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行业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
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培训资料
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本章的内容包括:●危害因素之一:生物性危害●危害因素之二:化学性危害●危害因素之三:物理性危害学完本章后您应能●辨别食物中的三类危害因素●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了解生物性危害(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常见预防措施●了解餐饮业主要的化学性危害及其预防措施不安全的食品之所以危害人体健康,是因为其中含有可能影响人体健康的危害因素。
在餐饮食品中,这些因素主要包括:1、生物性危害:包括致病性细菌、病毒、寄生虫、霉菌等各种微生物。
2、化学性危害:包括食品中本身含有和受到污染。
—食品本身含有毒物质,如河豚鱼、高组胺鱼、四季豆、生豆浆和部分野蘑菇等。
—食品受到有毒物质污染,如违禁或超量使用的农药、兽药(如瘦肉精)、食品添加剂(如亚硝酸盐)残留及贝类毒素、雪卡毒素等。
3、物理性危害:主要为各类异物,如玻璃、碎石、铁丝、头发等。
危害因素之一:生物性危害1、食品的感官没有变化不等于没有受到致病微生物的污染。
2、致病微生物是食品中毒最为主要的原因,是餐饮业应重点控制的危害。
3、冷冻、冷藏可使大多数细菌休眠,但不能杀死它们,所以记住冰箱可不是绝对保险的!4、高温烧煮一定时间会杀死绝大部分细菌,所以烧熟煮透才是防止细菌繁殖的最好方法!5、时间和温度是影响食品中细菌生长最关键的因素,也是大部分餐饮食品中能够最经常运用的控制细菌生长繁殖的措施。
生物性危害由各类致病微生物(或称病原微生物)导致,这类危害是引起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最为主要的原因。
主要的致病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一)细菌和病原菌1、细菌可以在食品中存活和繁殖。
2、致病性细菌通常称之为病原菌或致病菌,是导致大多数食物中毒的罪魁祸首,目前餐饮业食物中毒中的80%以上是由它们引起。
3、有些细菌会使食品腐败变质,但很少使人得病;而大部分的致病菌并不会引起食品的感官变化。
4、直接入口的食品中带有病原菌,可能是由于加工时未彻底去除,但更多的是由于受到污染所致,污染通常可来自于生的食物、操作环境、人和动物等。
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培训
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培训1. 引言在餐饮行业中,食品卫生安全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许多危害因素可能会存在于食品中,这些因素可能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对餐饮从业人员进行危害因素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餐饮食品中的危害因素,并提供相关培训知识。
2. 常见的危害因素2.1. 微生物污染微生物污染是餐饮食品中最常见的危害因素之一。
这些微生物可能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等。
它们可能来自原料、环境、人员以及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
常见的微生物污染导致食物中毒的细菌有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2.2. 化学物质污染除了微生物污染外,餐饮食品中还存在着许多化学物质的危害。
这些化学物质包括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重金属等。
如果这些化学物质超过了安全标准,就可能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
2.3. 物理污染物理污染是指由于不合理的加工和储存过程中,食品中存在的各种杂质。
这些杂质可能包括但不限于:异物、玻璃碎片、金属屑等。
物理污染会直接影响食品的安全和口感。
3. 危害因素的防控措施为了预防和控制餐饮食品中的危害因素,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防控措施:3.1. 加强原料的检验和筛查在食品加工前,应对原料进行全面的检验和筛查,确保其质量安全。
应对原料进行合规性检验,了解原料的来源和生产过程,并确保不受到微生物和化学物质的污染。
3.2. 严格的储存与保管要求食品储存和保管的环境条件应当符合相关的卫生标准,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同时,应对食品进行分类、标注和分区储存,避免交叉污染。
3.3. 规范的加工操作流程制定并贯彻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操作规程,保证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
操作规程应包括食品加工的工序和步骤、操作员的培训和过程控制措施。
3.4. 加强食品安全培训餐饮行业应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食品安全意识的认识。
培训内容包括食品安全法规、食品安全知识、危害因素识别和食品安全管理等。
4. 结论餐饮食品中的危害因素对人们的健康产生潜在的影响。
餐饮业发生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及控制措施
餐饮业发生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及控制措施一、背景介绍餐饮业是一个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然而在食物安全方面却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食物中毒是餐饮业面临的一大难题,食物中毒不仅会对用户的健康造成威胁,也会对餐饮业的经营和声誉带来严重影响。
了解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及控制措施对于保障食品安全、促进餐饮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1. 食材质量不合格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食材质量不合格。
食材的不合格往往源自于原料采购环节,餐饮业存在着一些非法、不合格的供应商,他们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往往采用劣质、变质、添加有害物质的食材。
在食材质量不合格的情况下,食物中毒的风险大大增加。
2. 食品加工不规范餐饮业中,食品加工环节是造成食物中毒的另一重要原因。
在繁忙的餐厅厨房中,存在着一些员工对于加工操作程序的不规范,比如在加工过程中没有做好手部卫生,使用过期食材等,这些行为都会增加食物中毒的风险。
3. 食品存储条件不当餐饮业中的食品存储条件直接关系到食品的安全性。
在储存环节中存在着一些餐饮企业对于食品储存条件的管理不当,如温度控制不到位、食品间的交叉污染等问题都会导致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
