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背向散射积分评价不同年龄组颈动脉斑块的性质

合集下载

颈动脉斑块检查报告怎么看

颈动脉斑块检查报告怎么看

颈动脉斑块检查报告怎么看颈动脉斑块是指颈动脉壁内的脂肪、胆固醇和其他物质堆积形成的沉积物,会导致血流堵塞和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因此,颈动脉斑块的检查和诊断非常重要。

在进行颈动脉斑块检查后,我们需要了解如何看懂检查报告以及如何进行诊断的判断。

报告样本以下是一个可供参考的报告样本:颈动脉US检查结果:B超检测颈动脉内膜开始,主动脉内径、血径均双侧不增宽。

左侧颈动脉 bifurcation 降支内,局限性低回声信号为1.5mmx1.0mm,后方血流淤块并伴局限性血流噪音(2.5m/s),逆向血流尚未出现,建议颈动脉MRA检查以排除狭窄。

结果分析:从上面的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共包括了两部分:颈动脉US检查结果和结果分析。

下面我们来分别看看这两个部分。

颈动脉US检查结果在这个部分,包括了如下内容:检查项目:颈动脉US检查双侧颈动脉主干:内径、血径均不增宽左侧降支内:局限性低回声信号为1.5mmx1.0mm后方血流淤块伴局限性血流噪音(2.5m/s)逆向血流尚未出现建议颈动脉MRA检查以排除狭窄首先,检查项目是颈动脉US检查。

双侧颈动脉主干指双侧颈动脉的起点。

内径和血径是指血管的直径,这里双侧都没有明显增宽。

左侧降支内指颈动脉分岔后的一段血管,有一个局限性的低回声信号,大小为1.5mmx1.0mm,这很可能是一个斑块。

后方血流淤块是说在这个斑块后方有一些淤血。

局限性血流噪音一般是因为血液流过斑块时受到了阻挡,所以产生了噪音。

逆向血流指血流逆向流入血管,这时病灶就非常严重了。

在这个报告中,逆向血流尚未出现,所以病程还不太严重。

最后,建议颈动脉MRA检查以进一步排除狭窄。

结果分析在这个部分,包括了如下内容:局限性是指这个斑块分布在一定的位置范围内,不是全局性的。

低回声信号是指检测到的声波或回声,大小和分布越大,代表问题越严重。

因此,1.5mmx1.0mm的低回声信号相对来说比较小,但是加上了后方的血流淤块和局限性血流噪音,就需要进一步检查。

颈动脉斑块金标准

颈动脉斑块金标准

颈动脉斑块金标准
颈动脉斑块的评估标准根据不同的评估项目有不同的标准,以下是关于颈动脉斑块的主要评估方法:
1. 颈动脉彩超:初步观察评估中判断为斑块形成,则还要评估斑块的位置、数目、大小(长度mm×厚度mm)、形态。

稳定斑块形态规则,表面光滑,可见等回声或强回声,均质。

稳定斑块一般以钙化斑块为主。

2. 颈内动脉狭窄度评估:轻度狭窄:狭窄程度<50%,有或无斑块,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cm/s)<125,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颈总动脉收
缩期峰值血流<2。

中度狭窄:狭窄程度50%\~69%,有斑块,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cm/s)125\~<230,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颈总动脉
收缩期峰值血流2\~<4。

重度狭窄:狭窄程度70%\~99%,有斑块,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cm/s)≥230,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颈总动脉
收缩期峰值血流≥4。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您有任何关于健康的问题,建议咨询医生以获得专业的建议。

B超中怎样区分颈动脉斑块的软硬呢?有何依据?

B超中怎样区分颈动脉斑块的软硬呢?有何依据?

B超中怎样区分颈动脉斑块的软硬呢?有何依据?
关于B超检查中如何区分软硬斑块的问题,我给大家简要述说一下。

一、超声检查中关于“回声”的描述
彩超检查中,医生根据超声波通过不同组织后,其声波衰减程度的不同分为强回声、高回声、等回声、低回声、极低回声和无回声等,有时候几种回声混合存在。

回声越强说明组织密度越致密,比如胆结石和钙化灶;回声越弱说明组织密度越疏松,比如含液体的囊肿。

二、颈动脉斑块的医学描述
颈动脉彩超检查中,超声医生按照斑块形成时间的先后、斑块的组成成分不同分为低回声斑块、等回声斑块、强回声斑块和混合回声斑块等。

临床大夫则根据斑块的结构分为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根据斑块的质地分为硬斑块和软斑块。

三、B超区分“软、硬斑块”的方法
超声检查中,根据斑块回声的不同,把那些回声很低的斑块称为“软斑块”;而那些回声很强的斑块就是“硬斑块”了;还有许多的斑块是二者混合存在的,被称作“不均质斑块(混合斑块)”。

