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轨迹问题2

合集下载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 轨迹方程的常用求法素材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 轨迹方程的常用求法素材

【本讲主要内容】轨迹方程求轨迹方程的基本方法【知识掌握】 【知识点精析】1. 求曲线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⑴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设轨迹上任一点的坐标为(),M x y ;⑵寻找动点与已知点满足的关系式; ⑶将动点与已知点坐标代入; ⑷化简整理方程;⑸证明所得方程为所求曲线的轨迹方程。

通常求轨迹方程时,可以将步骤⑵和⑸省略。

2. 几种常用的求轨迹的方法:⑴直接法:如果动点运动的条件就是一些几何量的等量关系,这些条件简单明确,易于表述成含x y 、的等式,就得到轨迹方程,这种方法称之为直接法。

用直接法求动点轨迹的方程一般有建系设点、列式、代换、化简、证明五个步骤,但最后的证明可以省略。

⑵定义法:运用解析几何中一些常用定义(例如圆锥曲线的定义),可从曲线定义出发直接写出轨迹方程,或从曲线定义出发建立关系式,从而求出轨迹方程。

⑶代入法:动点所满足的条件不易表述或求出,但形成轨迹的动点(),P x y 却随另一动点()','Q x y 的运动而有规律的运动,且动点Q 的轨迹为给定或容易求得,则可先将','x y 表示为,x y 的式子,再代入Q 的轨迹方程,然后整理得P 的轨迹方程,代入法也称相关点法。

⑷参数法:求轨迹方程有时很难直接找出动点的横坐标、纵坐标之间的关系,则可借助中间变量(参数),使,x y 之间建立起联系,然后再从所求式子中消去参数,得出动点的轨迹方程。

说明:利用参数法求动点轨迹也是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应注意如下几点:①参数的选择要合理,应与动点坐标,x y 有直接关系,且易以参数表达。

可供选择作参数的元素很多,有点参数、角参数、线段参数、斜率参数等。

②消参数的方法有讲究,基本方法有代入法、构造公式法等,解题时宜注意多加积累。

③对于所选的参数,要注意其取值范围,并注意参数范围对,x y 的取值范围的制约。

⑸几何法:利用平面几何或解析几何的知识分析图形性质,发现动点运动规律和动点满足的条件,然后得出动点的轨迹方程。

立体几何中的轨迹问题(原卷版)

  立体几何中的轨迹问题(原卷版)

第20讲 立体几何中的轨迹问题6类【题型一】由动点保持平行性求轨迹【典例分析】如图,在边长为a 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G 、H 、N 分别是CC 1、C 1D 1、DD 1、CD 、BC 的中点,M 在四边形EFGH 边上及其内部运动,若MN ∥面A 1BD ,则点M 轨迹的长度是( )A 3B 2C 3aD 2a【变式演练】 1.在三棱台111A B C ABC -中,点D 在11A B 上,且1//AA BD ,点M 是三角形111A B C 内(含边界)的一个动点,且有平面//BDM 平面11A ACC ,则动点M 的轨迹是( )A .三角形111ABC 边界的一部分B .一个点C .线段的一部分D .圆的一部分2.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2,E 、F 分别是棱1AA 、11A D 的中点,点P 为底面ABCD 内(包括边界)的一动点,若直线1D P 与平面BEF 无公共点,则点P 的轨迹长度为( )A 21B 5C 32D 63.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点E ,F 分别是棱11C D ,11B C 的中点,P 是上底面1111D C B A 内一点(含边界),若//AP 平面BDEF ,则Р点的轨迹长为( )A .1B 2C .2D .22 【题型二】动点保持垂直性求轨迹【典例分析】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Q 是正方形11B BCC 内的动点,11A Q BC ⊥,则Q 点的轨迹是( ) A .点1B B .线段1B C C .线段11B C D .平面11B BCC【变式演练】1.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点P 在侧面11BCC B 及其边界上运动,且保持1AP BD ⊥,则动点P 的轨迹为 A .线段1CBB .线段1BC C .1BB 的中点与1CC 的中点连成的线段D .BC 的中点与11B C 的中点连成的线段2.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M ,N 分别为1BD ,11B C 的中点,点P 在正方体的表面上运动,且满足MP CN ⊥.给出下列说法:∥点P 可以是棱1BB 的中点;∥线段MP 的最大值为34; ∥点P 的轨迹是正方形;∥点P 轨迹的长度为25其中所有正确说法的序号是________.3.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是棱1CC 的中点,F 是侧面11BCC B 内的动点,且1A F 与平面1D AE 的垂线垂直,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1A F 与1D E 不可能平行B .1A F 与BE 是异面直线C .点F 的轨迹是一条线段D .三棱锥1F ABD -的体积为定值【题型三】由动点保持等距(或者定距)求轨迹【典例分析】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P 为底面ABCD 内一点,若P 到棱CD ,A 1D 1距离相等的点,则点P 的轨迹是( )A .直线B .椭圆C .抛物线D .双曲线【变式演练】1.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侧面PAD 为正三角形,底面ABCD 为正方形,侧面PAD ⊥底面ABCD ,M 为正方形ABCD 内(包括边界)的一个动点,且满足MP MC =.则点M 在正方形ABCD 内的轨迹为( )A .B .C .D .2.如图,在棱长为4的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E 、F 分别是AD 、A D ''的中点,长为2的线段MN 的一个端点M 在线段EF 上运动,另一个端点N 在底面A B C D ''''上运动,则线段MN 的中点P 的轨迹(曲面)与正方体(各个面)所围成的几何体的体积为( )A .43π B .23π C .6π D .3π 3.四棱锥P ﹣OABC 中,底面OABC 是正方形,OP ∥OA ,OA =OP =a .D 是棱OP 上的一动点,E 是正方形OABC 内一动点,DE 的中点为Q ,当DE =a 时,Q 的轨迹是球面的一部分,其表面积为3π,则a 的值是( )A .23B .26C .336D .6【题型四】由动点保持等角(或定角)求轨迹【典例分析】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M ,N 分别为AB ,11A B 的中点,P 是边11C D 上的一个点(包括端点),Q 是平面1PMB 上一动点,满足直线MN 与直线AN 夹角与直线MN 与直线NQ 的夹角相等,则点Q 所在轨迹为( )A .椭圆B .双曲线C .抛物线D .抛物线或双曲线【变式演练】 1.如图,斜线段AB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60︒,B 为斜足,平面α上的动点P 满足30PAB ∠=︒,则点P 的轨迹是( )A .直线B .抛物线C .椭圆D .双曲线的一支2.如图所示,1111ABCD A B C D -为长方体,且AB =BC =2,1AA =4,点P 为平面1111A B C D 上一动点,若11PBC BC C ∠=∠,则P 点的轨迹为( )A .抛物线B .椭圆C .双曲线D .圆3.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6AB AD ==,12AA =,M 为棱BC 的中点,动点P 满足APD CPM ∠=∠,则点P 的轨迹与长方体的侧面11DCC D 的交线长等于___________.【题型五】 投影求轨迹【典例分析】1822年,比利时数学家 Dandelin 利用圆锥曲线的两个内切球,证明了用一个平面去截圆锥,可以得到椭圆(其中两球与截面的切点即为椭圆的焦点),实现了椭圆截线定义与轨迹定义的统一性.在生活中,有一个常见的现象:用手电筒斜照地面上的篮球,留下的影子会形成椭圆.这是由于光线形成的圆锥被地面所截产生了椭圆的截面.如图,在地面的某个占1A 正上方有一个点光源,将小球放置在地面,使得1AA 与小球相切.若15A A =,小球半径为2,则小球在地面的影子形成的椭圆的离心率为( )A.23B.45C.13D.25【变式演练】1.如图,已知水平地面上有一半径为3的球,球心为O',在平行光线的照射下,其投影的边缘轨迹为椭圆C.如图,椭圆中心为O,球与地面的接触点为E,4OE=.若光线与地面所成角为θ,椭圆的离心率e=__________.【题型六】翻折与动点求轨迹(难点)【典例分析】如图,将四边形ABCD中,ADC沿着AC翻折到1AD C,则翻折过程中线段DB中点M的轨迹是()A.椭圆的一段B.抛物线的一段C.双曲线的一段D.一段圆弧【变式演练】1.已知∥ABC的边长都为2,在边AB上任取一点D,沿CD将∥BCD折起,使平面BCD∥平面AC D.在平面BCD内过点B作BP∥平面ACD,垂足为P,那么随着点D的变化,点P的轨迹长度为()A .6πB .3πC .23πD .π2.如图,等腰梯形ABCD 中,//AB CD ,2AB =,1AD BC ==,AB CD >,沿着AC 把ACD △折起至1ACD △,使1D 在平面ABC 上的射影恰好落在AB 上.当边长CD 变化时,点1D 的轨迹长度为( )A .2π B .3π C .4π D .6π 3.已知矩形ABCD 中,1AB =,2AE ABE △沿着BE 进行翻折,使得点A 与点S 重合,若点S 在平面BCDE 上的射影在四边形BCDE 内部(包含边界),则动点S 的轨迹长度是( )A 3πB 6πC .6π18D 3π【课后练习】1.(多选题)(海南省海口市北京师范大学海口附属学校12月月考)如图,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112,,M DD 的中点,N 为正方形ABCD 所在平面内一动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若N 到直线1BB 与直线DC 的距离相等,则N 的轨迹为抛物线B .若2MN =,则MN 的中点的轨迹所围成图形的面积为πC .若1D N 与AB 所成的角为60,则N 的轨迹为双曲线D .若MN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60,则N 的轨迹为椭圆2.(多选题)(广东省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数学试题)如图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棱长为2,点E 是棱1DD 的中点,点F 在正方体表面上运动.以下命题正确的有( )A .侧面11CDD C 上不存在点F ,使得11B F CD ⊥B .点D 到面1A BE 的距离与点1C 到面1A BE 的距离之比为13C .若点F 满足1//B F 平面1A BE ,则动点F 的轨迹长度为25D .若点F 到点A 221F 的轨迹长度为3π3.(多选题)(全国著名重点中学领航高考冲刺试卷(六))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为1AA 的中点,点F 在线段1AD 上运动,G 为底面ABCD 内一动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1C F CB ⊥B .若1//FG CD ,则点G 在线段AC 上C .当点F 从A 向1D 运动时,三棱锥1D BFC -的体积由小变大D .若1GD ,GE 与底面ABCD 所成角相等,则动点G 的轨迹为圆的一部分4.(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第一次月考)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M ,N 分别为1AA ,1CC 的中点,O 为底面ABCD 的中心,点P 在正方体的表面上运动,且满足NP MO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点P 可以是棱1BB 的中点 B .线段NP 的最大值为22C .点P 的轨迹是平行四边形D .点P 轨迹的长度为12 5.(广东省深圳市平冈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第一次月考)如图所示,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是棱DD 1的中点,F 是侧面CDD 1C 1上的动点,且B 1F ∥平面A 1BE ,则F 在侧面CDD 1C 1上的轨迹的长度是( )A .aB .2aC 2aD 2a 6.(湖南省永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已知在三棱锥S ABC -中,D 为线段AB 的中点,点E 在SBC △(含边界位置)内,则满足//DE 平面SAC 的点E 的轨迹为( )A .线段SB ,BC 的中点连接而成的线段B .线段SB 的中点与线段BC 靠近点B 的三等分点连接而成的线段C .线段BC 的中点与线段SB 靠近点B 的三等分点连接而成的线段D .线段BC 靠近点B 的三等分点与线段SB 靠近点B 的三等分点连接而成的线段7.(辽宁省实验中学上学期联考)已知正六棱柱111111ABCDEF A B C D E F -3P 在棱1AA 上运动,点Q 在底面ABCDEF 内运动,2PQ =R 为PQ 的中点,则动点R 的轨迹与正六棱柱的侧面和底面围成的较小部分的体积为( )A 2πB 2πC 2πD 2π8.四棱锥P OABC -中,底面OABC 是正方形,OP OA ⊥,OA OP a ==.D 是棱OP 上的一动点,E 是正方形OABC 内一动点,DE 的中点为Q ,当DE a =时,Q 的轨迹是球面的一部分,其表面积为3π,则a 的值是( )A .23B .26C .336D .69.棱长为a 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点P 在平面..1111D C B A 内运动,点1B 到直线DP 的距离为定值,若动点P 的轨迹为椭圆,则此定值可能..为( ) A 3 B 3a C 6a D 610.(上海市建平中学期中)已知菱形ABCD 边长为2,60ABC ∠=︒,沿对角线AC 折叠成三棱锥B ACD '-,使得二面角B AC D '--为60°,设E 为B C '的中点,F 为三棱锥B ACD '-表面上动点,且总满足AC EF ⊥,则点F 轨迹的长度为( )A .23B .33C 3D 33 11.(河南省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在三棱锥D ABC -中,G 是ABC 的重心,P 是面BCD 内一点,且//PG 平面ABD .(1)画出点P 的轨迹,并说明理由;(2)CD ⊥平面ABC ,2AC CD ==,1BC =,60ACB ∠=︒,当GP 最短时,求二面角P AD C --的余弦值.。

