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主义运动的科学知识社会学分析
政治科学与三个新制度主义
政治科学与三个新制度主义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政治科学与三个新制度主义之间的关系及其在政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我们将首先简要介绍政治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畴,然后重点分析三个新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社会制度主义和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核心观点和方法论。
通过深入探讨这些新制度主义的理论框架和应用领域,我们将揭示它们如何为政治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
我们将总结这些新制度主义对政治科学发展的贡献,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在政治科学领域,制度一直是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传统上,政治学家们主要关注政治制度的形式和结构,而较少关注制度背后的运行机制和影响因素。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制度不仅仅是一种静态的结构,更是一种动态的过程。
因此,新制度主义应运而生,试图从更广阔的视角来审视制度问题。
历史制度主义强调制度的历史演变和路径依赖,认为过去的制度选择对当前的政治现象具有重要影响。
社会制度主义则关注制度与社会结构、文化等因素的相互作用,认为制度是社会互动的产物。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则从个体行为出发,探讨个体如何在制度框架下做出最优选择。
这三个新制度主义流派各有侧重,但都试图超越传统制度主义的局限,为政治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对这三个流派进行详细介绍和评价,以期对政治科学的发展有所贡献。
二、政治科学概述政治科学,亦称为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政治行为、政治制度和政治变迁的学科。
它旨在理解政治权力的分布、运行和影响,以及这些权力如何影响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
政治科学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国家理论、政府体制、国际政治、政治哲学、比较政治、政治经济学、公共政策等。
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政治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传统上,政治科学倾向于使用定性和案例研究的方法,着重于描述和解释政治现象。
然而,近年来,定量研究和比较研究方法在政治科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政治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
制度主义运动的科学知识社会学分析
从 11 9 8年 到 2 0世 纪 3 年 代 中后 期 ,制 度 0 主 义 者 在 美 国 经 济 学 界 掀 起 了一 场 反 对 正 统 经 济 学 、 改 革 经 济 学 教 学 内容 、提 倡 政 府 对 经 济 进 行 干 预 、 积 极 设 计 和 参 与 各 种 社 会 福 利 改 革 方 案 的
者 理论 观点 和政 策 主 张 的集 中体 现 。除此 之 外 ,
b r ), 的 论 文 批 评 了 正 统 经 济 学 的 快 乐 主 义 心 un
( atrSe r) 也 从 不 同角 度 W l twat e
阐述 了 制 度 主 义 经 济 学 的信 念 和 观 点 指 出 只 有 通 过 将 统 计 学 方 法 和 制 度 方 法 结 合 起 来 ,才 能 解 决
制 度 视 为 经 济 生 活 中 变 化 的 元 素 ,引 导 着 人 们 的 行 为 ;4 关 心 制 度 变 迁 和 发 展 过 程 ;5 以现 代 . . 社 会 心 理 学 阐 述 的 人 类 行 为 理 论 为 基 础 。 在 这 ①
济 学 成 为 美 国 最 有 影 响 的 经 济 学 说 ,制 度 主 义 者
主 义 运 动 的 起 源 ,那 是 因 为 在 1 1 9 8年 的 美 国 经
Mi h H) 1 2 t e c 9 4年 的 AE 主 席 演 讲 , 以 及 特 格 维 A
尔 ( efr uw l) 主 编 的 《 济 学 趋 势 》。 R x d T g e1 o 经
米 切 尔 的 演 讲 被 视 为 数 量 经 济 学 和 制 度 经 济 学 的 宣 言 ;特 格 维 尔 主 编 的 著 作 是 新 老 两 代 制 度 主 义
新制度主义
中国经济改革的 政治经济学研究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研究领域
• 1、以国有企业改革为起点而进行 的政府与企业关系研究;
• 2、关于经济转型的宏观研究。
中国股市的“政策市”定位
• “诺思悖论”即国家目的的利益最大化 和社会产出最大化之间的内在张力, 结合中国建立股市以来的股票市场的 波动周期,深刻地回答了“政策市” 的制度根源。
• 制度变迁的动力在于作为制度变 迁的主体——“经济人”的“成 本——收益”计算。
制度变迁的根源
• 1、相对价格和偏好的变化使其根源之一; • 2、有效组织是制度变迁的关键: • A、稀缺经济与竞争环境是制度变迁的关键; • B、组织和企业家最大化的活动决定制度变
迁的方向。
制度变迁的种类
诱
致
性
现行制度的变更、变迁或是新
公共物品:制度
制度的构成 制度的功能
非正式约束 正式约束
包括价值信念、伦理 规范、道德观念、 风俗习惯以及意识形态
包括一系列政策、法规 以界定人们的责任,一
些惩罚规则等
实施机制
对违反制度者的惩罚 机制,实施主体是国家
降低交易成本
为经济活动提供服务
为实施合作创造条件 提供激励机制
将“外部性”“内在化”
方式以及对行为的有效塑造”。也就是 说,在解释、描述或预测政治行为及其后 果时,是“制度攸关”而不再仅仅强调结 构的重要性。制度之所以攸关,是因为政 治行为是镶嵌在制度之中,受制度制约或 受益于制度所提供的便利。
新制度主义的国家理论
•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从理论角度认为, 国家具有契约和掠夺双重属性,因此 倡导国家起源的“暴力(潜能)分配 论”。
• 非正式制度可以强化正式制度,有时候非正式 的惯例还可能支配正式制度。
社会工作发展的社会逻辑——一个科学社会学的分析框架
关键词:社会工作;科学社会学;需要—结构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21)01-0080-06
时至今日,社会工作已在我国跨越了一个世纪
科学自诞生起就具有社会性根源,遵循着一种“ 社
会” 逻辑,制度、行动者和需要等社会性因素均以不
同的形式影响着科学的发展,而上述三种因素正是
本文分析社会工作发展的三个重要维度。
ard Whitley) 将其称为“ 黑箱理论” ⑤ 。 科学知识社
二、制度、行动者与需要:社会工作
社会学的研究范畴,分析科学知识产生的具体过程。
在 1987 年著名的“ 马甸会议” 召开后得以恢复。 最
初仅是有限的几所高校开展了社会工作教育,且当
时的社会工作教育是在党和政府的主导下紧紧围绕
着民政工作展开的。 对此,有学者指出,社会工作恢
复的初衷只是作为一种“ 培训制度” 服务于民政工
虽然
作的。
1999 年高校扩招后社会工作教育规模
一个快速的发展期。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实施高
教,这对社会工作思想、理念及方法的传播与发展起
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与社会“ 同构一体” 的
单位制消解了社会工作生存和发展的政策土壤,使
社会工作没有了施展的空间。 ⑩
改革开放后,社会工作的发展同样基于行政化
的政策推动。 由于制度结构的改变,社会工作教育
略了科学知识本身,错过了很多重要且有趣的内容,
因而只是一种“ 属于科学家的社会学” ,抑或是一种
