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正义视阈下的地方行政问责研究
干部“无为问责”如何推进
2011年到2012年上半年,中国政坛最牵动人心的事务可能要数换届选举了。
这次全国省、市、县、乡(镇)四级党委和从政府换届选举,共涉及全国31个省区市、361个市、2811个县、34171个乡镇。
毫无疑问,严肃换届纪律、确保风清气正是换届选举工作健康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然而,如何才能真正做到风清气正呢?从历届换届选举的经验和教训来看,切实做到程序正义显得相当重要。
从一定意义上讲,确保风清气正的关键就在于程序正义。
程序正义相对实体正义而言,是实现正义的最重要的一个层面。
就选举来说,所谓程序正义,就是指选举依照既定程序进行。
程序正义要求必须体现合法性和法定性两条原则。
所谓合法性,是说选举程序要合乎选举理性,要得到选举人的认同;所谓法定性,是说已定的选举程序具有法律意义,任何人不得违反。
程序正义的意义就在于有效地贯彻了选举权利保障原则,具体来说,它有两个方面的价值:一是对于选举人提供了自由选择的权利;二是对于候选人提供平等竞争的机会。
(选举是一种权力竞争,但更重要的是保证“主权在民”,也就是要让民众掌握权力的柄杖,保证权力为民所赋,并形成对掌权者的约束。
)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考察,坚持程序正义之所以能够形成风清气正的局面,是因为它排除了人为因素的干扰,严格依据既定程序办事,从而遏制了人性的弱点而彰显了程序的威力,于是就为换届选举中可能出现的种种不正之风设置了心理屏障、制度蕃蓠和程序规范。
比如,正式选举前选举人和被选举人都可以运用各种合法形式介绍候选人,以使选举人更多地了解候选人的情况,以利于理性地进行选择。
但是,一旦进入正式选举程序后,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选举过程,什么长官意志、上级倾向、组织意图、群众愿望都不能改变选举程序和选举结果。
如此,不仅选举理性得到了张扬,而且也树立了公平正义的政坛风气。
更为重要的是,一旦按照公正的程序进行选举,不仅选举人能够公正地作出选择,而且候选人也能够公正地看待选举结果,即使选举失败也不会怨天尤人。
服务型政府视阈下的我国行政问责制反思
服务型政府视阈下的我国行政问责制反思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时期,其中的一项就是要求完善我国政府的行政问责制。
本文在介绍服务型政府和行政问责制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行政问责制对构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目前我国行政问责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行政问责制、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行政问责制;责任政府;服务型政府行政问责制是现代政府强化和明确责任与改善政府管理的一种有效制度。
目前我国行政问责制在理论和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探讨这些问题和对策的研究,对于完善和推行行政问责制,完成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效能政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在我国,由于长期受传统文化和计划经济的影响,政府一直更多的具有管制型政府的色彩。
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指出:“我们要把政府办成一个服务型的政府,为市场主体服务,为社会服务,最终为人民服务”。
而党的十七大报告则明确提出了今后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题就是构建服务型政府,这不仅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是适应国际竞争的战略需要。
我国所建立的服务型政府,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公民本位的原则,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权利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实现服务职能并承担服务责任的政府。
相对于之前的管制型政府来说,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应是:政府运行更加民主、负责、规范、高效;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更加突出,或公共服务逐步成为政府核心职能;公共服务支出在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中所占比例逐步增大,逐渐成为政府的主要支出。
总体上来说,服务型政府应具有如下特征:首先是一个负责的、民主的政府;其次是一个法治和有效的政府;最后服务型政府应该是一个能为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
服务型政府的本质要求就是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时,对公众负责,让公众满意。