高三数学(专题三 动点的轨迹问题)

高三数学(专题三 动点的轨迹问题)

点,求Q 点的轨迹方程,并指出该轨迹的名称.解:设直线OP 的斜率为)(R k k ∈,则点P 的坐标为OP l k ⊥,2,2)(.得l 的方程:0=+ky x ,因为直线m 过A 、P 两点,所以方程)1(2-=x k y 即022=--k y kx .),(y x Q 是l 、m 的交点,所以),(y x Q 满足方程组⎩⎨⎧=--=+0220k y kx ky x ,消去k 得:)1(02222≠=-+x x y x ,即)1(12)21(422≠=+-x y x 可化方程)()(1121)21()22(2222≠=-+x x y ,故轨迹是中心在)0,21(,长半轴长为22,短半轴长为21,焦点在21=x 直线上的椭圆且去掉)0,1(.例4、如图,已知直角坐标平面上点)0,2(Q 和圆122=+y x ,动点M 到圆O 的切线长与MQ 的比等于常数)0(>λλ,求动点M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解: 设动点),(y x M ,则M点到圆的切线长2222)2(.1y x MQ y x MN +-=-+=于是由题意得:2222)1(1y x y x +-=-+λ,整理得014)1(4)1(22222=++-+--λλλλy x x . 当1=λ时,方程为45=x ,表示一条直线; 当)(01>≠λλ时,方程为2222222)1(31)12(-+=+--λλλλy x ,表示一个圆例5、设椭圆方程为1422=+y x ,过点)1,0(M 的直线l 交椭圆A 、B 两点,O 是坐标原点,点P 满足【课堂小练】1、已知定点)0,6(A ,B 是曲线1)1(22=-+y x 上的动点,延长BA 到P ,使AB PA =,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 解:设),(y x P ,有条件知点A 为PB 的中点,所以点),12(y x B --,将点B 坐标代人已知曲线方程,得:1)1()12(22=--+-y x .即1)1()12(22=++-y x2、已知△ABC 中,三边a 、b 、c 满足2,=>>b a b c ,且a 、b 、c 成等差数列,求顶点B 的轨迹方程. 解:以边AC 的中点为原点,AC 所在直线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得)0,1(),0,1(C A -.由42==+b c a .知AC BC BA >=+4.则由椭圆定义知点B 的轨迹方程为)20(13422<<=+x y x 3、如图,给出定点)0)(0,(>a a A 和直线l :1-=x ,B 是直线l 上动点,BOA ∠的角平分线交AB 于点C ,求点C 的轨迹方程,并讨论方程表示的曲线类型与a 值的关系.解:依题意,记))(,1(R b b B ∈-,则直线OA 和OB 的方程为0=y 和bx y -= 设点),(y x C ,则有a x <≤0,由OC 平分AOB ∠,则点C 到OA 、OB 的距离相等,根据点到线的距离公式得21bbx y y ++=(1) 依题设点C 在直线AB 上,故有)(1a x a b y -+-=,由于0≠-a x 得ax ya b -+-=)1( (2) 将(2)代人(1)得:0,)()1()()1(122222≠⎥⎦⎤⎢⎣⎡-+-=⎥⎦⎤⎢⎣⎡-++y a x xy a y a x y a y 则222222)1()1)((2)()1()(x a x a a x a x y a a x +++---=++-,又因01≠+a ,整理得:0),0(0)1(2)1(22=<<=++--y a x y a ax x a ,则0=b .)0,0(C 满足上式.① 当1≠a ,轨迹方程化为)0(11)1()1(22222a x a a y a a a a x ≤≤=-+---(3) 当10<<a ,方程(3)表示椭圆弧段;当1>a ,方程(3)表示双曲线一支弧度.② 当1=a ,轨迹方程化为)10(2<≤=x x y (4),此时方程(4)表示抛物线弧段.【课后练习】1、设抛物线经过定点)2,0(A 且以x 轴为准线,求抛物线顶点M 的轨迹方程.解:设),(y x M ,则焦点)2,(y x F由AO AF = 得2)22()(22=-+-y o x ,整理得:1)1(422=-+y x . (除)0,0( 点外) 2、如图,设1A 、2A 为双曲线12222=-by a x 的两顶点,21P P 是垂直于实轴的弦,求11P A 与22P A 的交点P 的轨迹方程.解:设垂直于实轴的弦的端点分别为),(),,(002001y x P y x P -, 其中)(220222a x ab y -= ① 则直线11P A :)(00a x ax y y ++=; ② ②直线22P A :)(0a x x a y y --=; ③ ③设11P A 与22P A 的交点),(y x P ,②×③得:)(2222202a x ax y y ---=,将①代人并化简得:12222=+b y a x . 3、已知,动椭圆的一个焦点为)0,3(1F ,长轴长为6,且恒过原点,求动椭圆中心的轨迹方程. 解:设椭圆中心),(y x P ,另一焦点),(002y x F由中点公式x x =+230,则y y x x =+-=2,3200,则y y 20=,得)2,32(2y x F - 因621=+OF OF ,则6)2()32(322=+-+y x .整理得:0()23()23(222≠=+-x y x ,且)3≠x .4、已知定点)0,2(A ,P 点在圆122=+y x 上运动,AOP ∠的角平分线交PA 于Q 点,其中O 为坐标原点,求Q 点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的形状.解:设),(y x Q ,再设),(11y x P ,则12121=+y x①Q 分PA 的比为21==OA PO QA PQ ,则211021,21122111+⨯+=+⨯+=y y x x , 得:y y x x 23,12311=-=,代人①得点Q 的轨迹为圆,方程为94)32(22=+-y x .5、已知椭圆C 的方程为1222=+y x ,点),(b a P 的坐标满足1222≤+b a ,过点P 的直线交椭圆于A 、B 两点,点。

高三数学必修二知识点:轨迹方程的求解

高三数学必修二知识点:轨迹方程的求解

高三数学必修二知识点:轨迹方程的求解【导语】你手心里有交错的曲线和无来由的茧,那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你站在行驶在岁月河流的船头上,表情坚毅,你无悔的付出终会让一段旅程熠熠闪光。

xx 高中频道为你准备了《高三数学必修二知识点:轨迹方程的求解》助你成功!符合一定条件的动点所形成的图形,或者说,符合一定条件的点的全体所组成的集合,叫做满足该条件的点的轨迹.轨迹,包含两个方面的问题:凡在轨迹上的点都符合给定的条件,这叫做轨迹的纯粹性(也叫做必要性);凡不在轨迹上的点都不符合给定的条件,也就是符合给定条件的点必在轨迹上,这叫做轨迹的完备性(也叫做充分性).【轨迹方程】就是与几何轨迹对应的代数描述。

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根本步骤⒈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出动点M的坐标;⒉写出点M的集合;⒊列出方程=0;⒋化简方程为最简形式;⒌检验。

二、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求轨迹方程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直译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和交轨法等。

⒈直译法:直接将条件翻译成等式,整理化简后即得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通常叫做直译法。

⒉定义法:如果能够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某种曲线的定义,那么可利用曲线的定义写出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定义法。

⒊相关点法:用动点Q的坐标x,y表示相关点P的坐标x0、y0,然后代入点P的坐标(x0,y0)所满足的曲线方程,整理化简便得到动点Q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相关点法。

⒋参数法:当动点坐标x、y之间的直接关系难以找到时,往往先寻找x、y 与某一变数t的关系,得再消去参变数t,得到方程,即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参数法。

⒌交轨法:将两动曲线方程中的参数消去,得到不含参数的方程,即为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交轨法。

*直译法: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①建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②设点——设轨迹上的任一点P(x,y);③列式——列出动点p所满足的关系式;④代换——依条件的特点,选用距离公式、斜率公式等将其转化为关于X,Y 的方程式,并化简;⑤证明——证明所求方程即为符合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

