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7章第2节(第2课时)

合集下载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第一、二课时教学设计5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第一、二课时教学设计5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二、教材分析:为什么说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教材主要说明两点。

一是说明个体不是进化的基本单位,一个个体适应能力无论多强,如果它的基因不能付给后代,它在进化上就没有贡献,如骡。

二是指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它是指同种生物中一群能够自由交配的个体。

在“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标题下,还重点讲述了基因库和基本频率的概念,并安排了“思考与讨论----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

这个“思考与讨论”活动对于学生达成本小节知识目标十分重要,其中第1题实际上涉及群体遗传学中的“哈代----温伯格平衡”的内容。

三、教学内容及地位:1、内容: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本节包括3小节:第一小节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第二小节是《隔离与物种的形成》;第三小节是《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其中第一小节可用2课时教学,第二、三小节可各用1课时教学。

本教学设计的是第一小节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着重要讲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有: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关于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教材着重讲述了两方面的内容:宏观与微观,让学生能较好地理解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宏观方面主要通过具体的一些种群例子进行介绍种群的概念;微观方面主要是通过基因频率的变化进行介绍学习。

2、地位:本节中关于种群的内容,可为后面第二和第三小节中有关种群的内容打下基础;有关进化的原材料等知识需要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中有关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数目变异等内容作基础。

3、学生分析学习任务:关于种群,首先理解什么是种群;能够说明两点:以使说明个体不是进化的基本单位;二是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最后认识到: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关于基因库和基因频率,认识并理解什么是基因库;能够解释种群的基因频率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学生水平: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生物进化的内容,知道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但是对其局限性尚不了解。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课件第7章 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课件第7章 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A.0.64和0.36
B.0.36和0.64
C.0.50和0.50
D.0.82和0.18
[解析]
PA=2nA2An+AAn+Aan+Aanaa×100%=2×12
000+26 4002×30 000
Pa=1-0.64=0.36。
知识点2 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1.物种的概念 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 称“种”。 2.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1)隔离的概念:指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 象。常见的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原始类型――突―变―、重―组―→变异类型―隔―离→变异积累形成新物种
被调查的种群中,Xb:5%+1%×2+7%=14%;XB+Xb +43%+5%+1%×2+7%=150%。所以,Xb的基因频率=X 14%/150%×100%=9.3%。
〔变式训练 1〕 已知人眼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在一
人群中,蓝眼中有3 600人,褐眼的人26 400人,其中褐眼纯合
那么在这一个人群中A和a基因频率分别为( A )
3.以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的进化为例,同一种地雀,从 后,分布到不同的岛屿上,从而产生_地__理___隔离。
(1)内因:不同岛屿上的不同种群出现不同的突变和__基__因__重 种群之间不发生__基__因__交__流__。
(2) 外 因 : 不 同 岛 屿 上 的 __食__物__ 和 __栖__息__条__件__ 互 不 相 同 , _基__因__频__率___发生的变化起的作用不同。
?思考
1.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的鱼是一个种群吗? 提示:不是。一个池塘中的鱼包括多个品种,而种群是同 的总和。 2.新物种的产生一定经过地理隔离才产生生殖隔离吗? 提示:不一定。如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的产生经秋水 了不同的物种。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件:第7章 第2节 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件:第7章 第2节  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因交流的现象
理隔离消失 后仍然可以 进行基因交

山东的玉 米和河北
的玉米
过长期的地 理隔离,然 后形成生殖
隔离
栏 目 链 接
②有时不经
不同物种之间一般
生殖 隔离
是不能相互交配的, 即使交配成功,也 不能产生可育的后
永久性不能 进行基因交


驴和马
过地理隔离 直接形成生 殖隔离,例 如多倍体的
产生
要点 探究
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的现
象。



②__地__理__隔__离____: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

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
现象。
新知 初探
二、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1.以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的进化为例,同一
种地雀,从南美洲大陆迁来后,分布到不同的岛屿上,
易错 剖析
正确答案 选B。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
体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

