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求轨迹方程的几种常用方法

合集下载

高考数学轨迹方程的求解知识点归纳整理-圆的轨迹方程例题

高考数学轨迹方程的求解知识点归纳整理-圆的轨迹方程例题

高考数学轨迹方程的求解知识点归纳整理|圆的轨迹方程例题符合一定条的动点所形成的图形,或者说,符合一定条的点的全体所组成的集合,叫做满足该条的点的轨迹.轨迹,包含两个方面的问题:凡在轨迹上的点都符合给定的条,这叫做轨迹的纯粹性(也叫做必要性);凡不在轨迹上的点都不符合给定的条,也就是符合给定条的点必在轨迹上,这叫做轨迹的完备性(也叫做充分性).【轨迹方程】就是与几何轨迹对应的代数描述。

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⒈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出动点M的坐标;⒉写出点M的集合;⒊列出方程=0;⒋化简方程为最简形式;⒌检验。

二、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求轨迹方程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直译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和交轨法等。

⒈直译法:直接将条翻译成等式,整理化简后即得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通常叫做直译法。

⒉定义法:如果能够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某种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利用曲线的定义写出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定义法。

⒊相关点法:用动点Q的坐标x,y表示相关点P的坐标x0、y0,然后代入点P的坐标(x0,y0)所满足的曲线方程,整理化简便得到动点Q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相关点法。

⒋参数法:当动点坐标x、y之间的直接关系难以找到时,往往先寻找x、y与某一变数t的关系,得再消去参变数t,得到方程,即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参数法。

⒌交轨法:将两动曲线方程中的参数消去,得到不含参数的方程,即为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交轨法。

*直译法: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①建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②设点设轨迹上的任一点P(x,y);③列式列出动点p所满足的关系式;④代换依条的特点,选用距离公式、斜率公式等将其转化为关于X,Y的方程式,并化简;⑤证明证明所求方程即为符合条的动点轨迹方程。

常见轨迹方程的求法2023届新高考数学

常见轨迹方程的求法2023届新高考数学

设 A(x1,y1 ),B(x2,y2 ),M(x,y),由韦达定理得 x1+x2=4+k,x1x2=
6.
7
知识梳理
典例精析
课堂练习
课后练习
∴x=x1+2 x2 =4+2 k ,y=kx=4k+2 k2 . 由yx==44k+2+2k, k2, 消去 k 得 y=2x2-4x. 又 2x=x1+x2=4+k,所以 x(-∞,- 6 )∪( 6 ,+∞). ∴点 M 的轨迹方程为 y=2x2-4x,x(-∞,- 6 )∪( 6 ,+∞).
课堂练习
课后练习
利用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的定义求轨迹方程的方法.
例 4 一个动圆 M 与圆 F1:x2+y2+6x+5=0 相外切,同时与圆 F2:x2 +y2-6x-91=0 相内切,求动圆的圆心轨迹方程.
12
知识梳理
典例精析
课堂练习
课后练习
【解】设动圆半径为 r,依题意: |MF1|=2+r,|MF2|=10-r. 两式相加得|MF1|+|MF2|=12. 所以 M 的轨迹是以 F1(-3,0),F2(3,0)为焦点,长半轴长为 6 的椭圆, 方程为3x62 +2y72 =1.
【答案】 B
18
知识梳理
典例精析
课堂练习
课后练习
4. (2019 新课标Ⅱ理)已知点 A(-2,0),B(2,0),动点 M(x,y)满足直线
AM 和 BM 的斜率之积为-12 ,记 M 的轨迹为曲线 C. 求 C 的方程,并说明 C 什么曲线.
例 2 过原点作直线 l 和抛物线 y=x2-4x+6 交于 A,B 两点,求线段
AB 的中点 M 的轨迹方程.
【解】由题意分析知直线 l 的斜率一定存在,设直线 l 的方程 y=kx.把它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 轨迹方程的常用求法素材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 轨迹方程的常用求法素材

【本讲主要内容】轨迹方程求轨迹方程的基本方法【知识掌握】 【知识点精析】1. 求曲线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⑴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设轨迹上任一点的坐标为(),M x y ;⑵寻找动点与已知点满足的关系式; ⑶将动点与已知点坐标代入; ⑷化简整理方程;⑸证明所得方程为所求曲线的轨迹方程。

通常求轨迹方程时,可以将步骤⑵和⑸省略。

2. 几种常用的求轨迹的方法:⑴直接法:如果动点运动的条件就是一些几何量的等量关系,这些条件简单明确,易于表述成含x y 、的等式,就得到轨迹方程,这种方法称之为直接法。

用直接法求动点轨迹的方程一般有建系设点、列式、代换、化简、证明五个步骤,但最后的证明可以省略。

⑵定义法:运用解析几何中一些常用定义(例如圆锥曲线的定义),可从曲线定义出发直接写出轨迹方程,或从曲线定义出发建立关系式,从而求出轨迹方程。

⑶代入法:动点所满足的条件不易表述或求出,但形成轨迹的动点(),P x y 却随另一动点()','Q x y 的运动而有规律的运动,且动点Q 的轨迹为给定或容易求得,则可先将','x y 表示为,x y 的式子,再代入Q 的轨迹方程,然后整理得P 的轨迹方程,代入法也称相关点法。

⑷参数法:求轨迹方程有时很难直接找出动点的横坐标、纵坐标之间的关系,则可借助中间变量(参数),使,x y 之间建立起联系,然后再从所求式子中消去参数,得出动点的轨迹方程。

说明:利用参数法求动点轨迹也是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应注意如下几点:①参数的选择要合理,应与动点坐标,x y 有直接关系,且易以参数表达。

可供选择作参数的元素很多,有点参数、角参数、线段参数、斜率参数等。

②消参数的方法有讲究,基本方法有代入法、构造公式法等,解题时宜注意多加积累。

③对于所选的参数,要注意其取值范围,并注意参数范围对,x y 的取值范围的制约。

⑸几何法:利用平面几何或解析几何的知识分析图形性质,发现动点运动规律和动点满足的条件,然后得出动点的轨迹方程。

高中数学求轨迹方程的六种常用技法

高中数学求轨迹方程的六种常用技法

求轨迹方程六种常用技法轨迹方程探求是解析几何中根本问题之一,也是近几年来高考中常见题型之一。

学生解这类问题时,不善于提醒问题内部规律及知识之间相互联系,动辄就是罗列一大堆坐标关系,进展无目大运动量运算,致使不少学生丧失信心,半途而废,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总结与归纳探求轨迹方程常用技法,对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优化学生解题思路很有帮助。

本文通过典型例子阐述探求轨迹方程常用技法。

1.直接法根据条件及一些根本公式如两点间距离公式,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直线斜率公式等,直接列出动点满足等量关系式,从而求得轨迹方程。

例1.线段,直线相交于,且它们斜率之积是,求点轨迹方程。

解:以所在直线为轴,垂直平分线为轴建立坐标系,那么,设点坐标为,那么直线斜率,直线斜率由有化简,整理得点轨迹方程为练习:1.平面内动点到点距离与到直线距离之比为2,那么点轨迹方程是。

2.设动直线垂直于轴,且与椭圆交于、两点,是上满足点,求点轨迹方程。

3. 到两互相垂直异面直线距离相等点,在过其中一条直线且平行于另一条直线平面内轨迹是〔〕A.直线B.椭圆C.抛物线D.双曲线2.定义法通过图形几何性质判断动点轨迹是何种图形,再求其轨迹方程,这种方法叫做定义法,运用定义法,求其轨迹,一要熟练掌握常用轨迹定义,如线段垂直平分线,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二是熟练掌握平面几何一些性质定理。

例2.假设为两顶点,与两边上中线长之与是,那么重心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___。

解:设重心为,那么由与两边上中线长之与是可得,而点为定点,所以点轨迹为以为焦点椭圆。

所以由可得故重心轨迹方程是练习:4.方程表示曲线是〔〕A.椭圆 B.双曲线 C.线段 D.抛物线3.点差法圆锥曲线中与弦中点有关问题可用点差法,其根本方法是把弦两端点坐标代入圆锥曲线方程,然而相减,利用平方差公式可得,,,等关系式,由于弦中点坐标满足,且直线斜率为,由此可求得弦中点轨迹方程。

