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上出“文化味”
透过有文化味的数学课堂提高数学学科素养
透过有文化味的数学课堂提高数学学科素养近年来,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数学学科素养的培养备受关注。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大量靠记忆和机械运算,缺乏趣味和实践性。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应该通过有文化味的数学课堂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有文化味的数学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很多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
通过将数学知识与文化实例相结合,可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具体易懂。
在学习数列时,可以引用《红楼梦》中贾府的福晋排行序列,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理解数列的概念和运算。
这样一来,学生会觉得数学是有趣的,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有文化味的数学课堂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数学是一门理科学科,但它并不仅仅是机械的运算和公式的应用。
通过将数学与文化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观察力、分析力和创新能力。
在学习平面几何时,可以引用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到几何定理的应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从数学中发现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精神。
有文化味的数学课堂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
数学与文化的结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还能够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
在数学教学中引入历史、文学、艺术等文化知识,能够让学生了解数学与人类文明的交融与发展,从而激发他们对于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兴趣和热爱。
在学习数学的发展历程时,可以介绍著名数学家的生平和成就,让学生了解数学家们是如何通过数学研究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
通过有文化味的数学课堂,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
这样的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并且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
这也有助于将数学知识与文化知识相融合,促进学生的跨学科学习。
希望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能够广泛开展有文化味的数学课堂,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用中华传统文化调出数学文化味
1 数学2014·6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古老文明,也孕育着了灿烂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挖掘传统文化与数学学科的结合点,让传统文化成为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的载体,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经验,了解数学与传统文化的联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创新者。
一、周而复始与找规律“指尖上的数学”一课,通过让学生对不同的数手指方法进行研究,去寻找规律。
在研究回旋式数法时,学生通过实践,从不同角度去阐述自己的研究成果,由于学生思考的角度不同,所找出的规律没有共性。
如果这时再引导学生更进一步地思考,会有更大的收获。
师:同学们,对于我们今天研究的情景,我国古代有一个成语“周而复始”可以很好地说明。
它是什么意思呢?生1:就是转了一圈又重新开始。
师:对,那再想想,它转的一圈是从什么指到什么指?又从什么指重新开始的呢?生2: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这是一圈。
师:那第二次数的时候大拇指要不要算在内?生3:不算在内,它应该是第二圈的第一个。
师:那你知道这样数的规律是什么?生4:规律应该是每组8个,每组是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
师:对,这就是“周而复始”,一圈一圈地数,当第一个再次数到时,这已经是第二圈的开始了。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数学思维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学会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进而建立数学模型并作出解释与应用。
同时我们的课堂更需要传统文化与数学思考的演绎与共振,数学思维火花的迸发与碰撞,实事求是、求真求善的数学精神的分享与交融。
二、化整为零与转化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一课时,许多教师都喜欢引用《曹冲称象》的故事,学生从故事中明白可以将不能一次称量的大象的体重转化成石块的重量,从而引出“转化”这一重要的策略。
教学中,学生对“转化”这样的策略是理解的,但在具体实践中却束手无策,不知道该如何转化。
融入传统文化让数学更有“味”
融入传统文化让数学更有“味”现在的数学教材内容以“西算”为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文明只是点缀,使我们的数学教学缺乏温度感、缺少文化味。
我们要将传统文化与数学教学合理切入,巧妙融合,利用传统文化中的语言之美,激发学习兴趣;利用图形之美,呈现文化内涵;利用名人名著,培养人文精神;拓展数学研究,从而体会数学文化的价值,让数学的教与学更有“味”。
标签:储备知识巧妙融合文化价值数学是什么?学生说,数学是题海,是符号公式;老师说,数学是概念,是思维逻辑;家长说,数学是方法,是巩固训练。
于是,数学成了由公式、符号、难题砌成的高楼大厦,华丽却缺乏亲切感。
由于现在的数学教材内容以“西算”为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文明只是点缀,使我们的数学教学缺乏温度感、缺少文化味。
如何用传统文化让数学教学更有文化味,让孩子看到一个立体、鲜活的数学,笔者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储备知识合理切入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首先自己要了解传统文化,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借助于工具书、去图书馆或上网搜索阅读相关文化书籍,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发掘教材中潜在的传统文化教育因素,寻找与知识点有关的传统文化内容,从而合理设计教学活动,让自己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自身修养。
