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之父+全球网创始人——方兴东

合集下载

博客之父

博客之父

百度指数:博客:6000博客之父——方兴东自2002年创立博客网以来,博客之父——方兴东一直致力于博客理念的推动和发展。

2005年7月,博客网从个人博客网站成功转型为博客门户,将博客应用从网络日志转变成“个人传播、深度沟通、娱乐休闲”全方位的互联网新应用。

作为中国博客第一人,在业界很多人士眼中,方兴东是一个创业者、成功者、学者、思考者,也有人把他视为网络中的魔鬼、异数、叛逆者·····。

无数历史证实,一个得到如许巨大而矛盾评价的公众人物,至少他的影响力、成就和无可替代的个性是任何人所无法否认的—方兴东—人们可以肯定他或者否定他、欣赏他或者怨恨他、赞誉他或者诋毁他,但是谁也无法忽视他。

而在我的眼中,他的勤奋和执着,他的耐力和坚忍,他的超级体力和智商,都足以为整个业界所称道。

博客是一个正处于快速发展和快速演变中的互联网新应用。

在《市场术语》中对博客的定义为: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和网络链接,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

Pyra创始人EvanWilliams认为博客概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频繁更新(Frequency)、简洁明了(Brevity)和个性化(Personality)。

方兴东曾经说:“博客网推出梦之城、博客搜索等多项服务,看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这个产业!”而今,博客网已经成功开启了互联网2.0时代,每个个人会最终来决定博客如何定义。

博客是每周7天,每天24时运转的言论网站,这种网站以其率真、野性、无保留、富于思想而奇怪的方式提供无拘无束的言论。

其他说法还有:博客是一个“快捷易用的知识管理系统”(Dylan Tweney),博客是新型的“协同媒体”,博客是“不停息的网上旅程”,是“个人网上出版物(社区)”,是“网络中的信息雷达系统”,是“人工搜索引擎”,是“专家过滤器”,是“自组织网络生态”,是“草根记者”……博客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

方兴东:“移动博客”是彩信的杀手级应用

方兴东:“移动博客”是彩信的杀手级应用

方兴东:“移动博客”是彩信的杀手级应用作者:李剑来源:通信信息报对不少网民来说,“移动博客”或许还只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但在影像繁荣的网络时代,它正悄然走进我们的视线。

您是否想象过,如果互联网以全球数十亿的手机为终端,世界将会有什么样的改变?这种想法正在逐步接近事实,随着手机向超级终端的演变,建立在博客、可拍照手机与移动互联业务三者基础之上的“移动博客”,正以一种全新的形态展现于世人面前。

“移动博客”以大型无线日记社区为概念,向手机用户提供集自写日记、看他人日记、搜索日记和日记排行等众多功能。

那么“移动博客”在中国的发展处于什么样的一种情况?“移动博客”所带来的最大改变是什么?它会是彩信的杀手级应用吗?针对以上问题,本报采访了“博客中国”发起人,国内互联网络方面的权威专家方兴东先生。

记者:博客中国是国内博客应用的主要推动者,同时也是国内较早关注“移动博客”应用的布道者,您能介绍一下目前“移动博客”在国内的发展状况么?方兴东:就目前而言,国内的“移动博客”发展仍处于最初期阶段,也即早期和成长初期阶段,离真正的成长期还有相当一段时间。

虽然在技术以及应用方面,一些手机厂商比如诺基亚也推出了相关产品,网站方面如博客中国去年也推出了基于手机应用的“移动博客”服务,但总体而言 “移动博客”的发展仍处于前期摸索阶段。

运营商、sp尚未将其真正当成一个增值业务,更多的是停留在概念层面。

“移动博客”在国外的发展一般已进入成长期早期,比如韩国。

综合来看,“移动博客”在国内的发展,包括用户、服务,从运营商到手机终端商等各个层面,还没有顺畅的链条,数量也非常有限,只有极少数的发烧友在开始试用这个应用,还没普遍到爱好者的层面。

无可否认,“移动博客”的发展是个必然趋势,但市场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培育。

就“移动博客”而言,眼下不少手机厂商仍在观望中,要进入真正的成长期很可能需要一到两年时间。

我认为,下半年“移动博客”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如果一些IT巨头推动有力的话,可以缩短“移动博客”的传播过程。

又一个十亿美金教训:博客网的倒掉(中)

又一个十亿美金教训:博客网的倒掉(中)

又一个十亿美金教训:博客网的倒掉(中)从博客中国到博客网2005年7月19日,博客中国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了盛大的“易帜仪式”,宣布更名为博客网()并发布了全新的企业标识。

