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高考物理复习研讨会物理实验部分课件教学文稿
高考研讨会物理学科课件 (共303张PPT)
对策及要求:重视主干知识的梳理和整合,建立完 整的知识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重视力学和电学高中必考知识的复习,这些主干知 识是:力学:直线运动(匀速直线、匀变速直线)、曲 线运动(平抛和类平抛、匀速圆周运动)、物体平衡、牛 顿三定律及其应用,功和能、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 律和功能关系。电学:电场、电路分析与计算,磁场、 电磁感应、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等问题。因 此,“力”和“能”是串接各部分知识的两条主线。要 重视主干知识的梳理和整合,
A.所受重力与电场力平衡 B.电势能逐渐增加 C.动能逐渐增加 D.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v0
3.分析综合能力
能够独立地对所遇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 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 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 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 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今年的考纲中物理科目要求考查的能 力与2015年相比没有变化。 对选修模块3-3内容《气体实验定律》 的要求层次从Ⅰ提到了Ⅱ,即从“了 解”、“认识”的层次提高到“理 解”和“应用”。
考试目标与要求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 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 考核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 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核的能力主要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
试题分析: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时间变为原来的2倍,下滑的位 移大约变为原来的4倍,时间变为原来的3倍,位移变为原来的9 倍,可知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C正确,A、B、 D错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8.如图,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与水平地面成一 角度,两极板与一直流电源相连。若一带电粒子 恰能沿图中所示水平直线通过电容器,则在此过 程中,该粒子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座课件力学实验分析
安装实验器材,调整滑轮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平衡摩擦 力;测量小车质量;挂上钩码,释放小车并测量加速度;改 变钩码数量或小车质量,重复实验;记录数据并处理。
数据处理与分析
绘制a-F图像和a-1/m图像,观察图像是否为直线,判断牛顿 第二定律是否成立。
典型力学综合实验案例解析
案例二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得出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
讨论和解释。
典型力学综合实验案例解析
案例一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目的
验证物体加速度与合外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实验原理
利用控制变量法,保持物体质量不变,改变合外力,测量加速度; 再保持合外力不变,改变物体质量,测量加速度。
典型力学综合实验案例解析
教师对学生的模拟题答案进行点评和总结,指出优点和不足,提 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THANKS
感谢观看
学生自主设计力学综合实验展示
01
02
03
04
05
实验名称:探究弹簧振 子的振动周期与振幅的 关系
实验目的:探究弹簧振 子的振动周期与振幅之 间的关系。
实验原理:利用简谐振 动的规律,测量弹簧振 子在不同振幅下的振动 周期。
实验步骤:安装实验器 材,调整光电门位置; 测量弹簧振子的质量和 弹簧劲度系数;给弹簧 振子施加不同大小的初 速度,使其产生不同振 幅的振动;利用光电计 时器测量振动周期;记 录数据并处理。
数据处理
包括数据的记录、整理、计算和分析等步骤,可采用列表 法、图像法等方法进行处理。在处理数据时,应注意有效 数字的保留和运算规则。
误差减小方法
为提高实验的精度和准确性,可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改进测量方法、选用更精确的测量器材等方法来减小误差 。
高三物理最新教案-高考物理实验总复习(演示实验) 精品
1.加速度和力的关系 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一册50-51页)两个相同的小车并排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小车前端系上细线,线的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各挂一个小盘,盘里分别放有不同质量的砝码。
小车所受的水平拉力F 的大小可以认为等于砝码(包括砝码盘)的重力大小。
小车后端也系有细线,用一只夹子夹住两根细线,控制两辆小车同时开始运动和结束运动。
由于两个小车初速度都是零,运动时间又相同, s = at 2∝a ,只要测出两小车位移s 之比就等于它们的加速度a 之比。
实验结果是:当小车质量相同时,a ∝F ,当拉力F 相等时,a ∝1/m 。
实验中用砝码(包括砝码盘)的重力G 的大小作为小车所受拉力F 的大小,这样做引起的系统误差总是使F 的测量值偏大。
