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课堂,美好境界
找准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身
找准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身
摘要: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是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古语云:“提纲而众目张,振领而群毛理。”一节课短短的四十分钟,如何做到高效,课前精心预设,找准切入点,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至关重要。
关键词:切入点关键句提纲挈领
教师利用教材来引导学生,学生凭借教材来学习知识,获得能力。因此,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是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古语云:“提纲而众目张,振领而群毛理。”一节课短短的四十分钟,如何做到高效,课堂教学的精心预设至关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如何才能做到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文本呢?世界著名的文学大师托尔斯泰曾经说过:“艺术作品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焦点,一样的东西,即应该有那么一个集各种光线于一处,从而又发射各种光线的地方。”我们教师平时备课时,若能研透教材,找准切入点,精心设计问题,就能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达到科学、合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要求。
那么,阅读文章的关键“一发”在哪里?又如何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做法。
1 聚焦课题,层层生发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阅读时从课题入手,通过审题提出问题,通过阅读解决问题,这样的阅读思路,可以收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抓住了课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核心。利用课题来组织教学主线可以突出重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成吉思汗和鹰》一文时,笔者就紧紧围绕课题来展开教学。上课伊始,笔者让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学生质疑“成吉思汗和鹰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之后,笔者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初读课文,这是个浅表笼统的问题,通过初读就能迎刃而解;紧接着,笔者又把课题中的“和”擦掉,并进一步深入提问:“你能不能用最简单的一两个字来概括成吉思汗和鹰的关系?”学生经过一番思索,用“救”和“杀”两个字来概括,即“鹰救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杀鹰”,学到这里,学生已经把握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此时,笔者再次发问:“此时,你的头脑中又产生了什么问题?”学生也进一步质疑:“鹰是怎么救成吉思汗的?成吉思汗为什么要杀鹰?”笔者再围绕着这两个问题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词句,学生深入地理解了鹰的忠诚和成吉思汗的悔恨,深刻的教训自然也铭记于心。整堂课由课题开始,层层生发,层层深入,水到渠成。
《敬畏自然》语文教案设计:让学生学会用心去观察自然
《敬畏自然》语文教案设计:让学生学会用心去观察自然教学
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自然界现象,了解大自然的
美妙和神秘!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动手实验和观察,从中获取信息,培
养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感受自然界与人类和谐共处的重要
性,感恩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并保护自然环境。
二、课前准备
1.布置课前作业,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景象,并记录下
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2.教师根据预案,准备好实验器材及教具。同时,为学生带
来图片、幻灯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激发学生了解崇尚自然的传统文化。
三、教学过程
第一节导入热身
1.教师为学生展示一些自然的摄影作品或现场照片,让学生
一起欣赏美景。并听取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与体验,让学生带领大家共同了解大自然。
2.接着,教师询问学生:“你们对自然的认识有多少呢?自
