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期末考试复习资料《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名词解释汇编

合集下载

行政诉讼法名词解释

行政诉讼法名词解释

1.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行‎政法律事实‎:是指由行‎政法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行‎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

‎3.行政‎法的法源:‎是指行政法‎的外部表现‎形式。

‎‎‎‎‎4.‎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

5‎.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所有当事人‎。

6.‎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7‎.行政法律‎关系内容:‎指权利义务‎。

8.‎行政法律关‎系变更:指‎行政法律关‎系要素的变‎更。

9‎.行政合法‎性原则:也‎就是行政权‎力的设立、‎行使、要依‎据法律,不‎能够与法律‎相抵触。

‎10.行‎政合理性原‎则:就是说‎行政机关的‎决定不仅要‎合法,而且‎要行为要合‎乎法律的精‎神、公平正‎义。

1‎1.行政主‎体: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12‎.行政职权‎:是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权能。

‎13.‎行政职责:‎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

‎14.国‎家行政机关‎:自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其统‎治意志,依‎照选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行使国‎家权力、组‎织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

‎15.国家‎行政机关的‎结构:国家‎行政机关各‎个要素的排‎列组合的方‎式。

1‎6.首长制‎:凡政府组‎织法定的最‎高行政决策‎权责都赋予‎一人承担的‎制度。

‎17.委员‎会制:委员‎会议集体决‎定并承担的‎制度。

‎18.层次‎制:又叫层‎级制、分级‎制,指政府‎组织纵向分‎为若干层次‎,每个层次‎所管业务性‎质相同,各‎对其上层负‎责,但其管‎辖范围随层‎级下降而缩‎小。

1‎9.职能制‎:又叫分职‎制,指政府‎组织平行划‎分为若干部‎门,每个部‎门所管业务‎内容不同,‎但范围大体‎相同。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填空名词解释题题库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填空名词解释题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填空名词解释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10)填空题1.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和精神财富。

2.行政职权一般依其来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固有职权;另一类是授予职权。

3.行政行为通常具有的法律效力包括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

4.理宣理制是指因情况紧急,为了达到预期的行政目的,行政主体不以相对方不履行义务为前提,即对相对方的人身白由和财产予以强制的活动或制度。

5.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6.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够以自己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7.行政处罚中的一事不再罚原则是指对违法行为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同一依据, 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8.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主画审理的办法。

9.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来设定。

10.我国行政救济的途径主要有两种,即行政机关救济和司法机关救济。

11.行政法律关系是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大要素构成。

1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的规定,行政强制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

13.《行政处罚法》第33条规定: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五I •兀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14.行政法是调整匝区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总称。

15.行政法规由总理签署,并以国务院令的形式发布;部门规章由部门首长签署。

16.行政职责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

17.行政合同的缔结主要有招标、拍卖、邀请发价和直接磋商等方式。

18.国家赔偿以金钱为主,其他赔偿方式为辅。

19.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20.行政法律事实可分为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

21.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和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名词解释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名词解释

