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通过语文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以下是一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方法:
首先,注重启发式教学。
语文教学不应该只是灌输知识,而是要通过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老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鼓励他们自由表达,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其次,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语文教学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课外阅读等多种方式进行,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表达语文知识,培养他们的多元思维和创新能力。
另外,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和思想,激发他们对文学创作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表达能力。
此外,注重实践性教学。
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实际操作。
老师可以布置一些创作性的作业,如作文、诗歌创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
最后,注重激励和肯定。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肯定和激励,鼓励他们敢于表达和尝试,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创新精神。
总之,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通过启发式教学、多元化教学手段、文学鉴赏和实践性教学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题报告辉县市第一初中王春枝蒋志举郭树霞李宇霞一、课题的提出素质教育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那么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新的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堂教学,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培养大批合格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不断造就大批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历史任务。
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
”这个论断深刻阐明了教育创新的重要意义。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创新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
研究和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其意义非同寻常。
探究性学习是创新教育的一种载体,它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独立思维,所以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使学生自主进行探究,进行实践,由学生自己提出、探究和解决每一个问题,只有真正调动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才可能形成一种探究式的学习过程。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
陶行知先生早在1934年就明确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可见创新并不神秘。
教师要有创新的意识,要有放手让学生创造的胆量,“好学生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自己学出来的”。
这话不无道理,它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辩证关系。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强化了“科学探究”的功能。
标准明确指出要突出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坚持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新课程教学。
因此,在课堂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进行探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阔视 野 , 增 强 自 己的 专 业 理 论 知 识 和 业 务 水 平 . 从理论 与 实际
在语文教 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曹会 芹
( 河 北省 黄 骅 市 第 二 中 学 河 北 黄 骅 0 6 1 1 0 0 )
【 摘要 】 培 养 学 生 的创 新 精 神 与 创 新 能 力 , 一要 培 养 学 生 的 阅读 兴 趣 , 激发创新思维; 二要 通 过课 内外相 结合 的 教 学形 式 拓 展 学生 的 思 维 空 间 ; 三是 利 用 现 代 化教 育手 段 , 创 设 创 新 性语 文课 堂教 学 环境 ; 四是 创 造 性 地进 行 阅读 指 导 与作 文训 练 ; 五 是 培 养 发 一量。 Fra bibliotek能 力
二、 课内外相结合 。 拓 展 学 生 的 思 维 空 间 引导 学 生 自主 学 习应 该 是 我 们 语 文 教 学追 求 的 最 高 准 则 。 教 师 通 过 让 学 生 自 己提 问 来组 织教 学 , 引导 他 们 积 极 参 与 、 主 动探 索, 为 学 生创 设 动 脑 、 动 口、 动手、 释疑解难的机会 : 通 过 交 流互动 , 培 养 学 生 独 立 思 考 问题 、 合 作 探 究 问题 和 解 决 实际 问 题的能力 , 发 展 学 生 的 创 造 能 力 。 可 以通 过 课 内外相 结 合 的 教 学 形 式 拓展 学 生 的 知 识 面 。如 组 织 学 生进 行 讨 论 、 辩论 、 演讲、 朗诵 等 ; 组 织 学生 编 写课 本剧 , 实地 采 访 和 调 查 。 对 学 习 内容 进 行小结等 ; 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 、 以 学 生 的 生 理 和 心 理 特 点 为 依 据 开展 多种 兴趣 活动 等 ; 开展 表 演 、 竞赛、 绘 画、 歌 唱、 外 出参 观、 采 访 等 活动 。 通 过 多种 渠道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兴 趣 。 