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
课堂教学中如何践行新课程教育理念
课堂教学中如何践行新课程教育理念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以教材教学内容为载体,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知识水平,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教师要全面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师对于知识体系的归纳要力争做到简明扼要,新旧知识之间的比较要准确切中要害,要注重知识学习的形象性、系统性、代表性。
课堂教学新课程教育理念一些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学习竞争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加强烈,学习效率大为增加。
但在教学工作实践之中针对学生的竞争意识进行培养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有效开展小组竞争。
在语文教学中,将全班同学分成几组,按课文内容进行表演游戏。
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又可以活跃气氛,还可以培养创新能力。
过几人在一起分析、讨论学习成败的原因引导学生把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归之于自身努力。
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结果。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采取多种竞赛形式。
开展阅读比赛、现场比赛、朗读比赛、演讲比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要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以教材教学内容为载体,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知识水平,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下语文教学中“一背了之”的学习形式。
在过去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会经常听到有很多语文教师相互之间的谈论,对于某一次语文学科的考试当中出现的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考试题目,老师之间的谈论都会有这样的言语:这次考试的题目,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要求学生进行过背诵,因此,导致很多同学在考试的过程中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
这样的言论观点,的确代表了现实教学中许多语文老师对待语文学科学生综合性学习训练的教学方法。
由此可见, 这些老师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中心,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特别强调学生对于知识的死记硬背,要求学生机械的记忆知识,没有真正的在思想上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在教学实践之中只是一味地通过让学生背诵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关试题的相关知识与解题方法来应付各种考试。
新课程标准6大理念
新课程标准6大理念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深远的影响,其中包含了6大理念,这些理念的贯彻落实将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这6大理念,并探讨它们在教育教学中的意义和具体实践方法。
首先,多元智能理念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强调每个学生都具有多种不同的智能类型,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充分发挥其潜能,实现个性化发展。
其次,素质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一理念要求教育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第三,个性化教育理念强调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教学计划,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采用差异化教学的方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第四,协作学习理念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交流,促进彼此之间的共同进步。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设计小组活动、合作项目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第五,情感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引导和培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感体验、情感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最后,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教育的可持续性和发展。
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长期发展,而不是片面追求眼前的成绩。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引导他们形成可持续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新课程标准的6大理念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教师应该深入理解这些理念,切实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新课程理念下创新教学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新课程改革已经数年,新课改自推行以来,对于广大教师和学生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教师如何去教,学生如何来学,都是一个摸索的过程,我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浅谈一下个人对新课程教学的认识,与广大师生共同切磋。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树立四种新理念:一、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本新课程重视高中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发展的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边性、可塑性,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适应不同层次和类型学生发展的要求,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不是强制性的灌输,而是要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学生。
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避免那种单调的、枯燥的说教,把理论和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中。
例如,讲高一《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可以先展示给学生人民币,然后设疑,人民币是否是货币?货币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它的本质是什么?它具有什么样的职能?我们了解这些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指导意义?这样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觉到不是为考试而学,是为用而学。
二、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思维方式、思维能力的培养江泽民曾说过“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我们国家曾出现过这种怪现象,在世界中学生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中,我国中学生经常拿第一名,但这么多年来,我们却没有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为什么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是不是和我们传统的教育模式有关。
我们在教育中,忽略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思维方式、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在教学方式上创新,改变过去那种越俎代庖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去思考、讨论、分析、探索,对教材的观点大胆质疑,不要只注重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学习的过程。