一般情况下低回声的软斑块属于不稳定斑块,容易脱落;高回声的斑块属于稳定斑块,附着于管壁,不容易脱落。

颈动脉斑块超声检查方法及诊断分析

颈动脉斑块超声检查方法及诊断分析

颈动脉斑块超声检查方法及诊断分析发布时间:2021-11-09T03:15:01.041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7期作者:李小双[导读] 对比分析颈动脉斑块超声检查方法及诊断应用价值。

方法:随机抽选本院确诊颈动脉斑块患者41例及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50例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3月~2021年4月内开展对比性诊断研究。

李小双广元市中心医院超声科四川广元 ?628000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颈动脉斑块超声检查方法及诊断应用价值。

方法:随机抽选本院确诊颈动脉斑块患者41例及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50例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3月~2021年4月内开展对比性诊断研究。

两组研究人员入院后均接受综合超声诊断,比较两组超声诊断指征差异,分析超声诊断对颈动脉斑块检查效能。

结果:颈动脉检出斑块者颈内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内径、颈动脉血液流速均低于健康者,且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血流RI指数高于健康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分析颈动脉斑块确诊者超声诊断结果后可知,综合超声诊断颈动脉斑块敏感度为94.74%,阳性预测值为92.31%,阳性检出率为94.74%,诊断符合率为87.30%;超声诊断所得颈动斑块性质鉴别检出率诊断较临床病理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超声检查诊断颈动脉斑块效果显著,诊断效能较高,且可在鉴别斑块性质同时经分析颈动脉内径、血流速度及血流信号变化同时,合理评估受检者不良预后风险及治疗效果,应用效果确切。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超声检查;诊断效果颈动脉斑块是静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以颈总动脉分叉处较为高发,是诱发中老年人急性脑梗、心梗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潜在病因类型之一,发病机制复杂,故加强对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筛查,对高风险人群心、脑血管粥样硬化斑块并发症发病控制具有积极意义。

超声诊断作为颈动脉斑块重要筛查技术类型,可在多模式超声检查模式下准确鉴别颈动脉斑块性质及颈动脉内径变化指征,评估心脑血管不良预后风险,应用价值显著,但仍有部分患者对超声检查效能存在疑问,需经临床研究实施,明确超声诊断应用价值[1-2]。

超声SMI技术检测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应用价值

超声SMI技术检测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应用价值

超声SMI技术检测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应用价值作者:吕永聪赵建颖罗林川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20年第20期[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SMI技术在评估颈动脉硬化斑块相关指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检测提供理论指导。

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经超声检查发现50例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的52个斑块,分别运用超声SMI技术和e-flow技术检测斑块内新生血管情况,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本次观察50例颈动脉硬化患者的52个斑块,运用e-flow检测技术检出斑块内新生血管阳性率48.1%(25/52),显著低于超声SMI技术的阳性率80.8%(42/52)(P[关键词] 颈动脉硬化斑块;超声SMI技术;超声e-flow技术;新生血管[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ultrasound SMI technique in the evaluation of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related indexe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clinical detection of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19, 52 plaques in 50 patients with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detected by ultrasound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The ultrasonic SMI technique and e-flow technology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neovascularization in plaque. The detection result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52 plaques among 50 patients with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were observed. The positive rate of neovascularization in plaque detected by e-flow technique was 48.1%(25/52),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positive rate of 80.8%(42/52) in ultrasound SMI technique(P<0.05). Conclusion Ultrasound SMI technique is better than ultrasound e-flow technique in the detection rate of neovascularization in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It has a great advantage in evaluating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related indexes, and it is worthy of widespread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Key words]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Ultrasound SMI technique; Ultrasound e-flow technique; Neovascularization隨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饮食结构均不断在发生改变,社会老年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发病率逐渐升高,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以及病死率亦逐渐攀升[1],对中老年群体生命健康以及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

超声微血管成像技术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临床价值

超声微血管成像技术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临床价值

超声微血管成像技术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临床价值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微血管成像技术(SMI)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患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100例,均对其进行二维(2D)、彩色多普勒(CDFI)及微血管成像(SMI)检查,观察斑块回声、大小、位置、彩色血流信号和超精细血流信号。

结果:100例患者其中软斑50例,混合斑块32例,硬斑18例,软斑CDFI血流检出率为18%,SMI血流检查率为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斑CDFI血流检出率为4%,SMI血流检查率为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斑CDFI血流检出率为0,SMI血流检查率为0;而软斑和混合斑的SMI检出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SMI技术较CDFI能够更好的显示颈动脉斑块内的新生血管,有助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

