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测量与评价重点新编

合集下载

教育测量与评价

教育测量与评价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测量与评价》期末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教育测量:指针对学校教育影响下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侧重从量的规定性上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2.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和教育目标,利用测量和非测量的种种方法系统地收集资料信息,对学生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学生发展变化的各种要素进行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并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3.常模参照: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是将被试水平与测验常模相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团体中的相对地位的一种测量与评价类型。

4.标准参照(标准参照测验):在一定的行为领域上按照具体的行为标准水平对被试的测验结果作出直接解释的测验。

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是将被试的表现与既定的教育目标或行为标准相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多在大程度上达到该标准。

5.典型行为:典型行为测量与评价要求被试按通常的习惯方式做出反应(即典型行为),其目的不在于测量与评价被试能力的高低,而是测量与评价是否具备某种典型行为。

6.最佳行为:最佳行为测量与评价是以测量被试的最佳行为表现为目的。

如以成就或能力的高低作为评价基础。

7.重测信度:指用同一个量表对同一组被试施测两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8.复本信度:指两个平行测验测量同一批被试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9.同质性信度:指测验内部所有题目间的一致性程度。

10.内容效度:指一个测验实际测到的内容与所要测量的内容之间的吻合程度。

包括欲测的知识范围,以及该范围内各知识点所要求掌握的程度两个方面。

11.结构效度:指一个测验实际测到所要测量的理论结构和特质的程度,或者说它是指测验分数能够说明心理学理论的某种结构或特质的程度。

12.实证(效标关联)效度:指一个测验对处于特定情境中的个体的行为进行估计的有效性。

13.区分度:指测验项目对被试心理品质水平差异的区分能力或鉴别能力。

项目的区分度是测验是否有效的“指示器”。

常记为D。

14.评价指标:指根据评价的目标,由评价指标的设计者分解出来的,能够反映评价对象某方面本质特征的具体化、行为化的主要因素,它是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依据。

教育测量评价重点(修改版)

教育测量评价重点(修改版)

第一章1、测量的基本要素(知道要素):(1)合适的量具或制定科学测量方案。

(2)测量的参照点:是测量的起点。

绝对参照点:以绝对的零点作为测量的起点。

相对参照点:以人为确定的零点为参照点。

零并不代表真正的无。

(3)测量的单位:确定的意义和相等的单位。

2、教育测量概念(掌握):就是针对学校教育影响下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侧重从量的规定性上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3、教育测量的特点(点需要展开):①间接性和推断性。

②测量对象的模糊性和测量误差的不可避免性。

③量表具有多样性,结果具有相对抽象性。

4、教育评价概念(掌握):教育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和教育目标,利用测量和非测量的种种方法系统地收集资料信息,对学生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学生发展变化的各种要素进行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并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5、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关系(掌握关系):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而教育评价往往是教育测量过程的延续,是对测量结果的解释与应用,并朝着价值判断与释放教育功能的方向拓展。

P7第二章1、按解释测量结果或评价结果时的参照点分类:①常模参照概念: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是将被试水平与测验常模相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团体中的相对地位的一种测量与评价类型。

②标准参照概念: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是将被试的表现与既定的教育目标或行为标准相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多在大程度上达到该标准。

潜力参照测量与评价是将被试实际水平与其自身潜在水平(潜力)相比较,以评论被试有无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为目的。

(了解)2、按测量与评价被试行为表现的性质分类(看到填空会填,看到选择会选)①最佳行为测量与评价概念:最佳行为测量与评价是以测量被试的最佳行为表现为目的。

②典型行为测量与评价概念:最佳行为测量与评价目的不在于测量与评价被试能力的高低,而是测量与评价是否具备某种典型行为。

比如人数多的用团体测验哪一类属于最佳行为测验:智力测验跨文化研究:非文字测验3、按测量与评价在教学中运用的时机分类(分类、了解):①形成性测量与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实施的,在性质上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中小学单元测验。

测量测量与评价重点

测量测量与评价重点

名词解释测量:根据某些法则与程序,用数字对事物在量上的规定性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教育测量: 针对学校教育影响下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侧重从量的规定性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评价:衡量、判断人物或事物的价值。

教育评价: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和教育目标,利用测量和非测量的种种方法系统地收集资料信息,对学生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学生发展变化的各种要素进行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并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测量单位:用于表示与其相比较的同种量大小的约定定义和采用的特定量。

(度娘)参照点:用数字对事物在量上的规定性予以确定,就需要有一个测量或计算的起点,这个起点叫参照点。

命名量表:最低水平的一种量表,这种量表是用来对事物或人的心理现象进行分类的。

P4 顺序量表:用于对事物或人的心理现象进行分类,但这种分类是以所测属性的数量大小为基础进行的。

比率量表:除了具有量的大小和相等单位外,还具有绝对的零点。

最高水平的量表是比率量表。

等距量表:比顺序量表高一个层次,它不但能在一个连续体上表示事物量的大小,而且具有相同的测量单位。

等距量表的零点是相对的。

形成性测量与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实施的,在性质上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中小学单元测验。

