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黑色素瘤诊断治疗共识

合集下载

CSCO黑色素瘤诊疗指南2020

CSCO黑色素瘤诊疗指南2020

C C
C

C
CCCC
(dabrafenib+trematinib)上市。BRAF 抑制剂 ±MEK 抑制剂有效率超过 60%[4]。
C C
8. 在 3.3.1 无脑转移患者的治疗中,增加参考文献:[18]LU SI,XIAOSHI ZHANG,ZHEN XU
C
,et al.Vemurafenib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BRAFV600 mutation-positive unresectable or metastatic
-
因突变检测
黑 色
除非特殊标注,上述证据级别均为 2A 类证据



诊 断
【注释】


a. 送检标本处理:对于临床初步判断无远处转移的黑色素瘤患者,活检一般建议完整切除,不建
12
议穿刺活检或局部切除,部分切取活检不利于组织学诊断和厚度测量,增加了误诊和错误分期
风险。如病灶面积过大或已有远处转移需要确诊的,可行局部切取活检。标本需完整送检,手
c. 有丝分裂率(mitotic rate,MR) 是肿瘤增殖的指标,记为每平方毫米的有丝分裂细胞数。第
了“JS001 联合阿昔替尼一线治疗晚期黏膜黑色素瘤的Ⅰ b 期临床研究”,这是一项Ⅰ B 期、单 中心
CCCC

2022年黑色素瘤诊疗规范(2022年版)

2022年黑色素瘤诊疗规范(2022年版)

黑色素瘤诊疗标准〔2022年版〕

一、概述

黑色素瘤在我国虽然是少见恶性肿瘤,但病死率高,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我国黑色素瘤与欧美白种人差异较大,两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医治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在亚洲人和其他有色人种中,原发于肢端的黑色素瘤约占50%,常见的原发部位多见于足底、足趾、手指末端及甲下等肢端部位,原发于黏膜,如直肠、肛门、外阴、眼、口鼻咽部位的黑色素瘤约占20%~30%;而对于白种人来说,原发于皮肤的黑色素瘤约占90%,原发部位常见于背部、胸腹部和下肢皮肤;原发于黏膜的黑色素瘤只占1%~5%。

二、筛查和诊断

(一)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

对黑色素瘤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助于早期发觉、早期诊断、早期医治,同时也是提高黑色素瘤疗效的关键。在我国,皮肤黑色素瘤的高危人群主要包含严峻的日光晒伤史,皮肤癌病史,肢端皮肤有色素痣、慢性炎症,及其不恰当的处理,如盐腌、切割、针挑、绳勒等。黏膜黑色素瘤的高危因素尚不明确。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自查,必要时到专科医院就诊,不要自行随意处理。

〔二〕黑色素瘤的诊断

黑色素瘤好发于皮肤,因此视诊是早期诊断的最简便手

段。原发病变、受累部位和地域淋巴结的视诊和触诊是黑色素瘤初步诊断的常用手段。

1.临床病症

皮肤黑色素瘤多由痣开展而来,痣的早期恶变病症可总结为以下ABCDE法则:

A 非对称〔asymmetry〕:色素斑的一半与另一半看起来不对称。

B 边缘不规则〔border irregularity〕:边缘不整或有切迹、锯齿等,不像正常色素痣那样具有光滑的圆形或椭圆形轮廓。

《NCCN黑色素瘤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NCCN黑色素瘤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NCCN黑色素瘤临床实践指南》解读NCCN发布《黑色素瘤临床实践指南》,主要更新:推荐将ipilimumab 用于进展期或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1类)。新増放疗原则,提供了对放疗选择和剂量的建议。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 )发布了第3版《黑色素瘤临床实践指南》,新版指南主要增加了将美国FDA最新批准上市的新药CTLA-4单抗ipilimumab用于治疗进展期或转移性黑色素瘤的推荐,同时也增加了5 年长效干扰素辅助治疗的选择。

主要更新

推荐将ipilimumab用于迸展期或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1类)。

霍迪(Hodi )等证实,与疫苗相比z ipilimumab治疗可使进展期或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总生存期延长3.7个月。但指南指出,由于可能导致免疫介导的治疗并发症,用药时的风险评估和(或)既往使用经验及密切随访都至关重要,否则将给患者带来潜在的严重自身免疫功能紊乱。

进展期患者治疗选择由根据一线、二线划分变为〃在初妗台疗失败后,若患者的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为0〜2或卡氏评分二60分,

可继续给予序贯治疗”。

将in期患者(前哨淋巴结阳性或临床检查淋巴结阳性)辅助治疗中的干扰素选择修订为"大剂量干扰素治疗1年或长效干扰素ce2b治疗5年", 但这对于总生存的益处不明。

EORTC18991硏究显示,对于1256例HI期术后患者,5年长效干扰素治疗组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显著高于观察组(45.6%对38.9% )。基于此结果,指南作出以上修订,该注释同样适用于淋巴结区域复发后再次行淋巴结清扫术后的患者。

