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四章一次函数教案设计--人教新课标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数学第十四章一次函数的解析式课堂实录1课时教案全国通用

八年级数学第十四章一次函数的解析式课堂实录1课时教案全国通用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课堂教学实录课题: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执教时间:2008-10-12执教班级:城南中学八年级8班执教老师:张小丽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师:我们前面学习了有关一次函数的一些知识,掌握了其解析式的特点及图象特征,并学会了已知解析式画出其图象的方法以及分析图象特征与解析式之间的联系规律.如果反过来,告诉我们有关一次函数图象的某些特征,能否确定解析式呢?生(齐):能.师:请看问题一:已知一次函数图象过点(3,5)与(-4,-9),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师: 联系以前所学知识,你能总结归纳出一次函数解析式与一次函数图象之间的转化规律吗?生1:因为图象经过两个点,所以这两坐标必适合解析式.生2: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关键是求出k 、b 值.可列出关于k 、b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师:请哪位同学具体讲一下解题过程?生3:设这个一次函数解析y=kx+b , 因为y=k+b 的图象过点(3,5)与(-4,-9),所以3549k b k b +=⎧⎨-+=-⎩ 21k b =⎧⎨=-⎩故这个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2x-1.师:函数解析式 选取 满足条件的两定点 画出 一次函数的图象y=kx+b 解出 (x1,y1)与(x1,y2) 选取 直线L像这样先设出函数解析式,再根据条件确定解析式中未知的系数,从而具体写出这个式子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今后我们要会用这种方法来求函数解析式.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师: 请看问题: 某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直线y=6-x 交于点A (5,k ),且与直线y=2x-3无交点,•求此函数的关系式.师: 请四人合作小组讨论此题.(学生讨论5分钟)师: 请一个小组的代表发言.生4: 由已知条件: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直线y=2x-3无交点,可知所求此函数的关系式可设为y=2x+b.师: 很好,其他小组有补充的吗?生5:我来补充. 由已知直线可求点A 为(5,1).又要求直线过点A (5,1)可求得函数关系式.师: 请一同学上黑板扳演.生6:学生在黑板扳演.三、能力提升师:请看这道题: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kx+4与x 轴正半轴交于点A.于y 轴交于点 B.已知△BOA 的面积为10,求这条直线的解析式.师:请四人合作小组讨论此题.学生讨论5分钟后请一同学到前面来讲.讲对鼓掌,讲错的请其他同学纠正.生:讨论师:请 同学来试试.生7:由已知可得点B 为(0,4). 已知△BOA 的面积为10,可知点A 为(5,0).所以直线为y= 54-x+4. 生8:我认为不对. 点A 为(5,0)或者点A 为(-5,0). 所以直线为y= 54-x+4或者y= 54x+4. 师: 很好, 今后解题时要注意考虑问题全面,注意两解的情况.四、课堂练习,巩固深化师:我们掌握了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下面我们来完成一组练习.(学生板演,教师点评)五、课堂总结,发展潜能师: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如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下面大家来谈谈这节课的收获.生9: 我知道了已知两点可以求出对应的直线解析式.生10: 我知道了什么是待定系数法.生11: 我们今后解题时要注意考虑问题全面,注意两解的情况.六、布置作业,专题突破师: 刚刚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本节课就到这儿,作业是教科书第35页第5,7题.七、课后反思本节课的重点是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这种方法求解析式的一般步骤是:先写出字母系数的解析式,再根据题中条件确定系数的值,进而得到相关的函数解析式.如遇到面积问题,要考虑是否有两解.本节课的内容学生掌握情况尚可.《一次函数与实际问题》课堂教学实录课题: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与实际问题》执教时间:2008-10-14执教班级:城南中学八年级8班执教老师:张小丽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师:我们前面学习了有关一次函数的一些知识及如何确定解析式,如何利用一次函数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呢?这将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下面我们来学习一次函数的应用.请看例1:生1:读题例1 小芳以200米/分的速度起跑后,先匀加速跑5分钟,每分提高速度20米/分,又匀速跑10分钟.试写出这段时间里她跑步速度y (米/分)随跑步时间x(分)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并画出图象.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师:请一同学来分析一下.生2: 本题y随x变化的规律分成两段:前5分钟与后10分钟.写y随x•变化函数关系式时要分成两部分.生3: 画图象时也要分成两段来画,且要注意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师: 分析得很好.请同学来黑板扳演.生4: 一同学黑板扳演.师: 我们把这种函数叫做分段函数.在解决分析函数问题时,要特别注意自变量取值范围的划分,既要科学合理,又要符合实际.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师: 请看例2生5: 读题例2 A城有肥料200吨,B城有肥料300吨,现要把这些肥料全部运往C、D两乡.从A城往C、D两乡运肥料费用分别为每吨20元和25元;从B城往C、D两乡运肥料费用分别为每吨15元和24元.现C乡需要肥料240吨,D乡需要肥料260吨.怎样调运总运费最少?师: 请四人合作小组讨论此题.(学生讨论,教师下去作适当指导)生6: 我发现:A──C,A──D,B──C,B──D运肥料共涉及4个变量.它们都是影响总运费的变量.•然而它们之间又有一定的必然联系,只要确定其中一个量,其余三个量也就随之确定.这样我们就可以设其中一个变量为x,把其他变量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师: 很好.请哪位同学来试一试?生7: 若设A城──C乡肥料为x吨,则:由于A城有肥料200吨:A─D,200─x吨.由于C乡需要240吨:B─C,240─x吨.由于D乡需要260吨:B─D,260─200+x吨.师: 请问运费如何算?生8: 各运输费用为:A──C 20xA──D 25(200-x)B──C 15(240-x)B──D 24(60+x)若总运输费用为y的话,y与x关系为:y=20x+25(200-x)+15(240-x)+24(60+x).化简得:y=40x+10040 (0≤x≤200).师: 请问怎样解决运费最少的问题?生9: 我可以由解析式或图象都可看出,当x=0时,y值最小,为10040.因此,从A城运往C乡0吨,运往D乡200吨;从B城运往C乡240吨,•运往D乡60吨.此时总运费最少,为10040元.师:我们来把本题变一下:若A城有肥料300吨,B城200吨,其他条件不变,又该怎样调运呢?生10:我认为一样的.生11: 我不这样认为.解题方法与思路一样,过程有所不同.师:请你具体一点.生11: A──C x吨A──D 300-x吨B──C 240-x吨B──D x-40吨反映总运费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20x+25(300-x)+15(240-x)+24(x-40).化简:y=4x+10140 (40≤x≤300).由解析式可知:当x=40时 y值最小为:y=4×40+10140=10300因此从A城运往C乡40吨,运往D乡260吨;从B城运往C乡200吨,运往D乡0吨.此时总运费最小值为10300吨.师:很好.生12: 老师,我还有点疑问?师:请讲.生12:自变量x的范围为什么是40≤x≤300呢?师:这个问题提得好.哪位同学来解决这个问题?生13:由于B城运往D乡代数式为x-40吨,实际运费中不可能是负数,而且A城中只有300吨肥料,也不可能超过300吨,所以x取值应在40吨到300吨之间.生14:老师,我还可以通过列出不等式组来解决问题.x, 300-x, 240-x, x-40这四个式子表示实际运的吨数,不可能是负数,因此四个式子都为非负数.从而列出不等式组.师:很好.解决含有多个变量的问题时,可以分析这些变量间的关系,选取其中某个变量作为自变量,然后根据问题条件寻求可以反映实际问题的函数.这样就可以利用函数知识来解决了.还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自变量取值范围.希望今后的学习中能不懂就问.就会收获很多.三、课堂练习,巩固深化师:下面请同学们完成一道课堂练习.生:做课堂练习.一学生扳演.四、课堂总结,发展潜能师:大家来谈谈这节课的收获.生15:通过这节课我知道了分段函数.生16:我知道了解决含有多个变量的问题时,选取其中某个变量作为自变量,再由条件寻求可以反映实际问题的函数.生17:在今后的解题中我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自变量取值范围.五、布置作业师:刚刚同学们总结得都很好.本节课就到这儿,作业是教科书11.2─7、9、11、12题.六、课后反思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运用一次函数解应用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从而得出含有两个变量的等式或从图像信息中得出一定的数量关系,建立一次函数模型,结合一次函数的性质和实际问题的需要求解.部分学生还不能理解.今后要多练.《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课堂教学实录课题: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执教时间:2008-10-15执教班级:城南中学八年级8班执教老师:张小丽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师: 前面我们学习了一次函数.实际上一次函数是两个变量之间符合一定关系的一种互相对应,互相依存.它与我们七年级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有着必然的联系.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着用函数的观点去看待方程,并充分利用函数图象的直观性,形象地看待方程的求解问题.首先请看一道思考题.生1:(读题) 思考:下面的两道题有什么关系?(1)解方程0202=+x (2)当自变量为何值时,函数202+=x y 的值为零? 问题:①对于0202=+x 和202+=x y ,从形式上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②从问题本质上看,(1)和(2)有什么关系?③作出直线202+=x y ,看看(1)和(2)是怎样一种关系?师: 请坐. 四人学习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生: 讨论.师: 五分钟后.请哪位同学说一说自己的理解?生2: 我认为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问题,可以与某个相应的一次函数问题相一致.师: 很好.再请哪位同学说一说?生3: 方程的解为10-=x ,当10-=x 时, 一次函数值为0.师: 请一位同学来归纳一下.生4: 任何一元一次方程都可转化为kx+b=0(k 、b 为常数,k ≠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当一次函数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 .从图象上看,这相当于已知直线y=kx+b 确定它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值. 师: 很好.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师:请一位同学来读例1.生5: 例1 一个物体现在的速度是5m/s ,其速度每秒增加2m/s ,再过几秒速度为17m/s ?(用几种方法求解)(思考3分钟)生6: 我可以设再过x 秒物体速度为17m/s .由题意可知:2x+5=17 解之得:x=6. 生7: 我的解法是: 速度y (m/s )是时间x (s )的函数,关系式为:y=2x+5. 当函数值为17时,对应的自变量x 值可通过解方程2x+5=17得到x=6. 生8: 我还有另一种解法: 由2x+5=17可变形得到:2x-12=0.从图象上看,直线y=2x-12与x 轴的交点为(6,0).得x=6.师: 同学们讲的都很好.我请同学来说说通过例1你学到了什么?生9: 我知道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生10: 我学到了可以利用函数图象的直观性来解题.生11: 我学到了利用函数图象来解决方程的题目.师: 同学们讲的都很好.请看例2.生12: 读题例2 利用图象求方程6x-3=x+2的解,并笔算检验.师: 好.请一位同学来讲.生13: 原方程6x-3=x+2可化为5x-5=0. 由图可知直线y=5x-5与x轴交点为(1,0),故可得x=1.生14: 我们可以把方程6x-3=x+2看作函数y=6x-3与y=x+2在何时两函数值相等,•即可从两个函数图象上看出,直线y=6x-3与y=x+2的交点,•交点的横坐标即是方程的解.生15: 我同意.由图象可以看出直线y=6x-3与y=x+2交于点(1,3),所以x=1.师:很好.我们来看下面一题.三、能力提升生16: 读题某单位急需用车,但又不准备买车,他们准备和一个体车主或一国有出租车公司其中一家签让合同.设汽车每月行驶x千米,应付给个体车主的月费用是y1元,应付给出租车公司的月费用是y2元,y1、y2分别是x之间函数关系如下图所示.每月行驶的路程等于多少时,租两家车的费用相同,是多少元?并且求出y1、y2分别是x之间函数关系式?师:四人学习小组讨论.生17:一生扳演.四、课堂练习,巩固深化.师:下面请同学们完成一道课堂练习.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五、课堂总结师:大家来谈谈这节课的收获.生18:我知道了用函数的观点看方程.生19:我今天学习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生20:我知道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六、布置作业师:刚刚同学们总结得都很好.本节课就到这儿,作业是教科书习题11.3─1、2、5、8题七、课后反思从函数的角度看:任何一元一次方程都可转化为kx+b=0(k、b为常数,k≠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当一次函数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 .从图象上看,这相当于已知直线y=kx+b确定它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值.从方程的角度看:若要确定一次函数y=kx+b的函数值为0时,自变量x的值或求直线y=kx+b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可以转化为解一元一次方程kx+b=0,求方程的解.转化是本节知识中的核心思想方法.本课内容学生掌握情况尚可.。

