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技术在检查颈动脉斑块中的临床意义
颈动脉斑块的诊断标准及检查要点
颈动脉斑块的诊断标准及检查要点
颈动脉斑块是颈动脉内膜下的脂质沉积物和胆固醇晶体的聚积形成的物质,并可以形成内膜增厚、破裂及溃疡。
其诊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1. 颈动脉超声检查:是诊断颈动脉斑晰地显示颈动脉内膜厚、大小和形态等。
2. 磁共振颈动脉成像:可以观察颈动脉内膜增厚、狭窄程度和斑块的特殊信号,有助于确认颈动脉斑块是否存在。
3. CT血管造影:可确定颈动脉内的斑块形态及其他异常情况,尤其适用于伴有颈椎病或血管迂曲的病人。
4.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一种专门检查血管病变的方法,在描绘完整的血管形态及病变范围方面比较准确。
其中,颈动脉超声检查是较常用的诊断方法。
颈动脉斑块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颈动脉内膜厚度(IMT)和颈动脉狭窄程度(NAS)两个指标。
颈动脉斑块的检查要点:
1. 患者在检查前应暂停口服药物、忌食等干扰因素。
2. 颈动脉超声检查,应在平静、静态、安静状态下进行。
检查医生需先观察颈部血管走行,再通过超声探头逐层扫描颈动脉。
3. 应对颈动脉内膜厚度IMT)和颈动脉狭窄程度(NAS)两个指标进行定量评估,以便及时识别异常变化。
IMT需通过双侧颈动脉中段和颈动脉分叉处的测量值下的平均值来进行评估,而NAS需测量病变狭窄处及狭窄前后血管内腔直径值并计算出狭窄程度百分比。
4. 颈动脉斑块的检查需由专业医师一对一进行,检查过程中需向患者进行详细的解释,确保患者安心、舒适、生理和心理都处于稳定状态。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斑块诊断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
【 1 ]梁旭 东, 邓洪梅 , 王建六 , 等 妇产科 手术泌尿 系损伤 的诊 断与防治Ⅱ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
志. 2 0 0 9 . 1 o  ̄2 ) : 1 0 9 — 1 1 2
经过住 院治疗 之后, 手术 中膀胱损 伤的患者有 5 例在 7 — 1 0 d的住 院期 间 康复 出院。 对1 3 例 膀胱损伤 的患者进行 3 - 6 个月的跟踪随访 , l 3 例患者都没 有 出现 肾功能障碍 以及漏尿等不 良反应, 患者全部康复。
超声造影成像技术用于颈动脉粥样软斑块新生血管检测及临床意义
超声造影成像技术用于颈动脉粥样软斑块新生血管检测及临床意义目的:分析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定量检测颈动脉粥样软斑块新生血管的价值。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45例急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软斑块患者为观察组,52例无脑梗死症状的颈动脉粥样软斑块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经颈动脉超声获取软斑形态及声像学特征,并通过三维造影成像技术对软斑造影相关参数进行分析。
结果:超声三维造影增强后,观察组中Ⅲ、Ⅳ型新生血管居多,对照组中Ⅰ、Ⅱ型新生血管居多,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指数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的软斑体积、斑块最大厚度及横截面积狭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三维造影成像技术能检测并定量分析颈动脉粥样软斑块新生血管,对于评价斑块稳定性,早期诊断及预测脑血管病具有积极意义。
标签:超声三维造影成像技术;颈动脉粥样软斑块;新生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原因,由于斑块不稳定、出血、破裂(尤其是软斑块及易损斑块)而引起的心血管事件逐年增加,有研究报道,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约有63%以上均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改变[1-2]。
斑块稳定是决定病情严重程度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证明,新生血管形成是导致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于疾病的进展有显著影响。
超声造影成像技术能检测斑块内新生血管,且安全无创,受到了临床广泛关注[3]。
