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安全的隐忧及对策思考
保障粮食安全的思考和建议
保障粮食安全的思考和建议引言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的基本利益,关系到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稳定。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资源的有限性,保障粮食安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探讨保障粮食安全的思考和建议,旨在促进全球粮食生产和消费的可持续发展。
思考1. 提高粮食生产效率提高粮食生产效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
对于农业生产者而言,他们可以借助科技和现代农业技术来增加粮食产量。
例如,引入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利用先进的农药和肥料,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环境等等。
此外,实施精准农业,通过精确的农药和肥料使用,避免浪费和环境污染。
还可以推动农业机械化,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2. 加强农田管理和土壤保护良好的农田管理和土壤保护对于粮食生产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土壤养分管理和水资源分配,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壤肥力,保证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此外,控制土壤侵蚀、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加强农田水土保持工作,提高土壤的质量和稳定性,为粮食生产创造良好的环境。
3. 多样化粮食供给渠道多样化粮食供给渠道是保障粮食安全的一个关键策略。
除了传统的农田种植,还可以发展城市农业、垂直农业和水域农业等新兴的粮食生产方式。
城市农业可以利用城市空闲土地和屋顶空间进行农作物种植,提供城市居民的蔬菜和水果。
垂直农业则可以通过在垂直空间上多层次种植农作物,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资源。
水域农业可以利用水面进行农作物的种植,有效利用水资源和土地资源。
4. 支持农村发展和农民权益保护农村发展和农民权益保护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提供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支持,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同时,要加强农民的权益保护,提高农民的收入份额,并建立健全的农业保险制度,减轻农民的风险。
建议基于上述思考,针对保障粮食安全,提出以下建议:1.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领域的投资,提供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农民投入生产。
浅析粮食安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粮食安全的问题与对策1. 引言1.1 粮食安全的重要性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
粮食安全不仅关乎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关系着每个家庭的健康和幸福。
粮食安全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既包括了粮食的供给问题,也包括了粮食的质量安全问题。
没有粮食安全,就没有国家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人民的安居乐业。
保障粮食安全是国家的战略任务,也是每个个体的责任。
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没有足够的粮食供应,人们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粮食安全关系着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粮食供给不足会引发社会动荡和粮食安全危机。
粮食质量安全问题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粮食中存在安全隐患会导致食品安全事件,危害公众健康。
保障粮食安全是国家的战略需求,也是每个人的重要使命。
只有扎实推进粮食安全工作,建立健全的粮食供应体系和质量安全监管机制,才能确保人民群众有吃得饱、吃得好的粮食,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
1.2 存在的问题粮食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速度加快、气候变化影响加剧以及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粮食供给不足、粮食浪费严重、粮食质量安全问题突出等多重挑战。
我国粮食供给不足的原因主要包括土地资源受限、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导致粮食产量不足以满足人们需求。
我国粮食浪费问题十分严重,据统计,我国每年因不合理消费和储存,以及物流过程中的损耗,导致大量粮食被浪费。
我国粮食质量安全问题也值得关注,农药残留、质量控制不严等问题影响了粮食的营养价值和健康安全。
要解决粮食安全问题,需要加强粮食供给保障,包括加大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等措施;减少粮食浪费,推动社会各界节约粮食、从源头上减少浪费;提高粮食质量安全意识,加强质量监管,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与健康。
浅析粮食安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粮食安全的问题与对策
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涉及到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
方方面面。
本文将从粮食安全问题的根源、主要挑战和对策三个方面来进行浅析。
粮食安全问题的根源主要是由于人口增长、农业生产能力提升不足、气候变化、资源
短缺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人口的增长导致了对于粮食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农业生产
能力提升不足导致了粮食供应的不足。
气候变化引起了灾害频发,导致了农作物产量的减少,而资源短缺则限制了农业的发展。
粮食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粮食供应不足、粮食价格波动和粮食质量安全不稳定三个方
面的挑战。
粮食供应不足表现为农产品贸易逆差严重、进口粮食比重高等。
粮食价格波动
则导致了粮食价格大幅度波动,给人民生活带来了不利影响。
粮食质量安全问题频发,严
重影响人们的健康。
解决粮食安全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
应该加大农业生产力的提升力度,通过科技
创新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产量。
应该加强粮食储备体系的建设,
提高国家粮食储备的能力,并且建立良好的市场调节机制,确保国家粮食市场的稳定。
应
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加强从土壤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保障人们食品安全。
应该
加强国际合作,开展粮食贸易和技术交流,增加国家的粮食供给能力,同时也要加强国际
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
粮食安全是一个综合性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政策支持、市场监管和国际合作等多种手段的综合应对,才能够实现粮食安全的目标。
浅析粮食安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粮食安全的问题与对策粮食安全是保证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所需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国家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以及人民的福祉。
当前粮食安全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应对。
我国近年来粮食产量虽然不断增加,但是也存在着粮食质量不高的问题。
一方面,农业生产过程中长期以来普遍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导致土壤污染严重;种植结构单一,农作物品种缺乏多样性,易发生病虫害。
为了提高粮食质量,我们需要加强农业生产过程的管理和监管,鼓励农民采用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种植方式,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增加粮食的营养价值。
