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物理(校编)教案:2.1 功 功率.doc
《功率》教案
《功率》教案功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功率的概念、单位以及功率与能量、时间的关系。
2.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实验测量功率,并掌握计算功率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热情和实验探究兴趣,提高学生学科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功率的概念及单位的介绍2. 测量功率的方法与实验探究应用三、教学重点1. 掌握功率的概念和单位的计算方法2. 了解功率与能量、时间的关系3. 通过实验测量功率,掌握计算功率的方法四、教学难点1. 掌握功率测量的方法2. 了解功率与能量、时间的关系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五、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2. 实验教学法3. 讨论合作学习法六、教学过程设计1. 引入环节:用问题导入问题Q1、小李和小王同时爬上一个山丘,小李用了5分钟,小王用了10分钟,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讨论问题:两个人同时做了同一件事,为什么时间不同,我们应该如何描述这个现象?2. 讲授环节:讲解功率的概念和单位1)通过举例解释功率概念,并介绍功率的单位——瓦特(W);2)介绍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如电功率,机械功率等;3)通过实验教学法测量不同电器的功率,并掌握计算自己居家用电的功率的方法;4)通过讲解及实验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理解功率与能量、时间的关系。
3. 实践环节:完成实验任务1)分组完成实验任务,通过应用教学,让学生掌握测量功率的方法;2)通过讨论合作学习法,帮助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并进行计算。
4. 总结环节: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特别是思考题的答案。
七、教学评估1. 教学中测试:利用讨论活动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2. 课后作业:给学生出功率的计算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资源1. 电动机、电热器等电器;2. 实验台、万用表等实验设备;3. 课件、PPT、实验手册等相关资料。
九、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功率的概念、单位及其与能量、时间等的关系。
(完整word)功和功率教案
功和功率教学目标: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会计算有关功和功率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教学重点:功和功率的概念 教学难点:功和功率的计算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一、功 1.功功是力的空间积累效应.它和位移相对应(也和时间相对应).计算功的方法有两种: ⑴按照定义求功.即:W =Fs cos θ。
在高中阶段,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恒力做功。
当20πθ<≤时F 做正功,当2πθ=时F 不做功,当πθπ≤<2时F 做负功。
这种方法也可以说成是:功等于恒力和沿该恒力方向上的位移的乘积。
⑵用动能定理W =ΔE k 或功能关系求功.当F 为变力时,高中阶段往往考虑用这种方法求功。
这里求得的功是该过程中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或者说是合外力做的功)。
这种方法的依据是: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功是能的转化的量度。
如果知道某一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数值,那么也就知道了该过程中对应的功的数值。
【例1】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用长L 的细线悬挂而静止在竖直位置。
在下列三种情况下,分别用水平拉力F 将小球拉到细线与竖直方向成θ角的位置。
在此过程中,拉力F 做的功各是多少?⑴用F 缓慢地拉; ⑵F 为恒力;⑶若F 为恒力,而且拉到该位置时小球的速度刚好为零. 可供选择的答案有A 。
θcos FL B.θsin FL C.()θcos 1-FL D 。
()θcos 1-mgL解析:⑴若用F 缓慢地拉,则显然F 为变力,只能用动能定理求解.F 做的功等于该过程克服重力做的功。
选D⑵若F 为恒力,则可以直接按定义求功。
选B⑶若F 为恒力,而且拉到该位置时小球的速度刚好为零,那么按定义直接求功和按动能定理求功都是正确的。
选B 、D在第三种情况下,由θsin FL =()θcos 1-mgL ,可以得到2tan sin cos 1θθθ=-=mg F ,可见在摆角为2θ-时小球的速度最大。
《功率》教案完美版
《功率》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功率的概念:(1)知道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知道功率的定义和定义式P=W/t;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3)知道公式P=Fv的物理意义。
2.掌握功率的计算:(1)能够用公式P=W/t解答有关的问题。
(2)能够用公式P=Fv解答有关的问题。
二、重点、难点分析1.功率的概念、功率的物理意义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如果学生能懂得做功快慢表示的是能量转化的快慢,自然能感悟出功率实际上是描述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
2.瞬时功率的概念学生较难理解,这是难点。
学生往往认为,在某瞬时物体没有位移就没有做功问题,更谈不上功率了。
如果学生没有认识到功率是描述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这个难点就不易突破,因此,在前面讲清楚功率的物理意义很有必要,它是理解瞬时功率概念和物理意义的基础。
三、主要教学过程1.功率初中同学们学习过功率的有关知识,都知道功率是用来描述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我们一起讨论一些问题。
力F1对甲物体做功为W1,所用时间为t1;力F2对乙物体做功为W2,所用时间为t2,在下列条件下,哪个力做功快?A.W1=W2,t1>t2;B.W1=W2,t1<t2;C.W1>W2,t1=t2;D.W1<W2,t1=t2。
上述条件下,哪个力做功快的问题学生都能作出判断,其实都是根据W/t这一比值进行分析判断的。
让学生把这个意思说出来,然后总结并板书如下: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和完成这些功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功率。
如果用W表示功,t明确告诉学生上式即为功率的定义式,然后说明P的单位,W用J、t用s作单位,P的单位为J/s,称为瓦特,符号为W。
最后分析并说明功率是标量。
接下来着重说明,功率的大小与单位时间内力所做的功为等值。
至此,再将功的定义式与速度v的定义式作类比,使学生理解,虽然研究的是不同性质的问题,但是研究方法是相同的(同时也为后面讲瞬时功率做了些准备)。
然后提出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功率的物理意义。
物理《功率》教案范文
物理《功率》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知道功率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功率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2. 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实验:测量物体做功的功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的掌握。
2. 难点: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功率的测量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功率的概念。
