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比例分配(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教案: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六年级数学下册的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题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概念和意义。

2. 学生能够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列出比例式,并解出比例式中的未知数。

2. 难点: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按比例分配的问题,并灵活运用比例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

2. 学具:练习本、笔、尺子。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个实际问题:小明和小华一共收集了30个邮票,其中小明的邮票是小华的邮票的两倍,请问小明和小华各自收集了多少邮票?二、例题讲解(15分钟)1.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例题:甲、乙两人共收集了40个邮票,其中甲的邮票是乙的邮票的三倍,请问甲和乙各自收集了多少邮票?2. 教师引导学生列出比例式:甲的邮票数 / 乙的邮票数 = 3 / 13. 教师引导学生解出比例式中的未知数:甲的邮票数 = 40 ×(3 / 4) = 30,乙的邮票数= 40 × (1 / 4) = 10三、随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给出练习题:丙、丁两人共收集了50个邮票,其中丙的邮票是丁的邮票的四倍,请问丙和丁各自收集了多少邮票?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四、按比例分配的应用(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实际问题:某班有男生和女生共60人,男生的数量是女生的两倍,请问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2. 教师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按比例分配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列出比例式:男生的数量 / 女生的数量 = 2 / 13. 教师引导学生解出比例式中的未知数:男生的数量= 60 ×(2 / 3) = 40,女生的数量= 60 × (1 / 3) = 20五、板书设计(5分钟)1.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按比例分配的概念、比例式的列出和解法。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概念,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建立按比例分配的数学模型。

2. 培养学生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按比例分配的概念2. 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3. 解决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按比例分配的概念,解决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

2.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建立按比例分配的数学模型,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按比例分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概念。

(2)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建立按比例分配的数学模型。

(3)教师示范解决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并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步骤。

3. 实践应用(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按比例分配的应用。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4. 总结提升(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按比例分配的概念和解决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

(2)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5. 课后作业(1)布置教材中的课后习题,让学生巩固按比例分配的应用。

(2)鼓励学生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合作学习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习题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按比例分配概念的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学生的困惑,给予指导和帮助。

六年级科学上册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六年级科学上册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六年级科学上册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比例的含义与实际应用;
2. 掌握比例分配的方法和应用;
3. 通过实例操作,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比例分配方法的掌握;
2. 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难点
实际问题与比例分配方法的结合练。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实际物品进行比例的讲解,并与日常生活联系进行实际应用展示。

2.讲解(10分钟)
1. 讲解比例分配的方法;
2. 展示实例演示如何进行比例分配。

3.分组练(25分钟)
1. 分组进行实例比例分配练;
2. 分享不同分配结果,讨论分配方案的优劣。

4.展示(10分钟)
各小组代表展示自己的分配方案,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

5.课堂小结(5分钟)
讲解总结比例分配方法与实际应用,并进行小结。

五、教学评价方法
观察学生在比例分配练中的操作是否熟练,是否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反思
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需要更好的结合实例与实际生活,更加生动有趣的进行教学。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按比分配》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按比分配》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按比分配》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按比分配》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如何将一个数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到几个部分的方法。

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小数和百分数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对如何正确运用比例分配的方法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逐步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按比分配的概念,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

2.能够运用按比分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按比分配的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2.如何运用按比分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思考和讨论,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问题。

2.准备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单。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例,如分配遗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一个数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到几个部分。

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总结并引入按比分配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几个不同类型的按比分配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问题的特点和解决方法。

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按比分配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个学生解答的问题,让学生上台演示解题过程,并解释解题思路。