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也是新物种形成的前提。生殖隔
目 链
离是指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

可育的后代,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易错 剖析
【例 】 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
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


相互____交__配__和__繁__殖______,能够产生出_可__育__后__代___的一
链 接
群生物个体。
2.隔离。
(1)概念:不同种群之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 因不能自__然__交__流__的现象。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第一、二课时教学设计3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第一、二课时教学设计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方面
⑴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

⑵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⑶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

3. 能力方面
⑴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⑵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种群、物种、基因频率等概念。

(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
(1)基因频率的概念。

(2)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
小结与作业(略)
教学反思
1.比较种群与物种的概念。

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种群是同种生物的一个群体,同一个种群中的不同个体间存在基因交流。

如果因为地理原因分成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的群体,则成为不同的种群。

物种在进化研究中以生殖隔离的产生为标志,是由一个一个种群组成的。

2.基因频率的概念,教材使用抽象的文字描述进行定义,在教学中可以在理解概念含义的基础上转换成相对直观的数学式来定义。

(基因频率=该基因的数量该基因及其等位基因的总数×100%)
3.基因频率是通过抽样调查法获取的,其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基因型计算基因频率,另一种是通过抽样调查法获取的。

教材正文中的计算方法属于前者,“思考与讨论”中的计算则属于后者,教师要适当提醒学生。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2节《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导学案2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2节《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导学案2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2节《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导学案2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二、预习内容: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学习重难点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二、学习过程(一)共同进化探究活动:了解共同进化的概念理解“精明的捕食者”策略对人类利用生物资源有什么启示?思考为什么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二)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探究活动:从生物圈的形成上理解共同进化理论生物多样性的内容:生物进化历程的证据(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阅读教材了解对于生物进化的争论和疑点知道生物进化理论不会停滞不前,而是在不断发展。

三、反思总结四、当堂检测1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最先登陆的生物是:()A.植物B.原生生物C.脊椎动物D.无脊椎动物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单细胞原核生物B.早期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只有生产者和分解者两种生物C.真核生物的出现是有性生殖出现的前提D.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使大量脊椎动物物种爆发式的迅速形成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最早登陆的植物只原始蕨类B.最早登陆的动物是原始两栖C.进化过程中部分生物的绝灭多生物多样性只有负面影响D.恐龙在中生代侏罗纪繁盛,在白垩纪绝灭4下列选项中,能提高生物多样性的是:()A.把生物进行分类B.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C.来自共同祖先的遗传D.用进废退5通过化石的研究证明,恐龙等生物曾在地球上生存过较长一段时期,但后来灭绝了。

能够解释这些物种短暂生存的最充足的理由是:()A.这些物种不会发生变异B.恐龙与环境斗争的结果使恐龙发生了变化C.这些物种缺乏具有适应环境的可遗传变异D.环境变化导致这些物种灭绝6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说明,不正确的是:()A.中性学说的提出B.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对达尔文进化渐进观点的质疑C.拉马克用进废退学说取代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成为进化理论的主流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种群为基本单位,从基因水平上对自然选择学说进行了发展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单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B.寒武纪大爆发时,海洋中有大量无脊椎动物物种形成C.在白垩纪末,恐龙的全部灭绝为哺乳动物的发展提供了空间D.在寒武纪之前,地球生态系统是只有生产者和分解者的两极生态系统8真核生物的出现在生物进化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①结构和功能更加复杂完善;②出现有丝分裂,为有性生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③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推动了生物进化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课后练习与提高⒈狼和鹿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进行着:()A.能量交流B.相互竞争C.趋同进化D.相互选择⒉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2014-2021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7章第2节(第2课时)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2014-2021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7章第2节(第2课时)

学习目标1、学问目标(1)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2)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2、力量目标通过争辩、叙述的方法学习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引导同学分析调查或试验所取的数据,培育同学以事实或试验结果为依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2)通过教学活动,培育同学“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亲密相关”的思想观念,帮助同学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生疏观。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1、依据学习目标进行预习,完成以下内容。

