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斑块的超声表现
颈部血管B超 - 颈动脉超声检查技术
![颈部血管B超 - 颈动脉超声检查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29fbcb1f7ec4afe05a1df5d.png)
颈动脉超声检查技术一、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原理和成像超声是指振动频率每秒在20000次(Hz ,赫兹)以上,超过人耳听阈值上限的声波。
超声检查是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和人体器官组织声学特性相互作用后产生的信息,并将其接收、放大和信息处理后形成的图像和数据。
借此进行疾病诊断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超声成像基本原理和过程主要是依据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物理特性,其中,主要包括一下三方面:①声阻抗特性②声衰减特性③多普勒特性。
1、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 )是指声源与接收体发生相对运动时,所接收的声波频率会发生改变的现象,这种差别称之为多普勒频移或差频(f d )。
1842年首先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克约斯琴•约翰•多普勒提出的。
利用多普勒效应原理检测物体的运动。
多普勒频移(fd )与发射超声波的频率(fo )、反射物体运动的速度(V )、超声束与血流之间夹角(θ)的余弦成正比,与声速(C )成反比,多普勒频移f d 公式为:f d =f r -fo =θcos c fo 2v ∙∙θcos 2foC fd ∙∙=V 公式中fd 、cos θ仪器均可显示,fo 及C 为已知,可以计算出V 。
fo 发射超声波的频率;f r 接收到的超声波频率;f d 多普勒频移;V 反射物体运动的速度;C 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θ超声波与反射体运动方向间的夹角。
由此而知,f o 和v 均为零时,声源与接收器之间不产生多普勒频移。
多普勒频移与血流速度成正比。
2、多普勒超声成像类型:(1)连续超声波多普勒技术(continuous ultrasonic wave Doppler technique ):以频谱显示。
应用连续超声波接收运动物体的多普勒频移信号,简称CW 。
其优点为可以测定高速血流,常用于测定心脏瓣口狭窄或返流的高速血流。
缺点为没有距离分辨能力,不能区分信号来源深度。
(2)脉冲超声波多普勒技术(pulse ultrasonic wave Doppler technique ):亦以频谱显示,与二维超声相结合。
颈动脉斑块超声评价
![颈动脉斑块超声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1a5fd772580216fc710afd22.png)
七 新技术的临床应用
超微血流成像技术(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 SMI)
√ 新的超声血流成像技术,可显示微循环情况; √ 可用于检测颈动脉斑块的新生血管,有助于评 估斑块的易损性; √ 相对于CEUS检查,SMI检查具有操作简便,价 廉且更为安全等优点。
斑点追踪成像
IMT及斑块的界定
颈动脉内膜增厚:内-中膜厚度≥1.0cm; 斑块:局限性内-中膜厚度≥1.5cm; 厚度>周围内中膜50%,凸向腔内。
斑块的构成
顶部(纤维帽) 体部(核心部) 基地部 肩部(近心段,远心段)
五 斑块测量及诊断标准
如何准确描述斑块的范围和程度
准确描述斑块的范围和程度
斑块范围:斑块累计的血管长度; 严重程度:斑块厚度(偏心/环形)短轴/横切; 评估:应用多普勒对狭窄程度进行评估。
斑块内观察内容及测量
测量斑块大小 斑块位置 斑块回声 观察斑块表面及内部特征
五 斑块测量及诊断标准
狭窄部位测量方法
测量向心性狭窄的内径百分比
(C-A)/C×100%
A:残余管径 C:原始管径
C
A
直径测量法
面 积 测 量 法 速度估测法
(A1-A2)/A1×100%
A1:原始管径横截面积 A2:残余管径横截面积
根据斑块综合分类
√ 稳定斑块; √ 不稳定斑块(易损斑块)。
六 颈动脉斑块评估
不稳定斑块(易损斑块)
√ 定义:易破裂、形成血栓或碎屑,易脱落的危险斑块; √ 溃疡斑块; √ 低回声为主混合回声斑块; √ 不均质低回声混合斑块(脂质坏死核心) √ 纤维帽薄或者破裂; √ 血栓; √ 新生血管,斑块内出血。
主
颈动脉的超声诊断
![颈动脉的超声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b9d9884f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ff.png)
颈动脉狭窄的超声诊断
01
02
03
狭窄程度判断
超声可以判断颈动脉狭窄 的程度,包括轻度狭窄、 中度狭窄和重度狭窄。
狭窄部位
超声可以确定颈动脉狭窄 的部位,如起始段、中段 或远端。
侧支循环情况
超声可以评估侧支循环的 情况,了解血流动力学变 化。
颈动脉斑块的超声诊断
斑块性质
超声可以判断斑块性质, 如软斑块、硬斑块或混合 性斑块。
多普勒效应
当声源与接收器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接收到的声波频率会发生变化,这种现 象称为多普勒效应。在颈动脉超声中,探头与颈动脉的相对运动导致接收到的 声波频率发生变化,从而可以计算血流速度。
颈动脉超声诊断的适应症
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和位置
颈动脉狭窄会导致脑供血不足,增加中风的风险。颈动脉 超声可以评估狭窄程度和位置,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04
颈动脉疾病的干预与治疗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
用于预防血栓形成,常用的有阿 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
降脂药物
用于降低血脂,如他汀类药物。
控制血压和血糖
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需 要积极控制血压和血糖。
手术治疗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
通过手术切开颈动脉,去除内膜,预防血栓形成。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
提供血管疾病的信息
颈动脉超声可以提供有关血管疾病的 重要信息,如狭窄程度、粥样硬化病 变等,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血管疾 病。
对中风风险的评估
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颈动脉超声的结果,医生可以制 定或调整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手 术或介入治疗等。