高中数学「求轨迹方程」知识点梳理+例题精练,建议收藏~

高中数学「求轨迹方程」知识点梳理+例题精练,建议收藏~

专题51曲线与方程-求轨迹方程【热点聚焦与扩展】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高考对曲线与方程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确定的轨迹的形式或特点;二是求动点的轨迹方程,同时考查到求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和常用方法.一般地,命题作为解答题一问,小题则常常利用待定系数法求方程或利用方程判断曲线类别.本专题在分析研究近几年高考题及各地模拟题的基础上,重点说明求点的轨迹方程问题的常见解法.1、求点轨迹方程的步骤:(1)建立直角坐标系(2)设点:将所求点坐标设为(),x y ,同时将其他相关点坐标化(未知的暂用参数表示)(3)列式:从已知条件中发掘,x y 的关系,列出方程(4)化简:将方程进行变形化简,并求出,x y 的范围2、求点轨迹方程的方法(1)直接法:从条件中直接寻找到,x y 的关系,列出方程后化简即可(2)代入法:所求点(),P x y 与某已知曲线()00,0F x y =上一点()00,Q x y 存在某种关系,则可根据条件用,x y 表示出00,x y ,然后代入到Q 所在曲线方程中,即可得到关于,x y 的方程(3)定义法:从条件中能够判断出点的轨迹为学过的图形,则可先判定轨迹形状,再通过确定相关曲线的要素,求出曲线方程.常见的曲线特征及要素有:①圆: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直角→圆:若AB AC ⊥,则A 点在以BC 为直径的圆上确定方程的要素:圆心坐标(),a b ,半径r②椭圆:平面上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常数(常数大于定点距离)的点的轨迹确定方程的要素:距离和2a ,定点距离2c③双曲线:平面上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常数(小于定点距离)的点的轨迹注:若只是到两定点的距离差为常数(小于定点距离),则为双曲线的一支确定方程的要素:距离差的绝对值2a ,定点距离2c④抛物线:平面上到一定点的距离与到一定直线的距离(定点在定直线外)相等的点的轨迹确定方程的要素:焦准距:p .若曲线位置位于标准位置(即标准方程的曲线),则通过准线方程或焦点坐标也可确定方程(4)参数法:从条件中无法直接找到,x y 的联系,但可通过一辅助变量k ,分别找到,x y 与k 的联系,从而得到,x y 和k 的方程:()()x f k y g k =⎧⎪⎨=⎪⎩,即曲线的参数方程,消去参数k 后即可得到轨迹方程.【经典例题】例1.(2020·四川内江·高三三模)已知点()2,0A -、()3,0B ,动点(),P x y 满足2PA PB x ⋅=,则点P 的轨迹是()A.圆B.椭圆C.双曲线D.抛物线例2.(2020·广东深圳三模·)当点P 在圆221x y +=上变动时,它与定点()3,0Q -的连线PQ 的中点的轨迹方程是()A.()2234x y ++=B.()2231x y -+=C.()222341x y -+=D.()222341x y ++=例3.(2020·江西新余四中高三三模)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点P 是1B C 的中点,动点M 在其表面上运动,且与平面11A DC 的距离保持不变,运行轨迹为S ,当M 从P 点出发,绕其轨迹运行一周的过程中,运动的路程x 与11l MA MC MD =++之间满足函数关系()l f x =,则此函数图像大致是()A.B.C.D.例4.(2020·上海市嘉定区第一中学高三三模)如图所示,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点P 是平面11ADD A 上一点,且满足ADP △为正三角形.点M 为平面ABCD 内的一个动点,且满足MP MC =.则点M 在正方形ABCD 内的轨迹为()A.B.C.D.例5.(2020·辽宁高三三模)已知半径为r 的圆M 与x 轴交于,E F 两点,圆心M 到y 轴的距离为d .若d EF =,并规定当圆M 与x 轴相切时0EF =,则圆心M 的轨迹为()A.直线B.圆C.椭圆D.抛物线例6.(2020·安徽庐阳·合肥一中高三三模)已知点A ,B 关于坐标原点O 对称,1AB =,以M 为圆心的圆过A ,B 两点,且与直线210y -=相切,若存在定点P ,使得当A 运动时,MA MP -为定值,则点P 的坐标为()A.104⎛⎫ ⎪⎝⎭,B.102⎛⎫ ⎪⎝⎭,C.14⎛⎫- ⎪⎝⎭0,D.102,⎛⎫- ⎪⎝⎭例7.(2020·东湖·江西师大附中高三三模)设过点(),P x y 的直线分别与x 轴的正半轴和y 轴的正半轴交于,A B 两点,点Q 与点P 关于y 轴对称,O 为坐标原点,若2BP PA = ,且1OQ AB ⋅= ,则点P的轨迹方程是()A.()223310,02x y x y +=>>B.()223310,02x y x y -=>>C.()223310,02x y x y -=>>D.()223310,02x y x y +=>>例8.(2016·山西运城·高三三模)已知为平面内两定点,过该平面内动点作直线的垂线,垂足为.若,其中为常数,则动点的轨迹不可能是()A.圆B.椭圆C.抛物线D.双曲线【精选精练】1.(2020·广东普宁·高三三模)与圆及圆都外切的圆的圆心在()A.一个椭圆上B.双曲线的一支上C.一条抛物线D.一个圆上2.(2020·上海高三三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到点()1,2A 和直线l :30x y +-=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A.直线B.抛物线C.椭圆D.双曲线3.(2020·全国高考真题)在平面内,A ,B 是两个定点,C 是动点,若=1AC BC ⋅,则点C 的轨迹为()A.圆B.椭圆C.抛物线D.直线4.(2020·辽宁沈阳·高三三模)已知椭圆22184x y +=,点A ,B 分别是它的左,右顶点.一条垂直于x 轴的动直线l 与椭圆相交于P ,Q 两点,又当直线l 与椭圆相切于点A 或点B 时,看作P ,Q 两点重合于点A 或点B ,则直线AP 与直线BQ 的交点M 的轨迹方程是()A.22184y x -=B.22184x y -=C.22148y x -=D.22148x y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1,0A 、()1,1B 、()0,1C ,映射将平面上的点(),P x y 对应到另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点()222,P xy x y '-,则当点沿着折线运动时,在映射的作用下,动点P '的轨迹是()A.B.C.D.6.(2020·四川成都七中高三三模)正方形1111ABCD A B C D -中,若12CM MC =,P 在底面ABCD 内运动,且满足1DP CPD P MP=,则点P 的轨迹为()A.圆弧B.线段C.椭圆的一部分D.抛物线的一部分7.(2020·天水市第一中学高三三模)动点A 在圆221x y +=上移动时,它与定点()3,0B 连线的中点的轨迹方程是()A.22320x y x +++=B.22320x y x +-+=C.22320x y y +++=D.22320x y y +-+=8.(2020·北京市陈经纶中学高三三模)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奥斯的著作《圆锥曲线论》中给出了圆的另一种定义:平面内,到两个定点A 、B 距离之比是常数λ(0,1)λλ>≠的点M 的轨迹是圆.若两定点A 、B 的距离为3,动点M 满足||2||MA MB =,则M 点的轨迹围成区域的面积为().A.πB.2πC.3πD.4π9.(2020·内蒙古包头·高三三模)已知定点,A B 都在平面α内,定点,,P PB C αα∉⊥是α内异于,A B 的动点,且PC AC ⊥,那么动点C 在平面α内的轨迹是()A.圆,但要去掉两个点B.椭圆,但要去掉两个点C.双曲线,但要去掉两个点D.抛物线,但要去掉两个点10.如图所示,已知12,F F 是椭圆()2222:10x y a b a b Γ+=>>的左,右焦点,P 是椭圆Γ上任意一点,过2F 作12F PF ∠的外角的角平分线的垂线,垂足为Q ,则点Q 的轨迹为()A.直线B.圆C.椭圆D.双曲线11.(2020·北京房山·高三三模)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M 为棱AB 的中点,动点P 在平面11BCC B 及其边界上运动,总有1AP D M ⊥,则动点P 的轨迹为()A.两个点B.线段C.圆的一部分D.抛物线的一部分12.(2020·四川内江·高三三模)已知平面内的一个动点P 到直线l :x =433的距离与到定点F0)的距离之比为3,点11,2A ⎛⎫ ⎪⎝⎭,设动点P 的轨迹为曲线C ,过原点O 且斜率为k (k <0)的直线l 与曲线C 交于M 、N 两点,则△MAN 面积的最大值为()C.22D.1。

高三数学轨迹方程50题及答案

高三数学轨迹方程50题及答案

高(Gao)三数学轨迹方程50题及答案求曲线的轨迹方程常采用的方法有直接法、定义法、代入法、参数(Shu)法、交轨法,待定(Ding)系数法。

(1)直(Zhi)接法(Fa)直接法是将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或者等量关系,直接坐标化,列出等式化简即得动点轨迹方程.(2)定义法若动点轨迹的条件符合某一基本轨迹的定义(如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圆等),可用定义直接探求.(3)相关点法 根据相关点所满足的方程,通过转换而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4)参数法若动点的坐标(x ,y )中的x ,y 分别随另一变量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可以以这个变量为参数,建立轨迹的参数方程.(5)交轨法若动点是受某一参量影响的两动曲线的交点,我们可以以消去这个参量得到动点轨迹方程.(6)待定系数法求轨迹方程,一定要注意轨迹的纯粹性和完备性.要注意区别“轨迹”与“轨迹方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选择题:1、方程y=表示的曲线是: ( ) A 、双曲线 B 、半圆 C 、两条射线 D 、抛物线2、方程[(x -1)2+(y+2)2](x 2-y 2)=0表示的图形是: ( ) A 、两条相交直线 B 、两条直线与点(1,-2) C 、两条平行线 D 、四条直线3、动点p 与定点A(-1,0), B(1,0)的连线的斜率之积为-1,则p 点的轨迹方程是: ( ) A 、x 2+y 2=1 B 、x 2+y 2=1(x ≠±1) C 、x 2+y 2=1(x ≠1) D 、y=4、一动点到两坐标轴的距离之和的2倍,等于该点到原点距离的平方,则动点的轨迹方程是: ( )A 、x 2+y 2=2(x+y)B 、x 2+y 2=2|x+y|C 、x 2+y 2=2(|x|+|y|)D 、x 2+y 2=2(x -y)5、动点P 到直线x=1的距离与它到点A (4,0)的距离之比为2,则P 点的轨迹是:( )A 、中心在原点的椭圆 B 、中心在(5,0)的椭圆 C 、中点在原点的双曲线 D 、中心在(5,0)的双曲线6、已知圆x 2+y 2=4,过A (4,0)作圆的割线ABC ,则弦BC 中点的轨迹方程是 ( ) A 、(x -2)2+y 2=4 B 、(x -2)2+y 2=4(0≤x <1) C 、(x -1)2+y 2=4 D 、(x -1)2+y 2=4(0≤x <1)7、已知M (-2,0),N (2,0),|PM|-|PN|=4,则动点P 的轨迹是: ( ) A 、双曲线 B 、双曲线左支 C 、一条射线 D 、双曲线右支8、若一动圆与两圆x 2+y 2=1, x 2+y 2-8x+12=0都外切,则动圆圆心的轨迹为: ( ) A 、抛物线 B 、圆 C 、双曲线的一支 D 、椭圆9、点M 到F (3,0)的距离比它到直线x+4=0 的距离小1,则点M 的轨迹方程是:( ) A 、y 2=12x B 、y 2=12x(x>0) C 、y 2=6x D 、y 2=6x(x>0)10、已知圆x 2+y 2=1,点A (1,0),△ABC 内接于圆,且∠BAC=60°,当B 、C 在圆上运动时,BC 中点的轨迹方程是 ( )A 、x 2+y 2=B 、x 2+y 2=C 、x 2+y 2=21(x<21)D 、x 2+y 2=41(x<41)11、抛物线过点M (2,-4),且以x 轴为准线,此抛物线顶点的轨迹方程是 ( )A、(x-2)2+(y+4)2=16B、(x-2)2+4(y+2)2=16 (0)yC、(x-2)2-(y+4)2=16D、(x-2)2+4(y+4)2=1612、椭(Tuo)圆(Yuan)C与椭(Tuo)圆关于(Yu)直线x+y=0对(Dui)称,椭圆C的方程是()A、 B、C、 D、13、设A1、A2是椭圆=1的长轴两个端点,P1、P2是垂直于A1A2的弦的端点,则直线A1P1与A2P2交点的轨迹方程为 ( )A. B.C. D.14、中心在原点,焦点在坐标为(0,±5)的椭圆被直线3x-y-2=0截得的弦的中点的横坐标为,则椭圆方程为 ( )15、已知⊙O:x2+y2=a2, A(-a, 0), B(a, 0), P1, P2为⊙O上关于x轴对称的两点,则直线AP1与直线BP2的交点P的轨迹方程为()A、x2+y2=2a2B、x2+y2=4a2C、x2-y2=4a2D、x2-y2=a2二、填空题:16、动圆与x轴相切,且被直线y=x所截得的弦长为2,则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为。

高三数学知识点:运用向量方法解决轨迹-学习文档

高三数学知识点:运用向量方法解决轨迹-学习文档

高三数学知识点:运用向量方法解决轨迹天津市第四十二中学李艳杰二、运用两非零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求轨迹方程。

例1:已知定点A(2,0),点P在曲线x2+y2=1(x≠1)上运动,∠AOP的平分线交PA于Q,其中O为原点,求点Q的轨迹方程。

解: 设Q(x,y),P(x1,y1)-=(x-2,y)-=( x1-x,y1-y)又∵-=-=-∴ -=2-即:(x-2,y)=2(x1-x,y1-y)解得:-代入x12+y12=1(x≠1)有:-(3x-2)2+-y2=1(x≠-)即所求轨迹方程为:(x--)2+y2=-(x≠-)【点拨】用该方法解此类问题简单明了,若将Q视为线段AP 的定比分点,运用定比分点公式解本题,则计算过程既繁琐又容易出错。

例2:设过点P(x,y)的直线分别与x轴的正半轴和y轴的正半轴交于A、B两点,点Q与点P关于y轴对称,O为坐标原点,若-=2-,且-■=1,求P点的轨迹方程。

解:-=2-∴P分有向线段-所成的比为2由P(x,y)可得B(0,3y),A(-x,0)∴- =(--x,3y)∵Q与P关于y轴对称, ∴Q(-x,y),-且 =(-x,y)∴由-■=1可得-x2+3y2=1(x0,y0)即所求点P的轨迹方程为-x2+3y2=1(x0,y0)【点拨】求动点轨迹方程时应注意它的完备性与纯粹性。

化简过程破坏了方程的同解性,要注意补上遗漏的点或者挖去多余的点。

三、运用两非零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是求轨迹方程。

例1:如图,过定点A(a,b)任意作相互垂直的直线l1与l2,且l1与x轴相交于M点,l2与y轴相交于N点,求线段MN 中点P的轨迹方程。

解:设P(x,y),则M(2x,0),N(0,2y)-=(2x-a ,-b)-=(-a,2y-b)由-⊥-知-■=0∴(2x-a)(-a)+(-b)(2y-b)=0即所求点P的轨迹方程为2ax+2by=a2+b2【点拨】用勾股定理解本题,运算繁琐,若用斜率解本题,又必须分类讨论,用向量的方法避免了上述两种方法的缺陷,使解题优化。