例3.椭圆中,过弦恰被点平分,那么该弦所在直线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

求动点轨迹方程最简捷的四种方法

求动点轨迹方程最简捷的四种方法

2023年4月上半月㊀学法指导㊀㊀㊀㊀求动点轨迹方程最简捷的四种方法◉安徽省全椒县城东中学㊀殷宏林㊀㊀摘要:求符合某种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实际上就是利用已知的点的坐标之间的运动规律去寻找变量间的关系.求轨迹方程的常规思路,就是想方设法地把题目中的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方程问题来解决.关键词:参数法;复数法;交轨法;相关点法㊀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既是高中数学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也是近年来高考考查的高频考点[1].这类题型由于涉及到的知识点多,综合性较强,考查的范围广,分值较高,因此学习和掌握求轨迹方程的方法与技巧,已成为考生在高考中夺取高分的必要条件.轨迹是指点的集合,而方程是实数对的集合.二者看似毫不相干,实则它们之间是可以沟通转化的,求轨迹方程运用的就是这种转化思想.由于动点运动规律所给出的条件不同,因此求动点轨迹方程的方法也就不同[2],但其中最简捷㊁最实用的有以下四种.1参数法当所求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不易得出,也看不出明显的相关性时,如果经过仔细观察,发现这个动点的运动常常会受到某个变量(时间㊁角度㊁斜率㊁比值等)的制约,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这个变量作参数,建立轨迹的参数方程,这就是参数法.图1例1㊀动直线l 与单位圆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当l 总保持平行于直线y =2x 的条件下移动时,求弦A B 中点轨迹的方程.解:由l 平行于直线y =2x ,可设l 的方程为y =2x +b (b 为参数),将其代入单位圆的方程x 2+y 2=1中,整理得5x 2+4b x +b 2-1=0.如图1,因为l 与单位圆有两个交点,所以Δ=16b 2-20b 2+20=20-4b 2>0,则-5<b <5.设弦A B 的中点为P (x ,y ),根据韦达定理可知x =x 1+x 22=-25b ,代入l 的方程中,得y =b5.所以中点P 的轨迹方程为x =-25b ,y =b 5,ìîíïïïï其中-5<b <5.消去参数b ,得x +2y =0(-255<x <255),此即为弦A B 中点轨迹的普通方程,其轨迹为单位圆中的一条线段.思路与方法:从本题的解题思路可以看出以下几点.①利用几何直观即可判断出动点轨迹为过原点且垂直于y =2x 的含于单位圆中的线段;②当动点位置随着直线的平行移动而变化时,常选择截距作为参数较方便;③在求轨迹方程时,只要参数选择得当,常能使问题获得更简捷的解法.2复数法有些问题可以由复数的几何意义将动点和已知点表示成复数式,然后经过复数运算转化为动点的轨迹,这就是复数法.当涉及有向线段绕定点旋转,长度伸缩变化,或可用复数模的形式给出坐标间关系等问题时,运用复数法求解最简捷.图2例2㊀如图2,以抛物线y 2=4x 的焦半径F B 为对角线作正方形F A B C (顶点按逆时针方向顺序排列).求顶点C 的轨迹方程.解:因为抛物线y 2=4x 中焦参数p =2,所以焦点坐标为F (1,0).设动点C (x ,y ),其相关点B (x ᶄ,yᶄ).把x 轴看作实轴,y 轴为虚轴,则在复平面上,有z C =x +y i ,z B =x ᶄ+y ᶄi ,z F =1,所以z F Cң=(x -1)+y i ,z F Bң=(x ᶄ-1)+y ᶄi .由øB F C =π4,F B =2F C ,得z F B ң=z F C ңˑ2c o s (-π4)+i s i n (-π4)éëêêùûúú,即(x ᶄ-1)+y ᶄi=[(x -1)+y i ] 2(22-22i )=[(x -1)+y ]+[y -(x -1)]i .所以x ᶄ-1=x -1+y ,y ᶄ=y -x +1,{即x ᶄ=x +y ,yᶄ=y -x +1.{因为点B 在y 2=4x 上,所以(yᶄ)2=4x ᶄ.故(y -x +1)2=4(x +y ).整理即得动点C 的轨迹方程为14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学法指导2023年4月上半月㊀㊀㊀x 2+y 2-2x y -6x -2y =0.思路与方法:本题通过建立复平面,利用复数加法和乘法的几何意义,求出动点对应的复数表达式,然后通过比较实部㊁虚部求得动点的轨迹方程.3交轨法在求动点轨迹时,有时会遇到求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问题.这类问题可以通过解方程组求出含参数的交点坐标,再消去参数得出所求轨迹的方程,这就是交轨法.图3例3㊀在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 A B C 的边O A =a ,O C =b ,点D 在A O 的延长线上,D O =a ,设M ,N 分别是O C ,B C 上的动点,使O M ʒM C =B N ʒN C ʂ0,求直线DM 和A N 的交点P 的轨迹方程.解:如图3,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各点的坐标分别为A (a ,0),C (0,b ),D (-a ,0),B (a ,b ),设P (x ,y ).设O M ʒM C =B N ʒN C =λ(ʂ0).由定比分点公式,得M (0,λb 1+λ),N (a1+λ,b ).根据两点式,可得直线DM ,A N 的方程分别为㊀㊀㊀㊀y =λba (1+λ)(x +a ),①㊀㊀㊀㊀y =-b (1+λ)λa(x -a ).②①ˑ②,得y 2=-b 2a 2(x 2-a2),即x 2a 2+y 2b2=1(0<x <a ,0<y <b ).故点P 的轨迹方程为x 2a 2+y 2b2=1其中0<x <a ,0<b <y .思路与方法:本题中由于动点P 为动直线DM ,A N 的交点,两动直线均有一定点(D ,A )一动点(M ,N ),而两动点又满足O M ʒM C =B N ʒN C 这一比值条件,所以设此比值为参数较为方便.从本题的求解过程我们发现,运用交轨法求解时,可以不用求交点的坐标,只要能消掉参数,得出点P 的坐标间的关系即可.这也充分展示了运用交轨法求轨迹方程的便捷性与实用性.4相关点法在求动点轨迹方程的过程中,有时动点满足的条件不方便用等式列出,但动点是随着另外相关点而运动的.如果相关点所满足的条件能够看出,或可分析出,这时就可以用动点的坐标来表示相关点的坐标,根据相关点所满足的方程就能够求得动点的轨迹方程,这就是相关点法.图4例4㊀已知定点O (0,0)和A (6,0),M 为O A 的中点,以O A为一边作菱形O A B C ,M B 与A C 交于点P ,当菱形变动时,求点P 的轨迹方程.解:如图4,设动点P (x ,y ),其相关点B (x ᶄ,yᶄ).由A (6,0),得M (3,0).易知M P P B =12.所以由x =3+12x ᶄ1+12,y =0+12y ᶄ1+12,ìîíïïïïïïïïïï得x ᶄ=3x -6,y ᶄ=3y .{由A B =O A =6,可得(x ᶄ-6)2+(yᶄ-0)2=6.即(3x -6-6)2+(3y -0)2=6.整理,得(x -4)2+y 2=4.因为点P 不可能在x 轴上,所以点P 的轨迹方程为(x -4)2+y 2=4(y ʂ0).思路与方法:本题分析已知点与动点间的关系时,找出相关点是关键的一步.在图4中,若连接O B ,则可知P 为әA B O 的重心,所以选B 为相关点更方便;当然也可由A C 平分øO A B ,推知|B P ||PM |=2.事实上,求已知曲线关于某定点(或定直线)的中心对称(或轴对称)的曲线方程时,通常选择相关点法较简捷[3].5结论从上述典型实例可以看出,求动点轨迹方程的方法虽然很多,但上述四种方法最简捷,也非常实用,值得学生借鉴.当然,在求轨迹方程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上方法的灵活运用.对同一问题,若几种方法都可解决时,应择优选用;对较复杂的问题,有时需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参考文献:[1]钟载硕.求动点轨迹方程八法[J ].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2004(3):10G14.[2]张黎青.求动点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介绍[J ].新高考(高二语数外),2010(2):33G35.[3]陆钧.浅谈求动点轨迹方程[J ].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2006(11):12G13.Z 24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三种基本方法

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三种基本方法

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三种基本方法梁关化,2015,6,16高考数学的解几题中有一类是求动点轨迹方程题。

有的复习资料归纳这类题的解法过细,其实从历届的高考题来看,主要是下面三种:一是直接法,二是消参法,三是定义法。

直接法就是根据题目提供的明的和暗的条件,把动点的坐标满足的等式直接写出。

消参法就是分析动点的变动是因什么变动而引起,是另一动点,还是动直线,还是动曲线?如是另一动点引起,就把动点的坐标设为参数。

如是动直线引起,就把动直线方程的有关参数设为参数。

如是动曲线引起,就把动曲线方程的有关参数设为参数,接着根据题目提供的明的和暗的条件,把动点的坐标和参数满足的等式列出,最后把参数消去。

理论上,n 个参数需要(n+1)个等式才能把参数消去。

消参方法很奇妙,要通过解题,总结消参的技巧。

定义法就是分析动点满足的条件是否就是某一轨迹满足的条件,符合某一轨迹的定义,如是,就可以用待定法求解。

三法当中,高考解几大题考得最多的是消参法,难度也较大。

我在一篇消参法的小文中说到消参的许多具体做法,如代入法,加减法,平方后加减法,两式相乘法,两式相除法等等。

下面以2015年广东高考数学的解几大题为例,详细述说这三种方法。

(2015年广东高考数学的解几大题,文理同题,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过原点的动直线l 与圆C 1:05622=+-+x y x 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1) 求圆C 1的圆心坐标;(解略,答案:(3,0)) (2) 求线段AB 的中点M 的轨迹C 的方程;(答案:492322=+⎪⎭⎫ ⎝⎛-y x ⎪⎭⎫ ⎝⎛≤<335x ) (3) 是否存在实数k ,使得直线L :)4(-=x k y 与曲线C 只有一个交点?若存在,求出k 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略,答案:存在,752752≤≤-k 或34±=k )12221112222211(,),,,333,1,)(),322,,334,)()225,03,3y y M x y C M x x y y C M y x x C A B C C M C y y x -⊥⋅=-+=-+<+=<≤解法一(直接法):设则动直线l 的斜率为直线的斜率为由图易知l 从而有化简变形得(x-但由于动直线l 与圆相交于两个不同的点故圆心到直线l 的距离(即线段的长度)小于圆的半径,因此有(x-3)与(x-联立解得x>同时由图易知所以222112222222253,,3335)()(3)223(:)(,),(,),(,),650)65093620()0,5x y x M x y A x y B x y y kx x y x y x x x <≤+=<≤=⎧⎨+-+=⎩-+=∆=->⇒<因此动点M 的轨迹方程为(x-说明此法中用到平面几何的垂径分弦定理解法二(消参法):设动直线l 的方程为y=kx(这里的k 与第三小题中的k不同).解方程组消后整理得(1+k 于是有1+k 1+k 12222222222263(1)3(2)33)()2295503,3533335)()(3)223(:(,),x x k y y x x y x y xM x y +=⎧=⎪⎪∴⎨⎪=⎪⎩+=<<≤∴<≤+=<≤∆1+k 1+k 1+k 消去k 后,再变形得(x-由1+k ,得x>,同时由图易知因此,动点M 的轨迹方程为(x-说明消k 是分两步进行,先(2)式除以(1)式,求出k=,再代入(1)即可)解法三(定义法):设由图易知OMC 12222223,0),233,,22335)()3,223335,)()(3)223(:MC y x y x =+=<≤+=<≤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其斜边中点C 的坐标为(所以动点M 的轨迹以C 为圆心,为半径的圆.因此动点M 的轨迹方程为(x-,用解法一的方法同样可以求出x 的取值范围:因此动点M 的轨迹方程为(x-说明此法中用到平面几何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 虽然此题三法都可以解,但不是所有的题都是如此,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用最好的方法求解.此题还涉及到轨迹的完备性问题,如果考生不注意,肯定被扣分.。

求点的轨迹方程的六种常见方法

求点的轨迹方程的六种常见方法
BC CD DA
解:以AB所在直线为x轴,过o垂直AB 直线为y轴,建立如图直角坐标系.
DF
y
C
依题意有A(-2,0),B(2,0),C(2,4a),D(-2,4a)
P
E
设 BE CF DG =k(0≤k≤1),由此有
G
BC CD DA
A
o
Bx
E(2,4ak), F(2-4k,4a), G(-2,4a-4ak) 直线OF的方程为 2ax+(2k-1)y=0……………①
且 BE CF DG .P为GE与OF的交点(如图). BC CD DA
问:是否存在两个定点,使P到这两点的距离的和为定值?若存在, 求出这两点的坐标及此定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y
DF
C
E P
G设条件,首先求出点P坐标满足的方程,据此再判断是否存在两点,
使得P到两定点距离的和为定值.按题意有A(2, 0),B(2, 0),C(2, 4a),D(, 2, 4a).
整理得
x2 1
(y a)2 a2
1.
2
当a2 1 时,点P的轨迹为圆弧,所以不存在符合题意的两点 2
当a2 1 时,点P的轨迹为椭圆的一部分,点P到该椭圆焦点的距离的和为定长. 2
当a2 1 时,点P到椭圆两个焦点( 1 a2 , a)和( 1 a2 , a)的距离之和为定值 2.
2
2
• 以下举一个例子说明:
1.定义法
【例1】在ΔABC中,已知BC=a,当动点A满足条件sinC-sinB= 1 sinA时, 2
求动点A的轨迹方程.
解:以BC边所在直线为x轴,以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因为sinC-sinB= 1 sinA,由正弦定理得:AB - AC = 1 BC ,