1 公行政行政2 国家行政行政法3 静态行政行政关系4 动态行政行政法法源5 形式行政判例法6 实质行政行政法基本原则7 行政法学研究的国家行政比例原则8 行政权行政公开原则9 行政法学行政效率原则10 依法行政行政机关11 信赖保护原则行政主体12 不准翻供法律、法规授权组织13 自己不做自己的法官行政机关委托组织14 正当法律程序原则国家公务员15 行政公开原则职务类公务员16 行政效率原则业务类公务员17 行政机关行政相对人18 行政法主体直接相对人19 行政主体间接相对人20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不作为行为相对人21 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行政行为22 国家公务员羁束行政行为23 政务类公务员要式行政行为24 业务类公务员行政行为的效力25 国家公职关系行政行为撤销26 行政相对人行政行为废止27 非法人组织行政立法28 直接相对人行政立法体制29 间接相对人行政立法位阶30 不作为行为相对人行政规范性文件31 抽象相对人行政处理32 行政行为行政命令33 抽象行政行为行政确认34 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规划35 羁束行政行为行政奖励36 自由裁量行政行为行政给付37 付款行政行为行政许可38 无付款行政行为一般许可39 要式行政行为排他性许可40不要式行政行为独立证书许可41 授益行政行为权利性许可42 行政行为的成立行政征收43 行政行为的效力行政征用44 行政行为无效行政征调45 行政行为撤销行政征收的征管效率原则46 行政行为废止行政处罚47 行政立法听证程序48 职权立法行政处罚的执行程序49 授权立法行政强制50 执行性立法行政强制执行51创制性立法代执行52 行政立法位阶执行罚53 行政立法的效力行政裁决54 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仲裁55 行政处理行政调解56 依申请行政处理行为行政指导57 依职权行政处理行为行政合同58 行政命令行政程序59 行政确认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60 行政规划行政程序的主要制度61 行政奖励行政程序法62 行政给付行政救济63 行政许可行政法制监督64 一般许可行政机关监督行政65 特别许可特别调查66 排他性许可行政系统内部监督67 非排他性许可行政监察68 独立证书许可审计家督69 附文件许可行政复议70 权力性许可行政复议的参加人71 行政征收行政复议申请72 行政征用行政复议决定73 行政征调行政赔偿74 军事征调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75 民事征调行政补偿76 税收行政赔偿诉讼77 各种社会费用行政追偿78 行政征收的征管效率原则行政补偿79 行政征收的征管成本行政诉讼80 行政处罚行政诉讼法81 行政处罚的程序行政诉讼基本原则82 简易程序行政诉讼受案范围83 听着程序行政诉讼的管辖84 一般程序级别管辖85 行政处罚的执行程序地域管辖86 行政强制裁定管辖87 行政强制执行移送管辖88 即时强制指定管辖89 行政调查管辖权的转移90 行政强制措施行政诉讼参加人91 代执行行政诉讼当事人92 专门行政机关的裁决行政诉讼代理人93 一般行政机关的裁决行政诉讼证据94 权属纠纷的裁决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95 侵权纠纷的裁决行政诉讼的证据保全96 损害赔偿纠纷的裁决行政诉讼程序97 行政事实行为审判组织98 权力性行政事实行为再审程序99 抽象行政行为的程序行政附带民事诉讼100 具体行政行为的程序行政诉讼法律适用101 强制性程序行政诉讼法律适用“依据” 102 事先行政行为事后行政程序行政诉讼法律适用中的规范冲突103 行政程序的主要制度行政诉讼判决104 职能分离制度行政诉讼裁定105 不单方解除制度行政诉讼决定106 行政程序法的目标模式执行程序107 质询执行中止10 8 询问执行终结109 视察和检查:110 一般监督:111 专门监督:112 信访:113 监察权的组织114 行政复议的范围115 行政复议机关116 行政复议机构117 行政复议的管辖118 申请人119 被申请人120 第三人121 行政复议的受理122 行政复议决定送达123 行政复议决定的执行124 过错加违法原则125 过错归责原则126 违法归责原则127 行政赔偿原则128 公有公共设施致害赔偿129 行政赔偿的范围130 行政赔偿义务机关131 行政赔偿程序132 行政补偿责任133 行政补偿的义务主体134 司法审查135 司法审查的必要性136 国家行为1 37 重复处理行为138 基层人民法院的管辖139 高层人民法院的管辖140 最高人民法院的管辖141 一般地域管辖142 共同地域管辖143行政诉讼原告144 行政诉讼被告145 行政诉讼第三人146 共同诉讼与共同诉讼人147 普通的共同诉讼148 诉讼代表人149 委托代理人150 行政诉讼证据的提供151 行政诉讼证据的搜集152 直接证据153 间接证据154 原始证据155 派生证据156 勘验笔录157 现场笔录158 举证内容159 举证期间160 行政诉讼证据审查、采用161 行政诉讼起诉162 行政诉讼的受理163 第一审程序164 审理前的准备165 第二审程序167 对上诉案件的审理169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程序168 再审的提起和决定170“参照”规章171 生效判决172 未生效判决173 一审判决174 二审判决175 终审判决176 执行的申请177 执行管辖178 变更判决180 行政司法179 一事不再罚1 公行政:指公共组织主要指国家行政机关为实现公共目的任务而行使的执行、管理职能。

2015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资料

2015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资料

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资料一、名词识记知识点1、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生的社会关系称为行政关系。

2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

34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5行政职权。

6职责随行政职权的产生、变更或消灭而在相应变化。

行政职责的核心是7家行政机关也叫8、首长制和委员会制9、层次制与职能制10、集权制与分权制需按照上级机关的指示去办。

分权制指下级机关在其管辖范围内有自主决定权。

上级机关对其权限内决定的事项不加干涉。

11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即我国公务员的范围限于在政12、行政授权是指法律、法规将行政职权及行政职责的一部或全部授给非行政机关的社会组织行使的法律行为。

13能委托给某一机关、机构、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办理的行为。

14其权益受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的个人或组织。

15、行政法制监督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及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依法对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和是否遵纪守法行为所进行的监督。

16果的行为。

17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1819政行为的总称。

20政行为。

21或消灭相互权利与义务的协议。

22行政目的的主动的管理行为。

23、行政处罚是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给予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24、行政监督是指行政机关实施的法律监督。

即行政系统内部上下级之25、行政责任是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因行政违法或行政不2627、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上行审查并作出处理决定的活动。

2827、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的活动。

28、行政诉讼法是指有关调整人民法院和诉讼参加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行政案件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所形成的各种诉讼关范的总和。

29、行政诉讼参加人是指因与行政争议存在直接利害关系而参加行政诉讼的整个过程或主要阶段的人及与他们的诉讼地位相类似的人。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简答论述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简答论述

