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9届《世纪金榜》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巩固限时练一(A卷)1.1.1古代中国的政治
【精品】2019届《世纪金榜》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巩固限时练(十一)1.4.1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专题巩固限时练十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一、选择题1.“打个比方,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
”由此不可以得出( )A.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B.新航路开辟的社会根源C.葡萄牙西班牙走在新航路开辟的前列D.新航路开辟打破世界孤立隔绝的状态【解析】选D。
新航路开辟打破世界孤立隔绝的状态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材料所述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故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2.(2018·苏州模拟)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中国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
几十年后,武夷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料。
下表是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的变化。
这些变化表明( )A.商业革命不断发展B.中国自然经济解体C.价格革命来势汹汹D.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解析】选A。
表格中信息说明茶叶在欧洲的售价逐渐下降,可能的原因是中国武夷茶输往欧洲的数量增多,导致价格下降,这正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国际市场的扩大,商业革命的发展,故A正确。
【拓展延伸】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1)对世界: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市场扩大的途径:殖民扩张,掠夺、欺诈,商品输出)(2)对殖民国:获取了巨大的财富,提供了广阔的商品市场,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殖民地:①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
②殖民主义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3.《世界文明史》载:“最初的机器价格低廉,纺纱工人可以在家庭里工作,但随着机器体积的增大,机器越来越不能够再设在纺纱工人的茅舍里,而是设立在作坊或设立在河流近旁能利用驱动机器的地方。
《世纪金榜》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倒计时14天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倒计时14天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五四运动1.背景:(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乘机加紧侵略,提出“二十一条”。
(2)北洋军阀对外卖国,对内镇压革命运动。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工人队伍迅速壮大。
(4)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促进先进分子和青年学生积极开展爱国活动。
2.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3.意义:(1)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运动。
(2)爱国主义精神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
也是一场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
(3)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中共成立1.中共一大:(1)内容: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制定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差别;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构。
(2)意义:它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2.中共二大:(1)民主革命纲领: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作用: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三、第一次国共合作1.背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大力开展工人运动,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失败,深感要战胜强大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中共三大讨论了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正式确立了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方针。
3.实现:1924年国民党一大,讨论改组国民党问题;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四、北伐战争和大革命失败1.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
2.进程:1926年7月北伐开始,北伐战争得到工农群众大力支持,湘鄂赣三省农民运动高涨;武汉、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上海工人举行三次武装起义。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综合仿真测验卷及答案(二)
综合仿真测二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5·湖北联考)陈康祺在《邮潜纪闻》中记述了“(江苏)昆山徐氏科名之盛”“三世四翰林”“四世翰林”“(安徽)桐城张氏六代翰林”的故事。
与此相关最密切的是()A.分封制B.宗法制C.察举制D.郡县制【答案】 B【解析】翰林是皇帝身边的文学侍从官,与科举制有关,排除A、C、D三项。
从材料中“徐氏科名之盛”“三世四翰林”“四世翰林”“张氏六代翰林”可知材料中作者推崇的并非是翰林和科举,而是一个姓氏甚至是一家之中接连产生翰林的事情,体现了宗法制中的家族观念,所以选B。
2.(2015·潍坊)右图是宋代马远的《山径春行图》,它反映出()A.马远最擅长人物画创作B.南北对峙促成艺术繁荣C.理学已发展到心学阶段D.马远此作重视意境表达【答案】 D【解析】《山径春行图》属于文人画,不是人物画,故A 项错误;南北对峙促成艺术繁荣不是材料反映主要信息,故B 项错误;理学已发展到心学阶段是明朝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山径春行图》是文人内在修养和心理活动的生动写照,体现作者重视意境特点,故D项正确。
