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下册(李翰荪著)课后答案下载
李瀚荪《电路分析基础》(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第五章至第八章【圣才出品】

解:
(1)
,u
和 i 波形相同,但最大值、最小值并不同时发生。
5-2 考虑漏电现象,电容器可以用一个电容 C 与漏电阻 R 并联的电路作为模型。若某 电容器的模型中 C=0.1μF,R=150kΩ,外施电压如图 5-1 所示,试绘出电容器电流的波形。
图 5-1
1 / 12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解: (1)
当 0<t<1s 时,
图 5-9
8 / 12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3)如 t 单位改为 ms 则
5-9 2mH 电感的电压如图 5-10 示,已知:i=0、t<-5ms。 (1)试绘出-5ms<t<20ms 期间电感电流波形(设电流、电压为关联参考方向); (2)在什么时刻电感中的储能为最大?储能的最大值是多少? (3)绘 t≥0 时该电感的等效电路。
解:
图 5-2
波形如图 5-2 所示。
5-3 0.1F 电容的电流如图 5-2 所示,若 u(0)=0,试绘出电容电压的波形。 解:
2 / 12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波形如图 5-3 所示。
图 5-3 §5-3 电容电压的连续性质和记忆性质 5-4 流过 1.25μF 电容的电流波形(对所有 t)如图 5-4 所示,求 t>-1s,t>0 和 t >2s 时电容的等效电路。又,t=0+时等效电路如何?
4 / 129
圣才电子书
电压均为零。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4)t=0+时,等效电路为 16V 电压源。
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课后答案第1章

目录 Contents
• 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 • 电路分析的基本定律 • 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 • 电路分析的应用
01
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
电路的定义和组成
总结词
电路是由若干个元件按照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用于实现电能或信号传输的闭 合部分组成。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设备,负载是消 耗电能的设备,中间环节则包括导线和开关等用于连接电源和负载的元件。
详细描述
电流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电压是指电场力将单位正电荷从一点移动到另一点所做的功,功 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电功或电能消耗,能量则是指电荷在电场中由于电场力作用而具有的势能。这些物理量 在电路分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02
电路分析的基本定律
欧姆定律
总结词
欧姆定律是电路分析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电路中 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电路元件的分类
总结词
电路元件可以分为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两大类。
详细描述
线性元件的电压和电流关系可以用线性方程表示,而非线性元件的电压和电流关 系则不能用线性方程表示。常见的线性元件包括电阻、电容和电感,而非线性元 件有二极管、晶体管等。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总结词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包括电流、电压、功率和能量等。
详细描述
网孔电流法是以网孔电流为未知量,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列出节点电流方程和回路电压方程,求解各网 孔电流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具有多个网孔的电路,特别是网孔较多的复杂电路。
04
电路分析的应用
电阻电路的分析
总结词
电阻电路是最基本的电路类型,其分析方法 主要包括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
详细描述
李瀚荪编《电路分析基础》(第4版)第一章课件精品名师资料

时变电流:大小、方向随时间变化。用小写字 母 i 表示
交流电:大小和方向作周期性变化的时变电流
电流的参考方向 P6
★参考方向:任意选定的一个方向
参考方向的两种表示方法:
1 在图上标箭头; 2 用双下标表示iab
iab a b
★在参考方向下,若计算值为正,表明
电流真实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若计算 值为负,表明电流真实方向与参考方向 相反。
(2)若电压的参考方向如图,则该电压u为多少?
+
a
u
b
解:(1)相当于正电荷从b到a失去能量, 故电压的真实极性为:b—“+”, a—“-”。 (2)单位负电荷移动时,失去4J能量,说 明电压大小为4伏,由于电压的参考极性与 真实方向相反,因而,u = - 4伏。
★关联参考方向 P8
关联:电流与电压降的参考方向选为一致。
例1 在图示参考方向下,已知
i (0.5) 的真实方向; 求:(1) i ( 0) , ( 2 )若参考方向与图中相反, 则其表达式? i (0) ,i (0.5) 的真实方 向有无变化?
a
i
b
§1-2 电路变量 电流、电压、功率
a
解:(1) i (0) 4 cos( / 4) 2 2 0 表明此时真实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 从a->b;
电压的分类
恒定电压(直流电压):大小、方向恒定。 用大写字母 U表示。
时变电压:大小、极性随时间变化。用小写字 母 u表示
交流电压:大小和极性作周期性变化的时变电压
§1-2 电路变量
电流、电压、功率
参考方向:也称参考极性。
两种表示方法:
在图上标正负号; 用双下标表示 uab a
李瀚荪编《电路分析基础》(第4版)第四章