出席仪式的有国务院新闻办网络局有关负责人。

不过,最吸引眼球的是博客中国的创始人方兴东,这是个身材高大,面目清秀,精力充沛,目光坚定,一个人呆的时候总是若有所思,与人交谈总是面带微笑的业界红人。

在会上,方兴东宣称,博客网将构架出全球第一“博客门户”的基本框架,直接挑战新浪。

在方兴东看来,博客将是互联网历史上的一场声势浩大的草根运动,他所领导的博客网将在未来的不长的时间内成功成为中国第一大门户。

方兴东起家是靠精英博客起来的,每天5分钟给思想加油的提法深入诸多早期博客中国早期读者的心,博客中国起来也是因为其精英意识。

由于不遗余力的推动博客在中国的落地生根,甚至将其产业化,方兴东被称为中国博客之父;与此对应的,还有一个人被称为中国博客之母,这个人就是木子美。

木子美,真名李丽,因在自己的博客里连续3个月讲述自己的性经验而被广泛关注。

此时的木子美系广州某杂志的编辑,她最开始的阵地并非方兴东的博客中国,但后被方兴东成功策反。

在木子美事件发生以前,博客中国已逐渐步入正轨,浏览量稳中有升,每3个月就会翻一番。

2003年上半年,方兴东某次去广州出差,饭局间,此时刚从北京去网易帮丁磊做总编辑的,也是方兴东的老朋友李学凌问他知不知道当时中国最有名的博客是谁,“除了我还有别人吗?”方兴东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也正是那次饭局,方兴东第一次听说了木子美这个名字,但是他并没有把注意力太多放在这上面。

直到有一天早上,方兴东起床以后登录博客中国,发现访问不了了。

开始以为是被黑了,后来才发现,是因为访问量增加了10倍!再一看,三大门户都在头版重要位置推荐了关于木子美的文章。

“精英们知道博客是因为我,而大众们知道博客却是因为木子美。

”方兴东如是说。

而另一个名博猛小蛇在他的专栏里写到,(在对大众普及博客这项运动中)1个木子美相当100个方兴东。

【精英人物】方兴东: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精英人物】方兴东: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关键字】精英人物方兴东: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晚上10点钟,处理完大量的办公邮件后,方兴东又开始在网上筛选优秀的博客文章。

这位曾经宣言“挑战微软霸权”的热血青年已是人到中年,现在最让他牵挂的,一是活泼可爱的小女儿,再就是眼前电脑屏幕上的“博客中国”。

他为自己设计的未来目标是,打造中国第一的“新媒体”——一个基于博客的综合门户网站。

实际上,从1998年开始,我就一直在考虑互联网基于媒体的道路到底该怎么走。

我总觉得新浪这样的模式还不是互联网的终极模式。

到了2002年,在看到博客的星星之火出现之后,我的想法就比较成型了。

这个想法于是就落实到“博客中国”这个具体网站上。

到2004年5月份止,博客中国在没有任何专业技术人员、只有我一个人的情况下,进入了全球网站排名1400位这样的规模,这证明了博客巨大的潜力。

于是我开始寻求规模化发展。

现在,我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博客中国。

从2004年5月份正式启动,到现在公司规模发展到42个人,目前也有了第一笔启动的风险投资。

我们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3年之内要上市,在访问量上要挑战新浪网。

为什么这时候还要去超越新浪?这主要是基于我对互联网发展趋势的判断。

我认为一个网民在互联网上不仅是一个客体,他应该成为主体,就像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一样,应该让人民群众在网上成为主体。

实际上,无论从ebay,还是从qq或者网络游戏来看,它们现在之所以取得成功,就是因为它们以个人为中心,网站只是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每个人都充分发挥最大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这才是真正的网络模式。

而新浪只是传统媒体的网络版,它还是传统媒体的特点,就是少数人编辑内容,多数人看。

博客中国虽然也是门户,但它是基于博客的门户,也就是说,一个网民,在我们的网站中,他既是读者也是内容的创造者,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

