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知识点关键风险指标法

合集下载

银行业初级资格《风险管理》考试重点

银行业初级资格《风险管理》考试重点

银行业初级资格《风险管理》考试重点2015年银行业初级资格《风险管理》考试重点监管理念、指标体系和主要内容1.监管理念所谓风险监管,是指通过识别商业银行固有的风险种类,进而对其经营管理所涉及的各类风险进行评估,并按照评级标准,系统、全面、持续地评价一家银行经营管理状况的监管方式。

这种监管方式重点关注银行的业务风险、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水平,检查和评价涉及银行业务的各个方面,是一种全面、动态掌握银行情况的监管。

风险监管框架涵盖了六个监管步骤:了解机构、风险评估、规划监管行为、准备风险为本的现场检查、实施风险为本的现场检查并确定评级、监管措施效果评价和持续的非现场监测。

2.风险监管指标体系:风险水平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以时点数据为基础,属于静态指标,包括信用风险指标、市场风险指标、操作风险指标和流动性风险指标(请参阅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相关章节);风险迁徙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风险变化的程度,表示为资产质量从前期到本期变化的`比率,属于动态指标,包括正常贷款迂徙率和不良贷款迁徙率(请参阅信用风险相关章节);风险抵补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抵补风险损失的能力,包括盈利能力、准备金充足程度和资本充足程度三个方面。

表8—1风险抵补类指标盈利能力监管指标:资本金收益率(ROE)=税后净收入/资本金总额该项指标也称为股本收益率,反映银行资本或股本的盈利能力,从而评价银行的经营成果。

当发现某行资本金收益率低于商业银行平均值或负面变动较大时,监管当局应要求该商业银行找出问题的原因,制定改进措施,促进其健康发展资产收益率(ROA)=税后净收入/资产总额净业务收益率=(营业收入一营业支出)/资产总额净利息收入率=(贷款利息收入一存款利息支出)/资产总额非利息收入率=(非利息收入一非利息支出)/资产总额非利息收人比率=(非利息收入一非利息支出)/(营、吐收入一营业支出)监管这些指标,可以比较各商业银行营业收入的取得、结构和创利能力,以便找出问题银行,提出监管意见准备金充足程度监管指标:信贷资产准备充足率=授信资产实际计提准备/应提准备×l00%非信贷资产准备充足率=非信贷资产实际计提准备/非信贷预计损失×l00%信贷资产准备充足率不得低于100%,非信贷资产准备充足率不得低于l00%资本充足程度监管质保: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风险加权资本×l00%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附属资本)/风险加权资本×l00%按照监管机构的要求,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附属资本最高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l00%3.风险监管的主要内容:建立银行风险的识别、计量、评价和预警机制,建立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根据定性和定量指标确定风险水平或级别,根据风险水平及时进行预警建立高风险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判断和救助体系建立应对支付危机的处置体系建立银行类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及金融安全网对单一银行类金融机构而言,监管部门也高度关注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体系以及风险计量模型的有效性。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必备考点(一)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必备考点(一)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必备考点(一)以下是湖南金融人考试网为大家准备的备考资料,希望能帮助大家!祝大家考试成功!风险管理的数理基础一、收益的计量(一)绝对收益:是对投资成果的直接衡量,反映投资行为得到的增值部分的绝对量。

使用数学公式可以表示为:绝对收益=P-P0。

例如:一位投资者将100万元人民币投资于1年期国债,国债的利率为10%,1年到期后,得到本息支付共计110万元,投资的绝对收益是10万元人民币;另一位投资者将20万元人民币投资于股票市场,1年后卖出全部股票,收回的资金总额为30万元人民币,投资的绝对收益也是10万元人民币。

(二)百分比收益率:百分比收益率是当期资产总价值的变化及其现金收益占期初投资额的百分比。

百分比收益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假定期初的投资额为 P0 ,在期末时资产的价值为P1,则百分比收益率(R)定义为期初每一单位货币投资所带来的收益,用数学公式可表示为: R=(P1-P0+D)/P0。

例如:投资者A期初以每股20元的价格购买某股票100股,半年后每股收到0.3元现金红利,同时卖出股票的价格是22元,则在此半年期间,投资者A 在该股票上的百分比收益率为:方差的平方根称为标准差,用σ表示。

在风险管理实践中,通常将标准差作为刻画风险的重要指标。

资产收益率标准差越大,表明资产收益率的波动性越大。

(三)正态分布在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实践中,正态分布广泛应用于市场风险量化,经过修正后也可用于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量化。

一般来说,如果影响某一数量指标的随机因素非常多,而每个因素所起的作用相对有限,各个因素之间又近乎独立,则这个指标可以近似看做服从正态分布。

三、投资组合分散风险的原理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研究在各种不确定的情况下,如何将可供投资的资金分配于更多的资产上,以寻求不同类型的投资者所能接受的、收益和风险水平相匹配的最适当的资产组合方式。

如果资产组合中各资产存在相关性,则风险分散的效果会随着各资产间的相关系数有所不同。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知识点总结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知识点总结

1、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报告期净利润/平均净资产=销售收入×销售净利率/平均净资产2、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3、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4、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5、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次数=360/(销售成本/存货平均余额)6、融资缺口= 贷款平均额- 核心存款平均额融资缺口= - 流动性资产+ 借入资金借入资金(流动性需求)=融资缺口+流动性资产=贷款平均额-核心存款平均额+流动性资产7、资产价值变化= - 资产加权平均久期×总资产×利率变化时间段8、关注类贷款迁徙率=期初关注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9、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信用风险信用风险识别法人客户财务状况分析三种方法: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比率分析、现金流量分析财务报表分析主要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进行分析。

需要特别关注:1、识别和评价财务报表风险。

2、识别和评价经营管理状况。

3、识别和评价资产管理状况。

4、识别和评价负债管理状况。

财务比率分析:盈利能力比率、效率比率、杠杆比率、流动比率单一法人客户非财务因素分析:1、管理层风险分析2、行业风险分析3、生产和经营风险分析4、宏观经济、社会及自然环境分析贷款组合信用风险识别更多的关注系统性风险可能造成的影响:1、宏观经济因素2、行业风险3、区域风险信用风险计量信用风险计量经历了专家判断法、信用评分模型、违约概率模型三个阶段。

