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阙题》赏析
赏析唐诗《阙题》
赏析唐诗《阙题》
《阙题》是唐代诗人刘昚虚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这首诗以景抒情,意境深远,充满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哲理思考。
首句“道由白云尽”,以白云作为道路的尽头,暗示诗人的行走是在追寻某种东西,也暗示诗人的心灵向往着更高远的境界。
次句“青溪”描绘了一条清澈的溪流,诗人沿着这条小溪前行,让人感到宁静和安宁。
第三句“春芳歇”,春天的芳华已经消逝,但诗人仍然愿意继续前行,表明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是永恒的。
第四句“王孙自可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
同时,诗人通过对于自然景观的描绘,也展现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态度,即在追求美好事物的同时,也要珍惜当下的时光。
《阙题》原文及翻译
《阙题》原文及翻译
导读:一、《阙题》原文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二、《阙题》原文翻译
山路被白云隔断在尘境之外,春光宛若清清溪流源远流长。
不时有落花随溪水飘流而至,远远地就可闻到水中的芳香。
闲静的荆门面对蜿蜒的山路,柳荫深处蕴藏着读书的斋堂。
每当太阳光穿过柳荫的幽境,清幽的光辉便洒满我的衣裳。
三、《阙题》作者介绍
刘昚虚(约714年—约767年),亦作慎虚,字全乙,亦字挺卿,号易轩,洪州新吴(今江西奉新县)人,盛唐著名诗人。
约生于开元二年(约714年),约卒于大历二年(约767年)。
20岁中进士,22岁参加吏部宏词科考试,得中,初授左春坊司经局校书郎,为皇太子校勘经史;旋转崇文馆校书郎,为皇亲国戚的子侄们校勘典籍,均为从九品的小吏。
殷璠《河岳英灵集》录其诗十一首。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刘眘虚《阙题》阅读答案及解析
刘眘虚《阙题》阅读答案及解析刘眘虚《阙题》阅读答案及解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10分)阙题刘眘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1)请分析“春与青溪长”一句的妙处。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前四句的景物描写在角度上有何变化?请简要分析。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后四句营造了一种什么意境?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试作分析说明。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整理9.[答案](1)这一句写山路悠长,溪水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溪水一样源源不绝。
作者将“春”与“青溪”作比,采用了化虚为实的手法,(2分)将抽象的春意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让人从文字中感受到草盛花繁、春意盎然的美丽。
(1分)(2)首联是全景式的概括性描写,用粗略的笔墨写山路和溪流,(1分)颔联又分别与“山路”“溪流”相照应,用工笔来写青溪,仿佛把镜头里的景物从远处拉到眼前,让我们也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还可以闻到花香。
(2分)(3)“门”前着一“闲”字,“柳”前着一“深”字,“映”前着一“幽”字,“辉”前着一“清”字,描绘了门朝山路,柳掩书斋,阳光映照,树影参差,清辉洒在衣襟上的画面,(2分)营造了一种幽雅清寂的意境,表现了作者甘于淡泊的胸怀和自得其乐的畅适。
《阙题》诗词鉴赏
《阙题》诗词鉴赏【诗句】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出处】唐.刘眘虚《阙题》【意思】安静清闲的大门面对山路,柳荫深处藏有读书堂。
虽然是白天,清幽的日光透过树荫洒落在衣服上面。
【全诗】《阙题》.[唐].刘眘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题解】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寻访一座山间别墅过程中见到的优美环境以及作者一路寻来的愉快心情。
此诗原来应有题目,后来不知为何失落了,后人只好按上《阙题》二字以作题目。
此诗纯用景语、清淡、自然,把山间别墅及其环境的优美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诗人只是摄取了几个镜头,并无具体叙述,却充满了画意诗情。
【赏读】开头作者以粗略笔墨写山路溪流,接下来细细描写春溪流水,春花流香,同时用“至”及“随”的拟人化描写,暗示人的动作亦在行走之中。
余下四句写山间别墅。
“闲门向山路”写出主人的习性爱好,“深柳读书堂”更说明这别墅的主人定是一位高隐之士。