关键词:超精细血流斑块稳定性脑梗死是造成中老年人群永久性残疾的重要因素。

颈动脉硬化与脑卒中密切相关,研究[1-2]发现血管狭窄不是导致脑卒中的唯一原因,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是引起脑卒中的重要原因,因此评价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意义重大。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常出现病理性新生血管,新生血管与斑块稳定性有密切联系 [3]。

评估斑块易损性的指标除斑块坏死核心大小、炎症细胞浸润数量及纤维帽厚度外,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密度也可能是衡量斑块稳定性的新指标 [4],因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评估成为临床医师关注的重点。

超微血管成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是新近出现的评价组织微血流灌注的方法,可以显示组织内的低速血流,该技术通过有效分离血流信号和重叠的组织运动伪像,保留最欣慰的低速血流信息,无需使用造影剂即可实现低速微小血管的可视化。

资料与方法一、对象2015年 3 月至 2016 年 2 月在徐州市中医院超声科检查的颈动脉斑块患者100例,斑块均为单发斑块,其中男性68例,女32例,年龄38~88岁,平均(60.3±11.3)。

颈动脉斑块风险等级的超声评价

颈动脉斑块风险等级的超声评价

颈动脉斑块风险等级的超声评价导语:全文约3442字6图,阅读大约需要12分钟,如果本文对您有任何启发,欢迎点击文末写留言。

勇强教授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贞医院综合超声科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心血管超声分会主任委员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累及全身大中动脉的慢性、非可控性血管炎症病变。

当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多种危险因素影响而导致动脉内膜受损,引起炎症反应时,大量的细胞因子作用下,例如ICAM-1、VCAM-1、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大量地黏附于内皮细胞上,并且移入内膜下,成为巨噬细胞,通过吞噬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形成斑块内泡沫细胞,促进脂质条纹演变和发展。

颈动脉斑块的本质是AS,即动脉内膜的脂质沉积,内膜灶状纤维化,粥样斑块形成。

随着AS的发展,血液中弥散氧供应相对不足,引起AS部位缺血、缺氧,从而触发动脉内皮细胞释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原有微血管内皮细胞经过生芽、迁移、增殖和基质重塑等,形成新生毛细血管,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形成是导致斑块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1根据斑块内部回声和表面形态分类临床根据斑块内部回声和斑块表面形态进行分类:⑴ 根据斑块回声强弱,常将斑块分为软斑、硬斑和混合斑。

① 软斑内部回声为低无回声、低回声或者等回声向管腔内凸起,一般软斑多含富脂成分、坏死组织和出血,与不稳定斑块相关;② 硬斑为斑块纤维化或者钙化,内部回声为强回声,后方伴声影或者比较明显的声衰减;③混合斑为上述回声特征在斑块内均存在。

⑵ 根据斑块表面形态,分为表面光滑的规则型斑块、无溃疡的不规则型斑块和溃疡斑块。

溃疡斑块为斑块表面的纤维帽破裂,局部组织缺损,形成尖锐的切迹。

超声表现为斑块不规则,表面不平,至少2个超声切面均探及斑块表面可见凹陷,凹陷缺损边缘回声减低,凹陷处有明确的边界,斑块表面缺损的长度和深度≥2 mm。

颈动脉斑块超声 标准

颈动脉斑块超声 标准

颈动脉斑块超声标准
颈动脉斑块超声标准主要关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性质。

1.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正常时应小于1毫米,在至毫米之间为内膜增厚,至毫米之间为斑块形成,大于毫米为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每增加毫米,心肌梗死和卒中的风险分别增加10\~15%和13\~18%。

2. 斑块性质:超声显示低回声的软斑块即不稳定斑块,更容易脱落导致脑卒中。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标准可能因设备和医生而有所不同。

