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养生

合集下载

中医养生学精神养生

中医养生学精神养生

第三节 调节情绪法
一、节制法 二、疏泄法 三、转移法 四、情志制约法
一、节制法
❖ 节制自己的感情, 维护心理平衡。
(一)遇事戒怒 (二)“宠辱不惊”
二、疏泄法
❖ 把心中的不良情 绪,发泄出去, 恢复心理平衡。
三、转移法
❖ 改变人的思想焦 点,或改变其周 围环境。
❖ 运动能改善 不良情绪, 使人精神愉 快。
“喜则气和志达,营卫调利”。
知足常乐
“笑一笑,十年少, 愁一愁,白了头” 。
4.保持心理平衡
(1)培养竞争的意识和心理素质
❖ 竞争意识,就是要有进取心 和高度的责任感。
❖ 要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
(2)克服自卑感 消除嫉妒心
❖ 发现自己的优势, 增强自信心;心胸 宽阔,多交朋友。
如何克服自卑感?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认为我行,我能做的更好 。 1.突出自己,挑前面的位子坐 2.睁大眼睛,正视别人 3. 昂首挺胸,快步行走 4.练习当众发言 5. 学会微笑 正如一首诗所说:“微笑是疲倦者的休息,沮丧者的白天,悲
伤者的阳光,大自然的最佳营养。”
.消除嫉妒心理的 基本方法
❖ 培养正确的拼搏精神, 即树立欢迎别人超过 自己,更有勇气超过 别人的正确观念。
谢谢

❖ 是指心中害怕、 精神过分紧张。 例如临深渊、履 薄冰、人将捕之 等。严重者亦可 导致神昏、二便 失禁。
惊与恐
❖ 惊多自外来,恐常由内 生。
第二节 精神养生法
❖ 方法:清静养神、立志养德、 开朗乐观、调畅情志、心理 平衡等方面。
养生贵在养心,养心首重 养德。
1.清静养神
❖ 清静,是指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药疗不如食疗,食疗不如心 疗”。

第四章 精神养生

第四章  精神养生

1.戒骄戒躁, 是指要注意避免自己的骄傲与急 躁情绪,保持心态平和。
2.善调情绪,是指要善于化解不良情绪,使自己 的心情达到最佳水平。
3.避生三气,是指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生闲气、 怨气和闷气。
第一节 修德怡神
修德怡神,指通过道德品质的修养,使自身 的精神情绪较少受外界影响,长久保持开朗、乐 观、恬愉的状态。老子《道德经》曰:“道生之, 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认为世间万物的形 成与发展都以道、德为基础。道无形而承载一切, 德真实而体现一切。道尊德贵,敦厚朴实,简单 自然,源于本能,得于教化。
暗示时要特别注意:人的受暗示性各不相同, 这与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及高级神经活动特点密 切相关,亦与年龄有关,而人的智力水平及文 化程度在能否接受暗示方面并无决定性作用。 施术之前要取得对象的充分信任与合作,每次 施术过程应尽量取得成功。如不成功,则易动 摇对象的信心,影响其对施术者的信任,做第 二次暗示时就会困难很多,成功的希望也就相 对较小。
但需要注意的是,饮食五味对人体既有滋 养作用,还有伤害作用,故饮食养精需注意食 饮有节。仅合五味发育期的青少年,经带胎产 的特殊时期的女性,日趋衰弱的老年人。则需 根据其个体情况避免饮食禁忌,选择合适食物。
三、方药补精
《类经·摄生类》指出:“精不可竭,竭则 真散。”精能化气生神,神能驭气统精,严重 的精亏往往引起神的异常,即所谓精病神变, 可表现为精病之后,伴见神情恍惚,失眠健忘, 悸怔忡,神情呆钝等神变,此时已非单用饮食 可以调养而愈。对于已有明显精气耗伤之象者 选择方药以针对性地补养脏腑精气,也是积精 全神之重要方法。
1.神志养生法
传统医学中所称的“神志”,主要指 人的精神、意识及思维活动。神志养生法, 是指通过内心世界的自我调节,排除贪念, 保持心态平和,使之健康长寿的方法。

精神养生.

精神养生.

培根:得不到友 谊的人是终身可 怜的孤独者,没 有友情的社会则 是一片繁华的沙 漠。
二、胸怀坦荡 光明磊落
孔子:“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 对内心环境的一个良好刺激,有利于健康 长寿。
巴西医生阿尼塞托· 马丁斯耗时10年对580名贪污 受贿的官员和同样人数的廉洁官员追踪调查,结 果前者有60%生命或死亡而后者生命及死亡的比 例只有16%—胸怀坦荡、行为光明是健康长寿的 重要因素
“不如人意常 八九,如人 之意一二分”
例如:哭泣,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因感情变化而 流出的眼泪中含有两种神经传导物质,这两种传 导物质随眼泪排出体外后,可缓和悲伤着的紧张 情绪,减轻痛苦病消除忧虑。
第三节 节欲安神
一、纯正思想 大公无私
例子
二、知足常乐 淡泊名利
“妄想一病,神仙难医” 《道德经》曾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 莫大于欲得。” 1. 要保持乐观的处世态度 2. 要驱除妒忌心理
5.悲胜怒
最适用于病人自觉以痛苦为快的病症。对 消散内郁的结气和抑制兴奋的情绪有较好 的作用。
暴怒—气血逆乱、神迷惑而不治。 悲则气消,血气得以消散而下行。 《儒门事亲》张子和
二、移情法
即通过一定得方法和措施改变人的情绪和 意志,以解脱不良情绪的影响。 “投其所好以移之,则病自愈” 1.琴棋书画移情法 “七情之病者,看书解闷,听曲消愁,有 胜于服药者矣” 2.运动移情法 旅游可以驱除烦恼,有利于身体恢复健康 《脾胃论》:“劳则阳气衰,宜乘车马游
去吃梅子吧!”
曹操用望梅止渴的办法,带领 将士们走出了荒无人烟的地方。
望梅止渴
随鞭一指生梅林,便使万军不唇干。