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关系;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规范系统..2、行政关系: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能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所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3、行政法律关系: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履行行政职责的过程中与各方当事人之间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4、行政主体:指依法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5、国家公职关系:是指国家公务员因担任国家公职、执行国家公务而与行政机关之间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6、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目的;在行使行政职权和履行行政职责过程中所实施的具有法律意义、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7、羁束行政行为:指严格受法律的具体规定约束;行政主体没有一点自己选择余地的行为..8、自由裁量行政行为:指法律只规定了原则或一定的幅度或范围;行政主体可以依据原则或在法定幅度内;根据具体需要和实际情况;自主作出的行政行为..9、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对象具体适用法律规范所作出的、只对特定对象产生约束力的行为..10、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广泛、不特定的对象制定具有普遍性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的活动..11、行政许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12、行政给付:指行政主体在公民失业、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其他特殊情况下;根据相对人申请;依法赋予其一定的物质权益或者与物质相关的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13、行政确认:指性质功能主体对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或者有关法律事实进行甄别;给予确定、认可、证明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14、简易程序:也称当场处罚程序;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处罚事项;当场作出处罚决定的处罚程序..15、行政立法:是行政机关根据法定权限并按法定程序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16、行政指导:是行政主体基于国家的法律、政策的规定而作出的;旨在引导行政相对人自愿采取一定的作为或者不作为;以实现行政管理目的的一种非职权行为..17、行政事实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的过程中实施的;不以设定或改变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为目的;且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18、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19、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20、行政程序:是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使所应遵循的方式、步骤、时限和顺序..21、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自己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依法作出裁判的活动..22、行政诉讼被告:是指由原告指控其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原告的合法权益;并经由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 23、行政诉讼举证责任:是指由法律预先规定;在行政案件的真实情况难以确定的情况下;由一方当事人提供证据予以证明;如提供不出证明相应事实的证据;则承担败诉风险及不利后果的制度..24、证据保全:指在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人民法院根据诉讼当事人的请求或依职权采取措施加以确定和保护的一项诉讼制度..25、行政诉讼法律适用: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过程中;运用法律规则解决行政案件中权利义务争议并作出裁判的活动..26、行政赔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制度..27、行政追偿;是指行政赔偿义务机关代表国家向行政赔偿请求人支付赔偿费用以后;依法责令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公务员、受委托的组织和个人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的法律制度..28、行政法主体:即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依法独立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组织和个人..二、简答题1、简述信赖保护原则..信赖保护原则的要求是:1行政行为一经作出;非有法定事由和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撤销、废止或改变;即行政行为具有确定力和公定力..2行政机关对相对人作出行政行为以后;事后如果发现违法;行政机关可以撤销或改变违法的行政行为;但对无过错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因此造成的损失应给予赔偿..3行政行为作出后;如果事后据以作出行政行为的依据修改或废止;或者据以作出该行政行为的客观情况发生变化;为公共利益需要可以撤销、废止或改变已作出的行政行为..如果这种撤销、废止或改变给相对人带来损失的;要给予相应补偿..2、简述行政法的比例原则..比例原则有以下要求:1妥当性原则..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实施行政行为;必须是为了达到达到相应行政目的或目标;才能实施;2必要性原则..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必须在多种方案中进行选择;选择成本最小的、收益最大的、对相对人权益损害最小的方案实施..3比例原则或相称性原则..行政权力的行使必须先进行利弊衡量;在确认实施该行为可能取得的公益价值大于可能损害的私益价值时;才能实施..3、简述被授权组织与受委托组织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行政职权来源不同..被授权组织的行政职权来自法律、法规、规章的明确规定;而受委托组织的行政职权来源于行政机关的委托行为..2组织性质不同..被授权组织是行政主体;而受委托组织不具有行政主体的资格..3承担法律责任的方式不同..被授权组织是独立的行政主体;可以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法律、法规、规章所授之职权;并由其本身就行使职权的行为对外承担法律责任;而受委托组织不是行政主体;其行使一定的行政职权必须以委托行政机关的名义;并且由委托机关对其行为向外部承担法律责任..4、简述可以不设行政许可的事项..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2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3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4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解决的..5、简述执行罚的特点..答:执行罚具有以下特点:1执行罚一般适用于金钱给付义务的行政决定;2执行罚的标准必须由法律、法规明文作出规定;执行机关不能随意确定;3执行罚的数额从行政决定确定的义务主体应履行义务期限届满之日起;按日计算;并可反复适用;4执行罚的数额不得超出金钱给付义务的数额..6、简述简易程序的适用条件..适用简易程序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1违法事实确凿;2有法定依据;3较小数额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所谓较小数额的罚款是指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或者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7、简述公务员不得辞去公职的情形.1未满国家规定的最低服务年限;2在涉及国家秘密等特殊岗位上任职或者离开上述职位不满国家规定的脱密期限;3重要公务尚未处理完毕;且须由本人继续处理的;4正在接受审计、纪律审查;或者涉嫌犯罪;司法程序尚未终结的;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得辞去公职的情形;8、简述行政复议调解适用的条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复议机关可以按照自愿、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2当事人之间的行政赔偿或者行政补偿纠纷..9、简述行政复议变更决定适用的条件.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行政复议机关可以决定变更:1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但是明显不当或者适用依据错误的;2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但是经行政复议机关审理查明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10、简述可以一并复议的行政规定的范围..行政相对人在申请复议时;可一并向提出审查申请的的规定有:1国务院部门的规定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规定3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4前款所列规定不含国务院部、委员会规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规章..11、不可申请行政复议的事项包括:1行政主体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的抽象行政行为;2行政主体对其所属国家公务员作出的内部行政行为;3行政主体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的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仲裁等居间行为;4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12、简述行政复议决定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情形..包括三种情形:1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所认定的主要事实和证据的;2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所适用的规范依据且对定性产生影响的;3撤销、部分撤销或者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处理结果的..13、简述行政诉讼当事人的特征..行政诉讼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具有以下特征:1行政诉讼当事人是发生行政争议的行政法律关系主体;2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3与行政案件有法律上法律上利害关系;4受人民法院裁判的拘束..14、简述行政诉讼第三人的特征..答:1第三人与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2第三人是参加到他人诉讼中来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3第三人有独立的诉讼地位;4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方式有两种;可以是人民法院依职权通知其参加诉讼;也可以是主动申请参加诉讼..15、简述鉴定结论应载明的内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被告向人民法院提供的鉴定结论;应当载明:1委托人和委托鉴定的事项;2向鉴定部门提交的相关材料;3鉴定的依据和使用的科学技术手段;4鉴定部门和鉴定人鉴定资格的说明;5鉴定人的签名和鉴定部门的盖章;6通过分析获得的鉴定结论;应当说明分析过程..16、简述现场笔录应载明的内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被告向人民法院提供的现场笔录;应当载明:1时间、地点和事项等内容;2执法人员和当事人签名;3当事人拒绝签名或者不能签名的;应当注明原因;4有其他人在现场的;可由其他人签名..