其他学生听讲并提问,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个稍微复杂一些的按比分配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3.实践操作强化: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比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安排课堂实验,如制作比例尺,测量物体长度,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创设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商场打折情景,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比例知识。
4.合作交流提升: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形式,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例如:“假设学校要为一次户外活动准备食物,预算为1000元。现在有四个不同的食品选项,每个选项的价格和学生们希望购买的数量如下表所示。请你们小组讨论如何分配这1000元,使得尽可能多的学生满意。”
5.写作反思: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心得的反思日记,内容包括对比例知识的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体会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3.教师总结:强调比例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确保学生能够将比例的概念和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基础巩固题:布置一些基础的按比例分配题目,要求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解答。这些题目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比例的基本计算和应用。
-例如:“如果小明有100元,他打算按照2:3:5的比例分给他的三个好朋友,请计算每个人可以得到多少钱。”
2.实践应用题:设计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践题目,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比例知识,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例如:“在一家商店,原价为200元的商品正在打8折出售,请计算打折后的价格。如果你有500元,按照这个折扣,你最多可以买多少件这样的商品?”
4.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量感,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待数学问题的积极态度,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按比分配》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按比分配》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按比分配》人教版课题名称:按比分配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通过实例巩固比的意义及比的基本概念。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勇于面对困难。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掌握比的定义及比的运算法则。

2.通过实例灵活运用比的知识。

三、教学难点1.能够准确理解比的概念及应用。

2.灵活运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学媒体:教学投影仪、黑板、教材。

2.教学素材:课件、教案、练习册等。

3.教学环境:整洁安静的教室。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 1. 通过举例子引入比的概念,让学生对比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的比例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学习(20分钟) 1. 讲解比的定义及比的基本概念。

2. 通过例题让学生熟悉比的运算方式。

3. 整理比例运算的规律,让学生牢固掌握。

三、课堂练习(15分钟) 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对学生的练习成果进行及时的评价和指导。

四、拓展应用(15分钟) 1. 引导学生通过拓展问题,将比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问题。

2. 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情境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解答。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2. 强调比例运算的重要性及实际应用。

六、作业布置1.精选练习题,布置作业。

2.督促学生及时完成并检查作业情况。

七、课后反思1.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比率运算是否掌握得较好。

2.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为下节课的教学提供改进建议。

3.与学生及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案,希會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的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的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的教学设计小学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的教学设计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合理、灵活地解答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勤于实践,勇于发现,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情景导入老师这儿有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电脑出示:拉萨路小学学生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图片)计算机教育是我们学校的特色,作为拉小的一员,你们想不想了解学校的电脑房是怎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呢?【评析:从生活中引入按比例分配,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2.复习铺垫我们学校1996年只有一个计算机室。

提问:请你们猜猜看当时有多少台学生电脑和教师电脑?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电脑出示:1996年计算机房的条形统计图,48台学生电脑和3台教师电脑。

)提问:你们能不能用我们刚刚学过的知识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呢?学生可能会回答:(学生电脑和教师电脑台数的比是16比1。

48:3=16:1教师电脑和学生电脑台数的比是1比16。

3:48=1:16学生电脑的台数占教师电脑台数的16倍。

483=16教师电脑的台数占学生电脑台数的。

348=学生电脑的台数占总台数的。

48(48+3)=教师电脑的台数占总台数的。

3(48+3)=学生电脑和教师电脑台数的比是16:1。

(电脑出示)学生电脑的台数占总台数的。

(16/16+1)教师电脑的台数占总台数的。

(1/16+1)这两种表示方法有什么共同点?(都是把总台数看作单位1。

)小结:学生电脑和教师电脑台数的.比是16:1,也就是说在电脑总台数中,学生电脑占16份,教师电脑占1份,一共是17份,学生电脑占总台数的,教师电脑占总台数的。

【评析:为后面学习按比例分配做铺垫。

】二、新授1.教学例1(改编)1998年我们面对四~六年级全体学生,开设了信息技术普及课,这时学校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又购进了一批电脑。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按比例分配-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按比例分配-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按比例分配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为六年级上册数学“按比例分配”单元,依据人教新课标进行设计。

学生将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和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概念、方法和应用,进一步巩固对比例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并能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逻辑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增强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1. 比例分配的概念理解,特别是比例关系的确定。

2. 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尤其是比例尺的应用。

3.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正确设定比例关系和应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按比例分配教学课件。