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

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

14.2.2 一次函数(3)——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的过程,感悟数学中的数与形的结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抽象的数学思维和与人合作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2.难点:解决抽象的函数问题.3.关键:熟练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代入法、•加减法解一次函数中的待定系数.教学方法采用“问题解决”的方法,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感受一次函数的内涵.教学过程一、范例点击,获取新知【例4】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过点(3,5)与(-4,-9),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思路点拨】求一次函数y=kx+b的解析式,关键是求出k、b的值,从已知条件可以列出关于k、b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并求出k、b.【教师活动】分析例题,讲解方法.【学生活动】联系已学习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以此为工具,解决问题,参与教师讲例,主动思考.解:设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kx+b.依题意得:352 491 k b kk b b+==⎧⎧⎨⎨-+=-=-⎩⎩解得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2x-1.【方法流程】【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流程图,提高认识.二、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本P118练习.三、课堂总结,发展潜能根据已知的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可以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具体步骤如下:1.写出函数解析式的一般形式,其中包括未知的系数(需要确定这些系数,•因此叫做待定系数).2.•把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可能是以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的形式给出)代入函数解析式中,得到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或方程组.(有几个待定系数,就要有几个方程)3.解方程或方程组,求出待定系数的值,从而写出所求函数的解析式.四、布置作业,专题突破课本P121习题14.2第6,7,8题.。

辽宁省大连市第七十六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四章 14.2.2一次函数教案(2) 新人教版

辽宁省大连市第七十六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四章 14.2.2一次函数教案(2) 新人教版
二、操作与探究
1、观察与操作
例1、画出y=-6x与y=-6x+5的图象。
(1)列表、(2)描点(3)连线
2、猜测与验证
思考:P115
1、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是什么?
2、y=kx+br与y=kx的图象有什么关系?
4、规律归纳
一次函个单位长度而得到。(分情况讨论)
四、知识小结与活动经验结论: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
通过类比的方法讨论一次函数的性质
五、作业布置:A层:P120:4、8、导航
B层:P120:4、8、




14.2.2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图象
2、性 质
3、例题
课后反思
学生掌 握的还可以但还需进一步巩固练习
三、巩固应用、解决问题
1、例题 解析:
例:画出下列函数图象:
(1)y=-2x y=-2x-3 (2)y=-2x+3
(用两点法)
2、基础知识训练:
画出下列函数图象
(1)y=2x -1 (2) y=-0.5x+1
3、图象的性质:
(1)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k<0时, y随x的减大而减小
(3)b对函数图象 的影响(略)
教学
难点
由一次函数的图象归纳得出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对性质的理解
教具资料准备
教师准备:教材、导航、课件
学生准备:教材、导航、练习本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自备补充
集备补充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提问:1、什么是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14.4课题学习选择方案

14.4课题学习选择方案

某学校计划在总费用2300元的限额内,租用6辆汽车送 元的限额内,租用 辆汽车送 辆汽车送234名学生 某学校计划在总费用 元的限额内 名学生 名教师集体外出活动, 名教师负责。 和6名教师集体外出活动,每辆汽车上安排 名教师负责。出租汽车 名教师集体外出活动 每辆汽车上安排1名教师负责 公司现有甲、乙两种大客车,它们的载客量和租金如下表: 公司现有甲、乙两种大客车,它们的载客量和租金如下表: 甲种客车 乙种客车 载客量( 45 30 载客量(人) 租金( 辆 280 租金(元/辆) 400 (1)共需租多少辆汽车? )共需租多少辆汽车? (2)给出最节省费用的租车方案。 )给出最节省费用的租车方案。
电费
= 单价 × 用电量 =
灯的功率
用电量
× 照明时间
照明灯总费用=灯的售价+0.5×灯的功率(千瓦时) ×照明时间(小时)
小明想在两种灯中选购一种,其中一种是10瓦(即是 0.01千瓦)的节能灯,售价60元;另一种是60瓦(即0.06千瓦) 的白炽灯,售价3元.两种灯的照明效果一样,使用寿命也相 同(3000小时以上).节能灯售价高,但是较省电;白炽灯售价 低,但是用电多.如果电费是0.5元/(千瓦时),消费者选用哪 种灯可以节省费用? 两种灯的费用 分别是多少? . 设照明时间为x小时,则
y1 y2 节能灯的总费用为: =0.5×0.01x+60 白炽灯的总费用为: =0.5×0.06x+3.
讨论:
两种灯使用多少时间费用相等?
y1 =y2, 即0.005x+60=0.03x+3 解得:x=2280;
两种灯使用多少时间节能灯的费用小于白炽灯的费用时? y1 < y2 ,即0.005x+60<0.03x+3 解得: x>2280 两种灯使用多少时间使用节能灯的费用大于白炽灯的费用时?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一次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及反思课题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十四章第二节一次函数(1)莲塘六中李瑞华作者及工作单位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4.2.2 一次函数。

