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和免耕播种对旱作区小麦生产影响的试验和分析
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冬小麦土壤水热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冬小麦土壤水热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目录一、内容概要 (3)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二、材料与方法 (7)1. 试验材料 (7)供试冬小麦品种 (8)供试土壤类型 (9)供试覆盖材料 (9)2. 试验设计 (10)试验区划分 (11)对照设计 (12)数据采集与测定方法 (13)三、结果与分析 (15)1. 土壤水分变化规律 (16)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 (16)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湿度的影响 (17)2. 土壤温度变化规律 (19)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温度变化趋势 (19)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20)3. 冬小麦光合作用特性 (22)不同覆盖方式下冬小麦光合速率变化 (23)不同覆盖方式对冬小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指标的影响 (24)4. 光响应曲线特征 (25)5. 生长周期及产量构成因素 (26)不同覆盖方式下冬小麦生长周期的变化 (27)不同覆盖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28)四、讨论 (29)1. 覆盖方式对土壤水热特性的影响机制 (30)覆盖材料对土壤保水性能的作用机理 (32)覆盖方式对土壤温度调节的效应 (33)2. 覆盖方式对冬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机制 (34)覆盖方式对光合作用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34)覆盖方式对光合产物积累的影响 (35)3. 覆盖方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37)覆盖方式对冬小麦生长速度、分蘖数的影响 (38)覆盖方式对冬小麦千粒重、产量构成的影响 (39)五、结论与建议 (41)一、内容概要本论文深入探讨了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冬小麦土壤水热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旨在揭示覆盖种植技术在提高旱地作物产量和品质方面的潜力。
研究采用田间试验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评估了传统覆盖(如秸秆覆盖)与新型覆盖(如有机肥覆盖、覆膜+秸秆覆盖)对旱地冬小麦生长环境、土壤理化性质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天水旱作农业区不同播期对地膜小麦产量的影响
【 4 】 樊廷路, 王勇, 王 立 明, 等. 旱 地 冬 小 麦 周 年 地 膜 覆 盖 的增 产 机 理及关键技术研究[ J ] . 干 旱 地 区农 业 研 究 , 1 9 9 2 ( 2 ) : 4 — 7 . 『 5 ] 王常军, 表海 生, 等. 不 同覆 盖 方 式 对 旱 源 冬 小 麦 增 产 作 用 比 较f J 1 .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 1 9 9 9 , 8 ( 增刊 ) : 3 3 — 3 6 .
面 积 消长 过 程 , 和 协 调 的干 物质 积 累 、 运 转 与 消耗 过 6 6 . 7 m z , 区距 0 . 3 3 m, 区集 距 0 . 5 m, 行距 2 0 e m, 穴 距 程, 从而 提 高光合 生 产效 率 。 达 到增产 的 目的[ 4 1 。适期 1 0 o m, 种植 品种 为 中梁 3 0号 , 每 穴 播量 为 8 ~ 1 1 粒, 播种 的小 麦 一般 增 产 率在 1 O %以上 ,是 一 项 简单 易 1 h m 保苗 5 5 0万 。地 膜 覆 盖 穴 播 小 麦 行 间 打 孔 处
和 总产 量 的 2 8 %和 2 5 %【 ” 。 因此 , 冬 小麦 产 量 的高 低
试验 于 2 0 1 1 — 2 0 1 2年 在 天 水 市 农 科 所 中梁 试
直 接 关 系 到 全 省 粮 食 生 产 形 势 和 社 会 经 济 的发 展 。 验 站 旱 地 进 行 。该 地 海 拔 1 6 5 0 m, 年 降水 量 5 0 0 ~ 全省 约 7 0 %的冬小 麦 种 植 在 山旱 地 .制 约 旱 地冬 小 6 2 0 m m,属典 型 的雨 养农 业 区。试 验地 土 壤为 黄 绵 麦 产量 的主 要 因素 是 干旱 少 雨 、水 分 利用 率 低 和土 土 。 前茬小 麦 , 肥力 中等 。 覆 膜前 施 有机肥 1 5 . 0 t / h m 。 、
2021年内蒙古小麦旱地区试报告
2021年内蒙古小麦旱地区试报告
一、试验目的与背景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旱地小麦的种植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旱地小麦常常面临干旱等不利环境条件的挑战,因此,提高旱地小麦的抗旱性和产量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本试验旨在通过对内蒙古地区旱地小麦的区试,了解和评价不同品种小麦的抗旱性、产量及品质表现,为旱地小麦的品种选育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套平原地区,属于典型的旱作农业区。
该地区年降水量较低,主要集中在夏季,而春、秋、冬三季则干旱少雨。
试验地土壤类型为砂质土,肥力中等,地势平坦,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三、试验材料与方法
1. 试验材料
本试验选用内蒙古地区近年来育成的小麦品种,共计10个品种,分别为:A、B、C、D、E、F、G、H、I、J。
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重复3次。
小区面积20平方米,行距20厘米,每小区种植10行。
3. 试验方法
试验地于秋季进行深耕和基肥施用,春季进行播种。
在小麦生长期间,进行正常的田间管理,如浇水、施肥等。
在各品种成熟期,进行抗旱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测定。
四、试验结果与分析
1. 旱地区试表现
在干旱条件下,不同品种小麦的表现差异较大。
其中,品种A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其生物量、株高等指标均高于其他品种;而品种B、C的抗旱性较弱,生物量较低。
2. 抗旱性评价
根据测定结果,各品种小麦的抗旱性表现如下:。
小麦测产工作总结报告
一、前言
