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第一章 影视艺术的本性
影视艺术讲义
影视艺术一、影视艺术的基本特征影视艺术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摄影机摄像而由银幕或屏幕显示出来的一种多元素构成的综合艺术。
影视艺术是多片种、多形式的艺术,一般分为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四大类,而每一类别又有多种形式。
不同的片种和形式各有不同的审美要求,但又都有一些共同的审美特征,这些特征是:(一)直观视像性影视艺术主要提供的是由银幕或屏幕所显示的直观视觉形象,“看”是影视观众的最基本的心理要求。
影视艺术所要表现的一切东西,包括思想、情感、梦幻等等,都应该转化为可见的视觉形象,为了不破坏“可见性”,人物对话(比起戏剧)都应压缩,高度精练。
这是因为影视艺术是与摄影分不开的,而摄像机所处理和完成的仅仅是世界的“象”(包括未经改动的客观物象和经过选择、加工、改造过的物象),即影视艺术的主要材料就是物象的真实纪录。
在戏剧演出中,舞台和观众之间有较远的距离,演员的面部表情及细微动作难以被观众(特别是后台观众)看清,就只好更多地依靠语言,因此戏剧剧本也就以台词为主构成。
影视克服了戏剧的上述缺陷,可以更多地依靠动作和视觉形象为主要构成。
在默片时代,视觉形象是电影的惟一传达手段。
进入有声片时代,形象和动作在银幕上的统治地位丝毫没有动摇。
影视艺术所展示的直观视像,几乎可以是无所不包,从宏观到微观,从物质世界到精神活动,人们能见到的一切,以及人们难以或不可能见到的,都能用画面的形象来表现。
例如,它能将内心活动具象化,可以通过外在物象的变化来反映(如天旋地转,可以用房屋、树木等的旋转来表现),也可以通过人物动作和面部表情来表现(如《魂断蓝桥》中的经典性镜头——女主人公在火车站突遇男主人公时的长达几秒钟的面部大特写)。
即使是潜意识,它也能用画面形象来表现,如伯格曼导演的《野草莓》、费里尼导演的《8》等,在这方面都做出了有价值的探索。
影视艺术的这一特性,使它更易于被接受和理解,易于超越国界和民族,因而,让·爱泼斯坦才认为“电影是一种世界性语言”,即它是一种“象形符号”式的国际语言。
影视艺术审美特性
影视艺术审美特性
(1)画面运动性。
电影和电视作品主要是由运动的画面组成的。
运动是影视画面最独特和最重要的特征,运动的画面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活动的艺术形象和令欣赏者惊叹的审美效果。
(2)时空自由性。
电影和电视艺术都需要同时占有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完成形象的展示,而且也要求表现空间与时间的自由性。
电影与电视中运动的画面随时可以打破空间与时间的界限,只要内容需要,天南地北、昼夜古今可以瞬息之间相继出现在画面上。
(3)心理真实性。
影视艺术的特性还表现为使观众心理产生真实感,这种心理真实是逼真性与假定性的有机统一。
电影的逼真性,来源于电影画面的照相本性。
在所有的艺术形象中,电影形象最具有直观的真实,它不但能够再现事物的形状、颜色和声音,而且能够再现人物与事物的活动,甚至能够在人们眼前精确地再现出事物一些最细微的特征。
假定性,同样也是电影基本的美学特性。
电影作为艺术,绝不是对现实生活的机械照相式反映,必然凝聚着电影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感情,体现出艺术家鲜明的艺术风格和创作个性。
影视艺术概论第一章.
影视艺术概论第一章影视艺术基本概念第一节影视艺术概念一、影视概念影视是包括电影、电视以及电视电影等在内的影像艺术的表达对象,在以拷贝、磁带、存储器等为载体,以银幕、屏幕放映为目的,而实现以视觉与听觉综合为欣赏对象的艺术表达中,影视成为现代艺术的最新综合形态。
影视艺术的广义概念包含了影视文学剧作这一核心,兼容影视的文学改编、影视的艺术内涵、影视的艺术语言、影视的艺术样式与风格、影视艺术历史与理论、影视鉴赏与批评等。
狭义的影视艺术主要是以影视表现为对象的艺术形态分析,由于影视是以声画形象出现的艺术产品,观赏对象的银幕或屏幕艺术就是影视艺术的主要内涵。
二、影视异同一般意义上来说,电影和电视都是影像传达的对象,都是现代高科技时代的传播媒介,都是依靠声画语言进行传播的工具。
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与艺术的综合体,电影与电视在多重特性、影像手段、视听融合、反映现实、认识教育、提供审美体验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和共同点。
在摄制手段上,摄影机与摄像机有差异;在记录差异上,电影胶片的感光和电视的磁带或电子记录不同;在传播形态上,电影是点对面的公共传播,电视是点对点的大众传播;在放映场所上,电影是公共性封闭式的影院观影方式,电视是开放家庭或公共场所的个人性观赏;在控制方式上,电影是机构控制,电视则是个人观赏的自由控制;在感官效果上,电影是大银幕震撼,而电视则是生活细致感受。
三、影视艺术异同在艺术语言侧重上,电影一般注重大场面、电视注重中近景表现。
电影的审美经验是超越性的,它的人造现实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虚拟的、封闭又看似真实的空间。
电影虽反映、根植并诉诸日常生活经验,但其运作机制、视觉景观、情节设置等都更加复杂、超常而具有梦幻色彩。
因此,电影的观影体验是超日常的。
而电视正好相反。
四、影视艺术性质综合性科技性产业型艺术性传播媒介特性第二节影像和镜头影像,是指借助摄影、摄像及放映等技术手段,最终在二维平面(银幕上形成的具有三维空间感觉的运动图像。
《影视鉴赏》第一章 影视艺术概述