诊断性测量与评价:对经常表现出学习困难的学生所作的测量与评价。

终结性测量与评价:用于教学结束后,在性质上相当于现在学校中所举行的期末考试。

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将被试水平与测验常模相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团体中的相对地位的一种测量与评价类型。

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将被试的表现与既定的教育目标或行为标准相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多大程度上达到该标准。

潜力参照测量与评价:将被试实际水平与其自身潜在水平(潜力)相比较,以评价被试有无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为目的。

最佳行为测量与评价:以测量被试的最佳行为表现为目的,以成就或能力的高低作为评价基础。

典型行为测量与评价:测量与评价其是否具备某种(或某些)典型行为。

纸笔测验:纸笔测验的内容是以文字的形式表现的,被试也用文字作答,是最为普通的一种测量与评价方式。

教育测量与评价期末考试重点

教育测量与评价期末考试重点

教育测量与评价重点一、定义1、测量:从广义上讲,是根据某些法则与程序,用数字对事物在量上的规定性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2、教育测量:根据一定的理论、规则,运用一定的测量工具对教育现象进行数量化描述的过程。

3、教育评价: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和教育目标,利用测量和非测量的方法系统地收集资料信息,对学生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学生发展变化的各种要素进行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并为就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4、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可信程度和稳定性程度,指用同一测量工具反复测量同一种物质对象所得多次测量结果间的一致性程度。

5、重测信度:又称稳定性系数,指用同一个量表(测验或评价表)对同一组被试施测两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6、复本信度:又称为平行测验,指在试题格式、难度、指导语说明、施测要求等方面都相当,并且都用来测量相同潜在特质或属性,但试题又是不相同的测验。

7、等值性系数:在同一时间连续施测,反映测验内容造成的误差是多少8、同质性信度:又称为内部一致性信度,指测验内部所有题目间的一致性程度。

9、评分者信度:指多个评分者给同一批人的答卷进行评分的一致性程度10、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或量表实际能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性的程度。

11、内容效度:又称合理效度或逻辑效度,是测验题目样本对于应测内容与行为领域的代表性程度。

12、难度:被试完成题目或项目任务时遇到的困难程度13、区分度:是指题目区别被试水平能力的量度,区分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测验的信度和效度14、领域参照测验:是建立在一套完善的题目汇编或内容领域规范汇编基础上用以检查被试的素质及发展水平的测验。

15、目标参照测验:是由和目标相适应的一组题目所构成的测验。

16、掌握测验:是建立一组教学和行为目标上的测验,主要用于判断学生是否掌握某组给定的教育目标。

17、正确百分数:是以学生在标准参照测验中答对题目的比例来解释测验分数或描述学生取得成就的方法。

18、常模:指一个有代表性的样组在某种测验上的表现情况19、参照测验的常模:对测验的分数进行解释与评价的测验20、参照测验的“常模”,对测验的分数进行解释与评价的测验,称为常模参照测验21、参照测验的“标准”,对测验的分数进行解释与评价的测验,称为标准参照测验22、标准分数:是以平均数为参照点,标准差为单位的一种量表分数,它将原始分与平均数的距离以标准差为单位来表示23、想象:是在原有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经过重组联合等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活动24、能力倾向:是指一个人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技能的内在潜力。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复习要点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复习要点

《教育测量与评价》考点测量的三要素1、单位。

2、参照点。

3、量表。

由于制订量表的单位和参照点不同,量表的种类也不同,一般从低到高,分为四种水平:类别量表水平(称名量表)、顺序量表水平(等级量表)、等距量表水平(等距量表)、比率量表水平(比率量表)。

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的关系测量是依据一定的法则和程序,对事物或现象在数量上的规定性加以描述和确定的过程;评价是泛指根据一定的观念和标准衡量、判断人物或事物的价值。

测量的结果只有通过评价的解释才能揭示其实际意义。

测量是依据,评价是测量的具体体现。

测量关心的是数量的多少,评价关心的是价值的高低;测量是纯客观的,评价带有主观性;测量是一种单一的活动,评价则是一种综合的活动。

教育测量就是借助一定的工具,给教育现象赋值,来获取评价对象数量的方法。

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获得数据资料的重要手段。

教育测量可以为教育评价提供价值判断的基本数量事实,是教育评价的基础;教育评价是教育测量过程的延续,是对教育测量结果的解释与应用。

教育评价的功能(1)导向功能。

(2)监督检查功能。

(3)激励功能。

(4)筛选择优功能。

(5)诊断改进功能。

1940年,泰勒教授提出了第一个报告,第一次提出了“教育评价”这个概念。

教育评价产生的标志是“八年研究”;泰勒被称为“教育评价鼻祖”。

(一)稳定性系数(重测信度)指用同一测验试卷,在先后两个不同时间内对同一组被试进行测验,两次测验实得分数的相关系数。

这是最简单的估量信度的方法。

其大小等于同一组被试在两次测验上所得分数的积差相关系数。

∑∑-∑∑-∑∑∑-=n X X n X X n X X X X tt/)(/)(/))((222221212121γ练习题:对12名学生的英语听力先后进行施测,一个月内的两次测验成绩如下表,试估计测验的信度系数。

