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
经济学-长期增长的七大因素
(3)资本积累(Capital Accumulation)
工具和设备能够提高工人生产率。挖一条1米深、1 米宽、100米长的沟渠,没有工具完全依赖劳动力可 能无法完成,用简单手工工具需要10个工人辛苦地 劳作一个星期,但是如果配备挖土机之类的现代设 备,一个工人也许在一两天就能完成任务。
用来生产商品和劳务的技术设备及其附属物的存量, 称之为物质资本,简称资本。
资本的形成是一个积累过程,是通过储蓄实现的。
资本积累
资本存量是一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发达国 家人均资本存量比较高,而不发达国家人资本存量比较 低。
资本深化(Capital deepening):人均资本存量的增加
资本存量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今天资本存量是昨天投资的 结果,未来资本存量部分取决于今天投资。因而,增加资 本存量需要一个社会在现期消费上采取某种克制态度,把 每个时期创造的部分财富节省下来,用于积累和投资,形 成新的资本。
人力资本不象物质资本那样具有可直接观察的实际形态, 但二者对生产率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相似之处。经济学 家同样把人力资本看作生产要素,认为它们能够有效地提 升一个劳动者或国家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能力或效率。
象增加物质资本需要积累和投资一样,增加人力资本也需 要投资,并且需要特殊的投入要素,即教师、图书馆、实 验室、学习时间等等。人力资本概念意味着可以把教育理 解为一个特殊产业。
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的关系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然而,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自然资源的消耗也随之增加。
本文将探讨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的关系,并从不同角度分析其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首先,经济增长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的推进,对能源、水资源以及土地等自然资源的需求量不断攀升。
例如,在工业化进程中,能源成为支撑工业生产和城市生活的重要动力,因此对煤炭、石油等能源资源的需求量激增。
这种需求的增加意味着自然资源的消耗速度加快,对环境带来严重的压力。
然而,经济增长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线性关系。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创新的推动,我们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
例如,在能源领域,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技术不断成熟,逐渐替代传统的煤炭和石油。
此外,循环经济的理念也在不断推广,通过资源回收和再利用,降低了对自然资源的需求。
这些创新与技术进步使得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消耗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可能会出现一种“脱耦”现象,即经济继续增长而自然资源消耗得到有效控制。
然而,尽管存在技术进步和创新,经济增长仍然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首先,经济快速发展使得自然资源消耗速度加快,有些资源面临枯竭的风险,例如矿产资源。
其次,产业生产和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大量的排放物和废弃物,污染了空气、水源和土壤,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最后,经济发展势必伴随着土地的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改变,这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为了解决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消耗之间的矛盾,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严格控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其次,需要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发展更加清洁和高效的生产方式,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此外,应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确保经济增长与资源保护的平衡。
农村经济增长的原因分析
农村经济增长的原因分析一、自然资源优势我国农村地域广阔,地容水量丰富,各地气候条件各异,土壤肥沃度高,种植农作物和养殖牲畜具备优势。
这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资源基础。
二、农村劳动力充足农村地区劳动力资源相对城市更加丰富。
由于农村人口多居住在农村,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主要来源于农民的劳动。
充足的劳动力为农村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三、政府政策支持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并通过一系列的政策为其提供支持。
例如,农村扶贫政策的实施,为贫困地区提供了经济补贴和帮助,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增长。
四、农业技术创新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技术的创新不断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增长。
新的耕作方式、新的作物品种以及现代化农业设备的应用,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五、农村基础设施改善近年来,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比如,农村道路的建设使农产品运输更加便捷,电力、通信等设施的普及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利设施的完善改变了农村地区的灌溉条件,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六、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传统的农村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但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其他行业的兴起逐渐增加了农村经济的多样性和活力。
发展农村旅游、农村电商、农村工业等新兴产业,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七、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推动进一步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通过改革农村土地制度,促进农村产权流转和土地集约利用,使农村经济更具市场竞争力和凝聚力。
八、农民素质提升近年来,随着农村教育和培训机会的增加,农民素质得到了提升。
高素质的农民更加懂得市场需求,更具创新意识,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九、农村金融服务拓展随着村镇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建立和发展,农村金融服务得到了大幅度拓展。
这为农民提供了更多融资渠道,解决了资金难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增长。
十、农村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农村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为农村经济增长创造了新动力。
宏观经济学的生态经济学视角
宏观经济学的生态经济学视角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和宏观经济运行规律的学科,而生态经济学是以生态学为基础,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的学科。
将生态经济学的视角引入宏观经济学,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当前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经济学视角下的宏观经济学分析1.1 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是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的增长和发展,而生态经济学强调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在宏观经济学中,需注意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匮乏性,经济增长必然会消耗自然资源,从而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应注重考虑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的平衡,寻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1.2 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环境污染是人类经济活动不可避免的副产品之一,但经济发展又是国家或地区追求的目标。
