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地球物理学综合实习教学大纲
地球物理实验教学设计方案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提高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师提供实验指导和建议,确保实验安全和准确性
学生通过实验过程,掌握地球物理知识和技能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4
实验教学安排
实验时间安排
实验一:地球物理实验基础,时间:第一周
实验二:地震波传播实验,时间:第二周
实验三:地磁实验,时间:第三周
实验目的:检验学生对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结果的理解程度
评估标准: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制定合理的评估标准
评估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如评分、评语、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估
实验内容:包括实验项目、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等
实验操作考核
实验技能掌握程度:学生通过实验掌握了哪些技能,提高了哪些能力
学会分析地球物理实验数据和结果
提高地球物理实验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和设备
提高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方法,如平均值、标准差等
学会使用数据处理软件,如Excel、SPSS等
培养数据分析能力,如数据可视化、数据挖掘等
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实践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手体验和观察地球物理现象
实验教学与科研项目相结合
实验教学与科研项目的结合,可以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实验教学与科研项目的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与科研项目的结合,可以促进教师对实验教学的研究和探索。
学习效果:通过测试或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通过课堂互动与讨论是否真正掌握了实验知识和技能
《应用地球物理生产实习(一)》教学大纲.
《应用地球物理生产实习(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应用地球物理生产实习(一)〔英文名称〕 Geophysic prospecting production practice(one)〔课内学时/课外学时〕总学时: 2周〔学分〕2〔开课学期〕6〔课程类别〕必修〔要求先修课程〕《地震勘探原理及解释(野外工作方法部分)》、《应用地球物理仪器(地震仪器部分)》〔课程教材〕教材:《地震生产实习指导书》曹统仁、朱仕军编院印刷厂主要参考书1.《地震勘探原理(上)》,陆基孟主编,石油大学出版社2.《遥测地震仪原理》,潘正良等编,石油大学出版社〔开课单位〕物探教研室〔适用专业〕应用地球物理一、实习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地震勘探方法是找油找气的主要手段之一,而野外采集是其关键环节,也是地震勘探的首要环节。
学生在学完《地震勘探原理》的野外工作方法部分和《地震勘探仪器》之后,到生产现场去实地了解地震资料的野外采集全过程,对其掌握地震勘探原理、地震仪器工作原理是很有必要的。
由于生产实践所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书本上所没有的,因此,引导学生重视实践环节、努力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现场生产实践相结合是十分重要的。
要求学生通过此次生产实习,对野外生产施工的组织机构、人员编制、仪器设备配置、施工流程、各工种分工配合、技术要求、质量监控及资料评价等有全面的了解,增加感性认识,为下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习基本要求1.服从带队教师的安排,遵守实习队的纪律;2.遵守地震队制定的野外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虚心向队上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学习。
学习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好经验;学习他们吃苦耐劳、不畏艰辛,为石油工业的发展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3.遵守实习队安全规定:①陆上石油(地震)勘探主要以炸药为震源,有一定的危险性。
要求学生必须听从现场指挥,不准乱动爆炸物品,以免炸伤人。
在炮班实习时,启爆前应远离炮井一定距离,以免井中喷出物打伤人;②实习期间一律不准去江、河、湖中游泳,违者按校规处罚;③实习期间未经允许不准离队单独行动,确有特殊情况需离队者,必须经带队教师同意;4.遵纪守法,与当地人民和睦相处。