本研究运用超声三维造影成像技术定量检测颈动脉粥样软斑块新生血管,以期探讨其临床应用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45例(软斑45块)急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软斑块患者为观察组,脑梗死诊断均符合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4],全部经颅CT或MRI确诊,超声检查显示一侧(近颈动脉分叉处)颈动脉存在软斑块,厚度>2.5 mm,其中软斑回声特点为:内部回声较低,低于血管壁回声,且后方不伴声影。
超声评价颈动脉易损斑块中国专家共识 (2023版)解读ppt课件
地评估心血管风险。
超声评价颈动脉易损斑块的质控标准
质控标准
为了保证超声评价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建立相应的质控标 准。
人员要求
从事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医务人员应具备 相关资质和经验,并经过专业培训。
仪器设备
使用的超声仪器应具备高分辨率和高灵 敏度的检测能力,并定期进行校准和维 护。
检查规范
随访和干预
对于发现颈动脉易损斑块的患者,应定期进行随访复查,并根据患者情况采取相应的干预 措施,如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调整等。
04
新版专家共识的解读
共识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01
超声技术
强调了使用高分辨率、高帧频的超声技术,以准确检测和评估颈动脉
斑块。
02
斑块稳定性
专家共识中特别关注了斑块的稳定性,超声检查需要评估斑块的稳定
其他相关技术
其他相关技术包括超声造影、组织多普勒成像、三维超声成像等,这些技术可进 一步评估斑块内部的成分、血管内皮功能等,有助于更全面地评价斑块易损性。
这些技术操作相对复杂,需要专业医生进行操作,且价格相对较高,在临床应用 上受到一定限制。
03
新版专家共识的主要内容
超声评价颈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应用
该技术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但操作相对复杂,需 要专业医生进行操作。
血管内中膜自动跟踪技术
血管内中膜自动跟踪技术是利用高分辨率超声图像,自动 追踪血管内中膜运动轨迹,获取内中膜厚度、面积等参数 ,评估斑块稳定性及血管壁弹性。
该技术操作简便、速度快、准确性高,有利于大样本量的 研究和临床应用。
颈动脉超声检查应遵循规范的操作流程 和评价标准,以保证检查结果的可重复 性和准确性。
超声探测颈动脉硬化性斑块的临床意义
影像 与 介入 ・
22 3 第9 第 期 0 年 月 l 8 1 卷
超声探测颈动脉硬化性斑块 的临床意义
刘 克 玉
安徽省 巢 湖市半 汤 电力 疗养 院 , 徽巢 湖 安
2 80 30 0
【 要】目的 了解安 徽 省 电 网公 司 4 摘 5岁 以上 员工 颈 动 脉斑 块 的 患病 情 况 以及 斑块 与高 血 压 、 心 病 、 血 糖 、 冠 高 高血
块 阳性 组 (0 2 3例 ) 阴性 组 (9 和 5 4例 )对 两组 的 高血 压 、 血糖 、 , 高 冠心病 史 、 尿酸 、 高 高胆 固醇 血症 、 三酰 甘油 血 症 、 高
低高 密度脂蛋 白血症及 心 电图异 常的资料 比较分 析 。 结果 斑块 的阳性率 以颈 总动 脉分 叉部 为最 高(1 %,5 0 ) 4 . 8/ 3 。 9 2 高年 龄段 比低 年 龄段 的斑 块 阳性率 高 ( P<0 5 。 2 管 腔狭 窄较 重 。 动脉斑 块 阳性 组 的高血 压 、 心病 史 、 . )有 例 0 颈 冠 高
T erme ia hs r sw r eod d 7 7 w re w r iie notogo p , lq ego p( 0 ae )ad n n h i dc i o e eercre . 9 ok r eedvd d it ru s pa u ru 2 3 css n o - l ti s w
L U y I Ke u P we a ao u i h iP o ic ,C a h 2 8 0 Chn o rS n tr m n An u rvn e h o u i 3 0 0, i a ,
[ sr c]Obet e T n w te op rt n sf rd f m at— Ab ta t jci o k o h t u httew res gd o e 5 i h iG d C roa o uf e r r v a i i e o e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评估及意义
为预防其 发展 成为症状性脑梗死提供 了宝 贵的治疗 时机 , 对症
状性 脑梗 死患者提供病因学方面的信息 , 指导 治疗 。
1 资 料 与 方 法
3 讨 论
11 一般资料 .