我相信“人民群众创造内容人民群众看”,这才是真正的新媒体。

比如我们推出“育儿博客”栏目,每个母亲都可以把自己的心得体会放到网上来,这是任何一个编辑都无法做到的。

博客网投资案例分析

博客网投资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这个网站曾高调地宣称自己是“全球最 大的中文Blog托管服务商”,也曾引起过VC 的青睐,但在群雄逐鹿的年代,它却连最基 本的博客服务都提供不了,引发大批用户的 “追讨”。从引领Web2.0的先驱成为无人问 津的弃儿,无疑是失败中的失败。 观察博客网的发展过程,从其开端到结 束,可分析得出以下几点投资失误:
• 随后,“博客中国”更名为“博客网”,并宣称 要做博客式门户,号称“全球最大中文博客网站 ”. • 2006 年年底,博客网的员工已经缩减恢复到融资 当初的40多个人。 • 2008年,博客网酝酿将旗下博客中国和bokee分拆 为 两个独立的公司,而分拆之后分别转向高端媒 体和SNS。 • 2008年10月博客网裁员关闭危等同解散。
博客网投资案例分析
——鲁中慧
案例特点:中国互联网web2.0的旗帜 投资金额:超过1000万美元 投资者:IDG、Granite等
案例介绍
方兴东,中国互联网界的“互联网旗手”和“中国博客之父”,对中国互联网 Web2.0的发展普及有着无法磨灭的功绩。 2002年,方兴东创建博客网的前身(博客中国),之后3年内网站始终保持每月超 过30%的增长,全球排名一度飙升到60多位。并于2004年获得了盛 大创始人陈天桥和 软银赛富合伙人羊东的50万美元天使投资。2005年9月,方兴东又从著名风险投资公司 Granite Global Ventures、Mobius Venture Capital、软银赛富和Bessemer Venture Partner 那里融资1000万美元,并引发了中国Web2.0的投资热潮。其后活跃在中国的VC要是不 知道Blog、Podcast、RSS、P2P 等术语,不看博客、播客、视频、交友等项目就是落伍 的标志。 随后,“博客中国”更名为“博客网”,并宣称要做博客式门户,号称“全球最大 中文博客网站”,还喊出了“一年超新浪,两年上市”的目标。于是在短短半年 的时 间内,博客网的员工就从40多人扩张至400多人,据称60%-70%的资金都用在人员工资 上。同时还在视频、游戏、购物、社交等众多项目上大把烧 钱,千万美元很快就被挥 霍殆尽。博客网至此拉开了持续3年的人事剧烈动荡,高层几乎整体流失,而方兴东本 人的CEO职务也被一个决策小组取代。到2006 年年底,博客网的员工已经缩减恢复到 融资当初的40多个人。 博客网不仅面临资金链断裂、经营难以为继,同时业务上也不断萎缩,用户大量流 失。为摆脱困境,2008年,博客网酝酿将旗下博客中国和bokee分拆为 两个独立的公司 ,而分拆之后分别转向高端媒体和SNS。但同年10月博客网又卷入裁员关闭的危机之中 ,宣布所有员工可以自由离职,也可以留下,但均没有工 资,此举被认为与博客网直 接宣布解散没有任何区别。

博客及其发展史

博客及其发展史

博客及其发展简史博客成为2004年各大搜索引擎最热门的搜索关键词之一,博客也被众多机构和媒体评为2004年最热门的互联网现象。

关于BLOG的介绍文章,网上已经非常多了,下面摘录博客中国发起人方兴东博士的观点。

最早的博客预言家谁是最早的博客命名人?著名科幻作家William Gibson在1996年预言了职业博客的存在。

他指出,“用不了多久就会有人为你浏览网络,精选内容,并以此为生,的确存在着这样的需求”。

最早的博客Userland公司CEO Dave Winer,在1997年开始运作的Scripting News开始真正具备了博客的基本重要特性。

并且他将这些功能集成到免费软件“Frontier脚本环境”。

不过,这个算不算是真正的最早博客,争议颇多。

有人认为,从形式上说,是Jorn Barger于1997年底建立了今天博客网站的基本模样。

最早使用词汇“blog”目前流行的词汇“blog”,一般公认为是Peter Merholz在1999年才命名的。

2002年5月17日,Peter Merholz在题为“词汇游戏”的帖子中如此回忆道:我一直很喜欢词汇,喜欢一遇到生词就钻到词典里面。

我喜欢词汇游戏,词源学更是有趣。

没有想到这种爱好居然产生了影响,大约1999年4月或者5月(确切的时间已经记不清楚),我决定把weblog发音为wee’- blog,或者缩写为‘blog’。

后来把这个词汇用进了我的帖子中,再后来大家发邮件也开始使用。

Keith Dawson把blog收进了“行话查询”中。

1999年8月Pyra发布Blogger 后,把它由此变成动词,后来更衍生出blogging、blogger或者I blog、Blogsphere等说法。

博客网:破茧成蝶

博客网:破茧成蝶
等 , 些 举 措 先 后 施 行 , 册 用 户 这 注
快 的 成 了 烈 士 ,步 步 为 营 的 成 了 斗 士 ,光 打 雷 不 下 雨 的 也 成 了 激 进 派
或 婉 约 派 的 道 士 … … 在 网 络 烽 烟
这 场 风 暴 的来 临 和 走 势 ,并 一 直 处 于 风 口浪 尖 ,可 谓 新 网 络 运 动 的 先 知 : 20 而 0 5年 博 客 大 众 化 元 年 , 博 客 网稳居 业 第一 的位置 ,可谓博
明以博 客个体 为 中心 的方 向的正 确
和 准 确 :而 很 久 没 有 面 对 媒 体 的 方 兴 东 ,经 受 了博 客 的 洗 礼 之 后 显 得 愈加 成 熟 。 B P S 30推 出 之 后 的 成 功 、 美 女 博 客 大 赛 席 卷 而 起 的 草 根 风 暴 、 接 踵 而 来 的 广 告 订 单 … … 用
前 : 客 的热 潮 无人 否认 , 而 其盈 利 博 然
从 草 根 兴 起 到 草 根 价 值
关 于 精 英 与草 根 的争 论 似乎 还 在
模 式 到 底 在 哪 儿 ? 内 某 资 深 人 士 告 诉 业 记 者 : 大 家 一 直 吵 嚷 自 己 找 到 了 盈 利 “ 的 钥 匙 , 而 那 些 都 是 ‘ 盈利 ’ 某 网 然 伪 站花 了 1 0 5 0万 买 了 1 0 0 0万 的 盈 利 是 盈 利 么 网 站 打 着 广 告 联 盟 的 旗 号 搞 某 变 相 网 盟 是 盈 利 么 ? 至 有 的 网 站 靠 流 甚
网的创始 人 方兴 东和王 俊 秀预见 了
也 引 发 了 很 多 质 疑 。 “ 局 决 定 结 布
局 、 路 决 定 出 路 ”, 些 被 很 多 思 这

