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失的艺术——徽州棕编

合集下载

徽州遗梦

徽州遗梦

徽州遗梦————————————————————————————————作者:————————————————————————————————日期:徽州遗梦-旅游管理徽州遗梦祝曾姿在梦中有一缕缠绵的牵挂,如丝绒般甜腻地环绕,荡漾在微醉的心肠中,齿颊皆香。

做一场梦,关于美丽的徽州,翩翩飞扬……猛然发现自己身处小桥流水、亭台水榭之间,我发现自己身着一袭宝蓝色的锦缎旗袍,挽着温柔的髻,额前碎发随意地垂下,手把微微泛黄的油纸伞,轻轻穿过一条条幽深又悠长的雨巷。

雨巷,宁谧中仿若我逢着了1927年夏天,正在独自彷徨的结着愁怨的丁香般的姑娘,她袅娜而纤细的背影在雨中逐渐消散了淡紫色的芬芳。

我轻迈优雅的步子,试图融入这如诗如画的淡雅徽州,脚下的青石板的间隙中偶有些油翠的绵软青苔,仿佛诉说着宛然的古徽州曾经享受过的清寂。

而如今,那条悠远的青石板路像是历史和岁月留下的一吟低沉又悠长的叹息,颤抖的音阶敲击人心,一块块青石板早已被前人的双足琢磨得漆亮如玉。

惊艳寂寞了一个时代。

梧桐更兼细雨,点点滴滴,雨中的徽州没有浓墨重彩,它是一幅雅致清淡的水墨画,雨水氤氲下泼洒出一缕缕轻柔的墨香。

漫步其间,就如同一不小心掉进了泼墨山水画儿里而从此甘心沉陷其中。

穿过悠深的巷口,轻灵澄翠的河道,我依稀嗅到那清新灵秀的水汽,水波荡漾,像江南柔弱秀俏的女子翩翩起舞般温秀。

青灰色的砖瓦砌成低矮的楼阁坐落于水道之侧诉吟流水的光阴;河岸几株翠柳妩媚地抚着秀发,堤上几点纯白花苞羞涩地绽着娇笑,微风中,如血斜阳,落英满地,幽香微醺。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在微醉的梦里,不禁忆起李后主这句绮丽又伤感的词句……我合上油纸伞,款款走向那水道旁的茶庄,浅酌一口清香四溢的毛峰,心脾沁凉,如同心间划过一流涓涓清泉。

坐于木廊之上,低眉可见那款款水乡的杨柳依依、小船轻荡。

歌声嘹亮中,可见芙蓉花丛中的月辉初上,朦胧的秀色略过浮烟笼罩了暮色下的老石拱桥。

那一刻,曾经的繁华、歌哭、苦痛、恩怨、爱恨都被时光缓缓冲走了,只留下一片干净、一抹空白在心头,只有徽州,唯有徽州,可以给你这份人世间最为难得的享乐。

翠竹丝丝飘何方

翠竹丝丝飘何方

翠竹丝丝飘何方作者:小北来源:《中华手工》2015年第02期2011年7月,安徽省博物院收到一个竹编贡篮和两个竹编贡盘,3件作品均来自67岁的徽州工艺美术师俞日华的捐赠,作品一亮相,引来诸多夸奖,纷纷惊叹老艺人的高超技艺。

对此,俞老笑道:“人们常说,竹篮打水一场空,不夸张地说,我这只贡篮不光可以打水,一篮水提上来也损耗不了多少。

”作为唐代已是贡品,曾被朱元璋称赞是为“民间奇篮”的徽州竹编,今天似乎也只剩下“可以打水”了。

“徽州一绝”盛极而衰竹林深处有人家。

有竹林的地方,便不乏竹编工艺,譬如青神、嵊州、安吉等。

徽州山区盛产翠竹,品种繁多,成为竹编之乡并不为奇。

在安徽省博物院,藏有一件明万历年间的“描金五彩漆果盒”和一件清代“金漆堆花圆果盒”,均是内用竹制骨架,外用细篾编织成纹样,涂彩漆描金花而成。

可百度搜索“徽州竹编”,资料少得让人不敢相信,它真的是“徽州一绝”吗?尽管明清竹编技艺已经十分成熟,可徽州竹编真正成为“徽州一绝”,还是在新中国建国以后。

1951年10月,69个老艺人来到黄山市屯溪,成立了竹工生产合作社。

7年后,屯溪竹器厂(后改竹编工艺厂)编织的圆形小花篮送安徽省参加全国竹编工艺品展览交流会,得到朱德同志的赞赏。

“屯溪有这么好的手艺,应大力发展。

”交流会后不久,屯溪、歙县生产的竹编面包篮,经上海工艺品进出口公司鉴定,正式对外出口,销往西欧、拉丁美洲和日本,成为安徽省首批出口外销产品。

此后,徽州竹编进入黄金发展期。

因为不愁销路,艺人在编织技艺、花样上狠下工夫,后期产品开发出300多种,篾丝更是劈得比头发还细,最考究的能达到每寸(3.33厘米)可拍篾丝达120根。

除却福寿、龙凤等图案,又增添了不少皖南民俗。

但编织速度缓慢,一个竹篮要编上三四个月,可谓慢工出细活典范。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屯溪工艺厂的竹编工人工资可达350元,是机关干部平均工资的7倍。

用料考究,花纹精美,色泽多样,慢工细织……就这样,徽州竹编正式成为“徽州一绝”。

徽州竹编分析报告

徽州竹编分析报告

徽州竹编分析报告1. 引言徽州竹编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之一,源自安徽省黄山市的徽州地区。

它以其精细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而闻名于世。

本报告将对徽州竹编进行分析,探讨其历史背景、制作工艺以及市场前景。

2. 历史背景徽州竹编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

它起源于徽州地区的农村,最初是农民们利用当地丰富的竹子资源进行生活用品的制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徽州竹编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和收藏。