样本选 自我 院 20 04年 1 月至 20 2 07年 1 月住 2
颈动脉硬化斑块 引起 的颈动脉 狭窄 是致缺 血性脑 梗死 发 生 的主要原 因, 斑块 的形态学特征中以无至低 回声软斑块最 具 临床意义 , 回声 软斑块 二维超 声不 易识别 , 用彩 色多普 勒 无 应 能较好地显示 , 软斑 块含有 较多 的脂 类物质 或有 斑块 内出血 ,
12 检查方法 . 所用仪器为美 国 A LH I 00型彩 色多普勒 r D 0 I 3 超声诊断仪及 ADK S 50v I A SD 50s 型彩 色多普勒超声诊 断仪 , 探
易脱落形成栓子 , 成短暂 性脑 缺血 发作 和脑梗 死 , 对软 斑 造 相
块而言 , 硬斑块 和钙 化斑块等 稳定性 较好 、 不易脱落 , 引起短 暂 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 死发 生率低 , 用彩 色多普 勒超 声检查 , 应
13 1 测量 C A E A、 A内径及 中膜 厚度(M )I T标 准为 .. C 、C I C IT : M
c A≤10r 分叉 处 ≤12IT为正常 ;M c . m; a . l nl I T>131n视 为斑 . 1 3 [
块形成 。
损伤, 脂类物质容易沉积 于此处 。彩 色多普勒超声 检查 的作用 在于定量斑块大小 、 准确定 位斑块 部 位及测 量血 管内径 , 对血 管 狭窄程度进行 定量分析 , 临床采用 药物和非药 物的治疗提 为 供依据 。
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颈动脉斑块的价值
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颈动脉斑块的价值摘要:目的:在颈动脉斑块筛查中,应用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究其效果与应用价值。
方法:纳入研究的时段为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抽取在本院开展颈动脉斑块筛查的6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与同时段在本院开展体检的健康者60例,将其列为研究对象,并分别定为观察组、对照组。
两组参与研究者,均开展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针对两组颈部动脉斑块的检出率、颈动脉斑块特点实施对比;同时观察组患者开展数字减影CT成像检查,对比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成像的诊断价值。
结果: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相对比,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高,P<0.05。
经过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颈动脉斑块特点,发现观察组无斑块少于对照组,低回声斑块、强回声斑块、等回声斑块、混合回声斑块高于对照组,P<0.05。
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检测,发现120个斑块,经数字减影CT成像检查,发现95个斑块,颈部分布、血管分布相比,无差异,P>0.05,而斑块性质、易损斑块相比,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明显高于数字减影CT成像检查,P<0.05。
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总动脉混合斑块、颈外动脉钙化斑块与数字减影CT检查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筛查颈动脉斑块时,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为脑血管疾病提供有效的数据,特别是在易损斑块与颈总动脉混合斑块、颈外动脉钙化斑块的检查中,应用效果较佳,值得推广。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筛查;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价值近年来,在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今天,颈动脉斑块成了引发颈动脉血管破裂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
研究发现,颈动脉斑块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且其也是最为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1]。
颈动脉斑块易出现于机体的颈动脉分叉处,其的出现与缺血性脑卒中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为了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及时做好颈动脉斑块筛查非常有必要。
超声微血管成像技术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临床价值
超声微血管成像技术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临床价值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微血管成像技术(SMI)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患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100例,均对其进行二维(2D)、彩色多普勒(CDFI)及微血管成像(SMI)检查,观察斑块回声、大小、位置、彩色血流信号和超精细血流信号。
结果:100例患者其中软斑50例,混合斑块32例,硬斑18例,软斑CDFI血流检出率为18%,SMI血流检查率为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斑CDFI血流检出率为4%,SMI血流检查率为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斑CDFI血流检出率为0,SMI血流检查率为0;而软斑和混合斑的SMI检出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SMI技术较CDFI能够更好的显示颈动脉斑块内的新生血管,有助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
关键词:超精细血流斑块稳定性脑梗死是造成中老年人群永久性残疾的重要因素。
颈动脉硬化与脑卒中密切相关,研究[1-2]发现血管狭窄不是导致脑卒中的唯一原因,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是引起脑卒中的重要原因,因此评价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意义重大。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常出现病理性新生血管,新生血管与斑块稳定性有密切联系 [3]。
评估斑块易损性的指标除斑块坏死核心大小、炎症细胞浸润数量及纤维帽厚度外,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密度也可能是衡量斑块稳定性的新指标 [4],因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评估成为临床医师关注的重点。
超微血管成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是新近出现的评价组织微血流灌注的方法,可以显示组织内的低速血流,该技术通过有效分离血流信号和重叠的组织运动伪像,保留最欣慰的低速血流信息,无需使用造影剂即可实现低速微小血管的可视化。
资料与方法一、对象2015年 3 月至 2016 年 2 月在徐州市中医院超声科检查的颈动脉斑块患者100例,斑块均为单发斑块,其中男性68例,女32例,年龄38~88岁,平均(60.3±11.3)。
颈动脉超声诊断标准
颈动脉超声诊断标准颈动脉超声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可以对颈动脉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颈动脉内膜厚度、斑块形成、血流速度等多个方面的指标。