有一位老师在上一堂省级公开课时,曾举例1992年的《中日夏令营中的较量》的故事,让学生谈谈阅读后的感受。
对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思考
对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思考摘要语文是基础工具课,它具有模糊性和灵活性特点,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它能为学生提供广泛的思维素材,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得到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把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开发作为教育的目标,这是培养创新型、开拓型人才的需要,也反映了当今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语文教学创新教育思考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9-0059-02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阵地。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以知识学习过程为载体,强化创新的途径,养成创新的习惯,这是必要而且可行的。
许多研究表明,人的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支柱,创新性思维则是思维能力强弱的标志。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把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开发作为教育的目标,这是培养创新型、开拓型人才的需要,也反映了当今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
语文是基础工具课,它具有模糊性和灵活性特点,十分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它能为学生提供广泛的思维素材,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得到发展。
同时在语文教学中利用灵活多样的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还可以使学生在很小的年龄便开始养成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良好习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读、背、说、写、思的过程,就是学生个体的一种创新过程,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体现。
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十分重要的。
一、创新是教师教学实践的最高技巧教学是知识的科学“加工”、复原和创新发现的过程。
教学具有极其明显、极其丰富的教师个性,像世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树叶一样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种教学,教是教师劳动的创新。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形成了“学生跟着老师走,老师跟着试题走,试题跟着专家走,专家跟着感觉走,感觉关在框里头”的局面。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
、
科 学 的生 活 态 度 , 以后 的科 学 研 究 打 下 良好 的 基 础 。 为 爱 因 斯 坦 曾 说 : 我 没 有 特 殊 的 天 赋 ,只 有 强 烈 的好 奇 “ 心 。 ” 见好 奇 心 对 于科 学 研 究 的 重要 性 , 奇 是 小 学 生 的 天 可 好 性 , 也要 注意 引导 到 科 学 的 轨 道 上 来 。 们 要 培 养 学 生 的 洞 但 我 察 力 , 是 善 于用 敏 锐 的 眼 光 去 看 , 科 学 的思 维 去 想 , 现 就 用 发 事 物 本 质 的 特 点 。比如 《 物 传 递 信 息 的 方 法 》 课 , 求 观 察 动 一 要 蚂蚁和蜜蜂传递信息的方法 , 然 学生们对问题很感兴趣 , 虽 但 进 入 大 自然 . 学 生 的 注 意 力 很 容 易 转 移 . 以我 们 要 提 醒 小 所 他 们 抓 住 观 察 的要 点 , 以免 被 别 的事 物 干扰 , 而 很 快 地 得 出 从 答案。 五 、 强 实 验 教 学 。 养 探 究 能 力 加 培 针 对 科学 这 一 学科 的性 质 。教 学 方 法 已经 从 单 纯 的知 识 传 授 发 展 到 注重 学 生 的 动 手 实 验 。这 是 科 学 课 堂 教 学 改 革 的 重 要 组成 部 分 。我 们 要 根 据 教学 内 容 ,引 导 学 生 设 计 各 种 实 验 , 学 生 在 做 中积 极 思 考 , 做 中得 到 知 识 。 高 动 手 探 究 使 在 提 的 能力 。这 比老 师 直 接 的知 识 传 授更 有 助 于 同 学 们 对 知 识 的 记 忆 、 固 和应 用 , 且 可 以从 中 学 习 到解 决 问 题 的 方 法 。在 巩 而 学 习 《 的 秘 密 》 , 生 在 我 的 提 示 下 用 控 制 变 量 的 实 验 方 摆 时 学 法研 究 了影 响 摆 摆 动 快 慢 的 因素 ,课 堂小 结 时 我 重 点 复 习 了 这个 知识 点 .并 告 诉 同学 们 这 是 在 科 学试 验 中 经 常 运 用 的 研 究 方法 。后 来 在 学 习《 电 的 线 圈 》 通 过 实 验 研 究 影 响 磁 力 通 时 大小 和磁 极 方 向的 因素 时 , 先 让 学 生 写 出实 验 步 骤 , 果 大 我 结 多数 同学 都 能 联 系 到 以前 学 习到 的 实 验方 法 .正 确 地 设 计 出 实验 的步 骤 。 说 明学 生 已经 掌 握 了这 种 探 究 问 题 的 方法 , 这 可 以举 一 反 三 , 解 决 类 似 的问 题 。 授 之 以 鱼 , 如 授 之 以渔 ” 去 “ 不 , 教 给 学 生 解 决 问 题 的方 法 远 比解 答 单 个 的 问题 更 有 助 于 学 生
新课程标准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标准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思考
周 廷 勇
( 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 院,广东 连平 575 ) 1 19
[ 要 ] 当教 育 改革 的春风 吹拂 华夏 大地 的 时候 ,我 们迎 来 了一 个 又一 个让 人耳 目 新 的教 学理 念 ,在 这些 新 的理念 的指 引下 ,我 摘 一 们的教 学方法也得 以全方位改进,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一些方法的实际效果并不如理论创立者或引进者所设想的那样 乐观 ,我们不得不 对 他 们做 一 些深 层次 的 思考 。
一
论 面前 逊 色三 分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思考三 :探究还是抛锚
在新 课改 的 倡议 下 ,探究 性学 习也 成 了一 种非 常手 段 。 探究 性 学 习原 来是 对有 一定 难 度 ,且 有一 定 的探 究 价值 的课 题 进 行研 究 的 一个 过程 ,并 在 这一 研究 过程 中 ,不 断改 进 自己对 事物 的认识 的一种 学 习方 式 。探究 型 学 习具有 独 立性 、能 动 性和 创造 性 的特 点 ,对 于一 些专 题性 较强 的 知识 来说 ,探究 性学 习是一 种相 当
[ 关键词]学生主体
创新
探究式学习
这些年来 ,顺着社会改革的强势 ,教育改革也从此起彼伏到全 老 师做 的 目的就是 萌 发学 生创 新 的欲 望 。这 种引 入 真那 么能 引 面推 进并 不 断深 化 。作 为母 语 的语 文教 育更 是 教育 改 革 的首 冲 。随 发 学 生 的创 意和创 新 思维 吗 ?这 样 的讨论 如果 不 是老 师 的权 威 暗示 着 一些 新 的教 学 理念 与 方法 的提 出 ,传 统 的语 文教 学方 法 遭遇 批 判 下 ,真 的会 有一 个 与课 文相 关 的结论 吗 ? 甚 至 被彻 底地 否 决 。然 而一 些新 的理念 、新 的方法 本 身具 有抄 袭外 创新 是 人类 的希望 、民族 的希 望 ,一 部人 类 文 明史 ,实 际上 就 国人 的思 维 之嫌 ,已 出现水 土 不符 的症 状 。 为此 ,针 对 当前高 中语 是 一 部人 类 自我 超越 、不 断创 新 的历 史 。我们 无 法也 无 意否认 创 新 文教法改革 ,我们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 : 在 语 文教 学 中的 重要 作用 ,但 作 为基 础科 目的语 文来 说 ,基 本技 能 思考一 :所有课 堂教 学都是以学生为主体7 的掌 握恐 怕 才是 最主 要 的 。如果 为 了一 味的追 求创 新 而 忘却 根本 目 现代 教 育最 重要 的 一个 理念 就是 以学生 为主 体 。 的 ,难 免不 出现舍 本逐 末 的悲剧 。 这一 理 念 主张 张扬 学 生 的主 体地 位 ,摆 正教 与学 的关 系 :教 师 更 何 况 ,创 新 并 非 江 湖 中 的鱼 ,撒 下 大 网 即可 捞 到 ,它 是 熊 南传统 的 “ 道授 业 ” 角色 转变 为课 堂 教学 的组织 者 、参 与者 ,放 掌 ,少 而 弥珍 ,需 要 冷静 地思 考 方能 寻 到。 随便 包装 一 下而 人为 制 传 弃 教 学 中 的 话 语 霸 权 ;学 生 也 从 传统 的 “ 动 听 众 ” 变 为 思 维 活 造 出来 的创新 是 一种 换过 包装 的 旧药 ,是 一 种挂 着羊 头 卖狗 肉之 流 被 跃 、大 胆质 疑 、个 性较 强 的课 堂 “ 主人 ”。 最 拿手 的把 戏 。 从 理 论 上讲 ,学生 主 体是 非 常有 利 于教 育教 学 的 。但 在实 践 中 相反,我们的创新除了需要积极思维外 ,更多的需要独立的思 又会 怎 样 ? 考能力 。任何争吵而得出来的结论都会在一个独立思考下得 的结