为确保我国小麦生产的稳定发展,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近年来,我国各地积极开展小麦测产工作。
本报告对2023年度小麦测产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测产结果,为今后小麦生产提供参考。
二、测产工作概述
1. 测产范围:2023年度小麦测产工作覆盖全国小麦主要产区,包括小麦种植面积较大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2. 测产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方法,对小麦品种、种植面积、产量等数据进行调查和测算。
3. 测产时间:2023年10月至11月,小麦收获季节。
三、测产结果分析
1. 小麦种植面积:2023年度全国小麦种植面积约为3.4亿亩,较上年略有增加。
2. 小麦产量:全国小麦平均单产为374.5公斤/亩,较上年略有提高。
其中,单产超过400公斤/亩的省份有8个,分别是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陕西、甘肃、四川。
3. 小麦品质:2023年度小麦品质总体良好,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等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4. 高产典型:在测产过程中,发现了一批高产典型,如河北某县小麦平均单产达到530公斤/亩,其中一户农民种植的小麦亩产更是达到了600公斤以上。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1. 问题:部分地区小麦种植面积减少,影响粮食总产量;部分地区小麦品质不稳定,影响市场需求。
2. 建议:加强小麦种植技术推广,提高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加大优质小麦品种推广力度,提高小麦品质;加强小麦生产环节的监管,确保粮食安全。
五、结论
2023年度小麦测产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我国小麦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小麦测产工作,为我国小麦生产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保护性耕作技术(免耕播种技术)分析
保护性耕作原理
传统耕作依靠机械、物理的手段,立即改变土壤构造, 创造需要的孔隙度。但由于机器压实、雨水拍击地表结壳,
必须经常进行耕作,才能保持土壤疏松状态。
保护性耕作的松土则是缓慢的、长期的积累过程。土 壤中孔道愈来愈多,团粒结构愈来愈多,不用外来的干预,
即可以长期保持疏松状态。
保护性耕作原理
1)根系松土--作物的根系腐烂后,留下大量孔道,时间 愈长,通道愈多。 2)蚯蚓松土--蚯蚓不断挖掘的孔道疏松土壤。 3)结构松土--保护性耕作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有利形成 稳定疏松的耕层。 4)胀缩松土--土壤冬冻春融、干湿交替,使土壤趋向疏 松,孔隙度增加。
2、世界保护性耕作的发展 (1)美国的保护性耕作
11
10-Oct-18
13
10-Oct-18
我国保护性耕作发展
1)60年代黑龙江,江苏免耕播种小麦研究; 2)80年代陕西省,山西农科院,河北省农科院开始尝试 研究等; 3)1992年,山西黄土高原部分地区引入澳大利亚保护 性耕作技术; 4)农业部1999年成立了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把保护性 耕作技术列入国家科技攻关等项目计划; 5)从2002~2005年,以京津地区为核心建立两条保护性 耕作带,一条是环京津保护性耕作带,另一条是沙 尘源头保护性耕作带。 6) 2006~2012在北方特别是华北、西北、东北地区大面 积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计划用7~10年的时间,基 本上在北方旱作区全面实施保护性耕作。
1)免耕施肥播种
与传统耕作不同,种子和肥料
要播施到有秸秆覆盖的地里。
2)秸秆残茬管理 用秸秆盖土,根茬固土,减少 风蚀、水蚀和水分无效蒸发,提高 天然降雨利用率,作物秸秆、残茬 腐烂后,还可增加土壤有机质。
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栽培技术1
• 3、根外追肥
• 冬小麦返青后,或春小麦进入分蘖期后,遇雨及时撒施尿素进 行追肥,每亩追施尿素10 ~15kg,促壮、增蘖。当小麦进入 扬花灌浆期,用磷酸二氢钾、多元微肥及尿素等进行叶面追肥, 补充养分,增强抗旱能力,促进灌浆,防干热风,增加粒重, 提高产量。
全膜覆盖、膜上覆土、留膜免耕、多茬种植
(二)覆膜覆土
• 覆膜依据土壤墒情而定。当墒情好时可提前覆膜适期播种; 墒情差则等雨抢墒覆膜适期播种。如果土壤湿度过大,进 行翻耕后晾晒1 ~2天,然后耙松平整土壤再覆膜,避免 播种时播种孔(鸭嘴)堵塞。覆膜后要防止人畜践踏,以 延长地膜使用寿命,提高保墒效果。覆膜时,地膜要拉紧, 膜面要平整,地膜紧贴地面,膜与膜之间不留空隙、不重 叠。膜上覆土厚度为1cm左右,即以基本上看不见地膜为 宜。覆膜用土必须是细绵土,不能将土块或土疙瘩覆在膜 上,影响播种质量。 全膜覆盖、膜上覆土、留膜免耕、多茬种植
全膜覆盖、膜上覆土、留膜免耕、多茬种植
主要技术参数
• 整地后用地膜全地面覆盖,再在地膜上均匀覆一层1厘米左右 的细绵土,然后用穴播机穴播小麦等作物,每穴播8~12粒, 行距15~16cm,穴距12cm,亩播种量8 ~12kg。冬小麦建议: 300-400mm降水区域,每穴播种8 ~9粒,亩播量28-30万粒、 8-9kg;400-500mm降水区域,穴距12cm,行距16cm,每穴播种 9 ~10粒,亩播量30-35万粒、9-10kg;500-600mm降水区域, 穴距12cm,行距16cm,每穴播种10 ~12粒,亩播量35-40万粒、 10-12kg。该技术适合年降水量300~600毫米的半干旱、半湿 润偏旱区推广应用,适宜的主要作物有小麦、胡麻、谷子、莜 麦、大豆、油菜和青稞等密植作物。
保护性耕作对旱作区冬小麦影响的研究与分析
EXTENSI ON
为 研究 保 护性 耕作 对 旱作 区冬 小 麦 生长 发 育 和种 植 效 益 的影 响 ,20 年 山东 省农 机 推广 站 与章 丘 市农 机 局 05 在 官 庄 乡阎 满村 进 行 了对 比试 验 ,并 对试 验 监测 情 况 进
E×TENSl ON
表 中 土壤 水 分 值 为 0 0m 土 壤 水 分 体 积 百 分 比平 均 ~2e 值 ,从 监 测结 果 可 以 看 出在 冬小 麦 整 个生 育 期 内 ,保 护 性 耕 作 田土壤 水 分较 传统 耕 播 田高 4 . %,分析 其原 因 79 5
主要有 以下几 个方 面 。
壤属轻质壤土 ,常年降雨量 60 m,冬小麦多年平均产 耕作 部 分 ,形 成 了一 层 土壤 覆 盖 ,增 加 了覆 盖 量 和覆 盖 5m
量 2 0 k/m 。小 麦 播 种 时 间 :2 0 4 0 gh 0 5年 1 0月 1 0日 ,播
厚度 ,大 大抑 制 了土 壤水分 蒸发 。
集 旋耕 播种 ( 称传 统耕 作播 ) 中覆 盖免耕 播 和 留茬 免 耕 播 种 机 的 通 过 性 略 有 影 响 ; 留 茬 免 耕 播 种 田 对 简 。其 2试验 区情 况 试 验 田土层深 厚 ,地表 略 有起 伏 ,土 但通过免耕播种机苗带旋耕 ,将苗带 内部分土壤抛到未 .