4. 卫生条件不达标餐饮业中的卫生条件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
一些餐饮企业的卫生管理水平较低,存在着卫生设施不完善、员工卫生习惯不佳等问题,这些因素都会增加食物中毒的风险。
5. 加工工艺控制不当餐饮业中的加工工艺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
一些餐饮企业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没有严格控制加工工艺,导致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
三、食物中毒的控制措施1. 加强食材质量管控餐饮企业在采购食材时,需要选择正规、有资质的供应商,明确规定食材的质量标准,对于到货的食材进行严格的检验,确保食材的安全性。
2. 规范食品加工操作餐饮企业需要加强对员工的操作规范培训,明确做好食品加工操作的程序和要求,加强对员工加工操作的监督,确保食品加工的规范性。
3. 加强食品存储管理餐饮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食品存储管理制度,严格控制食品储存温度,防止食品的交叉污染,确保食品存储的安全性。
餐饮行业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及整改措施 (3)
餐饮行业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餐饮行业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在餐饮行业,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无论是大型连锁餐厅还是小吃摊,都有可能存在各种食品安全隐患。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问题:1. 食材质量不过关:有部分企业为了追求成本利润最大化,选择了廉价且质量无保障的食材。
这些食材可能含有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2. 加工环境不洁净:一些小型餐馆由于场地限制或管理不善,会出现卫生环境差的情况,如地面脏乱、垃圾满溢等。
3. 没有规范操作流程:很多餐厅没有严格的操作标准和规范流程,导致工作人员在加工过程中容易疏忽处理,增加了十分卫生隐患。
4. 储存温度不当:部分食品需要适当储存和加热温度才能保持其新鲜程度和杀菌效果。
然而,许多餐馆并不严格控制储存温度,导致食品易受细菌污染。
5. 交叉污染:在一些操作繁琐或管理不善的餐厅中,可能存在食材、切割板等之间的交叉污染情况。
这会导致食品处于持续污染状态,容易引发食物中毒事件。
二、解决餐饮行业中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整改措施为了确保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对餐饮行业的信任,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整改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1. 加强监管力度:政府和卫生部门应加强对餐饮企业的监管检查,并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违法经营者应及时查处并追究责任。
2.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培训厨师和服务员,提高他们的卫生意识和操作技能。
建立规范化操作手册,并执行严格的操作流程和标准化程序。
3.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来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
倡导健康饮食理念,引导消费者选择优质、合规的餐厅。
4. 建立食品安全评估制度:建立并完善食品安全评估与监测体系,定期对餐厅进行抽样检测,并公开检测结果。
增加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给予相应处罚。
5. 推动信息化建设: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如利用大数据分析、智能设备等来监控食品生产流程和质量管控。
确保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实时追溯并保证食品安全。
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及食物中毒预防-精
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及食物中毒预防-精不安全的食品之所以危害人体健康,是因为其中含有可能影响人体健康的危害因系。
在餐饮食品中,这些因素主要包括:1、生物性危害:包括致病性细菌、病毒、寄生虫、霉菌等各种微生物。
2、化学性危害:包括食品中本身含有和受到污染—食品本身含有毒物质,如河豚鱼、高组胺鱼、四季豆、生豆浆和部分野蘑菇等。
—食品受到有毒物质污染,如违禁或超量使用的农药、兽药(如瘦肉精)、食品添加剂(如亚硝酸盐)残留及贝类毒素、雪卡毒素等。
3、物理性危害:主要为各种异物,如玻璃、碎石、铁丝、头发等。
危害因素之一:生物性危害一、关键概念1、食品的感官没有变化不等于没有受到致病微生物的污染2、致病微生物是食品中毒最为主要的原因,是餐饮业应重点控制的危害。
3、冷冻、冷藏可使大多数细菌休眠,但不能杀死它们,所以记住冰箱可不是绝对保险的!4、高温烧煮一定时间会杀死绝大部分细菌,所以烧熟煮透才是防止细菌繁殖的最好方法!5、时间和温度是影响食品中细菌生长最关键的因素,也是大部分餐饮食品中能够最经常运用的控制细菌生长繁殖的措施。
生物性危害由各类致病微生物(或称病原微生物)导致,这类危害是引起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最为主要的原因。
主要的致病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二、细菌(一)细菌和病原菌1、细菌可以在食品中存活和繁殖。
2、致病性细菌通常称之为病原菌或致病菌,是导致大多数食物中毒的罪魁祸首,目前餐饮业食物中毒中的80%以上是由它们引起。
3、有些细菌会使食品腐败变质,但很少使人得病;而大部分的致病菌并不会引起食品的感官变化。
4、直接入口的食品中带有病原菌,可能是由于加工时未彻底去除,但更多的是由于受到污染所致,污染通常可来自于生的食物、操作环境、人和动物等。
(二)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细菌生长繁殖需要以下各种条件:1、营养细菌生长需要营养物质,畜禽肉、水产品、禽蛋、奶类、米饭、豆类等都是细菌易于生长繁殖的食物。
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
20
21
• 呕吐型常见于谷物(尤其大米)、含淀粉食品 中,腹泻型常见于奶类、肉类、蔬菜中,食品 通过土壤和灰尘受到污染。 • 症状为腹痛、腹泻、呕吐,潜伏期:呕吐型1~ 5小时;腹泻型8~16小时。 • 15℃以下细菌不繁殖;烹饪时彻底加热可杀灭 细菌繁殖体,灭活芽胞需100℃20分钟。
• 细菌产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温 度越适宜,毒素产生的速度就越快。
污染了金黄色 葡萄球菌毒素 的食品即使加 热,也可能会 引起食物中毒!