2. 新课:讲解功率的定义及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功率的基本概念。
3. 案例分析:分析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将功率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4. 实验环节: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物体做功的功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6.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功率计算和应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编写完毕,仅供参考。
如有需要,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功率概念的理解和计算公式的掌握。
2. 评价学生运用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讨功率与功、时间的关系。
2. 介绍功率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航空、汽车等。
3. 探讨如何提高功率的途径,如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设计等。
八、教学资源1. 教材:《物理》2. 实验器材:测量仪器、实验用具3. 多媒体课件: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实际应用案例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2. 第二课时:分析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第三课时:实验测量物体做功的功率十、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
《主题二第一节功功率》作业设计方案-中职物理高教版21电工电子类
《功功率》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职物理课程中《功功率》的基本概念,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功和功率计算方法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次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复习:学生需复习功和功率的基本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并理解它们在物理学中的意义。
2. 计算题练习:学生需完成一定数量的计算题,包括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及单位换算等。
题目难度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实验操作:学生需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并完成一个简单的实验,如测量物体在不同力作用下的位移和所做的功,进而计算功率。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
4. 案例分析:学生需分析一个与功和功率相关的实际案例,如电动机的功率计算、机械效率的评估等,以增强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复习部分要求学生对基本概念有清晰的理解,并能准确描述功和功率的物理意义。
2. 计算题练习部分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保证计算过程和结果的准确性。
如有需要,可查阅相关资料或请教老师。
3. 实验操作部分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报告需包括实验目的、步骤、数据记录及分析等内容。
4. 案例分析部分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并撰写分析报告。
报告应包括案例背景、问题分析、解决方法及结论等内容。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论复习情况进行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及对物理意义的阐述情况。
2. 通过批改学生的计算题练习,评价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评价,包括实验步骤的规范性、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及实验报告的完整性等方面。
4. 对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进行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及分析问题的逻辑性。
五、作业反馈1.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给出详细的评价及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功功率》的知识点。
人教版物理(中职)通用类21功功率教案
2.1功功率【教学内容】第二单元第1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功的概念,会运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理解正功和负功的概念,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力做正功或负功;知道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各力功的代数和;理解功率的公式P=W/t,并能进行有关计算;正确理解公式P=Fv的意义,知道什么是瞬时功率,什么是平均功率,并能用来解释与功率有关的现象和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结合初中所学的功的概念和公式与力的分解知识,推导出功的一般计算公式;运用数学方法与矢量概念,得出正功与负功的概念;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之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与功率有关问题,比如汽车运行中的功率与能耗分析,培养学生的节能环保意思。
【教学重点】功、功率的概念及计算。
【教学难点】正功与负功的理解,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的区别。
【教具准备】木块、弹簧测力计等。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出课题1.回顾复习初中所学功的知识──提问、讨论(1)举例说明什么是功?功与作用于物体上的力有关,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使受力物体在力的方向发生一段位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2)如何计算一个力对物体做的功?功等于力与受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的乘积。
用公式表示就是:(3)如何判断一个力对物体做不做功?一看是否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二看物体是否沿力的方向发生位移。
如果一个物体同时受几个力的作用,物体发生的位移沿哪个力的方向,哪个力对物体做功。
(4)力对物体做功有无快慢程度的差别?若有,用什么物体量表示?怎样计算该物理量?用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程度,功率等于单位时间里做的功,用公式表示就是:。
2.提出问题:如图所示,恒力F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α角斜向下推物体或斜向上拉物体,使物体在水平面发生s的位移,力F对物体做不做功,若做功,怎样计算功的大小?怎样计算做功的快慢?◆合作探究──新课学习一、功1.推导功的计算公式(1)上述所提问题中,力F对物体做不做功的讨论:力F有两方面的作用效果,一是向上提起物体,以减少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而是向前牵引物体,使其前进。
《功率》物理教案
《功率》物理教案第一章:功率的概念1.1 引入功率的概念解释功率的定义: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是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强调功率的单位:瓦特(W),1W = 1J/s。
