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重要知识点+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的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一、整数的认识与比较整数是由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组成,表示有向数轴上的点。

在数轴上,正整数在零的右侧,负整数在零的左侧。

整数的大小比较是根据其绝对值大小进行的,绝对值大的整数更大。

二、加法与减法运算1. 加法运算:整数相加时,可以根据两个整数的符号来确定结果的符号。

若两个整数符号相同,则绝对值相加;若两个整数符号不同,则绝对值相减。

例如:2 +3 = 5-4 + (-2) = -6-5 + 2 = -32. 减法运算:减法可以视为加法的逆运算。

可以通过将减法转化为加法运算来计算。

例如:5 - 3 = 5 + (-3) = 2-4 - (-2) = -4 + 2 = -2-5 - 2 = -5 + (-2) = -7三、乘法与除法运算1. 乘法运算:整数相乘时,符号的确定也是根据乘数和被乘数的符号来确定。

同号相乘为正,异号相乘为负。

例如:3 ×4 = 12-3 × (-4) = 12-3 × 4 = -122. 除法运算:整数的除法运算需要特别注意被除数、除数和商的符号。

例如:10 ÷ 2 = 5-10 ÷ (-2) = 5-10 ÷ 2 = -510 ÷ (-2) = -5四、乘方与开方运算1. 乘方运算:乘方是重复乘以一个数的操作,乘方的结果称为幂。

其中,底数表示要重复乘的数,指数表示重复乘的次数。

例如:2³ = 2 × 2 × 2 = 8(-2)³ = -2 × -2 × -2 = -82. 开方运算:开方是乘方的逆运算,开方的结果是使得乘方结果等于被开方数的数。

例如:√9 = 3√(-9) = √9 × √(-1) = 3i(其中i为虚数单位)五、数的倍数与因数1. 倍数:一个数能够被另一个数整除,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含二年级数学上下册全部知识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含二年级数学上下册全部知识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含二年级数学上下册全部知识点)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

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

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

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进率关:1毫米=0.1厘米;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6-22=34。

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

例如:28+24+23=85。

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

例如:85-40-26=19。

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

例如:67-25+28=70。

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

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0(因数) ×(乘号) 200(因数) =(等于号) 2000(积)14.1—6的乘法口诀1×1=11×2=2 2×2=41×3=3 2×3=6 3×3=91×4=4 2×4=8 3×4=12 4×4=161×5=5 2×5=10 3×5=15 4×5=20 5×5=251×6=6 2×6=12 3×6=18 4×6=24 5×6=30 6×6=3615.7——9的乘法口诀1×7=7 2×7=14 3×7=21 4×7=28 5×7=35 6×7=42 7×7=491×8=8 2×8=16 3×8=24 4×8=32 5×8=40 6×8=48 7×8=56 8×8=641×9=9 2×9=18 3×9=27 4×9=36 5×9=45 6×9=54 7×9=63 8×9=72 9×9=811.角的动态定义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

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内容

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内容

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内容
二年级上册数学的重点内容包括:
1. 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包括不进位加法、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以及退位减法。

2.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 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和减法的意义,例如通过奥运金牌榜、神州六号和神舟七号绕地球圈数等实际例子来理解。

4. 能用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6. 通过用连加引入乘法,学习2-6的乘法口诀,理解乘法的意义。

7. 通过游乐园小火车、小飞机、过山车等具体情境,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或教辅材料,获取更全面准确的信息。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是学习长度单位,以下是长度单位相关的知识点:
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在测量物体长度时,为了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需要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

2. 长度单位:认识厘米和米,知道1 厘米和1 米的实际长度,建立 1 厘米和 1 米的长度观念。

3. 用厘米和米测量物体: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正确使用厘米和米进行测量。

4. 线段: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5. 解决问题: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长度测量的实际问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重点知识点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重点知识点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重点知识点总结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一、长度单位的知识点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食指的宽度约为1厘米,伸开双臂大约1米。

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短物体,用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

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物体长度=较大数-较小数。

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长度。

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画线段的方法是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长度是几就画到几。