日本电影
日本电影在风格上和西方电影有很大的不同。日本是一个东方国家,有自己优秀的文化传 统,从文学、诗歌、音乐到美术,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这些传统的特色在电影里都有反 映。
黑泽明作品《罗生门》
小津安二郎作品《东京物语》
北野武作品《菊次郎的夏天》
《菊次郎的夏天》剧照
故事讲述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正男(关口雄介饰)在与菊次郎(北野武饰)一同寻觅其离异的母亲的故事 的途中,跟正男产生微妙的关系,而正男亦因此得到"天使之铃"而走出阴霾的故事。
影片《阿甘正传》的篇首,一根羽毛在城市上空飘荡最后落到阿甘 脚边,这一镜头并不是摄影师拍出的真实的场景,而是用计算机把羽毛 的镜头与城市背景合成出来的。这一“假长镜头”为影片营造了一个充 满象征和诗意的意境。
美学层次上的综合
由于影视艺术自身具有美学层次上的综合特征,使它 能够集视听、时空、动静、表现与再现于一身。从这 种意义上说,影视艺术的综合性的美学特性绝不仅限 于各种艺术元素的有机融合,这种综合性突破了艺术 学的层次,更加集中地反映在美学层次上的高度综合 性。
“电影艺术的基础和可能性在于它使每一个和每一事 物都保持其本来面目。”
——巴拉兹
假定性
影视艺术可以高度逼真地再现物质世界的影像和声音, 但并不等于现实,观众从银幕和屏幕上获得的是一种真 实感。影视艺术在运用假定性的时候,必然要考虑特定 的情境。
时间性
时间性 和空间 性
播映时间,任何作品的叙事容量都要受此限制; 情节时间,即剧情展示的时间跨度; 观众感受时间,即观众在看片时对时间所产生的一
文化品格与艺术创新
影视作品的艺术创新,表现在思想意蕴与艺术表现的创新,也就是赋予作品更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更感人
《影视鉴赏》教学课件 《影视鉴赏》第一章
4.艺术与商业的综合
作为艺术的影视,必须重视审美功能及社会教化作 用;同时作为商品的影视,又不能不顾及经济效益。
这就要求影视艺术必须具备艺术与商业的综 合性。
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必然是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 艺术效益的综合体。
二、影视艺术的视觉造型性
主观的表现 影视艺术的审美价值必然包含着客观地再现和
这两个方面。
五、影视艺术的运动性
运动性在影视艺术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也是影视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根本原因。影视的
运动,包括被拍摄对象的运动、摄影机的运动、主客体复合运动,以及蒙太奇剪辑所造成的运动。
感谢聆听 批评指导
PPT模板下载:行业PPT模板: 节日PPT模板:素材下载: PPT背景图片:图表下载: 优秀PPT下载:教程: Word教程: 教程: 资料下载:课件下载:
二、影、视的区别
6.蒙太奇手法运用维度上的区别
蒙太奇手法在电影中使用较为频繁,电
影画面、声音、色彩等方面的处理都需要使用 大量的蒙太奇手法。 电视艺术形式较多,主要有电视新闻、电视连 续剧、综艺娱乐节目和谈话类栏目等,其中电 视新闻、综艺娱乐节目和谈话类节目较少使用 蒙太奇手法,蒙太奇手法主要运用于电视剧中。
二、影、视的区别
2.审美距离不同
电影和人们的现实生活是一种疏离的关系, 而电视和现实生活有一种亲和力。
二、影、视的区别
3.画面感染力不同
《大决战》开头片段欣赏
电影侧重于全景式、大场面的表现,
像影片《大决战》开头冰河解冻、咆哮万里之势,以及千军万 马的宏大战争场面就不是小画面所能表现出来的。
电视由于屏幕较小,它所选用的拍摄方式,比较多地 使用中景、近景和特写镜头,这样就难以表现出辽阔、浩大
影视艺术理论1
影视艺术的综合性
影视艺术将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时间艺术与空间 艺术、纪实艺术与表演艺术、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 有机地综合到一起。特别是电影艺术综合吸收了各 门艺术的长处和特点,大大丰富了自己的艺术表现 力。这种综合性,使得影视艺术成为一种集体创作 的艺术,将编、导、演、摄、美、录、音、道、服 、化等多个职能部门集合在一起,在导演的总体构 思和制片人的宏观策划下来共同完成摄制任务。
4、以导演为中心的集体创作
①制片 ②编剧、导演、表演、摄影、 录音、美工、服装、化妆、 道具、剪辑、后期制作
③洗印、拷贝
④发行、企宣等的参与共同 完成电影的整个过程。 “电影是通过集体到个人 风格的艺术”
“导演中心是一条为世界 所公认的电影艺术规律”
第二节
影像技术的出现
一、照相技术的发展
艺术,是人们为了更好地满足自己对主观缺憾的慰 藉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为需求而创造出的一种文化
现象。
艺术,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娱乐游戏的一种特
殊方式,又是人们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
属于娱乐游戏文化的范畴。艺术是娱乐游戏的一种 方式
在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客观事物满足了人的主
观需求或违背了人的主观需求时,能够使人产生
3、卢米埃尔兄弟代表作品
《工厂大门》、《婴儿喝汤午餐》、《水浇 园丁》、《火车进站》
卢米埃尔兄弟的局限