生态经济学视角下,宏观经济学的分析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通过制定环境政策和采取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以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1.3 生态经济学与经济政策生态经济学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经济政策思路,即通过内部和外部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和个人行为向环境友好型方向转变。
而宏观经济学则需要将生态经济学的这些思路融入到宏观经济政策中,以实现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宏观经济学的改进与发展2.1 将环境产出纳入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而当前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并未充分考虑环境损耗和环境增值,导致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与环境状况之间存在偏差。
因此,宏观经济学可以借鉴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将环境产出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更全面地反映国民经济或地区经济的真实情况。
2.2 引入市场机制解决环境问题在宏观经济学中,可以借鉴生态经济学的观点,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来解决环境问题。
例如,通过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对二氧化碳排放进行监管和交易,实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
这种市场机制的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并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
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
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对于中学生来说,了解这一议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以下是关于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点介绍:1.经济增长的概念:经济增长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力的提高和财富的增加。
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经济增长。
2.环境保护的概念: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措施。
3.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在追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往往会加大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
然而,长期的环境破坏会导致资源枯竭、生态恶化,从而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因此,如何在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实现平衡,是当前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
4.可持续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世代需求,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提倡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5.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节能减排、发展绿色能源、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执行等。
6.青少年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中的作用: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青少年应树立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参与环保实践活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7.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全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问题是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
国际社会通过一系列国际合作机制,如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世界环境保护公约等,共同应对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问题。
综上所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是一个涉及经济、环境、社会等多方面的复杂议题。
了解这一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当前面临的挑战,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实践,为构建美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习题及方法:1.习题:请简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
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1.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指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素质、技能和教育水平。
地区拥有高素质的劳动力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高素质的劳动力还能吸引高科技和高附加值产业进入一个地区。
2.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能源、通信、水利等领域的建设。
完善的基础设施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和发展。
此外,基础设施的建设还能促进区域间的贸易和交流,推动经济一体化和资源配置效益的优化。
3.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
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直接支持原材料的生产和加工,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例如,石油资源可以带动石油化工、交通运输和能源行业的增长。
然而,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也需要可持续性发展的考虑,以避免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4.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地区拥有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可以带来新的技术、产品和服务,提高经济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政府支持创新的政策和投资也能吸引更多创新型企业进入一个地区。
5.政府政策:政府的政策和制度对地区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政府政策和制度环境可以吸引外资、促进创新和创业,提高地区的竞争力。
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和医疗保健等领域的投资,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利。
6.地理位置和市场规模:地理位置和市场规模也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一个地区的接近其他经济中心、交通便利,以及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企业发展。
地区还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和国际贸易,扩大市场规模和提高产业链附加值。
7.社会文化环境:地区的社会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企业的发展和创新能力。
一个开放、包容且充满活力的社会文化环境可以吸引人才、促进创新和创业,提高地区的竞争力。
此外,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还能促进人民的创意和创造力,推动经济的多元发展。
综上所述,人力资本、基础设施、自然资源、科技创新、政府政策、地理位置和市场规模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都对地区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影响。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自然资源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利用的自然界中的各种资源,例如水、土地、森林、矿产、动植物等。