二、多方渗透巧妙融合(一)利用语言之美,激发学习兴趣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数学问题与中国语言的组合让“美”有了独特的含义。
如:利用宋代诗人邵康节的《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支花。
”创设情境,在美丽的意境中认识一至十这十个数字;出示对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理解花甲、古稀、三七岁月后解决年龄的问题;根据诗歌“一白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
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各几丁?”进行方程求解的练习,让学生在美妙的文字中感受到数学的奇妙,激发其学习动机。
在教学语言上,也要重视数学和语言的融合,结合谚语、歇后语、成语进行教学和评价,让语言寓意更深,更有激励感。
透过有文化味的数学课堂提高数学学科素养
透过有文化味的数学课堂提高数学学科素养数学学科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数学领域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全面素质。
提高数学学科素养是当前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而透过有文化味的数学课堂来提高数学学科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一、文化味的数学课堂文化味的数学课堂是指在传授数学知识的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的数学教学。
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不仅仅是在学习数学知识,更是在感受数学所蕴含的文化魅力和思想深度。
通过这样的课堂,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意义与价值,从而提高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和兴趣。
文化味的数学课堂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可以通过数学知识与历史文化的联系来展开教学。
讲解数学史上的重大发现与数学家的生平故事,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文化背景。
可以通过数学与文学、绘画、音乐等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来进行教学。
讲解黄金分割点在古希腊建筑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数学在建筑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可以通过数学与民间传统、民间艺术的结合来进行教学。
讲解中国古代的算盘计算法,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数学发展状况及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二、提高数学学科素养文化味的数学课堂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不仅仅是在学习数学知识,更是在接受文化熏陶和磨炼。
通过学习数学知识与历史文化的联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学习数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数学的美感和艺术魅力。
通过学习数学与民间传统、民间艺术的结合,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文化味的数学课堂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数学知识,更是要主动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
通过融入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主动思考和解决能力。
三、教师的角色与教学策略在文化味的数学课堂里,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小学数学的“中国味道”
小学数学的“中国味道”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承载着孩子们对数学的初步认识和理解。
而在中国,小学数学教育更是融入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元素,让孩子们在学习数学的也能感受到中国的深厚历史和独特风情。
这就是小学数学的“中国味道”。
一、数学教材中的中国元素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融入了大量的中国元素,比如数学题材多以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为背景,让学生在解题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数字的故事”中,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如小平方。
在“长度的比较”中,会出现古代的长度单位,如尺、寸、尺寸等。
在数学教学中,也会融入一些中国传统的规矩和礼仪。
如学数数的时候,老师会教孩子用中文数数;在学习古代长度单位时,老师也会介绍中国古代使用的度量衡。
这些都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小学数学的题目中,也经常出现与中国文化相关的题材,比如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数学题,如中秋节、春节等;还有一些有趣的数学题,如解数学谜题、推理题等,也会融入中国的历史文化元素,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增加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一些古代的数学成就也会融入到数学题目中,如中国古代数学家的成就、发明。
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可以增加他们对中国数学传统的尊重和认识。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也会有诸多中国传统故事用来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同时也能了解更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
比如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老师会讲述一些与数学有关的中国传统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向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智慧。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也会举办一些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数学活动,如中国传统节日数学游戏、中国传统数学手工制作等。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享受数学乐趣的也能更多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其中国味道的体现不仅仅是题材的选择和内容的融入,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让学生更多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透过有文化味的数学课堂提高数学学科素养
