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品管圈降低儿童病房腕带佩戴缺陷率的实践研究

合集下载

品管圈在降低新生儿腕带滑脱率中的应用研究

品管圈在降低新生儿腕带滑脱率中的应用研究

品管圈在降低新生儿腕带滑脱率中的应用研究发布时间:2021-11-11T10:42:24.182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2期作者:蒲陈香张冬梅[导读] 就品管圈在降低新生儿腕带滑脱率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

蒲陈香张冬梅(绵阳市中医医院;四川绵阳621000)摘要:目的:就品管圈在降低新生儿腕带滑脱率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抽取2020年06月至2020年12月我院产科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在其护理中应用品管圈。

结果:经有效的护理管理后,新生儿腕带滑脱率较低,减少新生儿身份识别错误发生的不良事件及医疗纠纷,进一步促进了家属护理满意度的提高。

结论:在降低新生儿腕带滑脱率中,品管圈的应用价值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品管圈;新生儿;腕带滑脱;应用在杜绝抱错婴儿方面,新生儿腕带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产妇及其家属辨认孩子的凭证,对于医务人员预防接种,抑或是治疗护理的查对起着重要作用,故重视对新生儿腕带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1]。

本文主要就品管圈在降低新生儿腕带滑脱率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分析。

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抽取2020年06月至2020年12月我院产科新生儿(1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

其中,对照组男女新生儿例数分别为45例、35例,观察组男女新生儿例数分别为46例、34例。

通过对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的分析、对比,呈现的差异不明显(P>0.05)。

(2)方法在实际的护理管理中,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即严格遵守相关规范要求开展各项操作,规范的填写新生儿相关信息,正确佩戴新生儿腕带等;观察组则是以常规护理为前提应用品管圈,主要内容:1)组建品管圈:医院应基于产科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成立品管圈,设立圈长,成员包括主管护师3名、护师2名,护士1名,所有人员均接受了专业培训,包括新生儿腕带护理、品管圈等相关内容,促使人员能够熟练的进行各项操作,具备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为新生儿提供更加专业、优质的护理服务。

运用品管圈降低儿童病房腕带佩戴缺陷率的实践研究

运用品管圈降低儿童病房腕带佩戴缺陷率的实践研究

运用品管圈降低儿童病房腕带佩戴缺陷率的实践研究摘要:腕带的佩戴是医疗机构保障患者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对于儿童患者而言。

在实际操作中,腕带的佩戴存在着各种问题和缺陷,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和不便。

本研究旨在通过品管圈的方法,对儿童病房腕带佩戴的实际操作进行全面的调研和改进,以降低腕带佩戴的缺陷率。

通过一系列的流程分析、问题定位、改进方案设计和实施,最终成功降低了儿童病房腕带佩戴的缺陷率,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关键词:品管圈;腕带佩戴;儿童病房;缺陷率;安全引言在医疗机构中,患者的安全一直是最为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

腕带作为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是用于标识患者身份和实施治疗的一个必要器具。

在实际操作中,腕带的佩戴存在各种问题和缺陷,这给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度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特别对于儿童患者而言,他们通常对腕带的佩戴感到不适,而且由于年龄小、活动量大,腕带的松动、脱落情况更为常见,增加了患者的安全风险。

对于儿童病房的腕带佩戴问题进行改进,降低腕带佩戴的缺陷率,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舒适度是非常必要的。

1. 研究目的通过品管圈的实施,深入了解儿童病房腕带佩戴存在的问题,找出腕带佩戴的缺陷率高的原因,设计和实施一系列的改进方案,最终降低儿童病房腕带佩戴的缺陷率,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2. 研究方法(1)流程分析:对儿童病房腕带佩戴的全过程进行流程分析,包括腕带发放、佩戴、调整和脱落等环节,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2)问题定位:从流程分析中找出腕带佩戴存在的问题,包括操作规程的不够清晰、腕带的材质不适合儿童患者、佩戴方法不当等等。

(3)改进方案设计:针对问题进行改进方案的设计,包括重新制定腕带佩戴的操作规程、选择适合儿童患者的腕带材质、培训医护人员进行正确的腕带佩戴等。

(4)实施和总结:按照设计的改进方案进行实施,并进行实施效果的总结和评估。

3. 研究结果通过品管圈的实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具体的操作改进,并取得了以下成果:(1)重新制定了儿童病房腕带佩戴的操作规程,规范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明确了医护人员责任和义务。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儿科腕带使用不规范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儿科腕带使用不规范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儿科腕带使用不规范率中的应用摘要】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展开,降低住院儿科腕带使用的不规范率。

方法:成立品管圈,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圈员评分,确定“降低儿科腕带使用的不规范率”为活动主题,筛选出导致住院患儿腕带使用的不规范的主要原因及对原因所采取的改进措施,以提高儿科腕带使用率为目的进行实施改进。

结果:儿科腕带使用不规范率有所下降,腕带使用率为94.1%,目标达标率为118.2%,进步率为24%,腕带使用率明显提高。

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明显提高住院儿科腕带的使用率。

【关键词】品管圈;儿科腕带;使用率【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7-0388-02患者安全是有关患者及其家属和医务工作者人员的安全问题,这是确保医患关系和谐和整个社会和诣的重要环节。

腕带是患者标识的一种,是识别患者身份的方法之一[1]。

通过识别腕带信息能有效地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医疗护理安全,特别是在儿科,保证患儿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品管圈是指由同一个工作场所、工作性质相似的专业人员组成的一个团体,自动、自发、自觉的进行品质管理活动。