法律、法规、规章对现场笔录的制作形式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17、简述人民法院的取证..答:一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的证据1、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实认定的;2、涉及依职权追加当事人、中止诉讼、终结诉讼、回避等程序性事项的..二人民法院依申请调取的证据材料1、由国家有关部门保存而须由人民法院调取的证据材料;2、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证据材料;3、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材料..18、简述法庭可以直接认定的事实..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规定;法庭可以直接认定的证据有:1众所周知的事实2自然规律及定理3按照法律规定推定的事实4已经依法证明的事实5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法则推定的事实1345项;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19、简述国家不承担赔偿的情形..答:按照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主要有:1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实施的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2因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3法律规定的其他行为..包括不可抗力、紧急避险、第三人过错等.. 20、简述提起再审的条件..答:提起再审的条件是:1必须由享有审判监督权的国家机关或公职人员提出..这些国家机关和人员包括:上级人民检察院、上级人民法院和各级法院院长..2提起审判监督程序必须具备法定事由..即发现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违反法律、法规规定..21、简述驳回诉讼请求判决适用的条件..驳回诉讼请求判决可以适用于以下情形;1起诉被告不作为理由不能成立的;2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但存在合理性问题的;3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但因法律、政策变化需要变更或者废止的;4其他应当判决驳回诉讼请求的情形..22、简述确认违法或无效判决适用的条件..根据行政诉讼法及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作出确认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者无效的判决:1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但判令其履行法定职责已无实际意义的;2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但不具有可撤销内容的;3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依法不成立或者无效的;4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但该具体行政行为将会给国家利益或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23、简述撤销判决适用的条件..具体行政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作出撤销判决:1主要证据不足;2适用法律、法规错误;3违反法定程序;4超越职权5滥用职权24、简述行政诉讼决定的适用范围..行政诉讼决定主要适用以下几种情况;1有关回避事项的决定;2对妨害行政诉讼的行为采取强制措施的决定;3决定再审、提审或者指定再审的;4重大、疑难行政案件的处理由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决定..25、简述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1侵权行为的主体必须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2侵权行为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的违法行为;3有损害事实发生;4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5有法律的明确规定..三、论述题1、论行政法主体、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的关系..1行政法主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的承受者;不包括所有行政法律关系的参与人;2行政主体是行政法主体的一种;是行政法主体中最重要的一种;并且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作为一方主体具有恒定性;3行政机关是行政主体的一种;二者具有包容关系;是行政主体中最重要的一种;占有较大比重;但并不能代表行政主体的全部;行政主体除了行政机关以外;还包括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4行政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一方当事人的总称;而行政机关只是行政法律关系中具体当事人的称谓;与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并列;5行政主体主要是一种行政法学的概念;是行政法学为研究行政法律关系而创制的概念;而行政机关主要是一个具体的法律概念;用以指享有某种法律地位;具有某种权力和职责的法律组织..2、论国家公务员的法律地位..国家公务员的法律地位在不同的行政法律关系中是不一样的..1在外部行政法律关系中;国家公务员代表国家行政机关;以所在行政机关名义行使国家行政权;其行为的结果归属于相应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在此关系中不作为一方当事人出现;不具有一方当事人的资格..2在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中;国家公务员既不能作原告;也不能作被告;不具有诉讼当事人的地位..但如果国家公务员非处在公务员地位时;可以成为行政相对人;作为外部行政法律关系一方主体与行政机关发生关系;对其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从而成为行政诉讼中的原告..3在内部行政法律关系中;国家公务员则可以以公务员的名义作为一方当事人与行政机关发生法律关系..但因这种法律关系发生的争议;只能在系统内部解决;不能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4在行政监督法律关系中;国家公务员可以作为监督对象与监督主体发生关系如行政监察监督;成为监督法律关系中被监督的一方当事人..3、论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答:行政行为的效力内容包括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四个方面..1、公定力是指具体行政行为一经成立;不论是否合法;即具有被推定为合法而要求所有机关、组织或个人必须尊重和遵守的法律效力..2、确定力是指具体行政行为一经作出;非因法定事由或经法定程序;行政主体及行政相对人不得任意改变或撤销已作出的生效的具体行政行为..3、拘束力是指已生效的具体行政行为所具有的约束和限制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行为的法律效力..要求行政主体有义务保证行政行为所确定的内容实现;要求行政相对人应当主动、积极、实际履行义务..4、执行力是指保证已生效具体行政行为所确定的权利义务内容予以实现的法律效力..复议、诉讼期间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不停止执行..4、论行政诉讼中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原则..答、行政诉讼法第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从而形成了行政诉讼法一项特有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两层涵义:1、法院一般只审查具体行政行为;而不审查抽象行政行为1我国宪法组织法把抽象行政行为的审查监督权;交由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系统本身行使;2抽象行政行为涉及政策问题;不宜由法院判断;3抽象行政行为涉及不特定相对人;有时甚至涉及到一个或几个地区乃至全国的公民;其争议不适于通过诉讼途径解决..2、法院以合法性审查为原则;以合理性审查为例外考虑到司法权和行政权的相对分立以及法院和行政机关在对待合法性问题与合理性问题上的相对优势;司法审查原则上不涉及具体行政行为的合理性..但这也并非绝对;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对下列事项也有权进行合理性审查:1人民法院对滥用职权的具体行政行为可以撤销;2人民法院对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可以直接予以变更..5、试述行政法如何对行政权进行控制和规范..行政法就其实质而言;可以界定为控制和规范行政权的法;1分行政法主要从三个方面控制和规范行政权:1、通过行政组织法;控制行政权的权源..1分行政组织法的基本功能是规定各个不同行政机关的职权;行政机关只能在行政组织法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实施行政行为;不能越权..越权导致行政行为无效;而且行政主体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样就可以防止行政权的无限膨胀;使之限定在法定的必要范围内..2分2、通过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行使的方式..1分行政权对行政相对人权益的影响不仅在于其权限的范围;更重要的在于权力行使的方式..如果有严格的程序规范行政权的行使;遵守公开、公正、公平的程序规则;其对相对人的权益就不会造成太大的威胁和侵犯..行政程序法是保证行政权正确、公正、有效行使的最重要手段..2分3、通过行政法制监督法、行政责任法、行政救济法以制约行政权滥用..1分行政组织法和行政程序法是在事前控制行政权的范围和规范行政权行使的方式;防止行政主体越权和滥用;行政法制监督法、行政责任法、行政救济法则是在事后对行政权进行制约..2分6、论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根据行政诉讼法和最高院司法解释;行政诉讼关于起诉期限的规定有:答:一一般期限1、直接起诉的起诉期限..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2分2、经过复议的起诉期限..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法院起诉;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可在复议期限届满之日起15日内起诉..2分二特殊期限1、行政机关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诉权或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超过2年..2分2、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起诉期限从知道或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但从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5年;涉及不动产的;从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20年起诉的;法院不受理..2分3、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60日内不履行;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向法院起诉的;法院应当依法受理..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1分4、、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紧急情况下请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不履行的;起诉期间不受限制..1分。