∑∑-∑∑-∑∑∑-=n X X n X X n X X X X tt /)(/)(/))((222221212121γ =0.94(二)等值性系数(复本信度)练习题:用A 、B 两份等值的英语听力难度测验,分别在上下午对10个学生进行测验,其测验结果如下表,试估计测验的信度系数。

(完整版)教育测量与评价考试重点整理版

(完整版)教育测量与评价考试重点整理版

课程性质和教学要求课程的性质:《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育测量学与教育评价学内容的整合并侧重于教育测量的一门综合性教育课程,它着力探讨对教育教学效果进行测量、评价的原理和方法,是一门带有综合性、技术性、实践性、应用性等特征的应用性学科,是实现教育科学研究与教育管理科学化所必须借助的一门科学,也是教育学专业和小学教育专业所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教学目标和要求: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正确使用各类标准化的教育测验、会作测验质量分析、能正确解释分数的含义,并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研究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做出比较正确与合理的判断和评价,以促进教育管理现代化、教育研究科学化。

第一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问题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历史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1.测量的定义史蒂文斯曾对测量作出以下定义:“就其广义来说,测量是按照法则给事物指派数字。

”我国有些学者认为:“测量是对客观事物进行某种数量化的测定”,“测量是按照一定的法则,用数字方式对事物的属性进行描述的过程”。

本书的观点:从广义上讲,测量就是根据某些法则与程序,用数字对事物在量上的规定性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从以上对测量所下的各种定义可以看出,这种对事物进行区分的过程,必须是按照一定法则的,区分的结果必须能够用数字的方式进行描述的。

2.测量的要素(1)测量的量具测量的量具是指依据某些科学原理和法则,发展出合适的量具或制定出科学的测量方案。

(2)测量的单位不同的测量所采用的单位是不同的。

理想的测量单位必须符合两个条件:①要有确定的意义;②要有相等的价值。

教育测量的单位不够完善,既无统一的单位,也不符合等距的要求。

(3)测量的参照点量的参照点系测量的起点。

要确定事物的量,必须有一个测量的起点,这个起点就叫做测量的参照点。

参照点有两种类型:①绝对参照点(绝对零点);②相对参照点(相对零点)。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新编教程-第06章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新编教程-第06章

第一节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信度
二、同质性信度
同质性信度也叫内部一致性信度,它是指测验内部所有题目间的一致性程度。 这里,题目间的一致性含有两层意思:其一是指所有题目测的是同一种心理特质; 其二是指所有题目得分之间都具有较高的正相关。也就是说,同质性信度就是一 个测验所测内容或特质的相同程度。
第一节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信度
第一节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信度
四、测量标准误与测验信度的关系
测量标准误是指测验中所得测值偏离真分数的程度,记为SE。显然,它与测 验信度系数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这种关系可定量地表示如下:
测量标准误是反映测量结果精确性和可靠性的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效度
第二节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效度
二、结构效度
所谓结构(construct)效度, 是指心理学或社会学上的一种理论构想或特质。它本身观察不到,并且也无 法直接测量到,但学术理论假设它是存在的,以便能够解释和预测个人或团体的 行为表现。 例如,智力就是心理学中的一种结构效度,指的就是测验能够测量到理论上 (通常是心理学或社会学)所定义的某一心理结构或特质的程度。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 新编教程
第六章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质量特性
内容导读
主要介绍和探讨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信度、效度, 教育测量与评价中题目的难度、区分度。学习本章内 容时,要理解概念和方法,比较不同概念和不同方法 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通过自己归纳与分类整理,更好 地掌握本章内容。
第一节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信度
第一节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信度
一、重测信度和复本信度
2.复本信度 所谓复本测验,是指在试题格式、题数、难度、指导语说明、施测要求等方 面都相当,并且都用来测量相同潜在特质或属性,但试题又不相同的测验。复本 测验也称作平行测验。 复本信度指的是两个平行测验测量同一批被试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其大 小等于同一批被试在两个复本测验上所得分数的相关系数。