只有保证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才能尽量减小这个系统误差。
2.卡文迪许实验(一册106页)右图是卡文迪许扭秤实验的示意图。
其中固定在T 形架上的小平面镜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可以把T 形架的微小转动放大到能够精确测量的程度。
设小平面镜到刻度尺的距离为L ,T 形架两端固定的两个小球中心相距为l ,设放置两个大球m / 后,刻度尺上的反射光点向左移动了Δx ,那么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小球向大球移动的距离是x L l r ∆∆4=。
3.描绘单摆的振动图象(一册168页)对同一个单摆,如果两次拉出木板得到的图形分别如a 、b 所示,说明两次拉木板的速度之比为3∶2。
对摆长不同的单摆,如果两次拉木板的速度相同,说明摆的周期之比为3∶2,摆长之比为9∶4。
4.扩散现象(二册32页)装有无色空气的广口瓶倒扣在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上,中间用玻璃板隔开。
抽去玻璃板,过一段时间可以发现,两种气体混合在一起,上下两瓶气体的颜色变得均匀一致。
扩散现象也证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设环境温度不变,用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 分析,在扩散过程中,由于瓶中气体与外界环境温度始终保持相同,内能不变;由于密度较大的二氧化氮重心上升,重力对系统做负功;因此封闭气体将从外界吸热。
高三物理复习研讨会——应对2010高考PPT课件 通用
一、2009年高考题分析及2010年 高考预测
1.2. 试题特点分析及预测 1.2.1选择题 光学 近代物理 振动和波 万有引力
一、2009年高考题分析及2010年 高考预测
1.2. 试题特点分析及预测 1.2.1选择题 常用解题方法:特例检验法 、图像图 解法 、赋值验证法 、对称分析法 、等 效分析法 、极限分析法 等.
一、2009年高考题分析及2010年 高考预测
1.2. 试题特点分析及预测 1.2.3计算题 第一个计算题作为基础得分题往往难度 不大,推理环节在三个以内,2009年考 查的电阻定律实属于意外,字数多且此 类题型出现较少,对考生的心理和时间 是个大的挑战(此题是由奥赛题改编而 成)。任何一章的单一知识点均可以成 为该题出题点。
一、2009年高考题分析及2010年 高考预测
1.2. 试题特点分析及预测 1.2.3计算题 第二个题题型稳定,三年均为动量机械 能综合问题,这种题型是对力学问题很 好的全面考察,是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得很好考察,会成为高考的保留题目。
一、2009年高考题分析及2010年 高考预测
1.2. 试题特点分析及预测 1.2.3计算题
一、2009年高考题分析及2010年 高考预测
1.2. 试题特点分析及预测 1.2.2实验题
综合三年的实验题,可以看出实验主打题由前 些年的电学为主,转向了力学为主,三年的三 个力学题都是设计性题目,且有一定难度。 每年的实验题中都至少有一问简答,而这一问 90%以上的学生即使理解也拿不全分,这是我 们复习中需要注意的一个训练,另外误差分析 近几年的考察也有所侧重,且是学生的学习难 点,平时练习应多加注意。
一、2009年高考题分析及2010年 高考预测
《高考物理复习讲座》课件
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包括实验 操作、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分析
能力。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试卷结构
试卷满分110分,其中单项选择题占40%,多项选择题占20%,计算题占40% 。
复习建议
01
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 分阶段进行复习。
02
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 巩固,不要忽视细节和 易错点。
通过观察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验证光的波动性。
全息照相实验
通过全息照相技术,观察物体的三维图像,了解光的波动性和干涉 性质。
06
高考物理模拟试题及解析
模拟试题一及解析
总结词
基础概念题
详细描述
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物理基础概念的掌握情况,包括速度、加速度、力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模拟试题二及解析
总结词
三相交流电
了解三相交流电的产生和特点,掌握三相负 载的连接方式。
电磁波的传播
理解电磁波的传播方式和特点,了解电磁波 的应用。
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
了解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原理,掌握无线电 通讯的基本方法。
04
光学部分复习
光的直线传播与干涉
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到障 碍物会形成影子。
光的干涉
电学实验
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
电容和电感的测量
通过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了解 电源的特性。
通过测量电容和电感的阻抗,了解电 容和电感的特性。
电阻的测量
通过使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如伏安法 、电桥法等,测量电阻的大小。
光学实验
折射率的测量
通过测量不同介质之间的折射率,了解光的传播特性。
新课改下高考物理实验复习探讨
2 0 1 3 年3 月2 8日
新 课 改 下 高 考 物 理 实 验 复 习探 讨
文/ 彭 论
摘
要: 物理 学是一 门以实验为基础 的科学。新一轮课程改革 中, 高考物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要求愈来愈高。在 实验复 习之前, 师
生需要 明确三个 问题 : 高考物理实验主要考什 么?对于实验学生存在 的主要 问题是什 么?如何进行高考物理 实验科学备考?