接下写环境的静谧幽静,恍若梦境,正适合高隐读书。
全诗每句都是在描写风景,读全诗如同在看风景影集;这中间没有作者的一句抒情,然而作者的描写却给每一景物都抹上感情色彩,再加上作者剪接巧妙,同时把人物动作、神态、感情的藏在字里行间,使诗句情趣盎然,意境优美。
【鉴赏】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物的诗。
此诗言山居幽绝,乃安谧、幽雅、舒心之境也。
一、二句言,通向山居茅庵之路出于白云的尽头,地势高峻。
正当春暖花开,空山无人,路悠长,溪悠长,春色亦悠长。
三、四句,上句之“落花”,承上之“春”字;下句之“流水”,承上之“溪”字。
意谓一路繁花,缘着青溪,时有花瓣飘落水面,随水漂流,流水也散发着芬芳。
那芬芳随流远来,又随流远去,伴着这无尽的花香、水香,真是春意盎然,诗人是何等悠然惬意啊! 俞陛云以为此二句用笔细腻,“妙语天成,十字可作一句读,如明珠走盘,圆转中仍一丝萦曳也”。
(《诗境浅说》甲编)王士祯亦认为此乃“世尊拈花,迦叶微笑”之妙语。
阙题原文、翻译、赏析
阙题原文、翻译、赏析阙题原文、翻译、赏析阙题原文、翻译、赏析1【原文赏析】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解1、长亭:常用作饯别处,后泛指路旁亭舍。
2、太华:华山。
3、中条:山名,在山西永济县。
4、迥:远。
5、帝乡:指都城。
韵译秋天傍晚枫树随风飒飒作响;夜宿潼关驿楼自有瓢酒飘香。
几朵残云聚集在高耸的华山;稀疏的秋雨洒落到中条山上。
遥看树色随着潼关山势延伸;黄河奔流入海涛声回旋激荡。
明天就可到达繁华京城长安;我仍自在逍遥做着渔樵梦想!评析这是一首由潼关到都城,夜宿驿站而题壁的诗。
诗中虽无“宿”字,然而字句中却明显表露夜宿驿楼,秋晚雨过,四望风物而触景生情。
颔联写潼关山川气势,泻宏苍茫。
颈联写所见所闻,由近及远,无际无垠。
两联对仗工整自然。
末联点出赴京并非所愿之意,含蓄委婉。
阙题原文、翻译、赏析2原文: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月到,犹自梦渔樵。
译文晚风中的红叶萧萧落下,长亭里痛饮下别酒一瓢。
天上残云飞回太华山上,稀疏的细雨越过中条岭。
苍莽的树色随城关远去,黄河呼啸流进遥远海洋。
明日里就要抵达都城中,我仍在做那渔人樵夫梦。
注释阙:指唐都城长安。
潼关:关名,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境内。
红叶晚萧萧:一作“南北断蓬飘”。
长亭:古时道路每十里设长亭,供行旅停息。
太华:即西岳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县境内。
过:一作“落”。
中条:山名,一名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济县东南。
山:一作“关”。
迥:远。
海:一作“塞”。
帝乡:京都,指长安。
梦:向往。
末两句一作“劳歌此分手,风急马萧萧”。
赏析:题诗在赴京的途中,却又做着渔樵的梦,写出诗人矛盾的心态。
该诗笔力遒劲,工整自然。
潼关,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境内,当陕西、山西、河南三省要冲,是从洛阳进入长安必经的咽喉重镇,形势险要,景色动人。
历代诗人路经此地,往往要题诗纪胜。
直到清末,谭嗣同还写下他那“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的名句。
刘昚虚《阙题》原文及赏析
刘昚虚《阙题》原文及赏析此诗描绘的是通向一座深山别墅沿途的幽美环境,它不是写诗人自己山居的闲适,而是写友人山中隐居的幽趣。
全诗清新自然,婉转流畅,按空间顺序写来,由远及近,从外向里而行,余韵萦绕,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艺术魅力。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刘昚虚《阙题》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阙题唐代:刘昚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译文蜿蜒的山路延伸到白云尽处,春光宛若清清溪流源远流长。
不时有落花随溪水飘流而至,远远地就可闻到水中的芳香。
闲静的荆门面对蜿蜒的山路,读书堂掩藏在茂密的柳树林中。
每当阳光穿过柳荫的幽境,清幽的光辉便洒满我的衣裳。
注释阙题:即缺题。
“阙”通“缺”。
因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
道由白云尽:指山路在白云尽处,也即在尘境之外。
道:道路。
由:因为。
春:春意,即诗中所说的花柳。
闲门:指门前清净,环境清幽,俗客不至的门。
深柳:即茂密的柳树。
幽映:指“深柳”在阳光映照下的浓荫。
每:每当。
鉴赏阙题即缺题。
殷璠《河岳英灵集》辑录此诗时便没有题目,后人因以“阙题”名之。
此诗描绘的是通向一座深山别墅沿途的幽美环境,它不是写诗人自己山居的闲适,而是写友人山中隐居的幽趣。
全诗清新自然,婉转流畅,按空间顺序写来,由远及近,从外向里而行,余韵萦绕,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艺术魅力。
此诗一开头就写进入深山的情景。
“道由白云尽”,是说通向别墅的路是从白云尽处开始的,可见这里地势相当高峻。
这样开头,便已藏过前面爬山一大段文字,省掉了许多拖沓。
