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历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课件2(人民版必修一)
秦朝的败亡: 关于秦朝的败亡:
• 有人质问 : “ 夏商周因封建而延 , 秦郡邑 有人质问: 夏商周因封建而延, 而促” 郡县制既然能够加强中央集权, 而促 ” 。 郡县制既然能够加强中央集权 , 为什么秦朝却很快覆亡? 为什么秦朝却很快覆亡? •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回答说:因为秦朝统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回答说: 治者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群众, 人怨于下” 治者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群众,“人怨于下”, 所以一呼百应, 所以一呼百应,揭竿而起一下子推翻了秦的 统治。 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统治。“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皇帝制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思考: 思考: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有何影响? 度有何影响?
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 A、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 B、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朝王朝的基础,为历代王朝 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朝王朝的基础, 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C、对以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以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相同: 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相同: 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王权的统治 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王权的统治 巩固王权的 不同点
分封制
奴隶社会 时代 血缘 地域 基础 隶属关系 相对独立,世袭 直属中央,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相对独立, 直属中央,皇帝任免, 诸侯有统治权 权力 官吏只有管理权 利于统一 作用 导致割据 性质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试结合材料分析秦朝速亡与郡县制关系。 试结合材料分析秦朝速亡与郡县制关系。
走 向 “大 一 统
大一统
东灭六国 北击匈奴 南征岭南 西南开“五尺道” 西南开“五尺道” 皇帝制度 政治制度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朝议制度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习目标]一、“六王毕,四海一”1.统一六国(1)概况: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国相继攻灭东方六国。
(2)意义: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
2.开拓疆土(1)概况(2)意义: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深化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背景二、海内为郡县1.起源: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
2.推广:秦统一后,秦始皇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3.内容(1)“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
(2)“县”隶属于郡,下设“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3)少数民族聚居地同县级地方行政机构称为“道”,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并兼管公文传递的“亭”。
4.特点(1)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2)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5.意义郡县制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比较归纳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三、百官公卿1.皇帝制度(1)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
(2)皇位世袭,并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2.中央实行的“三公九卿”制度(1)“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系统。
(2)“九卿”: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
3.“朝议”制度: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朝议”等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减少君主决策失误。
概念辨析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君主专制是决策方式,强调君主个人权力至高无上;中央集权是一种政治体制,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二者相结合构成了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四、汉承秦制1.“汉承秦制”:西汉王朝大体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
汉武帝时设置十三部刺史和司隶校尉,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2.西汉王朝继续推行郡县制。
汉初曾分封诸侯王而形成“郡”“国”并存的局面,后逐步消除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使“大一统”政体更为巩固。
5第二单元 秦汉时期 两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授业图: 授业图:汉 代崇尚儒学, 代崇尚儒学,经 术成为入仕之途, 术成为入仕之途, 不少家族世代治 经,形成家学传 统,老师和门生 之间形成终身的 师承从属关系。 师承从属关系。
授业图(汉代画像) 授业图(汉代画像)
(三)两汉的时期的文化
科学技术: 2. 科学技术: ①造纸术的发明 ②数学成就
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汉 武 帝 刘 彻
主 父 偃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 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 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 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
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汉武帝集权措施的影响: 汉武帝集权措施的影响: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进一 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 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 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经济的发展。 权力的过于集中也带一些弊端, 权力的过于集中也带一些弊端,如 东汉末年的外戚和宦官专权。 东汉末年的外戚和宦官专权。
(二)两汉的社会经济
背景:大一统局面下, 背景:大一统局面下,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1.农业 1.农业 ①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 二牛一人的犁耕法 ②西汉中期发明了犁壁