3.(2015·天津滨海新区)1912年2月12日颁布《清帝逊位诏书》曰:“……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该诏书()A.以和平方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B.体现了清帝对君主立宪政体的向往C.标志着封建制度的结束D.为中华民国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答案】 A【解析】材料“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说明清帝退位时没有发生重大流血事件,属于和平方式,故A项正确;“共和立宪国体”指的是辛亥革命后的共和体制,故B项错误;封建制度的结束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故C项错误;中华民国成立是1912年1月1日,时间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精品】2019届《世纪金榜》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倒计时24天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倒计时24天古代中国的经济一、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2.土地私有制的确立:(1)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
(2)土地国有制:均田制实行于北魏至唐中期。
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生产模式:精耕细作。
(3)经营方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①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落后性;脆弱性;封闭性。
②认识:小农经济是封建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它的兴衰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政权的安定;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但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力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到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二、手工业1.纺织、冶金和陶瓷业的成就:(1)青铜制造业:夏商周:青铜器铸造进入繁荣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
战国秦汉:青铜器造型趋向灵便轻巧,纹饰趋于简单,广泛采用鎏金、镶嵌等装饰工艺。
(2)冶铁业:春秋: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
两汉:开始用煤做燃料,并用来冶铁。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两宋:北宋用煤冶铁已相当普遍;南宋末年开始用焦炭冶铁。
明朝:普遍用焦炭炼铁。
(3)丝织业: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
战国:锦、绢、罗、纱等多种丝织品产量大,质量高。
汉代:开辟丝绸之路。
唐代:出现缂丝技术。
(4)棉织业:元代黄道婆改进棉纺织工具,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
明清苏州、杭州是丝织业中心;民营丝织业兴盛。
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5)陶瓷业: 新石器时代彩陶、黑陶、白陶;东汉青瓷;南北朝白瓷;宋代景德镇是瓷都;元代彩瓷:青花、釉里红;明代五彩、斗彩瓷;清代粉彩、珐琅彩。
《世纪金榜》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倒计时23天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倒计时23天古代中国的思想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1.原因:根本原因是社会大变革。
具体原因: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土地私有制确立。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阶级关系上“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的重用。
意识文化上学术下移,“学在民间”,出现私人讲学。
2.儒家:(1)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
政治思想:“仁”“礼”“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社会改良。
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评价: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
(2)孟子:儒家学派的奠基人。
“仁政”(核心)、“民贵君轻”、“性善说”、“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荀子: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性恶论”,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3.道家:(1)老子:“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否定“天命论”、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对哲学、伦理学以及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2)庄子:“齐物”(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逍遥”(对事物变化要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
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从自然。
4.法家:韩非。
(1)法家的集大成者。
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严刑峻法;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2)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在西汉以后1 000多年中,法儒结合,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5.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战国以后不再受重视。
二、汉代儒学1.思想来源: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
【精品】2019届《世纪金榜》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倒计时22天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倒计时22天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一、科技成就1.造纸术:(1)过程:纸出现以前的书写材料是甲骨、青铜、竹木简、帛。
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
(2)评价:纸的发明不仅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提供了有效的载体,也为当时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传播与平民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印刷术:(1)过程: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
