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细胞系恢复重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包涵体实现外源蛋白在家蚕中产业化生产
经柞蚕蛹连续继代的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酶解图谱分析
经柞蚕蛹连续继代的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酶解图谱分析杨明辉;谢秉泉【期刊名称】《微生物学通报》【年(卷),期】1991(18)4【摘要】本研究对五株不同地域分离的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p NPV)在柞蚕蛹体内继代后的产物进行EcoRI和SaII酶解图谱比较分析。
观祭到经柞蚕蛹继代一次的五株病毒的EcoRI酶解图谱均相同;而SaII酶解图谱各有明显不同之处。
其中二株病毒(ApNPV-3和Ap NPV-9)经柞蚕蛹继代1次与连续继代26次后的酶解图谱分析中,观察到,各样品的EcoRI酶解图谱仍相同,第1次与第26次的ApNPV-9的SaII酶解图谱也无明显差异。
但第1次与第26次的ApNPV-3的SaII酶解图谱却有明显差异。
结果提示:ApNPV DNA的Sall酶切位点较EcoRI酶切位点易产生变异。
本文认为EcoRI与SaII比较,EcoRI较适用于检测其他NPV对ApNPV 的污染,而SaII则较适用于ApNPV株间的差异检测。
【总页数】4页(P198-200,220)【作者】杨明辉;谢秉泉【作者单位】不详;不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85.245【相关文献】1.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对柞蚕蛹卵巢细胞感染性研究 [J], 王林美;岳冬梅;李树英;范琦;叶博;赵振军;张波2.酶解制备柞蚕蛹多肽及柠檬酸改善风味研究 [J], 黄静雅;张禹;朴美兰;魏福安;李晓艳;李喜升3.柞蚕蛹增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研究 [J], 谢秉泉;周怀民;郑作运4.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转移载体的组建及外源基因在柞蚕蛹体内的表达 [J], 范琦5.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对柞蚕蛹的感染性试验 [J], 刘限;王学英;石生林;许方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ODV囊膜蛋白基因的融合表达及引导外源蛋白进入多角体的研究
lization of foreign proteins in the polyhedra.
收稿日期: 2010 - 06 - 19 接受日期: 2010 - 06 - 30 资助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No. 30871827) 。 作者简介: 相兴伟( 1986 - ) ,男,山东,博士研究生。
家蚕卵巢培养细胞 BmN 和 BmNPV 病毒株由 本研究室继代保存。培养细胞用添加 10% 胎牛血 清的 TC-100 培养基 27 ℃ 恒温培养。 1. 2 重组病毒的构建 1. 2. 1 odv-e25、odv-e56 和 egfp 基因的克隆 根据 BmNPV 基因组( GenBank 登录号: NC_001962) 中的 odv-e25 和 odv-e56 基因序列及供体质粒 pFastBacHT 多克 隆 位 点 序 列 设 计 引 物: ODV-E25-F ( 5'-AGTACTATGTGGGGAATCGTG-3',下划线为 ScaⅠ酶切 位 点 ) 、ODV-E25-B ( 5'-GGATCCATTCATTTCTCTG-
showed that both fusion proteins were expressed in BmN cells successfully. Fluorescent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showed
that the fluorescence was mainly present within the nucleus. Moreover,fluorescence was also detected on polyhedra pu-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7 - 4799( 2010) 05 - 0785 - 07
家蚕核多角体病毒及其新型防治办法
家蚕核多角体病毒及其新型防治办法【摘要】家蚕核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 简称:BmNPV)会引起蚕脓病,从而导致家蚕的大批死亡,对蚕农造成巨大的损失。
以往对付蚕脓病的办法一般为勤打扫,多观察,急处理,这只是被动消极的办法,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防治办法,通过给家蚕喂食少量整合了家蚕核多角体病毒的桑叶使家蚕对该病毒产生免疫,从而减少其对家蚕的影响。
【关键词】家蚕核多角体病毒(BmNPV);新型防治1.家蚕核多角体病毒的发现历史家蚕核多角体病毒是较早有记载的昆虫病毒之一,早在十二世纪中叶我国《农书》(1149年出版)中,已有关于家蚕“高节”、“脚肿”等病症的记载。
