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练习
文言虚词练习及答案
文言虚词练习文言虚词练习(一)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2、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图穷而匕见4、余闻而愈悲5、庄宗受而藏之6、温故而知新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18、徐而察之19、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20、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1、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文言虚词练习(二)一、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3.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大王来何操?(《鸿门宴》)4.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5.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6.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7.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古风十九首•其三》)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9.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10.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11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12何以哉?(《曹刿论战》)13.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14.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1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二、下列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是( )例: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A.徐公何能及君也B.大王来何操C.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E.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文言虚词练习(三)一、解释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2、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3、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至是蛇者乎!(《捕蛇者说》)4、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练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18 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表并列)2.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表承接)3.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表假设:如果)4.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表假设:如果)5.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表承接)6. 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表转折,标因果)7.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表修饰)8. 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表转折)9.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表修饰)10.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表承接)11. 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表转折) 12.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语气词)表并列)1.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疑问代词“什么”)2.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疑问代词“什么原因”)3. 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
何者?(疑问代词“什么原因”)4. 今仆不幸,……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疑问代词,如的宾语)5. 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疑问代词“哪”)6. 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副词“怎么”)7.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疑问代词“什么”)1.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2.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3. 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4.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语气助词,表商量语气)5.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介词,于)作词尾,“……的样子”“……地”)1. 且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副词,才)2.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判断词,是)3.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 《国语》;(连词,于是)4.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副词,表承接,不译)5.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副词,竟)6.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文言文阅读:文言虚词专项练习多篇(带答案)
文言文阅读:文言虚词专项练习(一)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2、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图穷而匕见4、余闻而愈悲5、庄宗受而藏之6、温故而知新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18、徐而察之19、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2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2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24、既而儿醒,大啼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三、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兵者,危道也。
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2)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更胜其父。
婉贞博学(4)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5)而思也。
三思(6)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
非(7)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8)而。
文言虚词练习(二)一、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3.豫州今欲何至?大王来何操?4.然则何时而乐耶?其间旦暮闻何物?5.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6.徐公何能及君也?7.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9.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10.今日之事何如?11、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12何以战?13.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完整版)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练习题).doc
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而1.夫而燕弱,而君幸于王,故燕王欲于君(表并列)..束君矣(表承接)2.今君乃亡走燕,燕畏,其必不敢留君,而.3.秦以城求璧而.不,曲在;予璧而.秦不予城,曲在秦(表假:如果)4.城入而璧留秦;城不入,臣完璧(表假:如果).5.臣恐欺于王而.,故令人持璧,至矣(表承接)得罪于大王乎(表折,因果)6.今以秦之而.先割十五都予,敢留璧而.7.秦王与群臣相而.嘻(表修)8.今相如,不能得璧也,而.秦之(表折)9.不如因而.厚遇之,使(表修)10.卒廷相如,礼而.之(表承接)11.我将,有攻城野之大功,而.相如徒以口舌,而.位居我上(表折)12.已而相如出,望廉,相如引避匿(气).13.吾所以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表并列)2、何1.假令仆伏法受,若九牛亡一毛,与蝼何.异(疑代“什么” )2.而世又不与能死者比,特以智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何.也?素所自立使然也(疑代“什么原因” )者?(疑代“什么原因”)3.当此之,吏地,徒隶心惕息。