它是在认识了函数、函数的图象和正比例函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函数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函数,本节课主要学习一次函数的概念。

本节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深化和应用,又为今后学习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概念,提供了一般思路和方法。

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函数的学习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

本节课以教课书中的问题和大量的实例为背景,引出一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本质是自变量x的k(常数)倍与一个常数的和的函数。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一次函数的概念及其应用。

学情分析学生在函数这一章的前四节课对函数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还学习了正比例函数。

对一种函数的学习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对本节一次函数概念的学习可以比照正比例函数概念的学习方法,但是,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函数的学习,还是会觉得抽象,所以概括一次函数的概念比较困难,无从下口。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让学生经历对具体情境的探究过程,通过举出生活实例观察、比较、探索、归纳得出一次函数概念。

②理解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联系和区别。

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初步发展他们抽象思维能力和发展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2、过程与方法:①能根据实际条件,分清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列出一次函数解析式。

②能在探索一次函数活动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初步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通过类比的方法学习一次函数,体会数学研究方法多样性,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进一步分析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联系。

3、情感与态度目标:①体验函数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函数学习的求知。

,②体验数学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从而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一次函数的概念及与正比例函数两者之间的关系。

八年级数学上人教版《一次函数》教案

八年级数学上人教版《一次函数》教案

《一次函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一次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像特点,能够根据给定条件求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理解并掌握一次函数的单调性,能够利用单调性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4.通过与同伴合作、交流,培养积极参与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一次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像特点,以及一次函数的单调性。

难点: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求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并利用一次函数的单调性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借助实例引入一次函数的概念,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点拨,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次函数的图像,通过直观的图像帮助学生理解一次函数的单调性。

3.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利用一次函数的单调性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环节设计1.导入新课:通过实例引入一次函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一次函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

2.新课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点拨,帮助学生掌握一次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像特点,并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一次函数的单调性及其应用。

3.练习巩固:通过小组活动和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求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并利用一次函数的单调性解决实际问题。

4.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强调重点和难点内容。

5.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对于哪些学生需要加强指导?哪些学生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2.在教学过程中,哪些环节处理得比较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如何改进?3.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运用了多媒体技术?是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如果有所改进,效果会更好吗?。

《一次函数》教案(共5则)

《一次函数》教案(共5则)

《一次函数》教案(共5则)第一篇:《一次函数》教案《一次函数》教案马才义一.教学目标1、经历一般规律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所给的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难点:能根据所给的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

二。

教学过程(一)问题的提出题的提出饮料每箱12瓶,售价55元,求买饮料的总价Y(元)与所买瓶数X(瓶)的关系式。

2 某弹簧的自然长度为3厘米,在弹簧限度内,所挂物体的质量X每增加12千克,弹簧长度Y增加0。

5厘米。

(1)计算所挂物体的质量为1千克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X千克弹簧长度,并填入下表;X/千克 0 1 2 3 4 5、、、X Y/厘米(2)你能写出X与Y的函数之间的关系吗?(二)做一做某汽车油箱中原有汽油100升,汽车每行驶50千米耗油9升。

(1)完成下表路程X/千米 0 50 100 150 200 300、、、余油Y/升(2)你能写出X与Y的函数之间的关系吗?说明:各题中的X 都有一定的限制。

问:观察上述关系式的特点,总结规律。

(三)一次函数定义、正比例函数的定义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b为常数,k≠0)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四)讲例例1写出下列各题中x与y之间的关系式,并判断y是否为x一次函数?是否为正比例函数?(1)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行使,行使路程y(千米)与行使时间x(时)之间的关系。