的过程蕴含 了丰富 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 实验能力是一种 比较
重 要 的 意义 。
3 . 学生对实验知识 的遗忘较 大 , 学生对实验缺乏设计 和想象
全面的综合能力 , 因此培养学 生的实验能力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 力。原 因主要是学 习任务重 、 作业多, 缺乏 时间思考总结 。
4 . 学生对实验题 审题不仔 细, 经常遗漏或者忘记题 目的要求 。
实验 中变形而来 , 相对于其他试题 , 出题范 围较为较窄 , 考点不 多 , 生 的高度重视 。 2 . 重视 实验实际操作训练
( 1 ) 力一 电 ; ( 2 ) 光一 电; ( 3 ) 在基本 实验 的基础上拓展 的设计
性实验 。
注: 电学实验是高考考查 的重点。 整理分析 , 我们可以发现各地 区主要考查的几个方面是 :
一
5 . 学生对实验考题有畏惧心理 , 特别是拓展实验。原因主要是
每次考试此类题得分不高 , 学生对 自己缺乏信心。
三、 高 考 物理 实 验 复 习 的应 对 策 略
、
近两年课改地 区高考物理实验题情况分析
通过对 2 0 1 1 年和 2 0 1 2年新课标地 区高 考物理实验考 点的 整理分析 。 我们可以发现 : 1 . 集 中考查的几个实验 ( 1 ) 长度测量工具和弹簧秤的读数 问题 。 ( 2 )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 ( 3 ) 电阻的测量 。
高考物理实验专题PPT课件
c.测速度的几种方法 (1)平抛运动等时性 (2)打点计时器纸带处理 (3)频闪照片 (4)光电门 d.保证实验成功的几个要素 (1) m1 m2
(2)斜槽未端水平(随遇平衡) (3)同一高度下滑 (4)多次落点用小圆圈的圆心表示平均落点
e.能力迁移(来自不同测量速度方法的演变)
2020/4/3
11
3、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视频7)
a.测速度的方法同2中的(2)(3)(4)
b.打点纸带的数据处理
c.注意事项
(1)1-2点间距离接近2mm(保证V0 =0)
(2) EK (E阻P 力的存在) (3)无须测m
d.能力迁移:在斜面或平面上运动的△E=0的应用
2020/4/3
12
三、测定性实验
1、电阻的测量 2、用单测重力加速度 3、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4、把电流表改装成V表和A表 5、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6、测定玻璃折射率
适用条件:r内很小,U端稳定
U Ig (Rg R1) 1
U 2 Ig (Rg R 2 ) R g R 2 - 2R1
2020/4/3
19
(7)比较法测电表内阻(一)
a.测量原理 b.实验步骤
I1 Rg 2 I2 Rg1
Rg1
I2 I1
Rg 2
c.实验精度——无系统误差
2020/4/3
20
2020/4/3
23
4、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和电流表 (视频11) a.改装原理
b.分压电阻和分流电阻的计算
RX (n 1)Rg
2020/4/3
Rx
Rg n 1
24
4、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
c.改装后电表的校对(百分误差)和
高考物理复习课件(十三)物理实验课件
接通电源,后释放 加速度
小车;实验后先断 ③摩擦力:无
开电源,后取下纸 须平衡(木板平
带
放或斜放均可)
④适当:悬挂钩码 ④远小于:无
要适当,避免纸带 须满足(悬挂钩
打出的点太少或过 码质量与小车
于密集
质量)
主干知识·忆一忆
易错易混·醒一醒 保温训练·试一试
高考主题(十三) 物理实验 结 束
实验
探究 弹力 和弹 簧伸 长的 关系
速度
①打点纸带:v2t =-v =xt ;②频闪照相:v2t =-v =xt ; ③光电门:瞬时速度 v=Δdt(d 为遮光板宽度);④速度 传感器
加速度
①打点纸带:a=ΔTx2 ;②频闪照相:a=ΔTx2 ;③光电门: a=v222-xv12或 a=v2-t v1;④v-t 图像:a=k(斜率)
主干知识·忆一忆
能的计算 ③考图像:
v2
2
-h
或
Δv2 2
Δh
图像的斜率判
断机械能守恒
主干知识·忆一忆
易错易混·醒一醒 保温训练·试一试
高考主题(十三) 物理实验 结 束
实验
验证 动量 守恒 定律
装置图
操作要领
考查热点
①安装:斜 ①考装置:器材
槽末端切线 安装、小球选取、
必须沿水平 O点确定
方向
②考测量:小球
②起点:斜 质量的测量和小
解,须用倍增法 小车获得速
改变功的大小 度就是纸带
③小车:靠近 上点距均匀
打点计时器且接 的速度
通电源再释放小 ③考图像:
车;每次小车须 作W-v或
由同一位置静止 W-v2图像,
弹出
得出结论
高考物理备考研讨会课件7篇
高考物理备考研讨会课件7篇高考物理备考研讨会课件7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课件的基本模式有练习型、指导型、咨询型、模拟型、游戏型、问题求解型、发现学习型等。
好的课件可以创造出各种情境,书写有哪些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物理教学教案课件,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物理备考研讨会课件精选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功率的公式。
