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道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自然之道》公开课教案()

《自然之道》公开课教案()

《自然之道》公开课教案(推荐)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讲解:介绍《自然之道》公开课的主题和目的,强调课程的重要性。

1.2 学生互动:让学生分享他们对自然之道的理解和感受。

1.3 案例分析:展示一些自然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自然之道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章:自然之道的基本概念2.1 教师讲解:解释自然之道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2 学生互动:让学生分享他们对自然之道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2.3 案例分析:展示一些自然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自然之道的基本概念的应用。

第三章:自然之道的体现3.1 教师讲解:介绍自然之道的体现方式和例子。

3.2 学生互动:让学生分享他们对自然之道体现的理解和经验。

3.3 案例分析:展示一些自然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自然之道体现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章:自然之道与人类社会4.1 教师讲解:介绍自然之道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和影响。

4.2 学生互动:让学生分享他们对自然之道与人类社会的理解和建议。

4.3 案例分析:展示一些自然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自然之道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

第五章:自然之道的保护与传承5.1 教师讲解:介绍自然之道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和方法。

5.2 学生互动:让学生分享他们对自然之道保护与传承的理解和行动。

5.3 案例分析:展示一些自然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自然之道保护与传承的实践意义。

第六章:探索自然之道的方法6.1 教师讲解:介绍探索自然之道的方法和技巧,如观察、实验、研究等。

6.2 学生互动:让学生分享他们探索自然之道的方法和经验。

6.3 案例分析:展示一些自然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探索自然之道的方法的实际应用。

第七章:自然之道在生活中的应用7.1 教师讲解:介绍自然之道在生活中的应用领域,如农业、环保、健康等。

7.2 学生互动:让学生分享自然之道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和体验。

7.3 案例分析:展示一些自然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自然之道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自然之道教案优秀教案(精选8篇)

自然之道教案优秀教案(精选8篇)

自然之道教案优秀教案(精选8篇)自然之道教案优秀教案(1)一、教学目标:①认识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踌躇不前,愚不可及、颓丧”等新词。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悟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的。

③明白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要尊重自然之道,遵循自然规律一切违背自然之道的人和行为注定要失败的。

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猜测“自然之道”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出示课题),请看课题,一起来读读!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大胆的来猜猜!(道路?道理?道德?学生发表认识,教师不置可否)(二)初读课文,感知“自然之道”这个课题的意思很深奥,我们读了课文会有更深的理解!请同学们先自己来读读课文,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特别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次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释义从同学们的表情,老师发现想要读好这篇课文确实有点难度,现在,老师请几个同学来读读,谁来?学习的机会是自己把握的。

加拉巴哥岛:是个外国地方,比较拗口,我们一起来读读筑巢孵化:这个新词比较难读,请你再读!筑巢孵化知道吗?踌躇不前:踌躇不前的“踌躇”这个词很容易读错!我们一起来读读!嘲鸫:这是一种生活在海边的鸟颓丧:这个颓字也是要注意的响彻云霄:这个“彻”字可不要读成“切”音现在请你说说“自然之道”的意思学生发言预测:也许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也许是海龟有自己的办法,我们不用多加干涉也许是每一种生命都要经历的,这是海龟无法躲得过的劫难(三)切己体察,揣摩“自然之道”同学们,带着你的心跟作者一起上岛,看看一路走来,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先自读3-4自然段。

当你置身于岛上,看到嘲鸫啄食海龟这一幕,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难受,着急,紧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说说你的理解!出示画面及文字研读“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你们看,这就是发生在沙滩上那令人紧张的一幕,读读这段文字,哪些词、句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学生交流研读成果“突然”老师听出来了你把这个“突然”这么强调,说说你的理解!是啊,出乎意料!始料不及啊!谁来读?“啄”“他用嘴啄幼龟的头”,多危险,多狠啊!谁来读?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读!“欲出又止”欲出又止是个新词,知道它的意思吗?它的出是为了什么?那么止呢?想出来又不敢出来,这就是欲出又止。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优秀8篇)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优秀8篇)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优秀8篇)《自然之道》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3、情感目标: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重点难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自主预习:提练主线:教学过程:一、读题质疑。

这节课我们学习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自然之道(板书),看到课题,你会想到什么问题?(问题预想)道指什么?什么是自然之道?二、初读课文,概括故事。

1.了解主要内容。

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什么是自然之道?请同学们自由通读全文,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然后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和同伴到南太平洋族游,因救一只幼龟,而伤害了许多只幼龟。