16
细菌生长繁殖条件的任一项得 到控制,细菌就不再生长。实际采取 的措施有: • 加入酸性物质使食品酸度增加。 • 加入糖、盐、酒精等使食品中的水分 活性降低。 • 使食品干燥以降低水分活性。 • 低温或高温保存食品(在危险温度带 之外)。 • 使食品在危险温度带滞留的时间尽可 能短。
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营养 温度
湿度 酸度
时间 气
氧
9
• 营养:细菌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大多数的细菌喜欢蛋白质或碳水 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如畜禽肉、 水产、禽蛋、奶类、米饭、豆类 等。
温度:每种细菌都是在某一温度范围
内生长最好。大多数的细菌在5~60℃ (危险温度带)能够很好地生长繁殖。 个别致病菌可在低于5℃的条件下生长 (如李斯特菌),但生长速度十分缓 慢。
时间和温度是 影响食品中细 菌生长最关键 的因素,也是 大部分餐饮食 品中能够最经 常运用的控制 细菌生长繁殖 的措施
17
引起食物中毒和食源性传染病的 部分病原菌
18
19
• 常见于生牛奶、熟肉、糕点及其他受该菌污染的 食品中,食品通过人体伤口、炎症部位(皮肤、 鼻子、口腔)等受到污染。
食品中常见危害因素及预防控制方法有
食品中常见危害因素及预防控制方 法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03 05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预防控制方法
04
总结
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 具体措施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
微生物污染
微生物种类:细菌、病毒、真菌等 污染途径:水源、原料、加工过程等 危害:引起食物中毒、传染病等 预防控制方法:加强食品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管理、定期对食品进行检测等
添加项标题
培训员工:对食品生产加工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确保他们了 解并遵守卫生标准操作程序。
添加项标题
定期检查: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卫生标准的 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
添加项标题
记录管理:建立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卫生记录,包括原料采购、 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的记录,以便追溯和监控。
加强食品从业人 员的培训和教育, 提高其专业知识 和技能水平
建立食品从业人 员的准入制度, 确保从业人员具 备相应的素质和 能力
加强食品从业人 员的职业道德教 育,提高其责任 意识和法律意识
建立食品从业人 员的考核和奖惩 机制,激励其积 极履行职责和义 务
推广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快速检测技术: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生物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 免疫分析技术:对食品中的微生物和毒素进行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食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标准
建立食品安 全监管机构, 加强食品生 产、加工、 销售等环节
的监管
建立食品追 溯体系,确 保食品来源
可追溯
加强食品生 产、加工、 销售等环节 的卫生管理, 确保食品卫
常见的食品污染原因是什么
常见的食品污染原因是什么食品污染是指食品中存在或混入了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或微生物的现象。
常见的食品污染原因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原因:1. 农药和化学物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和化肥,以及畜牧业中使用的抗生素和激素,可能会残留在食物中。
这些残留物在长期积累下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
2. 重金属:工业活动和环境污染导致土壤和水源中存在大量的重金属污染物,如铅、汞和镉。
这些重金属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并对神经系统、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损害。
3. 微生物污染:食品中常常存在各种细菌、真菌和病毒,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诺如病毒。
这些微生物可以通过不洁食材、不合理的储存和处理方法传播,引发食物中毒和肠道感染等疾病。
4. 动物源性食品中毒素:鱼类、贝类、蘑菇等食物中可能含有毒素,如肉毒杆菌、霉菌毒素等。
当这些食物不正确处理或加工时,毒素可能无法彻底去除,会危害人体健康。
5. 添加剂和防腐剂:某些食品中添加的人工合成色素、防腐剂和增味剂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长期过量摄入这些添加剂可能导致过敏反应、免疫系统紊乱等问题。
6. 不合理的加工和储存:食品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如果不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卫生条件等因素,容易导致细菌滋生、氧化变质等问题,从而引发食品污染。
7. 假冒伪劣产品: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假冒伪劣食品,这些产品可能含有未经标识的成分、添加剂或过期食材,食用后可能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8. 过度加工:某些食品在加工过程中经历多次高温处理、脱水、提纯等工艺,会使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天然风味受损,而添加剂的使用也可能引发污染问题。
9. 运输和销售环节:在食品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控制温度、卫生条件和时间等因素,容易导致食品变质和细菌滋生,进而造成食品污染。
10. 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也会对农作物和养殖动物产生影响,进而引发食品污染。