我院住院儿科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降低儿科腕带使用的不规范率”中,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组圈与主题选定 2013年1月我科根据自愿参加品管圈活动,热爱关心集体,责任感强的原则,成立了“无忧圈”组织。

由8名成员组成圈员,选出圈长1名,内部辅导员1名(由护士长担任)。

针对住院儿科存在的问题,经圈员进行投票评分,确定“降低儿科腕带使用的不规范率”为本次的活动主题。

在6个月时间中,我们按主题选定,拟定活动计划,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这10大步骤实施活动,定期召开圈会并记录活动内容。

1.2现状把握对2014-7—12月共收住院699例患儿,随机抽查7月儿科住院患儿的腕带佩戴情况248例,结果显示缺96 例,其中腕带佩戴不当(过松或过紧)27例,过敏4例,患儿入院护士未给戴腕带13例,字迹潦草模糊22例,腕带信息不准确16例,腕带遗留12例,其他2例。

运用品管圈降低儿童病房腕带佩戴缺陷率的实践研究

运用品管圈降低儿童病房腕带佩戴缺陷率的实践研究

运用品管圈降低儿童病房腕带佩戴缺陷率的实践研究引言在儿童病房,腕带佩戴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能够确保医护人员对患儿的安全进行监控,以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长期以来在儿童病房却存在着腕带佩戴不到位、佩戴不正确的现象,这给患儿的安全和医疗质量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如何降低儿童病房腕带佩戴缺陷率,提高患儿的安全性,成为了医院管理者和医护人员的重要课题。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 Circle)是日本企业实施的一种基于参与式管理思想的品质管理手段,旨在通过团队的共同努力,发掘问题的根源,并提出相应改善方案,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

本文基于品管圈的概念,通过实践研究,探讨在儿童病房中运用品管圈降低腕带佩戴缺陷率的可行性和效果。

一、问题识别在儿童病房中,腕带佩戴缺陷率较高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是由于患儿数量众多,医护人员的工作负荷较重,难以确保每个患儿的腕带佩戴质量;个别医护人员对腕带佩戴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马虎处理的情况。

据统计,儿童病房中腕带佩戴不到位或佩戴不正确的情况每月至少有10起,其中有的甚至导致了患儿的意外伤害。

如何降低腕带佩戴缺陷率,提高患儿的安全性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品管圈实施步骤1. 确定品管圈小组成员:通过召开会议,征求儿科护士长、主管医生、儿科护士等人员的意见,确定品管圈小组成员,确保各方面利益相关者的参与。

2. 确定改善目标:小组成员深入调研,收集了儿童病房腕带佩戴缺陷率的相关数据,分析了腕带佩戴的问题原因,最终确定了将腕带佩戴缺陷率降低10%作为改善目标。

3. 确定改善措施:小组成员通过观察、访谈、分析数据等方式,总结腕带佩戴的常见问题,并在小组成员的积极参与下,提出了一系列的改善措施,包括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规范腕带佩戴的操作流程、配备更加便捷的腕带等。

4. 实施改善方案:小组成员根据确定的改善方案,分工合作,逐步实施各项改善措施。

将培训内容纳入每年的定期培训计划中,在每次患儿入院时,对医护人员进行腕带佩戴操作的再培训,并严格按照规范化的流程进行操作。

“降低患者手腕带不佩戴率”的品管圈成果汇报

“降低患者手腕带不佩戴率”的品管圈成果汇报
(2)改善前 :佩戴依从性 差,认为没有佩戴意义 ,影响治疗。 对策 内容 :向患者及家属 反复讲解腕带 的佩戴重要 性;提高病 员佩 戴手腕带依 从性;从事 医疗 活动前 ,请病员主动参 与手腕 带核对 ,对于影 响 治 疗 的 手腕 带 ,及 时 予 以更 换 和补 充 。 (3)改善前 :老年痴呆病员容易扯掉腕带 ;对长期 住院患者影响静脉 等治疗 ;对 因病情导致水肿 ;手腕带塑料材质 ,舒适感 差 ,松紧不合适 ,部 分患者佩戴后 出现皮肤过 敏现象 。 对策 内容 :对老年痴呆患者 一 一佩戴 在手不 易够着的地方 ,比如脚 踝 ;对 因影响治疗而取下 的手腕带 ,及 时补充 ;对水肿病患 ,加大 手腕带 松 紧度 ;对 皮肤过敏 、瘙痒病 患 一 一使用运动护腕或佩 戴在 内衣 外面 ; 佩戴在足踝 ,让病员穿着中筒袜 ,避免腕带与皮肤直接接触 (4)改善前 :长期住院 ,影 响生活 ,戴着不方便 。 对策 内容 :根据具体情 况选择合适 的佩 戴位置及方式 ;采取个 性化 佩戴 ,提高依从性及满 意度 7.效果确认 :改善前是 4f】例 ,改善后降低到 8例。 目标达成率 :改善 前 :80%,设定的 目标为 27.2%,实 际达标为 8/50=16%,目标达成率为
提 高顾 客 就 诊 满 意度 。 为 了响应 医院护理部 的号召 ,我们科室积极参 加这次活动 ,首先通
过头脑 风暴 ,从绿 叶圈 、活力圈 、动手 圈中选 出了绿 叶圈作为圈名 ,并选 出圈徽 ;其次根据 民意选出小组成员 ,确定好辅导员 ,圈长 ,圈员等 ;并经 过多次聚会从五个主题中 ,最终选择出“提高患者手腕带佩戴率 ”作 为本 期主题 。主题的选定根据的依据有如下几点 :1.查对制度是保 障医疗安全 的重要核心制度 ,医务人员在 日常 工作 中必须严格执行 。2 以往仅仅依靠 口头 呼叫患者姓名和病床号根据 回应进行患者识别 ,易 出现患者误 昕 , 或者不在意误答等情况。3.为进一步准确辨认患者身份 ,要求医务人员在 执行各项诊疗护理处置前 ,需至少 2种 以上方法识别患者。4.而使 用患者 标识 腕带(下称腕 带 ),可有效 防止错误识 别 ,确保标识 对象的唯一性及 正确性 。由卫生部医政司指导 、中国医院协会主编的《实施 患者安全 目标 指南 》中提 出“建立 使用腕带作 为识别标识的制度 ,作 为实施操作 、用药 等诊疗 活动 时辨识患者的有效手段”。5.我院一直在全 院推行腕带识别制 度 ,但在推行过程 中患者依从性差 ,医务人员执行力度差 。鉴此 ,做 QCC 分析其原 因,提 出改进对策 ,以达到有效执行腕带识别制度 的目的 。