(2)圆的面积y (cm2)与它的半径x(cm)之间的关系。

(3)一棵树现高50cm,每个月长高2cm,x月后这棵树的高度为y(cm)。

分析:本题较为简单,由学生完成。

例2 我国现行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征收办法规定:月收入不超过800元的部分不收税;月收入超过800元但不超过1300元的部分征收5%的所得税……如某人月收入1160元,他应缴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为(1160—800)*5%=18(元)。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4章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4章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14.1 变量与函数课题§14.1.1 变量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认识变量、常量.2.学会用含一个变量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变量.(二)能力训练要求1.经历观察、分析、思考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观点.2.逐步感知变量间的关系.(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2.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1.认识变量、常量.2.用式子表示变量间关系.教学难点用含有一个变量的式子表示另一个变量.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情景问题:一辆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里程为s千米.•行驶时间为t小时.__________.3.试用含t的式子表示s.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能够解决这些问题.Ⅱ.导入新课我们首先来思考上面的几个问题,可以互相讨论一下,然后回答.这种问题反映了匀速行驶的汽车所行驶的里程随行驶时间的变化过程.其实现实生活中有好多类似的问题,都是反映不同事物的变化过程,其中有些量的值是按照某种规律变化,其中有些量的是按照某种规律变化的,如上例中的时间t、•里程s,有些量的数值是始终不变的,如上例中的速度60千米/小时.[活动一]活动内容设计:1.每张电影票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票150张,日场售出205张,晚场售出310张.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售票x张,票房收入y元.•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2.在一根弹簧的下端悬挂重物,改变并记录重物的质量,观察并记录弹簧长度的变化,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如果弹簧原长10cm•,•每1kg•重物使弹簧伸长0.5cm,怎样用含有重物质量m的式子表示受力后的弹簧长度?设计意图:让学生熟练从不同事物的变化过程中寻找出变化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并逐步学会用含有一个变化量的式子表示另一个变化的量.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合理、正确的思维方法探索出变化规律.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经历尝试运算、猜想探究、归纳总结及验证等过程得到正确的结论.活动结论:1.早场电影票房收入:150×10=1500(元)日场电影票房收入:205×10=2050(元)晚场电影票房收入:310×10=3100(元)关系式:y=10x2.挂1kg重物时弹簧长度: 1×0.5+10=10.5(cm)挂2kg重物时弹簧长度:2×0.5+10=11(cm)挂3kg重物时弹簧长度:3×0.5+10=11.5(cm)关系式:L=0.5m+10[师]通过上述活动,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要想寻求事物变化过程的规律,首先需确定在这个过程中哪些量是变化的,而哪些量又是不变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variable),那么数值始终不变的量称之为常量(constant).如上述两个过程中,售出票数x、票房收入y;重物质量m,•弹簧长度L都是变量.而票价10元,弹簧原长10cm……都是常量.其次通过尝试运算,猜想探究找出变量间的变化规律,并加以验证,才能保证写出准确无误的关系式.[活动二]活动内容设计:1.要画一个面积为10cm2的圆,圆的半径应取多少?圆的面积为20cm2呢?怎样用含有圆面积S的式子表示圆半径r?2.用10m长的绳子围成矩形,试改变矩形长度.观察矩形的面积怎样变化.•记录不同的矩形的长度值,计算相应的矩形面积的值,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设矩形的长度为xcm,面积为Scm2.怎样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S?设计意图:进一步熟悉巩固前面总结的探究方法,并学会利用以前所学的一些公式来帮助分析解决问题.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熟悉巩固前面所总结的探究方法,提醒他们可以应用有关公式来帮助分析解决问题.学生活动:利用上面总结的经验探究规律,并能利用有关公式顺利完成题目要求.活动过程及结论:1.要求已知面积的圆的半径,可利用圆的面积公式经过变形求出S=πr2⇒面积为10cm2的圆半径≈1.78(cm)面积为20cm2的圆半径≈2.52(cm)关系式:r2.因矩形两组对边相等,所以它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应是周长10cm的一半,即5cm.若长为1cm,则宽为5-1=4(cm)据矩形面积公式:S=1×4=4(cm2)若长为2cm,则宽为5-2=3(cm)面积S=2×(5-2)=6(cm2)……若长为xcm,则宽为5-x(cm)面积 S=x·(5-x)=5x-x2(cm2)[师]从以上两个题中可以看出,在探索变量间变化规律时,可利用以前学过的一些有关知识公式进行分析寻找,以便尽快找出之间关系,确定关系式.Ⅲ.随堂练习1.购买一些铅笔,单价0.2元/支,总价y元随铅笔支数x变化,•指出其中的常量与变量,并写出关系式.2.一个三角形的底边长5cm,高h可以任意伸缩.写出面积S随h•变化关系式,并指出其中常量与变量.解:1.买1支铅笔价值 1×0.2=0.2(元)买2支铅笔价值 2×0.2=0.4(元)……买x支铅笔价值 x×0.2=0.2x(元)所以 y=0.2x其中单价0.2元/支是常量,总价y元与支数x是变量.2.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可知:当高h为1cm时,面积S=×5×1=2.5cm2当高h为2cm时,面积S=×5×2=5cm2……当高为hcm,面积S=×5×h=2.5hcm2其中底边长为5cm是常量,面积S与高h是变量.Ⅳ.课时小结本节课从现实问题出发,找出了寻求事物变化中变量之间变化规律的一般方法步骤.它对以后学习函数及建立函数关系式有很重要意义.1.确定事物变化中的变量与常量.2.尝试运算寻求变量间存在的规律.3.利用学过的有关知识公式确定关系区.Ⅴ.课后作业课后思考题、练习题.课后反思:§14.1.2 函数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经过回顾思考认识变量中的自变量与函数.2.进一步理解掌握确定函数关系式.3.会确定自变量取值范围.(二)能力训练要求1.经历回顾思考过程、提高归纳总结概括能力.2.通过从图或表格中寻找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提高识图及读表能力,体会函数的不同表达方式.(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积极参与活动、提高学习兴趣.2.形成合作交流意识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1.进一步掌握确定函数关系的方法.2.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教学难点认识函数、领会函数的意义.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我们来回顾一下上节课所研究的每个问题中是否各有两个变化?同一问题中的变量之间有什么联系?也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变量确定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是否随之确定一个值呢?这将是我们这节研究的内容.Ⅱ.导入新课我们首先回顾一下上节活动一中的两个问题.思考它们每个问题中是否有两个变量,变量间存在什么联系.由以上回顾我们可以归纳这样的结论:上面每个问题中的两个变量互相联系,当其中一个变量取定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随之就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其实,在一些用图或表格表达的问题中,也能看到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我们来看下面两个问题,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后回答:(1)下图是体检时的心电图.其中横坐标x表示时间,纵坐标y•表示心脏部位的生物电流,它们是两个变量.在心电图中,对于x的每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对应值吗?(2)在下面的我国人口数统计表中,年份与人口数可以记作两个变量x与y,•对于表中每个确定的年份(x),都对应着个确定的人口数(y)吗?年份人口数/亿1984 10.341989 11.061994 11.761999 12.52我们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在问题(1)的心电图中,对于x的每个确定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在问题(2)中,对于表中每个确定的年份x,都对应着一个确定的人口数y.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independentvariable),y是x的函数(function).如果当x=a时,y=b,那么b•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a时的函数值.据此我们可以认为:上节情景问题中时间t是自变量,里程s是t的函数.t=1时的函数值s=60,t=2时的函数值s=120,t=2.5时的函数值s=150,…,同样地,在以上心电图问题中,时间x是自变量,心脏电流y是x的函数;人口数统计表中,•年份x是自变量,人口数y是x的函数.当x=1999时,函数值y=12.52亿.从上面的学习中可知许多问题中的变量之间都存在函数关系.[活动一]活动内容设计:1.在计算器上按照下面的程序进行操作:填表:x 1 3 -4 0 101y显示的数y是输入的数x的函数吗?为什么?2.在计算器上按照下面的程序进行操作.下表中的x与y是输入的5个数与相应的计算结果:x 1230-1y 3572-1所按的第三、四两个键是哪两个键?y是x的函数吗?如果是,写出它的表达式(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y).设计意图:通过在计算器上操作及填表分析,进一步认识函数意义,经过对表中数据分析推理验证以至最后确定按键、写表达式逐步掌握列函数式的方法.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分析思考、寻求理由证据,确定按键及函数关系式.学生活动:在教师引导下,1.经历操作、填表、分析、推理、确认等一系列过程,更加深刻理解函数意义.2.通过观察、讨论、分析、猜想、验证、确立等一系列过程,进一步掌握建立函数关系式的办法.活动结论:1.从计算结果完全可以看出,每输入一个x的值,操作后都有一个唯五的y值与其对应,所以在这两个变量中,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2.从表中两行数据中不难看出第三、四按键是1这两个键,且每个x•的值都有唯一一个y值与其对应,所以在这两个变量中,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关系式是:y=2x+1[师]通过以后活动,我们对函数意义认识更深刻了,并完善掌握了函数关系式确定的方法.为了进一步学好函数,我们再来完成一个问题.[活动二]活动内容设计:一辆汽车油箱现有汽油50L,如果不再加油,那么油箱中的油量y(L)随行驶里程x(km)的增加而减少,平均耗油量为0.1L/km.1.写出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式.2.指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汽车行驶200km时,油桶中还有多少汽油?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活动,加深函数意义理解,熟练掌握函数关系式确立的办法.学会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能通过关系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教师活动:注意学生在活动中对函数意义的认识水平,引导其总结归纳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方法.学生活动:通过活动,感知体会函数意义,学会确立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取值范围,并能掌握其一般方法.活动过程及结果:1.行驶里程x是自变量,油箱中的油量y是x的函数.行驶里程x时耗油为:0.1x油箱中剩余油量为:50-0.1x所以函数关系式为:y=50-0.1x2.仅从式子y=50-0.1x上看,x可以取任意实数,但是考虑到x•代表的实际意义是行驶里程,所以不能取负数,并且行驶中耗油量为0.1x,它不能超过油箱中现有汽油50L,即0.1x≤50,x≤500.