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已亥岁》全诗原文、翻译、注释和赏析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除夜作》《乙亥岁除渔梁村》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除夜作》《乙亥岁除渔梁村》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除夜作》《乙亥岁除渔梁村》含答案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除夜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乙亥①岁除渔梁村黄公度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

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

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

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

【注】①乙亥: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

这年十月,秦桧死后,高宗召回部分受秦桧打击迫害的官员,作者也奉诏回京。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高诗开篇用“寒灯”意象,渲染了凄清的氛围;黄诗描摹热闹爆竹声中的残灯,倍显凄凉。

B.黄诗颈联采用拟人手法,描写寒冬已逝、春回大地的繁茂景象,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

C.高诗三、四句与黄诗尾联都从想象对方所处情境落笔,未直接抒发而感情尽显,含蓄而有韵味。

D.两首诗都以除夕入题,抒发时光流逝、功业未成的感慨,表达羁旅漂泊、思乡思亲之情。

15.以上两首诗思想情感上有何差异,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4.B 15.高诗借除夕夜所见之景,表达了游子无尽的愁苦、哀怨;黄诗则想象春回大地时柳叶初生、桃花盛开的旖旎风光,流露出融融春意,可见其虽亦迷茫苦闷,却因有施展才华的可能而对未来充满期待。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B.“描写寒冬已逝、春回大地的繁茂景象”错误。

黄诗颈联上半句“云容山意商量雪”描绘出乌云堆积山头,写出了雪意正浓的景象;后半句“柳眼桃腮领略春”为虚写,是假想冬逝春来的复苏热闹。

故选B。

1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结合标题“除夜作”和“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可知,这是一个除夕之夜,诗人眼看着外面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欢聚一堂,而自己却远离家人,孤独的身居客舍,不禁悲从中来,孤寂凄然之感油然而生;“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是说“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突出了双方在除夕之夜的相思之深、之苦。

己亥岁阅读答案

己亥岁阅读答案

己亥岁阅读答案【篇一:2013届高三语文最新专项综合演练:《古诗鉴赏》课后限时作业(十五))】s=txt>己亥岁感事[唐]曹松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注】樵苏:打柴为“樵”,割草为“苏”。

(1)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请简要赏析。

将军,表达了作者对战争无情的感叹。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润州二首(其一)杜牧向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月明更想短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1)诗的首句中“千里秋”三字用语奇绝,请赏析其妙处。

【答案】点明游览时节在深秋;“千里”两字,既写出了江南秋色广阔无边的景象,又暗含诗人登高望远的意思。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诗人用对比手法,将古寺里青苔满阶、庭院荒芜萧条与小桥下绿水潺潺流动,酒楼盛景依旧相对照,联想前代人、事,吊物怀古,表达了对世事沧桑的感慨。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京中有怀杜审言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唐代洛阳为东都。

杜审言曾任洛阳丞,后任膳部员外郎及著作佐郎时亦多在洛阳供职,其家在洛阳西巩县。

本诗大约作于长安二年或三年的春天,当时杜审言随驾在长安。

(1)清人吴乔说:“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

”请结合颔联中“徒”“漫”二字对此作简要赏析。

【答案】颔联描绘长安景色:上林苑里,鲜花盛开却无人欣赏;细柳营前,柳枝新绿却无人欣赏。

花木随着季节开花结果,是自然规律,本无所谓“徒发”或“漫新”,然而诗句中却着以“徒”和“漫”,寓情于景。

此联是首联诗中“愁思看春不当春”的具体化描述,以乐景写哀情,形象地表现诗人睹物感怀的惆怅心情。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答案】诗人抒发怀友思归之离情,表达了对洛阳万物无比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战争诗:曹松《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原文翻译及赏析

战争诗:曹松《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原文翻译及赏析

战争诗:曹松《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原文翻译及赏析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唐代:曹松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译文富饶的水域江山都已绘入战图,百姓想要打柴割草度日而不得。