关于行政问责制的研究与思考
关于行政问责制的研究与思考摘要:本文通过对行政问责制的基本定义,特点及存在的必要性进行研究,对目前在行政问责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粗略的思考,提出来一些解决的方法。
以便促进大家进一步认识行政问责制,希望能对我国的行政问责制理论研究及实践操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政府行政问责制一.引言:2003年,非典时期卫生部长张文康、北京市市长孟学农被免职。
2005年11月吉林石化双苯厂爆炸,污染了松花江,国家环保局局长解振华引咎辞职。
2007年12月山西临汾洪洞县新窑煤矿瓦斯爆炸,临汾市长李天太被免职。
2008年1月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委书记张治国因“进京拘传记者”被责令引咎辞职。
2008年9月山西临汾新塔矿业公司尾矿溃坝,孟学农引咎辞去省长职务,张建民的副省长职务被免。
2008年9月“三鹿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冀纯堂被免去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市长职务,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引咎辞职。
9月11日,四川巴中是政府办公室的三名工作人员因为三个错字丢了官,因为他们两天前在中秋节的放假通知里把中秋节写成了端午节,这件事迅速传到网上引起热议,很快这三人就接到问责通报后被免职。
深圳市委政府免除了“9.20”特大事故的责任人,龙岗区副区长黄海广的职务。
9月21日,四川省剑阁县人事局长曹正直被免除职务,原因是两天前,曹局长请人吃饭付账时,与卖酒老人发生口角,曹正直当场打了卖酒老人两耳光。
作为一个公共利益的掌权者,如果出现了这样的一个伤害公共权利,伤害公共利益的案件,没有一个具体的人去承担责任的话,既让民心不顺,同时也代表着对给予你权利的民众的一种不尊重。
因此加强行政问责制的建设是必要的,同时也是必须的!因为它有利于加强和改善政府的执政能力建设,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二.行政问责制的定义及特点所谓行政问责制,就是指对现任各级行政主要负责人在所管辖的部门和工作范围内由于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以致影响行政秩序和行政效率,贻误行政工作,或者损害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给行政机关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进行内部监督和现任追究的制度。
行政问责制研究文献综述
行政问责制研究文献综述行政问责制是现代政府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是保证政府公正、高效运行的基石。
本文将对行政问责制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综合分析该制度的意义和问题,为进一步完善行政问责制提供指导。
在理论上,行政问责制始于西方国家的行政法治思想。
20世纪初,西方政治学家提出了政府行为应当受到法律约束的观点,行政问责制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界开始关注行政问责制,将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一种行政问责制的理论框架。
例如,我国学者阐释了行政问责与权力制约、政府责任、权力监督等概念的关系,并提出了“信任-责任-建设”模式,强调问责与建设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实践上,行政问责制是政府履行职责、维护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
文献中广泛探讨了行政问责制的实施途径和效果评估。
研究发现,行政问责制能有效遏制腐败现象、提高政府管理效能,并促进公共权力关系的协调与平衡。
此外,行政问责制还有助于增强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提升政府行为的合法性。
具体而言,行政问责制包括问责主体、问责对象、问责方式等方面的设计问题,研究表明,建立科学合理的问责机制,将有利于促进政府的规范化运行。
然而,行政问责制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研究文献普遍指出,行政问责制的效果并不完美,有时问责行为过于形式化,缺乏实质性效果。
此外,政府部门内部的利益博弈、问责主体能力不足、问责对象规避等问题也制约了行政问责制的有效实施。
因此,进一步研究行政问责制的实施机制和改进方法,以提高问责的针对性和效果性,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和挑战。
综上所述,行政问责制是现代政府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研究文献强调,要完善行政问责制,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综合研究。
在理论上,应该深入挖掘行政问责制与权力、责任、监督等概念的内在联系,为构建现代化行政问责制提供指导。