高三高考数学中求轨迹方程的常见方法

高三高考数学中求轨迹方程的常见方法

高考数学中求轨迹方程的常见方法一、直接法当所求动点的要满足的条件简单明确时,直接按“建系设点、列出条件、代入坐标、整理化简、限制说明”五个基本步骤求轨迹方程, 称之直接法.例1 已知点)0,2(-A 、).0,3(B 动点),(y x P 满足2x PB PA =⋅,则点P 的轨迹为( ) A .圆 B .椭圆 C .双曲线 D .抛物线解:),3(),,2(y x y x --=---= ,2)3)(2(y x x +---=⋅∴226y x x +--=. 由条件,2226x y x x =+--,整理得62+=x y ,此即点P 的轨迹方程,所以P 的轨迹为抛物线,选D.二、定义法定义法是指先分析、说明动点的轨迹满足某种特殊曲线(如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的定义或特征,再求出该曲线的相关参量,从而得到轨迹方程.例2 已知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b c a ,,依次构成等差数列,且b c a >>,2=AB ,求顶点C 的轨迹方程.解:如右图,以直线AB 为x 轴,线段AB 的中点为原 点建立直角坐标系. 由题意,b c a ,,构成等差数列,∴b a c +=2, 即4||2||||==+AB CB CA ,又CA CB >,∴C 的轨迹为椭圆的左半部分.在此椭圆中,1,2='='c a ,3='b ,故C 的轨迹方程为)2,0(13422-≠<=+x x y x . 三、代入法当题目中有多个动点时,将其他动点的坐标用所求动点P 的坐标y x ,来表示,再代入到其他动点要满足的条件或轨迹方程中,整理即得到动点P 的轨迹方程,称之代入法,也称相关点法、转移法.例3 如图,从双曲线1:22=-y x C 上一点Q 引直线2:=+y x l 的垂线,垂足为N ,求线段QN 的中点P 的轨迹方程.解:设),(),(11y x ,Q y x P ,则)2,2(11y y x x N --.ΘN 在直线上,.22211=-+-∴y y x x ① 又l PN ⊥得,111=--x x y y 即011=-+-x y y x .②联解①②得⎪⎪⎩⎪⎪⎨⎧-+=-+=22322311x y y y x x .又点Q 在双曲线C 上,1)223()223(22=-+--+∴x y y x ,化简整理得:01222222=-+--y x y x ,此即动点P 的轨迹方程.四、几何法几何法是指利用平面几何或解析几何知识分析图形性质,发现动点的运动规律和要满足的条件,从而得到动点的轨迹方程.例4 已知点)2,3(-A 、)4,1(-B ,过A 、B 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1l 和2l ,求1l 和2l 的交点M 的轨迹方程.解:由平面几何知识可知,当ABM ∆为直角三角形时,点M 的轨迹是以AB 为直径的圆.此圆的圆心即为AB 的中点)1,1(--,半径为25221=AB ,方程为13)1()1(22=+++y x . 故M 的轨迹方程为13)1()1(22=+++y x .五、参数法参数法是指先引入一个中间变量(参数),使所求动点的横、纵坐标y x ,间建立起联系,然后再从所求式子中消去参数,得到y x ,间的直接关系式,即得到所求轨迹方程.例5 过抛物线px y 22=(0>p )的顶点O 作两条互相垂直的弦OA 、OB ,求弦AB 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解:设),(y x M ,直线OA 的斜率为)0(≠kk ,则直线OB 的斜率为k1-.直线OA 的方程为kx y =,由⎩⎨⎧==px y kx y 22解得⎪⎪⎩⎪⎪⎨⎧==kp y k px 222,即)2,2(2k p k p A ,同理可得)2,2(2pk pk B -. 由中点坐标公式,得⎪⎪⎩⎪⎪⎨⎧-=+=pk kpy pk k px 22,消去k ,得)2(2p x p y -=,此即点M 的轨迹方程. 六、交轨法求两曲线的交点轨迹时,可由方程直接消去参数,或者先引入参数来建立这些动曲线的联系,然后消去参数来得到轨迹方程,称之交轨法.例6 如右图,垂直于x 轴的直线交双曲线12222=-by a x 于M 、N 两点,21,A A 为双曲线的左、右顶点,求直线M A 1与N A 2的交点P 的轨迹方程,并指出轨迹的形状.解:设),(y x P 及),(),,(1111y x N y x M -,又)0,(),0,(21a A a A -,可得直线M A 1的方程为)(11a x a x y y ++=①;直线N A 2的方程为)(11a x ax y y -+-=②. ①×②得)(22221212a x ax y y ---=③. 又,1221221=-b y a x Θ)(2122221x a a b y -=-∴,代入③得)(22222a x ab y --=,化简得12222=+by a x ,此即点P 的轨迹方程. 当b a =时,点P 的轨迹是以原点为圆心、a 为半径的圆;当b a ≠时,点P 的轨迹是椭圆.高考动点轨迹问题专题讲解(一)选择、填空题1.( )已知1F 、2F 是定点,12||8F F =,动点M 满足12||||8MF MF +=,则动点M 的轨迹是 (A )椭圆 (B )直线 (C )圆 (D )线段2.( )设(0,5)M ,(0,5)N -,MNP ∆的周长为36,则MNP ∆的顶点P 的轨迹方程是(A )22125169x y +=(0x ≠) (B )221144169x y +=(0x ≠) (C )22116925x y +=(0y ≠) (D )221169144x y +=(0y ≠) 3.与圆2240x y x +-=外切,又与y 轴相切的圆的圆心轨迹方程是 ;4.P 在以1F 、2F 为焦点的双曲线221169x y -=上运动,则12F F P ∆的重心G 的轨迹方程是 ; 5.已知圆C:22(16x y ++=内一点()A ,圆C 上一动点Q , AQ 的垂直平分线交CQ 于P 点,则P 点的轨迹方程为 .2214x y += 6.△ABC 的顶点为(5, 0)A -、(5, 0)B ,△ABC 的内切圆圆心在直线3x =上,则顶点C 的轨迹方程是 ;221916x y -=(3x >) 变式:若点P 为双曲线221916x y -=的右支上一点,1F 、2F 分别是左、右焦点,则△12PF F 的内切圆圆心的轨迹方程是 ;推广:若点P 为椭圆221259x y +=上任一点,1F 、2F 分别是左、右焦点,圆M 与线段1F P 的延长线、线段2PF 及x 轴分别相切,则圆心M 的轨迹是 ;7.已知动点M 到定点(3,0)A 的距离比到直线40x +=的距离少1,则点M 的轨迹方程是 .212y x =8.抛物线22y x =的一组斜率为k 的平行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是 .4kx =(28k y >) 9.过抛物线24y x =的焦点F 作直线与抛物线交于P 、Q 两点,当此直线绕焦点F 旋转时, 弦PQ 中点的轨迹方程为 . 解法分析:解法1 当直线PQ 的斜率存在时, 设PQ 所在直线方程为(1)y k x =-与抛物线方程联立,2(1),4y k x y x=-⎧⎨=⎩ 消去y 得 2222(24)0k x k x k -++=. 设11(,)P x y ,22(,)Q x y ,PQ 中点为(,)M x y ,则有21222,22(1).x x k x k y k x k ⎧++==⎪⎪⎨⎪=-=⎪⎩消k 得22(1)y x =-. 当直线PQ 的斜率不存在时,易得弦PQ 的中点为(1,0)F ,也满足所求方程.故所求轨迹方程为22(1)y x =-. 解法2 设11(,)P x y ,22(,)Q x y ,由2112224,4.y x y x ⎧=⎪⎨=⎪⎩ 得121212()()4()y y y y x x -+=-,设PQ 中点为(,)M x y ,当12x x ≠时,有121224y y y x x -⋅=-,又1PQ MF yk k x ==-,所以,21yy x ⋅=-,即22(1)y x =-. 当12x x =时,易得弦PQ 的中点为(1,0)F ,也满足所求方程. 故所求轨迹方程为22(1)y x =-.10.过定点(1, 4)P 作直线交抛物线:C 22y x =于A 、B 两点, 过A 、B 分别作抛物线C 的切线交于点M, 则点M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44yx =-(二)解答题1.一动圆过点(0, 3)P ,且与圆22(3)100x y ++=相内切,求该动圆圆心C 的轨迹方程. (定义法)2.过椭圆221369x y +=的左顶点1A 作任意弦1A E 并延长到F ,使1||||EF A E =,2A 为椭圆另一顶点,连结OF 交2A E 于点P , 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3.已知1A 、2A 是椭圆22221x y a b+=的长轴端点,P 、Q 是椭圆上关于长轴12A A 对称的两点,求直线1PA 和2QA 的交点M 的轨迹.(交轨法)4.已知点G 是△ABC 的重心,(0,1), (0,1)A B -,在x 轴上有一点M ,满足||||MA MC =u u u r u u u u r , GM AB R λλ=(∈)u u u u r u u u r.(1)求点C 的轨迹方程;(2)若斜率为k 的直线l 与点C 的轨迹交于不同两点P 、Q ,且满足||||AP AQ =u u u r u u u r,试求k 的取值范围.解:(1)设(,)C x y ,则由重心坐标公式可得(,)33x y G . ∵ GM AB λ=u u u u r u u u r ,点M 在x 轴上,∴ (,0)3xM .∵ ||||MA MC =u u u r u u u u r,(0,1)A -,∴= 2213x y +=. 故点C 的轨迹方程为2213x y +=(1y ≠±).(直接法) (2)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b =+(1b ≠±),11(,)P x y 、22(,)Q x y ,PQ 的中点为N .由22,3 3.y kx b x y =+⎧⎨+=⎩消y ,得222(13)63(1)0k x kbx b +++-=.∴ 22223612(13)(1)0k b k b ∆=-+->,即22130k b +->. ①又122613kbx x k+=-+,∴212122262()221313k b b y y k x x b b k k -+=++=+=++, ∴223(,)1313kb bN k k-++. ∵ ||||AP AQ =u u u r u u u r,∴ AN PQ ⊥,∴ 1ANk k =-,即 221113313bk kb k k ++=--+, ∴2132k b +=,又由①式可得 220b b ->,∴ 02b <<且1b ≠.∴ 20134k <+<且2132k +≠,解得11k -<<且k ≠. 故k 的取值范围是11k -<<且3k ≠±. 5.已知平面上两定点(0,2)M -、(0,2)N ,P 为一动点,满足MP MN PN MN ⋅=⋅u u u r u u u u r u u u r u u u u r.(Ⅰ)求动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直接法)(Ⅱ)若A 、B 是轨迹C 上的两动点,且AN NB λ=u u u r u u u r.过A 、B 两点分别作轨迹C 的切线,设其交点为Q ,证明NQ AB ⋅u u u r u u u r为定值.解:(Ⅰ)设(,)P x y .由已知(,2)MP x y =+u u u r ,(0,4)MN =u u u u r ,(,2)PN x y =--u u u r, 48MP MN y ⋅=+u u u r u u u u r.PN MN ⋅=u u u r u u u u r……………………………………………3分∵MP MN PN MN ⋅=⋅u u u r u u u u r u u u r u u u u r ,∴48y+= 整理,得 28x y =.即动点P 的轨迹C 为抛物线,其方程为28x y =.6.已知O 为坐标原点,点(1,0)E -、(1,0)F ,动点A 、M 、N 满足||||AE m EF =u u u r u u u r(1m >),0MN AF =⋅u u u u r u u u r ,1()2ON OA OF =+u u u r u u u r u u u r,//AM ME u u u u r u u u r .求点M 的轨迹W 的方程.解:∵0MN AF ⋅=u u u u r u u u r ,1()2ON OA OF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MN 垂直平分AF .又//AM ME u u u u r u u u r,∴ 点M 在AE 上,∴ ||||||||2AM ME AE m EF m +===u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MA MF =u u u r u u u r ,∴ ||||2||ME MF m EF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 点M 的轨迹W 是以E 、F 为焦点的椭圆,且半长轴a m =,半焦距1c =, ∴ 22221b a c m =-=-.∴ 点M 的轨迹W 的方程为222211x y m m +=-(1m >). 7.设,x y R ∈,,i j 为直角坐标系内,x y 轴正方向上的单位向量,若向量(2)a xi y j =++r,(2)b xi y j =+-r , 且||||8a b +=r r.(1)求点(,)M x y 的轨迹C 的方程;(定义法)(2)过点(0,3)作直线l 与曲线C 交于A 、B 两点,设OP OA O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是否存在这样的直线l ,使得四边形OAPB 是矩形?若存在,求出直线l 的方程,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解:(1)2211216x y +=; (2)因为l 过y 轴上的点(0,3).若直线l 是y 轴,则,A B 两点是椭圆的顶点.Q 0OP OA O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所以P 与O 重合,与四边形OAPB 是矩形矛盾.故直线l 的斜率存在,设l 方程为3y kx =+,1122(,),(,)A x y B x y .由223,1,1216y kx x y =+⎧⎪⎨+=⎪⎩ 消y 得22(43)18210,k x kx ++-=此时22(18)4(43)(21)k k ∆=-+->0恒成立,且1221843k x x k +=-+,1222143x x k=-+, Q OP OA O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所以四边形OAPB 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直线l ,使得四边形OAPB 是矩形,则OA OB ⊥,即0OA OB ⋅=u u u r u u u r.1122(,),(,)OA x y OB x y ==u u u r u u u rQ , ∴ 12120OA OB x x y y ⋅=+=u u u r u u u r.即21212(1)3()90k x x k x x ++++=.2222118(1)()3()4343k k k k k +⋅-+⋅-++ 90+=.2516k =,得5k =. 故存在直线l :53y x =+,使得四边形OAPB 是矩形. 8.如图,平面内的定点F 到定直线l 的距离为2,定点E 满足:||EF uuu r =2,且EF l ⊥于G ,点Q 是直线l 上一动点,点M 满足:FM MQ =u u u u r u u u u r ,点P 满足://PQ EF u u u r u u u r ,0PM FQ ⋅=u u u u r u u u r.