教师如何体现教材新理念
教师如何体现教材新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的手、脑、口都动起来,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潜能也被充分的挖掘和调动,但随之而来的困惑也较多。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运用新理念教活新教材,因为这是教师走进新课程的关键,也是教师教学的重中之重。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今的教学已不再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了,而是更加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方式的多样化,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及良好的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对知识理解的同时,进而体验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感受,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如何才能体现教材新理念呢?通过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相关书籍资料的查阅,总结出教师如何才能在教学中体现新教材的一些观点,那就是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把新的理念带进课堂,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同时,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理解:1教材的编排内容精简了新教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的轻能力重知识的要求,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思想把教材的内容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步子,如:在数学教材的编排中,一会儿几何知识,一会儿代数知识,好比一台机器,把所有的零件放在学生的面前,作为教师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如何组装机器。
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探究,使我清楚地认识到,必须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机械模仿教师的解题过程,死记硬背,这种方法已在教学站不着脚。
同时,新教材还有它独特的一面,那就是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枯燥的教学变得有趣了,变得使学生容易理解了,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体会到知识就在身边,感受到知识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知识的魅力。
2认真处理好教材、学生、教师三者的关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学习情境的设计者和信息资源的采集者。
新时代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实践探索——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为例
一、引言人才培养一直是高校教育的中心任务。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
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
”在这个新时代教育理念下,高等院校就是要按照“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模式[1]培养人才,教师要提高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种好自己的责任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是工科类专业培养计划中一门重要的数学基础课程。
该课程知识点丰富、应用性强,可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可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创新应用能力。
通过两年来的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学生反映良好,教学效果明显。
二、思政要素融入课堂教学,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相结合在新时代教育理念引导下,山东科技大学各校区掀起课程思政的热潮。
广大教师作为主力军,率先更新教育理念,参加培训学习,充分发掘课程知识点中蕴含的思政要素,研究其在能力培养和品质塑造等方面的教育价值。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任课教师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和阅历,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巧妙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充分发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达到价值塑造、立德树人的目的。
(一)诚信务实的品质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之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
在讲述贝叶斯公式的应用时,结合学生耳熟能详的“狼来了”的故事,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悟诚信的重要性。
创设问题情境———村民对孩子的信任度是如何一次次下降的?然后分析问题,引导学生用概率语言表示事件,首先设事件A表示“孩子说谎”,事件B表示“孩子可信”,再按习惯假设“可信的孩子说谎的概率为0.1”,“不可信的孩子说谎的概率为0.5”,即P (A/新时代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实践探索曹秀娟,王言英,鞠圣会(山东科技大学基础课部,山东济南250031)[摘要]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以学生发展为本 落实新课程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新课程理念【摘要】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在教学中应该倡导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模式是必不可少的。
教育者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要关心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只有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更充实的学习体验。
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和实践,努力将新课程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成长和发展,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学生发展、综合能力、自主发展、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全面发展、重要性。
1. 引言1.1 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性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性在于推动教育体制的转变,从注重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将学生视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新课程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这种转变意味着教育者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潜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通过新课程理念,教育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可以促进他们在学习中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建立个性化学习模式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性在于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点。
