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案3

合集下载

物理信息化教案高中必修三

物理信息化教案高中必修三

物理信息化教案高中必修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内容:高中必修三《信息技术基础》第二单元《信息技术》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技术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和发展;2. 掌握信息技术在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方法;3. 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物理问题。

教学重难点:1. 了解信息技术在物理学中的应用;2. 理解信息技术在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方法;3. 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物理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5分钟)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讨论信息技术对于物理学的重要性。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信息技术在物理学中的应用:介绍信息技术在物理学中的应用领域,如模拟实验、数据采集分析等。

2. 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讲解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常用工具和方法。

3. 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物理问题:举例说明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物理问题。

三、案例分析(15分钟)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物理问题,并展示给全班。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教师布置练习题目,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并进行讨论。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在物理学中的兴趣,鼓励他们自主学习相关知识。

六、课堂作业(2分钟)布置课堂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和发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和发展,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在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信息技术与物理新课程教学的整合探究

信息技术与物理新课程教学的整合探究

信息技术与物理新课程教学的整合探究摘要: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以多媒体、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正在对物理教学产生深刻的影响,将开创新的物理教学模式,引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关键词:信息技术;物理教学;整合随着科技的进步,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中,教育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必将产生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比拟的良好效果。

由于信息技术具有声、图、文并茂的特点,所以能够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它必须将对物理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

多媒体信息技术不仅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起到补充和强化物理教学的效果。

更重要的是通过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整合,可以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促进物理教学模式的变革,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开辟了新的途径。

所谓“整合”,其核心就是把信息技术融入到物理学科的教学中去,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技术手段得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诸多信息用于课件制作,充实教学容量,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有利物理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

一、信息技术与物理新课程的整合将开创全新的物理教学模式在传统的物理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

而在多媒体技术提供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

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

例如研究自由落体运动一节课,请学生仔细观察物体下落的快慢。

牛顿管内置羽毛、小金属片,分有空气和抽真空两种情况,目的是通过演示实验帮助学生建立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感性认识。

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动画的形式再现了牛顿管实验情景,提出自由落体运动概念。

再利用频闪照片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由于频闪照片在中学实验室条件下难以拍摄,因此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式演示给学生。

首先,简单介绍频闪照片的拍摄原理,然后进行仿真拍摄,最后获得频闪照片。

高中物理信息教学教案

高中物理信息教学教案

高中物理信息教学教案
一、教学内容:信息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信息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信息的传递方式和介质;
3. 了解信息的编码和解码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信息的定义和特点,信息传递方式和介质
难点:信息的编码和解码方法
四、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中物理教材;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实验器材:实验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现象,引起学生对信息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20分钟)
介绍信息的定义和特点,包括信息的概念、特点以及信息的重要性。

再介绍信息传递方式
和介质,包括信息传递的基本原理、介质的种类和特点等。

3. 实验演示(15分钟)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观察信息在不同介质中的传递方式
和效果。

4. 讨论与总结(10分钟)
引导学生讨论信息的编码和解码方法,包括数字信号的编码方式、模拟信号的解码方式等,让学生理解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转换和处理。

5. 课堂练习(10分钟)
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对信息的定义和特点、传递方式和介质、编码和解码方法有了初步了解,能够认识到信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他们对信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案例

初中物理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案例

义教版八年级物理“科学之旅”教学设计案例一设计教学思路和教学准备“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愿望和兴趣”和在生活中、身边以及生产实践中,让学生知道观察和实验研究物理,是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初中物理的开篇章节——“科学之旅”的主要教学目标。

设计教学的思路如下:①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物理教学的情境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

②阐明物理是有趣的要通过一组富有趣味性、效果明显、过程简单的实验。

③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亲手实验的乐趣,教师和学生要亲手操作一组实验,实验后利用多媒体课件的配合,展开师生互动,让学生感受物理有用的同时,对物理研究什么进一步说明。

④为了让学生感受科学精神,引入物理学家牛顿的科学发现故事,同时为了增强趣味性,介绍几位有名科学家的故事。

⑤为了让学生体会如何“实验”和“观察”,通过“磁现象”这组能让学生理解的实验投影显示,创设情景,让学生充分了解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法是“观察和实验”。