《应用地球物理1-重磁勘探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应用地球物理1-重磁勘探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01223021课程名称:应用地球物理1-重磁勘探原理与方法课程英文名称:Applied Geophysics 1 - Gravity and Magnetic Prospecting principle and method总学时:64学分:3.5开课单位:地球物理系授课对象:勘查技术与工程(应用地球物理方向)专业本科生前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地球物理场论、地质学基础、电子学基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一、教学目的与要求《应用地球物理1-重磁勘探原理与方法》课程是勘查技术与工程(应用地球物理方向)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是该专业本科生的主干必修课之一。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本科教学。
重磁勘探是以地质体的密度、磁性差异为物理基础,综合应用多学科的知识对观测得到的位场异常进行推断解释,实现找矿和解决地质问题的。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重磁勘探的基本理论、原始信息采集、数据处理及资料分析解释的基本方法。
通过本课程学习,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解决专业中的问题的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渗透学科前沿问题,懂得所学的基本理论的意义及价值。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能为后续的《重磁勘探数据处理与解释》、《非震地球物理方法》、《地球物理新方法新技术》等课程奠定基础;为运用重磁勘探方法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勘查,区域与深部构造研究等方面的工作打下初步基础;也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学习重、磁勘探及科学研究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绪论1.重力勘探与磁法勘探的表述2.重磁勘探的发展历史3.重磁勘探的应用范围第一章地球的重力场和磁场1.地球的形状、内部结构2.基础知识3.重力和重力异常4.地磁场和磁异常第二章岩石的密度和磁性1.决定岩石密度的主要因素及岩石密度的概述2.影响岩石磁性的主要因素和岩石磁性特征3.岩石的剩余磁性4.物体磁化的消磁作用第三章重力仪和磁力仪1.石英弹簧重力仪的原理及基本结构2.绝对重力仪、悬线重力仪、超导重力仪和重力梯度仪简介3.质子旋进磁力仪的原理及基本结构4.光泵磁力仪、超导磁力仪简介第四章野外重、磁测量1.野外重磁测量技术设计2.野外施工3.岩矿石的密度、磁性的研究方法第五章重、磁观测数据整理及异常计算1.重力仪观测结果的计算2.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布格重力异常和均衡重力异常的计算方法3.重力异常的计算精度4.磁异常的计算方法5.重、磁异常的图示第六章地质体的重磁异常1.简单条件下规则地质体的重、磁异常2.复杂条件下不规则地质体的重、磁异常的计算方法第七章重磁异常的反演方法1.重、磁异常反演的基本原理和存在的问题2.地质体的形状和产状的判断3.几种简单实用的反演方法4.复杂异常的反演法第八章重、磁异常的处理与转换1.空间域重、磁异常的处理与转换2.波数域重、磁异常的处理与转换3.欧拉反褶积的计算与应用4.重力归一化总梯度的计算与应用5.统计分析在重、磁异常解释中的应用第九章重磁资料的地质解释及重磁勘探的应用1.重、磁资料地质解释的内容、方法和步骤2.重、磁勘探的应用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说明重力勘探和磁法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的两种重要勘探方法,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应自始至终注意突出两种方法的共性和联系,同时强调两者的个性和特征。
《地质学基础》(三)实验教学大纲(地球物理)
《地质学基础》(三)实验教学大纲(地球物理)
一、实习目的和要求
1.实习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肉眼观察和描述手标本的一般方法,掌握几种常见矿物、岩石、古生物的鉴定特征,学会设计地层柱状图;培养学生进行地质科学实验的兴趣,掌握地质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对地质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分析地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习要求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普通地质学》是地学类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课堂实验尤为重要,它是掌握本学科理论和方法的重要环节。
作为实践性启蒙教育,普通地质学实验对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和野外实习至关重要,因而必须加强训练,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要求观察、描述和鉴别常见矿物、岩石、古生物标本,训练设计制作地层柱状图。
二、实习内容
三、实习方式
在实验室观察、描述和鉴别常见矿物、岩石、古生物标本,训练阅读地质图,设计制作地层柱状图。
四、实习时间及安排
