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问题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合集下载

耕地资源安全评价及粮食安全相关分析——基于皖江城市带耕地资源的评估研究

耕地资源安全评价及粮食安全相关分析——基于皖江城市带耕地资源的评估研究


Wn 1 即 为 所 求 的 特 征 向 量 , W 的分
wi 量 就 是 对 应 元 素 单 排 序 的权 重 值 。最 少、 质量水平 不断降 低 。 耕 地 资源 安 全 程 地 资 源 安 全 与 粮 食 安 全 的 相 互 关 系 . 为 后. 按下式求最大特征根 度 总 体 呈 现 波 动 下 降 的态 势 。 逐 渐成 为 制 实 现 区 域 耕 地 资 源 与 粮 食 安 全 提 供 有 益 约 区 域 粮 食 安 全 的 重 要 因 素 。 目前 , 很 多 参考 。

) , ma x=
学 者 已从 不 同 角 度 探 讨 了 耕 地 资 源 数 量 安全态势及问题的诱发机制 . 从 农 业 生 产 能力 、 土壤 肥 力和 耕 地 适 宜性 评 价 等 角 度
地资源安全整体评价指标体 系。 安 徽 省 作 粮省、 粮食调 出省 , 对 于 稳 定 全 国 粮 食 安
快。 以《 规 划》 为依据 , 确定 本 文 研 究 区 域
为“ 皖江 城 市带 ” 。区域地势南北高 、 中 间
选择层次分析法 ( A HP ) . 依 次 通 过 明
层 次分析 法 , 计 算 皖 江城 市 带 近 2 0年 的
确 问题 , 建立层 次结构模 型 , 构 造 判 断 矩 耕 地 资 源安 全 综 合 评 价 值 .研 究探 讨 耕 低 , 涉 及 江 淮 丘陵 、 沿江平原和皖南 山区 . 阵和层 次单 排序 , 计 算 ~ 致 性 指标 。 再 通 地 资 源 安 全 水 平 的 变化 趋 势 及 演 变 机 制 主体 部分 为沿江平原 ; 气候 温和 . 土壤 肥 过 层 次 总排 序 .最 后 通 过 ~致 性 检 验 . 确 及 其 与 粮 食 安 全 水 平 变 化 规 律 的 相 关 沃 , 水 热 条件 组合 较 好 . 开发历史悠久 . 是 定 各 指 标 因子 相 应 的权 重 性。 结果表 明 . 耕 地 资 源 安 全 综 合 评 价 值 我 国 重 要 的 粮 油 生 产 基 地 ,属 江 南 鱼 米

我国粮食大市耕地撂荒问题研究——以安徽省亳州市为例

我国粮食大市耕地撂荒问题研究——以安徽省亳州市为例
数 不 断 增 加
“ 守住 l 8 亿亩 耕地红线 就是守住 全国人民的生命线 ” 。 然 而令 人痛 心的是 , 在我国耕地资源不断减少的 同时 , 耕地撂荒
面积 ,尤其是在粮 食主产 区和 非农经 济发 达地区却在不断增
加, 有关部门应密切关注这一现象。


耕 地 撂 荒 的 内涵
地资源 , 降低 耕 地质 量 , 而 且 还 有 可 能 威 胁 我 国 的粮 食 安 全 和 社 会 稳 定 。因 此 必须 切 实采 取有 效措 施 制 止 耕 地 撂 荒行 为 . 以 确 保 国 家粮 食 安 全 和 社 会 长 治 久 安
关键字 : 粮食大市; 耕地撂荒 : 亳州
亳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 , 行政区域面积 8 5 2 2 . 5 8 平方公 农业生产工作的老人 、 妇女和儿童 , 农村土地大量抛荒 随之产
里, 2 0 1 1 年末总人口达 6 0 4 . 2 2 万, 其中农业人口 5 3 7 . 5 1 万, 是 生 。
典型 的农业大市 。2 0 1 1 年, 亳州市人均 耕地面积仅 0 . 0 8公顷 , 低于 全国平均 水平 。然 而 , 亳州市 的小 麦单产 达到 7 . 1 8吨/ 公
( 三) 农 村 社会 保 障体 系不 健 全 , 农 地 流 转 制度 不顺 畅
近年来 , 虽然 国家实施了新农合医疗制度 , 农 民逐步 享受 科 目依然偏少 。农村社会保障体 系的不健全导致土地 的社会 保障和就业功能仍很突出 ,农民不愿 轻易放弃土地 的承包经
顷, 远高于安徽省小麦平均单产 5 . 1 0吨, 公顷和全国小麦平均 到社会保障的阳光 , 但农 民报销的 比例依然偏低 , 可 以报销 的

警惕土地流转“非粮化”倾向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基于对安徽

警惕土地流转“非粮化”倾向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基于对安徽

面 临严峻 挑 战的 国家粮食 安 全 ,这不 能 不 引起 我们
的关 注和 重视 。


近 年来安 徽农 村土 地 流转 的基 本情 况 及 其
特 点
有利于现代农业发展 、土地产出效益提升和农 民收
人增加 。 然而 , 通过对 安徽 省部 分粮 食 主产 区的市 县 调研 发现 , 由于受粮食 种 植 比较效 益低 下 、 土 地流 转 费用逐 年 抬高等 因素 的影 响 , 流转 后 的土 地 , 尤其 是
近 年来 , 随着 国家 促进 “ 三农 ” 发 展 政 策 力度 的 不 断加 大 , 安 徽各地 根 据农 村 劳动力 大 量进 城务 工 , 大 量承包 地无 序流 转甚 至 闲置 撂荒 的状 况 ,纷 纷 出 台 了鼓励 土 地规范 流转 的激 励 政策 ,大大 激发 了农 民发展适 度 规模 经营 的积 极性 。截至 2 0 1 2年 底 , 安 徽 乡 镇设 立 土 地 流转 服 务 中心 的 比例 达 9 0 %以上 , 并 且很 多市 县对 流转 面积 达 到一 定规模 的给 予适 当
看, 这 势必 影响 国 家粮 食安 全 , 应 当 引起 我 们 高度 关 注和 重视 。
关键 词 : 土地 流转 ; “ 非粮 化 ” 倾 向; 国 家粮 食 安全
d o i : 1 0 . 3 9 6 9  ̄. i s s n . 1 0 0 9 — 0 3 3 9 . 2 0 1 4 . 0 3 . 0 1 9
资金奖励 , 极大地推动了土地流转的速度和规模 。
( 一) 安徽农 村 土地 流转 的基本 情 况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0 4 — 2 8
作者 简介 : 陈怀远 , 男, 中共滁州市委 党校理论研 究室主任、 副教授 , 研 究方向为农业和农村经济。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文献综述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文献综述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文献综述摘要:粮食是国民安身立命的根本,中国人口超过13亿,保证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因此,学术界对粮食安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为全面了解中国粮食安全现状,对粮食安全的概念、相关理论、影响因素等进行了梳理,并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评述总结后续研究工作的可创新之处,有利于深入理解中国粮食安全问题。