为了减少食品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我们需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加强农产品生产过程的管理和监控,加强对市场上食品的抽检和溯源管理,完善法律法规,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和警惕性。
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
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本章的内容包括:危害因素之一:生物性危害危害因素之二:化学性危害危害因素之三:物理性危害学完本章后您应能辨别食物中的三类危害因素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了解生物性危害(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常见预防措施了解餐饮业主要的化学性危害及其预防措施不安全的食品之所以危害人体健康,是因为其中含有可能影响人体健康的危害因素。
在餐饮食品中,这些因素主要包括:1、生物性危害:包括致病性细菌、病毒、寄生虫、霉菌等各种微生物。
2、化学性危害:包括食品中本身含有和受到污染。
—食品本身含有毒物质,如河豚鱼、高组胺鱼、四季豆、生豆浆和部分野蘑菇等。
—食品受到有毒物质污染,如违禁或超量使用的农药、兽药(如瘦肉精)、食品添加剂(如亚硝酸盐)残留及贝类毒素、雪卡毒素等。
3、物理性危害:主要为各类异物,如玻璃、碎石、铁丝、头发等。
危害因素之一:生物性危害1、食品的感官没有变化不等于没有受到致病微生物的污染。
2、致病微生物是食品中毒最为主要的原因,是餐饮业应重点控制的危害。
3、冷冻、冷藏可使大多数细菌休眠,但不能杀死它们,所以记住冰箱可不是绝对保险的!4、高温烧煮一定时间会杀死绝大部分细菌,所以烧熟煮透才是防止细菌繁殖的最好方法!5、时间和温度是影响食品中细菌生长最关键的因素,也是大部分餐饮食品中能够最经常运用的控制细菌生长繁殖的措施。
生物性危害由各类致病微生物(或称病原微生物)导致,这类危害是引起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最为主要的原因。
主要的致病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一)细菌和病原菌1、细菌可以在食品中存活和繁殖。
2、致病性细菌通常称之为病原菌或致病菌,是导致大多数食物中毒的罪魁祸首,目前餐饮业食物中毒中的80%以上是由它们引起。
3、有些细菌会使食品腐败变质,但很少使人得病;而大部分的致病菌并不会引起食品的感官变化。
食品安全危险因素一览
食品安全危险因素一览1. 引言食品安全是全球范围内关注的重要议题。
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性,了解食品中的危险因素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食品安全危险因素,帮助相关部门和企业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2. 微生物污染微生物污染是食品安全领域的关键问题。
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细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 病毒:如诺如病毒、肝炎病毒等。
- 真菌:如黄曲霉、青霉等。
3. 化学污染化学污染主要来源于农药、兽药、工业污染物等。
具体包括:- 农药残留:如敌敌畏、乐果等。
- 兽药残留:如抗生素、激素等。
- 重金属:如铅、镉、汞等。
- 有机污染物:如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等。
4. 物理污染物理污染指食品中存在的异物,可能来源于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
主要包括:- 金属碎片:如铁、铜、铝等。
- 塑料碎片:可能来源于包装材料。
- 玻璃碎片:可能来源于破碎的容器。
5. 生物毒素生物毒素是由某些微生物产生的有毒物质,可能存在于食品中。
主要包括:- 真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
- 细菌毒素:如肉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等。
6. 营养成分失衡营养成分失衡可能导致肥胖、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
主要包括:- 高脂肪:如油炸食品、奶酪等。
- 高糖:如糖果、甜饮料等。
- 高盐:如腌制食品、方便面等。
7. 应对措施为确保食品安全,各方应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监管:政府部门应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的监管。
- 企业自律:食品生产企业应遵循食品安全标准,加强原料采购、生产工艺、储存运输等方面的管理。
- 消费者教育: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引导其合理选择食品,注意食品储存和烹饪。
8. 结论食品安全危险因素多样且复杂,各方应共同努力,加强监管、自律和宣传教育,确保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以上是关于食品安全危险因素的简要概述,如有需要,我可以进一步完善和拓展相关内容。
餐饮业食品安全风险有哪些
餐饮业食品安全风险有哪些?引言餐饮业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食品安全对餐饮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在餐饮业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食品安全风险。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食品安全风险,并探讨如何应对这些风险。
情况分析1.食品质量问题餐饮业是一个大规模的食品加工和供应行业,因此,食品质量问题是一种常见的风险。
这包括食品中添加有害物质、使用过期食材、不符合卫生标准等问题。
2.交叉污染餐饮业中常常存在交叉污染,即从一道菜传染到另一道菜或食材中。
这可能会导致食物中毒和细菌感染等健康问题。
3.员工行为问题员工行为不当也是一个食品安全风险因素。
餐饮业员工可能是食品加工过程中操作失误的主要原因,如不洗手、穿戴不符合卫生要求的服装等。
4.供应链问题餐饮业的食品供应链可能存在问题,例如食品来源不明确、供应商信誉差等。
这可能会导致食品质量不稳定,增加食品安全风险。
风险应对措施1.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餐饮业应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建立食品安全标准、制定操作规范、强化员工培训等。
通过监测食品生产和供应过程,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