四、 田间观 察 1保护 性 耕 作 小麦 ‘ 寒 ” 能力提 高 2 0 . 抗 0 6年早 春 ,
气 温 变 暖快 ,传统 耕 播 和无 覆 盖 直播 田小麦 ,因地 表 无 覆 盖物 ,土 壤 水 分 较 低 ,地 温 上 升 较 快 ,小 麦 返 青 早 ; 气 突袭 全省 ,试 验 区 内普 降小 雪 ,发生 “ 春寒 ” 倒 ,传统 耕播 和无 覆 盖直 播 田麦 苗 冻死 较 多 ;而 保 护性 耕 作 田小
小麦种植户采用免耕技术行为选择及对产量的影响
交流探讨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第2期小麦种植户采用免耕技术行为选择及对产量的影响沈建峰(鱼台县农业农村局,山东鱼台 272300)摘要: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其稳定生产关系我国的民生问题。
现阶段小麦的主要种植地区都集中在旱作农业区,这种农业区常年降水不足,而且因为机械设备的作业加剧了水土流失的情况。
免耕技术的推广,有利于缓解小麦种植地的耕地质量退化问题,是实现小麦产量增收的重要举措。
针对小麦种植户采用免耕技术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展开深入探究,希望以此为小麦产量增收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种植;免耕技术;影响因素0 引言近年来,部分小麦种植户为了增加小麦产量,在精耕细作方面投入比较大。
因此,很多农业机械设备进入小麦种植田,但是过度使用机械设备会对种植地的土壤产生负面作用,降低耕地的质量,进而影响小麦的产量。
免耕技术可以帮助小麦种植户提高耕地质量,提升小麦的产量,对于我国的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1 免耕技术对于农业发展的现实意义我国幅员辽阔,农业种植区遍布全国各地。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的耕地总面积高达二十亿亩以上。
尽管耕地面积非常广阔,但是从气候角度来说,我国也是全球范围内干旱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干旱地区的总面积甚至占据耕地面积的一半。
我国的干旱农业耕地区的分布范围比较广,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等不同的地区。
干旱农业耕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降水量不足,全年降水分布不均等。
由于降水量不足导致干旱的农业区与雨水充足的农业区相比存在巨大差距,如果采用科学合理的农业技术弥补这一缺点,那么干旱农业区的发展空间无疑是巨大的。
干旱农业区不仅存在粮食产量较低的问题,其生态环境问题也不容乐观。
因为先天降水量不足,农业种植户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在机械设备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
机械设备的过度使用,引起了耕地土壤质量的退化问题,机械设备的作业让土壤长时间暴露,风蚀问题逐渐加大,风蚀沙化现象日趋严重。
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保事业,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干旱农业区的重要话题。
留茬免耕秸秆全程覆盖耕作技术
留茬免耕秸秆全程覆盖耕作技术作者:张玉奇来源:《科学种养》2009年第05期著名农业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李立科等撰文《改革耕作,开发农田蒸发水》,力推“留茬免耕秸秆全程覆盖耕作技术”。
文章指出“该技术把农民经济效益和国家生态效益结合了起来,生产过程就是治理生态的过程,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对我国西北干旱地区传统耕作技术的革命,也是今后旱地耕作法改革的方向。
”该技术把自然降水的保蓄率由传统耕作法的25%~35%提高到了55%~65%。
应用于渭北旱塬,小麦亩产由200~250千克提高到300~350千克;玉米亩产由300~350千克提高到600~700千克;果园增产更为显著。
开发利用农田蒸发水,潜力巨大。
当地农作物年需水量在230~450毫米之间,而这些地区年降水量有350~550毫米,为什么还会产生干旱?是日照、大风与当地“犁、耙、耱”的传统耕作法造成的。
为解决吃饭、花钱问题,农民朋友往往更加勤奋地“犁、耙、耱”,结果促成降水更大的蒸发浪费,形成长期的恶性循环。
据测算:西北地区年蒸发量是流入江河湖泊与地下的6倍。
甘肃河东和宁夏南部的连片地区,年降水资源平均达500~600亿立方米,相当于10个刘家峡水库的容量,资源够大了,但是,土壤只有25%~35%的保蓄率,55%~60%蒸发了,10%~15%流失了,加上降雨时间与作物要雨时间不十分吻合,就形成了农业干旱。
尽管黄土高原旱耕地2米土层能够接纳年500~600毫米的降雨量,尽管我们曾经打坝修梯田,搞垄沟,退耕还林还草,但是仍然没有根本解决干旱问题和一些人的吃饭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找出一种制止降水蒸发的保雨途径。
实践证明,留茬免耕秸秆全程覆盖耕作技术,是科学的、可行的。
该项技术仿森林生态系统原理,即在收获作物时,把茬留得高一些,不耕地,用作物秸秆和沙打旺(在25度以上的陡坡地种植耐旱的沙打旺)覆盖地表。
留茬相当于森林中的杂草和灌木的根茬,覆盖的作物秸秆和沙打旺相当于森林中的枯枝落叶,拦蓄自然降水,让其就地入渗,不蒸发、不径流,因为覆盖物和残茬都是枯死物,不会蒸腾水分,因此土壤储蓄的水分大大增加。
小麦免耕栽培技术
小麦免耕栽培技术小麦免耕栽培技术,就是在小麦播种及整个生育过程中,不进行大田耕整,直接在厢面播种施肥,播种后用稻草覆盖的一种省工、节本、培肥、保墒的新型简化栽培技术。
一、小麦播前准备1、稻草准备。
水稻收获后将稻草晒至五成干堆好待用;收割机收获的田块,遗弃在稻田里的稻草要捡出田外,堆放在田埂上备用。
2、化学杀草。
播种前2-3天,每亩用克瑞踪200-250亳升加金都尔60毫升,即每桶水加50毫升克瑞踪和金都尔15毫升,均匀喷施于田间杂草及残茬上,进行除草和杀死残茬。
喷施克无踪要注意不能用浑泥水配兑,喷施时田间必须无水。
3、施足底肥。
一般在播种前,每亩施硫酸钾复合肥30公斤,尿素5公斤,均匀撒于田面。
碳铵挥发性大,不宜作底肥。
4、种子处理。
小麦种子在播前晒种1-2天,然后每公斤种子用15%粉锈宁2克拌种,随拌随播,或使用包衣种。
二、播种及播后管理1、精量播种。
