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如“念”“相与”“但” 等。
(3)能够准确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2)引导学生分析文中写景的手法,如比喻、动静结合等,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感受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2)培养学生在困境中保持积极心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意,背诵课文。
2.学习文中写景的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理解“闲人” 的含义,体会作者的心境。
三、教学难点1.领会作者复杂微妙的情感,以及情感在文中的表达方式。
2.引导学生从文中的写景句中感悟作者的心境。
3.让学生理解作者在困境中如何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来调整自己的心态。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投影出示一些描写月亮的古诗词名句,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引导学生思考月亮在古代文人笔下所承载的情感。
然后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写过哪些作品,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
(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教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三)字词讲解1、重点实词讲解•“念”:考虑,想到。
•“相与”:共同,一起。
•“中庭”:院子里。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藻、荇”:均为水生植物。
•“盖”:大概是。
•“但”:只是。
•“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2、重点虚词讲解•“之”:文中无典型用法的“之”,可不作重点讲解。
•“与”:“念无与为乐者”,连词,和。
“相与步于中庭”,介词,跟,同。
(四)课文翻译1.教师逐句讲解课文翻译,结合字词讲解,让学生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教学设计(优秀7篇)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教学设计(优秀7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背诵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复杂的情感。
2、品味文中意境优美的写景句子,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3、学会查找并利用资料多角度解读文本,感受学习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
学情分析《记承天寺夜游》表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心情。
话中有诗,意蕴深远,适合学生的诵读学习。
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对文言文阅读分析还不够到位,特别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怀的文言文,讲解本文时,要注意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并努力创设情景,以诵读为主,激发学生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读中思、读中品、读中悟。
重点难点1、诵读课文、积累字词,学习写景方法。
2、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记承天寺夜游一、导入新课。
有一种画轴,且细且长,静静垂于厅堂之侧。
她不与那些巨幅大作比气势,争地位,却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使人喜爱。
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这就是宋代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代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中的一轴精品《记承天寺夜游》。
二、预习展示,把握文章内容。
1、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从字音、节奏等方面来进行点评。
2、请一位同学大致通译课文内容。
3、交流填写好的表格,了解文章基本内容。
夜游的时间十月十二日夜夜游的原因月色入户,想邀人取乐夜游的对象贬官之人张怀民夜游的地点黄州承天寺夜游的内容庭院赏月三、自主学篇。
2、学生结合导学提纲进行自主学习,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自主学习要求:找出文中描写庭中月色的句子1)放慢语速,放低语调。
读出夜游承天寺的一点宁静的味道。
2)闭目想象当时庭院中的景象,感受文字绘成的“画面”,用“步于中庭,目光所及,……”这样的句式来描绘月景图,品析文章写景的妙处。
3、交流提升:假设①:当学生想象和描述的画面出现偏离。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选3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选3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教学目标: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欣赏文中的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悠闲、超逸的心境。
3.体会文中起伏的情感,结合作者在黄州的经历,深入探究“闲人”的内蕴。
教学重点:1、教学重点:结合课文来理解一些词和句的含义。
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解题1、交流有关描写月亮的诗词句。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刘禹锡西江月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2、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
本篇课文就出自苏轼的’一部笔记《东坡志林》,仅83字的写景小品,看似单纯写景,实则是有寓意的,要耐心寻味。
3、有关背景本文是苏轼于元丰三年2月到达黄州贬所,名义是团练副使却有职无权,无事可做。
写本文之时,他在黄州贬所已近四年,但苏轼的心胸却“很坦然”。
累遭贬谪,仍然乐观,旷达。
并不“悲伤憔悴”。
另一方面,他有志用此,并不甘愿做“闲人”。
因贬得“闲”,便“自放于山水之间”,虽在赏明月,观竹柏,自乐其乐,但并不得意,因此他的自适也包含了失意情怀的自我排遣。
二、初读感知内容1.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子停顿。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庭院、月光、竹柏、交横、藻荇、交映”等。
(3)了解课文背景,理解苏轼的生活年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体会苏轼在困境中保持乐观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地朗读和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分析课文中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意境,感受苏轼的审美情趣。