因其简便、安全、准确的特点,已成为临床上常用的动脉疾病诊断工具之一。
本文将介绍颈动脉超声诊断的标准及要点,以便临床医生和技术人员更好地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分析。
一、颈动脉超声检查的适应症。
1. 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筛查和评估。
2. 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检测和监测。
3. 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
4. 颈动脉血流速度异常的诊断和监测。
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常规操作。
1. 患者取仰卧位,头部稍微向一侧转动,以便于检查者操作超声探头。
2. 对颈动脉进行横断面和纵断面的检查,观察颈动脉管腔内是否有斑块形成以及管腔狭窄情况。
3. 测量颈动脉内膜-介质厚度(IMT)以及颈动脉血流速度,评估血管壁的硬化程度和血流情况。
三、颈动脉超声诊断的标准。
1. 颈动脉内膜-介质厚度(IMT),正常值应小于1.0mm,超过1.0mm可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2. 斑块形成,斑块的形成会导致管腔狭窄,根据斑块的形态、质地和位置进行评估,确定其对血流的影响程度。
3. 血流速度,颈动脉血流速度异常可提示管腔狭窄或闭塞,根据不同部位的血流速度变化,可以评估狭窄的程度和范围。
四、颈动脉超声诊断的注意事项。
1. 在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时,应尽量避免受到外界干扰,保持检查环境的安静和舒适。
2. 检查者应具备丰富的超声操作经验,熟悉颈动脉的解剖结构和超声图像的解读。
3. 患者在进行检查前,应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和症状,以便医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和分析。
五、颈动脉超声诊断的临床意义。
颈动脉超声诊断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斑块形成和狭窄程度,对于预防和治疗脑卒中、心肌梗死等重大血管事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同时,颈动脉超声检查还可以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和监测,有助于早期干预和治疗,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超声检查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应用
超声检查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彩超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方法:对118例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进行了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与非脑梗死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118例脑梗死患者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89例,检出率75.0%。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
脑梗死患者常伴有颈动脉软斑、溃疡斑的存在。
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密切相关,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颈动脉斑块并判断类型,对脑梗死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脑梗死【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622-02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造成中老年人脑梗死的主要致病因素[1]。
本研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18例脑梗死患者颈总动脉主干、颈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起始段进行观测,通过超声判断病变类型及发生部位,并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
1.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对脑梗死组脑梗死患者在我们医院的2008年3月至2010年8月,首次发作118例,其中男81例,女37岁,年龄41-86岁,平均年龄62.3岁;最近梗死病灶证实了电脑断层或核磁共振。
在同一时期的住院或门诊对照组60例,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45-78年,平均年龄61.1年;头部电脑断层或核磁共振证实发生脑梗死。
患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日立8500和ge logiq彩色多谱勒超声探头7.5-10mhz。
患者仰卧,头部往往检查另一侧,充分暴露检查颈侧,与探头沿胸锁乳突肌外缘纵向扫描,以检查颈动脉,颈动脉分叉,颈段。
纵向扫描,探头旋转,沿血管横截面扫描线做。
颈动脉斑块各项检测临床意义分析
颈动脉斑块的治疗方法
颈动脉斑块治疗的新技术和新进展
激光照射
使用激光照射斑块,使其气化、消融,达到治疗目的。
药物涂层球囊
将药物涂层在球囊上,扩张狭窄的颈动脉时将药物留在血管壁上,对斑块进行局部治疗。
基因治疗与细胞治疗
通过改变细胞基因表达、促进细胞新生等手段治疗颈动脉斑块。
01
02
03
颈动脉斑块治疗存在手术风险、并发症等问题,部分患者症状难以完全缓解。
总结词
准确、直观
详细描述
颈动脉血管造影检测是一种准确、直观的检测方法,可用于检测颈动脉硬化斑块。该方法通过向血管内注入造影剂,能够清晰地显示血管的形态和结构,同时能够评估斑块的大小、形态和分布等。
颈动脉血管造影检测
总结词
无辐射、高分辨率
详细描述
颈动脉磁共振检测是一种无辐射、高分辨率的检测方法,可用于检测颈动脉硬化斑块。该方法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血管壁和斑块的结构和形态等,同时能够评估斑块的性质和稳定性。
挑战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可能会发现更多新的治疗手段和技术,如更加安全有效的药物和更为精细的手术方法。同时,综合性治疗也将成为未来治疗颈动脉斑块的重要方向。
展望
颈动脉斑块治疗的挑战和展望
结论
06
颈动脉斑块各项检测临床意义分析总结
颈动脉斑块各项检测对于评估患者心血管风险、指导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诊断准确性较高
CT可显示斑块内的脂质、纤维帽和钙化成分,评估斑块的稳定性。
评估斑块成分
颈动脉斑块的治疗方法和展望
05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通过手术切除增厚的动脉内膜及斑块,改善颈动脉狭窄程度。
药物治疗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斑块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 结果
21 二 维超 声 . 正 常 的颈 动 脉应 双侧 对 称 、 壁 光滑 、 管 管腔 内无 回声 、 透
临床确诊 为高血压 、 心病和( ) 冠 或 脑梗死 。
1 . 仪 器 与 方 法 2
1 21 仪 器 ..
L G Q 7型 彩 色 多普 勒 超 声 诊 断仪 ( 国 G O I一 美 E
公司生产 )线 阵高 频探头( , 探头频率 6 1 z o — 0MH
122 检 查方 法 ..