(I )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II )若经过点E 的直线1l 与点P 的轨迹交于相异两点A 、B ,令AFB θ∠=, 当34πθπ≤<时,求直线1l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 解:(1)以FG 的中点O 为原点,以EF 所在直线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设点(,)P x y ,则(0, 1)F ,(0, 3)E ,:1l y=-.∵ FM MQ =u u u u r u u u u r ,//PQ EF u u u r u u u r ,∴(,1)Q x -,(, 0)2xM .∵0PM FQ ⋅=u u u u r u u u r ,∴ ()()(2)02xx y -⨯+-⨯-=,即所求点P 的轨迹方程为24x y =. (2)设点))(,(),,(212211x x y x B y x A ≠设AF 的斜率为1k ,BF 的斜率为2k ,直线1l 的方程为3+=kx y由⎩⎨⎧=+=yx kx y 432…………6分 01242=--kx x 得1242121-==+∴x x k x x …………7分 9)4(44221222121==⋅=∴xx x x y y646)(22121+=++=+k x x k y y …………8分4216484||||cos 2222++-=+--=⋅=∴k k k k FB FA θ…………10分由于πθπ<≤43 2242122cos 122-≤++-<--≤<-∴k k 即θ…………11分 222242222≥∴≥++∴k k k解得4488-≤≥k k 或…………13分∴直线1l 斜率k 的取值范围是}8,8|{44-≥≥k k k 或9.如图所示,已知定点(1, 0)F ,动点P 在y 轴上运动,过点P 作PM 交x 轴于点M ,并延长MP 到点N ,且0PM PF ⋅=u u u u r u u u r ,||||PM PN =u u u u r u u u r.(1)求动点N 的轨迹方程;(2)直线l 与动点N 的轨迹交于A 、B 两点,若4OAOB ⋅=-u u u r u u u r,且||AB ≤l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解:(1)设(,)N x y ,由||||PM PN =u u u u r u u u r得(,0)M x -,(0, )2y P ,(,)2y PM x =--u u u u r ,(1,)2yPF =-u u u r ,又0PM PF ⋅=u u u u r u u u r ,∴204yx -+=,即动点N 的轨迹方程为24y x =. 10.已知点(0, 1)F ,点M 在x 轴上,点N 在y 轴上,P 为动点,满足0MN MF ⋅=u u u,0MN MP +=u u u u r u u u r r .(1)求P 点轨迹E 的方程; (2)将(1)中轨迹E 按向量(0, 1)a=r平移后得曲线E ',设Q 是E '上任一点,过Q 作圆22(1)1x y ++=的两条切线,分别交x 轴与A 、B 两点,求||AB 的取值范围. 解:(1)设(, 0)M a 、(0, )N b 、(,)P x y ,则(,)MN a b =-u u u u r 、(, 1)MF a =-u u u r、(, )MP x a y =-u u u r.由题意得(, )(, 1)0,(, )(,)(0, 0).a b a a b x a y -⋅-=⎧⎨-+-=⎩ ∴ 20,, ,2a b xa b y ⎧+=⎪⎨==-⎪⎩ ∴ 214y x =, 故动点P 的轨迹方程为214y x =. 11.如图()A m 和(,)B n 两点分别在射线OS 、OT 上移动,且12OA OB ⋅=-u u u r u u u r ,O 为坐标原点,动点P 满足OP OA O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1)求m n ⋅的值; (2)求P 点的轨迹C 的方程,并说明它表示怎样的曲线?(3)若直线l 过点(2, 0)E 交(2)中曲线C 于M 、N 两点,且3ME EN =u u u r u u u r,求l 的方程. 解:(1)由已知得1()(,)22OA OB m n mn ⋅=⋅=-=-u u u r u u u r, ∴14mn =.(2)设P 点坐标为(,)x y (0x >),由OP OA O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得(,)()(,)x y m n =+())m n m n =+-,∴,)x m n y m n =+⎧⎪⎨=-⎪⎩ 消去m ,n 可得2243y x mn -=,又因14mn =,∴ P 点的轨迹方程为221(0)3y x x -=>.它表示以坐标原点为中心,焦点在x 轴上,且实轴长为2,焦距为4的双曲线2213y x -=的右支.(3)设直线l 的方程为2x ty =+,将其代入C 的方程得 223(2)3ty y +-= 即 22(31)1290t y ty -++=,易知2(31)0t -≠(否则,直线l的斜率为 又22214436(31)36(1)0t t t ∆=--=+>, 设1122(,),(,)M x y N x y ,则121222129,3131t y y y y t t -+==-- ∵ l 与C 的两个交点,M N 在y 轴的右侧212121212(2)(2)2()4x x ty ty t y y t y y =++=+++2222291234240313131t t t t t t t -+=⋅+⋅+=->---,∴ 2310t -<,即2103t <<,又由120x x +>同理可得 2103t <<,由3ME EN =u u u r u u u r 得 1122(2,)3(2,)x y x y --=-, ∴ 121223(2)3x x y y -=-⎧⎨-=⎩由122222123231t y y y y y t +=-+=-=--得22631t y t =-, 由21222229(3)331y y y y y t =-=-=-得222331y t =--, 消去2y 得2222363(31)31t t t =--- 解之得:2115t = ,满足2103t <<. 故所求直线l0y --=0y +-=.12.设A ,B分别是直线y x =和y x =上的两个动点,并且||AB =u u u r P 满足OP OA O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记动点P 的轨迹为C .(I ) 求轨迹C 的方程;(II )若点D 的坐标为(0,16),M 、N 是曲线C 上的两个动点,且DM DN λ=u u u u r u u u r,求实数λ的取值范围.解:(I )设(,)P x y ,因为A 、B分别为直线y x =和y x =上的点,故可设11(,)5A x x,22(,)5B x x -. ∵OP OA O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1212,)x x x y x x =+⎧⎪⎨=-⎪⎩.∴1212,x x x x x y +=⎧⎪⎨-=⎪⎩.又AB =u u u r ∴2212124()()205x x x x -++=.∴22542045y x +=. 即曲线C 的方程为2212516x y +=. (II ) 设N (s ,t ),M (x ,y ),则由λ=,可得(x ,y-16)=λ (s ,t-16).故x s λ=,16(16)y t λ=+-.∵ M 、N 在曲线C 上, ∴⎪⎪⎩⎪⎪⎨⎧=+-+=+ 1.16)1616t (25s 1,16t 25s 22222λλλ消去s 得116)1616t (16)t 16(222=+-+-λλλ.由题意知0≠λ,且1≠λ,解得 17152t λλ-=. 又4t ≤, ∴421517≤-λλ. 解得 3553≤≤λ(1≠λ).故实数λ的取值范围是3553≤≤λ(1≠λ). 13.设双曲线22213y x a -=的两个焦点分别为1F 、2F ,离心率为2. (1)求此双曲线的渐近线1l 、2l的方程;(y x =)(2)若A 、B 分别为1l 、2l 上的动点,且122||5||AB F F =,求线段AB 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是什么曲线.(22317525xy +=) 提示:||1010AB =⇒=,又11y x =,22y x =, 则1221)yy x x +=-,2112)y y x x -=+. 又 122x x x =+,122y y y =+代入距离公式即可.(3)过点(1, 0)N 是否存在直线l ,使l 与双曲线交于P 、Q 两点,且0OP OQ ⋅=u u u r u u u r,若存在,求出直线l 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不存在)14.已知点(1, 0)F ,直线:2l x =,设动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为d ,已知||PF =,且2332d ≤≤. (1)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15.如图,直线:1l ykx =+与椭圆22:2C ax y +=(1a >)交于A 、B 两点,以OA 、OB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OAPB (O 为坐标原点). (1)若1k=,且四边形OAPB 为矩形,求a 的值;(3a =)(2)若2a =,当k 变化时(k R ∈),求点P 的轨迹方程.(22220x y y +-=(0y ≠))16.双曲线C :22221x y a b-=(0a >,0b >)的离心率为2,其中(0,)A b -,(, 0)B a ,且22224||||||||3OA OB OA O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1)求双曲线C 的方程;(2)若双曲线C 上存在关于直线l :4y kx =+对称的点,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解:(I )依题意有:2222222c 2,a 4a b a b ,3a b c .⎧=⎪⎪⎪+=⎨⎪⎪+=⎪⎩解得:.2,3,1===c b a所求双曲线的方程为.1322=-y x ………………………………………6分 (Ⅱ)当k=0时,显然不存在.………………………………………7分当k≠0时,设双曲线上两点M 、N 关于直线l 对称.由l ⊥MN ,直线MN 的方程为1y x b k=-+.则M 、N 两点的坐标满足方程组由221y x b,k3x y 3.⎧=-+⎪⎨⎪-=⎩消去y 得2222(3k 1)x 2kbx (b 3)k 0-+-+=.…………………9分 显然23k10-≠,∴2222(2kb)4(3k 1)(b 3)k 0∆⎡⎤=---+>⎣⎦.即222k b 3k 10+->. ①设线段MN 中点D (00x ,y )则02202kb x ,3k 13k b y .3k 1-⎧=⎪⎪-⎨⎪=⎪-⎩∵D (00x ,y )在直线l 上,∴22223k b k b 43k 13k 1-=+--.即22k b=3k 1- ② 把②带入①中得 222k b +bk 0>,解得b 0>或b 1<-.∴223k 10k ->或223k 1<-1k -.即k >或1k 2<,且k≠0. ∴k的取值范围是11(,(,0)(0,))22-∞-+∞U U U .…………………14分 17.已知向量OA u u u r=(2,0),OC u u u r =AB =(0,1),动点M 到定直线y =1的距离等于d ,并且满足OM u u u u r ·AM u u u u r =K(CM u u u u r ·BM u u u u r -d 2),其中O 为坐标原点,K 为参数.(Ⅰ)求动点M 的轨迹方程,并判断曲线类型;(Ⅱ)如果动点M 的轨迹是一条圆锥曲线,其离心率e 满足33≤e ≤22,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 18.过抛物线24y x =的焦点作两条弦AB 、CD ,若0AB CD ⋅=u u u r u u u r ,1()2OM OA OB =+u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1()2ON OC OD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1)求证:直线MN 过定点;(2)记(1)中的定点为Q ,求证AQB ∠为钝角;(3)分别以AB 、CD 为直径作圆,两圆公共弦的中点为H ,求H 的轨迹方程,并指出轨迹是什么曲线.19.(05年江西)如图,M 是抛物线上2y x =上的一点,动弦ME 、MF 分别交x 轴于A 、B 两点,且MA MB =.(1)若M 为定点,证明:直线EF 的斜率为定值;xyOA BEF M(2)若M 为动点,且90EMF∠=o ,求△EMF 的重心G 的轨迹.思路分析:(1)由直线MF (或ME )方程与抛物线方程组成的方程组解出点F 和点E 的坐标,利用斜率公式来证明;(2)用M 点的坐标将E 、F 点的坐标表示出来,进而表示出G 点坐标,消去0y 即得到G 的轨迹方程(参数法).解:(1)法一:设200(,)M y y ,直线ME 的斜率为k (0k >),则直线MF 的斜率为k -,方程为200()y y k x y -=-.∴由2002()y y k x y y x⎧-=-⎪⎨=⎪⎩,消x 得200(1)0ky y y ky -+-=,解得01F ky y k-=,∴ 202(1)F ky x k -=, ∴0022000022211214(1)(1)2E F EFE F ky ky y y k k k k ky ky ky x x y k k k -+---====---+--(定值).所以直线EF 的斜率为定值. 法二:设定点00(,)M x y ,11(,)E x y 、22(,)F x y ,由200211,y x y x ⎧=⎪⎨=⎪⎩ 得 010101()()y y y y x x -+=-,即011ME k y y =+;同理 021MF k y y =+.∵MA MB =,∴ ME MF k k =-,即010211y y y y =-++,∴ 1202y y y +=-.所以,1212221212120112EF y y y y k x x y y y y y --====---+(定值). 第一问的变式:过点M 作倾斜角互补的直线ME 、MF ,则直线EF 的斜率为定值;根据不同的倾斜角,可得出一组平行弦.(2)90,45,1,EMF MAB k ∠=∠==o o当时所以直线ME 的方程为200()y y k x y -=-由2002y y x y y x⎧-=-⎪⎨=⎪⎩得200((1),1)E y y --同理可得200((1),(1)).F y y +-+设重心G (x , y ),则有222200000000(1)(1)23333(1)(1)333M E F M E F y y y y x x x x y y y y x x x y ⎧+-+++++===⎪⎪⎨+--+++⎪===-⎪⎩消去参数0y 得2122()9273y x x =->. 20.如图,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纸片,沿某动直线l 为折痕将正方形在其下方的部分向上翻折,使得每次翻折后点B 都落在边AD 上,记为B ',折痕l 与AB 交于点E ,点M 满足关系式EM EB EB '=+u u u u r u u u r u u u r.(1)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求点M 的轨迹方程; (2)若曲线C 是由点M 的轨迹及其关于边AB 对称的曲线组成的,F 是AB 边上的一点,4BA BF =u u u r u u u r,过点F 的直线交曲线C 于P 、Q 两点,且PF FQ λ=u u u r u u u r ,求实数λ的取值范围.。