3. 制作工艺徽州竹编的制作工艺非常独特,需要经过多道复杂的工序。

首先,竹子需要经过晾晒、切割和煮熟等处理,以增加其韧性和耐久性。

然后,竹片被拆解成细丝,通过细致的编织技巧进行组合和交织,形成各种形状和图案。

最后,通过涂漆和烘干等工序,使竹编作品更加美观和耐用。

4. 设计特点徽州竹编的设计特点独具一格。

它常常采用自然界的花草、鸟兽等元素作为主题,通过精细的编织技术将其表现得栩栩如生。

同时,徽州竹编注重对称和平衡,追求整体的美感和和谐感。

其色彩也以自然色系为主,给人一种朴素而温馨的感觉。

5. 市场前景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提高,徽州竹编作为一种具有独特魅力和历史价值的手工艺品,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青睐。

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设计特点,使得徽州竹编能够在市场上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徽州竹编已经成为了旅游纪念品和礼品市场的热门商品之一,不少人愿意购买徽州竹编作为装饰品来点缀家居。

此外,随着电商的兴起,徽州竹编也有了更多的销售渠道,为其市场前景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6. 结论徽州竹编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手工艺品,以其精细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特点在市场上备受瞩目。

其制作工艺的复杂性和设计的独特性使得徽州竹编具备了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徽州竹编市场前景广阔,有着可观的发展潜力。

希望本报告能够对徽州竹编的分析和了解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以上是关于徽州竹编的分析报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棕编制作才艺解说稿

棕编制作才艺解说稿

棕编制作才艺解说稿厦门市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林晓红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下面我的才艺展示马上开始。

在一个宁静的午后,教室里正在上演精彩的故事。

蝴蝶带着蜻蜓到花园里玩耍。

她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在花丛间翩飞不止。

忽然,她看见地上有只蚂蚱,正一下一下地跳着,蝴蝶鼻子一哼:“走个路都要费这么大的劲儿,真笨!”蜻蜓听了,微笑着说:“蝴蝶,蚂蚱唱的歌可好听了,不信,晚上我带你去听听。

”蝴蝶心想:蜻蜓真好管闲事,要不是今天太无聊,就她那双暴突的、丑陋的大眼睛,我才不带上她呢。

不过,因为好奇,夜幕降临的时候,蝴蝶还是跟随着蜻蜓来到麦地里。

“吱吱——吱吱——”凉风习习,蚂蚱那此起彼伏的叫声,像悠扬的乐曲,把麦田唱醉了,把大地唱醉了,也把蝴蝶那颗骄傲的心唱醉了。

好久,蝴蝶转过头,看见蜻蜓那双盈满笑意的大眼睛,突然明白:如果该学习蜻蜓,善于用智慧的大眼睛发现别人的优点,那么,世界将会变得更美丽。

刚才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棕编做成的各种小动物。

各位是否平时见过我手上的这种新奇、时尚的手工艺品吗?你看,那只蚱蜢闲庭信步、活灵活现;那只蝴蝶正在翩翩起舞;蜻蜓展翅欲飞;青蛙悠闲的嬉戏,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下面我开始示范制作棕编蚂蚱。

棕编的主要材料是棕榈树叶,工具也比较简单:主要是针、剪刀、红色毛线。

共七个步骤。

第一步,拿出一片叶子,剥去中间硬杆,留下3㎝,不剪开。

第二步,将硬杆压在中间,将一边的叶子绕过硬杆后,套圈;另一边绕法相同。

第三步,将叶子平行折出套圈;另一边绕法相同。

可连绕、穿3~4次。

第四步,将余下的叶子从回形段处穿过作触须。

如叶尖太宽,可用剪刀剪细。

第五步,剪开的叶子穿入两边头部作眼第六步,将叶子分成6条插入再边做6条腿;第七步,最后,将一端向外拉紧,然后在中部向下拉直作支架用瞧,一只就做成了!粘点水就栩栩如生了。

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稍作改动,便可做出其用它惟妙惟肖,造型逼真小动物。

评委老师们,相信你们也被棕编的艺术魅力吸引了吧!其实,棕榈树叶是随处可见的资源,我们可以变废为宝。

徽州竹编

徽州竹编

徽州竹编调研《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论文论文名称:非遗文化该何去何从——以徽州竹编为例年级专业:12级新闻姓名学号联系电话:合作人:批阅教师:提交时间:2014 -10徽州竹编调研摘要:徽州竹编始于唐宋,盛于明清。

民国时期,竹编工艺品日趋没落,无人问津。

建国后,于1951年10月竹工生产合作社建立。

1998年屯溪竹编工艺厂改制,现从事竹编的人员寥寥无几。

近年来,为适应外贸和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屯溪竹编发展了竹编画、竹雕、竹制人物、竹编兽禽等。

此次调研报告建立在人物采访以及实地走访的基础上总结得来的。

通过拜访竹编老艺人,采访屯溪区政府,以及实地考察,发放问卷等方式获得大量信息、资料。

进一步了解已经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徽州竹编发展状况。

通过调研得知,虽然政府在非物质遗产保护上投资很多,也较之以往更加重视,但是徽州竹编现今还是面临着发展瓶颈,如后继无人。

徽州竹编为群众了解较少,只有政府与相关人员一起努力才能创造新的辉煌。

关键词:徽州竹编历史现状发展徽州竹编调研导语徽州工艺大多有非常丰富和深厚的文化蕴含,是实用性和艺术性、技术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有较强的精品意识和竞争意识以及地域性。

竹编工艺在近期发展中吸取了其他民间工艺的长处,丰富了竹编工艺的表现手法,扩大了创作范围。

这样,除了生产传统的日用品、礼品外,还先后试制出穿花花篮、格子竹席、两用花瓶、熊猫罐等几十个新品种。

这些产品选料精细,造型优美,色彩丰富,结实耐用。

近年来,随着外贸、旅游事业的发展,黄山市广大竹编艺人在技艺上精益求精,在设计上不断突破,使产品由原来的长、圆、方、扁等造型简单的几何图案,发展成竹编画、竹编人物、竹编禽兽等数百种适销对路的出口产品,形成了竹编器皿和竹编动物两大系列。