品管圈活动降低患儿腕带佩戴缺陷率的实践与分析

品管圈活动降低患儿腕带佩戴缺陷率的实践与分析
络, 开展双 向转诊 , 与各社 区医院信 息共享 , 进一探索丰富慢性 病管理手段。 4 . 1 开设慢性病管 理专科门诊 。门诊及体检筛 检出的各
担下 , 综合性 医院必须要适应 现代医学模 式的发展 需要 , 利用 强大 的资源优势 , 建立有效机制 , 充分发挥综合 I 生 医院健康管理
X i a n g L  ̄ u a n .T h e C e n t r a l H o s p i t a l o f Q i l u P e t r o c h e mi c a l Ho s p i t l a G r o u p a f il f i a t e d t o We f i a n g Me d i c l a U n i v e r s i t y ,
施。 通过心理评估与指导 , 可以帮助慢性病患者消除紧张、 焦虑 的心理 , 正 确看待疾病 , 树立控制好病情 、 战胜疾病 的信心 。 综上所述 , 在慢性非 传染性 疾病带来的严重危害和沉重负
在现行 的医疗模式下 , 大多数慢性病患者首选到综合性医 院接受后续治疗 , 我院在对体检后新诊断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
4 综合性医院应启动慢性病管理服务
健康教育 , 提高 患者 自我健康 管理 能力 。帮助个 人和群体掌握 卫生保健 知识 , 树立健康观念 , 促使 人们 自愿 采取有益健 康的 行为 和生活方式 , 减少影 响健康 的危险因素。针对新患者可能 出现的失望 、 恐惧、 焦 虑或紧 张的情绪 , 可实施 个体 化干 预措
重视不够 , 内涵建设 薄弱 。 随着健康管理学科建设 的不 断完善 ,
会环境等 。建立个 人健康档案 , 利用信 息网络 , 开展双 向转诊 ,
与各社区医院信息共享 , 指导患者 就诊 , 定期复查 , 采取深入性 的生活方式干预 , 长期有效监控等措施 , 切实改善生活方式 , 使 慢性病患者得到全方位 的慢性病管理服务 。

品管圈活动降低脑瘫患儿佩戴腕带缺陷的影响

品管圈活动降低脑瘫患儿佩戴腕带缺陷的影响
p a t i e n t ’ S d e f e c t r a t e o f we a r i n g wr is t b a n d s . Me t h o d s 1 2 0 c h i l d r e n wi t h c e r e b r a l p a l s y a d mi t t e d i n t o o u r h o s p i t a l
ma d e u p o f o u r h o s p i t a l ’ S s e n i o r n u r s e s . Al l t h e c h i l d r e n ’ wr i s t b a n d u s a g e wa s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 Al l t h e d a t a we r e
wa s s e t a n d a p p r o p r i a t e a c t i o n s we r e t a k e n a c c o r d i n g t o a n a l y s i s r e s u l t s . Th e p a t i e n t ’ S wr i s t b a n d u s a g e a f t e r
Q C C wa s o b s e ve r d . Re s u l t s T h e d e f e c t r a t e o f we a r i n g wr i s t b a n d s wa s o b v i o u s l y l o we r a f t e r t h n a b e f o r e Q C C
( QC C )i n ma n a g i n g h o s p i t a l i z e d c h i l d r e n wi t h c e r e b r a l p a l s y a n d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i t s e ic f a c y i n d e c r e a s i n g

小儿脑瘫住院患儿实施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腕带佩戴缺陷率的作用

小儿脑瘫住院患儿实施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腕带佩戴缺陷率的作用

小儿脑瘫住院患儿实施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腕带佩戴缺陷率的作

张庆梅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年(卷),期】2014(000)024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小儿脑瘫住院患儿实施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腕带佩戴缺陷
率的作用。

方法100例住院患儿,采取随机抽检的方式,通过建立品管圈活动,
调查住院患儿腕带正确使用,利用品管圈活动统计数据,分析影响小儿脑瘫住院患儿腕带正确使用原因,设定目标,及应采取措施。

结果经对住院患儿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儿腕带佩戴缺陷由活动前的63%,降低至活动后的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圈员们利用标准化理念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并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和自我管理能力,也相应完善腕带身份识别制度。