中国黑色素瘤诊断治疗共识

中国黑色素瘤诊断治疗共识

N2a
M0
ⅢB 期
T1-4b
N1a
M0
T1-4b
N2a
M0
T1-4a
N1b
M0
T1-4a
N2b
M0
T1-4a/b
N2c
M0
ⅢC 期
T1-4b
N1b
M0
T1-4b
N2b
M0
任何 T
N3
M0
Ⅳ期
任何 T
任何 N
M1
7
五、治疗流程和原则 (一)明确诊断及分期(完整切除病灶)1. 如果发现痣或色素斑有恶变倾 向时,应立即完整切除可疑病灶送病理(切缘一般 1-3mm);2. 病理报告一定要 包括以下信息:亚型、浸润深度、最大厚度、溃疡情况、部位、有无脉管侵犯、 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细胞浸润和免疫组化结果等;根据病理报告可以决定扩大切 除的范围并估计预后;3. 确诊 MM 后行全面体检,进行局部、区域及易转移的远 隔部位影像学检查,确定肿瘤分期。体检时一定要特别注意皮肤和淋巴结。分期 检查应包括肺、肝、骨、脑和远处皮肤淋巴结等容易转移的部位,原发病灶在下 肢的一定要注意检查盆腹腔淋巴结。 (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 提倡做前哨淋巴结活检,或根据浅表淋巴 结B超结果来替代前哨淋巴结活检(需有经验的超声医师判断淋巴结有无转移)。 SLNB一般在扩大切除术前实施,在原发病灶周围注射放射性物质或美蓝等可以确 定前哨淋巴结。NCCN指南建议I期和II期患者可考虑行SLNB。很多临床试验评价 了SLNB的意义,其中规模最大的为MSLT10。该试验历时 10 年(1994-2003 年)在 欧美和澳大利亚等多个中心共入组 1347 例患者,可评价 1327 例。所有患者原发 病灶厚度均在 1.2-3.5mm之间,原发灶切除后分成两组,一组行SLNB,如果活检 阳性行区域淋巴结清扫;一组观察。观察终点为DFS和OS。结果显示SLNB安全, 并未增加相关死亡率,与观察组相比,5 年DFS明显延长(78% vs 73%,P=0.009), 但 5 年OS无差别;SLNB阳性组的死亡率明显高于阴性组(26.2% vs 9.7%, P<0.001)。SLNB阳性中立即行淋巴结清扫的 5 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延时清扫者(72% vs 52% ,P<0.001)。 (三)原发肿瘤的扩大切除术 根据病理报告中肿瘤的最大厚度决定扩大切 除范围。根据NCCN指南和循证医学证据,病灶最大厚度≤1.0mm时,扩大切除范 围为切缘 1cm;厚度在 1.01-2mm时,切缘应当为 2cm;厚度在>2mm时,切缘应 大于 2cm。当厚度>4mm时,许多学者认为切缘应至少 3cm,但就这一点尚未达成 共识11。 (四)区域淋巴结清扫。SLNB或浅表淋巴结B超证实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应 行区域淋巴结清扫。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数应该不少于 10 个;腋窝淋巴结清扫数 不少于 15 个;颈部淋巴结清扫数不少于 15 个;如腹股沟区转移性淋巴结≥3 个,

中国黑色素瘤诊治指南2011版(修改版)

中国黑色素瘤诊治指南2011版(修改版)

519

一、 前言

黑色素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年增长率为3~5%,全球每年黑色素瘤新发病例199 627例,死亡例数为46 372例。黑色素瘤在我国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来成倍增长,2000年发病率统计仅为 0.2/10万,2005-2007年我国发病率约1/10万,每年新发病例约2万人。因此,黑色素瘤已经成为严重危及我国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然而在我国黑色素瘤这种疾病长期不被人们认识,甚至对一般的医疗工作者来说也很陌生,为了推动我国临床肿瘤学事业的发展,提高黑色素瘤多学科规范化综合治疗和研究水平,积极学习和应用国内、外的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高级别证据,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黑色素瘤临床实践指南,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 )于2007年5月成立了CSCO 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并组织多学科专家参与,于2008年制定了“中国黑色素瘤专家共识第一版”,后于2009年经过多次专家研讨会,修订为“中国黑色素瘤诊治指南2009版”,此次再次经专家研讨会并反复广泛征求意见,制定了本“中国黑色素瘤诊治指南2011版”。

二、 本指南更新内容(与2009年版比较)

(一) 流行病学:①新增:皮肤和黏膜黑色素瘤为中国黑色素瘤的主要病理亚型;②新增:中国黑色素瘤患者的原发灶厚度较厚,多数合并溃疡;③新增:分期、厚度为中国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不良因素,皮肤黑色素瘤预后好于黏膜黑色素瘤。④新增:KIT 基因和BRAF 基因突变为皮肤黑色素瘤独立预后不良因素,KIT 基因突变为黏膜黑色素瘤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

中国人口腔黏膜黑色素瘤临床诊治专家共识版护理课件

中国人口腔黏膜黑色素瘤临床诊治专家共识版护理课件

避免吸烟和饮酒
吸烟和饮酒是口腔黏膜黑色素 瘤的危险因素,应尽量避免或 戒除。
定期口腔检查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 以便早期发现口腔黏膜异常。
保持口腔卫生
养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好 习惯,使用牙线和牙间隙刷等 工具清洁牙齿间隙。
注意饮食习惯
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E、A等 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减少油炸 、烧烤等高温烹调方式。
术后护理
术后需对患者的口腔进行 定期清洁,保持口腔卫生 ,预防感染。
药物治疗
化疗药物
通过全身或局部给药的方 式,使用化疗药物杀死肿 瘤细胞,控制病情发展。
免疫治疗
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的杀 伤力,达到治疗目的。
靶向治疗
针对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 受体或抗原,使用药物进 行精准打击,抑制肿瘤生 长。
分类
根据组织学特点,口腔黏膜黑色 素瘤可分为结节型、弥漫型和溃 疡型。
发病机制与病因
发病机制
口腔黏膜黑色素瘤的发生可能与多种 因素有关,包括遗传、环境、生活习 惯等。
病因
长期紫外线照射、化学物质刺激、免 疫抑制等因素可能与口腔黏膜黑色素 瘤的发生有关。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口腔黏膜黑色素瘤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口腔疼痛、出 血、溃疡等症状。
康复指导
心理支持