6月国开电大法律事务专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6月国开电大法律事务专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6月国开法律事务专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按照行政机关所辖的区域范围不同,可将行政机关分为(B)。

A.上级行政机关和下级行政机关B.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C.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D.部级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2.我国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这属于(D)。

A.委员会制B.合议制C.集体负责制D.首长负责制3.下列选项中,属于行政职务关系消灭的是(B)。

A.调任B退休C.升职D委任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行政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出示执法证件,表明执法人员的身分B行政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告知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和根据C行政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或者举行听证会D行政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填写具备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在我国,乡(镇)人民政府是最基层的人民政府,领导和管理所辖行政区域内的行政事务B.派出机关是指由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有权机关批准,在一定区域内设立的,不是一级人民政府C.乡(镇)人民政府内部只设办事机构,不设职能部门D.在我国,居委会是最基层的人民政府6.被委托的组织必须以委托的行政机关的名义实施行政管理活动,其后果由(八)。

A.委托的行政机关承担B.自己承担C.与委托的行政机关共同承担D.根据具体情况决定由谁来承担7.下列行为中,不能被提起行政诉讼的是(B)。

A.罚款8.国防行为C.没收财物D.强行摊派8.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案件的管辖一般由(D)。

A.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B.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C.原告或者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D.最初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9.下列哪项中,不属于我国录用公务员的法定条件的是(D)。

A.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B.年满十八周岁C.具有良好的品行D.具有良好的相貌10.新录用的公务员的试用期为(C)。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10)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10)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10)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10)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行政法的特点的表述,错误的选项是( )。

C.行政法标准不易变化 2.依据《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案件的管辖一般由( )。

D.最初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3.关于行政复议,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行政复议机关履行行政复议职责,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准时、便民的原则 4.当事人到期不缴纳罚款的行政惩罚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 )加惩罚款。

A.百分之三 5.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可以参照( )。

D.规章 6.依照《行政惩罚法》的规定,违法行为在( )内未被发觉的:木冉赐予行政惩罚。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B.二年 7.行政许可公开原则不包括( )。

D.公开国家隐秘 8.消防队为灭火,需要铁路部门运载消防器材,铁路部门免费优先为消防队运输的行为在行政法上属于( )。

C.获得社会帮助权 9.行政行为相对于民事行为和其他国家机关行为,不具有下述特征( )。

C.等价有偿性 10.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和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被称为( )。

A.行政法律关系 11.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和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被称为( )。

A.行政法律关系 12.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 )。

A.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13.《国家赔偿法》规定,对赔偿恳求人取得的赔偿金( )。

C.不予征税 14.以下行为中,不能被提起行政诉讼的是( )。

B.国防行为 15.行政机关托付某建筑队撤除违章建筑并向违章者征收撤除费用的行为是( )。

C.代执行 16.属于行政职务关系毁灭的是( )。

B.退休 17.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可以参照(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重点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重点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名词解释1.公务员: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2.合法行政原则:合法行政是行政活动区别民事活动的主要标志。

行政机关和其他行政公务组织必须依法行使行政权或者从事行政管理活动,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3.行政合理性原则:合理行政原则是实施行政法范畴。

3.1比例原则:兼顾适当性、必要性、衡量性,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应兼顾行政目标的实现和保护相对人的权益,如果行政目标的实现可能对相对人的权益造成不利影响,则这种不利影响应被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使二者处于适度的比例。

包含三个子原则:适当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和比例性原则。

3.2平等对待:非有正当理由不得区别对待,即非歧视原则。

行政主体应平等对待行政相对人,相同情况做出相同的对待,不相同的的情况做出有差别的对待;国家应平等对待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