有时还需要先算出长度再画线,如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和个位组成两位数再减,计算十位时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加减混合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用分步式计算。

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如70比25多多少?19比46少多少?多几的问题,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如比29多17的数是多少?(29+17=46)三、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角有1个顶点,2条直边。

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钝角比锐角大。

锐角直角>锐角)。

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直角要标出直角符号(也叫垂足符号)。

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每一个三角板上都有3个角,其中有1个是直角,另外2个是锐角。

角的画法是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四、表内乘法知识点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

二年级上册数学方向与位置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数学方向与位置知识点归纳

单元知识点:
1.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向。

2.在具体情境中,给定⼀个⽅向,会辨认其余的⽅向。

3.知道地图上的⽅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课时知识点:
第⼀节东南西北
1.借助已有的⽣活经验来辨认⽅向。

2.知道地图上的⽅向:地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相反的⽅向:在指出⼀个⽅向(东、南、西或北)的条件下,会辨认另⼀个⽅向。

第⼆节练习四
1.练习辨认图中的⽅向,发展空间观念。

2.引导学⽣综合利⽤学过的有关⽅向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的应⽤意识,提⾼⽣活能⼒。

第三节看望⽼⼈
1.能根据⽅向与距离确定两地的相对位置。

2.会描述从⼀地到另⼀地的具体路线,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第一单元加与减1、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口算方法: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加一位数,再把两个结果相加。

笔算方法: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用它们的和加上第三个数,或者用竖式直接把三个数相加,相同数位对齐,从各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100以内数的连减计算方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求出前两个数的差,再用所得的结果减去第三个数。

3、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计算方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计算过程中可以口算的不必列竖式计算。

第二单元购物一、认识人民币1、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1角、2角、5角;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1分、2分、5分。

2、元、角、分之间的关系:1元=10角1角=10分二、元、角、分的加减计算:元和元相加减,角和角相加减,分和分相加减,满10分进为1角,满10角进为1元,单位不同时,要先统一单位再计算。

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一、乘法的意义: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读法。

a ×b = C乘数乘号乘数积a×b=c读作a乘b等于c。

三、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或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一、轴对称图形:一个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二、平移: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叫平移。

三、旋转:物体或图形绕着一个轴或一个点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叫旋转。

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一、2的乘法口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四得八二五一十二六十二二七十四二八十六二九十八2的乘法口诀中,每相邻两句的积相差2。

二、3的乘法口诀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三四十二三五十五三六十八三七二十一三八二十四三九二十七3的乘法口诀中,每相邻两句的积相差3。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一、自然数和加法
- 自然数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数字,包括1、2、3等。

- 加法是在自然数之间进行的运算,例如1+2=3。

二、减法和乘法
- 减法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例如5-3=2。

- 乘法是将两个数相乘得到第三个数,例如2*3=6。

三、除法和数列
- 除法是将一个数平均分成另一个数的几份,例如6÷2=3。

- 数列是按照规律排列的一组数字,例如2、4、6、8。

四、图形和几何
- 图形是由线条和面组成的形状,例如正方形、三角形。

- 几何是研究图形性质和空间关系的学科。

五、时间和长度
- 时间是用来衡量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的概念,例如秒、分钟、小时。

- 长度是用来衡量物体的大小和距离的概念,例如厘米、米。

六、重量和容量
- 重量用于衡量物体的重量,例如千克、克。

- 容量用于衡量物体可以容纳的量,例如升、毫升。

七、简单运算和问题解决
- 简单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可以通过计算得到结果。

- 问题解决是通过分析和计算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八、综合应用和思维发展
- 综合应用包括将多个数学概念和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 思维发展是通过数学研究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对你的复习有所
帮助。

加油!。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知识要点归纳: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要点归纳: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本单元主要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能估测或实际测量生活中物体的长度。

1、认识厘米: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可以用“cm”作单位。

2、量物体的长度:把尺的刻度0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如果量物体时从尺子的其他刻度开始时,就用大刻度去减小刻度,差就是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m”表示。