用电导 G =1 / R 表示
Geq=G1+G2+…+Gk+…+Gn= Gk= 1/Rk 结论: 并联电路等效电导等于并联的各电导之和
§4-4(§4-5)单口网络的等效和等效规律
理想电压源的串并联
+ uS1 _
+ uS2 _
+ 5V _
º
+ uS _
º
I º
+
+
5V _
5V _
º
º 串联: uS= uSk ( 注意参考方向)
PRL uS2 / RL 4 W i 2A
内部不等效,从原图求取
i,
uS
iS
2V
1A
ia
R1 2 RL 1
b
i ' i i S1A
P2V uS i ' 2 W
PR1 iS2 R1 2 W
PiS uiS iS (4) 1 4 W
c
c
设电流I
I 6 16 4 72 A 2 0.5 0.25 11
80
U ab
4
0.5I
V 11
32
Ubc
16
2I
V 11
aI
4V
0.25
0.5
b
16V 6V
2
c
§4-4(§4-5)单口网络的等效和等效规律
含受控源单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第四章 分解方法及单口网络
重点内容 • 单口网络的伏安关系 • 等效规律和公式 • 戴维南定理
难点内容 • 含有受控源电路的等效变换
大学_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下册(李瀚荪著)课后答案下载

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下册(李瀚荪著)课后答案下载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下册(李瀚荪著)内容简介下册第三篇动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和s域分析法第八章阻抗和导纳8—1 变换方法的概念8—2 复数8—3 振幅相量8—4 相量的线性性质和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8—5 三种基本电路元件VCR的相量形式8—6 VCR相量形式的统一——阻抗和导纳的引入8—7 弦稳态电路与电阻电路分析方法的类比——相量模型的引入8—8 正弦稳态混联电路的分析8—9 相量模型的网孔分析和节点分析8—10 相量模型的等效8—11 有效值有效值相量8—12 两类特殊问题相量图法习题第九章正弦稳态功率和能量三相电路 9—1 基本概念9—2 电阻的平均功率9—3 电感、电容的平均储能9—4 单口网络的`平均功率9—5 单口网络的无功功率9—6 复功率复功率守恒9—7 弦稳态最大功率传递定理9—8 三相电路习题第十章频率响应多频正弦稳态电路 10一1 基本概念10—2 再论阻抗和导纳10—3 正弦稳态网络函数10—4 正弦稳态的叠加10—5 平均功率的叠加10—6 R1C电路的谐振习题第十一章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11—1 基本概念11—2 耦合电感的VCR耦合系数11—3 空心变压器电路的分析反映阻抗11—4 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电路11—5 理想变压器的VCR11—6 理想变压器的阻抗变换性质11—7 理想变压器的实现11—8 铁心变压器的模型习题第十二章拉普拉斯变换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12一1 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几个基本性质12—2 反拉普拉斯变换——赫维赛德展开定理 12—3 零状态分析12—4 网络函数和冲激响应12—5 线性时不变电路的叠加公式习题附录A 复习、检查用题附录B 复习大纲部分习题答案(下册)索引结束语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下册(李瀚荪著)目录《电路分析基础》(下高等学校教材)第4版下册讲授动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和s域分析法。
具体内容有:阻抗和导纳、正弦稳态功率和能量/三相电路、频率响应/多频正弦稳态电路、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拉普拉斯变换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课后习题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答案

+ 42V
−
i1
18Ω
i2 3Ω
i3
gu
2−5
解
设网孔电流为 i1, i2 , i3 ,则 i3 = −guA = −0.1uA ,所以只要列出两个网孔方程
27i1 −18i2 = 42 −18i1 + 21i2 − 3(−0.1uA ) = 20
因 uA = 9i1 ,代入上式整理得
−15.3i1 + 21i2 = 20
⎪⎩i3 = 4A
第二章部分习题及解答
2-1 试用网孔电流法求图题所示电路中的电流 i 和电压 uab 。
4Ω
1Ω
i2
+
7V
−
i1
2Ω
i3 i
+ 3V
−
解
设网孔电流为 i1, i2 ,i3 ,列网孔方程
⎪⎨⎧3−ii11
− i2 − 2i3 = 7 + 8i2 − 3i3 = 9
⎪⎩−2i1 − 3i2 + 5i3 = −12
解得
i1 = 4.26A uA = (9× 4.26)V = 38.34V i3 = −0.1uA = −3.83A
2-8 含 CCVS 电路如图题 2-6 所示,试求受控源功率。
1Ω i3
5Ω
+
i 4Ω
+
50V i1 −
20Ω i2
15i −
2−6
解
标出网孔电流及方向,
⎧⎪⎨2−52i01i−1 +202i42i−2 −5i43 i=3
50 = −15i
⎪⎩−5i1 − 4i2 +10i3 = 0
又受控源控制量 i 与网孔电流的关系为 i = i1 − i2
李瀚荪《电路分析基础》(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 叠加方法与网络函数【圣才出品】