它们在区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
首先,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
一方面,自然
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和繁荣。
例如,石油、天
然气等资源的开采可以提供大量的职业机会和税收,并成为支撑当地
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另一方面,缺乏自然资源的地区则面临着经济
发展的困境。
缺乏水资源的地区往往无法进行农业生产,而缺乏矿产
和能源的地区则面临着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障碍。
其次,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自然资
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注意环境和生态的保护,避免过度开采和破坏生
态平衡,从而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保护和
修复生态系统也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态旅游资源,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创造经济价值。
另外,在区域发展过程中,自然资源管理和利用需要政府和企业
积极参与和支持。
政府需要加强监管和管理,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来
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企业需要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生产,强化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应用,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
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
合理利用和管理自然资源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都意义重大,应该被视为一个关键的发展方向和重要的政策目标。
论述自然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论述自然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
用
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供生产资料:自然资源为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各个产业提供了必要的生产资料。
例如,土地资源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基础,矿产资源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原材料,水资源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提供了保障。
2. 经济增长的支撑: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吸引投资,促进产业发展,推动经济增长。
同时,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
3. 影响产业布局: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储量对产业布局具有重要影响。
一些地区因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形成了特定的产业优势,如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可能发展煤炭产业,石油资源丰富的地区可能发展石油化工产业。
4. 社会稳定的保障:自然资源对于保障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粮食资源的充足供应可以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防止水荒和旱灾等灾害的发生。
5. 促进科技进步: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往往需要科技的支持。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人们不断进行科技创新,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
总之,自然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我们也需要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有限性。
因此,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合理开发和保护自然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消耗的环境利弊分析
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消耗的环境利弊分析自然资源是地球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原材料和能源支持。
然而,长期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消耗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本文将就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消耗的环境利弊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经济增长带来的环境利益经济增长作为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指标,带来了许多显而易见的环境利益。
首先,经济的持续增长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
人们可以拥有更舒适的住房、更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生活品质,这也是经济增长的直接好处。
其次,经济增长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降低了失业率,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这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满足自己和家人的需求,减少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二、自然资源消耗的环境弊端然而,经济增长的背后常常伴随着自然资源大规模的消耗,这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弊端。
首先,资源的过度开采和使用会导致资源的枯竭,使得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例如,水资源的过度利用会导致水源枯竭,水污染的产生,进而危害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次,能源的过度消耗导致了环境的恶化。
化石燃料的大规模使用导致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增加,造成温室气体的增加,引发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
再者,过度消耗的资源往往伴随着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和污染物的排放。
这些废弃物和污染物对水、土壤和空气的污染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的平衡。
三、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为了解决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消耗之间的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应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强资源保护和利用的规范管理。
同时,应大力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发和使用,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
其次,应加大环境教育的力度,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普及环境知识,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推动环保行动的广泛开展。
再者,应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绿色生产方式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经济增长和资源利用的关系
经济增长和资源利用的关系经济增长对资源利用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全球范围内,经济增长通常意味着对自然资源的更大需求。