客户信用评级经历了专家判断法、信用评分模型、违约概率模型三个阶段。

巴塞尔委员会鼓励有条件的商业银行使用基于内部评级的方法来计量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暴露,并据此计算信用风险监管资本,有力的推动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和计量技术的发展。

内部评级的两个维度:1、客户评级2、债项评级风险暴露分类:1、主权风险暴露2、金融机构风险暴露3、公司风险暴露4、零售风险暴露5、股权风险暴露6、其他风险暴露公司风险暴露包括:1、中小企业风险暴露2、专业贷款风险暴露3、一般公司风险暴漏零售风险暴露包括:1、个人住房抵押贷款2、合格循环零售风险暴露3、其他零售风险暴露客户评级是商业银行对客户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的计量和评价,反应客户违约风险的大小。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第5章 操作风险管理 知识点整理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第5章 操作风险管理 知识点整理

第5章操作风险管理1、操作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声誉风险和战略风险。

2、操作风险分类:人员因素、内部流程、系统缺陷、外部事件。

3、内部欺诈、失职违规、员工的知识/技能匮乏、核心雇员流失、违反用工法等造成损失或者不良影响而引起的风险。

4、内部欺诈可表现为未经授权交易、盗窃和欺诈等。

5、失职违规主要包括过失、未经授权的业务以及超越授权的活动。

员工越权行为包括滥用职权、对客户进行误导、支配超出其权限的资金额度,致使商业银行发生损失的风险。

6、商业银行员工在工作中,由于知识/技能匮乏所造成的操作风险主要有三种(1)自己意识不到缺乏必要的知识/技能,按照自己认为正确而实际错误的方式工作;(2)意识到自己缺乏必要的知识/技能,但由于颜面或其他原因,未向管理层提出或声明其胜任或不能正确处理面对的情况;(3)意识到自己缺乏必要的知识/技能,并进而利用这种缺陷危害商业银行的利益。

7、核心雇员流失造成的风险体现为商业银行对关键人员(如交易员、高级客户经理)过度依赖的风险,包括缺乏足够的后备人员、关键信息缺乏共享和文档记录、缺乏岗位轮换机制等。

8、可体现在劳资关系、环境安全性和歧视及差别待遇事件中。

9、有被严格执行而造成的损失,主要包括财务/会计错误、文件/合同缺陷、产品设计缺陷、错误监控/报告、结算/支付错误、交易/定价错误六个方面。

10、备发生故障或其他原因,导致商业银行不能正常提供全部/部分服务或业务中断而造成的损失。

系统缺陷引发的风险包括系统设计不完善和系统维护不完善所产生的风险,具体表现为数据/信息质量、违反系统安全规定、系统设计/开发的战略风险,以及系统的稳定性、兼容性、适宜性方面的问题。

11、外部欺诈、洗钱、政治风险、监管规定、业务外包、自然灾害、恐怖威胁。

12、操作风险识别方法:自我评估法、因果分析模型。

13、操作风险评估要素包括内部操作风险损失事件数据、外部相关损失数据、情景分析、本行的业务经营环境和内部控制因素四个方面。

2020年银行从业资格《风险管理》知识点:风险监测指标

2020年银行从业资格《风险管理》知识点:风险监测指标

2020年银行从业资格《风险管理》知识点:风险监测指标摘要:银行必须保证对合格的循环零售贷款采用的风险权重函数仅用于相对于平均损失率来说随时率波动性低的零售贷款组合,特别是那些违约率低的贷款组合,风险评估框架及各种实施情况,包括针对实际评估做出调整的理由,都理应有文件支持,并接受银行内部和监管*的独立审查。

业务环境和内部控制因素(1)要将因素调整为有意义的风险要素(因基于实际经验、并征求专家意见)(2)在风险评估中,银行对这些因素变动的敏感度和不同因素相对权重的设定必须合理(3)风险评估框架及各种实施情况,包括针对实际评估做出调整的理由,都理应有文件支持,并接受银行内部和监管*的独立审查注:美国反欺诈财务报告委员会(COSO)提出了“内部控制整体控制框架”,框架分为5部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督内部操作风险损失事件数据内部操作风险损失事件收集(operationriskossdatacoection,DC)(1)收集内容总损失数据损失事件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单位信息总损失中收回部分损失的原因(2)损失数据收集的流程覆盖所有的业务领域明确损失所有者找到同一损失的业务单位和法律实体归属对所有财物损失发生的相关损失事件、潜在损失和损失发生日实行描述找出对应的损失发生原因、损失事件和影响度类别对所有部门的操作风险实行集中管理分析、统一管理(3)损失数据收集的步骤损失事件发生部门的相关业务人员确认损失事件并收集损失数据信息会同本部门操作风险管理人员以及财务部门相关人员何核实失数据损失部门向本部门/机构的操作风险管理人员提交损失数据信息操作风险管理人员就数据的完整性、合规性作出最后审查操作风险管理人员完成损失数据的录入、上报风险监测的主要指标(1)不良资产率(不良贷款率)(2)预期损失率=预期损失/风险敞口预期损失E=Expectedoss(3)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4)贷款风险迁徙正常贷款迁徙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注重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正常类贷款余额-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期初注重类贷款余额-期初注重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正常类贷款迁徙率期初正常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正常类贷款余额-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注重类贷款迁徙率次级类贷款迁徙率可疑类贷款迁徙率(5)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不良贷款(6)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贷款实际计提准备/贷款应提准备债项评级1.信贷资产风险分析(1)五级分类(2)银行需要做到如下要求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建立有效的信贷组织管理体制审贷分离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保障管理层能够即时得到相关贷款的重要信息敦促借款人提供真实准确地财务信息即时根据情况变化调节分类2.违约损失率、预期损失与非预期损失(1)违约损失率(ossRateGivenDefaut,GD)指发生违约时债务面值中不能收回部分所占的比例(2)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预期损失(E)=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GD)*违约敞口风险(EAD)(3)预期与非预期区别预期损失是一个常数,非预期损失是对均值和预期损失的偏离预期损失可用计提准备金的方式补偿,非预期损失要用经济资本金补偿3.内部评级法下的债项评级——核心是GD(1)项目因素(2)公司因素(3)行业因素(4)宏观经济周期因素(5)优先清偿率(seniority)宏观经济因素、行业因素、企业资本结构因素4.巴塞尔协议对违约损失率估计上的一些规定对于抵押品未认定的优先级公司债,违约损失率50%,抵押品未获认定的次级公司债,GD75%,全额抵押,则在原违约敞口的违约风险损失率基础上乘以0.15个人客户风险识别1.个人客户的识别与分类(1)个人客户的识别。