颈动脉狭窄或粥样硬化病变可能导致 中风风险增加。颈动脉超声可以评估 这些病变,为预防中风提供指导。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诊断及其价值分析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诊断及其价值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aafe16e9b6648d7c1c7468c.png)
为 颈 总动 脉 分 又处 , 37 颈 内动 脉 起 始段 , 7 8 颈 总 动脉 主 干 , 85 占5 .%, 占2 _ %, 占1 .%。超 声特 征 表 现 为 四 种 类 型 : 平 斑 、 扁 软
斑 、 斑和 溃 疡斑 , 硬 临床 追 踪 随访 及 c MRI 查 证 实 总计 有脑 梗 死 1 例 , 52 其 中 , 斑 块 及 溃 疡 斑块 易被 血流 冲击 T、 检 9 占3 .%, 软
Do plr m a e u e u n e l ig o i f a e o ce ot ls o f c o i re y. e e o e, o r s n i g te t n s C e u e p e y b s f l i a y d a n s s o t r s l r i e i ns o a td a t r Th r f r c re po d n r a me t a b s d r h c r n t r v n e e r li c e i to e e e tv l o p e e tc r b a s h m c s k f c i ey. r
atr aoi c mmu i (85 ) t snc fa rso h lq eicu e u y e : a,oth d,n le l u .h r r rei c t o a r s ns 1 .% . r o i et e ftepau n ldd f rtp s f t sf,a ad ucrpa eT eewee Ula u o l r q
【 要 】 目的 摘 探 索超 声对 颈 动脉 粥样硬 化 斑 块 的诊 断 价值 。方 法
张 宇虹
尹 秀 玲
通过 对 16 ' 54 中老 年健 康 体 检 人 员 颈动 脉 检 测 , 诊  ̄ ] 共
超声评价颈动脉易损斑块中国专家共识 (2023版)解读ppt课件
![超声评价颈动脉易损斑块中国专家共识 (2023版)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38720eb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88.png)
地评估心血管风险。
超声评价颈动脉易损斑块的质控标准
质控标准
为了保证超声评价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建立相应的质控标 准。
人员要求
从事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医务人员应具备 相关资质和经验,并经过专业培训。
仪器设备
使用的超声仪器应具备高分辨率和高灵 敏度的检测能力,并定期进行校准和维 护。
检查规范
随访和干预
对于发现颈动脉易损斑块的患者,应定期进行随访复查,并根据患者情况采取相应的干预 措施,如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调整等。
04
新版专家共识的解读
共识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01
超声技术
强调了使用高分辨率、高帧频的超声技术,以准确检测和评估颈动脉
斑块。
02
斑块稳定性
专家共识中特别关注了斑块的稳定性,超声检查需要评估斑块的稳定
其他相关技术
其他相关技术包括超声造影、组织多普勒成像、三维超声成像等,这些技术可进 一步评估斑块内部的成分、血管内皮功能等,有助于更全面地评价斑块易损性。
这些技术操作相对复杂,需要专业医生进行操作,且价格相对较高,在临床应用 上受到一定限制。
03
新版专家共识的主要内容
超声评价颈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应用
该技术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但操作相对复杂,需 要专业医生进行操作。
血管内中膜自动跟踪技术
血管内中膜自动跟踪技术是利用高分辨率超声图像,自动 追踪血管内中膜运动轨迹,获取内中膜厚度、面积等参数 ,评估斑块稳定性及血管壁弹性。
该技术操作简便、速度快、准确性高,有利于大样本量的 研究和临床应用。
颈动脉超声检查应遵循规范的操作流程 和评价标准,以保证检查结果的可重复 性和准确性。
颈动脉彩超
![颈动脉彩超](https://img.taocdn.com/s3/m/3549b8a31a37f111f1855b3a.png)
颈部血管头颈部的血供来源于无名动脉,左侧颈总动脉,左侧锁骨下动脉1. 二维2. 彩色:颜色不同反映血流速度及方向的不同,斑块处充盈缺损,但是并不能仅靠彩色诊断疾病3. 频谱多普勒:进一步认颈内外动脉,提示二维无法显示的低回声斑块,判断近端或远端血管的情况,判断狭窄率颈动脉硬化:1.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表现:内中膜增厚,不光滑,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大于等于1.0mm时称为内中膜增厚或颈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可发展成斑块,局限性内中膜厚度>1.5mm定义为斑块形成,斑块分为无回声,不均质回声,强回声,2. 斑块:一般在横切面时测量,斑块的回声,表面,是否均匀斑块的稳定性,不稳定斑块容易脱落,导致中风(弱回声,溃疡型斑块,斑块内出血)颈动脉狭窄(颈总动脉闭塞,颈内动脉可以开放血流,颈外动脉闭塞意义不大)狭窄测量,PSV是敏感指标,EDV狭窄率大于50%开始上升,随着狭窄增高,1. 狭窄前:流速低,阻力高2. 狭窄处多普勒频谱特点:血流速度增快3. 狭窄即后段多普勒频谱特点:(重度狭窄)加速时间延长的湍流频谱表现为频带显著增快,双相血流,频谱上升支显示不清晰,(收缩峰上升缓慢)与狭窄处相比流速减低。
狭窄即后段频谱频窗消失通常提示直径狭窄率至少为50%,但是需要注意取样的正确狭窄即后段湍流频谱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重要依据。
不常规测量无名动脉及左侧锁骨下动脉需警惕cca的这种表现,这是两者狭窄的唯一表现4. 狭窄远端动脉波动性减弱,呈小慢波(波形低钝,流速降低,收缩峰上升缓慢,阻力指数降低)锁骨下动脉:高阻的双期双向三相波,老年患者可以没有第二个正向波,但反向血依然存在,如果反向血流消失,则提示近端动脉或主动脉瓣存在病变近段多以收缩期峰值流速大于150cm/s为异常椎动脉波形改变的诊断思路:先长轴检查,先看椎间段椎动脉的峰值流速为20-60cm/s,起始段偏快,为30-100cm/s,内径约3.0-4.5mm,当小于2.0mm 或者两侧椎动脉内径相差1.2mm时称椎动脉发育不良。
颈动脉斑块诊断标准