如果体检报告显示颈动脉内膜增厚或颈动脉斑块形成,应咨询医生并接受相应的治疗。

超声评价颈动脉易损斑块的价值

超声评价颈动脉易损斑块的价值
的易损性 。
硬化早期病变 “ 脂纹”形成期。巨噬细胞也能合成
和分泌细胞因子,从而促进 “ 脂纹”演变并发展为
近年来有 学者 将颈动脉斑块分为 活动斑块与 非活动斑块 ,活动斑块分为 以下 4种类型: ( 1 ) 水母型 ( j e l l y i f s h — t y p e )斑块:斑块纤维帽 的波动 像 “ 水 母”,破 裂斑 块的纤维帽 随血流 出现搏 动 的现象称之为 “ 水母” 征( 图1 ) 。( 2 ) 带状 “ 飘动”
膜 不完 整 , 且 周 围缺乏 结缔 组织 支撑 , 血 管脆 性 大 、
通透性高,能进一步促进斑块进展和诱发斑块破裂
DO I :1 0 . 3 8 7 7 / c ma . j . i s s n . 1 6 7 2 — 6 4 4 8 . 2 0 1 5 . 0 8 . 0 0 1
斑块。易损斑块发 生的突然破裂、血小板激活、血 栓形成等,是 引起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异常而导 致缺血性脑血管病 的重要发病机制。脑卒中患者 中
等 研 究发现,具有 “ 水母”征 的颈动脉粥样硬 化斑块 出现 斑块 内出血 的概 率约 4 0 %,且颈动脉
斑块 的纤维帽厚度与 “ 水 母”征 阳性的斑块表面 短期 内易发 生反复性脑 中风 , 约3 0 % 与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相 关,且这一数据还 运 动速率呈负相关, 在逐年上升。以往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回 提 示颈动脉 易损斑块预测缺血性 中风最重要 的超 声特征是预测脑卒中风险的敏感因子之一,具有低 声表 现不是 斑块 内出血 ,而是超声影像 显示 “ 水
但存在动脉 粥样硬化性危 险因素 ( 如高脂血症、高 血压、糖尿病等 )时,将导致动脉 内皮细胞受损 , 在多种细胞 因子( 白介素 1 、 6 、 8 及肿瘤坏死 因子等 )

颈动脉斑块超声评价PPT课件

颈动脉斑块超声评价PPT课件

斑 块 小 、 单 纯 、 均 质
血液中脂质积聚内皮下
巨噬细胞吞噬脂类物质形成泡沫细胞
平滑肌细胞从肌层迁移至内皮下转化为成纤维细胞
损伤及修复(炎症、坏死、出血、钙化)
斑块大、复合、不均质
等回声斑块
均质型
不均质型
回声强弱
低回声斑块 强回声斑块
是否均质 是否均质
+ 低回声斑块 + 等回声斑块 + 高回声斑块
mm2尽量放大测量内中尽量放大测量内中膜厚度膜厚度斑块突向管腔超声才可显示斑块突向管腔超声才可显示34纵切纵切同一病人横切同一病人横切5血液中脂质积聚内皮下血液中脂质积聚内皮下巨噬细胞吞噬脂类物质形成泡沫细胞巨噬细胞吞噬脂类物质形成泡沫细胞平滑肌细胞从肌层迁移至内皮下转化为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从肌层迁移至内皮下转化为成纤维细胞损伤及修复炎症坏死出血钙化损伤及修复炎症坏死出血钙化斑块小单纯均质斑块小单纯均质斑块大复合不均质斑块大复合不均质6低回声斑块低回声斑块强回声斑块强回声斑块等回声斑块等回声斑块回声强弱回声强弱不均质型不均质型是否均质是否均质均质型均质型是否均质是否均质7891011121314脑卒中脑卒中颅内动脉栓子颅内动脉栓子不是颈动脉狭窄引起不是颈动脉狭窄引起栓子来自斑块表面溃疡区栓子来自斑块表面溃疡区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血流动力学改变151617
不是颈动脉狭窄引起
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栓子来自斑块表面溃疡区
+ 目前观点 – 超声评价斑块表面溃疡不尽人意 – 超声可诊断出较大溃疡 – 超声不能诊断小溃疡
+ 血管造影诊断溃疡如何:不可靠 + 斑块表面溃疡超声诊断要点 – 凹陷部分确实在斑块内 – 凹陷部分边缘锐利 – 凹陷部分有血流信号
+ 方法: 分类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背向散射积分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对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诊断作用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背向散射积分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对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诊断作用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背向散射积分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对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诊断作用金修才;赵宝珍;蒋栋【期刊名称】《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年(卷),期】2004(25)9【摘要】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ntima- m edia thickness,IMT)、颈动脉内中膜背向散射积分 (integrated backscatter,IBS)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ndothelial dependent vasodilation,EDV)对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诊断作用。

方法 :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单纯高血压、单纯糖尿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单支或双支阻塞 >5 0 % )患者各 5 0例以及体检健康志愿者 5 0名 ,采用 SONOS HP5 5 0 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7.5 MHz探头 ) ,分别测定各组颈动脉 IMT、颈动脉内中膜校正的 IBS值 (C- IBS,C- IBS=内中膜 IBS-外膜IBS)和肱动脉 EDV,比较三者在各组中的变化趋势。

结果 :颈动脉 IMT在单纯高血压、单纯糖尿病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3组间均无明显差别 ,但 3组均厚于正常对照组 (P<0 .0 5 ) ,薄于冠心病组 (P<0 .0 5 )。

颈动脉内中膜 C- IBS在单纯高血压和单纯糖尿病 2组间无明显差别 ,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和冠心病组 (P<0 .0 5 ) ;而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和冠心病组 2组间 C- IBS无明显差别 ,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P<0 .0 5 )。