关键词:粮食安全,文献综述,影响因素前言民以食为天,能否保障粮食安全对国家安全、经济稳定、国民生活具有重大影响,尽管目前中国粮食产量已经实现了“十连增”,但是长远来看中国粮食安全仍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粮食安全问题已经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综述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粮食安全概念研究197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首次提出“粮食安全”的定义是“保证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获得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

198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重新定义粮食安全为“确保所有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到又能买的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食物”。

1996年在第二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将粮食安全表述为“只有当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的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

1996年的表述增加了对食物的营养、种类要求以及满足所有人对食物偏好的需求,目前,这一概念被学术界广泛认同。

2.粮食安全问题的相关理论2.1马尔萨斯陷阱马尔萨斯(1766—1834)的人口理论认为人口的增殖比生活资料增长的要快,人口是按几何级数(1,2,4,8,16…)增长的,而生活资料则只按算术级(1,2,3 ,4,5…)增长,在没有外力抑制的条件下,人口不断增加会造成粮食供给紧张,产生粮食危机。

2.2增长的极限理论1972年,以D·L米都斯等西方科学家组成的罗马俱乐部提出了《增长的极限》的研究报告,“强调人口爆炸、粮食和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严重性,认为如果目前的人口和资本的快速增长模式继续下去,世界就会面临一场灾难性的崩溃”。

种粮大户发展现状及扶持对策——基于安徽省种粮大户调查资料分析

种粮大户发展现状及扶持对策——基于安徽省种粮大户调查资料分析

s g e t t a eg v r me t h u d i r v g iut r l u sd oiy a d i r v ec n io f r i u g s t h o e n n o l sh t s mp o ea r l a b i yp l , n c u s c mp o et o d t no an h i g
近 年 种粮 大 户迅 速 涌现 , 2 0 至 0 7年 底 , 植 面 积 种 在 5 0亩 以 上 的 种 粮 大 户 已 达 1 ,8 4 6 6户 . 营 耕 经
扩 大的空 间 已越 来越 小 。粮 食单 产 的提 高来 自于
粮 食 要 素 投 入 ( 化 肥 、 药 、 业 机 械 、 田 水 如 农 农 农
J 12 0 u.0 8 ,
Vo .7 No4 I 1 .
种 粮 大 户 发展 现状 及 扶 持对 策
基 于安徽省种粮 大户调查资料 , 安徽 合肥 2 0 6 ) 30 1

要: 依据安徽 省种粮大户的抽样调查资料 , 对种粮 大户的状 况进行 了具体 地分析 , 为种粮 大户在粮食 生 认 产和农村 经济发展 中发挥 着很 重要 的作用 , 但也 面临着诸 多问题 . 为扶持 种粮 大户的进 一步发展 , 建
况 、 用及 问题 , 者 对安 徽 省 马 鞍 山 等 7市 1 作 笔 0
县 ( 、 ) 种 粮 大 户进 行 了抽 样 调 查 , 查 方 市 区 的 调 案 中设 计 了户 主年 龄 、 文化 程 度 、 营规模 、 包 经 承
De e o m e to h r e c l r i a e :t e Cur e t to n S l to v lp n ft e La g -S a e G a n Pl nt r h r ntSiua i n a d o u i n

粮食安全调研报告

粮食安全调研报告

粮食安全调研报告粮食是人类的基本生活必需品,而粮食安全则是国家的重要战略和民生工程之一。

为了了解我国当前的粮食安全状况,本次调研团队走访了多个省份的农村和城市,学习了解了粮食生产、保障、存储和流通等方面的情况,同时也了解了消费者对于粮食安全的关注和诉求。

一、粮食生产情况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占据了国家总产量的相当大的比例。

在访问的各个农村地区,我们发现农民们对粮食生产的重视和投入是非常高的,不少农民将自己土地的一切和时间都投入了种植,他们生产出优质、丰产的粮食品种,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贡献。

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土地肥力下降,农业生产成本上升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二、粮食保障情况在政府的重视下,国家加大了对粮食产业的支持力度,各种保障政策也得到了进一步落实。

农产品购买补贴、农村有关设施改造等政策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粮食的产量和质量,改善了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进一步促进了粮食消费市场的发展。

三、粮食存储情况保障粮食存储的安全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是粮食安全保障的重要环节。

在我们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国家已经建立了一系列完备的粮食储备体系,国家对于粮食储备的保障和管理也十分重视。

在一些基层农村,农民的普遍反映粮食储备不足的情况,需要更多政策和指导来引导和鼓励农民储备粮食,同时也需要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四、粮食流通情况粮食流通是一个很复杂的产业链,其中包含了各种成分和利益主体。

在我们的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地区存在低劣粮食、假冒伪劣的情况,对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存在一定的风险。

因此,需要建立一系列的监管体系来保障人民健康,使人民放心食用。

五、消费者需求与关注调研进行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了一些消费者的需求和对于粮食安全的关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对粮食质量的关注。

消费者对于粮食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需要企业、产业链和政府加大对质量控制的方法。

2. 对于食品价格的关注。

消费者对于价格的关注主要是出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需要产业链和政府进行更多的政策引导。

发展农业机械化,保障粮食安全——以潜山市为例

发展农业机械化,保障粮食安全——以潜山市为例

交流探讨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第4期发展农业机械化,保障粮食安全——以潜山市为例程向东(潜山市源潭农机站,安徽潜山 246300)摘要:农业机械化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是保障粮食产量稳步提升的重要动力。

概述潜山市农机化发展现状,浅析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短板弱势,以及针对如何加快发展提出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农机社会化服务;农机装备;全程机械化1 基本情况潜山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是国家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主要农作物为水稻、油菜、小麦,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53万hm2,总产21万t左右,粮食总产值达5.6亿元以上。

农业在潜山市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其兴衰与否直接影响到全市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粮食产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了种田人支配收入的增减。

目前,农机化发展形势喜人。

一是农机装备总量稳步增长,全市拥有农机总动力达45万kW,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

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水稻插秧机拥有量分别达578台、491台和273台,植保、播种、施肥无人机162台,水稻工厂化育秧设备115套,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的快速应用,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装备支撑。

二是农机作业水平全面提升,全年完成机耕作业面积3.9万hm2,水稻机插(播)面积3.01万hm2,水稻机收面积3.38万hm2,粮食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5%。

三是农机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全市登记注册农机专业合作社89家,部级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社8家,已建成农事综合服务中心9家,合作社成员825人,注册资金达 8 356万元,全市农机从业人员3 450人,农机大户、服务专业户592个,农机服务范围基本涵盖了农机社会化服务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2 主要做法1)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快速有效落实。