2.加强食品供应链监管餐饮业应加强对食品供应链的监管,确保食材的安全和质量。
选择有信誉的供应商,并保持密切合作和沟通,以减少食品安全风险。
3.加强员工培训和管理餐饮业应加强员工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员工熟悉并遵守卫生和食品安全规定。
培训应包括正确操作、个人卫生和食品安全知识的传授。
4.加强食品安全监测和检测餐饮业应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食品中存在的潜在安全问题。
通过检测食材和成品,确保其符合安全和卫生标准。
结论餐饮业食品安全是一个关乎大众健康和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了解和分析食品安全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和预防措施是必要的。
通过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加强供应链监管和员工培训,以及加强食品监测和检测,可以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风险,保证消费者的健康和信任。
参考文献(请根据需要添加参考文献)。
食品中常见危害因素及预防控制
化学污染对人体的影响
农药残留:长 期摄入含有农 药残留的食品 可能导致慢性 中毒、致癌等
健康问题。
添加剂滥用: 过量或滥用食 品添加剂可能 导致过敏、中 毒、致癌等健
康问题。
重金属污染: 长期摄入含有 重金属污染的 食品可能导致 贫血、神经系 统损伤、肾损 伤等健康问题。
化学物质污染: 长期摄入含有 化学物质污染 的食品可能导 致免疫系统损 伤、生殖系统 损伤等健康问
物理污染
定义:物理污染是指食品受到物理性因素(如放射性物质、电磁波、噪声 等)的污染
常见来源: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机械磨损、食品包装材料中的重金属等
对人体的危害:可能导致人体受到辐射伤害、重金属中毒等
预防控制措施:加强食品加工过程的监控,选择符合标准的食品包装材料, 避免食品受到物理性因素的污染
天然毒素
第六章
国内外食品安全事件回顾
国内案例:三聚氰胺事件、地沟油事件等 国际案例:疯牛病事件、沙门氏菌污染等 危害因素:微生物污染、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等 预防控制措施:加强监管、提高检测技术、加强宣传教育等
事件原因分析
食品生产环节问题: 生产过程中操作不 当或设备故障导致 食品受到污染
食品储存环节问题: 储存环境不卫生或 储存时间过长导致 食品变质
事件对食品安全管理的启示
危害因素识别:加 强食品生产、加工、 运输等环节的危害 因素识别,及时发 现并采取措施。
监管力度:加大对 食品安全的监管力 度,确保食品生产、 加工、运输等环节 符合安全标准。
培训教育:加强食 品从业人员的培训 教育,提高他们的 食品安全意识和操 作技能。
信息公开透明:及 时公开食品安全事 件信息,加强公众 对食品安全的认知 和信任。
食品中常见的危害物质及其防控措施
食品中常见的危害物质及其防控措施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不同的食品可能存在着各种危害物质,对人体健康会带来极大的威胁。
为了保障公众的饮食安全,食品生产企业和相关部门一直在不断努力,制定并执行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食品中常见的危害物质以及相应的防控措施。
一、重金属1. 铅(Pb)铅是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其主要来源包括污染的土壤、水体以及工业废弃物的处理。
食品中过量的铅摄入会对人体造成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以及生殖系统等多个方面的伤害。
防控措施:- 加强土壤和水体的污染监测,及时发现并控制铅污染源;- 食品加工过程中加强对原材料的筛查和检测,确保原材料的安全性;- 加强农药和化肥的管理,减少农业活动对土壤的铅污染。
2. 汞(Hg)汞是一种高毒性重金属,主要通过鱼类和海产品进入人体。
长期摄入过量的汞会导致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损害,对儿童的身体发育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防控措施:- 加强水体和海洋环境的监测,控制汞源的排放;- 提高汞污染物的检测技术,加强对水产品的监测;- 提高公众对汞中毒的认知,引导消费者选择安全的食品。
二、致病菌1. 沙门氏菌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病原体,常通过食品污染引起食物中毒。
沙门氏菌感染会引起肠道疾病,表现为腹泻、呕吐等症状。
防控措施:- 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的卫生管理,确保生产环境的清洁;- 加强对原材料的检测,防止受污染原材料的使用;- 严格控制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和时间,确保食品杀菌彻底。
2. 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是一类常见的致病菌,存在于人和动物的粪便中。
食品中存在的大肠杆菌常常意味着食品受到了粪便污染,会引起肠道感染疾病。
防控措施:- 加强农产品的生产和采购管理,防止粪便污染的农产品进入市场;- 食品加工企业要提高加工场所的卫生水平,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强化公众对卫生的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三、农药残留农药残留是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之一。
餐饮业的食物安全风险
餐饮业的食物安全风险一、引言餐饮业是服务于大众生活的重要行业,随着人们对饮食健康和安全意识的提高,食物安全问题在餐饮业中日益受到关注。
本报告将重点探讨,并进一步分析导致这些风险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二、食物安全风险的定义和分类食物安全风险是指在餐饮业中可能导致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因素。
根据食物安全风险的来源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生物性风险、物理性风险和化学性风险。
1. 生物性风险生物性风险是指导致食品中存在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等对人体有害的因素。
常见的生物性风险包括食物中的菌群污染、食物中的寄生虫、食品中的致病菌等。
2. 物理性风险物理性风险是指由于外部物质的存在导致食品不安全的因素。
常见的物理性风险包括异物混入、金属杂质、玻璃碎片等。
3. 化学性风险化学性风险是指导致食品中存在有毒化学物质、农残、重金属等对人体有害的因素。