肱动脉 EDV在单纯高血压、单纯糖尿病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3组间均无明显差别 ,但 3组均小于正常对照组 (P<0 .0 5 ) ,明显大于冠心病组 (【总页数】4页(P997-1000)【关键词】冠状动脉硬化;内中膜厚度;背向散射积分;内皮依赖性舒张【作者】金修才;赵宝珍;蒋栋【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超声科;长海医院超声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04【相关文献】1.超声检测颈动脉股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J], 尹少燕;邝绍樑2.正常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背向散射积分与内皮舒张功能的临床研究 [J], 刘丽文;钱蕴秋;李兰荪;李军;沈敏;韩增辉;朱霆;王峰霞3.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其背向散射积分的研究 [J], 谭跃萍;方平4.超声检测颈动脉股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J], 牛瑜琳;杨培灵5.尿毒症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其背向散射积分的研究 [J], 吴景玲;赵强华;薛卫军;刘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梗塞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超声背向散射积分和血管内皮功能的临床研究

脑梗塞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超声背向散射积分和血管内皮功能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前言近年来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已成为继心脏病和肿瘤之后人群三大死亡原因之一,颈动脉粥样硬化存在与否、严重程度、进展情况、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是否容易脱落成栓子等,在脑梗塞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早期标志,通过检测血管内皮功能可及早地发现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及时进行治疗。

传统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准确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判定斑块形态,但对斑块性质却只能粗略的区分,不能够提供定量的信息。

背向散射积分(IBS)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超声组织定征技术,是基于背向散射原理,通过对组织射频信号的检测、处理和分析,定量的反映生物组织细徼结构的病理改变。

本研究应用IBS技术对颈动脉斑块性质进行检测,为脑梗塞发生的可能性提供定量参考指标。

材料与方法一、材料1.研究对象病例组76例脑梗塞患者,对照组60例,临床上无脑血管疾病症状、体征的体检者。

2.仪器应用Phi_lips公司Sonos550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配有7.5MI-Iz线阵探头,ECG同步信号显示,声学定量分析系统软件及光盘存储器。

二、方法1.二维超声检查受检者仰卧位,依次显示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部、颈外动脉及颈内动脉颅外段。

测量三个心动周期舒张末期的各段动脉的内径和CCA内中膜厚度。

2.确定斑块的标准为:二维超声测得局部IMT值≥1.20mm,或比邻近部位厚0.5mm,或≥近邻部位的1.5倍,或彩色图像显示血管腔某处彩色血流缺损,缺损处面积≥10HlIn2。

3.动脉狭窄率的计算狭窄率=(1一A/N)×100%,其中A为狭窄的管腔面积,N为该处管腔正常面积,按照狭窄率大于50%计算狭窄动脉数。

4.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将二维图像同彩色多普勒血流结合起来进一步判断管腔的血流充盈情况。

5.频谱多普勒检测测量各动脉收缩期峰值(S)、平均血流速度(N)、舒张末期血流速度(D)、脉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

如何利用颈动脉超声判断斑块性质

如何利用颈动脉超声判断斑块性质

作者单位|无锡市梁溪区扬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如何利用颈动脉超声判断斑块性质颈动脉斑块由胆固醇、钙盐、纤维蛋白和其他细胞成分组成,这些斑块会逐渐增大,并且会导致血管壁的硬化和狭窄,最终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动。

斑块在体内形成的过程相对较复杂,动脉内皮细胞受到损伤时,胆固醇等物质会渗入到动脉壁内,引起一定的炎症反应,最终形成斑块。

一般表现为头晕、头痛、视力模糊、言语不清、肢体无力等症状。

当颈动脉斑块导致血管狭窄或血栓形成时,还可能引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

颈动脉超声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通过声波的反射来观察颈动脉内部的情况,可以清晰地显示血管壁的结构和斑块的分布。

根据斑块的形态、内部结构、回声特点和血流情况,医生可以判断斑块的性质,包括是否为稳定斑块、易损斑块或溃疡斑块等。

临床关于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判断要借助超声从多个方面展开分析。

首先,超声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斑块的类型。

稳定斑块通常由胆固醇和钙组成,表面光滑,生长缓慢,形成较为坚固的斑块,不易破裂,对血流的影响相对较小;易损斑块往往含有大量的软斑块成分,表面不规则,生长迅速,容易破裂并引发血栓,导致血管阻塞;溃疡斑块是指斑块表面形成溃疡,颈动脉斑块是一种常见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是指颈动脉内膜下脂质沉积形成的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之一,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如中风和心脏病。

超声科医生对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判断在临床诊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医生可利用超声检查来直观地观察颈动脉斑块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内部结构,从而对其性质进行初步判断。

文|汤晓隽容易出血和形成血栓。

通过颈动脉超声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斑块的形态特征,有助于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评估。