然给你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呢?”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励其积极分享和交流。
第二节知识讲授
1.掌握自然现象的规律
教师向学生展示相关的现象图片或视频,并引导学生对之进行观察和发现。让学生了解自然现象中潜在的规律和隐藏的奥秘。
2.观察实验,探索自然奥秘
通过手工实验、视频等故意设置的实验手段,展现出自然现象中特别的美丽和神秘之处,引发学生对自然奥秘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科学探索自然。
第三节课堂活动
1.在课堂上进行一些有趣的观察游戏或自然探险小队活动,
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世界的魅力,同时进行实地观察和收集资料。
2.鼓励学生进行自然保护行动,进行自然保育主题的班级讨
高效课堂评价标准
一、精神面貌:手握钢枪上战场
起立示威口号响,犹如正跨鸭绿江。
敌人胆敢来侵犯,手握钢枪上战场。
我认为,评价一堂好课的第一标准就是看师生的精神面貌,是精神抖擞还是吊儿郎当,是全神贯注还是心不在焉,是勤学好问还是冷漠懒散,是字正腔圆还是含糊其声,是群情激昂还是七凌八乱……这从上课的起立动作中,从问好口号的呼喊中,从回答上台展演的争抢中,从积极发言的争辩中,都能看出来。好的精神面貌应该是和谐、活跃、民主、高效、务实的,由此营造的课堂气氛能让每个参与者都有见贤思齐的上进心、分秒必争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表现欲,身处其中都感到振奋、激昂、欢快、充实。这种氛围似乎是玄妙而无从把握的东西,其实它体现在师生交往与活动中间,体现在课堂的物质存在与精神存在中,完全是可以被当事双方与观察者感知的客观存在,是一种可以左右课堂教学活动效能的关键因素。
二、求知欲望:追根究底探黄泉
仰望星空问碧天,追根究底探黄泉。
蝇蚊怎样辨公母,扑朔迷离想懂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关键怎样提高兴趣?概括说来,教师应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组织
得当的教学过程。内容、形式、过程、环境,都会引发学习兴趣,也可能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所以,评价一堂课,第二个方面就看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浓郁,看老师的煽风点火是否奏效,看课程设计是否能激趣,看合作探究有没有吸引力,看研习收获有没有成就感,看多元互动有没有感召力,看学生的注意力有没有分散转移。如果一堂课,师生均进入状态,物我两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么,这样的课堂一定是最好的。
让课堂放飞思想 任思绪尽情翱翔 ——小学语文名优课听课反思
让课堂放飞思想任思绪尽情翱翔——小学语文名优课听课反思
《珍珠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篇散文,第一次读到这篇文章时,就被文章那清新自然的文笔,那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深深吸引,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又怎么能把那种我们认为“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受传递给学生呢?拿着课本,我在思考着……
; 真好!杨老师要在课例研讨中公开讲这篇课文了,我可以从她的课堂上来感受一下师生共同品味散文的意境了。杨老师三次讲,我们跟着三次听,每一次却都有着不同的感受和收获,而后两次杨老师在课堂上设计的一个环节却让人感觉既大胆开放,新颖独特,又耐人寻味,发人深思。那是出示了课文中插图,让学生感受了小珍珠鸟在作者肩头睡着了这个和谐美妙的画面后,老师轻轻地问:“我想问问,如果你是小珍珠鸟,你怎么会在他的肩头睡着了呢?”在这个开放的问题放出来后,学生的思维也活跃起来,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也充分感受到了小珍珠鸟对作者的信赖。一个紧扣课文内容、有深度的、开放的问题的设计,换来的是课堂上学生放飞的思想,同时也换来了学生水到渠成的对课文的理解。
; 还记得自己在教学《一路花香》这篇课文时的一个设计给自己留下的深刻印象,那是学到最后一个自然段“那只破水罐看见太阳正照着路旁美丽的鲜花,这美好的景象使它感到一丝快乐。”“使破水罐感到一丝快乐的美好的景象是什么样的景象呢?请大家想象一下那美好的景象……”这个问题的抛出无疑打开了学生想象的闸门,学生纷纷想象那美好的景象。“你瞧,路旁的花儿多美呀!红的,白的,黄的……微风吹过,美丽的花儿仿佛在舞蹈!这美丽的景象真让人感到快乐!”“看,太阳照着美丽的鲜花多漂亮,有的还是含苞欲放,有的已经全开了,像娃娃笑脸,多让人感到快乐!”学生想象的空间打开了,思维的空间打开了,语言的空间也打开了,相比较“为什么而快乐”这个封闭的问题而言,课堂上这个开放的问题的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一堂好课的十条评价统一标准
一堂好课十条评价标准
正如美学中对“美”定义莫衷一是一样,一堂好课中“好”标准也是难以界定。因为界定标准太多了,观察角度太多了,评价内容太多了,主观判定太多了,所以,只能是见仁见智,各赋春秋。
一、精神面貌
评价一堂好课第一标准就是看师生精神面貌,是精神抖擞还是吊儿郎当,是全神贯注还是心不在焉,是勤学好问还是冷漠懒散,是字正腔圆还是含糊其声,是群情激昂还是七凌八乱……这从上课起立动作中,从问好口号呼叫中,从回复上台展演争抢中,从主动讲话争辩中,全部能看出来。好精神面貌应该是友好、活跃、民主、高效、务实,由此营造课堂气氛能让每个参与者全部有见贤思齐上进心、分秒必争紧迫感和舍我其谁表现欲,身处其中全部感到振奋、激昂、欢快、充实。这种气氛似乎是玄妙而无从把握东西,其实它表现在师生交往和活动中间,表现在课堂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中,完全是能够被当事双方和观察者感知客观存在,是一个能够左右课堂教学活动效能关键原因。