在实践上,需要研究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的行政问责机制,解决实施中的问题,提高行政问责制的效果和可操作性。
社会主义公共行政体制视阈下的行政问责制新探
一
、
行政 问责 的概念
美 国学 者杰 . . 菲 尔茨 最早 对 “ 政 问 责 ” M 谢 行 进 行 明 确 规 范 界 定 , 其 《 共 行 政 实 用 词 典 》 提 出 在 公 中 了 “ 政 问 责 ” 概 念 . 将 问 责 的 范 围 界 定 为 “ 法 行 的 并 由
还 存 在 着 根 本 的 差 异 . 社 会 主 义 公 共 行 政 体 制 下 的 行 政 问 责 制 体 现 了社 会 主 义 制 度 的优 越 性 .在 理 念
个 焦 点 .得 到 了 从 中 央 到 地 方 各 级 党 委 政 府 的 高 度
重 视 . 别 是 今 年 5月 2 日 , 共 中 央 政 治 局 全 体 特 2 中 会议 审议并 通过 的 《 于 实 施 党 政 干 部 问 责 制 的 暂 关
律 或 组 织 授 权 的 高 官 .必须 对其 组织 职 位范 围内 的行
障 公 众 利 益 尽 量 不 受 损 失 或 损 失 最 小 化 ”j 着 现 I 3 随
代 经 济 社 会 的快 速 发 展 .行 政 国家 ” 似 乎 已 经 是 不 “
为 或其 社 会范 围内 的行 为接 受 质 问 、 担 责 任 。 ”l 文 承 『中 l 语 境 下 的 行 政 问 责 是 在 上 个 世 纪 末 才 在 我 国 内 地 流
行 规 定 》 更 是 第 一 次 在 中 央 的 层 面 上 明 确 针 对 问 责
制 做 出 了规 定 . 我 国 行 政 问 责 制 的 推 行 和 完 善 应 该 紧 密 结 合 当 前 不 断 深 入 的政 府 行 政 体 制 改 革 . 建 立 起 中 国 特 色 的 社 会 主 义 公 共 行 政 体 制 下 的行 政 问 责
行政问责述评、探究及其优化策略
“ 新动作 ” 新举措 ” 都能给研究 者们 找到一个新的兴 “ ,
奋点 , 引发一个个研究热潮 。 并 … ( ) 内容横 向 的 角度 来看 行 政 问责 的研 究 二 从
1 对国外行政问责相关 实践 与理论研究成果 的介 、
— —
1
——
主题研讨 :行 政 问责制度 化探 索
绍。这些成果主要介绍 了国外政府行政 问责出现的历 史背景 、 理论 依据 、 演变 进程 、 实践操作 、 成效经验及
在 中 国期 刊 网全 文数 据 库 中,篇 名 包 含 “ 责 问
( ) 的文 章 , 0 1 总共 三篇 文章 , 中最 早 的是 制 ” 20 年 其 2 0 年 郑颖蕾 发表 在《四川 监察 》 的《 注 “ 01 上 关 大舜 ” 号事件责任人处理 官员 问责制悄然发力 》 一文 , 说 这
问 题 不 足 等 方 面 的 状 况 。 究 成 果 中 , 有 综 述 性 性 研 既 质 的 , 有 分 国别 研 究 的 , 后 者 的 研 究 成 果 中 又 以 也 而
“ 问责 制 ” 实 践 中也 是 一 个 新 问 题 。 在
“ 员 问责 ”为主 要 内容 的行 政 问 责 实践 , 官 在
不 同程度 上发 挥 了明确 政 府责任 、改善政 府 管
理 、 约政府 权 力和提 高政府执 行 力的现 实作 制
从 2 0 年程汝竹在 《 治与法律 》 1 02 政 第 期发表《 传 媒 的公共 问责功能 与司法独立 》 , 0 2 起 到2 0 年共有 “ 问 责制 ”的论文 9 , 中 8 篇 其 篇是 对 2 0 年 香港 特别 行 02 政 区实行高管 问责制 的评 价 , 与香港特 区政府 为 回 这 应 市民诉求 于 2 0 年 开始实施 “ 02 主要官 员问责制 ” 不 无 关系 。 正 出现研究 “ 责( ) 真 问 制 ”问题 的热潮是 在 2 0 年 以后 , 03 这正好对应 当时 “ 非典” 事件 当中及其后
对行政问责的省思
正途 也是 重 点。 最后 , 引入 外部 竞争 。 在 现代社 会 , 非政府 组织 和“ 免职 ” , 应 当节制 、 慎 用。 否 则无 法涤 荡复 出的是是 非非 。 在 问责
在公 共 生活 中影响 日增 。 而开放政 治体 系, 容 纳更 多非政府 力
程序 上 , 应 当再加入 一些现代 元素 , 对行 政程序 略加 改造。在免 责 人 员的 责任 、 已妥 当履 行有 关程序 的 , 都 可以免 责。圃
宪 法从 人 民 主 权 、 人权 保 障、 公 共 利 益 保 护 以及 民 主 监 督 原 则 等 四
个维度 ,肯定 了公 众参 与在 行政 决 策程序 中的合 法性 和必要 性 。
人 民主权 原则构 成行政 决策 中公众参 与的根 本法 源。尊重和保 障
革 的经验 , 在铁路 行业 实行 网运分 离的模 式 。二是 铁路 改革 中 的 市场化 与私 有化 的关 系。私有化 一般 包括 三类: 形式私有化 、
公 众参 与行 政决 策 程序 研究
朱海 波在 《 甘 肃行政 学院 学报 1 2 0 1 3 年 第2 期 载文《 论 中国行 政 决 策程序 中公 众参 与 的理论 脉络 、 宪 法基础 及 立法原 则》 认为, 社
会公 众对行 政 决策活动 的参 与是 现代 民主政 治的 重要 标 志。我 国
在于创 建市场化 的环境 , 引入 竞争是重 点。但 铁路 产业 不是 所 有的领域都具有 可竞争性。应 当将铁路基础设施和铁路 运营分 开, 建构铁 路运 营的 竞争平 台 ; 通 过全 国和 地方铁 路公 司的重 组和拆分 , 成立 多个客 运和货 运公 司, 重构竞 争主体 ; 消除铁路
应社会 公众 责 问的义务 ; 其 次行 政机 关有 追究责任 的 义务 。 有
“问责后阶段”我国官员问责制的现实困境及对策研究
现 实困境 2 1 年 2 ,全 国人大常委会 审议行政 监察法修 正案草 00 月