因此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0≤x≤5003.汽车行驶200km时,油箱中的汽油量是函数y=50-0.1x在x=200时的函数值,将x=200代入y=50-0.1x得: y=50-0.1×200=30汽车行驶200km时,油箱中还有30升汽油.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在巩固函数意义理解认识及确立函数关系式基础上,又学会如何确定自变量取值范围和求函数值的方法.知道了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定,不仅要考虑函数关系式的意义,而且还要注意问题的实际意义.Ⅲ.随堂练习下列问题中哪些量是自变量?哪些量是自变量的函数?试写出用自变量表示函数的式子.1.改变正方形的边长x,正方形的面积S随之改变.2.秀水村的耕地面积是106m2,这个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y随这个村人数n•的变化而变化.Ⅳ.课时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回顾思考、观察讨论,认识了自变量、函数及函数值的概念,并通过两个活动加深了对函数意义的理解,学会了确立函数关系式、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方法,会求函数值,提高了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Ⅴ.课后作业习题14.1.1-1、2、3、4题.课后反思:§14.1.3 函数图象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学会用列表、描点、连线画函数图象.2.学会观察、分析函数图象信息.(二)能力训练要求1.提高识图能力、分析函数图象信息能力.2.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并利用它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体会数学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学习兴趣.2.认识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加深对数学的认识.教学重点1.函数图象的画法.2.观察分析图象信息.教学难点分析概括图象中的信息.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我们在前面学习了函数意义,并掌握了函数关系式的确立.但有些函数问题很难用函数关系式表示出来,然而可以通过图来直观反映.例如用心电图表示心脏生物电流与时间的关系.即使对于能列式表示的函数关系,如果也能画图表示则会使函数关系更清晰.我们这节课就来解决如何画函数图象的问题及解读函数图象信息.Ⅱ.导入新课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问题:正方形的边长x与面积S的函数关系是什么?其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什么?计算并填写下表:x 0.5 1 1.5 2 2.5 3 3.5S大家思考一下,表示x与S的对应关系的点有多少个?•如果全在坐标中指出的话是什么样子?可以讨论一下,然后发表你们的看法,建议大家不妨动手画画看.一般地,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graph).•上图中的曲线即为函数S=x2(x>0)的图象.函数图象可以数形结合地研究函数,给我们带来便利.[活动一]活动内容设计:下图是自动测温仪记录的图象,•它反映了北京的春季某天气温T如何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你从图象中得到了哪些信息?如有条件,你可以用带有温度探头的计算机(器),测试、记录温度和绘制表示温度变化的图象.活动设计意图:1.通过图象进一步认识函数意义.2.体会图象的直观性、优越性.3.提高对图象的分析能力、认识水平.4.掌握函数变化规律.学生活动:在教师引导下,积极探寻,合作探究,归纳总结.活动结论:1.一天中每时刻t都有唯一的气温T与之对应.可以认为,气温T是时间t的函数.2.这天中凌晨4时气温最低为-3℃,14时气温最高为8℃.3.从0时至4时气温呈下降状态,即温度随时间的增加而下降.从4时至14•时气温呈上升状态,从14时至24时气温又呈下降状态.4.我们可以从图象中直观看出一天中气温变化情况及任一时刻的气温大约是多少.5.如果长期观察这样的气温图象,我们就能得到更多信息,掌握更多气温变化规律.[活动二]下图反映的过程是小明从家去菜地浇水,又去玉米地锄草,然后回家.•其中x表示时间,y表示小明离他家的距离.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菜地离小明家多远?小明走到菜地用了多少时间?2.小明给菜地浇水用了多少时间?3.菜地离玉米地多远?小明从菜地到玉米地用了多少时间?4.小明给玉米地锄草用了多长时间?5.玉米地离小明家多远?小明从玉米地走回家平均速度是多少?学生活动:在教师引导下,积极思考、大胆参与、探求答案.活动结论:1.由纵坐标看出,菜地离小明家1.1千米;由横坐标看出,•小明走到菜地用了15分钟.2.由平行线段的横坐标可看出,小明给菜地浇水用了10分钟.3.由纵坐标看出,菜地离玉米地0.9千米.由横坐标看出,•小明从菜地到玉米地用了12分钟.4.由平行线段的横坐标可看出,小明给玉米地锄草用了18分钟.5.由纵坐标看出,玉米地离小明家2千米.由横坐标看出,•小明从玉米地走回家用了25分钟.所以平均速度为:2÷25=0.08(千米/分钟).[师]我们通过两个活动已学会了如何观察分析图象信息,那么已知函数关系式,怎样画出函数图象呢?例:在下列式子中,对于x的每个确定的值,y有唯一的对应值,即y是x 的函数.请画出这些函数的图象.1.y=x+0.5 2.y=6x(x>0)解:1.y=x+0.5从上式可看出,x取任意实数式子都有意义,所以x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从x的取值范围中选取一些数值,算出y的对应值.列表如下:x …-3 -2 -1 0 1 2 3 …y …-2.5 -1.5 -0.50.5 1.5 2.5 3.5 …根据表中数值描点(x,y),并用光滑曲线连结这些点.从函数图象可以看出,直线从左向右上升,即当x由小变大时,y=x+0.5随之增大.2.y=6x(x>0)自变量的取值为x>0的实数,即正实数.按条件选取自变量值,并计算y值列表:x …0.5 1 1.5 2 2.5 3 3.5 4 …y …12 6 4 3 2.42 1.71.5…据表中数值描点(x,y)并用光滑曲线连结这些点,就得到图象.从函数图象可以看出,曲线从左向右下降,即当x由小变大时,y=6x随之减小.[师]我们来总结归纳一下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好吗?[生]由以上例题可以知道:第一步:列表.在自变量取值范围内选定一些值.通过函数关系式求出对应函数值列成表格.第二步: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中对应各点.第三步:连线.按照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有点用平滑曲线连结起来.Ⅲ.随堂练习P114练习Ⅳ.课时小结本节通过两个活动,学会了分析图象信息,解答有关问题.通过例题学会了用描点法画出函数图象,这样我们又一次利用了数形结合的思想.Ⅴ.课后作业习题14.1─5、6、7题.课后反思:§14.1.4 函数的表示方法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总结函数三种表示方法.2.了解三种表示方法的优缺点.3.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二)能力训练要求1.经历回顾思考,训练提高归纳总结能力.2.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当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积极参与活动,提高学习兴趣.2.形成合作交流意识及独立思考习惯.教学重点1.认清函数的不同表示方法,知道各自优缺点.2.能按具体情况选用适当方法.教学难点函数表示方法的应用.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我们在上节课里已经看到或亲自动手用列表格.写式子和画图象的方法表示了一些函数.这三种表示函数的方法分别称为列表法、解析式法和图象法.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从前面的例子看,你认为三种表示函数的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在遇到具体问题时,该如何选择适当的表示方法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Ⅱ.导入新课我们首先思考刚才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说出了三种表示方法的优点,那么他们又各有什么不足之处呢?我们就从全面性、直观性、准确性及形象性四个方面来总结归纳函数三种表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要求选择适当的表示方法,有时为了全面地认识问题,需要几种方法同时使用.我们来共同看一个例子.例:一水库的水位在最近5小时内持续上涨,下表记录了这5小时的水位高解析式,并画出函数图象.2.据估计这种上涨的情况还会持续2小时,预测再过2小时水位高度将达到多少米?分析:记录表中已经通过6组数值反映了时间t与水位y之间的对应关系.•我们现在需要从这些数值找出这两个表量之间的一般联系规律,由它写出函数解析式来,再画出函数图象,进而预测水位.[师]就上面的例子中我提几个问题大家思考:1.函数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0≤t≤7是如何确定的?2.2小时后的水位高是通过解析式求出的呢,还是从函数图象估算出的好?3.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之间是否可以转?Ⅲ.随堂练习甲车速度为20米/秒,乙车速度为25米/秒.现甲车在乙车前面500米,设x秒后两车之间的距离为y米.求y随x(0≤x≤100)变化的函数解析式,并画出函数图象.解:由题意可知:x秒后两车行驶路程分别是:甲车为:20x 乙车为:25x两车行驶路程差为:25x-20x=5x两车之间距离为:500-5x所以:y随x变化的函数关系式为:y=500-5x 0≤x≤100x 50 60 70 80 …y 250 200 150 100 …Ⅳ.课时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认识了函数的三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并归纳总结出三种表示方法的优缺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选择适当的表示方法来解决相关问题,进一步知道了函数三种不同表示方法之间可以转化,为下面学习数形结合的函数做好了准备.Ⅴ.课后作业习题14.1─8、9、11、12题.课后反思:§11.2.1 正比例函数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认识正比例函数的意义.2.掌握正比例函数解析式特点.3.理解正比例函数图象性质及特点.4.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二)能力训练要求1.经历思考、探究过程、发展总结归纳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2.体验数形之间联系,逐步学会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解决有关问题.3.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其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2.形成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1.理解正比例函数意义及解析式特点.2.掌握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特点.3.能根据要求完成转化,解决问题.教学难点正比例函数图象性质特点的掌握.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一九九六年,鸟类研究者在芬兰给一只燕鸥(候鸟)套上标志环.4个月零1周后人们在2.56万千米外的澳大利亚发现了它.1.这只百余克重的小鸟大约平均每天飞行多少千米(精确到10千米)?2.这只燕鸥的行程y(千米)与飞行时间x(天)之间有什么关系?3.这只燕鸥飞行1个半月的行程大约是多少千米?我们来共同分析:一个月按30天计算,这只燕鸥平均每天飞行的路程不少于:25600÷(30×4+7)≈200(km)若设这只燕鸥每天飞行的路程为200km,那么它的行程y(千米)就是飞行时间x(天)的函数.函数解析式为:y=200x(0≤x≤127)这只燕鸥飞行1个半月的行程,大约是x=45时函数y=200x的值.即y=200×45=9000(km)以上我们用y=200x对燕鸥在4个月零1周的飞行路程问题进行了刻画.尽管这只是近似的,但它可以作为反映燕鸥的行程与时间的对应规律的一个模型.类似于y=200x这种形式的函数在现实世界中还有很多.它们都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Ⅱ.导入新课首先我们来思考这样一些问题,看看变量之间的对应规律可用怎样的函数来表示?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1.圆的周长L随半径r的大小变化而变化.2.铁的密度为7.8g/cm3.铁块的质量m(g)随它的体积V(cm3)的大小变化而变化.3.每个练习本的厚度为0.5cm.一些练习本摞在一些的总厚度h(cm)随这些练习本的本数n的变化而变化.4.冷冻一个0℃的物体,使它每分钟下降2℃.物体的温度T(℃)随冷冻时间t(分)的变化而变化.1.根据圆的周长公式可得:L=2 r.2.依据密度公式p=mV可得:m=7.8V.3.据题意可知: h=0.5n.4.据题意可知:T=-2t.我们观察这些函数关系式,不难发现这些函数都是常数与自变量乘积的形式,和y=200x的形式一样.• 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proportional func-tion),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正比例函数关系式的特点,那么它的图象有什么特征呢?[活动一]。