然而,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的可持续性使得经济增长和资源利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经济增长与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并讨论如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经济增长带来的资源需求经济增长通常与生产活动的增加和消费需求的扩大相关联。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各种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例如,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农业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和土地,交通运输需要大量的石油和道路基建,而建筑业需要大量的砂石和钢铁等。
这些资源的需求与经济增长紧密相连。
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往往伴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因而对资源的需求更为迫切。
大量的资源需求通常导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消耗,进而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二、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问题尽管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但经济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了资源的再生速度。
这导致了资源的过度利用和耗竭。
例如,石油是目前最重要的能源之一,但随着石油的开采量不断增加,储量的减少以及勘探成本的上升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其他资源上,如煤炭、天然气、水资源和森林等。
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消耗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大规模的采矿活动导致了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丧失和土地退化等问题。
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
不合理的农业和工业发展导致了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等问题。
这些环境问题不仅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负面影响,还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和生物灭绝。
三、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为了解决经济增长与资源利用之间的冲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一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方法:1.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这包括通过节能减排、循环利用和减少废物产生来降低资源消耗。
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分析
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分析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自然资源的利用和消耗也越来越快。
同时,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保护自然资源的挑战。
因此,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一、经济增长对自然资源的影响经济增长可以促进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这个需求,人们采取了各种措施来进行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比如,在亚洲的许多地区,开垦土地是促进经济增长和缓解粮食短缺的重要手段。
在非洲,许多国家的经济增长也是依靠利用自然资源,比如石油、金矿和钻石等。
但是,随着经济增长的不断加速,自然资源也日渐枯竭。
比如,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资源的消耗迅速增加。
同时,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模式和缺乏环境保护意识,许多地方的水资源和土壤资源已经受到了严重污染和破坏。
二、自然资源利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虽然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限制和风险。
一方面,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会限制经济发展的持续性。
自然资源的可再生性有限,消耗殆尽后将无法再生,对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
比如,很多资源如森林,土壤和水,如果只采取短期利益而不努力保护,必然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进而威胁经济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自然资源的利用和消耗也会对经济带来风险。
由于自然资源价格波动较大,经济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的国家会受到市场变动的冲击。
例如,油价下跌对于石油生产国的经济影响是巨大的,这也正是很多国家开始探索多样化经济发展的原因。
三、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利用平衡的现实挑战在实践中,平衡经济增长和自然资源利用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
为了实现高速增长,许多地方的企业都采取了短期内追求利润的策略。
在这种策略下,很多企业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而不负责任地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这种模式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但同时也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比如环境破坏和资源枯竭等。
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与资源利用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与资源利用的关系在宏观经济学领域,经济增长和资源利用是相互关联且互为影响的重要议题。
经济增长指的是国民经济总量的增加,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以及经济各个方面的发展。
而资源利用则涉及到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经济增长与资源利用有着密切的联系。
经济增长需要大量的资源作为生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等等。
资源的充分利用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而不合理的资源利用则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资源作为生产要素之一,在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作用。
自然资源作为一种有限的资源,其开发和利用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举例来说,采矿业可以利用地下矿藏进行资源开采,从而提供原材料供给,推动工业生产的发展。
然而,资源开采的不合理以及过度利用可能导致资源短缺,造成经济增长的停滞甚至倒退。
因此,合理利用资源是保障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
其次,经济增长与资源利用的关系还涉及到环境影响。
经济增长往往伴随着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大规模的工业生产、能源使用等都会对自然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这种环境影响一方面会限制经济增长的空间,另一方面也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严重的生态问题。
因此,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重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与资源利用的关系还需要通过政策的引导和调控来实现平衡。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鼓励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环境保护政策、节能减排政策等来控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污染,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总之,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与资源利用密不可分。