1米=100厘米。

4、认识线段: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条线段。

线段的特征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

学会画一条线段,画完线段后要标上线段的长度。

5、解决问题:能用熟悉的长度为标准来判断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单位。

避免产生“一张床长2厘米”的错误。

记住一些生活常识如: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小朋友1拃的长度大约是14厘米;小学生一步长大约40厘米;手掌的宽度大约是8厘米;从地面到小朋友胸口的位置大约是1米;一张双人桌的长大约是1米;门高大约2米;跳绳大约2--3米;单人桌长60厘米,一层楼高约3米,一张床长约2米。

6、平时多与孩子讨论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并会估测物体大概的长度或高度。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主要是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摆竖式计算)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和进位加。

重点是进位加: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用小1作标记),十位加的时候别忘加小1。

2、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和退位减。

重点是退位减: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用小圆点作标记),十位减的时候别忘推掉1。

3、解决问题:(1)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

注意:不能看“多”就加,看“少”就减,应先判断出哪个是大数,哪个是小数,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

(2)连续两问。

根据数学问题选取题目中相应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问题,弄清两个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可直接用于第二个问题)。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一、知识大纲一、加与减知识点1.连加、连减和混合加减运算要按照()顺序进行计算。

①口算连续加法:把两位数分别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将整十数与整十数相加,一位数与一位数相加,再把两次的和相加。

例:24+15+33=72先算: 20+10+30=60 再算: 4+5+3=12 最后: 60+12=72 练习:32+21+19=先算:再算:最后:②列竖式计算时:A连加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

B连减时(分步列竖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一。

注意:加法的进位和减法的退位问题。

无论是连加连减还是加减混合算式,建议分步列竖式计算。

解决问题:常用的数量关系二、乘法知识点:1、通过一行一行或一列一列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个数,可以相应列出2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例:横着看:每行( 5 )个,有( 3 )行,一共有( 15 )个。

加法算式:5+5+5=15 竖着看:每列( )个,有()列,一共有()个。

加法算式:2、(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3+3+3+3=( 3 )×( 4 ),3×4表示( 4个3相加的和).练习:5+5+5+5=()×(),5×4表示().3.乘法各部分名称:3 ×4 = 12 (读作:)¦¦¦¦()()()()4、圈一圈,在图上用两种方法表示4×5。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5、5×9=?,圈一圈,填一填。

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各单元知识点归纳如下:
1. 数到10以内的数字:认识0-10的数字,学习数数和数数顺序。

2. 加法和减法的初步认识:学习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和基本概念,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算式。

3. 10以内的加法算式:学习1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加法,掌握相关的加法算式。

4. 10以内的减法算式:学习1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掌握相关的减法算式。

5. 长度的认识和测量:认识长度的概念,学习用非标准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6. 重量的认识和比较:认识重量的概念,学习用天平比较物体的重量。

7. 容器的认识和使用:认识容器的概念,学习使用容器进行量的比较和测量。

8. 二位数的认识:认识二位数的概念,学习用数线和数表读写二位数。

9. 数的排列和比较:学习对数字进行排列和比较的方法,掌握数字大小的概念。

10. 算式的组成和认识:学习算式的构成和算式的意义,掌握简单的填空算式和验证算式的方法。

以上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各单元知识点的简要归纳,具体内容可能还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建议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来进行学习和复习。

(背诵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背诵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3、测量时:一般是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例: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还可以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

45、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两点之间可以画(1)条线段,线段有长短。

线段的特点:①直直的。

②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是有限的。

6、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7、课桌宽60厘米黑板长4米教室长8米操场长200米铅笔长20厘米跳绳长2米数学书长26厘米灯管长50厘米房间高3米字典厚4厘米大树高8米旗杆高15米升国旗的旗台高60厘米;小朋友的肩宽大约30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8、(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子)来量。

9、三角形由(3)条线段组成,正方形由(4)条线段组成。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应注意:①(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个位上的数字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应注意:①(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在原来的个位数字上加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笔算两位数的加减法时,从(个)位算起。