“ 为科学Leabharlann 服务的社会学” ,英国学者惠特利( Rich⁃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理论分析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理论分析【摘要】新制度主义政治学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政治学理论,旨在通过制度分析来解释政治行为和政治变革。
本文从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核心观点、研究方法、实践应用、与其他政治学理论的比较以及局限性等方面展开分析。
通过对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深入探讨,可以揭示现代政治制度变革的规律及其对政治实践的影响。
本文对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启示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兴起为我们理解政治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政治改革和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忽略了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讨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与其他政治学理论的结合,以完善政治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关键词】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理论分析、背景、研究目的、意义、核心观点、研究方法、实践应用、比较、局限性分析、启示、未来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新制度主义、政治学。
1. 引言1.1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理论分析的背景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政治学理论,它主要关注政治制度在政治行为和政治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传统政治学的批判和挑战,其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的制度化理论和制度主义思潮。
传统政治学主要关注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而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则强调政治制度对政治行为的制约和塑造作用,并强调政治制度对政治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政治体制和制度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理论分析正逐渐受到政治学界和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出现和发展,可以说是对传统政治学理论的一种重要补充和完善,为我们深入理解和分析当下政治现实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通过对政治制度的研究和分析,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为我们提供了更为深入和全面的政治学视角,为政治现实的解读和理解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框架。
社会学制度主义的发生路径、内在逻辑及意义评析
对 于来 源 多样 、 成复 杂 、 构 内容 丰富 的新制 度 主 义 , 治科 学 研 究 者 在 如何 划 分 这 一 理 论 路 径 政 的问题 上 往 往 难 以 达 成 一 致 。 在 各 种 划 分 方 式
中的新制度主义流派也独立发展 出来 ” 。政治 ①
学 者彼 得 斯 出于 类 似 的考 虑 , 《 治 科 学 的制 在 政
学主义 旨 趣高度勃兴的形 势下 , 传统制 度研究路 径 的缺陷逐渐显现 , 其重要性也受到行 为主义 的 挑战 。到了 2 0世纪 6 、0 07 年代 , 在政治科学内部 以及 其他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领 域 中 的一 系 列 理 论 发
展 , 成 了制度 研 究 得 以 回归 并最 终 实 现 复 兴 的 构
生于社会学的研究传统之中, 在研究路径 、 分析角
度和关 注 对象上 同理性选 择 制度 主义 和历史 制度 主义存 在 显 著 的差 异 。另一 方 面 , 社 会 学 制 度 在 主义 内部 , 存在 着 不 同的变体 , 管这 些变体 在一 尽
基础。制度概念和制度分析在经历一段时期的消 隐之后 , 仅 获得 了新 的理论 生 命力 , 不 而且 以不 同 的研究路径作为理论支撑 , 从而具有 了不 同于传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 基金 ( 0 D 0 0 1Z & 4 )
作者简介: 马雪松 , 士, 博 吉林 大学行政 学院讲 师 , 中国社会科 学院政治 学研 究所博 士后 10 1 ; 云逸 , 东海 洋 大学 经济 管理 学院研 究 生 , 师 54 8 30 2 周 广 讲 20 8
长期 以来 , 治 制 度 是 政 治 学研 究 的 主要 对 政 象, 制度研 究 也是 政治 学 的重要 组成 部 分 。然而 , 当行 为 主义成 为 政 治科 学 的 主 导研 究 范 式 , 科 在
政治学的新制度主义背景、观点及评论
政治学的新制度主义背景、观点及评论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新制度主义在政治学领域的背景、主要观点及其引发的广泛评论。
新制度主义作为政治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流派,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逐渐崭露头角,并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不断发展壮大,对政治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首先将对新制度主义的起源和发展背景进行简要介绍,然后详细阐述其核心观点和理论框架,最后对现有研究进行评论,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理解。
在背景部分,本文将回顾新制度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包括二战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传统政治理论的局限性以及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等。
这些因素共同催生了新制度主义的诞生,为政治学领域带来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工具。
在观点部分,本文将详细介绍新制度主义的核心观点,包括制度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制度变迁的动力和机制、制度对个体和集体行为的影响等。
新制度主义强调制度在政治现象中的核心地位,认为制度是政治行为的重要约束和动力,对政治发展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影响。
在评论部分,本文将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和评价,分析新制度主义在政治学领域的贡献和不足。
一方面,新制度主义为政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推动了政治学的理论创新和方法进步;另一方面,新制度主义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过度强调制度而忽视其他因素、对制度变迁的解释力不够充分等。
通过对这些评论的分析,本文旨在为政治学研究者提供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新制度主义理解。
二、新制度主义背景新制度主义(Neo-institutionalism)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逐渐兴起的政治学和社会科学理论流派,其背景复杂且多元,反映了社会科学的理论转向和现实世界的变化。