一
、
案 ,草 案规定 :受处分人的处分期 限满 了,监察机关要及时解 除处分 ,其今后的晋升、晋级不再受处分 的影响 。这标志着 , 问责官员的复出程序将通过立法加 以规范 。这一 “ 执政 为民” 的制度 化举措 大大推进 了我 国官员 问责 的制 度化和法 制化 进 程 ,因而这 些变化值得我们称赞 ,但是”问责后阶段”就我 国 被问责官员复出方面依然存在诸多现 实困境 ,突出表现在 : ( )问责官 员复 出缺 乏程序性 。当前我 国问责官 员复 一 出还 处 于 行 政 性 阶 段 ,缺 乏 一定 的程 序 性 。行 政 性 的 特 征 是 : 1 、官员复 出的依据是行政性 的 ,官员复 出的条件 、时间等或 者比较模 糊或者没有 明确 的规定 ,只有行政性 文件 或行政首长
意 识 的增 强 。 参考文 献 : [] 1 朱卫兵. 韦定广 . 强与政府官员 问责制相适应 的政治文 加 化建 设 []江 西行 政 学 院学 报 ,20 , ( ). J. 08 1 [] 2周承. 制度安排 与伦理建构 :官员问责制完善的路径选择 []中共杭 州 市委 党校 学 报 ,20 , ( J. 06 3). [] 3姚轶蓉. 国官员 问责制的反思与构建[] 我 J. 前沿,20, ( ) 05 9 . [] 4 阮爱莺. 从公共职责理论看我国官员问责制的优化[] J. 广 东 行政 学院 学报 ,20 , ( ). 06 2
囊
“ 问责后 阶段’ ’我国官员问责制 的现实困境及对策研究
2 00 解放 军 南京 政 治 学 院 江 苏 南 京 张 添 翼 10 3
行政问责制的实践与思考
行政问责制通过明确各级行政人 员的职责和权限,规范行政行为 ,确保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
性。
提高行政效率
明确的责任分工和问责机制有助于 提高行政效率,减少推诿扯皮和敷 衍塞责的现象。
促进依法行政
行政问责制要求行政人员依法行政 ,遵守法律法规,保障公民的合法 权益。
制度建设的具体措施与建议
制度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
多元化问责主体
未来行政问责的主体将更加多元 化,不仅包括政府部门和官员, 还可能包括社会组织和公众等。
科学化问责方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行政问责的方 式将更加科学化,如大数据分析 、舆情监测等将被广泛应用于问
责工作中。
国际化接轨
我国行政问责制将逐渐与国际接 轨,借鉴国际上先进的问责理念 和制度,推动我国行政问责制的
完善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行政 问责的范围、程序、方式和责任追究 等具体内容。
加强监督与考核
加强对行政人员的监督与考核,确保 其履行职责、依法行政,并及时发现 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建立问责机制
建立健全的问责机制,包括问责主体 、问责对象、问责程序、问责方式等 ,确保问责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行政问责制的重要性
保障公共利益
行政问责制可以确保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维护公共利益。通过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和评价,可以及时发现 和纠正不当行为,防止公共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促进政府廉洁高效
行政问责制可以促进政府廉洁高效。通过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问责,可以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工作效 率和质量。同时,也可以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维护政府的形象和信誉。
03
行政问责制的思考
对行政问责制的认识与理解
推进行政问责的几点思考
笔者认为 , 推进行政问责 , 提升其效果 , 必须采取综 府信息公开贯穿于行政问责过程的始终 ,确保公众 合措 施 , 逐步 形成 比较 完善 的行政 问责 制度 体 系 。 的知情 权和监 督权 。 首先 , 当尽快 制定 一部 完整 的 应 加 强政 府信 息公 开 , 保 公众 的知 情权 和监 “ 确 政府信息公开法”作为政府信息公开 的基本法 , , 逐
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 完善 问责官员复 出机 制, 高问责 官员复 出的社会认 同度 ; 好政 府回应工作 , 提 做 提
高政 府 应 对公 众 众诉 求 的 回 应 力 。
[ 键 词 ] 行 政 问 责 , 息 公 开 , 效评 估 , 出机 制 , 应 力 关 信 绩 复 回
( 中图分类号 ] 0 5 [ D3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 ]0 4 4 7 ( 0 20 一 13 0 10 — 15 2 1 )5 O 1— 3