犁壁在使用时,可以把土按一定方向翻倒,并 犁壁在使用时,可以把土按一定方向翻倒, 能同时完成翻土、灭茬、开沟、起垄等工序 能同时完成翻土、灭茬、开沟、
3. 文学 汉赋 一种专事铺陈辞藻、 一种专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的文体 是吸收楚辞表现手法的带韵散文 代表人物---司马相如 代表人物--司马相如
西汉早期麻纸 甘肃放马滩出土) (甘肃放马滩出土)
蔡伦像 汉代造纸流程示意图
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是中国 古代数学专著, 古代数学专著,是“算经 十书”中最重要的一种。 十书”中最重要的一种。 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上承先秦数 学发展之源流, 学发展之源流,入汉之后 又经许多学者的整理、 又经许多学者的整理、删 补和修订, 补和修订,大约于东汉初 公元1世纪)成书, 年(公元1世纪)成书,是 几代人共同劳动的结晶。 几代人共同劳动的结晶。 它总结出的负数运算、 它总结出的负数运算、一 元二次方程解法等是当时 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 方法。 方法。它的出现标志着以 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 学体系的形成。 学体系的形成。
高中历史 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3.朝议制度 3.朝议制度 (1)概念: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讨论国家军政 概念:丞相、 要务的方式。 要务的方式。 (2)评价: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 评价: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 误;但在秦始皇晚年遭到破坏。 但在秦始皇晚年遭到破坏。 4.“汉承秦制”:西汉王朝大体继承沿袭了秦朝的 4.“汉承秦制” 汉承秦制 官僚制度,历史上称为“ 官僚制度,历史上称为“ 汉承秦制”。汉武帝时 和司隶校尉, 设置十三部刺史和司隶校尉,加强了对地方的控 制,对于稳固政权和防止地方分裂势力,意义 对于稳固政权和防止地方分裂势力, 重大。 重大。
三、百官公卿 1.皇帝制度:秦王嬴政采用“ 称号, 1.皇帝制度:秦王嬴政采用“ 皇帝”称号,自称 皇帝制度 的地位。 “始皇帝”,并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始皇帝” 2.中央官制 2.中央官制 (1)三公制:秦朝在中央设立 丞相、太尉和御史 三公制: 大夫,丞相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 大夫,丞相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 军事;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 军事;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系统。 系统。 (2)九卿制: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称之为 九卿制: “九卿”,如奉常、郎中令、卫尉等。 九卿” 如奉常、郎中令、卫尉等。
课时作业
基础达标 1.古人坐船从位于漓江的桂林直达位于湘江的长 1.古人坐船从位于漓江的桂林直达位于湘江的长 沙,这种情形最早只可能发生在 A.西周 A.西周 解析 及运用。 及运用。 B.春秋 B.春秋 C.战国 C.战国 ( D ) D.秦朝 D.秦朝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
2.“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2.“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六合之内 这句话说的是 A.夏禹实行“家天下” A.夏禹实行“家天下” 夏禹实行 C.周天子分封诸侯 C.周天子分封诸侯 解析 ( D ) B.商朝推行宗法制 B.商朝推行宗法制 D.秦始皇统一六国 D.秦始皇统一六国
高考历史(必修一专题一)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必修一专题一: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选择题1.(2011年9月皖南八校联考2题)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这一做法使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B.君主专制造成的失误有所减少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D.民主观念开始渗透到政治体制【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三公经过朝议的方案供皇帝裁决,可以避免皇帝的决策失误。
A 选不能体现,CD项说法错误。
2.(2011年11月潍坊市三县期中1题)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
把渭河比作天体的银河“天汉”,把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
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A.神话皇权,万世一统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D.皇位从二世三世至于千世万世,传之无穷【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这一建筑风格象征权力向中央集中,体现了中央集权的特征。
2011年全国大纲卷第19题类似。
3.(2011年11月德州期中19题)《史记》记载:(秦始皇)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
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
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
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
”案问莫服。
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
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
这表明①体现了韩非子的思想②君权与相权的矛盾③皇帝行踪神秘化,维护皇帝的独尊地位④要加强中央集权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4.(2011年9月厦门双十中学月考8题)史书记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A.收藏玉玺,天子喜好B.以玉制玺,天子专有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D.天子至尊,皇权至上【答案】D【点拨】根据材料,天子的印称为玺,用玉来制作,禁止民间使用玉来制印,这些规定和君主比如在服饰样式、颜色、车驾规格等一样,都旨在反映君主为了突出“天子至尊,皇权至上”,严禁老百姓僭越。
人教版必修1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优秀版)
秦始皇大家像好
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 治
大家好
一 、“六王毕,四海一”
——实现统一
灭六国
1、过程
北方:击匈奴、夺河套、修长 城、筑直道
南方:征岭南、修灵渠、置郡县
西南:开“五尺道”、任官吏
2、意义:扩大统一帝国的规模, 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大家好
秦灭六国计谋精, 远交近攻二步行,
大家好
自主学习
问题:1、什么是挟书律?其目的是
什么? 2、如何评价挟书律?
大家好
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一)、秦朝中央集权的建立
1、秦的统一 过程
意义
建立中央官僚机构
2、秦朝中央集权的建立 确立地方郡县制
书”“坑儒”
颁布“挟书律” “焚 (二)、汉承秦制
洁心与大熊在进入高中的第一天相识,两人都是大个子,分座位的时候,老师让男女生各排一队,一队一个次第走到座位上,最后一排有六张桌子,洁心谦虚地站到一个比自己矮一点 点的女生前面,与大熊成了同桌
题。可是没想到阅读题花的时间好多
大家好
结束
大家好
享受音乐之美
(播放粤语歌曲《秦始皇》,请学生翻译成 普通话,打出幻灯,展示歌词:“大地在我 脚下,国计掌于手中,哪个再敢多说话;夷 平六国是谁,哪个统一称霸,谁人战绩高过 孤家?高高在上,诸君看吧,朕之江山美好 如画;登山踏雾,指天笑骂,舍我谁堪夸! 秦是始,人在此,夺了万世潇洒;顽石刻, 存汗青,传颂我如何叱咤!”)