二、求知欲望
爱好是最好老师,关键怎样提升爱好?概括说来,老师应选择合适学习内容,设计科学教学方案,营造宽松教学环境,采取灵活教学形式,组织适当教学过程。内容、形式、过程、环境,全部会引发学习爱好,也可能转移学生注意力。所以,评价一堂课,第二个方面就看学生学习爱好是否浓郁,看老师煽风点火是否奏效,看课程设计是否能激趣,看合作探究有没有吸引力,看研习收获有没有成就感,看多元互动有没有感召力,看学生注意力有没有分散转移。假如一堂课,师生均进入状态,物我两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么,这么课堂一定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 《感受自然》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目标的制定:
《感受自然》是七上教材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这个单元以人与自然组织课文,有描写四季景物的,有述说个人对自然的独特感受的,这些都为学生感受自然打下基础。该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就以“感受自然”为主题,展开活动,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继续对学生进行“亲近自然、善待自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因此,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体验自然,陶冶情操。欣赏自然中的诗情画意。
2、学会观察,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能通过联想和想象加深对自然的理解,实现与自然的沟通。
3、学会在观察和欣赏过程中与别人交流,把观察的景、物和内心感受说给别人听。内容、语言要有一定的感染力。
活动实施过程:
一、课前准备
学生自己准备一张自己最喜欢的大自然景色的图片或者是相片,可以是自己曾经见过的,也可以是自己想象出来的,然后把它画下来,用图画的形式展现出来。
二、活动过程
㈠联系本单元的学习,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导入。
导入语:轻轻地闭上你的眼睛,回首这段时间我们在大自然中的次次漫行。那里有迷人的景色,那里有物的话语……色彩斑斓的大自然给了我们美的享受和愉悦,也给我们留下了美好回忆。请你告诉我,此时在你眼下浮现的是怎样一幅情景。(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㈡学生上台展示他/她的图片,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图片。
过渡语: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同学们通过想象为我们描绘了自己心中的美景,在描绘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流露出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不知刚才同学的描述有没有引起在座各位的共鸣。你们是否曾经到过这样的地方,曾有过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经历?(请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经历。)
课堂教学的一些细节
课堂教学的一些细节
1.上课时要充满激情。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恐怕课堂也是这样,教室上课的激情就是那山中仙,水中龙。没有了对教育的热爱,任你教师用在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也只是徒具其形,任你教师用在华丽的语言,再动听的语调上课,也只不过是像催眠曲一样。教室上课要充满激情,富有激情的课堂,能激起学生渴求知识、努力学习的激情,从而有效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你要了解你的学生。你了解了学生,就会体谅学生的苦衷,就会被学生从心底里接受,,你就把握着一把钥匙,一把让学生学业成功,也让你自己成功的一把钥匙。
3.给学生自由空间。每一个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兴趣、特长,就意味着为孩子提供了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就意味着孩子的精神生命能自由呼吸。
4.课堂要立规矩。儿童的天性就是好动好说好问,有些人一刻也坐不住。一定要给他们立一个规矩,是规矩,就要和学生约法三章——上课应该怎样做,不能怎样做,违反了,老师就要怎样处理等。积极向上、有序的课堂规则,会使师生之间目标一致。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和进取心。
5.给学生一个期望。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期望,并把这种期望付诸思想教育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些学生常常会如教师所期望的那样不断进步。
6.和学生一个约定。孩子的潜力是很大的,教师充满深情的眼神、笑貌,给孩子赞扬、肯定,滋润学生的心田,焕发他们的自尊、自信、自爱。