创业博士方兴东

创业博士方兴东

创业博士方兴东
周兰
【期刊名称】《中国人才》
【年(卷),期】2000(000)006
【摘要】方兴东 1969年出生,浙江人,现任互联网实验室董事长、首席分析家。

1996年考入清华大学攻读高电压博士学位,1999年8月休学创办互联网实验室。

1996年起在《个人电脑》、《计算机世界》等开设个人专栏,并为《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经济日报》等媒体特约记者,“数字论坛”发起成员,中国信息化专家论坛主要学者,被誉为“中国信息产业最具影响力的独立评论家”。

著有《起来,挑战微软霸权》等书。

【总页数】2页(P34-35)
【作者】周兰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67
【相关文献】
1.方兴东独白:勿以成败论创业 [J], 方兴东
2.博士生培养的新领域:创业学博士项目的国际进展 [J], 臧玲玲
3.博士生培养的新领域:创业学博士项目的国际进展 [J], 臧玲玲;
4.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教学的现状与趋势——访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奥马哈分校创业
创新中心副主任、创业学助理教授杨晓明博士 [J], 施永川;胡洁琼
5.方兴东博士学术简介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方兴东:超越新浪

方兴东:超越新浪

方兴东:超越新浪
魏武挥
【期刊名称】《21世纪商业评论》
【年(卷),期】2012(000)007
【摘要】人物:方兴东rn时间:2005年博客中国融资1000万美元后rn大话:一年超新浪,两年上市rn结局:改名为博客网的博客中国在2009年关闭了北京办公室,大批员工离去,目前基本属于维持不倒的状态.rn无论后来的结果如何,在中国博客史上,方兴东应该占有一席之地;也无论blog这个词究竟是该叫博客还是叫网志,前者总是更为人所熟知——以至于仿twitter的服务被称为微博.但方兴东2005年的豪言壮语,最终无可奈何花落去,超越新浪的梦想,生生地被新浪出手博客而击碎.
【总页数】1页(P22)
【作者】魏武挥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超越大众传播:刍议新浪微博的传播模式与机制 [J], 蓝若宇
2.献计8策助搜狐超越新浪 [J], 方兴东
3.新浪微博:今年股价涨了3倍,市值首次超越推特 [J],
4.为什么新浪必然要被超越 [J], 方兴东
5.网易超越新浪中国互联网霸主告别新浪时代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面对各种质疑和非议 方兴东驳斥博客“票房毒药”说——《IT时代周刊》对话博客网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方

面对各种质疑和非议 方兴东驳斥博客“票房毒药”说——《IT时代周刊》对话博客网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方

特 别是 资本 方参 加 到 董 事会 中采 , 的 时候 有 创 业 者就 必 须要 屈 从 于 资本 意 志 , 客 网还 博
能 按 照您 的 意 愿 来发展 么?
以平息。 他甚至曾经因此被博客网的“ 人
管理小组” 排挤在外 , 于资方压 力去了瓦 迫 联网实验室 。 直到最 近又重新 确认 了他在博 客网的绝对管理地位。 博客网的经历是博客发展现状的缩影 博客已过 _ r 概念时代 , 不得不 怖更多的现 实问题 由于盈利模式 的缺失 , 管理的稚嫩
志 , 主要的决策还是 由我来作出 , 但 无论怎么 讲, 大家(部是为了公 司能够发展得更好 。 乜
《T时代 周 - 》 由于 经 营 决 策 上 的 原 I T : , j
a 博客人群主体更加 多元化。 、 除了普通大众。
更 多 专业人 士 、 名 流 、 文化 工商 业界 精 英都 拥有 了 Be 。名 人博 客” 为去 年 最抓 人 眼球 的现 象。 lg“ 成
的大型公刮管理经验 。 很多著名网站 的创始 人都是从 零开始 , 断地摸索 。 不 雅虎的杨 志
远。 盛大 的陈天桥 , 腾讯的马化 腾在创业 之
前都没有管理过公 司。一样能够取得成功 。

甚至一 次因为一位副 总告诉他 I 蚓站开始盈
利就批评 了埘方“ 保守 _ 。 r”他觉得这 个时候 速度是第一位的。 是博客 I 但 斓在还没有体味
维普资讯
- t c {
这似乎可以证明 博 客 已经过 了概 念 时代 。 信仰 的 背后 是 冷 冰冰 的 商 业逻 辑律 条 , 有 的 上了中文第一博客的宝座 , 所 方 东已经成为了一名成功的企业领导 者。
博 如何 l 客 网站 都不 得不 重 新 学会 从 原生 态 的土 壤 上 如何 治理 , 做 生 意