何.如哉(疑代,如的)4.今仆不幸,⋯⋯少卿仆于妻子何.不勉焉(疑代“哪” )5.且勇者不必死,怯夫慕,何.6.仆怯懦,欲苟活,亦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之辱哉(副“怎么” )7.且下未易居,下流多,仆以口遇遭此,重党所笑,以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疑代“什么” )3、乎1.信而疑,忠而被,能无怨乎.(气助,表疑气)2.人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气助,表反气)3.宁赴常流而葬乎.江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气助,表反气)4.今亡亦死,大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气助,表商量气)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也。
(介,于)6.以无厚入有,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作尾,“⋯⋯的子”“⋯⋯地”)4、乃1.且人不能早自裁墨之外,以稍陵,至于鞭箠之,乃.欲引,斯不亦乎(副,才)2.至激于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判断,是).3.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离》;左丘失明,厥有《国》;(,于是)4.乃如左丘无目,子断足,不可用,退而策,⋯⋯(副,表承接,不).5.今少卿乃教以推士,无乃与仆私心剌乎(副,竟)..6.王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文言文虚词示例及练习
文言文虚词示例及练习文言文虚词示例及练习1之(1)<动词>到……去。
《为学》:“吾欲~南海。
”(2)<代>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
《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
《论积贮疏》:“生~有时而用~无度。
”《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
”(4)<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
《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乎?”(5)<代>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
《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
”(6)<助>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
《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口,甚于防川。
”(7)<助>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
《师说》:“师道~不传也久矣。
”(8)<助>定语后置的标志。
《劝学》:“蚓无爪牙~利。
”(9)<助>补语的标志。
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
《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甚也。
”(10)<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
《师说》:“句读~不知。
”⑾<助>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
《赤壁之战》:“顷~,烟炎张天。
”⑿<助>用在“前”、“后”、“内”、“外”等文言汉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
《教战守策》:“数十年~后,甲兵顿弊。
”将下列现代文翻译为文言文,注意之字的用法一个和尚想到南海去,向唐僧询问,很久了,唐僧没有回答他。
僧人借助盛饭吃的箪和舀水喝的瓢,到了南海,向唐僧夸耀这事说:“这有什么困难?”唐僧说:你的百折不挠, 实在可以(让人)钦佩, 但你的话也过份了, 你将骄傲而被人耻笑的”乎1)<</B>介>相当于“于”。
文言虚词练习100题(含答案解析)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文言虚词练习100题(含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焉】未知生,焉死?A、【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B、【兼词】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C、【代词】相当于“之”D、【代词】哪里、怎么E、【句末语气词】“了”、“啊”、“呢”F、表停顿语气G、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答案:D解析:还不知道活着的道理,怎么能知道死呢?2.【而】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A、【表顺接】即连接的两部分在意义上是并列、承接或递进关系,可译作“就”“接着”“并且”,有时也可不译B、【表转折】“却”“但是”C、【表假设】“如果”“假如”D、【表修饰】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E、【表因果】“因而”“所以”F、【表目的】G、【通假字】通“尔”,译为“你”“你的”H、【通假字】通“如”,译为“如同”“好像”答案:A解析:(表并列)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3.【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A、【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B、【兼词】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C、【代词】相当于“之”D、【代词】哪里、怎么E、【句末语气词】“了”、“啊”、“呢”F、表停顿语气G、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答案:F解析:不知道文句,不能解决疑惑,有的人向老师学习,有的人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
4.【而已】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
A、【表限止】相当于“罢了”B、“才”“方才”C、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D、“不久”“一会儿”答案:A解析:过了会儿摇头、跺脚的人,就有了数十个。
5.【而】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A、【表顺接】即连接的两部分在意义上是并列、承接或递进关系,可译作“就”“接着”“并且”,有时也可不译B、【表转折】“却”“但是”C、【表假设】“如果”“假如”D、【表修饰】即连接状语。
虚词练习(含答案)
高考文言18 虚词练习题一、其狐谓狼曰:“羊肉1 其鲜乎!君2 其有意,叼3 其一而啖之,得饱4 其口福。
” 狼曰:“其如猛犬何”狐间于犬曰:“羊数詈言,5 其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6 其无闻邪,其畏主人邪及7 其嬉逐,愿为一雪8 其耻。
君9 其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10 其无辞乎”护羊愈谨。
狐与狼遂去。
答案:1. “何其”,多2. 表假设,如果3. 代词,一只(羊)4.代词,你5. 代词,它6. “其•…其••”是•…还是•…7. 代词,它8. 代词,那9. 副词,一定、可10. 副词,难道二、而1、蟹六跪而二螯。
(《劝学》)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3、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阿房宫赋》)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论语》6、吾尝终日而思矣。
(《劝学》)7、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8、外连衡而斗诸侯。
(《过秦论》)9、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10、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1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答案:1、连词,表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2、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
3、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 “接着”,或不译。
4、连词,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 “却”。
5、连词,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 “假如”。
6、连词,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7、表示因果关系。
可译为“因而” 。
8、表示目的关系.9、用作代词。
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 。
10、〖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
11、〖然而〗这样的话,那么(然:承上,指代。
而:启下,表转折。
)三、何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2、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3、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4、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5、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蜀道难〉〉)6、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7、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18个文言虚词练习