7.要有一个平和心态。经常听教师们说,课堂教学效益不高我觉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的心态不平和,如果教师上课时满脸的不高兴,一开口就批评孩子,那么,课堂上就只有教师和学生的紧张,糟糕的情绪,这种情绪不利于学
运用评价激活课堂
运用评价激活课堂
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作出准确的评价,不但能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更能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理想的课堂评价是一个美好的境界,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促进师生思维的生成与碰撞,从而为课堂增添新的活力。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课堂评价与理想的境界相差甚远,教师的评价缺乏针对性,如“读得很好!”或过分夸奖,如“你太棒了!”采用这种泛泛而谈的语言,久而久之,学生对评价也会失去兴趣,评价也就发挥不了作用。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作出准确合理、鼓舞人心的评价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运用激励性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课堂评价要努力发挥其激励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知识的功能。因此,我们要运用激励性评价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上,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情况,某个学生手举得很高,提问他时却往往说不出话来。这时,我们不能呵斥他,而要以热情的语言鼓励他:“你还没有想好,先坐下,再想想,一定会想出来的!”有的学生朗读得很有感情,但声音太小,我们可以这样评价:“你读得很有感情,就是声音小了点儿,你再读一读,让大家一起去感受吧!”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很好,但在课堂上总是默默无言,每次提问都不敢举手,我们可以这样对他说:“在老师的眼中,你是一个聪明文静的孩子,每一节课都那么专心,什么时候能让老师听到你好听的声音呢?”有的学生作业不够认真,我就对他说:“今天的作业写得不够理想,要再努力呀,老师相信你一定会进步的。”这样启发性、鼓励
让课堂安静下来的好处
让课堂安静下来的好处让课堂安静下来的好处
安静,并非指传统课堂中因教师的教学指令脱离实际,而使学生无从应对,课堂气氛处于尴尬的“冷场”;而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有意识地留出一个或多个短小时空,给学生自由支配、自主建构,使学生思维处于活跃期的安静状态。“静”有利于学生与文本“核心对话”的深入,有利于学生个性思维的深刻,有利于语文本体学习任务的回归。
给学生看影片《辛德勒的名单》,总担心有些情节学生会看不懂:犹太人将金子包在面包里吞下去不是为了藏匿而是为了自杀;体检时妇女将手指刺破将鲜血涂在脸上唇上,是为了让自己脸色好看些,不被挑选出来送到奥斯维辛集中营去所以边看影片边进行简单讲解。学生抱怨起来,直言不讳地说:老师你太破坏气氛了,保持“安静”吧,让我们好好看影片,我们能看懂。
笔者的心猛然一惊,斯皮尔伯格真是一位伟大的导演――绝对不低估观众的智慧,他相信观众能够领会他影片中的空白,并从中得到一种探究的“满足感”。相比之下,笔者的滔滔不绝正是不信任学生的表现,也许有时候还夹杂着自我炫耀的成分,是课堂教学“多语症”的表现。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的“多语症”不仅仅表现在教师有意或无意的喋喋不休上,还有那一张张一闪而过令学生目不暇接的幻灯片以及长时间播放的音乐、朗诵和课文视频,更有按照老师的要求频繁进行的小组讨论甚至是辩论和表演,这一派繁荣而热闹的场景其实都是新课程下语文课堂“多语症”的症状。
应该静下来想一想了:在这热闹的背后,我们的学生真的读懂课文了么?他们真的与文本有了内心情感的交流么?真的进行了个人的思考从而学有所获了么?答案似乎很值得商榷。短短四十分钟在老师眼花缭乱的表演、提问、展示下,留给学生的时间、空间是少之又少,学生除了“很好地配合”之外还能有何作为呢?“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也许,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教学的更高境界应该是“治愈”课堂教学“多语症”之后的安静。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去欣赏和表现自然美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去欣赏和表
现自然美
摘要:小学美术课是学校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美术教学的逐步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感受、爱好和审美能力,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去观察欣赏自然美并加以表现呢?在课堂中我是这样做的。
关键词:小学美术美术教学培养