高中数学 轨迹问题专题

高中数学 轨迹问题专题

轨迹问题专题一.综述(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⒈依据题目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出动点M (x ,y )的坐标.⒉写出点M 的集合(几何关系).⒊将几何关系转化为代数关系,列出方程f (x ,y )=0,化简方程为最简形式.4.检验特殊点,进行必要的文字说明.(二)高考中常见的求轨迹方程的方法有:1.直译法与定义法,2.相关点法;3.参数法;4.交轨法(三)求轨迹方程一般以解答题第一问的形式出现,偶尔也会在小题中考查.二.例题精讲 破解规律例1. 设圆的圆心为A ,直线l 过点B (1,0)且与x 轴不重合,l 交圆A 于C ,D 两点,过B 作AC 的平行线交AD 于点E .证明为定值,并写出点E 的轨迹方程.分析: 题目中要求证明为定值,容易知道, E 的轨迹是椭圆,根据条件求出相关的参数即可.222150x y x ++-=EA EB +EA EB+点评:平面几何相关知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平时学习中要加以重视.规律总结: (1)直译法求轨迹方程:题目给出的条件可以直接得到一个关于动点坐标的关系式,化简即可.(2)定义法求轨迹方程:轨迹方程问题中,若能得到与我们所学过的圆锥曲线定义相符的结论,可以根据相应圆锥曲线的定义求出相关的参数,从而得到方程.(3)定义法求轨迹方程本质上还是直译法,只是我们利用了直译法得到的结论. 现学现用1:如图,矩形中, 且, 交于点.若点的轨迹是曲线的一部分,曲线关于轴、轴、原点都对称,求曲线的轨迹方程.例2. 已知线段的端点的坐标是,端点在圆上运动.求线段的中点的轨迹的方程;规律总结:相关点法求轨迹方程: 题中涉及了两个动点N 、M ,且点N 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轨迹方程已知),而M 的运动是由N 的运动而引发的,这样的题目可采用相关点法求动点M 的轨迹方程.基本方法是设M 的坐标,再反解出N 的坐标,然后带入N 所在曲线的轨迹方程,整理即可.现学现用2: 设O 为坐标原点,动点M 在椭圆C :上,过M 做x 轴ABCD ()()()()2,0,2,0,2,2,2,2A B C D --,AM AD DN DC λλ==[]0,1,AN λ∈BM Q Q P P x y P AB B ()6,5A ()()221:434C x y -+-=AB P 2C 2212x y +=的垂线,垂足为N ,点P 满足.求点P 的轨迹方程;例3: 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平行于轴的两条直线分别交于两点,交的准线于两点.(Ⅰ)若在线段上,是的中点,证明;(Ⅱ)若的面积是的面积的两倍,求中点的轨迹方程.点评:本题考查抛物线定义与几何性质、直线与抛物线位置关系、轨迹求法规律总结: 当动点坐标x 、y 之间的直接关系难以找到时,往往先寻找x 、y 与某一变量(或多个)的关系,再消去参变量,得到方程,即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参数法现学现用3: 已知为椭圆的左、右焦点,点在椭圆上移动时, 的内心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三.课堂练习 强化技巧 2NP NM =C 22y x =F x 12,l l C A B ,C P Q ,F AB R PQ AR FQ ∥PQF △ABF △AB 12,F F 22:143x y C +=P C 12PF F ∆I1. 已知|| =3,A ,B 分别在x 轴和y 轴上运动,O 为原点, ,则点P 的轨迹方程为( ).A .B .C .D .2. 若动圆与圆和圆都外切,则动圆的圆心的轨迹( ) A . 是椭圆 B . 是一条直线 C . 是双曲线的一支 D . 与的值有关3. 已知直线过抛物线: 的焦点, 与交于, 两点,过点, 分别作的切线,且交于点,则点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四.课后作业 巩固内化1. 设过点的直线分别与轴的正半轴和轴的正半轴交于、两点,点与点关于轴对称, 为原点,若为的中点,且,则点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2. 已知A(1,14),B(−1,14),直线AM ,BM 相交于点M ,且直线AM 的斜率与直线BM 的斜率的差是12,则点M 的轨迹C 的方程是___________.3. .点P 是圆C:(x +2)2+y 2=4上的动点,定点F (2,0),线段PF 的垂直平分线与直线CP 的交点为Q ,则点Q 的轨迹方程是___. AB 12OP OA OB 33=+22y x 14+=22x y 14+=22x y 19+=22y x 19+=P ()22:21M x y ++=()()22:314N x y λλ++=≤≤P λl C 24y x =l C A B A B C P P (),P x y x y A B Q P y O P AB 1OQ AB ⋅=P4. 如下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阴影部分即为,区域中动点到的距离之积为1.求点的轨迹的方程;5. 已知动圆过定点,且在轴上截得的弦长为.求动圆的圆心点的轨迹方程;6.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动点到两定点, 的距离的比值为的轨迹为曲线.求曲线的方程;7. 已知动点E 到点A 与点B 的直线斜率之积为,点E 的轨迹为曲线C .求C 的方程;8.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圆的圆心为.已知点,且为圆上的动点,线段的中垂线交于点.求点的轨迹方程;9. 设M,N,T 是椭圆x 216+y 212=1上三个点,M,N 在直线x =8上的射影分别为xOy 1:l y x =2:l y x =-W W (),P x y 12,l l PC G ()4,0F y 8G G xOy P ()2,0M -()1,0N 2C C ()2,0()2,0-14-xOy 222150x y x ++-=M ()1,0N T M TN TM P PM1,N1.(1)若直线MN过原点O,直线MT,NT斜率分别为k1,k2,求证:k1k2为定值;(2)若M,N不是椭圆长轴的端点,点L坐标为(3,0),ΔM1N1L与ΔMNL面积之比为5,求MN中点K的轨迹方程.10. 已知椭圆Γ:x2a2+y2b2=1(a>b>0)的右焦点与短轴两端点构成一个面积为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O为坐标原点.(1)求椭圆Γ的方程;(2)设点A在椭圆Γ上,点B在直线y=2上,且OA⊥OB,求证:1OA2+1OB2为定值;(3)设点C在椭圆Γ上运动,OC⊥OD,且点O到直线CD的距离为常数√3,求动点D 的轨迹方程.轨迹问题专题答案一.综述(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⒈依据题目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出动点M (x ,y )的坐标.⒉写出点M 的集合(几何关系).⒊将几何关系转化为代数关系,列出方程f (x ,y )=0,化简方程为最简形式.4.检验特殊点,进行必要的文字说明.(二)高考中常见的求轨迹方程的方法有:1.直译法与定义法,2.相关点法;3.参数法;4.交轨法(三)求轨迹方程一般以解答题第一问的形式出现,偶尔也会在小题中考查.二.例题精讲 破解规律例1. 设圆的圆心为A ,直线l 过点B (1,0)且与x 轴不重合,l 交圆A 于C ,D 两点,过B 作AC 的平行线交AD 于点E .证明为定值,并写出点E 的轨迹方程.分析: 题目中要求证明为定值,容易知道, E 的轨迹是椭圆,根据条件求出相关的参数即可.222150x y x ++-=EA EB +EA EB +答案:() 解析:因为,,故,所以,故.又圆的标准方程为,从而,所以. 由题设得,,,由椭圆定义可得点的轨迹方程为: (). 点评:平面几何相关知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平时学习中要加以重视.规律总结: (1)直译法求轨迹方程:题目给出的条件可以直接得到一个关于动点坐标的关系式,化简即可.(2)定义法求轨迹方程:轨迹方程问题中,若能得到与我们所学过的圆锥曲线定义相符的结论,可以根据相应圆锥曲线的定义求出相关的参数,从而得到方程.(3)定义法求轨迹方程本质上还是直译法,只是我们利用了直译法得到的结论. 现学现用1:如图,矩形中, 且, 交于点.若点的轨迹是曲线的一部分,曲线关于轴、轴、原点都对称,求曲线的轨迹方程.13422=+y x 0≠y ||||AC AD =AC EB //ADC ACD EBD ∠=∠=∠||||ED EB =||||||||||AD ED EA EB EA =+=+A 16)1(22=++y x 4||=AD 4||||=+EB EA )0,1(-A )0,1(B 2||=AB E 13422=+y x 0≠y ABCD ()()()()2,0,2,0,2,2,2,2A B C D --,AM AD DN DC λλ==[]0,1,AN λ∈BM Q Q P P x y P解析:设,由,求得, ∵,∴, ∴,整理得. 可知点的轨迹为第二象限的椭圆,由对称性可知曲线的轨迹方程为. 例2. 已知线段的端点的坐标是,端点在圆上运动.求线段的中点的轨迹的方程;分析:设点的坐标为,点的坐标为,根据点坐标,和点是线段的中点,得, ,再由点在圆上运动,求得点的轨迹方程,进而可求得点的轨迹的方程;答案:解析:设点的坐标为,点的坐标为,由于点的坐标为, 且点是线段的中点,所以, 于是有, ①因为点在圆上运动,所以点的坐标满足的方程 即: ②把①代入②,得整理,得所以点的轨迹的方程为.(),Q x y ,AM AD DN DC λλ==()()2,2,42,2M N λλ--1,22QA AN QB BM k k k k λλ====-11224QA QB k k λλ⎛⎫⋅=⋅-=- ⎪⎝⎭1224y y x x ⋅=-+-()22120,014x y x y +=-≤≤≤≤Q 14P 2214x y +=AB B ()6,5A ()()221:434C x y -+-=AB P 2C P (),x y A ()00,x y B P AB 026x x =-025y y =-A 1C A P 2C ()()22541x y -+-=P (),x y A ()00,x y B ()6,5P AB 062x x +=052y y +=026x x =-025y y =-A 1C A 1C ()()22434x y -+-=()()2200434x y -+-=()()222642534x y --+--=()()22541x y -+-=P 2C ()()22541x y -+-=规律总结:相关点法求轨迹方程: 题中涉及了两个动点N 、M ,且点N 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轨迹方程已知),而M 的运动是由N 的运动而引发的,这样的题目可采用相关点法求动点M 的轨迹方程.基本方法是设M 的坐标,再反解出N 的坐标,然后带入N 所在曲线的轨迹方程,整理即可.现学现用2: 设O 为坐标原点,动点M 在椭圆C :上,过M 做x 轴的垂线,垂足为N ,点P 满足.求点P 的轨迹方程;解析:设,,即 代入椭圆方程,得到 ∴点的轨迹方程。

高考数学知识点:动点的轨迹方程_知识点总结

高考数学知识点:动点的轨迹方程_知识点总结

高考数学知识点:动点的轨迹方程_知识点总结高考数学知识点:动点的轨迹方程动点的轨迹方程:在直角坐标系中,动点所经过的轨迹用一个二元方程f(x,y)=0表示出来。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基本方法:直接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交轨法等。