• 军权皇控
大家好
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三公九卿” 分工严密,各司其职,而又互相牵制, 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权完全操纵在皇帝 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至旁落。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和经济和思想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积极: ①政治: 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 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 ② 经济: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 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起
秦 朝 灭 亡
刘 邦 攻 入
公 元 前
咸 阳
年
,巨
子鹿
婴之
投战
降
,
主题二 西汉的兴衰 (前202--------公元9年,国祚210年)
建立
恢复和发 展(休养
生息政策) 汉武帝的大一统
衰亡
8
60 119
138
202
前 年 , 西 汉 建 立西秦事世行楚汉战争朝件、、汉昭中之有史宣央后:称中集前的文 景 之 治西权兴大汉汉汉 高 祖 刘 邦、 衰一,建王落统与立莽前年张骞出使西域、王东、阶篡朝汉董仲舒建议设立太学休汉级。统养矛。历一与 匈 奴 三 次 大 战生西盾1称汉 武 帝 派 卫 青 、 霍 去 病息2加汉汉帝、前 年 , 张 骞 第 二 次 出 使 西 域深后朝。文致期。其景,使是中西 域 开 始 正 式 归 属 中 央 政 权之因西中前 年 , 设 西 域 都 护 , 标 志 着,治汉土国较、由地历大西 汉 灭 亡汉盛兼史的武年 王 莽 篡 汉 , 建 立 新 朝 ,转并上历盛衰盛继史。
期 分 裂 的 时 期 三 国 时 期 。
布 灭 亡 , 中 国 历 史 又 进 入 了
年 , 曹 操 次 子 曹 丕 逼 迫 汉 献 帝
让
位
“大一统”原则规范下的秦汉政治与文化
故 云 政 教 之 始 。 此 处 何 休 所 说 的 “ 一 统 ”, 的 ” 大 指
就 是统一 的规模 与 程 度 , 上述 “ 一 统 ” 第 二 是 大 的 层 含 义 。这 已经 和 原 义 稍 有 不 同 , 组 由 原 来 的 词 动 宾 结 构 变 成 了 偏 正 结 构 。 但 因后 一 种 理 解 比较
合 乎 现 代 汉 语 语 法 , 以普 遍 为 今 人 所 接 受 。 其 所
实 两者 的意思并 无根 本 的区别 。 秦 汉 以降 , 史 上 虽 然 统 一 与 分 裂 交 相 更 替 , 历 但 总的来 说 , 一 是 主 流 , 不 可 逆 转 的 总趋 势 , 统 是
割 据 分 裂 是 暂 时 的 历 史 现 象 , 且 总 是 遭 到 人 们 而
合 , 即对 “ 统 ” 持 的 基 本 立 场 和 态 度 。后 来 也 一 所 也有 人将 “ 一 统” “ ” 解为形 容词 , 为“ 大 的 大 理 认 大
一
将 其 入 主 中原 、 定 天 下 看 作 是 “ 丕 业 以垂 休 万 底 成
祀 者 ” 之 盛 举 。 而 当 时 的 知 识 阶层 , 是 突 出地 更
流 露 了 盼 望 统 一 的 心 态 。 如 产 生 于 r t朝 时 期 的  ̄- B
统 ” 是 “ 的 统 一 ” “ 度 的 统 一 ”, 描 绘 、 就 大 、高 即 形
《 经 注 》 《 明 文 选 》、 文 心 雕 龙 》 《十六 国 春 水 、昭 《 、 秋 》、 齐 民要 术 》 《 氏 家 训 》 等 著 作 的 编 撰 范 《 、颜 ⑨
关 键 词 大 一 统 秦 汉 政 治 文化 “ 一 统” ” “ ” “ ” 大 的 一 为 大 。 大 在 这 里 是 推 崇 或 尊 尚 的 意 思 ;一 统 ” 即 以 “ ” 统 ” “ , 一 “ 之 , 谓 “ 持 其 本 , 统 万 物 ” 。 换 言 之 , 大 一 所 总 以 “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二、巩固统一 ㈠地方:
1、出现:春秋战国
郡县制
2、确立:秦朝 3、内容:郡——县(道)——乡——里
4、特点: (1)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2)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5、意义: (1)有利于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 (2)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6、发展:西汉初郡国并行 后消除地方割据,巩固大一
--钱穆
*秦汉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
政治的影响(岳麓版教材)
• 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 • 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的基础, 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 强和完善。 • 对以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 产生了重要影响。
走 向 “ 大 一 统 ” 的 秦 汉 政 治
统一全国(“大一统”政治格局 的形成 )
以地域为基础 官僚政治
皇帝任命 才能、功绩等 直属中央,有利于 加强中央集权和国 家统一
长官产生和 待遇
选官依据 地方与中央 的关系 (作用)
相同 点
都是地方行政制度;都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要解决的 问题都是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㈡中央:
1、皇帝制度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3、朝议制度
作用: 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
“两制”渐 渐崩坏
(西周)
分封制、宗法制
(春秋)
诸侯割据混战
封 建 经 济 的 发 展
秦商鞅 变法成 效最大
(战国)
各国掀起 自上而下 变法运动
秦的统一
一、秦始皇统一中国 ㈠ 特点:先弱后强、先近后远
BC221年 定都咸阳
咸阳
秦
秦汉的大一统格局知识点
秦汉的大一统格局知识点秦朝统一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开创了统一的先河。
而汉朝则是在秦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其大一统的格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介绍秦汉的大一统格局知识点。
一、政治格局秦朝实行了一系列的中央集权政策,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局面。
