程再造成果之一的新公共管理和政府治理理论模式的施行,还是要以正规体制为条件的。
这种体制,好像大炮,可以打大象(满足普遍性需求),但不能打蚊子(满足个性化需求)。
如果非要在现有体制框架下,解决公共产品需求的个性化响应问题,成本仍然偏高。
于是,为了解决对公共产品的个性化需求的响应问题,后现代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应运而生。
奠定后现代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基石的,正是戴维·约翰·法默尔(DavidJohn Farmer)所着的《公共行政的语言——官僚制、现代性和后现代性》(TheLanguageofPublicAdministration---Bureaucrary,Modemity,and Postmodernity)这本书。
而真正使该理论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内容,则出现在查尔斯·J·福克斯(CharlesJ.Fox)和休·T·米勒(HughT.Miller)合着的《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Postmodern PublicAd-ministration…Toward Discourse)-书中。
福克斯与米勒在《后现代公共行政》中指出,就符号的层面而言,所谓的“现实”不过是社会的、历史的符号建构的产物,在后现代状况下,符号的能指与所指的脱节导致了“超现实”的出现,后现代文化最典型的特征就是高雅文化或大文化的日趋没落和亚文化的日益强劲,后现代意识的碎片化和关注于超现实的媒体形象的新部落主义使得任何形式的管理都变得困难,因此,需要找到一种新的框架:一方面,它能承受后现代的状况;另一方面,它能提出与民主理想相一致的主张。
这就是所谓后现代公共行政的话语理论。
在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角度来看,官僚制在历史中是以决定论的、有意识地控制的术语定义的,同时,这些被软化为控制和理性的术语又逐渐让位于满意、统计意义、趋势等术语,决定论的或韦伯式的官僚制是一个控制的封闭系统模型。
这显然与当代开放、多元的社会政治生活环境极不协调。
因此,对官僚制的突破与解构势在必行。
公共能量场是话语理论的核心概念,它是现代物理学的能量场理论和现象学的方法相互修正的结果。
场是作用于情境的力的复合。
场的结构并不遵循固定的公式,而是取决于生活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
而能量这一概念则意味着:场中有足够的目标和意图。
这些目标和意图使得人们被吸引、被激动、被改变。
公共事务就是这样一种能量场,在那里,有着各种能量或力的作用,它们各自有自己的意向性或目的,从而形成一个公共的能量场。
公共能量场是表演社会话语的场所,公共政策在这里制定和修订。
这一制定和修订的过程同时也是各种话语进行对抗性交流的过程,是具有不同意向性的政策话语在某一特定的实践环境中为获取(或实现)其意义而相互斗争的过程,换句话说,公共能量场就是“回到事务本身”的那个“具体”场合,也就是所谓的“现场办公”。
在这里,没有一个意义先天地是真的或者说是本体论地确定的,意义就是为了被抓住而确立的。
换成我们熟悉的语言,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此,有两点尤其重要:首先,为了避免陷入后现代话语的无政府主义状态,我们必需对话语意义的真实性或者说真实话语的条件做出严格的限定。
其次,为了避免陷入官僚制民主模式的独白性言说,我们期望在话语中看到的是意义之战,是争辩、论证、反驳,而不是和谐的异口同声。
参与对话的双方应该是一种结构性的关系,他们之间既是平等的,同时又是对抗的、相互斗争的。
因而从理论上来说,它所设想的是一个所有人都参与的民主前景。
但是从实践的方面而言,它强调了自主参与的重要性,只有那些积极投身于公共事务的人才能通过其有意义的、切合情境的话语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发挥作用,才能切实地利用他们真实参与的责任来加强民主。
显然,从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观点来看,无论是新公共管理还是政府治理理论,都还没有彻底回到政治本身。
因为他们语义中的政治,还只是一种本质、一种抽象:而每个公民的利益是具体的,后现代公共行政,就是要从本质的抽象再回到现象的具体,使公共行政可以响应每个公民个性化的公共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