⑥为了让学生实践,作业中设计可动手做、取材容易三个有趣的物理小实验,引导学生喜爱物理实验。

教学准备:演示的实验器材要准备投影仪、电、声、力光等等,多媒体教学的课件和设备。

二、导入“科学之旅”,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导语:今天让我们乘坐科学之舟——物理(板书)这门新课程,去月球旅行,开启我们的新的科学之旅吧!课件播放:通过小学科学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有了一些对月球的了解,现在我们来科学的设想一下,未来月球的新居民区,针对展示图说说相关月球的知识。

学生讲述:人在月球上会飘起来,也可以调的很高,月球上没有空气、风、水、声音。

教师讲述:同学们知道很多啊,但是我们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为了解除我们更多的谜团,就要我们学习物理等方面的知识。

过渡语:目前,俄罗斯和美国等国在月球上已经联合建立了国际空间站,我国的神九也已经登上了月球,并且将来在月球上,我们也会有我们自己的空间站,到那个时候,月球和地球互相之间的来往已经不足为奇。

谈信息技术中学物理课程整合

谈信息技术中学物理课程整合

谈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课程的整合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是当前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之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必然会影响、带动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到方法的全面变革。

而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和相互渗透,已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强大动力,传统的教和学的模式正在酝酿重大的突破,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

但是这种变革决不可能发生在朝夕之间,一蹴而就,而是要经过一定的摸索过程,通过多次探讨、反复实验,在改革中逐步完善。

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将对现存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影响。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信息技术教育几乎渗透了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但信息技术不等于计算机技术,同样信息技术教育也不等于计算机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与外延相当广泛,是包括卫星通信、交互式电视等众多技术的综合技术。

虽然信息技术有时以学科课程的面貌出现,可它又不是单一的学科课程。

信息技术既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又有与其他学科课程融合的部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更有效的指导学科教学,而在学科课程的学习中又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学习、应用和发展,可以说,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是相辅相成且密不可分的。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出:“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等”,但在具体的课程模块中很少有实现以上目标的内容。

这就需要我们在课程教学中加强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程度,以促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融合发展。

二、整合中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影响最大、最广泛,涉及教育因素最多的技术。

它不仅是一种理论、一种方法,更重要的是内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与学科的课程的性质有关,针对不同的学科将有不同深度与广度的整合,而物理学科的特点自然就造就它与信息技术有着天然的、密切的联系,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相互依附的关系。

1、信息技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课程不是要把所有的学生培养成为计算机高手,而是要给学生一种思想,一种理念。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课程的优化整合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课程的优化整合
2 0 1 3 年l 1 月上 第 3 1 期 ( 总第 3 2 5 期)

生 已有的生 活经验 ,运用 多媒体技术将学 习 内容 以一种 新颖 的、独特 的方式直观展现给
学生,使学生 如身临其境 ,如 见其形 ,对知
识 的发生和 发展过程有 了更加深刻 的理解 , 引导学生在 多媒体课件 中理解 数学 的本质 , 掌握它的发展规律 。 如在教 学 “ 轴对称 图形 ”一课时 ,学生 虽然 表面上理解 了轴对称 图形 的概 念,也会

当今 时代,信息科 技快速发 展,为初 中物 理教学提 供 了新 的资源 ,也
能使轴 两旁的部分完全 重合 。使学生彻 底理
解 了轴对称 的概念 。 再 如小学数学 中的 “ 相遇 问题 ”是 学生
; 促 进 了物理 教学模式 的转变 。物理 教学与现代 信息科技 的有机 结合,能够