每亩播量10-12.5公斤,视墒情和播期而定。
墒好、播期早则播量少,墒差、播期晚则播量大。
2、开沟整厢。
按厢宽2.5-3米开沟,整理好厢沟、围沟、腰沟,做到“三沟”配套,开沟土要均匀撒在厢面上。
3、规范盖草。
小麦播种后要及时盖草,盖草厚度约0.25-0.5厘米,标准是既不露种又不露土,掌握薄盖不露也不因稻茬过高而悬空的标准。
4、大田管理。
一是科学追肥。
①早施分蘖肥:一般在小麦2叶1心时,每亩追施尿素5-7.5公斤。
②适时施好拔节肥:施肥适期是在群体叶色褪淡,小麦拔节以后,如果返青阶段群体偏小,个体生长偏差,叶色褪淡较早,可在剑叶抽出前,再施少量保花肥,每亩追施尿素5公斤。
③叶面喷肥:一般在乳熟期以前喷施1-2次,5-7天喷一次,可用1%尿素加0.1-0.2%磷酸二氢钾。
二是化学除草。
杂草二叶时(11月中下旬),每亩用10%天象50-60毫升或骠马50-60毫升兑水两桶喷雾,防治单子叶杂草。
用天星15克或10%麦客隆10克兑水两桶喷雾,防治双子叶杂草。
静宁县冬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播期试验初报
静宁县冬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播期试验初报张江南【摘要】以静宁10号为指示品种,在静宁县山旱区进行了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麦播期试验。
结果表明,9月29日播种的冬小麦综合性状较好,折合产量最高,为6344.4 kg/hm2,较当地传统播期10月13日播种增产1583.3 kg/hm2,增产率33.25%;10月8日播种折合产量6138.9 kg/hm2,较当地传统播期播种增产28.94%。
建议静宁县山旱区种植全膜覆土穴播小麦静宁10号的适宜播期以10月上旬为宜。
【期刊名称】《甘肃农业科技》【年(卷),期】2014(000)008【总页数】2页(P51-51,52)【关键词】冬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播期;静宁县【作者】张江南【作者单位】甘肃省静宁县农村能源办公室,甘肃静宁 743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1小麦是静宁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3万hm2左右[1]。
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是一项以集雨、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多茬免耕种植为一体的高效旱作农业新技术[2~3],该技术的引进与推广,对发展静宁县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进一步研究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播期与产量的关系,筛选出适合静宁县不同种植区域的最佳播期,为大田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特设此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1 供试材料指示冬小麦品种为静宁10号。
供试地膜为幅宽120 cm、厚0.008 mm的超薄膜,由兰州金大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方法试验设在静宁县八里镇关道岔村旱梯田地,地势平坦,黄绵土,前茬玉米。
试验共设6个处理,处理①9月29日播种,处理②10月4日播种,处理③10月8日播种,处理④10月13日播种(CK,当地传统播期),处理⑤10月20日播种,处理⑥10月26日播种。
试验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18 m2(3.6m×5.0 m)。
播前结合整地一次性施入优质农家肥45 000 kg/hm2、尿素150kg/hm2、普通过磷酸钙120 kg/hm2,全部氮肥和磷肥按小区称量后于播前混合均匀撒施。
不同覆盖方式和施肥量对旱地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不同覆盖方式和施肥量对旱地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不同覆盖方式和施肥量对旱地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引言:旱地农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冬小麦作为旱地农业的主要作物之一,对于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旱地资源的特点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旱地冬小麦的产量一直存在着较大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
因此,寻找一种能够有效提高旱地冬小麦产量的种植方式和适宜的施肥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一、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冬小麦产量的影响1. 无覆盖对比组在无覆盖对比组中,冬小麦生长期间,裸露的土壤容易暴露在太阳光下,造成土壤蒸发过大,导致土壤干燥、水分流失,影响产量的形成。
因此,无覆盖对比组的产量往往较低。
2. 秸秆覆盖组秸秆覆盖是一种常见的覆盖方式。
通过将秸秆覆盖在土壤表面,可以减少土壤的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
同时,秸秆还能够有效改善土壤质地,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为作物的生长提供营养和水分。
因此,秸秆覆盖组的产量往往相对较高。
3. 膜覆盖组膜覆盖是一种高效的覆盖方式。
膜覆盖可以有效抑制土壤蒸发,提高土壤温度。
同时,膜覆盖还可以防止杂草的生长,降低杂草对冬小麦生长的竞争,提供了一个更加有利于冬小麦生长的环境。
因此,膜覆盖组的产量往往较高。
二、不同施肥量对旱地冬小麦产量的影响1. 低施肥组低施肥组通常施用较少的化肥,导致作物生长过程中缺乏充足的营养供应,影响产量的形成。
因此,低施肥组的产量往往较低。
2. 中施肥组中施肥组通常施用适量的化肥,能够有效提供冬小麦生长所需的营养。
这样就能够促进冬小麦的生长和发育,保证产量的形成。
因此,中施肥组的产量相对较高。