高三高考数学中求轨迹方程的常见方法

高三高考数学中求轨迹方程的常见方法

高考数学中求轨迹方程的常见方法一、直接法当所求动点的要满足的条件简单明确时,直接按“建系设点、列出条件、代入坐标、整理化简、限制说明”五个基本步骤求轨迹方程, 称之直接法.例1 已知点)0,2(-A 、).0,3(B 动点),(y x P 满足2x PB PA =⋅,则点P 的轨迹为( ) A .圆 B .椭圆 C .双曲线 D .抛物线解:),3(),,2(y x y x --=---= ,2)3)(2(y x x +---=⋅∴226y x x +--=. 由条件,2226x y x x =+--,整理得62+=x y ,此即点P 的轨迹方程,所以P 的轨迹为抛物线,选D.二、定义法定义法是指先分析、说明动点的轨迹满足某种特殊曲线(如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的定义或特征,再求出该曲线的相关参量,从而得到轨迹方程.例2 已知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b c a ,,依次构成等差数列,且b c a >>,2=AB ,求顶点C 的轨迹方程.解:如右图,以直线AB 为x 轴,线段AB 的中点为原 点建立直角坐标系. 由题意,b c a ,,构成等差数列,∴b a c +=2, 即4||2||||==+AB CB CA ,又CA CB >,∴C 的轨迹为椭圆的左半部分.在此椭圆中,1,2='='c a ,3='b ,故C 的轨迹方程为)2,0(13422-≠<=+x x y x . 三、代入法当题目中有多个动点时,将其他动点的坐标用所求动点P 的坐标y x ,来表示,再代入到其他动点要满足的条件或轨迹方程中,整理即得到动点P 的轨迹方程,称之代入法,也称相关点法、转移法.例3 如图,从双曲线1:22=-y x C 上一点Q 引直线2:=+y x l 的垂线,垂足为N ,求线段QN 的中点P 的轨迹方程.解:设),(),(11y x ,Q y x P ,则)2,2(11y y x x N --.ΘN 在直线上,.22211=-+-∴y y x x ① 又l PN ⊥得,111=--x x y y 即011=-+-x y y x .②联解①②得⎪⎪⎩⎪⎪⎨⎧-+=-+=22322311x y y y x x .又点Q 在双曲线C 上,1)223()223(22=-+--+∴x y y x ,化简整理得:01222222=-+--y x y x ,此即动点P 的轨迹方程.四、几何法几何法是指利用平面几何或解析几何知识分析图形性质,发现动点的运动规律和要满足的条件,从而得到动点的轨迹方程.例4 已知点)2,3(-A 、)4,1(-B ,过A 、B 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1l 和2l ,求1l 和2l 的交点M 的轨迹方程.解:由平面几何知识可知,当ABM ∆为直角三角形时,点M 的轨迹是以AB 为直径的圆.此圆的圆心即为AB 的中点)1,1(--,半径为25221=AB ,方程为13)1()1(22=+++y x . 故M 的轨迹方程为13)1()1(22=+++y x .五、参数法参数法是指先引入一个中间变量(参数),使所求动点的横、纵坐标y x ,间建立起联系,然后再从所求式子中消去参数,得到y x ,间的直接关系式,即得到所求轨迹方程.例5 过抛物线px y 22=(0>p )的顶点O 作两条互相垂直的弦OA 、OB ,求弦AB 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解:设),(y x M ,直线OA 的斜率为)0(≠kk ,则直线OB 的斜率为k1-.直线OA 的方程为kx y =,由⎩⎨⎧==px y kx y 22解得⎪⎪⎩⎪⎪⎨⎧==kp y k px 222,即)2,2(2k p k p A ,同理可得)2,2(2pk pk B -. 由中点坐标公式,得⎪⎪⎩⎪⎪⎨⎧-=+=pk kpy pk k px 22,消去k ,得)2(2p x p y -=,此即点M 的轨迹方程. 六、交轨法求两曲线的交点轨迹时,可由方程直接消去参数,或者先引入参数来建立这些动曲线的联系,然后消去参数来得到轨迹方程,称之交轨法.例6 如右图,垂直于x 轴的直线交双曲线12222=-by a x 于M 、N 两点,21,A A 为双曲线的左、右顶点,求直线M A 1与N A 2的交点P 的轨迹方程,并指出轨迹的形状.解:设),(y x P 及),(),,(1111y x N y x M -,又)0,(),0,(21a A a A -,可得直线M A 1的方程为)(11a x a x y y ++=①;直线N A 2的方程为)(11a x ax y y -+-=②. ①×②得)(22221212a x ax y y ---=③. 又,1221221=-b y a x Θ)(2122221x a a b y -=-∴,代入③得)(22222a x ab y --=,化简得12222=+by a x ,此即点P 的轨迹方程. 当b a =时,点P 的轨迹是以原点为圆心、a 为半径的圆;当b a ≠时,点P 的轨迹是椭圆.高考动点轨迹问题专题讲解(一)选择、填空题1.( )已知1F 、2F 是定点,12||8F F =,动点M 满足12||||8MF MF +=,则动点M 的轨迹是 (A )椭圆 (B )直线 (C )圆 (D )线段2.( )设(0,5)M ,(0,5)N -,MNP ∆的周长为36,则MNP ∆的顶点P 的轨迹方程是(A )22125169x y +=(0x ≠) (B )221144169x y +=(0x ≠) (C )22116925x y +=(0y ≠) (D )221169144x y +=(0y ≠) 3.与圆2240x y x +-=外切,又与y 轴相切的圆的圆心轨迹方程是 ;4.P 在以1F 、2F 为焦点的双曲线221169x y -=上运动,则12F F P ∆的重心G 的轨迹方程是 ; 5.已知圆C:22(16x y ++=内一点()A ,圆C 上一动点Q , AQ 的垂直平分线交CQ 于P 点,则P 点的轨迹方程为 .2214x y += 6.△ABC 的顶点为(5, 0)A -、(5, 0)B ,△ABC 的内切圆圆心在直线3x =上,则顶点C 的轨迹方程是 ;221916x y -=(3x >) 变式:若点P 为双曲线221916x y -=的右支上一点,1F 、2F 分别是左、右焦点,则△12PF F 的内切圆圆心的轨迹方程是 ;推广:若点P 为椭圆221259x y +=上任一点,1F 、2F 分别是左、右焦点,圆M 与线段1F P 的延长线、线段2PF 及x 轴分别相切,则圆心M 的轨迹是 ;7.已知动点M 到定点(3,0)A 的距离比到直线40x +=的距离少1,则点M 的轨迹方程是 .212y x =8.抛物线22y x =的一组斜率为k 的平行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是 .4kx =(28k y >) 9.过抛物线24y x =的焦点F 作直线与抛物线交于P 、Q 两点,当此直线绕焦点F 旋转时, 弦PQ 中点的轨迹方程为 . 解法分析:解法1 当直线PQ 的斜率存在时, 设PQ 所在直线方程为(1)y k x =-与抛物线方程联立,2(1),4y k x y x=-⎧⎨=⎩ 消去y 得 2222(24)0k x k x k -++=. 设11(,)P x y ,22(,)Q x y ,PQ 中点为(,)M x y ,则有21222,22(1).x x k x k y k x k ⎧++==⎪⎪⎨⎪=-=⎪⎩消k 得22(1)y x =-. 当直线PQ 的斜率不存在时,易得弦PQ 的中点为(1,0)F ,也满足所求方程.故所求轨迹方程为22(1)y x =-. 解法2 设11(,)P x y ,22(,)Q x y ,由2112224,4.y x y x ⎧=⎪⎨=⎪⎩ 得121212()()4()y y y y x x -+=-,设PQ 中点为(,)M x y ,当12x x ≠时,有121224y y y x x -⋅=-,又1PQ MF yk k x ==-,所以,21yy x ⋅=-,即22(1)y x =-. 当12x x =时,易得弦PQ 的中点为(1,0)F ,也满足所求方程. 故所求轨迹方程为22(1)y x =-.10.过定点(1, 4)P 作直线交抛物线:C 22y x =于A 、B 两点, 过A 、B 分别作抛物线C 的切线交于点M, 则点M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44yx =-(二)解答题1.一动圆过点(0, 3)P ,且与圆22(3)100x y ++=相内切,求该动圆圆心C 的轨迹方程. (定义法)2.过椭圆221369x y +=的左顶点1A 作任意弦1A E 并延长到F ,使1||||EF A E =,2A 为椭圆另一顶点,连结OF 交2A E 于点P , 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3.已知1A 、2A 是椭圆22221x y a b+=的长轴端点,P 、Q 是椭圆上关于长轴12A A 对称的两点,求直线1PA 和2QA 的交点M 的轨迹.(交轨法)4.已知点G 是△ABC 的重心,(0,1), (0,1)A B -,在x 轴上有一点M ,满足||||MA MC =u u u r u u u u r , GM AB R λλ=(∈)u u u u r u u u r.(1)求点C 的轨迹方程;(2)若斜率为k 的直线l 与点C 的轨迹交于不同两点P 、Q ,且满足||||AP AQ =u u u r u u u r,试求k 的取值范围.解:(1)设(,)C x y ,则由重心坐标公式可得(,)33x y G . ∵ GM AB λ=u u u u r u u u r ,点M 在x 轴上,∴ (,0)3xM .∵ ||||MA MC =u u u r u u u u r,(0,1)A -,∴= 2213x y +=. 故点C 的轨迹方程为2213x y +=(1y ≠±).(直接法) (2)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b =+(1b ≠±),11(,)P x y 、22(,)Q x y ,PQ 的中点为N .由22,3 3.y kx b x y =+⎧⎨+=⎩消y ,得222(13)63(1)0k x kbx b +++-=.∴ 22223612(13)(1)0k b k b ∆=-+->,即22130k b +->. ①又122613kbx x k+=-+,∴212122262()221313k b b y y k x x b b k k -+=++=+=++, ∴223(,)1313kb bN k k-++. ∵ ||||AP AQ =u u u r u u u r,∴ AN PQ ⊥,∴ 1ANk k =-,即 221113313bk kb k k ++=--+, ∴2132k b +=,又由①式可得 220b b ->,∴ 02b <<且1b ≠.∴ 20134k <+<且2132k +≠,解得11k -<<且k ≠. 故k 的取值范围是11k -<<且3k ≠±. 5.已知平面上两定点(0,2)M -、(0,2)N ,P 为一动点,满足MP MN PN MN ⋅=⋅u u u r u u u u r u u u r u u u u r.(Ⅰ)求动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直接法)(Ⅱ)若A 、B 是轨迹C 上的两动点,且AN NB λ=u u u r u u u r.过A 、B 两点分别作轨迹C 的切线,设其交点为Q ,证明NQ AB ⋅u u u r u u u r为定值.解:(Ⅰ)设(,)P x y .由已知(,2)MP x y =+u u u r ,(0,4)MN =u u u u r ,(,2)PN x y =--u u u r, 48MP MN y ⋅=+u u u r u u u u r.PN MN ⋅=u u u r u u u u r……………………………………………3分∵MP MN PN MN ⋅=⋅u u u r u u u u r u u u r u u u u r ,∴48y+= 整理,得 28x y =.即动点P 的轨迹C 为抛物线,其方程为28x y =.6.已知O 为坐标原点,点(1,0)E -、(1,0)F ,动点A 、M 、N 满足||||AE m EF =u u u r u u u r(1m >),0MN AF =⋅u u u u r u u u r ,1()2ON OA OF =+u u u r u u u r u u u r,//AM ME u u u u r u u u r .求点M 的轨迹W 的方程.解:∵0MN AF ⋅=u u u u r u u u r ,1()2ON OA OF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MN 垂直平分AF .又//AM ME u u u u r u u u r,∴ 点M 在AE 上,∴ ||||||||2AM ME AE m EF m +===u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MA MF =u u u r u u u r ,∴ ||||2||ME MF m EF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 点M 的轨迹W 是以E 、F 为焦点的椭圆,且半长轴a m =,半焦距1c =, ∴ 22221b a c m =-=-.∴ 点M 的轨迹W 的方程为222211x y m m +=-(1m >). 7.设,x y R ∈,,i j 为直角坐标系内,x y 轴正方向上的单位向量,若向量(2)a xi y j =++r,(2)b xi y j =+-r , 且||||8a b +=r r.(1)求点(,)M x y 的轨迹C 的方程;(定义法)(2)过点(0,3)作直线l 与曲线C 交于A 、B 两点,设OP OA O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是否存在这样的直线l ,使得四边形OAPB 是矩形?若存在,求出直线l 的方程,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解:(1)2211216x y +=; (2)因为l 过y 轴上的点(0,3).若直线l 是y 轴,则,A B 两点是椭圆的顶点.Q 0OP OA O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所以P 与O 重合,与四边形OAPB 是矩形矛盾.故直线l 的斜率存在,设l 方程为3y kx =+,1122(,),(,)A x y B x y .由223,1,1216y kx x y =+⎧⎪⎨+=⎪⎩ 消y 得22(43)18210,k x kx ++-=此时22(18)4(43)(21)k k ∆=-+->0恒成立,且1221843k x x k +=-+,1222143x x k=-+, Q OP OA O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所以四边形OAPB 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直线l ,使得四边形OAPB 是矩形,则OA OB ⊥,即0OA OB ⋅=u u u r u u u r.1122(,),(,)OA x y OB x y ==u u u r u u u rQ , ∴ 12120OA OB x x y y ⋅=+=u u u r u u u r.即21212(1)3()90k x x k x x ++++=.2222118(1)()3()4343k k k k k +⋅-+⋅-++ 90+=.2516k =,得5k =. 故存在直线l :53y x =+,使得四边形OAPB 是矩形. 8.如图,平面内的定点F 到定直线l 的距离为2,定点E 满足:||EF uuu r =2,且EF l ⊥于G ,点Q 是直线l 上一动点,点M 满足:FM MQ =u u u u r u u u u r ,点P 满足://PQ EF u u u r u u u r ,0PM FQ ⋅=u u u u r u u u r.