资源作为经济增长的要素之一,合理利用资源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同时,经济增长的过程也需要充分考虑资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通过政策调控来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只有在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到平衡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自然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现今,世界各国经济在急速发展,尤其是发达国家,在对自然保护的重视程度上逐渐提高。
自然保护与经济发展是紧密的联系,它们有着深刻的相互影响和深度联系。
首先,自然保护是保证经济发展的必要基础,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来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保护自然资源则必须强调自然保护。
同时,自然保护也是维护社会环境及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具有自我平衡的能力,只有自然资源保护得当,才能保证生态平衡,造福人类,进而保障经济发展的和谐稳定。
其次,经济发展也是自然保护的重要保障。
经济发展的持续增长,不仅能清晰解释自然保护的理念,还能为自然保护奠定经济基础,充分发挥资金投资、技术开发、人力资源配置等资源的作用,使自然保护更有力有效。
再次,自然保护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方面,自然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利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自然保护也是各类经济活动的基础。
政府对自然保护的全面改善,将有助于改善社会经济环境,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和社会发展服务。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自然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单向的,而是共生关系。
自然保护是保证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的持续发展也是自然保护的重要保障。
故自然保护与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只有把自然保护和经济发展统一
起来,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自然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自然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介绍自然保护与经济发展是一个复杂而紧密相连的关系。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这种经济发展往往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因此,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自然环境成为了全球各国面临的重要问题。
自然保护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 生态旅游的崛起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生态旅游逐渐成为了一种受欢迎的旅游方式。
很多国家和地区的自然保护区成为了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这种形式的旅游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自然保护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界的宝贵财富,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维护农业和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新药物和新材料的研发等。
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3. 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为了解决经济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一些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
这种机制通过对经济活动中对自然资源的损害进行补偿,实现了经济发展与自然保护的平衡。
生态补偿机制可以鼓励企业和个人采取环保措施,促进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对自然保护的挑战1. 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很多国家和地区对自然资源进行了过度开发。
这种开发方式往往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物种的灭绝。
这对自然保护造成了巨大的挑战。
2. 污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空气、水和土壤的污染不仅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对人类健康产生了威胁。
因此,控制污染成为了自然保护的重要任务。
3. 经济利益与自然保护的冲突在一些情况下,经济利益与自然保护之间存在冲突。
一些经济发展项目可能需要破坏生态环境,而且这种破坏往往是不可逆转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自然保护成为了一个难题。
自然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研究
自然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研究近几十年来,随着城市和经济的发展,自然资源的消费量也在逐步增加。
人们在不断地利用自然资源以获取经济增长,但也存在着自然资源利用过度或被滥用等问题。
因此,如何充分保护并发挥自然资源的作用以支撑经济发展,让社会发展处于可持续状态,已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本文旨在讨论自然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的关系,并提出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建议。
首先,要充分了解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可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并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般来说,自然资源丰裕程度越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就越高,反之亦然。
为了促进可持续经济发展,应当做好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工作。
其次,在自然资源利用方面,应当注重综合利用,即以有效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发挥其最大效益。
在自然资源利用过程中,务必遵循绿色发展原则,尊重自然资源,利用自然资源时要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注重节约自然资源的利用,并以此确保可持续发展。
此外,还应当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工作,强化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加大对不合理、违法的自然资源利用的惩戒力度,积极推进环境保护技术,建立保护自然资源的网络,让自然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以此促进可持续经济发展。
最后,倡导节约自然资源,倡导人们要懂得珍惜自然资源,要实行节约型社会,通过开展关于环保教育活动,增强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倡导全民节约、节能减排,改善人们的自然资源利用行为,从而减轻自然资源的消耗。
综上所述,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想让社会发展处于可持续状态,就必须正确处理自然资源的发展与利用,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作用。
当前,应当采取“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增强保护意识、加强管理监督、主动积极推进绿色发展”等方面的措施,以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美好明天而奋斗。
自然资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任何发展的过程中都无法离开自然资源的参与,因此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我们当今时代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追求。
发展中大国的自然资源优势与经济增长_以金砖四国为例