初级银行从业考试《风险管理》高频考点汇总(二)

初级银行从业考试《风险管理》高频考点汇总(二)

初级银行从业考试《风险管理》高频考点汇总(二)初级银行从业考试《风险管理》高频考点汇总(二)考点:杠杆率与资本充足率一、杠杆率的计算方法(一级资本-一级资本扣减项)/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二、杠杆率标准:不低于4%三、监管杠杆率的目的:防止银行过度承担风险,确保出现损失时有足够资本吸收损失四、资本充足率监管的缺陷顺周期性局限监管套利现象考点:单一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一、单一法人客户的基本信息分析1、客户的划分方法二、单一法人客户的财务状况分析财务比率分析(1)盈利能力:衡量销售收入转换成利润的效率(2)效率比率:衡量管理和控制资产的能力(3)杠杆比率:衡量所有者利用自有资金获得融资的能力(4)流动比率:判断归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和困境的能力1、财务报表分析;2、财务比率分析;3、现金流量分析三、单一法人客户的非财务因素分析1、管理层风险分析;2、行业风险分析;3、生产与经营风险分析;4、宏观经济、社会及自然环境分析四、单一法人客户的担保分析1、保证;2、抵押;3、质押;4、留置与定金考点:集团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一、集团法人客户的整体状况分析1、集团法人客户的特征2、关联交易识别分析3、集团法人信用风险识别的主要要求二、集团法人客户的信用风险特征1、内部关联交易;2、连环担保;3、财务状况4、系统性风险;5、识别管理难度(一)集团法人客户的整体状况分析1、集团法人客户的特征(1)股权或经营决策上直接或间接控制其他企事业法人或被控制(2)共同被第三方企事业法人控制(3)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近亲属共同直接控制或间接控制(4)存在其他关联,可能不按公允价值转移资产或利润(二)集团法人客户的信用风险特征1、内部关联交易频繁2、连环担保十分普遍3、真实财务状况难以掌握4、系统性风险较高5、风险识别和贷后管理难度大考点:个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个人信贷产品分类及风险分析1、住房按揭贷款风险——“假按揭”风险a.开发商不具备按揭资格,或虚假销售套取按揭贷款b.以住房按揭名义贷款用作生产经营c.以住房贷款方式参与不具真实、合法交易基础的商业银行债权置换或企业重组d.信贷人员与企业串谋,向虚拟借款人或不具备购房行为的借款人发放高成数按揭贷款e.所有借款人均为虚假购房,有些身份和住址不明f.开发商与购房人串通,规避零首付政策限制2、个人零售贷款的风险分析(1)个人零售贷款种类a.个人消费贷款(含汽车消费贷款)b.个人经营贷款c.信用卡消费贷款d.助学贷款(2)个人零售贷款主要风险a.收入状况真实性b.偿债能力稳定性c.商品质量问题或价格下跌导致的履约意愿变动d.抵押权益实现困难e.个人生产或销售失败,资金周转发生困难考点:信用风险计量(一)风险计量的两个维度1、客户评级:针对客户的违约风险2、债项评级:反映交易本身特定的风险要素(二)客户评级的发展阶段1、专家判断法2、信用评分模型3、违约概率模型一、风险计量的主要发展阶段1、主要阶段专家判断法、信用评分模型、违约概率模型2、巴塞尔协会使用方法内部评级法(IRB Approach)3、主要计量指标违约概率(Probability of Default,PD)违约损失率(Loss Given Default,LGD)违约风险暴露(Exposure at Default,EAD)考点:信用风险组合的计量一、违约相关性计量单个债务人的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之后,还应当在组合层面计量不同债务人或不同债项之间的相关性二、信用风险组合计量模型1、Credit Metrics 模型a.本质是一个VAR 值模型b.计算一定置信水平下,组合持有期内可能发生的最大损失c.非交易性组合价格、波动率不容易取得d.创新之处在于解决了计算非交易性组合的VAR 值难题2、Credit Portfolio View 模型a.转移率与宏观因素关系模型化b.是Credit Metrics 模型的补充c.不使用历史数据,根据现实宏观经济因素通过蒙特卡罗模拟计算违约率d.比较适用于投机类型借款人,因为其对宏观经济因素更敏感3、Credit Risk+模型a.根据火险的财险精算原理对贷款组合违约率进行分析b.假设组合里每笔贷款只有违约与不违约两种状态c.多家庭同时火灾的概率很小且相互独立,贷款组合同理d.贷款组合的违约率服从泊松分布,并随组合中贷款笔数增加而接近正态分布e.模型假设每组平均违约率固定,因此宏观经济因素变化,会引起更严重的“肥尾”现象考点:基于内部评级的方法一、风险暴露分类1、主权风险暴露2、金融机构风险暴露3、公司风险暴露4、零售风险暴露分为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合格循环零售风险暴露、其他零售风险暴露5、股权风险暴露6、其他风险暴露二、客户评级1、违约的定义:实质性信贷债务逾期90 天以上2、违约概率:内部评级1 年期违约概率与0.03%中的较高者,主要方法包括内部违约经验、映射外部数据、统计违约模型三、债项评级包括违约风险暴露、违约损失率、有效期限违约损失率的估计方法包括:市场价值法、回收现金流法除回购类交易有效期为0.5 年外,其他非零售风险暴露有效期为2.5 年四、缓释工具1、合格抵质押品2、合格净额结算3、合格保证和信用衍生工具4、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池考点:信用风险组合的计量一、违约相关性计量单个债务人的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之后,还应当在组合层面计量不同债务人或不同债项之间的相关性二、信用风险组合计量模型1、Credit Metrics 模型a.本质是一个VAR 值模型b.计算一定置信水平下,组合持有期内可能发生的最大损失c.非交易性组合价格、波动率不容易取得d.创新之处在于解决了计算非交易性组合的VAR 值难题2、Credit Portfolio View 模型a.转移率与宏观因素关系模型化b.是Credit Metrics 模型的补充c.不使用历史数据,根据现实宏观经济因素通过蒙特卡罗模拟计算违约率d.比较适用于投机类型借款人,因为其对宏观经济因素更敏感3、Credit Risk+模型a.根据火险的财险精算原理对贷款组合违约率进行分析b.假设组合里每笔贷款只有违约与不违约两种状态c.多家庭同时火灾的概率很小且相互独立,贷款组合同理d.贷款组合的违约率服从泊松分布,并随组合中贷款笔数增加而接近正态分布e.模型假设每组平均违约率固定,因此宏观经济因素变化,会引起更严重的“肥尾”现象考点:风险监测主要指标1.