3. 高施肥组高施肥组通常施用较多的化肥,提供了大量的营养供应,可以极大地促进冬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然而,过量的施肥也容易导致营养过剩,造成土壤污染和环境污染。
因此,高施肥组的产量虽然较高,但需要对施肥量进行合理的控制。
结论:通过实验互比方法,我们发现不同覆盖方式和施肥量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具有显著的影响。
旱作区“全膜玉米+穴播小麦”一膜两年用栽培技术 - 种植技术
旱作区“全膜玉米+穴播小麦”一膜两年用栽培技术-种植技术陇中黄土高原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后,实现了春种玉米、秋播小麦、一膜两年用、免耕少耕、费少效高,使旱作区粮食的生产实现了新突破。
该技术的核心是通过起大小双垄全地面覆盖地膜,充分接纳降雨,保证春季玉米正常出苗,降水利用率可达到90%;有效地减轻了土壤表面的风蚀和降雨冲刷。
玉米收获后,注意保护地膜,秋季穴播冬小麦,一次覆膜,两年两茬作物利用,节本增效,免耕增收。
一、播前准备1.地块选择选择土壤深厚、肥沃的川旱地、塬地、梯田、沟台地、缓坡(15°以下)地,以豆类、马铃薯、冬小麦茬为佳。
2.深耕蓄墒前茬作物收获后,深耕晒垡,熟化土壤,接纳降水。
秋季人工深翻或机械深耕20~25厘米,耕后耙耢收墒。
3.施肥为保证两茬作物均能高产,每亩要施优质农家肥6000千克,纯N:20~25千克,P2O5:15~20千克,K2O:5~6千克,ZnSO4:1~1.5千克,结合上年最后一次耕翻施入或起垄时集中施入小垄垄底。
4.选用良种为保证出苗,选用抗旱包衣种子。
玉米宜选用中晚熟品种,以确保播种小麦时玉米能成熟。
小麦应选用抗旱、抗倒伏、抗病、丰产的优良品种。
5.土壤处理地下害虫为害严重的地块,应在整地起垄时每亩用40%辛硫磷乳油0.5千克,加细沙土30千克,制成毒沙土撒施。
6.膜下除草杂草危害严重的地块,整地起垄后用50%乙草胺乳油全地面喷雾,然后覆盖地膜。
土壤湿度大、温度较高地区,每亩用乙草胺乳油50~70克,对水30千克;冷凉地区用150~200克,对水40~50千克。
二、起垄1.规格按大小垄规格起垄。
大小垄总幅宽110厘米,大垄宽70厘米,高10厘米,小垄宽40厘米,高15厘米,大、小垄之间是用于点种玉米的垄沟,缓坡地应沿等高线起垄,垄沟、垄面要宽窄均匀,垄脊高低一致。
2.方法先在地边留出40~50厘米,()再按“小垄+大垄”依次类推划行起垄。
辽西地区旱地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
Z i f u j i n g y a n辽西地区属半干旱季风性气候区,年降水量极少,由于受自然条件限制及其他因素影响,旱地小麦的产量较低,影响小麦总产的提高。
旱地小麦生产条件特点:一是生长季节降水少;二是往往旱薄相连、肥力不足限制了有限降水的利用;三是耕作管理粗放,技术不配套。
近年来辽西旱情较为严重,需要合理有效地利用好水、土、肥、种、管、播、防等关键技术,推广早地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以有效提高旱地小麦的产量。
1改变种植方式旱作农业区可根据全年降雨特点,由一年两作改为两年三作模式,可采用花生-小麦-玉米或玉米-小麦-大豆或大豆-小麦-玉米的栽培模式。
在有条件的地块,还可进行轮作倒茬,生物养地,在辽西大部分旱区,可采用合理轮作倒茬和夏播年生豆科绿肥来培肥地力。
2改善施肥技术旱地一般土壤干旱,养分少,土壤结构不良,旱地缺水常与土壤瘠薄相伴随,增施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结构,“以肥调水”、增强小麦对水分的利用能力,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
因此在施肥上不仅要满足当季增产需要,还要施足肥料培肥地力。
2.1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
早地麦田要进行地力培肥,须要注重有机肥与无机肥的配合施用。
有机肥养分全面、肥效长,对土壤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增强土壤保水供肥能力。
但有机肥肥效慢,应适当配施无机肥,无机和有机相互促进,扩大有机物质的循环基础,达到长期培肥地力与短期效益相平衡。
2.2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合理确定用量。
旱地大多氮磷钾养分失调,一般低产麦田既缺氮也缺磷钾,单施氮肥或磷钾肥营养比例失调,不能充分发挥肥效氮磷钾配合施可保持营养平衡,互相促进,显著提高肥效。
旱地小麦施肥必须氮磷配合,加大磷肥的比重,氮磷比一般以1:1为宜。
贫钾地区施钾肥有突出的增产效果,要配合施用钾肥。
2.3采用集中底施为主的施肥方法。
大部分旱地因缺少灌溉条件而影响追肥效果,应集中大部分肥料底施。
包括有机肥、大部分氮肥、磷肥、钾肥等在耕地时作底肥一次翻入,施肥深度一般控制在30cm左右。
免耕秸秆覆盖对旱作麦田土壤温度的影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 材 料 与方 法
1 1 试 区 概 况 .
试验 于 2 0 ~2 0 0 1 0 5年 在 甘 肃农 业 大 学 定 西 旱 农综 合试 验 站实施 。该 区年 日照时 数 24 6 6h 年 7 . , 均 温 6 42, 1 ℃积 温 22 9 1 , .1 ≥ 0 3 . ℃ 年降雨 量 3 0 9 9 . mm, 年蒸 发量 1 3 1mm, 5 为黄 土高 原西部 典 型 的半
摘 要 :通 过 2 0 ~ 20 0 1 0 4年 的大 田试 验 研 究 了免 耕 秸 秆 覆 盖 对 黄 土 高 原 西部 旱地 麦 田 土壤 温 度 的 影 响 。 结
果表 明 , 壤 温 度 与 气 温 关 系 密切 ; 土 雨季 土 壤 贮 水 多 会 导致 土 壤 比热 增 大 而 来年 早 春 地 温 回升 慢 ; 耕 秸 秆覆 盖 与 免 传 统 耕 作 的 地 温 差 不 受天 气状 况 的 影 响 。 与 传统 耕作 相 比 , 耕 秸 秆 覆 盖 可 以稳 定土 壤 温 度 , 免 白天 升 温 较 慢 , 午 下 至 夜 间 降 温 更 慢 。 免 耕 秸 秆 覆 盖 降低 春 小 麦全 生 育 期 的 平 均 温 度 0 5 ~1 6 , 节 至 成 熟 期 降低 得 更 多 , 对 .E .E 拔 但 休 闲期 土 壤 温 度 影 响 不 大 。 免 耕秸 秆覆 盖 春 小 麦 经 济 产 量 可提 高 8 8 ~2 . % , 产 量 与耕 层平 均 地 温 无 明 显 .% 88 但
是 合理 促进小 麦 生 长发 育 、 定 适 宜 保 护 性栽 培 措 制
施 的重 要前 提 。为此 , 本文 通 过多 年 田间试验 , 究 研
1 2 试 验 设 计 .