用 多媒 体课件 ,可 以展示对称 的基 本概念 ,
即:绕 着那个轴 ?怎么旋转 ?最后 对称 轴两 旁 的两个 图形 能否完 全重合 ?最后 以平行 四
边形 为例,进行动 画演示 ,先绕着横着 的轴 旋转 ,再绕着竖着 的轴 旋转 ,最后 以对 角线
所在 的直线为轴旋转 ,学生清楚地看 到都不
以利用 多媒体 , 用两辆小汽车进行动态演示 从相 同的地 点, 同时开始 ,经过一段时 间相 遇 。那么学 生对 “ 两人两地 同时 出发 ” “ 相 向而行 ” “ 相遇 ”等术语 的含义就有 比较深 刻 的理解 ,而且对相遇 时间相等也有较 直观
再将 物理Leabharlann 识与学生 的生活实 际巧妙整合 。同时,还要注 重物理理 论和其
条件 的局限 ,教 师在某些时 候并不能满 足学生 进行实践操 作的 需要 。而 现

高中物理利用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物理利用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物理利用信息技术教案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 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物理实验和模拟的方法
3. 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
1. 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概述
2.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物理实验和模拟的方法
3. 实际案例展示和练习
教学重点:
1. 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原理
2.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物理实验和模拟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10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对物理教学的作用。

二、讲解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20分钟)
教师详细讲解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领域和作用,介绍不同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软件。

三、实践操作(30分钟)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信息技术在物理实验和模拟中的操作练习,了解实验和模拟的
方法和步骤。

四、案例展示(20分钟)
学生对教师提供的案例进行观看和讨论,了解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五、课堂小结(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实践操作
2. 学生合作学习
3. 案例分析和讨论
教学资源:
1. 电脑、投影仪、实验仪器等
2. 物理实验软件、模拟软件等
教学评价:
学生根据实际操作和案例展示,完成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练习和理解,通过答辩等形式进行评价。

高中物理信息融合教案范文

高中物理信息融合教案范文

高中物理信息融合教案范文
主题:声音的传播
教学目标:
1. 了解声音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声音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声音的定义和传播方式;
难点:声音的传播速度的计算。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实验工具:声音传播实验器材;
3. 练习题和答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声音的定义;
2. 提出问题: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声音传播的速度受什么因素影响?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介绍声音的传播方式:机械波的传播;
2. 通过示意图讲解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方式;
3. 讲解声音传播速度的计算方法。

三、实验探究(20分钟)
1. 组织学生进行声音传播实验,验证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 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四、练习巩固(10分钟)
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2. 班级讨论,澄清问题。

五、课堂讨论(10分钟)
1. 就练习题中的难点问题展开讨论;
2. 学生提出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探讨声音传播速度对这些现象的影响。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课后作业:完成练习题;
2. 提醒学生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信息融合的教学方式,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探究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学生对声音传播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同时,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
吕 日 雪
( 承德 民族 师专 物 理 系, 北 承德 0 70 ) 河 60 0
摘要 : 目前我 国教 育界正在进行 着信 息技术和 中小学课程 的整合 。本文主要介绍整合在物理课程 中的重要性 , 结合物理教 学的 实际应 用, 进一步解析如何在物理课程 中应 用信 息技 术 , 使得 教学效率得到保 障 , 学生的综合能 力
物理 的工具。
目 与内容 , 标 将信息技术渗透到高 中物理课 程中去。高中物
理课程应 广泛引入信 息技术 , 让学生用计算机处 理和分析实 验数据 ; 用信息技术 来改变学 习的方式 ; 网络技术来拓 宽 用
学生 的视野 。要求大力推进信 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
2培养学生综合学习 的能力 . 信 息技术 的发 展要求 当代 大学生 不单单 只是 笔杆子 上 的 N m eO e u b r n,信息技术具有大量 丰富多彩 的教学信 息 , 把
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 的教学过程来 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 ,
传统 的教学曾是以教为主体 ,填鸭式 ” “ 的教学使 得学生
变成 了听话 的孩子 、 解题 的机器 , 他们 的学习 全靠 教师拖 着
实现一种既能 发挥教师 主导作用又 能充分体现 学生 主体 地
位的以“ 自主 、 探究 、 合作 ” 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 , 而把学生 从 的主动性 、 积极性 、 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 , 传统的以教 使

知识 , 才能利用 丰富的信息来 源源不 断的充实 自己 , 才能 有
能力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对应 自如 。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
进行整合 应用为其提供条件 , 是让学生 更好 的培养综合学 习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的整合江西省宁都中学赖晓凯[内容摘要]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指导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是目前教学改革的一个前沿课题。