总共14学时,根据理论课程进展情况,安排进行各实习。
五、实习成绩考核
每次实验要求写实验报告,作为平时成绩,记入总成绩。
《地球物理野外实习》教学大纲
地球物理野外实习课程名称:地球物理野外实习学分:4分总学时:4周适用专业:地球物理学一、性质、目的与任务《地球物理野外实习》属于专业核心实践课程,课程实践内容涵盖重、磁、电等多种地球物理学方法、理论与实际操作的基本内容。
通过实习,使学生巩固课堂理论知识,牢固掌握固体地球物理学基本原理、方法、观测技术、基本测量技术以及地球物理资料的分析、处理等基本方法和技术,学习野外工作方法,学习安全、健康、环保(HSE)的基本理念,具备从事固体地球物理学理论研究、设备维护、仪器操作、资料处理与地球物理野外勘探工作的基本能力。
学会研究报告的编写。
二、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力求使学生搞清楚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地球物理勘探的各个方法的基本原理、野外工作方法与要求。
通过大地测量、重力勘探、此法勘探、电法勘探等多种方法的野外实际操作,使学生获得从仪器操作、HSE、野外方案设计与布设测线、资料初步处理等几百年知识和直观概念,巩固和加深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深度,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理解能力的培养,训练未来城市本专业开展实际工作的能力。
三、实习内容及时间安排1. 测量的简单实习(0.5天)仪器:森林罗盘,,测绳,手持GPS目标:学习GPS、森林罗盘的使用方法,学生亲自练习打方位,拉测绳。
使用GPS定出方位和距离。
2. 重力部分(6天)仪器:重力仪器。
目标:要求学生学习重力仪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野外动态试验、静态试验、平差方法、普通点实测方法的全部过程。
让学生能够通过重力资料处理,得到布格重力异常曲线图。
3. 磁法部分(5.5天)仪器:质子旋进磁力仪。
目标:要求学生学习仪器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野外实际生产中的噪声试验、动态试验和普通点观测方法,学习日变站的设立以及数据校正方法。
4. 电法部分(8天)仪器:V8多功能电磁测深仪,V5-2000大地电磁仪,T4发射机,TXU30发射机,发电机等。
电法部分分支较多,安装不同方法、不同装备进行分类实习。
山东桃村应用地球物理专业教学实习指导书 1-教学大纲
第一章应用地球物理专业教学实习教学大纲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系起源于海洋地球科学学院的前身——原海洋地质系的地球物理勘探教研室(简称“物探教研室”),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初。
1971年海洋地质系设置“海洋重磁”本科专业,建立之初就明确了海洋地球物理专业特色,后经逐步发展形成了完整的“海洋应用地球物理专业”。
1997年在“地球物理勘探教研室”基础上组建“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系”,1998年“海洋应用地球物理专业”调整为“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
该系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是我国各高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中唯一由海洋地球物理勘探发展而来,也是我国建立最早、海洋特色鲜明、结构完整的海洋地球物理本科专业。
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该系开设了“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
目前,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系设有“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两个本科专业。
拥有“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矿产普查与勘探”和“地质工程”三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自主设立的“海洋地球物理学”二级学科博士点。
本学科现有教职工2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庆忠院士在该系工作),其中,教授10人(博士生导师7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5人,讲师及工程师6人;博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和学位的教师10人,硕士学历和学位教师7人(博士在读3人),本科学历7人(其中博士在读1人,硕士在读2人)。
本学科以研究生学历为主体,是一支年轻、高学历、结构合理,梯队完整的教师队伍。
本学科针对能源(油气资源、天然气水合物等),特别是海底能源的地球探测理论、方法和技术,加快地球物理探测(地球重力、电磁,油气勘探人工地震,浅地层声学与人工地震等)与信息技术等应用学科的交叉与融合,面向能源探测的需求,发展与之相关的自主创新的地球物理探测与信息高新技术,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点和优势领域。
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震资料处理系统MBP1.0,其整体处理水平优于现有的其它商业化软件,已处于国际前沿水平。