颈部 , 颈后 垫枕 。 自颈 总动脉 开始 , 长轴 和短 轴两个 方 向显 从 示 扫查 颈 总动 脉( C 、 内动脉 (C 、 C A)颈 I A)颈外 动脉 ( C 及 E A)
2 1 年 9 第 1 第 1 期 0 1 月 卷 8
彩 普 超 在 动 斑 诊断 治 的 用 值 色多 勒 声 颈 脉 块 及 疗中 应 价
邹海枫 , 陈国梁 2 张 燕 , 1新疆 昌吉回族 自治州人 民医院超声科, . 新疆 昌吉 8 10 ; . 3 10 2 新疆昌吉回族 自治州人 民医院中医科, 新疆 昌吉 8 10 3 10 【 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性 疾病是我 国 当前 中老年人群 的常见 病 、 多发病 , 而动脉 粥样 硬化是 引起心 、 脑血管疾病 的重要原 因之一 , 严重者 引起脑卒 中 、 心肌梗 塞 , 危及生命 。本研 究应用彩 色多普勒超声 技术对经治 疗前后 的高血压 、 冠心病及脑 梗塞 患者颈 动脉 内膜 一中膜层 厚度 、 粥样斑块 大小 、 位置 及颈 动脉 内血 流情况进 行检测 , 研究 其在 颈动脉粥样 硬化诊 断 及治疗 中的价值 , 探讨颈动脉 粥样硬化与心脑血 管疾病之间 的关 系。 【 关键词 】 彩色多普 勒超声 ; 动脉粥样硬 化 ; 断治疗 诊
如何利用颈动脉超声判断斑块性质
作者单位|无锡市梁溪区扬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如何利用颈动脉超声判断斑块性质颈动脉斑块由胆固醇、钙盐、纤维蛋白和其他细胞成分组成,这些斑块会逐渐增大,并且会导致血管壁的硬化和狭窄,最终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动。
斑块在体内形成的过程相对较复杂,动脉内皮细胞受到损伤时,胆固醇等物质会渗入到动脉壁内,引起一定的炎症反应,最终形成斑块。
一般表现为头晕、头痛、视力模糊、言语不清、肢体无力等症状。
当颈动脉斑块导致血管狭窄或血栓形成时,还可能引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
颈动脉超声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通过声波的反射来观察颈动脉内部的情况,可以清晰地显示血管壁的结构和斑块的分布。
根据斑块的形态、内部结构、回声特点和血流情况,医生可以判断斑块的性质,包括是否为稳定斑块、易损斑块或溃疡斑块等。
临床关于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判断要借助超声从多个方面展开分析。
首先,超声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斑块的类型。
稳定斑块通常由胆固醇和钙组成,表面光滑,生长缓慢,形成较为坚固的斑块,不易破裂,对血流的影响相对较小;易损斑块往往含有大量的软斑块成分,表面不规则,生长迅速,容易破裂并引发血栓,导致血管阻塞;溃疡斑块是指斑块表面形成溃疡,颈动脉斑块是一种常见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是指颈动脉内膜下脂质沉积形成的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之一,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如中风和心脏病。
超声科医生对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判断在临床诊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医生可利用超声检查来直观地观察颈动脉斑块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内部结构,从而对其性质进行初步判断。
文|汤晓隽容易出血和形成血栓。
通过颈动脉超声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斑块的形态特征,有助于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评估。
其次,超声可以评估斑块的内部结构。
根据斑块内部的回声特点,可以判断斑块的成分和稳定性,例如,斑块内部有无纤维帽、出血、钙化等特征,都会影响斑块的稳定性和易损性。
一般来说,斑块越大,其所带来的血管狭窄和血流受阻的可能性就越大。
颈动脉斑块各项检测临床意义分析
颈动脉斑块各项检测 临床意义分析
朱吉荣① 董瑞红① 常寅龙①
【 摘要 】 本文 旨在通 过彩色多普勒超声 赙 脑血管疾病 患者 颈部血管 形态、血管壁 内中膜厚度、有无 斑块、管 腔狭 窄或闭塞、血流动力
c mpa i o fhu n a t ra l:Ve ii a i n o n i —me i o r s n o ma r e i l wa l rf c to fi tma da
检 测敏 感性 很高。但 血管显微 镜不能 检测动脉 壁各层情况 , 加上其有创性 ,限制了 目 前其 在不稳定 斑块评估 中的应用。
措 施预 防复发 ,超声作为药物 治疗的监 测及随访 检测不失 为
一
1 动脉 内膜 中层厚 度 ( T 近年来 ,许 多研 究者 认 为 , . 1 I ) M
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 t a m da hc ns,I ) i i — e i ti es MT 能反 映血管 nm k
壁增厚情况 ,Pg o 等 首先报道 了超声测量 颈动脉 I i l ni MT的 方 法,证 实超声 能准确测定 颈动脉 I T M ,并认 为颈动 脉 I MT
[ 徐宝华 . 2 ] 动脉粥样硬 化不稳 定斑块 的研 究进展 『 . J 心血管病学 进 】
展 ,2 0 ,2 (1 4 8 0 5 65 : 9 .