方兴东:我就是博客的引爆点

方兴东:我就是博客的引爆点
维普资讯

, / 一

・ l

。 。








■ _ 三 ■ 一 r
、一 1 ,



.- 1

维普资讯
对话 双 方 :
博 客 网董 事长 电子 商 务世界 》 杂 志主编
简 陋很 多 。但 是 到 了晚 上 当我 看 了 很 多 国 外 介 绍 博 客 的 报 纸 我 忽 然 变 得 很 激 动 。 我 忽 然 觉 得 自 己从
方 兴 东 : 当 博 客 在 中 国 并 不 普 及 的 时 候 一 些 博 客 爱 好 者 只 是 用 这 种 方 式 记 录 生 活 所 以博 客 网 本 身 要 做 到 专 业 化 也 不 太 可 能 。 那 个 时 候 我 对 博 客 的 方 向
当作 个 人 爱 好 已 经 不 行 了 因 为服 务 器 不 够 了 带 宽 也不够 了。到了 2 0 0 5年 ,我 们 融 了 1 0 0 0万 美 元 。现
19 9 6年 进 入 互 联 网 之 后 6年 来 的 方 向是 错 的 。所 以在 网 站 开 通 之 后 我 们 就 提 出 了 第 二 代 互 联 网 的 概 念 。 赵 廷 超 你 有 没有 想 过 , 在 的 W b .就 如 同 19 现 e2 O 7 9
方兴 东 赵廷 超
4年前 , 兴东 只是 一个 I 方 T圈里 的评 论者 。 多人 提起 他时 都 会说 :“ 兴东 啊 !嘴 很 厉害 , 很 方 把
I T厂商 几乎 骂了 个遍 。 ”4年后 的今 天 ,他不 再只 是 一个 “ 专挑 别人 刺 ”的旁观 者 ,他 的博客 网也 不 再只 是他 个人 的天 地 ,网站 的商 业化 一下 子 把方 兴东 推到 了中 国博 客发 展的风 口浪尖 。 很 多人都 觉 得方 兴东 过于 夸大 了博 客 的价 值 。但方 兴东 不这 么认 为 , 他始 终 难忘 的 , 仍然 是 领 悟 到博 客价 值的 那个 晚上 。 那个 晚上 辗转 反侧 的 兴奋让 他直 到今 天都 仍然 是 中 国为博 客摇旗 呐 喊的

方兴东、谢文访谈:后阿里时代的互联网产业格局

方兴东、谢文访谈:后阿里时代的互联网产业格局

方兴东、谢文访谈:后阿里时代的互联网产业格局一、谢文:中国互联网分做、用、玩三大块方兴东:各位网友,大家好。

今天我们访谈室里请来著名的互联网老将谢文。

谢总进入互联网已经是十几年了。

阿里巴巴上市之后,目前格局如何来看?互联网未来格局如何变化?哪些商业模式会有前景?哪些有泡沫,今天我们围绕互联网产业的变化问题做一些深度分析。

谢文:各位网友大家好。

与博客网都是老朋友了。

今天的访谈,为了一个大而无单的方向,该如何进行?我希望能够有深度、有火花出来。

我觉得2007年这一拨上市,现在快到年底了,我发现每年有一个特点,2006年淡一点,2004、2005年有高潮,每拨有一个特点,每拨之后都对中国互联网格局产生一定影响和变化。

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这一拨,还有巨人、若干游戏公司,包括金山,我感觉如果概括单说每家公司可以说很多,但是我觉得大家不是那种搞资本运作的人的话,没有很细地对待这种东西。

总的来说中国互联网分三块:第一块:做互联网的。

第二块:用互联网的。

第三块:玩互联网的。

从第三块说起,因为最简单,就是那种看到互联网是高科技,看到互联网对资本吸引力比较大,或者是有些什么其他什么资源可以打点巧战,甚至有纯粹的找不着工作,或者不耐烦在一个常规产业熬,想一夜成名,一夜变成风云人物,比如著名的80后,将来随着成长,能够上升到用互联网、上互联网,绝大部分从互联网诞生第一天有,他们无非是匆匆过客,很快过去,对互联网没有什么影响,没有留下什么痕迹。

虽然过去有相当一批玩互联网的,没有想法,没有战略,没有思路,匆匆地抄,乱乱地起哄,来得快,去也快。

这批就不再讨论了。

我们再说前两个,应该说做互联网的和用互联网的在互联网历史,比如前年,特别是前五年很难分开,因为互联网是新生事物,懂得不多,大家都在思考,创新摸索中,十年前做网页全中国加起来几百人,那时是很好的。

那个时候做和用分得不清楚。

今天这个题目,我觉得这批上市的公司为代表,在中国互联网界,没有说全世界,全世界也没有这么分。

风投十大失败案例

风投十大失败案例

中国风险投资十大失败案例,创业者创业成功不容易,投资者投资成功也不容易哇!2012年03月04日09:09:13在中国,要创业不是那么容易,但做投资的人也很难过,风投要看准一个项目、一个团队,是很需要功力的事情。

以下就是中国风险投资十大失败案例,各有特点。

创业者可以从中汲取失败的教训,投资者也可以引以为戒,看准了再下手,不要太贪婪。

【1.亿唐】案例特点:中国互联网行业融资额最大的案例创业者的教训:钱再多,也得省着花,不然冬天不好过VC的教训:“海龟”+“概念”的时代牺牲品在互联网行业,一家公司的诞生和死去很难引人们的注意力,但这家公司无疑是个例外:它是曾经的新贵,高调诞生;它又一事无成,落魄到连域名都被拍卖。