2008年,徽州竹编入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政府加大了对徽州竹编经济及政策的扶持力度,但是徽州竹编如许多其他非遗一样面临着尴尬境界,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价格却始终抬不上去,从事手工艺的人越来越来少。

纸薄情长,徽州驿的纸上徽州艺术

纸薄情长,徽州驿的纸上徽州艺术

纸薄情长,徽州驿的纸上徽州艺术
灿烂悠久的文明和优越的自然环境滋润着徽州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孕育了歙砚、徽派三雕、徽派版画、徽墨、徽州剪纸等民间艺术,影响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徽州人。

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

徽州剪纸属于安徽民间剪纸流派,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它不但表现了徽州地区民众的爱好和审美特点,而且包含了徽州地区的社会习俗和文化特征,成为徽州具有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

徽州剪纸艺术还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徽州传统民间艺术中的一个分支,与北方的窗花不同的是,它融合了徽州山水、自然风光、民俗故事,将徽州风土人情用剪纸的艺术手法完整地表现出来,
是无形的文化遗传。

即将于2021年在黄山市歙县丰乐河畔落座的一个泛徽文化商业文旅新地标——徽州驿,计划将以“徽文化”为核心,引入徽州历史、文化故事,将徽州历史中留存下来的徽文化进行新的呈现,打造一个全新的“徽州”轻奢生活旅游度假景区。

长期以来,徽州剪纸在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娱乐和其他重要的
领域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当地文化基因的重要传承载体。

因此,如果你也对徽州剪纸和徽文化感兴趣,不妨在徽州驿亮相歙县之后,找个时间,前来感受这小小剪纸背后无限的徽州魅力!。

徽州遗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的研究分析

徽州遗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的研究分析

徽州遗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的研究分析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20世纪90年代起,黄山学院图书馆通过民间征集、社会捐赠、数字技术复制,采取与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地方文博机构进行资料交流等方式,收藏了大量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徽州文书、地方古籍、徽州谱牒、徽州地方志等资料。

这些文献中蕴藏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珍贵资料,调查和研究这些资料的内容和类别,对进一步挖掘、研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重要作用。

1民间文学资料徽州人在生产劳动生活中创作的口头传奇叙事,与一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地方古迹、自然风物、社会习俗有关。

徽州民谣、神话传说、谚语、民间故事等反映了民间生活情趣,曾经发生的事情,是徽州民间社会“口传的历史”。

徽人著述的《歙事闲谈》《太涵集》等古籍图书,为徽州民间文学提供了大量的文献线索。

除此外还有其他形式的民间文学资料。

楹联徽州楹联2006年被安徽省列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徽州楹联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有些是口头相传,也有被后人记录流传下来。

黄山学院图书馆收藏了多册徽州楹联杂抄,记录了徽州人创作以及流传下来徽州楹联。

楹联按其用处可分春联、堂联、书房联,寿联、婚联、戏联、道场联、祠堂联等二十余类,不同的生活场景有不同的楹联。

如反映教育的入泮联“泮水绿芹洵可采蟾宫丹桂定能攀”、“甲榜标名自今伊始丁年力学有志竞成”,均有一定的教化作用,鼓励学子刻苦读书,实现自己的理想。

明清徽商崛起,一些仁人志士富裕后,回报乡里。

汪仁晟字曙堂,霞峯人,“道光二年捐银千两发典生息,为阖邑应乡试者卷烛费”;呈坎人罗元孙,“搆屋数十楹,置田百亩设义墪以惠贫族”……这些义行促进了徽州教育发展,明清徽州书院就多达89所,祁门六都程氏一族在宋明两代就创建了四所书院,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据有关资料统计,明清徽州仅文进士就多达452人,休宁县被称为状元县。

《徽州女人》为奥运添彩

《徽州女人》为奥运添彩

《徽州女人》为奥运添彩
程献中
【期刊名称】《黄梅戏艺术》
【年(卷),期】2008(000)002
【摘要】三月的北京春光明媚,为喜迎奥运、彰显我国文化领域取得的实践成就、展现和谐繁荣的人文画卷、传递“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美好祝愿。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2008年北京奥运重大文化活动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拉开帷幕,此次重大文化活动,以规模盛大,内容丰富,精湛的艺术在奥运赛场之外,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感受到艺术盛会的魅力,展演剧目涵盖京剧、话剧、地方戏曲、
【总页数】1页(P7)
【作者】程献中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25.54
【相关文献】
1.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添彩双登新产品点亮奥运村 [J], ;
2.不要被牌坊禁锢了思想——论真正代表徽州女人的"徽州女人" [J], 许静
3.论韩再芬黄梅戏作品的女性叙述r——以《徽州往事》《徽州女人》为中心 [J], 汪超;方瑞
4.模克隆(R)材料为德国驻华大使馆添彩"inForm状态"艺术装置——蓄势待发,添
彩奥运 [J],
5.画中走出的徽州女人--评《徽州女人》的创意和舞台呈现 [J], 白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明代中后期徽剧艺术中生命意识萌动的镜像深描

明代中后期徽剧艺术中生命意识萌动的镜像深描

明代中后期徽剧艺术中生命意识萌动的镜像深描徽州被誉为“江南邹鲁”、“程朱阙里”,明前期的学术思想,传承了南宋以来独尊朱子之学的学术传统,形成了“讲之熟、说之祥、守之固,则惟推新安之士为然”[1]7。

“孝”、“义”、“理”是文学艺术形式的主旨,如宣扬女性品德规范的《烈女记》、《四德记》,宣扬孝道的《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宣扬忠君思想的《和戎记》等。