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毕昇发明,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
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
(2)评价:大大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对人类的文明历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3.火药:(1)过程: 唐代炼丹制药时偶然发明。
唐末用于战争,五代和宋朝广泛用于狩猎、开山、采石和战争。
(2)评价:14世纪初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明,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
4.指南针:(1)过程:战国时称司南;北宋时发明指南针,并用于航海。
(2)评价:13世纪传入西欧,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5.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推动了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在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地主阶级,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二、汉字与书画1.文字的发展历程:刻画符号(新石器时代)——商甲骨文(最早的成熟文字)——商周金文(标准字体:籀文)——春秋战国:混乱——秦:书同文(小篆、隶书)。
2.书法:秦篆汉隶——魏晋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王羲之“书圣”《兰亭序》——隋唐有草书张旭、怀素;楷书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宋四家(追求个性忽略法度)——明代(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
3.绘画:(1)历程:新石器时代——战国两汉的帛画——魏晋的文人画出现——唐画的雍容华贵——宋元的文人山水画——明清绘画的风格奇特。
2019届《世纪金榜》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巩固限时练(十)_1.4.10_古代希腊、罗马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专题巩固限时练十古代希腊、罗马一、选择题1.古代雅典“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约前525—前456)在自撰的墓志铭上,只字不提自己的文学创作成果,却突出其在马拉松同“长头发的波斯人”战斗的“光荣业绩”。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体现了雅典崇尚武力的社会风气B.彰显了公民维护城邦民主的责任感C.借此表达对雅典政治体制的不满D.反映了雅典精英阶层漠视文学创作【解析】选B。
古代雅典的社会风气应该是民主政治,且埃斯库罗斯的一次光荣战绩无法反映整个社会的尚武风气,故A错误;作家不强调自己的文学成果,却强调自己的战果,即强调自己的公民责任,故B正确;埃斯库罗斯处于雅典民主的黄金时期,且突出自己的公民意识,故C错误;古代雅典时期文学繁荣,故D错误。
2.苏格拉底说:“普罗泰格拉当智者挣到的钱比一个像斐狄亚斯这样杰出的建筑师再加十个雕刻匠挣到的钱还要多。
修鞋匠和裁缝如果过了一个月还不能补好鞋子和衣服上的洞……那他很快就得饿死。
而普罗泰格拉在希腊招收学生40年,腐蚀他们,学生离开他的时候比刚来的时候还要坏……”苏格拉底主要是批评智者学派( )A.否定神旨B.忽视道德C.善于诡辩D.轻视教育【解析】选B。
材料没有提及神的信息,A错误;根据材料“而普罗泰格拉在希腊招收学生40年……学生离开他的时候比刚来的时候还要坏”说明智者学派忽视道德,B正确;材料没有反映智者“善于诡辩”的信息,C错误;智者学派办学校,说明重视教育,不是轻视教育,D错误。
3.克利斯提尼时期,富有贵族吃珍贵食物、举办奢华宴会时,要承受极大的压力,他们在公共事业上的投入要远远多于个人消费。
这一现象 ( )A.是严格实行财产等级制的结果B.得益于铲除旧贵族的政治特权C.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D.体现了雅典直接民主过于泛滥【解析】选B。
克利斯提尼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与材料中“他们在公共事业上的投入要远远多于个人消费”相符,故B正确。
2019届《世纪金榜》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倒计时18天 Word版含解析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倒计时18天人文精神的起源发展一、人文精神的起源1.智者学派(约公元前5世纪中叶):(1)背景:希腊工商业的发展;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达到顶峰,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2)主要观点: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3)作用: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4)局限: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但忽视了伦理道德。
2.苏格拉底:探究道德哲学。
(1)强调知识的作用,把知识与道德合二为一,提出“美德即知识” (即“知德合一”)。
(2)主张“认识你自己”。
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3)尊重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3.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1)柏拉图:理念论和《理想国》,为理性主义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亚里士多德:创立逻辑学,把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发展到了顶峰。
二、文艺复兴1.背景:(1)经济前提: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经济繁荣。
(2)阶级方面: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思想变革。
(3)文化底蕴:保留了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大量遗存。
(4)社会现实:中世纪天主教会神学世界观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
2.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3.实质:是借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之名兴起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4.历程:文艺复兴运动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15世纪后期开始向西欧其他国家传播,16世纪达到高潮。
5.影响:解放了思想,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挑战;推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三、宗教改革1.背景:14—16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人文主义的传播、“赎罪券”的兜售成为导火索。
【精品】2019届《世纪金榜》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倒计时9天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倒计时9天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1.背景:国内战争爆发,苏联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