18个文言虚词练习一、【而】练习一1.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荆轲刺秦王》)()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寡人之于国也》)()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为政》)()4.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荆轲刺秦王》)()5.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荆轲刺秦王》)()6.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病梅馆记》)()7.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寡人之于国也》)()8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9.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练习二1.图穷而匕见________ 《荆轲刺秦王》()2.宗受而藏之于庙________《伶官传序》()3.温故而知新________《论语》()4.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________《伶官传序》()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________《游褒禅山记》()6.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________《六国论》()7.惜其用武而不终也________《六国论》()8.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________《游褒禅山记》()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劝学》()10.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_______《游褒禅山记》()1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1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________《愚公移山》()13.盛以锦囊,负而前驱________《伶官传序》()14.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________《游褒禅山记》()二、【何】: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3.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琵琶行》)()4.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离骚》)()5.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6.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文言虚词系列练习
文言18虚词练习文言虚词练习(一)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2、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图穷而匕见4、余闻而愈悲5、庄宗受而藏之6、温故而知新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18、徐而察之19、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2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2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24、既而儿醒,大啼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三、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兵者,危道也。
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2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更胜其父。
婉贞博学4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5而思也。
三思6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
非7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8而。
文言虚词练习(二)一、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3.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大王来何操?(《鸿门宴》)4.然则何时而乐耶?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5.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6.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7.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古风十九首o其三》)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9.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10.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11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12何以哉?(《曹刿论战》)13.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14.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1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二、下列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是例: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A.徐公何能及君也B.大王来何操C.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E.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三、判断"何"在文中的意义。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本中的18个文言文虚词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本中的18个文言文虚词专项练习题姓名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____一、乃1·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4·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5·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二、何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2·笑问客从何处来。
3·若为佣耕,何富贵也?4·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5·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三、因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不如因善遇之。
3·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4·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5·蒙故业,因遗策。
四、则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5·居则曰:“不吾知也。
”五、焉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2·犹且从师而问焉。
3·未知生,焉知死?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6·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六、之1·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4·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6·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7·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七、乎1·儿寒乎?欲食乎?2·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4·胡为乎遑遑欲何之?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8个文言虚词练习集锦(含参答)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练习集锦文言虚词练习(一)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2、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图穷而匕见4、余闻而愈悲5、庄宗受而藏诸庙6、温故而知新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尝五战于,二败而三胜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18、徐而察之19、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2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2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24、既而儿醒,大啼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三、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兵者,危道也。
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婉贞曰:“诸君(2)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更胜其父。
婉贞博学(4)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5)而思也。
三思(6)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
非(7)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文言虚词练习(二)一、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3.豫州今欲何至?4.然则何时而乐耶?5.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6.徐公何能及君也?7.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9.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10.今日之事何如?11、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12何以战?13.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文言文虚词练习题(附答案)