(I )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II )若经过点E 的直线1l 与点P 的轨迹交于相异两点A 、B ,令AFB θ∠=, 当34πθπ≤<时,求直线1l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 解:(1)以FG 的中点O 为原点,以EF 所在直线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设点(,)P x y ,则(0, 1)F ,(0, 3)E ,:1l y=-.∵ FM MQ =u u u u r u u u u r ,//PQ EF u u u r u u u r ,∴(,1)Q x -,(, 0)2xM .∵0PM FQ ⋅=u u u u r u u u r ,∴ ()()(2)02xx y -⨯+-⨯-=,即所求点P 的轨迹方程为24x y =. (2)设点))(,(),,(212211x x y x B y x A ≠设AF 的斜率为1k ,BF 的斜率为2k ,直线1l 的方程为3+=kx y由⎩⎨⎧=+=yx kx y 432…………6分 01242=--kx x 得1242121-==+∴x x k x x …………7分 9)4(44221222121==⋅=∴xx x x y y646)(22121+=++=+k x x k y y …………8分4216484||||cos 2222++-=+--=⋅=∴k k k k FB FA θ…………10分由于πθπ<≤43 2242122cos 122-≤++-<--≤<-∴k k 即θ…………11分 222242222≥∴≥++∴k k k解得4488-≤≥k k 或…………13分∴直线1l 斜率k 的取值范围是}8,8|{44-≥≥k k k 或9.如图所示,已知定点(1, 0)F ,动点P 在y 轴上运动,过点P 作PM 交x 轴于点M ,并延长MP 到点N ,且0PM PF ⋅=u u u u r u u u r ,||||PM PN =u u u u r u u u r.(1)求动点N 的轨迹方程;(2)直线l 与动点N 的轨迹交于A 、B 两点,若4OAOB ⋅=-u u u r u u u r,且||AB ≤l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解:(1)设(,)N x y ,由||||PM PN =u u u u r u u u r得(,0)M x -,(0, )2y P ,(,)2y PM x =--u u u u r ,(1,)2yPF =-u u u r ,又0PM PF ⋅=u u u u r u u u r ,∴204yx -+=,即动点N 的轨迹方程为24y x =. 10.已知点(0, 1)F ,点M 在x 轴上,点N 在y 轴上,P 为动点,满足0MN MF ⋅=u u u,0MN MP +=u u u u r u u u r r .(1)求P 点轨迹E 的方程; (2)将(1)中轨迹E 按向量(0, 1)a=r平移后得曲线E ',设Q 是E '上任一点,过Q 作圆22(1)1x y ++=的两条切线,分别交x 轴与A 、B 两点,求||AB 的取值范围. 解:(1)设(, 0)M a 、(0, )N b 、(,)P x y ,则(,)MN a b =-u u u u r 、(, 1)MF a =-u u u r、(, )MP x a y =-u u u r.由题意得(, )(, 1)0,(, )(,)(0, 0).a b a a b x a y -⋅-=⎧⎨-+-=⎩ ∴ 20,, ,2a b xa b y ⎧+=⎪⎨==-⎪⎩ ∴ 214y x =, 故动点P 的轨迹方程为214y x =. 11.如图()A m 和(,)B n 两点分别在射线OS 、OT 上移动,且12OA OB ⋅=-u u u r u u u r ,O 为坐标原点,动点P 满足OP OA O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1)求m n ⋅的值; (2)求P 点的轨迹C 的方程,并说明它表示怎样的曲线?(3)若直线l 过点(2, 0)E 交(2)中曲线C 于M 、N 两点,且3ME EN =u u u r u u u r,求l 的方程. 解:(1)由已知得1()(,)22OA OB m n mn ⋅=⋅=-=-u u u r u u u r, ∴14mn =.(2)设P 点坐标为(,)x y (0x >),由OP OA O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得(,)()(,)x y m n =+())m n m n =+-,∴,)x m n y m n =+⎧⎪⎨=-⎪⎩ 消去m ,n 可得2243y x mn -=,又因14mn =,∴ P 点的轨迹方程为221(0)3y x x -=>.它表示以坐标原点为中心,焦点在x 轴上,且实轴长为2,焦距为4的双曲线2213y x -=的右支.(3)设直线l 的方程为2x ty =+,将其代入C 的方程得 223(2)3ty y +-= 即 22(31)1290t y ty -++=,易知2(31)0t -≠(否则,直线l的斜率为 又22214436(31)36(1)0t t t ∆=--=+>, 设1122(,),(,)M x y N x y ,则121222129,3131t y y y y t t -+==-- ∵ l 与C 的两个交点,M N 在y 轴的右侧212121212(2)(2)2()4x x ty ty t y y t y y =++=+++2222291234240313131t t t t t t t -+=⋅+⋅+=->---,∴ 2310t -<,即2103t <<,又由120x x +>同理可得 2103t <<,由3ME EN =u u u r u u u r 得 1122(2,)3(2,)x y x y --=-, ∴ 121223(2)3x x y y -=-⎧⎨-=⎩由122222123231t y y y y y t +=-+=-=--得22631t y t =-, 由21222229(3)331y y y y y t =-=-=-得222331y t =--, 消去2y 得2222363(31)31t t t =--- 解之得:2115t = ,满足2103t <<. 故所求直线l0y --=0y +-=.12.设A ,B分别是直线y x =和y x =上的两个动点,并且||AB =u u u r P 满足OP OA O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记动点P 的轨迹为C .(I ) 求轨迹C 的方程;(II )若点D 的坐标为(0,16),M 、N 是曲线C 上的两个动点,且DM DN λ=u u u u r u u u r,求实数λ的取值范围.解:(I )设(,)P x y ,因为A 、B分别为直线y x =和y x =上的点,故可设11(,)5A x x,22(,)5B x x -. ∵OP OA O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1212,)x x x y x x =+⎧⎪⎨=-⎪⎩.∴1212,x x x x x y +=⎧⎪⎨-=⎪⎩.又AB =u u u r ∴2212124()()205x x x x -++=.∴22542045y x +=. 即曲线C 的方程为2212516x y +=. (II ) 设N (s ,t ),M (x ,y ),则由λ=,可得(x ,y-16)=λ (s ,t-16).故x s λ=,16(16)y t λ=+-.∵ M 、N 在曲线C 上, ∴⎪⎪⎩⎪⎪⎨⎧=+-+=+ 1.16)1616t (25s 1,16t 25s 22222λλλ消去s 得116)1616t (16)t 16(222=+-+-λλλ.由题意知0≠λ,且1≠λ,解得 17152t λλ-=. 又4t ≤, ∴421517≤-λλ. 解得 3553≤≤λ(1≠λ).故实数λ的取值范围是3553≤≤λ(1≠λ). 13.设双曲线22213y x a -=的两个焦点分别为1F 、2F ,离心率为2. (1)求此双曲线的渐近线1l 、2l的方程;(y x =)(2)若A 、B 分别为1l 、2l 上的动点,且122||5||AB F F =,求线段AB 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是什么曲线.(22317525xy +=) 提示:||1010AB =⇒=,又11y x =,22y x =, 则1221)yy x x +=-,2112)y y x x -=+. 又 122x x x =+,122y y y =+代入距离公式即可.(3)过点(1, 0)N 是否存在直线l ,使l 与双曲线交于P 、Q 两点,且0OP OQ ⋅=u u u r u u u r,若存在,求出直线l 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不存在)14.已知点(1, 0)F ,直线:2l x =,设动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为d ,已知||PF =,且2332d ≤≤. (1)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15.如图,直线:1l ykx =+与椭圆22:2C ax y +=(1a >)交于A 、B 两点,以OA 、OB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OAPB (O 为坐标原点). (1)若1k=,且四边形OAPB 为矩形,求a 的值;(3a =)(2)若2a =,当k 变化时(k R ∈),求点P 的轨迹方程.(22220x y y +-=(0y ≠))16.双曲线C :22221x y a b-=(0a >,0b >)的离心率为2,其中(0,)A b -,(, 0)B a ,且22224||||||||3OA OB OA O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1)求双曲线C 的方程;(2)若双曲线C 上存在关于直线l :4y kx =+对称的点,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解:(I )依题意有:2222222c 2,a 4a b a b ,3a b c .⎧=⎪⎪⎪+=⎨⎪⎪+=⎪⎩解得:.2,3,1===c b a所求双曲线的方程为.1322=-y x ………………………………………6分 (Ⅱ)当k=0时,显然不存在.………………………………………7分当k≠0时,设双曲线上两点M 、N 关于直线l 对称.由l ⊥MN ,直线MN 的方程为1y x b k=-+.则M 、N 两点的坐标满足方程组由221y x b,k3x y 3.⎧=-+⎪⎨⎪-=⎩消去y 得2222(3k 1)x 2kbx (b 3)k 0-+-+=.…………………9分 显然23k10-≠,∴2222(2kb)4(3k 1)(b 3)k 0∆⎡⎤=---+>⎣⎦.即222k b 3k 10+->. ①设线段MN 中点D (00x ,y )则02202kb x ,3k 13k b y .3k 1-⎧=⎪⎪-⎨⎪=⎪-⎩∵D (00x ,y )在直线l 上,∴22223k b k b 43k 13k 1-=+--.即22k b=3k 1- ② 把②带入①中得 222k b +bk 0>,解得b 0>或b 1<-.∴223k 10k ->或223k 1<-1k -.即k >或1k 2<,且k≠0. ∴k的取值范围是11(,(,0)(0,))22-∞-+∞U U U .…………………14分 17.已知向量OA u u u r=(2,0),OC u u u r =AB =(0,1),动点M 到定直线y =1的距离等于d ,并且满足OM u u u u r ·AM u u u u r =K(CM u u u u r ·BM u u u u r -d 2),其中O 为坐标原点,K 为参数.(Ⅰ)求动点M 的轨迹方程,并判断曲线类型;(Ⅱ)如果动点M 的轨迹是一条圆锥曲线,其离心率e 满足33≤e ≤22,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 18.过抛物线24y x =的焦点作两条弦AB 、CD ,若0AB CD ⋅=u u u r u u u r ,1()2OM OA OB =+u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1()2ON OC OD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1)求证:直线MN 过定点;(2)记(1)中的定点为Q ,求证AQB ∠为钝角;(3)分别以AB 、CD 为直径作圆,两圆公共弦的中点为H ,求H 的轨迹方程,并指出轨迹是什么曲线.19.(05年江西)如图,M 是抛物线上2y x =上的一点,动弦ME 、MF 分别交x 轴于A 、B 两点,且MA MB =.(1)若M 为定点,证明:直线EF 的斜率为定值;xyOA BEF M(2)若M 为动点,且90EMF∠=o ,求△EMF 的重心G 的轨迹.思路分析:(1)由直线MF (或ME )方程与抛物线方程组成的方程组解出点F 和点E 的坐标,利用斜率公式来证明;(2)用M 点的坐标将E 、F 点的坐标表示出来,进而表示出G 点坐标,消去0y 即得到G 的轨迹方程(参数法).解:(1)法一:设200(,)M y y ,直线ME 的斜率为k (0k >),则直线MF 的斜率为k -,方程为200()y y k x y -=-.∴由2002()y y k x y y x⎧-=-⎪⎨=⎪⎩,消x 得200(1)0ky y y ky -+-=,解得01F ky y k-=,∴ 202(1)F ky x k -=, ∴0022000022211214(1)(1)2E F EFE F ky ky y y k k k k ky ky ky x x y k k k -+---====---+--(定值).所以直线EF 的斜率为定值. 法二:设定点00(,)M x y ,11(,)E x y 、22(,)F x y ,由200211,y x y x ⎧=⎪⎨=⎪⎩ 得 010101()()y y y y x x -+=-,即011ME k y y =+;同理 021MF k y y =+.∵MA MB =,∴ ME MF k k =-,即010211y y y y =-++,∴ 1202y y y +=-.所以,1212221212120112EF y y y y k x x y y y y y --====---+(定值). 第一问的变式:过点M 作倾斜角互补的直线ME 、MF ,则直线EF 的斜率为定值;根据不同的倾斜角,可得出一组平行弦.(2)90,45,1,EMF MAB k ∠=∠==o o当时所以直线ME 的方程为200()y y k x y -=-由2002y y x y y x⎧-=-⎪⎨=⎪⎩得200((1),1)E y y --同理可得200((1),(1)).F y y +-+设重心G (x , y ),则有222200000000(1)(1)23333(1)(1)333M E F M E F y y y y x x x x y y y y x x x y ⎧+-+++++===⎪⎪⎨+--+++⎪===-⎪⎩消去参数0y 得2122()9273y x x =->. 20.如图,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纸片,沿某动直线l 为折痕将正方形在其下方的部分向上翻折,使得每次翻折后点B 都落在边AD 上,记为B ',折痕l 与AB 交于点E ,点M 满足关系式EM EB EB '=+u u u u r u u u r u u u r.(1)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求点M 的轨迹方程; (2)若曲线C 是由点M 的轨迹及其关于边AB 对称的曲线组成的,F 是AB 边上的一点,4BA BF =u u u r u u u r,过点F 的直线交曲线C 于P 、Q 两点,且PF FQ λ=u u u r u u u r ,求实数λ的取值范围.。