透过有文化味的数学课堂提高数学学科素养近年来,关于数学教育的讨论越来越热烈,人们对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也进行了深入思考。
有人提倡通过有文化味的数学课堂来提高数学学科素养,认为这样的课堂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就这一观点展开探讨。
让我们来看看什么是有文化味的数学课堂。
有文化味的数学课堂不仅仅是教授数学知识,更要将数学与人文、历史、艺术等领域相结合,以丰富的文化底蕴来诠释数学的魅力。
通过介绍数学家的生平故事,让学生了解数学家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通过讲解数学在古代文明中的应用,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来认识数学的价值;通过剖析数学与艺术的奇妙结合,激发学生对数学美感的感悟。
在有文化味的数学课堂中,数学不再是冰冷的符号和公式,而是一个充满温度和生命力的学科。
有文化味的数学课堂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有以下几点作用。
它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学生往往觉得数学是一门枯燥难懂的学科,而有文化味的数学课堂能够让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美感和魅力,从而更加愿意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有文化味的数学课堂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学科,而将数学与文化相结合,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还可以拓展他们的抽象思维,增强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文化味的数学课堂还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跨学科综合能力。
数学是一门与其他学科密切相关的学科,比如数学与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有着紧密的联系,而数学与历史、文学、艺术等人文科学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将数学与文化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跨学科综合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可以说有文化味的数学课堂确实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
要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一番精心设计和思考。
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数学课堂
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数学课堂数学是一门充满魅力和神秘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组简单的公式和运算符号,还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营造出富有人文气息的数学课堂,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思维方法,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妙和神秘。
一、营造温馨的课堂氛围在数学课堂上,营造一个温馨、舒适、轻松的氛围非常重要。
首先,老师要以亲和力和平易近人的态度对待学生,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和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到轻松和快乐,这种轻松的氛围有助于学生克服害羞和担心,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另外,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一些有意思的数学猜想,或者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些内容可以是与数学知识相关的,也可以是与生活有关的,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掌握数学思维方法。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数学是一门富有创造性和可塑性的学科,他需要学生有兴趣和积极性去探究、去研究问题。
因此,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一方面,老师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游戏或者竞赛,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数学知识;另一方面,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一些数学研究项目,让学生自主地选择问题和方法,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师生互动和交流数学课堂上,老师应该注重师生互动和交流,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和思考能力。
因此,老师应该经常和学生对话,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老师也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和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另外,老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提供数学问题让学生解决、评选优秀学生作品等形式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这样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数学知识,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效果。
四、注重数学的实际应用数学是一门贯穿我们生活的科学,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因此,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应该注重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和自己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加强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透过有文化味的数学课堂提高数学学科素养
透过有文化味的数学课堂提高数学学科素养【摘要】这篇文章探讨了如何通过在数学课堂中引入文化元素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
在介绍了背景和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的目的。
在分析了文化元素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探讨了如何引入文化元素以提升学科素养,并进行了案例分析。
还讨论了学科素养的提升效果以及教师和学生在其中的作用。