创 设 宽 松 和谐 的 学 习氛 围 , 使 学 生去 快 乐 的体 验 生 活 、 探 究 知识 、 获取 知 识, 真 正 凸显 出语 文教 学 应 有 的科 学精 神 和 人 文 精 神 . 让 学 生 的创 新 意 识 和 创 新 思 维得 到 形 成 和发 展 。 三、 利 用 现 代 化 教 育手 段 。 创 设 创 新性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环境 信 息化 时 代 的 到 来 , 为 语 文 教 学提供 了更 加 丰 富 多彩 的 广 阔空间 , 信 息技 术 在 教 学 领 域 的广 泛 应 用 , 使 语 文 教 学 活动 得 到 了极 大 的延 伸 和 扩 展 , 远 远 超 出 了课 堂 教 学 的 时 空 。 其 形 象 直观 的 特 点 可 以 把 学 生 引领 到 一 个五 彩 缤纷 的世 界 , 极 大 的激 发 学 生 的 求知 欲 , 加 深 了 学 生 学 习 的广 度 和 深 度 , 为 开 展 创 新 性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提 供 了广 阔 的 空 间 。如 学 习初 中语 文 《 斑羚 飞 渡》 一课 时 , 将 斑 羚 飞 渡 的 整 个场 境 制 成 课 件 , 图、 文、 声并 茂 , 学生 的 学 习 情 绪极 为 高涨 。 适 当的 运 用现 代 化 教 学 手段 综合 处 理 图像 、 声音 、 动 画 和视 频 。 使 学 生 的 学 习信 息 呈 多维 化 、 集 成 性 和 交互 性 , 增 大 了教 学信 息 的 容 量 , 满足 了 学生 的 需 求 , 丰富 了教 学 的表 现 力 , 从 而激 发 了学 生 学 习语 文 的 兴趣 。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论文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摘要: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同时还能培养qq学生严谨的思维。
因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此,本文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途径,做以下论述。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创新精神;培养途径一、创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创新是一个国家前进的不竭动力,同时也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根本所在。
高中生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后备军,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而要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及时的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首先,教师应勇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深入学生群体,正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教学。
其次,教师在创新教学理念的过程中,除了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外,还应结合社会的实际发展状况以及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语文的重要性,同时能够将语文知识活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培养学生的批判、求新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批判与创新是相对的,而教师要想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必须认可学生的不同意见。
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其思维能力以及认可能力较强,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主动性较强,然而受以往教学模式的影响,针对教师的错误观念,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不敢对其进行批评,甚至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认为“老师说的都是对的”。
换而言之,即有批判才会有创新。
例如:一位高中老师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姥”读音中,读成了“lǎo”,学生发现后,及时的举手发言,将老师“lǎo”的错误读音更正为“mǔ”。
这时,针对学生的指正,教师除了要虚心接受外,还应借助这一机会,针对这一现象进行肯定,同时能够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勇于批判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联想力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在日常学习中不断的积累、发掘。
谈如何做一名具有创新精神的语文教师
谈如何做一名具有创新精神的语文教师谈如何做一名具有创新精神的语文教师教育者首先应该是创造者。
只有教师本身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素质,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根据教材的不同风格和特点,设计出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能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教师创新精神的感染,逐步增强创造意识。
下面我将根据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具体谈一下如何做一名具有创新精神的语文教师。
一、在课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语文的课文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顺着课文段落的先后,从首段依次分析至篇末,这种教法虽有其普遍运用的价值,但一味据守,便淹没了某些课文的特色,还可能使学生的思维形成定势,难以展开生动活泼的教学。
其实,教师在设计教学思路时,可以以自己的发现、感悟为契机,从课文的某些关节点展开分析,奇峰突起,出奇制胜,优化课堂组织过程。
还有,在课文教学中,如果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读物加以对比,再展开分析,会收到出奇制胜的教学效果。
小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创新的能力,作为教师应该努力扶植这种现象,要鼓励学生积极展开求异思维,大胆发表个人观点,敢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试着用多种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大胆打破常规,勇于创新教学1方法,让学生们在课文的学习中,真正的融入其中。