《地球物理学导论》教学大纲(基地班)(DOC)
《地球物理学导论》教学大纲(地质学专业,必修,72学时)一、教学思想根据教育部关于国家人才基地各类专业总的培养方向和目标,《地球物理学导论》(必修)课程教学的宗旨是使地质学基地的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和重点掌握各类地球物理理论与方法的基本原理、技术。
地球物理学是利用物理学的方法研究地球物理场的组成、空间结构及其时空分布规律,进而解决地质问题的间接方法。
因此,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数理基础理论,深入理解地球物理场的实质;另一方面,培养综合应用地球物理资料解决地质问题的实际技能。
重点是综合分析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基本素质的提高和创造性思维(以及个性化)的培养。
本课程在取材上,注意参考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国内、外有关教材和文献,在适当兼顾应用地球物理学的前提下,重点是地球物理学基本理论的介绍,突出该部地球物理方法与技术在区域基础地质研究方面的应用。
比较全面地介绍重力学、地磁学、地电学、地震学(重点是地震勘探,天然地震做为基本了解)、地热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资料处理和解释方法以及在地质学研究中的综合应用。
力求反映地球物理学各个领域的新理论、方法和前沿及新进展。
二.学时分配与授课方式1.学时分配本课程总计为72学时。
课堂讲授为74%~78%,实习占总学时的22%~26%,6学时/周,大约需要12周时间。
2.授课方式采用讲授、实习与习题、课堂讨论三大块有机结合。
(1)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侧重于地球物理与地质紧密结合,尽可能避免冗长的数学理论推导,强调有关数学公式的物理意义。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启发式课堂讲授和学生课外自学相结合方式。
在教学手段上,为了让学生做好笔记和有思考的余地,除保留必要的板书和推导外,凡能够用图形/表格表示的内容,均以多媒体组织课堂教学。
每次讲授新的内容之前,以提问方式复习前次课程的内容,一方面了解学生所掌握的状况,亦有利于使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大纲、教案、习题等均上网公布,供浏览学习。
(2)为配合课堂学习,深入掌握所学理论、概念,每次课后安排相应课外习题或思考题,一方面作为课堂讲授的补充,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解决地质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
山东桃村应用地球物理专业教学实习指导书 7-综合解释
第七章综合解释以桃村实习区域已有地质资料、地球物理资料及成果为基础,进行综合勘探剖面的磁法和电法资料处理与解释,与地震资料分析结果相结合,进行地震约束下的剖面综合解释,从而详细研究综合剖面的地质结构,为桃村实习区域地质剖面解释提供依据。
磁法、电法和地震资料剖面综合解释思路,解释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一、在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区的构造发展演化规律,从理论上指导剖面的解释。
二、剖面解释要与已有物性资料相吻合。
三、剖面内的断裂解释、地层推断,同时依据电、磁资料的解释成果和地震资料的推断解释结果。
主要综合解释流程:在剖面的解释过程中,以地震解释结果约束电、磁剖面解释,参考地质资料进行解释,其解释流程如下:一、依据电法资料,独立进行电法剖面的解释,提出电法初步解释变化模型;二、依据磁力资料,独立进行磁力剖面的解释,提出磁力初步解释磁性变化模型;三、将地震资料的解释推断结果,作为约束条件,进行电法剖面、磁力剖面的再次解释,并进行地质综合解释,绘制综合地质解释剖面图(包括推断的地层分界线、火成岩体等),从而确定剖面内的地质构造等分布。
第一节磁法资料解释磁测取得的数据必须加以整理,以求得测点相对于基点的磁场差值.在强磁区这个差值可以当作磁异常值看待,但在弱磁区或精密磁测中还需要对这些差值作必要的改正,如日变改正,纬度改正等,在海洋磁测中还要进行方位校正,以消除各种干扰因素对磁测成果的影响,得到仅与探测对象有关的异常值。
最基本的磁异常图件有:磁异常等值线平面图、磁异常剖面平面图和磁异常剖面图。
为了正确地对磁异常作出推断解释,我们必须首先从理论上弄清磁异常与磁体的对应关系。
自然界中的磁体的形状是复杂的,磁性也不均匀,并且进行磁测的地形往往起伏不平,难于用数学方法计算磁体的磁场分布。
为此,需要对条件作如下简化:(1)地面水平,(2)磁体孤立存在,且形状规则,(3)磁体被均匀磁化,(4)剩磁与感磁方向一致,(5)不考虑消磁作用,(6)围岩无磁性。
《应用地球物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应用地球物理学原理》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学时:100 学分: 5一、课程性质和目的《应用地球物理学原理》是地球物理和应用地球物理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也是新调整后的地矿类工科本科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之一。
《应用地球物理学原理》是应用地球物理专业的新课程体系-“应用地球物理学原理”、“应用地球物理的数据采集与处理”、“地球物理反演的基本理论及应用方法”和“地球物理方法的综合应用与解释”4本专业系列课程的第1门课程,是整个专业系列课程的基础。