粮食储存与保管也是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
由于储存设施和技术的滞后,我国农村粮食损耗严重。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仓储技术和管理能力。
还可以引进先进的储存技术,如低温、薄膜等储存技术,减少粮食存储过程中的损耗。
粮食安全还面临着农田水源不足、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并大力倡导水资源的节约利用,以解决农田缺水问题。
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提前预测农业灾害,及时采取措施减少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加强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和引导,推广耐旱、耐虫、抗病的农作物品种,提高抗灾能力。
粮食安全还需要加强政府的调控和引导。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的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完善粮食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对粮食流通的监督和管理,保障市场粮食的质量与安全。
粮食安全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解决。
只有通过加强农业生产管理、改善农田环境、提高农民的技术与管理水平以及加强政府的调控和引导,才能够确保粮食的质量和数量,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浅析粮食安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粮食安全的问题与对策粮食安全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国家或地区的粮食供应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能够得到保障的状态。
粮食安全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系统性和复杂性的问题,与农业、经济、环境和社会等多个领域相关。
一、粮食安全问题的挑战1. 人口增长:随着全球人口的持续增加,对粮食的需求也在增长。
据预测,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90亿,粮食需求将增加60%以上。
2. 资源短缺:耕地面积有限,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粮食生产遭遇种种困难。
3. 农产品贸易保护主义:一些国家采取贸易政策限制粮食出口,导致国际粮价大幅上涨,影响发展中国家的粮食进口。
4. 自然灾害:洪涝、干旱、风灾等自然灾害频发,造成粮食生产受损,影响粮食供应。
二、粮食安全的对策1. 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加大农业投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2. 节约粮食资源:加强农业水利建设,优化灌溉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广粮食节约技术和粮食储存、加工技术,减少粮食损耗。
3. 提高农业生产环境的适应性:加强农业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减排措施,提高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4. 鼓励粮食贸易和国际合作:推动建立公平、开放、透明和可预测的粮食贸易体系,减少贸易保护主义对粮食市场的影响;加强国际间的农业技术交流和合作,提高全球粮食生产能力。
5. 建立粮食储备和应急机制:建立稳定的国家粮食储备体系,确保粮食供应的稳定性。
加强粮食市场监测和预警,建立粮食应急机制,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对粮食产量和供应的影响。
粮食安全问题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的对策,加强国际合作,推动粮食生产和贸易的健康发展,才能确保粮食供应的安全和稳定。
浅析粮食安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粮食安全的问题与对策在中国,粮食安全一直是国家的重要议题,因为粮食是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也是国家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压力,粮食安全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粮食生产、粮食供应以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浅析。
粮食生产是粮食安全的基础,农业生产环节的稳定与高效对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中国的农业生产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农业生产主体结构不合理,农民数量庞大,但大部分是小农户,资源利用率低下。
农业科技水平相对较低,缺乏有效的农业技术支持和创新。
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农药和化肥使用,对环境产生了严重污染。
农业生产面临着自然灾害的威胁,如旱灾、洪灾等,给粮食生产带来了不确定性。
粮食供应是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粮食供应的稳定性和公平性决定了人民的饮食安全。
中国的粮食供应存在着一些问题。
农田面积受限,粮食产量增长受到空间限制。
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农民收入难以稳定。
粮食贮存和运输环节存在浪费和损耗,导致大量粮食损失。
在面对粮食安全问题时,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对策。
一方面,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和投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效益。
国家加强了农田建设和耕地保护,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和粮食产量。
政府还加大了对农民的扶持力度,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品质。
在粮食供应方面,政府实施了粮食储备和物流体系建设,提高了粮食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政府也加强了农产品流通和贸易,打造了农产品市场,提高了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粮食安全是国家的重要议题,也是人民的基本需求。
要保障粮食安全,必须从粮食生产和供应两个方面入手,并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通过加强农业科技支持,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率和产量水平,加强粮食贮存和物流体系建设,以及加大对农民的扶持力度,可以有效提高粮食安全水平,确保人民的饮食安全和国家的发展。
粮食安全论文-我国粮食安全的隐忧及对策思考
粮食安全论文-我国粮食安全的隐忧及对策思考摘要:粮食安全问题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尤其对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而言,粮食安全尤为重要。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饥饿与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我国的粮食安全也面临许多隐忧。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积极务实的对策解决好粮食安全问题。
关键词:粮食安全;重要性;隐忧;对策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
对于国家来说,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对于世界来说,粮食安全是实现和谐世界的保证。
据悉,全球饥饿人口在2009年首次突破了10亿,约占世界人口的1/6,粮食安全问题十分紧迫。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国家而言,确保粮食安全不仅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是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保障。
一、新形势下粮食安全的特殊重要性所谓粮食安全,是指在保证国家遭遇各种灾害和战事时有足够应对储备的前提下,在使国家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的前提下,国家具有持续保障所有国民能及时买得到、买得起、价格基本平稳的符合国民习俗要求的、符合食品安全的、符合国民健康营养标准所需要的粮食。