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知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16世纪后,欧洲开始报道家蚕脓病,而且进行了一些实验,但家蚕脓病与其病原体的关系,病原体的性质,仍然不明确。
19世纪40年代后期,德国科学家Bergold应用生物物理方法和电子显微镜技术,证明发生家蚕脓病的蚕体组织细胞中能形成多角体,多角体的晶格蛋白基质内包埋了无多呈杆状的病毒粒子或病毒束,用弱碱溶液处理多角体,释放出来的病毒粒子或病毒束具有感染性,化学组分分析,病毒粒子含有核酸和蛋白质,核酸属于双链DNA,明确了病因及病毒的一些性质。
2.家蚕脓病的症状及其严重性中国是世界上栽桑、养蚕、丝织最早的国家。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了栽桑养蚕的技术,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和提高,并先后传播到世界各国。
养蚕取丝是中国古代人民开发利用生物资源取得伟大成就的最显著例子之一,这是中国古代对世界人民的一项卓越贡献。
作为古代中国一项重要的农业生产活动,养蚕业一直受到家蚕脓病的威胁,一旦遇到这种病,蚕农的辛苦往往付之一炬,即使在当代社会,家蚕脓病仍然威胁着中国农村的养蚕业,并造成重大的损失。
家蚕脓病的具体症状为体躯肿胀,环节或节间膜肿胀,活体乳白色,大病斑蚕背面或气门、腹脚处有黑褐色对称斑,血液浑浊乳白,狂躁,爬边,最终因为体内组织液化,以尾足附枝叶倒挂而死,同时病蚕体内含有大量的多角体,会感染其它正常的家蚕。
家蚕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1)
家蚕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1)摘要:目前,家蚕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和开发主要是以BmNPV为载体,在家蚕体液中表达多种有用蛋白,其表达量比其它生化微生物高出许多倍;但是利用转基因家蚕生物反应器表达外源蛋白比家蚕BmNPV表达系统有着更大的优越性。
家蚕生物反应器研究和开发已近20年历史,表达了数百种外源基因,由于表达量不高及产物分离纯化难度和成本问题,至今未能进入产业化;家蚕转基因生物反应器有过比较好的尝试,改进转基因技术提高外源基因的整合率是今后主攻方向。
本文综述了家蚕BmNPV表达系统的研究现状及转基因家蚕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家蚕生物反应器BmNPV表达系统转基因家蚕发展前景ThereearchprogreofilkwormbioreactoranddevelopmentpropectAbtract:Currently,theilkwormbioreactorofreearchanddevelopmentimainly Keyword:Bomby某moribioreactor,BmNPVe某preionytem,Trangenic ilkworm,Developmentpropect前言:养蚕业起源于我国,是我国的传统产业,在长达5000多年的生产实践中,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家蚕(Bomby某mori)属于鳞翅目蚕蛾科,为开放式血管系统,纤薄而强韧的表皮层包围着一个充满血淋巴及各种器官的空间。
几千年来,人们利用家蚕能吐丝结茧这一生物机能,大量生产生丝。
家蚕丝因具有柔软舒适、透气保温、吸湿散湿性能好、珍珠般光泽、染色性强等优良理化特性,被誉为“纤维皇后”,其织出的华丽丝绸深受人们喜爱。
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新的技术和试验方法在家蚕新用途和基础研究中得到应用和推广。
家蚕除用作生产蚕茧以抽取蚕丝这一传统用途外,作为生物反应器而生产高价值物质等新用途也不断被开发研究出来。
昆虫杆状病毒多角体蛋白基因超高水平表达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昆虫杆状病毒多角体蛋白基因超高水平表达的分子机制研究进
展
陈官平;李跃东;李佳乐;吴小锋
【期刊名称】《蚕业科学》
【年(卷),期】2024(50)1
【摘要】昆虫杆状病毒的生活史中令人惊奇的现象之一是其极晚期基因多角体蛋白(polyhedrin,polh)基因的超高水平表达,表达产生的多角体蛋白将病毒粒子包埋到内部形成包涵体。
本文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从3个方面概括了polh基因超高水平表达的机制,即polh启动子的结构特征和转录调控、polh mRNA的结构和翻译调控以及影响polh基因表达的蛋白调控因子,期望有助于更好地理解polh超高水平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为提高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表达外源蛋白效率提供理论指导。
【总页数】12页(P73-84)
【作者】陈官平;李跃东;李佳乐;吴小锋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浙江省蚕蜂资源利用与创新研究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84.51
【相关文献】
1.昆虫杆状病毒多角体基因的增强序列及其增强机制的新见解
2.利用杆状病毒表达载体在昆虫细胞中表达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的多角体蛋白,蛋白包装成多角体
3.昆