郭军教授黑色素瘤指南解读

郭军教授黑色素瘤指南解读
•多因素分析显示KIT和BRAF分别为独立预后因子,危险系数1.989(95%CI:
1.263,3.131,P=0.003)和1.536(95%CI:1.110,2.124,P=0.01)
•KIT是粘膜黑色素瘤的独立预后因子,危险系数2.696(95%CI:1.204,
6.038)P值=0.016
流行病学小结
IB-IIA期:
➢ 国外经验:高剂量a-2b干扰素 1年 (2000Wiu/m2 d1-5*4w; 1000Wiu/m2wiu tiw*48w) (2A)
➢ 国内经验:高剂量a-2b干扰素 1年或1月 (1500Wiu/m2 d1-5*4w; 900wiu tiw*48w) (2B)
IIB-IIIC期:
分期检查
I-II期 扩大切除 +/- SLNB?
III期 扩大切除 + 淋巴结清扫
辅助治疗
SLNB在有条件的单位实施,一般在厚度>0.75mm,溃疡时可考虑 字体标黄时需要外科干预
IV期
孤立转移灶 原发灶切除 孤立灶切除 辅助治疗
扩大切除范围
切除边缘须根据解剖部位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容需求调整,特殊部位(如脸部、耳部)等位 置尽量保证切缘阴性即可; 对于原位恶性黑色素瘤,病理检查边缘阴性非常重要; 切缘按照外科医师在术中测量为准;
根据不同遗传学特点---新的病理亚型分类

恶性黑色素瘤全球增速最快,我国60%以上患者发病集中在肢端

恶性黑色素瘤全球增速最快,我国60%以上患者发病集中在肢端

恶性黑色素瘤全球增速最快,我国60%以上患者发病集中在肢

(健康时报网端记者尹薇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广兆、徐宇)“我国恶性黑色素瘤发病人群有独有特征!”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恶性黑色素瘤诊治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骨软组织外科副主任陈勇教授表示,“与欧美国家人群病灶集中于皮肤表面不同,我国恶性黑色素瘤病人多以肢端型病灶为主,即60%以上的病人发病位置集中于掌指、足底或甲下,且多数病人在发现时已经处于中晚期。”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恶性黑色素瘤诊治中心主任陈勇

1月4日,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天津市肿瘤医院和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联合牵头主编的《皮肤及肢端恶性黑色素瘤外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在上海发布。这意味着在我国长期缺乏统一操作规范的恶性黑色素瘤外科诊疗领域将“有章可循”。

恶性黑色素瘤,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恶性肿瘤

恶性黑色素瘤常常以“恶变的黑痣”示人,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

的肿瘤。恶性黑色素瘤发病人数每年以3%-5%的增速增长,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恶性肿瘤。相比于其他肿瘤,我国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较低,但每年新发恶性黑色素瘤病人仍达8000-10000例。

尽管目前世界上关于恶性黑色素瘤的药物研究众多,但欧美新药在中国人群中的疗效欠佳。规范的外科手术治疗仍然是我国治愈早期患者、改善中晚期患者生存的主要手段。

国人“恶黑”多发肢端,术后五年生存率仅65%

然而,我国恶性黑色素瘤的手术治疗情况并不乐观。目前我国恶性黑色素瘤病人的术后五年生存率仅为65%,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的80%。陈勇教授表示,导致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我国恶性黑色素瘤病人在就诊时,收治的科室较为分散,骨软外科、普外科、皮肤科、五官科等都有收治,不同学科的专家采用的治疗策略也常常存在差异。

黑色素瘤临床路径(2021年版)

黑色素瘤临床路径(2021年版)

皮肤黑色素瘤临床路径

(2021年版)

一、皮肤黑色素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有手术指征的Ⅰ期-Ⅳ期的皮肤黑色素瘤(ICD-10:C43)。

(二)诊断依据

根据《黑色素瘤诊疗指南2020》(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年7月第1版),以及《NCCN 临床实践指南:皮肤黑色素瘤》(2021年第1版)。

1.高危因素:在我国,皮肤黑色素瘤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严重的日光晒伤史,皮肤癌病史,肢端皮肤有色素痣、慢性炎症,及其不恰当的处理,如盐腌、切割、针挑、绳勒等。

2.临床症状:皮肤黑色素瘤多由痣发展而来,痣的早期恶变症状可总结为以下ABCDE法则:A 非对称(asymmetry):色素斑的一半与另一半看起来不对称。B 边缘不规则(border irregularity):边缘不整或有切迹、锯齿等,不像正常色素痣那样具有光滑的圆形或椭圆形轮廓。C 颜色改变(color variation):正常色素痣通常为单色,而黑色素瘤主要表现为污浊的黑色,也可有褐、棕、棕黑、蓝、粉、黑甚至白色等多种不同颜色。D 直径(diameter):色素痣

直径>5~6mm或色素痣明显长大时要注意,黑色素瘤通常比普通痣大,对直径>1cm的色素痣最好做活检评估。E 隆起(elevation):一些早期的黑色素瘤,整个瘤体会有轻微的隆起。

ABCDE法则的唯一不足在于它没有将黑色素瘤的发

展速度考虑在内,如几周或几个月内发生显著变化的趋势。皮肤镜可以弥补肉眼观察的不足,同时可以检测和对比可疑黑色素瘤的变化,其应用可显著提高黑色素瘤早期诊断的准确度。黑色素瘤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卫星灶、溃疡、反复不愈、区域淋巴结转移和移行转移。晚期黑色素瘤根据不同的转移部位症状不一,容易转移的部位为肺、肝、骨、脑。眼和直肠来源的黑色素瘤容易发生肝转移。