这家公司就是亿唐()。

1999年,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前夕,刚刚获得哈佛商学院MBA的唐海松创建了亿唐公司,其“梦幻团队”由5个哈佛MBA和2个芝加哥大学MBA 组成的。

凭借诱人的创业方案,亿唐从两家著名美国风险投资DFJ、SevinRosen 手中拿到两期共5,000万美元左右的融资。

直到今天,这也还是中国互联网领域数额最大私募融资案例之一。

亿唐宣称自己不仅仅是互联网公司,也是亿唐是一个”生活时尚集团”,致力于通过网络、零售和无线服务创造和引进国际先进水平的生活时尚产品,全力服务所谓“明黄e代”的18-35岁之间、定义中国经济和文化未来的年轻人。

亿唐网一夜之间横空出世、迅速在各大高校攻城掠地,在全国范围快速“烧钱”:除了在北京、广州、深圳三地建立分公司外,亿唐还广招人手,并在各地进行规模浩大的宣传造势活动。

2000年年底,互联网的寒冬突如其来,亿唐钱烧光了大半,仍然无法盈利。

从2001年到2003年,亿唐不断通过与专业公司合作,推出了手包、背包、安全套、内衣等生活用品,并在线上线下同时发售,同时还悄然尝试手机无线业务。

此后两年,依靠SP业务苟延残喘的亿唐,惟一能给用户留下印象的就是成为CET(四、六级)考试的官方消息发布网站。

那些成功的失败企业家之方兴东

那些成功的失败企业家之方兴东

那些成功的失败企业家之方兴东:十年书生意气互联网、书生、老板、危机、翻身、诗人,方兴东。

在方兴东到来之前,我们坐在苏州街上博客中国他的办公室里默念着这些关键词。

他的办公室并不算大,几个书柜和一个大写字台就占据了大部分空间。

他似乎淡出人们视线很久了,以至于我们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他办公桌旁放着的那几张照片上——头发有些长,大大的眼镜几乎遮住了整个面孔,好像还有些瘦。

采访他其实也并不那么容易——现在的方兴东常常在北京、浙江之间飞来飞去,千里之外的江南,有他惦念着的义乌全球网的繁忙事务。

老板方兴东走进办公室的这个看上去很年轻的男人让我们有些错愕,他穿着条纹衬衫,短发,高大健硕,就连眼镜也是时兴的样式。

没曾想到,我们和方兴东的第一句对话是说他变帅了,他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网上的照片,很多都是10年前的。

”他实在是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太久了。

方兴东,浙江义乌人,清华大学传播学博士,“中国博客教父”,WEB2.0倡导者,互联网实验室、博客中国和义乌全球网共同创始人——曾几何时,方兴东是互联网时代的旗手级人物,最初作为IT界的观察者、评论者的他在2002年第一个将blog引入国内,并建立了博客中国网站,一时名声大振。

“从2002年到2005年,我们(博客中国)的浏览量是连续三年每三个月翻一番。

”方兴东提起当年网站的全盛时期,言语里依然充满欣喜。

这个41岁的狮子座男人,语速很快,似乎也没有经过太多的思考,对于我们提出的关于当年甚嚣尘上的博客中国运营不利的问题,他也回答得率性,不加遮掩。

危机和往往是和机遇一块儿到来的,2005年9月,方兴东获得了来自风险投资机构1000万美元的投资,这是当时国内WEB2.0领域最大的一笔投资。

获得投资后,博客中国改名博客网,方兴东意气风发想要大干一场,员工人数急剧扩张,甚至人数一度超过500人。

但随着方兴东因不善管理被下课,人事震荡频出,,博客网在2005年年底陷入窘境,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裁员。

方兴东-一个先锋的陨落

方兴东-一个先锋的陨落

方兴东,一个先锋的陨落文环球企业家倪妮可以笃定,方兴东(博客)目前正在创作的《中国互联网史记》中,绝对少不了为自己留下的一页。

他也许会这样描述自己当初的创业生涯:一群保持着学生般纯洁、不求名利的年轻人,通过那时并不广为所知的互联网,试图改变人们的生活。

或许,他还会借用其《中国博客宣言》里的称谓,以“信息时代的麦哲伦”来比喻他之于中国博客的意义——无疑,方是想告诉所有人,那些为他们所热衷的某个公司的致富、上市或是失败的故事,若放在更长的维度上,其实是微不足道的,真正重要的是它们为这个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变革。

但是,即使方兴东自己,眼下也无暇回味曾经的光荣与梦想——他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由方兴东创立的博客网已拖欠45名员工共计80多万元的工资,2009年2月10日,海淀法院更对其中20多名员工的集体诉讼进行仲裁。