文言文虚词练习题(附答案)1.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是 ( ) A.徐而察之涵淡澎湃而为此也B.故木受绳则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其皆出于此乎其可怪也欤D.而耻学于师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2.下列句子中,“者”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古之学者必有师B.乃使其从者衣褐C.石之铿然有声者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3.下列句子中,“于”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B.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C.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D.不能容于远近4.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是 ( ) A.请以剑舞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B.侣鱼虾而友麋鹿去今之墓而葬焉C.窃为大王不取也谁为大王为此计者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5.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是 ( ) A.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吾尝终日而思矣B.佯狂不知所之者羡长江之无穷C.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虽才高于世D.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师道之不传也久矣6.下列句中“乃”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度我至军中,公乃入B.臣乃敢上壁C.今君乃亡赵走燕D.十年乃成参考答案1.D【解析】 A 项,第一个“而”,连词,表修饰;第二个“而”连词,表因果。
B项,第一个“则”表示顺承关系, “就”;第二个“则”表示转折,“可是”“却”。
C 项,第一个“其”表猜测语气,可译为“大概”;第二个“其”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D项,“于”都作介词,译为“向”。
2.C【解析】 A、B、D 三项中的“者”都译为“……的人”,而 C项中的“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3.D【解析】 D项,于:介词,表被动。
其余三项均为介词,译为“在”。
4.A【解析】 A 项都是介词“用”的意思。
B项,“而”第一个表并列;第二个表顺承。
C项,“为”第一个是动词,认为;第二个是介词,替。
十五个文言虚词趣味练习
十五个文言虚词趣味练习古诗文阅读2012-09-20 21:10十五个文言虚词趣味练习一、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兵者, 危道也。
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而①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而②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而③青于蓝,更胜其父。
婉贞博学而④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而⑤思也。
三思而⑥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
非而⑦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而⑧。
二、判断“何”在文段中的意义。
“徐公何①能及君也”本谬也,懂其理者,何②可胜道也哉?然其妻如此言者,何③也?其所据何④为?原其理,当为爱之深也。
可见,情之误,何⑤其大也!然何⑥人能忘情耶?何⑦以除此弊,望君以良策教我,何⑧如?三、判断“乃”在文段中的意义。
尝闻放翁志节, 毕现《示儿》,乃①读之。
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②翁”一句,大为感佩,其真乃③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乃④曰:“此徒沽名耳。
”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乃⑤不得已而谢。
四、判断“其”在文段中的意义。
人言,蔺相如徒以其①口舌之功垂于竹帛,以吾观之,则非徒口舌耳。
相如观秦王无意偿赵城,则却立睨柱,秦王恐其②破璧,遂许之斋戒,因得以完璧归赵,其③仅口舌哉?若与庸人议之,其④必曰:“吾其⑤与之。
”焉敢如此?归国, 将相失和。
途遇廉颇,即转退避,当其⑥时,何人能如此?门客询以因,相如则言:“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观古今英杰之所为, 其⑦皆出于此乎?故吾以为,汝其⑧勿以他人之言为训。
且吾意相如之才, 罕有其匹,古今英杰仅其⑨一二。
其⑩是耶,其非耶?其?輥?輯?訛若是,则虽见霰雪纷其?輥?輰?訛无垠,亦无恨矣,吾亦无有“悔其?輥?輱?訛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之憾。
五、判断“且”在文段中的意义。
“存者且①偷生, 死者长已矣”,此岂石壕一地,唐王朝尽然耳。
若此,帝尚每日声歌,且②委政非人。
则李唐且③亡,必矣。
于斯世,河水清且④涟矣,尚可,朝中人若如此,则必危。
纵有“死且⑤不避,卮酒安足辞”之豪气,无用武之地,亦有何用?六、判断“若”在文段中的意义。
18个文言虚词用法意义例句+练习题【含答案】
18个文言虚词用法意义例句+练习题【含答案】D15、方其系燕父子以组16、余船以次进1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18、高祖以圣武定鼎19、以资政殿学士行20、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21、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22、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23、木欣欣以向荣24、作《师说》以贻之25、举以予人,如弃草芥26、背晋以归梁27、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28、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二)下列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赵亦盛设兵以待B.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D.余与四人拥火以人E.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F.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G.今以钟馨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H.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为一、用法归纳介词用作介词,除表被动外,一般wèi 表动作、行为的对象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向、对表动作、行为的替代公为我献之。
《鸿门宴》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同上替、给表动作、行为的时间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晏子使楚》当、等到表动作、行为的目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货殖列传序》为着、为了表动作、行为的原因视为止,行为迟。
《庖丁解牛》因为、由于表被动关系读wéi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赤壁之战》被语气助词疑问句末,表诘问读wéi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呢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动词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涉世家》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谁为汝多智乎?《两小儿辨日》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琵琶行》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过秦论》根据具体情况翻译:修建、变成、作、表判断、认为、创作等注:1、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等他来到的时候,请允许我们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2、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18个文言虚词练习及答案
一、请指出下面句子中“ 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人非生而.知之者( )2.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4.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余闻而.愈悲( )7.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8.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9.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10.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11.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12.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 )1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4.玉在山而.草木润( )二、指出下文中“ 乃”字的意义和用法。
1.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 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5.而后乃.今将图南( )6.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7.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8.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三、解释句中“ 所”字的意义和用法。
1.某所.,而母立于兹( )2.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3.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5.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6.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7.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8.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9.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10.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 1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2.父去里所.,复还( )四、指出下列句中“以” 字的意义和用法。