二、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新世纪的教育教学,理应树立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目标。
而语文学科中的写作教学则最能体现这种创新精神。
好的文章都是用心写出来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内容或形式的新颖都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基础教育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必须以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
就受教育者个体而言,21世纪是一个知识激增,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只有具备创造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成为一流人才。
时代要求我们注重创新教育,作文教学作为整个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自然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它是发展学生创新精神的极佳途径。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摘要] 语文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关键词]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创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21世纪将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充满竞争的世纪,我们的下一代如果不是思想活跃,富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就根本不可能在竞争中获胜,也跟不上时代的潮流。
因此,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一、努力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中学生求知欲旺盛,阅读兴趣广泛,如果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保持必要的质疑精神,注意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分析判断的能力,那么就能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当然,这一工作的开展,最初是极为艰难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分三步来进行。
第一步,帮助学生打破对权威的迷信,必须让学生明白,权威不是因为没有错误,而是因为其对社会有过卓越的贡献,具有值得学习和颂扬的品格。
例如,中学课本是经过许多专家学者的反复修改而编写出版的,应该说是当今中国差错率最低的一类书了,然而还是有错误的。
学生因此明白,连这样的“权威”所编写的教材都有错误,更何况其它书籍了,从此,同学们开始尝试着向权威挑战,不少学生找出资料对教师的讲解和课本的注释提出质疑。
尽管很多质疑经过教师的查证,反驳被否定了,但在这一质疑、考试、否定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第二步,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质疑精神不仅对于错误的内容是适用的,必要的,而且对于正确的内容也仍然是适用的、必要的,因为质疑不等于拒绝,不等于否定,如果在求知的过程中,对正确的内容多一番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那么对学习无疑是有益的。
如九年级上册<项链)批判了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
七年级下册的(春)所描绘的景物充盈着跃动的活力与生命的灵气,描写细腻,富于情致等。
但是这些是否都是惟一的解读呢?可否允许学生作出自己的、多元的解读呢?第三,启发生疑,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教师课堂教学的方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应按照语文内容和学生实际指导他们以科学的方法走进教材,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自学能力,疑问是强化思维的重要手段,学生读书往往欠深入,老师要加以引导,促使学生善于运用质疑方法来读书学习,对他们掌握质疑学习法提高阅读能力,含有明显作用。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水平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江泽民同志的讲话,对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水平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要想让创新型人才辈出,就要用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所以,如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依据学科特点,找出创新教育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成为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又一个迫切任务。
我认为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首先教师应具有创新精神。
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实行启发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水平;只有教师了解当今高新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才能站在高科技革命的高度,鼓励学生勇敢探索;只有教师自身具备持续学习提升的水平,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只有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优良道德品质的教师,才能对学生实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格培养。