![颈动脉斑块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d7c1b07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a3.png)
颈动脉斑块诊断标准颈动脉斑块是指颈动脉内膜下有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的病变,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严重者可引起脑卒中等严重后果。
因此,及早发现和准确诊断颈动脉斑块对于预防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颈动脉斑块的诊断标准,以便临床医生能够准确诊断和及时干预。
一、临床表现。
颈动脉斑块患者常出现头晕、头痛、视物模糊、肢体无力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出现言语不清、行走不稳等症状。
此外,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但在体格检查中可发现颈动脉听诊杂音。
二、影像学检查。
1. 颈动脉超声检查,是诊断颈动脉斑块最常用的方法,可以直观显示颈动脉内膜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情况。
2. 颈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于无法进行超声检查的患者,MRA也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能够清晰显示颈动脉斑块的位置和程度。
3. 颈动脉CT血管造影(CTA),CTA可以提供更为精细的血管图像,对于复杂的颈动脉斑块病变有一定优势。
三、血管内介入治疗。
对于确诊的颈动脉斑块患者,如症状严重或有脑卒中的高危因素,血管内介入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
包括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支架植入术等,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和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四、预防措施。
1. 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是预防颈动脉斑块的重要措施。
2. 合理饮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
3.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血管疾病。
总之,颈动脉斑块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及早发现和准确诊断对于预防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医生应当熟悉颈动脉斑块的诊断标准,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及时进行干预治疗,以降低患者的病情进展和并发症发生。
同时,患者本人也应当重视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患病风险。
颈动脉斑块超声_危险分级标准表_概述说明
![颈动脉斑块超声_危险分级标准表_概述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5c3d71e1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3d.png)
颈动脉斑块超声危险分级标准表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颈动脉斑块超声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技术可以对颈动脉中存在的斑块进行评估和分析。
随着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率,特别是脑血管疾病的常见形式——脑卒中,在临床上对颈动脉斑块进行及时诊断和评估变得尤为重要。
而准确评估颈动脉斑块危险性则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围绕颈动脉斑块超声危险分级标准表展开论述,并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引言、颈动脉斑块超声危险分级标准表的定义与作用、内容与要点、存在问题与挑战以及结论与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概述颈动脉斑块超声危险分级标准表的相关知识,包括其背景、引入发展情况、作用与意义等内容。
同时,还将详细介绍分级标准表中所包括的参数和指标,以及不同等级患者特征和风险评估依据。
此外,我们将探讨分级结果对临床管理的指导意义,并分析目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最后,为了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我们将对分级标准表的优势与局限性进行总结。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能够全面了解颈动脉斑块超声危险分级标准表,并为相关专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2. 颈动脉斑块超声危险分级标准表的定义与作用:2.1 颈动脉斑块超声检查的背景颈动脉斑块超声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对颈动脉内壁进行评估和分析。
它能够提供颈动脉斑块的形态、特征和程度等信息,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血管状况。
2.2 危险分级标准表的引入和发展随着心血管疾病的不断增加,人们意识到早期发现和有效预防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针对颈动脉斑块超声检查结果,逐渐形成了危险分级标准表。
这个标准表基于大量相关研究和统计数据,将颈动脉斑块超声检查结果与患者心血管风险相联系,并进行了科学分类。
2.3 危险分级标准表的作用与意义危险分级标准表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个较为客观、可靠的评估工具,帮助他们进行患者血管状态和风险评估。
通过对颈动脉斑块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级,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心血管状况,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药物治疗、手术干预或改变生活方式,从而早期发现并有效防治心血管疾病。