1.2 功率的计算公式介绍功率的计算公式:P = W/t,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做的功,t表示时间。
解释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的概念:瞬时功率是指物体在某一瞬间的功率,平均功率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功率。
第二章:功率的计算与应用2.1 功率的计算实例给出实例,让学生计算物体在不间内的功率,如跳绳、跑步等。
强调计算功率时需要注意的单位转换。
2.2 功率的应用解释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发动机的功率、电风扇的功率等。
引导学生思考功率与生活用品性能的关系。
第三章:功率与机械效率3.1 机械效率的概念解释机械效率的定义:机械效率是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用来衡量机械设备的性能。
强调机械效率的取值范围:0≤η≤1,机械效率不可能大于1。
3.2 功率与机械效率的关系解释功率与机械效率的关系:功率越大,表示物体做功越快,但机械效率不一定越高。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第四章:功率的测量与实验4.1 功率的测量工具介绍功率的测量工具:瓦特计(功率计)。
解释瓦特计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4.2 功率的实验测量给出实验步骤,让学生通过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功率。
强调实验中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和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第五章: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5.1 功率在交通中的应用解释汽车发动机功率的概念,介绍汽车功率与行驶速度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汽车功率与驾驶体验的关系。
5.2 功率在家用电器中的应用解释电风扇、空调等家用电器的功率概念,介绍功率与用电量、节能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选择和使用家用电器以节约能源。
第六章:功率与能量6.1 功率与能量的关系解释功率与能量的关系:功率是能量转化的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能量的转化或消耗速率。
强调功率与能量的关系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功、功率》教学设计
14、《功、功率》教学设计(一)知识目标1、做功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2、深刻理解功的概念,熟练功的计算。
3、理解功率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掌握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与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结合实际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五)教学难点:功率及功率的计算公式在实际中的应用(六)解决问题:1、物体做功的必要因素是什么?2、物体不做功的情况有哪些?3、克服重力做功4、如何测量自身功率的大小?6、P=Fv的使用条件是什么?【潜伏训练】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图片“功夫足球”引入新课:足球运动员郑智一脚大力射门,足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人对足球是否有力的作用?人对足球是否做功?观察学生答题情况,针对错误较多内容点拨发散。
(学生活动:1、思考; 2、完成潜伏训练内容)(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引出学生思考,通过简单判断,回忆“做功”相关知识。
)【精讲释疑】(一)“功”列举生活中有哪些做了功和没做功的例子,为什么做了功?为什么没有做功?判断下列情况是否做功:⑴人推讲台,讲台没动⑵人提水桶,竖直方向提高0.3米,水平方向前进5米⑶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的过程和举着杠铃稳定时。
提问:你能说出以上情况哪些做了功?做功条件是什么?一连串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回答且归纳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例1、一木块重10牛顿,在2牛顿的水平拉力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匀速前进了5米,拉力对木块所做的功是多少?(问题迁移:拉力做的功? 重力做的功 ?支持力做的功?摩擦力做功多少? 点拨:克服摩擦力做功)(学生活动:通过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判断人做功的情况,总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设计意图:(二)“功率”1、功率意义: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2、功率定义:做功大小与时间比值3、功率计算公式:4、功率的单位:瓦特,简称“瓦”,用“W ”表示,常用的单位还有“kW ”.其中1W=1J/s ,1kW=1000W 。
物理《功率》教案范文
物理《功率》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知道功率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功率的测量实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功率的概念,功率的计算公式。
2. 难点:功率公式的应用,功率的测量实验。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提问:什么是功率?为什么需要学习功率?2. 讲解功率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3. 给出功率的计算公式,并进行解释。
4. 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分组进行功率测量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数据。
6. 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运用功率公式解决问题。
7.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功率概念和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
2.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搜集学生应用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实例,评价学生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功率与效率的关系,如何提高机械设备的功率?2. 介绍功率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航空发动机、电动汽车等。
3. 探讨功率在生活中的节能减排意义,引导学生关注环保。
八、教学资源1. 教材《物理学》。
2. 实验器材:秒表、卷尺、测力计等。
3. 多媒体课件。
4. 网络资源:有关功率的科普文章、视频等。
九、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十、课后作业1.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为什么运动员跑步时需要调整呼吸频率?2. 请结合实例,说明如何提高机械设备的功率?3. 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
(word完整版)《功率》初中物理教案
物理教案《功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知道功率的单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形成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2、学习者的分析学生来自农村(大部分),有丰富的生活知识和生活经验,接触许多与功和功率有关的事物和现象,为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奠定基础,同时学习过速度和电功率的概念,对于理解功率有很大帮助。