1996年11月第二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通过的《罗马宣言》对粮食安全作出进一步表述,即“只有当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
2009年11月18日,为期3天的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在罗马落下帷幕。
此前,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总干事迪乌夫以绝食的方式希望引起世界对全球日益增加的饥饿人口的注意,据FAO的报告指出,截至去年,全球饥饿人口已达10.2亿人,其中全球有29个贫困国家面临着严重的饥荒,这种情况反映出目前脆弱的粮食安全系统,也促使我们必须从在一个相当高的立足点上,充分认识粮食安全问题的特殊重要性。
我国粮食安全的隐忧及对策思考论文(1)
我国粮食安全的隐忧及对策思考论文(1)在我国,粮食安全一直是国家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
然而,由于我国人口逐年增长、农业基础设施不足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着一些隐忧。
因此,本文分析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隐忧及提出相关对策思考。
一、人口增长问题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粮食需求规模也随之增加,但是粮食产量的增长未能及时跟上,这就导致了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直接威胁。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粮食生产效率,推广农业科技, 加快如智能化技术、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与应用。
二、耕地资源问题耕地资源是粮食生产的重要保障,但我国耕地面积却有所减少,这给粮食生产带来了压力。
因此,在保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尽快出台土地政策,规范土地流转,使用好耕地。
比如,实施粮食作物优先品种种植计划,针对特殊区域适度调整作物结构,加强土地治理保护等。
三、气候波动问题近年来,气候变化频繁,不合时宜的气候波动给我国粮食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
作为绿色保护的关键部分,应对气候变化引起的粮食安全问题,我们应该发挥气象服务体系作用,提高我国的气象预警能力,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气象要素的实时监测,提前预警灾情,以有效应对灾害。
四、食品安全问题当前,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一个关乎国家安全与民生的核心问题。
我们在日常的食品选择中应尽可能地选择本地的或者有品牌保障的产品,避免购买一些不知名或者信誉不佳的食品。
同样,政府也应该及时调查食品安全问题,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提高食品安全的法律惩治力度。
综上所述,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隐忧,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措施,如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以提高生产效率、加强土地保护、提升气象预警能力等多方面来保障粮食安全。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利。
浅析粮食安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粮食安全的问题与对策粮食安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安全。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环境的变化,粮食安全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产量、供应链、质量、损耗等几个方面,对粮食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产量是粮食安全的基石。
随着全球人口的持续增加,粮食产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农业面临着土地资源有限、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我们应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研发和投入,提高农作物的品种改良和耐性,改善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应该加强土地管理和保护,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效益。
供应链是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
当前,粮食供应链存在着农业生产、仓储物流、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薄弱环节和问题。
为了确保粮食的安全供应,应该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监管和管理,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生产素质,加强农业科技普及和推广。
应该加大对农产品仓储物流的投入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仓储、运输和销售能力。
还需要加强对农业企业和粮食加工企业的监管和管理,加强产品质量和安全控制。
粮食质量问题也是粮食安全的重要方面。
当前,农产品中的农残、重金属、有毒物质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提高粮食质量,应该加强对土壤和农产品的污染治理和防治,推动有机农业和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
还应该加强对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管理和监管,降低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还需要加强对粮食质量的抽检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合格产品,确保粮食安全。
粮食损耗问题也是粮食安全的关键问题。
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三分之一的粮食被浪费和损失,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为了减少粮食损耗,应该加强对粮食存储和运输过程的管理和监管,提高库房和运输设施的科技含量和质量,减少粮食在储存、包装和运输过程中的损耗。
还应该加强对粮食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科学管理能力,减少操作失误和管理不当导致的粮食损耗。
粮食安全问题涉及产量、供应链、质量、损耗等多个方面,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浅析粮食安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粮食安全的问题与对策粮食安全问题是指人类是否能够获得足够、安全、营养丰富的粮食。
目前,全球范围内粮食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粮食供应与需求的平衡、科技创新以及粮食储备等方面对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对策展开分析。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关键。
农业生产要素的过度使用、土地污染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等问题对粮食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需要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采用生态农业技术,合理利用土地、水资源,并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还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以提高粮食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粮食供应与需求的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
目前,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剧了对粮食的需求。
为了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需要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率和产量。