(2)鉴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苏轼的生活年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和短语。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体会苏轼的审美情趣。
(2)对比其他诗人的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体会苏轼在困境中保持乐观的心态。
(2)联系生活实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课后作业:1. 朗读和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 写一篇关于《记承天寺夜游》的鉴赏文章。
3. 收集其他苏轼的诗作,进行比较学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诗歌鉴赏和情感教育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记承天寺夜游》的基本内容,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引导和辅导,以提高教学效果。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4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4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1知识与技能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疏通文义,背诵并默写。
2、了解二篇短文的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
3、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提高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1.诵读法;2.读写结合;3.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答谢中书书》,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妙,培育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感受热爱生活、追求美妙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第1课时《答谢中书书》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重点)2、赏析写景,体会感情。
(重难点)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曾随着郦道元一起畅游三峡,领略了它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
其实,莽莽神州,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有无数神奇如画的风光让人心动神摇。
今天我们再学习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共同欣赏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品味一首流动的山水诗。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老师组织学生相互帮助解答。
2、自主学习。
结合工具书和解释,初步疏通文句,将自己不理解的词句标出。
3、老师点拨。
(1)古今异义①古来共谈(古义:称赞今义:谈论)②四时俱备(古义:季节今义:时间)③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④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萎靡)(2)词类活用五色交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提问1:本文虽属山水小品文,可是仍精心布局,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看看应该如何分才好?三部分之间有何联系?明确: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
中间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接着分“晓”与“夕”两层来写。
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
目标导学二:赏析写景,体会感情提问2:笔下的景色很美,请问美在哪里?明确:其一:山水相映之美。
山的峻峭,水的明丽。
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其二:色彩配合之美。
2024年八年级上册语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2024年八年级上册语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苏轼及其文学背景。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式结构和文学修辞手法。
培养学生分析古文的能力,包括文意理解、句法结构和用词特点。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教授学生利用注释、工具书等辅助资源自主研读古文的方法。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通过作者夜游承天寺的描写,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课文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
重点词汇和句式的掌握与运用。
教学难点:古文的句法结构和用词特点,如虚词运用、句式变化等。
对作者情感的深入理解和个性化解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承天寺的图片或相关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提问学生是否有过夜游的经历,分享感受,为理解课文情感做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利用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义和句意。
圈出不懂的词汇和句子,准备在小组讨论中提问。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和疑点,互相解答问题。
小组代表总结讨论结果,向全班汇报。
4. 教师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式结构和文学修辞手法。
分析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深层次的含义。
5.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抢答等方式,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就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进行个性化解读。
6.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布置相关练习题和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6篇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1【教学目的】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1.品析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月夜图导入在夜深人静、皓月当空的夜晚,月光如流水般洒落大地,一切都像笼着轻纱,若隐若现,连坚实的大地似乎也溶成了一片浮动的云烟。
面对如此美景,你是否想出门欣赏一番?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一篇《记成天寺夜游》,看看苏轼在美丽的月色中会发出怎样的人生感慨。