不良贷款率(次级贷款+可疑贷款+损失贷款)/各项贷款×100%2、关注类贷款占比关注类贷款占比=关注类贷款/各项贷款余额×100%关注类贷款有劣变性,若关注类贷款余额增长,迁徙率提高,则会造成不良贷款率及不良贷款余额的管控压力3、贷款风险迁徙率(反映资产质量从前期到本期变化的比率,属于动态监测指标)(1)正常贷款迁徙率(2)正常类贷款迁徙率(3)关注类贷款迁徙率(4)次级类贷款迁徙率(5)可疑类贷款迁徙率3、贷款风险迁徙率(反映资产质量从前期到本期变化的比率,属于动态监测指标)(1)正常贷款迁徙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正常类贷款余额-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为正常,期末被分为不良的贷款余额之和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报告期间由于贷款正常收回、不良贷款处置或贷款核销等原因减少的贷款考点:风险报告一、风险报告的路径1、纵向:向上级对口部门2、横向:向本级风险管理部门3、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实现风险管理信息和报告的多向化、交互式传递,保证风险管理部门独立性的同时,确保管理层对业务部门主要风险的实时监控二、风险报告的主要内容1、内部报告与外部报告(使用者角度)内部报告内容:评价整体风险状况、识别当期风险特征、分析重点外部因素、总结专项风险工作、配合内部审计检查外部报告内容:提供监管数据、反映管理情况、提出风险管理措施建议2、综合报告与专题报告(类型划分)综合报告:报告管理范围内、报告期内各类风险综合报告内容:(1)辖内各类风险总体状况及变化趋势(2)分类风险状况及变化原因分析(3)风险应对策略及具体措施(4)加强风险管理的建议专题报告:报告管理范围内发生或潜在的重大风险事项与内控隐患考点:关键业务流程/环节控制(一)授信权限管理(二)贷款定价(三)信贷审批(四)贷后管理(二)贷款定价1、决定贷款定价的主要力量:市场、银行、监管机构2、贷款内部定价公式的组成部分资金成本:包括债务成本、股权成本经营成本:包括日常管理成本、税收成本风险成本: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暴露=预期损失资本成本:覆盖贷款信用风险的经济资本的成本(三)信贷审批1、考虑要素客户的信用等级、具体债项的风险2、遵循原则(1)审贷分离:信贷审批独立于信贷营销和发放(2)统一考虑:综合考虑计量所有风险暴露及缓释工具(3)展期重审:展期作为新的信贷决策考点:账簿划分一、交易账簿和银行账簿1、交易账簿(1)记录范围:银行为交易目的或对冲交易账簿其他项目的风险而持有的金融工具和商品头寸(2)标的要求:头寸必须在交易方面不受任何条款限制或能够完全规避自身风险头寸经常进行准确估值(3)交易头寸的范围短期内有目的地持有以便出售的头寸从实际或预期的短期价格波动中获利或锁定套利的头寸包括自营业务、做市业务、代客业务而持有的头寸(4)交易账簿的计价标准通常按市场计价(Mark-to-Mark)盯市价格无参考市场价格时用模型定价(Mark-to-Modle)2、银行账簿(1)记录范围:交易账簿以外的其他业务,例如存贷款业务(2)计价标准:摊余成本计价3、划分账簿的作用及意义(1)准确计算市场风险监管资本的基础交易账簿的利率风险和股票价格风险银行账簿和交易账簿的汇率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2)不允许在两个账簿之间随意调节头寸,避免监管套利考点:市场风险计量的基本概念一、名义价值、市场价值名义价值:金融资产根据历史成本法反映的账面价值计量意义:1、衡量该笔交易中的盈亏2、作为初始价格,为交易提供参考数据市场价值:在评估基准日通过公平交易资产所获得的资产的预期价值通常来源:市场公开报价、市场分析报告二、公允价值1、概念:交易双方在公平交易中可接受的资产或债权的价值2、计量方式(1)直接使用可获得的市场价格(2)无市场价格时用公认的模型估算市场价格(3)实际支付价格(4)能被合理估算且与市场不冲突的特定数据三、市值重估1、概念:对交易账簿头寸重新估算市场价值的操作2、原则:独立估算,与前台分离3、要求:定价因素独立于前台获得,经独立验证估值方法和假设保持一致每日至少按市值重估一次交易账簿头寸价值考点:市场风险计量方法(一)缺口分析(利率风险)(二)久期分析(利率风险)(三)外汇敞口分析(汇率风险)(四)敏感性分析(多个市场风险要素单独)(五)风险价值分析(多个市场风险要素同时)一、缺口分析2、正负缺口的意义(1)某一时间段内资产大于负债,产生正缺口,又称为资产敏感性缺口利率下降导致净利息收入下降(2)某一时间段内负债大于资产,产生负缺口,又称为负债敏感性缺口利率上升导致净利息收入下降二、久期分析1、概念及作用久期分析也称为持续期分析或期限弹性分析,用于衡量利率变动对银行整体经济价值的影响2、特点到期日或距下一次重新定价日时间越长,久期绝对值越大到期日前支付的金额越小,久期绝对值越大考点:市场风险限额管理一、市场风险限额指标1、头寸限额:对总交易头寸或净交易头寸的限额总头寸限额方法:分别限制多头头寸、空头头寸净头寸限额方法:限制多空头寸相抵的净头寸2、风险价值限额:对计算出的市场风险计量结果设定限额(VAR)3、止损限额:允许的最大损失额止损限额方法:累计损失达到或接近限额时,对冲或平盘4、敏感度限额:对单个市场风险要素微小变化对金融工具或资产组合收益或经济价值影响程度所设定的限额二、超限额报告及处理机制1、超限类型主动超限:交易员主动持有或提高风险敞口导致被动超限:市场波动、流动性下降等非交易行为导致非实质性超限:技术或操作性原因导致2、超限处理方式降低头寸/敞口临时调增限额(确定时限)长期调整限额*根据超限原因和类型,前中台部门协商一致考点:操作风险识别一、操作风险特征具体性分散性差异性复杂性内生性转化性二、根据发生原因分类1.人员因素:内部欺诈、失职违规、知识技能匮乏、核心雇员流失、违反用工法2.内部流程:财务会计错误、文件合同缺陷、产品设计缺陷、错误监控报告、结算支付错误、交易定价错误3.系统缺陷:数据信息质量、违反系统安全规定、系统设计开发的战略风险、系统稳定性兼容性适宜性4.外部事件:外部欺诈、洗钱、政治风险、监管规定、业务外包、自然灾害、恐怖威胁考点:操作风险监测与报告一、关键风险指标监测的要求整体性、重要性、敏感性、可靠性、有效性二、损失数据收集1、总体要求:明确损失事件定义、损失形态、统计标准、职责分工、报告路径2、原则:重要性:对大额、高频损失事件重点关注确认及时性:及时确认、完整记录、准确统计统一性:标准、范围、程序、方法保持一致,确保结果客观准确具有可比性谨慎性:谨慎、客观、公允统计,准确计量3、损失数据收集统计要求明确损失数据口径建立适当的数据阈值分析不同数据采集时点的差异明确合并及分拆规则4、损失数据收集核心环节(1)损失事件识别明确收集范围、判断损失金额是否达到收集标准(2)损失事件填报填报事件事实情况,总体损失和逐笔损失,难点在于确定损失事件个数和进行损失事件分类时容易出现理解偏差。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知识点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知识点