2.内容:农业上实行余粮征集制;工业上实行工业国有化;商品流通上取消一切商品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社会劳动方面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3.特点:适应战时需要;具备某些共产主义的特征,否定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规律。
4.评价:(1)积极:在战时特殊情况下,最大限度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保证军事上胜利。
(2)消极:许多措施超出战时需要限度,带来弊端的日益显现,引起人民不满,引发政治、经济危机。
二、新经济政策(间接过渡)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的经济政治危机。
2.内容:农业上实行粮食税;工业上解除中小企业国有化,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商品流通方面允许自由贸易。
3.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
4.意义:表明苏俄探索出了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之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三、“斯大林模式”1.确立:20世纪30年代中期,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确立了斯大林经济体制。
2.表现: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与专制。
3.评价:(1)积极:使苏联能够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国资源,实现工业化,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消极: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消费品生产,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成为苏联后来解体的重要原因。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1)内容:农业领域自留地,开荒,种玉米;工业领域权力下放,承认企业和个人利益。
2019届《世纪金榜》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巩固限时练(一)(A卷) 1.1.1 古代中国的政治 Word版含解析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专题巩固限时练一古代中国的政治(A卷)一、选择题1.(2018·南通调研)《春秋》载:“(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
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
……(周)王卒大败。
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对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周王室衰微,宗法制崩溃B.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强大C.周朝的中央集权体制瓦解D.周天子与郑伯进行争霸战争【解析】选B。
据材料“(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
……(周)王卒大败,祝(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渐走向瓦解,诸侯挑战周王地位的史实,故B正确;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遭到破坏,而不是宗法制崩溃,A错误;西周没有形成中央集权体制,C错误;周天子与郑伯进行的战争不是争霸战争,故D错误。
2.周人奉行“同姓不婚”的原则,禁止同姓之间通婚。
周王室必须和异姓诸侯国通婚。
各级贵族也是如此,必须和异姓的贵族通婚。
周人的这一制度 ( ) A.体现王权衰落的趋势B.利用分封维系家族亲情C.凸显了西周中央集权D.有利于巩固周王室统治【解析】选D。
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而材料中“周人奉行”并非专指西周后期,故A错误;维系家族亲情与材料中“和异姓诸侯国通婚”“和异姓的贵族通婚”不符,故B错误;西周实行分封制,没有实现中央集权,故C错误;材料中“和异姓诸侯国通婚”“和异姓的贵族通婚”,有利于扩大统治区域,进一步密切关系,故D正确。
3.唐太宗贞观三年正式确立史馆修史制度。
据载在武后、中宗之前,史馆“每欲记一事,载一言,皆阁笔相视,含毫不断”,“然今馆中作者,多士如林,皆愿长喙”,导致“傥(同‘倘’)有五始初成,一字加贬,言未绝口,而朝野具知”。
由此可知,当时( )A.史官个人才能得到发挥B.史书修撰管理严格C.史官与大臣间矛盾尖锐D.修史制度需要改革【解析】选D。
《世纪金榜》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倒计时19天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倒计时19天新航路开辟及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一、新航路的开辟1.背景条件:(1)背景: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兴起是根本原因,对香料、黄金的追求成为新航路开辟的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带来欧洲人的寻金热;商路不畅是新航路开辟的又一重要原因;人文主义的鼓舞和传播宗教的狂热为其提供了精神动力。
(2)条件: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增加。
2.主要航线:由欧洲到达亚洲(印度);从欧洲前往美洲;环球航行。
3.历史影响:(1)对欧洲: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对美洲: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
但是,美洲金银矿的开采和种植园经济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
(3)对非洲:罪恶的奴隶贸易由此开始。
(4)对亚洲:白银大量流入亚洲,刺激了亚洲经济发展。
(5)对世界:人类从各民族相对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地域性历史逐步走向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二、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拓展1.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1)荷兰。
①特点: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如荷兰东印度公司。
②结果:17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号称“海上马车夫”;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2)英国。
①过程:17世纪进行商业战争,打败对手;18世纪下半叶,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②方式:殖民战争、海外贸易、政府鼓励海盗劫掠;以“三角贸易”形式进行黑奴贸易。
2.影响:(1)对世界: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市场得到拓展。
(2)对殖民国家: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始资本积累。