本文阐述了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的整合,对教师的素质修养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整合的原则和方法;在课堂中体现情感价值观及科学方法论的教育等。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物理课程整合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可能,也给以”学生为中心”为理念的教育改革找准了制高点,为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展示了新的前景。

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指导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整合,不仅能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而且能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资源环境和学习条件。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等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学习和实践,有了深刻的体会,下面谈一谈一点体会和认识。

一.教育技术理论的发展对高中物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技术理论强调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育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它所倡导的教学设计思想强调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为目的而进行教学活动的系统设计;其所创设的形象生动、内容丰富、具有交互功能的多种学习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习主体性发挥提供了必要的信息技术环境和条件。

目前,教育技术学研究最前沿的两个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和网络教育,所有这些乃至终身教育的体系的建立都强调对学习者学习的支持。

从教师自身修养来说,教师应成为物理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和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研究者。

把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进行整合,首先要转变观念,要懂得目前已经进入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涌进人们的生活,必将改善表达信息的形式与能力,缩短传播信息的时间与途径,提高处理信息的速度与质量。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案例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案例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案例1.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也逐渐借助于信息技术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结合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的特点,设计一份教学案例,旨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

2.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并能够熟练使用相关的软件和工具进行物理实验和数据处理;- 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 教学内容本教学案例将以力学和光学为例,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相关实验进行辅助,包括:- 利用物理模拟软件进行力学实验,分析力学规律和现象;- 利用数值模拟软件进行光学实验,观察光的传播和折射现象;- 使用数据处理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图表绘制。

4.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讨论信息技术在物理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力学和光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设计,同时介绍相关的模拟软件和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

3. 实验操作:学生通过电脑实验室进行物理实验,利用物理模拟软件和数值模拟软件进行实验,同时记录实验数据。

4. 数据处理:学生使用数据处理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绘制相应的曲线图和统计图表。

5. 实验结果展示: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汇报,分享各自的发现和分析,进行讨论交流,从中获取新的思考和见解。

6. 总结归纳:对本次实验进行总结和归纳,概括学生的研究成果和收获。

7. 提出挑战:鼓励学生从实验中发现问题和挑战,并鼓励他们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进一步探索和解决。

5. 教学评价为了评价学生在整合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中的研究效果,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评价:- 实验成绩和实验报告的评分;- 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表现的能力;- 学生对挑战问题的解决能力。

6. 结论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的整合能够提升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案例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案例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案例--《验证牛顿运动定律》一、设计思路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内容、方法和手段。

当前,我国高中阶段的物理实验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本文通过《验证牛顿运动定律》这个实验,把高中物理教材中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与现代的信息技术相结合,在教学中体现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优势,从而促进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其一,这次教学活动将分成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在物理实验室中进行,让学生明确实验任务,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获取相关实验数据。

第二课时在网络教室进行,学生将通过网络下载教师编制的实验处理软件,利用计算机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并由计算机生成a—F图和a—M、a—1/M图,保存后上传到交流区,通过投影仪进行评价,最终得出结论。

其二,通过纸带研究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间的规律是这节内容的教学重点,然而也是难点。

大量的实验数据要进行计算和处理,而简单机械的计算会占去学生大量的课堂时间,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他们对物理问题的思考。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用VB编写程序制作了辅助教学的“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数据分析”的软件。

通过把读取数据的工作交给学生。

把繁琐的数学运算交给软件,使学生从机械而又繁杂的计算中解放出来,学生可以专注于采用什么方法分析数据,得出规律。

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使学生感到头疼的实验数据处理变得很轻松,他们有了更多思考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实验的结果反映了什么样的规律,也从中体会到了科学研究的乐趣。

为学生掌握本课重点提供了传统教学方式所不能提供的方便,将信息技术和课程很好地融为了一体,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教学目标通过实验研究牛顿第二定律,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物理教学过程的整合,使学生掌握运用计算机技术探索物理规律的方法,提高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通过纸带研究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间的规律四、教学手段利用分组实验设备,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验研究中;利用网络设备,使每个学生都能使用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并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和评价。