1、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报告期净利润/平均净资产=销售收入×销售净利率/平均净资产2、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3、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4、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5、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次数=360/(销售成本/存货平均余额)6、融资缺口= 贷款平均额- 核心存款平均额融资缺口= - 流动性资产+ 借入资金借入资金(流动性需求)=融资缺口+流动性资产=贷款平均额-核心存款平均额+流动性资产7、资产价值变化= - 资产加权平均久期×总资产×利率变化时间段8、关注类贷款迁徙率=期初关注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9、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信用风险信用风险识别法人客户财务状况分析三种方法: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比率分析、现金流量分析财务报表分析主要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进行分析。

需要特别关注:1、识别和评价财务报表风险。

2、识别和评价经营管理状况。

3、识别和评价资产管理状况。

4、识别和评价负债管理状况。

财务比率分析:盈利能力比率、效率比率、杠杆比率、流动比率单一法人客户非财务因素分析:1、管理层风险分析2、行业风险分析3、生产和经营风险分析4、宏观经济、社会及自然环境分析贷款组合信用风险识别更多的关注系统性风险可能造成的影响:1、宏观经济因素2、行业风险3、区域风险信用风险计量信用风险计量经历了专家判断法、信用评分模型、违约概率模型三个阶段。

客户信用评级经历了专家判断法、信用评分模型、违约概率模型三个阶段。

巴塞尔委员会鼓励有条件的商业银行使用基于内部评级的方法来计量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暴露,并据此计算信用风险监管资本,有力的推动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和计量技术的发展。

内部评级的两个维度:1、客户评级2、债项评级风险暴露分类:1、主权风险暴露2、金融机构风险暴露3、公司风险暴露4、零售风险暴露5、股权风险暴露6、其他风险暴露公司风险暴露包括:1、中小企业风险暴露2、专业贷款风险暴露3、一般公司风险暴漏零售风险暴露包括:1、个人住房抵押贷款2、合格循环零售风险暴露3、其他零售风险暴露客户评级是商业银行对客户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的计量和评价,反应客户违约风险的大小。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知识点:关键风险指标法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知识点:关键风险指标法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知识点:关键风险指标法1.关键风险指标的定义操作风险关键风险指标(Key Risk Indicator,KRI)是指对一个或多个操作风险敞口,通过反映操作风险发生可能性或影响度或某一控制有效性,对该风险或控制进行定性或定量跟踪监测的操作风险管理流程。

关键风险指标通常包括交易量、员工水平、技能水平、客户满意度、市场变动、产品成熟度、地区数量、变动水平、产品复杂程度和自动化水平等。

关键风险指标示例:2.关键风险指标监控的原则关键风险指标监控应遵循整体性、重要性、敏感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原则。

(1)整体性。

监控工作要能够反映操作风险全局状况及变化趋势,揭示诱发操作风险的系统性原因,实现对全行操作风险状况的预警。

(2)重要性。

监控工作要提示重点地区、重点业务、关键环节的操作风险隐患,反映全行操作风险的主要特征。

(3)敏感性。

监控指标要与操作风险事件密切相关,并能够及时预警风险变化,有助于实现对操作风险的事前和事中控制。

(4)可靠性。

监控数据来源要准确可靠,具有可操作性,要保证监控工作流程、质量可控,要建立起监控结果的验证机制。

(5)有效性。

监控工作要根据经营发展和风险管理战略不断发展和完善,指标是开放的、动态调整的,监控工作要持续、有效。

3.关键风险指标法的应用流程关键风险指标法可选择已经识别出来的主要操作风险因素,并结合商业银行的内、外部操作风险损失事件数据形成统计分析指标,用于评估商业银行整体的操作风险水平。

这一方法的难点在于对各项关键指标设定合理的阈值,即风险指标处于何种范围之内可以被认为是处于较低风险水平、中等风险水平或较高风险水平,并针对不同评估结果采取何种适当的风险控制措施。

具体来看,关键风险指标监控由设置关键风险指标,监控分析、报告关键风险指标,更新关键风险指标等步骤组成。

4.关键风险指标与其他管理流程的结合应用KRI数据能够监测和预警关键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变化,并提示管理层对超过数据门槛的风险变化采取相关管理措施。

银行从业《风险管理》知识点汇总

银行从业《风险管理》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1风险、收益与损失(一)风险的定义(1)风险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或称为变化)。