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提高农作物品种的耐旱、抗病虫害和高产性,推广科学种植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等。
还可以通过促进农业产业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和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等方式,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和农民的收入水平。
科技创新对解决粮食安全问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科技的进步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农产品的质量。
通过遗传改良、生物技术和高效农药的应用,可以培育出高产、抗病虫害的新品种;通过精准农业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通过远程监测和预警系统,可以及时掌握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和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和支持,鼓励企业和农民参与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
粮食储备是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建立和完善粮食储备系统,可以应对突发的粮食供应短缺和价格波动。
在大面积自然灾害、国际粮食价格上涨或政治经济动荡等情况下,通过调整粮食储备的供应,可以稳定粮食市场、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要加强粮食储备体系的建设,提高储备量和管理水平,并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监管,防止市场投机和粮食恶性竞争。
解决粮食安全问题需要综合施策,包括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平衡供应与需求、加大科技创新和完善粮食储备等。
浅析粮食安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粮食安全的问题与对策粮食安全是保障人民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问题,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然而,当前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现代农业在粮食生产上,通常采用单一模式和集约化生产方式,对于天气的变化、土地的肥力和耕作品质要求较高。
但在我国农业发展初期,农业多缺少基础设施和粮食生产支持技术,甚至存在一些地区粮食产量尚未跨过“百斤大关”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恶劣的气候、灾害等自然因素对于粮食的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二、资源的匮乏资源的匮乏是当前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土地资源较少,耕地被城市化和工业化持续占用,生产资源被持续浪费和污染。
同时,土壤肥力的下降、水资源的短缺以及人力资源的流失也对粮食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致使农民难以获得足够的切实可行的资源。
三、市场状况的不稳定性市场状况的不稳定性主要是指粮食市场价格波动大,供应不均,对于粮食的购买力和保质期要求高等方面。
政策、环境、质量等问题给农民带来的压力使得流动性增强,粮食的质量和价格竞争力受到挑战,最终可能影响粮食的生产和销售。
四、人口增长的压力人口增长的压力提高了粮食需求量和粮食供应的难度。
在我国,由于人口压力、饮食文化等因素造成的需求多样化、粮食的耕种种类较少等原因,使得很多粮食产地开发较难。
同时人口增长也会导致资源要素流动和移民等问题,给粮食安全和生产带来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政府、科研机构、农民等各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提出了一定的措施和应对策略,如下:一、加强农业技术的支持和粮食安全的投入粮食安全建设必须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能力,采取新的技术和方法,提高粮食的生产和生产效率。
政府应该鼓励农民和科研机构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种植和养殖的竞争力。
同时给农民超出必要区域义务的投入。
二、加强政策和市场保障措施政府应该加强对粮食安全的管理,加强营销和监管方面的投入,鼓励农民生产优质粮食、优质种子,推动市场化供应。
浅析粮食安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粮食安全的问题与对策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之一,粮食问题的解决一直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但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粮食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粮食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种植结构问题我国大部分农产品主要由小农户生产,种植规模过小,无法形成规模优势,难以进行科学管理和技术升级。
同时,由于地区差异和环境影响,农民种植方式也存在很大差异,缺乏统一技术指导,也影响到农产品质量。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推广高效节水农业技术和科学种植管理模式,提高农民种植技能和农业管理能力,形成规模经济优势。
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但是农田占比却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严重制约了粮食生产能力。
同时,城市化进程加快,农地流转和撂荒现象日益严重,也加剧了农地资源短缺。
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需要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有效改善农民土地授权体系,保障农民利益。
此外,还需要通过优化农业基础设施和增加农业投入,积极扩大农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和产量。
三、气候灾害防范问题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对农业生产造成的风险日益增强,如干旱、洪涝、台风等天气灾害频发,严重威胁到粮食安全。
针对这一问题,政府需要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能力,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民自救自卫能力和对应急措施的应对能力。
同时,还应加大农业科技研发力度,培育适应气候变化的新品种,提高耐旱、抗灾、高产的能力。
四、农业生产成本问题农民的生产成本增加,也是影响粮食安全的一个因素。
一方面,农业生产资金短缺,不能购买高质量的种子、化肥和农药;另一方面,农业价格波动大,农民得不到有效的收益。
针对这一问题,政府需要加强农业补贴、贷款和税收优惠政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和市场体系,保障农民利益;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和督查,保护消费者权益。
总之,粮食安全不仅是农民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农业投资,强化政策支持,加强农业技术、管理和质量监管,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浅析粮食安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粮食安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粮食安全一直是国家和人民生活的重要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指出了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
接着分析了当前粮食安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包括粮食产量不足、粮食浪费严重等。
然后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如加强粮食储备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等。
最后总结指出,加强政府监管、促进可持续发展、共同维护粮食安全是重要的对策。
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可以确保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为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提供坚实基础。