【初中数学精品资料】第十四章 第2节 一次函数,一次函数

【初中数学精品资料】第十四章 第2节 一次函数,一次函数

年 级 初二 学 科 数学版 本人教新课标版课程标题 第十四章第2节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编稿老师 陈孟伟 一校 林卉二校黄楠审核王百玲一、学习目标:1. 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知道其图象的形状、位置及其与解析式系数的关系,会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解析式,能运用函数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 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和分类讨论、化归、待定系数法等数学思想。

二、重点、难点:重点:一次函数的性质和解析式的确定。

难点: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考点分析:一次函数是中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从近几年各地的中考试卷来看,试题类型比较全面,有填空题、选择题及解答题。

考查内容以图象为主,主要体现在以生活实际为背景,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我们要把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与列方程解应用题结合起来,才能把握好本节内容,以至于在中考中不丢分。

知识点一:一次函数的定义例1. 已知23(2)3m y m x -=-+,当m 为何值时,y 是x 的一次函数?解析式图象性质一次函数形式为(0)y kx b k =+≠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解析式需要两对对应值一条直线 取两点增减性:0k >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 0k <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

图象位置:直线y kx b =+过两个象限或三个象限,由,k b 的符号共同决定。

思路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定义知,形如(0)y kx b k =+≠的函数叫一次函数。

这里有几点需要注意:x 的次数为1,系数不为0,常数项可以为0。

解答过程:由题意,得23120m m ⎧-=⎨-≠⎩解得2m =-所以,当2m =-时,23(2)3m y m x -=-+可化为43y x =-+,y 是x 的一次函数。

解题后的思考:判断某函数是否是一次函数时,易忽略y kx b =+中0k ≠这个重要条件。

小结:学习一次函数的定义,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由一次函数的定义可知:函数为一次函数⇔其解析式可化为y kx b =+(,k b 为常数,0k ≠)的形式。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四章第2节《一次函数》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四章第2节《一次函数》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海南省万宁市思源实验学校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四章第2节《一次函数》第一课时教案新人教版教学难点正比例函数图象性质特点的掌握.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一九九六年,鸟类研究者在芬兰给一只燕鸥뼈မ鸟)套上标志环.4个月零1周后人们在2.56万千米外的澳大利亚发现了它.1.这只百余克重的小鸟大约平均每天飞行多少千米(精确到10千米)?2.这只燕鸥的行程y(千米)与飞行时间x(天)之间有什么关系?3.这只燕鸥飞行1个半月的行程大约是多少千米?我们来共同分析:一个月按30天计算,这只燕鸥平均每天飞行的路程不少于:25600÷(30×4+7)≈200(k m)若设这只燕鸥每天飞行的路程为200km,那么它的行程y(千米)就是飞行时间x(天)的函数.函数解析式为:y=200x(0≤x≤127)这只燕鸥飞行1个半月的行程,大约是x=45时函数y=200x的值.即y=200×45=9000(km)以上我们用y=200x对燕鸥在4个月零1周的飞行路程问题进行了刻画.尽管这只是近似的,但它可以作为反映燕鸥的行程与时间的对应规律的一个模型.类似于y=200x这种形式的函数在现实世界中还有很多.它们都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Ⅱ.导入新课首先我们来思考这样一些问题,看看变量之间的对应规律可用怎样的函数来表示?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1.圆的周长L随半径r的大小变化而变化.2.铁的密度为7.8g/cm3.铁块的质量m(g)随它的体积V(cm3)的大小变化而变化.3.每个练习本的厚度为0.5cm.一些练习本摞在一些的总厚度h(cm)随这些练习本的本数n的变化而变化.4.冷冻一个0℃的物体,使它每分钟下降2℃.物体的温度T(℃)随冷冻时间t(分)的变化而变化.解:1.根据圆的周长公式可得:L=2 r.2.依据密度公式p=mV可得:m=7.8V.3.据题意可知: h=0.5n.4.据题意可知:T=-2t.我们观察这些函数关系式,不难发现这些函数都是常数与自变量乘积的形式,和y=200x 的形式一样.• • • •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proportional func-tion),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正比例函数关系式的特点,那么它的图象有什么特征呢?[活动一]活动内容设计:画出下列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并进行比较,寻找两个函数图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考虑两个函数的变化规律.1.y=2x 2.y=-2x活动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了解正比例函数图象特点及函数变化规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经历规律发现的整个过程,从而提高各方面能力及学习兴趣.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画图、积极探索、总结规律、准确表述学生活动:利用描点法正确地画出两个函数图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函数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并能准确地表达出,从而加深对规律的理解与认识.活动过程与结论:1.函数y=2x画出图象如图(1).2.y=-2x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可以是全体实数,列表表示几组对应值:画出图象如图(2).3.两个图象的共同点:都是经过原点的直线.不同点:函数y=2x的图象从左向右呈上升状态,即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经过第一、三象限.函数y=-2x的图象从左向右呈下降状态,即随x增大y反而减小;•经过第二、四象限.尝试练习: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并对它们进行比较.1.y=12x 2.y=-12x比较两个函数图象可以看出:两个图象都是经过原点的直线.函数y=12x•的图象从左向右上升,经过三、一象限,即随x增大y也增大;函数y=-12x•的图象从左向右下降,经过二、四象限,即随x增大y反而减小.总结归纳正比例函数解析式与图象特征之间的规律: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当x>0时,图象经过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x的增大y也增大;当k<0时,•图象经过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x增大y反而减小.正是由于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我们可以称它为直线y=kx.[活动二]活动内容设计:经过原点与点(1,k)的直线是哪个函数的图象?画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时,•怎样画最简单?为什么?活动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利用总结的正比例函数图象特征与解析式的关系,完成由图象到关系式的转化,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的意义,并掌握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简单画法及原理.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从正比例函数图象特征及关系式的联系入手,寻求转化的方法.从几何意义上理解分析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简单画法.学生活动:在教师引导启发下完成由图象特征到解析式的转化,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找出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简单画法,并知道原由.活动过程及结论:经过原点与点(1,k)的直线是函数y=kx的图象.画正比例函数图象时,只需在原点外再确定一个点,即找出一组满足函数关系式的对应数值即可,如(1,k).因为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Ⅲ.随堂练习用你认为最简单的方法画出下列函数图象:1.y=32x 2.y=-3x解:除原点外,分别找出适合两个函数关系式的一个点来:1.y= 32x (2,3)2.y=-3x (1,-3)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实例了解了正比例函数解析式的形式及图象的特征,并掌握图象特征与关系式的联系规律,经过思考、尝试,知道了正比例函数不同表现形式的转化方法,及图象的简单画法,为以后学习一次函数奠定了基础.课后作业习题14.2─1、2题.Ⅵ.活动与探究某函数具有下面的性质:1.它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2.y 随x 增大反而减小.请你举出一个满足上述条件的函数,写出解析式,画出图象. 解:函数解析式:y=-0.5x备选题:汽车由天津驶往相距120千米的北京,S(千米)表示汽车离开天津的距离,•t (小时)表示汽车行驶的时间.如图所示1.汽车用几小时可到达北京?速度是多少? 2.汽车行驶1小时,离开天津有多远?3.当汽车距北京20千米时,汽车出发了多长时间? 解法一:用图象解答:从图上可以看出4个小时可到达.速度=1204=30(千米/时).行驶1小时离开天津约为30千米.当汽车距北京20千米时汽车出发了约3.3个小时. 解法二:用解析式来解答:由图象可知:S与t 是正比例关系,设S=kt ,当t=4时S=120 即120=k ×4 k=30 ∴S=30t .当t=1时 S=30×1=30(千米).当S=100时 100=30t t=103(小时).以上两种方法比较,用图象法解题直观,用解析式解题准确,各有优特点.毛。

最新-八年级数学上册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精品

最新-八年级数学上册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精品
身边的数学:
感恩节到了,小明想给妈妈买件礼物,A、B两个商场为 了感恩顾客特推出了优惠活动, A商场所有货品按八折出售; B商场购买10元的优惠卡后,所有商品按七折出售; 小明如何选择商场购物更经济?
一次函数 与 二元一次方程组
作业
必做题:
1、课本129页第6题和第8题。
2、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为了 响应号召,某校甲、乙两班同学参加植树活动。已知甲 班每小时植树20棵,乙班每小时植树24棵。由于某些原 因,甲班植完8棵后,乙班才开始,你认为哪个班植树棵 树多?
即: 二元一次方程 (数)
对相应应的一次函数的图象一条直线
(形)
一元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探究学习 活动二:探究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方程 y+x=1对 应的直线
(2)自变量为何值时,这两个一次函数的值相等 ? 函数值是什么?
(3)是否任意两个一次函数的交点坐标都 是它们所对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若按方式 2 则收 y2=0.05x+20 元。
在同一坐标系中分别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像
y1=0.1x
y2=0.05x+20
y/元
当 x>400 时,
y1 > y2
40
30
当 x = 400 时,
20
y1 = y2
当 0≤x<400 时,
o
200
400
x /分
y1 < y2
一次函数 与 二元一次方程组
且交点坐标是 (6,2)。
八年级 数学
一元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活动三: 巩固练习
3、根据下列图象,你能说出它表示哪个方 程组的解?这个解是什么?