(抽象概念)(2)风险是损失的可能性。

(本书的理解)(3)风险是未来结果对期望的偏离,即波动性。

(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理念)(二)风险与损失风险绝不能等同于损失。

损失是事后概念,风险是明确的事前概念。

两者描述的是不能同时并存的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

金融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分为: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和灾难性损失。

预期损失通过提取损失准备金和冲减利润的方式来应对和吸收;非预期损失通过资本金来应对;灾难性损失一般通过保险手段来转移。

知识点2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商业银行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以经营风险为其盈利的根本手段。

我国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

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承担和管理风险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也是商业银行业务不断创新发展的原动力。

(2)风险管理作为商业银行实施经营战略的手段,极大地改变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

从传统上片面追求扩大规模、增加利润的粗放经营模式,向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从以定性分析为主的传统管理方式,向以定量分析为主的风险管理模式转变;从侧重于不同分散管理的模式,向集中进行全面风险管理的模式转变。

(3)风险管理能够为商业银行风险定价提供依据,并有效管理商业银行的业务组合。

(4)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能够为商业银行创造附加价值。

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具有自觉管理、微观管理、系统管理、动态管理等功能。

高水平的风险管理能够降低商业银行的破产可能性和财务成本,保护商业银行所有者的利益,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

(5)风险管理水平直接体现了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金融监管的迫切要求。

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有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决定其风险承担能力:一是资本金模式,因为资本金可以吸收商业银行业务所造成的风险损失,资本充足率较高的商业银行有能力接受相对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比资本充足率低的商业银行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二是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资本充足率仅仅决定了商业银行承担风险的潜力,而其所承担的风险究竟能否带来实际收益,最终取决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知识点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1)资产风险管理模式:20世纪60年代以前特点:偏重于资产业务的风险管理,强调保持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

第五章 操作风险管理-关键风险指标

第五章 操作风险管理-关键风险指标

2015年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内部资料风险管理第五章 操作风险管理知识点:关键风险指标● 定义:对一个或多个操作风险敞口,通过反映操作风险发生可能性或影响度或某一控制有效性,对该风险或控制进行定性或定量跟踪监测的操作风险管理流程● 详细描述:(1)包括交易量、员工水平、技能水平等,其原则有:1)整体性2)重要性3)敏感性4)可靠性5)有效性(2)通常包括交易量、员工水平、技能水平、客户满意度、市场变动、产品成熟度、地区数量、变动水平、产品复杂程度和自动化水平等。

(3)关键风险指标法的应用流程1)用于评估商业银行整体的操作风险水平。

RCSA形成关键风险和关键控制清单, 为操作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报告提供统一语言2)设置风险指标、监控分析、报告关键风险指标、更新关键风险指标等步骤。

(4)关键风险指标监控的价值通过监控和分析不同时期自身关键风险指标的变化,并与同类金融机构进行横向比较,为操作风险管理提供早期预警。

(5)关键风险指标与其他管理流程的结合应用KRI能够检测风险,并提前预警(6)主要指标实例例题:1.商业银行选择关键风险指标评估操作风险时,应确保()。

A.关键风险指标能够满足风险管理和各业务部门的现实需要B.关键风险指标的变动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操作风险的变化情况C.能够根据现有的数据/信息和技术条件对关键风险指标进行准确量化D.关键风险指标能够真实反映操作风险水平E.关键风险指标与操作风险状况只讲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正确答案:A,B,C,D,E解析:以上都正确2.()是指用来考查商业银行风险状况的统计数据或指标。

A.风险诱因B.关键风险指标C.风险报告D.风险控制正确答案:B解析:关键风险指标是指用来考查商业银行风险状况的统计数据或指标。

3.在操作风险关键指标中,客户投诉占比属于人员风险指标类,客户投诉反应了普银行正确处理包括行政事务在内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客户对商业银行服务的满意程度。

客户投诉占比的计算公式是()A.未解决的客户投诉数量/所有客户投诉数量B.所有服务以解决的客户投诉数量/所有服务交易数量C.每项产品已解决的投诉数量/该项产品的投诉数量D.每项产品客户投诉数量/该产品交易数量正确答案:D解析:客户投诉占比=每项产品客户投诉数量/该产品交易数量4.下列属于操作风险外部风险指标的是()A.从业年限B.系统数量C.反洗钱警报数占比D.系统故障时间正确答案:C解析:反洗钱警报数占比属于操作风险外部风险指标5.员工人均培训数量是众多操作风险关键指标的一项,它反映出商业银行在以提高员工工作技能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银行从业资格《风险管理》考试重点考点归纳总结

银行从业资格《风险管理》考试重点考点归纳总结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第四章第三、四节考点4.3 市场风险监测与控制4.3.1 市场风险管理的组织框架一般而言,商业银行对市场风险的管理应当包括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相关部门三个层次:①董事会承担对市场风险管理实施监控的最终责任,确保商业银行能够有效地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各项业务所承担的各类市场风险。

②高级管理层负责制定、定期审查和监督执行市场风险管理的政策、程序以及具体的操作规程;及时了解市场风险水平及其管理状况,并确保银行具别足够的人力、物力以及恰当的组织结构、管理信息系统和技术水平来有效地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各项业务所承担的各类市场风险。

③商业银行应当确保各职能部门具有明确的职责分工、相关职能被恰当分离,以避免产生潜在的利益冲突。

4.3.2 市场风险监测1. 市场风险报告的内容和种类市场风险报告应当包括如下全部或部分内容:① 按业务、部门、地区和风险类别分别统计的市场风险头寸;② 按业务、部门、地区和风险类别分别计量的市场风险水平;③ 对市场风险头寸和市场风险水平的结构分析;④ 盈亏情况;⑤ 市场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方法及程序的变更情况;⑥ 市场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的遵守情况;⑦ 市场风险限额的遵守情况,包括对超限额情况的处理;⑧ 事后检验和压力测试情况;⑨ 内部和外部审计情况⑩ 市场风险经济资本分配情况对改进市场风险管理政策、程序以及市场风险应急方案的建议;市场风险管理的其他情况。