3、教具与学具电化教具:多媒体课件4、教学过程分析和设计教学流程图设计内容设计意图活动层面教材处理师生活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复习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功。
那么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力学里功的计算公式又是怎样呢?功的原理的内容是什么?一、播放多媒体素材(视频)或画面)如用挖掘机挖土和一个工人单独挖土比较哪一种方法更快?图中的情景说明了什么问题?类似的事例还有吗?(启发思考)教师通过所设计的情景,将学生引入学习怎样比较做功快慢的学习主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初步知道物体做功是有快慢之分的。
由情景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并直接切入学习主题。
二、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1、引导回顾“速度”的知识。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联系教材,利用工地上的搬运问题加深对功率知识的认识3、向学生提供一组数据,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谁做功最快?说出比较的依据。
4、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方便准确的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呢?5、介绍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并以适当的事例加以巩固。
6、引导学生参看课本小数据图表中的资料,说出各物体功率所表示的意义。
7、巩固提高:提问:用1牛的力在2秒内将物理课本从地上提高1米,你能算出这个力做功的功率吗?教师启发:以前学习过要比较两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先确定路程再比较时间,也可以先确定时间再比较路程。
《主题二第一节功功率》作业设计方案-中职物理高教版21通用类
《功功率》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功功率》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功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及功率的物理意义,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作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基础知识的复习:学生需回顾功的概念,包括功的物理意义、计算方法及单位等。
2. 理解功率概念:学生需掌握功率的定义、物理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并理解功率与功的关系。
3. 实验模拟与分析:学生需通过模拟实验或实际实验,观察并分析物体运动过程中所做的功和功率的变化情况。
4. 习题练习:学生需完成一定量的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等,以巩固所学知识。
三、作业要求1. 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应注重理解功和功率的基本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
2. 在实验模拟与分析部分,学生应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其背后的物理原理。
3. 在习题练习部分,学生应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如遇难题可查阅教材或向老师请教。
4. 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应进行自我检查和反思,确保作业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和反馈。
2. 评价标准包括学生对功和功率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习题练习的准确性和解题思路等。
3. 对于优秀的学生作品,教师可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表扬,激励学生积极学习。
五、作业反馈1.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可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解,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附加建议为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功功率》的知识点,建议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可进行以下附加学习:1. 观看相关的教学视频或阅读相关的学习资料,加深对功和功率的理解。
2. 进行相关的练习题或实验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主题二第一节功功率》学历案-中职物理高教版21电工电子类
《功功率》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功与功率”,是中职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功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功率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目标1. 理解功的基本概念、定义及物理意义,掌握功的计算方法和基本公式。
2. 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与功的关系,掌握功率的基本计算方法。
3. 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功和功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评价任务1. 评价学生对功的基本概念、定义及物理意义的理解程度,能否正确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 评价学生对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的理解程度,能否将功率与功的关系进行正确表述。
3. 通过实例分析,评价学生运用功和功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操作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功与力、运动的关系,引出本课的学习主题。
2. 新课讲授:(1)讲解功的基本概念、定义及物理意义,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2)讲解功的计算方法和基本公式,重点强调公式中的各个物理量的含义和单位。
(3)讲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与功的关系,掌握功率的基本计算方法。
3.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4.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运用功和功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 总结回顾:对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功和功率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公式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包括功和功率的计算题、应用题等,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提交。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学生应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对功和功率概念的理解程度、公式的掌握情况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