同时,它暗示诗人已是走在通向别墅的路上,离别墅并不太远了。
“春与青溪长”,伴随山路有一道曲折的溪水,其时正当春暖花开,山路悠长,溪水也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溪水同其悠长。
为什么春色也会“悠长”呢?因为沿着青溪一路走,一路上都看到繁花盛草,真是无尽春色源源而来。
青溪行不尽,春色也就看不尽,似乎春色也是悠长的了。
刘眘虚《阙题》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刘眘虚《阙题》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阙题①刘眘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影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①阙题:缺少题目。
原有题目因故失落,后人加标“阙题”二字。
[试题]1.如果为这首诗拟一个题目,下列选项中恰当的一项是()。
A.山居即兴B.咏物寄意C.暮春思归D.青溪怀古2.依据“春与青溪长”,发挥想象,作一段景色描写。
(40字以内)3.就诗中画线的句子,从情景关系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
[参考答案]1.A2.答案示例:青溪蜿蜒,两岸弥漫的是青草绿叶,繁花点缀其间,春意浓郁,仿佛与溪水一样悠长。
3.诗句描写了一幅静美的春景:对着山路的门无人打扰,读书堂坐落在柳荫深处。
这样的景色寄寓了作者闲适淡泊的情怀。
【问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道由白云尽”,云路并写,表现了道路之高远,环境之清幽。
B.“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宁静生活。
C.“深柳读书堂”,融情于景,流露了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
D.“清辉照衣裳”,直抒胸臆,传达出作者真实自然的心理感受。
(2)这首诗中的写水之句堪称妙笔,其中“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最为突出。
请结合全诗对此二句作简要赏析。
(4分)【参考答案】:(1)D(2)“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写春花翩然入水,多情之水载着花的芬芳静静流淌到很远的地方。
诗人将水塑造成可视、可听、可嗅的形象,不但赋予水春的气息与活力,而且通过这迷人的景致传达出自己享受自然、悠闲惬意、怡然自乐的心情。
[作者简介]刘眘(shèn)虚(生卒年不详),字全乙,江东(今浙江一带)人。
少时即善作文,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进士及第。
一生仕途坎坷,曾任崇文管校书郎,夏县令。
性高古,与王昌龄、孟浩然等友善;与贺知章、包融、张旭齐名,并称“吴中四友”。
其诗工于五言,多为山水隐逸之作。
《全唐诗》存其诗十五首。
《阙题》原文及赏析
《阙题》原文及赏析《阙题》原文及赏析《阙题》原文及赏析1《阙题》刘慎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注释:刘慎虚:字挺卿,世谓江东人,据证为新吴(今江西奉新)人。
官夏县令。
生性淡泊,深于经术,与贺知章、包融、张旭称“吴中四友”存诗十五首,多五言。
道由句:指山路在白云尽处,也即在尘境之外。
闲门句:门一开,便可见上山之路。
赏析:本诗原题已失。
诗中情景,由远及近,物我皆忘。
从诗的语意看来,似乎是写友人在暮春山中隐居读书的生活。
诗以“暮春”为主题,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清丽幽美的山水画卷;白云春光,落英缤纷,柳色清浑,一片春光春色,清新自然,幽静多趣。
全诗无奇词丽句,只把所见所闻如实道来,娓娓动听,使人快乐无限。
《阙题》原文及赏析2阙题二首原文荆谿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相看不忍发,惨淡暮潮平。
语罢更携手,月明洲渚生。
赏析此诗以诗人山行时所见所感,描绘了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
“荆溪”发源于秦岭山中,流至长安东北汇入灞水。
诗人的别墅也在秦岭山中,此诗所写应是其别墅周边的一段景色。
首句写山中溪流:荆溪蜿蜒穿流,溪水清浅,因溪水冲刷而泛白的石头星星点点地露出水面。
次句写山中红叶:天气业已寒冷,但山林间仍点缀着稀疏的红叶。
从天寒而红叶犹未尽落,表明天气是初冬时节。
在以上两句诗中,诗人以“白石出”与“红叶稀”概括而形象地向读者展示了初冬山中景色的显著特征。
不过诗人接着就在第三、四句诗中告诉人们,上述景象并不是此时山景的全貌,此时山景的基本面貌,乃是由众多苍松翠柏等终年长青的树木构成的充满生命力的“空翠”,即一望无际的空明的翠绿色。
诗人行走在山间小路上,周身被空明的翠绿所包围,山林间的空气本就湿润,而空明的翠色则仿佛已化作绿水洒落下来似的,虽然未曾下雨,却不由产生了衣裳被淋湿的感觉。
在此,诗人通过一个似幻似真的“湿”字,巧妙地显示出山中“空翠”色彩的浓烈。
《阙题》原文及翻译
希望能帮助到您
《阙题》原文及翻译
本文是关于《阙题》原文及翻译,感谢您的阅读!