不同耕作措施旱地小麦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效应分析
0 8 气 温 的升高 因地 区而异 , . 8m, 并伴 有降 水量 的增减 n 。尽 管 预测 的结 果 中还 有 一定 的不确 定性 , 气 候 变 ] 但
化对人 类 的影 响 已成 为公认 的事 实 , 特别是 对严 重依 赖 自然条件 的旱 作农 业影 响更 为严 重 。 小 麦 ( rt u et u 是 世界 上最 重要 的粮食 作物 之一 , T i c m asi m) i v 小麦 生产 对气 候 变化 非 常 敏感 。据统 计近 3 O 年小麦 产量 年均 升高 0 9 , . 而近 2 0年世界 对小 麦 的需 求 量年均 增长 1 6 . % 。小麦 丰欠 对我 国粮食 总 产量 的
呈 二 次 抛 物 线 型 变 化 , 中传 统 耕 作 和 免 耕 呈 二 次 抛 物 线 递 减 型 变 化 , 呈 叠加 递 减 效 应 , 免 耕 覆 盖 呈 二 次 抛 物 其 并 而 线 拐 点 型 变 化 , 点 值 为 0 9 ℃时 , 麦 产 量 可 达 到 28 8 3k / m 。温 度 和 C 浓 度 互 作 x e 麦 产 量 的敏 感 性 拐 .4 小 1 . g h Oz Cl , 分 不 敏 感 、 敏 感 和 负敏 感 区域 , 免 耕 覆 盖 的 敏 感 性 变 化 较 小 。 在 3种耕 作 措 施 中 , 耕 覆 盖 C 浓 度 升 高 小 麦 正 且 免 O。 的增 产 效 应 可 以补 偿 高 温 所 导 致 的减 产 , 且 温 度 和 C 浓 度 具 有 更 好 的 协 同 促 进 作 用 。免 耕 覆 盖 小 麦 生 产 具 有 并 O 较 好 应 对 温 度 和 C 浓 度 变 化 的 能 力 , 以缓 减 气 候 变 化 带 来 的负 效 应 。 O。 可 关 键 词 : SM ; 作 措 施 ; 麦 产 量 ; 感 性 ; 候 变 化 AP I 耕 小 敏 气 中图 分 类 号 :5 2 1 ¥ 8 s 1 . ;1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 455 (0 2 0 1 00 1 0—7 9 2 1 )50 6—9
旱地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麦技术浅析
旱地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麦技术浅析
韩 雪娟
( 甘肃 省 临夏 回族 自治 州农机 化 技术 推广 站 , 甘 肃 临夏
摘 要
7 3 1 1 0 0 )
临夏 州针对冬小麦生产的制约 因素, 引进 示范了全膜覆土穴播冬 小麦技 术。结果表
小麦盖了层“ 棉被” , 可确保来 年丰收。
1 . 2 . 3 促进 麦 苗生 长
作者简介
韩雪娟( 1 9 8 7 一) , 女, 甘 肃人 , 工程师 , 研 究方 向: 农业机械 化技 术推 广。
2 0 1 3. 1 0 B
总第 2 7 2 期
全膜覆盖能始终保持土壤表面不板结 , 膜下土壤孔 隙
明, 该技 术使 旱 地 冬 小 麦 显 著增 产 。介 绍 了全 膜 覆 土 穴播 冬 小 麦技 术 的 增 产机 理 , 推 广 中的 主要 问题 , 提 出 了对 策建议 。
关键词 全 膜 覆 土 穴播
¥ 5 1 2 . 1 + 1
冬 小麦
技 术推 广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3 — 8 8 7 X. 2 0 1 3 . 1 0 . 0 0 3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 志码
甘肃省 临夏州位于黄河上游 , 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 原的过度地带 , 现有耕地 1 4 . 4 X 1 0 h m , 其 中山旱地 占总 耕地 面积的 7 0 %。 临夏州是传统农业地区, 主要种植小麦 、 玉米 、 马铃薯 等作 物 , 粮 食 作 物 的 常 年 播 种 面 积 为 l 2 . 3 ×l 0 4 h m 2 ,其中冬小麦年播 种面积 2 . 1 3 X 1 0 4 h m 2 以 上, 约 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 l 7 . 3 %。临夏州也是全省重 要 的旱作农业 区 , 年平 均降雨 3 0 0 . 0 ~ 5 3 7 . 4 m m, 且时空分 布不均匀 , 降雨有效期与作物的蓄水关键期相错 , 因此干 旱是制约临夏州农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因素 。 针对旱地小 麦产量低而不稳 的实际 , 临夏 州引进示范 了全膜覆土穴 播冬小 麦技术 , 使旱 地小 麦显著 增产 , 冬小 麦平均 增产 3 0 %以上 , 有效地解决 了干旱 区 口粮不足 的问题 。 实践证 明, 大力推广 全膜覆 土穴 播小麦 技术 , 可实 现旱作 区小 麦稳产 高产 , 提高土地产 出效 益 。推广该技 术是全州 转 变农 业发展方 式 、 拓展农 业发 展空 间 、 加快 发展 现代 农
小麦免耕高产栽培技术
三、 栽培 管理
1 . 产地条件 1 . 1 气候条件 : 历年平均 日 最 低气温 ≥2 o C 是的 日 数在 9 5 天 以上 , 年有效积温 ≥1 9 0 0 o C , 年 降水量在 3 0m 5 m 以上 。 l 2 土壤条件: 土层深旱 , P H值 6 — & 5 , 有机 囝 雅滢 ] o g & g 以上。 2 . 栽培 技术 2 . 1 选她 选择 土层深 3 0 c m 以上的缓坡地或旱平地 。 2 . 2 播前准备 各 乡镇 留茬情况不同 , 播种工序不 同, 其 中一种是手 镰人工 收割 留茬 , 留茬高度一致 , 残茬少 , 可直接进行免耕播种 ; 另一种
2 0 1 4 年第2 期( 下半月)
科研 ◎技 术推 广
小麦免耕高产栽培技术
刘凤军 ( 克什克腾 旗芝瑞 镇农科 站 ,内蒙古赤峰 0 2 5 3 5 0)
【 摘 要】 旱地春 小麦是 克什克腾旗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 常年播种 面积在分布在旱地高 原漫甸近年 来, 由于市场化进程 的加快, 粮食价格的回升, 农民种植积极性提 高, 克什克腾 旗小麦种植 面积开始回升, 仅次于玉米, 在农业增 效、 农 民增收 中 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提高小麦单产, 节约成本, 减轻劳动强度及规范种植技术, 克什克腾旗 引进了小麦免耕栽培技术。 【 关 键 词】 免耕栽培 高产栽培技术 田间管理 【 中 图分类号 】 ¥ 5 1 2