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分子结构研究进展4.肌动蛋白抑制了杆状病毒多角体蛋白基因的转录与表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研究进展
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研究进展寿鑫;应慧慧;李擎;于威;张耀洲【摘要】近年来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应用和优化等方面研究有了新进展。
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利用携带外源目的蛋白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对家蚕及其细胞系的高效感染能力,在感染后的家蚕体内或培养细胞中大量表达目的蛋白。
家蚕作为一种外源蛋白表达载体,具有与哺乳动物细胞类似的翻译后修饰过程,其与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动态相互作用也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由于该系统潜在的巨大优势,为生产人类急需的蛋白质药物、基因工程疫苗和基因工程杀虫剂等提供了新的途径。
【期刊名称】《丝绸》【年(卷),期】2012(000)009【总页数】5页(P18-22)【关键词】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新进展【作者】寿鑫;应慧慧;李擎;于威;张耀洲【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杭州 310018;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杭州 310018;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杭州 310018;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杭州 310018; 浙江省家蚕生物反应器和生物医药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18;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杭州 310018; 浙江省家蚕生物反应器和生物医药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81.24杆状病毒(Baculovirus)是一种具有囊膜的双链环状DNA病毒,其基因组大小介于80~180 kb之间。
杆状病毒主要感染无脊椎动物,特别是鳞翅目昆虫,包括膜翅目、双翅目、脉翅目、蚤目、缨尾目、毛翅目等7个目的昆虫。
杆状病毒属于杆状病毒科(Baculoviridae),可分为两个病毒属:核型多角体病毒属(Nucleopolyhedrovirus, NPV)和颗粒体病毒属(Granulovirus, GV)。
家蚕饲养在中国历史悠久,具有饲养方便、成本低廉的特点,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具有高效表达、安全性好、真核修饰、可容纳外源基因大等优势,因此,利用杆状病毒在家蚕内高效表达外源蛋白具有产业化应用前景和优势。
家蚕抗核型多角体病毒病研究进展
由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NPV )引起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是蚕业生产上最常见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类蚕病,当前在全国各大蚕区均有发生且呈蔓延趋势。
据报道,我国每年因该病造成产茧量减产15%~20%,给蚕桑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多年来,蚕业科研人员一直致力于筛选抗BmNPV 家蚕品种资源、阐明抗性分子机制和发现抗性基因,以期通过传统常规育种或现代分子育种手段选育出对BmNPV 具有较高抗性的家蚕新品种。
目前,相关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
1抗BmNPV 家蚕品种资源的筛选和鉴定我国家蚕品种资源丰富,从中筛选到对BmN-PV 高抗的家蚕品种,是推进家蚕抗病育种研究的重要物质基础。
张远能等[1]研究了33个家蚕品种对NPV 、CPV 、FV 和微粒子等6种蚕病的抗性差异,挖掘了一批单抗或兼抗的抗病品种。
陈克平等[2]在对我国家蚕种质资源344个品种进行抗Bm-NPV 鉴定后,发现了1个对BmNPV 高抗的地方资源品种,其LC 50高达6.39×108个/mL 。
陆瑞好、黄平等[3,4]也先后对广西地区和云南省保存的家蚕品种品系进行了BmNPV 经口感染抵抗性的比较试验,分别发现了一批抗性较高的地方品种,为实用家蚕抗性品种的选育提供了良好的育种素材。
2家蚕对BmNPV 抵抗性的遗传规律研究家蚕不同品种对BmNPV 的抗性存在很大的差异,表明这一抗逆性状主要还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中外学者对其抗性遗传规律作了深入的研究,但结果却不相一致。
荒武义信[5]认为杂交F 1代对NPV 的抵抗性受母体影响,F 2代也未见偏父遗传现象。
孟智启等[6]的研究结果则表明家蚕经口感染NPV 后,其杂交后代(F 1、F 2)的抵抗性受父本影响,有偏父遗传的现象。
另外,荒武义信通过试验推断家蚕对NPV 的抵抗性受多因子影响,孟智启则认为家蚕对NPV 病毒经口感染的抵抗性遗传受一对主效显性基因和若干微效基因控制。