其中最重要的是推行郡县制度,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进一步分置县,直接任命官员,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此外,秦始皇还废除了封建制度,统一了封号,取消了分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
汉朝在政治上延续了秦朝的中央集权政策,并进一步完善。
刘邦在建立汉朝后,实施了县官不练法、乡官不练科的政策,减少了地方割据的可能性。
另外,刘邦还设置了丞相和太尉等官职,作为皇帝的重要助手,进一步加强了中央政权的集中统一。
二、经济格局秦朝在经济上实行了一系列的措施,推动了国家的统一和繁荣。
其中最著名的是推行了统一货币制度,统一了度量衡,统一了车轮规格等。
这些措施不仅方便了贸易和交流,也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经济的控制。
汉朝在经济上继承了秦朝的一些政策,并进一步完善。
汉朝推行了均田制,将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降低了土地集中的程度,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此外,汉朝还开辟了丝绸之路,与西方进行了贸易往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三、文化格局秦朝在文化上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为后来汉朝的文化格局奠定了基础。
秦朝进行了文字的标准化,制定了统一的文字规范,促进了文字的传播和沟通。
同时,秦朝还兴修了万里长城,加强了边防的建设,保障了国家的安全。
汉朝在文化上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发展。
汉武帝推崇儒家思想,设立太学,注重教育的普及,广泛推行儒家经典。
此外,平民百姓也得以参与到文化生活中,民间文化得到了繁荣发展。
总结起来,秦汉的大一统格局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种格局奠定了中国历史上中央集权的基础,为后来的历史铺平了道路。
对于今天的社会来说,秦汉的大一统格局仍然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高中历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根据材料,郡县制在中国历史上发挥怎样的积极作用?
刘邦大封同姓王,以为依仗刘氏“天下一家” 的格局,就能巩固皇权,稳定天下,他分封给同 姓诸侯王的土地面积甚至超过了中央直辖的土地 面积。结果他死后不过18年,诸侯王就发动了叛 乱。
西汉前期形势图
汉高祖刘邦——郡国制
郡国制为西汉初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郡和封国 同是汉初地方高级的行政区划,郡直属于中央,封国 则由分封诸王统治。刘邦认为封建有屏藩之利,郡县 有统制之功,由是二者并行,使全国形成封国与郡国 并存的郡国制度。但由于时间一久,封国势力逐渐坐 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中央难于驾驭。故在文帝时, 贾谊曾建议削弱诸侯;至景帝,晁错更进一步提议削 减诸王封地,由是诸王起兵叛乱反对汉室,史称「七 国之乱」。及后景帝派周亚夫平定叛乱,诸王被杀。 自此,景帝将王国军政大权、官吏任免权全归中央, 分封王国名存实亡。
秦长城遗址
灵渠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
秦始皇陵兵马俑(单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单俑)
秦巩固统一的其它措施: (1)统一文字:以秦国文字统一全国
文字,并命李斯制定小篆(简化的秦文)
齐
楚
燕
韩
赵
魏
秦
下页:统一货币
(2)统一货币
齐 楚 燕 韩 赵 魏 秦
圆形方孔钱
下页:统一度量衡
(3)统一度(长度)、量(体积)、衡(重量)的 标准,规范车辆、道路的宽度
奏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雄图发英断,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全人,函谷正东开。 ——李白《古风》
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朴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贾谊《过秦论》 秦始皇头戴冠冕,身着龙袍,腰戴白玉,还佩有长剑, 显示了惟我独尊、君临天下的帝王身份;目光炯炯,虎视 眈眈,威严而傲慢,流露出当年威震六国之态,展现了一 统天下的勃勃雄心。
秦汉:国家政治的大一统时期
故都陈等地,并在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 政权— 张楚政权,陈胜自立为“张楚王”,吴广为 “假王”。由于“天下苦秦久矣”,所以“天下云集 响 应,赢粮而景从”,“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大泽乡起义(图本身说明)
这幅依据历史文献记载而绘画的想 像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公元前209年陈 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时的情景。 “斩木为兵,揭杆为旗”。大泽乡 起 义揭开了秦末农民战争的序幕。
重要名词:
三公九卿 郡县制 “使黔首自实田” 长城 灵渠 大泽乡起义 巨鹿之战
焚书坑儒 楚汉战争
第十一讲
西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巩固和发展 二、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持续发展 四、西汉中后期的统治危机与王莽改制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巩固和发展
这幅国画是1959年由当代画家刘旦 宅画的;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陈胜墓座落在今河南永城县芒砀 山南麓。该墓在1975年重新加以 修整和绿化。墓碑上的“秦末农 民起义领袖陈胜之墓”几个字是 由郭沫若题写的。
陈胜、吴广起义形势图
2、秦王朝的灭亡
(三)楚汉战争与西汉的建立
1、楚汉战争
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为了争 做皇帝,从公元前206年开始,两人 又打了四年楚汉战争,最后以刘胜项 败而结束。
异姓诸侯王
楚王韩信 梁王彭越 淮南王英布 韩王信 赵王张敖 燕王臧荼 长沙王吴芮 都下邳 都定陶 都六 都颍川 都襄国 都蓟 都临湘
同姓诸侯王
齐王刘肥 楚王刘交 吴王刘濞 代王刘恒 淮南王刘长 梁王刘恢 赵王刘如意 燕王刘建 淮阳王刘友 都临淄 都彭城 都广陵 都晋阳 都寿春 都睢阳 都邯郸 都蓟 都陈
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3)皇帝制度的特征
A. 皇帝独尊 B.皇位世袭 C.皇权至上(核心)
本质:是 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
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2、三公九卿
皇帝 三公
丞 相 太 尉
御史 大夫
九卿
奉 郎 卫 廷 典 宗 治 少 太 常 中 尉 尉 客 正 粟 府 仆 令 内 史
皇帝
有何特点?