4.行政授权:行政机关以外的组织经法律法规授权,以自己的名义对外管理,并承担法律后果的制度。

5.行政委托:行政机关根据管理的需要,依法委托其他组织或个人实施行政行为,受委托组织以委托行政机关的名义对外行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其后果归属于委托的行政机关。

6.行政立法: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的活动。

7.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法规、规章以外行政机关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国家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对社会实施行政管理,依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发布的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行为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政令。

8.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9.行政强制:9.1行政强制措施: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实现行政目的,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调查取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相对人的人身自由或财产实施暂时性限制或控制的行政行为。

9.2行政强制执行:国家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于在规定期限内拒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当事人,依法采用有关强制手段,迫使其履行义务,或者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行为。

[2024版]国开法律事务专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库

[2024版]国开法律事务专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库

行L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或者该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部分抽象 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 对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决定的活动。
行L政复议: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XX或不当行使职权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复议机关提出撤销、变 更XX行为或停顿侵害、恢复原状等请求,复议机关依法受理申请、经审查作出复议决定的一种行政救济制度。
[2024版]国开法律事务专科《行政法与行 政诉讼法》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库
国开电大法律事务专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期末考试题库
第三大题,名词解释题库
说明:资料整理于2024年2月,更新至2024年1月试题;涵盖2007年1月至2024年1月国开电大期末考试的全部 试题及答案,适用于2024年7月国开电大法律事务专科学员期末纸质考试。
彳亍政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
行^政赔偿:是指国家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侵犯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 成了损害,由行政主体给予赔偿的法律制度。
彳亍政赔偿:是指国家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侵犯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 成了损害,由行政主体给予赔偿的法律制度。
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的存在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的规定,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
行^政合同:是指行政主体之间,行政主体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的目的,依双方意 思表示一致,而确立、变更或消灭相互权利与义务的协议。
彳亍政机关:是指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行使国家权力、组织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名词解释:(全部)1•行政:在行政法上的意义,通常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国家法律、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的活动。

2.公行政:指公共组织,主要指国家行政机关为实现公共目的、任务而行驶的执行、管理职能。

3•国家行政:国家行政属于公行政,但公行政并不等于国家行政。

4. 静态行政:是被赋予相应职能的组织单位和个人,指行政机关、行政机构、行政人员。

5. 动态行政:是相应职能的运作,指行政活动、行政行为。

6. 形式行政:是根据主体的性质界定的行政,即只有国家行政机关进行的活动为行政。

7•实质行政:是根据主体活动的性质界定的行政,即不论主体为何公权力机关,只要其活动具有执行、管理的性质,即为行政。

8. 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关系,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规范系统。

9. 行政关系:是指行政主体在行政职能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

10. 行政法学:是以行政法现象为对象的法律分支学科。

11行政法基本原则:是指指导和规范行政法的立法、执法以及指导、规范行政行为的实施和行政争议的处理的基础性规则。

它贯穿于行政法具体规范之中,同时又高于行政法具体规范,体现行政法基本价值观念。

12. 行政机关:是指依宪法或行政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国家机关。

13. 行政主体:是指能以自己名义行使国家行政职权,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能由其本身对外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14. 行政法主体:指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的参加人一组织和个人。

组织包括国家机关(主要是行政机关)、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个人包括国家公务员、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

15.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是指依具体法律、法规授权而行使特定行政职能的非国家机关组织。

16. 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是指受行政机关委托行使一定行政职能的非国家机关的组织。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187)2022盗传必究一、选择题(共2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纸上。

每小题1分,共 10分)1.行政指导的行为主体是()。

A.立法机关B.行政主体C.行政相对方D.司法机关2.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oA.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B.行政相对方总是公民C.必有一方是国家行政机关D.权利义务关系是平等的3.《行政处罚法》对行政机关没有规定组织听证义务的是()oA.责令停产停业B.吊销营业许可证C.没收财物D.数额较大的罚款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我国,乡(镶)人民政府是最基层的人民政府,领导和管理所辖行政区域内的行政事务B.派出机关是指由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有权机关批准,在一定区域内设立的,不是一级人民政府C.乡(镇)人民政府内部只设办事机构,不设职能部门D.在我国,居委会是最基层的人民政府5.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一般情况下()oA.应当撤销B.可以撤销C.不予撤销D.可以注销6.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向符合条件的某公司颁发企业营业执照的行为属于()。

A.行政许可B.行政确认C.行政裁决D.行政指导7.属于行政职务关系消灭的是()oA.调任B.退休C.升职D-委任8 .《国家赔偿法》规定,对赔偿请求人取得的赔偿金()oA.应当征税B.可以征税C.不予征税D.减低比例征税9.被委托的组织必须以委托行政机关的名义实施行政管理活动,其后果由()oA.委托行政机关承担B.自己承担c.与委托的行政机关共同承担D.根据具体情况决定由谁来承担10.关于行政不当的表述,错误的是()。

A.行政不当不构成行政违法B.行政不当只针对裁量行为C.行政不当针对羁束行为和裁量行为D.行政不当一般只限于引起补救性行政责任(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纸上。

中央电大法学专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库

中央电大法学专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库

中央电大法学专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库(15年2月整理、更新至14年7月试题)名词解释题库22.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23.行政相对方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其权益受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的个人或组织。

24.行政不当也叫行政失当,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在执行行政管理过程中作出的行政行为合法但不合理。

25.行政许可是指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方的申请,经依法审查,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赋予或确认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22.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总称。

23.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24.行政强制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对行政相对方的人身及财产采取的强制性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总称。