(3)对殖民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和灾难,造成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落后;但也给殖民地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的发展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专题巩固限时练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A卷)
一、选择题
1.(2018·南通调研)《春秋》载:“(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
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
……(周)王卒大败。
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
肩。
”对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周王室衰微,宗法制崩溃
B.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强大
C.周朝的中央集权体制瓦解
D.周天子与郑伯进行争霸战争
【解析】选B。
据材料“(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
……(周)王卒大败,祝(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渐走向瓦解,诸侯挑战周王地位的史实,故B正确;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遭到破坏,而不是宗法制崩溃,A错误;西周没有形成中央集权体制,C错误;周天子与郑伯进行的战争不是争霸战争,故D错误。
2.周人奉行“同姓不婚”的原则,禁止同姓之间通婚。
周王室必须和异姓诸侯国通婚。
各级贵族也是如此,必须和异姓的贵族通婚。
周人的这一制度 ( )
A.体现王权衰落的趋势
B.利用分封维系家族亲情
C.凸显了西周中央集权
D.有利于巩固周王室统治
【解析】选D。
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而材料中“周人奉行”并非专指西周后期,故A错误;维系家族亲情与材料中“和异姓诸侯国通婚”“和异姓的贵族通婚”不符,故B错误;西周实行分封制,没有实现中央集权,故C错误;材料中“和异姓诸侯国通婚”“和异姓的贵族通婚”,有利于扩大统治区域,进一步密切关系,故D正确。
3.唐太宗贞观三年正式确立史馆修史制度。
据载在武后、中宗之前,史馆“每欲记一事,载一言,皆阁笔相视,含毫不断”,“然今馆中作者,多士如林,皆愿长喙”,导致“傥(同‘倘’)有五始初成,一字加贬,言未绝口,而朝野具知”。
由此可知,当时( )
A.史官个人才能得到发挥
B.史书修撰管理严格
C.史官与大臣间矛盾尖锐
D.修史制度需要改革
【解析】选D。
据材料中“然今”“多士如林,皆愿长喙”等信息可知史官多带来的弊端,所以需要改革,故D正确。
4.唐玄宗天宝年间,由于高门士族长期以来对官学的垄断,加之通过“权贵请托”等制度外因素得到科举及第,高门士族子弟在科举录取上形成垄断性态势。
这说明科举制度( )
A.没能打击士族门阀的权力垄断
B.保障了封建官僚队伍素质较高
C.影响了选官程序的公平与公正
D.需要配套的制度建设保障执行
【解析】选D。
据材料“唐玄宗天宝年间,由于高门士族长期以来对官学的垄断,加之通过‘权贵请托’等制度外因素得到科举及第,高门士族子弟在科举录取上形成垄断性态势”说明科举制在录取时出现了问题,要保证科举制录取时不出现问题,需要配套的制度建设保障才行,故D正确。
5.与汉代皇帝重用身边近臣以削弱相权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
( )
A.分散相权且保证皇权独尊
B.各司其职且分工科学合理
C.职能明确且行政体系科学
D.三权分立且互相监督制约
【解析】选A。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分散、削弱了相权,事实上起到了强化皇权的作用,A正确;三省虽然各司其职,但是在分工上有推诿扯皮的不合理性,B错误;三省基本职能明确,但因为在合作系统上存在不合理性,谈不上行政体系科学,C 错误;三省的权力不是近现代资产阶级民主制下的三权分立,D错误。
6.(2018·苏锡常镇四市一模)到明代中叶,内阁大学士虽“无丞相之名,而有丞相之实”,已类似“汉唐宰辅”了。
这样,朱元璋处心积虑加以废除的相权,很快就因为内阁制度的产生而复活。
这说明( )
A.阁臣实际上取得了部分相权
B.首辅成为国家最高行政长官
C.内阁成强化君主专制的工具
D.君主专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解析】选A。
依据材料“内阁大学士虽‘无丞相之名,而有丞相之实’,已类似‘汉唐宰辅’”可知,反映了内阁大学士实际上取得了部分相权,故A正确;内阁首辅不是国家最高行政长官,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故B错误;C、D 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
二、非选择题
7.(14分)(2018·徐州模拟)科举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选官方式,在北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与完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古取士无如本朝路狭,唯有进士、明经二科。
虽近设制举,亦又取人不多。
是三者,大抵只考文辞、念诵而已。
天下之士,有大才大行而赋性不能为文辞就举试者,率皆遗之。
向时天下无事,则此等人或在场屋,或在农亩,或为商贾,或为僧道,屈伏不能有所为,但怨望思乱而已。
今昊(西夏王元昊)贼寇边,西陲用武,覆军杀将,中外震恐,兵寡粮匮,调发无所。
当是之时,乃此等人踊跃快意,皆欲助贼为患,或更有盗贼屯聚,则为之倡首,惊劫州县,自图富贵之时也。
其间忠义者,尚思因时驻屯而愿为朝廷之用者。
然朝廷至今未悟,不加搜访。
臣恐为他人所得,则中国处处皆为敌国也。
——(北宋)富弼《上仁宗乞诏陕西等路奏举才武》材料二统治者首先是不断完善科举制度本身,力求在最大程度上解决科举考
试程式方面的不公。
实行锁院制、糊名制、誊录制、殿试、覆试等,尽力减少在考试过程中的人为因素,保证考试的相对公正与公平。
对于考试过程中官员舞弊现象,予以严惩,以此减少落第士人的不满心理。
其次是增加科举录取名额,充分发挥科举制度的縻士功效。
——黄云鹤《唐宋落第士人抗争及政府对策》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科举取士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
(6分)
(2)据材料二,概括政府应对科举弊端所采取的措施。
(3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科举制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
(5分)
【解析】第(1)题,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信息“自古取士无如本朝路狭,唯有进士、明经二科……亦又取人不多”“大抵只考文辞、念诵而已……有大才大行而赋性不能为文辞就举试者,率皆遗之”“时天下无事,则此等人或在场屋……或为僧道”分析概括。
第二小问据材料“但怨望思乱而已”“乃此等人踊跃快意,皆欲助贼为患……惊劫州县,自图富贵之时也”“臣恐为他人所得,则中国处处皆为敌国也”分析归纳;第(2)题,依据材料“不断完善科举制度本身,力求在最大程度上解决科举考试程式方面的不公”“对于考试过程中官员舞弊现象,予以严惩”“增加科举录取名额,充分发挥科举制度的縻士功效”归纳概括;第(3)题,可从官员素质、行政效率、中央集权、重学风气、社会公平公正及社会稳定等方面作答。
答案:(1)问题:录取人数少;开科少;录取标准单一;人才流失;(4分)
危害:落第士子参与造反,引起社会动荡;落第士子流向少数民族政权,威胁北宋政权。
(2分)
(2)措施:完善科举制度,保证考试公正公平;严惩舞弊官员;增加科举录取名额。
(3分)
(3)作用:提高官员素养;行政效率提高;加强中央集权;形成社会重学风气;推动社会公平公正;维护社会稳定。
(5分)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