保持“记录客观生活”的观点 以“再现生活”为最高目标 反对艺术加工,排斥创作
镜头固定,没有分切,没有景别变化
第三节 电影艺术的诞生
一、梅里爱
法国导演,世界第一个
电影艺术家。
梅里爱发现了“停机再 拍”的技巧,以及多次曝光、 叠印、合成等技巧,丰富了 电影语言的表达能力。
《影视艺术概论》课程标准
《影视艺术概论》课程标准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支撑课适用专业:电视节目制作授课单位:数字媒体技术学分: 2 学时: 26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胡德虎 2014年3月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1课程性质与作用1.1.1 课程的性质《影视艺术概论》课程是一门以系统学习影视艺术理论相关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必修课,是面向电视节目制作专业(三年制)学生开设的专业支撑课程。
1.1.2 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影视艺术的基本原理,熟悉影视艺术的发展历史,并了解影视制作的生产流程,熟悉各种影视设备的原理及基本操作,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1.2课程设计理念《影视艺术概论》是电视节目制作专业基础性课程,是其他相关课程的基石。
认真学习本课,将为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按照“职业岗位→岗位需求能力→确立教学项目”的项目导向式的运行机制来组织教学。
(2)学以致用,以“用”促学,边“用”边学,突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学生是学习主体,鼓励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加强创新能力和意识培养的理念。
在设计中,既要考虑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又要关注综合职业素质的养成,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3课程设计思路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将案例分析或赏析教学相结合,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与成绩评价方法的创新,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1)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设计。
在重视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重视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的培养。
由课堂理论学习发展到创作实践,使课程学习具有开放性,通过合作学习以及对企业实际问题的讨论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创新能力。
(2)将案例分析或赏析教学相结合。
充分利用伴随多媒体播放技术的讲解来加强实践教学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影视作品中艺术表现与技术使用之间的密不可分的教学效果,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并正确地理解影视艺术基础知识、切实提升影视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的课程目标。
第一章 影视艺术导论
(一)重视画面的观赏价值
重视“画面”的观赏价值就是重视画面构图的形式 美感、色彩的变化,特别要留意充满意味的象征画面。 英雄 视频片段
。 电影《英雄》采用大片 色块赋予影片人物的性 格色彩和情绪,成为抒 情表意的造型视觉符号。
(二)细心体会微相镜头
微相镜头是影视艺术中进行细节描写的一 种重要手段,是用来突出地表现某一细节及细节 动作的。它常用来表现人物的内在情绪,给这种 情绪以形象性的强浓度表现。就象音乐中的重音 一样,通过给观众以较强的刺激和震撼来留下深 刻的印象。微相镜头可以表现人,也可以表现物。
第十名:《欲望都市》 票房总额:1亿5265万
2008年美国电影票房前十
第九名:《霍顿与无名氏》 票房总额:$154,529,439
第八名:《007:大破量子危机》 票房总额:$158,739,680
第七名:《马达加斯加2:逃往非洲》
票房总额:$170,563,067
第六名:《功夫熊猫》 票房总额:$215,434,591
第五名:《WALL-E》 票房总额:$223,749,872
第四名:《全民超人》 票房总额:$227,946,274
第三名:《夺宝奇兵之水晶骷髅之谜》
票房总额:$317,023,851
第二名:《钢铁侠》 票房总额:$318,31350,228
影视艺术以精美绝伦的声画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第二节 影视艺术欣赏的特点
影视艺术和音乐,戏剧、舞蹈、诗歌、文学作 品等艺术形式有很大不同。所以影视艺术欣赏也有 她自身的一些特点 一、声画传达瞬间性与影视观赏的一次性
一件古董、一幅绘画作品,我们可以反复把玩。一次性就需求我 们全身心的投入、全身心的感受。
3.声音造型
(完整版)影视艺术概论