教育测量与评价考试重点版

教育测量与评价考试重点版

课程性质和教学要求课程的性质:《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育测量学与教育评价学内容的整合并侧重于教育测量的一门综合性教育课程,它着力探讨对教育教学效果进行测量、评价的原理和方法,是一门带有综合性、技术性、实践性、应用性等特征的应用性学科,是实现教育科学研究与教育管理科学化所必须借助的一门科学,也是教育学专业和小学教育专业所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教学目标和要求: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正确使用各类标准化的教育测验、会作测验质量分析、能正确解释分数的含义,并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研究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做出比较正确与合理的判断和评价,以促进教育管理现代化、教育研究科学化。

第一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问题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历史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1.测量的定义史蒂文斯曾对测量作出以下定义:“就其广义来说,测量是按照法则给事物指派数字。

”我国有些学者认为:“测量是对客观事物进行某种数量化的测定”,“测量是按照一定的法则,用数字方式对事物的属性进行描述的过程”。

本书的观点:从广义上讲,测量就是根据某些法则与程序,用数字对事物在量上的规定性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从以上对测量所下的各种定义可以看出,这种对事物进行区分的过程,必须是按照一定法则的,区分的结果必须能够用数字的方式进行描述的。

2.测量的要素(1)测量的量具测量的量具是指依据某些科学原理和法则,发展出合适的量具或制定出科学的测量方案。

(2)测量的单位不同的测量所采用的单位是不同的。

理想的测量单位必须符合两个条件:①要有确定的意义;②要有相等的价值。

教育测量的单位不够完善,既无统一的单位,也不符合等距的要求。

(3)测量的参照点量的参照点系测量的起点。

要确定事物的量,必须有一个测量的起点,这个起点就叫做测量的参照点。

参照点有两种类型:①绝对参照点(绝对零点);②相对参照点(相对零点)。

教育测量与评价重点

教育测量与评价重点

复本等值要符合下列条件:选择题 • 各份测验测量的是同一种心理特性。 • 各份测验具有相同的内容和形式。 • 各份测验的题目不应重复。 • 各份测验题目数量相等,难度和区分度大体相同。 • 各份测验的分数分布(平均数和标准差)大致相等。 分半信度(Split-Half Reliability) :在测验没有复本且只能实施一次的情况下,可将测验项目 分成对等的两半,根据被试在这两半测验中所得的分数计算相关系数,即得分半信度。 分半信度: (选择题) • 计算分半信度先要对测验分半。不同的分半法可能会得到不同的信度值。 • 为了使两半基本等值,可将项目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编号,然后按奇数和偶数序 号将项目分半。要注意使那些性质相同、联系紧密的项目分在相同的一半,否则会 使信度值偏高。 • 由于分半信度实际上只是半个测验的信度,测验越长、项目越多,两半分数的相关 就越高。因此,对长度不同的测验,要用校正公式。
同质性信度: 同质性指测验的所有题目测量的是同一种心理特质, 表现为各个题目得分之间 有较高的相关,相关越高则同质性越强。 评分者信度 (Scorer Reliability) 评分者信度是指不同评分者之间在测验结果计分上的一致性。
效度主要分为: – 内容效度:侧重于测验题目取样的代表性,考查这些题目对所欲测量的内容 和行为反应测量的有效程度 – 结构效度: 侧重于一个测验的能够测量到心理学和教学理论上的抽象概念和 特质的程度 – 效标效度:侧重于测验分数预测我们所关心的外在行为的准确程度 难度:难度是指测验项目的难易程度,记为 P;在教育测量中,P=正确回答试题的人数/ 参加测验的总人数
B、C 都不是
17.常模 18.标准化成就测验 24 .已知某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平均体重为 25k ,体重的标准差是 3.7kg,平均身高为 110cm,标准差为 6.2cm,问体重与身高的离 散程度哪个大?

教育测量与评价

教育测量与评价

《教育测量与评价》期末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教育测量:指针对学校教育影响下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侧重从量的规定性上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2.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和教育目标,利用测量和非测量的种种方法系统地收集资料信息,对学生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学生发展变化的各种要素进行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并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3.常模参照: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是将被试水平与测验常模相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团体中的相对地位的一种测量与评价类型。

4.标准参照(标准参照测验):在一定的行为领域上按照具体的行为标准水平对被试的测验结果作出直接解释的测验。

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是将被试的表现与既定的教育目标或行为标准相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多在大程度上达到该标准。

5.典型行为:典型行为测量与评价要求被试按通常的习惯方式做出反应(即典型行为),其目的不在于测量与评价被试能力的高低,而是测量与评价是否具备某种典型行为。

6.最佳行为:最佳行为测量与评价是以测量被试的最佳行为表现为目的。

如以成就或能力的高低作为评价基础。

7.重测信度:指用同一个量表对同一组被试施测两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8.复本信度:指两个平行测验测量同一批被试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9.同质性信度:指测验内部所有题目间的一致性程度。