2、用红笔做好疑难标记,以备争辩。

学问预备1、物种的概念。

2、隔离的类型教材助读一、隔离与物种的形成1、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________并且产生__________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简称“种”);不同的物种之间一般______________,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__________________。

2、隔离: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____________的现象。

(1)生殖隔离:________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____________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_____________的现象。

(2)地理隔离:___________种生物由于_________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______,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 _________的现象.3、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__________的形成标志着新的物种的形成。

二、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________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__________和进展。

缘由: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__________2、生物多样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多样性形成缘由:生物的 _____________;争辩生物进化的主要依据:___________。

2014-2015学年【优化方案】人教版高中生物教师用书配套课件 必修2 第七章第2节第2课时

2014-2015学年【优化方案】人教版高中生物教师用书配套课件 必修2 第七章第2节第2课时
栏目 导引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2)常见类型
项目 类型
发生范围
结果
①不能_相__互__交__配___
生殖隔离 不同物种间 ②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 __可__育__后__代__
地理隔离
___同__一____ 生物
使种群间不能发生__基__因__交__流___
栏目 导引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栏目 导引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题后总结 生物进化的发展提示
(1)生物的共同进化不仅是生物与生物的相互影响,而且还包 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2)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进化理论不是无懈可击的,对生物大 爆发等问题不能够解释。
栏目 导引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下列关于共同进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D ) A.物种可以单独进化 B.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无益 C.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D.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 解析:物种生存在开放的环境中,受生存环境的生物因素和非 生物因素的影响,不能单独进化。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 食者中较弱的个体,有利于种群的生存和发展。物种间共同进 化的实现方式除生存斗争外,还有种间互助。不同的物种之间 存在着不同的种间关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一旦灭绝, 会影响到与之有关的生物的生存和进化。
生物进化 基因频率改变
生物进化,基因频 率改变,量变,仍 属于一个物种
①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联系 ②新物种一旦形成,则说明生物肯定进化了
栏目 导引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特别提醒 生物进化≠物种的形成 (1)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新物种的形成需要进化,但进化并不必然导致新物种的 形成。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七章-学案[2]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七章-学案[2]

引题探究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功,但由于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它的理论对某些现象难以解释。

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关于遗传变异的研究已由性状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人们认识到遗传变异的本质;关于自然选择的作用等问题,已由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

这样就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进化理论。

知识点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情景激疑请同学们依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观点,分析下面的情境:“如果在灰色翅(基因型为aa)昆虫的群体中偶然出现一只绿色翅(基因型为Aa)的变异个体,且绿色比灰色更不易被捕食。

那么,昆虫的翅色将怎样变化?”1. 该绿色个体一定能被选择下来吗?为什么?2.如果该绿色个体能很好生活下来,它体内的A基因怎样才能传递给子代呢?3.如果Aa与其他个体交配生殖,后代还会是绿色的吗?出现有利变异个体内的有利基因只有在群体中,通过有性生殖才能世代延续,另外有利变异个体的后代不一定能真实遗传。

因此,研究生物的进化,仅仅研究个体的表现型是否与环境相适应是不够的,还需要研究群体的基因组成的变化,这个群体就是种群。

知识归纳种群的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群不个体。

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情景激疑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研究生物的进化必须研究种群的基因组成和变化。

如何分析种群的基因组成和变化呢?由此人们提出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概念。

什么是基因库?基因频率的含义是什么?知识归纳1. 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2.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3.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4.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计算:利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组成的各基因型个体数求解种群中某基因频率=种群中该基因总数/种群中该对等位基因总数×100%种群中某基因型频率=该基因型个体数/该种群的个体数×100%难点发现1.基因频率的有关问题基因频率的概念是某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学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学案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课型:新授主备:同备:审批:课标要求: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学习目标:知识: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能力:通过分析遗传实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情感: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学习重点:1.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学习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我的课堂:二.课前预学:1.自花传粉:。