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

注意:看清加减号,不要混乱。

3、【估算】:把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来计算。

方法:个位小于5的少看,个位等于或大于5的多看,看成最为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

二上数学知识点总结梳理

二上数学知识点总结梳理

二上数学知识点总结梳理
二年级的数学学习主要围绕数的认知、加法和减法的计算、简单的分数概念、各种简单形
状的识别等内容展开。

下面将对二年级上学期数学知识点进行总结梳理。

1. 数的认知
在二年级上学期,学生将进一步加深对于数字的认知,包括认识0-100之间的数字,认识
个位数和十位数的概念,认识比较大小、顺序关系等。

学生通过数的比较、排列等活动来
加深对数字的理解,为后续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打下基础。

2. 加法和减法的计算
在加法方面,学生将进一步学习10以内的加法计算,包括各种形式的加法算式以及相关
的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也将学习加法的逆运算——减法,包括10以内的减法计算和相
关的实际问题。

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将进一步加深对于数的认知和计算能力。

3. 分数的概念
在二年级上学期,学生还将初步接触分数的概念。

学生将学习理解分数的概念,初步认识
分数的表示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简单的分数的认知和运用,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
基础。

4. 简单形状的识别
学生在二年级还将学习识别各种简单的几何形状,包括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能够初步认知这些形状,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简单的辨认和运用。

以上就是二年级上学期数学知识点的总结梳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点

二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点

二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点一、数的认识在二年级上册,学生们将进一步学习数的认识和运算。

他们将继续学习数的读法、写法、大小比较和四则运算等基础知识。

这些知识将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减法加减法是二年级上册数学学习的重点之一。

学生们将学习如何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包括不进位加、不退位减、进位加和退位减等。

他们还将学习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购物、找零等。

三、乘法初步在二年级上册,学生们还将初步接触乘法。

他们将学习乘法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方法,如乘法口诀表的背诵和应用。

这些知识将为后续更复杂的乘法运算打下基础。

四、图形与几何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还将涉及图形与几何的内容。

学生们将学习如何识别不同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并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他们还将学习如何测量长度和面积,以及如何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如平移、旋转等。

五、解决问题在二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中,学生们将更加注重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他们将通过练习和作业来巩固所学知识,并学习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二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学生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建议:1.认真听讲: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学生们应该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和示范,并及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

2.多做练习:数学是一门需要大量练习的学科。

学生们应该多做课本上的练习题和作业题,通过不断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解题能力。

3.建立错题本:学生们可以建立一个错题本,将自己做错的题目记录下来,并注明错误原因和正确的解法。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们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4.寻求帮助:如果学生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不要害羞或放弃。

可以向老师、同学或家长寻求帮助,他们会很乐意为您提供支持和指导。

5.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们可以通过阅读数学故事、参加数学竞赛等方式来培养自己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年级数学上册必重点知识

二年级数学上册必重点知识

二年级数学上册的重点知识
二年级数学上册的重点知识主要包括:
1.长度单位:认识厘米和米,掌握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会用刻
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理解单位的概念。

2.计算:掌握两位数的加减法,包括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并会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表内乘法:熟记乘法口诀表,并会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4.角的认识:了解角的概念,会用直尺画角,会用三角尺画直角。

5.表内除法:掌握除法的概念和基本方法,会用乘法口诀进行除
法计算。

6.方向与位置:掌握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概念,能够根据
给定的方向确定物体的位置。

7.统计:了解统计图的基本概念,会看简单的统计图,并能够回
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8.图形与拼组:了解基本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的特
点,会进行图形的拼组。

9.生活中的数学: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
单问题,如时间计算、购物等。

以上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些重点知识,通过学习和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小学学习数学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读数学书上的内容,通读课文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本的理解,同时在通读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解题意识。

下面给大家带来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我能辨认一个立体实物从前面、侧面和上面所看到的平面图形。

第二单元:加减混合运算(重点)1.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4.加、减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情况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只是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估算。

估算时,把这个数估成与他最接近的整十数再去计算。

5.解答应用题的步骤:①先读题;②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忘记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③作答。

