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学年九年级(上)语文教案 第五单元 18、《杨修之死》 执教杜洁生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杨修之死》教案2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杨修之死》教案2 新人教版

《杨修之死》
、《杨修之死》授课类型
环,细借助本文教学,激发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理解历史演义小说的特点,
写杨修和曹操之间矛盾的发展过程。

(这个问题,不要求有统一答案,学生可畅所欲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这篇课文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是曹操,曹操在三国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因此
际上是给学生提供了最佳探究课题。

合作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性充分调动的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
的这些方面进行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讨论时很热烈,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了,可大都数却不愿主动举手发言。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杨修之死》教案4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杨修之死》教案4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杨修之死》教案4篇Lesson 18 of the death of Yang Xiu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杨修之死》教案4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杨修之死模板通用版2、篇章2: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杨修之死》教案3、篇章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杨修之死》教案4、篇章4:杨修之死模板通用版篇章1:杨修之死模板通用版教学设计思路本文的语言属浅近文言文,不太难懂,阅读中难懂的词句可让学生靠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必要时教师辅导。

通过梳理课文的思路,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展开辩论,学习多角度探讨问题的方法。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杨修之死》这篇文章的内容、写作技巧、和语言特点。

2.初步认识分析事物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二)能力目标:通过分析人物性格,培养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目标:1.认识小说中的人物悲剧命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欣赏《三国演义》这部著名的古典小说,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方法竞赛法、合作探究法、创设情景法教学媒体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课时安排二课时课前准备1.加强预习,布置同学在课前看《三国演义》七十二回。

课上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后面的思考和练习题进行自学,然后展开课文知识、口头表述及辩论比赛,以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思维,提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杨修之死》教案1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杨修之死》教案1 新人教版
3、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2.结合具体事件,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学习通过故事展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深入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保持谦逊自持的健康心理。
四、检查预习字词情况。
(1)字音、字形
佯惊问yáng曹丕pī拈弓搭箭niān邺城yè绰刀chāo大簏lù伺察sì麾军huī恃才放旷shì高阜fù谮害zèn
事件曹操的反应
鸡肋事件杨修被杀
园门改阔虽称美,心甚忌之
众人分酥虽喜笑,而心恶之
梦中杀人闻而愈恶之
吴质事件愈恶之
计出邺城大怒
为植答教大怒,有杀修之心
失利葬修
4“古来第一奸雄”:阴险残忍
虚伪奸诈、嫉贤妒才、老谋深算
五、研读课文:杨修之才具体表现在哪里?(找出文中关键句,举例子回答)
六、研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3.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深入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保持谦逊自持的健康心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能简要概括故事,梳理情节。
2、分析杨修、曹操的性格特点。
难点
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第18课《杨修之死》,作者罗贯中。课文节选自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的后半部分。原回目是“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古”,编者把题目改为“杨修之死”说明编者希望我们关注杨修的死因。
十、课堂检测
十一、布置作业:
六、练习及检测题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主簿()佯()怒绰()起庖()官鸡肋()麾()下
2.按课文填空。
(1)原来杨修为人_______,数犯曹操之忌。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8课《杨修之死》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8课《杨修之死》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18 杨修之死教学目标1、能简述故事,梳理情节。

2、分析杨修、曹操的性格特点。

3、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4、学习通过故事展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析曹操、杨修的性格特征2、难点: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一.故事导入,板书课题由“黄绢幼妇,外孙齑(ji)臼”导入魏武帝曹操曾经从曹娥碑下路过,杨修跟随着他。

看见碑的背面写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

曹操就问杨修:“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杨修回答说:“知道。

”曹操说:“你先不要说出来,让我想一想。

”走了三十里路,曹操才说:“我已经想出来了。

”他叫杨修把自己的理解另外写下来。

杨修写道:“黄绢,是有颜色的丝,色丝合成一个‘绝’字;幼妇,是少女的意思,少女合成一个‘妙’字;外孙,是女儿的儿子,女子合成一个‘好’字;齑,指的是姜、蒜、韭菜等带有辛辣味的调味品. 臼,就是用来接“受”“辛”料的器皿。

合起来‘辞’(辤)字,这就是‘绝妙好辞’。

”曹操也把自己的理解写下了,结果和杨修的一样,于是感叹地说:“我的才力赶不上你,竟然多想了三十里。

”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板书课题)二. 简介罗贯中、杨修及相关背景1.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创作了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