23 电子束 C 对冠状动脉发育异常、狭窄、搭桥 、介入术 . T
后的血管 情况均能做 出比较准确 的诊 断。但在分辨 稳定斑块 与不 稳定 斑块 上, 目 尚无明显优势。 前 小 、体积及 斑块组成可 以提供 较为准确的信息,并且具有无
超声用于诊断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中的临床价值
缝合 。② 清创 性肝 切除 切 除 因过度失 血受 损的肝 组织 。该 处理方法 适合严 重肝外伤 , 粉碎状 破裂 , 肝实质 撕裂伤大 且
深, 无法止 血 , 或需切 除大 片失活肝组 织 , 直视下 实施肝 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大血 管缝合 或修补 等情况 。意义在 于通过切 除失活 肝组织 , 缝合 或修 补受 损血 管和 胆管 , 从 而达 到彻底 止血 , 防胆漏 ,
[ 2 ] 解挺 . 8 4 例 闭合 性 肝外 伤 的诊 断 和治 疗 . 新疆 医学 , 2 0 1 1 ,
1 3 ( 1 6 1 : 1 1 4 - 1 1 5 . [ 3] 朱兴 国 , 赵宏 . 2 2例严重肝外伤 的外科诊治体会 . 肝胆胰外科 杂志 , 2 0 1 1 , 2 1 ( 6 ) : 4 5 1 - 4 5 3 .
制 出血 , 为后续 治疗赢得 更多 的时间 , 已逐 步淘汰费 时复杂
则右 半肝切 除 3 例, 不 规则 右半肝 切 除伴左半 肝缝 合 1 例, 其中 1 人 死亡 。因此 , 对 严重肝外 伤患者 , 手术 前提是 患者
的手术方式 , 转 向损伤可控性手术 。
参 考 文 献
血流动力学平稳 , 凝血功能正常 , 同时仍需进行慎重 的考虑 。
手术 中有如下注 意 : 尽力缩短手术 时间 , 留下有活力 的肝组
织, 保证切 除后的肝脏创 面无二次 出血 的危险 。③肝 周纱布 [1 ] 李 志锋 , 罗贤茂 , 王晓东 . 严重肝外伤 4 6 例诊治体会 . 肝胆外 填塞 用手 指挤 压肝 实质合 拢肝 脏创 面后 , 在 肝脏 表面 和膈 科杂 志 , 2 0 1 2 , 2 0 ( 1 ) : 5 1 — 5 2 . 肌 、腹壁 之间填塞大纱布 ; 已达到预防继发性肝脏损 伤的 目 的, 切记肝实 质 内部不 能进 行纱布填塞 ; 另外过度填 塞会压 迫下 腔静脉 以及 肾静 脉 , 从 而引起腹腔 间室综合 征 , 必 须避 免 。为降低腹 腔间室综合 征 的几率 , 关 闭伤 口上部 , 下方用 营养袋 ( 3 L ) 进行减压并暂时关腹 。 本 组 6例患者肝创伤严重 ,
超声三维造影成像技术用于颈动脉粥样软斑块新生血管检测及临床意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关键词 】 颈动脉粥样软斑块 脑梗死 超声三维造影成像技术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l y a s s e s s m e n t o f t h e n e o v a s c u l a r i z a t i o n w i t h i n c a r o t i d s o f t p l a q u e s i n p a t i e n t s
r e c o r d e d b y u n i t i v e s t a n d a r d . Th e r e s u l t wa s a n a l y s e d t o c o mp a r e i f t h e r e wa s d i f f e r e n c e a b o u t t h e v a s c u l a r i t y i n d e x( VI)b e t we e n t h e
・
2 0 2・
浙江临床医学2 o 1 4 年2 Y ] 第1 6 卷第2 期
超声技术在检查颈动脉斑块中的临床意义
防术后 并发 症 出现 , 进 而促 进患 者顺 利 恢复 健康 。经皮 。 镜 碎石术 所 引起 的各种 并发 症 中最多见 的几 位 肾血管 损伤 导致 的继发性 出血。本文所选 的 1 9 0例患者 中 , 有1 7 8例实
可能会 导致一些并发症 , 因而在 实施 治疗 的过程 中必须要预
[ i ] 梁 建奇 , 林 灼怡 , 黄蔚 山 , 等. 经皮 肾镜 治疗复杂 性 肾结 石l 临 床疗效 观察 . 医学信息 ( 中旬刊 ) , 2 0 1 1 , 2 4 ( 0 7 ) : 2 4 8 — 2 4 9 .