请你别再提什么封侯的事情了,一将功成要牺牲多少士卒生命!传说一旦开战连众神灵都发愁,两岸军队连年混战一直不停休。

谁还说沧江总是太平没有祸事,近来江水混着鲜血争先向东流。

注释己亥:为唐僖宗乾符六年(879年)的干支。

泽国:泛指江南各地,因湖泽星罗棋布,故称。

樵苏:一作“樵渔”。

传闻:一作“波间”。

创作背景此诗题下注:“僖宗广明元年(880)。

”按“己亥”为广明前一年即乾符六年(879年)的干支,此诗大约是在广明元年(880年)追忆前一年时事而作。

赏析这组诗载于《全唐诗》卷七百一十七。

下面是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四川诗词学会理事周啸天先生对组诗第一首的赏析。

“己亥岁”这个醒目的诗题,就点明了诗中所写的是活生生的社会政治现实。

安史之乱后,战争先在河北,后来蔓延入中原。

到唐末又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唐王朝实行穷凶极恶的镇压,大江以南也都成了战场。

这就是所谓“泽国江山入战图”。

诗句不直说战乱殃及江汉流域(泽国),而只说这个片河山都已绘入战图,表达委婉曲折,让读者通过一幅“战图”,想象到兵荒马乱、铁和血的现实,这是诗人使用形象思维的一个成功例子。

随战乱而来的是生灵涂炭。

打柴为“樵”,割草为“苏”。

樵苏生计本来艰辛,无乐可言。

不过,“宁为太平犬,勿为乱世民”,在流离失所、挣扎于生死线上的“生民”心目中,能平平安安打柴割草以度日,也就快乐了。

只可惜这种樵苏之乐,此时亦不可复得。

用“乐”字反衬“生民”的不堪其苦,耐人寻味。

古代战争以取首级之数计功,战争造成了残酷的杀戮,人民的大量死亡。

这是血淋淋的现实。

诗的前两句虽然笔调轻描淡写,字里行间却有斑斑血泪。

年近半百的白居易写下一首催人泪下的诗,有孩子的都会懂

年近半百的白居易写下一首催人泪下的诗,有孩子的都会懂

年近半百的白居易写下一首催人泪下的诗,有孩子的都会懂年轻时的白居易是个励志青年,读书读到手磨出老茧,不到三十岁头发都白了。

由于读书太过用功,白居易直到三十七岁才结婚。

结婚晚,生小孩当然也晚,而越是晚来得子的人,就是对儿女疼爱有加,白居易也不例外。

不仅对自己的小孩极为宠爱,他还将弟弟的儿子带在身边抚养,变身超级奶爸。

白居易的小侄子名叫白龟,比他的小女儿白罗大三岁,给了白居易无尽的天伦之乐,体现在诗歌里,就是浓浓的舐犊情深。

比如这首诗:《弄龟罗》有侄始六岁,字之为阿龟。

有女生三年,其名曰罗儿。

一始学笑语,一能诵歌诗。

朝戏抱我足,夜眠枕我衣。

汝生何其晚,我年行已衰。

物情小可念,人意老多慈。

酒美竟须坏,月圆终有亏。

亦如恩爱缘,乃是忧恼资。

举世同此累,吾安能去之。

写作这首诗时,白居易已年近半百,但侄子不过六岁,女儿也才三岁,字里行间满满的都是溺爱。

如果唐朝有微信,那白居易一定是晒娃狂魔。

诗的语言极为通俗,一诵即懂。

首四句分别介绍侄子和女儿的名字,我有点纳闷的是,白居易和白行简兄弟俩都是进士出身,为何给儿女们取个名字如此不按常理出牌呢?也许是继承了父辈的优良基因,两个小孩儿,一个已经能讲笑话,一个则能背诵诗歌。