新制度主义在批判传统行为主义的基础上,重新强调了制度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认为制度不仅是政治行为的框架,也是政治结果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理论背景上,新制度主义受到了结构功能主义、历史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等多种理论的影响。
新制度主义的制度分析:经济学与社会学的释读与整合
一
、
新 制度主义 : 经 济 学 分 析 视 角
上 , 针 对 衡 量 代 理 人 绩 效 这 个 问 题 的 所 有 办 法 和 执 行 合 同 都 是 有 成 本 的 。 企 业 存 在 的 理 由 在 于 市 场 的运 转 要 花 费 某 些 东 西 而 企 业 能 够 节 约 成 本 。 ① 威廉 姆 森 ( 1 9 8 5) 在 《资 本 主 义 经 济 制 度 :
约 束 着 人 们 的 行 为 非 l 式 制 度 是 指 人 们 在 长
期 的社会 生 活 中逐 步 形 成 的j x t , 俗 习惯 、 伦 理 道
世界里 , 存不 否 认科 斯 定 理 的 情 况 下 , 私 人 产
权 是 可 以 失 去 的 。 因 为 交 易 成 本 构 成 了生 产
企业 、 市 场 与 关 系 契 约 》一 书 中 比 较 系 统 地 提 出
了交 易 成 本 的 理 论 框 架 , 极 大 地推 动 了新 制度 主 义经济 学 的 发 展 。 ② 第 二 个 由科 斯 的再 生 性 论 文 促 成 的 研 究 议 程 强 调 产 权 在 塑 造 激 励 结 构 中
T h e F r e e P r e s s ,1 9 8 5: 4 1—4 2 . 1 91—1 9 8 .
锯衙 研宪 专 考2 0 1 3 年第6 2 期( 总第2 5 5 0 期)
… " ∞ 。 x m 。 _ … & ∞ 一
的重 要性 。在
一 个 零 交 易 成 本 的 新 古 典 主 义
和交换成本的一个 重要部 分 , 诺 斯 推论 , 不 同
德 、 文化传 统 、 价值 观 念 及 意识 形 态 等 对 人 们行
科学与社会
4. 有条理(有组织)的怀疑精神:科学家不应该盲从盲 信,而应该保持一种健康的、积极的怀疑精神,尊重事实 证据。
1966年至1976年,我国经历了一场被称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整 个国家,尤其是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受一场历史上罕见的浩劫。 在这个对文化进行“革命”的浪潮中,举世景仰的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 因斯坦被看作是“自然科学领域中最大的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开创科 学革命新纪元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被看作是“资产阶级反动理论”,都成了 要“批臭”、“批倒”,使之“永世不得翻身”的“革命对象”。 这个历时8年的所谓“批判”运动,是对自然科学理论进行所谓“全面专政” 的主要突破口,是一场触目惊心的斗争,也是我国科学史和20世纪世界科学 史中一个令人痛心的事件。
【2月中旬】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和《自然》方面分别就小保方晴子所遭受的学术不端指控开展了相关 调查行动。 【3月5日】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回应对小保方晴子研究的质疑 3月5日,RIKEN向外界公布了更多关于STAP细胞制备过程的详细情况,并表示小保方研究中的其他实验方法 将会发表在《自然》期刊的“实验方法交流”(Protocol Exchange)网页上。发言人称:相信这份介绍能 帮助其他研究者提高重复小保方实验的成功几率。然而,这份实验方案的放出却引来了更多质疑——有其 他研究者指出,RIKEN公布的这些步骤内容与已经发表的内容不一致。 【3月11日】小保方晴子《自然》论文被呼吁撤回 紧接着,更严重的问题出现了。小保方晴子在《自然》上发表的文章,明显重复使用了两张其博士学位论 文上的图片,当时该图片是用于表示该细胞原本就处于胚胎状态的,而非STAP之后变为胚胎状态。
科学共同体
科学家 个体
今日主要内容概要
1. 科学社会体制的形成与发展历史简要介绍 2. 对于科学共同体基本精神与行为规范的标准看法:莫顿科学 社会学。 3. 对“科学”中社会因素的进一步强调:科学知识社会学(ssk)
科学社会主义知识内容
1.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1)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英文:utopian socialism)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
是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尚未成熟时期的一种社会主义学说。
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
空想社会主义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建立理想的意识形态社会,并为之不懈努力奋斗。
这种学说最早见于16世纪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盛行于19世纪初期的西欧。
✧空想社会主义为何成为空想我们已经看到,空想主义者之所以是空想主义者,正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生产还很不发达的时代,他们只能是这样。
他们不得不从头脑中构想出新社会的要素,因为这些要素在旧社会本身中还没有普遍地明显地表现出来;他们只能求助于理性来构想自己的新建筑的基本特征,因为他们还不能求助于同时代的历史。
✧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
一、16和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批判和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起源于人类社会刚刚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16世纪。
16和17世纪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是欧洲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进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初期。
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特点是:对未来的理想社会制度只是一种文学描述;提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如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等,但还是一个粗糙而简单的轮廓;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方案时以手工工场为原型。
二、18世纪的空想平均社会主义18世纪的欧洲,法国资产阶级思想家为酝酿资产阶级革命,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启蒙运动,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也促进了早期无产阶级先驱者意识的进一步觉醒。
这一时期,以法国的梅叶、摩莱里、马布利、巴贝夫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开始从理论上论证社会主义的原则,使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更加清晰的轮廓和更大的力度,推动了空想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特点是:认识进入理论探讨和论证阶段,并用“法典”的形式做出明确的规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对私有制、特别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对私有制引起的经济上的不平等,进而导致政治上的不平等的论述,对过去所有的国家制度都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并为富人服务的分析等,已经接近历史的实际;有了初步的阶级观点,绝对平均主义的、苦修苦练的、禁欲主义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是其突出特点;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时,以农村公社和手工工场为原型。