二、整体感知文段1.给生字正音、朗读课文、听录音确定朗读的节奏,再次朗读。
2.请一位同学范读,大家评价。
3.质疑: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同学解答,全班共同关注、探讨。
户:门;遂:于是;盖:大概;但:只是;耳:语气词4.听音乐《二泉映月》品味月色描写,用自己优美的语言复述描写月色的文段。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小组商量,以各种方式(如:小品、诗歌、散文等)复述课文内容。
6.表演。
三、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去一去关键词,品修辞)绘景: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把“如”、“盖……也”去掉,和原文相比,句子的意思有无改变?变了。
原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如临其境3.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添一添,品意境)皎洁、空灵、清丽、淡雅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后加上“丛中蛙鸣起伏,空中流萤飞舞,寺中人语喧哗,院外狗吠连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__韵味,把握__内容。
2、积累:掌握重点词句的含义,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3、感悟:抓住关键词句,联系写作背景,领悟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诵读、积累。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者微妙复杂的心境,领悟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1、朗读法:引导学生朗读,感知__内容,体悟微妙复杂情感。
2、想象体验法:想象体验,用诗意的语言描绘月色之美。
3、知人论世法:结合作者身世和写作背景理解__所表达的情感。
【设计理念】本着“长文短教,短文深教”的方法,抓住游记散文的特点,让学生在反复诵读、想象体验、知人论世的过程中深入领悟作者微妙复杂的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走近作品1、由国庆旅游的话题导入。
2、走近作者,知人论世。
3、走近文题。
请同学们看__的题目,你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二、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准课文。
⑴指名朗读,检查预习。
①读准字音②读准节奏⑵聆听范读。
⑶学生自由大声朗读。
⑷全班齐读。
2、读懂课文。
⑴疏通文意。
①重点字词②重点句子⑵根据自己对__的理解,再朗读一遍课文,要读得顺畅、明白、有感情。
三、赏——同游承天寺,赏庭中月色1、__叙事部分叙述了什么事?作者为什么要去承天寺找张怀民一起赏月呢?2、苏轼与张怀民这对好友漫步在承天寺的庭院中,看到了什么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面对如此美景佳句,请同学们闭目想象当时庭院中的景象,感受文字绘成的“画面”,用你喜欢的方式或者用“步于中庭,目光所及,……”这样的句式来描绘月景图,品析__写景的妙处。
四、品——走进苏轼,品月下情怀1、面对此情此景,同为贬谪之人的苏轼和怀民,他们发出了怎样的感慨?找出课文原句,这句在句式上有何特点?2、你觉得文中哪个词最能表达苏轼的感慨?怎样理解这个词语?五、归纳小结,收束全文1、根据板书,齐背全文,让经典常驻心间。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 - 小学作文】【篇一】《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方案《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方案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7课《短文两篇》中的第二篇课文彭泽县芙蓉农场中学李龙一、教学内容分析:《记承天寺夜游》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7课《短文两篇》中的第二篇课文。
它是苏轼被贬黄州之时写的一篇小品文,仅84字,言短而意蕴丰富,在描写承天寺美丽夜景的同时,抒发了自嘲自解达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设计理念:2011版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本文是一篇古文教学,八年级的学生学习此文,并没有字面上的困难,可通过诵读,来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意,但要读懂作者(苏轼)的内心世界并不容易。
本课设计拟从文中的一个“闲”字入手,以一字“撬开”文本的阅读,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认识苏轼处逆境而廓然豁达的人生态度。
引入相关的资料,达成浅文深教的效果。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朗读并背诵课文,领会凝练含蓄,饶有余味的语言。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4、体会作者写作本文时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1、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2、抓住关键词句,引用相关资料,深入解读文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用比喻句描写庭中月色的好处。
难点:抓住关键词句,结合资料,体会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五、教学思路:古诗联想导入——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诵读与梳理,整体感知文意——研读赏析(难点突破)从“闲”字入手,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认识苏轼处逆境而廓然豁达的人生态度——拓展延伸六、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通过情感地朗读、诵读,使学生理解文意,体会作者情感。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获奖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记承天寺夜游获奖教案【篇一】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教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教学设想:本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篇幅虽短却极具独到艺术魅力。
寥寥数笔,写景如绘,行文自然,宛如行云流水,一个“闲”字更是创造了一个豁达超脱的淡远境界,揭示了极其深刻的人生真理,是散文小品中的极品。
本设计旨在以自学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了解苏轼的坎坷经历,品读领悟“景语”中的“情语”并与之产生情感共鸣。
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积累语言,在各抒己见中升华认识,在知识的积淀和积极的思维中,接受一种人格的影响。
构建平中见奇,奇中求实呈现和谐深厚具有跌宕之美的语文课堂。
教学目标: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
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学习朴素自然的语言,体会诗情画意的情境。
学习难点:“闲”字的深蕴内涵。
课时:1教学步骤:一、导入,激发阅读兴趣古有一人,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是宋代文化孕育出来的旷世奇才,他的文章随物赋形,于情无所不畅,于景无所不取,创作了无数名篇佳作。