潜山市补贴方案明确粮食作物耕、种、收机械优先,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水稻机插(播)机械、秸秆还田机械、植保机械、秸秆打捆机械等为敞开补贴机具。

安徽铜陵粮食生产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安徽铜陵粮食生产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多是 由粮 食转 化而来 。
立 健全 了农 业补 贴 制度 和 投 入增 长 机 制 。二 是 认 真统 计 并及 时准 确下发 各种 补贴资 金 。三是 加大 监督 检查 力 度 , 严 格执行 粮食 质 价 政 策 , 保 中 央 强农 惠农 政 策 落 到 实 确 处 。四是年 初在 铜陵市农 业信 息 网上 下发 铜 陵市农 委 、 铜 陵市新农 办致 全市农 民朋友 的一 封信 。五是 20 在全 09年 省率先 出台较 为完整 的土地 经营权 流转 配套政 策 , 土地 如 流入对 种植 经 济作 物 的大户 补偿 6 0元/6 m , 种植 水 67 对 稻等大宗 作物 , 补贴 3 r67 市 、 ( ) : 配套 ; 0f 6m , 县 区 1 1 . / 同 时 , 贴农 户 2 ;/ 6m , 是县 ( 11 套。通 过政 补 5 ̄ 67 也 区) : 配 策 激 励 , 铜 陵 县 的 土 地 流 转 面 积 由 20 年 的 仅 08 23.3 m 上 升 到 目前 的 63.3m , 20 73 3h 93 3h 是 08年 的 25 .
6.h 67 m 以上规模经营户 l 户 。六是加大粮食生产的政 7
策性 保 险。 目 , 入 我市 政 策 性保 险的 类别 有 水 稻 、 前 进 小
麦、 玉米、 大豆、 棉花、 油菜、 能繁母猪、 生姜等, 中, 其 粮食 方面, 户 承担 的保 费水 稻 3元/6m , 米 24 农 67 玉 .
安全的若干思考 , 即强化粮食生产领导责任 制 ; 增加 补贴 , 高农 民种粮食 积极性 ; 大培 训力度 , 高劳动者 素质 ; 提 加 提 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 高科技 含量、 提 开展 高产创建 、 高单产和 总产 ; 提 加强农田基 本建设 , 确保旱涝保 收。

继续重视粮食生产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继续重视粮食生产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维普资讯

安 徽 农 学 通 报 A h i giSiB l 2 0 .4( ) n u r e u1 0 8 1 5 A . . .

继续 重视 粮食 生产 保 障国家粮食 安全
管 叔 琪
( 1安徽省 农科 院 , 安徽合肥 20 0 ; 30 12安徽省人 民政府参事室 , 安徽合肥 2 00 ) 30 1
粮食供过于求 、 卖粮难的局面将一去不复返 , 保障国家粮
食 安全 的压 力将 越来越 大 。特 别 是 20 年 以来 出现 的一 06 些新情 况 、 问题 , 徽省 的粮 食安 全带来 新 的挑战 。 新 给安 11 农 资商 品价格 大 幅 攀 升 。 策 的激 励 作 用 减 弱 . 政 据
1 2 农 村劳 动力 大 量转 移 。 业 生产ຫໍສະໝຸດ 一 线 急 需的 劳 力 减 . 农
组 织领 导 , 实行领 导责 任制 , 化行政 推动 , 强 发挥 涉及 粮 食 安全 的各职 能部 门的作 用 , 形成 整体合 力 。要在 春 耕前 召 开全 省粮食 工 作 会 议 , 真 落 实 扶 持 粮 食 生 产 的各 项 政 认
农业信息网消息, 5 近 年来 , 尿素 、 柴油和农膜等生产资料
价格 分别 上涨 了 2 .% 、 .% 和 6 % , 20 66 6 4 4 0 至 07年 1 月 1
份 , 合肥 的价格 每 t 复 已上 涨 4 0—6 0元 , 素 价格 也 大 0 0 尿 幅攀升 , 且 由于 2 0 而 0 7年 原 材 料 价 格 上 涨 , 预计 2 0 0 8年

要 : 文论述 了安徽 省近几年来粮食生产的好势 头, 本 同时指 出保 障粮 食安 全仍然存在 四个方 面的 问题 , 并提 出促

繁昌县粮食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繁昌县粮食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170农业工程与能源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and Energy2017年1月下繁昌县粮食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强惠葱1,汤明余2(1.安徽省繁昌县繁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安徽 芜湖 241200;2.安徽省繁昌县峨山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 芜湖 241200)摘 要:繁昌县是“四大米市”之一的芜湖市辖县,水稻生产历史悠久,是全国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

近年来,受市场经济影响,外出务工增多,农村劳动力减少,水稻单产水平停滞不前。

文章通过分析原因,提出依靠科技进步,发挥政府作用,建立稳固的粮食生产基地,走规模化种植道路,优化社会化服务等技术对策,来实现单产水平的突破。

关键词:繁昌县;粮食;生产现状;水稻单产;对策中图分类号:F326.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3872(2017)02-0170-02俗语说“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

粮食是国家的战略物质、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是人民的生活必需品。

农业更事关社会稳定、改革发展大局,要把农业的发展放在一切经济工作的首位。

近年来,繁昌县把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心放在实现粮食高效优质生产,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实现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作贡献。

1 繁昌县农业生产概况繁昌县是“四大米市”之一的芜湖市辖县,地处芜湖市西南部,长江南岸,皖南丘陵地带,有山有圩,有滩有洲。

该县总体面积584km²,可耕种的土地面积1.12万hm²;该县地籍管理:辖6个镇、71个行政村;该县人口总数为27.96万人,其中包含20.7万农业人口。

繁昌县的水稻生产历史悠久,常年种植面积8700hm²,是全国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

2 粮食生产的现状2.1 主要粮食作物平稳增长2016年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3627hm²,比上年增加1518hm²,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2238hm²,增加847hm²;油料种植面积4736hm²,增加850hm²;水稻种植面积缓慢增长。

安徽霍邱县耕地地力与粮食增产潜力

安徽霍邱县耕地地力与粮食增产潜力

安徽霍邱县耕地地力与粮食增产潜力安徽省霍邱县位于中国中部,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长江中下游丘陵区,地形多为丘陵和低丘地貌。

霍邱县气候温和,年降水量适中,土地资源丰富,是典型的农业县。

在这片土地上,农民们勤劳耕作,耕地地力与粮食增产潜力巨大。

一、耕地地力的现状分析霍邱县耕地面积较大,主要为丘陵地和低丘地,土壤类型以紫色土和黄壤为主,土质肥沃。

根据国家土壤普查结果,霍邱县的耕地地力整体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在一些地区,由于过度耕作和不合理施肥,导致土地流失严重,土壤结构疏松,贫瘠化严重,地力下降。