2. 学具:直尺、圆规、比例尺、练习本、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如分配水果、糖果等,引出按比例分配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讲授:详细讲解按比例分配的定义、方法及步骤,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3. 实例演练:让学生分组进行按比例分配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巩固练习: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按比例分配的题目,加深理解。

5.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按比例分配在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重点突出按比例分配的概念、方法和步骤,通过图表和示例来直观展示。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按比例分配题目,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2. 综合练习:设计一些应用性较强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练习:提供一些稍有难度的题目,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挑战自我。

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覆盖了按比例分配的所有要点,学生是否掌握了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比的应用(按比分配)-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比的应用(按比分配)-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比的应用(按比分配)-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掌握比的概念。

•能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够按照比的要求正确分配和比较物品。

1.2 过程与方法
•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深入理解比的应用。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认真负责、诚实守信、合作共赢的良好品质。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2. 教学重点和难点
2.1 教学重点
•比的概念和应用。

•按比分配物品的技巧和方法。

2.2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深入理解比的应用。

3. 教学过程设计
3.1 导入(10分钟)
教师通过准备好的物品,如水果和糖果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教师:
大家知道什么是比吗?(等待学生回答)
教师拿出两个盘子,一个放苹果,另一个放橘子,问学生两个盘子里哪个盘子的水果多。

学生:
放苹果的盘子多。

教师:
对,这就是比的概念,可以说苹果的数量比橘子的数量多。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比来做什么事情呢?
3.2 讲解(15分钟)
教师:
对于比的运算,我们可以使用冒号。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按比分配》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按比分配》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按比分配》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按比分配》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和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分数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分数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不知道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按比例分配的问题,以及对按比例分配的理解不够深入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概念和方法。

2.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按比例分配的概念和方法。

2.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2.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2.呈现(10分钟)讲解按比例分配的概念和方法,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并将解题过程和答案展示给大家。

4.巩固(10分钟)讲解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法。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如何将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应用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的时间分配如下: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10分钟拓展:10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总计:50分钟教学情境分析:在教学《按比分配》这一课时,我创设了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分配生日礼物。

按比例分配2(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

按比例分配2(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

按比例分配2(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教学难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一)填空已知六年级1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2.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4.全班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6.全班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全班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二)口答应用题六年级(1)班和二年级(1)班共同承担了面积为100平方米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平均每个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1.学生口答:100÷2=50(平方米)2.教师提问这是一道分配问题,分谁?(100平方米)怎么分?(平均分)六年级学生和二年级学生承担同样多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合理吗?这样分还是平均分吗?3.谈话引入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问题都不是平均分配,那么,你们想知道还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吗?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配问题.(板书:分配)二、讲授新课(一)把复习题2增加条件“如果按3∶2分配,两个班的保洁区各是多少平方米?”(二)教师提问1.分谁?(100平方米)2.怎么分?(按3∶2分)3.求的是什么?(两个班的保洁区各是多少平方米?)(三)思考:由“如果按3∶2分配”这句话你可以联想到什么?1.六年级的保洁区面积是二年级的倍2.二年级的保洁区面积是六年级的3.六年级的保洁区面积占总面积的4.二年级的保洁区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尝试解答:用你学过的知识解答例题,并说一说怎么想的?方法一:3+2=5 100÷5=20(平方米)20×3=60(平方米)20×2=40(平方米)方法二:3+2=5 100×=60(平方米)100×=40(平方米)方法三:100÷(1+)=60(平方米)60×=40(平方米)或100-60=40(平方米)方法四:100÷(1+)=40(平方米)40×=60(平方米)或100-40=60(平方米)(五)比较思路:这几种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好?为什么?(第二种,思路简捷,计算简便)1.说说第二种方法的思路?(1)求出总份数(2)各部分数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3)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解答.(六)这道题做得对不对呢?我们怎么检验?1.两个班级的面积相加,是否等于原来的总面积.2.把六年级和二年级的面积化成比的形式,化简后的结果是不是等于3∶2.(七)练习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3∶2.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八)教学例3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六年级数学《按比分配解决问题》教案设计