10.内容效度:指一个测验实际测到的内容与所要测量的内容之间的吻合程度。

包括欲测的知识范围,以及该范围内各知识点所要求掌握的程度两个方面。

11.结构效度:指一个测验实际测到所要测量的理论结构和特质的程度,或者说它是指测验分数能够说明心理学理论的某种结构或特质的程度。

12.实证(效标关联)效度:指一个测验对处于特定情境中的个体的行为进行估计的有效性。

13.区分度:指测验项目对被试心理品质水平差异的区分能力或鉴别能力。

项目的区分度是测验是否有效的“指示器”。

常记为D。

14.评价指标:指根据评价的目标,由评价指标的设计者分解出来的,能够反映评价对象某方面本质特征的具体化、行为化的主要因素,它是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依据。

教育测量与评价(期末复习重点)讲解

教育测量与评价(期末复习重点)讲解
第二章 教育(jiàoyù)测量的质量
指标
• 衡量(héng liáng)教育测量的质量,可采用
四个指标:
• 信度

主要对整个测量而言。
• 效度
• 难度

主要对测量的项目而言。
• 区分度
精品资料
第一节 信度
• 一、信度概念 • 信度是指测量(cèliáng)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程度。 用同一种工具反复测同一种特质对象,结果的一致性 程度就叫信度
精品资料
• 4、论文式测验信度 • 论文没有严格评分标准,同样题目,不 同应试者回答与得分不一样,可用克龙巴 赫阿尔法系数公式。P34 • 该公式适用(shìyòng)于:测验题型多并 非都是2分计分题时。
• 板书公式
• 请阅读,并解释公式含义。
精品资料

例4
• 用一个包含6个论文式试题的测验,测5个
精品资料
• 3、有一个由100题构成(gòuchéng)的量 表施行于10个高三学生(分数见下表)。测 验一次后,学生即毕业离校,现怎样评价测 验结果的信度? • 学生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 奇X 38 37 38 41 40 36 38 39 40 35 • 偶Y 37 37 36 39 39 34 38 39 39 36
• 3、重测法适用于速度测验而不适用于 难度(nádù)测验;因被试很难记忆第一次, 而难度(nádù)测验相反。还适用于运动技能 的测验。 • 4、适用于异质测验,即一个测验包含 几个不同的部分,分别测量不同的心理特 质。因为这种测试不适于计算内部一致性 信度。 • 4、应注意提高被试者的积极性。
精品资料
• 2、测验的两个复本,如果在不同的时间使用,

教育测量与评价考试重点版

教育测量与评价考试重点版

教育测量与评价考试重点版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课程性质和教学要求课程的性质:《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育测量学与教育评价学内容的整合并侧重于教育测量的一门综合性教育课程,它着力探讨对教育教学效果进行测量、评价的原理和方法,是一门带有综合性、技术性、实践性、应用性等特征的应用性学科,是实现教育科学研究与教育管理科学化所必须借助的一门科学,也是教育学专业和小学教育专业所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教学目标和要求: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正确使用各类标准化的教育测验、会作测验质量分析、能正确解释分数的含义,并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研究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做出比较正确与合理的判断和评价,以促进教育管理现代化、教育研究科学化。

第一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问题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历史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1.测量的定义史蒂文斯曾对测量作出以下定义:“就其广义来说,测量是按照法则给事物指派数字。

”我国有些学者认为:“测量是对客观事物进行某种数量化的测定”,“测量是按照一定的法则,用数字方式对事物的属性进行描述的过程”。

本书的观点:从广义上讲,测量就是根据某些法则与程序,用数字对事物在量上的规定性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从以上对测量所下的各种定义可以看出,这种对事物进行区分的过程,必须是按照一定法则的,区分的结果必须能够用数字的方式进行描述的。

2.测量的要素(1)测量的量具测量的量具是指依据某些科学原理和法则,发展出合适的量具或制定出科学的测量方案。

(2)测量的单位不同的测量所采用的单位是不同的。

理想的测量单位必须符合两个条件:①要有确定的意义;②要有相等的价值。

教育测量的单位不够完善,既无统一的单位,也不符合等距的要求。

(3)测量的参照点量的参照点系测量的起点。

要确定事物的量,必须有一个测量的起点,这个起点就叫做测量的参照点。

教育测量与评价重点 ()

教育测量与评价重点 ()

1、教育测量的含义与特点是什么?含义:针对学校教育影响下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侧重从量的规定性上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教育测量学是一门发展较早、应用较多、内容较丰富的教育科学分支。

特点:(1)间接性和推断性(2)测量对象的模糊性和测量误差的不可避免性(3)量表具有多样性,结果具有相对抽象性2、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系统中有哪些作用?(1)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系统中的作用:教育本身是一个系统。