在结论中强调了文化元素对数学学科素养的重要性,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并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通过这篇文章,可以深入了解到文化元素对数学学科素养的重要影响,以及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将文化元素有机地融入数学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水平。
【关键词】数学学科素养、文化元素、数学课堂、提高、教师、学生、案例分析、效果、重要性、发展展望、总结、文化味、引入、未来、研究、意义、目的、背景介绍1. 引言1.1 背景介绍数不符合要求等。
感谢配合!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如何将文化因素融入数学教学中。
文化元素可以是历史上的数学发展,可以是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数学思维方式,也可以是数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等。
通过引入这些文化元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的本质和应用。
透过有文化味的数学课堂来提高数学学科素养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讨文化元素如何影响数学学科素养,并提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期为数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数要求、格式要求等。
以下是关于研究意义的内容: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深入探讨在数学课堂中引入具有文化味道的教学元素,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以公式和规则为主,缺乏足够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投入,导致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理解能力不足。
本研究旨在探索将文化元素融入数学教学中的方法和策略,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和情感认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和学习成绩。
浅谈在数学课堂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浅谈在数学课堂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一、在数学问题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元素在数学课堂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
将古代的数学发明和成果融入教学中,比如九章算术、孙子定理、数学家秦九韶的算法等,通过这些古代数学成就的引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历程,更能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也可以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数学思维融入到数学教学当中,比如干支历法、十二生肖的运算等等,这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广泛存在的元素,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方式,让他们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数学问题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元素还可以包括数学与建筑、艺术的关系,数学与中医、棋艺的联系等等,这些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独特的元素,通过在数学教学中的融入,能够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的价值与意义。
二、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在数学课堂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传统文化的魅力是无穷的,而将传统文化与数学相结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有趣的学习方式。
通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中与数学相关的知识,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爱。
三、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在数学课堂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数学学习方式,还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中华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而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在数学课堂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无论是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还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注重数学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渗透,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引导他们在学习中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独特魅力。
相信随着大家的共同努力,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数学课堂一定能够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带来更多的收获。
论小学数学中的文化味
论小学数学中的文化味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也是学生启蒙教育的重点学科,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还需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数学课堂上渗透数学文化,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了解相关文化,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培养和发展过程中,因此我们需要将中华传统文化与日常科目教学有机结合,逐渐渗透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可以从数学课程内容出发,引入中华传统文化,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
当下是素质教育的时代,更需要从文化层面创建课堂情境,来帮助学生感知文化,从而更加热爱学习。
基于此,本文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应用,仅供参考。