异化传粉:。

2.父本:同种生物的个体在进行交配时,花粉或精子的个体。

母本:同种生物的个体在进行交配时,花粉或精子的个体。

3.去雄:是指除去的;去雄应对其进行处理。

4.杂交:杂交符号:自交:自交符号:5.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等特征。

相对性状:举例:6.显性性状:举例:隐性性状:举例:性状分离:。

7.纯合子:举例:杂合子:举例:8.孟德尔研究材料是:,研究的成果为:。

三.合作探究——孟德尔杂交实验。

1.孟德尔杂交实验的过程。

2. 对孟德尔遗传现象的解释。

(用基因图解表示)3.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四.我的疑问:五.归纳总结:六.自我检测:1.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人的卷头发和直头发 B.玉米的黄粒和圆粒C.鼠的白毛和狗的黑毛 D.兔的细毛和长毛2.下列个体中属于纯合体的是()A.aaBB B.AABb C.aaBb D.AaBb3.在育种工作中,将纸袋套在花上是为了()A.防止降温 B.防止花粉被风带走 C.防止自花授粉 D.防止外来花粉干扰4.下列关于基因与相对性状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当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在一起时,个体表现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②当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在一起时,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有转化作用③当一对基因均为显性时,生物个体只表现出显性性状④当一对基因均为隐性时,生物个体仍表现出显性性状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5.下列叙述中,对性状分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F2中,有时出现父本性状,有时出现母本性状的现象B.F2中,有的个体显现一个亲本的性状,有的个体显现另一个亲本的性状的现象C.杂交后代中,只显现父本性状或只显现母本性状的现象D.杂交后代中,两亲本的性状在各个个体中同时显现出来的现象6.在生命科学发展史上,孟德尔在总结了前人失败原因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经8年观察研究,成功地总结出豌豆的性状遗传规律,从而成为遗传学的奠基人。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第2节《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第2节《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第2节《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案崔玉凤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Ⅱ——遗传与进化》(人教版)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第三部分知识。

本节主要包括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等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2、能力目标:通过动画、图片观察和文字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形成“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思想观点,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共同进化概念的理解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四、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本节内容了解很少,需要教师准备大量的素材,来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2、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活动:观看BBC演化之旅、未来狂想曲片段,设问:地球上是如何产生如此丰富多彩的生物类型的?学生活动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大胆猜想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到此我们把必修二的内容学完了,下一节我们重点学习必修三稳态和环境,同学们预习人体内环境的导学案,了解人体内环境的组成。

九、板书设计第二节(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一、共同进化1、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2、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1、核心:自然选择学说中性突变理论2、发展:中性突变理论和间断平衡学说十、教学反思本课教学不仅在于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如何形成,更在于让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产生危机意识,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真正把保护生物多样性落实到宣传和付诸于行动上。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7.2生物进化分子层面的原因》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7.2生物进化分子层面的原因》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7.2生物进化分子层面的原因》教学设计D.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2.某雌雄异株的植株高茎(A)对矮茎(a)为显性,该种群处于遗传平衡时高茎植株与矮茎植株的比例为3:1.现由于环境改变,含有基因A的花粉粒有1/3不育。

该种群的个体间自由交配得F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亲本中A的基因频率为75%B.亲本与F1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相同C.因部分花粉粒不育,导致该种群的雄性个体会逐渐减少D.F1中A的基因频率为45%3.农业上栽培的大果番茄起源于野生醋栗,经过人类长期“驯化”培育后,大果番茄果实的外形、营养物质含量、口感等与野生醋栗有了很大的不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野生醋栗的“驯化”过程中直接选择的是个体的表现型B.长期“驯化”使野生醋栗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大果番茄有关果实外形的所有基因构成其种群的基因库D.可通过基因组测序明确野生醋栗与大果番茄的亲缘关系实验探究类4.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和b控制。