一、《阙题》原文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二、《阙题》原文翻译
山路被白云隔断在尘境之外,春光宛若清清溪流源远流长。
不时有落花随溪水飘流而至,远远地就可闻到水中的芳香。
闲静的荆门面对蜿蜒的山路,柳荫深处蕴藏着读书的斋堂。
每当太阳光穿过柳荫的幽境,清幽的光辉便洒满我的衣裳。
三、《阙题》作者介绍
刘昚虚(约714年—约767年),亦作慎虚,字全乙,亦字挺卿,号易轩,洪州新吴(今江西奉新县)人,盛唐著名诗人。
约生于开元二年(约714年),约卒于大历二年(约767年)。
20岁中进士,22岁参加吏部宏词科考试,得中,初授左春坊司经局校书郎,为皇太子校勘经史;旋转崇文馆校书郎,为皇亲国戚的子侄们校勘典籍,均为从九品的小吏。
殷璠《河岳英灵集》录其诗十一首。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阙题》(刘眘虚)评析
《阙题》(刘眘虚)评析原文:《阙题》刘眘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评析:这首诗大约是诗人寻访隐居者而作。
全诗以“春”字为主线,句句写景,即景生情。
隐者所居是一座深山中的别墅,诗一开头就给我们一个高雅清虚的印象。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二句,写诗人初进山时所见的景象。
入山而“白云尽”,寻春而“青溪长”,就是说通向隐者别墅的道路是从白云尽处开始的,可见山势的峭拔;与“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诗意,颇多相似之处。
进而又说,在距离别墅不远处,有一条伴随着山路而清澈的溪水。
因为青溪与山路相陪伴,故知路长溪也长。
一个“春”字,点明季节,唤出了春花春草。
“长”字双关,既说溪水悠长,又指春色悠长。
在春暖花开的季节,诗人沿着青溪一路走,一路观赏着闲花野草,争艳斗翠,真是春色恼人意绵绵。
因为青溪流长,春色不尽,故在诗人的想象中“春色”也变得“悠长”了。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二句,紧承上文作近镜头特写。
青溪、春色与诗人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如果说头两句是大笔勾勒,是用粗线条写山路和青溪的话,那么,这两句则是用细致笔触,把远景拉近,读来花香水香,似已满鼻。
此二句中,“至” “随”二字,都有着拟人化的意趣。
落花似乎是有意的,花落水中,水送花流,一路上花香熏染,就连水也好象散发出香气,沁人心脾。
在这美好的春色的感染下,有的只是悠然自适。
而正当行进间,一幢别墅终于出现在诗人的眼前,仔细观瞧,真是别有天地。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两句,“向山路”与“读书堂”相对,是说“读书堂”深藏在柳荫之中,门前有一条朝山的路,属对极其自然。
“闲门”自然客少,无人打扰,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诗人沿途的观感,即几种不同的形象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联想,都曲折地诉诸笔端。
结尾二句,则切近“读书堂”的风光描绘。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是说白日与深柳相映,清辉照澈了衣裳;环境多么恬静,又多么安适;一种幽静之趣,如在眼前。
唐诗赏析-刘昚虚《阙题》原文及赏析
刘昚虚《阙题》原文及赏析'此诗描绘的是通向一座深山别墅沿途的幽美环境,它不是写诗人自己山居的闲适,而是写友人山中隐居的幽趣。
全诗清新自然,婉转流畅,按空间顺序写来,由远及近,从外向里而行,余韵萦绕,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艺术魅力。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刘昚虚《阙题》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唐代:刘昚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蜿蜒的山路延伸到白云尽处,春光宛若清清溪流源远流长。
不时有落花随溪水飘流而至,远远地就可闻到水中的芳香。
闲静的荆门面对蜿蜒的山路,读书堂掩藏在茂密的柳树林中。
每当阳光穿过柳荫的幽境,清幽的光辉便洒满我的衣裳。
阙题:即缺题。
“阙”通“缺”。
因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
道由白云尽:指山路在白云尽处,也即在尘境之外。
道:道路。
由:因为。
春:春意,即诗中所说的花柳。
闲门:指门前清净,环境清幽,俗客不至的门。
深柳:即茂密的柳树。
幽映:指“深柳”在阳光映照下的浓荫。
每:每当。
阙题即缺题。
殷璠《河岳英灵集》辑录此诗时便没有题目,后人因以“阙题”名之。
此诗描绘的是通向一座深山别墅沿途的幽美环境,它不是写诗人自己山居的闲适,而是写友人山中隐居的幽趣。
全诗清新自然,婉转流畅,按空间顺序写来,由远及近,从外向里而行,余韵萦绕,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艺术魅力。