中医养生与精神调养

中医养生与精神调养

中医养生与精神调养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源远流长。

它强调身心的和谐与平衡,通过调整饮食、锻炼、按摩等方式来维持健康。

同时,中医还注重精神调养,认为心态对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探讨养生与精神调养的相关内容。

一、养生的重要性养生是人们追求健康长寿的一种生活方式。

中医认为,只有拥有强大而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应对外界的挑战和压力。

养生的基本原则是通过调整饮食、起居、运动等方面,使人体内外的阴阳平衡得以维持,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状态。

从饮食角度来看,中医饮食养生注重五味调和,追求酸甜苦辣咸五味的平衡。

合理搭配食物,摄取适量营养,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并降低患病风险。

日常生活中,合理的起居作息也是养生的关键。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有助于恢复身体的能量和调整身心的平衡。

二、中医养生的实践方法1. 饮食调理中医养生强调食物的药用价值,认为“药食同源”。

例如,根据人体不同的体质和需要,可以选择食用一些有益健康的食材,如黄鳝、红枣等。

同时,中医还强调饮食的巧妙搭配,如阴阳调和、五行平衡等。

2. 锻炼养生中医注重身体的运动锻炼,例如太极拳、气功等。

这些活动可以调整气血循环,增强体力和抵抗力,并有助于平衡身心。

3. 按摩调理按摩是中医养生中常见的调理方式。

例如,推拿按摩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疲劳和压力,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三、精神调养的重要性中医强调精神对健康的影响。

人们的情绪和心态对身体的健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负面的情绪如忧虑、抑郁、愤怒等,会使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身体的疾病和不适。

因此,精神调养对健康至关重要。

四、中医的精神调养方法1. 心理调节中医提倡保持积极的心态,远离消极情绪。

在面对压力时,可以采用各种方式进行心理调节,如音乐疗法、冥想等。

2. 身心相融中医认为身体与精神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通过运动、按摩等身体方面的调理,可以达到调节情绪、舒缓压力的效果。

3. 草药调理中医传统草药对于精神调节也有一定的作用。

精神养生

精神养生
wuguoliang823@
精神养生的方法
1.调神养生法
历代养生家把调养精神作为 养生寿老之本法,防病治病之良 药,
调神之法概括起来可有:清 静养神、立志养德、开朗乐观、 调畅情志、心理平衡等方面。
wuguoliang823@
精神养生的方法
1.调神养生法
①清静养神 清静,是 指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 因神气清净而无杂念,可达真气 内存,心神平安的目的。
病理
机体脏腑气血 病变,也会引起情 志的异常变化。
情志对健康的影响
1.喜
喜为心志,心能表达人的喜悦之情。心能主血,喜悦时 人体气血运行加速,面色红润,御寒能力。抗病能力提高, 罹患心脑血管病的可能下降;
心主神明,愉悦时,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增 强,考试时也能有超常发挥,运动员易破纪录;心其华在面, 喜悦时会神采飞扬,面带笑容,喜形于色,热恋中的情侣越 发娇美动人或潇洒英俊等;心开窍于舌,高兴时能口若悬河, 滔滔不绝,语言流畅动听等;
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在一 般情况下,属于正常的精神生理 现象。因为感情的表露乃人之常 情,是本能的表现,而且各种情 志活动都有抒发自己感情起着协 调生理活动的作用。因为愤怒、 悲伤、忧思、焦虑、恐惧等不良 情绪压抑在心中而不能充分疏泄 ,便对健康有害,甚至会引起疾 病。若能恰当而有目的、合理地 使用感情,则有益于健康。
恐伤肾。惊恐过度会耗伤肾气,使得 肾气下陷,二便失禁,遗精滑泄,严重的 惊恐,还会导致人的死亡。这方面的例子 并不鲜见。
wuguoliang823@
情志对健主要是通过脾来表达的。思是精 神高度集中的思考、谋虑的一种情 志。当人在思考或焦虑时,往往会 出现饮食无味,食欲下降;有的妇 女可以因为工作紧张,思想高度集 中导致月经量少,经期紊乱等,这 与脾主统血的功能相一致。

第五章 精神养生

第五章 精神养生

第五章精神养生精神养生,就是在“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济生活等方法,保护和增强人的心理健康达到形神高度统一、提高健康水平。