2022中国黑色素瘤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完整版)

2022中国黑色素瘤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完整版)

2022中国黑色素瘤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完整版)

我国黑色素瘤发病率(0.9/10万)与西方国家比较(22/10万)相对较低,但死亡率较高,危害性大,部分地区对黑色素瘤的认识不足。近年来,黑色素瘤领域发展迅速,新的治疗手段层出不穷,因此,更需要加强规范化诊疗知识的普及和质控指标的监管。

201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导成立国家肿瘤质控中心,推行肿瘤诊疗质量控制,规范肿瘤诊疗行为,促进全国范围内肿瘤诊疗规范化、同质化、标准化,以期最终提升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为进一步推动黑色素瘤规范化诊疗质控工作,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委托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黑色素瘤质控专家委员会依据《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黑色素瘤诊疗指南》2021年版等黑色素瘤诊疗指南规范,结合循证医学、临床经验,在符合科学性、普适性、规范性、可操作性的指导原则下,起草并制定了《中国黑色素瘤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版)》,具体如下。

黑色素瘤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

一、黑色素瘤患者首次治疗前临床TNM分期评估率

1.指标代码:MEL-Ol-Ol o

2.指标名称:黑色素瘤患者首次治疗前临床TNM分期诊断率。

3.定义:首次治疗前完成临床TNM分期诊断的黑色素瘤病例数占接受首次治疗的黑色素瘤病例数的比例。

4.计算公式:黑色素瘤患者首次治疗前临床TNM分期诊断率二E首次治疗前完成临床TNM分期诊断的黑色素瘤病例数/£接受首次治疗的黑色素瘤病例数XlO0%。

5.患者就医类型:住院和门诊患者。

6.设置理由:治疗前全面评估病情,是肿瘤规范化治疗的基础。

恶性黑色素瘤诊治共识

恶性黑色素瘤诊治共识
关于恶性黑色素瘤诊治共 识
第1页,此课件共45页哦
概述
• MM是皮肤肿瘤的一种,由位于表皮基底部 的黑色素细胞恶变而成 。
• 90%的MM发生于皮肤,最常见于背部、胸腹 部和腿部,也可见于足底、指趾、甲下和 头皮,少数发生于外阴、消化道和眼内。
• 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
第2页,此课件共45页哦
流行病学
第19页,此课件共45页哦
病理报告模式
• (3)免疫表型: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分化标志、进展标志及 其他标志物检测,并加以报告。
第20页,此课件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5页哦
诊断
皮损出现以下变化时,常提示早期MM • 颜色改变(如褐色或黑色混有红,白或蓝
色背景) • 表面不规则隆起 、粗糙、脱屑、渗液等 • 边缘呈角形锯齿或有切迹 • 皮损迅速增大
第37页,此课件共45页哦
晚期MM全身治疗
(三)免疫治疗 2. 大剂量IL-2仍是Ⅳ期MM较佳治疗选择 • IL-2剂量为60万~72万 IU/kg,静脉给药,
每8小时1次,共14次,休息9天后重复 。 • 小剂量IL-2不适宜被推荐用于Ⅳ期MM的
治疗。
第38页,此课件共45页哦
晚期MM全身治疗
呈半球形, 诊断时一般皮肤浸润较深。 • 多来源于痣,可呈跳跃式生长,原发病灶处无可疑
的色素痣或损伤。 • 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及任何年龄,但>60岁的老年人和

新版中国黑素瘤诊治指南解读

新版中国黑素瘤诊治指南解读

( S O)i od roehn ete nert aae et n eer n o rhn vdnebsdc n a pate.Svrl p— CC n re t n ac t a dm ngm n adrsa hadcmpeedeiec—ae l i l rc cs eea se hi g e c ic i
【 摘
要 】 黑 色素瘤是 临床上较为常见 的恶性肿瘤之一 , 也是发 病率增长最 快 的恶性 肿瘤 之一。据统计 , 0 年欠 发 2 8 0
达地 区的男女发病率分别为 0 7 1 . /0万和 0 6 1 , 亡率均 为 0 3 1 ./ 0万 死 ./ 0万 。我国每年新发黑色素瘤病例约 2万例 , 黑色 素瘤 已成 为严重危及我 国人 民健康的疾病之一 , 为了提高黑色 素瘤多学 科规范化 综合治疗 和研究 水平 , 积极学 习和应用 国 内、 外 符合循证 医学原则 的高级别证据 , 制定符合我 国国情 的黑色素瘤临床实践指南 , 中国临床 肿瘤学会 ( S O) 20 C C 于 0 7年 5月成
o 011 u i ei e sc e t d. f2 g d ln swa r ae
【 yWo d 】 Me nma C ia G ie ns It peao Ke rs l o ; hn ; udl e ; ne r tn a i r ti
ea i s f m i e e t il sp rii ae t h p n h r l n r ud l e h c a ei e i n g i .F n l ,n w eso il t r d f r n ed a t p td i o s a ig t e p ei a y g i ei sw ih w sr f d t s o f f c n mi n n me a d a an i al y e v r in