白天抱着白居易的脚,夜晚枕着白居易入睡,不由得让他感慨“汝生何其晚,我年行已衰”。

在这一刻,白居易和普天下的所有父母一样,心肠都软化了,只恨时光不能永远的停留在那一刻,正所谓“物情小可念,人意老多慈”,不分贤愚善恶。

再好的美酒也有喝完的时候,再美的月圆终究盈亏有数,而对于人类来说,恩爱幸福的日子竟成了人生烦恼的根源,因为它的短暂,因为它的失去不可再得。

结尾两句,既是白居易的自我宽慰,也是历尽沧桑的无可奈何。

人生多艰,唯有亲情是我们最后的港湾;世道险恶,唯有童稚的笑脸让我们心房失守。

白居易感兴二首解析

白居易感兴二首解析

白居易感兴二首解析
一、白居易《感兴二首》原文内容
吉凶祸福有来由,但要深知不要忧。

只见火光烧润屋,不闻风浪覆虚舟。

名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

虽异匏瓜难不食,大都食足早宜休。

鱼能深入宁忧钓,鸟解高飞岂触罗。

热处先争炙手去,悔时其奈噬脐何。

尊前诱得猩猩血,幕上偷安燕燕窠。

我有一言君记取,世间自取苦人多。

二、全文翻译解析
吉凶、祸福有来由,但要深入了解不要忧虑。

只见火光烧装饰房屋,不听说风浪翻空船。

名为公器不多取,利益是身体发生灾害少求。

虽然不同匏瓜难不吃,大都吃足够早就应该休息。

鱼能深入宁担心钓鱼,鸟解高飞怎么碰到罗。

热处先争炙手了,后悔当时无奈后悔不及什么。

尊前引诱到猩猩血,幕上苟且偷安燕子窝。

我有一句话你记住,世间自找苦人多。

三、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岁晚白居易全诗解释注音

岁晚白居易全诗解释注音

岁晚白居易全诗解释注音Suìwǎn岁晚Báijūyì白居易shuāngjiàngshuǐfǎnhèfēngluòmùguīshān。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rǎnrǎnsuìjiāngyàn,wùjiēfùběnyuán。

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

hécǐnánqiānkè,wǔniándúwèihái。

何此南迁客,五年独未还。

mìngtúnfènyǐdìng,rìjiǔxīnmíān。

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弥安。

yìchángxīnyǔkǒu,jìngniànsīzìyán。

亦尝心与口,静念私自言。

qùguógùfēilè,guīxiāngwèibìhuān。

去国固非乐,归乡未必欢。

héxūzìshēngkǔ,shěyìqiúqínán。

何须自生苦,舍易求其难。

译文:霜降水归山谷,风落木回原。

岁末将举行盛宴,万物都回归本源。

为何我南迁为客,五年孤独未归还。

命运已注定,随着时间心境逐渐安宁。

我常常将心事与口中言说,静静地思索并私下自言自语。

离开故乡固然不快乐,但回归家乡也未必欢欣鼓舞。

何必自寻痛苦,舍弃容易而追求困难。

诗意:《岁晚》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白居易在岁末的心境。

他观察到霜降之后水流回归山谷,风吹落的树叶回到原处,感叹万物归本源。

接着,他自省自问为何自己长期南迁未归,但他认为这是命运的安排,时间久了,他的心境也逐渐平静。

他常常把内心的思考和感受通过口中言说,自我安慰。

诗人明白离开故乡并非快乐之事,但即便回到家乡,也未必能找到欢乐。

癸巳除夕偶成

癸巳除夕偶成

癸巳除夕偶成
清代: 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时间慢慢地流逝,各家各户的欢声笑语从四面八方隐隐传来。

在石桥上昂首而立的人却恍若置身世外,他凝望着天空,却把一颗明星当作月亮观看了多时。

注释
漏:漏壶,古代计时仪器。

迟迟:指时间过得很慢。

潜:暗中,悄悄地。

物外知:从时间流逝、外物变迁中感觉出来。

市桥:指作者家乡市镇中的桥。

江南城镇多傍水为街,市中多桥。

识:shí,在这里是认识的意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此时正处于乾隆中期,而乾隆中期以后的整个社会,到处是贫富对立,两极分化,流民遍野,人才遗弃,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

时作者在安徽督学朱筠幕中,除夕归家过年,作者对社会即将发生的乱象已有预感,心中惆怅,有感而作。

古诗鉴赏己亥岁等经典篇目

古诗鉴赏己亥岁等经典篇目

古诗鉴赏己亥岁等经典篇目.txt15成熟的麦子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逊;一群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温柔的水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蜜蜂在花丛中忙碌,那是在教我们勤劳。

此诗题作《己亥岁》,题下注:“僖宗广明元年(880)。

”按“己亥”为广明前一年即公元879年(乾符六年)的干支,诗大约是在公元880年(广明元年)追忆前一年时事而作。

“己亥岁”这个醒目的诗题,就点明了诗中所写的是活生生的社会政治现实。

安史之乱后,战争先在河北,后来蔓延入中原。

到唐末又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唐王朝进行穷凶极恶的镇压,大江以南也都成了战场。