研究论文: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理论分析
140925 政治其它论文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理论分析政治学所包含的新制度主义流派的发展时间比较早,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政治学派研究的主体之一。
虽然包含了历史制度、理性选择、社会学制度等多种新制度主义流派,但是不同新制度主义流派之间的视角差异较大,如果从直观的角度看,可以分别从不同理论的角度来讨论新制度主义。
从新制度主义政治研究流派的情况来看,应该从一些更深的层面来分析这些分歧,本文将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一、当前新制度主义在层次分析方面所存在的分歧点1.新制度主义功能与结构方面的问题相关专家学者提出,制度的连接机制表现比较明显,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拟定相关制度的形式,展现不同微观社会背景下相互之间的层次关系,并将相同物质的功能结合到一起。
Alexander Hicks曾经也提出了与其相关的理念,认为新制度主义研究中确实存在不同分析层次以及不同分析视角,这种视角主要表现在理性选择制度和社会学制度这两方面的差异,且差异十分典型。
虽然许多专家学者都陆续提出了各种新制度主义的根本性内在分歧,但是没有得出一个统一的定论。
虽然这部分专家学者已经认清了问题的核心,但是尚未解决。
新制度主义在分析层次上存在一些分歧点,这些分歧点目前都集中在逻辑适宜性和逻辑结果这两个方面。
新制度主义在适宜、后果这两方面的逻辑层面存在较多的不同点,而且在对制度进行分析时,如果发现制度分析与理论构建模式不同,可能会受到传统工作理念的制约。
选择性理论属于近年来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的一种理论,侧重于工作制度主义内容,产生在经济学的传统研究项目当中。
虽然和主流的各种新古典经济学有许多相互违背的地方,但是二者之间依然可以通过一些理论进行假设,同时这也属于不同经济发展条件下的一种理性选择方式,让结果更加满足其偏好。
但是在此过程中,社会学研究开始确立,并且在确立之后,其方法论也开始占据优势,因为目前我国在进行相关社会学研究时,最常见的研究方式就是利用各种方法来构建社会要素及相关发展问题以及社会意识形态个人行动塑造问题。
社会学组织分析中的新老制度主义与教育研究
典” 时期 ; 1 8 从 9 0年 代 中期 以后 , 别 是 1 9 特 9 0年 代 以来 , 制 度 理 论 进 入 了 新
扩展 与 新综 合 阶段 。组 织 分析 的新 老制 度 主义 对 教 育 研 究 产 生 了重 要 影 响 。
本 文 试 图 系统 研 究组 织 分 析 中新 老 制 度 主 义 的发 展 及 其 在 教 育 组 织 研 究 中
的应 用 , 探讨 其 未来 的发 展趋 向 。 并
收稿 日期 : 0 8 0 - 2 0 —22 7
作 者 简 介 :郭 建 如 (9 2 ) 男 , 京 大 学 教 育 学 院/ 育经 济 研 究 所 副 教 授 , 士 。 17 一 , 北 教 博 基 金 项 目 :教 育部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重 点 研 究 基 地 北 京 大 学 教 育 经 济 研 究 所 重 大 项 目( 5J 8 0 5 ) 0 JD 8 0 3 。 本 文 在 修 改 过 程 中得 到 北 京 大 学社 会 学 系 马林 霞 博 士 的 评 议 , 此 致 谢 。 特
织 分 析 中 的新 老 制 度 主 义 与教 育 研 究
17 3
一
、
组 织 分析 中 的老 制 度 主 义 与教 育研 究
( )默 顿 与哥 伦 比 亚 学 派 的 组 织 研 究 一
默 顿是 哥 伦 比亚 大 学组 织 社 会 学 派 的 创 始 人 , 深 受 韦 伯 影 响 , 注 韦伯 他 关
育 领 域所 开 展 的社 会 学研 究 也 是 如 此 。直 到 1 4 9 0年代 哥伦 比亚社 会 学 派 兴 起 后 , 织 研究 才 成 为社 会 学 的重 要 领 域 。一 些 社 会 学 家开 始从 制度 角度 研 组
新制度主义的三大流派及其制度变迁模式研究
新制度主义的三大流派及其制度变迁模式研究作者:郭金鹏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05期摘要:新制度主义主要包括三大流派,即社会学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历史制度主义,这三大流派各有其自身的特点。
同时,通过对其制度变迁模式进行研究,有助于从总体上加深对新制度主义的认识。
关键词:新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制度变迁一、新制度主义的三大流派(一)社会学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孕育于社会学界的制度研究传统,在政治科学领域中发展为新制度主义的重要派别之一,其重视“制度”在规范人们行为方面的重要作用,主张人所处的特定环境和可供人选择的行为都深受规则和制度的影响,个人的行为是对特定制度和规则的遵从。
认为个体行动者的能动性实际上是受到背景限制的理性,坚持修订社会科学中的整体主义观点。
社会学制度主义在进行关于制度理论的规范研究时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这得益于社会学理论研究的丰富学术资源和它本身对于规范性和认知性要素的重视。
同时,它所具有的缺陷与弊端也使它得到诸多批评,首先,社会学制度主义对于“制度”的界定“过于宽泛并模棱两可”,不仅正式的制度,结构,规范等也被划入制度的范畴,同时其对制度和组织的区分不够明确,给研究带来了困难。
其次,有学者曾尖锐地指出,社会学制度主义的理论主张在许多情境下略显无力,“它们在制度创设或改革的过程中,忽略了承载着不同利益的行动者之间权力冲突的重要性”[1]。
其三,一些社会学者提出:社会学制度主义对文化和认知的强调虽然有助于人们深入理解社会生活,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却忽视了社会学长期以来重视社会结构的研究传统。
[2](二)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形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理性选择制度主义致力于对国会问题的研究,它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理性选择理论的拓展和进步,为政治学研究引入了经济学的方法。
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研究方法是“理性人假设”法,其认为利益的最大化是影响人类行为的多种动机中最稳定的因素,它以理性人假设为逻辑起点,从个体层面研究政治行为。
新制度主义理论略述
《新制度主义理论略述》摘要:并且认为,需要从组织环境的角度去分析、解释各种组织行为、组织现象,特别是制度环境,即组织所处的法律制度、文化期待、社会规范、观念制度等人们认为“理所当然的”(take-for-granted)社会事实,从而将组织研究导向一个新的理论路径,Rosemary C. R. Taylor .Political Science and the Three Institutionalism. Political Studies, 1996,and the Grass Roots: A study of Politics and Organization. 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0内容摘要:新制度主义理论是在组织与制度研究者们不断对话和反思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本文从不同思想流派着手简要梳理了新制度主义相关理论发展的脉络,呈现了其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以期为相关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新制度主义理论略述组织理论的简要回顾组织理论(组织学)是研究、解释组织现象的学科(周雪光,1999)。