结论对小儿脑瘫住院患儿实施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腕带佩戴缺陷率,同时还督促圈员严格落实腕带身份识别制度,进一步保证患儿安全和护理工作质量,有利于避免医疗纠纷和降低事故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总页数】2页(P95-95,96)
【作者】张庆梅
【作者单位】郑州市儿童医院郑州 45005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8
【相关文献】
1.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儿腕带未佩戴率中的应用 [J], 杨华芬
2.品管圈活动降低患儿腕带佩戴缺陷率的实践与分析 [J], 相丽娟
3.“品管圈”在降低儿科患儿腕带佩戴缺陷率中的应用 [J], 胡燕
4.持续质量改进在降低肝移植患儿腕带佩戴缺陷率中的应用分析 [J], 邸梦雪; 董环
5.运用品管圈降低精神科住院患者手腕带佩戴缺陷率 [J], 袁媛;周亿顺;汪健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运用品管圈降低儿童病房腕带佩戴缺陷率的实践研究

运用品管圈降低儿童病房腕带佩戴缺陷率的实践研究

运用品管圈降低儿童病房腕带佩戴缺陷率的实践研究品管圈在医疗保健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品管圈是一种质量改进方法,它通过团队合作、持续改进和数据驱动的方法来减少错误和提高工作流程效率。

在儿童病房中,腕带佩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但是佩戴不当可能会导致严重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索如何运用品管圈的方法降低儿童病房腕带佩戴缺陷率的实践研究。

一、背景和意义在儿童病房中,每位患者都会佩戴标有个人信息的腕带,这些腕带对于患者的身份识别和医疗记录非常重要。

由于医护人员的疏忽或工作繁忙等原因,腕带的佩戴缺陷率较高,这可能导致患者身份的混淆,甚至出现误诊等严重问题。

降低腕带佩戴缺陷率对于提高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非常重要。

品管圈是一种有效的质量改进方法,它通过设定目标、收集数据、分析问题并制定改进方案来降低错误率和提高效率。

在儿童病房中应用品管圈方法,有望有效降低腕带佩戴缺陷率,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运用品管圈的方法,降低儿童病房腕带佩戴缺陷率,提高患者身份识别准确性,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

三、研究内容1. 数据收集:收集儿童病房腕带佩戴缺陷率的数据,包括腕带佩戴不当、腕带丢失、腕带标记错误等情况,明确问题的发生频率和类型。

2. 分析问题: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导致腕带佩戴缺陷的原因,比如人为疏忽、制度不完善、设备不当等。

3. 制定改进方案:基于问题分析结果,制定改进腕带佩戴情况的方案,包括制定明确的腕带佩戴流程、加强培训和教育、改进腕带标记设计等。

4. 实施改进:将改进方案付诸实施,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完善腕带佩戴流程,改进腕带标记设计等。

5. 数据监测:持续收集腕带佩戴情况的数据,监测改进方案的实施效果,比较改进前后腕带佩戴缺陷率的变化。

6. 结果评价:根据数据监测结果,评价改进方案的效果,分析腕带佩戴缺陷率是否得到有效降低,患者身份识别准确性是否得到提高。

四、研究预期五、结论儿童病房腕带佩戴缺陷率的实践研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议题,它关乎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儿腕带未佩戴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儿腕带未佩戴率中的应用

中国卫生产业CHINA HEALTHINDUSTRY[作者简介]杨华芬(1983-),女,江苏南京人,本科,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患者的正确身份识别是保证患者治疗护理安全的前提,早在2008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原卫生部)推出的“十项患者安全目标”[1]中就明确指出,在各类诊疗活动前,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并提倡使用“标识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的有效标识。

标识腕带是一种特殊设计的患者标识带,腕带上的信息包括了姓名、住院号、年龄、性别、药物过敏等。

它是医院工作规范化、人性化管理的体现。

儿科的患者因为表达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不足且陪护家长更换较为频繁,因此落实患儿腕带的佩戴,进行有效的患儿身份识别就显得尤为重要。

有研究资料显示,标识腕带可以促进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的有效识别,对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和提高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均有着重要的意义[2]。

针对该院住院患儿腕带未佩戴率较高的现状,该院儿科于2016年3—10月开展了以“降低住院患儿腕带未佩戴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该院儿科护士共15名,均为女性,年龄21~51岁,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士4名,护师9名,护士1名。

收治的住院患儿按住院号随机抽样的方法,将2016年3—4月的住院患儿284例患儿设为观察组,将2016年7—8月的住院患儿244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将两组患儿未佩戴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方法1.2.1成立QCC 小组按照自愿参加的原则,该次品管圈圈员共有9名护理人员组成一个圈。

护理人员参与率达60%。

其中包括圈长1名和辅导员1名。

辅导员负责对整个品管圈活动进行辅导和监督。

圈长负责按照品管圈活动计划进行统筹安排和落实。

每名圈员在整个品管圈活动计划中各有自己的分工。

第1次圈会运用头脑风暴法产生候选圈名和圈徽各3个,最终投票选取圈名为“真心圈”,圈徽的意义是护理人员用自己温暖的双手呵护关心患儿。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儿科静脉留置针压痕率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儿科静脉留置针压痕率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儿科静脉留置针压痕率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婴幼儿留置针所致皮肤压痕预防护理中的应用。

方法:从我们黔西南州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19年8月接收的患者中,随机抽取8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结果:观察组留置针预防护理中,压痕出现率17.07%,出现并发症4例,占 9.76%。

同时,护理人员工作态度积极性97.56%,临床护理失误率 2.44%,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5.12%。

结论:品管圈活动在婴幼儿留置针所致皮肤压痕预防护理中的应用,可达到降低临床护理压痕出现、及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婴幼儿留置针所致皮肤压痕;预防护理一、引言。