~
予超 声技术检查颈动 脉斑块 , 对 照组给予常规超声检 查 , 比较斑 块检出率及 回声 强度 、峰值流速 、I M T 增厚 率 、R I 、颈动脉狭窄率 。结果 经过检查后得知 , 针对颈动脉呈粥样硬化斑块 , 超声技术检 出率 明 显 高于对照组 , 两组对 比具有 明显差异 ) < O . 0 5 ) 。结论 针 对脑血管疾病 患者 , 给予超声技术检 查 , 能
且手术清除率相对较高 ’ 。 复杂性肾结石运用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最 主要的操作步
的临床效果 显著 , 对患者来说 安全有效 , 术后 很少 出现并 发
症, 能够快速恢 复而且结 石的清除率相 对较 高 , 是现今 治疗
复杂性 肾结石 的首选 方法 。在 围手术期 内对 患者 的病情进行
施 一期 手术 , 1 2例 实施 二期 手术 ; 一期 手术 对结 石 的清除 率为 7 3 . 0 3 %, 二期手 术 对结 石 的清 除率 为 8 3 . 3 3 %; 手术 所
超声诊断椎动脉发育异常和病变的价值和临床意义
超声诊断椎动脉发育异常和病变的价值和临床意义椎动脉是脑供血的主要引流管道之一,其供血范围涉及脑干、小脑和大脑后部等部位。
因此,椎动脉异常和病变对脑干、小脑和大脑后部的供血都会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超声诊断椎动脉发育异常和病变的价值和临床意义具体如下:1.超声检查可以及早发现椎动脉异常和病变,为治疗提供指导。
透过颈部的颈总动脉超声可以观察到椎动脉的血流情况。
因此,通过超声技术可以发现椎动脉出现缺血、狭窄、闭塞、扩张等异常情况。
早期发现椎动脉异常和病变,可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减少或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2.超声检查可以对椎动脉异常和病变进行评估。
通过超声技术,可以对椎动脉异常和病变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
例如,可以测量椎动脉血流速度和形态参数等指标,明确椎动脉异常和病变的程度以及影响范围。
这些信息可以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依据,有助于医生制定更加科学的治疗方案。
3.超声检查可以监测治疗效果。
在治疗椎动脉异常和病变的过程中,超声技术可以被用来定期监测治疗效果。
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点的椎动脉血流速度和形态变化等指标,可以评估治疗的效果,判断治疗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4.超声检查可以预测椎动脉相关疾病的风险。
除检查已经发生的椎动脉异常和病变外,超声技术还可以评估患者是否有发生椎动脉异常和病变的风险。
因此,通过对可能患有颈动脉斑块、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可以及早发现椎动脉相关疾病,采取预防措施,预防疾病发生。
综上所述,超声诊断椎动脉发育异常和病变的价值和临床意义非常重大。
及早发现和及时治疗椎动脉异常和病变,对于预防不良后果的发生和提高治疗的成功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医生应当加强对超声技术的掌握和运用,提高诊断和治疗的水平和效果。
超声波在颈动脉斑块治疗中的应用及意义探析
疗效判定标 准 : 经 治疗 , 颈 动 脉 不 稳 定 斑 块 转 为 稳 定 斑
块, 或 颈 动 脉 稳 定 斑 块 消失 , 即为 有 效 ; 经治 疗 , 颈 动 脉 不 稳 定 斑块仍为不稳 定 斑块 , 或 颈 动脉 稳定 斑 块未 消 失 , 即 为 无 进 展; 经治疗 , 颈动脉 不稳定 斑块破 裂 , 或颈 动脉 稳定 斑块转 为
及患者家属知情 同意 , 且 通 过 我 院伦 理 委 员 会 审批 许 可 。 采 取 数 字 随机 表 法 随 机 分 为 两 组 , 每组 5 O例 。其 中 , 对
照 组 共 有 男性 患 者 2 6例 , 女性 患 者 2 4例 , 年龄 5 2 ~8 2岁 , 平 均( 6 7 . 3 5 ±1 4 . 3 2 ) 岁, 共有斑块 7 8 块 ; 观察组共有男性患者 2 5 例, 女性患者 2 5例 , 年龄 5 3 ~8 4岁 , 平均( 6 8 . 4 9 4 - 1 3 . 9 6 ) 岁,
V o1 . 3 0
NO. 9
2 O17
文章编 号 : 1 0 0 4 — 4 3 3 7 ( 2 0 1 7 ) 0 9 — 1 4 1 4 — 0 3
中 图分 类 号 : R 4 5 4 . 3
文献标识码 : A
・
成果应用 ・
超 声波在 颈动脉斑块治疗中 的应 用及意义探析
稳定斑块 , 改 善颈 动脉 斑 块 情 况 。 关键 词 : 颈 动 脉斑 块 ; 超声 波 ; 阿托 伐 他 汀
d o i : 1 0 . 3 9 6 9 /J . i s s n . 1 0 0 4 — 4 3 3 7 . 2 0 1 7 . 0 9 . 0 6 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技术在检查颈动脉斑块中的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4-06-04T08:42:43.1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9期供稿作者:张羽
[导读] 颈动脉是人体通向头面部的主要动脉,正常时它供给脑组织85%的血液。
张羽(山东省诸城市人民医院 262200)
【摘要】目的临床分析超声技术在检查颈动脉斑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90例脑血管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超声组给予超声技术检查颈动脉斑块,对照组给予常规超声检查,比较斑块检出率及回声强度、峰值流速、IMT增厚率、RI、颈动脉狭窄率。