浅议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课程的整合

浅议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课程的整合
时反馈。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
题, 在课堂教学中, 技术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感知 信息 物理过程, 运用电 媒体集 脑多 成展示信息的优势, 结合 教学内 围 容, 绕教学目 标选用文字、 声音、 视 图片、 动画、 频等不同 的信息来对 形态 课文的内 情景、 容、 模型、 状
态、 物理过程进行生动地呈现, 从而深入浅出地揭示物
玉溪市第五中学 师 光
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我国面 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所谓信息技术 主要是指计算机技术、 数字音像技术、 电子通讯技术、 网络技术、 卫星广播 电视技术、 远程通讯技术、 人工智 能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以及 多媒体技术和信息高 速公路; 就是将计算机与电讯技术有机结合而形成的 对声音、 、 图像 文字、 数字和各种信息进行获取、 加工、 处理、 、 存储 传播和使用的一种技术。 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课程的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 过程中把信息技术、 信息资源、 信息方法、 人力资源和 课程内 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 型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要求将信息 技术非常自 然地应用到课程教学过程中,优化各种教 学资源、 各个教学要素, 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 有 效地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更好地达到课程学习的 目 标,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 的。 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课程的整合主体是课程 , 以 实现课程 目 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以改善学习者的学 习为 目 整合要让信息技术服务于学科教学, 的。 既适用 于教师的教, 又适用于学生的学, 让学生充分接理解深奥的物理知 识。 例如在“ 度计” 教学中, 温 的 我使用了自 课件, 制的 选 用大 量的文字、 声 动画、 图片、 音、 视频等不同 形态的素 材, 完整地展示了 度及温 温 度计的 发展和现状, 虽然内 容 很多, 课的时间 一节 很紧, 课后学生 但 反馈回来 信息 的 表 明, 他们已 握了 容, 下了 经掌 该内 并留 深刻的印象 。 二、 关于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几点感悟 第 “ 一, 课件” 积件” 向“ 发展。 在计算机辅助物理教 学 领域里面, 场上已 这个 市 有相当 数量的物理教学 软 件可 供购买, 但真正适用于实际 教学的软件却不多, 教 师自 制课件的水平又不高, 容易造成“ 低水平重复” 的 现象。 在此阶段上, 就应该使“ 课件” 积件” 向“ 发展, 例 如各种工具型、 资料型、 开放型的教学设计平台, 它包 括带有学科特色的平台 媒体资料库。 和多 教师 稍加培 训就能够自 如运用它 按自 的意愿 们来 己 制作课件, 紧密 配 合自己 的教学过程, 课堂 为 教学所用, 在真正意义上, 实 现计算机辅助教学。例如在物理学科平台方面, 有

物理信息化教案高中

物理信息化教案高中

物理信息化教案高中
年级:高中
课时:1课时
教案标题:信息化物理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化技术在物理中的应用;
2.掌握信息化技术对物理学习的促进作用;
3.能够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物理实验和数据分析。

教学重点:
1.信息化技术在物理中的应用;
2.信息化技术对物理学习的促进作用;
3.信息化技术在物理实验和数据分析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
1.电脑、投影仪;
2.相关的物理软件;
3.实验器材。

教学内容分析:
信息化技术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物理学
习中,信息化技术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更全面地理解物理知识,提升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
引入:讲解信息化技术在物理中的应用,以及其对物理学习的促进作用。

实践:利用软件进行物理实验,分析实验数据。

总结:总结信息化技术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鼓励学生积极运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学习效果。