核型多角体病毒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核型多角体病毒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摘要: 随着化学农药问题的日益严重,昆虫病毒防治害虫是生物防治的一种有效方法。
本文主要针对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形态特征、病毒的作用机理、后效作用以及重组昆虫病毒和能够感染并增效病毒的物质方面进行的浅显的阐述。
关键词:核型多角体病毒,生物防治,增效作用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引起农药残留、害虫产生抗性、再猖獗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社会对环保意识的高度重视,开发应用高效、低毒、与环境兼容、和谐的农药,减少或替代传统的广谱、高毒有机化学农药,是农药发展的必然趋势[1]。
普遍认为21世纪的农药将成为一种“环境和谐农药”(environment acceptable/friendly pesticides)[2]。
昆虫病毒作为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优点在于特异性强、毒力高、稳定性好、安全无害,用后能引起害虫群体病毒疾病的流行传播,在相当长时间内可自然控制害虫消长,导致相继世代害虫持续带毒,感染死亡。
与其他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相比,昆虫病毒杀虫剂到目前未发现抗性问题,这为病毒杀虫剂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
1 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形态特征1.1形态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含包涵体,为多角体病毒Polyhedra。
核型多角体直径:0.5~15微米(μm=μ=10-6米)病毒粒子直径:26~70毫微米,长200~400毫微米(nm=mμm=10-9米)粒子杆状,核含双股RNA被壳螺旋状。
不同的昆虫形态有所不同,如黄地老虎核多角体病毒(AsNPV)多角体大多呈六边形。
大小一般为l.7—2.6um,为多粒包埋类型,每个病毒束内有2—7个棱衣壳,以3—4个最多见。
核衣壳为杆状,有的稍有弯曲,大小约为308nm ×52nm[3]。
扁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TsNPV) 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多角体平面观量不规则的四边形,五边形以及少量六边形。
多角体大小不均一,为0.5~1.05um,平均直径为0.59u m±0.13um。
家蚕抗病毒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46北方蚕业 2017,38(2)•技术讨论•处理,严禁边除沙边给叶,防止二次污染。
5认真操作,精心管理1) 通过合理选人用人,组建一支懂技术、业 务精通,责任心强,能担重担的三级原种生产队伍,在工作中明确责任分工,细化量化工作,夯实工作责任,确保管理措施和技术细则落实到位,为三级原种繁育提供强有力的人力保障。
2) 严格执行技术操作细则,落实工作责任 和技术措施,定期召开工作讨论会,总结交流经验,查找问题与不足,制定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及实施办法,把每一项技术措施和管理细则铭记 于心、付诸于行动,真正做到“勤、精、轻、细、严”。
3)加强生产安全管理。
每位员工在生产岗 位上都是岗位安全责任人,务必做到处处小心, 严防死守,杜绝一切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
同 时,对存有安全隐患的设备和机具要不定期检 查和维修,排除不安全隐患,并且在有安全隐患 的地方张贴安全防范标识,确保三级原种生产安全。
家蚕抗病毒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由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博士生陈树清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侯成香副研究员共同撰写 的研究论文 “Transgenic CRISPR /Cas 9 — mediated viral gene targeting for antiviral therapy of Bombyx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 (BmNPV )”(CRISPR /Cas 9 介导的基因打技术获得对核型 多角体病毒高抗的转基因家蚕),日前在国际病毒学的权威期刊《病毒学杂志KJournal of Virolo gy ) 上发表。
这标志着由中 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和中 国农业科学院 蚕业研究所合作完成的家蚕抗病毒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病毒病是蚕业生产上最常见的一类蚕病,每年带来的损失约占总损失的50%以上,其中家蚕 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 )的危害最为严重。