一、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美”的知识传授和教育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不懈地进行“美”的知识传授和教育,促进学生产生美的理念和思想,逐步形成美的标准。通过线条、画面、色彩、明暗、大小、长短、形象、空间、质感的认识理解,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美,明白什么是美,怎样才算美;通过造型、设计等环节的教学,让学生理解美的表现和应用,形成一定的审美情趣;通过欣赏、综合等环节的教学,让学生更深地理解美、评价美、寻找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让学生留心观察,引发他们的审美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获得技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复杂认
知活动,培养学生兴趣是推动这种复杂的认识活动的重要动力。兴趣是人的一种
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学习愿望总是在一定的
情景中发生的。教师要熟练掌握教材,精心安排教学程序。美术是视觉艺术,在
美术教育中教师要重视从视觉形象教学原理入手,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从激发
兴趣入手引导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观察大自然中的一切美好事物。
首先教师可用直观的教具、模型、范画、多媒体技术等帮助学生观察美、感知美、表现美,提高审美能力。
在《头饰设计》面具一课教学中教师模仿学生平时较为经典的表情,让学生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优化课堂教学生态构建共生共荣教学模式
江汉区华中里小学
一、模式构建背景
1学校特色视角:因为学校是国际湿地教育实验学校、国际生态学校、国家未成年人生态道德示范学校,所以,学校应用了生态学,发现了“教育生态学”,为此,学校汲取“教育生态学”之内涵,化作“教育生态化”之办学理念,全面贯彻于教育教学每个方面,由此思考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生态,构建共生共荣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2教学改进视角:我们解决了“教师会教、学生会学”的问题,但还没有达到“乐教、乐学”的境界,教师还没有真切地感受到从教的幸福、为师的快乐,师生关系中还存在诸多不和谐的音符等;课堂和外部生态系统割裂,直接造就了一个极为封闭“花盆环境”的课堂,因为封闭,维系课堂生态的纽带—信息被阻断,信息之间的交流缺失了活力,课堂也就失去了生命活力;要么直接形成了看似自主却是自流,看似热闹却是吵闹,看似课改却是改课的课堂。这些都在制约着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引起我们这一届领导班子深入思考。
3教学创新视角:用教育生态学视角看待教学生态,打开了观察教学、思考教学、改进教学新思路。我们期待,在承认多样性、珍惜独特性、强调关系性、构成和谐性的教学生态中,让师生各展风采,各显魅力,呈现生机勃勃、美轮美奂教育美景。
4传承优秀文化视角: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观念、老庄的关于人性的自然和自由的主张、孔子的“游于艺”、“和为贵”和“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思想等,给我们有益启示。
二、模式理论依据
1.人本教育观: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强调:应当把人作为发展的中心,接受教育是为了个人能力的发挥和个人终身学习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位,以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目标,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学生思维的参与与内驱力的调动。
《搭船的鸟》教案及教学反思
搭船的鸟》教案及教学反思
《搭船的鸟》以一个孩子的口气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认识翠鸟的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一颗童心对自然的爱。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范文,供大家参考,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搭船的鸟》教案及教学反思1
柏拉图曾说:“我们必须寻找一些艺人巨匠,用其大才美德,开辟一条道路,使我们的年轻人由此而进,如入健康之乡;
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艺术作品,随处都是;
使他们如坐春风如沾化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之间受到熏陶,从童年时,就和优美、理智融合为一。”而我认为教师也可成为那“艺术巨匠”,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与一切美善事物相遇、相知、相融,而语文课堂正是这样一片让孩子们与美相遇、打开孩子与自然生命连接启迪学生、提升能力的沃土。