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颈动脉斑块的价值
![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颈动脉斑块的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2e2c6e49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33.png)
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颈动脉斑块的价值摘要:目的:在颈动脉斑块筛查中,应用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究其效果与应用价值。
方法:纳入研究的时段为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抽取在本院开展颈动脉斑块筛查的6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与同时段在本院开展体检的健康者60例,将其列为研究对象,并分别定为观察组、对照组。
两组参与研究者,均开展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针对两组颈部动脉斑块的检出率、颈动脉斑块特点实施对比;同时观察组患者开展数字减影CT成像检查,对比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成像的诊断价值。
结果: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相对比,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高,P<0.05。
经过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颈动脉斑块特点,发现观察组无斑块少于对照组,低回声斑块、强回声斑块、等回声斑块、混合回声斑块高于对照组,P<0.05。
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检测,发现120个斑块,经数字减影CT成像检查,发现95个斑块,颈部分布、血管分布相比,无差异,P>0.05,而斑块性质、易损斑块相比,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明显高于数字减影CT成像检查,P<0.05。
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总动脉混合斑块、颈外动脉钙化斑块与数字减影CT检查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筛查颈动脉斑块时,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为脑血管疾病提供有效的数据,特别是在易损斑块与颈总动脉混合斑块、颈外动脉钙化斑块的检查中,应用效果较佳,值得推广。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筛查;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价值近年来,在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今天,颈动脉斑块成了引发颈动脉血管破裂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
研究发现,颈动脉斑块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且其也是最为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1]。
颈动脉斑块易出现于机体的颈动脉分叉处,其的出现与缺血性脑卒中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为了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及时做好颈动脉斑块筛查非常有必要。
颈动脉的超声诊断
![颈动脉的超声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f1ac1bd8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25.png)
分辨率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血管狭窄程度的判断准确性较高, 但分辨率不及颈动脉超声对血管壁和斑块的观察。
适用范围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适用于已确诊的血管疾病,而颈动脉 超声适用于筛查高危人群。
THANKS
在一定限制。
颈动脉超声与磁共振血管成像的比较
分辨率
磁共振血管成像对大血管和周围组织分辨率高,但对血管壁和 斑块形态的分辨率不及颈动脉超声。
无创性
磁共振血管成像无需借助外来器械,无创性优于颈动脉超声。
检查时间
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时间较长,而颈动脉超声检查时间较短。
颈动脉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比较
创伤性
03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诊断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部分
它与冠状动脉、脑动脉硬化有着相似的病理生理过程。
动脉粥样硬化与脂质浸润
动脉内膜下平滑肌细胞发生慢性炎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侵入动脉壁,形成泡沫细胞,进而形成 脂质条纹。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表现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超声可见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脂质沉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斑块可导致管 腔狭窄。
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
斑块形成可导致血管狭窄,引起血流速度增快、血管阻力增加。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分期与分型
分期
根据病程发展,可将颈动脉粥样硬化分为三期:早期无症状期、进展期和并发症 期。
分型
根据斑块的形态和回声特点,可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稳定型和易损型。易 损型斑块在超声上表现为低回声、脂质丰富、表面纤维帽薄。这类斑块易破裂、 血栓形成,引发脑卒中。
超声发现颈动脉斑块,会让你突然倒下吗?