第一,教师应首先更新教学观点,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跳出来,具备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育观的基本特点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度强调了老师的作用,而新的教育要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线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
第二,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法。
变灌输方式为主动探索式,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教学氛围,使用有利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造条件。
传统教育中“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水平,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使用,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有改革创新精神,又要着眼于实际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n v t n W e s o l r a e a h r n o sa d d mo r t t s h r fs u y t n b e s u e t O ma i z h e eo me t oai . o h u d c e t a mo i u n e c a i a mo p e e o t d O e a l t d n s t xmie t e d v l p n c o raietik n bl y fc e t h n i g a i t .W e s o l n b e s u e t O e r h t er k o e g n a o i o n a in f re p n i g t er v i h u d e a l t d n s t n i h i n wld e a d l y a s l f u d t o x a d n h i c d o hros o i n .Att e s me t z h a i 。we s o l l o s r n t e h t d n s a i t O i r v h i t i k n u l y a d n n l g c l me h u d a s te g h n t e s u e t b l y t mp o e t e r h n ig q a i n o —o ia i t
关 键 词 : 新 精 神 ; 维 品质 ; 散 思 维 ; 逻 辑 思 维 创 思 发 非 中 图分 类 号 : 2 G4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6 2 3 9 2 0 ) 3—0 9 —0 1 7 —5 7 ( 0 9 o 13 3
H o t li a e t “ nn v tv w o Cu tv t he I o a i e Spii" i u nt rt n St de s
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作者:肇庆市睦岗镇大龙学校陈剑科内容提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怎样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语文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丰富想象力、学生个性去培养,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精神从而让学生掌握创造思维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创造性是优良的思维品质的重要表现,也是健全人格的良好特征之一。
培养创新精神是增强学生人格力量的重要途径,我们初中语文教学也应在这方面对学生创新精神进行训练,为他们思维的发展、素质发展打下结实的基础。
我认为在新课改的情况下,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应:第一,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部分,对培养创造力有重要作用。
发散思维是一种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沿着不同方向去寻求事物的多样性的能力。
要求人们多方面、多角度、多途径寻找多种方法,不拘泥于常识,善于求"异",善于求"多"。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散思维训练方法、内容很多,比如通过在作文教学中可以通过题目来让学生去想象,如用作文题:《"0"的联想》、《"?"的联想》、《习惯》等,让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多角度去写作;又如组织学生用十几种乃至几十种方法对同一人物进行外貌描写等。
这就要求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去发散,要求学生以新的观点去认识、反映事物,做到一事多写,有效地去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第二,注重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重要途径。
想象能力,也叫思维能力,它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知识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可见,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灵魂,创新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人才素质极为重要的构成因素。
换句话说:创新也就成为人才素质的核心。
按照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指示,教育就要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培养出更多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现代化的人才。
创新教育是时代创新的支点,时代创新需要人才,而创新人才主要由创新教育来培养。
时代创新需要新的思想观念和理论来支撑,而新的思想观念和理论需要创新教育来产生和传播,时代创新需要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来武装,而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又是由创新教育普及的,所以创新的时代呼唤创新新教育和创新人才。
然而,当今的教育往往重于传授知识,只是训练学生“识记、保持、再现”把人的大脑功能看作是“仓库理论”式的教育,过分侧重于集中思维性认识,以及分析等能力的训练,从而忽视了扩散思维感性认识用综合能力的训练,培养出大批“左半球学习者”所以有人称这种教育为“大脑教育”,这是在两半球不平衡方式下进行的教育,其效果犹如只用一条腿走路。
这是教育本身造成的弊端。
另外,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教育部门用竞赛选人才,用分数评价人才,导致部分老师和家长思想观念转变不够,使创新教育推进过程中阻力重重,几乎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置之不理,甚至打入冷宫。