《主题二 第一节 功 功率》学历案-中职物理高教版21化工农医类
《功功率》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功与功率”,是中职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功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及功率的物理意义,为后续学习力学、电磁学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学习目标1. 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公式及计算方法。
2. 理解功率的概念,知道功率与功的关系,掌握功率的物理意义。
3. 能够运用功和功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4.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总结的能力。
三、评价任务1. 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评价学生对功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2.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评价学生对功率概念的理解及运用能力。
3. 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之前学习的力学知识,引出功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功的概念:通过举例说明什么是力,力如何做功,引导学生理解功的概念。
(2)功的计算:讲解功的计算公式及计算方法,通过例题演示计算过程。
(3)功率的概念:在理解功的基础上,引入功率的概念,讲解功率与功的关系。
3.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力的作用效果与功的关系,加深对功和功率的理解。
4.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学习效果。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功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课堂总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功和功率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3. 作业批改与反馈:及时批改作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针对问题进行辅导和指导。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应对本课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问题进行改进。
2. 学生反思:引导学生对本课学习进行反思,总结所学知识及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主题三第一节功功率》学历案-中职物理高教版21机械建筑类
《功功率》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次学习的主题是《功功率》这一物理课程的核心内容。
本课将围绕功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功率的引入和意义展开,旨在让学生掌握功与功率的基本知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习目标1. 理解功的基本概念及其物理意义,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理解功率的概念及其与功的关系,知道功率的物理意义和实际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三、评价任务1. 评价学生对功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能否正确解释功的含义。
2. 评价学生是否掌握功的计算方法,能否独立完成简单的功的计算题。
3. 评价学生对功率的理解程度,能否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及实际应用。
4. 评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解答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前一个课时的内容,引出本课的主题——功与功率。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如“物体移动时力所做的功是如何计算的?”“什么是功率?”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2. 新课讲解:首先,教师讲解功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及物理意义。
其次,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功的计算过程。
然后,引入功率的概念,讲解功率与功的关系及物理意义。
最后,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功率的单位及实际应用。
3. 学生练习:教师给出一些功与功率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可以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的知识点,强调重点和难点内容。
同时,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检测与作业1. 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的形式,检测学生对功与功率的理解程度及计算能力。
教师可以出一些简单的计算题和选择题,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2. 作业:布置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可以包括功与功率的计算题、实际应用题等,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学生应反思自己在本次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总结学习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物理功率的教学教案设计
物理功率的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知道功率的计算公式。
2. 让学生掌握功率的物理意义,能够运用功率解释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功率的概念: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
2. 功率的计算公式:P = W/t,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做的功,t表示时间。
3. 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程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功率的概念,功率的计算公式。
2. 难点:功率的物理意义,运用功率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及物理意义。
2.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功率的变化规律。
3. 采用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运用功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顾功的概念,引出功率的概念。
2. 讲解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及物理意义。
3.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功率的变化规律。
4. 学生分组实验,操作实验仪器,测量不同条件下的功率。
5. 引导学生运用功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运动员跑步、汽车行驶等。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功率计算和应用的题目,检验学生对功率概念和公式的掌握程度。