时,uX 是多少?(2)若所示网
络 N 含有一个电源,当
时,uX=-40V;所有(1)年的数据仍有效。求: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时,uX 是多少?
图 3-14 解: (1)设 iS1=1 A 能产生 uX 为 a,而 iS2=1A 能产生 uX 为 b,则可列出方程
解得
则
(2)设当 N 内含电源
能产生 uX 为 c,则可列出方程
3-5 电路如图 3-6 所示,试求转移电阻
已知 g=2S。
图 3-6 解:为找到 U0 和 is 的关系,只要列出节点方程
整理得
所以
§3-2 叠加原理 3-6 电路如图 3-7 所示,用叠加原理求 iX。
图 3-7
5 / 2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台
所以 (2)应用线性电路的比例性
3-3 (1)求图 3-4(a)所示网络的转移电压比
,设所有电阻均为 1Ω。
(2)某同学认为图 3-4(a)所示网络可看成是网络级联而成,若以
2 / 21
分别表示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台
第 k 节网络的输入和输出,则
解得
网络函数 H 反映出 i 与 is 的比例性。当
时
1 / 21
圣才电子书
当
时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台
3-2 电路如图 3-3 所示,(1)若
u2。
10V,求 u2。
,求 i1 及 us;(2)若 10V,求
图 3-3 解: (1)应从输出端向输人端计算,标出节点编号,应用分压、分流关系可得
李瀚荪《电路分析基础》(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2章 拉普拉斯变换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圣才出品】