25.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条件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决定的活动。

21.行政机关是指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行使国家权力、组织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

22.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23.行政指导是指行政机关在其所管辖的事务范围内,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采取非强制的手段,取得行政相对方的同意和协助,有效的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主动的管理的行为。

24.行政追偿是指行政赔偿义务机关代表国家向行政赔偿请求人支付赔偿费用后,依法责令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组织和个人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的法律制度。

电大期末考试复习资料《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名词解释

电大期末考试复习资料《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名词解释
83。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定程序和要求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的活动。
84.行政诉讼法:是指有关调整人民法院和诉讼参加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行政案件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所形成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73.行政复议申请人:是指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具体行政行为侵害,依法以自己的名义提出复议申请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74。复议被申请人:指因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提出复议申请的行政机关。
75.行政复议管辖:不同行政复议机关之间受理行政复议案件的分工.
76。行政复议机构:行政复议机关内部设置的专门负责复议工作的机构.
46。行政强制:指行政主体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对行政相对方的人身及财产自由等采取的强制性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总称.
47.行政强制执行: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拒不履行行政法上的义务,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依法采取强制措施,迫使其履行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
48。间接强制执行:指行政住体通过间接手段迫使义务人履行其当履行的法定义务或者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行政强制措施。
1.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行政法律事实:是指由行政法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行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
3。行政法的法源:是指行政法的外部表现形式。
4.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
15.国家行政机关的结构:国家行政机关各个要素的排列组合的方式.
16。首长制:凡政府组织法定的最高行政决策权责都赋予一人承担的制度。

2020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标准题库及答案

2020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标准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10)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案件中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是( )。

A.因人民政府对某工作人员的开除决定引起的纠纷B.因政府制定关于植树造林的规范性文件引起的纠纷C.因某国家机关对其内部某公务员的降职决定引起的纠纷D.因人民政府责令某企业停产治理环境污染的决定引起的纠纷2.行政主体不明确或者明显超越相应职权的行政行为,属于( )。

A.有效的行政行为B.无效的行政行为C.可撤销的行政行为D.可废止的行政行为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我国,乡(镇)人民政府是最基层的人民政府,领导和管理所辖行政区域内的行政事务B.派出机关是指由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有权机关批准,在一定区域内设立的,不是一级人民政府C.乡(镇)人民政府内部只设办事机构,不设职能部门D.在我国,居委会是最基层的人民政府4.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颁发营业执照,属于行使( )。

A.行政处置权B.行政合同的签订权C.行政许可权D.行政确认权5.除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一般情况下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 )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A.15 B.20C.30 D.606.某行政机关违法作出没收公民张某的录像机的决定,张某气愤之极而砸毁了自己的录像机。

对此,( )。

A.国家承担行政赔偿责任B.国家承担部分行政赔偿责任C.国家承担大部分行政赔偿责任D.国家不承担行政赔偿责任7.依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处罚一般由( )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

A. 地方人民政府所在地B.行政机关所在地C.行政相对人住所地D.违法行为发生地8.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被告是( )。

A. 复议机关B.由上级行政机关指定C.由原告认定D.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9.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行政法律事实:是指由行政法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行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

3.行政法的法源:是指行政法的外部表现形式。

4.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

5.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即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也称行政法主体或行政法律主体,是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所有当事人。

6.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指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包括物、行为和精神财富。

7.行政法律关系内容:指权利义务。

8.行政法律关系变更:指行政法律关系要素的变更。

9. 行政机关:是指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行使国家权力、组织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

10.司法机关的救济:也就是行政诉讼,是指作为审判机关的人民法院接受行政管理相对方的诉讼请求,依照法定的审判职权和诉讼程序,通过处理和裁决行政争议,纠正行政违法,维护相对方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主体的行政活动。

11.行政主体: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12.行政职权:是国家行政权的表现形式,是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权能。

行政职权只能由行政主体来行使,行政管理相对方不享有行政职权。

13.行政职责: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

14.国家行政机关:自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其统治意志,依照选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行使国家权力、组织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

15.国家行政机关的结构:国家行政机关各个要素的排列组合的方式。

16.首长制:凡政府组织法定的最高行政决策权责都赋予一人承担的制度。

17.委员会制:委员会议集体决定并承担的制度。

18.层次制:又叫层级制、分级制,指政府组织纵向分为若干层次,每个层次所管业务性质相同,各对其上层负责,但其管辖范围随层级下降而缩小。

19.职能制:又叫分职制,指政府组织平行划分为若干部门,每个部门所管业务内容不同,但范围大体相同。

20.公务员:指在各级国家机关中依法行使国家权力,执行国家公务,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21.行政职务关系:是指公务员基于其行政职务而与行政机关之间构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22.行政授权:指法律法规将行政职权及行政职责的一部或全部授给非行政机关的社会组织行使的法律行为。

23.行政委托: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将某项行政职能委托给某一机关、机构、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办理的行为。

24.行政相对方: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是其权益受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的个人或主织。

25.行政法律监督:指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及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依法对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和是否遵纪守法为所进行的监督。

26.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作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27.行政行为的内容:指某个行政行为对行政相对法的权利、义务等产生的具体影响。

28.行政立法行为:国家行政机关按照法律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订规章和法规的活动。

29.行政执法行为:国家行政主体适用法律、法规、规章到实际生活的活动。

30.行政司法行为:行政机关作为第三方来裁决双方纠纷的活动。

31.要式行政行为:是指必须根据法定方式进行或者必须具备法定的形式才能生效的行为。

32.不要式行政行为:不需要具备特定形式或特定程序就可生效的行政行为。

33.抽象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的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包括行政主体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行为,也包括行政主体制定行政措施、发布行政命令、通知、通告、决议、决定的行为等。