这就是所谓“泽国江山入战图”。

诗句不直说战乱殃及江汉流域(泽国),而只说这一片河山都已绘入战图,表达委婉曲折,让读者通过一幅“战图”,想象到兵荒马乱、铁和血的现实,这是诗人运用形象思维的一个成功例子。

随战乱而来的是生灵涂炭。

打柴为“樵”,割草为“苏”。

樵苏生计本来艰辛,无乐可言。

然而,“宁为太平犬,勿为乱世民”,在流离失所、挣扎于生死线上的“生民”心目中,能平平安安打柴割草以度日,也就快乐了。

只可惜这种樵苏之乐,此时亦不可复得。

用“乐”字反衬“生民”的不堪其苦,耐人寻味。

古代战争以取首级之数计功,战争造成了残酷的杀戮,人民的大量死亡。

这是血淋淋的现实。

诗的前两句虽然笔调轻描淡写,字里行间却有斑斑血泪。

这就自然逼出后两句沉痛的呼告。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这里“封侯”之事,是有现实针对性的:公元879年(乾符六年,即“己亥岁”)镇海节度使高骈就以在淮南镇压黄巢起义军的“功绩”,受到封赏,无非“功在杀人多”而已。

令人闻之发指,言之齿冷。

无怪诗人闭目摇手道“凭君莫话封侯事”了。

一个“凭”字,意在“请”与“求”之间,语调比言“请”更软,意谓:行行好吧,可别提封侯的话啦。

词苦声酸,全由此一字推敲得来。

“一将功成万骨枯”,更是一篇之警策。

它词约而义丰。

与“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战功”(张蠙《吊万人冢》)之句相比,字数减半而意味倍添。

已亥岁_古诗大全

已亥岁_古诗大全

精心整理
已亥岁_古诗大全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译文
赏析
图” 可言。

然而,“宁为太平犬,勿为乱世民”,在流离失所、挣扎于生死线上的“生民”心目中,能平平安安打柴割草以度日,也就快乐了。

只可惜这种樵苏之乐,今亦不可复得。

用“乐”字反衬“生民”的不堪其苦,耐人寻味。

精心整理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
古代战争以取首级之数计功,战争造成了残酷的杀戮,人民的大量死亡。

这是血淋淋的现实。

诗的前两句虽然笔调轻描淡写,字里行间却有斑斑血泪。

这就自然逼出后两句沉痛的呼告。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这里“封侯”之事,是有现实针对性的:乾符六年镇海节度使高骈就以在淮南镇压黄巢起义军的“功绩”,受到封赏,无非“功 法:。

自有林中趣,谁惊岁去频的意思

自有林中趣,谁惊岁去频的意思

自有林中趣,谁惊岁去频的意思
“自有林中趣,谁惊岁去频”意思为心中自然有在禅林的乐趣,谁会对一年的过去而惊讶呢。

出自唐代无可的《新年》
原文:
燃灯朝复夕,渐作长年身。

紫阁未归日,青门又见春。

掩关寒过尽,开定草生新。

自有林中趣,谁惊岁去频。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译文
从早到晚都点着灯火,肉体逐渐年长。

还没从紫阁回归,就又要投入青门了。

坐关不觉寒冷的天气都已过尽,开定的时候都长出了新草。

心中自然有在禅林的乐趣,谁会对一年的过去而惊讶呢。

注释
长年:即年长,年龄增大。

《韩非子奸劫弑臣》虽长年而美材。

紫阁:仙人或隐士的居所。

陆云《喜霁赋》曜六龙于紫阁。

青门:泛指隐退之处。

沉砺《感怀》息影青门学种瓜。

掩关:又叫坐关,为佛教徒闭门静坐,以求觉悟的一种修行方式,时间往往较长。

开定:指结束坐关行为。

林:应指禅林,即寺院。

经典句子赏析(语文句子赏析大全)

经典句子赏析(语文句子赏析大全)

经典句子赏析(语文句子赏析大全)01.励学篇宋·赵恒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经典评析〗字里行间给我们的启示是读书考取功名是当时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

02.集杭州俗语诗清·黄增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有缘千里来相会,三笑徒然当一痴。