这一切并不像表面上那样突然。

2005年,博客网通过1000万美元的大规模融资正式走上商业化道路,并喊出“赶超新浪”。

在此前后,博客网员工从三四十人迅速扩张到三四百人仅用了半年时间,接下来1年内又从三四百人回到三十人。

次年,更大的人事震荡出现,方兴东的CEO 一职都一度易手。

而与频繁的人员流动相对应的则是其首页导航栏上日益增多的子频道。

很多该网站的忠实用户都表示,它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

对于博客网,也许大多数人更为熟悉的是其另一个名字——博客中国,后者更真实地显示出它之于那个时代所具有的象征:其创立于中国互联网从第一次泡沫中即将走出的2002年,并率先提出“博客”的概念。

在2005年,博客中国以互联网泡沫以来的第一笔千万美元级融资,让这个行业重焕活力。

方兴东甚至一度认为,死人也可以写博客——因为子女们以博客来纪念父母。

这个判断在当时简直是耸人听闻。

但回头看,后来如“假乔布斯”这样的网络明星的诞生,证明方的预言有一定准确性。

但他并未为此有效调动资源。

而至于随后面临的一系列困境,则折射出这一类创业网站在坚持自我和商业冲动之间权衡的矛盾,在更长的维度上,则是所有创业公司面临的共同挑战,只不过,方兴东无比放大了其中的戏剧性。

面对各种质疑和非议 方兴东驳斥博客“票房毒药”说

面对各种质疑和非议 方兴东驳斥博客“票房毒药”说

面对各种质疑和非议方兴东驳斥博客“票房毒药”说博客已经过了概念时代,信仰的背后是冷冰冰的商业逻辑律条,所有的博客网站都不得不重新学会从原生态的土壤上如何治理,如何做生意在赢得荣誉和资本青睐的同时,方兴东和博客网一直不断面临各种各样的质疑和非议,对此,他很自信,但也有些上火。

2005年当1000万美元入账博客网后,方兴东曾经高喊要超越新浪、搜狐和网易,他甚至一次因为一位副总告诉他网站开始盈利就批评了对方“保守了”。

他觉得这个时候速度是第一位的。

但是博客网在还没有体味到速度的真正魅力之前,就开始陷入到资金、人才管理和盈利模式不明朗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旋涡当中,快速扩张不到几个月,突然叫停,并立即进入裁员。

没有一个企业在进退攻防之间能经历如此剧烈的转变,它引起的震荡可想而知,博客网的管理余震直到数个月之后仍然难以平息。

他甚至曾经因此被博客网的“三人管理小组”排挤在外,迫于资方压力去了互联网实验室,直到最近又重新确认了他在博客网的绝对管理地位。

博客网的经历是博客发展现状的缩影。

博客已过了概念时代,不得不面临更多的现实问题。

由于盈利模式的缺失,管理的稚嫩和对于人权的漠视,以至于有人说博客已经成为了风险投资商的“票房毒药”。

这导致博客网整个公司里里外外都陷入了种种令人不安的非议和争议之中,方兴东本人也因此再度招来了更多的质疑。

博客的“钱景”到底在哪?博客模式是否能经历住现实的考验?方兴东经历了从创业者到管理人的转变,他开始进入角色了吗?面对质疑,他有话要说。

2006年6月9日上午,北京创业广场二楼,方兴东在博客网总部接受了《IT时代周刊》的专访。

能力有限曾离开博客网?2002年,方兴东从一位IT评论家变成了一个企业的总裁,博客网仅用一年时间就坐上了中文第一博客的宝座,这似乎可以证明方兴东已经成为了一名成功的企业领导者。

但2005年12月大规模的裁员,以及融资后一系列收购行为对公司运营的无所助益,开始引起人们对他领导能力的怀疑,据博客网内部人士透露,方曾因此被迫暂别公司,重回互联网实验室。

方兴东,一个先锋的陨落

方兴东,一个先锋的陨落

方兴东,一个先锋的陨落文环球企业家倪妮可以笃定,方兴东(博客)目前正在创作的《中国互联网史记》中,绝对少不了为自己留下的一页。

他也许会这样描述自己当初的创业生涯:一群保持着学生般纯洁、不求名利的年轻人,通过那时并不广为所知的互联网,试图改变人们的生活。

或许,他还会借用其《中国博客宣言》里的称谓,以“信息时代的麦哲伦”来比喻他之于中国博客的意义——无疑,方是想告诉所有人,那些为他们所热衷的某个公司的致富、上市或是失败的故事,若放在更长的维度上,其实是微不足道的,真正重要的是它们为这个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变革。

但是,即使方兴东自己,眼下也无暇回味曾经的光荣与梦想——他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由方兴东创立的博客网已拖欠45名员工共计80多万元的工资,2009年2月10日,海淀法院更对其中20多名员工的集体诉讼进行仲裁。

这一切并不像表面上那样突然。

2005年,博客网通过1000万美元的大规模融资正式走上商业化道路,并喊出“赶超新浪”。

在此前后,博客网员工从三四十人迅速扩张到三四百人仅用了半年时间,接下来1年内又从三四百人回到三十人。

次年,更大的人事震荡出现,方兴东的CEO一职都一度易手。

而与频繁的人员流动相对应的则是其首页导航栏上日益增多的子频道。

很多该网站的忠实用户都表示,它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

对于博客网,也许大多数人更为熟悉的是其另一个名字——博客中国,后者更真实地显示出它之于那个时代所具有的象征:其创立于中国互联网从第一次泡沫中即将走出的2002年,并率先提出“博客”的概念。