目前在防治Bm N PV 的策略中,通过传统选育方法筛 选抗性品种面临着周期长、定向性差以及提高抗性的同时难以兼顾经济性状等局限性;基于转基因 R N A i 的抗病毒策略属于转录后水平的抑制,在一定程度可以抑制B m N P V 的扩增,但转基因 R N A i 的抗病毒效果受靶标基因选择的影响较大,难以彻底阻断病毒D N A 复制。
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
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摘要: 随着化学农药问题的日益严重,昆虫病毒防治害虫是生物防治的一种有效方法。
本文主要介绍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形态特征、杀虫机理、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改造以及病毒杀虫剂的生产与应用。
关键词: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生产与应用病毒杀虫剂是利用昆虫病毒的生命活动来控制那些直接和间接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危害的昆虫。
昆虫体内普遍存在病毒,已发现的有1600多种,主要包括核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质型多角体病毒、昆虫痘病毒和非包涵体病毒,其寄主昆虫主要属于鳞翅目,少数属于膜翅目、双翅目、鞘翅目和脉翅目。
昆虫的幼虫感染病毒后容易死亡;成虫感染后不易死亡,但成为带毒者后对植物的危害会降低。
利用昆虫病毒来控制农林害虫和卫生害虫优点有:1、宿主特异性高,能杀灭害虫而不影响害虫的天敌,因此,引起害虫的再猖獗与次要害虫数量上升等的可能性较小;2、不会污染环境,对人畜安全;3、后效作用明显;4、昆虫病毒制剂生产容易、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适于推广。
(一)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形态特征1.1形态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含包涵体,为多角体病毒Polyhedra。
核型多角体直径:0.5~15微米(μm=μ=10-6米)病毒粒子直径:26~70毫微米,长200~400毫微米(nm=mμm=10-9米)粒子杆状,核含双股RNA被壳螺旋状。
不同的昆虫形态有所不同,如黄地老虎核多角体病毒(AsNPV)多角体大多呈六边形。
大小一般为 l.7—2.6um,为多粒包埋类型,每个病毒束内有2—7个棱衣壳,以3—4个最多见。
核衣壳为杆状,有的稍有弯曲,大小约为308nm × 52nm[3]。
扁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TsNPV) 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多角体平面观量不规则的四边形,五边形以及少量六边形。
多角体大小不均一,为0.5~1.05um,平均直径为0.59um±0.13um。
多角体在弱戚中作用 15分钟左右时,可看到多角体内的病毒粒子随机分布,大小均一,并包埋于多角体的空膜中。
如何防治家蚕病毒病
如何防治家蚕病毒病作者:王中月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21年第01期家蚕病毒病是养蚕生产中的主要病害,它是由病毒寄生于蚕体引起的蚕病。
此病在养蚕期间发生比较普遍,传染性比较强。
养蚕户只有深入了解和掌握病毒的发生规律,才能因地制宜灵活掌握防病技术,提高防治质量和效果。
一、重视传染源(一)病毒病毒的存在是发生病毒病的先决条件。
被病毒污染的蚕网、蚕垫纸和蚕匾等是与蚕直接接触的蚕具,会有大量病毒残留下来,重复使用时如不彻底消毒,最易传染蚕病。
每次养蚕前虽然都要对蚕室、蚕具及环境进行消毒,但消毒范围总是有限的,而病毒的散布范围却是无限的。
(二)病死蚕及排泄物蚕感病48 h后粪便中开始带有病毒。
随着病势发展,排出病毒的量也不断增多。
大量带有病毒的粪便成为蚕座感染的重要传染源。
病死蚕所含的病毒是垂直传播的主要传染源。
核型多角体病是体腔型病毒病,蚕的粪便中虽不带病,但发病后期病蚕的体壁都会破裂。
流出含有大量多角体及病毒粒子的脓汁,同样能在蚕座中辗转传染。
但在一些蚕区,蚕农缺乏隔离病原的知识,常常将病蚕用来喂鸡、喂鸭,有的还将蚕粪摊在门前暴晒或不经充分腐熟施入桑园,时间一长病毒就会扩散到村庄内外的每个角落,为养蚕业带来无穷后患。
二、了解传染途径(一)食下传染食下传染是病毒病传染的主要途径。
生产上发生的病毒性蚕病,大多是因食下病毒引起。
蚕食下多角体病毒后,即被碱性肠液所溶解,释放包埋在里面的病毒粒子就会引起感染发病。
发病率的高低决定于病毒量的多少、蚕龄的大小。
比较起来3龄以后食下感染的发病率较低。
(二)创伤感染各种病毒都能通过体壁创伤侵入蚕体而引起发病。
在生产中,创伤感染的机会较少,但感染后的发病率较高。
这显然是因体液对病毒的防御能力不如肠道的缘故。
三、控制传播渠道及媒介(一)蚕座感染患中肠型脓病、浓核病的蚕排出的粪便,吐出的肠液,患血液型脓病蚕体壁破裂后流出的浓汁,直接或间接地污染桑叶及蚕体,会在蚕座里引起感染,导致蚕病暴发。
快速敲除补回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ORF29