从国外的市场风险管理实践看,市场风险报告具有多种形式和作用。

① 投资组合报告② 风险分解“热点”报告③ 最佳投资组合组织报告④ 最佳风险规避策略报告2. 市场风险报告的路径和频度①在正常市场条件下,通常每周向高级管理层报告一次;在市场剧烈波动的情况下,需要进行实时报告,但主要通过信息系统直接传递。

②后台和前台所需的头寸报告,应当每日提供,并完好打印、存档、保管。

③风险值和风险限额报告必须在每日交易结束之后尽快完成。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知识点《风险管理》国别风险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知识点《风险管理》国别风险

20XX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知识点《风险管理》:国别风险国别风险是指由于某一国家或地区经济、政治、社会变化及事件,导致该国家或地区借款人或债务人没有能力或者拒绝偿付商业银行债务,或使商业银行在该国家或地区的商业存在遭受损失,或使商业银行遭受其他损失的风险。

国别风险的概念国别风险的主要类型包括转移风险、主权风险、传染风险、货币风险、宏观经济风险、政治风险、间接国别风险七类,其中转移风险是国别风险最主要的类型之一。

国别风险管理体系包括以下基本要素: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有效监控;完善的国别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完善的国别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过程;完善的内部控制和审计。

国别风险的基本做法1.明确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责任商业银行董事会承担监控国别风险管理有效性的最终责任。

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负责执行董事会批准的国别风险管理政策。

2.建立清晰的国别风险管理政策流程商业银行应当根据国别风险的特点,识别国别风险并建立国别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一般应当与本机构跨境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

(1)国别风险识别商业银行应当充分识别业务经营中面临的潜在国别风险,了解所承担的国别风险类型,确保在单一和并表层面上,按国别识别风险。

(2)国别风险的计量与评估商业银行应当根据本机构国别风险类型、暴露规模和复杂程度选择适当的计量方法。

计量方法应当至少满足以下要求:能够覆盖所有重大风险暴露和不同类型的风险;能够在单一和并表层面按国别计量风险;能够根据有风险转移及无风险转移情况分别计量国别风险。

(3)限额管理、监测与报告对国别风险应实行限额管理,在综合考虑跨境业务发展战略、国别风险评级和自身风险偏好等因素的基础上,按国别合理设定覆盖表内外项目的国别风险限额。

有重大国别风险暴露的商业银行,一般会考虑在总限额下按业务类型、交易对手类型、国别风险类型和期限等设定分类限额。

国别风险限额应当经董事会或其授权委员会批准,并传达到相关部门和人员;国别风险评估的主要指标:国别风险的评估指标包括三种:数量指标、比例指标、等级指标。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在银行业从业中,风险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作为银行从业人员,了解和掌握风险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对于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及保障银行机构的安全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银行从业资格考试中的风险管理内容展开讨论,旨在提供相关知识和技巧的指导。

一、风险管理概述风险是指不确定性因素对组织目标的潜在威胁或机会。

在银行业中,各种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对银行机构的经营活动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识别、评估、监控和控制各类风险,从而保障银行的稳健运营。

二、信用风险管理信用风险是银行业务中普遍存在的风险之一。

银行从业人员需要了解信用风险的定义、特征以及衡量和管理的方法。

在日常工作中,银行员工必须严谨评估客户的信用状况,制定合理的风险承担策略,以减少信用风险带来的损失。

三、市场风险管理市场风险主要指市场价格波动对银行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影响程度。

了解市场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工具,对于银行机构与金融市场之间的有效连接和资产负债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市场风险管理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股票价格风险等方面的管理。

四、操作风险管理操作风险主要指由于内部失误、技术故障、欺诈等因素引起的潜在损失。

银行从业人员需了解操作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以及预防和控制操作风险的方法。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框架,对于降低操作风险带来的损失至关重要。

五、流动性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资产和负债的不匹配程度,进而导致现金流无法满足业务需求。

了解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对于银行从业人员合理配置资产与负债、保障资金流动性具有重要意义。

流动性风险管理需要银行从业人员密切关注市场情况,制定有效的流动性管理策略。

六、合规风险管理合规风险是指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可能违反相关法规、政策和规章制度所面临的风险。

了解合规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对于银行从业人员依法合规开展业务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合规意识,做好内外部规定的沟通和执行,是有效管理合规风险的关键。

202X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知识点总结

202X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知识点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X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知识点总结202X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知识点总结风险管理是现代银行业务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在银行从业资格考试中也是必考的内容之一。

以下是202X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知识点的总结,主要包括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风险管理的目标和原则、风险管理的方法和工具等内容。

一、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1. 风险定义及特征:风险是指不确定性因素导致的可能发生的伤害或损失,它具有不确定性、可能性和危害性的特征。

2. 风险管理的目标: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决策和有效的措施,降低或控制风险的发生概率和损失程度,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3. 风险管理的原则:风险管理的原则是全面性、系统性、实效性、合规性、适度性和可追溯性。

二、风险管理的方法和工具:1. 风险识别:通过风险识别技术,对银行业务中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识别,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确定风险的级别和影响程度,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 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控制风险的发生和扩大化,包括风险防范、风险转移、风险减少和风险规避等。

4. 风险监测和检测:通过建立风险监测和检测体系,监视银行业务中的风险状况,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风险。

5. 风险管理工具:包括风险策略、风险控制指标、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用于实施和支持风险管理工作的各项工具和手段。

三、常见风险管理问题和对策:1. 信用风险:银行业务中最常见的风险之一,主要包括违约风险、集中风险和对手风险等。

对策包括建立健全客户信用评估体系,强化风险管理措施,提高贷款审查和追收能力等。

2. 市场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价格风险等。

对策包括建立风险控制限额和止损机制,进行市场风险管理和监测等。

3. 操作风险:主要包括内部操作失误、技术故障和外部事件等。

银行从业资格的风险管理知识

银行从业资格的风险管理知识

银行从业资格的风险管理知识在银行从业者的职业生涯中,风险管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银行作为金融机构,面临着多种潜在的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为了确保银行运营的安全稳定,从业人员需要具备相应的风险管理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银行从业资格中关键的风险管理知识。

1.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银行最常见的风险之一,指的是债务人或对手方无法按时履行合同中的债务义务,导致银行无法收回借款或对手方无法履行合约。

为了管理信用风险,银行从业人员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1)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2)制定贷款批准流程和审查标准,确保风险可控;(3)建立信贷担保和抵押物管理制度,降低违约风险。