随机板书:游客、向导)2.理清线索。

从同学们的话中老师知道,我们和同伴本想救幼龟反而伤害了幼龟。

请大家迅速浏览课,看看文中哪几节写了救龟?(3、4节)哪几节又写幼龟受到伤害的?(5至8节)3.学习词语读了一遍课文,同学们抓住了主要内容,理清了线索。

文中有一些好词语值得我们积累,老师请大家读一读。

踌躇不前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争先恐后气喘吁吁响彻云霄三、学习“救幼龟”1.“踌躇不前”在文中是形容谁的?同学们找到那个句子,读一读,再联系上文想一想什么是“踌躇不前”?(欲出又止)2.正在这时,一只嘲鸫用尖嘴啄它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幼龟的生命受到威胁。

同学们,此时假如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是呀,怜悯之心人皆有之,谁能忍心见死不救?)3.自由读第4节,画一画游人和向导的不同表现。

(1)游人:紧张(2)向导:极不情愿多媒体出示: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精选10篇)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精选10篇)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自然之道》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自然之道》教学设计(精选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篇1通过学习《自然之道》,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我们要尊重自然,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我们要尊重自然,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左右”“一般”在表达意思上的作用。

5、学会“媚”1个会认字和“孵、穴、颓、愚、蠢、媚、霄”7个会写字,掌握“孵化、巢穴、颓丧、愚不可及、蠢事、明媚、响彻云霄”等词语。

教学重点:体会“我”和同伴们在事情发展过程中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初步了解用具体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和资料。

教学过程:一、整体回顾,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大家一起读读课题……《自然之道》。

题目“自然之道”是什么意思(从字面理解即可)2、作者是通过一件什么事来说明自然界规律的呢?快速默读全文,回顾一下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和同伴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鹰咬啄时,不顾向导的劝阻,非要向导把幼龟送往大海。

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

)(板书:“我”和同伴向导)二、细读课文,体会作者和同伴们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情感和认识上发生的变化。

(一)是啊,这件事在“我们”心中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我们”的内心也随着事情的发展不断产生着变化。

《自然之道》优质教学设计5篇

《自然之道》优质教学设计5篇

《自然之道》优质教学设计5篇《自然之道》优质教学设计1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基于识字写字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它是阅读习作的基础。

由于中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识字方式上可以做进一步的调整。

对于认识的字,由于精读和略读课文中的生字都注音,学生认字并不困难,可以让学生自学完成。

老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检查,可以对多音字、难读准的生字或易混的生字作指导。

(2)基于阅读指导朗读、默读,诵读课文,展开想象。

“教会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

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的过程,并得出结论。

2、教材分析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

他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

接着,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

虽然“我们”拯救了一些幼龟,但仍然感到十分震惊和悔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丰富学生的见识,使学生认识到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同时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教学的重点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难点是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情分析学生的概括能力相对较差,他要通过本文的教学,引导学生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先把整片课文读一读,对课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一部分一部分认真阅读,了解每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什么,再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想一想,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本文,不要过于追求主要内容概括的特别简练,学生能说出大概意思,了解一般方法就可以了。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优秀4篇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优秀4篇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优秀4篇《自然之道》教学设计篇一一、出示第四自然段第一句话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1、指名三学生读这句话,比比哪位读得好。

读后让学生评价,哪一句让你感到最紧张。

2、联系第三段讲一讲,想想当时是什么情形。

3、再指名读,齐读,读出紧张。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的教学结合上文的理解,指名让学生来读出自己的感受,并由学生自己来评价谁读出了紧张的感情,这样的设计,摒弃了繁琐的分析,无疑是删繁就简,简化了教学环节,但又增强了学生自己的体悟。

读懂、读透这一句话,才能为下文的理解做好铺垫。

二、研读向导的表现1、面对同伴的焦急与紧张,向导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生找到句子回答。

出示向导的话: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2、抓住重点词──“若无其事”,学习写向导的话。

什么是“若无其事”?生说对该词语的理解。

带着这样的感觉自己读读,再指名读。

3、说说对向导的表现你有什么疑惑的地方。

(生说:向导为什么这样说呢?)4、向导真是冷淡呀,招来了同伴们一片“总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

老师来当那个向导说那句话,请同学们来做做当时的同伴,来呼喊向导(用喊)。

5、从这些话中你们觉得向导怎样?生说。

6、为什么向导原先不救,现在却不情愿地抱起小龟,朝大海走去。

理解“不情愿”。

大家是怎么理解“不情愿”的呢?生说。

想象说话:向导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如果小龟回到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会争先恐后结伴而出。