常见的化学性风险包括残留农药、食品添加剂以及污染的食品原材料等。
三、餐饮业食物安全风险的原因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食品供应链的问题食品从生产、加工、运输到销售环节,存在供应链的各种问题。
例如,食品原材料的质量不可控、供应商违规操作等,都可能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2. 餐饮业从业人员的问题餐饮业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专业知识的缺乏是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
缺乏培训和教育,从业人员经验不足,无法正确处理食品安全问题。
3. 餐饮设施和设备的问题餐饮业的设施和设备,如厨房设备、储存设备等,如果使用不当或维护不良,可能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例如,设备的清洁和消毒不到位,可能引起交叉污染。
四、解决餐饮业食物安全风险的措施为了确保餐饮业的食品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1. 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领导应加强对餐饮业的监管,完善和更新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加强执法力度,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进行严厉的惩罚,确保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解决。
2. 提高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餐饮业需要加强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和专业知识水平。
a参考题224题(其中重点题65题)
注:红色字体为重点题,黑色字体为非重点题。
参考练习题第一章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单选题1. 引起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是:A. 罐头食品 B .发酵食品 C.海产品8. 沙门菌在下列哪种食品中最常见?A. 家禽及蛋类B. 蔬菜C. 水产11. 以下哪类因素是食物中毒最主要的原因?A. 化学性危害和物理性危害B. 细菌和病菌C. 寄生虫和霉菌16. 以下哪种食物最可能引起亚硝酸盐食物中毒?A. 变质的鱼肉B. 制作不当的腌肉、肴肉C. 霉变的花生25. 大部分餐饮食品中能够实际运用的控制食品中细菌生长繁殖最有效的措施是:A. 控制时间和温度B. 控制 PH 和氧气C. 控制温度和水分活性31. 以下哪种是国家公告规定,禁止餐饮业采购、加工和销售的贝类?A. 福寿螺B. 黄泥螺C. 织纹螺多选题1. 常见的能够产生芽胞的致病菌包括 :A. 肉毒梭菌B. 蜡样芽胞杆菌C. 沙门菌D. 产气荚膜杆菌2. 以下哪些是致病性病毒的特点?A. 可以通过人的排泄物污染食品 C. 可在食品与食品之间传播B. 在适宜的条件下,食品中的病毒可以增殖 D. 可在食品接触的表面与食品之间传播3. 生的蔬菜中最易污染的致病菌包括 :A. 副溶血弧菌B. 沙门菌C. 大肠杆菌D. 痢疾杆菌4. 以下哪些是河豚鱼的特点 ?A. 最短食用后数分钟即可发生中毒B. 除严格按要求加工的干制品外,不得经营任何鲜或冰河豚鱼C. “巴鱼”是河豚鱼的一种,也禁止经营D. 内脏、卵巢、血液、鱼皮、鱼肉、鱼头等部位皆含剧毒5. 以下哪些危害因素导致的食物中毒有较高的死亡率?A. 肉毒梭菌B. 雪卡毒素C. 贝类毒素D. 野蘑菇6. 以下适合厌氧菌生长的食品有:A. 罐头B. 腌腊肉C. 发酵酱D. 牛奶7. 以下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包括:A. 牛奶B. 花生、黄豆及坚果C. 鱼类和贝类D. 小麦是非题11. 冷冻. 冷藏可以杀灭大多数细菌。
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
少量活菌即可致病,烹饪时彻底加热烹饪温度 可杀灭菌体。
预防措施:避免有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从业人员 上岗,食品烧熟煮透,避免交叉污染,严格洗 手,消灭苍蝇。
24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常见于冷藏后未经彻底加热的肉制品、水产品、 水果蔬菜中,食品通过土壤、污水、动物粪便和 健康携带者受到污染。
海产鱼类中的青皮红肉鱼,如鲐鱼(青专鱼)、金枪 鱼、沙丁鱼、秋刀鱼等鱼体中含有较多的组胺酸。当 鱼体不新鲜或腐败时,组胺酸就会分解形成组胺,从 而引起中毒。
一般食用后数分钟至数小时会出现面部、胸部及全身 皮肤潮红,眼结膜充血,并伴有头疼、头晕、心跳呼 吸加快等,皮肤可出现斑疹或荨麻疹。组胺引起的中 毒恢复较快,预后良好。
症状为腹部绞痛、呕吐和腹泻,同时引起脱水 和发热,潜伏期~小时。
含盐~条件生长较好,烹饪时彻底加热或食醋 中分钟均可杀灭。
预防措施:不吃生食海产品,避免交叉污染。
19
金黄色葡萄球菌
常见于生牛奶、熟肉、糕点及其他受该菌污染的 食品中,食品通过人体伤口、炎症部位(皮肤、 鼻子、口腔)等受到污染。
人感染寄生虫病大多是由于生食、半生食等 不良饮食习惯,或食品加热不彻底所导致。
31
旋毛虫
常见于受到旋毛虫污染的猪和其他畜类动 物中。
症状首先为便稀或水样便,可伴有腹痛或 呕吐,随后出现中毒过敏性症状,最后出 现肌痛、乏力、消瘦,潜伏期~天。
预防措施:肉品冷冻或彻底煮熟食品,不 生食或半生食畜肉。
35
危害因素之二:化学性危害
36
化学性危害分类
食品本身含有毒物质 河豚鱼 高组胺鱼 四季豆 生豆浆 部分野蘑菇
食品安全技能常识
• • • •
二、清洁工具和物品的存放 1、清洁工具和物品应清洗后存放在贮存间或专门的场所。 2、不能在清洗食品、餐具的水池中清洗清洁工具和物品。 3、清洗后的清洁工具应采用吊挂等方式自然晾干。 。
• 三、化学物品的存放 • 1、千万不要将化学药品、洗涤剂或者杀虫剂与食物、厨 房用具 或者设备存放在一起。这些物品必须放置在固定 的场所(或橱柜)并上 锁,明确专人保管。 2、在每件化学药品上贴有醒目标签,包装上应有明显的 警示标志。最好将化学药品存放在原包装的瓶子或盒子 中。
箱内部的 温度,使其他食品处于危险温度条件之下。
• 3、冷库(冰箱)的门应经常保持关闭。 • 4、不要使冷库(冰箱)超负荷地存放食品。 • 5、肉类、水产品、禽类与蔬菜、水果尽量分开贮存,如 不能分开,则应将肉类、水产品和禽类放置在冷库(冰箱)内温度较低 的区域, 并尽可能远离门。 • 5、贮存的食品应装入密封的容器中或妥善进行包裹。 • 6、食品冷冻时应小批量进行,以使食品尽快冻结。 • 7、低温和常温贮存时食品距离墙壁、地面均应在 10 厘米以上。
贮存
• 贮存中避免交叉污染 • 1、食品应在专用场所贮存。除不会导致食品污 染的食品容器、 包装材料、工具等物品外,其他 物品都不应和食品同处存放。 • 2、冰箱内食品贮存应做到原料、半成品、成品 分开,不得在同 一冰室内存放, 并应在冰箱外部 应标明存放食品的种类(原料、 半成品 或成品)。 • 3、冷库内可同时存放食品原料和半成品,前提 是冷库内部有隔 断设施,严格进行存放场所的分 区。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