(2)知道功率的单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讨论、归纳,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1、重点:(1)功率W的概念,物理意义。
(2)能用公式P=t解答相关的问题。
2、难点:理解功率实际上是表示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功的概念是什么?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4、说出功的公式及单位二、新课教学(一)复习1、功的概念:2、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3、功:W=Fs单位:J焦耳(二)新课导入1、建筑工地上要把几百块砖送到楼顶,无论是人工搬运还是起重机搬运,对砖块做的功是相同的,但是时间不同,可见做功有快慢之分。
2、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1)完成相同的功,比较所以时间(2)相同时间内比较做功的多少5、功率的概念: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6、功率的公式及单位WP=tP——功率W——功t——时间功率的单位:J/s,即瓦特,简称瓦,用符号W表示。
其它功率单位:1kW=103W7、例题讲解P668、推导式P=Fv注意:(1)力大小不变(2)速度不变(三)练习(四)小结(五)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附板书2、功率1、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1)做功相同,比较时间大小(2)时间相同,比较做功多少2、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3、概念:功与时间之比4、定义式:P=W/tW—功—Jt—时间—s5、推导式:P=Fv注意:(1)力大小不变(2)速度不变P—功率—W高考物理备考研讨会课件精选篇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重力、重力的方向、重心.2.理解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成正比,会用公式计算重力.能力目标1.通过上节力的三要素的学习引入重力的三要素,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讲解重垂线和重心,培养学生尊重物理事实,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探究精神.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前三节内容的基础上,研究最常见的力——重力.教材通过“苹果落地”和“抛出去的石块向地面下落”两个例子使学生认识重力的存在.然后用实验研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方法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质量成倍数关系的钩码所受到的重力的大小,算出每次测得的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比值,由此得出重力跟质量成正比,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增大几倍.并由此关系,得出重力的计算公式.关于重力的方向,教材说明用一根线把物体悬挂起来,物体静止时,线的方向就是重力的方向,所以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这种讲法比直接告诉学生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更符合逻辑.由于物体重心的位置跟形状、质量分布情况有关,教材关于重心的问题只做了简单介绍.本节后面的“想想议议”中的问题,目的在于让学生正确理解地球上不同地方的重力方向是不同的,都是指向地球中心的.有关“重力的方向”的教学建议可让学生通过观察并认识物体自由下落的方向、悬挂物体的线自由下垂的方向就是重力的方向.人们把这个方向叫做竖直方向,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学生常常把重力的方向误认为踉接触面垂直.为了纠正这种错误,在讲授重力的方向时可以做以下的实验:让学生观察两条重垂线的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重垂线与水平桌面、斜面的方向是否垂直?为了让学生了解重垂线在建筑中的作用,课后可以让学生利用重垂线校准墙壁是否竖直(看重垂线是否与墙壁平行),窗台、桌面是否水平(看重垂线是否与窗台、桌面垂直).