已知在男性群体中大约有8%的人患有此病,且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中b的基因频率相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可通过B超检查来确定某胎儿是否患有该病B.在女性群体中X B X B的基因型频率小于X B x bC.在人群中b的基因频率等于0.08D.红绿色盲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人为患者5.科学家最近在墨西哥湾深海发现了一种新的鮫鏮鱼,雌鱼头顶自带“钓鱼竿”——若干个肉状突起,可发出光源,吸引猎物。

雄鱼则吸附在雌鱼体表提供繁殖所需的精子,同时通过雌鱼血液获取营养物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头顶发光“钓鱼竿”的形成是海底黑暗环境长期诱导的结果B.雌雄鱼的生活繁殖方式是它们在长期共同进化中相互适应形成的C.鮟鱇鱼种群在深海环境条件稳定时,基因频率也可能会改变D.鮟鏮鱼进化的原材料由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综合提升类6.下列有关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①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诱发基因突变②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个体的表现型③伴性遗传是指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④有性生殖的出现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⑤变异发生在自然选择之前,为进化提供更多的原材料A.0项B.2项C.4项D.5项二、综合题(共32分)7.一个鼠的种群生活在一个山谷(甲区域)中,后来由于山洪暴发,一条大河发生了改道,使甲区域又分隔出乙、丙两个区域,原本生活在甲区域中的鼠种群也被分隔成三部分,彼此之间不能接触。

高一下学期生物必修二 精品导学案 第7章第2节 第2课时

高一下学期生物必修二 精品导学案 第7章第2节 第2课时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一、考纲要求隔离与物种的形成(B)二、本节重要知识点1、解释物种、隔离的概念。

2、理解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3、理解隔离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三、知识建构知识点观察与思考归纳与结论物种的概念,生殖隔离的概念,地理隔离的概念阅读教材思考种群和“物种”有何区别呢?1、在遗传学和进化论的研究中,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一个物种,简称“___________”。

2、区别物种与种群的概念3、地理隔离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生殖隔离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隔离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分析加拉帕戈群岛地雀变异的问题生活在加拉帕戈群岛上的地雀,其祖先原本生活在南美洲大陆,迁移到加拉帕戈群岛后,分布在不同的岛屿上,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物种。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隔离,常见的隔离类型包括和___________。

2、物种的形成过程:种群通过地理隔离→小的种群(内部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通过自然选择基因频率出现改变(通过生殖隔离)→新物种3、比较桦尺蛾的变异与加拉帕戈斯群岛地雀的变异在程度上有什么差异?相同点:都是生存环境的改变,自然选择使变异发生定向改变不同点:前者改变属于环境污染,后者属于地理隔离。

(二)课堂典型题例例1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用现代进化理论解释,错误的是()(A)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导致原始地雀物种形成现条件下的地雀物种(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很快进化形成不同的物种(C)这些地雀原先属于同一雀种,从南美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在不同的群岛,发生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D)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A.地理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个体就成了不同物种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个体就成了不同物种C.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然经历D.每个新物种的形成都必定经历从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的过程(三)课堂训练题1、下列关于物种的说法,正确的是(A)山羊和绵羊都是羊,是同一物种(B)分布在一个自然区域的蜻蜓就是一个物种(C)马和驴可以繁殖后代,所以马和驴是同一物种(D)在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并繁殖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2、新物种形成最显著的标志是(A)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B)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C)产生了生殖隔离(D)改变了基因频率3、据统计,美洲棉尾兔的分布情况是这样的:在美国东部棉尾兔有8个种,而在西部多山地区则有23个种,这说明在物种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的是(A)变异(B)遗传(C)地理隔离(D)生殖隔离4、我国的东北虎和华南虎,由于长期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已成为两个不同的虎亚种。