这些徽剧作品不论在剧情设计还是艺术形象的塑造上,都遵循传统的宗法家族的理念,有着稳定的宗族精神支撑。

到了明代中后期,由于徽商的兴盛和商品经济的发达,徽州信奉的“?x理”中除了传统的道德诚信标准,还加入了许多对利益追求的经济动因,其信奉的婚姻观中也有了对爱情与欲望的正面宣扬。

随着徽剧的影响不断扩大,到明朝中后期,对生命的赞扬、生命意识的彰显成为徽剧舞台上主流话语,而这种生命意识的萌动与勃发为明末徽剧艺术繁荣提供了时代的契机。

基于徽剧的史学意义上的“考据”和“辞章”,为明代中后期生命意识的萌发与冲动提供了历史性参照。

本文从徽州文学创作的时代风貌着手,对徽剧文本设计的生命情感主色调以及徽剧舞台艺术表现形式之生命观照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展示徽剧的时代脉动。

一、明代中晚期徽州文学创作的时代风貌在徽州文学史上,明代中后期的文学风尚对传统徽州文学的发展和转型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此时程王心性之学先后传入徽州,形成了“新安多王氏之学,有非复朱子之旧者”[1]8的学术新气象。

在古老的徽州大地上,心性之学与朱子之学展开了激烈的交锋,由此而导致徽州学者发生分化,学术思想更显丰富灿烂,在文学领域表现为张扬个性与欲望的诗歌创作渐成主流,为人性情感萌动而讴歌的文学创作不断涌现,致使徽州文学空前繁荣。

在这样的语境中,徽州戏曲不断推陈出新,大胆吸收其他地方戏曲的音乐元素,从而获得内生动力,完成了蜕变。

其中,张扬个性与欲望的诗歌小说创作为徽剧提供了脚本,下面就徽州戏曲所依附的文学形象进行逐一展示。

徽州石雕,凝固的历史

徽州石雕,凝固的历史

104ANHUI BUSINESSLIFE生活歌德曾赞誉建筑为“凝固的音乐”,它可以像音乐那样唤起人们的美好情感。

徽派建筑同样如此,“小桥、流水、人家”的优美境界让世人赞叹不已。

而精巧绝伦的徽派三雕无疑是徽派建筑的点睛之笔。

其中,以牌坊为代表的石雕艺术尽管不如木雕普及,但它于细微处显精髓,浑厚而凝练的艺术风格奠定了徽州建筑的基调,成为了凝固徽商文化的符号。

身份的象征中国古代的建筑多是木质结构,尽管如此,石头依然固执地点缀在建筑的角角落落,以细致入微的情怀展示着独属于它的魅力,徽州石雕也由此成为徽州建筑一绝。

走进位于合肥科学岛路农业示范园的源泉博物馆, 宛如走入了一个遗落世间的石雕国度。

从入园的那一刻起,满眼便只剩下一个个跳跃的石头精灵,无论是铺设在河边的石凳,还是安插在园中的石碑,更遑论馆内一件精过一件的藏品,所有的一切都让你沉醉其间,不愿复醒。

对于痴迷石雕已久的馆主宣繁秋来说,这个博物馆是他的心血所在,从每一件藏品细细说起,一砖一石都如数家珍。

徽州石雕,凝固的历史文/本刊记者 吴文静 摄影/姜朝洋徽州石雕起源于汉代,当时厚葬之风盛行,墓室中出现了别具特色的墓道石雕,因此现在出土的古石雕很多都出自汉代。

源泉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就是淮南王刘安墓中神道两旁的高级镇墓兽——天禄。

天禄即天降福禄的意思,能够镇墓辟邪,看起来如同一匹昂首阔步的骏马,但在天禄的身体两侧能看到雕刻出的翅膀,代表着墓中之人欲升天的意思。

而这只有帝王将相级别的人才能使用。

如同天禄一样,每一件石雕都有自己的寓意。

石狮大多数有镇宅辟邪的作用;麒麟是祥瑞之兆;神兽獬豸则象征着公平;神兽朝天吼传说是龙王的儿子,雕刻的石吼都眼睛朝天,嘴巴大张,代表着吼上达天意、下达民情的神力;而门上如果雕有豹子,那就表示这家出了军功显赫之臣,石豹一般由皇上赏赐给立军功的大将军,象征千里扬威,豹子加上喜鹊则有“报喜”之意,有几只喜鹊就意味着几次喜报。

明朝重臣许国的牌坊上就雕刻着石豹和三只喜鹊,代表着他连升三级之意。

【教案】专注与精益——体会徽州工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教学设计-高中美术人美版选择性必修5+工艺

【教案】专注与精益——体会徽州工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教学设计-高中美术人美版选择性必修5+工艺

课题《专注与精益——体会徽州工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课型欣赏·实践课时一课时年级高二年级授课教师教材分析本课选自2019 版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教科书《工艺》第三单元《保护与发展传统手工艺》,本课是基于教材大单元设计重组建构课程的第二课时,本主题教学从徽文化出发,引领学生发现、认识蕴藏在徽州传统手工艺中的审美、历史、文化价值,理解所承载的精神寄托,从徽州工艺所体现的专注、极致、坚守的工匠精神,以案例引路、作品解读、实践体验等形式,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最后达成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唤起学生对传统手工艺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并在学习和生活中践行工匠精神。

问题情境:一组传统手工艺加工的工具照片,这些是什么?它们的使用者是谁?这些工具与传统手工艺品有何关联?呈现是什么地方的传统手工艺?基本问题:走进徽州传统手工艺,体会理解其蕴含的工匠精神是什么?包含哪些品质?小问题1、手艺人创作的状态中你感受到了什么?2、创作技艺精湛的作品需要具备什么品质的工匠精神?3、致力于手艺世代相传的手艺人心声是什么?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与了解徽州传统手工艺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色,发现与生活文脉、自然及人文环境的联系,理解所承载的精神寄托;了解其文化内涵,理解并感悟背后所蕴含的工匠精神。