是什 么, 哪些信息必须公开 , 以何种方式公开 , 要公 如及 时更新 网上信 息 , 证 网上 信 息 的科 学 性 、 威 保 权 开到 什么程 度 , 对工 作不 力 、 落实 不 到位 的如 何 问责 性和及时性 , 使公众能够更及时、 迅速地 了解相关信 等 ,政 府部 门对 这些 信 息在 实 际操作 中存 在 自由裁 息 , 提高信息的透明度 , 才能最终走出信息不对称 的 量过大的情况。 正是 由于这些行政信息的不公开 , 从 困境 , 真正 实 现公众 对 政府 的有 效监 督 。再 次 , 府 政 而使某 些政 府行 为甚 至 还存 在暗 箱操 作现 象 ,其 行 要定 时 向社 会 公开政 务 , 开政 府公 务 支 出状况 , 公 公
开题报告--行政问责制的相关问题研究
年 月 日
. .
(3).问责的范围不断扩展、细化,问责的层次不断深化
(4).公众参与、社会舆论在推动对官员进行问责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完成论文具备的条件:
1.指导老师在理论研究,组织文章逻辑等方面予以精心指导。
2.可在图书馆和网络上找到相关的参考书籍和大量相关的文献作为强大的理论支撑。。
3.自己对于选题、理论依据做了充分的研究和可靠性强的实际调查,能有力支持论述经过。
表1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行政问责制的相关问题研究
1.立题依据(包括研究背景、理论依据及立题意义)
研究背景:
从国内方面来看,现中国正处在全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历史时期,这就要求政府对社会各领域的管理负起更加重要的责任。在社会快速发展转型期,公共突发事件频繁发生,政府公共服务效率不高,公众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发生,公共资源遭受浪费和损失的现象依然存在,民众呼吁责任政府的出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然要求政府是负责任的政府,政府一切工作是否负责任,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重要衡量标准。政府要落实责任行政,公共权力的行使必须要有责任的规定与控制,权责的统一与对等是公共行政的基本逻辑。 从国际方面来看,构建责任政府是顺应世界行政改革趋势的必然选择。世界行政改革的主流趋势基本上就是追求政府的责任行政,使行政更加透明、公开,使公共管理对公众更加负责,成为行政改革的目标之一。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都在努力建立更加透明和负责任的政府,将政府建设成为责任型政府已成为世界政府治理的潮流和方向所在。政府对本国民众的合法权益与公共服务的满足程度与政府在国际舞台上所展现的施政能力与管理水平也是成正比关系的。
法治视角下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研究
法治视角下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研究引言: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是法治的重要体现,它为行政执法提供了制度性保障,确保行政权力合法、公正、公开行使。
本文将从法治视角出发,对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程序,提高行政执法的公信力和效能。
一、行政执法程序规范的重要性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是行政执法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
它保障了公民的权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通过确立程序正义,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能够有效防止滥用行政权力、保护民众的合法权益,提高行政执法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二、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1. 执法主体的权力过于集中。
目前,一些地方执法机关的权力过于集中,导致执法过程中可能出现腐败、权权交易等问题。
为此,应当通过建立独立的监察机构,实现权力的制衡,增加执法的公正性。
2. 执法程序不透明。
行政执法程序中的很多环节都缺乏透明度,如执法依据、执法过程、执法责任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当制定明确的操作规范,规定行政执法行为的全程记录和信息公开的要求。
3. 缺乏有效的申诉机制。
在现行的行政执法程序中,申诉机制并不完善,这给公民的权益保护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为了改进这一状况,应当建立独立的行政执法申诉机构,确保公民的权益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
三、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程序的建议1. 增加执法程序的透明度。
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应当要求执法机关依法履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信息公开、听证等方式,让公民了解和参与执法活动,确保执法过程的公开透明。
2. 加强执法程序的监督与问责。