![超声发现颈动脉斑块,会让你突然倒下吗?](https://img.taocdn.com/s3/m/ba82c404d5bbfd0a7856730e.png)
超声发现颈动脉斑块,会让你突然倒下吗?李女士是一名英语老师,在给研究生解答问题的时候,突然出现右半身软弱无力、头晕目眩的感觉,连话也说不出来,被她的学生送到医院后实施CT扫描检查确诊为脑梗塞。
通过几天的药物治疗,李女士的说话能力基本恢复,也能够自行活动。
但是,医院神经科主任告诉李女士,虽然已经能够自主活动,但是还是存在再次脑梗塞的危险,需提高其重视程度。
医师建议李女士做脑血管造影和劲动脉超声检查,通过检查结果发现,李女士的一侧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70%。
之后,医师在李女士狭窄的颈动脉内植入记忆合金金属支架,恢复了颈动脉的血流量。
一、颈动脉斑块的基本概述(一)颈动脉斑块的基本概念颈动脉粥样硬化后出现颈动脉斑块现象,一般情况下,出现在病人的颈总动脉分叉的位置。
有关研究表明,颈动脉斑块和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原因为:颈动脉斑块增大产生颈动脉管腔狭窄现象,斑块脱落后形成了栓子,从而引发病人颅内动脉栓塞现象。
测定劲动脉的狭窄情况有助于评价颈动脉斑块的危害性。
(二)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症状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症状该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单侧肢体感觉、失语以及单眼失明等,一般情况下,该症状会持续几分钟,患者在24h后能够完全恢复。
在症状发作只后,对阳性体征进行影像学检查,不存在局部灶性病变现象。
2、缺血性脑卒中症状通常,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单侧肢体感觉障碍的现象,倘若患者症状比较严重,会导致昏迷现象。
通过查体可以发现,患者存在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检查后存在局灶性病变现象。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颈动脉斑块患者无症状,仅出现部分非特异性表现,比如:头痛、头晕以及晕厥等。
二、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原因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复杂性,通俗的说,动脉粥样硬化主要是指患者的血管壁上沉积脂质后产生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壁的老化过程,像水管内壁生锈一样,会导致管壁增厚现象。
需要注意的是,动脉斑块不是短期内形成的,通常情况下,机体从15岁左右开始粥样硬化斑块的有发育现象,在40岁后,就比较明显。
颈动脉超声标准切面
![颈动脉超声标准切面](https://img.taocdn.com/s3/m/8ef966b7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1c.png)
颈动脉超声标准切面英文回答:Standard Carotid Artery Ultrasound Planes.Carotid artery ultrasound is a non-invasive imagingtest that uses high-frequency sound waves to evaluate the structure and blood flow in the carotid arteries, which supply blood to the brain. Standard carotid artery ultrasound planes include:Longitudinal Plane: This plane is obtained by placing the ultrasound transducer parallel to the carotid artery. It provides a view of the entire length of the artery, from the carotid bulb to the intracranial segment.Transverse Plane: This plane is obtained by placing the transducer perpendicular to the carotid artery. It provides a cross-sectional view of the artery, showing the lumen size, intimal thickness, and plaque characteristics.Oblique Plane: This plane is obtained by angling the transducer between the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planes. It provides a more detailed view of the carotid artery bifurcation, including the common carotid artery,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and external carotid artery.Carotid Artery Ultrasound Measurements.Carotid artery ultrasound measurements include:Intimal-Media Thickness (IMT): IMT measures the thickness of the inner two layers of the carotid artery wall (intima and media). Increased IMT is a marker for atherosclerosis, the buildup of plaque in the arteries.Plaque Characteristics: Ultrasound can characterize plaque in the carotid arteries, including:Echogenicity: Plaque can be hyperechoic (bright), hypoechoic (dark), or mixed echogenicity. Hyperechoic plaque is usually calcified and stable, while hypoechoicplaque is typically soft and unstable.Thickness: Plaque thickness is measured at the thickest point.Surface Irregularity: Plaque surface irregularity can indicate a higher risk of rupture.Blood Flow Velocity: Ultrasound can measure blood flow velocity in the carotid arteries. Reduced blood flow velocity can indicate a blockage or stenosis in the artery.Carotid Artery Ultrasound Indications.Carotid artery ultrasound is indicated for:Screening for carotid artery disease in patients at high risk for stroke.Evaluation of carotid artery symptoms, such as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 (TIAs) or stroke.Monitoring carotid artery disease after treatment, such as carotid endarterectomy or stenting.中文回答:颈动脉超声标准切面。