婴幼儿留置针所致皮肤压痕,是婴幼儿临床治疗常见问题,若临床处理不及时,很容易诱发静脉炎、压疮等并发症,增加婴幼儿治疗痛苦。

有研究表明:品管圈活动在婴幼儿临床留置针处理中应用,可有效应对护理不及时,护理不到位等问题。

由此,本文从本院2019年 1 月-2019年8月接收的患者中,随机抽取82例,分析品管圈活动在婴幼儿留置针所致皮肤压痕预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二、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从我们黔西南州人民医院2019年 1 月-2018 年 8 月接收的患者中,随机抽取8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

患者一般资料:性别:男孩:46 例,女孩:46 例。

年龄:2-9 岁,平均年龄:(4.17±1.02)岁。

留置针位置:头皮静脉 40 例,手足静脉 20 例,手足关节部位静脉32例。

所有患儿留置管时间均≥2d。

两组患者资料对比无差异,且P>0.05,说明统计学研究结果有意义。

2.方法。

对照组按一般护理要求开展护理,观察组给予品管圈活动,具体方法如下:2.1品管圈前期准备:成立专门护理小组,包括 1 名圈长,1 名辅导员, 7 名护理人员。

同时,结合婴幼儿留置针护理要求,开展护理前培训。

运用品管圈降低儿童病房腕带佩戴缺陷率的实践研究

运用品管圈降低儿童病房腕带佩戴缺陷率的实践研究

运用品管圈降低儿童病房腕带佩戴缺陷率的实践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运用品管圈方法,降低儿童病房腕带佩戴缺陷率的实践研究。

首先介绍了腕带佩戴缺陷率对儿童病房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影响,然后介绍了品管圈方法的概念和实施步骤,最后通过实例说明了品管圈方法在降低腕带佩戴缺陷率中的应用效果。

本研究可以为医院儿童病房提供改进腕带佩戴管理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品管圈,腕带佩戴缺陷率,儿童病房,医疗质量,安全1.引言作为医院重要的患者标识工具之一,腕带在医疗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在儿童病房,腕带不仅可以方便医护人员识别患者身份,还可以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治疗方案,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必备措施之一。

实际情况中腕带佩戴缺陷率较高的问题却时有发生,这给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2.1 佩戴不规范引发混淆在医院,特别是在儿童病房,患者数量众多,如果腕带佩戴不规范,容易引发患者身份混淆,给医疗过程带来风险。

如果两名患者的腕带信息发生混淆,就可能导致错误的治疗措施被应用到患者身上,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不良后果。

2.2 信息不准确影响治疗质量腕带中所记录的患者信息和治疗方案是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必须依赖的重要信息。

如果腕带佩戴缺陷率高导致腕带中的信息不准确,就会直接影响到医疗过程和治疗质量。

2.3 安全隐患存在腕带佩戴缺陷率高还可能存在患者离院迷失、患者身份不明等安全隐患,这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3.品管圈方法概述品管圈是一种源自日本的质量管理方法,其核心理念是通过实务问题解决、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提高质量和效率。

品管圈方法包括PDCA(Plan-Do-Check-Act)循环、七个品管工具、七种浪人活动等内容,是质量管理领域的一大创新。

3.1 PDCA循环PDCA循环是品管圈方法的核心之一,包括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行动(Act)四个阶段。

通过PDCA循环,可以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持续改进。

品管圈儿科降低留置针穿刺失败率

品管圈儿科降低留置针穿刺失败率

苏娟 吴敏 马伍各 乔丽娜 成立时间:2015年11月
圈员结构
职称结构
年龄结构
11% 22% 33% 主管护师 护师 护士 45% 33% 56%
20-30岁 30-40岁
40岁以上
圈员信息及分工
姓名 石晓梅 洪全智 涂华坤 苏娟 高林 杨荣梅 吴敏 职称 学历 主管护师 专科 主管护师 本科 护师 护师 护师 护师 护士 专科 专科 专科 专科 专科 年龄 44 39 33 26 26 29 26 分工 督促、指导、培训 活动计划拟定 收集、记录、整理 对策拟定 解析 现状把握 对策实施与检讨
目标设定
查检日 1月1日 患儿因素 2 专业技能因素 环境因素 2 1 家属因素 1 合计 6
1月5日
1月7日
7
7
6
6
2
2
0
2
12
16
1月9日
1月12日 1月14日 1月15日 1月17日 合计 累计百分比1
6
3 3 4 7 39 44.3%
1
2 4 4 4 29 9.7 77%
改善重 点
1
1 1 1 2 11 3.7
主题选定
重视程 度 降低小儿静脉穿刺失败率 健康宣教对留置针使用过程中 的重要性 如何取得家属的配合 45 37 35 33 重要性 迫切性 可行性 圈能 力 41 35 31 31 总 计 排 名 1 2 3 4
选 定
45 39 33 35
45 31 31 31
39 29 27 25
185 170 157 152
2016年2月 2016年3月
2016年4月
2016年5月 负责人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周反复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周周 周 周 石晓梅 … … 主题过大 … … …… … … … … … …… … …… … … … … … … … … … …

运用品管手法降低约束带使用不当发生率

运用品管手法降低约束带使用不当发生率

运用品管手法降低约束带使用不当发生率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护理人员对正确规范使用约束带的意识及认知。

方法:自2015年1-9月在笔者所在科开展了以“降低约束带使用不当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查找了约束带使用不规范的因素,并通过开展使用约束带专业知识来提高护理人员及照料者对约束带使用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的认知,加强临床护理工作质量管理,规范准确安全使用约束带,从而提高患者的安全,减少医疗纠纷。