中国黑色素瘤诊治指南

中国黑色素瘤诊治指南
5
中国黑色素瘤诊治指南 2009 年第一版
区域淋巴结充分切除:
淋巴结清扫
·受累淋巴结基部须完全切除。 ·通常来说,切除和受检淋巴结个数如下:
﹥腹股沟≥10 个; ﹥腋窝≥15 个; ﹥颈部≥15 个; ·在腹股沟区,如临床发现表浅淋巴结或表浅淋巴结阳性≥3 个,选择性行髂骨 和闭孔肌淋巴结切除。 ·如果盆腔 CT 提示或 Cloquet 淋巴结阳性行髂骨和闭孔肌淋巴结切除。
远处转移(M) Mx 远处转移无法评价 M0 无远处转移 M1 远处转移
M1a 皮肤、皮下组织,或远处淋巴结转移 M1b 肺转移 M1c 其它内脏转移或任何远处转移伴 LDH 升高
8
中国黑色素瘤诊治指南 2009 年第一版
分期 (续)
临床分期
病理分期
0期
Tis
N0
M0
0期
Tis
N0
M0
ⅠA 期
T1a
病史和查体(重点为皮肤和淋巴结)根据临床每 3-12 月 1 次, 对于可疑色素痣或痣, 可拍照以作对照
根据临床提示可行影像学检查,
病史和查体(重点为皮肤和淋巴结), 对于可疑色素痣或痣, 可拍照以作对照
﹥第 1-3 年每 3-6 月 1 次
﹥以后 2 年每 4-12 月 1 次,以后根据临床 1 年 1 次
N2b
M0
病理组织类型

2020年皮肤和肢端恶性黑色素瘤的外科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1.0(最全版)

2020年皮肤和肢端恶性黑色素瘤的外科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1.0(最全版)

2020年皮肤和肢端恶性黑色素瘤的外科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1.0

(最全版)

黑色素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我国黑色素瘤的发病率较欧美国家低,但近年来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加之我国人口基数大,因此我国黑色素瘤患者的数量庞大。与国外皮肤型为主的特点不同,我国色素瘤以肢端型为主,皮肤型也并不少见。外科手术切除仍是皮肤和肢端黑色素瘤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也是黑色素瘤综合治疗的基石,及时、规范的早期干预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但许多临床医师对黑色素瘤认识不足,或知识更新不及时,导致临床上治疗不足或过度治疗的现象经常发生。国外针对皮肤型恶性黑色素瘤已有相应的治疗指南,但我国的黑色素瘤患者亚型不同、分期偏晚,完全参照国外的指南可能不能获得最佳的疗效。另外,随着近年来黑色素瘤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的飞速发展,外科治疗也有了相应的变化,国内的学者也在逐渐探索如何在不影响肿瘤控制的前提下更好地保留患者的肢体及功能。为了推动黑色素瘤的外科治疗规范,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软组织肿瘤及恶性黑色素瘤学组组织国内专家,根据我国国情,并对国内外黑色素瘤诊疗指南和相关研究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讨论和总结,制订本专家共识。

一、皮肤和肢端黑色素瘤治疗总则

外科手术治疗是迄今皮肤和肢端黑色素瘤唯一的根治手段。皮肤和肢端黑色素瘤的外科治疗主要包括原发灶的活检、原发灶或瘤床的扩大切除、区域淋巴结的评估和清扫、局部复发和转移灶的切除及部分可切除远处转移病灶的切除等5部分内容。皮肤和肢端黑色素瘤外科治疗的总原则如下。

1.治疗前须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评估,包括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等,根据患者的临床分期,制订合理的外科及综合治疗方案。

黑色素瘤诊疗规范(2021年版)

黑色素瘤诊疗规范(2021年版)

黑色素瘤诊疗规范(2021年版)

一、概述

黑色素瘤在我国虽然是少见恶性肿瘤,但病死率高,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我国黑色素瘤与欧美白种人差异较大,两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在亚洲人和其他有色人种中,原发于肢端的黑色素瘤约占50%,常见的原发部位多见于足底、足趾、手指末端及甲下等肢端部位,原发于黏膜,如直肠、肛门、外阴、眼、口鼻咽部位的黑色素瘤约占20%~30%;而对于白种人来说,原发于皮肤的黑色素瘤约占90%,原发部位常见于背部、胸腹部和下肢皮肤;原发于黏膜的黑色素瘤只占1%~5%。

二、筛查和诊断

(一)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

对黑色素瘤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同时也是提高黑色素瘤疗效的关键。在我国,皮肤黑色素瘤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严重的日光晒伤史,皮肤癌病史,肢端皮肤有色素痣、慢性炎症,及其不恰当的处理,如盐腌、切割、针挑、绳勒等。黏膜黑色素瘤的高危因素尚不明确。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自查,必要时到专科医院就诊,不要自行随意处理。

(二)黑色素瘤的诊断

黑色素瘤好发于皮肤,因此视诊是早期诊断的最简便手段。原发病变、受累部位和区域淋巴结的视诊和触诊是黑色素瘤初步诊断的常用手段。

1.临床症状

皮肤黑色素瘤多由痣发展而来,痣的早期恶变症状可总结为以下ABCDE法则:

A 非对称(asymmetry):色素斑的一半与另一半看起来不对称。

B 边缘不规则(border irregularity):边缘不整或有切迹、锯齿等,不像正常色素痣那样具有光滑的圆形或椭圆形轮廓。

皮肤和肢端恶性黑色素瘤的外科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1.0(2020完整版)

皮肤和肢端恶性黑色素瘤的外科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1.0(2020完整版)

皮肤和肢端恶性黑色素瘤的外科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1.0

(2020完整版)