其次,超声可以评估斑块的内部结构。

根据斑块内部的回声特点,可以判断斑块的成分和稳定性,例如,斑块内部有无纤维帽、出血、钙化等特征,都会影响斑块的稳定性和易损性。

一般来说,斑块越大,其所带来的血管狭窄和血流受阻的可能性就越大。

颈动脉斑块影像学的研究进展

颈动脉斑块影像学的研究进展

颈动脉斑块影像学的研究进展黄柳明【摘要】颈动脉斑块(CP)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体征,作为影响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一项敏感指标备受关注.近年来,CP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易损斑块的定性、定量分析.对斑块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准确诊断是临床的焦点问题.现就超声诊断、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成像等手段检测CP的部位、大小、成分、稳定性等方面的应用与发展进行综述.%The carotid plaque( CP )is an early sign of atherosclerosis, being paid much attention to as a sensitive index of 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 In recent years, the research of CP is mainly focused on the vulnerable plaqu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The accurate diagnosis in the occurrence, development process is the focus in clinical. Here is to make a review on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ultrasound, CT angiography technolog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the detection of CP position , size , composition , stability, and so on.【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2(018)019【总页数】3页(P3264-3266)【关键词】颈动脉斑块;超声;CT;磁共振成像;数字减影造影【作者】黄柳明【作者单位】南宁市中医院放射科,南宁,5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R543.4颈动脉是动脉粥样硬化累及的常见部位,而颈动脉斑块(carotid plaque,CP)即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体征,作为影响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一项敏感指标备受关注[1]。

超声造影对不同回声类型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研究

超声造影对不同回声类型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研究

超声造影对不同回声类型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研究陈韵雯;陈赛君;贲志飞【摘要】目的分析超声造影显示斑块内新生血管分布情况与常规超声显示斑块回声强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有颈动脉斑块的91例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其中双侧颈动脉斑块的患者7例,共105个颈动脉斑块.根据常规超声上显示斑块回声的强度将斑块分成低回声、等回声、混合回声及高回声斑块.超声造影观察斑块有无增强并将斑块增强强度人为的分为0~4级,并通过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斑块内增强强度(EI)及斑块内EI与颈动脉管腔内EI比值(Ratio),比较不同回声类型斑块内EI及Ratio的差异.结果不同回声类型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增强强度分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回声越低,超声造影增强越明显.不同回声类型颈动脉斑块的EI及Ratio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回声斑块的EI及Ratio值明显高于其他回声类型斑块.结论超声造影在常规超声显示颈动脉斑块回声强弱的基础上提供斑块内新生血管的灌注情况,有助于斑块易损性的评价,从而采取合适的临床干预措施.【期刊名称】《现代实用医学》【年(卷),期】2016(028)003【总页数】4页(P299-300,367,封2)【关键词】颈动脉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造影;新生血管【作者】陈韵雯;陈赛君;贲志飞【作者单位】315010宁波,宁波市第二医院;315010宁波,宁波市第二医院;315010宁波,宁波市第二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1易损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许多急性脑血管事件的主要病理基础及重要的始动环节[1]。

斑块内出现的病理性新生血管与斑块的易损性密切相关[2]。

常规超声通过评估动脉狭窄率及斑块的形态学特征判断斑块的易损性,但准确性不高[3-4]。

超声造影能清晰显示斑块内新生血管的灌注情况,通过斑块的增强强度能更好反应斑块的易损性。

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造影显示斑块内的增强强度与常规超声显示斑块的回声强度之间的关系。

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效果分析

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效果分析

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将超声造影技术应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诊断中的效果。

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

观察组为缺血性脑卒中组,对照组为临床排除脑卒中和冠心病诊断,并使用超声检查技术对粥样斑块进行检查的患者。

对所有患者采用超声造影的技术手段检查,探讨检查相关数据同脑卒中之间的联系。

结果:观察组检查结果大多为低回声的粥样斑块,对照组检查则主要为混合回声。

观察组颈部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回声的斑块进行造影,强度表现明显高于等回声、高回声、混合回声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

结论:超声造影检查技术可以较敏感地探查颈动脉内粥样斑块出现的新生血管,实现对其稳定性的判断,利于早期检出不稳定性斑块,对临床工作者判断斑块物理形态、评估患者脑血管疾病风险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超声造影;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分析【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30-0127-01评估颈动脉斑块的大小和进展对预测卒中更为敏感。

本文分析了超声造影的方法,以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颈动脉IMT厚度≥1.5mm的受试者100例。

观察组为缺血性脑卒中组,50例,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43~77岁,平均年龄61.25±8.09岁,在神经内科门诊或者住院部接受过脑MRI或者头部CT确诊缺血性脑卒中,并使用超声检查技术对粥样斑块进行检查的患者;纳入对照组的患者均经临床检查排除冠心病以及脑卒中等疾病,并使用超声检查技术对粥样斑块进行检查的患者,男27例,女23例,年龄44~77岁,平均年龄66.57±10.34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颈动脉斑块超声诊断标准