有关“重力的概念”的教学建议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观察思考能力,建议教学中可以演示下面的小实验:手中的小球离开手以后,竖直下落;杯中的水从高处流往低处;小球在桌面上滚到桌边后要落地……等等,让学生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通过讨论,学生不难得出,物体都是由高处落到低处,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它们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这时再总结出:地面上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地球的引力,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再让学生列举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物体受到重力的种种现象.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重力的理解,又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习惯.教学设计示例重点、难点分析1.重力重力的概念比较复杂,而且比较抽象.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重力有一些模糊的认识,而且有些认识是不科学的,例如有的学生认为重力是物体自己施加的,这样给教学造成一定的困难.因而在进行“重力”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层次进行.(1)从观察入手,手中的物体离开手以后竖直下落,而且速度越来越快;向上抛出的小球在上升过程中速度越来越慢,升高到一定高度改变运动方向向下降落.(2)分析思考,物体下落速度越来越快,向上抛出的物体速度越来越慢,物体升高到一定高度改变运动方向,都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由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说明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3)物体下降时速度越来越快,向上抛出时越来越慢,升高到一定高度改变了运动方向,说明物体受到了向下的力.(4)有受力物体必然有施力物体,这个施力物体就是地球,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了力.由此得出重力的概念.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关于重力的方向,在学生中易出现两个错误说法:一是把竖直向下说成垂直向下,或者误认为与接触面垂直.由于学生对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可以沿斜面下滑有感性认识,因此认为这时重力的方向是沿斜面向下的,为了解决上述学生中的问题,建议在教学中采取以下方法.(1)认真观察物体自由下落的方向,悬挂物体的线自由下垂的方向,然后向学生明确,这个方向被人们称为竖直方向,所以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2)从数学知识可以知道,垂直是两条线、两个平面,或者是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但是重垂线的方向与水平桌面垂直、与斜面不垂直,因此讲垂直向下或者讲与接触面垂直是错误的.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当一个物体的几何形状及质量分布不发生改变时,它的重心位置相对物体来说也是确定的,并不随物体放置的位置改变而改变.但如果形状发生了变化,其重心位置一般也将发生改变,如一个人在运动时其重心位置就会不断发生变化.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如球形,正方体,圆柱体等.重心的位置不一定都在物体上,例如一个圆环其重心就不在环上,而在圆心上.对于不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可以采用悬挂法来确定.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观察手中的物体离开手后自由下落,向上抛出的物体速度越来越慢最后改变方向自由下落,通过分析这些现象得出重力的概念.2.通过实验得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3.通过观察、分析、讨论认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4.小实验,确定重心的位置.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学具准备重垂线、弹簧秤、钩码教学设计示例(一)导入新课实验一:教师将小球放在手中,松开手,请同学们观察松开手以后小球如何运动?它的运动状态变了没有?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现象?教师进行实验,反复几次,然后请同学回答上述问题.小球下落,它的速度越来越快,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由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见小球受到了力的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回答出“力的方向是向下的.”实验二:教师向上抛出一个小球,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的情况.