由于长期的单一种植和缺乏轮作制度,导致耕地土壤养分失衡,土壤酸碱度加剧,影响了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部分地区水土流失问题比较严重,严重影响了土壤的肥力和水保持能力,也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

二、耕地地力的提升措施针对霍邱县耕地地力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提升和保护耕地地力,实现粮食增产。

加强耕地的保护,严格执行耕地轮作制度,合理安排农作物种植结构,逐步实施水稻-小麦轮作,玉米-大豆轮作等措施,减轻地力下降的压力,提高土壤养分的利用率。

加大对耕地的基础施肥力度,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化肥,配合土壤改良措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肥力,不断提升土壤肥力和养分含量。

加强水土保持,大力推行梯田和防护林,加强山坡地的植被恢复和修复工作,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保持能力。

三、粮食增产潜力的发展方向在对耕地地力进行提升的基础上,霍邱县的粮食增产潜力巨大。

要大力推广科学种植技术,提高作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在水稻种植中采用分蘖、高产增效等新技术,提高水稻亩产量;在小麦种植中,采用生态优先、集约高效等新技术,提高小麦亩产量。

要加强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利用机械化播种、施肥、收割等技术手段,提高劳力效率,减少人工成本,提高粮食产量。

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提高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

发展高纯度、高产量的杂交水稻、优质加工小麦等特色农产品品种,打造“霍邱县粮食”的品牌形象。

巢湖市种粮大户生产经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巢湖市种粮大户生产经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巢湖市种粮大户生产经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是中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有着众多的种粮大户,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智慧,以及现代化的种植技术,为巢湖市甚至整个安徽省的粮食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旨在对巢湖市种粮大户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调查与思考,探讨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巢湖市种粮大户的生产状况1. 清华系毕业生代表“我在巢湖市从事种粮大户的生产经营已经有十年了。

我家种植的主要作物有水稻、小麦和玉米,每年都能收获丰硕。

我们采用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加之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得我们的产量始终名列巢湖市的前茅。

”2.农民代表“我们家世世代代都是种地的,种粮大户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但近年来,面对成本上升、市场波动等问题,我们也感到了压力。

我们不仅要考虑如何提高产量,还要思考如何提高粮食的品质,以及怎样在市场上获得更高的价格。

”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1. 生产成本上升随着人工成本和农资价格的上涨,种粮大户的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压缩了他们的利润空间。

特别是对于一些小规模的种粮大户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2. 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农业产能的扩张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种粮大户们在市场上面临着来自其他地区的激烈竞争。

如何提高粮食的品质和附加值,成为了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3. 生产环保要求加大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政府的政策支持,种粮大户们在农业生产中需要更加注重环保。

这对他们在种植和管理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增加了生产成本。

三、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思考1. 科技创新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科技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种粮大户们应积极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粮食的产量和品质。

他们也可以通过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手段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 品牌建设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种粮大户们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品牌,树立优质粮食的形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安徽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安徽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安徽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企业管理论文安徽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业是基础。

正确认识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对保证我国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兴趣,使得全国老百姓的衣食有着重要保障。

安徽省是农业大省,其农业经济的发展不仅对本省经济的发展影响重大,也对其他省份的农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同时,安徽省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农业发展先锋军,是国家“三农”工作的实施重点,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中,安徽省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几年,安徽省的农业发展取得了重要成就,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有所提高,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研究的切入点:分析安徽省农业发展的现状,其发展的有利因素,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原因,进而得出优化安徽省农业的政策措施。

一、安徽省农业发展的概述(一)农业发展现状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迅速提高安徽省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农业资源大省,是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村税费改革,农村综合改革的试点省,所以了解我国国情,离不开“三农”,真正了解“三农”问题离不开安徽ii。

安徽省农业发展的生产基础较好,种植业,养殖业,渔业等都发展的很好,各种农产品的产量总量不断增高,位居全国前列。

近几年,安徽省按照“高效农业,区域特色,产业保证,增产增收”的原则使得全省农业生产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2005年粮食总产521亿斤,到2008年首次突破600亿斤,此后连年稳步增产。

2012年粮食产量数据公告,该省粮食总产达到657.8亿斤,比上年增加30.7亿斤,增量为近年最大,且总产连续7年创历史新高,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2.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由于国家对农业经济的大力扶持,加强新型农民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发展家庭多种经营,农业生产经营结构得到了积极调整,安徽省农业逐渐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此外,为了进一步加快农业经济的多元化与创新性发展,政府加大了农民工返乡就业与创业的支持力度,落实了大量的惠农和减负政策,从多个方面对农民创业与就业进行大力支持。