结果:品管圈活动后约束带使用不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约束带使用不良事件发生率由81.58%降至7.89%,约束材料选择不当由30.23%降至0。

结论:品管圈活动对于降低约束带使用不当率是可行有效的,提高了护理人员及照料者对正确规范使用约束带的认知的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

标签:品管圈;约束带;使用规范品管圈,即品质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指由相同、相近或互补的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1-2]。

老年医学科以收住老年患者为主,患者年老体弱且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痴呆及意识行为障碍,容易发生坠床、拔管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而身体约束作为一种保护性安全辅助措施被广泛运用于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的一些临床科室[3]。

约束工具的使用既是一种保护性的行为,但在使用的过程中又可能对患者造成意外伤害。

在临床工作中,护士是约束用具使用的主要决策者和观察者。

由于约束用具使用不当引发的相关护理问题不在少数,不仅增加了护理工作量,还降低了满意度。

为降低约束带使用不当发生率,2015年1-9月起笔者所在科老年病房就以此为主题实施“品管圈”活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5年1-9月在笔者所在科约束带使用情况,主要包括使用约束带产生的不良并发症,约束用具的选择是否正确,护理人员及照料者对约束带使用相关理论的知晓率,患者及家属对使用约束带的赞成率等方面进行调查(护理人员38人,陪护76人,患者及家属20人),并将调查结果作为品管圈质量管理活动依据。

PDCA循环在降低NICU新生儿腕带使用缺陷率中的应用

PDCA循环在降低NICU新生儿腕带使用缺陷率中的应用

2011年国家卫 生 和 计 划 生 育 委 员 会 颁 发 的 患 者 十 大 安 全 目标中将患者身份识别放在首位,提高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是确保各项护理操作正确执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和医疗纠纷 的重要举措 [1]。新生 儿 作 为 医 院 患 者 身 份 识 别 管 理 的 特 殊 群 体,由于其不具备语言表达和行为能力,体貌特征相似,只能通 过佩戴腕带、床 头 卡 等 方 式 对 其 进 行 身 份 识 别 [2,3]。 新 生 儿 佩 戴腕带是其出生后第一时间身份的标记,是产妇和家属辨认孩 子的凭证,也是杜绝抱错婴儿严重事故的主要管理手段[4]。目 前,本院 新 生 儿 重 症 监 护 病 房 (Neonatalintensivecareunit, NICU)各项护理操作新生儿身份识别仅依赖人工核对完成,治 疗护理的过程中易受操作者自身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存在安全 隐患。PDCA管理模式 是 根 据 客 观 规 律 总 结 提 出 的,广 泛 应 用 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的循环体系,通过计划(Plan)、实
[12] 李贞贞.一对一全程带教在手术室实习生护理教学中的 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6):123-124.
[13] 王宁,徐江华,杨贤云,等.基于微信平台的微课教学模式 在手术室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J].全科护理,2017,15 (20):2516-2518. (本文编辑:刘仁立 秦小芬)
当代护士 2019年 8月第 26卷第 23期(中旬)
·183·
※护理管理 PDCA循环在降低 NICU新生儿腕带使用缺陷率中的应用
崔莹莹1 陈学玲1 马红霞2
摘要 目的 探讨 PDCA循环在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intensivecareunit,NICU)腕带使用缺陷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 2017年 4月 ~6月本院 NICU新生儿腕带使用缺陷进行调查分析,并于 2017年 7月 ~12月应用 PDCA 循环实施 NICU腕带使用缺陷管理,比较 PDCA循环前后新生儿腕带使用缺陷率的改善情况。结果 实施 PDCA循环后,新生儿腕 带使用缺陷率由 36.53%降至 19.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 PDCA循环实施 NICU腕带使用缺陷管理,可降 低新生儿腕带使用缺陷率,保障新生儿安全。 关键词:PDCA循环;新生儿;腕带;身份识别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6411(2019)23-0183-03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儿腕带佩戴率中的应用效果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儿腕带佩戴率中的应用效果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儿腕带佩戴率中的应用效果佚名【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儿腕带佩戴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提高住院患儿腕带佩戴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设立目标,采用鱼骨图解析主要原因,制定实施对策,进行效果确认,并制定小儿腕带佩戴标准作业流程,严格落实,持续改进.结果:品管圈实施后住院患儿的腕带佩戴率由改善前的80.5%提高至改善后的100%,腕带佩戴过敏率由改善前的8.9%降为0,住院患儿家属对腕带佩戴方法的接受度、配合度的满意率由活动前的71.9%上升至活动后的9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提高住院患儿的腕带佩戴率,提高儿科护士利用腕带进行患儿身份识别的执行率,降低腕带佩戴过敏发生率,提高家属对腕带佩戴的满意率,减少护理纠纷,亦可提升护士的整体素质,提高护士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护士的信心、责任心和职业认同感,增强护理团队的凝聚力.【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年(卷),期】2019(031)010【总页数】3页(P151-153)【关键词】品管圈;患儿;腕带佩戴;身份识别【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2患者身份识别是护理安全管理的重点之一,腕带是患者身份准确而可靠的识别标记,而儿科住院患者因年龄小、天性好动、认知水平有限,佩戴腕带的依从性差,又因护理人员对腕带查对流程管理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

品管圈是由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人为了解决现场工作问题,提升工作绩效,自动自发地组成一个团队,团队成员分工合作,应用品质管理的手段工具,解决工作场所的问题以达到改善业绩的目标[1]。