罗贯中在这部巨著里,借叙述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了抨击,提出了自己鲜明的政治理想——仁政。

这个观点形成了全书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

2.背景与情节: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操兵退斜谷”。

从战争发展的角度上看,当时三国交战,曹操率大军攻打蜀国,兵败;蜀军追击,曹操退守阳平关,再败;退兵驻守斜谷。

此时曹操心中进退犹豫不决,课文节选由此开始………三.检查预习情况四.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文章记叙的内容是什么?记叙了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缘由。

2、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里反应?(请用简洁的话概括。

初中语文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8课 杨修之死教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8课 杨修之死教案

第五单元第18课杨修之死【设计用意】文中夏侯惇对杨修高度评判的话语是“公真知魏王肺腑也”!围绕“真知”做文章,给它加上省略号,要紧挖掘文本中杨修的“才”;加上问号,要紧挖掘文本中杨修的“放旷”,数犯曹忌;加上叹号,告知学生“若是咱们是杨修,如何与曹操相处”,教他们学会如何做人。

这是深度阅读的一个完整进程。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时期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明白得大体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式能初步明白得、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贵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依据新课标制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术:客观全面地熟悉杨修那个人物形象。

进程与方式:从杨修的凄惨离世中习得一些处世良策。

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客观熟悉曹操与杨修的个人形象依据学生的情形分析制定的教学重点及难点为:【教学重点】客观全面地熟悉杨修那个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探讨杨修之死的缘故。

【教学预备】让学生利用自习课自行阅读课文数遍并大体明白得文意。

【教学方式】1.情境教学法2.点评法。

【教具预备】多媒体、《三国演义》光盘、文字资料。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进程】一、切入蓄势1.今天咱们一路来学习《杨修之死》这篇课文,请同窗们先看一幅《杨修绑赴法场》的漫画。

【幻灯片展现】漫画假设你是围观群众的一员,你会说点什么?请用如此的句式:【幻灯片展现】“唉(哼,嗨……),杨修你太________!”2.文中有一句话,是夏侯惇对杨修的高度评判,请同窗们找出来。

【幻灯片展现】“公真知魏王肺腑也!”二、探讨“真知……”【幻灯片展现】真知……1.从文中哪些情形上能够看出杨修的“真知”?总共有七件情形:①破解门内“活”②分食“合”中酥③道破梦中杀人真相④密告簏里藏人事件⑤教授曹植斩杀门吏⑥预设答条蒙欺孟德⑦破解口令,擅自行动三、探讨“真知?”【幻灯片展现】真知?1.杨修真的了解曹操的内心吗?2.请同窗们用开火车的方式完成以下表格。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杨修之死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杨修之死教案

17 杨修之死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探讨杨修的死因。

2.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1.客观全面认识杨修这个人物形象。

2.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学情分析本课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文章主要节选自中国古典白话文小说,多数是浅易的文言文,并不难懂。

学生已经是初三毕业班的学生,经过多年的学习积累,他们已具备了借助工具书读懂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本文选自名著《三国演义》,学生已经相对熟悉小说的整体情节,也比较感兴趣。

《杨修之死》脉络清晰,情节跌宕,能够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因此学生在阅读和学习课文上没有太大的障碍。

但在由于学生阅历和逻辑思维发展程度不同,在分析“杨修真正的死因”这个问题上有一定难度,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分析。

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情景导入与文学常识介绍1.由《三国演义》开篇词(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猜歌曲来自哪位作家的哪部文学作品,引入罗贯中和《三国演义》,播放图片。

2.学生完成并显示作家作品资料卡,介绍作者罗贯中及《三国演义》。

(播放PPT课件) 3.检测字词预习。

(播放PPT课件)二、阅读课文,并完成《杨修死因调查报告》(播放PPT课件)《三国演义》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相信同学们都很感兴趣,今天我们就穿越回三国时期,去调查一件杀人事件。