什么是影视艺术:以声画符号为媒介,运用一定的技巧手段,塑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传达出编导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和思考。
影视创作不同于其它艺术创作的特点:两次视觉化。
(1)、演员、服装、道具、场景等,根据文学剧本把故事表演呈现出来,是一次视觉化过程。
(2)、根据导演的意图,摄影机对演出人物场景进行不同方式的取舍,通过推拉摇移跟等运动方式,引导观众的视线和目光,完成和实现对其的叙事与表意功能。
通过摄影机进行的第二次视觉化,是影视艺术创作区别与其它表演艺术的主要特点。
电影:作为艺术的理解,电影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以蒙太奇为主要表现手法,在银幕时空中塑造运动的视觉形象,以表现生活、传达思想情感。
电影是看见的世界,电影是梦幻工厂,电影是长以公里计的滚滚而流的视觉鸦片河,电影是诗与画的特别组合。
电影的构成:1、画面:是最小的单位2、镜头 1)物理学概念上是摄像机的光学原件2)指拍摄时从开机到关机时段内所拍摄的片段3)(通常意义上)指剪辑时每秒钟的画面(蒙太奇)3、场景:在一个空间当中所发生的一段戏4、段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叙事单元5、电影第一章影视艺术特性第一节视象性与运动性一、视像性1“看见的世界”。
“肖似代码”,有意味的视觉符号,在视觉直感中获得满足。
2视觉元素:色彩、光线、构图、人物等银幕造型。
色彩造型:人物造型:二、运动性( Moving picture)1客体运动:拍摄对象的运动2主体运动:摄影机的运动。
机位距离、角度、焦距的变化。
3主客体复合运动4蒙太奇运动:画面组接切换产生的运动第二章电影语言——电影语言的独特元素:镜头、画面、蒙太奇第一节镜头与画面(详细见附录2:影视艺术概论讲义专题之镜头的技巧)一、电影语言的基本要素:镜头与画面“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
”—— [法]阿尔诺·马尔丹影视语言是依托镜头、以声音和图象的综合形态进行思想情感交流的视听语言。
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是镜头。
是摄影机开始转动到停机这一过程中的一组画面。
影视美学讲义1
•
儒家美学思想与影视艺术
儒家美学形成了中国 艺术的积极入世传统 文以明道,文以载道:艺术成为承载社会 人生价值和意义的工具,社会政治的 传声筒。强调艺术的教育、教化功能。 强调艺术的经世致用的功能。 倡导情理结合,美善统一,内容和形式兼 顾的艺术原则 坚持艺术家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孔子 提出”君子忧道不忧贫”的思想,宋 代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思 想都是知识分子关怀国家民族的命运 的表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 这一责任意识的推广。 曹丕当年提出文章为“经国之大业,不朽 之盛事”,从一开始中国电影就承担 了相似的功能。拯救民众,启发民智, 改良社会,排斥电影的娱乐功能。表 现人生,批评人生,调和人生,美化 人生(侯曜)电影补充家庭教育,学 校教育,社会教育的不足(郑正秋)
儒家美学思想与影视艺术
• • • • • • • • • • • • • • • • • • • • • 1。孔子的:“仁者,爱人” 达到爱的 的人学思想奠定了儒家 • 途 径的是 美学善即美,美即善的 • 孔子所说的 思想,儒家的思想是以 血缘亲情和超越这个亲情 • 依于仁, 的爱达到社会和谐的美学 • 据于德, 思想。儒家的仁学思想后 • 兴于 来积淀为人性善的主流思 • 《诗〉,立 想,即三字经里的“人之 • 于礼,成 初,性本善”的观念。 2。儒家的思想强调社会 于乐。游于艺。孔子闻《韶》三月不知肉 性,集体性:”克己复礼” 味,他贬《武》扬《韶》集中表现了 是对个体的要求和限制, 他的道德理想主义思想,和美善统一 强调礼的秩序,强调为了 故,二者皆可抛。” 的思想,他对“文质彬彬”,乐而不 整体的利益牺牲舍弃个体 自由是个体性的, 淫,哀而不伤的强调,是艺术的中和 仁是社会集体性的。 原则,不能走极端的原则,儒家美学 的利益,舍生取义,杀身 儒家的仁是一切德 带有对美的形式要求的轻视和忽略的 行的总和,其顶峰 特点,它是强调思想内容的重要性的 伦理美学,也缺乏美学的严谨性和完 是爱。 整性。这是我们要注意的地方。 • 成仁与西方思想有共同的 • 地方,裴多菲的“生命诚 可贵,爱情价更,若为自由
第一节`影视艺术本体
第一章影视艺术的基本特征第一节、影视艺术的本体第二节、影象技术的出现第三节、电影艺术的诞生第四节、影视艺术与现实世界的关系第一节、影视艺术本体一、何谓艺术?能够引起美感的形式。
艺术创造就是用具体可感的形式比较自由地传达出某种情绪、思想、感受等,是形式技巧对内在精神的呈现。
1、艺术家和工匠的区别:只懂技术,只有形式,而不能传达思想,那是手工劳动;能够用技术形式传达出某种思想情感的人被称为艺术家。
二、什么是影视艺术?以声像符号为媒介,运用一定的技巧手段,塑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传达出编导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和思考。
三、何谓本体?决定一个事物的最根本的因素或特征。
它的前提是“一元论”。
电影本体:即强调使电影成为电影的决定性因素。
是对电影的总体看法,而不是对一部具体电影的看法。