所调“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还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社会的适应能力。

由精神因素引起的心身疾患已是当代社会中人类普遍存在的多发病和流行病。

长期以来,对精神心理卫生重视不够。

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高人口素质,必须重视精神心理卫生的研究和运用。

第一节情志变化情志又称情感,它是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精神心理活动的综合反映。

一、情志变化的保健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在一般情况下,属于正常的精神生理现象。

因为感情的表露乃人之常情,是本能的表现,而且各种情志活动都有抒发自己感情起着协调生理活动的作用。

因为愤怒、悲伤、忧思、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压抑在心中而不能充分疏泄,便对健康有害,甚至会引起疾病。

若能恰当而有目的、合理地使用感情,则有益于健康。

但是,如果情志波动过于持久,过于剧烈,超越了常度,则将引起机体多种功能紊乱而导致疾病。

此时,七情便成了致病因子。

因此情感对人体的损益效果,不单取决于情志本身,而同时取决于人们对感情的态度和使用感情的方式。

精神心理保健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一切对人体不利因素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绪。

人的精神状态正常,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会增强,从而起到防病作用,患病之后,精神状态良好可加速康复,还可以利用心理活动规律治病。

总之,精神、心理保健不仅直接涉及到健康、寿命,还影响到人们的生活。

因此,在人的一生中重视精神养生是非常重要的。

二、影响情志变化的因素人的情志变化是由内外刺激引起的,即外源性因素、内源性因素。

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病理因素,都是导致情志变动的内外因素。

(一)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可以影响人的心理,而人的心理变化又能影响健康。

人们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的变迁,可引起情志变化而生病。

精神、起居养生保健技术—精神情志养生保健技能(中医保健技能课件)

精神、起居养生保健技术—精神情志养生保健技能(中医保健技能课件)

❖ 第四,处事断然 就是处事要有决断,不能优柔寡断、犹犹 豫豫。
❖ 第五,得意淡然 就是说得意的时候要淡然,不居功自傲, 忘乎所以。
❖ 第六,失意泰然 失意的时候要泰然处之,别把它看那么重
“四看”是看什么?
❖ 第一,大事难事看担当 遇到大事难事,要看你能不能勇于 面对它,是不是不回避、不逃避,勇敢地担当起来。 ❖ 第二,逆境顺境看襟怀 碰到逆境了,或者处于顺境了,这 时就要看你的襟怀,够不够豁达,能不能够承受得起。
心神养生的方法
❖ 《淮南子》:“神清志平,百节皆宁,养性之本也;肥肌肤 ,充肠腹,供嗜欲,养性之末也”
❖ 养生贵乎养神
心神
脏腑功能
外界环境
❖ 老庄道家养生:无为 静养 恬淡虚无 ❖ 天玄子:“养生大法有六:曰心广、心正、心平、
心安、心静、心定……” ❖ 《素问·生气通天论》:“清静则肉奏闭拒,虽有大
3.情志刺激的性质和量
❖ 高兴或悲伤,在正常范围内,对健康影响不 大,也不会引起什么病变。
情志不过
❖ 《黄帝内经》里说:“有喜有怒,有忧有丧,有泽 有燥,此象之常也。”
情绪变化的利弊 ❖ 《养性延命录》说:“喜怒无常,过之为害”。
《东医宝鉴·内景篇》
“七情伤人,惟怒为甚,盖怒则肝木克脾土,脾伤则 四脏俱伤矣”。

2.哲理养性 ❖ 明末清初一个著名的思想家叫王夫之提出
了一些哲理方面养生的说法,叫做“六然 四看” 。
“六然”是指什么呢?
第一,自处超然 自处就是自己对待自己,自己怎么样来看待自己呢?要超 然。态度要超然,也就是说,要达观、豁达。 第二,处人蔼然 处人是对待别人,就是说对人要非常的和气,与人为善。 第三,无事澄然 没有事情的时候要“澄然”,“澄”是非常清澈、非常宁 静的意思。就是说没有事的时候要非常宁静。如果说自处超然有点淡泊的意 思,无事澄然就是宁静,宁静就可以致远。

中医养生学精神养生的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学精神养生的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学精神养生的基本原则中医养生学是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一,讲究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人体内外的调和平衡。

精神养生则是在人类的生命过程中,以勇气、坚韧、包容、良善、自我控制等积极心态,以及养成乐观、积极、稳定、自律、静心的生活习惯,坚定向上、自我增长、潜能开发,摆脱精神困扰的养生学原则。

本文将介绍中医养生学精神养生的基本原则。

一、心情宁静情绪在人体健康中扮演重要角色,宁静心境对身体健康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平时我们应尽量使心情保持平和、淡定,保持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秩序和规律,尽量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精神刺激,调节情绪,心情舒畅。

二、保持愉悦状态保持愉悦状态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可以改善身体激素分泌水平,让身体处于愉悦、快乐状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听音乐、看书、看电影等方式,放松身心,调整心理状态,缓解疲劳和压力。

三、保持舒适的环境保持宜人舒适的住宿和工作环境,对身体健康有着关键作用。

尽量避免过度噪音或者强烈的光线,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可以让身体更轻松地适应环境,从而维护身体健康。