直译法求轨迹方程 - 江西教师网

直译法求轨迹方程 - 江西教师网
直接法求轨迹方程普通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21第三章第四节适应对象高二和高三学生江西省宜丰中学建德名师工作室求轨迹方程的常见方法一直接法如果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本身就是一些几何量的等量关系且这些条件简明易于表达我们只须把这种关系直接翻译成含xy的等式就得到点的轨迹方程
求轨迹方程的常见方法系列微课(一)
直接法求轨迹方程
欢迎你继续观看. 再见
x,y的方程式,并化简;
5.证明 证明所求方程即为符合条件的动点 轨迹方程.
来试试 在直角坐标系中,长度为3的线段AB的 端点A、B分别在x、y轴上运动,点M在线段 AB上,且 AM 2MB. 求点M的轨迹方程.
参考答案
y2 x2 1 4
求轨迹方程的直接法,我就介绍到这里, 谢谢你的观看 . 下一节我要介绍的是定义法求轨迹方程.
2 2 2
2
2
2
则点M的轨迹是 x2 y 2 a 2
法二、设M点的坐标为(x,y) ,由平
面几何中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知
1 1 OM AB 2a a 2 2
x y a
2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x2 y 2 a2
x y a
2 2 2

点M的轨迹是
直接法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是 1.建系 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2.设点 设轨迹上的任一点M(x,y) ; 3.列式 列出动点M所满足的关系式; 4.代换 依条件的特点,将其转化为关于
江西省宜丰中学 建德名师工作室
吴永芳
普通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2-1
第三章第四节
适应对象 高二和高三学生
求轨迹方程的常见方法(一)
直接法 如果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本身就是一

高三数学解答题难题突破—圆锥曲线中动点轨迹方程问题

高三数学解答题难题突破—圆锥曲线中动点轨迹方程问题

高三数学解答题难题突破—圆锥曲线中动点轨迹方程问题本文介绍了解动点轨迹问题的四种方法:直译法、定义法、代入法和参数法。

其中,直译法包括建系、设点、列式、代换和证明五个步骤;定义法则是根据条件得出动点的轨迹是某种已知曲线,再由曲线的定义直接写出动点的轨迹方程;代入法和参数法则是在特定条件下使用的方法。

此外,文章还提到了解轨迹问题时需要注意的两点:求点的轨迹与求轨迹方程是不同的要求,要验证曲线上的点是否都满足方程。

接下来,文章以一个例题为例,介绍了利用代点法求轨迹方程的具体步骤。

该例题要求求出点P的轨迹方程,通过设点、列式、代换和证明四个步骤,最终得出了轨迹方程x2+y2=2.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如何利用轨迹方程验证曲线上的点是否都满足方程,以及如何去掉满足方程的解而不再曲线上的点。

最后,文章介绍了另一种解轨迹问题的方法:定义法。

该方法是先根据条件得出动点的轨迹是某种已知曲线,再由曲线的定义直接写出动点的轨迹方程。

I)设圆心C的坐标为(x,y),则圆方程为(x-1)^2+y^2=1,又因为在y轴上截得的弦长为2,所以C到y轴的距离为1,即x^2+y^2=1.联立两式可得圆心C的轨迹方程为x^2+y^2-x-1=0.II)由题意可知,直线l的斜率为k,且过点Q(1,0),则直线方程为y=k(x-1)。

将直线方程代入圆的方程中,得到方程x^2+(k(x-1))^2-x-1=0,化简可得x^2(1+k^2)-2xk^2+k^2-1=0.由于直线l与轨迹C有交点A、B,所以方程有两个不同的实根,即Δ=4k^4-4(k^2+1)(k^2-1)≥0.解得-1≤k≤1.再将k带入直线方程可求出交点A、B的坐标,进而证明AR//FQ。

求AB中点的坐标为((k^2-1)/(1+k^2),k(k^2-2)/(1+k^2)),将其代入x^2+y^2-x-1=0中得到轨迹方程为x^4-2x^3+6x^2-2x+1-4y^2=0.1.定点、定值问题的解法定点、定值问题通常可以通过设定参数或取特殊值来确定“定点”是什么、“定值”是多少。

求轨迹方程——交轨法 课件-2023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求轨迹方程——交轨法 课件-2023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解:设 P 点的坐标为(x1,y1),则 Q 点坐标为(x1,-y1),
又有 A1(-m,0),A2(m,0),
则 A1P 的方程为:y= y1 (x m)

x1 m
A2Q 的方程为:y=- y1 (x m)

x1 m
两式相乘得:y2=-
y12 x12 m2
(x2
m2)

又因点
P
在双曲线上,故 x12
即(x - 1)2 ( y 1)2 1
2
22
.
小结:若动点是两曲线的交点,可以通过这两曲线的 方程直接求出交点的轨迹方程,也可以解方程组先求 出交点坐标的参数方程,再化为普通方程.

2.已知双曲线
x2 m2
y2 n2
=1(m>0,n>0)的顶点为
A1、A2,与
y
轴平行
的直线 l 交双曲线于点 P、Q.求直线 A1P 与 A2Q 交点 M 的轨迹方程
m2
y12 n2
1,即y12
n2 m2
( x12
m2 ).
代入③并整理得
x2 m2
y2 n2
=1.此即为
M 的轨迹方程.
小结:求两曲线的交点轨迹时,可先引入参数来建立 这些动曲线的联系,然后消去参数来得到轨迹方程.
跟踪训练:已知 MN
是椭圆
x2 a2
y2 b2
1 中垂直于长轴的动弦, A
、B

椭圆长轴的两个端点,求直线 MA 和NB 的交点 P 的轨迹方程.
得 x2 b2 ,
x2 a2 a2
即交点 P 的轨迹方程为
x2 y2 1 a2 b2
解 2: (利用角作参数)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30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的应用(解析版)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30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的应用(解析版)
所以 PQ 2 1 d 2 1,所以 △PCQ 是等边三角形,所以 PCQ π , 3
又因为 O是圆 C 上的点,所以 POQ PCQ π 。
26
【三】最值、几何意义的综合问题
1.距离最值(点到点、曲线点到线、) 距离的最值: ---用“参数法” (1)曲线上的点到直线距离的最值问题 (2)点与点的最值问题 “参数法”:设点---套公式--三角辅助角 ①设点: 设点的坐标,点的坐标用该点在所在曲线的的参数方程来设 ②套公式:利用点到线的距离公式 ③辅助角:利用三角函数辅助角公式进行化一 2.面积的最值问题 面积最值问题一般转化成弦长问题+点到线的最值问题 3.几何意义及其综合应用:
P(2,
)
在曲线
cos(
)
2
上.
3
3
所以,l的极坐标方程为
cos(
)
2

3
(2)设 P(, ) ,在 Rt△OAP 中, | OP || OA | cos 4 cos , 即 4 cos .
因为P在线段OM上,且
AP
OM
,故
的取值范围是 [
,
]

42
所以P点轨迹的极坐标方程为
4 cos ,
(1)分别写出 M1 , M 2 , M 3 的极坐标方程;
(2)曲线 M 由 M1 , M 2 , M 3 构成,若点 P 在 M 上,且 | OP | 3 ,求 P 的极坐标.
【解析】(1)由题设可得,弧 AB, BC,CD 所在圆的极坐标方程分别为
2 cos , 2sin , 2 cos .
[ ,
] .[来源:学*科*网]
42
【练习 2】在极坐标系中,已知圆 C 经过点 P (2 2, ) ,圆心为直线ρsin(θ-π)=- 3与极轴的交点,求

高三数学例谈消参法求轨迹问题

高三数学例谈消参法求轨迹问题

例谈消参法求轨迹问题作者:于华东 郑州市第十二中学邮编: 450044 Email : yuhd16@求动点的轨迹问题,方法很多,但对消参法的考查每年高考都是热点,高考中的轨迹问题为选拔性试题,有一定的难度,区分度好,能使优秀生脱颖而出.本文对消参法求轨迹问题略举两例,从中体会对消参法求轨迹问题的灵活考查.例1 设椭圆方程为2214y x += ,过点M (0,1) 的直线l 交椭圆于点A 、B ,O 是坐标原点,点P 满足1()2OP OA OB =+uu u r uu r uu u r ,点 N 的坐标为11(,)22,当直线l 绕点M 旋转时,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 分析:由直线l 过点M (0,1),可设其斜率为k (斜率不存在时要讨论),则直线l 的方程可表示出来,根据直线l 的斜率变化直接影响动点P 的轨迹,所以,只要求出点P 的横、纵坐标与斜率k 的关系,然后消去参数k 即可求得点P 的轨迹方程.解:(1)当直线l 的斜率存在时,设其斜率为k ,由直线l 过点M (0,1),则l 的方程为1y kx =+.记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1122(,)(,)x y x y 、,由题设可得点A 、B 的坐标1122(,)(,)x y x y 、是方程组221,14y kx y x ì=+ïïïíï+=ïïî的解. 将1y kx =+代入2214y x +=,并化简得,所以1212122228, ()2.44k x x y y k x x k k+=-+=++=++ 于是12122214()22244x x y y k OP OA OB k k++-=+=++uu u r uu r uu u r (,)=(,).设点P 的坐标为(,)x y ,则22,44.4k x k y k ì-ïï=ïï+ïíïï=ïï+ïî消去参数k , 得2240x y y +-=;(2)当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时,A 、B 两点连线的中点为坐标原点(0,0),也满足方程2240x y y +-=.所以点P 的轨迹方程为2240x y y +-=.点评:在引入直线l 的斜率k 为参数时,应讨论直线l 的斜率存在与不存在两种情况,要注意解题的严谨性。

与圆有关的轨迹问题

与圆有关的轨迹问题

课题:与圆有关的轨迹问题2010届高三数学调研测试(二)解答题中出现这样一道题目: 18.在等腰ABC ∆中,已知AB AC =,且点(1,0)B -。

点(2,0)D 为AC 中点。

(1)求点C 的轨迹方程(2)已知直线:40,l x y +-=求边BC 在直线l 上的射影EF 长的最大值。

文科班大部分学生对第一小题中的轨迹问题一筹莫展,结合2010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我们可以了解到直线和圆的知识是解析几何中的重中之重,虽然考纲中必做题部分对轨迹方程并没有明确要求,但在样卷的解答题中依然出现了轨迹方程问题,我们还是不能掉以轻心,今天我们利用一节课的时间来研究一下解析几何中简单的一些求轨迹的问题,特别是与圆有关的轨迹问题。

一.回忆解析几何中常见的轨迹:(1)在平面内,到两定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连接两定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平面内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3)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的圆.(4)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与到定直线(定点不在此定直线上)的距离之比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是圆锥曲线.当常数大于1时表示双曲线;当常数等于1时,表示抛物线;当常数大于0而小于1时表示椭圆.定点和定直线分别是圆锥曲线的焦点和相应的准线.(5)平面内到定直线的距离等于某一定值的点的轨迹是与这条直线平行的两条直线.二.例题选讲[例1]已知P(5,0)和圆1622=+y x ,过P 任意作直线l 与圆交于A 、B 两点,则弦AB 的中点M 的轨迹为 . 解一:探究:M 是弦的中点,可利用垂径定理。