第二节、影象技术的出现一、照相技术的发展:1839年摄影技术产生;1875年胶片的发明;1878年旧金山的摄影师爱德华慕布里奇连续动作的拍摄成功;1894年爱迪生制成了电影视镜。
二、电影的产生:1、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放映机的抓片机构,制成了既可便捷地连续拍摄,又可放映的机器。
2、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布辛路的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首次售票放映电影。
3、卢米埃尔兄弟代表作品:《工厂大门》、《婴儿喝汤午餐》、《水浇园丁》、《火车进站》4、卢米埃尔兄弟的局限:保持记录客观生活的观点;以再现生活为最高目标;反对艺术加工,排斥创作。
第三节、电影艺术的诞生一、梅里爱:法国导演,世界第一个电影艺术家。
发现了“停机再拍”的技巧,以及多次曝光、叠印、合成等技巧,丰富了电影语言的表达能力。
1、代表作品:《月球旅行记》260英尺,16分钟,把想象生动的故事展现在观众面前,引起轰动,商业上获得极大成功,确立了故事片的地位。
2、梅里爱贡献:把舞台艺术引进电影,增进了电影的艺术表现能力;使用电影技术讲述故事,创造了影像技术的叙事功能;把想象性带进电影,使电影技术具有了对精神世界的传达和表现能力;拓展了电影对时间和空间的表现范围。
影视基础第二讲:影视艺术特性
影视艺术中的真实感还表现在对现实世界的深入挖掘和揭示上。通过细 腻的镜头语言和深入的剧情剖析,影视艺术能够揭示出现实世界的真相 和本质,让观众对现实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快慢、张弛、起伏 等手法,控制故事进展
的速度和紧张感。
叙事视角
采用第一人称、第三人 称、多重视角等手法, 影响观众对故事的理解
和感受。
叙事结构
线性叙事
按照时间顺序,以因果 关系展开情节,使故事
连贯完整。
非线性叙事
打破时间顺序,采用倒 叙、闪回、多线并进等 手法,制造悬念和复杂
情节。
叙事节奏
通过快慢、张弛、起伏 等手法,控制故事进展
旁白与对话
旁白和对话是影视作品中 传达信息和情节发展的重 要手段。
声音
音效设计
利用音效增强画面的真实 感和氛围,如动作音效、 环境音效等。
音乐运用
通过音乐的变化和搭配, 营造出特定的情感和氛围, 引导观众的情绪。
旁白与对话
旁白和对话是影视作品中 传达信息和情节发展的重 要手段。
剪辑
剪辑技巧
通过剪辑技巧的运用,如切换、 淡入淡出等,增强画面的连贯性
影视艺术的定义
01
影视艺术是一种通过电影、电视 剧等影像媒介,运用画面、声音 、表演、剪辑等多种元素,创造 具有审美价值的视听艺术形式。
02
它融合了文学、戏剧、摄影、音 乐等多种艺术元素,通过影像的 独特表现力,传达情感、刻画人 物、讲述故事。
影视艺术的定义
01
影视艺术是一种通过电影、电视 剧等影像媒介,运用画面、声音 、表演、剪辑等多种元素,创造 具有审美价值的视听艺术形式。
三影视艺术的审美本质属性
三影视艺术的审美本质属性三影视艺术的审美本质属性一、造型性与运动性1、视觉造型性影视诉诸观众的主要是直观的视觉形象,是以视觉为主的荧屏艺术。
彭吉象:“影视所运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如摄影、灯光、化妆、道具、服装、特技等,都主要是为实现和加强视觉效果服务的。
影视艺术在画面的有限空间内,通过直观而生动的视觉形象塑造人物、叙述事件、抒发情感、阐释哲理,完成对生活的再现和表现、反映与创造。
”影视艺术最本质的美学特性之一就是它们的视觉造型性。
影视的视觉造型性的核心因素是画面构成的造型,画面是构成影视的基本单位,是影视的语汇,就如文学中的文字、戏剧中的台词、绘画中的线条、音乐中的声符。
影视画面是由人、影、物、光、色等各种元素组合起来的综合造型形象。
在电影默片时代,电影完全是靠视觉造型形象的独特魅力征服观众,而被接纳进艺术殿堂的。
有声电影发明后,声音虽然也被当作一种造型手段,在影片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和分量,但视觉造型仍占主导地位。
如《公民凯恩》中的四幅画面:第一幅两人亲昵地相互注视,第二幅两人互不理睬,第三幅各自急于离开饭厅,第四幅双方怒目而视。
日本没有一句台词的影片《裸岛》,表现了一位贫苦劳动妇女阿丰和她的丈夫千太在海岛上的艰辛劳动和生活,其中包括他们悲切地失去8岁孩子太郎等剧情。
《大红灯笼高高挂》中表现压抑情感的封闭四合院,将妻妾争斗形象展现的红灯笼等。
《花样年华》中将女主人公复杂情感变化用不断换装来表现。
2、永恒运动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影视又是运动的视觉艺术。
影视通过运动着的画面用以表现运动着的人和事物的状态。
这和影视艺术连续的、瞬间即逝的画面和“一次过”的欣赏方式密切相关。
即使是一个“静止”的镜头画面,也不过是全部运动旋律中的一个视觉“休止符”。
影视的运动性主要表现在:(1)、影视拍摄对象的运动性。
无论是故事片、歌舞片、动画片或者风光片,它要求所拍摄的对象必须是运动的,只有运动着的人和事物才具有连续吸引观众的魅力。
A 第一章 影视艺术的本性
影视艺术基础第一章影视艺术的本性本章总目:第一节影视艺术的技术本性一、电影与电视的诞生二、影视的视觉本性三、影视的技术差异第二节影视艺术的美学本性一、实用媒体美学二、情境美学附(广告专业使用):影视广告的情境营造第一节影视艺术的技术本性一、电影与电视的诞生电影与电视都是集体发明的结晶,也是人类科技与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它起源于皮影与幻灯的原理。