在2005年,博客中国以互联网泡沫以来的第一笔千万美元级融资,让这个行业重焕活力。

方兴东甚至一度认为,死人也可以写博客——因为子女们以博客来纪念父母。

这个判断在当时简直是耸人听闻。

但回头看,后来如“假乔布斯”这样的网络明星的诞生,证明方的预言有一定准确性。

但他并未为此有效调动资源。

而至于随后面临的一系列困境,则折射出这一类创业网站在坚持自我和商业冲动之间权衡的矛盾,在更长的维度上,则是所有创业公司面临的共同挑战,只不过,方兴东无比放大了其中的戏剧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兴东:
中国博客教父博客中国创始人WEB2.0倡导者,方兴东,浙江义乌人,西安交大本科硕士,清华大学传播学博士。

互联网实验室、博客中国(blogchina)和义乌全球网共同创始人兼董事长,出版《21世纪的书》、《IT史记》、《博客》、《起来——挑战微软霸权》和诗集《你让我顺流飘去》等20部。

经历:
1969年出生于浙江义乌
1987-1994年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工学学士、硕士学位
1996年3月考入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原主攻方向为高电压技术
1999年9月休学创业。

发起创建国内第一家专业的互联网研究和咨询机构----互
联网实验室,任董事长兼首席分析家..... 发起成立“博客中国”。

《南
方周末》、《计算机世界》、《个人电脑》、《电脑报》、《信息产业报》、
《上海证券报》、《财经时报》等媒体的专栏作家和特约记者。

“数字
论坛”发起成员,中国信息化专家论坛主要学者。

被誉为“中国信
息产业最具影响力的独立评论家”
2000年当选为“中国十大新锐青年”
2000年被湖南卫视等几家大型媒体评为“中国十大新锐人物”之一
2000年8月,被《亚洲周刊》誉为"中国重要的高科技企业家",同时所在公司
互联网实验室也被《新周刊》列入行业新锐榜,并且位居"咨询业"
首位
2000年9月,被浙江金华市委市政府聘任为金华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2000年12月,被选为中国电子商务专家委员会组成员
创业历程:
作为中国博客第一人,在业界很多人士眼中,方兴东是一个创业者、成功者、学者、思考者、战略家,也有人把他视为网络中的魔鬼、异数、叛逆者·····。

无数历史证实,一个得到如许巨大而矛盾评价的公众人物,至少他的影响力、成就和无可替代的个性是任何人所
无法否认的——人们可以肯定他或者否定他、欣赏他或者怨恨他、赞誉他或者诋毁他,但是谁也无法忽视他。

而在我的眼中,他的勤奋和执着,他的耐力和坚忍,他的超级体力和智商,都足以为整个业界所称道。

当博客还未在中国大地开花结果,方兴东是个辛苦的布道者,从南飞到北,从东飞到西,各个讲坛、会议、论坛、聚会、访谈中不频频出现他的身影,他快速跳跃的语调、转折发散的思维、沉醉于思考的神态,都构成了在中国互联网业界所独一无二的一道风景,那就是烙上前列个性的作为演讲者的方兴东字号。

在那段岁月,劳碌奔波中的方兴东,似乎安全忘记了自己身体的负荷底线,忘记了嘶哑力竭的嗓子,忘记了体力是否透支。

现在,当中国博客大潮方兴,他的声音少了许多,但是足以使他欣慰的是博客,这个他一生的事业,终于得到了承认——虽然各大门户的博客新贵们在津津乐道中有意无意的忽略了方兴东这个本应该为所有中国博客记住的名字。

方兴东的博客生涯中,内容管理绝对占据了他很大的精力,正如他所言,网站本身,就是一个体力活。

我想,这句话也包括了在智力工作中消耗体力的含义吧,如果我们把一个知识活、智力活、文化活干出了一个体力活的节奏,那么其创造的价值、其取得的成功,和纯粹的体力活相比,又要超出多少呢?笔者还知道一件事,方兴东多年如一日的管理博客网的精华、头条,虽然其间可能因为客观原因有所间断,但是数年如一日从来没有停止。

现在互联网实验室的很多重点内容管理的重任他又主动的承担在自己身上,笔者和博客网、互联网实验室的朋友交流,很多人背后称方兴东为“超人”、“铁人”,在调侃中侧面所反映的,绝对是对方兴东的一种敬佩和羡慕。

、战略规划、学术研究、内容管理、公司运作、外部联络、宣传鼓动、谈判策划、突发事件。

这么多、这么杂、这么乱的事情,一个方兴东就义无返顾的承担起来,能不让我们欣佩于他的辛勤、刻苦和自律吗?
对于方兴东的繁重工作,有人认为是因为他不谙管理、不善授权,笔者以为不然。

对于任何一个职业人士而言,导致工作繁重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效率低下,可能是因为局面太大,可能是人才缺乏,可能是因为不知授权,可能是不知轻重缓急,因素应该是纷纭而复杂的,绝不是从表象就可以简单的为外人所能够客观忖度。

学习品质:
毅力,坚持,事业心,责任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