作业:要求学生使用信息化技术完成一道物理习题,并分析解题过程。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信息化技术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提升了自身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物理实验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在今后的物理学习中,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信息化技术辅助学习,提升学习效果。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整合的探讨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整合的探讨
和改进提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与 传 统 方式 相 比 , 没 有 实质 性 的进 步 。 并
建 构 主 义理 论 认 为 : 习 过 程 不 是 学 习 者 被 动 地 接 受 学 知 识 , 是 积极 地 建 构 知 识 的过 程 。只 有 充 分 发 挥 学 生 的 而 主 体作 用 , 学 生积 极 参 与教 与 学 的 整 个 活 动 , 能 培 养 他 让 才
括 : 元 教学 计 划 、 生作 品 范 例 ( 生 演 示 文 稿 、 生 网 站 单 学 学 学 等 ) 教 师 支 持 材 料 、 生 作 品 评 价 量 规 等 , 化 课 堂 教 学 结 、 学 优 构 , 极探 索 以培 养 学 生 创 造 能 力 为 核 心 的 物 理 教 学 模 式 。 积
行 , 个 教 学 过 程 仍 以 教 师 的 讲 授 为 主 , 生 仍 然 是 知 灌 输 整 学 识 的 对 象 。 多媒 体 技 术 的 引 入 , 是 在 帮 助 教 师 减 轻 教 学 只
工 作 量 方 面取 得 了一 些 进 步 , 对 学 生 思 维 与 能力 的 发 展 , 而
第 二 阶 段 : 集 素 材 , 理 分 类 。 多 方 面搜 集 素 材 ( 搜 整 教 材所介绍的应用例子 、 自己掌 握 的 知 识 、 网查 找 网 站 资 料 上
等 ) 对 搜 集 的 素 材进 行 整 理 归 类 。这 一 阶 段 主要 培 养 学 生 , 通 过 各 种 渠 道 获 取 信 息 、 析 信 息 的 能 力 , 学 生 在 对 大 量 分 让
充 分 发 挥信 息 技 术 的 优 势 , 学 生 的 学 习 和 发 展 提 供 丰 富 为
多 彩 的 教育 环 境 和 有 力 的学 习 工 具 。 纲 要 颁 布 1 ” O年 后 的 今 天 , 息 技 术 与 学科 教 学 的整 合 , 国 内 中小 学 校 已得 到 信 在 普 遍 的 开展 与 推 进 。不 过 , 由于 此 项 课 题 的 难 度 , 及 各 地 以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整合性研究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整合性研究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整合性研究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全国教育战线上逐渐深入,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过程中日趋发展成熟。

如何应用现有的软、硬件资源系统发挥cai的优势,进行学科教学是我们每位师生经常面对的问题。

,结合自己物理教学的实践谈几点看法。

1.拿来主义,合理使用现成的网络教育教学资源.五国家级课题研究:《信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研究》,我校的子课题为《构建e-learning web2.0教学平台,全面提升师生的教学绩效》,研究思路是利用清大学习吧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为有网络条件的师生提供优质的数字教育资源服务。

为了更有效的进行课题研究,自建了个人网站:大学阿里巴巴(),欢迎大家光临,多提宝贵意见。

2. “课件”向“积件”思路发展,探讨物理学科整合新方法:《csc电子备课系统》初中物理版是面向教师设计的新一代大型集成化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集众多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的科研成果及教学经验于一体,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必要的教学手段;又如几何教学平台的“几何画板”不仅适用于几何教学,而且也适用于物理教学中的力学课程,它界面简单、容易学习、直观好用,因此这样的软件很受老师的欢迎。

以上两个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开发平台,就很好的体现了“积件”思想。

,运用“积件”思想,走素材资源库和制作平台相结合的新思路,是软件开发和应用走出目前困境的有效途径。

学科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运用”积件”思想,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下的网络信息资源素材库和教学软件,以及相关的cd、vcd资源,从中选取适合教学需要的内容来制作自己的课件,从而适应不同教学情境的需要,使cai在课堂上的运用走出低谷,朝着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这一更为广阔的方向发展。

3.电脑模拟,发挥物理演示实验、虚拟实验室的功能3.1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整合,发挥演示实验作用,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一环。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讲义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讲义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讲义青海·西宁·湟中·海子沟教委刘全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必须从教学模式的改革入手。

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一直占据着我们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的一切活动主要依靠大脑的思维活动来完成。

其结果往往是言者谆谆,听者昏昏。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将计算机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形成富有创新精神的网络课堂,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现在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我们不仅要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还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各门课程的整合。