教师进行实验,反复几次,请同学叙述观察到的现象.提问:为什么小球在抛出以后运动的速度越来越慢,为什么小球会改变运动方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以上现象都说明小球受到了一个向下的力,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的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抛出小球以后、小球向上运动,速度越来越慢.上升到一定高度改变运动方向,向下运动,而且速度越来越快.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小球受到了地球的吸引而受到了力.这个力我们叫它重力.(二)新课教学1.重力的方向老师:放在讲桌上的粉笔盒、板擦,同学们课桌上放的书、铅笔盒,以及桌子、椅子,包括我们自己在内受不受重力?[学生]都受到重力.[老师]重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学生]是地球.[老师]在地面附近有没有不受重力的物体?[学生]没有.[老师]请同学们看一下,在铁架台的横杆上用线挂着几个物体,有重锤、有砝码.悬挂物体的线自由下垂的方向,刚才我们看到的小球自由落下的方向,一致不一致?[学生]这些方向都是一样的.我们把这个方向叫竖直向下,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2.重力的大小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重力是有大小的,这里有两个金属球,一个大一个小,我们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把这两个金属球放在手心感觉一下.请一位同学到前边来拿起金属球.[老师]这两个金属球哪个质量大?[学生]大金属球.[老师]根据你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哪个金属球的重力大?[学生]大球.[老师]金属球的重力和它的质量是什么关系?[学生]质量越大的金属球,它的重力也越大.[老师]回答的很对,但这只是一个定性的结论,下面我们定量的研究这个问题.在研究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明确一下,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来测量,(把大小两个金属球用胶条固定两根小线,并挂在两个弹簧秤上)大金属球弹簧秤示数大,挂小金属球的弹簧秤示数小,弹簧秤的读数就等于物体的重力.我们每个同学的课桌上有一个弹簧秤和3个100g的钩码,请同学们分别测出100g、200g、300g的钩码所受的重力,并计算出重力跟质量的比值,把测量值和计算结果填在教材P96的表格中.下面开始实验.实验过程中教师在同学中巡视,进行指导,了解实验情况,实验结束后请同学说出自己测出的三次重力值和物体的重力与它的质量的比值,将学生测得的值写在黑板上.由于弹簧秤不十分精确以及测量中不可避免的误差,计算出的比值不会正好等于9.8N/kg.应要求学生实事求是的说出自己的测量值,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值不准确的原因.大量的实验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都告诉我们,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增大几倍、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它们的比值是9.8N/kg,如果用G表示重力,m表示质量,g表示9.8N/kg,那么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以写成如下表达式.请同学考虑一下g= 9.8N/kg,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质量是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这个结论如果学生一时说不出,教师应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逐步进行引导)利用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已知质量计算出物体的重力,也可以已知重力求出物体的质量.但计算中要注意质量的单位用千克,计算出重力的单位是牛.下面请同学们计算一下,质量是450g的物体重力是多少?学生练习,教师巡视,练习结束后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教师将学生回答内容写在黑板上,最后形成正确解题过程的板书.例题质量是450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多少?已知求G=?解答物体受到的重力是4.41N.4.重心请同学们把直尺、钢笔、铅笔放在手指上并且让它们能静止不动.学生进行小实验,实验结束后教师提问.是不是随便怎么放,直尺、钢笔等物品都可以在手指上静止不动.不是,对每一样东西总是有一个固定的位置.这个实验告诉我们,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集中在一个点上,如果这个点正好在手指中间的位置,物体就可以不掉下来,这点是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我们叫它重心.