(一)电影诞生的四个阶段走马灯与皮影戏源于中国,有数千年的历史,其灯光投影、形象运动的形式极大启发了电影的发明者们,法国人据此改造的“法兰西影灯”就是明证。
现在我们观看露天电影,与皮影戏的观看状态与观看模式仍是如出一辙。
1832年,比利时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电影祖父)和奥地利大学教授斯丹普弗尔同时发明了“诡盘”。
1876年,爱米尔·雷诺制成了“活动视镜”,所表演的活动图画更加优美,这些小东西的共同特点是使静止的图画活动起来。
1、照相术发明1822年,法国科学家雅克·达盖尔与物理学家尼塞富尔·涅普斯开始研发摄影术。
涅普斯(1765—1833)拍摄于1825年的《牵马的孩子》,是世界上第一张摄影成品,内容是一幅17世纪的一幅荷兰版画;《窗外景色》摄于次年;《餐桌上的静物》则应更晚,它们都是涅普斯的作品。
而达盖尔(1787—1851)年青时是一位风景画家,1829年受涅普斯之邀参与研究摄影术,1837年创立银版摄影法。
1838年,达盖尔的银版法被法国政府收购,1839年,法国政府将发明公布,此年被定为摄影技术发明年,达盖尔被称为“摄影之父”。
2、活动照相术发明照相术的发明解决了从手绘图画到摄影影像的过渡,而电影的诞生则必须使静止的图像活动起来。
1872-1878年,英国人爱德华·慕布里奇对奔马的拍摄,可以看成是分解运动过程或是离散运动时间轴的雏形。
3、电影视镜1894年,爱迪生在狄克逊的帮助下制成“电影视镜”,但仅能供一人观看,因商业利益的考虑,他放弃了对投影式电影的研究。
影视艺术概论
影视艺术概论第一章影视艺术的概念及本体界定第一节影视艺术的概念与范畴【影视】通常指包括电影,电视以及以电视为传播载体,电影为表现形态的“电视电影”。
定义:影视是根据“视觉暂留”的原理,运用摄像和录音手段,将摄像和声音摄录下来,保存在胶片或磁带上,通过放映或远距离传输,在银屏或屏幕上形成连续运动的摄像,从而表现一定内容的现代科技手段段。
(一)影视成为艺术1.乔治·卡努多在《第七艺术宣言》首次提出电影为”第七门艺术“2.雷蒙·威廉称电视为【影像流】两种倾向:(1)传播信息新闻节目,体育赛事等(2)文艺创作电视成为“第八门艺术”(二)影视艺术概念【影视艺术概念】是指以影视技术为手段,以画面和声音为媒介,遵循艺术规律并运用审美思维,在运动的银屏空间里创造形象,从而再现和表现生活的时空艺术。
(三)影视艺术范畴1.艾布拉姆斯认为【文学好似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和读者四个要素所组成】由此推导电影也是一种活动【观众,世界,影视创作者,影视作品】(1)四要素两两双向作用(2)世界就是现实生活,包括外在的社会生活和内在的精神生活,他说影视艺术创作的源泉(3)经过影视创作者创作出来的影视作品具有“形式美”(4)影视作品在传播过程中,只有被观众所观看,其价值和意义才能彰显。
第二节影视艺术的本体属性(一)艺术性(1)再现性。
影视再现了现实世界包括外在社会生活和内在精神世界。
(2)表现性。
影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创作者的志趣,情感,感悟和理想,创作者也试图以此呼唤观众同样的感受。
(3)形式美。
(二)综合性1.艺术的综合。
影视是在各种已有艺术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
2.创作力量的综合。
(三)技术性1.影视艺术的诞生,有赖于现代科学技术。
2.影视艺术的发展,有赖于现代科学技术。
(四)大众性影视艺术作品创作与传播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广大受众接受。
1.影视艺术作品的受众面广量大,人数众多。
2.影视艺术的大众性与影视的工业化生产与产业化运作有关。
影视鉴赏课程第一章 影视艺术总论
第一章影视艺术总论第一节电影与电视电影和电视是众多的艺术门类中最年轻的现代艺术,两者共同组成了影视文化,对20世纪人类社会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正如贝尔所断言,“当代文化正变成一种影像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书写)文化。
”①虽然人们将电影和电视同称为“影视艺术”,但实际上两者是有一定区别而又十分相近的两种艺术。
不过,电影和电视在审美特性上有着相同之处。
对于影视艺术进行鉴赏,首先就要了解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的基本区别以及两者共同的审美特征,这是鉴赏的基础所在。
一、电影与电视的区别艺术种类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它们各自不同的物质手段,如绘画的物质手段是线条、色彩,文学的物质手段是文字,舞蹈的物质手段是人体等等。
人们主要是通过对不同物质手段的感知来区分不同的艺术形式。
同时,一种新的艺术往往是随着新的物质手段而出现的,如电影是由于活动摄影机和放映机的发明而诞生的,电视是随着电子传播手段的发展而问世的。
所以,电影和电视在形象构成、传播和接受的物质方式上的不同形成了这两种艺术的基本区别。
“电视的视觉要求取决于这样一个事实:完成的作品是播映在一个很小的屏幕上的,并且往往是供家庭观众在一间半明半暗的房间里观看的,同时还有各种分散注意的情况。
因此,远景镜头、中景镜头和结构上的细微变化大都不能引人注意,就像一幅出色的绘画印在邮票上会使细节丧失无遗一样。
只有特写镜头具有视觉感染力。
照明处理也被减少到最低限度,因此只剩下一个或亮或暗的画框。
尽管在视觉影像上进行了富于创造性的努力,但是最后播放的仍然是一幅完全缺乏微妙细节的非常小的画面,而在放映影片时,视觉影像正是由这些细节构成的。
”②这段话大致说出了电影与电视之间的差异。
(一)成像原理不同。