颈动脉斑块超声诊断标准

颈动脉斑块超声诊断标准
颈动脉斑块是指在颈动脉内壁形成的一种固定的、局部性的、非炎症性的血管壁增厚物。

颈动脉斑块是导致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简便、可重复性好的检查方法,已成为颈动脉斑块诊断的首选方法。

颈动脉斑块超声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斑块的形态特征:颈动脉斑块通常呈现为局部性的、非对称性的内膜增厚,其形态可分为斑块型、斑块伴狭窄型和狭窄型。

斑块型指斑块内径小于颈动脉内径的50%,斑块伴狭窄型指斑块内径大于等于颈动脉内径的50%,但未达到颈动脉内径的70%,狭窄型指斑块内径大于等于颈动脉内径的70%。

2. 斑块的内部特征:颈动脉斑块内部可分为无回声、低回声、等回声和高回声四种类型。

无回声指斑块内部没有回声信号,低回声指斑块内部回声信号较弱,等回声指斑块内部回声信号与周围组织相同,高回声指斑块内部回声信号较强。

3. 斑块的质地特征:颈动脉斑块的质地可分为软性、中等硬度和硬性三种类型。

软性指斑块内部回声信号较弱,易被压缩变形;中等硬度指斑块内部回声信号适中,有一定的弹性;硬性指斑块内部回声信号较强,难以被压缩变形。

4. 斑块的位置和大小:颈动脉斑块的位置和大小也是诊断的重要指标。

斑块通常位于颈动脉近端,大小可根据斑块内径进行测量。

颈动脉斑块超声诊断标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诊断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颈动脉斑块,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同时,对于患者来说,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也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措施之一。

颈动脉超声诊断CI-RADS-分级

颈动脉超声诊断CI-RADS-分级

颈动脉超声诊断CI-RADS-分级
简介
颈动脉超声诊断是一种无创、安全、低成本的检查方法,用于评估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和性质。

CI-RADS(Carot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是一套用于颈动脉超声诊断结果的分级系统,旨在提供标准化的评估和报告。

CI-RADS分级
CI-RADS分级系统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将结果分为以下五个等级:
1. CI-RADS 0:无法评估
- 检查结果存在诊断限制,无法得出可靠的结论
2. CI-RADS 1:阴性
- 无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3. CI-RADS 2:可疑
- 存在轻度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但不符合CI-RADS 3的标准
4. CI-RADS 3:中度可疑
- 存在中度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需要密切随访观察
5. CI-RADS 4:高度可疑
- 存在高度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需要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策略
结论
颈动脉超声诊断CI-RADS-分级在评估颈动脉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使用CI-RADS分级系统,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评估颈动脉病变的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然而,对于CI-RADS分级系统的正确理解和应用需要经过专业培训,以确保准确且一致的诊断结果。

不同年龄颈动脉斑块的超声背向散射积分分析

不同年龄颈动脉斑块的超声背向散射积分分析

不同年龄颈动脉斑块的超声背向散射积分分析
卢冬敏;张雅勤;王彩军
【期刊名称】《河北医药》
【年(卷),期】2010(32)3
【摘要】目的测定中青年人与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背向散射积分(IBS)值,以此反映其斑块组成成分的差异,评价斑块的稳定性.方法对51例中青年(≤50岁)及58例老年(>50岁)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颈动脉斑块不同回声部分的IBS值.结果斑块部位分布中青年组与老年组差异不明显(P>0.05);中青年组颈动脉斑块的IBS值与老年组IBS值相比较;不同年龄组的不同回声颈动脉斑块的IBS 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患者较老年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差.结论背向散射技术可以实时、定量区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同组织学构成,评价斑块特征,为临床早期预防治疗方面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总页数】2页(P290-291)
【作者】卢冬敏;张雅勤;王彩军
【作者单位】066600,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二医院功能科;066600,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二医院功能科;066600,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二医院泌尿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1
【相关文献】
1.超声背向散射积分评价不同年龄组颈动脉斑块的性质 [J], 卢冬敏;张雅勤;王彩军
2.超声背向散射积分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定量评价 [J], 宋平梅;任卫东;杨晓东;张立敏;张东旭
3.脑梗塞患者颈动脉斑块分布及超声背向散射积分分析 [J], 宋平梅
4.不同年龄阶段男女性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J], 梁君;何岱昆;刘洋
5.背向散射积分技术在不同年龄组颈动脉斑块中的应用价值 [J], 卢冬敏;张雅勤;王彩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 果 中青 年 组 颈 动 脉 斑 块 的 I S值 与 老 年 组 颈 动 脉 斑 块 的 IS值 相 比 较无 明显 差 异 ;不 同 年 龄组 的不 同 回声 颈 动 脉 斑 块 的 B B
I S值 有显 著差 异 。 B
结论
I S值 可 以反 映 中老 年 人 斑 块 组 成 成 分 的 差 异 ,判 断其 稳 定 性 。 B
卢 冬敏 张雅 勤 王彩 军
摘 要
目的 方法 应 用 背 向散 射 积 分 技 术 (B )反 映 中青 年 组 与 老 年 组 颈 动 脉 硬 化 斑块 不 同 的病 理组 织 成 分 ,评 价 斑 块 的 稳 定 性 。 IS 对4 2例 中 青 年 患者 和 6 1例 老 年 患 者 的颈 动脉 斑 块 进 行 I S参 数 检 测 。 B