只有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使命,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成为自主、有责任心和创造力的个体。
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新课程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2. 正文2.1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是新课程理念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传统教育中,学生通常只被要求掌握单一的知识点或技能,而新课程理念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需要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学习和实践,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新课程教学的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新课程的教学改革。
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新课程教学的魅力和挑战。
以下是我对新课程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新课程教学的理念新课程教学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这种理念使我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新课程教学的方法1. 案例教学:新课程教学注重案例教学,通过分析真实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我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案例教学,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 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教学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我在课堂上,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新课程教学强调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教学效果。
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新课程教学的挑战1. 教师角色转变: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
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提升自己。
2. 学生评价体系改革:新课程教学要求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是我面临的一大挑战。
3. 家校合作:新课程教学强调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如何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是我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四、新课程教学的收获1. 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不断学习、反思,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2. 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新课程教学,我看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他们具备了较强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感受到了新课程教学的魅力:新课程教学使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价值,让我更加热爱教育事业。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已经在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也需要有所改变和更新。
本文将结合新课程理念,探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机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机。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过分注重写作的形式和规范,而忽略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享受写作的过程,激发内在的写作动机。
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机,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 让学生关注生活,激发创作灵感。
通过组织看文学名著,欣赏作文篇章,了解文学作品创作背景和作者心情,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灵感,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写入作文中。
2. 采用“写作分享”的方式。
在写作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作文,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互相借鉴,从而激发写作动机。
3. 通过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内在体验。
鼓励学生多读一些文学作品,让他们丰富自己的内在世界,从而激发写作动机,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注重写作过程的指导和训练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写作过程的指导和训练,而不是只关注写作成果。
写作过程的指导和训练是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写作自信心和写作习惯的基础。
1. 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规划。
在写作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写作规划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进行写作之前的思维导图、提纲框架等规划,使学生在写作之前有清晰的思路和结构。
2. 注重修改和反思。
在学生完成作文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反思,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
教师也要在学生完成作文后进行适当的评语和指导,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之处。
3. 提供多样化的写作任务。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不同类型的写作任务,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让学生在不同类型的写作任务中得到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谈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谈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摘要: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学应以素质教育和学生发展为宗旨,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创设交际情境,提高教师素质等途径,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综合技能的全面训练,获得基本的语言交际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以及激发和保持学习动力,培养自学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把优化课堂教学当成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语文教学素质教育尽管语文教学已受到普遍重视,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尤其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语文教学大多是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成绩高低,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现成结论的记忆,忽视学习过程;重视向学生灌输,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教学活动的严格划一,忽视学生的创造才能和个性差异。
这些现象都无疑有悖于语言教学规律,结果是教师把一门活生生的语言实践课,上成了枯燥乏味,毫无生机的呆板课。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渗透素质教育,本人有几点思考。