(图像识读、审美判断)2.过程与方法欣赏感知徽文化,通过小组合作、任务驱动的方式,探究调研徽州传统手工艺的工艺特色;结合具体案例探究文化内涵及蕴含的工匠精神;结合实践体验,引导学生感知工匠精神中的专注、极致、坚守的品质。

(审美判断、美术表现、创意实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徽州传统手工艺的人文内涵,体悟徽州造物文化的精神内涵,唤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并在生活和实践中践行工匠精神,形成正确、自信、发展的文化观。

(审美判断、文化理解)教学重点 认识徽州传统手工艺与自然生态、风俗文化之间的关系,感悟所蕴含的专心致志、 精益求精、坚韧不拔的工匠精神境界。

XX棕编传统工艺的保护发展

XX棕编传统工艺的保护发展

安徽棕编传统工艺的保护摘要:我国许多拥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在面对新时代的时因缺乏市场,缺少保护,面临失传的困境.安徽棕编作为安徽璀璨的传统工艺之一,在新时代也岌岌可危。

本文将从传统工艺的保护与传承两个方面入手,结合安徽棕编艺术的特色和价值,对其未来道路和保护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传统艺术;棕编工艺;区域合作ﻭ棕编是传统手工艺中极具艺术魅力的一种,它以棕榈树叶为原材料,通过手工艺者的构图和编织,使其成为具有艺术审美价值的棕草制品,并于2011年正式成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安徽以其独有的棕编艺术特色和悠久的手工编织历史成为我国十分重要的棕编传承地之一,然而在新时代市场化的过程中棕编工艺逐渐没落,几近灭绝。

1安徽棕编传统工艺的保护策略手工艺品作为艺术审美价值较高的产品在化和批量化、自动化为主要价值诉求的市场环境中,处于一个极为尴尬的地位,因其产量和生产效率低下,因此不具备突出的市场竞争优势,以至于逐渐没落。

而作为文化传承的代表,它是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传承的象征,需要加以保护。

1。

1博物馆、档案馆保护ﻭ对于传统艺术的保护,博物馆、档案馆充当着重要角色。

博物馆、档案馆是人们与传统艺术近距离接触的场地,也是人们感受艺术之美以及艺术价值的重要媒介.安徽棕编所具有的艺术魅力想要为更广大的群众所了解,从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博物馆、档案馆对其进行展示很重要。

首先,博物馆和档案馆在安徽当地要充分利用资源,对棕编工艺品的艺术价值、制作过程以及地域特色进行叙述,从而达成的目的。

例如,可以通过开办主题展览,系统地介绍安徽棕编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价值,使安徽本地人通过展览了解到安徽的文化特色,增强文化自。

其次,博物馆和档案馆还可以开展全国性的巡回展览,通过和外省著名的博物馆合作来展览安徽棕编,使安徽文化影响全国。

[1]ﻭﻭ1。

2的ﻭ的是渠道拓宽和传播推广的又一重要手段,为了促进安徽棕编工艺的保护,当地行业可以将安徽棕编工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成文化概念,使更多的游客通过安徽棕编工艺了解安徽,进而使安徽棕编工艺的市场进一步扩大。

安徽博物院藏徽州漆器精品赏析

安徽博物院藏徽州漆器精品赏析

安徽博物院藏徽州漆器精品赏析徽州古称新安,地处皖南山区,气候温暖湿润,自古盛产天然生漆,与浙西严州所产的生漆合称“徽严生漆”。

因漆料的充足,徽州的漆器亦很著名。

高濂《燕闲清赏笺》道:“穆宗时,新安黄平沙造剔红,可比园厂,花果人物之妙,刀法圆活清朗。

”黄平沙即黄成,著有我国现存唯一一部漆器专著《髹饰录》,此书作于明隆庆年间,代表了当时徽州漆器工艺发展的突出成果。

清代纳兰常安《宦游笔记》记载:“今江南产漆之土,十有七八,所作漆器,亦巧冠天下,而在休、歙者尤盛。

凡大至屏几,小至盘盂,皆以金采描画,备极工细。

”徽州富庶的经济为漆器提供了巨大的消费市场,平常人家亦常用漆杯盘、盒箱、屏风等生活器具,镶嵌彩画,精细工致。

受徽州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的影响,漆器亦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多以木、藤或竹编为胎,淡水螺钿或彩画为装饰,这成为徽州民间日用器皿的重要特征。

安徽博物院收藏有数量可观的明清徽州漆器,制作精美,类型丰富,包括碗碟、杯盘、盒匣、屏风等器形,本文遴选部分精品与读者共赏。

明剔犀云头纹六角果盒对角线长25厘米高9.5厘米剔犀属雕漆范畴,先在器胎表面按一定规律逐层髹朱、黑两色漆或朱、黑、黄三色漆,待髹涂到一定厚度后,再用刀在漆面雕刻出云纹等图案,刀口断面便会露出不同的色层,与犀牛角层层环绕的肌理相似,所以得名“剔犀”。