快速敲除补回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ORF29王蓉【摘要】利用Red重组系统成功敲除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ORF29基因(BmNPV ORF29,简称Bm29),并利用Bac-to-Bac系统构建补回型的Bm29基因.通过PCR鉴定敲除和补回均成功,为后续的Bm29基因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期刊名称】《浙江农业科学》【年(卷),期】2014(000)010【总页数】3页(P1624-1626)【关键词】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ORF29基因;Red重组;Bac-to-Bac【作者】王蓉【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浙江杭州3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84.5杆状病毒是已知昆虫病毒中类群最大,且具有较大实用意义的昆虫病毒[1]。
目前,已有29种昆虫杆状病毒的基因组被完全测序[2]。
基因敲除技术是研究基因功能的一种常用手段。
传统的构建重组杆状病毒方法是利用转移载体与野生型病毒DNA共转染昆虫细胞,通过同源交换和空斑纯化获得重组病毒,但该方法不仅重组效率低,而且耗时耗材[3]。
近年来,Red重组系统,因其准确率高、操作简便的优点逐渐成为新型的基因敲除方法[4]。
Red重组系统属于λ噬菌体的重组系统,它的编码基因exo,bet和gam置于L-阿拉伯糖启动子控制下,在L-阿拉伯糖诱导下能够表达重组所需的酶,从而介导线性化片段与染色体的特定片段进行同源重组,进而利用外源基因替换靶基因[5]。
目前,已经有报道利用Red重组成功敲除了杆状病毒基因lef-6,l ef-8和lef-10[6-8]。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基因组已经被测序完全,含有136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9]。
BmNPVORF29,简称Bm29,全长654 bp,位于BmNPV基因组T3株的26449~27102 bp处,表达产物预测分子量为22.0 ku。
该基因功能的研究还一直未见报道,本文首次利用Red重组系统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地对Bm29基因进行了定点敲除,并利用Bac-to-Bac系统补回缺失型的Bm29基因,为后续基因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ORF4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ORF4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背景介绍: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BmNPV)是一种属单一的多角体病毒,是家蚕主要的病原体之一。
BmNPV的基因组是一根双链DNA,有134 kbp。
研究表明,BmNPV基因组编码至少有146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且这些ORF全都非常重要,是BmNPV感染和复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因。
ORF4是BmNPV基因组中的一个开放阅读框,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BmNPV ORF4基因的功能及其对BmNPV感染过程的影响,为深入了解BmNPV的生物学特性提供理论支持。
三、研究方法:1. 完整提取BmNPV基因组并进行PCR扩增。
2. 构建含ORF4基因的重组载体并进行质粒酶切验证。
3. 将重组载体转染入BmN细胞并检测ORF4蛋白的表达情况。
4. 分析ORF4蛋白在BmNPV感染和复制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对宿主细胞的影响。
5. 进一步探究BmNPV ORF4与其他基因的相互作用关系。
四、研究意义:1. 对了解BmNPV的生物学特性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家蚕病毒病提供理论支持。
2. 深入了解BmNPV感染和复制过程中的关键基因及其功能。
3. 为开发家蚕病毒病的治疗和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五、预期研究结果:通过研究BmNPV ORF4基因的功能及其对BmNPV感染过程的影响,将揭示该基因在BmNPV生物学中的重要性,为开发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同时,该研究还将拓展我们对于多角体病毒的认识,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8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hina B iotechnology
Vol. 30 No. 5 2010