四、坚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每天按时休息,足够的睡眠时间,规律的饮食、适度的运动,适当的作息时间,等都非常重要。

五、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包括减少电子产品过度使用,保持精神与身体良好的状态,如保持好的饮食习惯、时刻关注心理健康、避免不健康的行为方式。

总而言之,中医养生学精神养生的基本原则是:身体与精神和谐共处,坚持心情宁静,保持愉快状态,保持舒适的环境,坚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身心健康状态。

精神养生从你我开始

精神养生从你我开始

精神养生从你我开始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心理负担。

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家庭责任、社交压力以及各种不确定因素,我们常常感到心力交瘁、疲惫不堪。

而精神养生作为一种重要的健康保护方式,对于维持身心健康和提升生活质量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积极倡导精神养生,为自己和他人创造一个更健康、平衡和美好的生活。

一、修身养性,守正思齐精神养生的核心是修身养性,守正思齐。

要做到内心和外在的协调统一,我们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自身做起。

首先,我们要培养正面积极的情绪和心境,摒弃消极、焦虑、抱怨的情绪。

可以适时进行心理放松训练,如冥想、呼吸法等。

其次,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牢记生活的意义不仅仅是物质的追求,还有精神层面的追求。

最后,要注重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的处理,善待他人,培养健康的人际交往方式。

二、关注身心健康,注重身体锻炼精神养生和身体健康密不可分,身体的健康状态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心理状态。

因此,注重身体锻炼是精神养生的重要一环。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饮食习惯方面,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均衡;运动方面,保持适度的运动量,可以选择跑步、瑜伽、游泳等适合自己的方式;睡眠方面,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对于身心都有益处。

三、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放松身心人的一生中除了工作和学习,还应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享受自己喜欢的事物来释放压力,调节身心。

可以尝试各种各样的艺术、音乐、运动等活动,找到适合自己的兴趣领域。

同时,培养合理安排休息时间的习惯,定期进行放松调整,旅游、读书、观影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四、关心他人,参与公益事业精神养生不仅仅是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还是关注他人。

通过参与公益事业、帮助他人,我们可以体验到无私奉献的快乐和成就感。

无论是捐款、义务劳动,还是关爱弱势群体,都能够给自己带来积极向上的能量。

总结起来,精神养生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和实践的工作。

我们需要从自身做起,修身养性,守正思齐;注重身体健康,锻炼身体;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放松身心;关心他人,参与公益事业。

精神养生

精神养生

精神养生法精神养生法,是指通过净化人的精神世界,自动清除贪欲,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纠正错误的认知过程,调节情绪,使自己的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豁达,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精神养生法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心理卫生保健法。

传统养生学强调“形神统一”的理论。

所谓的“形”即形体,指人的机体而言,而“神”则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之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包括全部的生理性或病理性的外露征象。

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形神统一,是指形体与精神相统一。

形是神的物质基础,神是形的生命表现,只有形神统一,才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中医学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能够统帅人体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并提出“形神相因”的理论,认为人体生理功能与精神活动是密切相关的,精神因素可以直接影响脏腑阴阳气血的功能活动。

一个人如果精神愉快,性格开朗,对人生充满乐观情绪,就会阴阳平和,气血通畅,五脏六腑协调,机体自然会处于健康状态。

反之,不良的精神状态,可以直接影响到人体的脏腑功能,使得脏腑的功能失调,气血运行阻滞,抗病能力下降,正气虚弱,而易于导致各种疾病。

现代医学的研究也证实心理因素对机体的健康有明显影响,心胸豁达,性格乐观开朗的人则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处于最佳的水平,免疫功能也处于正常状态。

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免疫功能下降,其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偏高。

如性格急躁的A型行为的人群比性格平静的B型人群的患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病率高2~3倍,死亡率高7倍;情绪抑郁还能够引起人体免疫功能明显下降,从而易患感染性疾病及肿瘤等。

所以,精神养生在防治心身疾病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精神养生包括神志养生和情志养生两个方面的内容:1、神志养生法传统医学中所称的“神志”,主要指人的精神、意识及思维活动。

神志养生法,是指通过内心世界的自我调节,排除贪念,保持心态平和,使之健康长寿的方法。

包括以下几点:1)少私寡欲,是指对自己的“私心”和“贪欲”要进行自我克制并清除。

百度百科--养生

百度百科--养生

养生百科名片养生图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

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

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目录养生定义简介养生源流养生文献通论类食养类导引类炼丹类养生之道辟谷养生与认证现代社会的养生学习太极拳悟道人生慢生活助力职场发展瑜伽与养生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疏通经络。

对寿命的要求对健康的要求不同年龄的养生要求养生对常见病的要求养生理论基本原则何时开始养生养生方法道家养生中医养生黄帝内经养生传统道食疗的发展趋势夏季养生饮食禁忌初秋养生注意事项冬季养生饮食调养七大养生菜十二时辰养生法精神调养养生法则释义保养身体养生之道得养生焉。