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获奖名单

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获奖名单

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获奖名单一等奖序号论文题目参赛队员参赛学校1 笔记本电脑特征价格指数的实证研究顾光同、王江、高丽云南财经大学2 金融集聚影响因素空间计量模型及其应用研究徐玲、陈雪梅、游万海湖南大学3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杭州城镇居民食品安全满意度统计评估梁一鸣、张钰烂、董西钏浙江财经学院二等奖序号论文题目参赛队员参赛学校1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分位数回归分析宋峰、范悍彪、黄蓓安徽财经大学2 大学生休闲态度、休闲参与和休闲阻碍调查研究张凤、肖粤志、许长淑山东工商学院3 用天气发生器对我国主要城市天气指标的模拟和预测(附件)吴蔚、王磊、李树良华东师范大学4 中国环保投资废气治理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吴淑丽、昌先宇、谭竿荣中南财经政法大学5 流动性信息与资产收益:基于非参数模型的分析李攀登、刘海燕、高赟玥浙江工商大学6 2009 年上半年货币过多投放是否将导致未来通货膨胀?柳玲娣、赵颖、胡月安徽大学7 外部经济变量对我国货币需求模型影响程度的实证分析李玮、郁婷婷、李双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 紧凑型城市:中国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视角夏青、陈佳、游碧芙浙江工商大学9 研究生教育收费改革实证研究高勇标、林亮、黄宝辉西南财经大学10 我国各地区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分析胡洪胜、宛立杰、陶淘中央民族大学11 中国内陆甲型H1N1 流感的预测和控制模型刘玉方、律清萍、高培安鲁东大学三等奖序号论文题目参赛队员参赛学校1 基于结构方程全模型的大学生就业预期情况分析杨晓洁、鲁科言、雷文兴云南大学2 次贷危机对中国汇率风险影响的研究张瑞端、俞滢、栗相如厦门大学3 5·12 灾后重建“羌绣帮扶计划”的可持续性分析徐小寒、余芳、郑夏雨西南财经大学4 休闲服装企业顾客满意度模型的改进及应用研究刘超、张津、黄天龙天津财经大学5 基于生命表模型的农民工劳动合同执行情况研究黄鹏飞、章姚、杨晓枫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6 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与消费函数关系研究杨娜、刘晓飞、冯春琳北方工业大学7 成都地铁沿线房价变动研究董文亮、王道新、罗媛西南财经大学8 基于聚类分析的ADR信号检测模型黄成、张磊、刘文林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9 区域软实力的测度及其对区域发展的贡献杨少娜、孙鹏、袁妍浙江工商大学10 经济理论对人行为的影响田昊枢、牛启昆、彭沁北京大学11 杭州景区公共自行车租用系统的合理规划与建议王维玲、蔡金鑫、周晓婷浙江财经学院12 最优加权组合法在中国粮食产量预测问题中的实证分析张静宇、刘寅、邬琼北京工商大学13 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及人口结构的协调性研究柴亮、李壮壮、党建令河北经贸大学14 高校毕业生心理韧性的统计研究吴文娟、张美丽、李宏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5 基于VAR模型的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陈飞、柴家友、陈婷厦门大学16 基于panel data模型的中国经济区域能源消费特征分析袁蒂、牛胜男、蒋莉莉华北电力大学17 浅论EC+IO联合模型及应用葛盛荣、寸晓洁、李丽丽云南财经大学18 本科院校考研成功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朱璐璐、卢苏娟、薛亚楠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9 价格“杠杆”能撬动节水吗?乔宁宁、韩雨珊、任严岩山西财经大学20 山东省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张丽、李玉玉、李予娇山东工商学院优秀奖序号论文题目参赛队员参赛学校1 基于美国交通部数据的航空运输延误分析预测模型关菁菁、蒋安华、尚蕊中国人民大学2 上证指数波动的阶段性特征夏豪杰、穆岩峰、徐虔天津财经大学3 北京市居民家庭金融资产投资影响因素分析李文磊、郭燕婷、张彤中国传媒大学4 首都市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唐静、蒋辰、张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5 中国的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汪晓芳、汪亭亭、王丹丹安徽财经大学6 上市公司生存特征分析王慧灵、刘娇、李俊锋西南财经大学7 上市公司盈利与预测王勇、李澔、武玲蔚北京大学8 基于ARMA-ARCH模型的风电场风速预测研究何育、陈翼、赵磊东南大学9 河北省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王会岩、蒋雪、段玉龙河北经贸大学10 粮食安全问题研究——以安徽省为例晋宗义、李璐、童金萍安徽财经大学11 中国学术期刊发展现状分析陈梅玲、张寅、胡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2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罗艳、孙淑英、吕鹏浩天津财经大学13 2008-2009赛季NBA球队战绩影响因素的统计建模分析许世杰、林炳灿、肖林厦门大学14 基于粗糙集的个股指标两步择优分析耿磊磊、高康、汪津津天津财经大学15 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统计模型研究安普帅、唐李伟、赵谦湖南大学16 中部六省文化产业发展绩效评价与研究郑召锋、丁丽、彭丰郑州大学17 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齐艳彩、刘文熙、杨新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18 基于变量选择的支持向量机在乳腺癌预后复发诊断中的应用(附件)秦旭、王杰彪、李皞中国人民大学19 次贷危机环境下我国信用风险监管探析赵志远、吴新斌、孟祥财福州大学20 基于Tobit模型的居民生存幸福感模型邹伟、王晓梅、余玥中央财经大学21 基于淘宝网的消费者网络购物口碑的研究包钰、施昀、陈李睿北京师范大学22 高校自习室资源管理研究李啸辰、庄艳、李莎西南财经大学23 高校大学生就业的未来走向与应对策略李海波、姜婷婷、王坤中国矿业大学24 基于Redux模型的人民币均衡汇率的测定及评估蔡扬扬、马超、刘金凤河北经贸大学25 我国房价、地价与房屋租赁价格的实证研究栗建坤、臧倩、周从意中央财经大学26 金融危机大背景下,大学生专业信心如何增强万平、李冬连、赵晶河北经贸大学27 股市剧烈波动下的羊群行为探究赖博彦、徐律、周梦荃北京大学28 基于文献聚类的数据挖掘模型设计与实现张静、李逸、徐良飞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29 电信客户消费预测模型研究赵锦锦、左姗姗、金娇娇云南财经大学30 网络视频点播系统中的用户行为分析与建模陈磊、张西文、张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31 利率变化影响股市波动性的模型分析与实证熊燕、马星亮、赵建宁西南财经大学32 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代尧、祝宝君、李莎山东经济学院33 基于货币供给视角下的物价水平研究袁君、孙伟、李宁安徽财经大学34 河北省山区县域发展研究刘江帆、田艳玲、田鑫河北经贸大学35 金融危机下海西地区中小型企业领导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严威、戴星、刘璠厦门大学36 沪深300股指期货风险特征及动态套期保值研究(附件)王吉培、张昕、蒋瑶西南财经大学37 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研究李军、毛丽姗、顾红玉兰州商学院38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组织知识联系与企业创新绩效研究李霞、卢昭菲、林辉炎天津工业大学39 我国职工平均工资的地区差异研究李振杰、钟一萍、黄显藩广东外语外贸大学40 在校大学生炒股意向的影响因素研究李计花、王超、朱琳东北财经大学41 基于回归分析的煤炭价格预测模型武小莉、张帆、王坤华北电力大学42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时空演变趋势研究夏青、李瑞娟、李庆子成都信息工程学院43 猪肉价格的统计模型(附件)王涛、唐泉彬、邹容北京邮电大学44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分析倪佳、沈国雄、徐欣上海金融学院45 我国城市化与房地产业协调发展关系研究薛永鹏、郭亚娟、李霄河北经贸大学46 区域宏观经济统计数据质量定量诊断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研究朱喃喃、任亚、张俊霞西安财经学院47 枣庄市农民收入的聚类分析研究韩红梅、陈淑洋、张丽璇鲁东大学48 GDP上行与电力下滑之偏差模型研究马婷、张君、邸一浏山西财经大学49 我国就业长期和短期影响因素定量分析肖云、周巧、杨絮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50 金融稳定性评估模型及其应用研究王佳、曾得利、崔衍安湖南大学51 天量信贷对物价走势冲击模型研究张靖、刘慧慧、王璇珍山西财经大学52 宏观经济指标预测马天然、刘静、张田中国矿业大学53 中国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王尚坤、王焕英、王灿云南财经大学54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宏观经济波动探讨叶少峰、何沛钊、王希哲中央财经大学55 中国不同地区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王文静、张明喆、侍湾湾上海金融学院56 四川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比较研究王诗庆、惠昌强、唐海峰成都信息工程学院57 宁波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陈忆文、潘振宇、陈丹丹浙江财经学院58 当前职业压力差样本数据计数模型研究闫凤梅、孙小冬、杨志华山西财经大学59 基于涨跌停制度Tobit-AR-GARCH模型及其估计王军伟、马歆玮、谢欣燕华东师范大学60 我国经济增长与电力消费关系探讨贾旭东、武宏伟、王海燕兰州商学院61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顺序的实证研究张吉良、于雪、马远超北京工商大学6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大连城乡统筹测度问题研究王晓沛、李凯丽、马晓燕东北财经大学63 技术创新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刘艳艳、魏文灵、陈银平安徽财经大学64 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额的影响(附件)徐雨茜、徐瑞文、林天逸南京大学65 能源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基于4万亿新增投资的能源强度测算陈思易、奚潭、王亚民南京财经大学66 工资水平与各宏观因素相关关系的实证分析汪维维、任萍、温婷婷厦门大学。