黑色素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我国黑色素瘤的发病率较欧美国家低,但近年来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加之我国人口基数大,因此我国黑色素瘤患者的数量庞大。与国外皮肤型为主的特点不同,我国色素瘤以肢端型为主,皮肤型也并不少见。外科手术切除仍是皮肤和肢端黑色素瘤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也是黑色素瘤综合治疗的基石,及时、规范的早期干预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但许多临床医师对黑色素瘤认识不足,或知识更新不及时,导致临床上治疗不足或过度治疗的现象经常发生。国外针对皮肤型恶性黑色素瘤已有相应的治疗指南,但我国的黑色素瘤患者亚型不同、分期偏晚,完全参照国外的指南可能不能获得最佳的疗效。另外,随着近年来黑色素瘤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的飞速发展,外科治疗也有了相应的变化,国内的学者也在逐渐探索如何在不影响肿瘤控制的前提下更好地保留患者的肢体及功能。为了推动黑色素瘤的外科治疗规范,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软组织肿瘤及恶性黑色素瘤学组组织国内专家,根据我国国情,并对国内外黑色素瘤诊疗指南和相关研究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讨论和总结,制订本专家共识。

一、皮肤和肢端黑色素瘤治疗总则

外科手术治疗是迄今皮肤和肢端黑色素瘤唯一的根治手段。皮肤和肢端黑色素瘤的外科治疗主要包括原发灶的活检、原发灶或瘤床的扩大切除、

区域淋巴结的评估和清扫、局部复发和转移灶的切除及部分可切除远处转移病灶的切除等5部分内容。皮肤和肢端黑色素瘤外科治疗的总原则如下。

1.治疗前须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评估,包括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等,根据患者的临床分期,制订合理的外科及综合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M——远处转移
Mx 远处转移无法评价
M0 无远处转移
M1 远处转移
M1a 皮肤、皮下组织,或远处淋巴结转移
M1b 肺转移
M1c 其它内脏转移或任何伴 LDH 升高的远处转移
(二)临床分期
ⅠA 期
pT1a
N0
M0
ⅠB 期
pT1b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N0
M0
pT2a
N0
M0
ⅡA 期
pT2b
N0
M0
pT3a
N0
M0
ⅡB 期
中国黑色素瘤诊断治疗共识
(2008 年第一版)
一、 概述 二、 流行病学与病因学 三、 病理 四、 临床病理分期 五、 治疗流程及原则 六、 辅助治疗 七、 手术治疗 八、 放疗 九、 全身治疗 十、 随访
目录
1
一、概述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 MM)是皮肤肿瘤的一种,与鳞癌和基底 细胞癌不同。后两种起源于表皮的角质细胞,预后较好。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是由 位于表皮基底部的黑色素细胞恶变形成的,多由痣或色素斑发展而来,一旦进入 快速生长期,则预后差、死亡率高。恶性黑色素瘤 90%发生于皮肤,最常见于背 部,胸腹部和腿部,足底、指趾、甲下、头皮等部位也不少见;少数发生于外阴、 消化道和眼内。 早期恶性黑色素瘤经外科扩大切除术后 95%-100%可治愈。因此早期发现与早 期诊断非常重要。皮肤MM的早期临床表现为痣或色素斑迅速增大,隆起,破溃不 愈,边缘不整或有切迹、锯齿,颜色改变、局部形成水泡、瘙痒、刺痛等。进而 可出现卫星灶、局部淋巴结肿大,移行转移(原发病灶与区域引流淋巴结之间的 皮下结节,通过淋巴管转移)和远处转移1。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包括远处皮肤 淋巴结、肺、脑、肝、骨等部位,有文献报道仅发生肺转移的预后好于其它远处 转移2。 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与性别、年龄、部位、肿瘤厚度、淋巴结转移个数及LDH 等相关3。通常来说女性预后好于男性,四肢最好,躯干其次,头颈部预后最差; 分期越早预后越好,LDH越高预后越差。淋巴结有 1 个转移的 5 年生存率为 75%, 有 3 个转移的为 15%;浸润深度<1mm的 10 年生存率>90%,浸润深度>4.5mm的 10 年生存率为 30%;2008 年ASCO会上报道LDH<0.8 正常值的患者较LDH高的患者总 生存明显延长4。
信号 粘附 蛋白酶 其他标志
c-kit↓,N-ras↑,EGFR↑,PTEN↓,c-Myc↑,α-catenin↓, 转铁蛋白受体↑ E-Cadherin↓,N-Cadherin↑,ICAM-1↑,ALCAM↑,MCAM↑,VCAM-1 ↓,CD44v6↑,αvβ3↑,α4β1↑ MMP-1↑,MMP-2↑,MMP-9↑,MMP-13↑,MT1-MMP↑,TIMP-1↑, TIMP-3↑,PA-system↑,EMMPRIN↑,Cathepsin B,D,H,L↑ ME491/CD63↓,HLA class I↓,Osteonectin↑,Fas/Fas ligant↑, HLA class II↑,CATs↑