但要注意“整合”不是简单的叠加,要防止各领域之间彼此孤立,相互重复或脱节的隔离状态。

而物理学科更以其丰富的信息,实验、现实应用等,期待着多媒体的普及和有效利用。

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有利于“探究”能力的培养。

一个创造性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具备宽广而扎实的基础知识、广博的视野,以及获取知识进行整理、分析、综合、开拓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为我们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供了很好的舞台,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的整合使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

传统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认真听课、认真观察实验、动手做实验的能力。

为此,老师们想方设法费九牛二虎之力迫使学生多参与、多学习,多练习。

但对此学生感到单调、乏味,无兴趣可言,因而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就恰好具备了大容量存储教学信息的优势,可穿越时空界限,活灵活现地再现生动的物理实验,领略别国他乡的伟大科学人物,还可以利用影片放映再现几千年前的古人的简单的物理实验,品味古人的劳动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感触他们的人生,影响他们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这样就轻而易举地将物理课中靠脑子想象的物理实验变为可视的、可听的多感官感受,使学生有如临其境的感觉,对于理解,记忆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做,一来解放了老师,只要老师轻轻地加以点拨,学生就可以自己获取知识,这比老师灌输的知识记忆牢固得多.二来由于教学手段的多元化,增加了知识的趣味性,为学习创造了动力.达到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老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有科技意识,即将所教的知识如何利用多媒体这一新鲜的"玩艺儿"科学有效地展现给学生,因此在备课时因该把如何利用多媒体设备备进教案里,而且做到与学生的认识规律相吻合,与教师本身的初衷不违背.只有这样“多媒体”才能有效地为教学服务,不然就达不到预期的效益,甚至让老师束手束脚。

初中二年级物理科目教案物理与信息技术

初中二年级物理科目教案物理与信息技术

初中二年级物理科目教案物理与信息技术初中二年级物理科目教案:物理与信息技术引言: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而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科学,通过运用计算机科学和电子通信技术,处理和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

本教案旨在将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通过以信息技术为工具,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与相互作用。

2. 掌握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辅助物理实验与观察的方法。

3. 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物理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4.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思维。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如何应用在物理学中,并让学生展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信息技术的经验。

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物理实验与信息技术在物理实验中,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电子设备和计算机软件来辅助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

例如,使用数据采集设备记录力的变化图表,使用模拟软件模拟物理实验等。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将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并掌握信息技术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三步:信息技术解决物理问题将一些物理问题的解决方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让学生通过编写简单的程序、使用模拟软件等方式进行问题求解。

例如,设计一个程序来计算自由落体的速度和位移,使用模拟软件模拟弹簧振子的运动等。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步:信息技术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在物理学中的一些应用领域,如天体物理学中的数据分析、材料科学中的模拟计算等。

让学生了解到物理学领域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培养学生跨学科的思维方式。

第五步:总结与展示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和实践经验,总结物理与信息技术的关系,并通过展示自己编写的程序、模拟实验结果等方式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结果编写的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信息技术工具的运用和物理原理的理解。

浅议物理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浅议物理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它的课程教学强调的是对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等 动画等方法一一展现 出来 ,这样就丰富 了问题情景,加
方面 的培 养 。而 信 息技 术 与 物 理课 程 相整 合 ,就 是在 物 深对 问题 、现 象 的认 识 。毫 无 疑 问 ,这 丰 富 多彩 的 设计 理教 学 中广泛 应 用 信 息技 术 手段 ,并 把现 代 信 息 技术 作 比传 统 的教 学方 法 更 能激 发 学 生 的情 感 、启 迪 思 维 ,从
可 达 到 事 半 功 倍 的 效 果 。通 过 为 学 生 提 供 网 址 ,在 线 欣 赏有 声 故 事 ,提 高 学生 听 读 能力 。进 入 网站w W b c w.b.
C.k O u ,点击 E u a i n d c t o ,便 可 以看 到 英 国广 播 公 司 的英 力 。或 者在 课 前 师 生之 间进 行 简单 有 趣 的对 话 ,激 发 学
/ 学环境 构建 / 教
1 . 9 9 j i s . 6 1 4 9 . 0 2 1 . 4 0 36/ . sn 17— 8X 2 1.9 03
浅议物理课程 与信 息技术 的有效 整合
刘龙
摘 要 物 理课 程与 信 息技术 整 合有 利于 优化 物 理教 学过 程 ,创 设 良好 的学 习环境 , 发挥 学生 的探 究 意识 , 改进 学生 的学 习模 式 ,培养 学 生 的创新 能力 ,提 高 学生 的信 息 素养 和思 维能 力 。
1物理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内涵
密度 、传 递 高速 度 、交 互高 强 度 、反 馈 高 效率 的 特 点 。