2.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银行由于市场行情波动而导致的资产价格下跌或收益不稳定的风险。

银行从业人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来管理市场风险:(1)了解市场风险的类型,如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等;(2)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投资组合管理方法;(3)定期进行市场风险评估和压力测试,确保风险可控。

3. 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银行在内部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错误、失误或不当行为导致的风险。

为了管理操作风险,银行从业人员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1)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审计机制,确保操作流程规范;(2)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操作风险意识和技能水平;(3)建立举报渠道和奖惩制度,鼓励员工积极参与风险管理。

4. 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因法律法规的变化或解释不一致而导致的风险。

银行从业人员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来管理法律风险:(1)密切关注法律法规的变化,及时调整业务操作方式;(2)与专业律师合作,确保合同和文件的合规性;(3)建立法律事务部门,提供法律咨询和支持。

在银行从业资格考试中,上述的风险管理知识将是必考的内容。

银行从业人员需要全面掌握这些知识,以应对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环境。

只有具备了扎实的风险管理知识,才能更好地保障银行的稳健运营。

银行从业《风险管理》复习点:银行风险监管指标体系

银行从业《风险管理》复习点:银行风险监管指标体系

(1)银⾏风险监管指标概述 ①准确性原则; ②可⽐性原则; ③及时性原则; ④持续性原则; ⑤法⼈并表原则; ⑥保密性原则。

(2)银⾏风险监管核⼼指标体系的类别和定义 风险监管核⼼指标分为三个主要类别,即风险⽔平、风险迁徙和风险抵补。

风险⽔平类指标包括流动性风险指标、信⽤风险指标、市场风险指标和操作风险指标,以时点数据为基础,属于静态指标。

风险迁徙类指标衡量商业银⾏风险变化的程度,表⽰为资产质量从前期到本期变化的⽐率,属于动态指标;风险迁徙类指标包括正常贷款迁徙率和不良贷款迁徙率。

风险抵补类指标衡量商业银⾏抵补风险损失的能⼒,包括盈利能⼒、准备⾦充⾜程度和资本充⾜程度三个⽅⾯。

(3)主要风险监管指标定义、公式和计算要素的含义 ①流动性风险指标 商业银⾏流动性监管核⼼指标 流动性⽐率 流动性⽐率=流动性资产余额/流动性负债余额×100%,分别计算本外币和外币⼝径数据,不得低于25%。

超额备付⾦⽐率 ⼈民币超额准备⾦率=(在中国⼈民银⾏超额准备⾦存款+库存现⾦)/⼈民币各项存款期末余额×100%,该指标不得低于2%。

核⼼负债⽐率 核⼼负债⽐率=核⼼负债期末余额/总负债期末余额×100%,分别计算本外币和外币⼝径数据,不得低于60%。

流动性缺⼝率 流动性缺⼝率=(流动性缺⼝+未使⽤不可撤销)/到期流动性资产×100%,本指标分别计算本外币和外币⼝径数据,不得低于-10%。

商业银⾏流动性监管辅助指标 经调整资产流动性⽐例 经调整资产流动性⽐例=调整后流动性资产余额/调整后流动性负债余额×100% 存贷款⽐例 存贷款⽐例=各项贷款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不得超过75%。

⼗户存款⽐例 ⼗户存款⽐例=⼗户存款总额/各项存款×100% 外资银⾏流动性监管指标 营运资⾦作为⽣息资产的⽐例 境内外汇存款与外汇总资产的⽐例 ②信⽤风险监管指标 不良资产率和不良贷款率 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100% 预期损失率 预期损失率=预期损失/资产风险敞⼝×100% 单⼀客户授信集中度 单⼀客户授信集中度=⼀家客户贷款总额/资本净额×100% 贷款损失准备⾦率 贷款损失准备⾦率=贷款损失准备⾦余额/贷款类资产总额 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 拨备覆盖率=(⼀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次级类贷款+刻意类贷款+损失类贷款) ③操作风险指标衡量由于内部程序不完善、操作⼈员差错或舞弊以及外部事件造成的风险,表⽰为操作风险损失率,即操作造成的损失与前三期净利息收⼊加上⾮利息收⼊平均值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知识点:关键风险指标法
1.关键风险指标的定义
操作风险关键风险指标(Key Risk Indicator,KRI)是指对一个或多个操作风险敞口,通过反映操作风险发生可能性或影响度或某一控制有效性,对该风险或控制进行定性或定量跟踪监测的操作风险管理流程。

关键风险指标通常包括交易量、员工水平、技能水平、客户满意度、市场变动、产品成熟度、地区数量、变动水平、产品复杂程度和自动化水平等。

关键风险指标示例:
2.关键风险指标监控的原则
关键风险指标监控应遵循整体性、重要性、敏感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原则。

(1)整体性。

监控工作要能够反映操作风险全局状况及变化趋势,揭示诱发操作风险的系统性原因,实现对全行操作风险状况的预警。

(2)重要性。

监控工作要提示重点地区、重点业务、关键环节的操作风险隐患,反映全行操作风险的主要特征。

(3)敏感性。

监控指标要与操作风险事件密切相关,并能够及时预警风险变化,有助于实现对操作风险的事前和事中控制。

(4)可靠性。

监控数据来源要准确可靠,具有可操作性,要保证监控工作流程、质量可控,要建立起监控结果的验证机制。

(5)有效性。

监控工作要根据经营发展和风险管理战略不断发展和完善,指标是开放的、动态调整的,监控工作要持续、有效。

3.关键风险指标法的应用流程
关键风险指标法可选择已经识别出来的主要操作风险因素,并结合商业银行的内、外部操作风险损失事件数据形成统计分析指标,用于评估商业银行整体的操作风险水平。

这一方法的难点在于对各项关键指标设定合理的阈值,即风险指标处于何种范围之内可以被认为是处于较低风险水平、中等风险水平或较高风险水平,并针对不同评估结果采取何种适当的风险控制措施。

具体来看,关键风险指标监控由设置关键风险指标,监控分析、报告关键风险指标,更新关键风险指标等步骤组成。

4.关键风险指标与其他管理流程的结合应用
KRI数据能够监测和预警关键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变化,并提示管理层对超过数据门槛的风险变化采取相关管理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