或“灼伤斑”。
肢端雀斑样黑色素瘤,定义:位于手掌、足底或甲下这些无毛发被覆部位的
皮肤黑色素瘤,常发现较晚,是有色人种最常见的黑色素瘤类型。在白种人发病
率低,约占 5%,与紫外线关系不大。黄色人种和黑色人种以该类型最为多见,
近期报道显示亚洲人高达 58%,黑色人种占 60-70%。它好发于手掌、足跟、指趾、
亚洲和非洲地区 MM 患者的原发病灶多位于足跟、手掌、指趾和甲下等接触 紫外线极少的地方,其病因尚不明确。不恰当的处理有可能诱导黑色素瘤的迅速 生长,如刀割、绳勒、盐腌、激光和冷冻等处理。内分泌、化学、物理因素对 MM 的发生是否有影响尚不清除。
三、病理类型9 恶性黑色素瘤常见病理类型有浅表扩散型,结节型,恶性雀斑样,肢端雀斑 样黑色素瘤;少见类型有上皮样、促纤维增生性、恶性无色素痣、气球样细胞、 梭形细胞和巨大色素痣恶性黑色素瘤等。白种人中浅表扩散型最多见,黄色人种 和黑色人种以肢端雀斑样黑色素瘤多见。 常见类型 白种人中浅表扩散型最常见,定义:主要发生在普通皮肤的黑色素瘤亚型, 以水平生长期为特点,表现为大的肿瘤性色素细胞在鳞状上皮之间呈铅弹样或派 杰样播散。肿瘤呈侧向型生长,发生于垂直浸润期之前,预后相对较好,见于年 轻患者,位于间歇性接受日光照射部位的皮肤。约占 70%。好发于背部和女性 的下肢。通常由痣或皮肤的色素斑发展而来,一般外观不规则,颜色各异,可呈 棕黑色、粉色、白色、灰色甚至脱色素,边缘可伴瘙痒,直径多>0.5cm。 其次是结节型黑色素瘤,定义:处于垂直生长期的恶性黑色素瘤亚型,常表 现为快速生长的色素性结节(偶尔为无色素性结节性黑色素瘤),可以出血或形 成溃疡,这是侵袭性最强的一型黑色素瘤,常位于接受间歇性日光照射的部位。 约占 15%,可发生任何部位和任何年龄,但大于 60 岁的老年人和男性更多见, 呈半球形,有的像血性水疱。该类型恶性度高,生长迅速,诊断时一般浸润皮肤 厚度较深。它多来源于痣,也可呈跳跃式生长,原发病灶处可以没有可疑的色素
2
增长而增高。北京肿瘤医院资料显示(2003 年-2006 年的 110 例MM患者)中位发 病年龄 51 岁,其中 60 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占 33%。
恶性黑色素瘤的病因研究在白种人中较多,主要认为与日照相关。日光中的 紫外线(UA)灼伤皮肤诱导DNA突变。紫外线中的UVA和UVB都能诱导MM的发生, 但UVB是对黑色素细胞中某种基因起破坏作用并诱导发病的主要原因。研究已证 实位于 9 号染色体短臂的p16 或CDKN2A的基因突变是黑色素瘤高遗传易感性的主 要原因8。
pT3b
N0
M0
pT4a
N0
M0
ⅡC 期
pT4b
N0
M0
Ⅲ期
任何 T
N1-3
M0
Ⅳ期
任何 T
任何 N
M1
(三)病理分期
ⅠA 期
T1a
N0
M0
ⅠB 期
T1b
N0
M0
T2a
N0
M0
ⅡA 期
T2b
N0
M0
T3a
N0
M0
ⅡB 期
T3b
N0
M0
T4a
N0
M0
ⅡC 期
T4b
N0
M0
ⅢA 期
T1-4a
N1a
M0
T1-4a
8720/3 8720/3
免疫表型
标志物类型
标志物
分化标志
Tyrosinase,TRP-1,AIM-1,Mitf,Gp100(HMB45),TRP-2,S100,HMW-MAA,
Melan-A/MART-1,MC1R
进展标志 增生
Cyclin A↑,Cyclin B1↑,Cyclin D1/D3↑,Cyclin E↑,Cdk2↑,P21↑, PCNA↑,P15↓,P27↓,P16↓,Mdm-2↑,Ki-67↑,端粒酶↑
WHO 关于恶性黑色素瘤的组织学分类:
表浅扩散型黑色素瘤
8720/3
结节型恶性黑色素瘤
8743/3
恶性雀斑
8742/3
肢端雀斑样黑色素瘤
8744/3
4
促纤维增生性黑色素瘤 起源于蓝痣的黑色素瘤 起源于巨大先天性痣的黑色素瘤 儿童黑色素瘤 痣样黑色素瘤 持续性黑色素瘤
8745/3 8780/3 8761/3
病理报告模式:(病理学报告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通用的病理学诊断要素: 肿瘤部位 病理组织学诊断,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最大径) (2)形态学预后指标: 表皮黑色素瘤报告肿瘤浸润深度(Clark 浸润水平) 表皮黑色素瘤报告肿瘤厚度(Breslow 厚度) 是否有溃疡形成 肿瘤细胞的核分裂象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少量,+++大量) 淋巴管血管浸润 镜下卫星灶 肿瘤切缘是否有肿瘤累及 (3)免疫表型: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分化标志、进展标志及其他标志物检测,并加以报告。
甲床和粘膜(鼻咽、口腔和女性生殖道等),由于发病部位特殊且隐匿,容易被
忽视。北京肿瘤医院资料显示肢端雀斑样黑色素瘤约占 50%,足底为最常见的部
位,其次是指趾部位。 少见类型: 促纤维增生性黑色素瘤 起源于蓝痣的黑色素瘤 起源于巨大先天性痣的黑色素瘤 儿童黑色素瘤 痣样黑色素瘤 持续性黑色素瘤
临床变异型: 无色素性黑色素瘤 粘膜黑色素瘤 甲下黑色素瘤 溃疡形成 疣状表型