早期的组织理论主要是以韦伯的关于理性组织、科层制以及一些学者如泰勒、法约尔等科学管理理论为代表。
而后,人际关系学派注意到了物化的组织结构(如资源分配、组织的正式制度)之外个人行为的重要性,以及“非正式的组织结构”的影响(周雪光,2003)。
20世纪50年代起,许多学者开始关注组织的实际运作中与韦伯式的理性组织不同的地方,比如:社会行动者在实际行动中,受到“制度化”(institutionalization)过程的诸多限制,而后组织结构与组织目标都发生了非预期的变化,因而奠定了早期制度学派的基本思想(Selznick,1980;March& Simon,1958)。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权变理论”(Contingency Theory)兴起,使得组织研究在超越韦伯式的理性组织理论框架后越发深入。
论新制度主义的主要流派及其观点
论新制度主义的主要流派及其观点【摘要】新制度主义是当代西方政治学的一种新理论,本文主要在综合前人观点的基础上,阐述新制度主义的三个主要流派及其主要观点。
【关键词】新制度主义;制度;流派新制度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产生、80年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政治理论,其内部流派众多。
如盖.彼德斯把新制度主义分为规范性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实证制度主义、经验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国际制度主义7种。
克拉克教授认为新制度主义只有两个流派或两种分析路径,即以行动者为中心的新制度主义和以结构为基础的新制度主义。
而在学术界最普遍被接受的分类方法是由彼得.豪尔和罗斯玛丽.泰勒提出的把新制度主义分为历史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三个流派。
(一)历史制度主义理论界关于历史制度主义内容的讨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有学者认为“制度是与组织和正式组织所制定的规则和惯例相连的。
”[1]其范围涵盖宪政秩序、官僚体制内的操作规程和对工会行为起管制作用的一些惯例。
也有学者认为“制度变迁一般来说可内生地归因于制度本身的运动所引发的变迁。
更进一步说,制度变迁也可归因于技术变迁,政治变迁和观察到的组织失灵。
制度变迁也可以由人口的增长而引发。
”[1]但是制度变迁是渐进的,是在既有的制度基础上的创新,而非对制度作全面的理性设计。
还有学者认为,历史制度主义认为制度变迁具有路径依赖性,而路径依赖“由所获得的知识和信息、规模经济和与现存组织相联系的范围、合作的失败,以及分配问题而引发。
”[2]彼得·豪尔与罗斯玛丽·泰勒认为,历史制度主义具有四个明显特征:(1)它倾向于在相对宽泛的意义上来界定制度与个人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2)它强调在制度的运作和产生过程中权力的非对称性;(3)它注重分析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的路径依赖和意外后果;(4)它关注将制度分析和能够产生某种政治后果的其他因素的整合研究[3]。
社会学研究中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比分析
社会学研究中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比分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当今世界上两种主要的社会制度,它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角度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它们的优缺点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一、经济制度对比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强调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主张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在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调控,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公平。
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则强调私有制和市场经济,主张市场竞争和个人私有财产的保护。
在资本主义国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个人的劳动价值通过市场竞争来体现。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点在于能够有效地调控资源配置,避免了贫富分化过快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同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注重公平和社会福利,能够保障基本民生和社会稳定。
然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也存在着计划经济效率低下、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优点在于市场机制能够有效配置资源,激发个体的创造力和竞争意识,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体系灵活多样,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然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也存在着贫富分化严重、环境破坏等问题。
二、政治制度对比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主张人民民主,强调人民当家作主和党的领导。
在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权力受到一定的制约,政治决策更加注重社会公益和长远利益。
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则注重个人自由和民主选举,政府权力相对分散,政治决策更多地受到利益集团的影响。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点在于能够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体系相对稳定,政府对社会事务有较强的管理和调控能力。
然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也存在着权力集中、官僚主义等问题。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优点在于保障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促进政治多元化和竞争。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体系更加灵活,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相对较少,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创新。
然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也存在着利益集团操纵政治、腐败问题等。
社会科学中的制度分析:问题、理论、方法
Institutional Analysis in Social Sciences:A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Introduction(社会科学中的制度分析社会科学中的制度分析::问题问题、、理论理论、、方法方法))2013-2014学年学年,,第一学期一学期,,周五下周五下午午 1.30-4.00授课老师授课老师::唐世平唐世平、、李辉李辉、、熊易寒制度分析已经成为社会科学中最为核心的课题之一。