颈动脉斑块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颈动脉斑块的诊断方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14e10c207375a417866f8fe0.png)
/1 颈动脉斑块的诊断方法有哪些颈动脉斑块生长在颈动脉内膜下,早些时候,仅仅是一点脂质的斑点。
随着斑块的增大,内部的成分就变的复杂起来。
有的内部是一包类似于牙膏状的脂肪,有的是像石头一样的斑块,有的内部是坏死组织组成的汤汁,其形状和内容千其百怪。
颈动脉较粗大,血液直接供应脑组织和五官等重要器官。
当颈动脉硬化时,如同两只手掐住了颈部,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患者感到头晕、目眩、思维能力明显下降。
时间长了会导致脑萎缩。
若颈动脉硬化斑块脱落,会阻塞动脉血管,造成失明、偏瘫,甚至危及生命。
临床上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来确定是不是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目前认为正常IMT 值应小于1.0毫米,IMT 在1.0至1.2毫米之间为内膜增厚,1.2至1.4毫米之间为斑块形成,IMT 大于1.4毫米为颈动脉狭窄。
如果体检报告显示颈动脉内膜增厚或颈动脉斑块形成,则提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颈动脉斑块的出现明显增加心肌梗死、卒中以及周围血管疾病如下肢动脉硬化症的危险。
研究表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每增加0.1毫米,心肌梗死危险增加10-15%,卒中危险增加13-18%。
尤其是超声显示低回声的软斑块即不稳定斑块,更容易脱落导致脑卒中。
颈动脉斑块的辅助检查方法:1、心血管疾病的超声诊断: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用于分析心壁厚度、运动速度、幅度、斜率及瓣膜等高速运动的轨迹和血流方向、血流性质。
需要检测的人群:心悸,呼吸困难,紫绀,眩晕,晕厥等症状的人。
(不适宜人群:吞咽困难、食管疾患和有乙型肝炎病史的人)2、颈动脉搏动检查:是用于检查颈血管动脉是否正常的一项辅助检查方法。
在每一心动周期中,颈部动脉管壁的周期性起伏。
正常人颈部动脉的搏动在安静时不易见到,剧烈活动时心脏搏出量增加,可见颈动脉微弱搏动。
在安静状态下,颈动脉出现明显的搏动,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及严重贫血病人。
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可能患有多发性大动脉炎。
颈动脉超声检查-PPT
![颈动脉超声检查-PPT](https://img.taocdn.com/s3/m/9d20e875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8e.png)
✓ 速度估测法
颈动脉狭窄得诊断标准
颈动脉狭窄超声评价标准
狭窄程度
PSV(cm/s)
正常或﹤50%
<125
50%—69%
﹥125,<230
73美国放射年会超声会议公布得标准
病例:男性,54岁,偶然发现左侧脉搏较弱一月余。 超声图像表现如下:
图1
图2
图1:左侧颈总动脉血流为蓝色,频谱在基线下方 图2:左侧椎动脉血流为红色,频谱在基线上方
椎动脉频谱几种形态 正常
部分性反流
完全性反流 循环阻力增大
运动对下肢动脉阻力得影响
运动前RI=0、88
运动后RI=0、79
痉挛。 E:部分可伴有PI、RI增高。
➢ 血流频谱形态改变
• 椎动脉出现低流速血流频谱,严重者仅见随心动周期有规律出现得低小单 峰,标志椎动脉已无有效供血。
• 椎动脉硬化,频谱波峰圆钝呈拱形。 • 频谱宽度增加,流速增高得湍流频谱 • 探测不到血流频谱则说明完全阻塞。 • 探测到逆向血流频谱则提示锁骨下动脉盗血
➢斑块得构成: 顶部(纤维帽) 体部(核心部) 基底部 肩部(近心端、远心端)
斑块得评价
* 以
根
内据
膜 回
斑
声 为
块
参 照
声
学
特
征
均质回声斑块 不均质回声斑块
低回声 等回声 强回声
斑块内包含强、中、 低回声
斑块得评价
根据 斑块
规则型
扁平、表面纤维帽完整
形态
学特
征
不规则型
表面不平整、纤维帽不完整
溃疡性斑块
颈动脉斑块危险等级的超声诊断标准
![颈动脉斑块危险等级的超声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bc6c8b0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d6.png)
颈动脉斑块危险等级的超声诊断标准
颈动脉斑块是一种常见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它可能导致脑血管意外,如中风。
超声诊断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用于评估颈动脉斑块的危险等级。
根据超声诊断标准,颈动脉斑块的危险等级通常根据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估:
1. 斑块的大小,斑块的直径和厚度是评估斑块危险程度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直径大于1.5毫米或者厚度大于50%的斑块被认为是高危的。
2. 斑块的形态特征,斑块的形态特征也是评估危险等级的重要因素。
不规则形状的斑块通常被认为是比较危险的。
3. 斑块的内部特征,斑块内部的回声特征对危险等级的评估也很重要。
例如,斑块内部的出血、溶解或者钙化等特征会增加斑块的危险程度。
4. 斑块的位置,斑块的位置也是评估危险等级的考虑因素。
如果斑块位于颈动脉近端,即颈动脉分叉处,那么它的危险程度会更高。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评估,超声诊断可以将颈动脉斑块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等级,从而指导临床医生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超声诊断标准可能会因医疗机构和医生的不同而略有差异,因此在进行超声诊断时,需要结合临床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颈动脉超声检查斑块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
![颈动脉超声检查斑块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7caef82312b3169a451a4ff.png)
颈动脉超声检查斑块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目的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颈动脉斑块的相关因素,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颈动脉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分型:粥样板脂质沉积和斑块合并狭窄,监测患者的内膜和中层厚度、最大流速、阻力指数等,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发生关系,并总结其危险因素。