一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 编号】 1 0 0 3 - 1 6 5 0( 2 0 1 4 ) o 2 — 0 1 8 7 — 0 1 种子纯度9 9 % 以上、 净度 9 8 % 薹 芽 乏 罄 8 5 % 以上, 水分 l 3 % 以下。 5 . 种子处理 5 . 1 晒种 : 播种前 1 - 2 天对种子进行晾晒 、 精选。 5 . 2 拌种 : 防治黑穗病可用 4 o % 拌种双 或 5 0 % 的福美双可湿 性粉剂 , 按种子重量 的 O . 3 %拌种 。防治地 下害虫 , 每亩用 5 %辛 硫磷颗粒剂 2 公斤 , 与种肥混匀条施。 6 . 种植 6 . 1 播种期 : 南 部地区在 4 月 5日左右 , 北部 地区在 4月 l 5 日左右 。当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 2 _ _ 4 ℃, 表土解 冻 8 - ] 0 c m 时顶 凌播种 , 免耕播种 时间应比正常播 期提早 2 _ 3 天, 适 时早播 , 抓 住土壤墒情 , 力争播在高产期内。 6 . 2 播种量: 根据地力、 品种而定 , 每亩播种量 ] 5 - - 2 0 k g 。 6 . 3 种植密度: 旱地小麦每亩基本苗 3 0 — 4 o 万株 。 6 - 4 播 种方 法 : 用 新 型小 麦 免耕 施 肥播 种机 条 播 ,行 距 1 0 — 1 5 c m, 播幅 5 - 7 c m, 播深 3 - 4 c I 1 1 , 覆土 2 . 5 — 3 c m, 适 时镇压 。 6 , 5 配方施肥 : 由于旱地受 降雨影响 , 不便追肥 , 底肥 用量比 例稍大 , 追 肥用量比例略小 , 每亩可用氮 : 磷: 钾( 1 3 — 1 2 —1 O ) 三元 复合肥 l o _ 1 5 公斤 、 涂硫缓 释尿素 5 一 l O 公斤一 次性 深施 , 种肥 分层 , 以免烧籽烧苗。出苗后 , 根据苗情长势结合降雨追肥一 到 两次 , 亩用尿素 5 一 l 0 公斤 。
播种方式对土壤温度和水分及小麦产量的影响_岳俊芹
麦类作物学报 2006,26(5):140~142Journal o f T riticeae Crops播种方式对土壤温度和水分及小麦产量的影响岳俊芹,邵运辉,陈远凯,汪庆昌,金先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摘 要:为了解不同播种方式下土壤生态环境及小麦产量的变化,以河南农业大学提供的小麦品种超力1号为试验材料,对2种播种方式(平播、免耕秸秆覆盖沟播)下土壤温度、水分、小麦叶片SPA D值及产量进行测定和研究。
结果表明,沟播条件下,冬季0~5cm耕层地温较平播高约1~2.2℃。
沟播土壤踏实,水分下渗后不易散失,保水能力强;平播麦田的土壤疏松,表层水分容易散失,而且下渗也快,水分不易保存。
2种播种方式都能使旗叶保持较高的绿色持续期。
沟播产量大于直播,增产幅度约8.4%。
关键词:小麦;播种方式;土壤温度和水分;SPA D;产量 中图分类号:S512.1;S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041(2006)05-0140-03Effect of Different Planting Ways on Soil Temperatureand Water and Wheat YieldY UE Jun-qin,SHAO Yun-hui,CHEN Yuan-kai,WANG Qing-chang,JIN Xian-chun (Wheat Institute of H en an Academy of Ag ricultural Sciences,Zhengz hou,Henan450002,China)A bstract:In o rder to study the changes o f diffe rent planting w ay s o n the soil ecolog ical environm ent and w heat Phy siolo gical characteristic,soil temperature,w ater,w heat phy siolo gical characteristic and y ield under different planting w ay s w 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ed the topsoil tem perature of0~5 cm furrow planting is1~2.2℃hig her than that of flat planting.The soil of furrow planting is solid, w ater is not easy to disappear after it infiltrates,so furrow planting g uarantees w ater ability;The soil of flat planting is loose and surface w ater is easy to disappear and infiltrate quickly,so flat planting is no t easy to guarantee w ater ability;Tw o planting w ay s all can m ake flag leaves m aintain hig h g reen duratio n;yield of furrow panting is mo re than that of flat planting,and increase about8.4%.Key words:Wheat;Planting w ay s;Tem perature and w ater content in soil;SPAD;Yield 土壤温度和水分状况是作物根系生长的关键因素,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具有决定性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杂草 生长 ; 二是 未耕 翻部 分地 表 杂草 种 子 被覆 盖 . 不 到 阳 光照 得
月份 传 统 耕 播 田 不 得 不 喷 洒 除
蒸发 。 土壤 保持 较 高含 水量 。 使
2 .免 耕 播 种 形 成 了 土 壤 覆
2试 验 田 分 区情 况 : 米 秸 . 玉 秆粉碎覆 盖小 麦苗带旋耕 ( 简
称 : 盖 免 耕 播 ) 玉 米 秸 秆 收 集 覆 ;
盖。免耕 播种 将 苗带部 分土壤 抛 到 未耕 地 方 。形成 了土 壤 覆 盖 。
小 麦 多 年 平 均 产 量 10 g 6k / 6 7 。 麦 播 种 时 间 :0 5年 1 6 m2 小 20 0
1 .覆 盖 抑 制 了土壤 水 分 蒸 发 。地表 覆 盖减 弱土壤 空气与 大 气之 间的 交换 强度 . 效 抑 制 土 有 壤 水 分蒸发 。尤其 是在 小麦播种
射 , 少 萌发 条件 , 不 易萌发 。 缺 也
3通 过 观 察 . 护 性 耕 作 小 . 保
土壤 毛 管作 用 ,使 土壤 水 上 升 .