六年级数学《按比分配解决问题》教案设计

六年级数学《按比分配解决问题》教案设计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按比分配解决问题》教案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4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能在实例的分析中理解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3.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学习,在观察、研讨、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和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解决按比分配实际问题的策略,能运用不同的方法多角度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女生与男生的人数比是5:7。

师:女生和男生的人数比是5:7,从这句话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设计意图】一条简单的现实生活信息,不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例探究(一)自主探索1.出示:六(2)班一共有48人,女生与男生的人数比是5:7。

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求出什么?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呢?你会算吗?2.学生独立尝试。

3.同桌交流。

师:与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和做法,有不同的方法都可以写下来。

(教师巡视指导)4.汇报请不同做法的学生上台板演,交流汇报。

预设(1):48(5+7)=4(人);女生:45=20(人);男生:47=28(人)。

师:介绍一下你的想法吧。

第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二步和第三步分别是什么意思?这种方法是先求什么?再算什么?师: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吗?预设(2):女生:(人);男生:(人)。

师:这种方法中,是什么意思?呢?5.小结: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我们再一起来看看(配合课件演示)。

方法一是根据比的意义,看看一共分成几份,先求出一份的数量,再算几份的数量;方法二是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看看男生、女生各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再用分数的知识来解决。

《按比分配》(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按比分配》(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按比分配》(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按比分配》,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理解按比分配的概念,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按比分配的概念,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并能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1. 按比分配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2.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将问题转化为按比分配的形式。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按比分配示例题。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复习比例的基本概念。

b.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分配问题,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分配问题呢?2. 探究新知a. 出示例题,引导学生理解按比分配的概念。

3. 巩固练习a.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按比分配的方法。

b.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应用拓展a. 出现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按比分配的方法解决问题。

b.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b. 提问: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按比分配的形式?6. 课堂小结a.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1. 《按比分配》2.a. 教学内容b. 教学目标c. 教学难点d. 教学过程e. 巩固练习f. 应用拓展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关于按比分配的练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按比分配的方法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并写出解题过程。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了按比分配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同时,通过巩固练习和应用拓展,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按比分配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按比分配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按比分配》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性质和运用方法。

2.能够按比例进行分配和比较大小。

3.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比例分配和计算问题。

二、教学重点1.比例的概念和性质。

2.按比例进行分配和比较大小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1. 比例的定义和性质•比例的概念:比例是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量的等量关系的数之比。

•比例的性质:当比例中两个比值成比例时,第一个比值叫做第二个比值的倍数。

即如果a:b = c:d,则a是c的倍数,b是d的倍数。

2. 按比例分配•按比例分配是根据一定比例将一个总量分成若干份,每份的数量是总量乘以比例中的某一项的结果。

例如,按照比例1:2分配100元,则第一份为1/3100=33.33元,第二份为2/3100=66.67元。

3. 实际问题应用•通过实际问题来应用比例的知识,例如物品的按比例分配、图形的按比例放大缩小等。

四、教学方法1.讲解结合实例演示: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和应用方法。

2.练习引导:设计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对比例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过程安排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比例的概念,让学生预习概念。

2.概念讲解:介绍比例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概念。

3.按比例分配练习:设计一些按比例分配的练习题目,让学生熟练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4.实际问题练习: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应用的练习题目,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应用比例知识。

5.课堂讨论:让学生互相讨论解题方法和答案,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

6.作业布置:布置相应的作业,以巩固学生对比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教授了比例分配的知识,通过实例和练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比例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更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思维发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希望学生在学习比例知识的同时,也能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教学计划的内容和安排,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好比例分配的知识。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