关键词:数学文化;小学数学;应用引言: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培养和数学启蒙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教师要能够立足于学生的长远性发展,增强对数学文化的渗透,以更好的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感受数学文化的丰富内涵,让学生小学生热爱数学,理解数学,会用数学。
一、小学数学课堂数学文化渗透的重要性在素质教育要求下,小学数学已经不再是简单追求数学知识的学习以及阶段考试的好成绩,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中华传统教育内容也逐渐融入小学课堂,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
小学阶段各科目的教学都处于启蒙阶段,非常适合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选用适当的传统文化素材,与小学数学教材相结合,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传播中华文化的精髓,让学生产生民族精神和自豪感,提高学生数学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
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教学相结合,可以为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的素材和教学思路,让数学课堂更具趣味性,从而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
二、小学数学课堂数学文化渗透是学生发展的需求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味地学习课本知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无益处。
让数学课堂更富有文化味
挖掘 数 学史
我 国数 学成 就 有着 辉煌 的 历 史 , 并 一 度 走 在 世 界 的前 列 。作 为数 学 文 化 的 传 递 者 , 教 师有 责 任 把 从 古至 今数 学家 们 的杰 出成 就 和 巨大 贡献介 绍 给学
生, 激发学生的民族 自 豪感和爱 国热情 。首先 , 教师 要精读 国内外数学史 , 具备一定 的国际视野 , 了解精 彩 的数学及数学家 的故事 , 理 清数学知识 的来龙 去
小数这一概念用文字表达 出来的?还有谁对小数进 行研究过?外 国数学家是 谁第 一个最早 提 出小数
7 4・ 《 福 建教 育研 究) ) 2 0 1 5 . 7
・
认 识 世 界 。在小 学学 习阶段 , 应 渗 透 的数 学思 想 有 :
三、 挖 掘数 学 美 数学是 美 的 。古 代 数 学 家 普 洛 克 拉 斯 说 : “ 哪
更 多数 学 知识 的热 情 。在 三 年 级下 册 《 元、 角、 分 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宋] 邵雍写的诗——《 一去二三里》 : “ 一去二三里 ,
烟村 四五家 , 楼台六七座 , 八九十支花” 及苏东坡对 的对子 , 还可介绍华 罗庚 、 陈景润刻苦钻研 的故事 , 阿基米德在敌人破城而人危及生命的关头仍沉浸在 数学研究 中的故事 、 欧拉右眼失 明, 晚年视力极差最 终双 目失明 , 但他仍 以坚强的毅力 继续研究的故事 等。介绍这些大数学 家在遭 遇挫折 时仍排除万难 、
要 把这 些 小 故 事 有 机 地 结 合 在 相 关 内容 中 进 行 激
学在人类文明发展 中的作用 ,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 感受数学家治学的严谨 , 欣赏数学 的优美 。如果 , 每
小学数学的“中国味道”
小学数学的“中国味道”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之一,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的重要课程。
而在中国,小学数学有着独特的“中国味道”,不仅在内容上与国际接轨,更在教学方法和思维方式上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下面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小学数学的“中国味道”。
一、实用性和功能性中国小学数学教育强调的是实用性和功能性。
在中国,学生学习数学不仅是为了应试,更是为了将来的生活和工作。
小学数学内容注重实际应用,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加减乘除的时候,老师会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如购物、分配物品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数学的应用方法,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二、注重思维的培养小学数学教育在中国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育更强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在中国,老师经常通过“一石二鸟”、“一箭双雕”等形象生动的比喻,引导学生学习数学,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国小学数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进行数学探究和发散思维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视基本概念和方法中国小学数学教育非常重视基本概念和方法的学习。
在中国,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的兼顾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以基本概念和方法为主,注重对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
老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
四、传统文化的融合中国小学数学教育注重传统文化的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经常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数学智慧,如《周髀算经》中的数学问题、古代的计数方法等,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数学文化的魅力。
通过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更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爱国情怀。
五、注重团队合作和竞赛激励中国小学数学教育注重团队合作和竞赛激励。
如何让数学课堂充满文化气息
特级教师 华应龙在 教学“ 圆的认识 ” 时有 一段精彩 的运 用 。生 : 圆有无数条 半径和直径 , 而 且 都 相 等 。师 : 用句 古话来说 : “ 圆, 一 中同长 也。 ’ , _ 墨子 ( 板书) 师: “中 ” 就 是 指 什 么 ?生 : 圆 心 。师 : 那“ 同长 ” 昵 ?生 : 半 径 相等 。 师: 那 正三角形 , 正方形 , 正五边形 , 正六边形 ? 它
之中。
美, 并在 创作实践 中感受数 学学习 的乐趣 。 三、 挖掘 教材, 展示数学文化底 蕴
孩 子 的数 学 学 习 缺 少 的 正 是 一 种 “ 文化 意味 ” 。教 师 除 了要 深 入 挖 掘 和 展 示 教 材 中 所 蕴 涵 的 知 识 点 的 文
谚 语九九 歌 : 一九 二九不 出手 , 三 九 四九冰 上走 , 五九六 九隔河 看杨柳 , 七 九河 开 , 八九 雁来 , 九 九 加 一 九, 耕牛遍地走 。
就会更加 引人入胜 , 数学课堂就会 更加异彩纷呈 。
解释 : 每 年 的冬 至 日即为“ 一九 ” 第一 天 , 九天 为 “ 九” , “ 九九 ” 共8 1 天 。因 为 每 年 的 冬 至 日基 本 上 都