这样很快会引来很多食肉鸟,这些幼龟就会成为它们的口中之食。

)7、指导朗读:想想向导的情绪,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设计理念:本环节的设计,使学生走进了向导的内心世界,了解了生物学家向导面对同伴们的焦急和紧张自己却“若无其事”的原因。

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心情,学习用朗读来表达情感达意。

三、学习向导这样做的结果部分1、向导这样做,结果是怎样的呢?出示有关文句: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优秀9篇)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优秀9篇)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优秀9篇)《自然之道》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难点是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已生存的方式和规律,如果不按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九课《自然之道》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谁能说说题目中的“道”是什么意思?(道理、规律) 那么题目的意思就是(自然界有其自身的规律)二、统读全文,回顾内容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作者一行人的目的,那么他们的目的达到了吗?又发生了什么事呢?下面老师就找几名同学分自然节读课文。

指名读文后(选一个C类的学生汇报作者一行人的目的)说得真好,你们愿意看看可爱的海龟吗?(师点幻灯片,边看边说)看完后,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三、紧抓蠢事,引入探究1、是啊,如此可爱的小海龟却被我们不经意间深深地伤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齐读“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师出句子)理解:“愚不可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们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面对我们的表现,向导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文章的第三到第八自然节,边读边画边思考,并标注你的感受。

四、默读课文,深入研读1、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重点了解C类学生掌握情况:(出示幻灯片)思考:我们的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向导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对此你有什么想法?2、汇报交流:⑴ 学习三—四自然节:① 我们的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联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看见探头小龟有危险,就焦急起来,让向导想办法。

《自然之道》公开课教案

《自然之道》公开课教案

《自然之道》优秀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了解自然之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研究自然现象。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自然之道的方法和技巧。

(2)利用实验、观察、调查等手段,探究自然现象背后的规律。

(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

(3)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自然之道的基本概念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自然,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新课导入:介绍自然之道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3. 实例分析:分析自然界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感受自然之道的魅力。

第2课时:自然之道的方法与技巧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学习自然之道。

2. 新课导入:介绍自然之道的研究方法与技巧。

3.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自然现象观察与实验。

第3课时:自然之道的应用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自然之道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新课导入:讲解自然之道在农业、环保、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3. 实例分析:分析自然之道在实际案例中的运用。

第4课时:自然之道与人类文明1. 导入:引导学生探讨自然之道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2. 新课导入:介绍自然之道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 实例分析:分析自然之道在古代文明、现代科技等方面的贡献。

第5课时:自然之道与可持续发展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保护自然的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新课导入:讲解自然之道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指导作用。

3. 实例分析:分析自然之道在可持续发展案例中的运用。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自然之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自然之道的方法和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自然之道
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三四自然段,体会情势危急。

1.自读课文三四自然段,思考:当那只负责侦察的幼龟即将被嘲鸫啄走时,我们和向导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态度?找出
三、学习五到八自然段,体会揪心之痛。

1.默读课文5~8自然段,哪些语句最让你揪心,画出来读一读。

(抽生读)
2.感受幼龟的美好愿望。

假如这里就是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的海滩,结合你画的句子谈一谈,你觉得这幅图上还应该有什么?
预设:食肉鸟幼龟(贴幼龟)
从哪个词看出有许多幼龟?
(鱼贯而出争先恐后成百上千结队而出)
积累描写数量的的词语。

同学们,这么多的幼龟争先恐后地爬向向往已久大海,它们可能会想些什么?
3.小练笔,感受揪心之痛。

幼龟怀着美好的愿望奔向大海,然而等待它们的,却是许多食肉鸟。

(贴食肉鸟)接下来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结合课文内容,发挥自己想象,用笔写下那令人揪心的一幕。

课件出示好词好句,供学生借鉴。

(1)生练写
(2)配乐,抽生读。

(3)多么惨烈的一幕,可是同学们,这一幕原本是不该发生的,可现在却是这样——
看着沙滩上血迹斑斑的幼龟残体,真令人心痛——
课件出示最后一段。

(师引读)
1.揭示道理。

(1)体会我们的自责
过渡:是谁酿成了这一惨剧?课文怎么评价我们干的这件事的?
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2)感受向导的悲叹
过渡:救了一只幼龟,无数只幼龟丧生了,这样的结果令向导悲叹,更令我们每一个人悲叹。

课件出示: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那样的伤害。


你从悲叹一词感受到了什么?
(3)揭示道理。

三、拓展
例举不按自然规律办事最终受到惩罚的例子。

四、小结
大自然非常神奇,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存规律,这就是自然之道,我们应该遵循规律,了解自然,尊重自然。

五、最后五分钟
1.回顾本节课所讲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