【关键词】粮食安全、现状、问题、对策、储备管理、农业生产、政府监管、可持续发展、共同维护。
1. 引言1.1 粮食安全的重要性粮食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粮食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保障粮食安全关乎着每一个家庭的生活,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
在现代社会,粮食安全不仅仅是农业生产问题,更是一个涉及到全球资源、环境和经济关系的复杂系统工程。
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粮食是人类的生存必需品,没有足够的粮食供应,人们将无法生存。
粮食安全关乎国家的经济发展,粮食生产是国家的命脉,粮食不足将影响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息息相关,粮食短缺会引发社会动荡和政治不稳定。
粮食安全也关系到全球资源的均衡分配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粮食生产的方式和规模直接影响着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
粮食安全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管理和监管,促进可持续发展,共同维护粮食安全。
只有保障粮食安全,才能实现国家繁荣、人民安康的目标。
2. 正文2.1 粮食安全的现状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粮食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粮食安全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挑战。
各国都面临着粮食生产、供应和消费的压力,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现状和问题。
粮食产量增长放缓。
虽然近年来农业技术不断进步,但由于气候变化、土地资源限制、人口增长等因素影响,全球粮食产量增长放缓,甚至有些地区粮食产量出现下降的情况。
关于粮食安全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关于粮食安全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
然而,当前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本文将从粮食生产、储存、流通和消费等方面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一、粮食生产环节存在的问题1. 种植结构不合理:我国农业面临农村人口减少和劳动力流失等问题,导致种植结构单一。
大量农田荒芜或者种植一种单一农作物,使得产量无法达到最大化。
对策建议:加大对农业科技和技术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转变种植观念,推广科学种植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 农产品品质安全问题:部分地区存在违规使用农药、化肥等问题,农产品品质安全受到威胁,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降低。
对策建议: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规成本,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安全。
二、粮食储存环节存在的问题1. 储粮设施老化:部分农村地区的储粮设施老化严重,储粮条件差,容易导致粮食湿度增加、虫害滋生等问题,影响储粮质量和数量。
对策建议: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更新和改进储粮设施,提升储粮条件,确保粮食质量和数量的安全。
2. 粮食滞销和浪费:由于粮食储存能力不足和物流配送问题,部分粮食滞销和浪费,造成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
对策建议:改善农产品流通体系,提高农产品流通能力和效率,加强产地和消费地之间的物流衔接,减少粮食滞销和浪费。
三、粮食流通环节存在的问题1. 不规范的监管和管理:个别地区存在监管不力,管理不规范的情况,导致粮食流通环节存在风险。
对策建议:加强对粮食流通环节的监管和管理,完善监管制度,建立健全的流通环节监管机制,提高粮食流通的可追溯性。
2. 信息不对称:部分农民和合作社缺乏市场信息,无法准确掌握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动。
对策建议:加强农民培训和信息传递,提供市场行情和销售指导,帮助农民了解市场需求,合理规划生产和销售。
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存在的问题:
1. 粮食生产不足: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需求不断增加,而粮食生产受到土地、水资源、气候变化等自然条件的限制,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2. 粮食浪费严重:在生产和消费环节,粮食浪费现象普遍存在。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浪费而损失的粮食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
3. 粮食质量安全问题:部分地区粮食质量安全存在隐患,如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问题,影响消费者的健康。
4. 粮食价格波动:受市场供求、政策调控等多种因素影响,粮食价格波动较大,给农民收入和消费者购买带来压力。
5. 农业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降:过度开发、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降,影响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
相关建议:
1. 加大粮食生产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广节水灌溉、抗旱育种等技术,提高粮食生产效率。
2. 严格粮食流通监管:加强粮食市场监管,严厉打击粮食走私、倒卖等违法行为,确保粮食市场的稳定。
3. 建立粮食储备制度:完善国家粮食储备制度,确保在遇到
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调配粮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4. 倡导节约粮食: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约粮食的意识,减少粮食浪费。
5. 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粮食质量安全监测体系,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使用,确保粮食质量安全。
6.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多元化、高效、生态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7.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水土流失、草原退化等生态问题,保障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刍议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
刍议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中华民族是一个饮食文化悠久的民族,同时也是一个以农业立国的国家。
粮食是中国最基本、最重要的物资之一,关系到人民生存和国家安全。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劳动力不足、自然灾害频发、土地资源丧失等多种原因导致我国面临粮食安全的严峻形势。
本文将针对我国粮食安全问题进行刍议,并提出对应的应对策略。
一、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首先,我国的粮食生产存在很多问题。
如种植品种单一、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机械化程度低等,粮食产量不稳定,甚至存在滞后生产、高耗能、低效益等缺点,使得我国粮食生产自给率难以达到100%。
其次,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也影响了我国的粮食生产。
尤其在北方干旱地区,灌溉水源匮乏,土地水分不足,导致了粮食生产的降低。
同时,水污染也直接威胁了农业生产,使得农产品品质下降,农民收入减少。
再次,土地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也威胁我国的粮食安全。
城镇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被大量占用,耕地面积减少,脆弱生态环境被破坏,导致粮食生产受到限制。
加之气候变化、土地沙化等问题的加剧,进一步削弱了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
最后,粮食供求关系失衡也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