【名师一号】14-15人教生物必修2课件:7-2-2物种形成与生物多样性

【名师一号】14-15人教生物必修2课件:7-2-2物种形成与生物多样性

④自由交流 的现象
(2)类型 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⑤相互交配 的,即使 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 ⑥可育后代 的现象。 地理隔离: 同一种生物由于 ⑦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 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⑧基因交流的现象。
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以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进化为例,同一种地雀,从南美洲 大陆迁来后,分布到不同的岛屿上,从而产生⑨地理 隔离。 内因: 不同岛屿上的不同种群出现不同的突变和⑩基因重组 , 而且不同种群之间不发生 ⑪基因交流
21 中老年、○ 22 病弱或年幼 ○
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
23 种群发展 ○
的作用。地球上原始大气中是没有氧气的,因此
24 厌氧 的,最早的 25 光合生物 的出现, ○ 最早出现的生物都是○ 26 好氧生物 的出现创造了前 使原始大气中有了氧气, 这就为 ○
提条件。
2.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 27 基因多样性 、
一 例1
典 例 剖 析 考查物种与种群 以下对种群和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种群的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同一物 种的个体间也都可以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 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是繁殖的单位 C.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物种的基因频 率往往保持不变 D.种群基因库的基因没有物种基因库的基因丰富
七、生物多样性的分析 1.三个层次之间的联系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 (1)自养型原核生物出现的意义 ①生物由异养型的消耗有机物变为自养型的创造有机物。 ②能产生大量氧气为需氧型生物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2)真核生物出现的意义 ①为有性生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②推进了动、植物的进化。 ③促进三级生态系统成分(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的形成。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隔离与物种的形成一、课标解读:(一)知识性目标1、解释物种、隔离的概念。

2、理解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3、理解隔离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二)情感性目标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三)能力性目标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二、教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教材中重点介绍了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形成物种的过程。

教材中通过列举大量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这一物种形成的过程。

地理隔离形成了差异,其实质是因为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当这一差异越来越大时,形成生殖隔离,通过分析,使学生感悟生物进化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一个长期过程。

教材中的材料可以增加学生对生物进化的感性认识,通过讨论,使学生构建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包括物种的概念和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两部分。

引言与第一小节相衔接,自然引出怎样判断两个种群是否属于一个物种的问题。

关于物种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定义,分类学上的物种主要依据的是形态学标准,进化论中的物种主要依据的是遗传学标准──以能否自由交配为标准,生态学上又主要以生态要求是否一致为标准。

本小节物种定义采取的是遗传学标准。

因此,在定义之前有一个状语:“在遗传学和进化论中”。

关于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首先交待了隔离的概念,包括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等。

接下来安排“资料分析”活动,让学生通过分析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的物种分化过程,来认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三、学生情况分析:针对的生源是第四组的学生。

通过本模块遗传部分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等,还知道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这些都是学习本章内容的重要基础。

四、教学策略:以系列的问题推进教学进程,以教师讲解、讨论、探究的方法处理教学内容。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内容的教学,可直接使用教材中的引言,引出物种的概念。

2014-2015学年【优化方案】人教版高中生物教师用书配套课件 必修2 第七章第2节第1课时

2014-2015学年【优化方案】人教版高中生物教师用书配套课件 必修2 第七章第2节第1课时
(2014·福建省漳州一中高一检测)某种有翅昆虫有时 会出现残翅昆虫的突变类型,残翅昆虫在大陆上难以生存, 但在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残翅昆虫在种群中的比例却上升。 下列对该现象的有关叙述中,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不.符 的是( A ) A.昆虫适应海岛环境而产生了残翅变异 B.海岛上残翅昆虫具有更多的生存繁殖机会 C.环境对昆虫的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D.昆虫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变异是不定向的,而环境对变 异进行定向的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
2.种群基因库与基因频率 全部个体
(1) 全部基因 基因库
(2)
点拨 基因库是针对同一个种群来说的。
栏目 导引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_基__因__重__组_____
1.可遗传的变异的来源基因突变
统称为突变
_染__色__体__变__异___
2.可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原材料的原因
(1)可 异遗 的传 形变 成通基过 可因_以突有_形 _变性__成产生__多生殖__种___等多过__位样程__基中的__因的____基基__因因__型重__组 __,
栏目 导引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2)可遗传变异的结果:只提供了生物进化的__原__材__料__,不能决 定生物___进__化__的__方__向_____。 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1.原因:不断淘汰发生__不__利__变__异____的个体,选择积累发生 __有__利__变__异___的个体。 2.结果: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___定__向__改__变___。
1.种群概念及特点
项目
内容
①生活在一定区域;
要素 ②__同__种__生__物____; ③__全__部__个__体____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第一、二课时练习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第一、二课时练习