1.一读课文,找出事件涉及的人物(明确小说中的人物);讨论并归纳小说叙述了哪些事件(理清并归纳小说情节)2.二读课文,根据事件及描述归纳人物性格特征(抓住情节和人物描写概括人物性格) 3.三读课文,讨论凶手杀人的动机(深层挖掘曹操杀杨修的根本原因,探究主题)被害人:杨修凶手:曹操涉案事件:(梳理情节后补充:插叙)1.因传“鸡肋”被杀事件2.改建花园大门事件3.分食塞北酥饼事件4.道破“梦中杀人”事件5.告发曹丕阴事事件6.教曹植斩门吏事件7.为曹植作答教事件8.死后被操厚葬 事件被害人性格特征:恃才放旷、狂妄轻率、卖弄聪明、言行不谨……凶手性格特征:虚伪奸诈、老谋深算、阴险多疑、嫉贤妒能……杀人动机(杀人原因):一是由于杨修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考虑到留他在身边终不免造成祸患,总想找一个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杀掉。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杨修之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杨修之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8、杨修之死从容说课《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小说中的名著,是根据《后汉书》《三国念》《三国志平话》以及某些传说,经过作者综合加工,创作而成的。

《杨修之死》选自第七十二回,它介绍了魏蜀汉中争夺战的最后阶段曹军撤退前的情况,记叙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缘由,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曹操、杨修的矛盾冲突。

教读本文,应在理解文意、把握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杨修、曹操的性格特征,学习通过典型事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分析探究杨修的死因,深刻领会作者的意图,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独立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方法以竞赛式教法为主,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展开文言知识、口头表述及辩论比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启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提高思维品质,鼓励他们独立探究,大胆发言。

另外,运用赏读法,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刻画人的形象的独特手法,体会插叙的表达效果;运用拓展延伸法,联类引申,反观自我,从杨修的悲剧中汲取教训,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理解“沉吟、禀清、班师、谮害、惑乱、对答如流、适、数、忌、如、但、即”等词的词义。

2.了解罗贯中与《三国演义》,了解杨修的有关史实。

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自读本文,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深入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3.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德育目标做人要谦逊自持,保持心理健康,完善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1.分析曹操、杨修的性格特征,明确二人之间的矛盾。

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独特写法。

教学难点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播放《三国演义》相关片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文献法学生自行收集相关背景资料,增强对文章的感性认识。

3.竞赛式教学法这是一种“敌”“我”双方比赛回答问题,并以此体验个人成就感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并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杨修之死》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杨修之死》教案新人教版
七、课后拓展
(一)拓展内容
1. 阅读材料:
- 《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中关于杨修的记载。
- 《世说新语》中与杨修相关的篇章,如“杨修论才”等。
- 《资治通鉴》中对三国时期曹操与杨修事件的记载。
- 现代文学作品对杨修、曹操形象的解读和分析。
- 学术论文探讨《杨修之死》的历史价值和文学意义。
2. 视频资源:
- 电子教材
- 课文相关的PPT课件
- 古代文学鉴赏教学视频
5. 教学手段:
- 课堂讲授
- 分组讨论
- 角色扮演
- 案例分析
- 互动问答
- 课后自主学习指导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杨修之死》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设计预习问题,如“杨修的性格特点有哪些?”和“曹操与杨修的冲突背后反映了什么?”,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杨修之死》内容做好准备。
四、教学资源
1. 硬件资源:
- 课堂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计算机)
- 教学挂图或板书工具
- 学生用书、笔记本、文具
2. 软件资源:
- 课文朗读音频
- 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 杨修与曹操的人物分析资料
- 成语典故解释和例句
3. 课程平台:
- 学校教学管理系统
- 课堂互动平台(如班级群、学习平台)
4. 信息化资源:
- 历史纪录片《三国演义》中关于杨修的片段。
- 文学鉴赏节目中对《杨修之死》的解读和分析。
- 古装剧或电影中涉及杨修、曹操的精彩片段。
(二)拓展要求
1. 自主学习:
- 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主阅读相关材料,加深对杨修、曹操等人物的了解。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第18课《杨修之死》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第18课《杨修之死》教案 新人教版

《杨修之死》教案教材分析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

课文记叙了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缘由,表现了杨修的聪明才智和“恃才放旷”的思想作风,也揭示了曹操的复杂性格:既虚伪奸诈、老谋深算,又深谋远虑。

《三国演义》属于历史题材类小说,取材于史实但又有很大的虚构成分,作者对人物形象进行了艺术加工,因此不受史实限制。

研究本文应注意作者表现的思想倾向,深入领会作者的意图。

知识目标1、了解罗贯中与《三国演义》,了解杨修的有关史实。

2、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自读本文,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探究杨修死因,深入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培养学生搜集、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