6.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用加法;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用减法计算(注意:用大的数减小的数)。

7.关于提问题的题目,可以这样提问:①和一共.?②比多多少/几?③比少多少/几?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重点)1.乘法的含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

如:计算:2+2+2=6,用乘法算就是:2×3=6或3×2=6。

乘号左右的两个数分别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

2.乘法算式的读法: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

如:6×3=18读作:“6乘3等于18”。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在乘法算式中,乘号左右两边的数都叫做“乘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优秀3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优秀3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优秀3篇)二年级的学生应把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思维方式作为一个长期学习的重点,而这个习惯都是从小就开始注重培养起来的。

对于二年级上册数学的学习,大家有什么好方法呢?下面是美丽的小编给家人们找到的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优秀3篇】,仅供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难点解析篇一1、计算要过关: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较先碰到的问题就是计算问题,计算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

根据学校数学的学习情况,孩子还没有学习乘除法的列竖式,尤其是乘法的列竖式在二年级数学的学习中要求的比较多,比如数学课本下册第三讲速算与巧算中就多次用到了乘法,另外一些应用题中也会有所应用。

2、枚举是难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序思维和抽象思维是比较困难的,对于问题,二年级的学生更多的愿意以凑数来尝试解答问题。

而枚举法的问题需要的就是孩子的有序思维,比如数学课本上册几枚硬币凑钱的方法,下册的整数拆分都属于枚举法的问题。

这类问题不仅要求孩子要有序,同时直观性不强,对于孩子理解有一定困难。

建议家长可以比较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3、应用题要接触:很多二年级的学生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在RH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疑问,三年级的内容要不要学,尤其是应用题要不要学?首先,二年级数学课本下册中的后几讲已经接触到了应用题部分,对于倍数等概念也有学习,我们建议学有余力的孩子可以适当接触三年级中的部分问题,但是难度不要像三年级数学课本中那样大。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篇二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

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

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重要知识点+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的注意事项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重要知识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知识要点归纳: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要点归纳: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1、连加、连减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四、解决问题(应用题)1、步骤:①先读题②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忘记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③作答。

2、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3、比一个数多几、少几,求这个数的问题。

先通过关键句分析,“比”字前面是大数还是小数,“比”字后面是大数还是小数,问题里面要求大数还是小数,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

4、关于提问题的题目,可以这样提问:①…….和……一共…….?②……比……..多多少/几……?③……比……..少多少/几……?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知识要点归纳:1、角:像红领巾、三角板、钟面、等实物上都有大大小小不同的角。

2、角各部分的名称: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3、角的特点:①一个顶点,两条边(两边是直的);②它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③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

4、用直尺画角的方法:画角时先确定一个点,用直尺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

5、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叉开(或张开)的大小有关。

6、角的两边张得越大,角就越大。

7、★画直角的方法:①画一个点②从这点起画一条直线③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所画的直线重合,直角顶点与所画的点重合④沿三角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⑤画完直角要标上直角符号8、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边。

9、三角板上的3个角中,有1个是直角。

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都是直角。

红领巾上有一个钝角。

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2个锐角,最多有3个锐角。

1个三角形中只有1个直角或者只有1个钝角。

七巧板中有5个三角形,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

长方体和正方体上都有24个直角。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与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知识要点归纳:1、乘法的含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

如:计算:2+2+2=6,用乘法算就是:2×3=6或3×2=6.2、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⑴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方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写乘法算式时,可以用乘法计算。

写乘法算式时,可以先写相同的加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的个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也可以先写相同加数的个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

如:4+4+4=12改写成乘法算式是4×3=12或3×4=12⑵乘法算式的读法。

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

如:6×3=18读作:“6乘3等于18”。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实际表示的意义在乘法算式里,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做“乘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

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

如:4×5表示5个4相加或4个5相加。

5、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6、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7、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乘数×乘数=积加法:加数+加数=和和—加数=加数减法: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8、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