每一位正常的儿童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都能通过适当的教育取得创造性的成绩成为某一方面的创新人才,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础创新素质,它包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就是使学生想创造,敢于创造;创新能力就是使学生掌握创造的’具体本领,能够动手创造。
创新教育要遵循一定的创造活动规律,寻找有效的途径。
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创新教育”一进入教学领域,必然会遇到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这个关系处理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到改革的质量,创新素质的培养是对传统教育的继承、改造和发展,创造性教学为高水平的课堂教学,培养创新人才必须重视基础教学,强化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能力及思想品德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精神及能力的培养
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精神及能力的培养创造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没有创造,人类就不会进步。
在现实的生活和实践中许多客观事实都证明了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主要是科技领域的竞争,科技领域的竞争又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国家更需要创新型人才。
列夫托尔斯泰曾指出:“如果一个人在学校学习时,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就只会摹仿和抄袭。
”这是多么可怕的后果!可见学校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能力是多么重要。
下面,本人就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精神及能力的培养。
一、创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大”的讲话中已提出“以人为本”的治国策略。
同理,学校教育也应该以教育学生为本。
许多活生生的教学事例说明:严厉、呆板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只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
他们只能一味地听老师的话,按老师的要求去做。
惟命是从,如傀儡一般。
这样的教学肯定不能培养出有主见、有创新意识的学生。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老师应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环境,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里充分发展、张扬个性,创新的火花才能燃烧起来。
要创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老师必须做好下面两点:(1)教师扮演的角色要发生转变。
“新课标”中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我想,这也就是说,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朋友,而不是管制式的家长。
老师在课堂上要亲切、温和,课堂下多与学生谈心,让他们觉得你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才会由怕你变为敬你、爱你,他们才会向你敞开心扉,乐意发表自己的看法。
(2)要充分尊重学生。
老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且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允许学生发言不准确,允许学生给老师指出错误,允许学生在某些方面做得比老师好,不能讽刺、挖苦学生。
这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就如同鸡蛋孵化成小鸡,一旦温度达到一定的条件,创新的小鸡就会破壳而出。
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求新的精神有批判才有创新。
浅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 词 : 文教 学 ; 精神 语 创新
Ke r :ln u g e c ig;n o ains i t y wo ds a g a eta hn in v to pr i
中图分类号 :6 G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6 4 1 (0 0)0 0 1- 1 10 — 3 12 1 1- 20 0
( 紫金 县黄塘 中学 , 河源 570 ) 100
( a gagMigeS h o o inC u t , e un5 7 0 , hn ) Hu ntn d col f j o nr H y a 0 0 C ia Zi y 1
摘要: 创新思维是思维活动的特殊形式, 是思维的高级过程。 本文从 “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 加强语文实践” 等方面阐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能力 的方法 , 养 学生 创新精 神 。 培
。 牿 抽 磐
舀 , 韶 甙 , , 招 ; 辑
譬 呈 荽 高 墓 学
的
到 謦 的 璧, 董 茎 j 篓雯 孟 就 发 , 创 , 利 提墓 是 现就 造这 于 零茎 是 有
,
,
。蒙 篙 , 雯
箦
篇 , 茎
箍 喜
【] 2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 0 2 2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0 [ 王世堪 _ 3 ] 中学语文教学法. 9 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1 5 9 [] 蓊 才 . 堂 教 学 艺 术 . 9 4湛 课 1 5年 湖 南 师 范 大学 出版 社 . 9
Ab ta :Cr aiet ikngi pe ilfr o hn n ciiy i e irp o e so hn i g n t i a e , r sr  ̄ e t hn i sas ca om ft ikig a t t ,sa sn o r c s ft ik n .I hsp p r fm v v o “mp o ig ca so m e c ig i rvn ls ro ta hn sr cue “ t n te ig te pa t eo i s ” a dohe s e t fce t et n i bii ,n o ain o tde t sds u s d tu t r”, sr gh nn h rci fChnee e c n t ra p c so rai hiknga lt in v to fsu n si ic se . v y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 词 : 文教 学 语