生物高中必修2第7章第二节第一、二课时的练习题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共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1下列观点,哪项不属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A.种群是进化的单位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D.隔离导致物种形成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②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③生物进化是长期应用的结果/④进化的根本原因是遗传()A.①B.①②C.①②③④D.①②③3.下列哪一项不是种群() A.广州番禺大夫山的方竹 B.某一池塘中全部的蝌蚪C.大兴安岭的东北虎D.某一个森林中的猫头鹰4.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种群的生物肯定不属于同一个物种B.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物功能,能相互交配的一群生物个体C.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D.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必须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5.下列关于基因频率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某种群中某基因的突变率B.某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例C.某种基因在基因库中所占的比例称为基因频率D.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之和为1/26.种群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原因包括①突变②基因重组③自然选择()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7.某豌豆的基因型为Aa,让其连续自交三代(遗传符合按孟德尔遗传定律),其第4代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变化情况是()A.基因频率变化,基因型频率不变B.基因频率不变化,基因型频率变化C.两者都变化D.两者都不变8.某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如下左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

则该种群经选择之后,下一代中三种基因型频率的结果最可能是()9.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下列哪种变异现象不属于此类突变的范畴()A.黄色×黄色→黄色、绿色B.红眼果蝇中出现了白眼C.猫叫综合征D.无籽西瓜10.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A.产生了基因突变B.产生了地理隔离C.产生了生殖隔离D.改变了基因频率11.下列实例中不属于生殖隔离的是()A.玉米的花粉落在大豆柱头上不能萌发B.东北虎和华南虎由于地理原因不能交配C.马和驴杂交所生的骡高度不育D.不同种类的昆虫雌雄个体之间通常不能交配1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所谓定向是指()A.适应特定环境B.定向变异C.定向生存斗争D.能传种接代13.四个生物群落分别包含若干种群,右图中给出了这些种群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哪个群落不易受到影响()A.群落甲B.群落乙C.群落丙D.群落丁14.对细胞中某些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可以作为鉴别真核生物的不同个体是否为同一物种的辅助手段,一般不采用的物质是A.蛋白质 B.DNA C.RNA D.核苷酸15.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A.表现型B.基因型C.不利变异的基因D.肽链结构16.“基因突变对绝大多数个体是不利的,但却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7章第2节(第2课时)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7章第2节(第2课时)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2)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2、能力目标通过讨论、讲述的方法学习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调查或实验所取的数据,培养学生以事实或实验结果为依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思想观念,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1、依据学习目标进行预习,完成以下内容。

2、用红笔做好疑难标记,以备讨论。

知识准备1、物种的概念。

2、隔离的类型教材助读一、隔离与物种的形成1、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________并且产生__________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简称“种”);不同的物种之间一般______________,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__________________。

2、隔离: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____________的现象。

(1)生殖隔离:________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____________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_____________的现象。

(2)地理隔离:___________种生物由于_________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______,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_________的现象.3、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__________的形成标志着新的物种的形成。

二、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________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__________和发展。

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__________2、生物多样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多样性形成原因:生物的 _____________;研究生物进化的主要依据:___________。