西点教育教案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

西点教育教案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

西点教育个性化辅导学员学案学生签字:教学主管:一、知识点()()()321000.0k ⎪⎩⎪⎨⎧<=><b b b ()()()321000.0k ⎪⎩⎪⎨⎧<=>>b b b 个以上的点,所列点是自变量与其对应的函数值),二、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函数的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的个点,一般画一次函数只用两点),三、连线(依次用平滑曲线连接各点)。

2.根据题意写出函数解析式:关键找到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列出等式,既函数解析式。

3.若两个变量x,y 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 ≠0)的形式,则称y 是x 的一次函数(x 为自变量,y 为因变量)。

特别地,当b=0时,称y 是x 的正比例函数。

4,其图象是经过原点(0,0)5.正比列函数y=kx (k ≠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当k>0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直线y=kx 经过第二、四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在一次函数y=kx+b 中: 当k>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6.已知两点坐标求函数解析式(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把两点带入函数一般式列出方程组求出待定系数把待定系数值再带入函数一般式,得到函数解析式7.会从函数图象上找到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既与x 轴的交点坐标横坐标值),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既两函数直线交点坐标值)二、课后练习1.若函数y=(2m-1)x3m-2+3是一次函数,则m=_______,且y 随x 增大而______.2.每盒彩笔有24支,共售14元,彩笔售价y (元)与彩笔枝数x 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 3.函数y=9x 的图象过点(_____,0)与点(1,______),y 随x 的减小而_____.4.函数y=-3x+1与x 轴交点坐标为___________,与y 轴交点坐标为_______,•y 随x 增大而________.5.已知一次函数y=kx+3的图象过点(-1,-2),则k=________.6.一次函数y=-6x+2过点(a ,8),则a=________.7.如果一次函数y=2x+b 的图象经过(-1,1),那么该函数图象经过点(1,____)和点(______,0).。

一次函数教材研说

一次函数教材研说
首先让学生认识一次函数,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然后让学生探索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从而得出用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方法,最后让学生运用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函数、方程和不等式都是刻画现实世界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是相互渗透的。在本章中我们从函数角度对前面学习的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二元一次方程组重新进行了分析,从函数角度研究了一元二次方程,这种再认识不是原来水平的的回顾复习,而是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动态的分析,用函数可以把上述几种不同的数学对象统一认识,由此可见函数的重要性。而且这种认识水平的提高,是构建知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
① 每章开始都有反映本章主要内容的章前图和引言,可供学生预习用也可作为老师导入新课的材料。
② 每节都有正文,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正文包括思考、探究、归纳,每个栏目都以问题、留白填空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思维发展、合作交流的空间,其中还包括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的数学活动,学生可以结合相关知识的学习选择研说
今天我要说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的第十四章一次函数。下面我将从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材编写特点、编写体例和内容结构、立体式整合教材、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七个方面向各位做一介绍。
一、课标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进步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及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解决生活中及其他学科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一次函数》教材分析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一次函数》教材分析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一次函数》教
材分析
一、课程学习目标及达成度分析
1.以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为背景,经历“找出常量和变量,建立并表示函数模型,讨论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变化规
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2.结合实例,了解常量、变量和函数的概念,体会“变化与对应”的思想,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列表法、解析式法和图象法),能利用图象数形结合地分析简单的函数关系;
3.理解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会画它们的图象,能结合图象讨论这些函数的基本性质,能利用这些函数分析和
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4.通过讨论一次函数与方程(组)及不等式的关系,从运动变化的角度,用函数的观点加深对已经学习过的方程(组)及不等式等内容的认识,构建和发展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

二重点难点
1. “变化与对应”的思想
2.一次函数与方程,一次不等式的关系
3.树形结合的思想的理解
三本章课时安排
1.变量与函数
2. 一次函数(与上一课共一课时)
3.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一课时)四教材特色及教学建议
1、反映函数概念的实际背景,渗透“变化与对应”的思想;
2、从特殊到一般地认识一次函数;
3、注重联系实际问题,体现数学建模的作用;
4、重视数形结合的研究方法;
5、加强对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体会函数观点的统领作用;
6、注重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提高基本能力。

2014-2015年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4章一次函数-人教课标版-皮雄亚-神湾中学

2014-2015年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4章一次函数-人教课标版-皮雄亚-神湾中学

第1课时 变量与函数学习目标:1.了解变量和常量的概念,会正确说出某一变化过程中的变量和常量;2.了解函数的概念,知道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一.知识准备1. 已知某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使,行使t 小时的路程S = ;2. 已知长方形的长为10厘米,宽为x 厘米,则长方形的面积y = 平方厘米;长方形的周长C = 厘米;3.圆的半径为r ,则圆的面积S = ;二.知识探究 探究一:1.已知铅笔每支x 元,则购买10支铅笔的总钱数y = ;2.已知弹簧的原长为10cm ,在弹性限度内,重量每增加1千克,弹簧的长度增加0.5cm ,则挂重x 千克的物体后,弹簧的总长度y = ;3.如图,已知长方形的周长为20cm ,若长方形的长为xcm , 则长方形的面积y = ;观察上面的变化过程,我们发现,某些量在发生变化,某些量保持不变。

概念: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改变的量,叫做 ,数值始终保持不变的量,叫做 ;探究二:1.在关系式S =60t 中,当t =1时,S = ;当t =5时,S = ;2.在关系式100.5y x =+中,当x =2时,y = ;当x =10时,y = ;3.在关系式(10)y x x =-中,当x =2时,y = ;当x =5时,y = ;从上面,我们可以发现,当一个变量有一个确定的值时,另一个变量有一个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