二、流行病学与病因学:恶性黑色素瘤是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增长最快的 肿瘤,年增长率约 3-5%5。英国近 5 年来MM男性发病率增加了 28%,女性增加了 12%。据报道美国 2007 年估计MM新发病例 59940 人,死亡约 8110 人。澳大利亚 昆士兰和美国的南亚利桑那州为MM的高发地区,发病率分别为 40/10 万,30/10 万6。白种人发病率高于其他肤色人种。中国和日本等亚洲国家发病率低,但是 增长迅猛。北京市八城区统计资料显示 2000 年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率为 0.2/10 万 7,2004 年其发病例率已达 1/10 万。MM平均发病年龄为 45 岁,50 岁以后随年龄
N2a
M0
ⅢB 期
T1-4b
N1a
M0
T1-4b
N2a
M0
T1-4a
N1b
M0
T1-4a
N2b
M0
T1-4a/b
N2c
M0
ⅢC 期
T1-4b
N1b
M0
T1-4b
N2b
M0
任何 T
N3
M0
Ⅳ期
任何 T
任何 N
M1
7
五、治疗流程和原则 (一)明确诊断及分期(完整切除病灶)1. 如果发现痣或色素斑有恶变倾 向时,应立即完整切除可疑病灶送病理(切缘一般 1-3mm);2. 病理报告一定要 包括以下信息:亚型、浸润深度、最大厚度、溃疡情况、部位、有无脉管侵犯、 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细胞浸润和免疫组化结果等;根据病理报告可以决定扩大切 除的范围并估计预后;3. 确诊 MM 后行全面体检,进行局部、区域及易转移的远 隔部位影像学检查,确定肿瘤分期。体检时一定要特别注意皮肤和淋巴结。分期 检查应包括肺、肝、骨、脑和远处皮肤淋巴结等容易转移的部位,原发病灶在下 肢的一定要注意检查盆腹腔淋巴结。 (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 提倡做前哨淋巴结活检,或根据浅表淋巴 结B超结果来替代前哨淋巴结活检(需有经验的超声医师判断淋巴结有无转移)。 SLNB一般在扩大切除术前实施,在原发病灶周围注射放射性物质或美蓝等可以确 定前哨淋巴结。NCCN指南建议I期和II期患者可考虑行SLNB。很多临床试验评价 了SLNB的意义,其中规模最大的为MSLT10。该试验历时 10 年(1994-2003 年)在 欧美和澳大利亚等多个中心共入组 1347 例患者,可评价 1327 例。所有患者原发 病灶厚度均在 1.2-3.5mm之间,原发灶切除后分成两组,一组行SLNB,如果活检 阳性行区域淋巴结清扫;一组观察。观察终点为DFS和OS。结果显示SLNB安全, 并未增加相关死亡率,与观察组相比,5 年DFS明显延长(78% vs 73%,P=0.009), 但 5 年OS无差别;SLNB阳性组的死亡率明显高于阴性组(26.2% vs 9.7%, P<0.001)。SLNB阳性中立即行淋巴结清扫的 5 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延时清扫者(72% vs 52% ,P<0.001)。 (三)原发肿瘤的扩大切除术 根据病理报告中肿瘤的最大厚度决定扩大切 除范围。根据NCCN指南和循证医学证据,病灶最大厚度≤1.0mm时,扩大切除范 围为切缘 1cm;厚度在 1.01-2mm时,切缘应当为 2cm;厚度在>2mm时,切缘应 大于 2cm。当厚度>4mm时,许多学者认为切缘应至少 3cm,但就这一点尚未达成 共识11。 (四)区域淋巴结清扫。SLNB或浅表淋巴结B超证实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应 行区域淋巴结清扫。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数应该不少于 10 个;腋窝淋巴结清扫数 不少于 15 个;颈部淋巴结清扫数不少于 15 个;如腹股沟区转移性淋巴结≥3 个,
5
四、临床病理分期 (一)TNM 分期:AJCC(2002) T——原发肿瘤 pTX 原发灶无法评价 pT0 无肿瘤证据 pTis 原位癌 pT1 厚度≤1.0mm 伴或不伴溃疡 pT1a 厚度≤1.0mm,Ⅱ-Ⅲ级,不伴溃疡 pT1b 厚度≤1.0mm,Ⅳ或Ⅴ级,伴溃疡 pT2 厚度 1.01-2.0mm 伴或不伴溃疡 pT2a 1.01-2.0mm 不伴溃疡 pT2b 1.01-2.0mm 伴溃疡 pT3 厚度 2.01-4.0mm 伴或不伴溃疡 pT3a 2.01-4.0mm 不伴溃疡 pT3b 2.01-4.0mm 伴溃疡 pT4 厚度≥4.0mm 伴或不伴溃疡 pT4a ≥4.0mm 不伴溃疡 pT4b ≥4.0mm 伴溃疡 N——区域淋巴结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 N0 无淋巴结转移 N1 1 个淋巴结转移 N1a 隐性转移(病理检查发现转移) N1b 显性转移(影像学或临床可明确判断的转移) N2 2-3 个淋巴结转移或淋巴引流区内转移(移行转移)但无淋巴结转移 N2a 隐性转移(病理检查发现转移) N2b 显性转移(影像学或临床可明确判断的转移) N2c 卫星灶或移行转移但无淋巴结转移 N3 ≥4 个区域淋巴结转移,或区域淋巴结簇样转移,或移行转移合并区域 淋巴结转移,或卫星灶合并区域淋巴结转移
3
痣或损伤。
雀斑样黑色素瘤较前两种少见,定义:非典型性黑色素瘤细胞沿真皮表皮交
界处呈线状或巢状增生,下延至毛囊壁和汗腺导管,并伴有严重的日光性损伤,
同时有真皮内非典型性黑色素细胞浸润。约占 10%。通常发生于中老年人,面部
等常暴露于日光下的部位,预后相对较好。该类型并不是由痣发展而来的,往往
经暴晒后多年发病,早期表现为深色不规则的皮肤斑点,可被误认为“老年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