电影是光影成像,它的传播工具是摄影机、感光胶片和放映机等光学设备。
摄影机通过感光将拍摄对象摄取在胶片上,经过胶片冲洗,复制拷贝,最后由摄影机将影像投射在银幕上。
相比于以光学、声学、化学、机械学等为技术基础的电影,电视是一种电子传媒,它是电子信号成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视艺术基础第一章影视艺术的本性本章总目:第一节影视艺术的技术本性一、电影与电视的诞生二、影视的视觉本性三、影视的技术差异第二节影视艺术的美学本性一、实用媒体美学二、情境美学附(广告专业使用):影视广告的情境营造第一节影视艺术的技术本性一、电影与电视的诞生电影与电视都是集体发明的结晶,也是人类科技与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它起源于皮影与幻灯的原理。
(一)电影诞生的四个阶段走马灯与皮影戏源于中国,有数千年的历史,其灯光投影、形象运动的形式极大启发了电影的发明者们,法国人据此改造的“法兰西影灯”就是明证。
现在我们观看露天电影,与皮影戏的观看状态与观看模式仍是如出一辙。
1832年,比利时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电影祖父)和奥地利大学教授斯丹普弗尔同时发明了“诡盘”。
1876年,爱米尔·雷诺制成了“活动视镜”,所表演的活动图画更加优美,这些小东西的共同特点是使静止的图画活动起来。
1、照相术发明1822年,法国科学家雅克·达盖尔与物理学家尼塞富尔·涅普斯开始研发摄影术。
涅普斯(1765—1833)拍摄于1825年的《牵马的孩子》,是世界上第一张摄影成品,内容是一幅17世纪的一幅荷兰版画;《窗外景色》摄于次年;《餐桌上的静物》则应更晚,它们都是涅普斯的作品。
而达盖尔(1787—1851)年青时是一位风景画家,1829年受涅普斯之邀参与研究摄影术,1837年创立银版摄影法。
1838年,达盖尔的银版法被法国政府收购,1839年,法国政府将发明公布,此年被定为摄影技术发明年,达盖尔被称为“摄影之父”。
2、活动照相术发明照相术的发明解决了从手绘图画到摄影影像的过渡,而电影的诞生则必须使静止的图像活动起来。
1872-1878年,英国人爱德华·慕布里奇对奔马的拍摄,可以看成是分解运动过程或是离散运动时间轴的雏形。
3、电影视镜1894年,爱迪生在狄克逊的帮助下制成“电影视镜”,但仅能供一人观看,因商业利益的考虑,他放弃了对投影式电影的研究。
4、活动电影放映机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放映了《工厂大门》、《水浇园丁》、《火车进站》等世界上第一批影片。
巴黎的一些社会名流应卢米埃尔兄弟的邀请,来到卡普辛大街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观看电影。
观众在黑暗中,看到了白布上的逼真画面。
一位记者这样报道:“一辆马车被飞跑着的马拉着迎面跑来,我邻座的一位女客看到这一景象竟十分害怕,以致突然站了起来。
”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放映电影的这一天,被定为“世界电影的诞生日”(二)电视的诞生电视技术无非就是处理好光与电的关系,因此光学与电学是电视的双亲。
电视的史前时期开始于照相术和电影,也就是电视的光学部分。
1829年,法国画家达古埃尔(Louis Daguerre)发明照相术;1877年,爱迪生发明电影技术。
1873年,英国大西洋电报电缆公司的工程师梅伊(Joseph May)和史密斯(Willoughby Smith)发现了硒等物质的光电效应;1880年,法国人勒布朗(Maurice LeBran)发现眼睛扫描原理。
1900年8月25日,法国人波斯基(Constantin Perskyi)首次使用Television的英文名称。
1、电视的发明历程在研制电视的国家中,最有贡献的是英国、美国和德国。
①1884年,德国工程师尼普可夫(Paul Nipkow)发明了机械电视的关键部件“尼普可夫盘”,他由于没钱而失去了专利;②1923年,佐里金(Vladimir Kosma Zworykin)发明全电动电视关键部分——光电摄像管;③1926年,英国人贝尔德(John Logie Baird)完成电视画面的播送及接受实验,1月26日在伦敦公开表演;1927年通过电话线传送电视画面;1928年实现短波传送电视,被誉为“电视之父”;④1927年,美国人方斯沃兹(Philo Taylor Farnsworth)成功用电子技术把图像从摄像机传输到接收器上,这是公认的电子电视诞生的标志。
1929年,方斯沃兹发明全电动电视,他被誉为“美国电视之父”;⑤1936年11月,BBC在伦敦以北六英里处的亚历山大宫建成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2日正式播放电视节目,这一天被誉为“世界电视事业的诞生日”。
2、电视的媒介渊源①电视的光学渊源电影是与电视关系最直接的技术媒介。
电视与电影一样,都需要采用透镜和光学技术,在电视技巧方面,摄像理论和镜头剪辑理论也来源于电影的实践。
②电视的电学渊源电视是电子媒介的后起之秀,它与老前辈电报、电话、无线电、广播一脉相承,都以电的运用为基础,在信息传递时都具有即时性,都是对时空在某种程度上的突破。
相比之下,电视之前的电子传媒都只在某一方面延伸了人体的器官,只有电视是人体全方位的延伸。
③电视与传统媒介电视是人类传播行为的复归。
传播行为是人类的共生品,传播信息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技能和需求。
我们知道,人类传播方式经历了三次大发展:口头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