留下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美好希翼;也挥洒了“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无限豪情;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凄婉悲怆。
他是谁?他就是多才多艺的苏轼、苏东坡。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他在黄州写的一篇游记小品《记承天寺夜游》。
二、展示自学之成果1、询问:预习过程中有没有遇到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
2、检查预习情况。
1、字音强化,给黑体字注音。
遂()至承天寺怀民亦未寝()藻()荇()交横竹柏()影也解()衣欲睡积水空()明2、读课文,体会句子的停顿,划分下列句子节奏。
a.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5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读出文章的韵味,理解文章的意境。
2、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理解作者的特殊心境。
3、学习记事、写景、抒情的融合的写作特点。
【资料链接】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
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
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被杀。
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
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
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寓居承天寺。
【问题导读】(善疑者,不疑人之所疑,而疑人之所不疑。
)一、初读课文懂文意。
1、音字互填:解衣( ) 寝()藻()荇( )2、解释加点字: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 )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承天寺夜游教案一、教案背景夜游承天寺是一次独特而难忘的文化体验,它将带来历史、文化和艺术的碰撞,使学生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佛教文化。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承天寺夜景、相关历史文化背景和佛教艺术,增加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承天寺的历史、文化和建筑特点。
2. 掌握描述古代建筑和夜景的词汇和句型。
3. 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感受,展示个人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佛教文化的兴趣,增加他们的文化修养。
三、教学内容1. 承天寺简介a. 介绍承天寺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b. 了解承天寺的建筑特点和文化意义。
2. 承天寺夜景观赏a. 分析承天寺夜晚的景色、灯光和氛围。
b. 掌握描述夜景和建筑的相关词汇和句型。
3. 佛教文化介绍a. 了解佛教的基本概念和信仰。
b. 探究佛教艺术在承天寺的表现。
四、教学步骤第一节:承天寺简介1. 创设情境:通过图片展示承天寺的外观和夜晚的灯光,引发学生对夜游承天寺的兴趣。
2. 导入新知:介绍承天寺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初步了解。
3. 学习重点:承天寺的建筑特点和文化意义。
4. 学习方法:听讲和讨论相结合。
5. 检查学习效果:提问学生对承天寺的印象和了解程度。
第二节:承天寺夜景观赏1. 创设情境:播放承天寺夜景视频,让学生感受夜晚的景色、灯光和氛围。
2. 学习重点:描述夜景和建筑的相关词汇和句型。
3. 学习方法:观察、听讲和模仿。
4.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夜景观赏的感受和描述,分享彼此的体验。
5. 展示与评价:学生选拔代表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提问。
第三节:佛教文化介绍1. 创设情境:通过展示佛像和佛教建筑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佛教文化的兴趣。
2. 导入新知:简单介绍佛教的基本概念和信仰。
3. 学习重点:佛教艺术在承天寺的表现。
4. 学习方法:听讲、讨论和观察。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共7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共7篇)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能很容易接受这篇短文,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理解、背诵、创新的学习活动中来。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朗读并背诵课文,领会凝练含蓄、饶有余味的语言。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4、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画面、音乐欣赏突破重难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问答讨论法、创设情境法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采用探究式,合作式学习方法,使学生自主的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二)预习检测2、正音畅读。
指名学生朗读并正音纠错,教师提示重点语句的停顿。
(三)速读训练要求:自由朗读(速读)课文1分钟,看谁读得既准确又流畅。
指名检查。
重点检查中等偏下的学生5-8人。
(本环节意在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为当堂背诵打下基础。
)(四)疏通文意1、读译释疑。
请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翻译课文,不理解的词句小组内交流解疑,并在文中做好旁批。
教师各组巡视。
班内交流释疑,教师明确答案。
2、自学检测。
教师展示投影(见导学案三、读译释疑:1、参照注解翻译课文,画出疑难。
注意重点词)。
教师于各小组指名抽查解词,重点抽查中等及偏上学生,每人一句。
解释出现偏差由该组学生更正。
教师明确答案。
3、疏通文意由好学生自主通译全文(2-3人)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短文的内容。
(五)精读品悟1、欣赏图片,感受月色之美。
教师投影展示。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文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opywriting guid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guid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优秀5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优秀5篇《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意,背诵全文。
2、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写景。