本课程将向学生介绍社会科学的各主要领域(政治学、社会学、制度经济学、人类学)对制度的理解和分析的演进、前沿进展和分析方法。
修完本课程后,学生应该可以从事初步的定性制度分析。
定量方法需要学生单独修学定量方法课程(本课程的老师强烈推荐)。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政治学理论(POLI6003)或者是本科是修过政治学课程。
最好修过定量方法初阶。
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英文的阅读能力。
课程的每一节课都要求学生读完150页左右的材料,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每一次课,老师都会事先给出几个问题。
每一节课开始,老师会对这节课的内容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之后是学生回答问题(每一位学生15-20分钟)。
然后是讨论。
评分标准评分标准::硕士生:出勤10%,课堂presentation20%,两篇短评(2500-3000字)20%,期末考试50%。
博士生:出勤10%,课堂presentation20%,两篇短评(2500-3000字)20%,期末论文50%特别提示特别提示::期末论文期末论文不能是不能是不能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文献综述,,必须是必须是真真正的实证研究实证研究。
必读书目1. Jared Diamond, Guns, Germs, and Steel (New York, Norton, 1997)(《枪炮、病菌、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谢延光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2. Norbert Elias, [1939] 1993. The Civilizing Process . Oxford: Blackwell. (诺贝特·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十九世纪初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构想的理想社会制度的比较分析
一、圣西门
2、劳动和分工:圣西门认为劳动是实现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关键。他主张建立 一种合理的劳动分工制度,使每个人都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专长。
一、圣西门
3、平等和自由:圣西门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和自由的权利。他主张消 除阶级差别和财富不平等,使每个人都能够自由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目标。
二、傅立叶
三、欧文
2、公有制:欧文主张实行公有制,包括土地公有、财产公有和公共经营。这 将消除财富不平等和社会阶级差别,使每个人都能够平等地分享社会资源和财富。
三、欧文
3、教育与培训:欧文认为教育和培训是建立一个理想社会的关键因素之一。 他主张通过全国性的教育系统为每个成员提供全面的教育和培训机会,培养人们 的创造力、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和谐社会与个人自由对十九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和谐社会思想的理解与 批判
十九世纪的欧洲,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变革的时代。在这个时期,许多伟大的 思想家和社会运动者提出了自己的思想和理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大空想社会 主义者的和谐社会思想。
内容摘要
这些思想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和讨论,也对后来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本次演示将探讨这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和谐社会思想及其理解与批判。
内容摘要
文化方面,法国的文化和艺术作品对中国的影响也不可忽视,例如法国的印 象派画家对于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内容摘要
然而,中法关系在二十世纪初开始出现波折。一方面,法国在中国的殖民主 义企图遭到了失败,加上中国国内革命势力的崛起,使得法国对华政策陷入困境。 另一方面,中国的国粹主义思潮逐渐兴起,对于西方文化的质疑和反对声音也开 始出现。这些因素都对中法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
内容摘要
制度主义理论
制度主义理论从本质上讲,行为主义政治学是对传统政治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革新。
在研究对象上,行为主义以政治行为和行为互动代替传统的政策和制度;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借助各种科学技术手段,对研究对象进行量化和实证分析。
行为主义认为,个体的真正偏好只有通过一定的行为才能具体地表现出来;集体现象是个体行为的聚集,个人的偏好只有通过利益聚集机制才能带来最佳的效果。
但是,行为主义的研究同时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一味地强调价值中立和研究手段的科学化,使政治科学远离了现实政治生活;而从现实来看,主流学者无法应用行为主义的方法来解释世界复杂的变化,他们对60、70年代的美国民权运动、学生运动和越南战争等一系列政治事件和政治现象无能为力。
这就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政治理论家的反思和批判。
1984年,马奇和奥尔森发表了《新制度主义:政治生活中的组织因素》一文,他们指出,由于行为主义的影响,作为政治生活基本因素的组织被忽略了,而实际上,组织和法律制度则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者。
个体“表现出来的”偏好与真正的偏好是存在距离的,集体决策不是个体偏好聚集的结果,而是决策规则影响的产物,而且集体决策无法还原为个体偏好。
他们提出用“新制度主义”观点来看待政治生活,重新复兴制度分析的作用。
在政治学领域中,新制度主义的兴起与对行为主义理论的批判是分不开的。
新制度主义者认为放弃对制度的研究是行为主义的一个主要缺陷。
“新制度主义强烈反对把行为确定为政治分析的基础要素;他们不相信行为能够为解释‘所有政府现象’提供足够的基矗因为,行为发生在制度环境中,因此,在理解这一概念时,必须考虑制度因素。
”[1]而在经济学领域中,主导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实践的主流思潮是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它们使西方国家经历了战后长时期的经济繁荣。
但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西方各国纷纷陷入“滞胀”的困境,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经济停滞,失业问题困扰着各国的决策者。
这种状况引起了人们对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的反思,经济学家开始关注宏观问题,政府作用、政府职能等问题进入了经济学领域。
组织分析的新制度主义
❖借鉴韦伯的合法性概念
❖ 制度学派使用合法性的概念主要是强调在社会认 可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权威关系。
❖ 合法性机制是诱使或迫使组织采纳在外部环境中 具有合法性的组织结构或做法这样一种制度力量 。
❖迈耶的这一理论认识是新制度主义的重大贡献, 为制度研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
❖ 20世纪80年代,迪玛奇奥(DiMaggio)和鲍 威尔(Powell)等人的研究丰富了早期的新制度 主义社会学,迪玛奇奥和鲍威尔关注的问题是一 样的,即为什么组织具有趋同性。他们的基本理 论思路是,趋同现象起源于组织面临的制度环境 。那么是什么动力驱使组织趋同,在组织行为和 形式上越来越相似呢?