一、增强语文的应用意识学语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会运用语文这一生活与工作都不可缺少的工具。
所以说,一个人的语文素质的优劣不看他语文知识掌握的多少,也不看他考试分数的高低,应主要看他运用语文素质去处理现实生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学习新的知识的能力如何。
把语文实际应用能力引入考试,不能不说是对中学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成功尝试。
当然在平时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应注意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二、转变教育观念,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要实现由片面追求升学率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其根本在于彻底转变观念。
只有政府部门、教育工作者、家长乃至全社会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才有良好的环境,才可能实现真正的国民教育。
没有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的更新,再现代化的教育设施,再高水平教师队伍,都不可能创造出面向来21世纪的素质人才。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
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旨在推动学校教育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强调教师的引导和促进作用,以及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一、以学生为中心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即将学生放在教育活动的核心位置。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和差异,并根据其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培养。
同时,在教育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自己成长过程中最主要、最积极、最直接参与者。
二、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新课标提倡“素质教育”,即强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而非单一知识技能。
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等各个方面。
在课堂上,我们应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让他们在不断探索中全面成长。
三、强调教师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新课标认为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需要扮演更多的角色。
例如,教师需要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指导者、启示者和促进者。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让他们在自己探索和实践中获得成长。
四、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新课标强调评价是教育活动不可或缺的环节。
但与传统评价方式不同,新课标提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这意味着我们不能仅仅通过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而应该从各个方面考察他们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采用观察记录法、作品展示法等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
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新课标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成为自己的主人,具有独立思考、自我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课程设计和实践中。
六、注重跨学科教育新课标提倡跨学科教育,即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融合到一起进行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影响着每一个人的未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创新,其中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本文将浅谈关于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一、什么是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是指一种以学生为本、以质量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课程整合为重点的教育理念。
它主张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应得到重视,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注重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主干地位;培养学生多元化的能力,包括学科基础知识、学科思维、学科方法与技能、学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跨学科问题解决能力等。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一)以学科内容为核心新课改革将学科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重点,注重学科课程内容的教学设计。
我们需要通过构建具有吸引力和意义的课程内容,让学生感到学习的欲望。
例如,在语文课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选择经典的文章、故事等素材,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情感能力、修养素质、价值观念等。
(二)强调跨学科整合新课程理念下,跨学科整合已经成为了教学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我们可以将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联接起来,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相关的知识。
例如,在地理课程中,我们可以将学科知识与本地的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相结合,更好地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地理知识。
(三)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也越来越被重视。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合理的教学资源和指导,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主探究和学习相关知识。
例如,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应该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利用网上英语学习资源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知识,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四)教学形式多样化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形式也应该更加多样化。
学生能够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摘要:自2001年6月,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时至今日新课改已进入第七个年头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积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自觉进行教学创新,创造性地进行教学,适应新课程的顺利转变。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观念实践教师素质转变创新思考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正在成为可能。
大家都意识到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教师。
可以说,新课改对教师角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怎样提高教学技能,以更好的适应新课改,是我们一线教师面临的一个严肃问题。