第12章 拉普拉斯变换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12-1 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几个基本性质
12-1 RC 串联电路t =0时与10 V 电压源接通,已知R =2MΩ、C =1μF,试用拉氏变换法求电流i (t )和电容电压M 。
(t ), t≥0。
已知u C (0-)=0。
解:电路如图
12-1(a )所示,画出电路的
s 域模型如图
12-1(b
)所示,可得(s )的反变换为
比较系数得
解得
所以
U (s )的反变换为
图12-1
12-2 RL 并联电路如图
12-2所示,已知
试用拉氏变换法求u (t ),
t≥0。
图
12-2
图12-3
解:画出电路的s 域模型如图12-3所示。
列出方程
反变换得。
12-3 t≥0
时电路如图12-4所示,已知,试求
图
12-4
图12-5
解:方法一:画出电路的s域模型如图12-5所示。
列出方程
所以
解得反变换得
方法二:用戴维南定理。
在图12-5中,断开电容支路,得接上电容支路,得以下与方法一相同。
12-4 电路如图12-6所示,
t =0时开关打开,求。
图12-6
图12-7
解:画出电路的s 域模型如图12-7所示。
可列出方程
反变换得
§12-2 反拉普拉斯变换
——赫维赛德展开定理
12-5 求若F (s )为:
解:
所以
F (s )为假分式,不能直接使用赫维赛德定理。
用长除法,得对真分式部分有
所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下册(李翰荪著)课后答案下载电路分析基础以电路理论的经典内容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电路理论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
以下是由关于《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下册(李翰荪著)课后答案下载地址,希望大家喜欢!
点击进入:《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下册(李翰荪著)课后答案下载地址
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1
1.1电路模型1
1.1.1实际电路的组成与功能1
1.1.2电路模型2
思考题4
1.2电路变量4
1.2.1电流4
1.2.2电压5
1.2.3电功率8
思考题10
1.3欧姆定律11
1.3.1欧姆定律11
1.3.2电阻元件上消耗的功率与能量12
思考题13
1.4理想电源14
1.4.1理想电压源14
1.4.2理想电流源16
思考题18
1.5基尔霍夫定律18
1.5.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19
1.5.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21
思考题25
1.6电路等效26
1.6.1电路等效的一般概念26
1.6.2电阻的串联与并联等效27
1.6.3理想电源的串联与并联等效33
思考题36
1.7实际电源的模型及其互换等效36
1.7.1实际电源的模型36
1.7.2实际电压源、电流源模型互换等效37
思考题39
*1.8电阻Π、T电路互换等效40
1.8.1Π形电路等效变换为T形电路40
1.8.2T形电路等效变换为Π形电路42
思考题44
1.9受控源与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44
1.9.1受控源定义及其模型44
1.9.2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46
思考题48
1.10小结48
习题152第2章电阻电路分析57
2.1支路电流法57
2.1.1支路电流法58
2.1.2独立方程的列写59
思考题63
2.2网孔分析法63
2.2.1网孔电流63
2.2.2网孔电流法64
思考题69
2.3节点电位法69
2.3.1节点电位70
2.3.2节点电位法70
思考题76
2.4叠加定理、齐次定理和替代定理77 2.4.1叠加定理77
2.4.2齐次定理80
2.4.3替代定理81
思考题83
2.5等效电源定理84
2.5.1戴维宁定理84
2.5.2诺顿定理86
思考题92
2.6最大功率传输定理93
2.6.1最大功率传输问题93
2.6.2最大功率传输定理93
思考题97
2.7小结97
习题2100第3章动态电路时域分析104
3.1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104
3.1.1电感元件104
3.1.2电容元件107
3.1.3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的串并联等效110
思考题112
3.2动态电路方程及其解113
3.2.1动态电路方程113
3.2.2动态电路方程解114
思考题122
3.3一阶动态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122 3.3.1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122
3.3.2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124
3.3.3一阶电路的全响应126
思考题130
3.4阶跃函数与阶跃响应130
3.4.1阶跃函数130
3.4.2阶跃响应132
思考题134
*3.5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134
3.5.1α>ω0(R2>4L/C),过阻尼情况136
3.5.2α=ω0(R2=4L/C),临界阻尼情况137
3.5.3α<ω0(R2
思考题139
3.6正弦激励下一阶电路的响应139
3.6.1正弦激励下一阶RC电路的全响应139
3.6.2一个重要结论141
思考题142
3.7小结142
习题3145第4章正弦稳态电路分析151
4.1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151
4.1.1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151
4.1.2相位差154
4.1.3有效值155
思考题157
4.2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法157
4.2.1复数的两种表示形式及四则运算复习157
4.2.2相量代表正弦交流电158
思考题162
4.3基本元件VCR的相量形式和KCL、KVL的相量形式163 4.3.1R、L、C的电压、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163
4.3.2KCL、KVL的相量形式167
思考题169
4.4阻抗与导纳169
4.4.1阻抗与导纳的概念169
4.4.2阻抗和导纳的串联与并联等效171
4.4.3阻抗串联模型和并联模型的等效互换173
思考题179
4.5正弦稳态电路相量法分析179
4.5.1串、并、混联电路的分析179
4.5.2网孔、节点分析法用于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182
4.5.3等效电源定理用于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183
思考题186
4.6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186
4.6.1基本元件的功率和能量186
4.6.2一端口网络的功率191
4.6.3功率因数的提高196
思考题199
4.7正弦稳态电路中的功率传输199
4.7.1减小损耗和高效传输问题200
4.7.2最大功率传输问题200
思考题204
*4.8三相交流电路概述204
4.8.1三相电源204
4.8.2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207
4.8.3不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211
思考题213
4.9小结213
习题4216第5章互感与理想变压器221
5.1耦合电感元件221
5.1.1耦合电感的基本概念221
5.1.2耦合电感线圈上的电压、电流关系223
思考题228
5.2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228
5.2.1耦合电感的串联等效228
5.2.2耦合电感的T形等效229
思考题232
5.3含互感电路的相量法分析233
5.3.1含互感电路的方程法分析233
5.3.2含互感电路的等效法分析234
思考题239
5.4理想变压器240
5.4.1理想变压器的三个理想条件240
5.4.2理想变压器的主要性能241
思考题246
5.5实际变压器模型247
5.5.1空芯变压器247
5.5.2铁芯变压器250
思考题253
5.6小结253
习题5254第6章电路频率响应259
6.1网络函数与频率响应259
6.1.1网络函数259
6.1.2网络频率特性260
思考题261
6.2常用RC一阶电路的频率特性262
6.2.1RC一阶低通电路的频率特性262
6.2.2RC一阶高通电路的频率特性266
思考题268
6.3常用rLC串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268 6.3.1串联谐振269
6.3.2频率特性274
6.3.3通频带277
思考题279
6.4实用rLC并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280
6.4.1并联谐振280
6.4.2频率特性283
6.4.3通频带285
思考题289
6.5小结289
习题6290
看过“《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下册(李翰荪著)课后答案下载”的人还看了:
1.材料力学第二版单辉祖著课后习题答案
2.VB程序设计实验教程与习题选解课后答案下载
3.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王划一杨西侠课后答案。