《搭船的鸟》是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留心观察”,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作要求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课文以儿童的口吻,描写了“我”在去乡下的路上留心周围事物并细致观察,得以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会“搭船”的翠鸟,充分说明了留心观察的好处。本文搭船的主体是一只翠鸟,一个“搭”字,赋予翠鸟以人性和灵性,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让读者感悟到人和动物相处的融洽与和谐。
我执教的是第二课时,设置了三个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描写翠鸟的语句,紧扣关键词句厘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2、能借助观察记录单学习作者观察翠鸟的方法来观察身边的细致,记录观察所得,并掌握如何进行简单的外形和动作描写。
自然课堂,美好境界
好的课 堂让 人感 觉亲切 、 自然 、轻松 。课堂 上洋 溢着快 乐 、 自
在 的氛 围 ,几乎 所有 的学 生都在 饶 有兴 趣地 听着 ,投入 地 朗读着 , 认 真地 回答 着 。根据 作者 的思 想和 语言 ,学 生和 老师 一起交 流 ,共 同走进 文字 描述 的美 好境 界 里 ,实现 文本 、教师 、学 生三者 之 间真 正的对 话 。这是 我在 听一位 教师 执教 《 珍珠 鸟》 一课 时的感 受 。
2 0 1 3年 第 2期
O u a i f t y e d u c a i t o n
● 函
课 外诗支
自然课堂 ,美好境界
魏 艳 红
( 焦作 市博 爱县 秀珠 小学 ,河 南 焦作 4 5 4 1 5 0 )
【 摘要 】好的课 堂让人感觉亲切 、自然、轻松。在本文中,作者将谈谈一次听课 时的感受。 【 关键词 】 课堂;快乐;自 在 【 中图分类号 】 G 6 2 3 【 文献标识码 】 A
一
学生 们争 先恐 后地 回答 。 “ 你 喜欢 什么企 鹅 ?为什 么? ”交 流之后 ,我说 : “ 你看 ,彬 彬有 礼 的行为 到哪 里都 受欢迎 ,连企 鹅也 不例外 。你 喜欢 彬彬 有礼 的人 吗? 我们班 谁平 时待 人也是 彬彬 有礼 的? ” 在 “ 比一 比” “ 演 一演 ” “ 听一 听” “ 说 一说 ”这样 一 连 串活 动 下 ,学 生始 终处 于高 涨 的情绪 中 ,完全 沉浸在 课 文的描 述 里 ,不 管 是对 课文 的 朗读 、理解 ,还是 交 流 ,都 积极 参 与 ,热 切表 达 ,取 得 了非 常好 的学 习效果 。 课堂教 学 的本质 是积 极参 与 、交 往互 动 、共 同发 展 。在 预设 教 学 活动时老师 们多想想 怎样 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怎样调动学 生参与 的热 隋, 怎样让学 生专注于学 习并学有成效 。“ 投之 以桃 , 报之 以李 ”, 为学生考 虑得 越合理 ,越全 面 ,学生 的学 习效果也就 会越 出色 。 虽 然没有 完美 的课 堂 ,但 我们 所有 的准备 ,都 是为 了使课 堂教 学 更理想 化 。一棵 树最 终能 长多 高 ,这 由它 的根 多深 广决 定 。对 于 文 本的解 读 ,再 怎么深 都不 为过 。尤 其是 Ⅸ 珍珠 鸟》 这一 类 的文 学 文 本 。它 立意 的深 远 ,语言 的精 美 ,思想 的深邃 都 给人 以启迪 、思 考 。教 学这 类文章 时 ,要研 读 文本 ,体会 作者 的审 美情感 ,领 会 作 家的创 作 “ 意 图” 。此外 ,我们 还需 要联 系作 者 的时代 文化 背景 , 领 会文 本 的思想 深度 。之 所 以这样 细致备 课 ,是 因为 “ 我们 害怕 亵 渎 了经 典 , 我 们宁 可下很 大 的工夫 , 来尽可 能距 离经典 和大 师近 些 ,
生态课堂的意象与具象
生态课堂的意象与具象
生态课堂是当今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对于环境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课堂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教育手段,通过生态课堂的建设和开展,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环境问题,提升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环保习惯,激发环境科学兴趣。在实践中,我们可以从生态课堂的意象和具象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意象
生态课堂的意象可以理解为对于生态环境和保护意识的一种抽象和象征的表达。当我们谈到生态课堂时,我们可以联想到何种意象呢?
1. 绿色校园:在绿色校园中,树木葱茏,花草丛生,蜂鸟穿行,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这个意象给人一种舒适、宜居、清新的感觉,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相契合。
2. 水清山秀:水清山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典型意象,代表了对自然美好环境的向往和珍惜,也是生态课堂中所追求的境界。
3. 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生态课堂意象中的重要内容,意味着各种生物和自然资源之间的协调与平衡,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以上几种意象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对于生态课堂的整体认识和理解,抽象的意象使我们更容易把握生态课堂的核心概念和价值取向,成为推动生态课堂建设的内在动力。
二、具象