自五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末,我国的应用地球物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基本上与前苏联类似,专业课主要按重力、磁法、电法、地震和测井五门课分别讲授,学科和专业分得较细,教学内容较窄。
结果培养的科研人员越来越专,这对促进科技快速纵向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不利于学科交叉和学科综合的发展。
另外,重、磁、电、震、测五门课程内容之间也存在着某些重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也需进一步更新。
长期以来,应用地球物理专业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坚持教学改革,进行了教学思想、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课程结构有所变化,教学内容有所更新。
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过渡,国内应用地球物理专业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都在积极地拓宽专业面,在加强基础和增强适应性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和研究。
所谓系列课程的建设,是指为了向学生传授某一方面相对完整的知识或比较全面训练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而把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相互之间有必然联系的若干课程组织在一起,从总体上确定每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应用地球物理系列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是:1.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应用地球物理的基础知识,使学生知识面较宽、专业基础扎实、适应性较强;2.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3.加强综合和交叉,发挥学生潜能、特长和创造性思维。
应用地球物理专业课的系列课建设可分为纵向和横向两种。
物理学专业教育实习大纲
物理学专业教育实习大纲一、教育实习的目的和任务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充分体现师范特性的一个综合性活动,物理学专业的师范类学生通过教育实习,能使平时所学的教育学理论,物理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综合地运用于教育和物理教学实践,培养能独立从事中等学校物理教学工作的能力以及教育研究能力,增强从事人民教育事业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以便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很快地成为一合格的中等学校物理老师。
同时,通过教育实习也可检查我校物理学专业的教学工作,进一步了解当前中等学校的教育,特别是物理教学情况,不断调整、改进我们的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以满足社会要求。
二、实习的基本内容与要求教育实习包括课堂教学实习,班主任实习,教育调查研究工作等内容。
课堂教学实习包括听教学观摩课、钻研教材、备课、授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等教学环节,每位实习生实习期间课堂教学时节不少于12节,通过课堂教学实习,实习生应了解物理课堂教学过程,独立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初步具备不断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水平的能力,初步建立起人民教师的光荣感和责任感。
班主任工作实习在原班主任老师具体指导下进行,主要内容包括日常工作,向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引导督促学生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坚持体育锻炼、搞好保健卫生,组织班、团活动、文娱活动,积极开展家访,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通过班主任工作实习,实习生基本掌握班主任工作内容,了解中学生现状,学会做人的思想工作,正确处理好与学生、同事、学校领导的关系,初步具有带好一个班的能力。
实习生还应通过班主任工作实习,真正认识到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
教育调查研究工作包括对现阶段中等学校教学、教师、学生等情况进行调查,运用教育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并写出调查研究报告。
这项工作还包括对中等学校物理教学问题的研究,并能写出研究文章。
地球物理学指导大纲
《地球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与指导(72学时)参考教材:《自然科学概论》(南京大学出版社,文祯中)《颤抖的地球》(清华大学出版社,谢礼立、张景发)《地球的结构、演化和动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张有学、尹安)《地球成长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地球的起源、结构及地球岩层的运动,地震形成机理及其运动状态和分析。