是在 1 2月 2 2日, 所 以“ 九九” 的 日期 也 是基 本 固定 的。冬至 日北半球 夜最长 , 昼最短 , 理论 上来说 , 地面 所接 受到 的太阳辐射 最少 , 太 阳辐射 一 地 面辐射 为 负, 这一 天地面 透支 的热 量最 多 , 降温 幅度最 大 。其后 虽 然 白昼 逐渐 变 长 , 黑夜 变短 , 但 在相 当长 的 一段 时 间 里, 地 面仍 是透支 热量 的, 近地面温 度 仍会 不断下 降 , 直 到太阳辐射 一 地面辐射 达到平衡 , 甚 至 为 正 为 止 。这 段冬至之 后的“ 九九” 天便 是一年 中最 冷的 日子 , 也是 个太 阳辐射一 地面辐 射 由负到零 , 再 到正 的过程 , 体 现 在 人们 的 感受 上 , 便 是 由较 寒冷 到 最寒 冷 , 再不 断
透过有文化味的数学课堂提高数学学科素养
透过有文化味的数学课堂提高数学学科素养数学是一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学科,其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式都受到文化的熏陶和影响。
通过有文化味的数学课堂,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有文化味的数学课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往往与文化紧密相连,例如古代的数学家和数学理论,古代的建筑、绘画和乐谱等都蕴含着数学的奥妙。
通过讲解这些与文化相关的数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所蕴涵的深刻内涵,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增加学生对数学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可以通过介绍古代的数学发展史,让学生了解古代数学家如何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不仅是一种抽象的理论,更是一种关于生活的实用工具。
有文化味的数学课堂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文化意味着思维方式的差异,而数学思维正是文化熏陶下的产物。
通过有文化味的数学课堂,可以让学生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接触不同文化下的数学思维方式,开阔思维,激发创造力。
可以通过介绍中外数学思维的异同,让学生了解到不同文化下的数学思维方式各具特色,从而使学生明白数学思维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受到文化背景影响的。
有文化味的数学课堂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在数学课堂中融入文化元素,可以使学生在感受文化的对数学也产生浓厚的兴趣。
可以通过讲解与文化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了解到数学不仅是一种冷冰冰的符号和数字,更是充满文化气息的知识体系,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数学课堂充满文化气息
数学课堂充满文化气息“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成为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写入了《数学课程标准》之中。
北京师范大学主编的实验教材和人教版数学教材,从《班级联欢会》(人教版第六册)到《参观果园》(人教版第七册),从北师大版的”数一数、摆一摆,分一分”到人教版的”试一试、说一说、做一做”和配套练习的”露一手”等等,这一切变化给人以新的感觉:数学”文”化了!数学教学作为”数学活动的教学”。
这就是要求数学学习的内容在范围、题材和呈现方式上更多地反映社会现实,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及数学的现实和历史,这就要求数学的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是”对话式”的,而不是”独白式”的小学数学课堂文化。
下面是我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点感悟。
1、多互动,少指令。
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他更应是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是拥有先进教育理念、和学生合作的探究者。
数学是一种文化,要使每个学生都想学、都乐学,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敢想、敢说、敢争论、善操作,课堂应成为学生创造的乐园,是学生个性飞扬的场所。
教师的角色应从台前转移到台下,多“互动”、少”指令”。
对于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我尝试过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课例一:教师出示一组有余数的除法算式:16÷5=2 (1)17÷5=2 (2)18÷5=2 (3)19÷5=2 (4)师引导:仔细观察余数和除数,你们发现了什么?生:余数都小于除数。
课例二:全班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在课前都准备了三个小盘子和10棵花生,活动内容是把10棵花生分装到三个盘中,每个盘中的花生要一样多。
然后请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分的结果。
学生在分的过程中,不断地在争论”够不够分?”“怎么分?”。
通过实践操作和小组讨论交流,他们都得出答案”10÷3=3……1”。
师生再进一步演示比较①”10÷3=1……7”、②”10÷3=2……4”、③”10÷3=3……1”三种分法,为什么算式①②不正确,最后发现”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透过有文化味的数学课堂提高数学学科素养
透过有文化味的数学课堂提高数学学科素养数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它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无论是在购物时计算折扣,还是为了做蛋糕而测量材料。
然而,在学校里,很多学生对数学感到无聊和乏味,因为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往往缺乏趣味性和文化价值。
如何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素养?我认为需要通过有文化味的数学课堂来实现这一目标。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什么是“有文化味的数学课堂”。
其实,这个概念可以理解为将数学教学与文化艺术相结合,创造出一种趣味性和文化价值的学习体验。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可以带给他们更广泛的知识体验。
下面提出几种具体实践方式。
其一,将数学教学与文化艺术结合起来。
数学有时会被认为是一门很枯燥的学科,但是当它与文化艺术结合在一起,将会变得有趣且充满吸引力。
例如,在学习几何时,可以引用著名的建筑或艺术品来作为例子。
让学生在学习几何的同时,了解一座建筑中隐藏的几何原理和数学公式,会使他们对这个学科产生更大的兴趣。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可以将一些传统的文化艺术元素融入到数学教学中来,比如中国的算盘、折纸艺术等等,通过这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让学生更轻松地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其二,将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