生态课堂的具象,则是指生态课堂实际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包括如何构建生态课堂,如何开展生态课堂教学,以及哪些资源可以用于生态课堂教学。
1. 构建生态课堂
一个好的生态课堂应该是多元化的,包括实地考察、体验活动、教科书资料、多媒体资料等多种形式,从而让学生在多种情境下感受到生态环境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室布置和环境也应该体现出生态环境的特点,比如布置植物雨水收集盒等。
幼儿园公开课教案感受自然的美丽
幼儿园公开课教案感受自然的美丽幼儿园公开课教案
一、引言
自然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它呈现出无穷的美丽与奥秘,对幼儿的成长和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幼儿园公开课中,感受自然的美丽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幼儿园公开课教案的设计,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感受自然的美丽。
二、大自然观察与探索
1. 自然观察活动
通过带领幼儿参观校园内的花坛、花园等自然景观,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的花朵、草木等植物,并鼓励幼儿主动提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和疑问。例如,在观察一朵花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花瓣的颜色、形状、数量等特征,并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花瓣有这样的颜色。
2. 探索感知自然的美丽
在户外环境中,组织幼儿进行感官体验活动,例如让幼儿用手触摸树皮的质感,用鼻子闻花香的味道,用耳朵倾听鸟儿的歌唱等。这样的活动能够激发幼儿对自然界的兴趣,促使他们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自然之美。
三、自然绘画与手工制作
1. 自然绘画活动
在幼儿园公开课中,设计绘画活动,如躺在草地上绘制云朵、画出五彩斑斓的春天等,鼓励幼儿用绘画的方式展示自己对自然美丽的感受。在画画过程中,教师应给予足够的自由度,不限制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方式。
2. 手工制作自然素材
通过手工制作,让幼儿将自然素材变成美丽的艺术品。例如,让幼儿用树枝制作简易画板,用得到颜色的植物叶子做画笔,在画纸上留下美丽的痕迹。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还能让他们从中感受到自然之美。
四、自然游戏与互动
1. 自然主题的角色扮演
设计自然主题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扮演花朵、小动物等角色,通过模仿动作和声音,增强他们对自然界的认知。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展示自己的角色,并通过互动提问,进一步深化幼儿对自然的理解。
“信赖”,也能创造出美好的课堂“境界”
文 章 说 的 是 人 和 动 物 的 关 珠 鸟 ” 应 该 做 的 各 种 各 样 的 动 作 和 “ 不 多 久 , 然 有 一 个 小 脑 袋 从 叶 过 忽
系 — — 由 于 作 家 “ ” “ 珠 鸟 ” 相 应 产 生 的 各 种 各 样 的情 绪 。 我 对 珍 们
的精 心 照 料 , 护 有 加 , 渐 地 , 呵 渐 小
孩 子 们 听 说 , 都 高 兴 地 笑 字好 呢? ”
笼 里 去 ” 到 “ 父 母 的 再 三 呼 唤 声 了— — 他 们 大 概 很 少 有 这 样 的 体 在
中 ” — 向 笼 子 ” 小 “ 珠 鸟 ” 得 验 。 才 , 珍 变
越来越 不怕
“ ” 我 ,越 来 越 “ 赖 ” 信
后 , 片尖 细 而娇嫩 的 “ 啾 ” , 一 啾 声 不
Biblioteka Baidu
《 珠 鸟 》 的课 堂 教 学 环 节 中 , 绝 于 耳 , 甚 是 中 听 ! — — “ 得 真 珍 叫
没 有 疑 义 , 文 《 珠 鸟 》 主 我 最 喜 欢 的 就 是 我 扮 演 课 文 里 的 像 ! ” 不 禁 夸 奖 起 来 。 而 小 “ 珠 课 珍 的 我 珍
“ 能 给 我 做 做 吗 ? ” 鼓 励 地 你 我
看着 他 。 他 笑 着 说 “ ” 同 时 , 已 经 好 的 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课堂,美好境界
【摘要】好的课堂让人感觉亲切、自然、轻松。在本文中,作者将谈谈一次听课时的感受。
【关键词】课堂;快乐;自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好的课堂让人感觉亲切、自然、轻松。课堂上洋溢着快乐、自在的氛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在饶有兴趣地听着,投入地朗读着,认真地回答着。根据作者的思想和语言,学生和老师一起交流,共同走进文字描述的美好境界里,实现文本、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真正的对话。这是我在听一位教师执教《珍珠鸟》一课时的感受。《珍珠鸟》教学片断:
师:这种生活在澳洲密林中的珍珠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珍珠鸟非常可爱。
生:我觉得它很胆小,但熟悉了之后就胆大了。
师:本来胆小的珍珠鸟怎么会胆大了呢?还是让我们看看“我”是如何与珍珠鸟一点点熟悉的。谁来读读“我”的做法?