——《庄子·养生主》详细解释1.保养生命;维持生计。

汉荀悦《申鉴·政体》:“故在上者,先丰民财以定其志,帝耕籍田,后桑蚕宫,国无游民,野无荒业,财不虚用,力不妄加,以周民事,是谓养生。

”唐韩愈《与李翱书》:“仆之家本穷空,重遇攻刼,衣服无所得,养生之具无所有。

”田北湖《论文章源流》:“夫鸟兽杂处,角力以养生。

”2.摄养身心使长寿。

《庄子·养生主》:“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宋陆游《斋事》:“食罢,行五十七步,然后解襟褫带,低枕少卧,此养生最急事也。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二:“同年储梅夫宗丞,能养生,七十而有婴儿之色。

”养生定义简介整个中医学说就是广义的养生学。

《吕氏春秋》中将医学定义为“生生之道”——前一个“生”是动词“提高”,后一个“生”是名词“生命力”,“道”是根本性的规律。

养生就是人类提高自身组织、自身康复能力的学问,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境界。

精神养生

精神养生

第五节 积精全神
积精:积累、固护人体之精气
一、节欲保精
欲望属于心理活动的范畴。性欲,本是一 切动物正常的生理要求。 《礼记· 礼运》:“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 焉。” 正常而有节制的性生活—使人心情愉快, 情怡欢畅,有利于调神摄生。 纵欲无度—心身俱劳,耗竭阴精,扰乱元 神,损害健康。
2.正确行房:
具体内容参照房事养生一节
二、摄情保精
七情为五脏所主,七情妄动皆能损伤五脏 的阴精,调和情志,特别是息怒防恐,是 积精全神的重要措施之一。
三、节劳保精
精血同源

四、膳食养精
(一)食物 1.猪髓:补肾阴,益髓。 《四川中药志》:“猪髓能健脑,补骨髓, 益虚劳,治神经衰弱、偏正头风及老人头 眩.” 2.鸡肉:温中,补气,补精,添髓。尤以 乌骨鸡效果最佳。 用于肾精不足所致虚劳瘦弱、遗精、消渴 诸症。
怎么办?
1.节制房事 (1)倡导晚婚 《泰定养生主论》:“古法以男子三十而 婚,女子二十而嫁。” 《寿世保元》“男子破阳太早则伤其精气, 女子破阴太早则伤其血脉。” (2)婚后宜节欲 古人探讨了节欲的时间及房事次数,但说 法不一。 以季节而论,《黄帝内经》主张冬应藏精; 朱丹溪强调“于夏必独宿” (3)老年应寡欲:主张60岁以上的要断绝 房事。
四气调神

第六节 四气调神
一、春季养神 春天,人们应顺应自然界阳气升发的特点, 自觉与自然界融为一体
要防寒保暖多捂,不可过早脱去冬装,以 防三月倒春寒而受冻—春捂
1 把握捂的最佳时机 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24~48小时,再晚 便是雨后送伞了。 2 15℃,捂的“临界温度” 春捂还要把握气温,15℃可以称作春捂的“临界 温度”。 3 温差8℃——捂 春天的气温变化无常,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所 以早晚仍然较冷,如果日夜温差大于8℃,这是捂 的信号。 4 捂1-2周恰到好处 捂着的衣衫,随着气温回升总要减下来,但减得 太快,就可能出现“一向单衫耐得冻,乍脱棉衣 冻成病”。 持续的时间,一般认为捂一周到两周 的时间恰到好处。

黄帝内经养生名言十句

黄帝内经养生名言十句

黄帝内经养生名言十句
《黄帝内经》是古代中医学经典之一,提倡养生和预防疾病的理念。

以下是《黄帝内经》中的一些养生名言:
精神养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饮食养生:“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调理气血:“不张不弛,无刚无柔。


运动养生:“宜动则动,宜静则静。


心态养生:“喜怒不形于色,瞬息无间,谓之神明。


养生之道:“不当不过,不去不居。


情志养生:“怒伤肝,喜伤心,悲伤肺,恐伤肾。


保持平和:“寿可俭而神可饱。


适度锻炼:“无欲则刚,无求则强。


谨慎用药:“大抵百病,总从于胃口。


这些养生名言强调了平衡、适度、顺应自然的原则,通过合理的饮食、良好的作息、积极的情绪管理等方式来维持身体健康。

它们体现了中医养生学说的核心思想,对于现代人们的生活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精神养生法

精神养生法
➢胸襟豁达、善于接受别人及自己。要不失 时机的给别人以表扬。但须注意的是 要掌 握分寸
第五章 精神养生法
精神养生法是在养生学基本观念 和法则的指导下,通过主动的修德 怡性、调志摄神、节欲安神、静心 养神、积精全神、四气调神等多种 途径,保护和增强人的精神健康, 力求达到形神高度统一的养生目的。
第一节 修德怡神
▪ 《礼记·中庸》:“大德必得其寿”
▪ 唐代孙思邈指出:“德所不觉,纵服玉液金丹, 未能延寿”
武帝信以为真,便草率地处死了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儿子。司马迁也 因此事被判了死刑。第二年汉武帝杀了李陵全家,处司马迁以腐刑。 腐刑是个奇耻大辱,污及先人,见笑亲友。司马迁在狱中,又备受凌 辱,“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棰,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
见狱吏则头抢地,视徒隶则心惕息”(司马迁《报任安书》)。几乎
第五节 积精全神
▪ 积精:积累、固护人体之精气
四气调神