1.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2.以.天下之美为尽为己( )3.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4.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5.宫之奇以.其族行(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不赂者以.赂者丧( )8.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9.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10.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1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12.余船以.次进( )13.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14.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15.木欣欣以.向荣( )16.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17.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五、解释句中“ 因”字的意义和用法。
(完整版)文言虚词练习题18套(附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虚词练习题18套(附答案)文言虚词练习(一)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2、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图穷而匕见4、余闻而愈悲5、庄宗受而藏之6、温故而知新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18、徐而察之19、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2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2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24、既而儿醒,大啼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三、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兵者,危道也。
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2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更胜其父。
婉贞博学4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5而思也。
三思6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
非7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8而。
文言虚词练习(一)答案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5连词,表承接“来”“就”;6—9连词,表并列“和”“并且”;10—12连词,表转折“却”;13—15连词,表递进“而且”;16—18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19—20连词,表假设“如果”;21—22连词,表因果“因而”;23代词,通“尔”,“你”“你的”;24时间副词词尾,助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完全相 同的一项是( )(2分) • A.以诗人致力革命 倾余囊以献 • B.而生平恶日人如寇仇 馈百金而去 • C.君为饿殍矣 为之具饭食 • D.友赧然曰 欣然行于市 • D
• 1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 )(3分) • A.见犯乃死,重负国! 羝乳乃得归 • B.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蹈其背以出血 • C.欲因此时降武 君因我降,与君 为兄弟 • D.见犯乃死,重负国! 何以女为见? • A
• 18.下列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 A.而以此时采捕奇禽异鸟 青,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 B.陛下方当以凤皇为凡鸟 常欲杀身以效 忠 • C.出为汴州刺史 麒麟为凡兽 • D.其使不识朕意 与尔三矢,尔其 无忘乃父之志 • A
•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相同的一组是( )(2分) • A、 杨因兄遗玉观音奴 于是因宾 客见相如 • B、 畏观音奴严明,且惧神显其事 臣死 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C、 以水研碎而饮 青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 D、 杨以羊酒浼我嘱神曰 以其求思 之深而无不在也 • A
• 23.下列“以”字的用法有所不同的一项 是( ) • A.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B.以为荒惑败乱 • C.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 D.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 E.其余以汝饱
• B
• 19.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 一组是( )(3分) • A.高后令朱虚侯刘章为酒吏 太后曰: “试为我言田。” • B.若生而为王子,安知田乎? 安能摧 眉折腰事权贵 • C.无以罪也。因罢 以诛诸吕,因 立齐王为帝 • D.聚兵以威大臣,欲为乱。 许尽以 赵地王朱虚侯 • B
• 19.下列各句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 字用法和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2分) • 例句:又无城隍以守 •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游褒禅 山记》) • B.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病梅馆记》) • C.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 • D.夫夷以近,则游着众 (《游褒禅山 记》) • C
•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 的一项是(2分) • A 为名诸生 必为讲说 • B 无几微见于颜面 若于我 • C 皆身执之 恐伤不肖子之心也 • D 有覆而无荐 而先君子喜交游 •D
• 19.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 的一项。(2分) • A.虽因武功 会论虞常,欲因 此时降武(《苏武传》) • B.宰相惶恐而退 寡君若得而食 之不厌(《秦晋殽之战》) • C.请出库物以给军 使归就戮于秦, 以逞寡君之志(《秦晋殽之战》) • D.陛下与之太晚 愿伯具言臣之不 敢倍德也(《鸿门宴》) • C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 的一项是(1分) • A.因击沛公于坐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 B.廷陈以凤梧座主 不赂者以赂者丧 • C.乃夜驰去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 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D.且将具奏 闻姊家有阁子,且何 谓阁子也 • B
• 18.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 项是( )(2分) • A.臣闻齐桓公之郭 •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B.引置枢密,责以忠效 • 夷以近,则游者众 • C.杀人而取妻,乃问朕是非 •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D.贼其夫而纳其室,何有不亡乎 •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C
•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 的一项是(2分) • A.授以楚辞,即能成诵 久之,能 以足音辨人 • B.及长,工文,喜吟咏 及琬殁, 慨然日 • C.燮之官宝应也,适三逆煽乱 吾见师 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 D.吴士始而訾謷,久乃更从其说 设九宾 于廷,臣乃敢上璧 • A
• 20.下列各句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 A、君其以我故为之。/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B、能定能应,不为物诱。/阿母为汝求, 便复在旦夕。 • C、固古人所以隐也,子何疑焉?/犹且从 师而问焉。 • D、乃叹曰:“我本逃名,……”/问今是何 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A
• 19.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 一项是 。(3分) • A.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 因材施教 • B.空以身膏草野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 • C.单于愈益欲降之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D.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B
• 20.(2分)下列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 一项是( ) • A.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 项伯乃夜驰 之沛公军 • B.公辞焉 / 盘盘焉,囷囷焉 • C.左右免胄而下 / 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 • D.其谁不知 / 其为死君乎 •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