起 到 提 墒 作 用 . 进 小 麦 冬 前 形 促
成 壮 苗。
三 、 间 观 察 田 1保 护 性 耕 作 小 麦 “ 寒 ” . 抗
机 局 在 官 庄 乡阎 满 村 进 行 了 对 比试 验 。 及 时跟 踪 监 测 。 对 并 现 试验 监测情 况总结分 析如 下 :
一
对 0 2 m 土 壤 水 分 进 行 了监  ̄ 0c 测 . 冬 小 麦 整 个 生 育期 内土壤 在
水 分 平 均 为 : 覆 盖 免 耕 播 2 .7 17 %、 留 茬 免 耕 播 1 .5 无 97 %、 覆 盖 直 播 1 .9 、 传 统 耕 播 56 %
分 . 它保 护 了 未耕 翻 土壤 的 水 但 分 . 土壤含 水量较 高 . 到 了 使 起
“ 小搏 大 ” 效 果 以 的
盖技 术 . 草籽 较 多 的表 面 土壤 大
部 分 被 抛 撒 到 未 耕 翻 的 垄部 . 形
成 孔 隙 度 较 大 的 覆 盖 层 . 盖 层 覆
播 ) 玉 米 秸 秆 收 集 后 旋 耕 播 种 ; ( 称 : 统 耕 作 播 ) 其 中 覆 盖 简 传 。
月 1 0日, 前 降 大到 暴 雨 。 播 土壤
含 水 量 较 高 。 小 麦 品 种 选 用 济 麦
2 播 种 量 1 k / 6 m2 底 肥 选 0, 0g67 :
在 防止 小 麦 冻 害 .预 防 “ 春 倒
寒 ” 。
后到 小麦返 青 前 ( 2月 中 旬) 这段
时间, 表覆盖( 盖免耕播、 地 覆 留 茬免 耕播 ) 大 降低 了土壤 水 分 大
2保 护性 耕 作 小麦 田 间杂 草 .
较 少 。 通 过 观 察 . 护 性 耕 作 田 保
用磷 酸 二 铵 颗 粒状 复合 肥 . 用 施
量 3 k / 6 m 无 覆 盖 直 播 田 施 5 g6 7 (
种 肥 1k / 6 m2 。 0 g 6 7 )
间基 本 无 杂 草 . 小麦 直播 田和 而 传统耕 作 田 。 草较 多。 杂 尤其是 3
维普资讯
2Dl 8 I 6. 0
覆 和 薪 种 旱 区\ 产 喻 试 和 析 盖免播对作/ 影的验分 j 熬
马根 众 为 研 究 保 护 性 耕 作 对 旱 作 区 冬 小 麦 生 长 发 育 和 种 植 效 益 宋 占奎 童 涵 分 较 低 , 温 上 升 较 快 。 麦 返 地 小
作 田 小 麦 则没 有 这 种现 象发 生。
主 要 原 因 是 : 盖 降 低 了 大 气 与 覆
、
试验 田基 本情况
1 验 区情 况 : 验 田 土层 . 试 试
1 . %。保 护性 耕 作 田土壤 水 分 47 5 较传 统耕播 田高 4 .9 75 %
其 主 要 原 因是 :
土壤 空 气 的 热 交换 速 率 . 降低 了 地表 温度 ,保 护 了地 温 的散 发 。 同时 .保 护 性 耕 作 土壤 水 分 较 高 。 “ 洋性 气 候 ” 样 , 像 海 一 温度
变 差 小 。 因 此 . 护 性 耕 作 可 以 保
深 厚 。 表 略 有 起 伏 , 壤 属 轻 地 土 质壤 土 ,常年 降 雨量 6 0 5 mm. 冬
麦病 虫 害发 生情 况 差别 不大 。小
虽 然 这 部 分 土 壤 很 快 失 去 了 水
草 剂 . 护性 耕 作 田未 喷 洒 除草 保
剂。
( 留根 茬 ) 带 旋 耕 ( 称 : 苗 简 留茬
免 耕 播 ) 大 豆 秸 秆 收 集 ( 根 ; 留
茬 ) 麦 直 播 ( 称 : 覆 盖 直 小 简 无
主 要 原 因是 : 护 性 耕 作 小 保 麦 田 采 用 了免 耕 播 种 和 秸 秆 覆
免 耕 播 和 留 茬 免 耕 播 为 保 护 性
3镇 压 保 墒 提 墒 。免 耕 播 种 . 作 业 后 . 耕 机 对 苗 带 进 行 了镇 免 压 。 镇 压 使 土 粒 紧 密 结 合 . 复 恢
水分蒸发快 、 水量低 , 适 宜 含 不
耕 作模 式 。 3机 具 及 仪 器 选 择 : 米 联 . 玉
二、 土壤水 分变 化情 况
小麦播 种后 到 小麦 收 获 时 .
青早 。3月 1 ̄ 2 日冷 空 气 突袭 11 全 省 , 验 区 内普 降 小 雪 。 生 试 发
“ 春 寒 ” 传 统 耕播 和 无 覆 盖 直 倒 .
播 田 麦 苗 冻 死 较 多 : 保 护 性 耕 而
的 影响 情 况 ,0 5年 。章 丘 市农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