抽象行政行为通常具有普遍性。

34.具体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的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

通常以具体、完整的行政决定的形式表现出来。

35.行政行为的无效:行政主体有明显或者重大违法的情形,自始自终不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

36.行政行为的撤消: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有一般违法或者不当的情况下,申请后,被有权机关撤消的活动。

37.行政行为的废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因为某种法定情形而被依法宣布失去法律效力的活动。

38.行政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制定行政法规、规章的活动。

39.情报公开制度:与行政立法有关的情报、资料和对于行政立法计划的解释、说明等,不涉及到国家秘密,任何公民都是可以去了解的制度。

40.行政立法主体:依法取得行政立法法,可以制订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政机关。

41.行政立法程序:行政立法主体依照法定的权限制订行政法规和规章所必须遵循的步骤、方式和顺序。

42.行政许可:指行政主体根据行政对方的申请,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或批准、登记、认可等方式,允许其从事某项活动,行使某项权利,获得某种资格和能力的具体行政行为。

43.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行使行政许可权并且承担相应责任的行政主体。

44.代执行:指行政强制执行机关或者第三人代替义务人履行法定义务,并向义务人征收必要费用的强制执行措施。

45.执行罚:指行政强制执行机关对拒不履行不作为义务或不可替代的作为义务的义务主体,科以金钱给付义务,以促使其履行义务的强制执行措施。

46.行政强制:指行政主体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对行政相对方的人身及财产自由等采取的强制性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总称。

47.行政强制执行: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拒不履行行政法上的义务,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依法采取强制措施,迫使其履行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

48.间接强制执行:指行政住体通过间接手段迫使义务人履行其当履行的法定义务或者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行政强制措施。

49.直接强制执行:指义务人拒不履行其应履行的义务时,行政强制执行机关对其人身或财产施以强制力,直接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或通过强制手段达到与义务人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一种强制执行措施。

50.即时强制:指因情况紧急,为了达到预期的行政目的,行政主体不以相对方不履行义务的前提,即对相对方的人身自由和财产予以强制的活动或制度。

51.行政合同:指行政主体之间,行政主体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的目的,依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而确立、变更或消灭相互权利与义务的协议。

52.行政合同的变更:行政主体对于现有的合同主体、客体或者内容所作出的相应的修改、限制的活动。

53.行政合同的解除:在合同尚未履行或者完全履行的情况下,作为当事人提前结束合同中的权利义务的活动。

54.行政指导:指行政机关在其所管辖的事务范围内,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采取非强制的手段作出的,旨在引导行政相对人自顾采取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以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主动的管理行为。

55.行政处罚:指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给予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56.申诫罚:是指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精神上的谴责和警戒。

57.人身罚:指特定行政主体限制和剥夺违法行为人的人身自由的处罚形式。

58.行为罚:指行政主体限制或剥夺违法行为人特定的行为能力的处罚形式。

59.财产罚:指行政主体依法对违法行为人给与的剥夺财产的处罚形式。

60.一般行政监督:又称一般职能的行政监督,指根据行政隶属关系,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所进行的监督,各级人民政府对所属工作部门的监督。

61.行政监察:指国家各级行政监察机关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决定、命令的情况以及违法违纪行为进行监督、纠举、惩戒,具有行政法律效力的专门活动。

62.行政监督:指行政机关实施的法律监督,即行政系统内部上下之间的法律监督,以及行政系统内部设立的专门监督机关的法律监督。

63.行政法制监督: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及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依法对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和是否遵纪守法所进行的监督。

64.行政法制监督主体:是指依法对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和是否遵纪守法进行监督的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以及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

65.审计监督: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对于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状况、经济效益和财政法纪的遵守情况,作出的客观评价和报告的监督活动。

66.行政违法: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

66.行政不当:也叫行政失当,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在执行行政管理过程中作出的行政行为合法但不合理。

68.行政责任: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因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违反其法定职责和义务而应依法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

69.行政救济: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直接侵害其合法权益,请求有权的国家机关依法对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行为实施纠正,并追究其行政责任,以保护行政管理相对方的合法权益。

70.行政机关救济:行政管理相对方依法向有权的国家行政机关请求对行政主体的行政违法或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纠正或追究其行政责任的一种救济途径。

在我国,行政机关的救济主要是通过行政复议实现的。

71.司法机关救济:行政相对方提出申请,作为人民法院对于行政主体的行为予以纠正并追究其责任的救济途径。

72.行政复议: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条件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决定的活动。

73.行政复议申请人:是指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具体行政行为侵害,依法以自己的名义提出复议申请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74.复议被申请人:指因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提出复议申请的行政机关。

75.行政复议管辖:不同行政复议机关之间受理行政复议案件的分工。

76.行政复议机构:行政复议机关内部设置的专门负责复议工作的机构。

77.申请行政复议的范围:是指行政机关受理行政复议案件的范围。

包括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

78.行政追偿:就是国家向行政赔偿请求人支付赔偿费用后,依法责令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公务员、受委托组织和人员承担邵分或全邵赔偿费用的法律制度。

79.被追偿人:是实施加害行为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或受委托的组织和个人。

80.危险责任原则:又称无过错原则,指行政主体和行政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是侵犯了向对方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失的,不论行为人是否有过错,国家均应承担赔偿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