应当建立健全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对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严肃追究执法人员的责任,形成对违法行为的有力震慑。
3. 建立完善的行政执法申诉机制。
通过加强对执法结果的申诉和复核,建立行政执法申诉机构与行政执法机构的独立性和平行性,确保公民的权益能够得到充分维护。
4. 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与能力。
执法人员是行政执法活动的执行者和参与者,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对行政执法程序规范的实施至关重要。
论制度正义视域下政府问责制的建构
[ 中图 分 类 号] D 0 5 3 [ 献标 识 码 ] A 文 [ 文章 编 号 ] 1 0 — 1 2 2 1 ) 30 1 — 6 0 19 6 ( 0 0 0 — 1 20
政府 问责作为 责任政府 实现 的 内在要 求 ,它是
我们 的 幸 福 与 不 幸 ,以 及 我 们 幸 福 或 不 幸 的 程 度 。 [ ( 2 3 为 了 达 到幸 福 的生 活 ,理 想 的 城 ”2 P 1)
正义作为 理 想 城 邦所 追 求 的价 值 而存 在 的正 当 理
由 。其研究 正义 的 目的 ,是为 了找寻衡 量理 想政 治 的标 准 ,“ 为 了 可以按 照 它所 体 现 的标 准 ,判断 是
[ 稿 日期 ] 2 0 2 2 收 0 91 — 1
[ 金 项 目] 兰州 大 学 人 文 社 会科 学学 科 建 设 基 金 规 划 项 目 ( zg 00 9 基 Luh92)
[ 者 简 介] 杨 亮 军 (9 6 ) 作 1 7一 ,男 ,甘 肃 庄 浪 人 ,吉林 大学 博士 研 究 生 ,兰 州 大 学 讲 师 ,从 事政 治学 理 论 研 究
民主政 治体 系下 保 障 公 民 合 法权 利 的 有 效 途 径 之
一
,
它要求 政府 对 公 民 的 侵 权行 为 做 出 事先 的 提
《我国行政问责程序研究》范文
《我国行政问责程序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前的行政管理体系中,行政问责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它不仅能够推动行政机关和公务员对自身职责的认知和执行,还能有效预防和纠正行政过程中的不当行为。
然而,如何确保行政问责程序的公正性、透明性和效率性,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行政问责程序的相关问题,以期为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度提供参考。
二、我国行政问责程序概述行政问责程序是指行政机关在发现或接到有关行政不当行为的举报后,依法启动的问责程序。
它包括问责启动、调查取证、问责决定、执行与救济等环节。
我国行政问责程序在实践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体系,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我国行政问责程序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行政问责程序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问责启动环节的主动性和及时性有待提高。
目前,很多行政机关在接到举报或发现行政不当行为时,往往缺乏主动启动问责程序的意识,导致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其次,调查取证环节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有待加强。
在调查取证过程中,应确保调查人员的独立性和公正性,防止出现权力滥用和徇私舞弊的现象。
此外,问责决定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完善我国行政问责程序的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行政机关和公务员的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行政问责的重要性。
其次,完善问责程序法规,明确问责的启动条件、调查取证的范围和方法、问责决定的程序和救济途径等。
同时,建立独立的问责机构,确保其具有独立的决策权和监督权,从而保障问责程序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最后,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从而有效预防和纠正行政不当行为。
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完善我国行政问责程序的过程中,应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发展。
同时,积极参与国际行政问责制度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国际化发展。
地方行政问责制立法调研报告
地方行政问责制立法调研报告地方行政问责制立法调研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对政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政府行政举措更加公正,合理,严谨。