第六节 四气调神
▪ 一、春季养神 ▪ 春天,人们应顺应自然界阳气升发的特点,
自觉与自然界融为一体
▪ 要防寒保暖多捂,不可过早脱去冬装,以 防三月倒春寒而受冻—春捂
▪ 1 把握捂的最佳时机 ▪ 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24~48小时,再晚
▪ 《续名医类案》
3.喜胜悲
▪ 适用于因神伤而表现的抑郁低沉的种种病 症。
▪ 悲—伤肺 ▪ 喜—气机和缓散达
▪ 《医苑典故趣拾》
4.思胜恐
▪ 适用于因惊恐而坐卧不宁、多疑易惊等。
▪ 恐则气下,惊则气乱,神气惮散而不能敛 藏
▪ 思则气结—收敛涣散的神气,使病人主动 地排除某些不良情绪,达到康复之目的。
▪ 孔子《论语》
▪培根:得不到友 谊的人是终身可 怜的孤独者,没 有友情的社会则 是一片繁华的沙 漠。

精神调节健康养生的关键手段

精神调节健康养生的关键手段

精神调节健康养生的关键手段健康的身体与幸福的精神密不可分。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压力和困扰,因此保持心理健康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

精神调节是一种能够帮助人们平衡情绪、放松心灵的关键手段。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几种实用的精神调节方法,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压力和提高生活质量。

一、冥想冥想是一种通过集中注意力和深入思考,达到内心平静和放松状态的练习。

它可以帮助人们减轻紧张情绪、解决内心困扰,并促进身心的修复和再生。

冥想的核心在于专注呼吸和思维清空,使思维逐渐趋于平静和宁静。

每天坚持10-20分钟的冥想练习,对于提高专注力和消除压力非常有效。

二、运动运动被广泛认为是精神调节的一种重要方式。

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内的多巴胺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提高情绪和幸福感。

此外,运动还可以分散注意力,减轻压力和焦虑感。

人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慢跑、瑜伽、太极等,每周坚持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既能锻炼身体,又可以调节心情。

三、艺术创作艺术创作是一种追求美和自我表达的方式,它可以帮助人们释放情感和压力。

无论是绘画、音乐、写作还是舞蹈,都能够激发创造力和积极情绪。

通过艺术创作,人们可以表达内心的困惑和矛盾,找到自己的情感出口。

如果你对艺术创作感兴趣,可以尝试学习一门艺术形式,每天花一些时间进行创作,使心灵得到宣泄和满足。

四、社交互动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需要与他人交流和互动,以满足情感需求。

社交互动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支持系统,分享喜悦和忧伤,减轻压力和孤独感。

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扩展社交圈子,都是保持精神健康的有效途径。

此外,志愿者工作也是一种很好的社交互动方式,通过帮助他人,可以增加幸福感和自尊心。

五、积极思考积极思考是一种重要的精神调节方式。

面对问题和挑战时,保持积极的态度和乐观的心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困难。

学会寻找问题的积极方面,并制定解决方案,能够提升情绪和解决困扰。

所以,在生活中要培养乐观、开朗的态度,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充满希望和信心地面对生活和未来。

精神养生的方法

精神养生的方法

精神养生的方法精神养生,就是通过怡养心神、调济生活等方法,保护和增强人的心理健康。

下面店铺为大家介绍精神养生的方法。

希望对你有用!精神养生的方法(一)调神养生法1、清静养神清静,是指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

因神气清净而无杂念,可达真气内存,心神平安的目的。

清静养神的方法(1)少私寡欲。

少私,是指减少私心杂念;寡欲,是降低对名利和物质的嗜欲。

《内经》指出“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减少私心、欲望,从实际情况出发,节制对私欲和名利的奢望,则可减轻不必要的思想负担,使人变得心地坦然,心情舒畅,从而促进身心健康。

(2)养心敛思。

养心,即保养心神;敛思,即专心致志,志向专一,排除杂念,驱逐烦恼。

《医钞类编》说:“养心则神凝,神凝则气聚,气聚则神全,若日逐攘扰烦,神不守舍,则易衰老。

”只有精神静谧,从容温和,排除杂念,专心致志,才能做到安静和调,心胸豁达,神清气和,乐观愉快,这样不仅有利于学习和工作,而且能使整体协调,生活规律,有利于健康长寿。

2、立志养德正确的精神调养,必须要有正确的人生观。

只有对生活充满信心,有目标、有追求的人,才能很好地进行道德风貌的修养和精神调摄,更好地促进身心健康。

(1)坚定信念养生,首先要立志,树立起对生活信念,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乐趣。

(2)道德修养《中庸》中进一步指出:“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寿”。

生理上来讲,道德高尚,光明磊落,性格豁达,心理宁静,有利于神志安定,气血调和,人体生理功能正常有规律的进行,精神饱满,形体健壮。

3、开朗乐观(1)性格开朗从大处着眼,从具体事情入手,通过自己美好的行为,塑造开朗的性格。

(2)情绪乐观《论语》中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乐观的情绪是调养精神,舒畅情志,防衰抗老的最好的精神营养。