数学教学不应该只是让学生记住一些公式和定义,而是应该更注重实际应用,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例如,在学习代数时,可以让学生解决些实际的问题,如找到两人各自年龄的数值,成为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的和为30岁和差为10岁时,他们的年龄分别是多少岁。
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学到代数的解题方法,而且也可以得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其三,通过数学教学教授学生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人们对数学术语和公式的掌握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各种社会问题。
例如,在解决医疗保健问题时,需要使用数学中的统计学知识;在解决财务问题时,需要使用数学中的利率和复利等理财知识等等。
数学教学怎样体现“文化味
数学教学怎样体现“文化味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数学文化是数学文化的启蒙,主要包括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和数学趣题、数学应用、数学思想和方法。
通过这些知识的了解,可以丰富学生所学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所以小学数学的数学文化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应该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
那么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强化数学文化的教学呢?一、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知识教学,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很多数学文化表现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一年级的“阿拉伯数字的来历”,三年级的“平年和闰年的来历”等,这些数学文化本身就是对数学知识的补充,因此把这些数学文化的教学融入到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安排了这样一段教学:教师:闰年的出现是有规律的,仔细观察表格里的年份,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引导学生得出每4年中有3个平年,1个闰年。
教师:按照这个规律你推算一下2022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引导学生得出2022年是闰年,因为2022年闰年,再过3个平年,第四年一定是闰年。
教师:2022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呢?2022年呢?教师:人们把每4年中有3个平年,1个闰年的规律称为“四年一闰”,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请大家一起来看看教科书111页上的“你知道吗?”学生看书后,全班交流。
教师:谁来解释一下“四年一闰”是怎样来的?学生解释后教师追问:书中还提出的“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是什么意思,又是怎样来的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说明并板书:“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这个教学片断把数学文化的教学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在学生从日历上初步感知了“四年一闰”的基础上,用数学文化的阅读加深学生对闰年的来历的了解,使学生明白为什么会产生四年一闰的现象。
这个数学文化从天文知识的角度解释了四年一闰的由来,成为了年、月、日知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通过这样的文化解读既理解了所学知识,同时又感受到数学的文化积淀,从中受到文化熏陶,收到一箭双雕的教学效果。
透过有文化味的数学课堂提高数学学科素养
透过有文化味的数学课堂提高数学学科素养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在数学课堂中引入有文化味道的教学内容。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科素养。
引入有文化味的数学题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很多学生都会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
而如果教师能够巧妙地将一些富有文化气息的数学题材引入到课堂中,就会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可以通过讲述一些数学史故事,介绍数学家们的生平及其对数学学科的贡献,或者通过介绍一些与数学相关的民间传说和故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索欲望,增加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在这种情境下,学生们可以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积极思考和讨论,从而提高数学学科素养。
通过引入有文化味的数学知识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很多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抽象逻辑推理的难度存在着困惑和疑惑。
而通过引入有文化味的数学知识内容,可以让学生们通过文化元素来理解和联想抽象的数学概念,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古代建筑中的几何原理,让学生们了解到数学知识在古代是如何应用到具体生活中的,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更积极地去学习和思考,提高数学学科素养。
引入有文化味的数学题材可以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数学学科所涉及的知识点往往与其他学科如历史、地理、物理等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引入有文化味的数学题材,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数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和相互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通过介绍一些与数学相关的历史事件、科学发现等,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的交汇点,从而拓展他们的思维视野,培养他们的综合性思维能力,进而提高数学学科素养。
可以看出,透过有文化味的数学课堂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
透过有文化味的数学课堂提高数学学科素养
透过有文化味的数学课堂提高数学学科素养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常常被认为与文化无关。
透过有文化味的数学课堂,我们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一、文化背景下的数学问题数学和文化是相互关联的。
通过引入与学生文化背景相关的数学问题,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数字“8”被视为幸运数字,与财富和成功紧密相关。