1、直接法:如果动点运动的条件就是一些几何量的等量关系,这些条件简单明确,不需要特殊的技巧,易于表述成含x,y的等式,就得到轨迹方程,这种方法称之为直接法;用直接法求动点轨迹一般有建系,设点,列式,化简,证明五个步骤,最后的证明可以省略,但要注意“挖”与“补”。

求轨迹方程一般只要求出方程即可,求轨迹却不仅要求出方程而且要说明轨迹是什么。

2、定义法:利用所学过的圆的定义、椭圆的定义、双曲线的定义、抛物线的定义直接写出所求的动点的轨迹方程,高考生物,这种方法叫做定义法.这种方法要求题设中有定点与定直线及两定点距离之和或差为定值的条件,或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分析得出这些条件。

定义法的关键是条件的转化??转化成某一基本轨迹的定义条件;3、相关点法:动点所满足的条件不易表述或求出,但形成轨迹的动点P(x,y)却随另一动点Q(x′,y′)的运动而有规律的运动,且动点Q的轨迹为给定或容易求得,则可先将x′,y′表示为x,y 的式子,再代入Q的轨迹方程,然而整理得P的轨迹方程,代入法也称相关点法。

一般地:定比分点问题,对称问题或能转化为这两类的轨迹问题,都可用相关点法。

4、参数法:求轨迹方程有时很难直接找到动点的横坐标、纵坐标之间的关系,则可借助中间变量(参数),使x,y之间建立起联系,然而再从所求式子中消去参数,得出动点的轨迹方程。

用什么变量为参数,要看动点随什么量的变化而变化,常见的参数有:斜率、截距、定比、角、点的坐标等。

要特别注意消参前后保持范围的等价性。

多参问题中,根据方程的观点,引入n 个参数,需建立n+1个方程,才能消参(特殊情况下,能整体处理时,方程个数可减少)。

5、交轨法:求两动曲线交点轨迹时,可由方程直接消去参数,例如求两动直线的交点时常用此法,也可以引入参数来建立这些动曲线的联系,然而消去参数得到轨迹方程。

轨迹方程问题

轨迹方程问题

大家好!今天我讲的热点问题是轨迹问题。

一、轨迹问题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二、轨迹问题的高考命题走向三、轨迹问题的大纲要求及应试策略四、求轨迹方程的基本方法求轨迹方程的基本方法有:直接法、相关点法、定义法、参数法、交轨法、向量法等。

(一)、直接法:直接法也叫直译法,即根据题目条件,直译为关于动点的几何关系,再利用解析几何有关公式(如两点间距离公式、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夹角公式等)进行整理、化简。

这种求轨迹方程的过程不需要特殊的技巧。

例1 :已知直角坐标平面上点Q(2,0)和圆C:x2+y2=1,动点M到圆C的切线长与|MQ|的比等于常数 ( >0),求动点M的轨迹方程,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

说课:这个例题用直接法解,寻找动点所满足的条件:|MN|= |MQ|,然后再利用有关公式将条件用坐标表示出来,进而求出轨迹方程。

例1在书本上的原型是(试验修订本数学第二册(上)P100例4,P112例3):点M(x,y)与定点F(c,0)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L:x= 的距离的比是常数(a>c>0)(或c>a>0),求点M的轨迹。

这是椭圆和双曲线的第二定义,经变化,即化为例1。

而例1 再经变化又可得:课本原题2(试验修订本数学第二册(上)P85小结与复习例2):求证到圆心距离为a(a>0)的两个相离定圆的切线长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直线。

(图1)将这个课本例题进一步扩展,就得到:2005年高考·江苏卷19题变式:(2005年高考·江苏卷)如图2,圆O1与圆O2的半径都是1,O1O2=4,过动点P分别作圆O1与圆O2的切线PM、PN(M、N分别为切点),使得PM= PN,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并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

从这些变式我们可看到;数学教材始终是高考数学命题的源头活水,高考试题有相当一部分是源于教材,即从课本的例题、习题出发,采取科学的组合、加工、扩展或赋予新的背景等形成的,充分体现了教材的基础作用。

高考数学重要知识点轨迹方程的求解

高考数学重要知识点轨迹方程的求解

高考数学重要知识点轨迹方程的求解高考数学中,轨迹方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轨迹方程主要讲述了一个点随着一些条件的变化而形成的轨迹。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给定的条件,确定点的坐标,并通过数学方法得出其轨迹方程。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下轨迹方程的求解方法。

轨迹方程的求解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直线轨迹:在数学中,直线是一种常见的轨迹形式。

当我们需要求解一些点在直线上的轨迹方程时,一般需要两个条件来限定点的坐标。

通过解方程可以得到轨迹方程。

例如,设点P(x,y)在直线l上,且满足条件2x-3y=6,那么可以通过解方程2x-3y=6得到轨迹方程。

2.抛物线轨迹:另一个常见的轨迹形式是抛物线。

对于求解抛物线上一点的轨迹方程,我们一般需要给出点的横坐标或纵坐标,并通过一定条件和关系推导出轨迹方程。

例如,设点P(x,y)在抛物线y = ax^2 + bx + c上,且满足条件P(1,2),那么可以通过代入条件,解出a、b、c,并得到轨迹方程。

3.圆轨迹:圆是另一种常见的轨迹形式。

当我们需要求解点在圆上的轨迹方程时,一般需要给出点到圆心的距离或者给出边缘点的坐标,通过数学关系来求解出轨迹方程。

例如,设点P(x,y)在圆上,且与圆心A(a,b)的距离等于r,那么可以通过点到圆心的距离公式,得到轨迹方程(x-a)^2+(y-b)^2=r^24.椭圆和双曲线轨迹:椭圆和双曲线也是常见的轨迹形式。

当我们需要求解点在椭圆或双曲线上的轨迹方程时,一般需要给出点到中心的距离或者给出边缘点的坐标,并通过数学关系来求解出轨迹方程。

例如,设点P(x,y)在椭圆上,且与中心O(0,0)之间的距离的和恒定为d,那么可以通过代入条件,解得轨迹方程。

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题目给出的具体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数学工具来求解轨迹方程。

另外,我们还需要注意数学推导过程的准确性和严密性,避免漏解或者得出错误的轨迹方程。

除了上面介绍的常见情况,还有一些其他的轨迹形式,例如双曲线的渐近线、追踪问题等,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推导和求解。

高考数学常见题型解法归纳反馈训练第77讲轨迹方程的求法

高考数学常见题型解法归纳反馈训练第77讲轨迹方程的求法

第77讲轨迹方程的求法【知识要点】一、“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的定义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曲线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关系:(1)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纯粹性);(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上(完备性).那么,这个方程叫做曲线的方程,这条曲线叫做方程的曲线.二、求简单的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建设限代化(1)建立直角坐标系:利用垂直性和对称性建立适当的坐标系;(2)设点:用有序实数对表示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不要把其它的点的坐标设成);(3)列出动点满足的限制条件:用坐标表示条件,列出方程;(4)代点坐标到方程;(5)化简:化方程为最简形式;(6)检验:检验某些特殊点是否满足题意,把不满足的点排除,把满足的点补充上来.(可以省略)三、求轨迹方程的四种主要方法:轨迹四法待代直参(1)待定系数法:通过对已知条件的分析,发现动点满足某个曲线(圆、圆锥曲线)的定义,然后设出曲线的方程,求出其中的待定系数,从而得到动点的轨迹方程.(2)代入法:如果点的运动是由于点的运动引起的,可以先用点的坐标表示点的坐标,然后代入点满足的方程,即得动点的轨迹方程.(3)直接法:直接把已知的方程和条件化简即得动点的轨迹方程.(4)参数法:动点的运动主要是由于某个参数的变化引起的,可以选参、设参,然后用这个参数表示动点的坐标,即,再消参.四、轨迹和轨迹方程轨迹和轨迹方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轨迹表示的曲线的简单特征的描述,而求轨迹方程只求那个方程即可,不需描述曲线的特征.【方法讲评】方法一直接法使用情景已知中或图形中有动点满足的方程.解题步骤直接把动点的坐标代入已知的方程化简即可.【例1】线段与互相垂直平分于点,,,动点满足,求动点的轨迹方程.【解析】【点评】(1)这种题目由于已知中没有直角坐标系,所以首先要根据垂直性和对称性建立直角坐标系,由于建立坐标系的方法有多种,所以求出的轨迹方程有多种,但是都是对的;(2)这道题是直接用坐标化简已知中的得到的轨迹方程,运用的是直接法.【例2】已知圆:,由动点向圆引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并且,求点的轨迹.【点评】(1)这道题运用的是直接法,但是它是把已知条件转化得到的一个等式,不是现存的等式.(2)轨迹和轨迹方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轨迹包含轨迹方程和对轨迹方程表示的曲线的简单特征的描述,而求轨迹方程只求那个方程即可,不需描述曲线的特征.所以本题要描述轨迹的基本特征.【反馈检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的坐标分别为、,动点满足:直线与直线的斜率之积为.(1)求动点的轨迹方程;(2)设为动点的轨迹的左右顶点,为直线上的一动点(点不在x 轴上),连[交的轨迹于点,连并延长交的轨迹于点,试问直线是否过定点?若成立,请求出该定点坐标,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反馈检测2】一条双曲线的左、右顶点分别为,点,是双曲线上不同的两个动点.(1)求直线与交点的轨迹的方程式;(2)若过点()的两条直线和与轨迹都只有一个交点,且 ,求的值.方法二待定系数法使用情景通过已知条件的分析可以得到动点满足某种曲线(圆、圆锥曲线)的定义.(1)分析出动点满足的方程;(2)证明动点满足某曲线(圆、圆锥曲线)的定义;(3)设解题步骤出该曲线的待定系数方程;(4)求出待定系数,即得所求的轨迹方程.【例3】已知动圆P与两定圆和都外切,求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点评】(1)此道题通过对已知的分析得到,即动点到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差是一个常数,与双曲线的定义相符,所以其轨迹是双曲线的一支,利用的是待定系数法;(2)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轨迹方程时,一定要比较全面地分析条件和曲线的定义,看是曲线的全部,还是曲线的部分,此题也不是双曲线的全部,是双曲线的一支.【例4】已知点到点的距离比到点到直线的距离小4;(Ⅰ)求点的轨迹的方程;(Ⅱ)若曲线上存在两点关于直线l:对称,求直线的方程.【解析】(1)结合图形知,点不可能在轴的左侧,即到点的距离等于到直线的距离的轨迹是抛物线,为焦点,为准线的轨迹方程是:(2)设则相减得又的斜率为-4则中点的坐标为,即经检验,此时,与抛物线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满足题意.【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利用的就是待定系数法,通过对动点的分析,发现它满足抛物线的定义,所以动点的轨迹是抛物线.(2)第二小问利用了点差法,可以提高解题效率.【反馈检测3】已知垂直平分线与交于点.(1)求点的轨迹方程;(2)已知点,过点且斜率为()的直线与点的轨迹相交于两点,直线,分别交直线于点,,线段的中点为,记直线的斜率为.求证:为定值.方法三代入法使用情景某被动点之所以在运动,是因为主动点在某曲线上运动引起的.(1)先利用被动点的坐标表示主动点的坐标;(2)把动点的坐标代入它满足的解题步骤方程化简.【例5】已知抛物线和点,为抛物线上一点,点在线段上且,当点在该抛物线上移动时,求点的轨迹方程.【点评】点之所以在动,就是因为点在动,所以点是被动点,点是主动点,这种情景,应该利用代入法求轨迹方程.【反馈检测4】已知的顶点,顶点在抛物线上运动,求的重心的轨迹方程.方法四消参法使用情景如果动点的运动主要是由于某个参数的变化引起的.解题步骤(1)选参设参;(2)用这个参数表示动点的坐标,即;(3)消去参数,化简.【例6】已知曲线(1)证明:当时,曲线是一个圆;(2)求证圆心在一条定直线上.【点评】(1)此题求圆心在一定直线上,就是求动点的轨迹是一条直线;(2)圆心的运动主要是因为参数引起的,所以选用消参法解答.【反馈检测5】已知线段,直线垂直平分于,在上取两点,使有向线段满足,求直线与的交点的轨迹方程.高中数学常见题型解法归纳及反馈检测第77讲:轨迹方程的求法参考答案【反馈检测1答案】(1);(2)直线恒过定点.【反馈检测2答案】(1);(2).【反馈检测2详细解析】由双曲线的左、右顶点分别为得.所以两式相乘得而点在双曲线上,所以即故,即.(2)设,则由知,.将代入得,即,由与E只有一个交点知,,即.同理,由与E只有一个交点知,,消去得,即,从而,即.【反馈检测3答案】(1);(2).(2)设过点(1,0),且斜率为()的直线方程为,设点,点,将直线方程代入椭圆:,整理得:,因为点在椭圆内,所以直线和椭圆都相交,恒成立,且.直线的方程为,直线的方程为,令,得点,点,所以点的坐直线的斜率为.将代入上式得,. 所以为定值. 【反馈检测4答案】【反馈检测5答案】【反馈检测5详细解析】如图2,以线段所在直线为轴,以线段的中垂线为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点,则由题意,得.由点斜式得直线的方程分别为.两式相乘,消去,得.这就是所求点的轨迹方程.。