2. 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关于功率的知识,评估学生对功率的理解深度。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对比不同物体的功率,探讨影响功率的因素。
2. 引导学生思考功率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电动汽车、风力发电等。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情况,确保学生充分参与课堂讨论。
2. 考虑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难度和进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课后作业:1. 计算练习:给出一系列功和时间的数据,让学生计算功率。
《主题二第一节功功率》作业设计方案-中职物理高教版21通用类
《功功率》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巩固学生对“功”和“功率”概念的理解,掌握基本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本课时作业,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功与功率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作业内容(一)概念理解1. 功的概念:学生需掌握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并能正确判断力在空间中所做的功。
2. 功率的概念:理解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二)计算题1. 基础计算:通过几个简单的例题,让学生熟练掌握功和功率的计算方法。
2. 应用题:设置几个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题目,如计算人爬楼梯所做的功和功率等,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问题解答设计一些与《功功率》相关的常见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并回答,如“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功率大小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等。
三、作业要求1. 作业量适中:本次作业的题目数量及难度应适中,既要保证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又要避免过多的作业量导致学生疲劳。
2. 独立完成: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他人答案。
3. 及时提交:设定一个合理的截止时间,要求学生按时提交作业。
4. 规范答题:要求学生按照规范的格式和步骤进行答题,字迹工整,思路清晰。
四、作业评价1. 正确性评价:根据学生答案的正确性进行评价,对错误的地方进行指正。
2. 解题思路评价:评价学生的解题思路是否清晰,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3. 进步性评价:对学生的进步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努力。
五、作业反馈1. 及时反馈:教师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的批改,并及时向学生反馈作业情况。
2. 个性化反馈: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给出个性化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3. 课堂讨论:在下一课时开始前,留出时间让学生对作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时作业设计旨在巩固学生对“功”与“功率”概念的理解,掌握相关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功率》教学设计
《功率》教学设计第1篇:《功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功率是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单位。
(二)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实例、作图等多种方式来描述功率,能用公式计算功率。
2.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和生产中的实际,在讨论中使学生能理解功率的概念。
3.会设计实验,估测功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二、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和物理意义三、教学难点:理解功、功率、机械效率的区别与联系。
设计实验估计各种情况下的功率。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五、教学准备六、学情分析虽然我们就生活在大气中,但由于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很可能会忽视大气压强的存在,因此通过演示实验和自主*学习体验到大气压强的存在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引导学生体会到大气压存在的关键。
然后再通过一些生活实例和信息赠予加以巩固和延伸。
关于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和方向,可通过与液体压强的方向类比和探究活动两种方式得出结论,从而巩固加深对已学的固体、特别是液体压强知识的理解,尽管三者之间各有自己的特点。
另外,通过极具说服力的实验和问题和情景的巧妙设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加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问题1:小明的教室在五楼,通常上楼需要1.5m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功率》的教学设计范文【教材分析】《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2”中涉及本节的内容标准是“理解功率,关心生产和生活中常见机械功率的大小及其意义”。
要求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会进行功率的计算;会分析汽车发动机功率一定时,牵引力和速度的关系;尝试自己设计实验,测量人在某种运动中的功率。
由于功率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很广,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富有实际意义。
发展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功率的定义及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定义;2.,的运用。
中专物理(校编)教案 2和功率.doc
第一节功功率一、功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有关功的初步知识。
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如果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例如,人拉车前进,车在人的拉力作用下发生了一段位移,就说人的拉力对车做了功。
如果物体在恒力F 作用下,沿力F 的方向发生的位移是s,如下图所示,那么,力F 对物体做的功为W=Fs。
功是标量。
功的SI单位是J。
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例如,一个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匀速直线运动,因为物体在位移方向上没有受力,所以,没有力对小球做功;某人举着一个物体向前匀速运动,虽然用了力,但在力的方向上没有位移,所以,他也没有做功。
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并不总是跟力的方向相同,当力的方向跟运动方向成某—角度α时,如下所示,怎样来计算这个力做的功呢?我们可以把力F分解成与位移方向平行的分力F1和与位移方向垂直的分力F2,如下所示。
在物体发生位移s的过程中,由于物体在F2的方向上没有发生位移,因此,F2对物体做的功等于零;F对物体做的功W就等于F1s,而F1=F cosα,所以W=Fs cosα这就是说,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间夹角的余弦这三者的乘积。