在每个阶段,人类感官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思维的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
在口语传播中,人的五官可以同时受到刺激,处于和谐状态,感官发展平衡。
此外,口语传播的时空局限性,使生活在这种部落文化中的人们只能通过与他人交往、通过社区活动来获取知识。
文字和印刷媒介的兴起和发展冲破了部落文化中的感官平衡,视觉功能凌驾于其他感官之上,使人们疏远视觉以外的其他感觉。
由于印刷媒介是通过抽象的、一行行印在纸上的语言符号来表现复杂的现实生活,从而迫使人们用一种线性的、因果关系的理性思维方式来“组织视觉经验”,虽发展了抽象化思维,却使人们不能立体地、复合地认识和思考。
而且,由于阅读基本是个人行为,文字印刷传播对时空的部分征服允许个人脱离他人、脱离社区,在社区活动外沉思冥想,促成了行为与思考方式的个人化,属于脱离部落文化。
印刷的发展促使方言规范化,扩大传播的空间,培养人们对抽象民族的忠诚(与部落文化中人们对与之生活在一起的、其音容笑貌听得见、看得到、摸得着的人的忠诚相对),促成了民族国家取代城邦。
以电视为代表的电子传播是对现实的逼真再现,接触电视对感官的刺激与现实中五官并用的情况相似。
电视使人类社会脱离部落文化以来长期失落的“感觉总体”和“感官平衡”重新恢复。
电视对时空的彻底打破使世界紧缩,使人类社会在高级阶段上重归部落文化。
(三)电视的技术发展1、五十年代(1)纪录媒介的发展50年代电视“龙头媒介”地位的确立,有自身硬件建设长足进步的原因,也离不开纪录媒介技术进步对电视的促进。
无线电媒介的致命弱点除互动性差之外,就在于信息难于保存,难于重复利用了,纪录媒介解决了这个问题。
A、录音1877年,爱迪生(Thomas Edison)发明了手摇滚筒式机械唱机。
1887年,美国人伯里纳(Emile Berliner)发明唱盘和横行唱针,从此,录下的声音可以长期保存并进行复制,纪录产业发展起来了。
1947年和1948年,CBS和RCA的工程师分别发明了331/3rpm(revolutions per minute)和45 rpm 的LP(long playing record)唱盘,此后,包括最老的78 rpm在内的三种转速唱盘,唱机均可兼容。
1937年,德国开始使用磁带录音机;1958年,立体声录音方式发明;80年代,激光唱盘CD (compact disk)出现。
B、录像录音纪录媒介的发展对广播影响很大,而对电视影响很大的则是录像方式和媒介的发展。
因为它改变了早期电视的直播形态。
早期电视节目中的电影是直接录自电影银幕的,1948年,电视屏幕摄影机问世,它使得电视节目可以保存下来并重复使用了。
但它的画面质量不及直播,且价格昂贵,操作复杂,效率不高。
50年代初期,电视事业发展对节目的需求量大增,为提高效率,1951年11月11日,宾•克劳斯比公司首次展示了磁带录像设备。
安培克斯公司发明的横切录像法,使整个工艺流程发生了革命。
录像机结束了大多数演播室的直播节目。
电视变成以录制节目为主的媒介。
电视节目实现了表演时间和播出时间的分离。
1963年4月,安培克斯电器公司推出第一部电子磁带录像编辑器EDITEC。
1966年4月,维斯泰尔(Westel)公司首次推出摄录一体机——WRC-150。
出现了电子新闻采集方式ENG(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
以后,随着卫星新闻采集方式SNG(Satellite News Gathering)的运用,新闻实现了全球的即时转播。
这改变了传统电视新闻必须依靠电视摄像机拍摄,洗片费时费力的局面,使新闻采制时效大大提高,为60年代电视新闻的崛起奠定了技术基础。
60、70年代,日本、荷兰在广播及家用录像机领域的竞争使录像设备进入家庭,随着摄像录像机日益走入社会,个人和公司制作的录像带成为重要的新闻媒介和节目来源。
录像机不仅是电视广播的辅助手段,而且真正成为大众交流的工具。
(2)纪录媒介与电视纪录媒介的参与改变了电视播出的形态。
由于录像机进入社会和家庭,不仅悄悄改变着媒介传播的基本格局,而且带来了一定的文化冲击。
A、纪录媒介实现了电视的制作与播出时间的分离早期电视由于缺乏保存介质,使播出必须采取直播形式,根本没有后期制作的概念。
由于早期电视技术的落后,使直播时错误百出,笑话不断。
而且直播仅限于空间跨度不大的情况下,如果跨度太大,线缆无法联通,则无法直播。
著名电视人面对直播时,也曾想过很多方法为直播制造出一些戏剧性效果,尽管很初级,但给播音增添了一些趣味。
克朗凯特初上电视时,一次播报美国中西部遭受旱灾的新闻,他们在画架上架起一幅美国地图。
画架的后面站着一个副手,打着一盏很亮的演播灯。
克朗开始报道时,他把发热的灯泡移到地图上的堪萨斯州后面,瞧,早期电视的一个奇迹就这样出现了:堪萨斯开始阴燃冒烟,“旱情”扩展到相邻各省。
效果相当别具一格,不过,演播室里的自动烟雾探测器叫来了防火部门。
纪录媒介的出现使电视可先制作再播出,节目质量明显提高,包装更加精美,电视节目也可以保存起来重复使用,这使节目制作与输出成为一项产业,直接促成电视媒介的产业化。
不过直播形式是没有错的。
因为错误百出,与生活的不完善性相吻合,对错误的期待而产生的悬念相反更能激起观众收视欲望,这也是现在电视为何重拾直播的原因之一(除了现代技术的保障、人员素质的提高、对时效追求以及制作成本的降低以外)。
B、制播时间的分离体现了人类征服时空的新突破对时空的征服不仅体现在与时空的同步发生,还体现在对时空连续性依赖的突破,可随时再现时空(或称返回过去)。
纪录媒介对视听信息的保存不仅使电视实质上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大众传媒,而且提高了人们对信息的提取和重复利用能力,促使了信息的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