左、右丞相 “百官之首”
--李白《古风》
秦始皇陵兵马俑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基本要求:
1、了解秦的统一; 2、知道皇帝制度创立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3、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史实,了解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去影响。
发展要求:
知道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一 )“六王毕,四海一”——实现统一
1、过程
(1)东灭六国,建秦朝
职责:协助皇帝处理政事
以皇权为中心的 中央行政体制, 御史大夫 太尉 三公在地位、职 (丞相)助手 责和权力方面相 监察百官 军事 互牵制,使军政 (位低权重) (虚有其位) 大权集中在皇帝 一人手中 九卿
“君主专制”是国家政权的主 宰和中央决策方式,即皇权至上、 皇帝独裁; “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 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 方绝对服从中央。
——柳宗元《封建论》
【译文】有管理人民的郡县制,可是不把地方政权交给郡县; 有管理人民的地方官,可是不让郡县官进行管理。郡县不 能发挥郡县制的作用,地方官不能行使职权,残酷的刑罚, 痛苦的劳役,使万民怨恨。问题的根源在于朝廷的暴政, 不在于郡县制,秦朝的情况就是这样。
治走 向 “ 大一统 大 一 统 ” 的 秦 政治制度 汉政
东灭六国
北击匈奴 南征岭南 西南开“五尺道”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朝议制度 郡县制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2、“四海一”
秦 始 皇 开 拓 边 疆 的 措 施
派蒙恬北击匈奴
北击匈奴
河套地区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2、“四海一”
秦 始 皇 开 拓 边 疆 的 措 施
派蒙恬北击匈奴
修直道、长城
北击匈奴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2、“四海一”
秦 始 皇 开 拓 边 疆 的 措 施
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
修直道、长城
修灵渠,统一岭南地区
漓 水
湘 水
灵渠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2、“四海一”
秦 始 皇 开 拓 边 疆 的 措 施
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 修直道、长城 修灵渠,统一岭南地区
开辟五尺道,西南夷纳入版图
西南夷
长城
陇西郡
辽东郡
南海郡
思考:秦始皇统一的原因及意义?
谢
秦灭六国形势图
燕 齐 秦
楚
秦灭六国形势图
燕 齐 秦
秦灭六国形势图
齐 秦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秦统一中国在公元前221年
1、“六王毕”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2、“四海一”
2、“四海一”
谢!