讨论:当α=0时,cosα=1,W=Fs,力和位移方向相同,力对物体做正功。
当0<α<90°时,cosα>0,W为正值,力对物体做正功。
当α=90°时,cosα=0,W=0,力和位移方向垂直,力对物体不做功。
当90°<α<180°时,cosα<0,W为负值,力对物体做负功。
当α=180°时,cosα=-1,W=-Fs,力和位移方向相反,力对物体做负功。
一个力对物体做负功,表示这个力阻碍物体的运动。
因此,当力对物体做负功时,常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
例如,当摩擦力对物体做负功时,也可以说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
如果公式W=Fs cosα中的F是几个力的合力,那么式中的α是合力方向与物体位移方向间的夹角,W就是合力做的功。
《功率》物理教案可编辑.doc
《功率》物理教案《功率》物理教案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功率》物理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功率》物理教案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功率。
能说出功率的物理意义,并能写出功率的定义式及其单位。
2、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功率的含义。
3、能应用功率的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设计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人体的输出功率的过程,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2、通过资料认识常见运动物体的功率大小,了解功率在实际应用的重要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测量活动的组织安排,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2、进一步形成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习惯,增强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在学习机械功之后,从做功快慢的角度认识功这个物理量。
功率在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后续学习电功率等知识的基础。
教科书通过对生活、生产实例的分析,采用比值定义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
要求学生明确功率的物理意义,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
对功率概念的认识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功率与功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与距离的关系相似,学生在学习速度概念的基础上容易进行知识的正迁移,所以,可以结合实例采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认识与记忆,也可以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和利用公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对功率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策略与速度、密度和压强的定义方法相同,功率也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
教学中通过人上楼的实例创设情景,让学生思考做相同的功,用时不同,引出做功快慢的问题,为功率概念的提出做铺垫。
类比速度是表征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做功的快慢取决于相同时间内做功的多少,因此新概念的引入需要用功与做功所用时间的比来完成,它的大小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中职物理《功》教案
中职物理《功》教案教案:中职物理《功》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中职物理教材第三章《力学》第四节《功》。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功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功的性质。
具体内容包括:1. 功的定义:通过力的作用,使物体沿着力的方向发生位移时,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2. 功的计算公式:功 = 力× 位移× 夹角(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夹角)。
3. 功的性质:功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功的正负表示是动力做功还是阻力做功;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功在能量转化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能量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功的性质。
难点:功的计算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功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物理教材、笔记本、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例子,如一个人提着物体上楼梯,分析这个过程中人所做的功。
2. 讲解功的定义:通过力的作用,使物体沿着力的方向发生位移时,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3. 讲解功的计算公式:功 = 力× 位移× 夹角(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夹角)。
4. 讲解功的性质:功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功的正负表示是动力做功还是阻力做功;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5. 例题讲解: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移动一定距离时所做的功。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7. 作业设计:题目1:一个力为10N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移动了5m,求这个力所做的功。
答案:10N × 5m = 50J题目2:一个力为5N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了10m,求这个力所做的功。
答案:5N × 10m = 50J题目3:一个力为8N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了6m,求这个力所做的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功功率
一、功
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有关功的初步知识。
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如果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例如,人拉车前进,车在人的拉力作用下发生了一段位移,就说人的拉力对车做了功。
如果物体在恒力F 作用下,沿力F 的方向发生的位移是s,如下图所示,那么,力F 对物体做的功为W=Fs。
功是标量。
功的SI单位是J。
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例如,一个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匀速直线运动,因为物体在位移方向上没有受力,所以,没有力对小球做功;某人举着一个物体向前匀速运动,虽然用了力,但在力的方向上没有位移,所以,他也没有做功。
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并不总是跟力的方向相同,当力的方向跟运动方向成某—角度α时,如下所示,怎样来计算这个力做的功呢?