创新精神
培 养
当今 世 界 , 识 的更 新 周 期 缩 短 。高 新 技 术 发 展 迅 猛 , 知 国 力竞 争 日趋 激 烈 ,各 国 都 急 需 涌 现一 批 又 一批 创 新 型科 技 人 才 。 因此 , 培养 学 生 的创 新 能 力 , 越来 越 受 到 有 识 之 士 的共 同 重 视 。 为基 础 工 具 课 的 语文 课 程 , 有 培 养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的 作 具 独 特 优 势 。 那 么 , 何 在语 文 教 学 中培 养 学 生 的创 新 意 识 呢 ? 如 鼓 励 质 疑 。 育 创 新 萌 芽 培 创 新 意 识 来 自质 疑 . 学 贵 知 疑 . 疑 则 小 进 , 疑 则 大 “ 小 大 进 ” 只有善 于 发现 问题 和提 出问题 的 人才 能产 生创 新 的 冲动 。 。 在 语 文教 学 中 , 师应 充分 挖 掘教 材所 蕴 含 的创 新教 育 素材 , 教 鼓 励 、 发 、 导 学生 多 提问题 , 启 诱 多质 疑 , 因为 提 问是 一个 人 从 已知 伸 向末 知 的心理 触角 . 是创 新意 识 的具体 体现 。善 于发 现 问题和 提 出 问题 是一 个人 具有 创 造潜 力 的重 要标 志 。在课 堂 教 学 过程 中 . 师不 仅要 做 到“ 道 、 业 、 惑 ”而且 要 善 于启 发 学生 对 教 传 授 解 , 些 问题从 不 同角 度进 行 思考 、 疑 , 后提 出不 同 的见解 和看 质 然 法 。 比如对 课 文思 想 内容 的分 析 , 就要 启发 引 导学 生 各抒 已见 , 敢 于提 出 自己的见 解 . 要用 “ 准答 案” 不 标 框住 学 生 。只要 言 之成 理, 自圆其说 , 创新 价值 的 , 有 哪怕 只是 一 点 创新 的火 花 , 师 都 教 应该 予 以肯定 与表 扬 . 以提高 他们 的创 新积 极性 。 例如 《 乙已》 主题 , 本 的预 习 提示 和 《 师教 学 用 书 》 孔 的 课 教 都认 为小 说 “ 示 了 为封 建 科举 科 举 制度 所 戕 害 的读 书人 的病 揭 苦 , 一篇 讨 伐 封 建科 举 制 度 和封 建 文 化 教育 的战 斗檄 文 ”是 是 。 不 是 一定 要 这样 理 解 才 算对 呢? 不 一 定 , 实鲁 迅 自 己也说 , 那 其 《 乙 已》 是 在 描 写一 般 社会 对 于 苦 人 的凉 薄 ” 孔 “ ,定 尊 于一 说 , 别无 他 议 千 万万 的教 师 这样 教 , 万 的 学 生这 样 学 , 也 没 千 亿 再 有什 么创 见 了 . 该 说 在 封 建 社 会 , 上 去 的 知 识分 子毕 竟 只 应 爬 是风 毛麟 角 , 有 爬 上 去 的是 大 量 的 , 为 什 么其 他 人 没 有 成 没 但 为孔 乙 已呢 ? 存 在着 一 个 自身 因素 的 问题 。 乙 已 自身 缺乏 这 孔 适应 社 会 生 存 的 能 力 。 学会 自下 而 上 才是 我们 今 天从 学 习这 篇小 说 中应 获 得 的启 示 。 这是 其 一 。 二 , 说 中的人 们 , 其 小 对孔 乙 已这 样 的苦 命 人 是这 样 冷 漠 , 不应 该 的。 天 , 们 要 予 以 是 今 我 同情 与 温 暖 , 不能 那 样 冷漠 , 我们 要 让 世 界充 满 爱 。 想 如 果这 我 样理 解 . 们 今天 学 这 篇课 文 才 有 现 实意 义 。 我 再 如 《 进 中举 》 的胡 屠 户 , 文 分 析 中 认 为 胡 屠 户 是 范 中 课 个 贪财 如 命 、 趋炎 附势 的 小 人 。 我在 教 学 这 一篇 课 文 时 , 位学 有 生提 出了 一个 不 同 的见 解 , 屠 户 骂 范进 , 是 可 以理解 的 , 胡 也 不 能 简单 地 说从 他 对 中 举 前 的范 进 的 态 度 上 就 说 他 是 个 小 人 。 这 个 主 张一 提 出 . 上 引 起 了 争 议 , 的学 生 说 , 屠 户 这 个 马 有 胡 人 , 作 为 范进 的岳 父 的角 度 来 看 , 是个 好 岳 父 , 从 他 因为换 谁 在 他 这 个 角 度 , 了范 进 这 么 个 只 会 死 读 书 不 会 生 活 的 女 婿 , 有 都 会 责 骂 范进 , 也 是 恨 铁不 成 钢 的表 现 。 时 , 这 这 又一 个 学 生 提 出 了一 个 主 张 : 屠 户 为 什 么 不 让 范 进 也 去 做 屠 户 , 骂 他 又 有 胡 光 什 么 用 ?又 引 起 了一 片 争 议 。这 样 学 生 通过 自己质疑 , 自己解 惑 . 但 对课 文 有 了更 深 的理 解 , 且 活跃 了思 维 , 发 了创 新 不 而 激 意 识 , 养 了创 新 能力 。 师在 评 估 学生 的答 题 时 , 别是 非 基 培 教 特 础 知识 方 面 的答 案 , 把 有 无 创 造性 摆 在 首 位 。 要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的学生创新精神
2 、要充 分尊 重学 生 。老师不 但要 尊重 学生 的人格 ,而且 要 尊 重 学生 的独特 感受 。允许 学 生发 言不 准 确 ,允许 学 生给 老师 指 出错 误 ,允 许学 生 在某 些方 面 做得 比老师 好 ,不 能讽 刺 、挖苦 学 生 。这 民 主 、和谐 、宽 松 的教 学氛 围 ,就 如 同鸡
的教学 肯 定 不能 培养 出有 主见 、有 创新 意 识 的学生 。所 以 ,
在 课堂 教 学 中 ,我认 为 老师 应 千方 百计 地 给学 生创 设一 个 宽
松 、民主 的环 境 ,让 他们 在 这样 的环境 里充 分 发展 、张扬 个 性 ,创 新 的火 花才 能 燃烧 起来 。要 创造 宽松 、和谐 、民主 的 课堂 教学氛 围 ,老师必 须做好 下面两点 : 1 、教 师扮 演 的角 色要 发生 转变 。 “ 新 课 标 ” 中指 出 :教 师是 学 生 学 习的伙 伴 。我想 ,这 也 就是说 ,教 师要 做学 生 学 习 的朋 友 ,而 不是 管 制式 的家长 。老师 在课 堂 上要 亲切 、温 和 ,课 堂下 多 与学 生谈 心 ,让 他 们觉 得你 平 易 近人 、和 蔼 可 亲 ,才会 由怕你 变 为敬 你 、爱 你 ,他 们才 会 向你 敞开 心扉 ,
一
创 新意识 。 胡锦 涛 主席 在 “ 十 六 大” 的讲 话 中 已提 出 “ 以人 为本 ”
的治 国策 略 。 同理 ,学 校教 育 也应 该 以教 育学 生 为本 。许 多
活 生 生 的教 学 事 例说 明 :严 厉 、呆 板 的 教 学 态 度 和 教 学 方 法 ,只会 扼 杀学 生 的创新 意 识及 能 力 。他们 只 能一 味地 听 老 师 的话 ,按 老师 的 。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摘要: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教师应从三个方面做起,一是积极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二是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形式的联想、想像,拓宽思维空间;三是课外延伸,培养创新精神。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课堂教改的重大问题。
然而,语文是一门包容性很强的学科。
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课堂训练形式的多变性。