2、使学生通过运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掌握解题的关键。

对策:引导学生分析明晰题意。

教学预案:一、基本训练:1、根据信息你想到了什么?六2班男生与女生的比是4:5(1)男生是4份,女生是5份,一共是9份;(2)男生相当于女生的4/5,女生相当于男生的5/4(3)男生占全班人数的4/9,女生占全班人数的5/92、根据已知条件回答问题:(第76页上第6题)二、自主探究:1、出示例题5题目和方格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先算一算,再涂一涂。

2、组织交流: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你是怎样想的?生1:根据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可以想到:把30个方格平均分成5份,3份涂红色,黄色涂2份。

列成算式是:30(3+2)=305=6(格)每一份有几格因为红色有这样的3份,所以红色:63=18(格)因为黄色用这样的2份,所以黄色:62=12(格)教师追问:怎样验证这个答案是正确的?生2:根据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可以想到:红色方格占总格数的3/5,黄色方格占总格数的2/5列成算式:红色:303/(3+2)=303/5=18(格)黄色:302/(3+2)=302/5=12(格)3、你是用哪种方法解决的?这两种方法你都理解吗?和你的同桌再说说解题思路。

三、理解体会:1、出示第75页上的试一试:(1)齐读要求,提问:现在将这些方格按怎样的比来分配?说说1:2:3是什么意思?(2)独立完成,组织交流。

《按比分配》(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按比分配》(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按比分配》(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

本节课,我将带领同学们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按比分配》这一章节。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掌握比的概念,以及如何进行比的分配。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六章第三节《按比分配》。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比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比来分配数量。

具体内容包括比的定义、比的计算方法、比的性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计算方法;2. 能够运用比来进行数量的分配;3. 培养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比的计算方法和性质,难点是理解和运用比的概念进行数量的分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例题;2. 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讲解;3. 练习题,用于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让学生初步接触比的概念,例如:如果有10个苹果,分成2份,每份有多少个苹果?2. 讲解比的定义:介绍比的定义,比是用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方法,用冒号“:”表示。

例如:10:2表示10和2的比。

3. 讲解比的计算方法:讲解如何通过比来计算数量。

例如:如果有10个苹果,要分成2份,每份的苹果数就是10:2,计算方法是10÷2=5,所以每份有5个苹果。

4. 讲解比的性质:讲解比的性质,例如: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的大小不变。

5.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

例如:如果有15个橘子,要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个同学能得到几个橘子?6.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讲解和解析。

7. 板书设计:板书比的定义、计算方法和性质,以及解题步骤。

8. 作业设计:布置作业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设计(1)一个篮子里有12个苹果,分给3个同学,每个同学能得到几个苹果?答案:12:3=4(2)一本书有300页,小明已经看了150页,还剩下多少页没看?答案:300150=150(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的大小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比例分配(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2.使学生学会并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掌握“比例分配”问题的特征,能熟练地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把比转化成分数。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2.甲数与乙数的比是4∶5。

①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
②乙数是甲数的几分之几?
③甲数是甲、乙总数的几分之几?
④乙数是甲、乙总数的几分之几?
3.出示投影图:
师:看到此图你能想到什么?
学生说,老师写在胶片上:
①女生与男生的比是3∶2。

②男生与女生的比是2∶3。

4.某生产队运来60吨化肥,平均分给5个小队。

每个小队分到多少吨?
60÷5=12(吨)
这种解答的方法,在算术上叫什么方法?
刚才我们解题的方法叫平均分配的方法,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而且这种方法你们早已比较熟悉,也经常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但有些事情,用这种方法就行不通了。

如:你们单元住着18家,每月交的水电费能平均分配吗?
又如:国家搞绿化建设,能把绿化任务平均分配给各单位吗?
比如生产队的土地,也要根据国家计划,合理安排种植,不能想种什么就种什么,所有这些,都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这样的分配方法叫“按比例分配”。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题。

例1第四生产队计划把400公顷地按照3∶2的比例播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各种多少公顷?
学生读题,分析题中的条件与问题,教师把条件与问题简写出来:然后再让学生带着三个问题去思考。