设轨迹上任一点),(y x M ,连结OM 。

0=⋅∴⊥,0505222=+-=+-∴y x x y x x 即)(51616052222=⇒⎩⎨⎧=+=+-x y x y x x 令。

)51600522<≤=+-∴x y x x (方程为 ∴弦AB 的中点M 的轨迹为圆的一部分。

高三数学轨迹方程50题及答案

高三数学轨迹方程50题及答案

求轨迹方程求曲线的轨迹方程常采用的方法有直接法、定义法、代入法、参数法、交轨法,待定系数法。

(1)直接法直接法是将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或者等量关系,直接坐标化,列出等式化简即得动点轨迹方程.(2)定义法若动点轨迹的条件符合某一基本轨迹的定义(如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圆等),可用定义直接探求.(3)相关点法 根据相关点所满足的方程,通过转换而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4)参数法若动点的坐标(x ,y )中的x ,y 分别随另一变量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可以以这个变量为参数,建立轨迹的参数方程.(5)交轨法 若动点是受某一参量影响的两动曲线的交点,我们可以以消去这个参量得到动点轨迹方程. (6)待定系数法求轨迹方程,一定要注意轨迹的纯粹性和完备性.要注意区别“轨迹”与“轨迹方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选择题:1、方程y=122+--x x 表示的曲线是: ( ) A 、双曲线 B 、半圆 C 、两条射线 D 、抛物线2、方程[(x -1)2+(y+2)2](x 2-y 2)=0表示的图形是: ( ) A 、两条相交直线 B 、两条直线与点(1,-2) C 、两条平行线 D 、四条直线3、动点p 与定点A(-1,0), B(1,0)的连线的斜率之积为-1,则p 点的轨迹方程是: ( )A 、x 2+y 2=1B 、x 2+y 2=1(x ≠±1)C 、x 2+y 2=1(x ≠1)D 、y=21x -4、一动点到两坐标轴的距离之和的2倍,等于该点到原点距离的平方,则动点的轨迹方程是: ( )A 、x 2+y 2=2(x+y)B 、x 2+y 2=2|x+y|C 、x 2+y 2=2(|x|+|y|)D 、x 2+y 2=2(x -y) 5、动点P 到直线x=1的距离与它到点A (4,0)的距离之比为2,则P 点的轨迹是:( )A 、中心在原点的椭圆 B 、中心在(5,0)的椭圆C 、中点在原点的双曲线D 、中心在(5,0)的双曲线6、已知圆x 2+y 2=4,过A (4,0)作圆的割线ABC ,则弦BC 中点的轨迹方程是 ( ) A 、(x -2)2+y 2=4 B 、(x -2)2+y 2=4(0≤x <1) C 、(x -1)2+y 2=4 D 、(x -1)2+y 2=4(0≤x <1)7、已知M (-2,0),N (2,0),|PM|-|PN|=4,则动点P 的轨迹是: ( ) A 、双曲线 B 、双曲线左支 C 、一条射线 D 、双曲线右支8、若一动圆与两圆x 2+y 2=1, x 2+y 2-8x+12=0都外切,则动圆圆心的轨迹为: ( ) A 、抛物线 B 、圆 C 、双曲线的一支 D 、椭圆9、点M 到F (3,0)的距离比它到直线x+4=0 的距离小1,则点M 的轨迹方程是:( ) A 、y 2=12x B 、y 2=12x(x>0) C 、y 2=6x D 、y 2=6x(x>0) 10、已知圆x 2+y 2=1,点A (1,0),△ABC 内接于圆,且∠BAC=60°,当B 、C 在圆上运动时,BC 中点的轨迹方程是 ( ) A 、x 2+y 2=21 B 、x 2+y 2=41 C 、x 2+y 2=21(x<21) D 、x 2+y 2=41(x<41) 11、抛物线过点M (2,-4),且以x 轴为准线,此抛物线顶点的轨迹方程是 ( )A 、(x -2)2+(y+4)2=16 (0)y ¹B 、(x -2)2+4(y+2)2=16 (0)y ¹C 、(x -2)2-(y+4)2=16D 、(x -2)2+4(y+4)2=1612、椭圆C 与椭圆14)2(9)3(22=-+-y x 关于直线x+y=0对称,椭圆C 的方程是( ) A 、22(2)(3)149x y +++= B 、22(2)(3)194x y --+= C 、22(2)(3)194x y +++= D 、22(2)(3)149x y --+= 13、设A 1、A 2是椭圆4922y x +=1的长轴两个端点,P 1、P 2是垂直于A 1A 2的弦的端点,则直线A 1P 1与A 2P 2交点的轨迹方程为 ( )A.14922=+y xB.14922=+x y222214、中心在原点,焦点在坐标为(0,±52)的椭圆被直线3x -y -2=0截得的弦的中点的横坐标为21,则椭圆方程为 ( ) 12575 D. 17525C.1252752 B. 1752252A.22222222=+=+=+=+y x y x y x y x15、已知⊙O :x 2+y 2=a 2, A(-a, 0), B(a, 0), P 1, P 2为⊙O 上关于x 轴对称的两点,则直线AP 1与直线BP 2的交点P 的轨迹方程为 ( ) A 、x 2+y 2=2a 2 B 、x 2+y 2=4a 2 C 、x 2-y 2=4a 2 D 、x 2-y 2=a 2 二、填空题:16、动圆与x 轴相切,且被直线y=x 所截得的弦长为2,则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为 。

高三数学(解析几何)

高三数学(解析几何)

解析几何一、直线1、 直线的倾斜角:一条直线向上的方向与X 轴的正方向所成的最小正角。

2、 范围 0θπ≤<3、 直线的斜率:当倾斜角不是90时,倾斜角的正切值。

tan ()2k παα=≠4、 直线的斜率公式:设111(,)P x y ,222(,)P x y 12()x x ≠ 2121y y k x x -=-5、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关系:(如右图) 02πα≤<;0k >;单调增;2παπ<<,0k <;单调增6、 直线的方程(1)点斜式:11()y y k x x -=- ⑵、斜截式:y kx b =+ (3)两点式:112121y y x x y y x x --=-- ⑷、截距式:1x y a b += ⑸、一般式:220(0)Ax By C A B ++=+≠⑹、参数式: 11cos sin x x t y y t θθ=+⋅⎧⎨=+⋅⎩(t 为参数)参数t 几何意义:定点到动点的向量7、 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判定(相交、平行、重合)1l :11y k x b =+;2l :22y k x b =+ 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平行:12k k =且12b b ≠111222A B C A B C =≠相交:12k k ≠1122A B A B ≠重合:12k k =且12b b =111222A B C A B C == 垂直:121k k ⋅=- 12120A A B B +=8、 到角及夹角(新课改后此部分已删掉)到角:直线1l 依逆时方向旋转到与2l 重合时所有转的角。

2121tan 1k k k k α-=+夹角:不大于直角的从1l 到2l 的角叫1l 与2l 所成的角,简称夹角。

2121tan 1k k k k α-=+9、 点到直线的距离(应用极为广泛)P (00,x y )到1:0l Ax By C ++=的距离d =平行线间距离:11:0l Ax By C ++= 22:0l Ax By C ++=d =10、简单线性规划(确定可行域,求最优解,建立数学模型)⑴、目标函数:要求在一定条件下求极大值或极小值问题的函数。

2014届高三数学解析几何难点专练:轨迹问题

2014届高三数学解析几何难点专练:轨迹问题

轨迹问题1.若动点P 到定点F (1,-1)的距离与到直线l :x -1=0的距离相等,则动点P 的轨迹是( D )A .椭圆B .双曲线C .抛物线D .直线解析:因为定点F (1,-1)在直线l :x -1=0上,所以轨迹为过F (1,-1)与直线l 垂直的一条直线,故选D.2.实数变量m ,n 满足m 2+n 2=1,则坐标(m +n ,mn )表示的点的轨迹是( D )A .抛物线B .椭圆C .双曲线的一支D .抛物线的一部分解析:设x =m +n ,y =mn ,则x 2=(m +n )2=m 2+n 2+2mn =1+2y ,且由于m ,n 的取值都有限制,因此变量x 的取值也有限制,所以点(m +n ,n )的轨迹为抛物线的一部分,故选D.3.一圆形纸片的圆心为点O ,点Q 是圆内异于O 点的一定点,点A 是圆周上一点.把纸片折叠使点A 与Q 重合,然后展平纸片,折痕与OA 交于P 点.当点A 运动时点P 的轨迹是( B )A .圆B .椭圆C .双曲线D .抛物线解析:由条件知|PA |=|PQ |,则|PO |+|PQ |=|PO |+|PA |=R (R >|OQ |),所以点P 的轨迹是椭圆,故选B.4.已知点A (-1,0)和圆x 2+y 2=2上一动点P ,动点M 满足2MA →=AP →,则点M 的轨迹方程是( C )A .(x -3)2+y 2=1B .(x -32)2+y 2=1 C .(x -32)2+y 2=12 D .x 2+(y -32)2=12解析:设M (x ,y ),P (x 0,y 0),由2MA →=AP →,则2(-1-x,0-y )=(x 0+1,y 0-0),即(-2-2x ,-2y )=(x 0+1,y 0),所以⎩⎪⎨⎪⎧ x 0=-2x -3y 0=-2y .又点P (x 0,y 0)在圆x 2+y 2=2上,所以x 20+y 20=2,即(-2x -3)2+(-2y )2=2,化简得(x -32)2+y 2=12,故选C. 5.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两点A (3,1),B (-1,3),若点C 满足OC →=λ1OA →+λ2OB →(O为原点),其中λ1,λ2∈R ,且λ1+λ2=1,则点C 的轨迹方程为 x +2y -5=0 .解析:设C (x ,y ),则OC →=(x ,y ),OA →=(3,1),OB →=(-1,3).因为OC →=λ1OA →+λ2OB →,所以⎩⎪⎨⎪⎧ x =3λ1-λ2y =λ1+3λ2. 又λ1+λ2=1,所以x +2y -5=0.6.设过点P (x ,y )的直线分别与x 轴的正半轴和y 轴的正半轴交于A ,B 两点,点Q与点P 关于y 轴对称,O 为坐标原点.若BP →=2PA →,且OQ →·AB →=1,则点P 的轨迹方程是 32x 2+3y 2=1(x >0,y >0) .解析:设A (a,0),B (0,b ),a >0,b >0,由BP →=2PA →,得(x ,y -b )=2(a -x ,-y ),即a =32x >0,b =3y >0. 因为点Q 与点P 关于y 轴对称,所以点Q (-x ,y ),故由OQ →·AB →=1,得(-x ,y )·(-a ,b )=1,即ax +by =1.将a =32x ,b =3y 代入上式得所求的轨迹方程为32x 2+3y 2=1(x >0,y >0). 7.点P (4,-2)与圆x 2+y 2=4上任一点连线的中点的轨迹方程是 (x -2)2+(y +1)2=1 .解析:设圆上任意一点为(x 1,y 1),中点为(x ,y ),则⎩⎪⎨⎪⎧ x =x 1+42y =y 1-22,即⎩⎪⎨⎪⎧ x 1=2x -4y 1=2y +2, 代入x 2+y 2=4,得(2x -4)2+(2y +2)2=4,化简得(x -2)2+(y +1)2=1.8.已知椭圆C 的中心为直角坐标系xOy 的原点,焦点在x 轴上,它的一个顶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分别是7和1.(1)求椭圆C 的方程;(2)若P 为椭圆C 上的动点,M 为过点P 且垂直于x 轴的直线上的点,|OP ||OM |=e (e 为椭圆C 的离心率),求点M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曲线.解析:(1)设椭圆长半轴长及半焦距分别为a ,c ,由已知得⎩⎪⎨⎪⎧ a -c =1a +c =7,解得⎩⎪⎨⎪⎧a =4c =3,所以b 2=7, 所以椭圆C 的方程为x 216+y 27=1. (2)设M (x ,y ),P (x ,y 1),其中x ∈[-4,4].由已知得x 2+y 21x 2+y 2=e 2. 而e =34,故16(x 2+y 21)=9(x 2+y 2).① 由点P 在椭圆C 上得y 21=112-7x 216,代入①式并化简得9y 2=112, 所以点M 的轨迹方程为y =±473(-4≤x ≤4),轨迹是两条平行于x 轴的线段. 9.已知圆C 与两圆x 2+(y +4)2=1,x 2+(y -2)2=1外切,圆C 的圆心轨迹方程为L ,设L 上的点与点M (x ,y )的距离的最小值为m ,点F (0,1)与点M (x ,y )的距离为n .(1)求圆C 的圆心轨迹L 的方程;(2)求满足条件m =n 的点M 的轨迹Q 的方程.解析:(1)两圆半径都为1,两圆心分别为C 1(0,-4)、C 2(0,2),由题意得CC 1=CC 2, 可知圆心C 的轨迹是线段C 1C 2的垂直平分线,C 1C 2的中点为(0,-1),直线C 1C 2的斜率等于零,故圆心C的轨迹是线段C1C2的垂直平分线,其方程为y=-1,即圆C的圆心轨迹L的方程为y=-1.(2)因为m=n,所以M(x,y)到直线y=-1的距离与到点F(0,1)的距离相等,故点M 的轨迹Q是以y=-1为准线,点F(0,1)为焦点,顶点在原点的抛物线,而p2=1,即p=2,所以,轨迹Q的方程是x2=4y.。