为了促进政府的问责制建设,各地纷纷出台了相关政策,问责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随着问责机制的不断深入,建立法律框架支撑的问责制机制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各地已有的问责制立法情况,寻找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地方问责制立法现状在地方问责制立法方面,近年来各省市积极推进了相关立法工作。
对于地方政府,为了推进问责制建设,紧密结合自身情况,不断完善问责制的落地。
各地的问责制立法进展如下:1. 上海市上海市政府积极推进问责制立法,已经出台了《上海市政府问责条例》,明确了市政府、市属部门、市级行政服务中心和区县政府的问责制度,提出了各级政府部门问责的具体措施,同时规定了问责机构和问责流程等。
如今,上海市的问责制运行较为顺畅,政府的工作进展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但同时,政府问责制度掌握在少数人手中,需要加强问责机制的公开透明度。
2. 深圳市深圳市政府也相应出台了《深圳市政府行政问责条例》等政策文件,该条例突出了问责制实施的主体和问责的办法。
全文规范和详细地规定了问责制度的主体、范围、流程、措施和责任等方面的问题,为深圳市政府的工作提供了强制性的监管,也推动了深圳市政府工作的效率和公正性。
但是,这个过程仍然存在不足,例如,问责流程缺乏细致完善,具体实施力度较弱等。
3. 北京市北京市政府在问责制立法方面,出台了《北京市政府问责条例》,该条例正式规定了市政府行政问责制的具体实施办法,出现了明确的问责目标,明确了问责工作部门和责任人等,并且强调了问责制度在整个问责过程中的重要性。
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使得北京市开展问责制工作的基础更加扎实,已经进行了不少地方问责案例的曝光,带动了地方问责制工作方面的发展。
但是,北京市政府的实际情况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中国行政问责程序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行政问责程序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政府职能日益增强,行政问责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越来越重要。
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度是指公务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接受上级机关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和问责。
它是一种有效的制约行政权力的制度,具有重要的政治和法律意义。
因此,深入研究中国行政问责程序,对于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度、加强政府职权监督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中国行政问责程序的形式和实质,以及其优缺点和发展方向。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了解中国行政问责程序的历史演变和现状。
2. 探讨中国行政问责程序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 提出完善中国行政问责程序的建议和措施。
三、研究内容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 中国行政问责程序的概述本部分主要介绍中国行政问责程序的定义、性质、历史演变和现状。
2. 中国行政问责程序的问题和不足本部分主要对中国行政问责程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和探讨,如问责标准不明确、问责程序不规范、问责主体权力不足等。
3. 完善中国行政问责程序的建议和措施本部分主要提出完善中国行政问责程序的建议和措施,以进一步加强行政权力监督和制约。
如建立完整的问责指标体系、落实问责程序规范、强化问责主体的权利等。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法、实证法、比较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法对相关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梳理和归纳;然后通过实证法对中国行政问责程序进行实证研究;最后通过比较法将中国行政问责程序与外国行政问责程序进行比较,找出优劣之处。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可以深入分析中国行政问责程序的优劣之处,为完善和发展中国行政问责制度提供学术支持和政策建议。
同时,可以为其他国家或地区建立行政问责制度提供参考和借鉴。
当前我国行政问责制的伦理审思
当前我国行政问责制的伦理审思
赵圣熠
【期刊名称】《学理论》
【年(卷),期】2013(000)005
【摘要】在我国,行政问责制不仅关系着责任政府的建立,同时也关系着政府形象地塑造以及公信力的提升。
行政问责制应当是行政问责主体依据相关法律,遵循其特定的程序,在全社会的共同监督下,追究问责客体责任的制度。
其所蕴含的行政道德核心理念是"正"。