结果经过检查后得知,针对颈动脉呈粥样硬化斑块,超声技术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针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给予超声技术检查,能有效确定颈动脉狭窄、粥样硬化程度,为临床诊治提供准确的血流动力学数据,为早期预防、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客观依据。
【关键词】超声技术颈动脉斑块
【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9-0128-01 颈动脉斑块是由于多重危险因素导致的颈动脉血管壁损伤、血流中的有形成分聚集所形成的团块状结构,其主要与脑梗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相关。
颈动脉斑块的危险不仅仅在于长大后堵塞局部的颈动脉,它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1]。
笔者选取我院9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分别给予超声技术、常规超声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测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90例脑血管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研究组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24~59岁,平均年龄29.34±3.9岁,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26~61岁,平均年龄30.45±4.3岁,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研究组:给予超声检查时,协助患者平仰卧位,充分暴露患者颈部,将头偏向检查对侧,直接在颈部设置超声探头,结合短轴与长轴切面进行检查,由上至下实施连续扫查,声束夹角和血流之间的角度应小于60度。
探查双侧颈部的总动脉起始段、颈内颅外段、分叉部、中段。
若患者肥胖显示不清,更换凸阵探头进行探查[2]。
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超声技术检查,按照图像灰阶变化情况,检查结构部位。
2 结果
检查90例脑血管患者后,研究组给予超声技术检查,对照组给予常规检测。
两组的颈内动脉内径、颈总动脉内径、IMIT检查结果如表1所示:
两组患者的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对比:峰值流速:研究组颈总动脉为0.56±0.21、颈内动脉为0.56±0.38,对照组颈总动脉为0.62±0.61,颈内动脉为0.66±0.63。
RI:研究组颈总动脉为0.74±0.08、颈内动脉为0.68±0.09,对照组颈总动脉为0.76±0.09、颈内动脉0.68±0.09。
通过上述数据可知,研究组的粥样硬化斑块明显比对照组较高,超声技术检出率比对照组明显较高,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颈动脉是人体通向头面部的主要动脉,正常时它供给脑组织85%的血液。
高血压、动脉硬化可直接侵害颈动脉,尤其是颈总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起始段,由于血流动力学的缘故,血流在此容易形成涡流,久而久之涡流会损伤该处的动脉内膜,血小板、脂质成分在损伤处沉积,慢慢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动脉斑块的成分较为复杂,通过组织形态学表现,主要包含炎性细胞浸润外膜、纤维帽、斑块新生血管、脂质核心,根据声像图表现,动脉的管壁三层结构均消失,不平整的内膜粗糙,增厚呈不规则趋势,斑块形态呈大小不一,管腔的狭窄程度不一致。
针对颈动脉斑块,早期斑块发生IMT增厚问题,软斑块的回声较低,硬斑块的回声增强,声影伴随后方,兼之混合斑,使得溃疡斑块的回声不均匀,斑块内的血流充盈缺损,没有血流信号时,可考虑属于闭塞症状。
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均可导致颈动脉斑块形成,如年龄、性别、家族中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糖尿病、吸烟等。
如果存在以上多项危险因素,出现颈动脉斑块的几率会明显增加。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脑梗死、高血压等疾病患者,颈动脉呈显著硬化,病变程度同血流量、速度减少呈正相关。
随着年龄逐渐增长,斑块面积随之增大,加重了硬化程度。
利用超声技术,可实现重复检测,安全率高,有效检测颈动脉组织学变化、斑块大小动态变化。
同时,超声技术动态监测斑块变化,提供稳定性、斑块性质的判断依据。
针对脑梗死、冠心病人群的临床诊治、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智光.冠心病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版社,2001:131-132.
[2] 杨玲,薛世荣.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无症状颈动脉斑块消退作用比较[J].广东医学,2008,29(6):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