发展中大国的自然资源优势与经济增长———以金砖四国为例邓柏盛(湖南商学院湖南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湖南长沙410205)On Natural Resource Advantag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of Developing Countries-a Case Study of BRIC ’sDENG Bo-sheng(S cho o l o f Busine ss Administra tio n,Huna n Unive rsity o f Co mme rce ,Cha ng sha ,Huna n 410205)Abstract :The paper researches on the BRIC ’s economic growth performance on the basis of their natural resources in the last 20year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mineral resource consumption,energy production and economic growth.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s for the rapid economic growth is their abundant natural resources which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natural capital wealth directly;thus impacts export and industries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which influence economic growth deeply.It also analyzes the BRIC ’s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spects,and gives recommendations in long -term economic growth to BRIC ’s.Key words :Natural Resource;Economy Growth;BRIC收稿日期:2010-12-15作者简介:邓柏盛(1981—),男,湖南长沙人,经济学博士,讲师,湖南商学院湖南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成员。
自然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速度
自然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速度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为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动力,但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如何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并保护环境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自然资源的开发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包括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等。
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为各行业提供原材料和能源支持,推动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
例如,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资源的开采为工业生产和城市发展提供了动力,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同时,农业和水利建设也依赖于土地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有助于提高粮食产量和农民的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然而,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第一,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会导致大量的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对大气、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
例如,工业生产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温室气体,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石油和煤炭的开采、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第二,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砍伐森林、过度捕捞以及耕地的扩张等活动,破坏了许多野生动植物的生境,使得它们的数量减少甚至灭绝。
这不仅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构成威胁,也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风险。
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应该提倡环境友好的自然资源开发方式。
首先,应该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
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和监管,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环境保护检查和执法力度,确保资源开发符合环境规定,并对违法行为严惩不贷。
其次,应该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加强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
例如,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循环经济发展,通过资源回收和再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此外,应该加强环境教育和科学研究,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自然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
一方面环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约束条件,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对环境的需求和改善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资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经济活动是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满足物质和文化需要的活动,它以自然资源为物质基础和劳动对象,能源和土地、水、森林、矿产等资源是人类立足生存之本和发展进步的源泉。
经济的发展是资源满足人们需求的体现,资源承载能力是决定经济发展水平的基本要素。
随着经济增长,人口持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消耗一直呈上升的趋势。
由于大部分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如果继续沿袭高消耗的发展模式,资源的可采储量将不断减少,资源的持续供给能力下降,将严重危及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持续。
2、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空间支持。
环境是各种生物存在和发展的空间,是资源的载体;环境接受来自经济体生产加工过程和人类生活的废弃物,并将其净化处理,是资源承载能力和经济生产能力以及人类生活的重要保障。
当经济增长过快,使得环境所接受的废弃物的种类和数量超过其自净能力后,环境质量将急剧降低,影响到资源的存量水平和质量水平,导致资源破坏、环境污染,乃至生态系统的恶性循环,使生产效率、人类健康以及未来发展机会蒙受损失,反过来阻碍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3、经济发展是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尽管在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关系中,我们更多地看到经济体对资源的索取和对环境的排放,但同时经济体又以其物质再生产功能为资源环境的持续发展和完善提供物质和资金支持。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资源开发中去,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培育可再生资源和寻找开发非再生资源,提高资源的可开采量;也只有当经济不断发展,才能够不断提高环保投资和环境改造技术水平,提高环境承载力。
可见,资源环境与经济处于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统一整体之中,只有当资源环境和经济系统之间和谐一致,协调发展,才能建立一种良性循环,实现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地理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地理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地理要素是指自然资源、地形地势、气候环境等与地理条件有关的要素。
这些地理要素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发展潜力和经济结构。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地理要素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述。
首先,自然资源是地理要素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对经济增长有着直接且不可替代的影响。
许多地区的经济增长依赖于其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矿产等。