3、能用自己的语言,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做人要谦逊自持,保持心理健康,完善健全人格。

2、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1.分析曹操、杨修的性格特征,明确二人之间的矛盾。

2.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难点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导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的历史画卷,把我们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

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

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曾经有过许多鲜活的面容,涌现出许多的人物。

人们常说:三国看智,水浒看勇。

三国有无数的智者,有被重用的幸运者,也有被埋没甚至被残杀的不幸者,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罗贯中的《杨修之死》,共同来关注杨修的命运,并从杨修的身上得到一些启示。

(二)作者、作品和写作背景:1、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无末明初小说家。

才华出众,但时局动乱,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

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

以古鉴今,抨击时政。

借叙述魏蜀吴在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愤怒的抨击,提出自己鲜明的政治理想-----仁政。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杨修之死》教学设计(3)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杨修之死》教学设计(3)

杨修之死张红霞年级九学科语文备课人课型课题杨修之死课时 1 时间序号教学目标1掌握文章内容,学习通过故事情节来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2.学习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3.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并从中领悟做人的道理。

重点难点1.分析杨修、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明确两人之间的矛盾。

2.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过程:1、导语:一首《临江仙》以其特有的雄浑悲壮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

暗淡的刀光剑影、远去的鼓角峥鸣、荒芜的烽火边城……历史的天空闪过无数耀眼的星星: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知人善任的刘备、意气风发的周瑜……今天,让我们再来结识其中的两位:一代枭雄曹操和才高八斗的杨修,一睹这两个艺术形象的风采。

(板书:标题)过渡:我们这篇文章节选自《三国演义》。

同学们对《三国演义》和他的作者有什么了解吗?二、认识作者及其作品。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历史小说。

作品主要描写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其主要成就在于塑造了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众多英雄形象。

对军事斗争的描写则注重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慧描写。

(请学生说出其中熟悉的故事情节。

如:“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赔了夫人又折兵”、“千里走单骑”、“三顾草庐”、“火烧赤壁”、“舌战群儒”等)一、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疱(páo)官(bǐng)禀请簏(lù)谮(zèn)害麾(hui)下惇(dūn)绰(chāo)刀佯(yáng)怒三、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那杨修是怎么死的?惑乱军心。

2.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原来杨修为人恃才犯旷,数犯曹操之忌。

3. 课文写了杨修犯了曹操之忌哪几件事?4.这几件事情的行文顺序能否变动?不能。

从时间顺序看是倒叙,但从“曹操进兵犹豫不决----杀杨修----进兵失败----班师”的过程中,杀杨修是事是按顺序来写的。

课文《杨修之死》教案

课文《杨修之死》教案

课文《杨修之死》教案《杨修之死》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曹杨之间的故事。

2、探究杨修的死因,分析曹杨二人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1、分析曹操和杨修两个人的性格特征,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2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领悟做人的道理。

教学方法:1、点拨法、激趣法;2、小组讨论学习法;3、文献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歌词写出了三国时期英雄人物辈出,但都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尽管已经成为历史,但其中鲜明突出的人物形象依然被后人津津乐道,今天我们就走进这部名著中的两个人物:曹操和杨修二、人物简介:1、杨修:字德祖,汉太尉杨震五世孙。

东汉建安年间举为廉任郎中,后为汉相曹操主薄。

才华过人,思维敏捷。

2、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人。

汉献帝时期写天子以令诸侯,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汉献帝封其魏王。

三国时期实力最强。

精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善诗歌,《龟虽寿》、《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散文亦清峻整洁。

著作有《曹操集》。

三、整体感知、研读、合作、探究课文1、曹操为什么要杀修?导火索是什么事?罪名是什么?(让学生用原文回答)明确:因为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导火索:鸡肋事件罪名:惑乱军心”2、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整理文章结构、体会插叙作用明确:插叙作用:与顺叙相结合,层层深入,揭示杨修之死的深层原因,是曹操、杨修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使文章结构层次分明,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极具吸引力。

4、归纳分析人物形象:5、讨论探究关于杨修的死因,有人说归之于杨修,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观点?教师点拨明确:就小说解读而言,以上三条角度不同,却都能成立。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第18课《杨修之死》优秀说课稿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第18课《杨修之死》优秀说课稿人教版

《杨修之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同行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说说《杨修之死》这篇课文的教学。