在教育系统中,学生、教师、学生、教育方案、课程、教材、教学训练、考试等都是这个系统的组成部分。

当根据教育目标和计划、把教育方案、课程、教学等因素作用于学生身上后,需参照教育目标和计划,对教育效果及其输入条件的妥当性予以测量评估、价值分析和判断。

然后,把这一测量与评价过程所获得的信息反馈给教育者、学习者以及有关教育决策者,以便改进教育的策略与方案,更有效地答道教育目的。

(2)在教育系统运转过程中,除了对教育效果要进行测量与评价外,还要针对影响教育效果的诸因素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系统中对实现教育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

(2)教育改革常常以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改革作为突破口。

27、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①教育测量与评价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②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③教育改革呼唤教育测量与评价更加科学化;④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功能:①实现教育判断的功能;②改进教师教学的功能;③促进学生学习的功能;④行驶教育管理的功能5.试述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之间的关系测量与评价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从句法意义上讲,测量是按照一定的法则和程序,对事物或现象在量上的规定性加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教育测量则是对教育效果或者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予以测量和描述的过程,旨在获得有一定说服力的数量事实,是一种以量化为主要特征的事实判断。

而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教育事物或现象的价值进行系统的调查,在获取足够多的资料事实(定性资料与定量资料)基础上,作出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

教育测量与评价考试重点

教育测量与评价考试重点

第一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第一节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问题1.测量:所谓测量,从广义上讲,就是根据某些法则与程序,用数字对事物在量上的规定性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2.测量的要素〔基本条件〕:测量的量具、测量的单位、测量的参照点。

3.教育测量就是针对学校教育影响下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侧重从量的规定性上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4.量表的特点:称名数据:不具有实在的数量意义,只是说明事物的类别或不同性质顺序数据:是以所测属性的数量大小为基础进行的等距量表:表示事物量的大小,而且具有相同的测量单位比率量表:除了具有量的大小和相等单位外,还具有绝对的零点5.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的联系与区别:测量是按照一定的法则和程序,对事物或现象在量上的规定性加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旨在获得有一定说服力的数量事实;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教育事物或现象的价值进行系统的调查,在获取足够多的资料事实〔定性资料与定量资料〕基础上,做出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测量可以为教育评价提供价值判断的基本数量事实,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而教育评价往往是教育测量过程的延续,是对测量结果的解释与应用。

第二节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历史1.1864年法国费舍《作业量表集》,作为教师以后评定学生各科成绩的参照标准2.美国桑代克于1904年出版《精神与社会测量导论》,首次较系统地介绍了教育统计方法及编制测验的基本原理,它标志着以科学理论〔包括统计学、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等〕为指导的教育测量理论的诞生3.桑代克“无论什么东西,只要存在的,总存在与数量之中”4.麦柯尔“任何东西,存在于数量中的,都可以被测量”5.法国的比纳等人在1905年创编并发表了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智力测验第三节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1.新课改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要求:(1)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2)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3)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教育测量与评价》学习指南

《教育测量与评价》学习指南

《教育测量与评价》学习指南《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育学专业所有课程中最难的一门,又是教育研究非常重要的方法课程之一。

本门课程定位为四年制本科教师教育的公共基础课程,在大学四年级第一学期开设该课程有两层面意义,一方面是深化与巩固既有的教育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准教师们的教育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要克服畏难情绪。

在未正式课程学习之前要有学好《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信心,不能认为它很难学、学不会它而在内心排斥、畏惧这门课程。

在信息文明时代,教育统计的学习不再需要记住繁杂的计算公式,用纸和笔去做复杂的运算演练,只需要掌握最基本的原理,然后借助计算机、运用统计与测评的基本知识来分析问题。

同时,也可以从统计学故事、统计案例中发现《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趣味性,进而培养本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本门课程的内容较为复杂,因而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有明确的目标,科学的规划和有的放矢。

从每一个模块、每一个项目的知识点、能力点入手,建构最基本的知识系谱,并能从项目学习要求、重难点阐释中,找准每一个主题模块和学习项目的基本目标,厘清课程学习的主次,安排适合个人的学习进度,进而在实现每一个小目标和掌握每一个知识点的过程中,学完、学好该课程。

三、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该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除了最基本的授课视频之外,还有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教学案例、人物资料、阅读文献,更有丰富的扩展资源库,案例资源库、试题库等内容,对学生学好本门课程大有裨益。

因此,学习本门课程,既要充利用好这些资源,更要善于选择和整合资源,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在开阔的学习视野中,高效地学习并运用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知识。

四、要探索多种学习方式。

首先,每个人的学习模式都不尽相同,需要自行摸索出适合自身的最佳学习模式。

学习时一定要平心静气,坚信专心致志一定可以突破难题。

在课程学习时应当注重统计学、测量、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学习,千万不要好高骛远;其次,统计、测量、评价学的内容很多,要将理论和方法的学习与复杂统计计算的学习分开实施、分块学习,注重多种学习方法的有机结合;最后,要关注实践,学会学以致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育测量的含义与特点是什么?含义:针对学校教育影响下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侧重从量的规定性上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教育测量学是一门发展较早、应用较多、内容较丰富的教育科学分支。