粮食需求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增加,特别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居民对粮食品种及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使得粮食供需矛盾加剧。
此时若是出现影响粮食生产的因素,就会导致粮农收益下降,从而进一步影响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和持续性。
二、应对策略为了应对当前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一是提高粮食生产水平。
在新技术、新品种、新方法等方面下大功夫,推广先进管理、生产和技术,加强农技推广和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种植和管理能力,加快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全面推广精准农业技术,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品质。
二是优化农业布局。
采取科学规划,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实行统一规划、有序开发,合理调整和开发耕地资源,加快重点地区的流转和调剂。
同时,发挥农业多样性优势,探索种植、畜牧、渔业等多种农业经营方式,打造特色农业品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收益。
粮食安全生产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建议
粮食安全生产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建议1. 引言1.1 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粮食安全生产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人民生活的重要保障。
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保障全民粮食安全是国家的根本任务。
粮食安全生产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亿万人民的生活福祉。
只有实现粮食安全,才能保障国家的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
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需,没有充足的粮食,人类就无法维持生存,更别提发展。
粮食安全关乎国家的政治稳定和民族发展,没有粮食安全,国家就无法稳定,政权就会动摇。
粮食安全与国家的民生福祉息息相关,只有实现粮食安全,人民才能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粮食安全还关系到国家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只有拥有充足的粮食,国家才能在国际上立于不败之地,才能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和合作。
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必须高度重视和加以有效保障。
2. 正文2.1 现阶段粮食安全生产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基础,粮食安全更是国家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在当前的形势下,粮食安全生产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农业生产环境恶化,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着粮食生产的正常进行。
不良的环境状况导致农作物产量减少,粮食安全面临较大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资源减少严重。
土地资源受到过度开发和污染,使得粮食生产面临土地不足的问题,粮食安全隐患日益增加。
农业生产水平低下也是粮食安全生产面临的困难之一。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低,导致农业效率低下,粮食产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粮食安全生产缺乏科技支持是目前的一大问题。
现代化农业生产需要科技的支撑,包括高效农业机械、新型农药肥料等,但是我国在这方面的投入还远远不够,导致粮食生产面临着技术瓶颈。
当前粮食安全生产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土地保护和管理,推动科技创新,加强政策调控,才能更好地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刍议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
刍议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基础,而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关系到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的全局。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严峻性,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保障人民的温饱安全。
本文将对我国粮食安全问题进行刍议,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当前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原因1. 粮食供给压力加大。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
受气候变化、土地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粮食种植和生产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2. 粮食生产水平不高。
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着科技水平不高、土地利用率低、生产力水平不高等问题。
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农业机械化程度低,粮食生产效率较低,无法满足我国粮食需求的增长。
3. 粮食流通环节不畅。
在粮食流通环节中,存在着垄断、分散、低效率等问题,导致粮食运输、储存、加工等环节不畅,粮食浪费严重,影响了粮食供应的稳定性。
4. 粮食政策不够完善。
我国的粮食政策在保障粮食供给方面存在着不足,政策措施不够完善、执行不到位,导致了粮食供给的不稳定和价格波动。
二、应对策略1. 科技兴农,推动农业现代化。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粮食产量,保障粮食供给。
2. 资源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和管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减少耕地荒漠化和土地污染,保护耕地资源,确保粮食生产的持续和稳定。
3. 加强政策扶持,提高农民收入。
建立完善的粮食生产政策体系,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效率,增加农民的收入水平。
4. 加大粮食流通改革力度。
推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优化粮食市场结构,加强粮食流通的组织领导和管理,提高粮食运输、储存、加工等环节的效率,减少粮食浪费。
5. 建立健全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加强粮食保障政策和措施的落实,建立健全的粮食生产、储备、调控、价格保障等体系,保障粮食供应的充足和稳定。
浅析粮食安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粮食安全的问题与对策粮食安全是指国家、地区或个人在正常情况下,能够稳定供应足够数量和优质的粮食,满足人民群众对食品的需求,确保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身体健康。
粮食安全问题主要包括粮食产量不足、粮食供应不稳定、粮食品质下降等。
以下是对该问题的详细分析和对策:第一,粮食产量不足问题。
粮食产量不足主要是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气候变化以及人口增长导致的粮食需求增加等因素所致。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种植技术和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作物产量;二是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进粮食生产的科技创新,研发适应气候变化和抗灾抗病的新品种;三是加强农田灌溉和水资源管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第二,粮食供应不稳定问题。