公平、正义是我国行政问责制良性运行的灵魂所在,并且它是我国行政问责制所追求的最高伦理境界。
【总页数】3页(P41-43)
【作者】赵圣熠
【作者单位】中共营口市委党校,辽宁营口11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
【相关文献】
1.我国当前的行政问责制及其发展探析
2.当前大学生功利主义行为的伦理审思及应对
3.对当前网络功利主义倾向的伦理审思
4.从行政问责制的实施看我国行政伦理建设的发展方向
5.试析我国行政问责制的伦理构建路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 ) 我 国的地方行政 问责程序 不对等
罗尔斯把 正义分为实质正义 、形式正义和程序正义 三大 类 。其 中程序 正义是指 规则 在制定和适用 中的程序具有 正当 性 ,主要体现 于程 序的运作过程 中,是评价程序本 身正 义与 否 的价值标准 。程序正 义强调 “ 过 程价值 ” ,它在 正义体 系 中具有极其重要 的地位 。这是 因为正义作 为人类社 会的基本 价值 ,不仅表 现为结果 的正义 ,还表现为一定 的过 程或程序
度。 ( 二 )程 序 正 义
程序 正义的程 序参与原则要求对于任何裁 量或决定 ,有 关当事人都有权参 与,表达 自己的政策诉求 。同时 ,程 序参 与原则要求在任何裁判或决定 中 ,争议主体 的当事 人都应该 有充分 的机会参 与其 中 ,通 过提出 自己的主张 、意见与其他 各方展开有意义 的论证 、说 服和交涉 。而在我 国 ,行政问责
并从 三个方面提 出完善我 国地方行 政 问责制的对策 ,达到保障行政程序正义 ,进而提 高地方政府公信力的 目的 。
【 关键词 】 程序i f - R , . ;地方政府;行政问责;政府公信力
行政 问责制是 民主政治 发展 的必 然产物 ,建立健全行政 问责制对一国的 民主政治发展 以及政府公信 力的提升起着至 关重要的作用 。行政问责过程 中的程 序正义 ,不但是公共行 政正义性的要求和体现 ,而且是 实现 整个 社会 公平正义 的必 经之路和必然要求。 基本概念界定 ( 一 )行政 问责制
青年与社会
2 0 1 4 年2 月中 第5 8 总第5 5 l 期
程序正义视 阈下的地方行政问责研究
黄 怡 茵
( 华南师范大学 政 治与行政 学院 ,广 东 广州 5 1 0 6 3 1 )
【 摘 要】 文章以罗尔斯的程序正义论为视角,在对行政问责制进行概念界定、对程序i fY , . 进行理论阐释后 ,承认 目 前 我国地方行政 问责制发展取得的 成就 ,通过举例 指 出地方行政 问责程 序上存在参 与不足、 不对等 、不公开 、不 中立等 问题 ,
程序正义是行政 问责合 法性 的要件 ,贯穿整个行政 问责 的过 程。随着行政问责制度 的不 断践行 ,在行 政问责过程 中 贯彻程 序正义基本 原则是人 民参与政策 、决定政策 的体现 。
自从 2 0 0 3年非 典事件 中我 国首 次启用行 政 问责制度 以 来 ,我国的地方行政问责制在实践过程 中得 以发展 。从 2 0 0 3 年的卫生部长张文康 、北京 市长孟学农 因隐瞒非典疫情 和防 治不力 而被免 职 ,到 2 0 1 3年河北 2 0 1 名干部 因环境 污染违 纪案被行政 问责 ,我 国地方 行政问责 的规模越来越 大 ,也越 来越严格 。然 而 , 伴 随着我 国地方行政 问责制 的发 展 ,其弊 端也不断显现 出来 。2 0 1 2 年福建 省交 通厅 厅长李某以“ 表叔 ” 的形象在微博上走 红 ,在网友要求对其进行行政 问责的呼声 中,监督部 门久久 没有反应 ,事情不 了了之。无独有偶 ,同 年1 2 月, 广州城建系统退休干部李某被曝光拥有 2 4 套房产 , 是名 副其 实的 “ 房婶” ,最终 被问责的却是 “ 泄露个人 隐私 ” 的举 报者……类似 的事件多不胜数 ,在这一系列事件 中,该
我 国地方 行政 问责 缺乏统 一的 问责 标准 和统一 的程 序 , 这就会导 致同一件事情在不 同对象 、不同地方结果不 同 ,甚 至可能 产生 两个极 端 : 一 个是 被 问责 者过 失重 大却无 罪 释 放, 另一个是被问责者无重大过错却遭受重罚 。例 如同是 “ 表 叔” ,陕西 的 “ 表叔 ”丢乌纱 ,福 建 的 “ 表叔 ”无人查 ,一
的正义 ,而且 实体 正义必须依赖程序 正义的保 障 ,甚至 当实 体正 义无 法确定或实现时 ,程序正义仍然 可以被人们把握和
实现 。 二 、地方行政 问责程序正义 的现状
样的 “ 表叔”不一样 的待遇 , 体 现出我国地方政府 问责程序 的不对等 。这是行政问责过程 了程序不对等 的具体 体现 ,是
的主体是检察 、 监察 、审计 机关 等部 门,地方人 民代表大会 作为 政治 的依 附方 ,并 没有发挥 出其 “ 权 力机关 ” 的作 用。 而我 国的行政 问责 过程 中,人 民群众和被 问责的政府部 门及 其行政人员都少有 机会 参与其 中,利益相关 者在问责过程 中 参与不足 。
一
的薄弱环节。 基 于 以上种种 地方 行政 问 责程序 正义 不足 的现 实 ,笔 者将 目前我 国地方行政 问责制存在 的问题归纳 为以下几 个方
面 :
( 一 )我 国的地方行政 问责程序参与 不足
、
关于行政 问责制 的概念 , 最 早对其做 出解释 的是美 国政 治学家谢菲尔茨 ,他在 《 行政学 词典 》中提出 问责应 当是 由 法律或组织对官员进行适 当的授权 ,授权官员必须接受其职 位范围和社会范 围所应 当承担 的所有 责任 。自此之后 ,国内 外学者纷 纷发表 了 自己对 行政 问责的不 同理解 。在本 文 中, 行政问责制被理解 为行政 问责主体依据相关法律 ,遵循其特 定的程序 ,在全社会 的共 同监督 下 ,追究问责客体责任 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