函数的概念: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 ,如果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说y 是x 的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x在实际问题中,函数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示方法:1.用函数表达式表示,如上面的关系式2S r π=等,称为解析法,上面的表达式也叫解析式;2.图像法:用图像表示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如图2;3.列表法: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如图3;中国人口数统计表函数值:如果当x a =时,y b =,那么a 时的函数值; 例1:购买一些铅笔,单价为0.2元/枝,总价y 随铅笔枝数x 的变化而变化; (1)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指出常量和变量; (2)求当x =10时的函数值;三.课堂练习1. 某位教师为学生购买数学辅导书,书的单价是4元,则总金额y (元)与学生数n (个)的关系 式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共22课时)第一课时课题§11.1.1 变量课型:新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变量、常量.2.学会用含一个变量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变量.(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分析、思考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观点.2.逐步感知变量间的关系.(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2.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1.认识变量、常量.2.用式子表示变量间关系.教学难点用含有一个变量的式子表示另一个变量.教学方法引导、探索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演示.(小黑板)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情景问题:一辆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里程为s千米.•行驶时间为t小时.1.请同学们根据题意填写下表:t/时 1 2 3 4 5s/千米2.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________.变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3.试用含t的式子表示s.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能够解决这些问题.Ⅱ.导入新课[师]我们首先来思考上面的几个问题,可以互相讨论一下,然后回答.[生]从题意中可以知道汽车是匀速行驶,那么它1小时行驶60千米,2小时行驶2×60千米,即120千米,3小时行驶3×60千米,即180千米,4小时行驶4×60•千米,即240千米,5小时行驶5×60千米,即300千米……因此行驶里程s千米与时间t小时之间有关系:s=60t.其中里程s与时间t是变化的量,速度60千米/小时是不变的量.[师]很好!谢谢你正确的阐述.这种问题反映了匀速行驶的汽车所行驶的里程随行驶时间的变化过程.其实现实生活中有好多类似的问题,都是反映不同事物的变化过程,其中有些量的值是按照某种规律变化,其中有些量的是按照某种规律变化的,如上例中的时间t、•里程s,有些量的数值是始终不变的,如上例中的速度60千米/小时.[活动一]活动内容设计:1.每张电影票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票150张,日场售出205张,晚场售出310张.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售票x张,票房收入y元.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2.在一根弹簧的下端悬挂重物,改变并记录重物的质量,观察并记录弹簧长度的变化,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如果弹簧原长10cm•,每1kg重物使弹簧伸长0.5cm,怎样用含有重物质量m的式子表示受力后的弹簧长度?设计意图:让学生熟练从不同事物的变化过程中寻找出变化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并逐步学会用含有一个变化量的式子表示另一个变化的量.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合理、正确的思维方法探索出变化规律.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经历尝试运算、猜想探究、归纳总结及验证等过程得到正确的结论.活动结论:1.早场电影票房收入:150×10=1500(元)日场电影票房收入:205×10=2050(元)晚场电影票房收入:310×10=3100(元)关系式:y=10x2.挂1kg重物时弹簧长度: 1×0.5+10=10.5(cm)挂2kg重物时弹簧长度:2×0.5+10=11(cm)挂3kg重物时弹簧长度:3×0.5+10=11.5(cm)关系式:L=0.5m+10[师]通过上述活动,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要想寻求事物变化过程的规律,首先需确定在这个过程中哪些量是变化的,而哪些量又是不变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variable),那么数值始终不变的量称之为常量(constant).如上述两个过程中,售出票数x、票房收入y;重物质量m,弹簧长度L都是变量.而票价10元,弹簧原长10cm……都是常量.Ⅲ.随堂练习1.购买一些铅笔,单价0.2元/支,总价y元随铅笔支数x变化,•指出其中的常量与变量,并写出关系式.2.一个三角形的底边长5cm,高h可以任意伸缩.写出面积S随h变化关系式,并指出其中常量与变量.Ⅳ.课时小结本节课从现实问题出发,找出了寻求事物变化中变量之间变化规律的一般方法步骤.它对以后学习函数及建立函数关系式有很重要意义.1.确定事物变化中的变量与常量.2.尝试运算寻求变量间存在的规律.3.利用学过的有关知识公式确定关系区.Ⅴ.课后作业习题:14.1----1、2、3Ⅵ.活动与探究瓶子或罐头盒等物体常如下图那样堆放.试确定瓶子总数y与层数x之间的关系式.过程:要求变量间关系式,需首先知道两个变量间存在的规律是什么.不妨尝试堆放,找出规律,再寻求确定关系式的办法.结论:从题意可知:堆放1层,总数y=1堆放2层,总数y=1+2堆放3层,总数y=1+2+3……堆放x层,总数y=1+2+3+…x 即y=12x(x+1)板书设计§11.1.1变量一、常量与变量二、寻求确定变量间关系式的方法三、随堂练习四、课时小结教学反馈:第二课时课题:变量与函数(2) 课型:新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函数的概念,能准确识别出函数关系中的自变量和函数(二)过程与方法会用变化的量描述事物(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回用运动的观点观察事物,分析事物教学重点:函数的概念及相关计算教学难点:认识函数、领会函数的意义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小黑板)计算器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我们来回顾一下上节课所研究的每个问题中是否各有两个变化?同一问题中的变量之间有什么联系?也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变量确定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是否随之确定一个值呢?这将是我们这节研究的内容.Ⅱ.导入新课首先回顾一下上节活动一中的两个问题.思考它们每个问题中是否有两个变量,变量间存在什么联系.活动一两个问题都有两个变量.问题(1)中,经计算可以发现:每当售票数量x取定一个值时,票房收入y就随之确定一个值.例如早场x=150,则y=1500;日场x=205,则y=2050;晚场x=310,则y=3100.问题(2)中,通过试验可以看出:每当重物质量m确定一个值时,弹簧长度L•就随之确定一个值.如果弹簧原长10cm,每1kg重物使弹簧伸长0.5cm.当m=10时,则L=15,当m=20时,则L=20.由以上回顾我们可以归纳这样的结论:上面每个问题中的两个变量互相联系,当其中一个变量取定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随之就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活动二:其实,在一些用图或表格表达的问题中,也能看到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我们来看下面两个问题,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后回答:(1)下图是体检时的心电图.其中横坐标x表示时间,纵坐标y•表示心脏部位的生物电流,它们是两个变量.在心电图中,对于x的每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对应值吗?(2)在下面的我国人口数统计表中,年份与人口数可以记作两个变量x与y,对于表中每个确定的年份(x),都对应着个确定的人口数(y)吗?中国人口数统计表年份人口数/亿1984 10.341989 14.061994 14.761999 12.52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在问题(1)的心电图中,对于x的每个确定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在问题(2)中,对于表中每个确定的年份x,都对应着一个确定的人口数y.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如果当x=a 时,y=b,那么b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a时的函数值.据此可以认为:上节情景问题中时间t是自变量,里程s是t的函数.t=1时的函数值s=60,t=2时的函数值s=120,t=2.5时的函数值s=150,…,同样地,在以上心电图问题中,时间x是自变量,心脏电流y是x的函数;人口数统计表中,年份x是自变量,人口数y是x的函数.当x=1999时,函数值y=12.52亿.从上面的学习中可知许多问题中的变量之间都存在函数关系.例1:一辆汽车油箱现有汽油50L,如果不再加油,那么油箱中的油量y(L)随行驶里程x(km)的增加而减少,平均耗油量为0.1L/km.1.写出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式.2.指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汽车行驶200km时,油桶中还有多少汽油?结论:1.行驶里程x是自变量,油箱中的油量y是x的函数.行驶里程x时耗油为:0.1x油箱中剩余油量为:50-0.1x所以函数关系式为:y=50-0.1x2.仅从式子y=50-0.1x上看,x可以取任意实数,但是考虑到x•代表的实际意义是行驶里程,所以不能取负数,并且行驶中耗油量为0.1x,它不能超过油箱中现有汽油50L,即0.1x≤50,x≤500.因此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0≤x≤5003.汽车行驶200km时,油箱中的汽油量是函数y=50-0.1x在x=200时的函数值,将x=200代入y=50-0.1x得: y=50-0.1×200=30汽车行驶200km时,油箱中还有30升汽油.Ⅲ.随堂练习下列问题中哪些量是自变量?哪些量是自变量的函数?试写出用自变量表示函数的式子.1.改变正方形的边长x,正方形的面积S随之改变.2.秀水村的耕地面积是106m2,这个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y随这个村人数n的变化而变化.解答:1.正方形边长x是自变量,正方形面积S是x的函数.函数关系式:S=x22.这个村人口数n是自变量,人均占有耕地面积y是n的函数.Ⅴ.作业1、p14--1,6题.2、练习册Ⅵ.活动与探究1、小明去商店为美术小组买宣纸和毛笔,宣纸每张3元,毛笔每支5元,商店正搞优惠活动,买一支毛笔赠一张宣纸.小明买了10支毛笔和x张宣纸,则小明用钱总数y (元)与宣纸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是什么?过程:根据题意可知:当小明所买宣纸数x小于等于10张时,所用钱数为:y=5×10=50(元)当小明所买宣纸数x大于10张时,所用钱数为:y=50+(x-10)×3=3x+20(元)结果:当0<x≤10时 y=50当x>10时 y=3x+202、为了加强公民的节水意识,某市制定了如下用水收费标准:每户每月的用水不超过10吨时,水价为每吨1.2元;超过10吨时,超过的部分按每吨1.8元收费,该市某户居民5月份用水x吨(x >10),应交水费y元,请用方程的知识来求有关x和y的关系式,并判断其中一个变量是否为另一个变量的函数?(参考答案:Y=1.8x-6或)2、如图(二),请写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y与底角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到邮局投寄平信,每封信的重量不超过20克时付邮费0.80元,超过20克而不超过40克时付邮费1.60元,依此类推,每增加20克须增加邮费0.80元(信重量在100克内).如果某人所寄一封信的质量为78.5克,则他应付邮费________元.板书设计§14.1.2 函数一、自变量、函数及函数值二、例析三、课堂练习教学反思:第三课时课题:变量与函数(3)课型:新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掌握确定函数关系式.会确定自变量取值范围.(二)过程与方法会用变化的量描述事物(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会用运动的观点观察事物,分析事物教学重点:1.进一步掌握确定函数关系的方法.2.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教学难点:认识函数、领会函数的意义.教学方法:引导法、合作学习教具准备:小黑板、计算器教学说明:①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②求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教学过程1.在计算器上按照下面的程序进行操作:填表:x 1 3 -4 0 101y显示的数y是输入的数x的函数吗?为什么?2.在计算器上按照下面的程序进行操作.下表中的x与y是输入的5个数与相应的计算结果:x 1 2 3 0 -1y 3 5 7 2 -1所按的第三、四两个键是哪两个键?y是x的函数吗?如果是,写出它的表达式(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y).活动结论:1.从计算结果完全可以看出,每输入一个x的值,操作后都有一个唯五的y值与其对应,所以在这两个变量中,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2.从表中两行数据中不难看出第三、四按键是1这两个键,且每个x•的值都有唯一一个y值与其对应,所以在这两个变量中,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关系式是:y=2x+1关于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实际问题中的自变量取值范围问题1:在上面的联系中所出现的各个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有限制吗?如果有.各是什么样的限制?问题2:某剧场共有30排座位,第l排有18个座位,后面每排比前一排多1个座位,写出每排的座位数与这排的排数的函数关系式,自变量的取值有什么限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