老师:刚才实验中同学们是否注意到,直尺重心的位置与钢笔、圆珠笔等物体重心的位置有什么不同,没注意的同学可以再试一下.[学生]直尺重心的位置正好在中间的位置,钢笔、圆珠笔就不在中间.[老师]同学们观察的很好,这说明物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材料是否均匀有关.外形规则,密度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如球心、圆心、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现在同学们的课桌上都有两块不规则的纸板,大家能不能想一个办法,迅速、准确的找到它重心的位置.组织学生讨论,最后引导大家利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这一物理规律,利用几何中两条直线相交确定一个点的数学规律归纳出用吊线法来确定不规则物体重心的位置.(三)总结、扩展今天我们研究了重力,实际研究了两个问题,首先,我们研究了什么是重力,重力的概念比较复杂,初中只能作一般的了解.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引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个引力称之为万有引力,地球与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就是一般我们所说的地球引力,但是一般地说重力并不等于地球引力,所以我们的教材中在讲重力时只说“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并没讲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也没有给出重力的定义.由于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今后到高中还要作进一步研究.今天研究的第二个问题是重力的三要素,即重力大小的计算、重力的方向、重力的作用点.这三个问题对于今后学习物理十分重要,因此一定要掌握.高考物理备考研讨会课件精选篇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重力,及其方向和作用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的题目很新颖,让考生无法在短时间内和常规已做过
的实验相联系,如果时间够,还是能够破解它,而且发
现是“纸老虎” 。
.
9
三、如何命题
2.实验试题解题方法
(1)首先一定要做到通读题目(包括题干和所问 的问题) (2)然后找: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器材及装置 图 (3)由实验目的调出合理的物理原理,结合要求、 装置图、误差来源去分析、估算 (4)解决问题时也需要列出物理原理公式,有的力 学实验还需要完成受力分析;一般按问题顺序解题, 有的也可以跳跃解题。
.
12
例2(2015·高考全国卷Ⅰ)某物理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 个粗测玩具小车通过凹形桥最低点时的速度的实验. 所用器材有:玩具小车、压力式托盘秤、凹形桥模拟
器(圆弧部分的半径为R=0.20 m).
完成下列填空:
(1) 将凹形桥模拟器静置于托盘秤上,如图(a)所示,托
盘秤的示数为1.00kg;
(2) 将玩具小车静置于凹形桥模拟器最低点时,托盘秤的示 数如图(b)所示,该示数为 kg
(精品文档)高考物理复习研讨会 物理实验部分课件
一、实验试题的能力要求
1.理解“考试内容与要求”中所列实验( 12+3)的实验思想、方法(实验的灵魂)
2.掌握基本实验仪器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 (读数方法)及误差分析
3.能灵活地运用的物理理论、试验方法、仪 器去处理、分析、研究未做过的实验
4.利用学生从做过的实验中悟出某些共性的 东西,使用类比、迁移思想方法解决创新实 验问题
1.基本仪器的使用和读数方法。如刻度尺、卡 尺、千分尺、弹簧秤、秒表、电流(压)表 、多用电表
2.完善实验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作图
3.验证性试验
4.创新性试验,能很好地考察学生的实验能力 。
5.设计性试验(一般是电、磁学部分)最能考
察学生的实验能力。 .
4
验证性试验
创新性试验 设计性试验
.
5
力学创新类实验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分析近几年全国高考试题,考查的重点是以电阻的测量、电源 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为主的电学实验.
(2)考查的方向大多体现在基本仪器的使用、实验原理的理解、实
验数据的分析以及部分电路设计方. 面.
8
三、实验试题解题方法指导
1.试题难度的形成
(1)审题的麻烦程度 题目一般都是“长题”,表述
和摆出“不实用”的背景材料在近几年的考题中屡见不
从近几年全国卷对力学实验的考查,处处渗 透着新课标信息,试题侧重对学生独立完成实验 的能力的考查,实验命题并不回避学生做过的经 典实验,只是在经典实验基础上做有限的变化, 考查学生独立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
.