同时也介绍地球的大气的水圈,地球大气环境状况及其运动状态。
二、课程基本要求对地球的层状结构、地球壳层的板块结构及其运动状态要有清楚了解和掌握。
大气和水量分布及其运动也要了解。
地震的种类及其成因也要掌握。
一些基本各解概念要良好了解。
三、课程基本内容第一章地球的形状和结构1、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掌握地球的起源和结构,要求掌握地球内部到表面的结构及其地壳的板块结构。
2、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第一节太阳系的起源一、偶遇假说偶遇假说认为,从太阳附近经过的一颗巨大天体从太阳拉出一条物质,随即形成了行星,从而形成了太阳系。
1975年布封(George louise Leclerc de Buffon)提出了太阳系形成的第二种理论,认为有一个质量巨大的彗星飞近太阳并同太阳相撞,击溅出来的物质后来凝聚成行星及卫星,从而形成了太阳系。
按照这种思路,金斯(Jea ns)和捷弗里斯(J effrevs)先后于1916年和1929年提出,一颗从太阳附近经过的恒星,从太阳上拉出一条形如雪茄烟但两端较尖的长而细的长条物质,这个长条物质部分返回太阳,部分分裂成几段,逐渐凝聚成行星,在中间形成的行星最大,两端的则较小,它们并进入围绕太阳的轨道不断运动。
(地图2-4)偶遇假说存在两个问题,而引来反对意见。
第一,恒星在宇宙空间中的密度很低,两个相遇遥远的恒星偶然相距并引起解体的可能性几乎是不存在的。
太阳邻域中的恒星之间的距离关系,类似于相隔650千米远的一些乒乓球,其中两个发生碰撞的机会是极小的。
《应用地球物理学姜效典》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应用地球物理学以不同岩、矿石间物理性质的差异为基础,利用物理学原理分析和解释各种地球物理场特征以达到勘探目的,该课程是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方向的专业骨干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类地球物理方法的基本原理、技术以及在地质学中的应用。
课程重点介绍地震(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电法、重力、磁法等勘探方法的基本原理、资料处理、解释方法以及在地质学研究中的应用。
侧重于地球物理各种勘探方法的探测原理以及如何利用地球物理方法解决地质问题。
教学中注意结合并分析地质问题、引入地球物理研究新进展,使学生学会利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解决的地质学问题。
2.设计思路:本课程在教学中,拟突出地震、电法、重力、磁法四种勘探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探测方法的讲解,在理解各种勘探方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介绍资料处理、解释方法以及在地质学研究中的应用。
该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除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数、理和地质方面的基础外,讲授时应辅以一定学时的实践课程,介绍现代地球物理仪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操作流程,掌握野外资料测量的过程及相应的数据处理手段,以建立感性认识,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非地震勘探部分- 1 -(一)绪论1)电法、重力、磁法勘探的历史及基本概念2)非地震勘探方法的重要作用3)非地震勘探方法的应用范围4)非地震勘探面临的任务、问题和发展趋势(二)第一章电法勘探1)地电场:天然地电场和人工地电场了解大地电磁场的一般性质;熟悉电磁场的基本方程;了解自然电场的分类;了解稳定电流场、激电场、电磁场的基本性质;熟悉稳定电流场的拉普拉斯方程;熟悉等效电阻率法。
2)主动源电法勘探:电阻率法、激发极化法、充电法、电磁感应法熟悉视电阻率的基本概念及常用电阻率法;熟悉电阻率法中常用的装置类型及布置方案;了解测深曲线的定量解释方法;熟悉激电法的主要观测参数和常用装置类型;熟悉充电法的基本理论;熟悉电磁感应法的分类及频率域和时间域电磁场的基本特点;了解各类主动源电法勘探的应用范围。
地球物理学教学大纲
地球物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地球物理学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形成演化和地球物理现象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生全面掌握地球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未来从事地震监测、资源勘探等领域的工作做好准备。