〖经典评析〗有缘千里来相会是经典名句,形容两个有缘分的人,不管相隔多远,都会相遇的。

最早出自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14出:“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03.题桃花扇传奇清·陈于王玉树歌残迹已陈,南朝宫殿柳条新。

福王少小风流惯,不爱江山爱美人。

〖经典评析〗诗人有感于短命昏君朱由崧重蹈南朝陈后主覆辙的历史,激愤难抑,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怀古名篇。

04.杂感清·黄景仁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经典评析〗“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是该诗的名句,道出了古往今来读书人的辛酸,此句在自嘲的同时,亦寄寓了极大的悲愤力量。

现在多用来形容虽有满腹学问,可惜有志难伸的困境。

05.夜坐·其二清·龚自珍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

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

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经典评析〗所谓“美人如玉”,即用秦女弄玉吹箫引凤的典故,象征着诗人为艺术锲而不舍的审美追求;所谓“剑如虹”,即用荆轲入秦的典故,象征着诗人为祖国不惜献身的伟大襟怀。

[注]砉然【xrán】:砉然是属于象声词,多形容破裂声、折断声、开启声、高呼声。

06.白鹿洞二首·其一唐·王贞白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及意思(二)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及意思(二)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及意思(二)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及意思(二)31渔歌子渔yu歌ɡē子zǐ①(唐)张志和西xī塞sāi山shān②前qian白bai鹭lu③飞fēi,桃tao花huā流liu水shuǐ④鳜ɡui鱼yu⑤肥fei。

青qīnɡ箬ruo笠li⑥,绿lu蓑suō衣yī⑦,斜xie风fēnɡ细xi雨yǔ不bu须xū归ɡuī。

作者张志和,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子同,金华(今浙江省金华)人。

曾在朝廷做官,后弃官归隐,自号烟波钓徒。

他的作品大多描写自己的隐居闲散生活。

注释①渔歌子:词牌名,也写做《渔父》。

②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西。

③白鹭:一种水鸟,也叫鹭鸶。

④桃花流水:江南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上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水或桃花汛。

⑤鳜鱼:也叫桂鱼,大口细鳞,生长在淡水中,味道鲜美。

⑥箬笠:用竹叶编成的帽子,可以用来遮雨。

⑦蓑衣:用草或棕编成的雨衣。

解读这首歌词写于诗人归隐之后,是一首千古绝唱。

这首词主要通过描写江南水乡春汛时的情景,借以表现渔父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

西塞山前江水湍急,鹭鸶鸟悠闲地在水面上飞来飞去;两岸桃花盛开,水中鳜鱼肥大。

斜风阵阵,细雨霏霏,一个渔翁披着蓑戴着笠,手执钓竿,坐在江边,正悠然自得地垂钓呢!这个自由闲适的渔翁形象便是诗人自身的写照!32塞下曲塞sai下xia曲qǔ①(唐)卢纶月yue黑hēi雁yan飞fēi高ɡāo,单chan于yu②夜ye遁dun逃tao③。

欲yu将jiānɡ④轻qīnɡ骑ji⑤逐zhu,大da雪xuě满mǎn⑥弓ɡōnɡ刀dāo。

作者卢纶(约748—约800),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人,中唐“大历十才子”之一。

他一生坎坷,只做了几任小官。

他的边塞诗写得苍劲雄浑,千年传诵。

注释①塞下曲:唐代乐府诗题,主要描写边塞内容。

②单于:本来是古代匈奴头目的称号,这里指敌人的首领。

③遁逃:逃跑。

遁,指悄悄逃走,不让人知晓。

④将:带领。

⑤轻骑:骑兵。

⑥满:落满。

曹松《己亥岁(二首选一)》赏析

曹松《己亥岁(二首选一)》赏析

曹松《己亥岁(二首选一)》赏析《己亥岁》曹松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此诗题作《己亥岁》,题下注:“僖宗广明元年。

”按“己亥”为广明前一年即乾符六年(879)的干支,诗大约是在广明元年追忆去年时事而作。

“己亥岁”这个醒目的诗题,就点明了诗中所写的活生生的社会政治现实。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大片的水域江山都已绘入了战图,百姓想要打柴割草度日而不得。

安史之乱后,战争先在河北,后来蔓延入中原,到唐末又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唐王朝进行穷凶极恶的镇压,大江以南也都成了战场。