翅目昆虫细胞 (如家蚕 )内活性非常低 ,故需换成其他 高活性启动子 。来源于杆状病毒 O rgyia p seudotsugata multicap sid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 (舞毒蛾核型多角 体病毒 , OpMNPV )的极早期转录因子 IE2 启动子在鳞 翅目昆虫细胞内活性较高 。用引物 IE2F 和 IE2R 从 p IZV5H is模板中扩增出 IE2 启动子 , PCR 产物首先克 隆到 T载体 ,经测序正确后 ,用 N ru I/B am H I切下目的 片段 ,连接进 pFBDM 获得 pFA IE2 (即用 IE2 启动子代 替 polh 启 动 子 ) 。用 EcoR I/H ind III切 下 转 座酶 基 因 p iggyBac ORF, 克隆到 pFA IE2, 获得广谱性鳞翅目启 动子驱动的转座酶辅助质粒 p IE22p iggyBac (图 1 ) 。用 引物 A3F和 A3R 从 BmN 细胞基因组 DNA 模板中扩增 出肌动蛋白启动子 (A3 p romoter) , PCR 产物首先克隆 到 T载体 ,测序后克隆到 pRADM 的 N ru I/B am H I位点 获得 pRADM 2A3。引物 phF 和 phR 从野生型 BmNPV DNA 模板中扩增出多角体 ( ph ) ORF, 经 T载体测序 后 , 克 隆 到 pRADMA3 的 EcoR I 与 pst I 位 点 , 获 得 pRADM 2A3ph 。引物 zeocinF and zeocinF 从 p IZV5H is 扩增 出 IE12zeocin 表 达 盒 , 经 EcoRV 单 切 后 克 隆 到 pRADMA32ph的 N ru I位点 ,获得 pRADM 2A3ph2ie1zeo。 A sc I酶切 pRADM 2A3ph2ie1zeo,将 A32ph2ie1zeo 片段克 隆到 pBac3xp32[ egfp ] 获得转座供体载体 pBac2A3ph2 ie1zeo (图 1) 。 1. 3 转染及稳定细胞系筛选 BmN 细 胞 用 补 加 10% 胎 牛 血 清 ( FBS ) 和 Penicillin2strep tomycin双抗 ( 50U /m l) 的 TC2100 培养基 于 28℃培养 。为确定 zeocin 筛选最佳浓度 ,用不同浓 度 zeocin培养正常 BmN 细胞 ,以确定 zeocin浓度对细 胞生长的影响 。将对数生长期细胞接种至 12 孔板中 , 待细 胞 贴 壁 且 汇 片 约 50% 时 , 分 别 设 置 50μg /m l、 100μg /m l、150μg /m l、200μg /m l、250μg /m l、300μg /m l 6 个 zeocin浓度梯度对正常 BmN 细胞进行筛选 ,以确定 最佳 zeocin工作浓度 。转染具体方法按 L ipofectin 2000 说明书进行 。转染前将对数生长期细胞接种到 12 孔 板中培养 ,当细胞汇片形成至 70% ~80%时 ,将转座供 体 pBac2A3ph2ie1zeo和辅助转座载体 p IE22p iggyBac 按 1∶1比例共转染 BmN 细胞 。48h后 ,将被转染细胞以 1: 1的稀释比例接种到另外孔中 ,待细胞贴壁后 ,添加最 佳终浓度 zeocin抗生素 ,继续培养 。 3 ~4 天后换含有 抗生素的培养液 ,直到无细胞死亡 ,获得的 zeocin抗性 细胞即为稳定转化细胞系 BmN 2A3ph。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hina B iotechnology, 2010, 30 (5) : 962102
拯救细胞系恢复重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包涵体 实现外源蛋白在家蚕中产业化生产 3
吴 坤 1, 2 冯 娟 1, 2 姚伦广 133 楚素霞 1, 3 阚云超 1
(1 中英南阳洛桑昆虫生物学联合实验室 河南省伏牛山昆虫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南阳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南阳 473061) (2 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郑州 450002 3 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新乡 453007)
26
8 zeocinR gatatcagacatgataagatacattga 27
N ru I B am HⅠ
N ru I B am HⅠ EcoR Ⅰ
PstⅠ
EcoRV EcoRV
1. 2 载体构建 常规 连接 、转化 及 酶切 按 分 子 克 隆 实 验 指 南 进 行 [13 ] 。质 粒 phspBac 携 带 由 果 蝇 热 休 克 启 动 子 ( hsp70)驱动的 p iggyBac转座酶 。因 hsp70启动子在鳞
摘要 构建家蚕 B om byx m ori肌动蛋白 (BmA3)启动子驱动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BmNPV )多 角体基因 ( ph)和 OpNPV 极早期启动子 ( IE1)驱动的 zeocin抗性筛选基因转座供体载体 ,与鳞翅 目辅助转座质粒 p ie2p iggyBac共转染家蚕卵巢细胞 BmN ,经 200μg /m l zeocin抗生素筛选一个月 , 成功获 得持 续表 达 BmNPV 多角 体蛋 白的 稳定 细胞 系 BmN 2A3ph。多角体 缺陷 型重 组病 毒 BmBac2GF P感染拯救细胞系 BmN 2A3ph, 细胞成功装配出病毒包涵体颗粒 ,其包装效率约为野 生型病毒感染正常 BmN 细胞的 8%。用拯救型包涵体病毒颗粒喂食家蚕幼虫进行复感染 ,结果 表明稳定细胞系所包装的包涵体病毒与野生型病毒一样能够通过口服途径感染宿主 ,却并不在 宿主体内形成包涵体 ,从而保证外源基因高效表达 。拯救型包涵体病毒可望解决传统注射感染 效率较低问题 ,通过喂食感染可促进杆状病毒介导的家蚕生物反应器产业化进程 。 关键词 拯救细胞系 p iggyBac转座 包涵体 家蚕生物反应器 中图分类号 Q789