生:(读)……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师:(很欣喜地)三个月后,那繁茂的绿蔓里发出尖细娇嫩的鸣叫声,那是——
生:小珍珠鸟。
反思:
在这种学习状态下的老师和学生都是愉悦的、幸福的,好像行进在一条繁花铺就的小路上,嗅着芳香,伴着鸟鸣,时而淌过淙淙溪水,时而感受徐徐微风,他们就这样交谈着、欣赏着,不知不觉就到达了路的尽头。就连听者也觉得学习时间转瞬即逝,为结束这温馨动人的学习之旅而惋惜。细细品味,那课堂如泛着阳光般的温暖,是那样柔软贴心。怎样让课堂如纯棉般让人亲近呢?我想老师们要在课前和课上下功夫。
课前,教师要清楚教学目标,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制订有效的计划,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小学生喜欢新鲜事物,对形状、颜色、声音、气味特别敏感。他们好动,喜欢东看看西摸摸,当然注意力也容易分散。他们好胜心强,受到表扬喜形于色;好学上进,但遇到困难会畏缩不前。备课时,老师如果把自己当成一个懵懂的学生,了解他们的心理世界,用儿童的眼睛去看待、去寻找,你就会发现一篇文章到底哪里妙趣横生,哪些地方对于学生而言显得枯燥无味。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学生们兴趣盎然、专心致志,他们会不自觉地产生求知欲,主动探寻,所以我们应多结合课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比如,在教学《登上企鹅岛》时,我让学生取出直尺,用手比比”10厘米”多长,“60厘米”就大致知道了。老师边读,学生边用动作比划:
“这个岛上的成年企鹅一般六十多厘米高,长着鱼鳞状的羽毛。
未成年的只有小猫那么大,全身是绒毛。它们的躯体呈流线型,背部黑色,腹部白色,对比很鲜明,走起路来一摇一摆。”
学生边听边用手比着成年企鹅、未成年企鹅大致的高度,比划着流线型,还学着企鹅“一摇一摆”,边听边笑,兴趣十足。
接下来学生“演一演”:“它们彬彬有礼,站在远处向我们点头,像欢迎我们似的。”当我读到“最凶猛的是阿德雷企鹅,我刚迈进它们的领地,一只企鹅就尖叫着把我驱逐出境。它们的叫声很像毛驴,所以又叫驴企鹅”后,播放声音,学生听到了驴是怎样叫的。在笑声中我问:“这只企鹅尖叫着驱逐我,仿佛在说——”
“快出去,这是我的领地!”
“走开,不要进入我的地盘!”
……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
“你喜欢什么企鹅?为什么?”交流之后,我说:“你看,彬彬有礼的行为到哪里都受欢迎,连企鹅也不例外。你喜欢彬彬有礼的人吗?我们班谁平时待人也是彬彬有礼的?”
在“比一比”“演一演”“听一听”“说一说”这样一连串活动下,学生始终处于高涨的情绪中,完全沉浸在课文的描述里,不管是对课文的朗读、理解,还是交流,都积极参与,热切表达,取得了非常好的学习效果。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在预设教学活动时老师们多想想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调动学生参与
的热情,怎样让学生专注于学习并学有成效。“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为学生考虑得越合理,越全面,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就会越出色。
虽然没有完美的课堂,但我们所有的准备,都是为了使课堂教学更理想化。一棵树最终能长多高,这由它的根多深广决定。对于文本的解读,再怎么深都不为过。尤其是《珍珠鸟》这一类的文学文本。它立意的深远,语言的精美,思想的深邃都给人以启迪、思考。教学这类文章时,要研读文本,体会作者的审美情感,领会作家的创作“意图”。此外,我们还需要联系作者的时代文化背景,领会文本的思想深度。之所以这样细致备课,是因为“我们害怕亵渎了经典,我们宁可下很大的工夫,来尽可能距离经典和大师近些,再近些。”
课上,对话应成为师生交流的主要方式,它是一种平等,一种开放,一种自由,一种民主。因为在生动的情境中对话,所以富有情趣和美感,时时激发出新意和遐想。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想说话,有话说,而且留心别人在说什么,彼此间在构筑伙伴。在这样的氛围里,师生相互激发,相互影响,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在谈话的过程中,老师既要认真倾听学生说了什么,又要留心观察其他学生的表现,也许一个词,一句话,一个神情,一个动作,在种种信息中敏锐捕捉到与即将进行的学习活动相契合的因素,顺势而导。
学《麻雀》的时候,我问:“谁来说说你印象中的麻雀?”
“麻雀长得比较小,是灰色的,跳来跳去很可爱。“
“麻雀很机灵,听到一点声音就飞走了。”
孩子们最可贵的就是有一颗未经蒙尘的童心,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学完了课文后,我特意问梁子叶:“这只老麻雀宁可自己死了也要救它的孩子。如果它现在就站在你的手掌心,你会怎么做?”“我会轻轻抚摸它的身体,喂它面包屑、饼干末,它吃饱了以后就让它飞走。”梁子叶郑重其事地说。
如此,学习过程丝丝入扣,连环绵密,是不可割断的整体,再加上我们用尊重、悦纳连接,用爱和包容钩织,这其中充盈着学生、老师、作者的体会和情感,所以让人流连其中。自然的课堂首先是令人身心舒服的,共同经历和享受着美好的课堂,谁不喜欢这样的课堂呢?
(责任编辑:龙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