二、课程目标1. 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和物理性质;2. 掌握地震学、地磁学、重力学等地球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方法;3. 学会运用地球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1. 地球内部结构:地幔、地核、板块构造等;2.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地震勘探、地磁勘探、重力勘探等;3. 地震学基础知识:地震波、震源机制、地震监测等;4. 地球磁场:地磁场的产生机制、磁性矿物等;5. 重力场:地球引力场、重力异常、重力勘测仪器等;6. 地球物理学在资源勘探、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课程:通过教师讲课、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传授地球物理学的理论知识;2. 实验课程:开展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模拟实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跃等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和数据采集。
五、教学安排1. 每周理论课程2节,实验课程1节;2. 完成课程设计和实地考察报告。
六、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作业、实验、讨论等)占50%;2. 期中考试占30%;3. 期末考试占20%。
七、教材及参考书目主教材:《地球物理学导论》参考书目:1. 《地球物理学原理与方法》2. 《地球物理学概论》3. 《地球物理数据处理》以上为地球物理学教学大纲,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地球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为将来的科研和实践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祝学习顺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地球物理学综合实习》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为必修专业实习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地球物理学中的地震、重力、磁法和电法勘探这四种方法的野外数据采集过程、数据处理流程、各勘探方法基本处理、解释软件系统、数据的地质地球物理解释过程等有基本的认识和掌握,熟悉这四种勘探方法的整个工作原理和处理解释流程以及实习报告编写等过程,对本专业所从事工作的性质、手段、方法以及新技术、新方法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计算技能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巩固已学过的专业知识,为下一步进入专业课程和毕业论文阶段以及今后走上本专业的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1)掌握野外地震施工方法和采集方式,掌握多次覆盖技术的实现过程,熟练识别产生的各种波动现象,能够对野外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室内数据处理和解释。
(2)掌握重磁电勘探野外数据采集过程、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和处理软件系统、数据解释的基本流程和正反演软件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地震野外数据采集方法、处理和解释方法和基本流程
(2)野外重磁电数据采集过程、数据处理和解释方法和基本流程
四、实验或课程设计的内容
(1)掌握地震仪的基本操作,学习根据勘探目标如何设计观测系统,对于勘探目标如何通过炮点间距和检波点间距定义必要的覆盖次
数和采样间隔。
能够应用常规处理流程对野外采集得到的数据进
行室内处理和解释,从观测系统定义、初至切除、带通滤波、反
褶积、道集分选、速度分析、共中心点叠加、叠后偏移成像。
根
据地震处理结果绘制地质剖面。
(2)野外重磁电数据采集过程实习总结报告,包括测量技术、施工方法、野外数据记录、观测数据整理等;重磁电数据处理和解释实
习总结报告,包括数据的各项预处理、成图与相应专业软件的掌
握、定性和定量处理流程、计算程序的编制、基本图件的制作、
数据的定量反演与地质问题的解释等
五、与各课程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信号处理》、《计算方法》、《波场与位场》、《应用地球物理》等课程地震勘探课程在学习反射地震学成像的全过程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的理论基础基于《地震波动力学》,它对于地震波的动力学和运动学特征给予了更进一步阐述,详细介绍了反射地震学成像的观测方式,简要提到了反射地震学的成像处理过程。
是《地震数据处理》的基础课程之一。
六、学时分配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应用地球物理教程—重力、磁法》,罗孝宽等编,地质出版社,1991。
《石油电法勘探》,王家映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
《勘探地震学》(第二版)[美] R.E.Shrieff 上、下册石油工业出版社《地震勘探原理》陆基孟主编,石油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石油重磁解释》,王家林等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
《石油重磁电法勘探》,黄仲良编,石油大学出版社,1999。
《应用地球物理的数据采集与处理》,刘天佑编,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系,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