这些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开发利用水平直接决定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例如,中东地区由于拥有大量的石油资源,成为全球能源市场的主要供应者,并在石油产业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而富饶的农田和水资源则使得一些地区成为农业强国,助推其经济的快速增长。
因此,自然资源是地理要素中最为深刻和基础的影响因素。
其次,地形地势对于经济增长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形地势决定了一个地区的交通条件和通达性,进而影响着经济活动的规模和效率。
在山区地区,交通道路建设困难,交通成本高,因此往往会限制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而平原地区则相对容易进行交通建设,便于货物流通和资源调配,因此具有更高的经济发展潜力。
此外,若一个地区存在水系和港口等水上交通条件,将进一步促进其经济的发展。
例如,世界上许多重要的国际港口都位于海洋经济带,这些地区依托海洋资源和优越的交通条件构建起了强大的经济体系。
此外,气候环境也是地理要素中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之一。
不同的气候条件决定了不同地区适合发展的经济产业。
例如,温暖的气候条件和湿润的气候条件适合农业发展,因此一些热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的经济侧重于农业和园林业。
而高纬度寒冷地区则适合发展资源加工和制造业。
此外,气候条件还对旅游业产生重要的影响。
美丽的风景和宜人的气候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条件,因此对于旅游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地理要素对于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自然资源、地形地势和气候环境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发展潜力和经济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学年论文专业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三班论文题目:关于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的研究综述姓名:蒋惠芸学号: 090701314成绩:教师评语:签名:年月日关于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的研究综述前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水平的自然因素和条件。
”也就是说,只有能够为人类所利用并带来经济价值和增加社会福利的部分自然环境要素才构成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经济运行和增长的自然基础,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
一、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按照一般常理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一国自然资源越丰裕,经济增长就越有保障。
在马尔萨斯和李嘉图所处的时代,经济学家对自然资源抱有异乎寻常的崇拜心理,因为有无充足的自然资源支持一个农业社会以及紧接着的工业化社会的持续增长是至关重要的。
马尔萨斯《人口论》的中心观点之一,就是人口增长超过自然资源增长可能导致很坏的结果。
100年前,经济学家对于面临资源有限供给情况下的长期增长持悲观态度,在他们看来,自然资源对增长具有极为重要的决定作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应该是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
(一)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在环境变化研究中的地位近30年来, 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已为世人瞩目,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与日俱增。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逐渐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
目前,我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为1.22吨标准煤,相当于美国的3.2倍,日本的8.7倍。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无疑是突破经济增长瓶颈制约的关键。
1外部不经济性外部性原意是指某个微观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对其它微观经济单位所产生的非市场性的响。
环境和生态具有外部性,特别是环境污染会造成外部不经济,已是整个经济学界公认的事实。
假如微观经济单位能够因其产生的外部经济而向得益者收取相应费用, 或者因其产生的外部不经济而向受害者支付相应补偿, 从而使经济意义上的外部性不复存在, 这被称为外部影响的内部化。
环境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外部成本的内部化, 尤其是由干环境污染而导致的外部不经济。
2经济人假定与可持续性环境经济学的基本规范经历了一个由经济人假定到可持续性的发展历程。
经济人的唯一目标是追求其自身经济利益的最优化并不考虑社会利益和自身非经济利益。
因此从经济人假定出发,环境经济学一般用正值贴现率的方法计算不同时期的费用和效益换算成现值。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于60年代末提出并逐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发展,成为公认的基本规范。
经济人假定有着改善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但这种作用只限于当代人之间,可持续性作为处理人类代际关系的准则,是比经济人假定层次更高的规范。
只有在将可持续性规范作为既定约束条件的前提下,才能根据经济人假定规范去追求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二)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在我国的作用1指导制定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环境保护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制定国家和地方各级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 必须将环境保护纳入其中, 以便将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密切结合起来, 统筹兼顾、合理安排, 做到协调和持续发展。
环境经济学研究的环境价值及其量化、包括环境价值量指标在内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环境核算及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理论和方法等, 对改变这种状况能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
2从宏观上指导政策评估, 从微观上指导项目评估环境经济学不仅研究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而且研究环境保护措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前者从经济角度指出经济发展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与后果,以及造成的经济和环境损失; 后者从环境角度指出, 怎样的环境保护措施既能解决环境问题。
这两个角度的研究可以有力地说服我国经济与环境的管理决策者, 使他们重视并做出符合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决策。
因此,环境经济学能够从宏观上有效地指导政策评估。
同时,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也能够从微观上有效地指导项目评估。
过去, 由于没有解决环境价值及其计量问题, 项目可行性研究中的经济评价一般都不考虑所造成的环境价值损失, 并且对于环境经济分析的能力也很薄弱, 不能给出定量的价值损失的具体数据, 因而缺乏说服力。
现在,我国对于环境价值及其计量问题的研究正在深入展开, 这对项目的科学评估肯定会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二、针对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对策(一)指导管理环境和自然资源从体制上看,环境经济学提出了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办法, 即通过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互为补充的方法, 达到环境自然优化配置,实现经济增长。
从决策上看,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有助。
于环境与经济决策科学化。
因为环境经济学与经济科学、管理科学和决策科学相结合进行研究,所取得的关于环境经济管理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步骤和方法的综合研究成果,可为管理环境和自然资源提供有科学依据的和可操作的系统知识,使决策科学化。
从目标上看,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提出。
了明确的要求, 即在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中, 要同时具有经济发展的指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的指标。