下面就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谈谈我的理解和运用。
如何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改理念,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才能实施好新课程,但教师角色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
我们应从自己面临的现实情境出发,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习惯进行认真地思考和调整,尽可能的做到观念更新、知识更新、方法更新、人格提升、教学反思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素养。
一、观念更新新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一个“新”字,新观念、新思路、新教材、新方法……一个固守旧观念、旧模式的教师,一个只能依葫芦画瓢的教师,怎么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呢?行动的改变源于思想观念的转变。
刘佛年先生说:“任何改革和教育事业的苏复和发展都是从观念改革开始的。
”实施新课改,不是单纯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改革问题,首先是人的观念的转变问题,要根除就的传统教学观念,树立新的现代教育观念。
今天的中学生,生活在开拓创新,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环境之中,改革开放的洪流、商品经济的大潮、民主自由的环境以及升学考试的压力、家庭的宠爱和厚望,这一切汇合成现实交响曲,伴随着他们长大。
明天高层次的人才要求和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要求他们自身应当是具有丰富的知识,多方面的才能,坚韧不拨的意志和求实进取的开拓精神,将未来社会对人的基本素质的各种要求用通俗的语言概括起来,就是五句话:会做人,会求知,会生存,会创造,会健体。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读书心得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读书心得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通过阅读《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这本书,我对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更加明确了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的方向和目标。
一、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单向的知识灌输,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教学。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认知发展规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除了知识传授外,课堂教学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应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情感体验,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
三、课堂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课堂教学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
同时,教师还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五、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方式应该多样化,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相结合。
同时,评价标准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全面发展需求。
异步教学——新课程从理念走向实践
从《 纲要》 对培养 目标的上述规定看, 新课程较之 以前更加注重学生创新精神 、 实践能
力的培养 , 基础知识、 在“ 基本技能” 之外还加上 了“ 方法”并将、 乐于探究 、 勤于动手 ,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
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新课程在教学 目 标上突出了“ 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 、 正确的价值 观” 以及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 并且非常注重学生诸种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内容上强调与学生
景中 。
( 教 学观 二)
新课程 将教学 目标 由原 来一 维的知识 技能提 升到现在 的知识 与技 能 、 过程 与方法 、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立体 目 。《 标 纲要》 规定: 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教育教 学实践应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其在获得基础知识 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 习, 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 要改变课程 内容“ 繁、 旧” 难、 偏、 和过 于注重 书本知识 的现状 , 加 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观代社会和科技发展 的联系,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经验 , 精选 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 死记硬背 、 机械训练
班级教学指的是一个教师面对 由许多年龄和知识程度基本相近的学生组成的一个学习班 ,
按同一教学进度对全班学生同时进行教学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要求同一个班的学生
在同一时间里 , 用同一速度同时学完教师规定的同一个学习内容。根据班级授课制上课的
展。
二、 异步教 学为 “ 新课 程 ” 理念 的 实践提 供 了可 行 的行动 方 案 , 理念 的贯彻 提 供 了实 为
新课程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新课程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完全沿袭原来的教法,显然不能满足新课程的要求。
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和良好行为的养成,是教师应该特别注意研究的重点。
我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以新课程教育理念为指导,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进行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一、语文教学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目标,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意识。
教学导入要设悬念与实践生活或以前学过的内容联系,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关注新课程所需要的知识衔接与铺垫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学习。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针对所讲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
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花坞春晓、桃红李白等春景激起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理念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
从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氛围,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关注学生学得如何。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要以组成学习小组,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讨论,相互帮助,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提高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能力,不断提高语文分析能力,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发展社会交往能力。
新课程主要理念和教学案例分析