耕地与基本农田“非粮化”、“非农化”问题研究

耕地与基本农田“非粮化”、“非农化”问题研究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ystem for protecting farmland, the research of land transformation and domestic scholars’ research on issues of arable land, basic farmland with "non-food" and "non-agricultural", Based on the full understanding of current cultivated land situation in Anhui Province, we summarize Anhui’s arable land and basic farmland protection situation, as well as the tendency to emerge "non-food" and "non-agricultural", in depth analyze its cause and produce an analysis on the typical usage of "non-food" and "non-agricultural" land. Furthermore, we conclude the impact of the issue to national food security, including the number and quality.
We have a priority to put some considerations on the issue of Anhui’s arable land and basic farmland with "non-food" and "non-agricultural"

统计建模获奖题目

统计建模获奖题目
43
猪肉价格的统计模型
王涛、唐泉彬、邹容
北京邮电大学
44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分析
倪佳、徐欣、沈国雄
上海金融学院
45
我国城市化与房地产业协调发展关系研究
薛永鹏、郭亚娟、李霄
河北经贸大学
46
区域宏观经济统计数据质量定量诊断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张俊霞、任亚、朱喃喃
西安财经学院
47
枣庄市农民收入的聚类分析研究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
6
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与消费函数关系研究
杨娜、刘晓飞、冯春琳
北方工业大学
7
成都地铁沿线房价变动研究
董文亮、王道新、罗媛
西南财经大学
8
基于聚类分析的ADR信号检测模型
黄成、张磊、刘文林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
9
区域软实力的测度及其对区域发展的贡献
杨少娜、孙鹏、袁妍
浙江工商大学
10
经济理论对人行为的影响
吴文娟、李宏生、张美丽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15
基于VAR模型的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陈飞、柴家友、陈婷
厦门大学
16
基于panel data模型的中国经济区域能源消费特征分析
袁蒂、蒋莉莉、牛胜男
华北电力大学
17
浅论EC+IO联合模型及应用
葛盛荣、寸晓洁、李丽丽
云南财经大学
18
本科院校考研成功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兰州商学院
61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顺序的实证研究
张吉良、于雪、马远超
北京工商大学
6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大连城乡统筹测度问题研究
王晓沛、马晓燕、李凯丽

安徽省粮食安全分析及预测

安徽省粮食安全分析及预测

组合预测是将不 同预测方法或预测模型组合起 来形成一种新的预测方法。组合预测模型具有较高 的预测精度 , 组合预测方法不 劣于参与组合 的诸预 测方法的最优者 , 并且随着参 与组合的预测方法数
在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预测 的模 型中, 比较常 见的有线性 回归模型 、 时间序列模型、 灰色预测模型
和指数模型等。因此 , 本文采用上述 四种模型对安 徽省的人均耕地面积 、 均粮食产量 和人 口数量进 人
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 。
安徽 省 位 于华 东 腹地 , 我 国东部 襟 江 近海 的 是
( 单位 : 人) 吨/ 和人 口数量 z 单位 : ( 万人) 作为应变 量, 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进而预测未来几年安徽 省的人均耕地面积、 人均粮食产量和人 口数量 。( 本
文中 t 一年份 一1 9 ) 9 9
运用 E iws. 到人 均 耕 地 面 积 、 均粮 食 ve 60得 人
本文选取安徽省人均耕地面积、 人均粮食产量 和人 口数量作为样本变量, 通过预测样本变量 的变 化趋势 , 进而对安徽省粮食安全进行分析 。利用 的 基础数据均来源于 2 0- 21 0 1 00年《 安徽省统 计年
鉴 》 。
三个模型均通过 了相关性检验 , 明时间变量 说
t 分别与应变量 、 、 Y 的线性相关关系是显著 的,
对数据的平稳性 、 图和偏相关 图进行分析 , 相关 以及
相关 参数 的检验 , 确定 该 时间序列 应该 选取 的模 型 。
本文选取 A 1 模型来对人均耕地面积和人 1数 R( ) : 3 量进行预测 , 选取 MA() 2模型对人均粮食产量进行
预测 。其具 体模 型如 下 :
X=0996 一1 t .84 ̄ +地 I =(+Q913L ) ̄ z=59.7+ 102 ̄ + ] 1 591 Zu t 3597 .57 一1 (5.25 =n91 (&077/ 3156) : 18 1 90)  ̄=n57 8 0 (7( T/ 3.x ) Sa  ̄=a94 99

宣城市粮食生产能力及结构调整分析

宣城市粮食生产能力及结构调整分析

宣城市粮食生产能力及结构调整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宣城市位于安徽省南部,是安徽省三大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对粮食生产的需求日益增加,宣城市粮食生产能力和结构调整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宣城市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具备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

粮食生产结构不合理,粮食品种单一,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村劳动力外流严重等问题仍然存在,制约了粮食生产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解决宣城市粮食生产领域面临的问题,本文旨在对宣城市粮食生产能力及结构进行深入分析,为粮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通过对宣城市粮食生产现状的认识,评估粮食生产能力,探讨粮食产业结构调整策略,利用资源优势解决问题,推动科技创新与粮食生产的结合,最终实现宣城市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

【2000字】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宣城市的粮食生产能力及产业结构,探讨如何实现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 评估宣城市目前的粮食生产状况,包括粮食产量、产值等指标,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2. 分析宣城市粮食生产能力的瓶颈和问题,找出影响粮食产业健康发展的因素。

3. 研究粮食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如何优化配置资源,提高粮食生产效率。

4. 探讨利用宣城市的资源优势,解决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推动粮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5. 分析科技创新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探讨如何引导科技创新,提升粮食生产水平。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实现,可以为宣城市粮食生产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粮食产业向高质量、高效益发展。

1.3 研究意义研究宣城市粮食生产能力及结构调整,可以为相关政府部门和农业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通过对粮食生产现状的全面了解和评估,可以为制定粮食生产发展规划和政策提供参考,促进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宣城市粮食生产能力及结构调整,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粮食生产效率。

合肥市发展优质品牌稻米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合肥市发展优质品牌稻米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合肥市发展优质品牌稻米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合肥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城市,稻米是当地的主要农产品之一,也是市民餐桌上的主食之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合肥市发展优质品牌稻米面临诸多问题,许多优质品牌稻米存在质量不稳定、市场认知度不高、营销渠道不畅等方面的困境。