这就所谓“泽国江山入战图”。

诗句不直接说战乱殃及江汉流域(泽国),而只说这一片河山都已经绘入了“战图”,表达委婉曲折。

让读者通过一副战图,想象到兵荒马乱、铁和血的现实,这是诗人运用形象思维的一个成功例子。

随战乱而来的是生灵涂炭。

打柴为“樵”,割草为“苏”。

“樵苏”生计本来艰辛,无乐可言。

然而在流离失所,挣扎于生死线上的“生民”心目中,能平平安安打柴割草衣以度日,也就快乐了。

这可惜这种“樵苏”之乐,而今亦不可复得。

用“乐”字反衬“生民”的深重苦难,耐人寻味。

“凭君莫说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小诗的后两句是说,请你不要再提封侯的事情了,一将功成要牺牲多少士卒的生命。

古代战争以取首级之数计功,战争造成了残酷的杀戮,人民的大量死亡。

这是血琳琳的现实。

这里封侯之事,是有现实针对性的:乾符六年(即己亥岁)镇海节度使高骈就以在淮南镇压黄巢起义军的“功绩”,受到封赏。

无非“功在杀人多”(刘商《行营即事》)而已。

令人闻之发指,言之齿冷。

无怪诗人闭目摇手道“凭君莫说封侯事”了。

一个“凭”字,意在“请”与“求”之间,语调比言“请”更软,意谓:行行好吧,可别提封侯的话啦。

词苦声酸,全由此一字表达出来。

末句更是一篇之警策:“一将功成万骨枯。

”它词约而义丰。

是说将军封侯是用士卒牺牲的高昂代价换取的。

古诗己亥岁·泽国江山入战图翻译赏析

古诗己亥岁·泽国江山入战图翻译赏析

古诗己亥岁·泽国江山入战图翻译赏析《己亥岁·泽国江山入战图》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曹松。

其古诗全文如下: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前言】《己亥岁二首》是唐代诗人曹松的组诗作品。

这组诗以干支为题,以示纪实,明确表明了对现实的批判态度。

全诗概况地写出了战争对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和浩劫,以冷峻深邃的目光洞穿千百年来封建战争的实质,写得力透纸背,入木三分。

【注释】⑴己亥:为公元879年(唐僖宗干符六年)的干支。

⑵泽国:泛指江南各地,因湖泽星罗棋布,故称。

⑶樵苏:一作“樵渔”。

⑷传闻:一作“波间”。

【翻译】富饶的水域江山都已绘入战图,百姓想要打柴割草度日而不得。

请你别再提什么封侯的事情了,一将功成要牺牲多少士卒生命。

【赏析】这组诗载于《全唐诗》卷七百一十七。

下面是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四川诗词学会理事周啸天先生对组诗第一首的赏析。

“己亥岁”这个醒目的诗题,就点明了诗中所写的是活生生的社会政治现实。

安史之乱后,战争先在河北,后来蔓延入中原。

到唐末又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唐王朝进行穷凶极恶的镇压,大江以南也都成了战场。

这就是所谓“泽国江山入战图”。

诗句不直说战乱殃及江汉流域(泽国),而只说这一片河山都已绘入战图,表达委婉曲折,让读者通过一幅“战图”,想象到兵荒马乱、铁和血的现实,这是诗人运用形象思维的一个成功例子。