江苏省苏州市2020届高三3月(3.30)数学二轮研讨会教案-与圆相关的轨迹问题研究(常熟市梅李高级中学)

江苏省苏州市2020届高三3月(3.30)数学二轮研讨会教案-与圆相关的轨迹问题研究(常熟市梅李高级中学)

与圆相关的轨迹问题研究常熟市梅李高级中学1. 已知圆O :221x y +=,直线:3l ax y +=,若直线l 上存在点P ,过点P 作圆O 的两条切线,切点为A ,B ,使得∠APB =60°,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2. 已知A 、B 是圆221:1C x y +=上的动点,且||3AB =,P 是圆222:(3)(4)1C x y -+-=上的动点,则||PA PB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1,0),(2,1)P Q -,直线:0l ax by c ++=,其中实数a ,b ,c 成等差数列,若点P 在直线l 上的射影为H ,则线段QH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4. 已知点(0,1),(1,0),(,0)A B C t ,点D 是直线AC 上的动点,若存在点D 使得2AD BD =, 则t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5.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B,C 为圆224x y +=上两点,点(1,1)A ,且AB AC ⊥,则线段BC 的长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6. 函数sin 1cos 2y θθ+=+的最大值.【总结】【练习】1. 向量,,a b c 满足,||||2a b a b ⊥==,且()()c a c b -⊥-,则||c 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2. 已知不等式22(cos )(4sin )m m ααλ-+--≥对任意R m ∈,R α∈恒成立,则实 数λ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3. 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斜边2BC =,P 是以A 为圆心的单位圆上的一个动点,且1233AQ AP AC =+,则||BQ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圆锥曲线中的轨迹方程问题-(解析版)

圆锥曲线中的轨迹方程问题-(解析版)

专题1 圆锥曲线的轨迹方程问题轨迹与轨迹方程高考题中在选择题或填空题中单独考查,在解答题中也会出现轨迹与轨迹方程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圆锥曲线中关于轨迹方程求法。

首先正确理解曲线与方程的概念,会用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用方程的观点实现几何问题的代数化解决,并能根据所给条件选择适当的方法求曲线的轨迹方程,常用方法有:直译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交轨)法等方法1、直译法:若动点运动的条件是一些已知(或通过分析得出)几何量的等量关系,可转化成含x,y 的等式,就得到轨迹方程。

直译法知识储备:两点间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直线的斜率(向量)公式。

经典例题:1.(2020·江苏徐州市·高三月考)古希腊著名数学家阿波罗尼斯与欧几里得、阿基米德齐名,他发现:平面内到两个定点A 、B 的距离之比为定值λ(1λ≠)的点所形成的图形是圆.后来,人们将这个圆以他的名字命名,称为阿波罗尼斯圆,简称阿氏圆.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2,0A -、()4,0B ,点P 满足12PA PB =,设点P 所构成的曲线为C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C 的方程为()22416x y ++= B .在C 上存在点D ,使得D 到点()1,1的距离为3 C .在C 上存在点M ,使得2MO MA = D .在C 上存在点N ,使得224NO NA += 【答案】ABD【分析】设点P 的坐标,利用12PA PB =,即可求出曲线C 的轨迹方程,然后假设曲线C 上一点坐标,根据BCD 选项逐一列出所满足条件,然后与C 的轨迹方程联立,判断是否有解,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设点P (x ,y ),()2,0A -、()4,0B ,由12PA PB =,12=,化简得x 2+y 2+8x =0,即:(x +4)2+y 2=16,故A 选项正确;曲线C 的方程表示圆心为(﹣4,0),半径为4的圆,圆心与点(1,1)=﹣4,+4,而3∈﹣4,故B 正确;对于C 选项,设M (x 0,y 0),由|MO |=2|MA |,=又 ()2200416x y ++=,联立方程消去y 0得x 0=2,解得y 0无解,故C 选项错误;对于D 选项,设N (x 0,y 0),由|NO |2+|NA |2=4,得 ()2222000024x y x y ++++=,又()2200416x y ++=,联立方程消去y 0得x 0=0,解得y 0=0,故D 选项正确.2.(2020·湖南省高三期末)点(,)P x y 与定点(1,0)F 的距离和它到直线:4l x =距离的比是常数12. 求点P 的轨迹方程;【答案】22143x y +=12=,化简即可求出;12=,化简得:223412x y +=,故1C 的方程为22143x y +=.【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有关解析几何的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是动点轨迹方程的求解.3.(2021年湖南省高三月考)已知动点P 到定点A (5,0)的距离与到定直线165x =的距离的比是54,求P 点的轨迹方程.【答案】轨迹方程是221169x y -=.【分析】利用动点P 到定点A (5,0)的距离与到定直线165x =的距离的比是54可得方程,化简由此能求出轨迹M 的方程.【详解】由题意,设P (x ,y ),则()22252516165x y x -+=⎛⎫- ⎪⎝⎭,化简得轨迹方程是221169x y -=. 故答案为221.169x y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轨迹方程的求法,属于基础题.由2、3题推广:圆锥曲线统一定义(第二定义):到定点的距离与到定直线的距离的比e 是常数的点的轨迹叫做圆锥曲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讲义(54)轨迹问题(2)一.复习目标:1.掌握求轨迹方程的另几种方法——相关点法(代入法)、参数法(交规法); 2.学会用适当的参数去表示动点的轨迹,掌握常见的消参法.二.知识要点:1.相关点法(代入法):对于两个动点00(,),(,)P x y Q x y ,点P 在已知曲线上运动导致点Q 运动形成轨迹时,只需根据条件找到这两个点的坐标之间的等量关系并化为00(,)(,)x f x y y g x y =⎧⎨=⎩然后将其代入已知曲线的方程即得到点Q 的轨迹方程. 2.参数法(交规法):当动点P 的坐标,x y 之间的直接关系不易建立时,可适当地选取中间变量t ,并用t 表示动点P 的坐标,x y ,从而动点轨迹的参数方程()()x f t y g t =⎧⎨=⎩消去参数t ,便可得到动点P 的的轨迹的普通方程,但要注意方程的等价性,即有t 的范围确定出,x y 的范围.三.课前预习:1.已知椭圆1162522=+yx的右焦点为F ,Q 、P 分别为椭圆上和椭圆外一点,且点Q 分FP 的比为2:1,则点P 的轨迹方程为 ( C )()A 14875)6(22=+-yx ()B 14875)6(22=++yx ()C 1144225)6(22=++yx ()D 11444225)32(22=++yx2.设动点P 在直线01=-x 上,O 为坐标原点,以OP 为直角边,点O 为直角顶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OPQ ,则动点Q 的轨迹是 ( B )()A ()B 两条平行直线 ()C 抛物线 ()D 双曲线3.已知点(,)P x y 在以原点为圆心的单位圆上运动,则点(,)Q x y x y +的轨迹是 ( B )()A 圆 ()B 抛物线 ()C 椭圆 ()D 双曲线 4.双曲线22143xy-=关于直线20x y -+=对称的曲线方程是22(2)(2)143y x ---=5.倾斜角为4π的直线交椭圆1422=+yx于B A ,两点,则线段AB 中点的轨迹方程是40(||5x y x +=<四.例题分析:例1.动圆22:(1)1C x y -+=,过原点O 作圆的任一弦,求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解:(一)直接法:设O Q 为过O 的任一条弦(,)P x y 是其中点,则CP OQ ⊥,则0C P O Q ⋅= ∴ (1,)(,)0x y x y -=,即2211()(01)24x y x -+=<≤(二)定义法:∵090OPC ∠=,动点P 在以1(,0)2M 为圆心,O C 为直径的圆上,∴所求点的轨迹方程为2211()(01)24x y x -+=<≤(三)参数法:设动弦PQ 的方程为y kx =,由22(1)1y kxx y =⎧⎨-+=⎩ 得: 22(1)20k x x +-=,设1122(,),(,)P x y Q x y ,PQ 的中点为(,)x y ,则:122121x x x k+==+,21k y kx k==+ 消去k 得2211()(01)24x y x -+=<≤小结:例2.求过点(1,2)A ,离心率为12,且以x 轴为准线的椭圆的下方的顶点轨迹方程.解:设椭圆下方的焦点00(,)F x y ,椭圆的下方的顶点为||1AF =,即点F 的轨迹方程是2200(1)(2)1x y -+-=,又003,2x x y y ==,∴点的P 轨迹方程为223(1)(2)12x y -+-=.例3.设椭圆方程为1422=+yx ,过点M (0,1)的直线l 交椭圆于点A 、B ,O 是坐标原点,点P 满足1()2O P O A O B =+ ,点N 的坐标为)21,21(,当l 绕点M 旋转时,求:(1)动点P 的轨迹方程;(2)N P的最小值与最大值.(1)解法一:直线l 过点M (0,1)设其斜率为k ,则l 的方程为.1+=kx y 记),(11y x A 、),,(22y x B 由题设可得点A 、B 的坐标),(11y x 、),(22y x 是方程组⎪⎩⎪⎨⎧=++=14122yx kx y 的解. 将①代入②并化简得,032)4(22=-++kx x k ,所以① ②⎪⎪⎩⎪⎪⎨⎧+=++-=+.48,42221221k y y kk x x 于是 ).44,4()2,2()(21222121kk k y y x x OB OA OP ++-=++=+= 设点P 的坐标为),,(y x 则⎪⎪⎩⎪⎪⎨⎧+=+-=.44,422k y kk x 消去参数k 得0422=-+y y x ③ 当k 不存在时,A 、B 中点为坐标原点(0,0),也满足方程③,所以点P 的轨迹方程为.0422=-+y y x解法二:设点P 的坐标为),(y x ,因),(11y x A 、),(22y x B 在椭圆上,所以 ,142121=+y x ④ .142222=+y x ⑤④—⑤得0)(4122212221=-+-y y x x ,所以.0))((41))((21212121=+-++-y y y y x x x x当21x x ≠时,有.0)(4121212121=--⋅+++x x y y y y x x ⑥并且⎪⎪⎪⎩⎪⎪⎪⎨⎧--=-+=+=.1,2,221212121x x y y xy y y y x x x ⑦ 将⑦代入⑥并整理得 .0422=-+y y x ⑧当21x x =时,点A 、B 的坐标为(0,2)、(0,-2),这时点P 的坐标为(0,0) 也满足⑧,所以点P 的轨迹方程为.141)21(16122=-+y x五.课后作业: 班级 学号 姓名1.抛物线x y 42=经过焦点的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是 ( )()A 12-=x y()B )1(22-=x y()C 212-=x y()D 122-=x y2.已知椭圆22194xy+=的左、右顶点分别为1A 和2A ,垂直于椭圆长轴的动直线与椭圆的两个交点分别为1P 和2P ,其中1P 的纵坐标为正数,则直线11A P 与22A P 的交点M 的轨迹方程 ( )()A 22194xy+= ()B 22194yx+= ()C 22194xy-= ()D 22194yx-=3.已知抛物线)(12R m mx x y ∈-+-=的顶点为A ,那么当m 变化时,此抛物线焦点F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椭圆221204xy+=上的任意一点P 向x 轴引垂线,垂足为Q ,则线段PQ 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为5.已知椭圆15922=+yx的两个焦点分别是F 1、F 2,△MF 1F 2的重心G 恰为椭圆上的点,则点M 的轨迹方程为 .6.如图, 7.设,x y R ∈,i j为直角坐标平面内,x y 轴正方向上的单位向量,若向量(5)a x i y j =++ (5)b x i y j =-+ ,||||8a b -=,求点(,)M x y 的轨迹C 的方程.7.某中心接到其正东、正西、正北方向三个观测点的报告:正西、正北两个观测点同时听到了一声巨响,正东观测点听到的时间比其他两个观测点晚4s ,已知各观测点到中心的距离都是1020m ,试确定该巨响发生的位置.(假定当时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m s ;相关各点均在同一平面上) 8.设双曲线2222:1xyC a b-=(0,0)a b >>的离心率为e ,右准线l 与两条渐近线交于,P Q两点,右焦点为F ,且PQF ∆为等边三角形.(1)求双曲线C 的离心率e 的值;(2)若双曲线C 被直线y ax b =+截得的弦长为22b ea,求双曲线C 的方程;(3)设双曲线C 经过点(1,0),以F 为左焦点,l 为左准线的椭圆,其短轴的端点为B ,求B F 中点的轨迹方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