(1)两种作物一共几份?怎样求?
(3)400公顷是总数,要求的两种作物各种多少公顷?怎样计算?
分析:①用一个长方形表示全部土地。

(画图)
②根据粮、经之比是3∶2,你知道什么意思?(粮3份,经2份。

)
师边说边把长方形平均分成5份,其中3份标粮,其中2份标经。

观察:①从图上看,把全部土地平均分成几份?你怎么算出来的?
(板书)总份数:3+2=5
3∶2,实质都表示倍数关系。

现在这道题能够解决了。

粮食作物多少公顷?怎么算?
经济作物多少公顷?怎么算?
验算:①求总数240+160=400
②求比240∶160=3∶2
答:粮食作物240公顷,经济作物160公顷。

(附图)
这道题就是“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首先
多少。

师归纳:问题通过分析得到解决,又经过验算证明方法正确,从这道题可以悟出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规律为: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的比,把两个数的比转化成各占几分之几,然后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的方法解答。

2.试一试。

抓住主要矛盾练习,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把45棵树苗分给两个中队,使两个中队分得的树苗的比是4∶5,每个中队各得几棵树苗?
总份数是几?怎么算?一中队占几分之几?二中队占几分之几?
①总份数4+5=9
验算:①总棵树20+25=45(棵)
②比20∶25=4∶5
答:一中队得20棵,二中队得25棵。

(三)巩固反馈
1.某工厂有职工1800人,男女职工人数比是5∶4,求男女职工各多少人?
2.沙子灰是灰和沙子混合而成的,它们的比是7∶3。

要用280吨沙子灰,则灰和沙子各需多少吨?
3.图书馆买来160本儿童故事书,按1∶2∶3分给低、中、高
年级同学阅读。

低、中、高年级各分到多少本?
以上三题只列出主要算式即可。

4.学校把560棵的植树任务,按照五年级三个班人数分配给各班。

一班47人,二班45人,三班48人。

三个班级各植树多少棵?
分析条件、问题以后让学生讨论:
①三个班植树的总棵树是几?
②题目要求按什么比?人数比是几比几?
③三个数的和及三个数的比知道后,根据“按比例分配”的规律,怎样计算这道题?
试着让学生在本上做,老师巡视,然后把方法集中到黑板上。

(找用不同方法计算的学生板演。

)
5.有一块试验田,周长200米,长与宽的比是3∶2。

这块试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这道题给了长与宽的比是3∶2,指的是一个长与一个宽的比,而周长包括2个长和2个宽,因此先求出一个长宽的和,即200÷2,然后把100按3∶2去分配。

)
6.看图编一道按比例分配题解答。

7.水是由氢和氧按1∶8的重量比化合而成的。

5.4千克的水中含氢、氧各多少千克?(看谁用的方法多。

)
方法1
8+1=9
方法2
5.4÷9=0.6(千克) 0.6×1=0.6(千克) 0.6×8=4.8(千克)
方法3
方法4
5.4÷(8+1)=0.6(千克) 0.6×8=4.8(千克)
方法5
解:设氢为x千克。

5.4-x=8x
5.4=9x
x=0.6
5.4-x
=5.4-0.6
=4.8
方法6
解:设氧为x千克。

x=(5.4-x)×8
x=43.2-8x
9x=43.2
x=4.8
5.4-x
=5.4-4.8
=0.6
以上方法4,5,6要写全过程。

(四)布置作业
(略)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通过复习,使学生认识到比与分数是有联系的。

2.讲授新课时,先讲了一个最一般的按比例分配题,练习1~3题以后出现另一种形式的按比例分配题,这里老师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

最后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一道题,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整数、分数、比和比例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明确,当题中给出比的条件时,可以直接用比例的知识解题,也可以根据整数、分数、比和比例之间的联系,把比所表示的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用分数、整数之间的关系来表示,并解答题。

但是由于分析的思路不同,解答的方法也不同。

不管学生采用哪种方法解答,老师都要加以肯定,并鼓励学生
采用多种方法解答。

板书设计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编辑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