此诗一开头就写进入深山的情景。
“道由白云尽”,是说通向别墅的路是从白云尽处开始的,可见这里地势相当高峻。
这样开头,便已藏过前面爬山一大段文字,省掉了许多拖沓。
同时,它暗示诗人已是走在通向别墅的路上,离别墅并不太远了。
“春与青溪长”,伴随山路有一道曲折的溪水,其时正当春暖花开,山路悠长,溪水也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溪水同其悠长。
为什么春色也会“悠长”呢?因为沿着青溪一路走,一路上都看到繁花盛草,真是无尽春色源源而来。
青溪行不尽,春色也就看不尽,似乎春色也是悠长的了。
刘奋虚《阙题》赏析
刘奋虚《阙题》赏析阙题刘奋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本诗名“阙题”是指本来有题目,只是在以后的流传过程中遗失了,与“无题”不同。
不过,据人考证,这首诗的原题为《归桃源乡》。
桃源山在今江西省靖安县境内,是刘奋虚的隐居之处。
如果这个考证属实,那么这首诗就是写作者在桃源山的隐居之处和他那超尘脱俗的志趣的。
“道由白云尽”,是说悠长的山道在白云缭绕之处尽了。
这里说“尽”其实是“不尽”,因为“由白云”而“尽”其实只是由白云遮挡住了,路并没有真正地“尽”。
“春与青溪长”,“春”怎么会“与青溪长”呢?其实是说沿着清溪一路走来,溪的两边都是鲜花盛开,芳草萋萋,到处是盎然的生机,当然是“春与青溪长”了。
这个“长”字使得春天有了具体的形象。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是说清溪中不时地有花瓣落在水上,随水漂了下来,散发着缕缕幽香。
这是“春与青溪长”一句的具体写照。
一个“至”字和一个“随”字将落花拟人化,使落花也具有了生命和灵性似的,使人觉得落花似乎在迎接人似的,而且随着流水环绕在人的身旁。
这四句似乎只是在写景,但写的是诗人隐居之处的景,因而隐含着诗人的生活情趣与感情。
“白云”、“青溪”、“落花”、“流水”无一不映衬着作者的心境。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这两句已写到了作者隐居之处的具体环境:常常关着的门朝着山路,浓密的柳林中掩映着作者读书的地方。
这里具体地写到了作者隐居之地的恬静,幽雅。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是说阳光透过树木的枝叶照射进书斋之中,淡淡的光线落在诗人的衣裳上。
全诗八句都在写景,但是青山绿水中,红花绿柳掩映处,有诗人闲适的书斋。
如此好去处,令人向往。
唐诗之《阙题》赏析
唐诗之《阙题》赏析下面作者给大家整理了唐诗之《阙题》赏析(共含10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唐诗之《阙题》赏析唐诗三百首之《阙题》赏析《阙题》是唐代诗人刘眘虚创作的一首五律。
阙题即缺题。
殷璠《河岳英灵集》辑录此诗时便没有题目,后人因以“阙题”名之。
此诗描绘的是通向一座深山别墅沿途的幽美环境,它不是写诗人自己山居的闲适,而是写友人山中隐居的幽趣。
全诗清新自然,婉转流畅,按空间顺序写来,由远及近,从外向里而行,余韵萦绕,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艺术魅力。
阙题唐代刘昚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译文及注释韵译山路被白云隔断在尘境之外,春光宛若清清溪流源远流长。
不时有落花随溪水飘流而至,远远地就可闻到水中的芳香。
闲静的荆门面对蜿蜒的.山路,柳荫深处蕴藏着读书的斋堂。
每当太阳光穿过柳荫的幽境,清幽的光辉便洒满我的衣裳。
注解①阙题:“阙”通缺,即缺题。
因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
②道由白:指山路在白云尽处,也即在尘境之外。
道:道路。
由:因为。
春:春意,即诗中所说的花柳。
③闲门:指门前清净,环境清幽,俗客不至的门。
④深柳:即茂密的柳树。
⑤幽映:指“深柳”在阳光映照下的浓荫。
⑥每:每当。
鉴赏这首诗原来应是有个题目的,后来不知怎样失落了。
唐殷璠《河岳英灵集》在辑录这首诗的时候就没有题目,后人只好给它安上“阙题”二字。
这首诗句句写景,画意诗情,佳句盈篇,可推为刘眘虚的代表作。
诗描写深山中一座别墅及其幽美环境。
一开头就写进入深山的情景。
“道由白云尽”,是说通向别墅的路是从白云尽处开始的,可见这里地势相当高峻。
这样开头,便已藏过前面爬山一大段文字,省掉了许多拖沓。
同时,它暗示诗人已是走在通向别墅的路上,离别墅并不太远了。
“春与青溪长”,伴随山路有一道曲折的溪水,其时正当春暖花开,山路悠长,溪水也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溪水同其悠长。
古代民歌《阕 题》原文及赏析
古代民歌《阕题》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古代民歌《阕题》原文及赏析【导语】:一封丹诏未为真,三杯淡酒便成亲。
刘眘《阙题》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刘眘《阙题》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刘眘(古“慎”字)虚,生卒年不详,字全乙,行大,洪州新吴(今江西奉新)人。