因对人及哺乳动物安全 、超强的多角体启动子与 p10启动子驱动外源基因在昆虫细胞内高效表达 、昆虫 细胞培养方便 、病毒操作简单 、克隆外源片段能力大 ( 30~50kb) 、表达产物具有正确加工等特点 ,杆状病毒 表达系 统 已 成 为 表 达 真 核 基 因 的 优 秀 表 达 系 统 之 一 [1 ] 。近来 ,该系统应用逐渐扩大到研究蛋白复合体 功能 ,病毒样疫苗制备 ,全价抗体生产以及基因治疗传 递等领域 [2 ] 。目前主要使用两种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 一种为商业化的 AcNPV ( 苜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 毒 ) 2Sf9 (秋粘虫 )细胞系统 , 该系统利用重组杆状病毒 AcNPV 在离体培养细胞 Sf9 中进行外源基因表达 [3 ] 。 另外一种就是 BmNPV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 2家蚕幼 虫表达系统 ,其利用重组 BmNPV 在家蚕活体内进行蛋 白表达 [4 ] 。虽然昆虫细胞培养不需要 CO2 相对方便 , 然与大肠杆菌相比其培养条件苛刻 ,无法大规模发酵
收稿日期 : 2009212231 修回日期 : 2010202223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0700750) 、河南省省教育厅科技攻关项目 ( 2008A180020 )资助项目 33 通讯作者 ,电子信箱 : lunguangyao@163. com
生产 、成本较高 。相比之下 , 家蚕饲养在我国历史悠 久 ,家蚕饲养方式简单经济 , 其成本为细胞培养的 1 / 10, 而蛋白表达量则为其 10 倍左右 ,因此利用杆状病 毒在家蚕体内经济高效地表达外源蛋白方面具良好的 应用前景 。近几年来 ,构建重组 BmNPV 在方法学上的 研究已经取得长足进展 ,除传统的家蚕细胞内同源重 组外 ,基于 BmNPV 的 Bac to Bac系统 ,以及在此基础上 建立的细菌间结合转移构建重组病毒和利用条件型复 制子和 attTn7位点封闭型宿主菌的零背景转座方法都 得以建立 [528 ] 。最近 ,一种不依赖于转染试剂使用携带 重组 Bacm id的 DA P营养缺陷型细菌感染昆虫细胞而 直接获得重组病毒的方法也由本实验室建立 [9 ] 。 由于表达型重组病毒都是包涵体 (也常称为多角 体 )缺陷型病毒 ,不能形成包涵体病毒 ,只能形成出芽 型病毒粒子 (BV ) ,该种形式的病毒无法通过喂食口服 感染家蚕 ,必须注射到家蚕幼虫血腔才能感染家蚕幼 虫 ,以实行外源基因表达 。注射方式在实验室应用问 题不大 ,一旦进行产业化大规模生产gaggagtcggggagaggttaca 21
4 A3R ggatcccttgaattagtctgcaag
24
5 phF gaattcaaaaacctataaatatgccg 26
6 phR ctgcagttaatacgccggaccagtga 26
7 zeocinF gatatcttaagggattttggtcatgc
2010, 30 ( 5) 吴 坤 等 : 拯救细胞系恢复重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包涵体实现外源蛋白在家蚕中产业化生产
97
不利之处在于 : ( 1)操作繁琐 ,效率低下 ; ( 2 )手工注射 是一个经验性工作 ,和操作者经验密切相关 ,因此其感 染率也会发生变化 ; ( 3 )注射方式容易造成幼虫死亡 , 主要由伤口面积太大造成体液外流死亡或者伤口感染 死亡 ,从而影响产量 ; ( 4)出芽病毒不容易保存 ,在 4℃ 约可保存一年 ,并且病毒滴度会逐渐下降 ; ( 5 )注射方 式无法选择虫龄 ,只能选择 4 ~5 龄 ,太小容易死亡 ,太 大不容易感染 。如果重组病毒保留多角体基因 ,会造 成外源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降 ,这是因为多角体蛋白 约占整个包涵体病毒的 90% ,约占被感染细胞的表达 蛋白 40% ~60%。多角体蛋白得以超量表达而影响目 的基因表达 。而且病毒核衣壳被迅速包装成包涵体病 毒 ,影响 BV 的形成和传播 ,同时包涵体会逐渐充满整 个细胞 ,消耗细胞资源 ,细胞会迅速死亡 ,进一步造成 外源蛋白表达低下 [10 ] 。而缺失多角体基因则不会出现 该情况 ,细胞死亡推迟 , BV 传播迅速 ,外源基因得以高 效稳定表达 。 如果能够找到一种避免注射 ,能进行口服感染但 是同时又保留外源基因的高效表达方式 ,则上述问题 可迎刃而解 。因为包涵体病毒可以长期保存 ,感染方 式十分简单 ,只需要将合适量病毒撒在桑叶上 ,皆可进 行大规模感染 , 感染虫龄可以随意选择 , 劳动生产率 高 。包涵体喂食感染剂量低 ,通常一头幼虫可生产上 百万乃至上千万个包涵体病毒粒子 ,通过选择合理虫 龄 ,可以感染上万头家蚕幼虫 。如果简单地采取将多 角体基因还原到病毒基因组中 ,势必造成表达大量多 角体蛋白 ,并迅速装配成包涵体病毒消耗细胞资源而 造成外源基因表达显著下降 ,细胞提前消耗死亡 ,因此 必须另辟蹊径 。我们拟通过拯救方式来实现这一点 , 首先获得在培养细胞或者家蚕幼虫中稳定表达多角体 基因的拯救细胞系或者拯救型家蚕品系 ,重组病毒在 感染拯救细胞系或拯救型家蚕幼虫时由于细胞中已经 表达出多角体蛋白 ,因此能在拯救细胞中装配成包涵 体病毒 。这些被拯救的重组病毒包涵体可以经过口服 方式感染家蚕幼虫 ,由于重组病毒基因组中没有多角 体基因 ,当这些病毒粒子感染家蚕幼虫时 ,无法表达多 角体和再次形成包涵体病毒 ,只能以出芽型病毒粒子 进行水平传播和感染 ,从而外源基因依然得到高效表 达 。本研究通过构建稳定表达多角体蛋白的拯救型细 胞系恢复表达型重组杆状病毒的口服感染力 ,为将来 构建稳 定 表 达 多 角 体 蛋 白 的 拯 救 型 家 蚕 品 系 打 下 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