4、保持心理平衡长期处在高节奏的竞争环境中,容易产生焦虑、心力疲劳、神经质等心理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生气通天论》说:
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这里从内外 两个方面,揭示中医养生防病的重要原则。
“恬惔虚无"之要旨是保持静养,即思想清静、畅达情
志,使精气神内守而不散失,保持人体形神合一的生理状 态,有利于防病祛疾,促进健康。
二、思想清净 (二)清静养神的方法 1.少私寡欲 少私,指减少私心杂念寡欲,是降低对名利和物质的嗜欲。 老子《道德经》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素问·上古
精神养生
【学习目的】通过对精神情志与人体关系 的学习,认识精神情志与人体的重要关系, 掌握精神养生的基本方法。
【知识要求】掌握调养精神和调摄情志养 生的方法。
【能力要求】运用调养精神的知识,学会 制定调摄情志养生的方法。通过实践,掌 握精神养生的具体运用。
精神养生,是在养生学基本观念和原则的指导下,通过主动的调摄,
二、思想清净 (二)清静养神的方法 3.抑目静耳 眼睛与耳朵是接受外界刺激的主要器官,目清耳静,则神 气内守而心不劳,若目驰耳躁,则神气烦劳而心忧不宁。
老子《道德经》曾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另
外,老年人因阅历丰富,思虑易起,故神更是易动难静。 如唐·孙思邈《千金翼方·养老大例》针对老年人这特点,强 调指出:养老之要,耳无妄听,口无妄言,身无妄动,心 无妄念,此皆有益老人也。。
三.转移法 (一)升华超脱 升华,就是用顽强的意志战胜不良情绪的干扰, 用理智战胜生活中的不幸,并把理智和情 感化作行为的动力,投身于积极的工作和生活 中去,以工作和事业的成绩来冲淡感情上的痛 苦,寄托自己的情思。 超脱,即超然,思想把事情看得淡,行动上脱 离导致不良情绪的环境。在心情不快、痛苦不
二、思想清净 "清静。一般是指思想清静,亦即心神之静。 (一)清净是养生之本 调神摄生,首在静养。《道家养生学概要》“万法唯心, 万道唯心,心为人之主宰,亦为精气神之主宰。炼精炼气 炼神,均须先自炼心始"。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
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生气通天论》说:
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怒气一发,则气逆而
不顺,窒而不舒,伤我气,即足以伤我身。 戒怒是养生调摄情志、节制情志的首要课题。
一、节制法
(一)遇事戒怒
制怒之法,首先是以理制怒。即以理性克服感 情上的冲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虽遇可怒 之事,但想一想其不良后果,可理智地控制自 己过激之情绪,使情绪反应“发之于情”“止 之于理”。其次是提醒制怒。可在自己的床头 或案头写上。制怒、息怒、遇事戒怒,等警言, 以此作为自己的生活信条,随时提醒自己。第 三是怒后反省,每次发怒之后,吸取教训,并 计算一下未发怒的日子、减少发怒次数,逐渐
保护和增强人的精神健康,达到形神高度统一、提高健康水平的养生 方法。
第一节 调养精神
《淮南子》:神清志平,百节皆宁,养性之本也肥肌肤,
充肠腹,供嗜欲,养性之末也。
《素问· 上古天真论》言"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人的精神情志活动是在“心神”的主导作用下,脏腑功能活
动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综合反应。调养精神分为意志坚强、
二、思想清净 (二)清静养神的方法 2.养心敛思 养心,即保养心神敛思,即专心致志,志向专一,排除杂 念,驱逐烦恼。如清·翁藻《医钞类篇》:说·养心则神凝,
神凝则气聚,气聚则神全,若日逐攘扰烦,神不守舍,则
易衰老。这种敛思凝神、保持心神清静的养神方法,并非 无知、无欲、无理想、无抱负,不是人为地过于压抑思想 和毫无精神寄托的闲散空虚,与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懒 汉做法是截然不同的。 从养生学角度而言,神贵凝而恶乱,思贵敛而恶散,因此 敛思凝神是保持思想清静的良方。
三.转移法 转移法又可称移情法即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 改变人的思想焦点,或改变其周围环境,使其 与不良刺激因素脱离接触,从而从情感纠葛中 解放出来或转移到另外事物上去的调摄情志的 方法。 《素问·移情变气论》言:古之治病,惟其移精 变气,可祝由而已。 古代的祝由疗法,实际上就是心理疗法,其本
质是转移患者的精神,以达到调整气机、精神
内守的作用。转移法具体可采取升华超脱、移 情易性和运动移情三种方法。
祝由之法,即包括中草药在内的,借符咒禁禳来治
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祝"者咒也,"由"者病的原由 也。
祝由之义有二。⑴通过转变意念、专意注念,向神
祈祷、求福愈病之一种原始的精神心理疗法。此正 上古时期"祝由"原始之本义,亦即道教医学养生方 术中之吐纳服气、导引之法。⑵道教医学之巫术-祝 由术,即符咒禁禳之法,用符咒以治病。因为道教 符咒治病术中暗含有很深的医药学底蕴,故轻浅小 疾,间或有效。
第一节 调摄情志
情志.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情绪,中医简 称“七情”,属人对精神刺激的正常的情绪反应。 如《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 悲忧恐。《灵枢· 百病始生》曰: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 病起于阴也。《养生延寿录》指出:养性之道,莫大忧愁大 哀思,此所谓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也。 历代养生家都非常重视情志与健康的关系,调摄情志分为节 制法、疏泄法、转移法和以情胜情法四个方面。