新课程主要理念和教学案例分析新课程新理念之一: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强调“面向学生”包含四层含义:1、强调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
2、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要求,获得成功。
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3、强调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4、课程教学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发展特点,关注、关照学生的需要、兴趣、追求、体验、经验、感觉、困惑、疑难等。
案例2:王林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机会能一鸣惊人。
期末考试前的一天下午,王林走过教导处门口,看到里面没人,就走了进去,一眼看到老师放在橱里的语文试卷。
他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正当他打开橱门时,教导处张主任突然走了进来。
张主任看到瑟瑟发抖的王林,什么都明白了。
张主任严肃地对王林说:“平时不努力,现在偷试卷,真丢脸!你等着受处分吧!”脸色煞白的王林哀求道:“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请不要处分我。
”张主任怒道:“没门!”几天后,学校宣布了对王林的处分决定。
请问:张主任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假如你是张主任,你会怎样做?案例2分析:在上述案例中,张主任的做法是不对的。
这是因为他的做法违背了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
错误之一:是没有把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看待。
王林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他正需要接受学校教师的教育和帮助,作为教导主任不能以这种简单的方法进行教育,应该与他一起分析错误的危害,帮助他,同时指出他在学习上应努力的方向,并相信他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能改正错误。
错误之二:是没有把学生看作是完整的人。
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
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关注学生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抓住教育契机,引势利导,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
孟建刚
新课程教学已经有四年多了,其理论概念深入人心,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操作中,情形不容乐观。
从城市学校到农村小学,虽然一直在推行并且进行了一系列的比赛活动,但在常规教学中由于缺乏对理念内涵的理解和把握,以致于伴着新课程理念的调子,唱着传统教学的歌词,形成这种教学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新课程理念较为抽象,而教学是具体的行为。
新课程和旧课程的主要区别在于课堂的主体发生了变化,但这种变化是隐形的,不是显性的。
从一堂课很难判定学生和教师到底谁是主体。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难把握。
而界定主体的判断标准也是模糊不定的,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具有目的性的。
专注于课堂主体的转移势必将影响教师课堂教学的注意力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在学生知识接受的方面会带来差评。
教师在教学中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学生到底学到了多少知识,而过分强调学习的主体反而使一节课堂教师问学生答,或者学生整堂课在讨论和合作探究,教师反而成为了守卫纪律的保安,显得无所事事。
所以说新课程教学不应该是一个固定的方程式,必须按照模板进行填充,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灵动的课堂,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应该弱化或者摒弃。
而在教学评价中,往往把学生的主体作用无限扩大,不顾及课程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是教师无所适从。
第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知识基础决定了课堂教学主体的转化。
学生的学习习惯影响着学生一生的学习,好的学习习惯成就一个人,不好的习惯使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吃尽了苦头。
所以,学生的学习习
惯是非常重要的。
在新课程教学中,影响学生课堂主体作用的主要是学生的学习习惯。
勤于思考的学生,在新课程教学中运用自如如鱼得水,而死记硬背照猫画虎的学生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中,显得捉襟见肘。
所以新课程教学要从一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并且在整个课堂教学中需要各科教师的相互配合。
不能老教师讲授式,年轻教师新课堂。
教学改革就是要齐心协力,共同来完成。
学生的知识基础也是影响学生主体作用的问题之一,在农村学校的教学安排中,教师逐渐形成了固定的年级教学模式,低年级教师一生都在教低年级,教师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前瞻性,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所学年级知识固步自封,衔接性较弱。
知识基础不是太好或者是按照大纲全部能够掌握。
学生基础知识的弱使得在新课程教学中对于研讨性的问题没有更多的想法和思维的基础,影响着在课堂教学中的合作。
使得学生的主体作用显现不出来。
第三,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唯一的主体体现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的体现有很多方面,小组合作学习不应该是唯一的主体学习形式。
只要在课堂教学中能够体现出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究和钻研,或者能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发现新的知识点,就足够证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体现,而不能只界定在小组合作一个形式上。
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自主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学习过的方法使原有是知识拓展延伸就可以判定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发酵,而不能仅从形式上判断。
实际上就是学生有学习的欲望和激情就能够激发思维。
第四,教师教学习惯的影响。
教师教学的连续性是影响课堂模式的关键之一。
在我们现有的教师中,大部分是传统教育的接收者和执教者,长期的教学习惯很难改变,即使有心改变,但在有意无意中会出现急于让学生发现和理解的场景。
课堂教学的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主要是先从教师的理念转变开始,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渗透。
但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各自都有一套完整的提高效率的理论体现和实践经验。
由于学生成绩评比影响着教师的业绩,和教师的绩效、调动、评优选先有着极大的关系。
所以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不敢做出大胆的体验和尝试。
总结经验也就无从谈起。
并且新事物的出现总要打破旧的体系,而旧的体系根深蒂固,在教师的工作生涯中已成固有的习惯。
再一个方面就是教学过程的连续性问题。
在农村小学,一般情况下,教师的教学是一种固有模式,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教师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很少有从一年级贯穿到六年级的教学习惯。
致使教师在教学中缺乏连续性和延展性,在新课程教学中致使知识贯穿很难形成,教师长期以来对整个知识结构的变化把握不准。
影响了教师向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转变。
并且教学习惯的不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第五,课堂讲赛活动主观意识强,并且评价标准不统一,给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造成了模糊的概念。
在课堂竞赛活动中,评价一般是按照教师教学的长期影响来评价的,主观性强,新手很难出手。
并且评价的标准版本较多,评价人员对新课程的理解千人千面,很难从
一个客观标准进行准确的评价,所以,使教师对新课程概念的观点不一,理解不同。
当然,新课程教学的形成有很多的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失误和弯路,但只要下决心改变,一定会迎来教学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