• 二、控制细菌的繁殖 • 1、控制温度 • · 具有潜在危害的食品长时间保存或存放,应在危险温度
带范围 之外。 · 食品应快速冷却,尽快通过危险温度 带。 · 控制冷冻食品解冻温度。
餐饮业中的食品安全隐患及风险防控
餐饮业中的食品安全隐患及风险防控一、背景介绍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就餐。
然而,与此同时,餐饮行业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
不合格食品和卫生不达标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因此,如何保障消费者在餐厅就餐时享受到安全健康的美食,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常见食品安全隐患1.原材料质量无法保证:部分小型或无证照供应商提供低质量甚至过期变质的原材料;2.违规添加物:一些非法商家为了增加营收被发现大面积使用禁用添加物;3.清洁卫生问题:不注意环境卫生和设备清洁导致交叉污染;4.缺乏员工培训:员工对于操作规范和危害源认知度低。
三、影响与风险1.损害消费者身体健康:如果摄入了未经处理或以错误方式处理的食品,可能引发食物中毒或传染病;2.声誉受损:一旦出现食品安全事故,消费者对餐厅的信任将受到严重影响;3.经济损失:处理相关事故所需的赔偿、检查以及重新恢复声誉等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财务负担。
四、控制风险的策略为了降低餐饮行业中的食品安全隐患和减少相应的风险,有以下几个关键策略可以采取:1.建立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体系确保从原材料采购到仓储、加工和配送过程中都符合严格标准。
与正规生产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要求供应商提供产品追溯系统和证明文件。
2.进行员工培训并建立监管机制通过向员工提供定期培训,在操作规范方面做到心知肚明。
同时设立专门部门进行监督抽样检查,并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责任人进行问责。
3.推广“源头稽查”的理念实施“源头稽查”是有效控制食品安全隐患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供应商进行严格审核,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从源头上避免风险。
4.加强清洁卫生管理餐厅需要定期进行设备消毒、场所清洁和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并建立与客户交流渠道,收集客户意见和反馈信息。
5.引入科技手段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如物联网技术、追溯系统等,在整个供应链过程中实时监测和记录数据。
这些高效率的系统能够快速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减少了人为错误。
B文字考核题117题
B文字考核题117题√√√√√√√√√第一章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单选题1.引起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是: A. 罐头食品 B. 发酵食品 C. 海产品2.下列蔬菜中,容易引起食物中毒的是: A. 鲜黄花菜B. 没有煮熟、外表呈青色的四季豆C. 以上都是3.在隔夜米饭中最容易发现的致病菌是: A. 沙门菌 B. 蜡样芽胞杆菌 C. 副溶血弧菌4.可在5 ℃条件下生长的致病菌是: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李斯特菌 C. 蜡样芽胞杆菌5.青专鱼特有的引起食物中毒的致病因素是: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组胺 C. 亚硝酸盐6.在海产品中经常能发现的致病菌是: A. 副溶血弧菌 B. 沙门菌 C. 痢疾杆菌7.沙门菌在下列哪种食品中最常见? A. 家禽及蛋类B. 蔬菜C. 水产类8. 以下哪种致病菌产生的毒素能够耐受通常的烹饪加热条件?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沙门菌 C. 副溶血弧菌10.以下哪类因素是食物中毒最主要的原因? A. 化学性危害和物理性危害 B. 细菌和病毒 C. 寄生虫和霉菌√√√√√√√√√√√×××√17.大部分餐饮食品中能够实际运用的控制食品中细菌生长繁殖最有效的措施是: A. 控制时间和温度 B. 控制酸碱度和氧气 C. 控制温度和湿度xx年禁止生产经营的生食水产品。
A. 炝虾 B. 醉虾 C. 醉蟹9.本市规定 5~10月禁止供应的生食水产品是: A. 醉蟹、醉螃蜞 B. 咸蟹 C. 以上都是10.以下哪些水产属于禁止采购和经营的品种? A. 死鳝鱼、死甲鱼和死虾 B. 死河蟹、河豚和死乌龟 C. 以上都是11.“毛蚶是违禁水产,但泥蚶不是,可以采购经营”,这句话: A. 对,泥蚶不是违禁水产品B. 不对,毛蚶的产地决定是否可以采购售卖,近海的不行,青岛、舟山远海的可以C. 不对,泥蚶同样属于蚶类,在本市不能采购和经营12.下列组是全年禁止生产经营的水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
本章的内容包括:
●危害因素之一:生物性危害
●危害因素之二:化学性危害
●危害因素之三:物理性危害
学完本章后您应能
●辨别食物中的三类危害因素
●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了解生物性危害(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常见预防措施
●了解餐饮业主要的化学性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不安全的食品之所以危害人体健康,是因为其中含有可能影响人体健康的危害因素。
在餐饮食品中,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1、生物性危害:包括致病性细菌、病毒、寄生虫、霉菌等各种微生物。
2、化学性危害:包括食品中本身含有和受到污染。
—食品本身含有毒物质,如河豚鱼、高组胺鱼、四季豆、生豆浆和部分野蘑菇等。
—食品受到有毒物质污染,如违禁或超量使用的农药、兽药(如瘦肉精)、食品添加剂(如亚硝酸盐)残留及贝类毒素、雪卡毒素等。
3、物理性危害:主要为各类异物,如玻璃、碎石、铁丝、头发等。
危害因素之一:生物性危害
1、食品的感官没有变化不等于没有受到致病微生物的污染。
2、致病微生物是食品中毒最为主要的原因,是餐饮业应重点控制的危害。
3、冷冻、冷藏可使大多数细菌休眠,但不能杀死它们,所以记住冰箱可不是绝对保险的!
4、高温烧煮一定时间会杀死绝大部分细菌,所以烧熟煮透才是防止细菌繁殖的最好方法!