此件果盒漆层丰厚,黝黑发亮,纹饰舒朗大方,刀口深峻,藏锋圆润,在刻面上可以看到五条红色漆带,黑红相间,流畅婉转,具有典型的明代早期剔犀特征。

明剔黑岁寒三友图委角方盘长15.4厘米宽15.4厘米高2.1厘米雕漆是在堆涂的漆面上剔刻花纹,按照漆色不同可分为剔红、剔黄、剔犀、剔黑等。

此件方盘属于剔黑器,器形优美,构思精巧,器内外满雕花纹,密不透风,但又主次分明,无凌乱之感。

方盘四壁内外都对称雕刻有缠枝梅花和菊花图案,灵动舒展。

盘口装饰成竹节样式,独具匠心。

盘心开光内雕刻岁寒三友图,松干、松叶、梅花和竹叶相互穿插,融为一体,几无下针之地。

黄山非遗目录

黄山非遗目录
分类 世界级 传统技艺
民俗
名称 徽州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 程大位珠算
国家级 民间音乐 民间舞蹈 传统戏剧 民间美术 传统手工技艺
传统医药 民俗
徽州民歌 齐云山道场音乐 祁门傩舞 徽州目连戏 徽剧 徽州三雕 徽州竹雕 歙砚制作技艺 徽墨制作技艺 万安罗盘制作技艺 徽州漆器制作技艺 徽派传统民居建筑营造技艺 徽派盆景技艺 绿茶制作技艺(黄山毛峰、太 平猴魁) 祁门红茶制作技艺 徽笔制作技艺 张一帖内科疗法 西园喉科医术 程大位珠算 徽州祠祭
第二批市级
黟县碧阳镇
第二批市级
黄山区
申报首批继承人时 补充
歙县文化馆
第四批市级
黄山市徽州区
第一批市级
黄山市休宁县
第一批市级
黄山市休宁县
第一批市级
食桃制作技艺
第二批市级
黟县
第二批市级
黟县渔亭镇
第二批市级
黟县
第二批市级
黄山区仙源镇
第二批市级
黄山市歙县
第二批市级(后增 补)
黄山市
第二批市级
黟县
第二批市级
黄山市
第一批省级
黄山市歙县
第二批省级
黄山市歙县
第二批省级
黄山市休宁县 黄山市黄山区
第二批省级
黄山市休宁县
第二批省级
黄山市休宁县 屯溪区 黟县 黟县 黄山市黟县 黄山市屯溪区 黄山市徽州区 黄山市黄山区 黄山市黄山区 黄山市祁门县 黄山市祁门县 黄山市休宁县 黄山市 黄山市歙县 黄山市 黄山市歙县 黄山市 祁门县 黄山市 黄山市祁门县 黄山市祁门县、黟县 黄山市 黄山市黄山区 黄山市 黄山区甘棠镇 徽州区岩寺镇 屯溪区黎阳镇 休宁县 黄山市黄山区 黄石市黄山区
第二批市级 第二批市级

安徽棕编传统工艺的保护发展

安徽棕编传统工艺的保护发展

安徽棕编传统工艺的保护发展提纲:I. 安徽棕编传统工艺的历史和现状II. 安徽棕编传统工艺面临的挑战III. 保护与传承安徽棕编传统工艺的策略IV. 发展安徽棕编传统工艺所需的条件V. 安徽棕编传统工艺与现代建筑相结合的创新一、安徽棕编传统工艺的历史和现状安徽是棕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棕编在安徽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唐代。

安徽棕编娴熟的技艺和独特的形式风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可广泛应用于家居装饰、装饰品和工艺品等领域。

但由于市场需求的变更和工艺传承的问题,安徽棕编传统工艺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二、安徽棕编传统工艺面临的挑战1.技艺传承缺失安徽棕编传统工艺是一门口传口授的手工艺技术,技艺的传承问题一直是困扰这门手艺的重要原因。

现在,很多年轻人对棕编并不感兴趣,导致这门手艺逐渐失传。

2.市场需求下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使得市场对安徽棕编的需求程度下降。

部分年轻人更喜欢现代化的装饰风格,不太关注传统工艺。

3.产品更新换代缓慢与服饰等行业不同,安徽棕编生产的工具和材料并未现代化更新换代。

这导致了棕编产品的种类和制作方式相对单一且缓慢更新,很难吸引新消费者。

三、保护与传承安徽棕编传统工艺的策略1.政府支持政府应该加大对安徽棕编的支持,提高政策扶持力度,创造更加优惠的政策条件,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保护和传承工作,推广棕编文化,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2.传承人扶持政府应当为这些传承人和棕编工艺的继承者提供顺畅的工作渠道和生活保障,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培训机会,鼓励他们传承并发扬棕编工艺,推动棕编产业的发展。

3.提升棕编的设计和制作水平通过加强对设计师和实践者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设计水平,拓宽产品类别,推广新颖的款式和用途;同时,加大对原材料的改良研究和开发,开发出更加合适现代市场需求的产品。

四、发展安徽棕编传统工艺所需的条件1.品牌建设在保护安徽棕编传统工艺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品牌建设,不仅要为棕编工艺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还要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对品牌的知晓度,使消费者对品牌有自己的认知和信任,进而提高品牌价值和知名度。

徽州非遗文化纪录片观后感

徽州非遗文化纪录片观后感

徽州非遗文化纪录片观后感
看了徽州非遗文化纪录片了解到徽州字号由朱熹的二十九代孙朱泓、朱伟创办,以徽派雕刻工艺为特点,精通于竹、木雕刻,以“传承非遗技艺,弘扬民族文化”为使命。

将文化赋予艺术,将艺术赋予产品,精雕细琢,开发出花道、茶道、香道用具和文房等一系列产品,每件产品都是技术无声的传承和文化的流淌。

徽州匠人一直追寻专注、坚持、赋予文化生气的工匠精神,徽字号正是传承了这样的工匠精神,坚持徽派建筑中的雕刻技艺,发扬徽派三雕中竹雕与木雕的特长,将文化赋予艺术,将艺术赋予产品,将产品赋予生活。

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竹木雕刻艺术品与生活的相结合,让非遗技艺走入千万家庭生活,让忙碌的心灵有个安静的港湾。

车站的店铺并不大,但陈列的木雕艺术品是相当的技艺精湛,无论是人物摆件还是自然景观都刻画得栩栩如生,另外还有实用性的香炉、香盒,经过造形设计后,独有一份禅意。

炼烟、和胶、杵捣、成型……一道道繁杂的工序成就了一锭锭透着馨香的徽墨。

“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徽墨,一直深受古今众多文人墨客的喜爱,是闻名中外的“文房四宝”之一。