❖ 当时盛行的权变理论框架不能解释这一现象。权 变理论的解释是,每个企业组织因为环境不同、 技术不同、规模不同而异。迈耶提出的问题是一 个正好相反的现象,即为什么不同的组织会有类 似的内部制度和机构?
❖ 迈耶认为,必须从组织和环境的关系上认识这些 现象。任何一个组织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当 时组织学研究也关心环境,但关注的是技术环境 ,即一个企业对资源的依赖程度有多大,与其他 企业的市场关系是什么样的。
❖合法性,是韦伯首先提出的这个概念。一种观点 认为权威是强迫性的。
❖ 但是韦伯提出合法性这个概念,他提出三种合格 性机制:第一种是个人或领袖的魅力,即人们因 为领袖的个人魅力而追随其后。第二种是传统, 即人们接受领袖的权威是因为传统使然,例如, 过去农村家族中长老有着权威地位,这常常是建 筑在传统的基础上。第三种是建筑在法律理性之 上的,即对理性制度(例如政治制度、法律制度 )之上的权威的认同和承认。
❖ 驱动力是国家制度和专业组织。
❖为什么在一个强大的国家范围内会产生组织的趋 同呢?为什么一个专业化的组织、机构会导致其 他组织趋同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第5期第34卷№15,2008Vol 134制度主义运动的科学知识社会学分析杨 伟,张 林摘 要:美国经济学史上的制度主义运动的兴衰这一经济思想史事件,是研究正统经济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如何确立自己霸权地位的关键,科学知识社会学的某些工具有助于研究这个事件。
制度主义运动对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在美国的支配地位发起过有力的挑战,但由于没能构建一个强大的“网络”,最终导致制度主义这一学派衰落下去。
关键词:制度主义运动;美国经济学;科学知识社会学 从1918年到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制度主义者在美国经济学界掀起了一场反对正统经济学、改革经济学教学内容、提倡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积极设计和参与各种社会福利改革方案的运动,史称“制度主义运动”(instituti onalistmove ment )。
在这近20年的时间内,制度主义经济学成为美国最有影响的经济学说,制度主义者也成为美国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
但是,美国经济学的这段历史往往被经济思想史主流文献所忽视,国内学界对这一时期的美国经济学更显陌生。
尽管专事美国经济学和制度主义思想史研究的加拿大学者卢瑟福(M alcol m Rutherf ord )有大量文献讨论这段历史,但多是个案研究,并没有为我们呈现出制度主义运动的完整图景。
本文的目的是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系统整理制度主义运动的起源、过程、内容和影响,并运用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一些工具总结导致这一运动以及制度主义经济学最终衰落的原因,从中得出可供中国经济学界吸取的经验和教训。
一、什么是制度主义运动(一)制度主义运动的起源尽管制度主义经济学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已诞生,但一般还是将1918年视为制度主义运动的起源,那是因为在1918年的美国经济学会(AE A )年会上,制度主义经济学家集体发起了对正统的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的批评,并清楚地阐述了制度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主张,宣告了“制度经济学”这一流派的形成。
在AE A1918年年会上,汉密尔顿(W alt onH.Ha m ilt on )在提交的论文中第一次使用了“制度经济学”这个名称,并将这种经济学的特征定义为:1.能够将各个领域的经济问题的考察整合进来;2.强调对经济的社会控制;3.将制度视为经济生活中变化的元素,引导着人们的行为;4.关心制度变迁和发展过程;5.以现代社会心理学阐述的人类行为理论为基础。
①在这次会议上,约翰・莫里斯・克拉克(John M.Clark )提交论文指出,经济学必须与当前的社会经济问题密切联系;奥格本(W illia m Og 2burn ),的论文批评了正统经济学的快乐主义心理学;斯图尔特(W alter Ste wart )也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制度主义经济学的信念和观点指出只有通过将统计学方法和制度方法结合起来,才能解决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
这次会议正式宣告了制度主义运动的诞生。
此后,制度主义者的一系列文献继续对正统经济学发起攻击,不同作者阐述了制度主义相似的研究纲领。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米切尔(W esleyM itchell )1924年的AE A 主席演讲,以及特格维尔(Rexf ord Tug well )主编的《经济学趋势》。
米切尔的演讲被视为数量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宣言;特格维尔主编的著作是新老两代制度主义者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的集中体现。
除此之外,3①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方经济学从多元向新古典霸权的转变:20世纪前50年经济学在美国的发展及其影响”阶段性成果(05CJL020),并受云南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资助作者简介:杨 伟,云南大学留学生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张 林,云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云南昆明,650091)。
W alt on H.Ha m ilt on,“The I nstituti onal App r oach t o Econom ic Theory,”Am erican Econo m ic Revie w ,Vol .9,No .1(Mar .,1919),PP 1308~318.制度主义的另一个分支,威斯康星大学的康芒斯(John R.Co mmons )在1924年出版了自己的代表作《资本主义的法律基础》。
(二)制度主义的研究纲领制度主义尽管是一个比较松散的学派,但制度主义者探讨的问题和对待理论与现实的态度有他们的共同点。