粮食供应不稳定主要是由于天灾人祸、粮食储备不足以及粮食流通系统不健全等因素所致。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建立起完善的粮食调控机制,提高粮食的储备能力和调度能力,确保在灾害或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供应粮食;二是加强粮食流通体系建设,建立起健全的物流网络和供应链管理系统,提高粮食的运输速度和安全性;三是加强国际合作,扩大粮食进口渠道,确保粮食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粮食品质下降问题。
粮食品质下降主要是由于土地污染、农药、化肥使用不当以及粮食贮存和加工不规范等因素所致。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强土地环境监测和治理,减少土地污染对农作物生长和粮食品质的影响;二是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粮食的质量;三是建立健全的粮食质量监测和检验机制,加强对粮食贮存和加工环节的监管,确保粮食品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粮食安全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政策支持和管理体制改革等多种手段的综合应用,才能够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和身体健康。
浅析粮食安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粮食安全的问题与对策粮食安全是指维护国家和人民的粮食供应充足,保障人们获得足够、安全、营养均衡的粮食的能力与水平。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粮食安全问题愈发突出。
在中国,粮食安全的问题主要包括供需矛盾、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粮食质量与安全等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
加大农业投入。
农业投入包括土地、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等方面。
要加大对农业的投资,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还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加强农业管理。
农业管理包括土地管理、种植技术、农药使用和农业保险等方面。
要加强对农田的管理,提高土壤质量和肥力,加强农作物的种植技术研究和推广,合理使用农药和肥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还要加强农业保险的建设,帮助农民应对灾害和风险。
加强农业结构调整。
农业结构调整包括发展高效农业、多元农业和特色农业等。
要推动农业的产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还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农产品加工、储运和销售等环节的支持,拓宽农民的收入渠道。
第四,加强农民培训和教育。
农民培训和教育是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的重要途径。
要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力度,提高他们的农业生产水平和管理能力。
还要加强对农民的法律知识和合法权益的宣传和保护,增强农民的维权意识。
第五,加强粮食储备和调度。
粮食储备和调度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要加强对粮食的储备和调度,提高市场对粮食的需求和价格的稳定性。
还要加强对粮食的质量监管和安全检验,确保人们获得安全的粮食。
解决粮食安全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包括加大农业投入、加强农业管理、加强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农民培训和教育以及加强粮食储备和调度等。
只有全面实施这些对策,才能够有效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保障人民的粮食供应和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粮食安全的隐忧及对策思考纪红录谷城县粮食局城关粮食收储公司摘要:粮食安全问题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尤其对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而言,粮食安全尤为重要。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饥饿与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我国的粮食安全也面临许多隐忧。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积极务实的对策解决好粮食安全问题。
关键词:粮食安全;重要性;隐忧;对策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
对于国家来说,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对于世界来说,粮食安全是实现和谐世界的保证。
据悉,全球饥饿人口在2009年首次突破了10亿,约占世界人口的1/6,粮食安全问题十分紧迫。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国家而言,确保粮食安全不仅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是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保障。
一、新形势下粮食安全的特殊重要性所谓粮食安全,是指在保证国家遭遇各种灾害和战事时有足够应对储备的前提下,在使国家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的前提下,国家具有持续保障所有国民能及时买得到、买得起、价格基本平稳的符合国民习俗要求的、符合食品安全的、符合国民健康营养标准所需要的粮食。
1996年11月第二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通过的《罗马宣言》对粮食安全作出进一步表述,即“只有当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
2009年11月18日,为期3天的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在罗马落下帷幕。
此前,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总干事迪乌夫以绝食的方式希望引起世界对全球日益增加的饥饿人口的注意,据FAO的报告指出,截至去年,全球饥饿人口已达10.2亿人,其中全球有29个贫困国家面临着严重的饥荒,这种情况反映出目前脆弱的粮食安全系统,也促使我们必须从在一个相当高的立足点上,充分认识粮食安全问题的特殊重要性。
1 粮食安全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农业是人类“母亲产业”,在人类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农业就已经是人类抵御自然威胁和赖以生存的根本。
农业生产的直接成果就是粮食,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没有粮食就没有人类的一切,更不会有人类的现代文明。
发展粮食生产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二者相辅相成,紧密相关。
从某种意义上讲,以粮食生产为主要目的的农业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左右着国民经济全局的发展。
社会生产的发展首先开始于农业,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只有在农业和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才会有第三产业的发展。
邓小平同志也曾指出:“农业问题,主要是粮食问题”,“要避免过几年又进口上千万吨粮食的局面,如果那样,将会影响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工业发展所用的原料来自粮食生产,作为农业产品的粮食又是所有产业发展的劳动力维持生存的直接、间接物质基础,因此,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粮食安全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2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础。
粮食是社会安定的基础,农业是安定天下的产业。
农业能否稳定发展,能否提供与人们生活水准逐渐提高这一基本趋势相适应的农、副产品,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安定。
如果不能提供粮食和必需的食品,那么,人民的生活就不会安定,生产就不能发展,国家将失去自立的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讲,粮食在国家安全上居于基础性地位。
所以,粮食问题是安全问题,而非经济问题。