高考数学学问点:轨迹方程的求解

高考数学学问点:轨迹方程的求解

高考数学学问点:轨迹方程的求解高考数学学问点:轨迹方程的求解符合确定条件的动点所形成的图形,或者说,符合确定条件的点的全体所组成的集合,叫做满足该条件的点的轨迹.下面我给大家介绍高考数学学问点:轨迹方程的求解,抓紧来看看吧!高考数学学问点:轨迹方程的求解轨迹,包含两个方面的问题:凡在轨迹上的点都符合给定的条件,这叫做轨迹的纯粹性(也叫做必要性);凡不在轨迹上的点都不符合给定的条件,也就是符合给定条件的点必在轨迹上,这叫做轨迹的完备性(也叫做充分性).【轨迹方程】就是与几何轨迹对应的代数描述。

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⒈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出动点M的坐标;⒉写出点M的集合;⒊列出方程=0;⒋化简方程为最简形式;⒌检验。

二、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求轨迹方程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直译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和交轨法等。

⒈直译法:直接将条件翻译成等式,整理化简后即得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通常叫做直译法。

⒉定义法:假如能够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某种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利用曲线的定义写出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定义法。

⒊相关点法:用动点Q的坐标x,y表示相关点P的坐标x0、y0,然后代入点P的坐标(x0,y0)所满足的曲线方程,整理化简便得到动点Q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相关点法。

⒋参数法:当动点坐标x、y之间的直接关系难以找到时,往往先查找x、y与某一变数t的关系,得再消去参变数t,得到方程,即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参数法。

⒌交轨法:将两动曲线方程中的参数消去,得到不含参数的方程,即为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交轨法。

*直译法: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①建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②设点——设轨迹上的任一点P(x,y);③列式——列出动点p所满足的关系式;④代换——依条件的特点,选用距离公式、斜率公式等将其转化为关于X,Y的方程式,并化简;⑤证明——证明所求方程即为符合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

高考数学专题复习圆锥曲线轨迹方程的求法

高考数学专题复习圆锥曲线轨迹方程的求法

圆锥曲线轨迹方程的求法一直以来,圆锥曲线这部分内容都是高考必考内容,作为解析几何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在历次考试中也是让相当一部分考生感到棘手。

现在,我就圆锥曲线的轨迹方程的问题作一个归纳总结。

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对于求圆锥曲线的轨迹方程采用的方法有:直接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

下面就以上几种方法作一下介绍。

一、用直接法求轨迹方程利用动点运动的条件作出等量关系,表示成x,y的等式。

例:已知点A(-2,0),B(3,0).动点P(x,y)满足PA·PB=x2,则点P 的轨迹是().A、圆B、椭圆C、双曲线D、抛物线解:PA=(-2-x,-y), PB=(3-x,-y), P A·PB=x2则(-2-x)(3-x)+(-y)(-y)=x2 整理得:y2=x+6所以P点的轨迹为抛物线。

答案:D.二、有定义法求轨迹方程根据圆锥曲线的基本定义解题。

例:如图,已知圆O的方程为x2+y2=100,点A的坐标为(-6,0),M 为圆O上的任意一点,AM的垂直平分线交OM于点P,则点P的轨迹方程()A.x225+y216=1 B.x225-y216=1C.(x+3)225+y216=1 D.(x+3)225-y216=1解:由于P为AM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PA|=|PM| 所以|PA|+|PO|=|PM|+|PO|=|OM|=R=10>|OA|=6根据椭圆的定义知:P点轨迹方程为x225+y216=1.解答:A三、用相关点法求轨迹方程当动点M随着已知方程的曲线上另一动点C(x0,y0)运动时,找出点M与点C之间的坐标关系式,用(x,y)表示(x0,y0)再将x0,y0代入已知曲线方程,即可得到点M的轨迹方程。

例:如图所示从双曲线x2-y2=1上一点Q引直线x+y=2的垂线,垂足为N,求线段QN的中点P的轨迹方程.解:设动点P 的坐标为(x,y),点Q 的坐标为(x 1,y 1),则N 点的坐标为(2x-x 1,2y-y 1).∵N 点在直线x+y=2上,∴2x-x 1+2y-y 1=2 ① 又∵PQ 垂直于直线x+y=2,∴y-y 1x-x 1 =1即x-y+y 1-x 1=0 ②①②联立得:x 1=32 x+12 y-1,x 2=12 x+32 y-1 又∵点Q 在双曲线上,∴x 12-y 12=1 ③ 将x1,x2代入③中,得动点P 的轨迹方程式为 2x 2-2y 2-2x+2y-1=0 四、 用参数法求轨迹方程选取适当的参数,分别用参数表示动点坐标得到动点轨迹的普通方程.例:(04.成都)过抛物线y 2=2px(p>0)的顶点O 作两条互相垂直的弦OA,OB,再以OA,OB 为邻边作矩形AOBM,如图,求点M 的轨迹方程.解:设M(x,y),A(x 1,y 1),B(x 2,y 2)OA 的斜率为k(显然k ≠0),则OB 的斜率为-1k . OA 所在直线方程为y=kx.代入y 2=2px 得x 1=2p k 2 ,y 1=2pkOB 所在直线方程为y=-1k x,代入y 2=2px 得x 2= 2pk 2,y 2=-2pk 即B(2pk 2, -2pk) ∴OB=(2pk 2, -2pk),OA=(2p k 2 , 2pk ) OM= OA+ OB =(2p k 2 +2pk 2, 2p k -2pk)所以有x=2p(1k -k)2+4p, y=2p(1k -k) 消去(1k -k)得:y 2=2p(x-4p)(p>0) 即求得M 点的轨迹方程。

例谈求动点轨迹方程的几种方法

例谈求动点轨迹方程的几种方法

例谈求动点轨迹方程的几种方法求动点的轨迹方程问题是高考的热点问题,难度较大,根据近几年全国卷的相关题目的得分情况开看,得分率普遍较低.求动点轨迹方程的关键是要仔细审题,分析已知条件和动点轨迹的特点,然后将动点满足的条件用动点坐标来表示,化简要注意等价变形,并要考虑一些特殊点是否适合方程.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动点,根据题目条件,得出横坐标x与纵坐标y的关系式,即为动点的轨迹方程.简化来说,核心步骤是建系、设点、列式、代人、化简、检验.一、待定系数法当已知曲线的形状时,利用待定系数法,设出曲线方程,根据已知条件,求出未知数.此类题目一般比较简单.例1.与椭圆共焦点,且过点的双曲线方程为()A. B. C. D.【解析】由题得椭圆的焦点为,所以双曲线的焦点为,设双曲线的方程为,所以,解之得所以双曲线的方程为 .故选:B.【答案】B.二、定义法定义法往往是根据课本中椭圆、双曲线与抛物线的定义,需要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挖掘位置关系,研究动点满足的几何特征,从题目的已知条件中提取出相关定义进行求解.例2.动圆M与圆外切,与圆内切,则动圆圆心M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来源】安徽省淮南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数学(文)试题【解析】设动圆的圆心为:,半径为,动圆与圆外切,与圆内切,所以,,,因此该动圆是以原点为中心,焦点在轴上的椭圆,且,,解得,∴,椭圆的方程为: .【答案】.名师点拨:如果动圆与两个相互内含的定圆的位置关系为一个内切,一个外切,那么动圆圆心的轨迹为椭圆.同样可得:1.如果动圆与两个相离的定圆(圆M、圆N)的位置关系为与某一个外切,某一个内切,那么动圆的圆心的轨迹为双曲线;2.如果动圆与两个相离的定圆(圆M、圆N)的位置关系为与圆M外切,与圆N内切(与圆M内切,与圆N外切),那么动圆的圆心的轨迹为双曲线的一支;3.如果动圆与两个相离的定圆的位置关系为同时外切或内切,那么动圆的圆心的轨迹为双曲线的一支.4.如果动圆与一个定圆和一条直线同时相切(直线与定圆不相切),那么动圆的圆心的轨迹为抛物线;5.如果动圆与一个定圆和一条直线同时相切(直线与定圆相切),那么动圆的圆心的轨迹为抛物线或一条射线.三、直译法根据题意中动点的几何关系,将其转化为动点坐标的关系式,化简后即为动点P的轨迹方程,在将关系式进行变形和化简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是否等价.例3..动点与定点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则动点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来源】广东省阳江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解析】设,则,化简得: .【答案】 .名师点拨:已知平面内某动点P到定点F的距离与到定直线l的距离之比为e,当时,动点P的轨迹为椭圆;当时,动点P的轨迹为双曲线;当时,动点P的轨迹为抛物线.此为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例4.已知两点、,直线、相交于点,且这两条直线的斜率之积为,则点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来源】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数学(理)试题【解析】设点,由直线、的斜率之积为,整理得,即,因此,点的轨迹方程为 .【答案】 .名师点拨:已知平面内某动点P到两定点,的斜率的乘积等于常数,则该动点的轨迹为椭圆;动点P到两定点,的斜率的乘积等于常数,则该动点的轨迹为抛物线.此为圆锥曲线的第三定义.四、相关点法(涉及点差)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无法直接列出动点的相关关系式,但是所研究的动点本身不是主动运动,而是受另一动点运动的牵制,即动点是随着另一相关点的运动而运动,一般需要将两个点的坐标都设出来,用动点的坐标表示相关点的坐标,代入相关点所满足的等式,便可得到动点的轨迹方程.例5.已知椭圆的左右焦点为、,点为椭圆上任意一点,过作的外角平分线的垂线,垂足为点,过点作轴的垂线,垂足为,线段的中点为,则点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_.【来源】邯郸市大名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题【解析】如图,延长交的延长线于,连接.因为为的平分线且,故为等腰三角形且,,所以 .在中,因为,所以,故的轨迹方程为: .令,,则,因为线段的中点为,所以,所以,即 .【答案】 .五、参数法有些题目很难直接找出动点的横、纵坐标,如果中间借助中间参数,如斜率、变角等,可以很容易地使动点的横、纵坐标之间建立联系,消去参数,即得动点的轨迹方程.消参时一定要注意参数的取值范围对方程中的x和y的范围的影响.例6.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两点,,若点满足(为原点),其中,且,则点的轨迹是()A.直线 B.椭圆 C.圆 D.双曲线【来源】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解析】设,则,解得:,,,整理得:,点的轨迹是直线.【答案】A.六、交轨法如果动点是两条动曲线的交点,即动点的坐标同时满足两条曲线方程,选出一个适当的参数,求出两条动曲线的方程或动点坐标适合的含参数的等式,再消去参数,即得所求动点轨迹的方程,需注意动点的取值范围.例7.已知过点的直线与相交于点,过点的直线与相交于点,若直线与圆相切,则直线与的交点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来源】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20届高三创新班下学期高考冲刺模拟(三)数学试题【解析】设直线AC,BD的斜率分别为,则直线AC,BD的方程分别为:,据此可得:,则:,直线CD的方程为:,整理可得:,直线与圆相切,则:,据此可得:,由于:,两式相乘可得:,即直线与的交点的轨迹方程为 .名师点拨:求轨迹方程,要注意曲线上的点与方程的解是一一对应关系,检验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方程的化简是否是同解变形,消参的途径灵活多变;二是是否符合实际意义,注意轨迹上特殊点对轨迹的“完备性与纯粹性”的影响.注明:本文系2021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新课标下数学思想方法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与研究》(课题编号JCJYB210609028)的研究成果。