我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依靠自己的努力,独立发现或获取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新事物都是一种创新。
有了创新意识,还要有创新学习,所谓创新学习,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于权威,不依循于常规,而是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实践、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别出心裁,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设计、新意图、新途径、新方法、新点子的学习活动。
这里的“新”,不仅指新发现,也指新发展。
因为不可能每个人都能揭示新的原理、发现新的方法,只要把他人已揭示的原理和发现的方法应用于不同的问题上,就是一种创新学习。
这种创新必将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所以要让学生敢于创新、乐于创新。
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积极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构成新形象的过程,其特点是具有生动的再造性或独特的创造性。
康得说:“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认识功能”。
在语文数学中,再造想象是普遍存在的。
比如说,在教学文艺性的课文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把文章中描写的情境、人物、情节一幅幅生动画面想象出来;在教学说明性的课文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把文章中说明的事物现象、性质结构、过程等形象、具体地想象出来;在教学议论性的课文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把想象与分析、推理结合起来。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曹汉明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曹汉明发表时间:2019-04-18T13:22:30.15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45总第300期作者:曹汉明[导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承担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的重任曹汉明云浮市云安区六都镇佛水小学广东云浮527300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承担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的重任。
在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当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这是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一项基本要求。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灵活选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创造机会,给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培养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的基础学科。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语文教学中,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只有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应用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才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和发展。
语文教师应如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
一、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过去的教学观念是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知识的容器。
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围绕教师转,学生只能在教师设好的框框里转,而不能跳出去,跳出去的也要赶紧拉回来;学生不能想自已要想的,不能做自己要做的,不能说自己要说的,也不能提自已要问的问题。
问题的解答一定要符合教师的“标准答案”,学生的思维活动被教师禁锢得死死的,教师怕不能完成教学内容,怕出乱子,长此以往就会磨灭学生的好奇心,磨灭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摘要】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创设一种极具感染性的奋发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提高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及《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纲要》中,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重中之重。
相应地,在新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和教材中都突出体现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重视。
那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教师应该具备创新精神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教师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起着关键的作用。
正如日本心理学家恩田彰所说:“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师所起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
”“教师本身如果是有创造能力的人,就能发现学生的创造性,然后开发它。
”教师创新精神的具备以及创新精神在教育中的应用,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发掘、创新能力的形成、创新精神的培养至关重要。
教师必须深谙创新教育的重大意义,牢牢树立创新观念。