其 次 , 丰 富 的 问题 情 景 更 易调 动 学 生 思 维 和 积 极
信 息 技 术是 现代 教 育技 术 的重 要 代表 ,具 有 信 息 高 性 ,增 强 学 生 学 习物 理 的兴 趣 。 学 习最 好 的动 力 就是 兴 趣 。物 理 概 念 和理 论 比较 抽 象 ,如用 常 规教 学很 难提 起 术 ,可 把 物 理 学科 中 的丰 富多 彩 的各 种 现 象利 用 画 面 、 它集 视 听技 术 、计 算机 技 术 、 多媒 体 技 术 和 网络 技 术 于 学 生 的 兴趣 ,但 物 理 现 象 却极 其 丰 富 多彩 ,利 用 信 息技 身 。而 物 理科 学 研 究 的是 自然界 最 基 本 的运 动 规律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方法
一、导入新课 教师背着电脑包,问:书包背带为什么做成宽的而不做成窄的呢? 从而引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一.压力: 请分别画出锤对钉子作用力、运动员对平衡木作用力的示意图 问:这两个示意图有什么共同点? 请两个学生上黑板 完成相关示意图。
观察 思考
教师归纳总结:1.都是由于物体形变产生的.2.都是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 我们把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板书:一.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组织讨论:压力与重力是一回事吗? 小组讨论 代表汇报
小组讨论 代表汇报
二. 压强: 课件演示:P76图10-2。 陷得不深? 提出问题:压力作用的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请大家完成两个小实验,体验压力作用的效果。 要求同学根据本组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自主探究。
小组讨论 代表汇报 完成课本P77 图 10 - 3 铅 笔 和 气 球
问:两个同学为何一个在沼泽中陷得很深一个
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示意图。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3.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定量计算。
重点 难点
通过探究过程建立压强概念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合作交流 教具 准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铅笔,气球,用钉子做腿的小桌,海绵, 砝码,木板,盛有适量水的矿泉水瓶,装 有沙的容器。多媒体课件。
东升一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教案
学科 教学课题 物理 年级 压强 九年级 执教人 新授课 李春繁
教 学 目 标
1. 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示意图。 2. 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起压强的定义、公式。 3.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帕(Pa)”。 4. 通过多种实验器材让学生自主分析选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及发散思维 能力。
现有如图10-4所示的器材:用钉子做腿的小桌、海绵、砝码、木板、盛有 的随堂小实验。 适量水的矿泉水瓶、装有沙的容器等。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的猜想结论 请同学们用你们探究的结论解释刚才的两个小体验。 用这个结论能否解释刚上课时提出的问题呢? 三. 知识巩固 1. 归纳总结本节课知识点。 2. 把图钉按到墙里,手对钉帽压力和钉尖对墙压力哪个大?手对钉帽压强 和钉尖对墙压强哪个大? 3. 你还能设计什么小实验说明压强和压力及受力面积的关系? 4. 请用探究的结果解释生活中有关的现象。 板书:二.压强:1.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2.公式: 压强= p= 3.单位:帕斯卡(Pa) 1Pa=1N/m2 认真完成
小组讨论,代表汇
报本组的猜想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首先通过对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及有什么关系的猜想、探究,进一步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同时渗透对控制变量的科学思想的理 解和应用。在得到压强的定义、公式后,对学生进行解题的规范化训练,以培养学生 利用公式分析解题能力,这样使学生本节课学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