歙县的胡开文墨厂,将这传承
百年的技艺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

四大古城中的徽州古城,是一座人文山水之城,经历了千年时光的洗礼,向人们述说着,如画的山水风光,婉约秀美的徽州文化。

徽州特色非遗艺术征文

徽州特色非遗艺术征文

徽州特色非遗艺术征文徽州,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市,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地方。

徽州的非遗艺术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徽州的非遗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而闻名于世。

一、徽州徽派砖雕徽派砖雕是徽州独有的传统工艺,以其精美细腻的雕刻技艺而闻名。

徽派砖雕以红砖为材料,通过雕刻、镂空、拼贴等工艺制作而成。

砖雕作品多以建筑和人物为题材,形象生动、栩栩如生,给人以美轮美奂之感。

二、徽州木雕徽州木雕是徽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精湛的手工艺术和独特的风格而著称。

徽州木雕的题材丰富多样,包括人物、花鸟、山水等,作品造型逼真、线条流畅。

木雕作品既具有装饰性,又具有实用性,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工艺品等领域。

三、徽州徽墨徽州徽墨是中国四大名墨之一,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浓郁的文化内涵而著名。

徽墨选用上等松烟为原料,经过多道工序制作而成。

徽墨色泽鲜艳、墨香浓郁,书写流畅、墨迹醇厚。

徽墨不仅被用于书法、绘画,还被广泛应用于印章、篆刻等领域。

四、徽州绣花徽州绣花是中国传统工艺的瑰宝,以其精湛的刺绣技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

徽州绣花以纹样繁复、线迹细腻为特点,多以花鸟、人物、山水为题材,作品寓意深远。

徽州绣花精美细致,色彩鲜艳,被誉为“活的画”。

五、徽州麻糖徽州麻糖是徽州独有的传统食品,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口感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徽州麻糖选用优质芝麻和糯米为原材料,经过炒熟、糖化、包裹等工序制作而成。

麻糖口感香甜、软糯,营养丰富,是徽派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徽派非遗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徽派非遗艺术正面临着保护和传承的重要任务。

我们应该加强对徽派非遗艺术的研究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徽派非遗艺术,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大对徽派非遗艺术的保护力度,保护好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好这些独特的手工艺术,让徽派非遗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这里是四川丨新繁棕编:棕叶之舞

这里是四川丨新繁棕编:棕叶之舞

这里是四川丨新繁棕编:棕叶之舞《这里是四川》·匠心系列你在这里这里,是四川用声音记录四川人文自然为天府书写亲切又磅礴的民间历史每晚20:00 四川新闻频率FM106.1主题文化声音纪录片《这里是四川》《这里是四川》节目回听【新繁棕编:指尖绽放新生】《这里是四川》·新繁棕编来自FM106.1四川新闻频率 00:00 20:55▲点击音频即可回听▲新繁棕编棕编是中国民间传统技艺,以棕榈树叶为原料,编制成各类造型精美的生活用品和手工艺品。

在棕编技艺领域,以四川新繁棕编最负盛名。

它坚实耐磨,质地柔韧,体积轻便,造型优美。

2011年,新繁棕编被列入国家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期重磅嘉宾新繁棕编非遗传承人阙爱军阙爱军,成都棕编界宗师级的人物。

自幼爱好花鸟鱼虫,阙爱军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学习棕编技艺,到今天已有近40年。

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览,并获得多个奖项,受到中外人士高度赞誉。

棕树,在四川很常见,不管是农村的院坝,还是城市的绿化带,常常能见到它高大的身影,挺拔地生长在并不肥沃的土地上,翠绿的树叶簇拥在树干顶端,近看如一把把利剑刺向天空,远看又似大扇子般舒展开来。

南方农民生产使用的雨具──蓑衣,就是用棕叶丝和棕绳制作而成。

唐代张志和就有歌咏江南渔家生活场景的名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相传,在浙南括苍山区华南虎经常出没,据说,曾有人被虎紧追不放,危急时刻,穿上蓑衣,老虎大惊,以为怪兽,竟落荒而走。