卢瑟福将这一时期制度主义的研究纲领归纳为:“社会和法律制度是决定经济行为和经济绩效的最重要的因素(它们通过正规的和非正规的约束和激励,影响现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这些制度是随时间而变化的,是可以通过政策的干预加以改变的;现存制度并非总是能够给社会带来利益;控制经济的原有方式(以竞争市场为主)已经不适应新的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需要新形式的社会控制措施”。
①具体来说,制度主义者的研究纲领集中体现在方法论和研究主题两个方面。
1.方法论问题首先,制度主义者寻求在统一的制度背景下对社会经济问题进行研究。
这个制度背景就是凡勃伦(Thorstein Veblen )系统阐述和批判的“金钱”制度或者“商业”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社会的行为模式和价值体系方面存在着技术与制度、仪式与工具的对立,导致了现实中各种严重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的产生。
以此为基础,这一时期制度主义者的研究得以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展开,使不同的研究主题产生联系,从而形成了统一的制度经济学。
不过,这一时期制度主义者关心的不是金钱制度本身的理论问题,而是非常具体的现实问题,比如铁路产业、公用事业、劳工问题、托拉斯、银行与金融机构、公共财政等。
其次,制度主义者宣称自己的方法是科学的经济学方法。
这一时期的制度主义者认为,与正统经济学相比,他们的方法更加适合于分析经济问题,并能控制经济体系的功能的发挥。
他们的这种科学思想可以概括为:“(1)致力于数据资料的收集、分析以及经验研究;(2)理论都是试验性的,受到关键现象的约束,要以经验考察为基础对其进行检验;(3)尽量保持‘中立’的考察;(4)将一致的行为假设用于其他领域的研究;(5)要得出能够用于解决具体经济问题的知识”。
②最后,制度主义者为制度经济学找到了恰当的心理学基础。
这一时期的制度主义者强调,正统经济学的快乐主义心理学完全不适合于制度主义的研究纲领。
制度主义者对影响人类行为的制度因素的重要性的强调,使他们需要一种能够将制度和个体以及集体行为联系起来的心理学。
这就是当时被视为“现代”心理学的本能———习惯心理学。
2.研究主题这一时期的制度主义者大多致力于现实问题的研究,他们的研究领域主要涉及企业制度、劳工问题、经济周期以及对经济的“社会控制”。
遵循凡勃伦的金钱制度支配着经济体系的观念,制度主义者将研究重点放在金钱制度的典型代表———现代企业上。
他们探讨了现代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公司金融与投资、垄断、企业定价等广泛的问题,同时还普遍涉及铁路、煤矿等具体产业,以及托拉斯和管制问题。
这方面的代表性文献有汉密尔顿主编的《当前经济问题》和克拉克的著作《经济的社会控制》。
劳工问题以及劳动市场是几乎所有这一时期的制度主义者都关心的问题,而这也是当时的正统经济学不能给出恰当解释的领域。
制度主义者的文献广泛讨论了工会、行业公会、商业规则和管理、劳动立法、集体议价、罢工、生产安全和工人健康、失业等问题。
这方面的代表是康芒斯在威斯康星大学领导的一系列研究。
此外,当时制度主义者编写的教科书中都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讨论劳工问题。
对经济周期波动的研究是当时制度主义研究的一大亮点。
制度主义者的研究明确了经济周期波动并非经济运行的偶然失衡,而是经济体系内部的问题导致的结果。
米切尔以及他建立的NBER 在经济周期研究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这些研究着重通过统计方法寻找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和周期各阶段的特征,并将经济周期与金钱制度的功能联系起来进行探讨。
需要用新的方法实施对经济的“社会控制”是这一时期制度主义者的共识,也是制度主义作为一个学派与正统经济学完全对立的一个鲜明特征。
他们提倡的新的控制方法是用于替代市场的管制、立法和经济计划。
这方面的观念和成果对当时美国联邦政府和部分州政府的经济政策导向和具体措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制度主义运动的大本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威斯康星大学以及阿默2008年第5期第34卷№15,2008Vol 134①②Malcol m Rutherford,“Understanding I nstituti onal Econom ics:1918-1929,”Journal of the H istory of Econo m ic Thought,Vol .22,No .3(Fall,2000),p.290.Malcol m Rutherford,“Understanding I nstituti onal Econom ics:1918-1929,”Journal of the H istory of Econo m ic Thought,Vol .22,No .3(Fall,2000),P .293.斯特学院———布鲁金斯研究生院由于汇聚了大批制度主义者而成为制度主义运动的大本营。
这三个地方的制度主义领袖分别是克拉克和米切尔、康芒斯、汉密尔顿,他们也正是制度主义运动的领袖。
1.哥伦比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是制度主义运动最重要的一个阵地。
1913年和1926年,米切尔和克拉克的到来吸引了一大批制度主义者来到哥伦比亚大学,他们也培养了一批制度主义的新生力量。
在这些制度主义者中,比较突出的有米尔斯(F1C1M ills)、索普(W illard Thor p)、里德(Louis Reed)、古德里奇(Carter G oodrich)、沃尔曼(Leo Wol m an)、库兹涅茨(Si m on Kuznets)、特格维尔(Rexf ord Tug well)、伯恩斯夫妇(A1R1Burns和Eveline Burns)、伯利(Adolf A1Berle)、米恩斯(Gardiner M eans)、多尔夫曼(Joseph Dorf man)、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i)、阿瑟・F.伯恩斯(A rthur F1Burns)等。
哥伦比亚大学制度主义者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
在批评正统经济学、倡导制度主义经济学方面,米切尔、特格维尔详细讨论了制度主义研究纲领的各主要方面。
此外,这一时期的制度主义者为数不多的经济学理论贡献也来自哥伦比亚大学,那就是克拉克完整地阐述的乘数理论和加速数原理,他首创的营业成本(overhead cost)概念及理论,以及后来他发展的“可竞争”(workable co mpetiti on)市场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