特点:(1)间接性和推断性(2)测量对象的模糊性和测量误差的不可避免性(3)量表具有多样性,结果具有相对抽象性2、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系统中有哪些作用?(1)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系统中的作用:教育本身是一个系统。

在教育系统中,学生、教师、学生、教育方案、课程、教材、教学训练、考试等都是这个系统的组成部分。

当根据教育目标和计划、把教育方案、课程、教学等因素作用于学生身上后,需参照教育目标和计划,对教育效果及其输入条件的妥当性予以测量评估、价值分析和判断。

然后,把这一测量与评价过程所获得的信息反馈给教育者、学习者以及有关教育决策者,以便改进教育的策略与方案,更有效地答道教育目的。

(2)在教育系统运转过程中,除了对教育效果要进行测量与评价外,还要针对影响教育效果的诸因素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系统中对实现教育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

(2)教育改革常常以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改革作为突破口。

27、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①教育测量与评价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②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③教育改革呼唤教育测量与评价更加科学化;④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功能:①实现教育判断的功能;②改进教师教学的功能;③促进学生学习的功能;④行驶教育管理的功能5.试述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之间的关系测量与评价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从句法意义上讲,测量是按照一定的法则和程序,对事物或现象在量上的规定性加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教育测量则是对教育效果或者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予以测量和描述的过程,旨在获得有一定说服力的数量事实,是一种以量化为主要特征的事实判断。

而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教育事物或现象的价值进行系统的调查,在获取足够多的资料事实(定性资料与定量资料)基础上,作出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

因此,教育测量可以为教育评价提供价值判断的基本数量事实,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而教育评价往往是教育测量过程的延续,是对测量结果的解释与应用,并朝着价值判断与释放教育功能的方向拓展。

6.简述教育评价表的构成要素。

教育评价表在结构上是由评价指标、指标权重及评价标准三部分组成的。

评价指标就是根据评价的目标,由评价指标的设计者分解出来的,能够反映评价对象某方面本质特征的具体化、行为化的主要因素,它是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依据。

所谓指标权重,就是表示每项评价指标在指标体系中所占的重要性程度,并赋予相应的值,这个数值就叫做对应指标的权数,也叫权重。

评价标准是是针对每个评价指标的分类做出具体的规定,提出具体要求和说明。

3、制定教育评价表的意义与原则是什么?意义:(1)有利于提高评价的客观性;(2)有利于提高评价的全面性;(3)有利于提高评价的科学性。

原则:(1)科学性与导向性原则;(2)完备性与独立性原则;(3)发展性与整体性原则;(4)操作性与可测性原则;(5)可行性与可比性原则;(6)超前性与持续性原则。

7 设计评价标准的方法(1)分解教育评价表中指标所包含的主要内容。

(2)确定标度:标度是达到标准的程度,它说明什么样的程度属于什么等级。

表示标度的方式有二,一是用描述性语言表示,二是用量化形式表示,经常用分数阈来划分程度。

(3)确定等级数量:评价标准设多少等级为好没有统一的规定,可根据需要而定。

等级数量越多,分等精确度就越高。

一般以3-5个等级为宜。

8. 衡量测验质量的四个指标分别是什么?(1)衡量测量质量的四个指标分别是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

(2)在答案中需阐述清楚这四个指标分别的定义是什么。

(3)一个良好的测验应该具备恰当的难度和区分度,具备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4)指出这四个指标对于测量质量的意义,即前两个指标主要是对整个测验而言,后来两个指标主要是对测量的项目而言。

衡量测量质量的四个指标分别是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9.评分者的信度定义: 1. 信度的定义信度,简单地说就是测量结果的可信程度,指的是测量结果的稳定性或一致性程度。

2. 信度的估算方法(一)重测信度重测信度也叫稳定性系数,指的是用同一个量表,对同一组被试施测两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其大小等于同一组被试在两次测验上所得分数的相关系数。

(二)复本信度复本信度指的是两个平行测验测量同一批被试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其大小等于同一批被试在两个复本测验上所得分数的相关系数。

(三)同质性信度同质性信度也叫内部一致性信度指测验内部所有题目间的一致性程度。

题目间的一致性有两层意思:其一是指所有题目测的是同一种心理特质;其二是指所有题目得分之间都具有较高的正相关。

(1)分半测验指的是将一个测验分成对等的两半后,所有被试在这两半上所得分数的一致性程度。

反映了测验内两半题目间的一致性。

用斯皮尔曼—布朗公式加以校正。

(2)库德—理查逊信度适合于测验题目全部为二分计分题。

两种公式。

(3)克龙巴赫系数当测验题型较多,并且都是二分计分题时,估计测验信度可采用克龙巴赫系数。

(4)荷伊特信度10. 提高测验信度的方法(1)适当增加测验题目的数量(2)测验的难度要适中(3)测验的内容应尽量同质(4)测验的程序应统一(5)测验的时间要充分(6)评分要尽量做到客观化、减少评分误差(7)应试者参加测验的动机水平、积极性、疲劳程度也会影响测验分数,从而影响信度。