Thank you!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人民版·专题一·第二课
朱力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秦王为人,蜂准,长
目,挚鸟膺,豺声,少恩
而虎狼心···”
——《史记·秦始皇本纪》
走向“大一统”毕”
秦灭六国形势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返回 ①稳定了统治秩序,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②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 基础 (逐渐凝聚成华夏的国家意识)。 分封制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和文化的交流。西周封国内居住着 几个方面的代表人物,即被分封子弟及其率领的军队、殷遗民、 专业技工等,他们同住在一个城市内,谓之“国人”。封地所在 的一些土著族群,其首领及封君与国人相互通婚。还有一些土著 居住在郊野,成为“野人”,他们往往是东部古老的族群。在封 国之内还有其他的不同族群。他们构成一个多元的复杂社会,推 动了文化大融合。
返回
②人才的流动方式。春秋战国时期,为图强争霸的需要,各 诸侯国 尚贤 思想流行,传统的世卿世禄制被打破,出现许多布
衣卿相,如管仲、苏秦、吕不韦等。各国盛行养士之风,用人唯 才,打破了宗法血缘限制。
③中央集权政治体制流行,有计划打压奴隶贵族(如楚国吴 起、秦国商鞅等)、以定额的俸禄代替土地分封,分封阶层向编 户齐民转变等,都在客观上起到了瓦解宗法制的作用。
(5)诸侯权力和义务: 诸侯享有在封国内世袭统治、对 下属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力。诸 侯必须服从周王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 朝觐述职等义务。
(6)发展演变:
返回
分封制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起源时间 已经难以考证。史料记载,黄帝时代,“诸侯咸来宾 溯源 从”、“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黄帝“置左右大监, 监于万国”,这描述的便是早期的分封制
了宗法政治的需要,使婚姻政治化
姓氏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以父权和族权为象征
方面
的,是带有阶级等级的宗法制的反映
信仰、 宗法制调节人际关系,规范伦理道德,促使中国文
观念 化成为伦理型文化。
第二节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 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二、郡县制
(中央——地方)
1、秦郡县政机构示意图
郡(郡守)
地 方
县(县令)
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道 ”
里
亭
直属中央
2、郡县制与分封制差别 垂直管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 治 3、作用: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地方 管理;巩固统一;奠定基础;重要 标志 4、汉:开始郡国并存,后消除地方 势力
小结
1、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为秦代开始的郡县 制和中央官制即三公九卿制,注意它们 的设置分别解决中央和地方,君权和相 权矛盾。 2、注意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区别 3、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限时训练
1、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 特点在于 ( B )
A、都服务于周王巩固统治的需要 B、主要都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C、都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D、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下列对西周时期周王与诸侯关系的评述, 不正确的是( D)
A、根据分封制,周王与诸侯是君臣关系 B、根据宗法制,周王与诸侯是大宗小宗关系 C、周王与诸侯之间是等级从属关系 D、周王对诸侯有绝对控制权
3、西周时期主要的分封对象不包括( D)
A、王族 B、功臣 C、古代帝王的后代 D、少数民族首领
4、废除分封,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
(2)对后世: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 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消 皇帝依靠其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形成 暴政,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封建社会后期主要表 极 现为消极影响.
小组合作与探究
秦汉大一统相关知识点
秦汉大一统相关知识点秦朝和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朝代,它们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发展为中国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围绕秦汉大一统相关的知识点展开探讨。
一、秦始皇的统一战争秦朝的统一战争是秦始皇所领导的。
秦始皇是秦朝的第一位皇帝,他采取了一系列严厉和独特的政策,包括实行郡县制、推行法家思想、修建长城等,最终使秦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
二、秦始皇的改革及其影响1. 改革吏治制度:秦始皇废除了封建的分封制度,建立了郡县制,将全国分为36个郡,派遣中央官吏统一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2. 统一货币与度量衡:秦始皇统一了货币制度,在全国范围内使用铜钱作为标准货币,并统一了长度、重量和容量的度量衡,促进了国内贸易的发展。
3. 统一文字:秦始皇建立了统一的文字和字书制度,统一了文字形式和书写规范,为后世汉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汉初的统治西汉建立后,汉武帝加强了中央集权,实行丞相制度,进一步加强了君主的集权统治。
此外,汉初政府推行开拓河南、陕西等地,积极发展农业和手工业,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四、秦汉统一后对各地区的影响1. 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秦汉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带来了沟通交流的便利,加强了各地之间的联系和统一的管理。
2. 发展经济:秦汉统一后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开垦和水利工程建设,加强了农业和手工业,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3. 基础设施建设:秦汉统一后修建了许多基础设施,如修筑了万里长城、修建了官道、河渠等,改善了交通运输条件,促进了国内贸易的繁荣。
4. 文化交流:秦汉统一后,中原地区的文化得以向其他地区传播,各地文化交流融合,文化风貌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多样化。
五、秦汉大一统的意义秦汉大一统确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为后来的王朝统一奠定了基础。
同时,秦汉统一后的改革和建设,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交流和繁荣,奠定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统一王朝的基石。
六、秦汉大一统遗产的延续虽然秦朝和汉朝相继灭亡,但秦汉大一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遗产却在后来的历史中得到了延续和发展,以后的王朝在大一统理念和制度上进行了继承和创新,为中国历史的演进做出了深远的贡献。
古代中国的秦汉两朝统一与繁荣的时代
古代中国的秦汉两朝统一与繁荣的时代秦汉两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不仅实现了国家的统一,还迎来了繁荣的发展。
这个时期的重大变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来探讨秦汉两朝统一与繁荣的时代。
一、政治统一秦汉两朝的统一给中国带来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制度,实行郡县制,并且还修建了万里长城,加强了对北方的防御。
这种政治格局的确立,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汉高祖刘邦在秦朝灭亡后,建立了汉朝。
他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措施,如设置三公九卿制度,加强中央集权,以及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等,这些举措为政治的统一铺平了道路。
汉武帝更是将这种政治统一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他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控,并且通过丝绸之路与西方进行贸易往来,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二、经济繁荣秦汉两朝是中国经济繁荣的时期。