在具备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以及
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要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
针对高中语文教学,教师需要明白高中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思维,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更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为我国科技事业培养创新人才储备力量。
这些仅仅是教师作为现代教育者自身所应具备的最基础的思想准备。
要想贯彻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因材施教,教育学生做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实现学生思维的创新和能力的发展,教师就要具备创新精神,不断学习、钻研与创新,打破旧的灌输式教学理念和以考试分数为衡量教育成果的标准,敢于持怀疑态度,敢于开拓创新,进行创造性教学。
这样才有能力在教学中以创造教育思想为指导,教给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营造创造性环境
主体精神的产生、发展、形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要受心理因素的制约。
当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发生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学习效益最大。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为学生创造产生自主欲望和创新思想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高中语文教学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同步合作,
进行双向信息交流。
教师要发扬民主教学,激励质疑,充分尊重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拥有不同的思维见解,解除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有疑问才能引起思考,才能有所发现和创新。
陶行知先生认为:“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
”质疑辩难,是学生追求真理、勇于创造的内驱力,是通向创新的阶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破除陈规,鼓励学生锐意进取,大胆作为,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主动参与的能力,增进学生的创造能力。
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创设一种极具感染性的奋发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提高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三、塑造学生创造性个性
一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高创造性者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高中时期,学生对一切事物还感到懵懂好奇,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好奇心。
正是好奇心引发学生学习探索的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是迸发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这份好奇心留住,鼓励他们多问“为什么”,进而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这不正是创新教育的开始吗?
二是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所谓非逻辑思维,指的是借助事物的表象、概念等,并不严格按照形式逻辑的程序来思考与反映对象的
一种意识活动方式。
这种意识活动的方式是多样的,想象、灵感、直觉等是其常见方式。
在创造发明与发现中,非逻辑思维与逻辑思维是不可缺少的,缺了任何一个都不可能有真正的创造发明与发现。
在二者的关系中,科学家们更看重的是非逻辑思维的作用。
许多科学技术及其人类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的发明发现,正是来自灵感与直觉。
而在高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不像数学、物理、化学等需要条理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个同学喜欢婉约派的诗词,另一个同学喜欢豪放派的诗词,问他们为什么喜欢的就是那一种?往往本人也是说不出为什么,就是直觉喜欢。
正是这种非逻辑思维能力为我们作出“喜欢”的选择。
还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作为创新活动的重点,正是学生通过在原材料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概括、分析、综合,借助一系列的联想、想象,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创造出文章的过程。
在联想、想象过程中,非逻辑性思维发挥重要作用。
三是培养学生独立性。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各种活动,如开设课内阅览课,让学生自由阅读或专题阅读,要求学生做观后感或读书笔记。
还可以开设课外阅读竞赛,语文知识竞赛等,既可以拓宽学生文学知识,又激发学生凭借自学能力获得成就感。
四是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研究表明,示范和模仿会减弱模仿者产品的创造性,而创造性人物的榜样作用却对模仿者的创造力有积极作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就要
减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直接模仿,例如减少课文内容的死记硬背,不要对作文作条条框框的硬性要求,对一些阅读理解的题目作开放性答案等。
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树立创造性学生榜样,通过榜样的创造性人格、思维风格等方面影响其他学生的创造力。
显而易见,教师本身更要从各个方面培养自己的创造力,成为创造性教师。
创造性教师既可以及时发现和准确评价学生的创造性表现,还可以发挥创造性人物榜样的间接影响作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也不仅仅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它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