5、时间和温度是影响食品中细菌生长最关键的因素,也是大部分餐饮食品中能够最经常
运用的控制细菌生长繁殖的措施。
生物性危害由各类致病微生物(或称病原微生物)导致,这类危害是引起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最为主要的原因。
主要的致病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一)细菌和病原菌
1、细菌可以在食品中存活和繁殖。
2、致病性细菌通常称之为病原菌或致病菌,是导致大多数食物中毒的罪魁祸首,目前餐
饮业食物中毒中的80%以上是由它们引起。
3、有些细菌会使食品腐败变质,但很少使人得病;而大部分的致病菌并不会引起食品的
感官变化。
4、直接入口的食品中带有病原菌,可能是由于加工时未彻底去除,但更多的是由于受到
污染所致,污染通常可来自于生的食物、操作环境、人和动物等。
(二)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细菌生长繁殖需要以下各种条件:
1、营养
细菌生长需要营养物质,畜禽肉、水产品、禽蛋、奶类、米饭、豆类等都是细菌易于生长繁殖的食物。
2、温度
大多数的细菌在5—60℃能够很好地生长繁殖,因此这个温度范围被称为“危险温度带”。
3、时间
在合适的条件下,大多数细菌每10—20分钟就能够繁殖一代,一个细菌经过4~5小时就能繁殖到数以百万计的数量。
由于大部分细菌使人致病需要有一定数量,因此控制时间以防止细菌繁殖,对于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具有重要意义。
4、温度
水是细菌生长所需的基本物质之一,细菌是由大约80%的水构成的。
所以在潮湿的地方细菌容易存活,而用干制方法加工的食品则不容易变质。
5、酸度
细菌通常不能在强酸性(如柠檬、醋)或强碱性(如苏打饼干)的食品中繁殖,在弱酸性或中性食品中较易繁殖。
大部分食品都属此类,如奶类、畜禽肉、水产品、禽蛋、大部分果蔬等。
6、氧气
有些细菌需要氧气才能生长繁殖,有些则不需要,还有一些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长(大部分致病菌属此类)。
有些细菌在缺乏营养物质和不利的环境条件下,可以形成芽胞。
芽胞对高温、紫外线、化学物质等都有很强的抵抗力。
芽胞通常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但一旦条件合适可以重新变为具有危害性的细菌。
可产生芽胞的细菌在食物中毒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这类细菌通常能够在烹饪温度中存活下来。
许多病原菌可产生使人致病的毒素,大多数毒素在通常的烹饪温度条件下即被分解,但有些细菌的毒素即使经过烹饪烧煮也不能破坏,污染了这种毒素的食品即使加热也可能引起食物中毒。
细菌产生毒素也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温度越适宜,毒素产生的速度就越快。
病毒不会在食品中增殖,上诉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并不都是病毒生存所需。
病毒通常只需极少的数量即可使人致病,烹饪时彻底加热可以灭活食品中的病毒。
病毒传播的基本特点有:
1、可以通过人员的接触或排泄物污染食品与水源。
2、食品污染通常由于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如上厕所后不洗手等)所致。
3、可在食品与食品、食品接触的表面与食品之间传播。
4、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具有传染性。
人感染寄生虫大多是由于生食、半生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或食品加热不彻底所导致。
低温冷冻或烹饪时彻底加热食品均能有效杀灭寄生虫。
危害因素之二:化学性危害
化学性危害是可使人致病的有毒化学物质引起的危害,这些化学物质可源于食品本身,也可是受到外来污染所致。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化学性食物中毒及其预防原则。
河豚鱼、高组胺鱼、四季豆、生豆浆和部分野蘑菇等食品本身含有毒物质。
这些食品有些属禁止供应品种,有些则可以通过适当的加工去除毒素后供应。
(一)河豚鱼
河豚鱼毒素加热后也难以去除,发生中毒后的死亡率高,是国家法规明令禁止的食品。
需要指出的是,“巴鱼”也是河豚鱼的一种,同样禁止经营;河豚鱼干制品(包括生制品和熟制品)也不得经营。
(二)青皮红肉鱼
海产鱼类中的青皮红肉鱼(如青专鱼、金枪鱼、沙丁鱼、秋刀鱼等)会形成组胺,引起组胺食物中毒。
由于组胺的产生是因鱼体腐败引起,因此预防的方法是贮存加工中保证鱼的新鲜,防止组胺产生。
(三)四季豆、扁豆、荷兰豆
四季豆、扁豆、荷兰豆中含有可使人中毒的有毒物质。
烹调时先将豆类放入开水中烫煮10分钟以后再炒,可有效去除这些有毒物质。
集体食堂加工单位因使用大锅可能导致烧炒不
透,不宜供应这类豆类。
(四)生豆浆
生豆浆也含有毒物质。
预防方法是将豆浆煮透,尤其要防止“假沸”,烧煮时应将上涌的泡沫除净,煮沸后再以文火维持至沸腾5分钟。
(五)野蘑菇
野蘑菇中的部分品种具有毒性,食用后可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防止中毒的有效方法是不采摘、不采购、不食用野生蘑菇。
(一)有机磷农药
1、选择信誉好的供应商,选择为受到农药污染的蔬菜。
2、蔬菜粗加工时以洗洁精溶液浸泡30分钟后再冲净,烹调前再经烫泡1分钟,可有效
去除大部分农药。
(二)瘦肉精
1、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不采购市场外无证摊贩经营的产品。
2、选用带有肥膘的猪肉,猪内脏选择有品牌的定型包装产品。
(三)亚硝酸盐
1、亚硝酸盐外观与盐和味精相识,故应不使用来历不明的“食盐”或“味精”制作肴
肉、腌腊肉要用到亚硝酸盐,餐饮业应尽量不制作这些食品以免误用;如必须使用
则应严格保管,使用量不超过克/千克,使用时搅拌均匀。
2、尽量少食用暴腌菜,不吃腐烂变质的蔬菜,这些食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高。
(四)桐油
1、不使用来历不明的油。
2、桐油具有特殊的气味,食品加工用油食用前应闻味辨别。
(五)贝类毒素
1、贝类毒素中毒的表现根据毒素的不同可有多种,部分种类的毒素可导致死亡。
2、预防贝类毒素中毒应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不经营国家明令公告餐饮单位不得采
购、加工和销售的织纹螺。
(六)雪卡毒素
1、雪卡毒素存在于珊瑚礁附近觅食的鱼类(也称作珊瑚鱼)体内,常见的包括东星斑、
苏眉、老鼠斑等。
2、预防雪卡毒素中毒应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采购时清楚来源;不供应珊瑚鱼的卵、
肝、肠、头、皮等部位,这些部位雪卡毒素含量较高。
危害因素之三:物理性危害
物理性危害主要是食品中的各种有害异物,如金属、玻璃、碎骨等,人误食后可能造成身体外伤、窒息、或其他健康问题。
预防物理性危害应在食品验收、加工等环节进行仔细检查,并采取措施使食品不会在加工操作过程中混入异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