结果:内膜-中层厚度与颈动脉硬化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颈动脉硬化随着斑块的形成而逐渐加重,且管腔狭窄,阻力指数增加,流速加快。
结论:对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及相关危险因素能够预测和筛检老年患者的脑血管疾病。
标签:颈动脉;超声检查;斑块;粥样硬化;相关因素【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558-02颈动脉斑块常会导致患者的脑供血不足,病情严重时可能会引起脑血栓,而颈动脉斑块是心血管病症的病理基础,加强对患者的临床检查,做到及早发现、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十分重要。
随着医疗结束的逐渐进步和超声检查技术的日臻成熟,颈动脉超声检查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本文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颈动脉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颈动脉超声检查斑块及其相关因素。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中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2010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颈动脉硬化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患者25例;最大年龄86岁,最小年龄42岁,平均(68.23±2.63)岁;其中45例患者具有高血壓症病史,病程7.2-30年,平均(12.14±1.08)年,其中35例高血压患者合并患有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内科疾病,13例患者无高血压病史。
1.2方法选择迈瑞M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临床检查,探头频率为7.5Mz[1]。
取患者仰卧位,头稍侧,检查颈动脉内径;内膜-中层厚度,将颈动脉和分叉厚壁的内-种膜后度进行统一测量后,避开斑块部位,测量其厚处和颈动脉的其实部位;最大流速;阻力指数;斑块(大小、形态、回声);采用标准公式[2]计算官腔直径狭窄的百分比。
如何理解颈动脉超声和颈动脉斑块
![如何理解颈动脉超声和颈动脉斑块](https://img.taocdn.com/s3/m/6beac93e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8e.png)
如何理解颈动脉超声和颈动脉斑块颈动脉硬化可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集中发病群体为40岁以上男性及绝经后女性,颈动脉是最容易发生粥样硬化的血管。
颈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首先累及损伤的就是内膜,一般情况下颈动脉内膜出现不规则增厚时颈动脉硬化也在同步发生,若内膜明显增厚,凸出表面时就直接形成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斑块依据回声形态的强弱主要包括硬斑、软斑以及混合斑。
硬斑的主要表现是钙化性斑块,显示回声强,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后方声影。
颈动脉超声可进一步为临床医生提供详细的诊断信息,对颅外段颈动脉斑块特性、有无阻塞、有无狭窄情况进行有效的判别,在预测与防治脑血管疾病、冠心病等方面价值显著。
目前,临床多使用颈动脉超声进行检查,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没有规范操作相关的检查方法,同时对诊断分析不熟悉,容易造成误差。
因此,下文主要就颈动脉斑块超声的检查方法和诊断分析进行介绍,积极促进颈动脉斑块超声检查技术不断的发展与进步。
一、颈动脉斑块的基本定义血液作为身体中的重要成分,在血液流动过程中因为饮食摄入脂质成分过量,长期缓慢的堆积、沉淀在血管壁上,长期以来,逐渐在动脉中慢慢形成斑块。
针对颈动脉斑块需要对其带来的危害、形成原因及普遍使用的诊断方法进行具体的了解,同时根据其疾病特点展开全面的干预治疗,进而最大程度上降低颈动脉斑块发生概率,预防相关并发症发生,避免对人们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二、颈动脉斑块造成的危害1.易造成血栓颈动脉斑块的范围逐渐会在血管壁上慢慢地扩大,会导致血管管腔变得相对狭窄,狭窄到一定程度会直接堵塞人体的血管。
严重情况下会完全闭塞血管管腔,进而诱发急性血栓,对正常的血液流动均会造成较大的影响,诱发身体局部区域供血相对困难。
2.诱发冠心病如果血管堵塞造成的血栓主要发生部位是冠状动脉,易诱发冠心病,严重时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3.造成中风现象血栓形成后,血液周围流动会导致血栓成块且大量的脱落,流进脑动脉之后,脑部血管中血液流动时通过的面积会大幅度的缩减,使得血流量输送逐渐的减少,从而脑部血液供量明显的不足,易发生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视力下降、全身乏力等现象,长时间发生上述情况易造成脑梗死,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中风,会严重威患者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
颈动脉斑块超声诊断标准
![颈动脉斑块超声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656b3bc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35.png)
颈动脉斑块超声诊断标准
颈动脉斑块是指在颈动脉内壁形成的一种固定的、局部性的、非炎症性的血管壁增厚物。
颈动脉斑块是导致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简便、可重复性好的检查方法,已成为颈动脉斑块诊断的首选方法。
颈动脉斑块超声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斑块的形态特征:颈动脉斑块通常呈现为局部性的、非对称性的内膜增厚,其形态可分为斑块型、斑块伴狭窄型和狭窄型。
斑块型指斑块内径小于颈动脉内径的50%,斑块伴狭窄型指斑块内径大于等于颈动脉内径的50%,但未达到颈动脉内径的70%,狭窄型指斑块内径大于等于颈动脉内径的70%。
2. 斑块的内部特征:颈动脉斑块内部可分为无回声、低回声、等回声和高回声四种类型。
无回声指斑块内部没有回声信号,低回声指斑块内部回声信号较弱,等回声指斑块内部回声信号与周围组织相同,高回声指斑块内部回声信号较强。
3. 斑块的质地特征:颈动脉斑块的质地可分为软性、中等硬度和硬性三种类型。
软性指斑块内部回声信号较弱,易被压缩变形;中等硬度指斑块内部回声信号适中,有一定的弹性;硬性指斑块内部回声信号较强,难以被压缩变形。
4. 斑块的位置和大小:颈动脉斑块的位置和大小也是诊断的重要指标。
斑块通常位于颈动脉近端,大小可根据斑块内径进行测量。