开元二十一年(733)进士,累官弘文馆校书郎。
虽诗负盛名,但流落不偶。
殷璠《河岳英灵集》录其诗十一首,并云:“眘虚诗,情幽兴远,思苦词奇,忽有所得,便惊众听。
顷东南高唱者十数人,然声律婉态,无出其右。
唯气骨不逮诸公。
自永明已还,可杰立江表。
……惜其不永,天碎国宝。
”是眘虚卒于天宝十二载(753)前。
其性高古,脱略势利,啸傲风尘,与孟浩然、高适、王昌龄等友善。
乔亿谓其诗“空明深厚,饶有理趣”(《剑溪说诗》卷上),《全唐诗》编其诗为一卷,仅十五首,尚杂有他人之作。
【原文】阙题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 [1] ,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2] 。
【注释】[1]“闲门”句:《河岳英灵集》引作“开门向溪路”。
[2]辉:《河岳英灵集》引作“晖”。
【译文】山路被白云隔断在尘境之外,春光宛若清清溪流源远流长。
不时有落花随溪水飘流而至,远远地就可闻到水中的芳香。
闲静的荆门面对蜿蜒的山路,柳荫深处蕴藏着读书的斋堂。
每当太阳光穿过柳荫的幽境,清幽的光辉便洒满我的衣裳。
【解读】殷璠《河岳英灵集》评刘眘虚诗时全文引录此诗,但未录诗题,后人遂以“阙题”命之。
阙,同“缺”。
诗系五律拗体,写春日入山缘溪寻幽探胜之雅人深致,明白如话,情韵盎然,于清微淡远之中,饶有幽深拗峭之趣,是刘眘虚的代表作,被人誉为千古绝唱。
周珽评曰:“此诗清空朴古,全不见斧凿痕,趁笔随机,似浅似深,有意无意,从起到结,语语烟霞。
幽隐人录此,可以作赋,亦可以作铭。
大约眘虚之诗,思由天出,巧从自然,故落墨毫不着色相乃尔。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古诗阙题·道由白云尽翻译赏析
古诗阙题·道由白云尽翻译赏析《阙题·道由白云尽》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脊虚。
古诗全文如下:道由白云尽,春与清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前言】《阙题》是唐代诗人刘慎虚的五言律诗,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56卷第11首。
[1] 阙题,即缺题。
诗原来应是有个题目的,后来不知怎样失落了。
唐殷璠《河岳英灵集》在辑录这首诗的时候就没有题目,后人只好给它安上“阙题”二字。
此诗所描绘的景物及其所表达的意境来看,不是写自己山居的闲适,而是写友人山中隐居的幽趣。
全诗清新自然,婉转流畅,按空间顺序写来,使读者仿佛随着诗人走访了这位隐者的别墅。
由远及近,从外向里而行,余韵萦绕,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艺术魅力。
【注释】阙题:“阙”通缺,即缺题。
因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
道由白云尽:指山路在白云尽处,也即在尘境之外。
道:道路。
由:因为。
春:春意,即诗中所说的花柳。
闲门:指门前清净,环境清幽,俗客不至的门。
深柳:即茂密的柳树。
幽映:指“深柳”在阳光映照下的浓荫。
每:每当。
【翻译】山路被白云隔断在尘境之外,春光宛若清清溪流源远流长。
不时有落花随溪水飘流而至,远远地就可闻到水中的芳香。
闲静的荆门面对蜿蜒的山路,柳荫深处蕴藏着读书的斋堂。
每当太阳光穿过柳荫的幽境,清幽的光辉便洒满我的衣裳。
【赏析】这首诗句句写景,画意诗情,佳句盈篇,可推为刘慎虚的代表作。
诗描写深山中一座别墅及其幽美环境。
一开头就写进入深山的情景。
“道由白云尽”,是说通向别墅的路是从白云尽处开始的,可见这里地势相当高峻。
这样开头,便已藏过前面爬山一大段文字,省掉了许多拖沓。
同时,它暗示诗人已是走在通向别墅的路上,离别墅并不太远了。
“春与青溪长”,伴随山路有一道曲折的溪水,其时正当春暖花开,山路悠长,溪水也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溪水同其悠长。
为什么春色也会“悠长”呢?因为沿着青溪一路走,一路上都看到繁花盛草,真是无尽春色源源而来。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阙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阙题》含答案(2022·山西太原·高三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阙题①刘昚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②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释】①阙题,即缺题,原诗题缺失。
①每:每当。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山路伸展到白云深处,春光宛若融入青溪,天地一体,给人以仙境之感。
B.颔联描写的是落花时节,花香也随流水而去,一种流水无情的伤感溢于言表。
C.前两联句句写景却处处“有人”,人在山路,远闻花香,给人以景物之外的遐想。
D.尾联写穿过柳荫的清幽光辉映照着衣裳,烘托出一个志趣高雅的人物形象。