秦始皇推行了统一货币、度量衡等制度,加强了对商业的管理和监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此外,秦始皇还修建了著名的修建了众多的灌溉水利工程,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进一步发展了农业经济。
在汉朝,由于政治的统一和安定,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汉武帝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田劳动,推动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与此同时,汉武帝还积极开拓丝绸之路,加强对外贸易。
这促使中国的商品和文化走出国门,带动了内外贸易的繁荣,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三、文化繁荣秦汉两朝的统一还带来了文化的繁荣。
秦始皇推行了统一的文字、度量衡等制度,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的标准,促进了文化的统一和传播。
在汉朝,文化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发展。
汉武帝时期兴修大量的宫观建筑,推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
同时,汉武帝大力推广儒家思想,修订了《五经》等儒家经典,这促进了儒家思想在整个国家的传播。
另外,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激发了民间文化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学说和文化运动。
综上所述,秦汉两朝统一与繁荣的时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这个时期的统一政权和繁荣经济为后来的中国历史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
解读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
解读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制度,它对于塑造中国政治体制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文将对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进行解读。
一、秦汉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背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政权,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
汉高祖刘邦继位后,延续了秦朝的中央集权政策,并加以改进。
秦汉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出现,与当时的社会情况密不可分。
二、秦汉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1. 严密的行政机构体系:秦汉时期建立了完备的行政机构体系,分设尚书台、大司马府、御史台等机构,形成了十分严密的层级制度。
2. 确立县制:秦朝统一了度量衡和文字,实行县制,从而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程度。
3. 配置郡县官员:秦汉时期设立了郡县制度,派遣官员到地方任职,监督地方行政管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 实行郡县三府制:秦汉时期设立了郡县三府制,分别设立郡守、县令和县丞,加强了对地方的领导、管理和监督。
5. 官职制度完善:秦汉时期官职制度相对完善,设立了各种官职,实行世袭制,加强中央对地方官员的任免和考核。
三、秦汉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1. 统一国家政权:秦始皇和汉高祖通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稳定的政权,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
2. 提高行政效率:秦朝的官员选拔制度主要以能力为依据,并推行裁判法,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提高了行政效率。
3. 推动国家经济的繁荣:秦汉时期在中央集权的管理下,推行土地制度、农业政策和水利工程,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国家的经济实力。
4. 强化文化教育:秦汉时期通过中央集权制度,推行了统一的文字和度量衡,加强了文化教育,提升了国家整体的文明程度。
综上所述,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的出现推动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为中国后来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中央集权制度的推动下,中国的政治体制逐渐向中央集权的方向发展,并延续至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主观:
①思想基础:法家关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
的理论。 ②实力基础: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最强 ③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
统一的意义:
(1)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 国家,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朝代 隋唐
宋朝
元朝 明朝
中央政治制度
三省六部制(隋文帝) (中书决策→门下审议→ →尚书执行)
中书门下:参知政事: 分割宰相行政权;
设三司使: 分割宰相财政权; 中书省:行政 枢密院:军事 宣政院: 宗教、西藏 废中书省和丞相、 权分六部
组织结构特点
相权一分为三, 相互制衡, 君权独尊
众设宰相,分散相权, 君权独揽 形成全面未权起力削牵弱制体系
8、兴衰过程
1、战国:萌芽(法家思想、各国变法) 2、秦朝:建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3、西汉:巩固(内外朝制度、刺史制度) 4、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 5、北宋:加强(副宰相的设置) 6、元朝:发展(行省制) 7、明清:强化(内阁制度、军机处)
8、辛亥革命:结束
9、影响:
(1)积极作用(前期):
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点拨 首先要清楚材料中的“封建”是指西周的“分封制”, 在分封制下,诸侯到卿、士,其权力、地位和财产一切世袭, 一般平民被排除在政治权利之外。秦始皇推行郡县制,郡守、 县令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官吏任免标准是才干政绩。故 地方政治权利向一般平民开放,此即材料中所谓的“公天 下”。 答案 D
• 【体验高考】 (2011·浙江文综,38,节选)
•
材料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
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
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
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
东汉末年:州、郡、县三级制 刺史增行政权、军权
隋朝
唐朝 宋朝 元朝
废除郡制,形成 州、县两级制
道、州、县三级制
分全国为十道
(后成为行政区)
路、州、县三级制
省制 开端
行省制度
(下设路、府、州、县)
宣政院辖地
腹里
(中书省
直辖)
澎
湖
巡
检
司
蒙古:岭北行省
东北:辽 阳 行 省
云贵: 云南行省 台湾:澎湖巡检司 元代的行省
分封制
郡县制
与宗法制相联系
大一统
血缘关系
地域
世袭
皇帝任免,不世袭
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 位
有俸禄,无封地
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地方绝对服从于中央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易割据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和国家的统一
【体验高考】
(2010·课标全国,2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
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
(三)郡县制
“ ——
1.内容
百
郡(地方最高行政区划)
代
都
行
郡守(行政)
监御史(监察) 郡尉(军事)
毛 泽 东
秦 政 制 ”
县(道)
乡
里
2.产生:春秋战国 3.全国推广: 秦朝 4.特点和意义:
血缘关系 (贵族
地缘关系 官僚)
实行条件 不同点 建立基础
传承制度 官吏权利 与中央 关系
特点
历史 作用
相权作用 废三省,实行中书一省制, 相权扩大
君权与相权矛盾解决, 君主专制走向极端。
适时归纳
起用身边近臣,加强皇权; 多人共行相 职,削弱相权。
第三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考点3: 从秦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朝代 秦朝 汉朝
地方政治制度 郡县制
西汉初:郡国并行制
监察区 十三州部(设刺史监察)
“九卿”的名称及其基本职责
基本名称 奉常
基本职责(掌管) 奉常——太常 宗庙、祭祀、礼仪
郎中令
光禄勋
宫廷侍从警卫
九卿
卫尉 太仆 廷尉 典客 宗正 治粟内史 将作少府
卫尉
统辖卫士,卫护宫门
太仆
宫廷车马
廷尉
刑狱、司法
典客——大鸿胪 少数民族事务
宗正
皇族内部事务
大司农
钱谷
少府
宫室建筑工程
结合材料分析,按其职责来说秦汉时期九卿负责的事务大致可分为 哪几种类型?从九卿的职责可看出秦汉时期怎样的社会生活状况?