3、了解背景,揣摩文中写景文字所寄托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文意,背诵全文,揣摩文中写景文字所寄托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文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解题激趣)苏轼是我国古代的大文豪,唐宋散文八家之一,诗文都有很高的成就。
《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他被贬官,谪居湖北黄州之时。
被贬官意味着在政治生活上遭到很大的挫折。
从文章的标题来看,是记叙夜晚到一家寺院游玩的经历。
那么我们事先推测,这篇文章会不会描述他游玩的心情?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我们的推测是否相符。
(二)展示目标:见前页。
(三)课前检测:1、注音:藻()荇()寝()2、填空:《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朝人,号()。
(四)精讲点拨:1、初步感知课文。
要求:先对照注释默读,然后大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中停顿。
划分朗读停顿:(1)念无与为乐者(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4)庭下如积水空明提示根据句子的意思划分朗读停顿,不要把句子的意思读破,领字后面需有一个小的停顿。
2、翻译理解。
对照注释,疏通文句,划出疑难词语,向同学或老师质疑。
注意下列文句的翻译:欣然:高兴地。
逐:于是。
盖:原来是。
但:只是。
相与:一起。
无与为乐者:没有人与我同享快乐。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有闲人。
(五)强化训练1、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提问后明确:因为月色很美,去庙寻张怀民一起赏月。
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
月色如积水空明,竹柏如藻荇交横。
2、作者描绘的这幅月夜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文章的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把自己的失意寄托于欣赏月色。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5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5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
2.疏通文意,积累重点的文言实词,背诵并默写文章。
3.赏析本文写景的句子4.感受作者乐观旷达的心态。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________,号________,四川眉山人。
他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散文、诗、词、书、画等方面成就都很高。
其诗现存于世的约340余首。
“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_________、_________和宋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_______词风,同杰出词人_________并称为“苏辛”。
在诗歌上,与________并称“苏黄”。
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_________。
背景衔接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
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官。
元丰六年其友张怀民也被贬黄州,寄居于承天寺。
字音遂()寝()藻荇()4.重点词解释念()遂()相与()中庭()盖()但()耳()5.重点句翻译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课文初探文章可分为几层?请简要概括。
课文深究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2.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寻”——“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合作探究1.本文的写景句子美在何处?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心情?《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熟读成诵,读出韵味。
2.通过品读,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体悟作者情感。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念奴娇”、“苏轼”、“承天寺”等。
(3)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以及《记承天寺夜游》的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的文学魅力,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领会友情、兄弟情谊的珍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 掌握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理解。
2. 对苏轼思想观念和文学风格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词语和句式。
2. 互动法: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讨论,教师指导。
3. 情境教学法: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苏轼的文学魅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
2. 苏轼生平介绍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记承天寺夜游》的了解。
(2)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
2. 朗读课文:(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苏轼的文学魅力。
3. 讲解课文:(1)解释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
(2)分析课文结构,阐述苏轼的写作手法。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记忆。
(2)完成练习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练习题:1. 选择题:(1)《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谁?A. 苏轼B. 王安石C. 李白D. 杜甫A. 念奴娇B. 承天寺C. 苏轼D. 月光2. 简答题:(1)请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㈢新视听 (幻灯片 3:新视听) 1、听配乐读课文,要求学生在听读时注意语音、停顿与语气、语调。 2、指名配乐朗读。 3、配乐齐读。 4、欣赏视频朗读。 ㈣开心辞典 随堂检测,质疑问难 (幻灯片 4:开心辞典 相关练习) (教师提出要求:开火车作答,可以指名求助其他同学。) 1. 解释下面加横线字词的含义。 欣然起行 ( 高兴的样子 ) 念无与乐者 ( 想 ) 月色入户 ( 门 ) 遂至 承天寺( 就 ) 怀民亦未寝 ( 睡觉 ) 积水空明 ( 清澈透明 ) 盖竹柏影 也 (表示推测,原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只是 )( 罢了 ) 2.翻译下列句子 (1)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明确:我脱了衣服正要睡觉,只见月光照入门内,(我不由产生了夜游的雅 兴),高兴地动身出门。 (2)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明确:庭院的地面,沐浴在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的月色之中,“水”中有像 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 3. 将下列句子复原为文言文 ①想到没有和我共同游乐的人 ,( 我 ) 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 没有睡觉 ,( 我们便 ) 一起在庭院里散步。 明确: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②哪个夜晚没有月色 ? 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 ? 只是缺少有像我俩这 样的闲人罢了。 明确: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㈤探索发现 (幻灯片 5 :探索发现) 1、了解背景,获得新知。(幻灯片 5) (1)、指名简介作者(这是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明确:苏轼(1037—1101) 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出身世族地主, 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 岁知书, 7 十多岁传文,一生文采风流。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 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 ,改革之风大盛。由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 而被调离出京。神宗元丰二年(1079 年) ,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 了“新法”而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 (乌台,指当时的御史 府) 。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之后他几经贬谪,直到宋徽宗接位,大赦天下, 他才得到内徙的机会,但至常州便病逝了,时年 66 岁。死后谥号“文忠” 。 (2)、教师补充苏东坡生平,幻灯片 5、6 突出: “三苏”、“唐宋八大 家”。 (3)、指名简介张怀民。(元丰六年,其友张怀民也被贬黄州,寓居于承 天寺)
(4)、教师补充归纳写作背景:乌台诗案(幻灯片 7) 明确: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革新、实行新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 作诗讽刺新法,因而被捕下狱。后出狱,责授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有职无权的 闲差, 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 有时也游乐于山水, 咏唱雄伟江山, 感怀英雄人物,写下了许多极其动人的散文和词,如《赤壁赋》 《念奴娇·赤壁怀 古》等。 《记承天寺夜游》记的是元丰六年十月,苏轼和好友张怀民同游承天寺的情 景。全文仅八十余字,描绘了在承天寺夜游时看到的月下美景。文章风格清丽、 冷峻,而又不乏洒脱。 (5)、欣赏承天寺的美景。(幻灯片 8) 2、自主探究,学习技巧 指名朗读,其他学生听读并思考:(幻灯片 9 出示问题) (1)、承天寺的景色如此之美,本文主要写的是哪些景物?喜欢文中写景 的句子吗?说说理由。 明确:月、竹柏。(比喻修辞手法) (2)、在《周庄水韵》一课的学习中,同学们概括出了作者描绘的三幅画 卷,那么苏轼给我们描绘的画面可以用什么画形容呢? (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读,在头脑中想象这幅画。) (3) 王国维: 、 "一切景语皆情语"。 苏轼的景语透露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 明确:宁静、心胸开阔、心无杂念、旷达、乐观等。(借景抒情的写法) ㈥百家讲坛︱亮出你的观点 (幻灯片 10:百家讲坛) 自读课文,讨论:(幻灯片 10 出示问题) 1、我们身边有许多闲人,文章中的闲人与他们一样吗? 2、 柳宗元被贬永州写下 《小石潭记》 苏轼被贬黄州写下 , 《记承天寺夜游》 , 同是被贬之人,同是寄情于山水美景,他们当时的心境有何异同? 明确: 柳宗元和苏轼虽然处于不同的朝代, 但他们在政治上的遭遇颇为相似。 仕途失意之时,他们又都寄情于山水,以派遣愁怀,寓之于文,以抒发愤懑。不 同的是: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更多流露的是政治上遭受挫折后内心的忧伤、 悲苦和凄凉;而《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在抒发壮志难酬的愤懑的同时,又呈现 出自嘲、自解、自慰、自矜的心态,较柳宗元显得旷达乐观些。 3、你是否赞同苏轼的人生态度,处世之道?谈谈自己的感受。 ㈦课堂小结 才华横溢的苏轼虽遭贬谪,却活得旷达洒脱, 仍能在不幸中找寻内心的平 衡。弃睡起行,邀友同乐,踏月夜游,何其潇洒?试问,庸陋之辈可有此般兴致与胸 襟?让我们欣赏视频朗读,再次感受苏轼的兴致与胸襟。 ㈧布置作业 1、课后熟读并背诵课文。 2、以"苏轼,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写一段话,字数 100 字以上。 ㈨板书设计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亡羊补牢,未为迟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本文由xhyzx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一、课题项目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本文写作背景。 (2)掌握文言词语:入、欣然、念、遂、亦、空明、盖。固定格式:但……耳。 (3)学习本文借景抒情的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 借助工具书,用圈点勾画法、质疑法、朗读法自主学习课文,在此基础上用 比较法、讨论法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古人旷达的情怀,培养乐观进取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感悟作者旷达的情怀。 2、学习本文借景抒情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练习法 3、比较法 4、讨论法 5、质疑法 (四)课型 讲读课 (五)教学媒体 多媒体计算机 (六)教学时数 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 ㈠布置预习 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用圈点勾画法、质疑法扫清字词障碍,并翻译 课文。 2、了解作者生平并思考课后练习。 ㈡创设情境,激趣导学 情境一:播放贝多芬《月光曲》。 情境二:老师画一弯明月正挂在柳树梢的粉笔画。 师问: 中国人自古就很喜欢月亮, 赋予它动人的传说, 用诗词曲赋来吟咏它, 大家知道古诗文中有哪些写月的名句?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答: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 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师: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记承天寺夜游》也写到了月亮。(幻灯片 1:记 承天寺夜游) 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安排在 “新视听” “开心辞典” “探索·发 、 、 现”、“百家讲坛”四个节目中,(幻灯片 2)四个节目按难度系数由易到难排 列,大家可以自主选择先学哪个后学哪个,少数服从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