15.颈联在全诗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结合这一联谈谈你对“闲”字的理解。
【答案】14.B15.结构:过渡作用。
由外到内,由自然环境过渡到居住和读书的环境。
含义:一方面表示家居环境清静,无人相扰;另一方面因为“闲门”面朝山路,也在暗示热爱自然的情趣。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B.“一种流水无情的伤感溢于言表”分析错误。
颔联“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意思是时有落花随溪水飘流而至,远远地就可闻到水中的芳香,表现出了环境的清幽可人,并没有伤感。
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的结构及炼字的能力。
从结构上看。
颈联前写自然环境,如“道”“清溪”“落花”“流水”,突出了户外的优美清幽的特点,颈联中“闲门”“读书堂”是写住处在“山路”“深柳”这样的环境中,尾联“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意思是每当太阳光穿过柳荫的幽境,清幽的光辉便洒满我的衣裳。
综上可见,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由外到内,由自然环境过渡到居住和读书的环境。
关于“闲”字。
颈联“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中“山路”是“道由白云尽”,可见所写的这座别墅,处在白云深处,清溪岸边,山路蜿蜒,柳条掩映,环境清幽可人。
由此可见“闲”字体现在环境清幽,无人相扰。
柳亚子写的阙题的解释和意思
柳亚子写的阙题的解释和意思阙题是柳亚子先生所创作的一篇名篇,充满了情感和哲理的深度。
阙题一词来源于古代汉字“讳题”之意,意为禁止言论或讳忌的题目。
它代表了在特定社会环境下难以直接谈论的话题,往往因为政治或道德上的敏感性而受到限制。
柳亚子在《阙题》这篇作品中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通过对古代历史故事的引用和现实生活的比喻,探讨了人类思想和社会进步的局限。
这篇作品中的“阙题”既指代具体的禁忌话题,也象征了思想自由受到压制的现状。
通过描绘古代时期一位文人因为敢于批评当政者而受到迫害的经历,柳亚子传达了他对思想自由的追求和对压制体制的不满。
他以“小人物”为载体,反映了社会中普通人受制于权力和大环境的困境。
他通过这个故事告诉读者,诗人是具有责任感和勇气的知识分子,他们应该敢于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见解。
《阙题》深刻地阐述了人类的自由意志、思想解放和权力的滥用问题。
柳亚子通过对历史故事的巧妙运用,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深入洞察,向读者呈现了一个深思熟虑的作品。
这篇文章虽然写于上世纪初,但至今依然具有启示意义,引发人们对权力和思想自由的深入思考。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仍然面临各种阙题。
尽管我们享有前所未有的言论自由,但政治、社会与道德等问题仍然存在着束缚和禁忌。
通过阅读柳亚子的《阙题》,我们可以意识到自由思想的重要性,并认识到压制和限制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
总之,柳亚子的《阙题》不仅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次对思想自由和社会进步的深入思考。
它通过讲述禁忌话题和历史故事的方式,唤醒了人们对社会限制和个人自由重要性的认识。
这篇作品对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启发和意义,促使我们反思当下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激发了我们对个人追求自由的勇气和决心。
《阙题》刘昚虚古诗原文及译文
《阙题》唐代:刘昚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译文
山路被白云隔断在尘境之外,春光宛若清清溪流源远流长。
不时有落花随溪水飘流而至,远远地就可闻到水中的芳香。
闲静的荆门面对蜿蜒的山路,柳荫深处蕴藏着读书的斋堂。
每当太阳光穿过柳荫的幽境,清幽的光辉便洒满我的衣裳。
注释
阙题:即缺题。
“阙”通“缺”。
因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
道由白云尽:指山路在白云尽处,也即在尘境之外。
道:道路。
由:因为。
春:春意,即诗中所说的花柳。
闲门:指门前清净,环境清幽,俗客不至的门。
深柳:即茂密的柳树。
幽映:指“深柳”在阳光映照下的浓荫。
每:每当。
鉴赏
这首诗句句写景,画意诗情,佳句盈篇,可推为刘眘虚的代表作。
诗描写深山中一座别墅及其幽美环境。
一开头就写进入深山的情景。
“道由白云尽”,是说通向别墅的路是从白云尽处开始的,可见这里地势相当高峻。
这样开头,便已藏过前面爬山一大段文字,省掉了许多拖沓。
同时,它暗示诗人已是走在通向别墅的路上,离别墅并不太远了。