本文将就合肥市发展优质品牌稻米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合肥市稻米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问题分析1.质量不稳定目前,合肥市优质品牌稻米的生产企业数量众多,但是由于各家生产企业的生产工艺、设备水平、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了稻米的质量参差不齐,无法保证质量的稳定性。

一些生产企业为了节省成本,采用低劣的原料或者工艺,导致稻米口感差、营养价值低,影响了稻米的品质和口碑。

2.市场认知度不高合肥市虽然生产优质品牌稻米的企业数量众多,但是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并不高。

一方面是因为稻米市场竞争激烈,各品牌之间缺乏差异化竞争,市场宣传和推广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是因为消费者对于稻米的品牌认知度较低,很难在众多种类的稻米中做出选择,导致了优质品牌稻米的市场份额较小。

3.营销渠道不畅合肥市的优质品牌稻米在销售渠道方面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营销渠道单一、分销网络不完善、零售网络不广等。

这导致了优质品牌稻米无法充分覆盖市场,无法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限制了其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二、建议1.提升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要解决稻米质量不稳定的问题,首先需要提升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加强对生产工艺的控制,加强对原料的把控,确保稻米的品质稳定。

建立健全的质量监督机制,加强对稻米的质量把控和监督,确保稻米的合格率和优质率。

2.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合肥市的优质品牌稻米需要通过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来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

生产企业需要加大市场宣传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和文化特色,形成独特的品牌竞争优势。

可以积极参与各种稻米产业展览和交流活动,通过展览和交流去扩大市场份额,提升稻米的市场认知度。

安徽省粮食安全风险分析

安徽省粮食安全风险分析

对安徽省粮食生产安全风险分析的优化模型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郑密摘要本文提出对安徽省粮食安全风险问题的分析,首先从影响粮食安全的几个重要因素入手,通过安徽省统计年鉴收集到了安徽省总人口,耕地面积,种粮成本和自然灾害这四个方面的信息,并分别对这四个方面建立了模型进行研究,然后综合运用这些模型,对2000-2008年安徽省粮食生产安全风险作出评析,预测和提出相应的对策。

对于问题一,首先为了提高预测的准确度,本文收集了1990-2008年的人口和耕地数据,对耕地面积部分数据残缺的年份使用三次样条插值进行补充,然后通过EXCEL 作图,我们对总人口的预测建立了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耕地面积的预测建立了指数增长模型,分别得到人口和耕地面积关于时间的函数,最后通过所得函数利用Matlab编程实现了对2009-2018这十年的总人口和耕地面积的预测。

对于问题二,为了简化问题,本文着重对安徽省最主要农作物水稻的种植成本进行探讨,由于市场上化肥、种子和农药的品种繁多,价格各异,给研究问题带来不便,本文参考了安徽省水稻种植管理参考表,有目的地收集农资种类和价格,在种子和农药方面接受用户选择各异的事实,采用市场上各品种水稻和农药的均价;化肥方面,收集氮磷钾三种大量元素的价格,然后参考水稻管理过程,分别计算出不同季度的水稻每亩在这三项的支出,并进行比较和评析,结果是三项支出中,化肥支出最多,三季水稻中,单晚种植成本最高。

对于问题三,根据安徽省2000-2008年的农作物受灾数据,本文首先通过EXCEL 对数据进行如下处理:将农作物的受灾面积转化成粮食的受灾面积,再通过粮食的受灾面积计算粮食损失的产量;然后定义成灾率,对粮食损失产量和洪涝成灾率、干旱成灾率的关系建立二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Matlab编程求解回归方程,得出我省粮食损失2000-2002年主要受干旱导致,2003-2008主要是洪涝导致,九年间粮食产量分别对这水、旱灾害的敏感程度是3.49和2.6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粮食安全问题研究——以安徽省为例摘要安徽省在全国粮食生产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对于稳定我国粮食生产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以安徽粮食安全发展状况为背景,通过建立适当的经济模型和数学模型,解决安徽粮食安全相关问题。

首先,利用主成分方法建立粮食安全综合指标。

然后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众多影响粮食安全因素进行排序,得出以下结论: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人口数量、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农业劳动人口、乡城收入比、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受灾面积、城市化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

其次,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并且进行了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分析。

结果表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乡城收入比、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城市化率对粮食安全起到正向作用,受灾面积、农业劳动人口、人口数量对粮食安全起到反向作用。

接着,结合粮食安全指数及其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起的协整方程,从机制设计理论的角度出发,为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提出关键影响环节,并就关键影响环节展开分析,提出合理的解决粮食安全的机制解决办法。

最后,文章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神经网络预测方法对安徽省2008-2011年的粮食安全状况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显示:2008年和2011年安徽省粮食安全程度较高;2009年和2010年粮食安全程度较低,尤其是2010年不容乐观,文章据此对安徽省粮食安全的发展状况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粮食安全;主成分;VAR模型;脉冲响应;机制设计;神经网络一、基本现状与问题的提出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本。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粮食安全与社会的和谐、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保障粮食安全,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是好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食物供给日益丰富,供需基本平衡。

但我国人口众多,对粮食的需求量大,粮食安全的基础比较脆弱。

从今后发展趋势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以及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将呈刚性增长,而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

我国粮食的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安徽省在全国粮食生产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对于稳定我国粮食生产起着重要作用。

一是因为安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和产量大省,是全国13 个粮食主产省和全国6个粮食调出省份之一,年均调出粮食500 万吨。

二是因为安徽是全国农村改革的先行省份,1978年凤阳小岗村率先实行大包干,2001年全国农业税费改革在安徽省全省试点,2005年在全国率先取消了农业税。

三是安徽的农业发展状况在全过具有代表性。

因此,如何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符合安徽省省情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对于维持社会稳定与国家自立具有重要意义。

安徽省基本概括如下:1.自然概括全省耕地面积408万公顷,土地肥沃,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

长江和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其中:淮河流域6.7万平方公里,长江流域6.6万平方公里,新安江流域0.65万平方公里。

2.粮食生产概括安徽农业的大发展源于30年前发生在江淮大地上的一场变革。

1978年夏天,安徽大旱。

夏收后,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了分田到户的契约,拉开了大包干的序幕。

第二年,粮食产量便达到了66吨,相当于1966年~1970年的总和。

大包干的成功为安徽的粮食生产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农村改革30年来,安徽粮食生产的总趋势是上升的(见图1),粮食产量由1482.6万吨增长到3023.3万吨,增幅达103.92%,年平均递增2.40%。