随战乱而来的是生灵涂炭。

打柴为“樵”,割草为“苏”。

樵苏生计本来艰辛,无乐可言。

然而,“宁为太平犬,勿为乱世民”,在流离失所、挣扎于生死线上的“生民”心目中,能平平安安打柴割草以度日,也就快乐了。

只可惜这种樵苏之乐,此时亦不可复得。

用“乐”字反衬“生民”的不堪其苦,耐人寻味。

古代战争以取首级之数计功,战争造成了残酷的杀戮,人民的大量死亡。

这是血淋淋的现实。

诗的前两句虽然笔调轻描淡写,字里行间却有斑斑血泪。

这就自然逼出后两句沉痛的呼告。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己亥岁二首

己亥岁二首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往往看到的事物,不 一定是它真正的事实。所以对待事情不能以第一眼 来确定。
战士们那决心与信心、对国家社会的热爱和巨大的勇 气,不就是我们所知的学习的?我们应该从小树立起 良好的品行,才能为社会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近试上张水部 唐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释】 张水部:即张籍,曾任水部员外郎 停红烛:让红烛通宵点着。停:留置 舅姑:公婆。 入时无:是否时髦。这里借喻文章是否合适。 【译文】 洞房里昨夜花烛彻夜通明,等待拂晓拜公 婆讨个好评。 打扮好了轻轻问郎君一 声:我的眉画得浓淡可合时兴?
这首诗运用托意抒情双关写法。表面上写一 个新娘要见公婆询问丈夫梳妆打扮是否合适, 实际是探问张籍自己的文章是不是符合要求, 能不能得到考官的赏识, 自己是不是能够榜上 青云路上未相逢。 时人莫小池中水, 浅处无妨有卧龙。
【译文】
本诗的前两句说诗人与友人有志未遂,经常借酒 消愁。后两句说人们不要小看小小的一池水,即使 水浅处也可能有卧龙。
从军行七首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长云:多云,漫天皆云。 孤城:指玉门关,因地广人稀 ,给人以 孤独之感。 【译文】 青海湖连绵不断的大片乌云,遮暗了终年 积雪的祁连山,远远眺望只看见那春风都吹 不倒的玉门雄关。将士们在沙场上身经百战, 磨穿了铁甲衣裳,但是不彻底消灭侵略者这, 他们誓死不回家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居易《已亥岁》全诗原文、翻译、注释和赏析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译文大片的水域江山都已绘入战图,百姓想要打柴割草度日而不得。

请你不要再提封侯的事情了,一将功成要牺牲多少士卒生命!赏析此题作《己亥岁》,题下注:“僖宗广明元年。

”按“己亥”为广明前一年即乾符六年的干支,诗大约是在广明元年追忆去年时事而作。

“己亥岁”这个醒目的诗题,就点明了诗中所写的是活生生的古诗词大全社会政治现实。

安史之乱后,战争先在河北,后来蔓延入中原。

到唐末又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唐王朝进行穷凶极恶的镇压,大江以南也都成了战场。

这就是所谓“泽国江山入战图”。

诗句不直说战乱殃及江汉流域(泽国),而只说这一片河山都已绘入战图,表达委婉曲折,让读者通过一幅“战图”,想象到兵荒马乱、铁和血的现实,这是诗人运用形象思维的一个成功例子。

随战乱而来的古诗词大全是生灵涂炭。

“樵”打柴,“苏”割草。

樵苏生计本来艰辛,无乐可言。

然而,“宁为太平犬,勿为乱世民”,在流离失所、挣扎于生死线上的“生民”心目中,能平平安安打柴割草以度日,也就快乐了。

只可惜这种樵苏之乐,今亦不可复得。

用“乐”字反衬“生民”的不
堪其苦,耐人寻味。

古代战争以取首级之数计功,战争造成了残酷的杀戮,人民的大量死亡。

这是血淋淋的现实。

诗的前两句虽然笔调轻描淡写,字里行间却有斑斑血泪。

这就自然逼出后两句沉痛的呼告。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这里“封侯”之事,是有现实针对性唐诗大全的:乾符六年(即“己亥岁”)镇海节度使高骈就以在淮南镇压黄巢起义军的“功绩”,受到封赏,无非“功在杀人多”而已。

令人闻之发指,言之齿冷。

无怪诗人闭目摇手道“凭君莫话封侯事”了。

一个“凭”字,意在“请”与“求”之间,语调比言“请”更软,意谓:行行好吧,可别提封侯的话啦。

词苦声酸,全由此宋词大全一字推敲得来。

末句更是一篇之警策:“一将功成万骨枯”。

它词约而义丰。

与“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战功”(张虫宾《吊万人冢》)它不仅同之句相比,字数减半而意味倍添。

样含有“将军夸宝剑,功在杀人多”(刘商《行营即事》)的现实内容;还更多一层“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李白《战城南》)的意味,即言将军封侯是用士卒牺牲的高昂代价换取的。

其次,唐诗三百首一句之中运用了强烈对比手法:“一”与“万”、“荣”与“枯”的对照,令人触目惊心。

“骨”字极形象骇目。

它们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封建社会历史的本质,具有很强的典型性。

前三句只用意三分,词气委婉,而此句十分刻意,掷地有声,相形之下更觉字字千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