其次.对于名利和享受,要秉持"知足常乐"的思想,经常体 会二比上不足、臣下有余。的内涵.这样可使生活和心理上
得到满足。再次·培养幽默风趣感、幽默的直奖锺果足可产
生装意。现代科学研究已证明,笑是一种独特的运动方式, 它可以调节人体的心建活动,促进生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能·改善生活环境, 使人养成无忧无虑、开朗乐观的性格、让生命充满青春的 活力。
③禁欲主义人生观。 它将人的欲望特别是肉体的欲望看作一切罪恶的根源,主张 灭绝人欲,实行苦行主义。 ④幸福主义人生观。 一种观点是强调个人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价值;另一种 观点是在强调个人幸福的同时,也强调他人幸福和社会公共幸福, 认为追求公共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价值所在。 ⑤乐观主义人生观。 它认为社会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社会 的文明和进步,在于追求真理,对人生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 ⑥共产主义人生观。 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人生观。它把人的生命活动历程看作 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把消灭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看作是人生的崇高目的和最大幸福。人生 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对社会所尽的责任和所作的贡献,人生的最大 价值和意义,在于努力为人民服务,无私地把自己的一切精力贡 献给共产主义事业。
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的根本态度和看法, 包括对人生价值、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 基本看法和态度。它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 部分。人生观主要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 生的意义、价值、目的、理想、信念、追 求等问题。 人生观的基本内容包括幸福观、苦乐观、荣辱 观、生死观、友谊观、道德观、审美观、公私 观、恋爱观等。 ①享乐主义人生观。 它从人的生物本能出发,将人的生活归结为 满足人的生理需要的过程,提出追求感官快乐, 最大限度地满足物质生活享受是人生的唯一目的。 ②厌世主义人生观。 宗教的厌世主义认为,人生是苦难的深渊, 充满各种烦恼与痛苦,唯有脱俗灭欲,才能真正 解脱。
二、精神乐观 (二)情绪乐观 《论语》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可见乐观的情绪是调养精神、舒畅情志、防衰抗老的最好 的精神营养。《素问·举痛论》:喜则气和志达、荣(营)卫 通利·则气缓(气机缓和)。 保持乐延的情绪.首左要培养开朗的性格·因为乐观的情绪与
开朗的性格是密切相关的。,t·陡邃。·、精神中能愉快。
一、意志坚强 理想和信念又是老年人延长生命活力的"増寿剂。不畏 老是健康长寿的精神支柱、产生不畏老精神的重要思想 基础就是晚年的理想和追求。
《灵枢·本脏篇》:志意者,所以御精神。说魂魄、适寒
温、和喜怒者也。"就是说意志具有统帅精神、调和情 志、抗邪防病等作用。 事实证明,信念、意志坚定的人,能较好地调节和控制 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生活实践也证实,很 多病残者靠自己的信心、意志和努力,主宰自己的运, 活出了精彩的人生,也为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二、精神乐观 精神乐观是人体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之一。 精神乐观在养生方面,一是调济精神情志,排除不利于人 体的精神情志因素;二是疏通营卫,和畅气血,促进生机 旺盛。分为性格开朗和情绪乐观两方面。
(一)性格开朗
性格开朗是胸怀宽广、气量豁达所反映出来的一种心理状 态。性格开朗、活泼乐观、心理健康者,不易患精神病、 重病和慢性病,特别是不易患心身方面对人体大脑、内脏 及其他部位产生危害。 培养良好的性格,首先、要认识到不良行对身心健康的危 害,其次,树立正确的人生砚,第三,科学、合理地安排 自己的工作、学习和业余生活,陶冶性情。
养成遇事不怒的习惯。
一、节制法 (二)宠辱不惊 对于任何重大变故,都要处之泰然,保持稳定 的心态,不要超过正常的生理限度。 西医学研究也证明,情志刺激与免疫功能之间 密切相关。任何过激的刺激都可削弱白细胞的 战斗力,减弱人体免疫能力,使人体内防御系 统的功能低下而致病。为了健康长寿,任何情 绪的过分激动都是不可取的。 总之,要善于自我调节情感,以便养神治身。 对外界的事物刺激,既要有所感受,又要思想
天真论》指出: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
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所以能年皆度百岁 而动作不衰。 少私寡欲须注意两点一是明确私欲之害,以理收心。二是 要正确对待个人利害得失。 《太上老君养生诀》:且夫善摄生者、要先除六害,然后 可以保性命延驻百年。何者是也?一者薄名利、二者禁声色、 三者廉货财,四者损滋味,五者除佞妄,六者去妒忌。六 害不除,万物扰心、神岂能清静?
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这里从内外 两个方面,揭示中医养生防病的重要原则。
“恬惔虚无"之要旨是保持静养,即思想清静、畅达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