颈动脉斑块超声诊断标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诊断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颈动脉斑块,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同时,对于患者来说,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也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措施之一。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诊断研究进展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诊断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8971acbda45177232e60a22a.png)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诊断研究进展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检查技术已成为现阶段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的重要检测方法,其检测结果也已成为监测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客观数据指标。
本文将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诊断研究进行综述。
标签: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研究进展;早期监测动脉粥样硬化最常累及的部位就是颈动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则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临床体征,这一敏感指标备受医学界广泛关注[1]。
由于颈动脉位置表浅,可作为动脉硬化超声检测的窗口,通过超声检查能全面反映动脉硬化病变的具体情况,并能预测心脑血管疾病。
1 颈动脉粥样硬化标准与检测指标颈动脉内膜厚度在1.0~1.2 mm,提示颈动脉内膜增厚;颈动脉内膜超过1.2 mm,提示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若有机体存在粥样硬化斑块,则颈动脉管壁三层正常结构消失,管腔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情况[2]。
按照超声表现,可将颈动脉内膜厚度超过1.5 mm的斑块分为三种斑块:①软斑:这类斑块在血管管腔中突出,表现光滑,连续回声,形态不规则,内部结构可均匀可不均匀,弱回声区出现半圆形。
②硬斑:这类斑块局部为强回声区或中回声区,块状、点状分布,大小不相同,轮廓比较清晰,伴声影或弱声影。
③混合斑:这类斑块由硬斑、软斑混合而成,范围广,形态不均匀,低回声、中回声、高回声并存。
颈动脉内径:颈总动脉收缩内径(正常值5~11 mm),颈内动脉收缩内径(正常值5~7 mm),颈外动脉收缩内径(正常值略小于颈内动脉),随着年龄增大,上述指标收缩内径不断增大。
頸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内中膜正常值在0.1~0.5 mm之间,超过1.0 mm 提示存在内膜增厚;超过1.2 mm,提示斑块形成。
西方研究人员指出,将血管内外径差值作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能更全面、准确地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程度[3],且与单点厚度、三点厚度的准确率相比,使用Intimation软件自动测量250个点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准确率最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动脉斑块的超声表现
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三大致死原因之一。
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正常颈动脉走行顺滑乎直,内径由大到小依次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血管内膜面光滑呈线状结构,血流顺畅,为朝向头侧的层流,颈总动脉分叉处稍膨大,彩色血流饱满充盈于各段管腔。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过程是动脉内膜类脂质的沉积,逐渐出现内膜增厚、钙化、血栓形成。
尤其在动脉分叉处,由于血液动力血原因,血流速度减慢,产生涡流,致使脂质易于沉着形成斑块,引起管腔狭窄、闭塞。
超声表觋早期主要为血管迂曲,继而内膜增厚、毛糙,弹性下降甚至扭曲,严重的管壁斑块形成,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闭塞。
确定脑血管病变的部位,可以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而彩超因对于颈动脉硬化病变检测具有简便、经济、可重复性、快速安全的特点,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检查前准备:一般无特殊准备,但应注意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有无神经系统症状、肢体功能是否正常,颈部听诊是否有杂音等,这些对疾病诊断有一定帮助。
切面采用横切面及纵切面扫查。
注意观察管壁、内膜及管腔、斑块等。
彩色多普勒(CDFI)表现通过观察彩色血流充盈情况,发现患者有无充盈缺损、色彩混叠等异常现象。
脉冲多普勒取样时,声束应与血流夹角小于60度,然后测量几个参数,可以包括:颈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PSV)、颈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血管阻力指数(RI)RI=(PSV-EDV)/PSV。
正常颈动脉阻力指数为0.5~0.75,>0.75表示外周阻力增加,提示有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0.5表示阻力降低。
举个例子:患者,男,62岁,胸痛偶作,既往有心绞痛病史,冠脉狭窄50%。
给予其常规颈动脉扫查,操作顺序:先左后右,首先用探头从颈根部向头侧移动作横切扫查,显示颈总动脉近心端、中部、远端、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外动脉。
因该患者有冠脉狭窄的病史,我们应该考虑到有颈动脉斑块的可能。
所以,先纵切测量颈总动脉的内中膜厚度,推荐在颈总动脉壶腹部膨大前测量。
可见该患者左侧颈总动脉内中膜稍毛糙,连续性欠佳,局部厚约0.10cm,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图1)。
彩色多普勒显像可见血流信号充盈完整,未见紊乱血流,脉冲多普勒取样应置于管腔中心,正常颈总动脉频谱舒张早期可见反向血流,阻力指数为0.5~0.75(图2)(图中RI为0.72,在正常范围内)。
接着我们在扫查右侧颈根部,即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处时,可见管壁局限性增厚形成低回声斑块,后方不伴声影(图3)。
加上彩色多普勒后可见斑块处的充盈缺损(图4)。
根据超声上显示的斑块声像学特征,可以分为均质回声斑块及不均质回声斑块,其中均质回声斑块又包括低回声、等回声、强回声,不均质回声斑块可同时内含强、中及低回声。
超声提示: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伴右侧斑块形成。
由于超声表现典型,临床医师诊断动脉粥样硬化,门诊医生建议控制血压、血脂;每
日口服阿斯匹林及他汀类药物,以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稳定斑块;服用过程中需定期检测肝酶、肌酶的变化;不适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