“春与青溪长”,伴随山路有一道曲折的溪水,其时正当春暖花开,山路悠长,溪水也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溪水同其悠长。
为什么春色也会“悠长”呢?因为沿着青溪一路走,一路上都看到繁花盛草,真是无尽春色源源而来。
青溪行不尽,春色也就看不尽,似乎春色也是悠长的了。
《阙题》翻译赏析
《阙题》翻译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演讲致辞、祝福语、名言句子、感悟故事、心得体会、总结报告、工作计划、党团资料、条据书信、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speeches, blessings, famous quotes, sentences, insights, experiences, summary reports, work plans, party and group information, and rules Letters, contract agreement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阙题》翻译赏析阙题刘眘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阙题》赏析
阙题
[唐代]刘昚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释
阙题:即缺题。
“阙”通“缺”。
因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
道由白云尽:指山路在白云尽处,也即在尘境之外。
道:道路。
由:因为。
春:春意,即诗中所说的花柳。
闲门:指门前清净,环境清幽,俗客不至的门。
深柳:即茂密的柳树。
幽映:指“深柳”在阳光映照下的浓荫。
每:每当。
译文
蜿蜒的山路延伸到白云尽处,春光宛若清清溪流源远流
长。
不时有落花随溪水飘流而至,远远地就可闻到水中的芳香。
闲静的荆门面对蜿蜒的山路,读书堂掩藏在茂密的柳树林中。
每当阳光穿过柳荫的幽境,清幽的光辉便洒满我的衣裳。
赏析
阙题即缺题。
殷璠《河岳英灵集》辑录此诗时便没有题目,后人因以“阙题”名之。
此诗描绘的是通向一座深山别墅沿途的幽美环境,它不是写诗人自己山居的闲适,而是写友人山中隐居的幽趣。
全诗清新自然,婉转流畅,按空间顺序写来,由远及近,从外向里而行,余韵萦绕,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艺术魅力。
此诗一开头就写进入深山的情景。
“道由白云尽”,是说通向别墅的路是从白云尽处开始的,可见这里地势相当高峻。
这样开头,便已藏过前面爬山一大段文字,省掉了许多拖沓。
同时,它暗示诗人已是走在通向别墅的路上,离别墅并不太远了。
“春与青溪长”,伴随山路有一道曲折的溪水,其时正当春暖花开,山路悠长,溪水也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溪水同其悠长。
为什么春色也会“悠长”呢?因为沿着青溪一
路走,一路上都看到繁花盛草,真是无尽春色源源而来。
青溪行不尽,春色也就看不尽,似乎春色也是悠长的了。
三、四两句紧接上文,细写青溪和春色,透露了诗人自己的喜悦之情。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两句,要特别注意“随”字。
它赋予落花以人的动作,又暗示诗人也正在行动之中,从中可以体味出诗人遥想青溪上游花在春光中静静绽放的景象。
此时,水面上漂浮着花瓣,流水也散发出香气。
芬芳的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诗人完全被青溪春色吸引住了。
他悠然自适,丝毫没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感伤情调。
他沿着青溪远远地走了一段路,还是不时地看到落花飘洒在青溪中,于是不期而然地感觉到流水也是香的了。
总括上面四句:开头是用粗略的笔墨写出山路和溪流,往下就用细笔来特写青溪,仿佛是把镜头里的景物从远处拉到眼前,让读者也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还可以闻到花香水香。
一路行走,一路观赏,别墅终于出现在眼前。
抬头一看,“闲门向山路“。
这里是没有多少人来打扰的,所以门也成了“闲门”。
主人分明爱好观山,所以门又向山路而设。
进门一看,院子里种了许多柳树,长条飘拂,主人的读书堂就深藏在柳影之中。
原来这位主人是在山中专心致志研究学问的。
写到这里,诗人从登山到进门的一路经历,都曲曲折折
地描述下来了。
但他不过把几件景物摄进镜头,并没有叙述经过,仅仅给你以几种不同的变化着的形象。
结末两句,诗人仍然只就别墅的光景来描写。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这里的“每”作“虽然”讲。
因为山深林密,所以虽然在白天里,也有一片清幽的光亮散落在衣裳上面。
那环境的安谧,气候的舒适,真是专志读书的最好地方了。
诗到这里,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思索余地,更增加了诗的韵味。
全诗都用景语织成,没有一句直接抒情,然而情韵盈然,意境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