品管圈护理方法由日本石川专馨博士于1962年所创,品管圈已在日本和台湾等医院中广泛应用开展[2]。

本院以“提高住院患者腕带佩戴率”为活动主题开展品管圈活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岳阳市二人民医院2017年6月1日至7日品管圈活动现状调查期间303例住院患儿作为活动前组,2017年10月7日至13日品管圈活动对策实施后298例住院患儿作为活动后组。

运用品管圈降低儿童病房腕带佩戴缺陷率的实践研究

运用品管圈降低儿童病房腕带佩戴缺陷率的实践研究

运用品管圈降低儿童病房腕带佩戴缺陷率的实践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运用品管圈降低儿童病房腕带佩戴缺陷率。

通过文献综述分析了当前儿童病房腕带佩戴存在的问题和影响,采用案例研究法对品管圈在降低腕带佩戴缺陷率的效果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品管圈的实施能有效降低腕带佩戴缺陷率,提高患者安全性和医护工作效率。

在讨论中提出了品管圈在其他医疗环节中的应用可能性,并总结了实践经验。

研究结论强调了品管圈在儿童病房腕带佩戴方面的重要性,展望未来可进一步完善品管圈机制,提高医疗质量,加强安全防护意识。

实践意义在于为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提供有效的方法参考。

【关键词】品管圈、儿童病房、腕带、佩戴缺陷率、实践研究、引言、正文、结论、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结果分析、讨论、实践经验总结、研究结论、展望未来、实践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儿童病房是医院中一个特殊的区域,需要对患儿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测。

在儿童病房中,腕带的佩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可以有效地标识患儿的身份信息,确保医疗工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腕带佩戴不规范、缺陷率较高的问题普遍存在,给医护工作带来了一些困扰和隐患。

针对儿童病房腕带佩戴存在的问题,我们开展了这项研究,希望通过运用品管圈的方法,降低腕带佩戴的缺陷率,提高医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品管圈是一种系统性的质量管理方法,通过建立一支跨职能、跨部门的团队,共同研究和解决质量问题,实现持续改进和优化。

本研究将运用品管圈的理念和方法,结合儿童病房实际情况,通过对腕带佩戴过程的分析和改进,探讨如何有效降低腕带佩戴的缺陷率,提升医疗工作的安全性和效率。

我们相信,通过本研究的实践探索,可以为儿童病房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运用品管圈的方法,降低儿童病房腕带佩戴缺陷率,提高患儿在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通过深入分析腕带佩戴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因素,设计有效的品管圈措施,促进医护人员的自我监督和团队合作,从而降低佩戴腕带时出现的错误和差错率。

问题解决型护理品管圈QCC成果汇报之降低新生儿腕带的滑脱率

问题解决型护理品管圈QCC成果汇报之降低新生儿腕带的滑脱率

8
6
5
4
2
00
50%
3
80%
90%
1
100%
1
制表人:AAA 时间:2020.12.31
10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0
10%
0%
累…
根据柏拉图分布的结果显示,“腕带松紧不合适、婴儿频动滑落”这二个因素在所有的原因中占了80%以 上 ,故将此二项列为本期活动的改善重点。
3
5
3
3
5
3
3
5
3
37
5
佩戴后未检查
3
3
5
3
3
3
1
3
3
1
27
巡视不到位
5
3
5
3
3
5
3
3
5
3
37
6
患者多
3
3
5
3
3
3
3
3
3
1
29
工作量大
3
3
5
3
5
3
3
3
3
3
31
根据要因拟定对策,按照“5.3.1”评分原则打分,总分根据80/20原则,大于36分为主要因素
XX妇幼保健院 XX科
目标设定 › 真因验证
项目
XX妇幼保健院 XX科
1XX圈
XX妇幼保健院 XX科
XX圈 › 圈的组成
科室:XX科 圈名:XX圈 活动时间:2020.12.01-2021.5.31
主题:降低新生儿腕带的滑脱率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患儿腕带未佩戴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患儿腕带未佩戴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患儿腕带未佩戴率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患儿腕带佩戴率的效果。

方法:利用品管圈活动,成立品管圈小组,择取我院2018年4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收治的241例患儿,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中123例患儿划分为对照组,其余118例患儿划分为观察组,观察组实行品管圈活动,对照组不实行。

对两组患儿的腕带佩戴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观察组腕带未佩戴率为9.3%,优于对照组的39%。

结论:利用品管圈活动,降低患儿腕带未佩戴率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品管圈活动。

【关键词】品管圈;腕带;佩戴率;身份识别有研究资料显示,标识腕带可以促进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的有效识别,对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和提高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均有着重要的意义[1]。

针对我科住院患儿腕带未佩戴率较高的现状,我科于2018年4—8月开展了以“提高住院患儿腕带佩戴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科护士共14名,均为女性,年龄21~39岁,主管护士1名,护师6名,护士7名。

择取我院2018年4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收治的241例患儿,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中123例患儿划分为对照组,其余118例患儿划分为观察组,观察组实行品管圈活动,对照组不实行。

将两组患儿未佩戴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成立QCC小组:按照自愿参加的原则,该次品管圈圈员共有7名护理人员组成一个圈。