② 加强思想控制: ③ 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 ④ 注重选拔官吏和任免官吏: ⑤ 加强监察机制: 4、基本矛盾: A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5、发展总趋势: ①皇权加强,相权削弱;②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
皇权至上 6.本质特征: 君主专制
皇位世袭
7.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2)消极作用(后期):
①政治上:君主专制易形成暴政和导致腐败,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 因素。
②思想文化:导致思想文化专制,钳制了民主思想和科技的自由发 展。
③经济上: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 立
中央: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
地方:郡县制
(一) 皇帝制度 秦始皇开创
①政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统 一
②经济: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 生产活动,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
③民族:有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④对外:保证了中外正常的经济文化交流。
⑤对后世:具有极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 基本格局,为后世沿用。
5、交通上:开辟“五尺道”,构建全国交通网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含义:
专制主义——专指制中主央义的体决现策的方是式君,臣就关是系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
中央集权——针对地方分权而言的,全国各种军政大权归属中央, 地方完全由中中央央管集理权和处控理制的,是充中分央执和行地中方央的的关政系令。。
2、实质: 新兴地主阶级统治的工具。 3、主要方式: ① 加强君主权力:
1、由来:自认“德兼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
2、特点:
①皇帝独尊:
——地位高
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
②皇权至上:“法令出一” ③④皇皇帝位独世裁袭::““家天天下下之”事的无皇小位大继皆承决制于上”— —— —权 可力 延大 续
3 、本质: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 权力中心
第二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一、秦的统一
1、时间:
2、原因:
客观: 主观:
3、过程:
4、意义:
方位 东 北 南 西南
时间
措施
意义
二、秦始皇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1、政治上: 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上: 统一货币、度量衡
3、文化上: 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4、军事上:
构筑有效的国防体系 (北击匈奴收河套、修筑长城和直道;南征越族、 开渠设郡)
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1)西周:分封制、宗法制;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2)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 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 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补充)秦统一的原因: (1)客观: ①历史趋势: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②经济基础:封建经济的发展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 ③政治基础:争霸、兼并战争使国家由区域性向大一统发
皇帝独尊
(1)经济上:由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决定(根本) (2)政治上:封建地主阶级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 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 (3)思想上:法家思想的影响(尤其是韩非子关于中 央集权和法制思想) 。 (4)实践上: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初步确立起君主 集权的政治体制。 (5)历史教训:西周的分封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割 据混战局面。 (6)地理因素:大河文明
变化 中朝和外朝(汉武帝) 转移相权
(中朝决策、外朝执行)
必修三册汉武帝时期重要史实: 必修一:内外朝制、刺史制度、察举制 •必修二:盐铁官营,铁犁牛耕普遍,煤开始使用,
陆上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 •必修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儒学教育的官方化制度化)
第三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君权与相权的演变
门下省
刑部 主管刑狱
(审核政令) 工部 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等
作用:
提高了办事效率,三省既分工又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
相权,加强了君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宋代:
二府三司制
皇帝
二府
机构
中书门下
枢密院
职能
最高行政机构
官职及权利 长官行宰相职
分行 政权 分财权
参知政事 三司使 副相
最高军政机构 长官枢密使,低于 宰相
影响: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但造成行政效率低下,是宋积贫积弱的原因之一。
元朝的中央集权体制
枢密院
皇帝 中书省
宣政院 御史台
吏户礼兵刑工
考点4:行省制度
行省数目: 十个行省、腹里和宣政院
行使权力受到中央节制,行省官员还 行省职权: 要定期觐见皇帝。
(与中央关系)中央还采取省官互迁的形式加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