我们可以把力F分解成与位移方向平行的分力F1和与位移方向垂直的分力F2,如下所示。
在物体发生位
移s的过程中,由于
物体在F2的方向上
没有发生位移,因此,F2对物体做的功等
于零;F对物体做的功W就等于F1s,而F1=F cosα,所以
W=Fs cosα
这就是说,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间夹角的余弦这三者的乘积。
讨论:
当α=0时,cosα=1,W=Fs,力和位移方向相同,力对物体做正功。
当0<α<90°时,cosα>0,W为正值,力对物体做正功。
当α=90°时,cosα=0,W=0,力和位移方向垂直,力对物体不做功。
当90°<α<180°时,cosα<0,W为负值,力对物体做负功。
当α=180°时,cosα=-1,W=-Fs,力和位移方向相反,力对物体做负功。
一个力对物体做负功,表示这个力阻碍物体的运动。
因此,当力对物体做负功时,常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
例如,当摩擦力对物体做负功时,也可以说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
如果公式W=Fs cosα中的F是几个力的合力,那么式中的α是合力方向与物体位移方向间的夹角,W就是合力做的功。
可以证明,合力做的功等于各个分力做功的代数和。
[例题1] 一个质量为150 kg 的小车,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上方的拉力500 N ,在水平地面上移动的距离为5 m 。
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100 N ,求合力对物体做的功。
分析 小车在水平地面上移动时,受到重力G 、支持力F N 、拉力F 和摩擦力F f 四个力的作用,如图所示。
由于重力G 、支持力F N 的方向与小车的位移方向垂直,不做功,因此合力做的功就是拉力F 和摩擦力F f 做功的代数和。
解 拉力做的功: W F =Fs cos α=500×5×cos37°J =2 000 J
摩擦力做的功:W Ff =-F f s =-100×5 J =-500 J
合力做的功: W 合=W F +W Ff =2000-500 J =1 500 J
二、功率
不同物体做相同的功,所用的时间往往不同,也就是说,做功的快慢不相同。
一台起重机能在1 min 内把1 t 货物提到楼顶,另一台起重机只用30 s 就可以做相同的功。
第二台起重机比第一台做功快一倍。
在物理学中,用功率来表示做功的快慢程度,功W 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t 的比值,叫做功率。
用P 表示功率,则有
功率是标量。
功率的SI 单位是W 。
电动机、内燃机等动力机械都标有额定功率,这是在正常条件下可以长时间
工作的功率。
实际输出功率往往小于这个数值。
例如,某汽车内燃机的额定功率是100 kW ,但在平直公路上中速行驶时,发动机实际输出的功率只有20 kW 左右。
在特殊情况下,例如在穿越障碍时,司机通过增大供油量可以使实际输出的功率大于额定功率,但这对发动机有害,只能工作很短的时间,而且要尽量避免。
把W = Fs 代入功率的公式,可得 P = Fv
即功率等于力和物体运动速度的乘积。
从公式可以看出,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当发动机的功率P 一定时,牵引力F 和速度v 成反比。
汽车发动机的转动通过变速箱中的齿轮传递到车轮,转速比可以通过变速杆来改变。
发动机的最大输出功率是一定的,所以汽车在上坡时,司机要用“换挡”的方法减小速度,来得到较大的牵引力。
在平直公路上,汽车受到的阻力较小,需要的牵引力也较小,这时就可以使用高速挡,使汽车获得较高的速度。
然而,在发动机功率一定时,通过减小速度提高牵引力或通过减小牵引力而提高速度,效果都是有限的。
所以,要提高速度和增大牵引力,必须提高发动机的额定功率,这就是高速火车、汽车和大型舰船需要大功率发动机的原因。
[例题2] 某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是6.0×104 W ,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1.8×103 N ,求发动机在额定功率时汽车匀速行驶的速度。
在同样的阻力下,如果行驶速度只有54 km/h ,发动机输出的实际功率是多少? 分析 汽车匀速行驶时,牵引力和阻力相等。
由发动机的额定功率和牵引力,利用公式P = Fv 即可求出速度。
当汽车牵引力不变,而速度减小时,发动机的实际输出功率也可由公式P = Fv 求出。
解 当发动机的额定功率P 1=6.0×104 W ,牵引力F =1.8×103 N 时,
t W P
由于P1=Fv1
所以
当牵引力F不变,速度v2=54 km/h=15 m/s时,有
P2=Fv2=1.8×103×15 W=2.7×104 W
练习2-1
2.某人从一楼走到四楼,第一次用了30 s、第二次用了40 s。
他前后两次克服重力做的( )。
A.功相同,功率相同B.功不同,功率不同
C.功相同,功率不同D.功不同,功率相同
答案:C。
3. 一位质量m=60 kg的滑雪运动员从高h=10 m的斜坡顶端自由下滑,如右图所示。
如果运动员在下滑过程中受到的阻力F=50 N,斜坡的倾角θ=30°,运动员滑至坡底的过程中,所受的几个力做的功各是多少?合力做的功是多少?
答案:重力做的功是2940 J;支持力不做
功;阻力做的功是-500 J;合力做的功是2 440
J。
受力图如下所示。
4. 一台电动机的额定功率是10 kW,要用这台电动机匀速提升重力为2.5×104 N的钢板,提升的速度是多少?
答案:0.4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