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1、有些学者的研究表明,基因突变对生物适应性的影响并不是非益即害或是非害即益的,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这些突变不起作用,这些基因经过长期的积累,会导致种群间遗传物质出现较大差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2)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2、能力目标
通过讨论、讲述的方法学习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调查或实验所取的数据,培养学生以事实或实验结果为依据得出结论的科学
态度;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思想观念,帮
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课前预习
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
1、依据学习目标进行预习,完成以下内容。

2、用红笔做好疑难标记,以备讨论。

知识准备
1、物种的概念。

2、隔离的类型
教材助读
一、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1、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________并且产生__________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简称“种”);不
同的物种之间一般______________,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__________________。

2、隔离: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____________的现象。

(1)生殖隔离:________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____________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
_____________的现象。

(2)地理隔离:___________种生物由于_________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______,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
_________的现象.
3、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__________的形成标志着新的物种的形成。

二、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________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__________和发展。

原因:生物
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__________
2、生物多样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多样性形成原因:生物的 _____________;研究生物进化的主要依据:___________。

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1、有些学者的研究表明,基因突变对生物适应性的影响并不是非益即害或是非害即益的,而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这些突变不起作用,这些基因经过长期的积累,会
导致种群间遗传物质出现较大差别。

因此有人主张,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不是自然选择。

2、更多的学者则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不能否认____________的作用。

3、还有人提出物种形成并不都是___________的过程,而是种群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交替出现的
过程。

总之进化理论不会停滞不前,而是在不断发展。

预习自测题
1、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用现代进化理论解释,错误的是()
A.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导致原始地雀物种形成现条件下的地雀物种
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很快进化形成不同的物种
C.这些地雀原先属于同一雀种,从南美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在不同的群岛,发生不同的突变和基因
重组
D.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
相同,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
2、下列说法正确的()
A.地理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个体就成了不同物种
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个体就成了不同物种
C.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然经历
D.每个新物种的形成都必定经历从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的过程
课后反思
课内探究
学始于疑
1、思考种群和“物种”有何区别呢?
2、理解“精明的捕食者”策略对人类利用生物资源有什么启示?
3、思考为什么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质疑探究
探究1、变异与环境如何影响生物的进化?
探究2、物种形成要经历哪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如何影响物种形成?
探究3、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探究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达尔文进化理论的比较
(1)共同点:都能解释生物进化和生物的多样性、适应性。

(2)不同点:
①达尔文的进化论没有阐明__________________的本质以及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机理,而现代生物进化论克服了这个缺点。

②达尔文的进化论着重研究生物________的进化;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强调群体的进化,______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③在达尔文进化论中,自然选择来自过度繁殖和____________;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则将自然
选择归结于不同基因型有差异的延续,没有生存斗争,自然选择也在进行。

归纳总结
一、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1、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地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而且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
并能生殖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2、隔离:
地理隔离: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生殖隔离:指不同种群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产生不可育的后代。

3、物种的形成:
⑴物种形成的常见方式:地理隔离(长期)→生殖隔离
⑵物种形成的标志:生殖隔离
⑶物种形成的3个环节: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二、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生物多样性与生物进化的关系是: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是生物不断进化的结果;而生物多样性的产
2、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进化导致生物的多样性。

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目前仍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生物进化的理论仍在发展。

知识网络图
当堂检测
1、捕食者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是()
A.抑制种群的发展 B.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C.减少种群数量 D.减少物种的多样性
2、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代谢类型是()
A.自养型,需氧型 B.自养型,厌氧型
C.异养型,需氧型 D.异养型,厌氧型
3、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
A.具有新的生理功能B.出现新的形态结构
C.出现地理隔离D.形成生殖隔离
4、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 C.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 D.种群通过地理隔离可能达到生殖隔离5、下列有关地理隔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造成地理隔离的障碍,对于陆生生物往往是水域、山脉、沙漠等,对于水生生物一般是陆地
B.地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起着促进性状表现差异作用
C.地理隔离对人类没有影响
D.物种大多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
课后反思
课后训练
相应课时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