安徽实现了由农业省向农业大省、产粮大省的转变,粮食年产量常年居全国第6位。

随着粮食生产水平的提升,安徽对全国粮食安全的贡献越来越大,不仅解决了本省人民的吃饭问题,而且每年调出粮食约500万吨。

安徽省的粮食生产还是全国粮食增产的助推器,2006年安徽粮食增产255.4万吨,占到了全国总增量的40%。

2008年,安徽省夏粮总产1170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增量占全国的20%。

但是,在取得这些成就的同时,安徽省的粮食安全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威胁。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安徽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资源日益受到工业和城市土地利用的经济竞争,部分耕地非农利用的趋势不可逆转;同时,由于水土流失、工业废物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及自然灾害等导致耕地质量下降,制约着安徽省的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

图1 安徽省1978-2008年粮食年产量二、理论背景和文献综述1.粮食安全的定义在中国,粮食安全是指主要粮食品种的产和销、供与求动态的平衡,及应对突发事件的实力和能力。

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是,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买得到又买得起他们所需的基本食品。

”这个概念包括三个具体目标:⑴确保生产足够数量的粮食;⑵最大限度地稳定粮食供应;⑶确保所有需要粮食的人都能获得粮食。

对于粮食安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第一,粮食安全包括宏观安全和微观安全。

宏观安全就是从总体、总量上看粮食供求是均衡的微观安全是从局部、个体上看粮食供求是均衡的,任何人都能买得到并且能够买得起为维持生存和健康所必需的足够食品。

只有同时实现了宏观安全和微观安全才算实现了粮食安全。

第二,粮食安全包括短期安全和长期安全。

即保证不仅在短期内任何人都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为维持生存和健康所必需的足够食品,更重要的是在长期内,在任何时候,任何人都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为维持生存和健康所必需的足够粮食。

粮食安全的目标应该是实现长期粮食安全。

第三,粮食安全包括量的安全和质的安全。

也就是说,粮食安全的目标不仅仅是维持生存还要保证健康不仅仅是从数量上有足够的粮食,还要确保粮食食用卫生、安全。

本文主要是从粮食的长期安全以及粮食量的安全角度出发,研究安徽省的宏观粮食安全问题。

2.国外研究综述最早对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进行研究的是美国的布朗,1994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Lester Brown)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中国能使世界挨饿吗?——它的崛起正在消费掉全球粮食供给”。

他在1995年又进一步认为,到2030年中国由于耕地面积的减少等因素,粮食将减少20%,如果不考虑膳食结构的改善,中国将进口相当于现在世界粮食贸易总额的粮食,达2.0~3.69亿吨。

在这以后,世界上许多组织或个人都对此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评价。

美国农业部费里德克·科鲁克认为,布朗博士在长期预测中没有把市场经济的自我矫正机制因素考虑进去,中国政府、生产者和消费者不会对经济环境的变化无动于衷。

日本农林水产省白石和良认为,布朗的预测依据不十分明确,过分强调特定条件,因而产生了不符合实际的结论。

世界银行专门进行了关于中国长期粮食安全的课题研究,认为中国在2020年粮食进口量约为6000万吨,主要粮食出口国完全可以在不大幅度提价的情况下供应这些粮食。

关于世界粮食安全形势的分析研究,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谷物理事会(IGC)曾对1997-1998年世界粮食形势作了测算,认为供给形势有所改善,安全系数有所提高。

1999 年在英国举办了关于未来世界粮食形势的研讨会,会后出版了一个名为《养活 80 多亿人,对科学的挑战》论文集,其中大量篇目充斥着悲观的论调,只有极少数作者持相反态度。

3.国内研究综述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布朗博士对中国未来粮食供给表示深深的忧虑以来,我国很多学者都对中国粮食安全状况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评估。

主要分为以下几种:⑴关于粮食安全测度基准与方法的研究朱泽(1998)通过比较中国与世界重要粮食生产与消费国在粮食总产量波动系数、粮食自给率、粮食库存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与低收入人口粮食供应水平等指标方面的差异性,以及粮食安全系数的计算与比较,得出了中国粮食安全整体水平仅次于加拿大、法国、美国与澳大利亚等四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结论。

徐奉贤(1999)在四指标中加上了贫困者的粮食保障水平,通过五项指标的简单平均计算了粮食安全系数。

马九杰等(2001)则认为粮食安全综合指数是食物和膳食能量供求平衡指数、粮食生产波动指数、粮食储备一需求比率、粮食国际贸易依存度系数、粮食及食物市场稳定性等各指标得分值的加权平均值。

刘晓梅(2004)构建了一个四指标加权平均安全系数,认为我国的粮食安全系数是0.70,从世界范围来看是比较高的。

吕耀等在《中国食物保障可持续性及其评价》一文中,突破了许多人仅仅或主要从粮食产量与人口这两个因素来考虑粮食供应保障的情况,而着力于从农业生产及其资源生产效率、经济效益、资源利用率以及资源与环境质量等方面来构建中国食物保障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据中国自然资源区划的九大农业区内个县市的有关资料进行了具体评价,并得出了中国区际食物保障可持续水平有较大差异、样本间的食物保障可持续指数差异很大与各区域影响食物保障可持续性的主要限制因子不同等重要结论。

⑵对中国粮食供求的研究在粮食生产与供给方面,1995年莱斯特·布朗指出,由于耕地将被工业和城市用地挤占,中国谷物产量将会从1990年的3.41亿吨下降到2020年的2.72亿吨,而人口又大量增加,所以世界无法养活中国;让·邓肯(1997)1997年预测中国谷物产量2010年将达到4.26 亿~4.75亿吨,其预测结果与莱斯特·布朗完全不一样;朱玫(1997)对各个阶段影响中国粮食波动因素的粮食产量增长贡献作了实证分析,结论是:单产贡献率是主要的。

在粮食需求方面,常根发(2000)从微观农户消费行为探讨了农村口粮消费的实现模式,农户口粮消费与粮食生产具有阶段性和不一致性,二者受农户消费效用和收入的双重约束;朱彬(2001)认为,尽管高收入会带来肉类食品的高消费,但由于消费结构向低粮耗肉类倾斜,故而饲料粮需求的增长速度将被减缓。

⑶对各省份粮食安全状况的研究目前关于省份地区的粮食安全问题,已有相当多学者对福建、浙江、江苏、陕西、山东、湖北、吉林、河北、湖南等省从影响因素、预警系统的设计等角度进行了研究,如宁自军(2003)就粮食购销市场化条件下浙江省粮食安全预警系统的设计及其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初步研究。

门可佩等(2008)以江苏省粮食生产情况为例,分析粮食安全相关因素,江苏省粮食安全问题存在隐患的结论。

李梦觉(2009)通过对“粮食安全”内涵和评价指标的研究,分析了湖南省安全状况及其面临的问题。

而关于粮食生产大省——安徽省的粮食安全问题研究寥寥无几。

金宝石(2005)在GIS 支持下,建立了1980、2002 年两个时期安徽省各县域耕地资源、粮食生产以及影响粮食生产的地形地貌、土壤、光热水等自然条件的空间数据库和多年社会属性数据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