引起应试者参加测验的强烈动机,提高其积极性,使其保持旺盛的精力,都对提高测验信度有一定作用。

11. 效度的定义效度(validity)指的是一个测验或量表实际能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性的程度,记为rxy。

顾名思义,效度就是一次测量的有效程度。

效度分为: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和结构效度。

12. 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和结构效度(1)内容效度内容效度是测验题目样本对于应测内容与行为领域的代表性程度。

(2)效标关联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又可称为经验效度或统计效度,是以测验分数和效标之间的相关系数来表示测验的效度的高低的。

效标就是足以显示测验所欲测量的特性的变量或足以显示测验所欲预测的特性的变量,作为检定效度的参照尺度。

效标关联效度又可分为同时效度和预测效度。

同时效度是指测验与当前效标之间的关联程度;预测效度是指测验与将来的效标之间的关联程度。

(3)结构效度所谓结构效度,是指一个测量能实际测量出理论上的构念或心理特性的程度。

它的目的在于用心理学的概念来说明分析测验分数的意义,也就是说从心理学的理论观点就测验的结果加以解释和探讨。

这里的结构的含义是心理学理论所涉及的抽象而属假设性的概念、特性或变量,如智力、焦虑、机械能力倾向、成就、动机等。

13. 提高效度的方法(1)控制系统误差(2)精心编制量表(3)规范测验程式(4)扩充样本的容量和代表性(5)合理处理效度和信度的关系(6)适当增加测验的长度14. 信度与效度的关系信度高是效度高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

测验的效度受制于它的信度,即效度系数不会大于信度系数的平方根。

内容效度的分析方法:①逻辑分析的方法;②量化分析法效标关联效度的估计方法:①相关法;②显着差异法;③命中率15. 难度难度指被试完成测验或量表时所遇到题目的难易程度记为P(1)难度对测验的影响? 影响测验分数的分布状态。

? 影响测验的鉴别能力。

(2)影响题目难度的因素?考查知识点的多少? 考查能力的复杂程度或层次的高低?考生对题目的熟悉程度? 命题的技巧? 利用经验判断或者通过预测调整难度16. 区分度区分度指测验或量表题目区别被试水平能力的量度,记为D。

区分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测验的信度和效度。

具体关系如下:(1)提高区分度可以达到理想的测验信度;(2)难度适中,可使区分度达到最大值。

17、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趋势是什么?(1)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政治性得到加强;(2)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教育功能得到强化;(3)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研究得到突破性进展;(4)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测验的效率。

18.教学工作评价的内容包括对教师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命题考试等教学工作基本环节的评价。

论述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1)认知领域:①知识②领会③运用④分析⑤综合⑥评价(2)情感领域:①接受②反应③价值评价④组织⑤由价值或价值复合体形成的性格化(3)动作技能领域:①知觉②准备③指导反应④复杂反应⑤适应性⑥独创性22、合格分数线标准的建立方法:①基于题目分类下的经验判断法②基于题目双基度指标下的经验判断法③基于题目“目标-难度”层次评估法④基于已知“掌握-未掌握”效标组的统计分析法23.教育测量与评价按照运用的时机分为形成性测量与评价、诊断性测量与评价、终结性测量与评价29、选择题与填空题的编写原则和要求选择题:类型——辨识选择、阅读选择、最佳选择、图解选择、归类选择、承接选择、排序选择、填空选择编写原则——题干意义完整并能表达一个确定的问题;题干简明;题干不滥用否定结构,尽可能采用正面陈述;诱答项具有似真性;不能对正确答案有任何暗示;同一测验中每一个测验试题之间相互独立避免牵连;选项文字表达要求简短精炼;尽量避免“以上皆是”“以上皆非”的选项填空题:填空题用来考察被试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在诊断性测验中特别适用。

编制原则——题意要明确、限定要严密,使空白处应填的答案是唯一的;空白处所填写的应是关键词语,并且和上下文有密切的关系;空白的地方不要太多;将空白放在句子后面活中间;空白处的线段长度应一致;若答案是数字,应指明单位和数字的精确程度。

30、测验的编制与组织:①选定测验的材料;②编写测验试题(命题);试测与题目分析;合成测验;编制复本。

31.确立测验目标应注意的问题:深入分析课程目标;正确选择目标领域和类别;正确理解各类目标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