教师可以设计与数字“8”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数学运算来体验这种文化观念。
我们可以引入古代数学发展的历史事件,如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定理或古巴比伦的数系统,让学生了解数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二、数学与文学的结合数学与文学之间存在着一种独特的联系。
通过将数学问题与文学作品相结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在学习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时,可以搭配《哈姆雷特》中的“生活曲线”来讲解。
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情节和角色进行数学分析,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还能深入思考数学与文学中的共通之处。
三、数学与艺术的融合数学和艺术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
通过将数学概念应用于艺术创作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在学习几何学时,可以让学生使用线段和角度构造各种图案和几何造型。
也可以学习著名的数学艺术家如埃舍尔的作品,了解数学理论对艺术的影响。
通过将数学和艺术结合起来,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
四、数学与传统手工艺的结合传统手工艺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
通过将数学知识应用于传统手工艺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学习平面几何时,学生可以通过折纸艺术来直观感受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变化。
学生还可以学习传统编织艺术中的图案设计,了解数学在纺织和编织中的应用。
通过将数学和传统手工艺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还能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五、数学与文化活动的结合教师可以组织各类文化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
学校可以举办数学竞赛和数学文化节,让学生通过比赛和展览来展示他们的数学才能和创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上出“文化味”
作者:王艳
来源:《师道·教研》2016年第01期
打开现行的小学数学课本,笔者发现,在每一章节中或多或少的都会出现“你知道吗”“数学游戏”“阅读材料”等课外阅读材料。
在这里,学生将会阅读到例题里所没有的,有关数的来源、古人的计数方法、生活中经常出现的而课堂教学涉及不到的数学问题的解释、有趣的数学游戏及各种不同于课本例题的数学方法及策略等,这些恰好适应了新课标的修订要求: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可见,数学文化对人的发展很重要。
一、选择合适内容,渗透数学文化
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要想让学生更好地学好数学,而不至于变成单调、枯燥的一味锻炼思维的“体操”,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向学生适当渗透,让课堂具有“文化味”。
教学四年级上学期的四则混合运算时,学生们感觉计算题非常单调、枯燥,懒得动笔笔算,就算是笔算了,在进位时也经常会出错,丢三落四,总是忘记进位,计算结果自然也变得五花八门。
面对现在学生计算能力的下降,老师不得不想出各种办法,以促使学生尽量少出错。
教师都会强调让孩子每次将进位写在显眼的位置,可是总是有部分学生习惯了懒得写,导致计算正确率提高的效果不是很明显。
笔者在这节课中,就尝试使用了课本中的课外阅读
P57“你知道吗”的格子乘法引导孩子尝试另辟新途径,因它比较简单易行,不容易因进位而导致计算错误。
学生对这种“铺地锦”的方法,既感到新奇,又觉得好玩,这样通过自学,利用小方格本,在玩乐中,不但学会了格子乘法的方法,而且四则混合运算的解题速度也得到提高,正确率也明显提高。
二、选择合适时机,渗透数学文化
教育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孩子,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产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它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数学文化的渗透要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数学文化,这就需要我们准确把握合适时机,使学生在有意无意中接受数学文化的渗透。
教学四年级上册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中,我选用了课外阅读的材料——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我们知道,很多学生的几何题,往往学得不好,主要在于想象力不够好,懒得动手操作。
为了让孩子们发现动手操作后自己的伟大发现所带来的成功感,我在课堂中首先利用人教版四上P77的课外数学游戏,给孩子们变了一个魔术——做了一条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孩子们惊喜地发现它只有一个面(表面),和一个边界,非常兴奋。
个个动手将长方形纸条像变魔术一样的粘贴、扭转、剪拼,体验动手操作的过程,享受发现结果的美妙。
这样的游戏设计首先顺应
了孩子们的天性,让他们产生探究精神,然后在玩的过程中对它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最后的惊奇发现,满足了孩子的求知欲望,从而激起了学生们喜欢数学,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欲望,真正成为了数学学习的源头活水。
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的同时接受了数学文化的熏陶。
三、选择合适手段,渗透数学文化
对于数学,绝大多数人的印象是严格、抽象,单调、枯燥。
传统的教育,长期应试的影响,考核评价标准的不完全实施,导致我们的数学教育依然存着某些误区:数学课堂中,解题教学占据了主导地位。
通过大量练习来学习数学,是很多老师数学教学的主要手段。
课本内的课外阅读材料,课外游戏等一概不理、不闻、不问,甚至于有些教师认为在课堂看这些,纯粹是浪费时间与精力。
其实,让学生能够了解数学文化,通过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能让学生眼前发亮。
另外,数学文化不但存在于生活中,存在于书本上,还存于我们人类的身体里。
我们都知道,江苏张齐华老师非常喜欢研究数学文化,他通过自己大量的课外阅读,研究数学文化的精髓,并能够把它带入到数学课堂中,给孩子们以美的熏陶及数学文化的魅力地体验。
比如在教学《认识分数》这节课中,张老师先是出示自己的周岁照片,其中头占整个身体的四分之一;再出示自己现在照片,其中头占整个身体的七分之一;最后抛出问题:现在你们都是十岁左右,你们的头占整个身体的几分之几呢?这个问题稀奇而又刺激。
“身体里的分数”这个知识点让学生大开眼界,对自己的身体也充满了好奇,对数学的无处不在深感惊讶,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高涨起来,也不会为快下课了而着急,而是不但想知道自己的头占整个身体的几分之几,而且还想知道自己身体的其他部位是否也存在着类似的比例和分数。
在这样的数学课堂产生的学习欲望,激励着学生不断向科学高峰攀登,不断博览群书,增长见识。
责任编辑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