如:1×9=10—1 9×5=50—59、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如:加法:3+3+3+3+2=14乘加:3×4+2=14乘减:3×5-1=1410、“几和几相加”与“几个几相加”有区别求几和几相加,用几加几;如:求4和3相加是多少?用加法(4+3=7)求几个几相加,用几乘几。

补充:几和几相乘,求积?用几×几.如:2和4相乘用2×4=82个乘数都是几,求积?用几×几。

如:2个8相乘用8×8=6411、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表示两个意义,如“4×2”既可以表示“4个2相加”,也可以表示“2个4相加”。

“5+5+5”写成乘法算式是(3×5=15)或(5×3=15),都可以用口诀(三五十五)来计算,表示(3)个(5)相加3×5=15读作:3乘5等于15. 5×3=15读作:5乘3等于15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知识要点归纳:1、在排列和组合中,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才不会选重或选漏。

2、数字的组合;衣服的搭配;握手;怎样付钱;推理、猜测。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的注意事项操作类型知识点:1、画线段:画线段的步骤应为三步,学生在画线段时应该按照此三步来检查自己画的是不是符合要求。

○1画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其中一个端点对准0刻度,另一端点对准要画长度的数字)○2连直线(把所画两个端点用直线连在一起)○3标长度(所画线段是多长的线段标出来)说明:第一次画线段时就是让孩子这样做的,而且要求他们记住三个字每做一步都要对应这三个字:画、连、标2、画任意角:画角的步骤也是三步○1画顶点○2画两边○3标符号说明:在此操作中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画出任意角即可,另一种是不但要画出任意角还要标出角各部分名称。

如果是第二类就要按照上面三步完成一个任意角后再去标各部分名称,或者画一步标一步也可以。

3、画直角:第一步画一个顶点,第二步是从这个顶点出发画一条边,第三步要按照如下步骤完成:○1点对点(三角板上的直角顶点与你所画的顶点重合)这时学生是要按照画一般角的步骤先画好一个顶点○2边重合(三角板上的直角的一条边与自己所画的边钟合)这时是把画好的一条边与三角板上的一条直角边重合○3沿边画(从顶点出发沿着三角板上直角的另一条边再画第二条直角边)○4标符号(画完直角必须画直角符号,而且直角符号必须用尺子画)4、画对称轴和在方格纸中画对称图形。

(1)对称轴:对称轴必须是虚线,必须要穿过图形本身,根据需要有些只需要画出一条即可,有些是有几条画几条。

举例:(2)方格纸中画对称图形:○1找变化点:根据给出图形找出在十字交叉点而且改变方面的点○2画对称点:在对称轴的另一侧相同位置找出对称点。

○3连点成图:把对称点用尺子连线形成对称图形。

解决问题知识点:本学期重点学习了三个类型的实际问题:1、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是多少?(此类型的题目学生利用画批来分析数量关系后就能清楚地分析出数量关系,从而选择正确的解答方法)例如:二年级一班有女生15人,男生比女生多6人,男生有多少人?完成步骤:○1先找到本题的关键句(能表明两个量之间关系的句子)○2画批:还是一年级时的那几步:谁和谁比?谁是大数、谁是小数、谁是差?判断哪些条件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最后是判断用加还是用减。

○3列式解答。

2、求几个是多少?(可以让孩子根据题目来采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来完成数量关系的分析)例如:一个盒子里有8个球,小红买了7盒,一共买了多少个球?○1边读题边画,读一句画一步:一盒8个8 有7盒○2看着示意图理解一共买多少就是求7个8是多少?○3列式解答。

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利用画批来分析数量关系或者画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例如:小红和小刚一起做红花,小刚做了4朵,小红做的是小刚做的5倍那么多,小红做了多少朵?○1找出题目中的关键句(能表明两个量之间关系的句子)画批步骤:○1谁与谁有倍数关系?用横线画出来,是几倍的关系?用曲线画出来。

○2判断谁是一倍数、几倍数、倍数。

(可以简单写几、一、倍,但是孩子要清楚几就是几倍数,一就是一倍数,倍就是倍数)○3判断谁已知谁未知,从而判断计算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