14 一 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 国超 声 医学 杂 志 2 0 0 9年 2 月 第 2 5卷 第 2期
C ieeJUl ao n dVo 5 No2 F bu r 09 hns t su dMe l r 2 eray20
超 声 背 向 散 射 积 分 评 价 不 同 年 龄 组 颈 动 脉 斑 块 的 性 质
Lu Do g n ,Z a g Ya i n mi h n q n ,W a g Caj n n i u
1 De r m e tofFunc in, 2 De r m e tofU rn y s g r . pa t n to . pa t n iar ur e y,
的改变 ,心脑 血管 的发病 年龄逐 渐年 轻化 ,颈动 脉粥 样硬 化 斑 块 则 是缺 』 性 脑 血 管 病 常 见 的致 病 原 因之 f 『 L

测 装置 ,可进 行背 向散 射积分 的测 定 。患者去 枕仰 卧 位 ,使 颈部 充分伸 展 , 自颈 动脉起 始处 纵 向及 横 向扫 查 ,依 次观 察颈 总动 脉 、颈 总动 脉分又 处 、颈 内动脉
ba ks a t c c ter(BS) s u e o r fe tp t ogc lc I wa s d t e lc a hol ia om p ig c po n fc otd at e o cer i a esbe we n t osn om ne to ar i h r s 1 otcplqu t e he yo g gr p a ge r un ou nd a d g oup. e ho Ca o i h r s l otc plqu s of4 o M t ds r td at e o cer i a e 2 y ung pe l nd 61a d p op e w e e op e a ge e l r e m i d by BS r m e e s. s t The num e ia l I h d no sgn fc ntdif r c t e n t ung xa ne I pa a t r Re uls rc lvaue of BS a i iia fe en e be w e he yo gr oup a ge o nd a d gr up, a tha i fc ntd fe e e wih d fer nte h n dif r nta r up. nc u ins The nd i d sgniia if r nc t if e c o i fe e ge g o Co l so num e ialvaue o BS c n r fe tt e dif r c fpl q ’ om p i o pon nta s i at he s a lt rc l fI a e lc h fe en e o a ue Sc osng c m e nd e tm e t t biiy.

二维 超声 能显示 斑块 的形 态 、结 构 ,但 不 能反 映
颅外段 和颈 外动 脉 , 可能检 查 到颈动 脉最 高位置 , 尽 确 定 斑 块 的位 置 、 形态及 大小 , 调整 仪器 进入I S检测 状 B 态 ,在 研究 过程 中保持 各项设 置不 变 ,取样 跟踪保 持 在感 兴趣 区域 , 动 Acue 键 ,自动测量 , 启 qi r 每个 回声 部分 测量 3次 , 计算 平 均I S值 ; B 同时选 择颈 动脉 外膜 作为参 照 , 量外 膜I S值 , 测 B 校正 I S值 为斑 块各 部分 B
关 键 词
超声 背 向散 射 积 分 颈动脉 粥 样 硬 化 斑 块
Es i a i f Ca o i h r s l r tc Pl qu sCha a t r n D if r nt tm ton o r td At e 0 c e O i a e r ce si fe e Ag r psby U lr s un nt g a e c c te e G ou t a o d I e r t d Ba ks a t r
K e r s: Ulr s u d i t g a e a k c te ,Ca o i y wo d t a o n n e r t d b c s a t r r td,At e o ce o i p a u . h r s l r t lq e c
随着 人们 生活水 平 的提高 ,生 活方式 和饮食 结构
Th e o d Ho ptl fQih a g a eS c n s i n u n d o,Qih a g a ao n u n d o,He e 0 6 0 Chn b i 6 60 ia
A b t a t Ob e tv sr c : jcie
To td t e tbl y f a o i ah r slr t pa u s u tao n itg ae su y h sa it o c r t i d t eo ceo i lq e , lr s u d n e r td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