护理人员参与率达50%。

其中包括圈长1名和辅导员1名。

辅导员负责对整个品管圈活动进行辅导和监督。

圈长负责按照品管圈活动计划进行统筹安排和落实。

每名圈员在整个品管圈活动计划中各有自己的分工。

第1次圈会运用头脑风暴法产生候选圈名和圈徽,最终投票选取圈名为同心圈(童心圈),圈徽的意义是同心协力,呵护童心,护理人员用自己温暖的双手呵护关心患儿。

选定主题:运用头脑风暴法产生候选主题3个。

主题一:降低患儿腕带未佩戴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品管圈降低儿童病房腕带佩戴缺陷率的实践研究
作者:许换娜
来源:《健康护理》2019年第06期
摘要:目的:本文就儿童病房内腕带佩戴率低的现状,探讨运用品管圈管理对佩戴缺陷状况改善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2月入我院儿科诊室治疗的患儿260例,将患儿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腕带佩戴管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对比实施6个月后两组患儿腕带佩戴率,探究运用品管圈对儿童病房腕带佩戴率较低现状的改善效果及临床护理满意度。

结果:采用品管圈工具管理后,出现影响腕带佩戴的缺陷因素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品管圈管理之前,P
关键词:腕带佩戴率;品管圈;缺陷率;满意度
腕带是住院患者身份及患病情况的重要标志的一种,主治医师及护士可根据患者的腕带快速了解患者的疾病患病情况[1]。

然而现实情况是患者腕带的佩戴率并不高,特别是依从性较低的儿科诊室,导致患儿身份及病情的辨别出现混乱的可能,增加临床医疗事故和风险[2]。

为有效改善这一现状,我科室采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制定详细应对措施,通过6个月的实施改善,患儿腕带佩戴率较高,现将本次研究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5月入我院儿科诊室治疗的患儿260例,将患儿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即每组患者130例。

其中对照组男童68例,女童62例,患儿最小年龄为1岁,最大年龄为10岁,平均年龄为(4.39±3.17)岁。

观察组男童70例,女童60例,患儿最小年龄
为1岁,最大年龄为11岁,平均年龄为(4.79±3.54)岁。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腕带佩戴管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实施时间为6个月,具体内容为:1)建立品管圈实施小组。

科室組建品管圈实施小组,小组由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名、2名护师和6名护士,共10人组成。

小组成员开会研讨,对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列举,并结合医院方针、组员能力、计划可行性、计划迫切性、经济效益等进行分。

根据评分最高选项确定小组名称。

2)制定实施方案。

小组成员在5W2H分析方法基础上制定实施方案,内容主要包括计划的拟定、现状统计、发生原因、确定处理目标,研究处理措施,实施细节及有效反馈标准等。

小组成员根据制定计划内容及实施内容制定甘特图,对整个实施过程进行记录,并对计划加以推进。

3)统计现状并分析原因结果。

对目前科室患儿腕带佩戴率进行统计,结果为91.54%,并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为腕带材质原因,部分患儿对材质过敏,因而咀嚼佩戴腕带;护理人员腕带佩戴意识薄弱,未对患者加强叮嘱或护理人员对患儿的情况较为了解,认为无需佩戴腕带;腕带信息标注不清晰,影响家长为患儿佩戴,或家长缺乏佩戴腕带的正确认识而忽略腕带的佩戴;患儿因害怕医院环境或护士而咀嚼佩戴腕带。

4)制定改善措施。

针对以上发生腕带佩戴率低的因素,品管圈小组制定相应改善措施。

首先,提升护理工作者的责任意识,使护理工作者对佩戴腕带的作用提高认识,并严格按照腕带佩戴操作规范,标注清洗患儿信息,向患儿家长宣讲佩戴腕带的积极作用,并指导家长如何正确佩戴腕带及腕带的正确使用方法。

护理人员每日对患儿腕带佩戴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其次,选择优质材质腕带,避免患儿过敏情况的发生,同时运用腕带颜色差异将患儿的情况进行有效区分,如性别、是否为传染病患儿、是否存在药物过敏等,通过腕带颜色进行区分,同时各种颜色的腕带能引起患儿的注意力和喜爱程度,降低患儿咀嚼佩戴腕带的发生率。

同时注意腕带佩戴的松紧度,以免过紧引发不适反应。

1.3评价标准
对实施前后,影响患儿腕带佩戴率的缺陷因素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发生率越低说明实施效果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取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2检验,P
2结果
实施品管圈管理6个月后,观察组患儿影响腕带佩戴的缺陷因素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临床治疗中,患者积极佩戴腕带有助于医护人员快速掌握其身份和病情,避免发生混淆,提高临床治疗准确率[3]。

儿科腕带佩戴率较低、影响腕带佩戴的缺陷因素发生率较高,我科室对此采取品管圈管理方法,自发组成由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和护士组成的品管圈实施小组,小组成员开会研讨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影响腕带佩戴的原因,并加以整理,提出整改措施。

并根据计划制定相应解决措施,从护士管理意识、健康知识宣讲,到患儿家长的认知提升和患儿依从性的提高等多方面,对佩戴缺陷因素的发生给予管控,降低缺陷因素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中患儿腕带佩戴率,从而有助于准确掌握患儿身份及疾病信心,为准确医疗提供依据。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采用品管圈管理后,佩戴缺陷发生率为23.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1.54%,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总之,采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可以从多角度探寻腕带佩戴率低的原因,并针对原因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并监督执行,佩戴缺陷情况改善明显,缺陷率明显降低,为临床准确医疗、提高临床护理治疗提供有效依据,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高樱,罗顺清,李晓君,等.运用品管圈降低儿童病房腕带佩戴缺陷率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6):709-712.
[2]赵振花,刘翠丽.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患儿手腕带佩戴率中的应用 [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1):105-107.
[3]周丽萌,徐建萍.品管圈活动在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4):73-7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