高考数学复习---轨迹方程规律方法及典型例题

高考数学复习---轨迹方程规律方法及典型例题

高考数学复习---轨迹方程规律方法及典型例题【规律方法】求动点的轨迹方程有如下几种方法:(1)直译法:直接将条件翻译成等式,整理化简后即得动点的轨迹方程;(2)定义法:如果能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某种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利用曲线的定义写出方程;(3)相关点法:用动点Q 的坐标x 、y 表示相关点P 的坐标0x 、0y ,然后代入点P 的坐标()00,x y 所满足的曲线方程,整理化简可得出动点Q 的轨迹方程;(4)参数法:当动点坐标x 、y 之间的直接关系难以找到时,往往先寻找x 、y 与某一参数t 得到方程,即为动点的轨迹方程;(5)交轨法:将两动曲线方程中的参数消去,得到不含参数的方程,即为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典型例题】例1.(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双曲线2222:1(0,0)x y C a b a b−=>>的一条渐近线为y =,(1)求双曲线方程;(2)过点()0,1的直线l 与双曲线交于异支两点,,P Q OM OP OQ =+,求点M 的轨迹方程. 【解析】(1)由渐近线为y知,ba=(),0c 到直线y ==2c =,224a b +=②,联立①②,解得21a =,23b =,则双曲线方程为2213y x −=.(2)因为直线l 与双曲线交于异支两点,P Q ,所以直线l 的斜率必存在,且经过()01,点,可设直线:1l y kx =+,与双曲线联立得:()223240kxkx −−−=,设()()()1122,,,,,M x y P x y Q x y ,则有122122Δ023403k x x k x x k ⎧⎪>⎪⎪+=⎨−⎪−⎪⋅=<⎪−⎩解得k <由OM OP OQ =+uuu r uu u r uuu r 知,()1221212223623k x x x k y y y k x x k ⎧=+=⎪⎪−⎨⎪=+=++=⎪−⎩两式相除得3x k y =,即3x k y =代入263y k=−得22230y y x −−=,又k <2y …, 所以点M 的轨迹方程为()222302y y x y −−=…. 例2.(2022春·吉林辽源·高三辽源市第五中学校校考期中)已知过定点()01P ,的直线l 交曲线2214y x −=于A ,B 两点.(1)若直线l 的倾斜角为45︒,求AB ;(2)若线段AB 的中点为M ,求点M 的轨迹方程.【解析】(1)由题得l 方程为:1y x =+,将其与2214yx −=联立有22114y x y x =+⎧⎪⎨−=⎪⎩,消去y 得:23250x x −−=,解得=1x −或53x =. 则令A ()1,0−,B 5833⎛⎫ ⎪⎝⎭,,则AB=. (2)由题,直线l 存在,故设l 方程为:1y kx =+.将其与2214y x −=联立有:22114y kx y x =+⎧⎪⎨−=⎪⎩,消去y 得:()224250k x kx −−−= 因l 与双曲线有两个交点,则2240Δ80160k k ⎧−≠⎨=−>⎩, 得205k ≤<且24k ≠.设()()1122,,A x y B x y ,. 又设M 坐标为()00x y ,,则12120022,x x y y x y ++==. 因A ,B 在双曲线上,则有()221112012212120222144414y x x x x y y k y y x x y y x ⎧−=⎪+−⎪⇒=⇒=⎨+−⎪−=⎪⎩. 又M ,()01P ,在直线l 上,则001y k x −=.故000014y x x y −=2200040x y y ⇒−+= 由韦达定理有,12224k x x k +=−,12284y y k +=−. 则M 坐标为22444,k k k ⎛⎫ ⎪−−⎝⎭.又0244y k=−,205k ≤<且24k ≠,则01y ≥或04y <−. 综上点M 的轨迹方程为:2240x y y −+=,其中()[)41y ⋃∞∈−∞−+,,. 例3.(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通常运用类比猜想的方法研究问题.(1)已知动点P 为圆222:O x y r +=外一点,过P 引圆O 的两条切线PA 、PB ,A 、B 为切点,若0PA PB ⋅=,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2)若动点Q 为椭圆22:194x y M +=外一点,过Q 引椭圆M 的两条切线QC 、QD ,C 、D 为切点,若0QC QD ⋅=,求出动点Q 的轨迹方程;(3)在(2)问中若椭圆方程为22221(0)x y a b a b +=>>,其余条件都不变,那么动点Q 的轨迹方程是什么(直接写出答案即可,无需过程).【解析】(1)由切线的性质及0PA PB ⋅=可知,四边形OAPB 为正方形, 所以点P 在以O 为圆心,||OP长为半径的圆上,且|||OP OA , 进而动点P 的轨迹方程为2222x y r += (2)设两切线为1l ,2l ,①当1l 与x 轴不垂直且不平行时,设点Q 的坐标为0(Q x ,0)y 则03x ≠±, 设1l 的斜率为k ,则0k ≠,2l 的斜率为1k−,1l 的方程为00()y y k x x −=−,联立22194x y +=, 得2220000(49)18()9()360k x k y kx x y kx ++−+−−=,因为直线与椭圆相切,所以Δ0=,得22222000018()4(49)9[()4]0k y kx k y kx −−+⋅−−=, 化简,2222200009()(49)()(49)40k y kx k y kx k −−+−++=,进而2200()(49)0y kx k −−+=,所以2220000(9)240−−+−=x k x y k y 所以k 是方程222000(9)240−−+−=x k x y k y 的一个根, 同理1k−是方程222000(9)240−−+−=x k x y k y 的另一个根, 202041()9y k k x −∴⋅−=−,得220013x y +=,其中03x ≠±,②当1l 与x 轴垂直或平行时,2l 与x 轴平行或垂直, 可知:P 点坐标为:(3,2)±±,P 点坐标也满足220013x y +=,综上所述,点P 的轨迹方程为:220013x y +=.(3)动点Q 的轨迹方程是222200x y a b +=+以下是证明: 设两切线为1l ,2l ,①当1l 与x 轴不垂直且不平行时,设点Q 的坐标为0(Q x ,0)y 则0x a ≠±, 设1l 的斜率为k ,则0k ≠,2l 的斜率为1k−,1l 的方程为00()y y k x x −=−,联立22221x y a b+=, 得2222222220000()2()()0b a k x a k y kx x a y kx a b ++−+−−=,因为直线与椭圆相切,所以Δ0=,得()222222220000222()4()[()]0a k y kx k y kx b a a b −−+⋅−−=,化简,222220002222202()()()()0a b a b a k y kx k y kx b k −−+−++=, 进而220220()()0y x b k a k −−+=,所以222000022()20x k x y k y a b −−+−= 所以k 是方程22200022()20x k x y k y a b −−+−=的一个根, 同理1k−是方程222000022()20x k x y k y a b −−+−=的另一个根,2020221()y k ax b k −∴⋅−=−,得222200x y a b +=+,其中0x a ≠±, ②当1l 与x 轴垂直或平行时,2l 与x 轴平行或垂直, 可知:P 点坐标为:(,)a b ±±,P 点坐标也满足222200x y a b +=+,综上所述,点P 的轨迹方程为:222200x y a b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轨迹方程的几种常用方法
求轨迹的方程,是学习解析几何的基础,求轨迹的方程常用的方法主要有:
1.直接法:
若命题中所求曲线上的动点与已知条件能直接发生关系,这时,设曲线上动点坐标为(,x y )后,就可根据命题中的已知条件,研究动点形成的几何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几何或代数的基本公式、定理等列出含有,x y 的关系式。

从而得到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称作直接法。

例1:在直角△ABC 中,斜边是定长2a (0)a >,求直角顶点C 的轨迹方程。

解:由于未给定坐标系,为此,首先建立直角坐标系,取AB 所在的直线为x 轴,AB 的中点O 为坐标原点,过O 与AB 垂直的直线为y 轴(如图).则有A (,0)a -,
B (,0)a 。

设动点C 为(,)x y ,
∵222||||||AC BC AB +=,
∴2224a +=,
即222x y a +=.
由于C 点到达A 、B 位置时直角三角形ABC 不存在,轨迹中应除去A 、B 两点,
故所求方程为222x y a +=(x a ≠±)。

2.代入法(或利用相关点法):
即利用动点是定曲线上的动点,另一动点依赖于它,那么可寻求它们坐标之间的关系,然后代入定曲线的方程进行求解,就得到原动点的轨迹。

例2:已知一条长为6的线段两端点A 、B 分别在x 、y 轴上滑动,点M 在线段AB 上,且:1:2AM MB =,求动点M 的轨迹方程。

解:设A (,0)a ,B (0,)b ,M (,)x y ,
一方面,∵||6AB =,∴2236a b +=, ①
另一方面,M 分AB 的比为12

∴1022133122130121312
a x a a x
b y b y b ⎧+⨯⎪==⎪⎪+⎧=⎪⎪⇒⎨⎨⎪⎪=+⎩⎪==⎪+⎪⎩ ② ②代入①得:223()(3)362
x y +=,即221164x y +=。

评注:本例中,由于M 点的坐标随着A 、B 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动点M 的坐标(,)x y 可以用A 、B 点的坐标来表示,而点M 又满足已知条件,从而得到M 的轨迹方程。

此外,与上例一样,求曲线的方程时,要充分注意化简过程是否完全同解变形,还要考虑曲线上的一些特殊点。

3.几何法:
求动点轨迹问题时,动点的几何特征与平面几何中的定理及有关平面几何知识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且利用平面几何的知识得到包含已知量和动点坐标的等式,化简后就可以得到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称作几何法。

例3:如图,已知两定点A (6,0-),B (2,0),O 为原点,动点P 与线段AO 、BO 所张的角相等,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

解:设P (,)x y ,由题APO BPO ∠=∠,由三角形角平分线定理有||||||||
PA AO PB BO =,
3=, 整理得2260x y x +-=,当0x =时,0y =,P 和O 重合,无
意义,∴0x ≠,
又易知P 落在x 轴上时,除线段AB 以外的任何点均有00APO BPO ∠=∠=,
∴0y =(6x <-或2x >)也满足要求。

综上,轨迹方程为22
60x y x +-=(0x ≠)或0y =(6x <-或2x >)。

评注:本例利用平面几何的知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定理进行解题),方便了求轨迹的方程。

4.参数法:
有时很难直接找出动点的横、纵坐标之间关系。

如果借助中间量(参数),使(,)x y 之间的关系建立起联系,然后再从所求式子中消去参数,这便可得动点的轨迹方程。

例4:过不在坐标轴上的定点M (,)a b ,的动直线交两坐标轴于点A 、B ,过A 、B 作坐标轴的垂线交于点P ,求交点P 的轨迹方程。

解:设P (,)x y ,并设过M 的动直线为:()y b k x a -=-,
由于与坐标轴交于A 、B 两点,所以k 必存在,且0k ≠,
则A (0,b ak -),B (,0b a k -),所以P (,b a b ak k
--), 即b x a k y b ak
⎧=-⎪⎨⎪=-⎩,
消去参数k ,即:()()x a y b ab --=。

评注:本题由k 把,x y 联系在一起,k 称之为参数。

由于P 点是直线的交点,则P 的坐标一定会满足这两条动直线的方程,解出,x y ,消去参数k 就得到了,x y 的关系,这种求曲线方程的方法称为参数法。

以上介绍了求曲线方法的几种主要方法,即直译法、相关点法、几何法及参数法。

求曲线方程的关键是仔细审题,分析已知条件和曲线的特征,寻找曲线上任一点(动点)所满足的条件,然后把动点所适合的条件转化为动点坐标所适合的等式。

其间要注意同解变形,并考虑一些特征点是否适合方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