7
电学创新和设计性实验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
1.对于给出实验电路图的创新性实验,要注意从原理出 发,理解实验方法,找出图象中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理解图象中图线的斜率和截距的物理意义.
下面通过实验试题来体验解题思路。
.
10
四、案例分析
例1(2015·高考全国卷Ⅰ)(1)在双缝干涉
实验中,分别用红色和绿色的激光照射同
一双缝.在双缝后的屏幕上,红光的干涉
条纹间距Δx1与绿光的干涉条纹间距Δx2相 比,Δx1_ Δx2(填“>”“=”或“<”). 若实验中红光的波长为630 nm,双缝与屏
2.对于设计性实验(灵魂是估算),要注意从电学原理 出发找方法,选器材,定方案。高考中,对设计性实验 的考查,一般不直接采用课本上的设计方案,但是其设 计技能均取材于课本中的必考实验;一般只设计电路的 一部分。因此考生要对课本上的每一个实验做到心中有 数 。从近几年全国卷可以看出对电学实验的常考点:
1.实验器材的等效替换也是高考创新实验设计的主 要思路之一,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来看,在测量物体 的速度时常涉及实验器材的等效替换,如利用光电门 替代纸带来测量物体的加速度、速度,还有利用闪光 照相机等替代打点计时器.
2.通过纸带求出小车的加速度,然后再利用牛顿第
二定律求出小车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这是一种实
(3) 将小车从凹形桥模拟器某一位置释放,小车经过最低点 后滑向另一侧,此过程中托盘秤的最大示数为m;多次从同一 位置释放小车,记录各次的m值如下表所示:
序号 1Biblioteka 2345
m(kg) 1.80 1.75 . 1.85 1.75 1.90 13
(4) 根据以上数据,可求出小车经过凹形桥最低点 时对桥的压力为_____N;小车通过最低点时的速度大 小为_____m/s。(重力加速度大小取9.80m/s2 ,计算 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鲜。要在短时间内读懂中心思想、提取有效信息及对应
合理方法,这无疑是对学生的极大的考验。
(2)问题的设置和提示的阶梯性 困难较大的试题通
常是问题的条件状态和目标状态相距较远,求解时需要
考生寻找中间状态,构造阶梯问题。
(3)知识的冷僻程度和试题的新颖程度。有的知识不
难,但很冷僻,而且无法依赖逻辑思考去进行横向联系。
.
2
5.对已学过的演示实验要通过仔细观察实 验现象和产生现象的条件、环境去发现、 提出问题进而解决简单的问题。
从实验能力要求可知:高考实验试题非 常注意尽可能区分哪些考生认真做过实验 ,哪些考生没有认真做过实验,实验试题的 设计本着“来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的 原则。
.
3
二、实验考题题型(从所考问题和情境来分)
幕的距离为1.00 m,测得第1条到第6条亮
条纹中心间的距离为10.5 mm,则双缝之间
的距离为________mm.
.
11
解析:(1)双缝干涉条纹间距 Δx=dlλ,红光波长长,所以红光的双缝干涉条纹间 距较大,即 Δx1>Δx2.相邻条纹间距 Δx=10.55mm=2.1 mm=2.1×10-3m,根据 Δx=dl λ 可得 d=Δlλx=0.3 mm.
验结论的外延,从近几年的力学实验来看,通过实验
结论求动摩擦因数是实验设置的一个热点,且主要出
现在两个地方,一是伴随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
验出现,二是伴随着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实验出现.
.
6
3.有一些实验题虽然在试题的情境上进行了创新 ,但其使用的实验原理和实验处理方法仍然不变 ,因此,对于创新型实验的处理,最根本的还是 要把其从新情境中抽出来,找出与常规实验的相 同之处,然后运用熟悉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数据处 理方法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