中国是一个粮食生产大国,也是一个粮食消费大国,从国家安全战略角度看,我国人口众多、农业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影响较大,粮食安全对中国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
美国世界观察所所长莱斯特·R·布朗博士(Lester·R.Brown)的《谁来养活中国》的发表,不仅引起我国学术界和决策层的广泛关注乃至震动,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反响更强烈。
对于“布朗命题”的反向思考,有助于我们更加慎重地应对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3 粮食安全是政治安全的命脉。
从政治角度看,粮食安全是立国的基础。
我国的自立能力相当程度上取决于粮食的生产、农业的发展。
如果农、副产品不能保持自给,过多依赖进口,必将受制于人。
一旦国际政局变化,势必陷入被动,甚至危及国家安全。
可以说,粮食生产和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坚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上世纪70年代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过:“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
”近年来,很多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都已经开始凸显,因为粮食问题而受制于人,从而丧失国家最基本的公共物品——粮食的主导权。
实际上,粮食危机已在一些国家引发了政治和社会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有可能进一步危及世界和平与安全。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并且把此放在发展现代农业的首位。
实际上,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业和粮食生产问题。
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把粮食生产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
改革开放前就提出了“以粮为纲”的指导思想;改革开放后,改革首先从农业、农村、农民中取得突破,并获得成功,不但推动了其他方面的改革,而且使我国粮食生产迈上了新台阶。
近年来粮食连年丰收,2007年粮食总产达到5015亿千克,2008年达到5285亿千克,2009年量达到5308亿千克。
所以,在一些国家粮食安全频频告危的情况下,中国才能感到“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在许多全球性和全国性重大政治问题的应对上才显得自信和从容。
4 粮食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粮食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步伐加快,虽然农业产值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例逐步降低,但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和重要性却丝毫没有改变。
历史反复证明,粮食一旦出现大的波折,将直接危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上世纪印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90年代初发生的全国性粮食价格暴涨,都对整个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并且调整恢复用了相当长的时间和努力。
现在,要实现十七大提出的又好又快发展目标,必须最大限度地消除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和谐、不稳定因素,必须避免出现大起大落。
在确保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有一个坚实、稳定的基础方面,国家粮食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我国仍是农业大国,13亿总人口中有7.4亿是农民,只有保证粮食安全,才能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也只有这样,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才能够实现。
二、我国粮食安全存在的隐忧1 耕地数量逐年减少,水资源短缺矛盾加剧。
受非农建设用地及生态退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农业耕地尤其是优质肥沃的耕地数量逐年有不同程度减少。
据有关资料表明,1996年我国耕地面积为19.151亿亩,2003年下降到18.151亿亩,短短7年时间减少了1亿亩。
2004年我国耕地面积为18.137亿亩,比2003年净减少140万亩,人均耕地下降为1.41亩(2003年人均耕地1.43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
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市人均耕地已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警戒线(0.8亩)。
而且,我国耕地面积分布极不平衡,62%的耕地分布在水资源不足全国20%的淮河流域及以北地区,水资源充足的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耕地仅占38%。
虽然全国耕地后备资源总潜力在21-01亿亩,但60%以上分布在水资源不足、水土流失、沙化及盐碱严重的西北部地区,且交通不便。
加上这几年有些地区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把农业结构的调整简单地理解为减粮扩经,将良田改种果树等经济林木或毁田养鱼,有些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的速度过快等,自然造成耕地面积减少。
同时,耕地质量也在下降。
全国耕地中只有不到1/3是可灌溉的高产稳产农田,其余2/3是中低产田,其中一半以上耕地严重缺乏氮、磷、钾。
从水资源情况来看,农业用水非常紧缺。
再加上我国农业节水程度很低,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0.45,而发达国家为0.7-0.8。
所以,采取水利和农艺等方面的有效措施,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也十分紧迫。
以陕西省为例,2008年全省常用耕地面积为4200万亩,按照常年农作物的复种指数计算,全省农作物播种面积仅能达到6000万亩左右,比1998年减少了1500多万亩;人均耕地面积也由2000年的2.02亩减少到2007年的1.63亩。
现有耕地的三分之二为中低产田,灌溉水田、水浇地面积仅为20%左右。
宜耕后备土地资源较为匮乏,扩大粮食播种面积的空间非常有限。
同时,作为陕西粮食主产区的关中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农业生产用水紧张,尤其是渭北旱塬地区农业生产用水极度缺乏。
这些具体情况不能不引起我们对粮食安全的高度关注。
2 粮食需求刚性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加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增加45%,粮食增产为60%,粮食消费需求每年需增加40亿千克,呈刚性增长趋势。
预计2010年13亿人口人均粮食消费量382千克左右,10年后的2020年14.5亿人口,人均粮食消费量将增加到390千克左右,到2030年,人口为16亿左右,按年人均需400千克粮食计算,届时需要6.4亿吨。
这种人均粮食需求量加大和人口总数稳定增长,必然对我国粮食安全带来极大挑战。
此外,健康食品来源于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不能明显提高;食品安全需要更多的绿色粮食饲料发展转化蛋、奶、肉。
每年我们肉类消费需求要增加80万吨,蛋奶消费也“跨越式”增加。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口的不断增多,与绿色革命要求的粮食产量放缓会形成一定程度反差,这也是个重大挑战。
3 粮食浪费严重,储备量不断下降。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粮食浪费相当严重。
有媒体报道,中国人每年消费用珍贵粮食酿造的酒,相当于一个西湖;每年中秋节糟蹋的用蛋黄、水果等烤制的月饼,相当于一个小山头。
国务院鉴于粮食和食品在生产、储存、加工、运输、消费等环节损失浪费现象严重,尤其是讲排场、比阔气等不良消费方式造成的浪费触目惊心,在今年年初曾专门发文要求要移风易俗,大力破除讲排场、比阔气等陋习。
另外,在全球范围内存在的粮食危机依然十分严峻,世界粮食库存量仅占消费量的15%,我国目前虽然粮食储备充足,超过了联合国规定的粮食储备量占社会消费量18%的水平,但是同时自给率也是95%,还有一定的缺口。
同时,市场经济没有推行以前的广大乡村群众一般将当年生产的粮食的大部分甚至全部都储存起来。
只消费前一年的粮食。
而新世纪以来,农村群众也受到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人们的储粮意识愈来愈淡薄,据我们随机调查,很多农民不储粮,或粮食储备量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