上古时,虞尧为种田人出生,他登位时无衣可穿,就剥来毛棕编成蓑衣,穿着接受百姓的祝贺。

后来蓑衣就成为圣服而受到山里人的崇拜和爱戴,人们出入皆披之,一避风雨、二防凶兽。

可见人们利用棕制品的历史由来已久。

“从三国时期开始,就已经出现了用棕叶编织的蚂蚱、蝴蝶、青蛙。

不过前人都是使用湿棕叶来编织,不能长期保存。

而我们现在用干棕叶编织,可以永久保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埘 畲 野 社 鹤
徽学春秋
2 1 年第9 00 期
渐 失 的艺 术
徽 州 棕 编
■ 周 小 勇 文/ 图
徽州 文化 是 一个 极具 地方 特 色 的 他 们 小时 候 集 市的街 头 ,看 到这 种 东 想想还 能不 能做 些其 它的 ,通 过仔 细观
区域文化 ,其 内容广博 、深邃 ,有整体 西 。也有人在农闲时会砍些棕叶 ,到大 察各种动物 ,不断摸 索 ,参考其他 地区 系 列性 等特 点 ,在 以 “ 态 ”和 “ 生 环 城市里街头 编些小工艺品来换 些钱 。现 的棕编 ,学会做各式姿态 生动 、活灵 活
删 禽 两 社 鹳
徽学春秋
20第期 0 年 9 1
吴筱竹壮 志兴松 萝
■ 吴 运 翔
在 松萝 茶 五 百年 兴衰 史 中 ,最 受 雪来到松萝 山 ,在让福 寺前长跪不起 ,
寺 内僧人和 茶农惶恐不安 。在胡焘骚扰
世人崇敬的莫过于两人 。一位是松萝 茶 百般哀求方丈慈 悲收 留 。谁 知胡焘 的落 胁 迫 下 ,松 萝 山让福 寺 最 后一 批僧 人 92 的开山鼻祖大方和 尚;另一位 则是抗 战 发为僧 ,却给松萝 山带 来了 引狼入室 的 和住在 山上的茶农于 13 年秋天被逼下
涧 干条 玉 , 目射 萝峰 几 点青 ” 的 “ 松 结伴在湘 南攸 县 、茶陵一带抢劫 为生 。
13 年初 创立 “ 国茶叶公 司”,整合 97 中
, 日夜 ,偷盗衡 阳银 行金库被巡警发 我 国六大 产 区名 茶 资源 ,改进 产 制运 萝 雪霁 ”是 载 入 史册 的 古海 阳八 景 之 4q9 松萝 山不仅景色秀 美 ,而且是著名 现发生枪战 ,警方 一死 一伤 ,刘 星元右 销 ,以 求茶 叶之 复 兴 ,出 口创 汇 ,增
戴 ,人们 出入皆披 之 ,一避风雨 、二防 虫 ,时间长了 ,自己也觉得太单调 了 ,
凶兽。相传 明代君王朱元璋小时放牛割
存放 几十 年 。
草 ,也曾穿过” 蓑衣 ” ,可见人们利用棕
制品的历史久远。
徽 州棕 编历 史 甚久 ,但 资 料遗 存
较 少,收集难度很大 , 已故棕 编艺人 据
存 放 ,没有收藏价值 。要想长期保存 ,
徽 州 地 区盛产 棕 榈树 ,利用 最 多 首 先 要解 决 叶子 的 问题 。要保 证 不变
是 用棕 叶丝 和棕绳制作而成 。 《 ・ 诗 小 的只是棕丝 ,用来做棕绳 、棕床 、棕 刷 形 、不褪 色 ,还要防止霉变 ,就要不断
雅・ 无羊 》有 I 蓑 何笠 ” 。唐 代 张志 等 ,其附带经济价值不高 。棕榈叶好 多 寻找方法 ,解 决这个难题 。正巧有位朋 l f 可 句
利 用 ,并使 这一传统的徽州工艺得以发 有特殊 的土法处理叶子 ,做成 的扇 子使
曾有人被虎 紧追不放 ,危急时刻 ,穿上 扬 ?我们欣 喜的在老街 “ 谷丰源”又发 用几十年都 不会霉变 。于是就 请朋友回
蓑衣 ,老虎大惊 ,以为怪兽 ,竞落荒而 现 了徽 州棕 编的身影。从 事棕编的是一 他老家里 问老人看看能不能教这方 法 , 走 。 又说 ,上古时 ,虞 尧为种 田人 出 位年轻 的女 子严 秋霞 ,她 在一次偶然的 后来老人知道是 后辈 用来做棕 编工艺 ,
易正文说 ,早在抗 日战争 时期 ,就 有人
用棕叶编制蜻蜓 、蚱蜢等 各类 昆虫 ,在
街 头叫 卖 。此 种情 形 ,重 庆 、汉 口 、
南京 、上海等都市街头至今仍可遇见 。
那些用棕丝串起的乌 、虫 ,黄 中带青 、
清新朴实 ,在艺人手 中微微颤动 ,仿佛
活的一般 ,引来孩童和路人围观 。笔者 在民间采风时走 访了许多徽州 乡村和村 民 ,只有一些上了年纪 的人知道 ,说在
和 有歌咏江 南渔家 生活 场景 的名句 ” 青 人只 是 拿来 裹粽 子 ,平 时 都是 砍 了扔 友知道她在做棕 编 ,说在 他们歙县老家
箬 笠 、绿蓑 衣 ,斜 风细 雨不 须归” 。在 弃 ,有这么多的资源 ,为什么不能好好 里 ,有位老人会 拿这棕 叶做成 扇子 ,他 浙 南括苍山区华 南虎经常 出没 ,据说 ,
生 ,他登位时无衣可穿 ,就剥来毛棕编 机会看到 了棕编 工艺 品 ,起 初只是十分 就 无私 的传 授 了 ,还 教了 一 些编 织方
成 蓑衣 ,穿着接受百姓的祝贺 。后来蓑 喜爱 ,不久就开始试 着学 习制作 ,刚开 法 ,并嘱咐一定要好好发扬传承经过特 衣就成为圣服而受到山里人的崇拜和爱 始只会做 些从本地老 艺人 那学来的小昆 殊处理后的棕叶 ,制作后再刷桐油 ,可
古刹尘封。 期间在松萝山创建 “ 松萝垦 殖青 年工学 灾难 。原来此人原 名叫刘星元 ,据湖 南 山,致使松萝 山茶园荒芜, 抗 日战 争 爆发 ,举 国上下 同仇 敌 日报 l 3 年 4 1 日刊登 的一则 通辑披 91 月 2 团”的吴筱竹 。 ……逃犯刘 星元 ,系湖南衡阳茶 忾 。为 支援抗 战 ,国民 政府 实 业部 和 清 嘉 庆2 年 《 宁 县志 》将 松 萝 露 : “ 0 休 山列为休宁县6 座名 山之 首 , “ 4 风敲松 山坳农民 ,自幼不务正业偷盗成性 ,后 皖 、浙 、赣 、闽 、湘 、鄂 六省 联 手 于
保”作为主体的今天 ,传统 的手工艺 正 状 是搞棕 编的人已寥寥无几了 ,原因较 现 的各种飞禽走兽并推 向市场 ,在对 棕 编 的历 多 ,主要原 因是较费 时间 ,一件小的作 客的喜爱 。传统 的棕编作 品 ,主要 采用
史 、棕 编 的工艺 品做 凋研届 发现 , 其文 品 制作 前后 需要 一个 多小 时 ,赚 不了几 的是新 鲜棕 叶 ,容易变形 ,不能长时间 化 背景 深远 ,在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 南方农 民生产使 用的雨具—— 蓑衣 ,就 个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