因为丰富的物质供应、康乐的人民生活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国富民强的重要标志,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为有效地管理环境和自然资源指明了方向。
从实践上看, 环境经济学研究的各项管理。
环境的经济手段, 如排污收费、征收环境资源税、经济制裁与罚款等已经发挥了积极作用。
今后,在环境经济学理论的指导下,在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实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 肯定还会创造出新的更为有效的办法。
(二)为使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于我国资源的几点建议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贸易将有大的发展,国际贸易顺差将有可能进一步加大,资源国际贸易逆差也将随之加大。
但这将使资源供需缺口加大和资源利用过度,从而成为制约经济发展速度的瓶颈,甚至危及我国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速度、资源国际贸易、资源短缺将形成一个怪圈,既可以循环制约,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循环促进。
以较低的资源代价和社会代价取得高于世界经济发展平均速度的水平,并保持我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 认请我国资源供需体系面临的困难与机遇,制定双向式资源发展战略。
在认真分析我国资源供需形势的基础上,认识我国资源供需体系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在充分掌握国际国内资源和资源市场的情况下,根据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相互关系,制定我国长期资源开发利用战略。
通过反复论证确立长期扶持资源性产业的自立与发挥我国优势资源的产业政策,并鼓励资源性产业提高效益,逐步使资源性产业由重数量转向数量与效益并重的轨道。
建议由专门机构组织跨部门跨地区研究并制定国家双向式自然资源发展战略,并由跨部门的机构监督实施。
2 逐步建立现代化的资源监控管理体系和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现有的资源管理体制条块分割,结构极不合理.管理者按照国家计划组织生产,脱离市场需求,效益低下,资源破坏浪费严重。
由于资源性产业长期亏损,投入少,产出低,甚至对资源掠夺式经营。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管理体系,面对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应以宏观调控为首要目标。
必须用先进技术手段及时掌握跨部门跨地区综合资源供需宏观动态变化,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阶段和最新动态,及时调控进程,以确保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
3 建立资源应急储备体系。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通过限价和定量等措施来调剂对资源的供求,以缓解资源供需波动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供需面临国际国内资源供求波动的影响,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应通过应急储备体系来实现。
资源储备包括对国计民生有关的大宗资源产品和重要的战略资源产品,资源储备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库存,而是对国际国内资源供需动态全面掌握基础上的,快速、应急储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的重要职能。
4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逐步调整我国的进出口结构,逐步增加高附加值产品和我国优势资源产品的出口,逐步增加国内对某些紧缺大宗资源性产品的进口,并注意保护我国自己资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出口国和进口国要实现多元化,以保证我国资源国际贸易的安全。
根据区位及资源赋存状况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调整区域资源进出口格局,在东部地区可以充分发挥其经济和人才优势,进口部分资源性产品,促进东部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换,弥补其资源紧缺的现状。
如进口部分饲料粮,发展畜禽养殖业及高附加值的特色农产品,供就近出口。
中西部地区则可凭借其资源优势,发展以资源为依托的产业,鼓励以不同形式开发利用优势资源。
在科教的引导下,逐步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附加值,降低资源含量,以减少资源国际贸易逆差。
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资源产业,增强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和比较优势。
5 适当、适时、适量地开发中西部后备资源。
相对于东部而言,中西部地区开发条件差,地质条件复杂,交通不便,水资源贫乏,生态环境脆弱。
因而中西部地区资源开发投资强度大,投资周期长,有必要逐步吸收和引进国外的资金和技术,开展适当规模的后备资源开发。
在引入国外资金和技术方面要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6 在工业经济改革的同时,决不能放松农业。
农业经济结构和农业资源结构的调整是工业经济改革的坚强后盾。
没有农业经济和资源结构调整的配合,工业经济改革很难获得成功。
农业一方面为工业提供基础原材料;另一方面农村是工业品的重要市场。
在工业经济体系改革的同时,抓紧农业经济和资源结构的调整,积极培植和满足农村多元化的消费品市场,引导农民消费倾向。
为工业经济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7 大力开发人力资源,逐步取消“应试教育”,提高全体国民素质。
要研究 21 世纪需要何种人才,要研究教育的目的、目标和方式。
并同时进行用人观念的配套改革,要扭转当前只重文凭忽视能力的现象,为教育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抓紧全民教育,逐步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
只有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才有可能逐步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与出口,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我国资源国际贸易逆差。
8 在国家和政府直接参预和宏观调控下,筹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对我国是一个全新的经营模式,跨国公司是利用世界资源的一种较好的形式,也是缓解资源国际贸易逆差的一条重要途径。
首先要认真研究我国建立跨国公司的可能性、可能途径和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模式。
与此同时,要注重企业家的培养,为国家造就一大批懂经济、善管理的经营型人材。
总结:随着人们对经济再生产过程与生态系统相互作用认识的深化, 环境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 它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还会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
同时, 环境经济学还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结合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加以研究,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1高帆.资源充裕:“诅咒”还是“福音”?[N]经济学消息报2徐康宁,韩剑.中国区域经济的"资源诅咒"效应:地区差距的另一种解释3徐康宁,王剑.自然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研究[J].经济研究4曹诗图,黄昌富.正确认识地理环境的决定作用[J].人文地理5徐康宁,邵军.自然禀赋与经济增长:对“资源诅咒”命题的再检验[J].世界经济6张景华,自然资源是“福音”还是“诅咒”:基于制度的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7马子红,胡宏斌.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理论评述[J].经济论坛8王必达,高云虹.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演进[J].经济问题探究9吴雁群.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0谭睿.我国人口资源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J].价值工程11仇恒喜,张芳,韩宏亚.发展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2严法善.环境经济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3陆远如.环境经济学的演变与发展[J].经济学动态14邵帅,齐中英.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基于"资源诅咒"假说的实证分析15岳利萍.自然资源约束程度与经济增长的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