1说教材,2说学情,3说教法,4说学法,5说教学过程,6说预期效果。

一、说教材《杨修之死》是九年义务教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本单元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重点是:“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

”而《杨修之死》正是一篇能体现这些训练重点的极好例子,本文从不同侧面展开了曹操和杨修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通过这篇课文让学生“窥一斑而见全豹”,培养学生品读古典文化精粹的能力,调动他们阅读的兴趣。

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把教学目标定位为: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积累词语。

2、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学习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探究杨修死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重点、难点的确立及依据对杨修死因的争论以及人物形象的把握,学生往往会有一些富有个性化的独特见解。

因此,本节课的重点确立为:①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②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教学难点确立为: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二、说学情1、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学生在初一初二已接触过小说,并在本册书第三单元专题学习过,对小说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通过教师的点拨、启发,应该能够在了解小说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情节,概括内容,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2、学生的心理特点。

初三学生成人感更强烈,更渴望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有一定的表现欲和较强的求知欲。

3、存在的问题。

对古典文学名著积累不足以及对小说所体现的三国时代的背景认识不足是学习本课的一大障碍,尤其在探讨杨修死因以及概括人物形象时,学生往往会局限于课文之中或对文章进行表面化的理解。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第18课《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第18课《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性格:恃才放旷狂妄轻率目中无人耍小聪明
‖教学提示‖
曹操与杨修的性格特点都很典型,除了本文所列举的几件事之外,《三国演义》中还有很多典型的事件,课堂上,可以多举一些这样的例子,有助于学生对人物形成一个更深刻的印象。
目标导学三:理解课文,深入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
提问5:根据课文内容,要求学生用一个字来描述你对杨修之死的看法,并说明原因。
1.鸡肋事件—操杀修
2.改建园门—甚忌之
3.分食酥饼—心恶之
4.语破奸心—愈恶之
5.告发曹丕—愈恶之
6.教植斩吏—操大怒
7.代作答教—杀修之心
提问2:除了鸡肋事件之外,其余的事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按曹操对杨修的忌恨程度为序。即曹操从“心甚忌之”--“心恶之”--“愈恶之”--“愈恶之”--“亦不喜植”--“有杀修之心”,
采用的句式:杨修死,因为
示例:
1.杨修该死,因为他数犯曹操之忌,曹操早有杀修之心。
2.杨修冤死,因为“鸡肋”二字只是杨修随口说出,并无退兵之意,曹操是依次为借口,杀杨修的,因此杨修死的很冤。
……
明确:杨修之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自己恃才放旷的性格有关,也与曹操的嫉贤妒能有关,杨修数犯曹操之忌,使得曹操早有杀修之心,杨修的死是必然的,鸡肋事件仅仅是一个偶然事件罢了。
6.教植斩吏(操大怒)
7.巧作答教(欲杀之)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在目标导学二和目标导学三两个环节当中,教师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在示范之后,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人物形象,探讨文章主旨,有利于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化的解读,比起教师一人来讲,学生的印象应该更为深刻。
不足之处
杨修的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初期,曹操虽然厌恶他,但还没有杀他的打算,后来当杨修卷入到曹氏政权的政治斗争中,曹操才决定杀死杨修,这样一个渐变过程,教师没有点拨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杨修之死(罗贯中)
教学目标:
1、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把握文章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2、通过对杨修之死原因的探讨,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形象。
3、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通过对杨修之死原因的探讨,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查找背景资料。
阅读其它三国故事。
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自由辩论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体现本文的现实意义
强化课外阅读
板书设计:
杨修之死(罗贯中)
曹操:阴险狡诈心胸狭窄生性多疑
杨修:恃才放旷自作聪明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导入课文。
举清乾隆时期大学士纪晓岚的例子,说明“伴君如伴虎”,引出杨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学生说出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死因,提炼人物形象。
1、关于杨修之死,历史上有很多争议,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过于杨修,还有人认为另有他因,你持哪种观点?请确定自己的观点,并找出理由。展开辩论。
2、在辩论的基础上概括两位英雄的形象。
四、拓展延伸。
1、假如你是曹操,你会不会杀死杨修?理由是什么?如果不会,你要如何安置这个锋芒毕露的不大听话的人物?假如你是杨修,你会如何与曹操相处?
2、你从杨修的悲剧或曹操的形象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3、假如让你给曹操和杨修各进一言,你会和他们说些什么?
五、布置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